以《李鸿章出卖的国家是不是真的》为例,看中学历史学科研究

以《李鸿章出卖的国家是不是真的》为例,看中学历史学科研究

一、以“真的是李鸿章卖的国吗”为例,看中学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论文文献综述)

孟浩[1](2021)在《历史影视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在课程实施上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随着科学技术和影视制作能力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历史题材类影视资源出现在荧屏上,历史影视资源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符合新课标准规定中对于新教学方式的需求。但是,现在历史影视资源中不乏有一些历史戏说剧为了提高收视率,随意篡改历史,扭曲价值观。历史戏说剧如果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之中,对于教师的教学将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本文中,笔者也将会对历史戏说剧应用于教学中展开论述和分析,并会对之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笔者通过对汉中地区三所高中在课堂上运用历史影视资源教学进行问卷调查,希望通过对汉中地区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和整理,可以给高中历史教学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本文将从七个部分对文章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绪论,对历史影视资源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这一题目进行研究分析,主要论述选择该论题的背景和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对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以及笔者对该论文研究方法的选取和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对历史影视资源进行界定和分类,方便读者了解各类历史影视资源。第三部分是对历史影视资源能够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找出理论依据和现实需要以及教学需求,第四部分主要是对汉中三所学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关于使用历史影视资源现状做一个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第五部分主要是对历史影视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做一些分析。第六部分会对历史戏说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做一个可能性并做出案例分析。最后一部分将对历史影视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

孙若南[2](2019)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辩证思维的培养研究》文中指出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对学生历史思维中的辩证思维的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高中阶段是中学生辩证思维基本形成的时期,对高中生进行适时正确的辩证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其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于是,本文将以高中历史教学为切口,通过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思考,探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辨证思维的培养问题。除绪论和结语外,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高中历史教学中辩证思维的概念界定及相关问题。本章将分别阐述“辩证思维”、“历史思维”以及“辩证思维与历史思维的关系”等相关概念。第二章,高中历史教学中辩证思维的基本内涵。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高中历史教学相结合,使高中历史教学中辩证思维的基本内涵体现出历史学科的特征,本文总结了四个比较常用的高中历史教学中辩证思维的基本内涵,分别是: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问题、多角度全方位考察历史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三章,高中历史教学中辩证思维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辩证思维培养的必要性主要从时代和社会现状的要求、“读史使人明智”的教育考量以及笔者对现实历史教学的思考与希冀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对于辩证思维培养的可行性,主要是围绕高中生思维和心理发展表现出的新特点以及高中历史教材本身蕴含着诸多可供学生思考的辩证的思想元素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四章,高中历史教学中辩证思维的主要培养策略。关于对辩证思维的培养,应注意其品质和能力两个维度,因而本章将从问题情境启发、鼓励学生以史料为依据据理力辩以及辩证思维的穿插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第五章,高中历史教学中辩证思维培养的注意事项。在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要保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历史学科思维为基础,注意创设民主化的教学氛围和运用恰当的评价机制保证辩证思维培养的贯彻执行。

周玉敏[3](2019)在《基于史料实证培养高中生批判性思维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决定着历史教学的质量。为了进一步提升历史教学质量,紧跟历史课程改革趋势,历史学科对批判性思维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一些粗浅的研究。以期能更好的推进历史学科课程改革发展进程。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历史学科的发展需要,笔者将历史学科中新近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的史料实证,作为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方法与手段,用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此展开论述,全文除绪论外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史料实证以及批判性思维进行概念阐述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梳理。在关系梳理上首先从两者的定义,以及历史学的层面说明了史料实证是批判性思维得以形成的重要途径,再从历史教学与教育学的层面阐明批判性思维的习得是史料实证本身作为方法论层面所要达成的重要目的。第二部分是对本选题的现状调查。首先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习得情况的调查,主要以问卷的形式进行。再通过对一线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教师运用史料实证这一方法教学的情况。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基于史料实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前提条件与基本原则的阐述。第四部分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对史料实证所划分的四个不同水平层次,再根据批判性思维主要由思维能力、精神以及批判性的自我调节与监控能力这三个部分构成,史料实证四个水平相应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能力,质疑精神,分析、论证以及反思能力四个方面。

余柏青[4](2019)在《《历史教学》(1951-2010年)研究 ——以中学历史教学的考察为重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历史教学》创办于1951年1月,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创办的历史学刊物。至2010年12月,该杂志已出版613期。它以基础性、思想性和学术性为指导原则,始终坚持科学、严谨和务实的办刊风格。自创刊以来,它为繁荣国家历史教学及史学研究,建立史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推动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促进国内外学术研究交流等,均作出突出贡献。此前,学界只是零星地、局部地研究《历史教学》,还没有系统地、深入地对其进行研究。为丰富中学历史教学内容,拓宽中学历史教学研究领域,强化历史教学、历史教科书与历史研究三者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揭示中学历史教学与相关学术研究之间的逻辑关系,作者对《历史教学》60年的发展进行了整体研究。《历史教学》是在以下四个背景下创办起来的:第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家文化教育政策的指导,京津地区的几位历史学者敏锐地感觉到历史教师对唯物史观的迫切需求,因此创办一种专供历史教师阅读的刊物,《历史教学》应运而生。第二,知识分子心态使然。新中国成立使知识分子对未来充满期望,他们经历了国民党政权的腐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动紧跟政治,渴望跟上时代的变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第三,《历史教学》创刊申请得到了天津军政委员会批准,在办刊过程中又得到天津市军管会文教部部长黄松龄的大力支持;第四,李光璧、傅尚文、杨生茂等七位同人的共同努力。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份同人刊物《历史教学》就此诞生,并且很快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成为中学历史教学杂志领域的一面旗帜。《历史教学》的读者群体主要是中学历史教师、高等师范院校历史系专业师生、历史教学研究工作者、教研员等。据不完全统计,5901位署名作者在《历史教学》共发表了10546篇作品。《历史教学》的作者群体主要集中在京津地区,而稿源又集中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历史教学》编辑部等三个单位。其组织架构可以从下列四个时期来进行分析:1951年1月创刊到1954年8月属于同人办刊时期。1954年9月到1959年这段时期属于天津市人民出版社管理时期。1959至1966年、1979年复刊后至1985年,这两个时期属于天津市教育局管理。1986年开始至2010年这段时期属于天津新闻出版局管理时期。1951年1月到1966年6月是《历史教学》的特色形成和曲折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分同人办刊、政府改造、曲折发展三个阶段。同人办刊阶段,知识分子办刊主动紧跟政治形势,在“教”与“学”方面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特点。政府改造以后,天津人民出版社成立第三编辑室,专门负责编辑《历史教学》。该时期的“大家小文章”“问题解答”等学术性研究文章,“看似写来不难”“结果非高手莫办”,至今都传为美谈。1959年到1966年6月是《历史教学》曲折发展时期。由于连续的政治运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历史教学》被迫停刊。1979年1月到1990年3月是《历史教学》缓慢恢复和特色重建时期。1979到1985年是《历史教学》的复刊阶段。该阶段主要是教学和史学领域的拨乱反正,中学历史教学和学术研究逐步得到恢复;1986到1990年3月是《历史教学》特色重建时期。这个阶段重建教学特色后,学术研究文章发表对杂志发展而言存在着两难处境。1991年4月到2001年3月是《历史教学》继续偏重教学与学术“滑坡”时期。前期,杂志研究突出以能力为核心的考试测量与评价,并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培养中学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途径。后期,由于杂志管理失控,编辑出现许多乱象,学术论文弱化的趋势明显。在同类刊物崛起及网络迅猛发展的双重冲击下,《历史教学》逐渐失去其竞争优势。2001年3月到2010年12月是《历史教学》平稳过渡和“黄金”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又分为平稳过渡、“黄金”发展、分刊后继续发展三个阶段。2001年3月到2002年1月是《历史教学》平稳过渡阶段,它呈现“不温不火”状态;2002年2月至2006年12月是《历史教学》发展的“黄金”阶段。杂志编辑部组织对课程标准和“一标多本”教材进行讨论,将受众群体聚焦到《历史教学》平台;发表与中学历史教学关系密切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和“听课随笔”,以引领中学历史教学;发表中青年专家访谈录,使学术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有机结合。2007年1月以后分中学版和高校版,《历史教学》得到持续性的发展。《历史教学》从创刊以来的发展变化历程折射出国家意识形态变化及其对出版物的影响。在1957-1978年,由于受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历史教学》紧跟国家政策形势的变化,导致杂志的内容有时出现偏离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轨道。一本杂志能坚持办刊多年,而且现在还在良性健康地发展,这在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上比较少见。一方面,由于政治体制的原因,将同人刊物纳入到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管理之中,由国家提供办刊经费,这是一本杂志赖以生存的基础。另一方面,杂志受到意识形态的制约。杂志在发展过程中的跌宕起伏,它不完全是市场反映的结果,杂志的发展主要依靠党和国家的支持。研究《历史教学》不但要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变化特点,而且要从中透视在中国政治变化的背景下,知识分子们的心态及思想变化动态。《历史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总结其发展历史,终为中学历史教学服务;教学文章要抓教改典型,抓教学的前沿问题,使杂志发挥引领作用。《历史教学》兼顾历史研究与学术研究,采用高校版与中学版的办法解决学术研究与教学研究并重的问题。中学版是《历史教学》的根基和发行量的基本保证,保持中学版的内容和质量是这本杂志能够存活的关键所在。历史教学社与天津古籍出版社合并,严重制约着杂志的发展。《历史教学》被某所大学收入麾下,或是转移到经济效益较好的出版社。无论哪种归宿,对《历史教学》都是福音。

秦碧海[5](2017)在《运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批判性思维决定历史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有助于学生自身健全人格的形成。史料教学作为历史教学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运用史料教学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进行系统地论述,其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批判性思维与史料教学的概念。笔者对批判性思维的内涵、批判性思维与其他思维的不同、历史思维以及历史批判性思维的内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史料教学与有史料的教学进行了区分。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史料教学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即史料教学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根据批判性思维的内涵,笔者将史料教学可以培养的批判性思维具体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分析鉴别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求真求善的品质。在每一个部分中,笔者又细分了多个能力与品质,并紧密结合实践教学案例,阐述如何运用史料教学培养批判性思维所包含的多项能力与品质。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了运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操作流程。在这部分内容中,笔者结合批判性思维自身运作的过程,设计了一套运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操作流程,并通过详细分析相应的教学案例来阐明该教学案例是如何体现史料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第四部分是笔者运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一个教学设计。笔者主要通过对《抗日战争》一课的设计,来具体说明如何运用史料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便使大家对笔者研究的课题有一个更加完整具体的认识。

周俊艳[6](2016)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与运用研究》文中认为伴随新课程改革顺利展开以来,“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这种教育观强调了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学实施不仅要把握好教师的“教”,更要重视学生的“学”,同时,注重二者的有效结合。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育人观念与时更进,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顺应素质教育的时代步伐。历史史料,在这一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因素。后人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总结出具有权威性的结论,高中历史教学要强化对史料的训练,引导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以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养成。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历史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史学理论知识,探讨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文章从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分类、选择、运用和意义,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在研究中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来进行研究。第一部分:讲述选择史料教学作为文章主题论述的背景和意义,从多方面分析把史料引入高中课堂的必要意义,同时对史料教学的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和方法加以陈述。第二部分:进一步探究史料教学的内在含义和理论基础,同时也介绍了在教学中搜集和使用史料要注意的原则。第三部分:结合自身工作以来的教学实践活动,对史料教学使用的几种情况进行详细介绍,根据史料呈现的难易程度的不同,对史料分析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第五部分:主要是结语,对文章进行总结。通过文章的论述,在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论证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并对高中史料教学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李霞[7](2013)在《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初探 ——以中国近代史为例》文中指出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学会学习是新时期对每位中学生的基本要求。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历史学科教育也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这就意味着历史学科教育无论从教学方式、教学观念、师生关系以及教学思维模式上都将进行一场深刻的改革。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无论是针对学生学习的方式、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将提供极好的借鉴,是适应这一要求的重要途径。本论文致力于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史的特点,用具体的案例,分初中、高中两个阶段来探讨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包括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要求、指导思想、目标等基本概况,对中国近代史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论述。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简单介绍了对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认识;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围绕着在初高中两个阶段实施研究性学习应达到的目标和特点,具体论述了中国近代史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可能性、必要性和指导思想,并指出了基本的要求和方法。以人教版为例,分别阐述了中国近代史在初中和高中的基本概况,结合内容归纳了中国近代史的特点,指出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提出具体的、可供操作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以及在这其中存在着的问题。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重点阐述了中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以及在中国近代史阶段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积极作用。文章最后一章结合理论和实践探究,分别以小论文、人物评价和社会调查三种形式以具体的实例进行说明,以期对中学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有所帮助。

王德民[8](2013)在《做一个有思想、负责任的历史教师 ——高中中国近代史教学内容问题之案例研究》文中指出回首近十余年的新课程改革不难发现,一个幽灵始终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徘徊,挥之不去,那就是教学内容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国史学曾历经深深的时代扭曲和主流烙印,是背着刻骨内伤和众多桎梏与教条进入中学课程的。这使历史教师在这大变革的时代必然比其它学科的教师承担更多的义务,甚至远繁于和难于《政治》。新课程促进了高中中国近代史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进步,但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鉴于中国近代史课程的重要性,帮助广大高中历史教师从实践到理论地分析与解决这些问题,对提升高中中国近代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中国近代史,培育学生的公民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解决上述高中中国近代史教学内容问题,有不同的层面与角度。本研究试图从课程建设的高度,在分析与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探讨如何做一名有思想、负责任的历史教师。按照“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本研究在大量教学调查的基础上,筛选了具有普遍性、方向性问题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并按其“病因”与教师的关系从近到远逐次考察。依次分为:与教师学养有关的问题;与教材编写有关的问题;与高考试题有关的问题;与课程标准有关的问题。按照上述逻辑顺序进行考察,可能既有利于回答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也有利于作为实践主体的教师总结经验,提升认识,通过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升课程质量。本研究的创新在于研究视角与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拓展。第一,通过考察与教师学养有关的、涉及中国近代史教学内容的典型教学案例,探讨教师如何提升自身学养的方法与策略。主要包括:读教材要读到它的“背面”去;辩证法的实质是使思想更符合事实;逻辑的正确性靠历史的逻辑来检验;学风比知识更重要。第二,通过考察与教材编写有关的、涉及中国近代史教学内容的典型教学案例,探讨教师如何纠正教材编写失误的方法与策略。主要包括:及时纠正教材的“滞后之意”;正确修订教材的“错达之意”;深入剖析教材的“难达之意”;适当补充教材的“未达之意”。第三,通过考察与高考试题有关的、涉及中国近代史教学内容的典型教学案例,探讨教师如何处理高考试题之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主要包括:读懂试题的文字符号;理解试题的思维逻辑;透视试题的史实、史观;把握试题的测量技术。第四,通过考察与课程标准有关的、涉及中国近代史教学内容的典型教学案例,探讨教师如何对待课程标准之不足的方法与策略。主要包括:补订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的疏漏;补订课程标准“过程与方法”的疏漏;补订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疏漏。以上四部分的探讨,所秉持的是从案例考察到理论归纳的研究路线,由此所归纳出的方法与策略并不能涵盖它们各自领域的全部。不过,由于它们源于教师鲜活的教学实践,确实反映着教师解决与应对高中中国近代史教学内容问题的关键“节点”,因之,与之相关的探讨又有着一定的代表性与启发意义。如果说,以上四方面的考察与研究仅仅是帮助教师解决改革中面临的直接问题和难点,那么,帮助教师有思想、负责任地创造课程则更为重要,也是根本之策。考察近百年来中国近代史认识视角的嬗变与发展,探讨自清末民国时期、共和国诞生以来高中中国近代史史观的演变轨迹,可以深刻地感悟到,当今时代背景下,聚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以民族复兴的视角审视与创新中国近代史课程,可能更近历史真相,更合时代要求,也更具教育意义。建设民族复兴视野下的高中中国近代史课程是个系统改革。这不仅要按照世界近代化潮流中中华民族复兴的视角来选择和整合史实,而且要从课程和学习的角度提出立体的目标要求,并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更高层次的挑战。

温芳[9](2011)在《我的讲台,我的歌 ——从师范生到教师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师范教育的目标和宗旨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合格的教师,然而,由于部分理论缺乏可操作性,加之师范生缺乏教学经验,导致其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与否,不仅影响了师范生的教学质量,甚至直接决定了师范生能否顺利走上讲台成为合格教师。因此,有必要对师范生到教师转化的过程中遇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加以研究。本研究采用以人叙事的方式,所选之人为研究者本人,即“我”,所叙之事为“我从师范生学习到教师的经历”,选取该过程中七个主要问题加以详细探讨,并从理念与思想方面做进一步反思。通过讲述“我”成长经历中的故事,补充和丰富师范教育的相关理论,并为师范生提供可供参考的经验。本研究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导言,通过写职业选择之路,探讨本课题的研究缘起、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课程学习的心路”,介绍“我”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走上讲台打下了基础,此外,通过学习、观别人上课直至自己上课,“我”越来越体验到“知易行难”,所以有必要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研究。这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三部分是本研究的主体,包括第二章至第八章,遵循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逻辑顺序,按照厘清概念,分析前人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寻找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通过自己的教学经历呈现和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经过实践检验的、可操作性强的建议与对策的研究思路。依次研究了如何历练课程意识?如何选择教学方案?如何优化教学方法?如何更有效地导入?如何运用历史细节?如何培养教学智慧?如何与学生合作?等七个问题。第四部分尾声,从思想和理念层面进一步反思如何辩证地理解充电与放电、师德与师艺、做人与为师等师范生转化为合格教师必须面临的六个问题。

储昭贤[10](2010)在《中学历史探究学习研究 ——以岳西县农村高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初,世界各国掀起教育改革浪潮,革除传统教学弊端,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共同目标追求,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受到各国教育界所重视并追求,特别是探究学习更是各国所提倡。探究学习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局面,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收集信息从而养成信息素养,养成科学精神,学会创新。由于探究学习开展时间的不长,以及开展探究学习的师资力量、学生学习习惯、教学环境等方面的束缚,探究学习的推广不尽人意。本文结合本地区实际,结合教育理论,探讨在现有的条件下实施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提出走出探究学习的困境的对策。全文共分五个部分:序言论述了探究学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开展探究学习研究的意义。第一章论述了探究学习的含义和理念,中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特征,以及历史学科探究学习的优势、目标和现实意义。第二章通过对岳西农村地区的高中历史探究学习的教师教育教学、学生学习习惯和课程资源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发现开展历史探究学习的困难重重,教师认识上不到位,教学方法落后,科研能力不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低,缺乏探究精神,实践能力落后;课程资源贫乏,开发利用不够。第三章详细论述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师通过设问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学习主体意识;开展史料教学,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组织课外活动,拓展探究学习时空,丰富探究学习内容。第四章总结探究学习的条件,高素质的教师是开展探究学习的前提,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开展探究学习的关键和核心,丰富开放的环境是探究学习的保障。总之,探究学习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需要师生的相互配合、社会的支持,更需要广大教师的实践探索,建构具有个人特色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探究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才是探究学习研究的真谛所在。

二、以“真的是李鸿章卖的国吗”为例,看中学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真的是李鸿章卖的国吗”为例,看中学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论文提纲范文)

(1)历史影视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课堂观察法
        二、文献检索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案例分析法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一、创新点
        二、不足点
第一章 历史资源概述
    第一节 历史影视资源概念界定
    第二节 历史影视资源分类
        一、影视资源真实度
        二、影视资源题材
        三、影视资源形式
第二章 历史影视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依据
    第一节 理论依据
        一、影视史学
        二、建构主义
    第二节 新课标依据
        一、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二、教学方式改革需要
        三、课程结构中学科合作要求
        四、考试命题范围要求
第三章 历史影视资源对历史教学影响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内容
    第二节 数据分析
        一、数据分析(学生)
        二、数据分析(教师)
    第三节 调查问卷的启示
        一、历史影视资源应用的必要性
        二、历史影视资源在高中教学中应用现状不佳
        三、教师讲解历史影视资源的迫切性
第四章 历史影视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分析
    第一节 历史影视资源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提升学生学习思维能力
        三、拓展学生眼界
        四、价值观培养
    第二节 历史影视资源选取的原则
        一、目的性
        二、适度性
        三、学生主体性
        四、教育性
    第三节 历史题材影视资源的应用分析——以《鸦片战争》为例
第五章 历史戏说剧应用于历史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历史戏说剧在课堂上运用的原因
        一、学生喜欢
        二、纠错价值
    第二节 历史戏说剧在课堂上运用的价值
        一、立德树人的要求
        二、提高学生拓展能力
    第三节 历史戏说剧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第六章 历史影视资源应用于历史教学中的建议
    第一节 不能过分依赖于历史影视资源
    第二节 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第三节 建立历史影视资源库
    第四节 举办历史影视资源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2 调查问卷(教师)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高中历史教学中辩证思维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综述
        (一)关于“辩证思维”的研究综述
        (二)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辩证思维的培养”的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之处
第一章 高中历史教学中辩证思维的概念界定及相关问题
    一、辩证思维
    二、历史思维
    三、辩证思维与历史思维的关系
第二章 高中历史教学中辩证思维的基本内涵
    一、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二、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问题
    三、多角度、全方位考察历史
    四、人民群众还是英雄人物?
第三章 高中历史教学中辩证思维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辩证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一)鉴于当今社会信息复杂性和时代发展特征的要求
        (二)鉴于“读史使人明智”的教育考量
        (三)鉴于笔者对现实历史教学的思考与希冀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辩证思维培养的可行性
        (一)高中生思维和心理的发展表现出新特点
        (二)高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着诸多辩证的元素
第四章 高中历史教学中辩证思维的主要培养策略
    一、情境启发:基于问题情境来引发思考
    二、据理力辩:基于证据意识的师生对话
    三、辩证成习:基于能力提升的思维练习
第五章 高中历史教学中辩证思维培养的注意事项
    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二、以历史学科思维为基础
    三、创设民主化的课堂氛围
    四、运用评价保障辩证思维培养的贯彻执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史料实证培养高中生批判性思维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阐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史料实证
        二、批判性思维
        三、历史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
    第二节 史料实证与批判性思维之间的关系
        一、史料实证是批判性思维得以形成的重要途径
        二、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是史料实证的重要目的
第二章 基于史料实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学生批判性思维养成现状问卷调查
        一、调查目的及对象的选择
        二、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第二节 教师运用史料实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情况访谈
        一、访谈目的及对象
        二、访谈内容与结果分析
第三章 基于史料实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前提与原则
    第一节 基于史料实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前提条件
        一、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第二节 基于史料实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情境性原则
        二、合作原则
        三、反思原则
第四章 基于史料实证四个水平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及其运用
    第一节 收集史料——培养基本能力
        一、从教科书中收集史料习得概括能力
        二、从历史专着中获取史料提升分类能力
        三、从网络资源中査找史料形成比较能力
    第二节 质疑史料——培养质疑精神
        一、告诉学生历史是什么激发好奇心
        二、向学生展示观点冲突的史料加深质疑
        三、呈现史学研究新成果进一步深化质疑
    第三节 推理史料——培养论证、分析能力
        一、辨别史料真伪增强辨伪能力
        二、多方论证强化论证能力
        三、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分析能力
    第四节 建构结论——培养反思能力
        一、查找论据中多方审视
        二、完善论据中多角度自省自查
        三、建构结论中不断调整、反复推敲
结语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历史教学》(1951-2010年)研究 ——以中学历史教学的考察为重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概况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创办背景和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
    第一节 《历史教学》的创办背景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化教育政策
        二、知识分子接受改造的需要
        三、天津军政委员会文教部的支持
        四、七位同人的共同努力
    第二节 《历史教学》的组织架构
        一、同人办刊时期的组织架构
        二、天津市人民出版社管理时期的组织架构
        三、天津市教育局管理时期的组织架构
        四、天津市新闻出版局管理时期的组织架构
    第三节 《历史教学》的运行机制
        一、编辑出版责任机制
        二、稿源与作者群体
        三、印刷、发行及价格
第二章 特色形成和曲折发展(1951.1-1966.6)
    第一节 同人办刊时期的“教”与“学”
        一、主动紧跟政治形势
        二、建国之初《历史教学》中的“教”
        三、建国之初《历史教学》中的“学”
    第二节 学习苏联与坚持特色
        一、政府接管后的办刊方针
        二、1956 年版教材的特点及讨论
        三、全面学习苏联的教学法
        四、“大家小文章”与问题解答
    第三节 国家政策影响下的曲折发展
        一、曲折发展时期的中学历史教学
        二、曲折发展时期的学术研究
第三章 缓慢恢复和特色重建时期(1979.1-1991.3)
    第一节 复刊时期的拨乱反正
        一、历史教学逐渐恢复到正常轨道
        二、及时反映史学界的研究动态
    第二节 教学特色的重建与学术文章水准
        一、教学特色的重建
        二、重建特色的两难处境
第四章 偏重教学和学术“滑坡”(1991.4-2001.5)
    第一节 高考的能力立意与能力培养的教学
        一、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的渐趋稳定
        二、以能力立意的考试测量与评价体系形成
        三、中学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 学术论文弱化与编辑乱象
        一、论文质量下降的表现及原因
        二、编辑出现乱象的表现及原因
第五章 平稳过渡和“黄金”时代(2001.6-2010.12)
    第一节 平稳过渡时的“不温不火”
        一、初步探讨中学历史课程的设计
        二、继续配合人教社的教材修订
        三、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 独立办刊形成特色
        一、2003 年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一标多本”
        二、21世纪初历史课程设置与编写教材专题讨论
        三、研究性学习与“聂马之争”
        四、有重大影响的中青年着名学者访谈录
    第三节 分版后的发展趋势
        一、中学版和高校版的特点
        二、专家引领中学教学研究
        三、提倡以“教学设计”取代教案
        四、研究高考试题引领高中教学
第六章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及发展策略
    第一节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
        二、《历史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第二节 杂志的变化趋势及发展策略
        一、杂志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二、发展的现实隐忧及策略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5)运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选题的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概念界定
    (一)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
    (二) 史料教学的定义
二、史料教学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一) 运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推理论证能力
    (二) 运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鉴别能力
    (三) 运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求真求善品质
三、运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操作流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打破思维定势——质疑
    (二) 开展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史料探究活动——释疑
    (三) 进行评价反思——存疑
四、运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立意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六)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与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1. 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
        2. 史料教学适应历史课程标准发展方向
        3. 史料教学促进历史课堂的变革
        4. 史料教学适应学生发展的特点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与策略
    (四) 相关概念解读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分类及搜集
    (一) 史料的分类
    (二) 史料搜集与选取的原则
        1. 讲究层次,逐步深入
        2. 来源科学,选取完整
        3. 注重实用,贴近时代
二、历史课堂中使用史料开展教学的方法
    (一) 有效整合史料以实现教学目标
    (二)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史料
    (三) 利用史料命制试题以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四) 史料教学中合作探究式活动的强化
三、史料运用存在的误区及教学建议
    (一) 史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史料教学流于形式
        2. 史料搜集能力欠缺
        3. 不能准确解读史料信息
        4. 缺乏历史知识运用能力
    (二) 史料教学的建议
        1. 注重将史料的运用与高中历史教科书相结合
        2. 注重在史料的运用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3. 强化学生学科素养与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
        4. 注重培养提升教师史料教学能力
四、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初探 ——以中国近代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历史专业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
    1.1 研究性学习的由来
    1.2 对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1.3 中学历史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第二章 中国近代史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1 内涵
    2.2 教材中的基本概况
    2.3 特点
    2.4 必要性
    2.5 可能性
第三章 中国近代史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3.1 初中阶段的基本目标
    3.2 高中阶段的基本目标
    3.3 中国近代史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3.4 指导思想
    3.5 基本要求
第四章 中国近代史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
    4.1 初中阶段的的主要方式
    4.2 高中阶段的主要方式
    4.3 可供思考的问题
    4.4 主要作用
    4.5 问题的提出
    4.6 存在的不足
第五章 中国近代史实施研究性学习方案实例
    5.1 历史小论文
    5.2 历史人物评价
    5.3 社会小调查
    5.4 历史兴趣小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做一个有思想、负责任的历史教师 ——高中中国近代史教学内容问题之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课题之缘起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 高中中国近代史课程的重要性
    (二) 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巨大进步和乱象
    (三) 课题的界定:高中、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内容
    (四) 研究的基本思路:从课程建设的高度回答教学实践的问题
    (五) 研究的主要方法:调查法、文献法、案例法
一、君欲发展学生,必先提高自己——与教师学养有关的问题
    (一) 读教材一定要读到它的“背面”去
        案例1:鸦片战争的内因,课本分散在三个专题中
        案例2:不要把海龄的表现误读为镇江战役的全貌
        案例3:你关注到教材已加了“清军”这个变化吗
        案例4:要重视课本为何删除了“但是……”之说
        案例5:不要忽略“民族工商业者”对运动的推动
        案例6:国人知道马克思和共产党是个复杂的过程
    (二) 辩证法的实质是使思想更符合事实
        案例7:不能只用“魔鬼的化身”来评价太平天国
        案例8:为李鸿章正名,但也不必过分拔高和美化
        案例9:是否想过把学生辩论双方的评价合起来呢
        案例10:要历史地评价“火烧曹宅”的合法性问题
    (三) 逻辑的正确性靠历史的逻辑来检验
        案例11:“假如你是谭嗣同……”就一定是慷慨赴死
        案例12:“孔家店”和“儒家文化”不是同一个概念
        案例13:教学设计要从“说教材”到凝意、通史、明目标
    (四) 强词夺理掩盖的是无知与文过饰非
        案例14:不明白就坦言不明白,学风比知识更重要
    小结:要“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不吃“老本”不取宠
二、历史,永远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与教材编写有关的问题
    (一) 及时纠正教材的“滞后之意”
        案例1:因广东“防御严密”英军进攻厦门之说,是个硬伤
        案例2:“公车上书”的问题,茅海建先生的考证值得一读
        案例3:“教材既说袁世凯窃国又说当国,到底有什么区别”
        案例4: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之断是错误的
    (二) 正确修订教材的“错达之意”
        案例5:请读一下这个“田凭”,能判断其是发给农民的吗
        案例6:“第一批赴美幼童”照片中有个细节使其令人生疑
        案例7: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究竟发表在何处
    (三) 深入剖析教材的“难达之意”
        案例8:“李鸿章对添舰的两种说法,你觉得应该如何解释”
        案例9:“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种表述确实不明不白
    (四) 适当补充教材的“未达之意”
        案例10:《资政新篇》未能实行,不只是因“迫于当时形势”
        案例11:教材作者可能没有细察课标为何改为“经济结构”
    小结:“尽信书不如无书”,教材是“苗圃”不是“雷池”
三、考试是课程的主人,还是仆人——与高考试题有关的问题
    (一) 读懂试题的文字符号
        案例1:所谓“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相反的
        案例2:正确选项应是“关税收入有了最为显着地增长”
        案例3:这四个字是否反映严复的社会发展观还是个谜
    (二) 理解试题的思维逻辑
        案例4:这道试题实际上绑架了学生进行非历史的思考
        案例5:引用历史名人语录要慎之又慎,不要断章取义
        案例6:这幅楹联必须放到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中去解读
    (三) 透视试题的史实、史观
        案例7:那时候总理衙门可能依据《战争与和平法》吗
        案例8:这份“和约”究竟是谁所作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案例9:慈禧这段辩白中所称的“他们”指的是顽固派
    (四) 把握试题的测量技术
        案例10:对历史统计数据要客观地解释,不要凭已所好
        案例11:有效性及其可行性是利用近代漫画的重要标准
    小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要坚信高考也在进步
四、课标是课改的逗号,并非句号——与课程标准有关的问题
    (一) 补订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的疏漏
        案例1:“中国资本主义”与“民族工业”之区别
        案例2:史学界对立宪派的重要性已取得基本共识
    (二) 补订课程标准“过程与方法”的疏漏
        案例3:可以说北洋政府充当了“革命遗嘱执行人”
        案例4:应当补充“问题与主义”之争及其大结局
        案例5:以专题还是章节体为主,可以从实际出发
    (三) 补订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疏漏
        案例6:近代社会生活是黄土地沉沦中的新旧杂糅
        案例7:应当建议课标中增加来华洋人的积极作用
        案例8:对“民族劣根性”的批判当引入课程案例
    小结:君子“为仁由己”,让我们为课标修订建言献策
五、聚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与视角创新有关的问题
    (一) 近百年来中国近代史认识视角的嬗变与发展
    (二) 清末、民国时期高中中国近代史史观之轨迹
    (三) 共和国以来高中中国近代史史观的转承起伏
    (四) 建设民族复兴视野下的高中中国近代史课程
    (五) “书山有路勤为径”:给高中教师的读书建议
结语:时汹汹兮斯任重,路漫漫兮其修远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9)我的讲台,我的歌 ——从师范生到教师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误入豪门"嫁错郎,还是嫁对郎?——课题缘由的叩问
    引子 职业选择
    叙事01 "易中天现象":诱惑与畅想
    叙事02 "先结婚,后恋爱":痛苦、徘徊与决心
    叙事03 "学生聘老师":如梦初醒
    叙事04 "书中自有黄金屋吗":知易行难啊!
    ◎小结 我的建议:要用"心"来憧憬
第一章 "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吗?——课程学习的心路
    引子 科学是欢乐的炼狱
    叙事05 史学入门:啊!博大精深的史海,淹得我够呛
    叙事06 教育发蒙:哇塞,崭新的理念与俺的拳拳之心
    叙事07 心理探寻:教师的"必修课"
    叙事08 大开眼界:《人有三只手吗?》有感
    ◎小结 我的建议:教了才晓何为"师"!
第二章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课程意识的历练
    引子 什么是课程意识?
    中学历史学科关于课程意识的研究
    叙事09 云里雾里:教材说得是历史吗?
    叙事10 再加把劲:目标为何没完成?
    叙事11 自说自话:"过程"还是"结论"?
    叙事12 出乎意料:学生竟会这样想!
    ◎小结 我的建议:看上"她",才有溜溜的稳!
第三章 "端端溜溜地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教学方案的选择
    引子 什么是教学方案?
    中学历史学科关于教学方案的研究
    叙事13 闭门造车:我自说自话的方案
    叙事14 照猫画虎:模仿遭遇优秀的方案
    叙事15 屈从也难:一般学生的方案
    叙事16 量身定做:我的学生的方案
    ◎小结 我的建议:看上"她",才有溜溜的准!
第四章 "张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哟"——教学方法的优化
    引子 什么是教学方法?
    中学历史学科有关教学方法的研究
    叙事17 张冠李戴:失败的提问
    叙事18 东施效颦:讲故事缘何也遭质疑?
    叙事19 捉襟见肘:我该怎么讲?
    叙事20 恰如其分:法西斯是如何铸造杀人机器的?
    ◎小结 我的建议:看上"她",才有溜溜的巧!
第五章 "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哟"——有导有入的导入
    引子 什么是导入?
    中学历史学科关于导入的研究
    叙事21 不导无入:"照本宣科"要不得
    叙事22 导而不入:第一锤敲在哪里?
    叙事23 导而误入:两面美国国旗
    叙事24 导而即入:感恩节的故事
    ◎小结 我的建议:看上"她",才有溜溜的妙!
第六章 "一来溜溜地看上,人才溜溜的好哟"——历史细节的运用
    引子 什么是细节?
    中学历史学科关于细节的研究
    叙事25 历史人物应是人:黄花岗起义中的革命党人
    叙事26 历史事件的视角:法国大革命也能这样讲
    叙事27 历史文献的焦点:为何是"第一个人权宣言"?
    叙事28 历史文物的背后:"兵马俑"的导游还是教师?
    ◎小结 我的建议:看上"她",才有溜溜的彩!
第七章 "二来溜溜地看上,会当溜溜的家哟"——智慧火花的闪耀
    引子 什么是教学智慧?
    中学历史学科关于教学智慧的研究
    叙事29 怕受欺负:被学生难住之后
    叙事30 不受欺负:强势打压学生的问题
    叙事31 甘受欺负:将计就计地应对"恶搞"
    叙事32 引导欺负:我说的对吗?我说错了吗?
    ◎小结 我的建议:看上"她",才有溜溜的靓!
第八章 "世间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地爱哟"——师生合作的关键
    引子 什么是师生合作?
    中学历史学科关于师生合作的研究
    叙事33 有问不答怎么办:"就是不想理你"
    叙事34 平等还是不平等:讨论后的思考
    叙事35 民主不能忘秩序:收放当自如
    叙事36 响鼓也需重锤敲:如何与高水平学生合作?
    ◎小结 我的建议:看上"她",才有溜溜的顺!
尾声 "世间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地求哟"——唱之不尽因有情
    引子 反思之反思,抑或建议之建议?
    叙事37 用时恨少,充电比放电更重要
    叙事38 拜师学艺,真理比师傅更重要
    叙事39 多难兴邦,失败比成功更重要
    叙事40 临阵磨枪,勇气比学识更重要
    叙事41 德艺孰先,身正比学高更重要
    叙事42 返璞归真,做人比为师更重要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10)中学历史探究学习研究 ——以岳西县农村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ion
序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现状
    (三) 探究学习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 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价值
    第一节 探究学习的含义与理念
    第二节 历史教学中学生探究学习的表现特点
    第三节 历史教学培养探究学习的独特优势与目标
    第四节 探究学习的价值
第二章 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其研究分析
    第一节 岳西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第二节 岳西农村高中开展探究学习的有利条件与困境
第三章 探究学习历史教学尝试应用研究
    第一节 设问——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第二节 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学习主体意识
    第三节 史料教学——发展历史思维能力
    第四节 课外活动——探究学习的拓展
第四章 开展探究学习的必要条件
    第一节 高素质的教师是探究学习开展的前提
    第二节 学生的自主探究是探究学习的核心
    第三节 丰富开放的环境是探究学习的保障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以“真的是李鸿章卖的国吗”为例,看中学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论文参考文献)

  • [1]历史影视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 孟浩.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2]高中历史教学中辩证思维的培养研究[D]. 孙若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
  • [3]基于史料实证培养高中生批判性思维的运用研究[D]. 周玉敏.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4]《历史教学》(1951-2010年)研究 ——以中学历史教学的考察为重点[D]. 余柏青.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5]运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研究[D]. 秦碧海.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2)
  • [6]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与运用研究[D]. 周俊艳.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4)
  • [7]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初探 ——以中国近代史为例[D]. 李霞. 湖南师范大学, 2013(S1)
  • [8]做一个有思想、负责任的历史教师 ——高中中国近代史教学内容问题之案例研究[D]. 王德民. 华东师范大学, 2013(10)
  • [9]我的讲台,我的歌 ——从师范生到教师的叙事研究[D]. 温芳. 华东师范大学, 2011(06)
  • [10]中学历史探究学习研究 ——以岳西县农村高中为例[D]. 储昭贤.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以《李鸿章出卖的国家是不是真的》为例,看中学历史学科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