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摊铺过程中温度场时空分布特征

沥青路面摊铺过程中温度场时空分布特征

一、沥青路面摊铺时温度场时空分布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曹襄樊[1](2021)在《铺装层高温摊铺对佩列沙茨大桥结构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浇筑式沥青高温摊铺施工时引起钢箱梁结构产生具有时空特征的摊铺温度场,在荷载耦合作用下钢箱梁不仅发生变形引起附加应力、变形特征以及受力情况复杂,甚至可能降低桥梁结构安全,且目前工程设计与施工时并未对此种效应引起重视。本文从钢桥面日照温度场研究开始,探究了摊铺温度施工时摊铺温度场分布,以温度场为出发点,揭示了摊铺温度对钢箱梁的影响以及对佩列沙茨大桥的温度效应规律与特征。首先,基于热传导理论推导了温度场有限元微分方程,分析了钢箱梁热传导在日照温度以及摊铺温度作用边界条件及内部传热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热电偶测温仪对日照温度场进行了实测,分析了钢箱梁日照温度场分布规律,采用数值模拟建立了日照温度场模型,通过数值模型与实测相互对比确定了热学参数取值,从而建立了摊铺温度场数值模型,并采用分析步与相互作用的设置与激活实现了沥青动态摊铺模拟过程,并定量描述了沥青混凝土摊铺时温度场三维时空分布特征与规律。其次,采用顺序耦合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简支钢箱梁力学模型,并将摊铺温度场结果导入热力学模型进行温度效应计算,分析了摊铺温度对钢箱梁摊铺区域以及非摊铺区域的应力响应。最后,在热传导理论以及合理日照、摊铺温度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佩列沙茨大桥斜拉桥主跨摊铺温度场数值模型,分析了斜拉桥温度场分布规律,并建立了力学荷载与摊铺温度荷载耦合作用下佩列沙茨大桥斜拉桥热力学计算模型,研究了摊铺温度、重力等荷载对佩列沙茨大桥斜拉桥位移、应力特征与规律分布,同时研究了摊铺温度、重力等荷载对佩列沙茨大桥斜拉桥结构U肋、横隔板的力学响应。综上所述,基于热传导理论,通过实测分析以及数值模拟技术,对佩列沙茨大桥斜拉桥温度场以及温度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在沥青高温摊铺作用下,钢箱梁摊铺温度场分布规律与特征以及钢箱梁摊铺温度引起的位移、应力响应,还揭示了在沥青高温摊铺以及力学荷载耦合作用下佩列沙茨大桥斜拉桥摊铺温度场分布特征与规律以及佩列沙茨大桥斜拉桥摊铺温度引起的位移、应力响应,可以指导工程设计与施工人员优化结构设计,采取措施减小浇筑式沥青摊铺施工对桥梁结构的影响。

李以任[2](2021)在《混凝土箱梁沥青摊铺温度场及其效应的实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桥梁结构因沥青摊铺温度梯度差而造成桥梁裂损的问题,以“中卫南站黄河大桥”混凝土箱梁桥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三维实体单元模型来分析宁夏地区混凝土箱梁沥青摊铺的温度效应,将实桥施工条件作为模型边界条件,并同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后修正模型,研究了高温沥青摊铺下混凝土箱梁温度场的时空分布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改变参数取值,研究风速、梁体初始温度、大气环境温度、沥青下料温度和沥青摊铺厚度对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因素均会对摊铺温度场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摊铺施工环境来降低沥青摊铺温度效应。(2)利用参数分析结果并结合实桥的实测数据拟合出宁夏地区的沥青摊铺温度梯度模式。采用指数函数分别拟合箱梁跨中截面竖向、横向及桥梁纵向温度梯度模式,得到中卫南站黄河大桥(连续梁)的高温沥青摊铺温度梯度分布。对规范中的温度梯度分布模式进行补充和完善,温度梯度公式中的经验参数随地域、桥梁类型等的不同而各异,这也反映温度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性。(3)采用生死单元法模拟沥青混合料分幅摊铺施工方式,详细研究分幅摊铺方式下跨中截面横向、竖向温度分布规律,并得出结论(1)尽量采用分幅摊铺的方式进行沥青铺设,分幅摊铺所携带的沥青热量相对较少。(2)分幅摊铺二次加热在横向方向上影响达到20cm。在设计桥面时,可以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中间加设隔离带,不仅可以减小沥青分幅摊铺的二次加热温度效应,还可以使机动车、非机动车分道行驶,提高了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改善了交通秩序。(4)建立混凝土悬臂箱梁力学模型,研究发现在沥青摊铺的整个过程中,最大应力一直出现在跨中截面。在高温沥青摊铺过程中,跨中截面竖向、横向方向(箱梁腹板、顶板)容易产生拉应力。随着沥青降温,箱梁顶板升温幅度逐渐降低,变形减小,拉应力随之变小。相同时间节点处,分幅摊铺下的纵向应力Sx、横向应力Sz比一次性摊铺下的纵向应力Sx、横向应力Sz小。(5)计算不同的摊铺模式下箱梁最大拉应力的变化,寻找最好的摊铺模式。结果发现:先铺设非机动车道后隔24h再铺设机动车道的分幅摊铺方式更有益于降低高温沥青摊铺下箱梁的温度效应。

金成[3](2020)在《高温浇筑铺装下南京长江大桥钢桥面板温度效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在大跨径钢箱梁中的使用日益广泛,而浇筑式沥青混凝土的下料温度高达220℃~240℃。由于钢桥面板各向异性的特点,如此的高温浇筑在钢桥面板上,将会导致钢梁在各向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钢梁中产生不容忽视的温度效应。本文中主要研究了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对钢桥的温度场影响及由此产生的温度效应,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温度场模拟及温度应力模拟。研究内容如下:(1)确定浇筑式沥青混凝土高温摊铺使用瞬态热传导理论,确定温度场模拟需要的热力学边界条件及钢材与沥青混合料的热工参数。其次,确定了通过设置界面换热系数,进行沥青混合料与钢桥面的热传导模拟。(2)通过实测值与模拟值的对比,确定选取的各种参数能够在有限元软件中对实际环境进行有效的模拟。通过对钢桥面板竖向及横向温度分布仿真值的拟合,确定规范中规定的温度梯度曲线可以在高温浇筑环境中使用。(3)通过浇筑式沥青混凝土施工时不同工况下的敏感性分析,发现对温度场影响的最大的是铺装层厚度、下料温度及界面传热系数,并且判定其影响程度。其次,确定不同季节、不同摊铺时刻及不同风速对温度场影响有限。由此确定,沥青摊铺的最不利影响条件。(4)南京长江大桥桥面板开口、密肋,通过横梁上密集的支座进行支撑,其整体结构与传统钢箱梁的差异,会导致其内部温度效应与传统钢箱梁产生差异。本文通过生死单元法模拟摊铺过程得到钢桥的温度场变化,并通过顺序热力耦合法计算得到钢梁在高温浇筑下的力学响应。(5)骤然性的升温造成桥面板的局部变形,模拟出摊铺过程中由于桥面板变形导致的铺装厚度的差异。

梁悦[4](2020)在《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散热特性及施工控制研究》文中指出薄层罩面技术凭借其突出优点,成为了各预防养护技术中最具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的技术之一,同时顺应了我国公路行业从公路建设到公路养护的变化,得到了越来越多道路工作者的青睐。对施工期间薄层罩面的温度散失特性进行研究,就能从理论出发,结合其实际情况,从压实温度的角度,对碾压作业的组织提供指导,确保薄层罩面的碾压质量,也即是保证了薄层罩面良好的路用性能。本文基于传热学理论,使用ABAQUS有限元计算软件,对薄层罩面施工期的温度变化进行研究,并建立相应的仿真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正交试验思想,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并确定其中具有显着性影响的因素;再分别针对显着性因素研究其与薄层罩面施工期温度散失的关系;同时判断各个施工条件下持续到复压阶段结束的时间,即有效压实时间,并使用Minitab数据分析软件得出有效压实时间的回归方程,得到预估模型,为现场压实的碾压作业组织提供理论依据,作为施工指导。首先,以传热学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薄层罩面施工期的具体情况,提出摊铺层热量变化主要传热类型:(1)空气-摊铺层对流换热;(2)辐射换热;(3)碾压期间碾轮洒水的显热和潜热。并通过室内实验确定了洒水造成的温度散失的影响程度及其作用时间大约为1min。得到了薄层罩面施工期温度场的控制方程,为后续仿真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接下来,使用ABAQUS对薄层罩面施工期的温度场仿真模型的建立进行研究。路面结构在碾压之前的初始温度分布由PARK模型来表示,薄层罩面施工期的三类边界条件的子程序通过Intel Visual Fortran Compiler进行编译。将本数值仿真模型的结果与对应的工程实例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该模型能够较好的对薄层罩面施工期的温度场进行模拟,能够表征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然后,借助室内实验,同时结合施工实际,确认了以SBS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以AC-13作为级配类型的薄层罩面有效压实时间控制温度为120℃。将影响因素分为施工参数和环境参数,并引入正交试验思想,通过已建模型对各因素与施工期薄层罩面温度散失特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施工参数而言,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摊铺温度>洒水>罩面层厚度>混合料类型;环境参数的排序为:气温>风速>太阳辐射。确定摊铺温度、洒水量、罩面厚度、气温以及风速为显着性影响因素。其中,不同摊铺温度下的温度散失速率差别不大,薄层罩面厚度、气温与温度散失速率呈负相关关系,这三种因素与有效压实时间呈正相关关系。洒水和吹风则是促使温度散失的因素,与温度散失速率呈正相关关系,其值越大,温度散失的速率越大,压实时间也越短。同时,薄层罩面厚度、风速越大,薄层罩面表面和层中的温差越大,会导致薄层罩面压实的均匀性受到影响。最后,借助Minitab数据分析软件,得到了有效压实时间的预估模型:F=0.23x1-0.0025x2+0.72x3+0.17x32-0.11x4+0.0088x42-0.37x5-31.3。并据此结合施工实例,对薄层罩面压实作业的组织安排进行举例分析。为薄层罩面的施工组织规划提供便捷,为保证薄层罩面的工程品质提供理论指导。

朱瑞峰[5](2020)在《低温条件下薄SBS改性沥青路面结构层施工温度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进程的推进,现阶段公路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气候差异性显着的欠发达地区。为满足这些地区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需求,往往需要使用高性能改性沥青,而SBS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良好,在这些地区泛用性强。由于这些地区允许施工的季节区间短,SBS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无法避免低温施工工况,同时低温施工条件会严重影响路面施工质量。低温条件下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不当通常会造成沥青老化、温度离析、压实不足以及层间粘结性能差等情况,从而导致路面在早期出现块状裂缝、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车辙、波浪拥包、坑槽与松散等病害。部分病害如车辙与纵、横向裂缝等,往往在正常施工路面通车3~5年后才会大量出现。为了控制低温施工路面质量,本文确定了竣工验收阶段的低温路面施工质量评价指标。指标分为两级,一级指标为路面压实度代表值及压实度合格率;二级指标为温度离析程度、层间抗剪强度、压密型车辙深度指数和施工缝处横向裂缝等效面积。通过对低温条件下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进行研究,从而确定合理的拌和、摊铺及成型温度范围,能够有效提高低温条件下路面施工质量。1.拌和温度。通过和易性试验确定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暂定拌和温度。由于低温施工条件对施工温度的控制要求很高,合理的拌和温度在起到让胶结料与矿料充分结合的同时,也为后续的摊铺压实环节提供温度保障,所以需要对拌和温度范围进行修正,使之适用于低温施工工况。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与运输仿真模型计算,结果表明:180℃为拌和温度的安全上限,170℃为拌和温度下限。2.成型温度。和易性试验所确定的狭窄成型温度范围不利于指导施工。通过在低温条件下进行控制初压温度的马歇尔成型试验与轮碾成型试验,分析混合料体积参数、高低温性能与力学性能等指标与温度的关系,从而确定低温条件下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合理的初压温度范围,并确定最低容许成型后表面温度,再通过旋转压实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初压温度范围为150℃~170℃,成型后表面温度应大于115℃。3.摊铺温度。为应对低温施工工况影响,本文将摊铺温度分为下卧层温度与摊铺时混合料温度来进行讨论,通过层间粘结性能确定合理的下卧层温度为(40±10)℃,基于ANSYS Fluent瞬态仿真摊铺温度衰减模型,确定低温条件下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为170℃。

汤宁兴[6](2020)在《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质量评价研究》文中认为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由于100%利用旧料、施工速度快且有效修复车辙、松散等路面病害,在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中得到广泛使用。就地热再生机组通过对原路面进行加热、翻松、再生、复拌、摊铺、碾压实现路面性能的恢复,施工环节复杂,施工质量受施工过程及工艺影响较大。本文以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项目为依托,通过对实体项目现场调查和取芯试验,对再生施工质量及其均匀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使用红外热像仪对不同就地热再生机组加热、翻松、摊铺环节温度场进行监控,从温度均值、横向均匀性以及过加热方面提出了评价指标,对关键施工环节温度场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提出了温度控制改进措施。其次,使用基于MATLAB的图像处理技术,将沥青路面纹理彩色图像处理成表示路面正负纹理的二值图;提出负纹理面积占比(NTR)和负纹理X、Y轴分布系数(CVX、CVY)为离析量化评价指标,确定SMA-13再生路面离析评价标准;并结合具体实例,对再生后路面纹理均匀性进行评价,为离析量化评价提供参考。然后,对再生后路面压实度、渗水系数和构造深度无损检测,与铣刨重铺相比,就地热再生整体压实度更低,纵向压实度分布更均匀,横向压实度与压实过程有关,大部分再生路段渗水系数和抗滑性能达到铣刨重铺路段水平,但质量波动较大。最后,通过施工过程中取料取芯分析,发现旧沥青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翻松环节路面温度越高、均匀性越好,RAP料级配细化程度越低;对原路面和再生后路面进行原位取芯,再生后混合料压实度、抗车辙性能下降,抗飞散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无显着改善;选取不同年份再生、具有近似工况的就地热再生路段进行取芯研究,近似反映使用时长对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研究指出再生混合料压实度随使用时间持续提高,使用2-4年时最均匀,抗车辙性能在两年内恢复至原路面水平并持续增长,抗飞散能力、低温抗裂性能与使用时间无明显规律;对于改变原路面混合料级配类型的再生工艺,再生混合料材料性能变异性较大。论文通过大量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测试及理论分析,对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路面性能变化、材料性能变化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就地热再生施工质量控制的进一步提升。

张东[7](2019)在《沥青路面控温用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沥青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高达0.8-0.9,易导致沥青路面在夏季产生高温,造成道路服役寿命降低、行车安全性下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利用相变材料相变过程吸收大量热,同时温度保持恒定的特点对路面温度进行调控,是一种主动、有效的解决沥青路面高温问题的方法。本文对相变材料在沥青路面中的传热过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含相变材料沥青路面的温度场有限元模型,提出了路面控温用相变材料的热学性能要求;以聚乙二醇为相变材料,膨胀石墨作为封装基体,通过真空吸附法制备出适用于沥青路面控温的膨胀石墨/聚乙二醇定形相变材料,并研究了其对于沥青和沥青混凝土的控温效果与路用性能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建立了含相变材料沥青路面的传热方程和温度场有限元模型,确定了适用于沥青路面温度调控的相变材料性能参数;在沥青路面上、中、下面层分别加入相变温度为43?C、34?C和30?C的相变材料,同时采用低热导率的上面层材料及高热导率的中、下面层材料,可使沥青路面的面层最高温度降低5?C,最高温度出现时间延迟1.7h。(2)采用分子量为1500和1000的聚乙二醇作为相变材料时,所制备定形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分别为42.67°C和30.18°C,相变潜热分别为122.94J/g和121.89J/g,热导率分别为3.5202W/m·K和3.5141W/m·K,基本满足沥青路面下面层和上面层的控温要求;定形相变材料在200?C时质量损失小于3%,330?C时质量损失小于10%,经历50次温度循环后相变温度基本不变,相变潜热降低约1.0%,高温稳定性和耐久性较好,满足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生产及服役要求。(3)所制备的定形相变材料可降低沥青的温度变化速率,延长升、降温时间,控温效果良好;使沥青的传热性能提升2倍以上,增强了沥青与外界的热交换能力,同时赋予沥青良好的储热调温潜力;提高了沥青的高温流变性能,对中温和低温流变性能有一定影响,但仍满足路用要求;定形相变材料在沥青中储存稳定性良好,但降低了沥青的施工和易性。(4)所制备的定形相变材料可降低沥青混凝土在40?C-50?C时的升温速率和35?C以下的降温速率,使沥青混凝土面层下2.5cm、7.5cm和12.5cm的最高温度分别降低3.7?C、3.9?C和3.9?C,控温效果显着;沥青混凝土实测控温效果与模拟控温效果无明显差异,沥青路面温度场模拟精度较好;改善了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但降低了疲劳寿命,对于低温抗裂性能和抗水损害性能有一定影响,但仍满足路用要求。

李昌亭[8](2019)在《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节能技术与检测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对路面施工质量和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中温度高、能量消耗大,同时排放大量的沥青烟和有毒有害气体。如何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优化施工工艺,进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是公路施工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热拌沥青混合料生产、运输及摊铺碾压等关键施工环节进行节能减排技术和无损检测方法研究,并依托实体工程进行试验验证。以间歇式沥青搅拌设备为载体,重点对烘干系统中的燃烧器节能技术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燃油雾化品质和过量空气系数对燃烧器性能的影响;为了确定沥青搅拌站烟气排放试验的检测位置,建立了烟囱内流体控制数学模型,并采用Ansys CFX流体仿真软件对烟囱内流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圆形烟囱达到稳定区域的垂直高度与圆形烟囱直径的比值;为了提高燃烧器热效率,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在生产现场进行试验研究,确定燃烧器合适的风机频率与油泵频率比;试验结果表明,当沥青搅拌站采用本文建议的风机频率与油泵频率比为8/7时,燃烧器热效率可提高8.5%。通过对热拌沥青混合料运输过程中的节能技术研究,建立了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温度场数学模型;为了确定保温材料的类型和厚度,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确定了保温材料为岩棉,其厚度为11mm;试验结果表明,当运输车应用此保温措施后,运输车单位时间内每平方米热量散失可减少76.7%,节能效果显着。通过对热拌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节能技术研究,对压路机的压实机理及压实特性进行分析与比较;为了得到合适的摊铺碾压工艺方案,利用无损检测方法,在施工现场对摊铺碾压密实度进行检测,通过试验分析与研究,确定了新的摊铺碾压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新的摊铺碾压工艺时,碾压效率可提高33.3%,对节能施工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得到准确的试验数据,对本文中应用到的无损检测方法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无损检测仪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使用及标定方法,提出了无损检测仪器在实体工程中的应用原则。基于本文研究的施工节能技术,在实体工程进行应用与验证,应用结果表明,当采用本文研究成果时,不仅可以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和碾压效率,还可以节约运输车的燃油消耗,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由此可见,本文的研究成果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可为沥青路面节能施工提供借鉴。

李斌斌[9](2019)在《温拌橡胶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关键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橡胶沥青由于粘度较大,加上SMA混合料对施工温度要求较高,导致了橡胶沥青SMA施工温度高达180℃210℃左右,比一般的热拌沥青混合料要高30℃60℃,这给橡胶沥青SMA路面施工造成一定的困难、增加了环境污染。通过在橡胶沥青SMA混合料中引入温拌技术,改善较在低温度状态下橡胶沥青SMA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以此来降低其拌合与施工温度,可有效解决橡胶沥青路面生产施工面临的问题,符合国家“十三五”计划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首先,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不同类型、不同掺量的温拌剂对橡胶沥青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及其老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DSR试验研究温拌剂及其掺量对橡胶沥青车辙因子的影响,通过布氏旋转粘度试验得到了不同温拌橡胶沥青的粘温回归方程,并通过该方程确定出合理的拌和与施工温度范围。试验结果表明:Sasobit温拌剂掺量不宜超过4%,DWMA-1和龙孚EWMA温拌剂掺量不宜超过6‰;Sasobit、DWMA-1和龙孚EWMA三种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与压实温度降幅分别为25℃、20℃和22℃左右。其次,利用贝雷法设计了三种不同粗细集料比例的级配,通过室内试验得到马歇尔参数,并采用最紧密状态设计方法确定出了三种级配的最佳油石,且油石比与传统的SMA配合比设计方法得到的最佳油石比相差仅1%。以4%为目标空隙率,对三种温拌橡胶沥青SMA在不同击实温度下进行马歇尔击实试验,试验得到Sasobit、DWMA-1和龙孚EWMA三种温拌橡胶沥SMA击实温度分别为154℃、161℃和158℃,与第二章得到的压实温度几乎相同。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温拌剂对橡胶沥青SMA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asobit能明显提高混合料的高温性能,DWMA-1和龙孚EWMA对高温性能影响很小,但三种温拌剂都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综合考虑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发现EWMA温拌橡胶沥青SMA性能最好。通过室内试验获取了混合料低温断裂损伤参数,基于NSCB细观断裂模型模拟分析了橡胶沥青SMA混合料的细观裂纹扩展特性以及疲劳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对应力、位移以及裂纹扩展特性的分析发现,NSCB细观模型受力状况和变形趋势均与实际加载过程吻合,裂纹扩展特征沥接近青混合料实际开裂状况,说明NSCB细观模型是正确的。计算分析了各温拌橡胶沥青SMA在不同应力比条件下的疲劳特性,并得到了相应的疲劳回归方程。最后,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三维路面施工温度场模型,分析了温拌橡胶沥青SMA路面施工温度场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各因素对路面温度场和有效压实时间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和灰关联度分析得到影响温拌橡胶沥青SMA路面有效压实时间的主要因素为摊铺层厚度、风速和初始摊铺温度;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温拌橡胶沥青路面有效压实时间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程,为路面施工提供指导;分析了不利环境条件下的路面施工温度场,表明在低温或大风条件下施工时温拌橡胶沥青路面较热拌橡胶沥青路面均可延长其施工时间,但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风级不可超过4级。

吴晗[10](2018)在《超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层间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由于我国早期修建的高等级公路大量进入养护维修阶段,我国公路管理策略逐渐从“以建代养”向“建养并重”转变,路面的维修养护也逐渐成为了公路行业重点发展方向。薄层罩面作为一种的传统路面维修养护措施,在路面预防性养护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与其他预防性养护措施相比,普通薄层罩面虽然有着较好的养护效果,但由于其热拌工艺及其结构厚度问题,导致其成本效益较差,本文从降低其结构厚度出发,研究采用粒径更细的SMA-5沥青混合料作为超薄层罩面,以应用到预防性养护当中。本研究首先从超薄层罩面的沥青胶结料出发,采用高粘改性沥青作为超薄层罩面的沥青胶结料,应用GH-1改性剂制备不同掺量的高粘改性沥青,并进行三大指标、60℃动力粘度、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及低温弯曲梁流变试验比较不同GH-1改性剂掺量高粘沥青的各项性能。结果表明,随着GH-1改性剂掺量的增加,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升高,针入度降低,塑性逐渐得到了改善,60℃动力粘度得到有效提升,高温性能不断增强,低温性能有所提高。随后,通过马歇尔试验对SMA-5超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进行确定,并对SMA-5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水稳定性能、抗疲劳性能、抗滑性能等各项路用性能进行研究,并将其性能与加入温拌剂的沥青混合料作对比。结果表明:随着GH-1改性剂掺量的增加,SMA-5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疲劳性能均有所提升,而水稳定性在GH-1掺量为10%时较好;EWMA温拌剂的掺入使得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疲劳性能有所提高,而使水稳定性及低温性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并且,对超薄层罩面结构的层间抗剪性能进行研究,采用BISAR3.0对超薄层罩面层间剪应力进行分析,提出超薄层罩面结构的层间抗剪技术指标。通过层间剪切试验确定层间达到最佳抗剪性能时的最佳沥青用量,并对影响层间剪切性能的水、剪切速率、温度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得到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层间抗剪强度逐渐增大,不同的加载速率导致层间破坏产生的应变有所不同,50mm/min的剪切加载速率更贴近于层间破坏的情况;超薄层罩面会因为浸水的处理和温度的提升而导致层间抗剪强度有较大程度的降低。最后,通过布氏粘度试验绘制粘温曲线,对超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进行确定。考虑到实际施工过程中超薄层罩面在摊铺过程中温度下降过快,有效压实时间较短的问题,因此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路面温度场有限元模型,对超薄层罩面在进行摊铺时温度场的变化进行仿真模拟,计算得出温拌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有效压实时间分别为9分钟和7.5分钟,提出在超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制备时加入温拌剂,以此延长超薄层罩面的有效压实时间,并且通过室内实测SMA-5沥青混合料摊铺后温度的变化对有效压实时间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超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温度场的仿真模拟与混合料实际温度下降趋势相差不大。

二、沥青路面摊铺时温度场时空分布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沥青路面摊铺时温度场时空分布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铺装层高温摊铺对佩列沙茨大桥结构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的应用
        1.1.2 高温摊铺对钢箱梁桥的影响
        1.1.3 依托项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日照温度场研究现状
        1.2.2 摊铺温度场研究现状
        1.2.3 摊铺温度效应研究现状
        1.2.4 存在问题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路线与实施方案
第二章 温度场分析基本理论
    2.1 引言
    2.2 热传导理论
        2.2.1 导热基本理论
        2.2.2 导热微分方程
        2.2.3 边界条件一般形式
    2.3 钢箱梁结构传热边界条件
        2.3.1 太阳辐射
        2.3.2 对流换热
        2.3.3 辐射换热
    2.4 温度场有限元计算理论
        2.4.1 温度场有限元热传导方程
        2.4.2 有限元软件Abaqus简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箱梁日照温度场以及摊铺温度场研究
    3.1 引言
    3.2 钢箱梁日照温度场测量方案及结果
        3.2.1 温度测量仪器
        3.2.2 测点布置
        3.2.3 测量方法
        3.2.4 测量结果
    3.3 钢箱梁日照温度场有限元模型
        3.3.1 结构参数
        3.3.2 温度场计算边界条件
        3.3.3 材料物理热参数
        3.3.4 日照温度场有限元模型建立
    3.4 钢箱梁日照温度场分析
        3.4.1 不同时段温度场分布规律
        3.4.2 顶板温度变化规律
        3.4.3 底板温度变化规律
    3.5 钢箱梁摊铺温度场有限元模型
        3.5.1 结构参数
        3.5.2 温度场计算边界条件
        3.5.3 材料物理热参数取值
        3.5.4 摊铺温度场有限元模型建立
    3.6 钢箱梁摊铺温度场分析
        3.6.1 不同时刻摊铺温度场分布规律
        3.6.2 摊铺层温度场变化规律
        3.6.3 摊铺区域钢桥面板温度场变化规律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简支钢箱梁摊铺温度效应研究
    4.1 引言
    4.2 温度效应有限元计算理论
    4.3 钢箱梁摊铺温度效应计算模型
        4.3.1 结构参数
        4.3.2 边界条件
        4.3.3 材料参数取值
        4.3.4 钢箱梁摊铺温度效应模型建立
    4.4 钢箱梁摊铺温度应力响应分析
        4.4.1 支座位置梁段应力分析
        4.4.2 跨中梁段位置应力分析
        4.4.3 跨中梁段横隔板应力分析
        4.4.4 跨中梁段U肋应力分析
    4.5 钢箱梁摊铺温度位移响应分析
        4.5.1 钢箱梁总位移分析
        4.5.2 钢箱梁竖向位移分析
        4.5.3 钢箱梁横向位移分析
        4.5.4 钢箱梁纵向位移分析
    4.6 本章小节
第五章 斜拉桥主跨摊铺温度效应研究
    5.1 引言
    5.2 斜拉桥主跨温度场有限元模型
        5.2.1 结构参数
        5.2.2 边界条件及材料物理热参数取值
        5.2.3 温度场模型建立
    5.3 斜拉桥主跨摊铺温度场分析
        5.3.1 摊铺层温度场变化规律
        5.3.2 摊铺区域钢桥面板温度场变化规律
    5.4 斜拉桥主跨温度效应数值模型
        5.4.1 结构参数
        5.4.2 边界条件及材料参数取值
        5.4.3 索力荷载
        5.4.4 几何模型
    5.5 斜拉桥主跨摊铺温度位移响应研究
        5.5.1 横向位移响应分析
        5.5.2 纵向位移响应分析
        5.5.3 竖向位移响应分析
    5.6 斜拉桥主跨摊铺温度应力响应研究
        5.6.1 钢箱梁跨中梁段应力响应分析
        5.6.2 钢箱梁1/4 跨梁段应力响应分析
        5.6.3 钢箱梁与桥塔连结位置梁段应力响应分析
        5.6.4 跨中梁段U肋及横隔板应力响应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混凝土箱梁沥青摊铺温度场及其效应的实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混凝土箱梁沥青摊铺温度场计算理论
    2.1 桥面铺装常见沥青种类
        2.1.1 普通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
        2.1.2 大空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OGFC)
        2.1.3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面层(SMA)
    2.2 沥青面层热拌热铺工艺及摊铺控制温度
    2.3 传热学基本理论
        2.3.1 热力学第一定律
        2.3.2 热传递的方式
        2.3.3 热分析的控制方程
        2.3.4 瞬态热分析理论
    2.4 热分析有限元法
    2.5 ANSYS生死单元原理
    2.6 耦合场分析概述
        2.6.1 耦合场分析定义
        2.6.2 耦合场分析类型
        2.6.3 直接耦合法和间接耦合法的应用范围
    2.7 混凝土箱梁温度场边界条件
        2.7.1 辐射换热
        2.7.2 对流换热
        2.7.3 混凝土箱梁总热流分析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MA沥青摊铺时混凝土箱梁温度场仿真分析
    3.1 项目概况
        3.1.1 工程背景
        3.1.2 施工概况
    3.2 材料参数及有限元模型
        3.2.1 材料参数
        3.2.2 基本假设
        3.2.3 有限元模型
    3.3 温度场相关参数及热力学边界条件
        3.3.1 对流换热系数
        3.3.2 辐射换热系数
        3.3.3 综合换热系数
        3.3.4 其它参数
        3.3.5 箱梁内腔边界处理
    3.4 实桥实测概况
        3.4.1 传感器布置方案
        3.4.2 ANSYS与实测对比分析
    3.5 沥青高温摊铺时混凝土箱梁温度场的影响因素
        3.5.1 风速
        3.5.2 梁体初始温度
        3.5.3 大气环境温度
        3.5.4 沥青下料温度
        3.5.5 沥青层摊铺厚度
    3.6 分幅摊铺时箱梁梯度温度场时变规律
        3.6.1 跨中截面横向方向温度分布
        3.6.2 跨中截面竖向方向温度分布
    3.7 沥青摊铺时混凝土箱梁温度场的时空分布
        3.7.1 竖向温度分布
        3.7.2 横向温度分布
        3.7.3 纵向温度分布
    3.8 沥青摊铺温度梯度计算模式
        3.8.1 参数确定
        3.8.2 中国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3.8.3 最小二乘法拟合温度梯度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沥青高温摊铺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分析
    4.1 温度效应—应力
        4.1.1 不同摊铺模式
        4.1.2 几何模型及边界条件
    4.2 不同摊铺模式下箱梁温度应力时空分布规律
        4.2.1 跨中截面温度应力云图
        4.2.2 混凝土箱梁温度应力竖向分布规律
        4.2.3 混凝土箱梁温度应力横向分布规律
    4.3 梁体最大应力时随分析
    4.4 箱梁顶板板端的转角与竖向位移
    4.5 实桥摊铺模式
        4.5.1 顶板应力
        4.5.2 关键截面主应力最大时刻云图
    4.6 改善沥青摊铺温度效应建议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高温浇筑铺装下南京长江大桥钢桥面板温度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温度场理论分析
    2.1 计算理论方法比选
    2.2 瞬态热传导理论
    2.3 铺装环境中的热力学边界条件
        2.3.1 太阳辐射量
        2.3.2 对流换热系数
        2.3.3 辐射换热
    2.4 钢桥面摊铺温度场热力学参数
        2.4.1 热传导理论
        2.4.2 热工参数
        2.4.3 界面热阻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测数据与模拟数据对比
    3.1 实测数据分析
    3.2 实测温度场模拟分析
        3.2.1 钢桥面系模型尺寸
        3.2.2 初始温度场模拟
        3.2.3 浇筑温度场模拟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温浇筑下钢桥面板温度场分析
    4.1 温度场时空分布
        4.1.1 计算点分布
        4.1.2 竖向的温度分布研究
        4.1.3 钢桥面水平向温度分布研究
    4.2 温度荷载梯度
        4.2.1 温度梯度计算方法
        4.2.2 温度梯度拟合
    4.3 不同工况下的敏感性分析
        4.3.1 不同季节的温度分析
        4.3.2 不同摊铺时间的温度分布
        4.3.3 不同铺装厚度的温度分析
        4.3.4 不同下料温度的温度分析
        4.3.5 不同界面热阻下的温度分析
        4.3.6 不同风速下的温度分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温浇筑下钢结构温度效应分析
    5.1 温度应力基本理论
    5.2 高温浇筑铺装下温度效应模拟
        5.2.1 几何尺寸
        5.2.2 自重、二期面荷载、日照荷载
        5.2.3 施工机械荷载
        5.2.4 力学边界条件
    5.3 摊铺施工阶段的模拟
        5.3.1 生死单元法模拟摊铺过程
        5.3.2 钢桥整体温度变化
    5.4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温度效应分析
        5.4.1 动态温度场下的力学响应
        5.4.2 钢箱梁的力学响应
        5.4.3 钢桥面板的应力响应
        5.4.4 U肋中的应力响应
        5.4.5 横隔板中的应力响应
        5.4.6 纵梁中的应力响应
        5.4.7 不同浇筑位置下的钢箱梁总体力学响应
    5.5 考虑施工过程的钢桥面板铺装施工工艺研究
        5.5.1 高温浇筑温度效应对施工的影响
        5.5.2 施工过程对钢桥面板的力学响应
        5.5.3 施工工艺研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4)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散热特性及施工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薄层罩面研究概况
        1.2.2 沥青混合料压实控制的研究概况
        1.2.3 研究概况评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施工期温度场理论
    2.1 传热学基本理论
        2.1.1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2.1.2 传热方程与能量守恒
        2.1.3 温度场与温度梯度
        2.1.4 定解条件
    2.2 薄层罩面施工期的传热方式
        2.2.1 空气对流换热
        2.2.2 路表辐射换热
        2.2.3 碾压洒水的显热潜热
    2.3 碾压洒水换热的室内实验
        2.3.1 实验器具及操作
        2.3.2 数据处理及结论
    2.4 薄层罩面施工期温度场的控制方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施工期温度场仿真模型
    3.1 基本假设
    3.2 仿真模型几何条件
    3.3 仿真模型物性条件
        3.3.1 薄层罩面混合料密度
        3.3.2 薄层罩面混合料导热系数
        3.3.3 热物性参数的取值
    3.4 仿真模型初始条件
    3.5 仿真模型边界条件
    3.6 仿真模型稳定性条件
    3.7 仿真模型的实现
    3.8 仿真模型的检验
        3.8.1 直观比对验证分析
        3.8.2 TIC验证分析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压实控制温度的研究
    4.1 温度对沥青粘度的影响
    4.2 温度对混合料体积指标的影响
    4.3 有效压实时间控制温度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温度散失特性分析
    5.1 正交试验设计法介绍
    5.2 本文的正交试验设计
    5.3 施工参数的正交试验分析
        5.3.1 直观分析法
        5.3.2 统计分析法
    5.4 环境参数的正交试验分析
        5.4.1 直观分析法
        5.4.2 统计分析法
    5.5 薄层罩面施工期温度散失特性的分析
        5.5.1 摊铺温度的影响
        5.5.2 洒水量的影响
        5.5.3 薄层罩面厚度的影响
        5.5.4 气温的影响
        5.5.5 风速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的施工控制研究
    6.1 有效压实时间的预估模型
    6.2 薄层罩面混合料的碾压作业组织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5)低温条件下薄SBS改性沥青路面结构层施工温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热拌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研究现状
        1.2.2 沥青路面低温工况应对措施研究现状
        1.2.3 热拌改性沥青路面低温施工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低温工况下路面施工质量评价指标
    2.1 路面病害产生机理分析
        2.1.1 变形类病害成因分析
        2.1.2 裂缝类病害成因分析
        2.1.3 表面缺损类病害成因分析
    2.2 确定低温工况下施工路面常见病害类型
        2.2.1 低温施工工况对于混合料的影响
        2.2.2 低温施工工况易导致的病害类型
    2.3 确定合理的低温工况下路面施工质量评价指标
        2.3.1 确定低温工况下路面施工质量一级指标
        2.3.2 确定低温工况下路面施工质量二级指标
        2.3.3 建立调查低温工况下路面施工质量评价指标汇总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低温工况下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的确定
    3.1 试验仪器与材料
        3.1.1 试验仪器
        3.1.2 试验材料
    3.2 确定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暂定拌合温度
        3.2.1 SBS改性沥青以及基质沥青粘度测试
        3.2.2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基质沥青混合料和易性试验
        3.2.3 回归分析确定暂定拌和温度
    3.3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修正
        3.3.1 SBS改性沥青模拟施工老化试验
        3.3.2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上限
        3.3.3 混合料运输过程温度逸散仿真模型的建立
        3.3.4 温度逸散模型仿真结果
        3.3.5 SBS改性沥青混合的拌和温度下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温条件下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成型温度范围研究
    4.1 原材料与仪器设备
        4.1.1 原材料
        4.1.2 仪器设备
    4.2 低温条件下马歇尔成型试验
        4.2.1 体积指标与温度的关系
        4.2.2 稳定度与温度的关系
        4.2.3 流值与温度的关系
    4.3 低温条件下轮碾成型试验
        4.3.1 体积指标与温度的关系
        4.3.2 车辙试验结果与温度的关系
        4.3.3 弯曲试验结果与温度的关系
    4.4 确定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成型温度范围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低温条件下薄SBS改性沥青路面结构层摊铺温度研究
    5.1 低温施工工况下沥青路面下卧层温度研究
        5.1.1 层间剪切试验
        5.1.2 层间拉伸试验
        5.1.3 低温条件下合理的下卧层温度
    5.2 低温摊铺时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研究
        5.2.1 摊铺热衰减模型建模及参数值确定
        5.2.2 摊铺热衰减模型仿真结果
        5.2.3 摊铺时混合料温度的确定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6)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应用
        1.2.2 就地热再生施工质量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温度场研究
    2.1 就地热再生关键设备
        2.1.1 加热机
        2.1.2 加热翻松机
        2.1.3 加热复拌机
    2.2 温度场图像采集及评价方法
        2.2.1 温度场图像采集
        2.2.2 就地热再生温度控制标准
        2.2.3 施工过程温度场评价方法
    2.3 就地热再生加热环节温度场评价
        2.3.1 加热环节路表温度变化情况
        2.3.2 加热环节温度均匀性
        2.3.3 加热环节过加热情况
    2.4 就地热再生翻松环节温度场评价
        2.4.1 翻松前路表温度
        2.4.2 翻松后裸露面温度
    2.5 就地热再生摊铺环节温度场评价
        2.5.1 摊铺前下承层温度
        2.5.2 摊铺后路表温度
        2.5.3 摊铺后路表温度均匀性
    2.6 综合分析及建议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MATLAB图像处理的SMA-13 再生路面离析研究
    3.1 再生路面图像处理
        3.1.1 混合料图像检测技术概述
        3.1.2 再生路面图像采集
        3.1.3 MATLAB图像处理
    3.2 路表纹理离析评价
        3.2.1 SMA再生路面纹理特点
        3.2.2 离析评价指标
        3.2.3 SMA-13 离析评价标准确定
    3.3 就地热再生离析评价实例
        3.3.1 NTR指标评价
        3.3.2 CVX、CVY指标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质量均匀性研究
    4.1 施工质量评价内容
    4.2 再生前原路面车辙深度调查
        4.2.1 左右轮迹带车辙深度
        4.2.2 桥梁段车辙深度
    4.3 再生路面压实度无损检测
        4.3.1 压实度横向、纵向分布
        4.3.2 压实环节对压实度影响
        4.3.3 与铣刨重铺对比
    4.4 再生路面渗水系数评价
        4.4.1 不同再生路段渗水系数
        4.4.2 与铣刨重铺对比
    4.5 再生路面构造深度评价
        4.5.1 不同再生路段构造深度
        4.5.2 与铣刨重铺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混合料性能变化研究
    5.1 施工过程沥青性能及级配变化规律
        5.1.1 取样段落及试验准备
        5.1.2 沥青性能变化规律
        5.1.3 级配变化规律
    5.2 再生混合料材料性能评价方法及取芯
        5.2.1 再生混合料材料性能评价方法
        5.2.2 就地热再生路段取芯
    5.3 就地热再生对混合料性能影响
        5.3.1 再生层厚度
        5.3.2 压实度
        5.3.3 抗车辙性能
        5.3.4 抗飞散性能
        5.3.5 低温抗裂性能
    5.4 再生混合料性能随时间的发展规律
        5.4.1 密度及压实度变化规律
        5.4.2 抗车辙能力变化规律
        5.4.3 抗飞散性能变化规律
        5.4.4 低温抗裂性能变化规律
    5.5 综合分析及建议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沥青路面控温用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现有路面降温技术
        1.2.2 相变材料与定形相变材料
        1.2.3 相变材料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2章 原材料与实验方法
    2.1 原材料
        2.1.1 沥青
        2.1.2 矿物集料
        2.1.3 相变材料
        2.1.4 封装材料
        2.1.5 其他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2.2.2 定形相变材料对沥青性能的影响
        2.2.3 定形相变材料对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沥青路面相变传热过程与温度场研究
    3.1 沥青路面相变传热过程分析
        3.1.1 沥青路面温度场分析方法
        3.1.2 相变传热原理
        3.1.3 沥青路面相变传热过程分析
    3.2 含相变材料沥青路面温度场有限元模拟
        3.2.1 沥青路面的控温要求
        3.2.2 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
        3.2.3 有限元模型的材料参数
        3.2.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5 沥青路面相变控温的关键参数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沥青路面控温用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与热学性能研究
    4.1 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
        4.1.1 沥青路面对相变材料的性能要求
        4.1.2 定形相变材料基体的选择
        4.1.3 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
    4.2 定形相变材料的热学性能
        4.2.1 储热性能
        4.2.2 传热性能
        4.2.3 高温稳定性
        4.2.4 在沥青中的稳定性
        4.2.5 耐久性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定形相变材料对沥青性能的影响研究
    5.1 定形相变材料对沥青的控温效果
        5.1.1 控温性能
        5.1.2 储热性能
        5.1.3 传热性能
    5.2 定形相变材料对沥青基本性能的影响
        5.2.1 常规物理性能
        5.2.2 黏滞性能
        5.2.3 温度敏感性
        5.2.4 储存稳定性
    5.3 定形相变材料对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
        5.3.1 高温流变性能
        5.3.2 中温流变性能
        5.3.3 低温流变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定形相变材料对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6.1 定形相变材料对沥青混凝土体积性能的影响
        6.1.1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6.1.2 沥青混凝土体积性能
    6.2 定形相变材料对沥青混凝土的控温效果
        6.2.1 沥青混凝土的热学性能
        6.2.2 沥青混凝土控温效果
        6.2.3 沥青路面温度场模型精度检验
    6.3 定形相变材料对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
        6.3.1 高温抗车辙性能
        6.3.2 低温抗裂性能
        6.3.3 抗水损害性能
        6.3.4 抗疲劳性能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一、公开发表论文
    二、申请发明专利
    三、参与的科研项目

(8)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节能技术与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混合料生产技术研究
        1.2.2 沥青混合料运输技术研究
        1.2.3 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技术研究
        1.2.4 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研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热拌沥青混合料生产节能技术研究
    2.1 搅拌设备结构与生产工艺
        2.1.1 沥青搅拌设备基本构造
        2.1.2 沥青搅拌设备生产工艺分析
    2.2 燃烧器烘干加热节能技术研究
        2.2.1 燃油雾化品质影响
        2.2.2 过量空气系数影响
        2.2.3 变频式燃烧器风油比调节原理
        2.2.4 沥青搅拌站烟气排放试验检测位置确定
        2.2.5 燃烧器烘干加热节能技术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热拌沥青混合料运输过程中节能技术研究
    3.1 沥青混合料热量传递理论
    3.2 沥青混合料运输过程中温度场数学模型
        3.2.1 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车厢侧板及底板温度场数学模型
        3.2.2 沥青混合料温度场数学模型
    3.3 沥青混合料运输车保温层设计
        3.3.1 保温材料类别
        3.3.2 运输车保温层厚度设计
        3.3.3 保温材料选取
    3.4 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覆盖保温装置自动控制研究
        3.4.1 运输车覆盖保温装置现状
        3.4.2 运输车覆盖保温装置研究
        3.4.3 运输车保温装置自动控制工作原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热拌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节能技术研究
    4.1 摊铺和压实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参数
        4.1.1 摊铺设备结构与工作参数
        4.1.2 压实设备结构与工作参数
    4.2 振动与轮胎压路机的压实特性研究
        4.2.1 振动压路机压实机理
        4.2.2 轮胎压路机压实机理
        4.2.3 振动与轮胎压路机的压实特性
    4.3 摊铺与碾压节能技术研究
        4.3.1 摊铺速度节能技术研究
        4.3.2 碾压工艺节能技术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节能减排无损检测方法研究
    5.1 红外热成像仪原理与应用研究
        5.1.1 测温方式分类
        5.1.2 红外热成像仪测温原理分析
        5.1.3 物体辐射率理论计算公式
        5.1.4 红外热成像仪标定与应用
    5.2 无核密度仪应用研究
        5.2.1 无核密度仪工作原理
        5.2.2 无核密度仪测量方法
        5.2.3 无核密度仪标定与工程应用
    5.3 烟气分析仪原理与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应用
    6.1 实体工程
    6.2 工程应用
        6.2.1 燃烧器节能技术应用
        6.2.2 运输节能技术应用
        6.2.3 摊铺碾压节能技术应用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温拌橡胶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关键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温拌沥青及混合料设计
        1.3.2 温拌橡胶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研究
        1.3.3 贝雷法级配设计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温拌橡胶沥青性能试验及分析
    2.1 温拌剂及橡胶沥青原材料技术参数
        2.2.1 温拌剂概述及其技术性质
        2.2.2 橡胶沥青技术性质
    2.2 温拌橡胶沥青性能试验分析
        2.2.1 针入度试验
        2.2.2 延度试验
        2.2.3 软化点试验
        2.2.4 温拌橡胶沥青老化性能分析
    2.3 温拌橡胶沥青车辙因子分析
    2.4 温拌橡胶沥青粘-温特性
        2.4.1 布氏旋转粘度试验
        2.4.2 粘温曲线回归及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橡胶沥青SMA配合比优化设计
    3.1 矿料试验参数
    3.2 贝雷法级配优化设计
        3.2.1 贝雷法设计要点
        3.2.2 贝雷法控制筛孔划分及检验参数
        3.2.3 级配优化设计
    3.3 最佳油石比确定
        3.3.1 最小沥青用量要求
        3.3.2 基于最紧密状态设计法确定最佳油石比
        3.3.3 混合料级配优选
    3.4 混合料施工温度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温拌橡胶沥青SMA路用性能分析
    4.1 高温稳定性
        4.1.1 试验方法概述
        4.1.2 车辙试验结果及分析
    4.2 水稳定性
        4.2.1 水稳定性试验方法介绍
        4.2.2 冻融劈裂试验结果及分析
        4.2.3 击实温度对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
    4.3 低温抗裂性能
        4.3.1 低温抗裂试验方法介绍
        4.3.2 小梁弯曲试验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NSCB的温拌橡胶沥青SMA细观疲劳特性分析
    5.1 粘聚力断裂损伤参数试验
        5.1.1 确定橡胶沥青砂浆油石比
        5.1.2 试验及结果分析
    5.2 零厚度Cohesive单元及其本构模型
        5.2.1 零厚度粘聚力单元介绍
        5.2.2 内聚力本构模型
    5.3 橡胶沥青SMA的 NSCB细观断裂特性分析
        5.3.1 橡胶沥青SMA细观图形生成
        5.3.2 NSCB细观断裂模型建立
        5.3.3 NSCB细观结构应力和位移分析
        5.3.4 NSCB细观裂纹扩展特性分析
    5.4 温拌橡胶沥青SMA细观疲劳破坏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温拌橡胶沥青SMA路面施工温度场数值分析
    6.1 路面热分析理论概述
        6.1.1 导热
        6.1.2 对流热交换及气温变化特征描述
        6.1.3 辐射
    6.2 路面施工温度场建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6.2.1 路面材料热物性参数选取
        6.2.2 建立沥青路面温度场模型
        6.2.3 沥青路面摊铺温度场时空分布特性分析
    6.3 施工温度场影响因素分析
        6.3.1 风速对温度场影响分析
        6.3.2 气温对温度场影响分析
        6.3.3 太阳辐射强度对温度场影响分析
        6.3.4 下承层温度对温度场影响分析
        6.3.5 摊铺温度对温度场影响分析
        6.3.6 摊铺层厚度对温度场影响分析
    6.4 基于灰色理论的有效压实时间分析
        6.4.1 灰色理论概述
        6.4.2 试验设计及灰关联分析
        6.4.3 有效压实时间回归分析
    6.5 不利环境条件下施工的路面温度场分析
        6.5.1 低温施工
        6.5.2 大风条件下施工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超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层间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粘改性沥青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1 原材料
        2.1.1 基质沥青
        2.1.2 高粘改性剂
    2.2 高粘改性沥青的制备
    2.3 高粘改性沥青基本性能测试分析
        2.3.1 三大指标
        2.3.2 粘度
    2.4 高粘改性沥青流变性能分析
        2.4.1 高温性能
        2.4.2 低温性能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3.1 超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
        3.1.1 国内外超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常用级配概述
        3.1.2 超薄层罩面矿料级配选择
    3.2 粗细集料分界筛孔的确定
    3.3 原材料技术性质
        3.3.1 集料
        3.3.2 填料
        3.3.3 纤维稳定剂
        3.3.4 温拌剂
    3.4 沥青用量预估
    3.5 击实次数的影响
    3.6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3.6.1 马歇尔试验
        3.6.2 飞散试验和析漏试验
    3.7 超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分析
        3.7.1 高温性能
        3.7.2 低温抗裂性
        3.7.3 水稳定性
        3.7.4 疲劳性能
        3.7.5 抗滑性能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薄罩面结构层间抗剪性能研究
    4.1 超薄层罩面结构应力分析
        4.1.1 超薄层罩面结构计算模型及结构参数的选定
        4.1.2 超薄层罩面结构层间剪应力分析
    4.2 超薄层罩面结构层间抗剪性能分析
        4.2.1 层间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
        4.2.2 复合试件上面层所用原材料及配合比
        4.2.3 复合试件的制备成型
        4.2.4 层间抗剪试验设计
        4.2.5 粘结材料用量对超薄层罩面层间抗剪性能的影响
        4.2.6 温度、加载速率、水对超薄层罩面层间抗剪性能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5.1 超薄层罩面的施工温度的确定
    5.2 超薄层罩面温度场分析
        5.2.1 罩面层热分析模型建立及各参数的设定
        5.2.2 超薄层罩面温度场的变化分布
        5.2.3 超薄层罩面有效压实时间的确定
        5.2.4 室内试验验证
    5.3 超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的压实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四、沥青路面摊铺时温度场时空分布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 [1]铺装层高温摊铺对佩列沙茨大桥结构的影响研究[D]. 曹襄樊.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2]混凝土箱梁沥青摊铺温度场及其效应的实测分析[D]. 李以任.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3]高温浇筑铺装下南京长江大桥钢桥面板温度效应分析[D]. 金成. 南京林业大学, 2020(01)
  • [4]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散热特性及施工控制研究[D]. 梁悦.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5]低温条件下薄SBS改性沥青路面结构层施工温度研究[D]. 朱瑞峰.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6]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质量评价研究[D]. 汤宁兴. 东南大学, 2020(01)
  • [7]沥青路面控温用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张东.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8]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节能技术与检测方法研究[D]. 李昌亭. 长安大学, 2019(01)
  • [9]温拌橡胶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关键控制技术研究[D]. 李斌斌.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4)
  • [10]超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层间性能研究[D]. 吴晗. 长沙理工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沥青路面摊铺过程中温度场时空分布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