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数据的组织与处理

油田开发数据的组织与处理

一、油田开发数据的组织与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徐曼[1](2021)在《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文中提出北极问题在21世纪伊始就已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以及国际能源价格持续走高使该地区凸显出的经济价值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对北极地区巨大经济潜力和地缘政治地位的再认识使环北极国家和域外国家开始围绕北极发展勾织蓝图。在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北极地区的发展是环北极国家整体实力的综合表现,国家能否采用合理开发政策来适应经济变化趋势、充分发挥本国的要素禀赋优势是北极开发的关键问题。俄罗斯作为北极地区面积最大、拥有最长海岸线的国家,在北极开发问题上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出台了积极的开发政策,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实际上,俄罗斯北极开发在21世纪初的酝酿阶段到至今的强化运行阶段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试图对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北极开发进行宏观性研究以窥探其开发路线与逻辑,并将重点放在21世纪以来的开发政策,主要研究对象为具有代表性的航道通行、油气资源开发以及“支撑区”建设领域。本文以要素禀赋、“增长极”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对俄罗斯北极地区十多年的开发演变进行归纳与剖析。本文发现,俄罗斯北极开发是在北极战略背景下进行的,它的核心实质上是安全与发展两大主题,两者之间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其中,北极地区核战略威慑的军事安全、北极大陆架划分的领土安全、北方航道通行控制的航道安全、自然资源开采的能源安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社会安全以及对气候环境进行保护的生态安全,都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在这种战略逻辑下,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路径主要表现在开发动因和现实目标指导下的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安全的政策实施。在这一路径下,俄罗斯北极开发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由笼统向重点领域展开、开发范围由宽泛向某些具体项目展开,开发方式由粗放向可持续发展展开,开发措施由单边管控向寻求国际合作展开。目前,北极开发的某些领域向良好的态势发展。21世纪以来,俄罗斯联邦在采取投资和税收等优惠经济政策,数字化医疗、住房安置和教育等社会保障政策,加强生态监控、消除积累污染物和保护居民传统生活方式等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强化军事力量部署和应对开发中的紧急事故等地区安全政策的背景下,对北方航道通行、油气资源开采以及“支撑区”建设三个方面采取了既具共性也具特性的领域开发。共性主要体现在,首先,三个领域的开发与本国经济水平、世界格局和整个全球经济发展相关,经济的繁荣程度决定着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效果;其次,由于北方航道运输的主要货物集中在能源资源领域,能源资源开采程度以及“支撑区”项目建设的进展直接影响了航道通行的效率,三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特性则主要表现在,航道通行、油气开采和支撑区建设的模式、方向和评估的方法完全不同。首先,在开发模式和方向上,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俄罗斯对航道进行了管理框架的构建、通航法律制度的规范以及发展一切与运行相关的运输工具、基础设施以及信息支持。利用资源禀赋的特点对北极地区陆上和大陆架的油气资源进行分析,总结了油气综合体战略管理模式和国际勘探开发模式,并探究油气未来发展的方向。运用增长极理论方法继续对推进北方海航道建设和能源资源开发两个战略目标而规划出的重点建设区域,虽然区域轮廓模糊,但也是旨在实现俄罗斯北极战略利益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前瞻区域;其次,在评价方法上,北方航道采用了总货物运输量、过境货物运输量及货物、重要港口货运量以及破冰船运行时给俄罗斯带来的经济收入分析了航道的利用率。油气资源开发从北极地区资源开采所占份额、开采量、对主要合作伙伴国的运输量以及促进本国技术和设备进口替代化的角度分析开采效率。因“支撑区”概念落实较晚,仅取得了一些效果,而它是以总体规划的实施阶段和项目开发进程以及是否建立以矿产资源为核心的产业集聚为评判标准。通过对航道、油气和支撑区建设三个层面的开发过程和成效分析,俄罗斯北极的主要开发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与取得的成果相比,实际上面临的阻碍因素更多,这些因素主要由整体上存在的短时间难以解决或调和的矛盾以及各领域在开发中面临的问题所组成。从整体来看,国际经济制裁的延长、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投资环境的持续恶劣、劳动力资源的不断减少、爆发地区冲突的预期以及生态环境的脆弱,这些都加大了俄罗斯北极开发难度,影响了北极开发进程。从重要领域来看,在航道通行方面,国际航运业危机、油气价格下跌、与传统航线的竞争以及气候条件的恶劣等降低了北极航道通行的红利;在油气资源开采方面,油气项目开采风险高以及俄联邦为保障能源安全而限制国内外企业参与油气使原本规划好的项目举步维艰;在“支撑区”建设方面,俄联邦对各支撑区投入的融资结构差距大、项目建设的资金筹措难度大和地区间发展水平差距太大使“支撑区”难以均衡发展。俄罗斯北极地区开发对本国经济的重要作用为其他国家发展进行北极活动提供了依据,为了最大限度地营造有利于北极开发的国际环境和氛围,俄罗斯以和平、开放的姿态加强同北极域内外国家的合作,可以说,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效果和克服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取决于国际合作的发展。但受西方制裁影响,俄罗斯与美欧开发合作的项目或推迟或停滞。在此情况下,中俄北极合作存在着利益诉求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实现全方位战略对接的可行性以及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必要性,虽然两国合作存在一定的制约,但从长远来看,中俄北极合作不仅有利于成为两国关系中合作的新亮点,更有助于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时,树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以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大国典范。

李皎[2](2021)在《基于SOA的油田区块产量运行动态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油田管理者根据油田区块产量运行动态分析结果,能够准确、方便地掌握油田区块产量的运行情况,提出合理的生产管理措施。本文依据长庆油田某采油厂的实际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基于SOA的油田区块产量运行动态分析系统。在对长庆油田某采油厂区块产量运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油田业务和开发技术的相关规范,从表示层,网关层,Web服务层和数据存储层四个方面对系统进行整体设计。系统采用基于面向服务架构思想的前后端分离模式,前端使用Vue与Element UI组件,后台数据库使用My SQL和Redis,前后台交互采用JSON数据传输格式,设计了基于RESTful接口的Web服务应用框架,实现了基于SOA的油田区块产量运行动态分析系统,主要包括产量数据、产量运行和动态分析三个主要Web服务功能。系统网关采用Gateway组件主要负责动态路由和过滤拦截请求;系统流控、熔断降级、负载保护采用Sentinel组件;系统统一注册中心和配置中心采用Nacos组件;数据的可视化采用Echarts组件实现油田区块产量动态展示,采用Swagger对服务接口进行了描述,实现了服务接口的可视化,完成了系统和企业ESB的无缝连接。实现的功能以Web服务模式部署,方便了系统信息的共享和集成。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便、Web服务接口安全、规范,方便了用户快速查询注水井、采出井数据,可统计并绘制出生产运行、产量构成和分级汇总等图表,实现了对油田区块产量的动态分析。使油田生产管理者能够方便直观地了解油田区块产量运行情况,及时调整油田区块生产运行计划,提高分析决策的科学性。

蒲迎紫[3](2021)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油田生产指标预警模型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油田生产指标预警可以帮助油田工作人员及时发现油田开发过程中生产指标的异常,为后续工作人员调整油田开发方案提供支持,保证油田开发工作的稳定进行。本文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油田生产指标预警模型和系统,对长庆油田某采油厂油田生产指标数据进行预警分析,有效帮助油田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警情,减少油田开采过程中因预警不及时带来的损失。本文首先对油田生产指标数据使用KNN算法进行数据填补,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和3σ准则建立合适的油田生产预警指标体系,选择GA-PSO-BP神经网络建立油田生产指标预警模型,GA-PSO-BP神经网络通过GA-PSO混合算法帮助BP神经网络快速找到最佳连接权值和阈值,GA-PSO混合算法既保有PSO的快速收敛又加入了GA算法的全局搜索特性。通过对GA-PSO-BP模型与PSO-BP模型、GA-BP模型和BP模型的产量预警实验结果比较,GA-PSO-BP模型在产量波动变化预测方面相比其他网络模型精确度更高且MSE值更小,预警效果更加优异,表明GA-PSO-BP模型在油田生产指标预警方面的有效性。在GA-PSO-BP神经网络预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油田生产指标预警系统,使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My SQL数据库对油田生产指标数据进行管理。油田生产指标预警系统实现了对单井日产量数据、月产量数据的管理操作,对生产指标中的产量、注水量预警结果直观展示,帮助油田管理人员及时发现生产指标异常情况,为后续开采方案调整提供支持。

张国军[4](2021)在《ZY油田基层员工培训体系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加强基层员工培训,可以增强业务技能,改善工作态度,传承企业文化,提高工作绩效和组织绩效,推进企业战略目标落地。ZY油田基层员工培训体系已经运行多年没有调整和完善,已经不能有效满足油田持续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基层员工培训体系,是实施油田人才强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ZY油田提出了“打造千万吨级一流油气田”战略目标,对基层员工培训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组织运行等都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归纳总结等方法,对油田员工培训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有效融合现代企业培训理论和方法以及互联网发展趋势,经过借鉴、优化、创新,提出了基层员工培训体系优化设计的战略定位与框架构想,并从培训组织体系、运行体系、课程(教材)体系、资源支持体系四个维度入手,提出了诸如探索“4311”基层员工培训运行模式、“宽平台+活模块”课程研发构想、实施人力资源共享平台、组建培训联盟和“磨课院”、打造培训“云”平台、建设仿真模拟培训考核系统等针对性、实用性的改进对策,努力实现培训价值最大化,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整体培训管理水平,有效促进油田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服务保障,具有直接而现实的意义。

赖铖[5](2021)在《基于定额的CQ公司钻井工程预算管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现代石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预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预算管理的开展不但会对其生产运营产生影响,同时还与企业的融资以及投资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低油价时代已经到来,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必须注重效益的开发,降本增效,努力节约成本,降低预算,以增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效益。钻井工程是油气田开发阶段中投资最大、最复杂、风险最高的一个部分,面对可能长期存在的低油价环境,做好钻井工程的预算管理工作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保持企业长期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CQ公司采用的“量×价”的钻井工程预算管理模式在市场化需求和参与管控方面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油田企业的需求,受制于钻井作业的复杂工艺技术要求、不断发展的新技术、不断随着市场波动的价格,以及“以市场形成价格”的预算体制改革要求,CQ公司急切需要一种以市场化为导向、统计计算简单、管理高效便捷、管控力度高的预算管理体系。本文以CQ公司为研究对象,以钻井工程的业务流程为研究基础,构建出基于定额的钻井工程预算管理体系。首先,本文在对预算管理、定额指标体系建立及钻井工程预算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探寻了CQ公司基于定额的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工程投资预算管理理论、全过程预算管理理论和钻井工程预算管理理论。其次,从研究CQ公司钻井工程预算管理现状着手,发现公司目前钻井工程预算编制工作周期长、工作量繁重,无法将管理职能落实,执行考核不够严谨、预算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从而影响了钻井工程的预算效果,难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标,因而有必要在CQ公司建立钻井工程基于定额的预算管理体系。接着重点就基于定额的预算管理体系的具体构建方案进行研究,对基于定额的钻井工程预算管理体系的可行性进行理论探讨,明确了预算管理目标,对预算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设计原则、设计框架进行了说明,并对定额指标进行了构建。然后通过构建的定额指标体系,对基于定额的预算进行编制,提出了预算审批、执行和考评流程,并对基于定额的预算指标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预算保障措施。基于定额的钻井工程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应用,为其他工程建设领域预算管理体系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样板和经验借鉴。以此为出发点,逐步推进在物探、地面建设等工程建设领域全面构建“量价分离、以市场化为导向”的预算管理体系,带动油田公司所有工程建设领域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王福军[6](2021)在《黑龙江优秀精神研究》文中提出黑龙江优秀精神是一种崇高的文化思想,是黑龙江人民在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精神产物。它体现了黑龙江人民坚定的理想信念、优良的政治品格、优秀的文化传承、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执着的价值追求,是一系列优秀精神的整体体现和智慧结晶。包括黑龙江人民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所形成的东北抗联精神,在开发建设北大荒苦难而壮丽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北大荒精神,在大庆油田大会战艰难险阻的条件下创造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在黑龙江革命、开发、建设等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闯关东精神、东北小延安精神、大兴安岭精神、马恒昌小组精神、马永顺精神、哈尔滨城市精神、抗疫精神等共同构成了具有黑龙江地域特色的精神资源体系。这些精神在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慢慢的成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成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精神产物。当前,我国已开启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新征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为首要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前进方向。为此,加强对黑龙江优秀精神的研究,充分认识和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总结和提炼基本特征和时代价值,探索弘扬培育黑龙江优秀精神的路径和方法,对于构筑中国精神、汇聚中国力量、展现中国价值,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奋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一共分为六章内容。第一章主要讲的是课题研究的背景,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研究现状,阐述相关核心概念,概括相关研究内容,阐明课题研究的方法、思路和创新之处;第二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论述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形成基础,对黑龙江优秀精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溯源进行梳理总结;第三章对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具体体现作了深刻阐释。在此基础上凝练和升华黑龙江优秀精神的科学内涵;第四章系统分析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功能,精准把握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为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第五章通过对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的论述,强化黑龙江优秀精神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引领;第六章通过黑龙江优秀精神的理论分析,全面论证弘扬和培育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刻阐明弘扬和培育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基本原则,在借鉴他人成果的基础上,深入阐述弘扬和培育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基本路径。文章试图从新的内容、新的思路、新的视角对黑龙江优秀精神产生、发展和弘扬进行必要研究,目的是将黑龙江优秀精神理论研究不断深化,为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弘扬与培育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策略。将黑龙江优秀精神内化为龙江振兴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李燕玉[7](2020)在《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推进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资源形势的不断变化,世界各国围绕着全球资源控制权进行着激烈博弈,部分国家则制定实施了相应的海外资源开发战略。战后,日本为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国际资源供求形势的不断变化,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海外资源开发战略及配套措施体系,在高效开发利用海外资源的过程中成效显着。在政府、独立行政法人机构、企业三方组成的良性互动机制下,日本政府主导的海外资源开发支援体系发挥着对内稳定资源供给、保证资源安全,对外增强日本资源开发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积极影响,这对于中国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制定及实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近年来,中国资源开发国际合作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以石油、天然气为主,逐步扩展到了煤炭、电力、风能、生物质燃料、核能、能源科技等领域,合作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同时,也面临着西方国家恶意狙击、资源民族主义影响以及国际资源市场剧烈波动的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了特点鲜明、成效显着的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推进措施作为研究对象,以国际投资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资源外交理论、国际地缘政治理论为支撑,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背景、特征、实施过程及体系构成,重点研究了日本实施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组织、经济、外交、技术等措施,并通过评价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措施的成效,总结其经验,并对我国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简要回顾了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形成历程,系统梳理了日本海外资源开发现状及战略体系实施现状,分析得出,日本获取海外资源的形式从单纯购买,逐渐转变为融资开发、合作开发及自主开发,且自主开发比率在不断上升,在战略布局上通过几十年的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推动和政策演变,已经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海外资源布局,其海外资源的开发和并购遍布世界各大洲。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体系经过形成、确立、完善阶段,目前已形成扶持领域全面无缝隙、扶持力度强;政府引领、行政法人协调、企业组织实施,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资源外交全方位的战略体系特点。(2)重点探讨了日本实施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推进措施,分析得出,作为组织措施,具体包括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加强各参与机构的内部协作;作为经济措施,具体包括实施海外资源基地补贴政策、建立海外资源风险勘查补助金制度等财政援助措施,投融资、债务担保等金融援助措施,实施备用金制度、税费特别扣减制度、税收抵免制度、资源开发亏损准备金制度等税收援助措施,以及设立资源能源综合保险、海外投资保险等保险援助措施;作为外交措施,包括推行综合性、多层次性资源外交策略,实施发挥技术、产业优势的资源外交策略,以及积极参与各类国际组织加强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作为技术措施,包括针对不同资源改良和提高开发技术,对资源开发作业现场进行技术援助,实施技术支持与咨询及技术人才培养,向资源国提供技术援助,以及大力支持环保技术的开发和应用。(3)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理性评估了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推进措施的成效,研究证明,推进措施的有效实施拓宽了海外资源开发范围、提升了资源自主开发比率、增加了企业参与海外资源开发项目与权益。在提高资源开发效率方面,基于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得出的结果是,在总效率分析上,1995、2005、2012这三个年份效率最高,此外,从2013年到2018年也体现出规模报酬递增,说明资源产出的增加比例是大于政府的投入增加比例,即政府的政策措施达到了提高资源开发效率的效果,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中也可以发现除了2016年之外,其它年份都表现出较高水平。(4)借鉴日本海外资源战略推进措施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海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层面、行业层面、企业层面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推进措施建议。建立一套包括政府、独立行政法人机构、企业三方有效联动的海外资源开发国际化战略体系,以政府牵头做好开发前期合作关系的确立,做好人力资本、技术安全、基础设施服务等方面的政策保障;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海外资源开发活动,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除产业链上的行政垄断现象,加速市场化改革进程;提高资源开发企业的公关能力建设,加强与资源国的深度合作,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资,做好长期、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胡亚楠[8](2020)在《强碱三元复合驱储层结垢智能预测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复合驱油技术是一种大幅提高采收率的手段,矿场试验表明,对比水驱,强碱三元复合驱的增油控水效果明显,与水驱相比可提高采收率20%以上。伴随着强碱三元复合驱替体系注入地层,其与地层流体以及岩石矿物发生物化反应,打破了原流体和岩石矿物间的物化平衡状态,使得地下流体中离子组成和含量发生变化,最终产生结垢现象,导致储层部分孔隙堵塞,影响了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降低了采收率;同时随着含垢地层流体的运移造成采出井举升设备生产运行中常发生螺杆泵杆断、泵漏失以及抽油泵频繁卡泵等故障,严重威胁原油开采的正常进行。因此,预测储层结垢类型与结垢趋势成为有效实施清防垢作业的保障。目前,基于物化模拟与智能预测的结垢预测方法应用推广效果不佳,主要原因一是预测涉及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规律性差,采用传统或人工预测方法困难;二是部分采用智能预测方法训练过程复杂,对环境要求高,泛化能力弱,可移植性差,预测结果准确率较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选用杏树岗油田北部开发区为试验区,通过分析试验区储层地质特征、流体性质、油水渗流特征以及油田水离子变化趋势,为后续开展储层油田水结垢预测提供推理知识;研究解决关键科学问题的相关技术,设计适用于动态结垢预测的智能知识推理模型,有效解决现有方法预测准确率低、可移植性弱、动态更新能力差、缺少时序预警等问题。重点研究内容如下:1.构建了基于数据挖掘的结垢预测模型(SASP-DMSP)为了克服结垢预测知识库可移植性差、动态更新能力弱、缺少时序预测知识等不足,设计基于数据挖掘的结垢预测模型(SASP-DMSP),作为解决智能预测问题的总体方案,提高结垢预测的准确率以及结垢预测知识库的推理能力。设计模型框架包括知识获取层、知识建模层与知识推理层三层。知识获取层为模型的基础层,主要实现结垢预测知识的获取与知识库的智能训练,同时加入训练学习模块,实现知识库的动态更新;知识建模层为模型的中间层,采用本体建模技术为结垢预测作业提供一套规范的领域公共本体与知识组织体系;知识推理层为模型的应用层,三层协作通过推理与表达最终完成结垢预测。2.实现了基于本体的结垢预测知识建模针对结垢预测模型语义表达能力弱、可移植性相对较差的问题,研究基于本体的结垢预测知识建模。通过对储层结垢预测领域系统、机理与专家经验知识的分析与抽象,建立储层结垢预测知识模型核心本体与知识的标准语义,为结垢预测知识库提供知识内容、组织结构以及表示方法。采用Protégé作为本体建模工具进行推理、诊断,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3.研究了基于数据挖掘的结垢预测知识库训练方法为了填补经验知识的漏失,基于油田积累的大量历史数据,利用智能挖掘技术训练储层结垢预测相关数据,将在学习训练中发现的新知识添加到结垢预测知识库中,实现知识库的动态更新。针对结垢预测规则描述不完整,阈值设定不精确、单一结垢预测模型在储层物性差异下导致预测准确率较低的问题,设计组合分类模式挖掘方法,主要包括物性分类与模式挖掘两部分。物性分类阶段主要生成独立训练样本子集;模式挖掘阶段通过训练样本子集获取分配只是并更新结垢预测知识库,实现油田不同储层物性条件下的结垢预测。在模式挖掘过程中为适应训练数据的模糊、混合、不完备特性,设计基于混合不完备邻域决策系统和离散粒子群(Discret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简称DPSO)的特征选择方法,提高历史数据利用率与特征选择准确率。针对储层结垢预测缺少时间序列下趋势性预测知识,同时时间序列历史数据具有周期性与混沌性的问题,提出储层结垢时序趋势预测方法。以时序数据中具有代表性的六项离子化验数据为例,采用回声状态网络技术,设计基于目标空间分解的多目标粒子群(MPSO/D),训练、获取时序预测知识,实现结垢趋势预警。4.设计并实现了用于验证结垢的预测系统以SASP-DMSP模型为理论指导,设计复合驱结垢预测系统,该系统由基于本体的结垢预测知识管理系统、结垢预测数据集成系统以及结垢预测与清防垢管理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子系统间协同作业,实现储层智能结垢预测。将其应用于试验区,通过专家验证与运行结果数据测试,表明系统应用能够实时、有效的实现动态结垢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数据挖掘的强碱三元复合驱储层结垢智能预测方法能够提高结垢预测准确率、结垢知识的更新能力与预测系统的可移植能力。同时,通过延展研究和分析,该方法为处理此类业务应用问题与知识推理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何翔宇[9](2020)在《基于成本动因理论的S采油厂区块成本管理研究》文中指出石油资源作为战略物资,对于国家的经济和安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国际原油市场竞争越发的激烈,我国石油企业急需加强自身实力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S采油厂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油田综合含水、综合递减率逐步升高,油井措施有效率不断降低,导致成本管理难度日益增大。为了进一步降低采油厂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本文拟通过区块成本管理研究,旨在全面、系统、有效地分析采油成本,及时发现区块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不断对区块成本进行优化,加强区块成本管理,努力实现低成本发展战略,以保证采油厂的平稳运营。在过去的研究基础上,以S采油厂为例,针对生产实际,详细分析了区块中各项成本费用的驱动因素,整理和分析了企业三年来的相关财务数据,结合成本动因理论的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通过SPSS数据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建立区块成本动因模型。最后提出S采油厂基于成本动因理论在加强区块成本管理方面的具体建议,有利于采油厂“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战略的有效实施。本文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为相关理论概述,对成本动因理论,成本管理有关的概念和区块成本管理相关理论进行了论述。第三部分通过对S采油厂成本管理以及生产运行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出采油厂在进行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对区块成本管理以及S采油厂区块的划分进行说明的基础之上,详细分析了油田区块中的成本费用以及成本动因。第五部分对成本动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其实际情况的区块成本动因模型,并对该模型的有效性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验证。第六部分对S采油厂的区块成本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第七部分为结论。

陈溪子[10](2020)在《XJ油田吨油成本考核指标优化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石油产业的重组,对外开放成品油零售及批发市场,中石油也加入了多个国际项目。与此同时,中石油的国际竞争压力增大,国际油价对其的影响日益严重。XJ油田作为内陆油田的典型代表,面临资源劣质化、递减率加大,含水上升,单井日产低,成本不断上涨等一系列问题,硬性的成本增长难以遏制。与其他油田相比,其开发成本更高,成本分析及考核作为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其整体成本管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因此,亟待改善油田成本考核指标,建立更加完善的成本考核体系。本文首先介绍了石油石化行业实行降本增效的背景及油田成本控制管理理念,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XJ油田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同时提出关于XJ油田公司吨油成本考核指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再者,第二章介绍了吨油成本的相关理论,为本文的后续章节提供理论指导。其次,本文第三章对XJ油田的现状进行了深刻分析,主要分析了XJ油田资源开发及吨油成本考核现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发现XJ油田成本考核存在考核制度落后、考核指标欠缺公平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客观理性的阐述。通过分析认为XJ油田目前已经完全具备进行吨油成本考核的条件。本文第四章对XJ油田公司的吨油成本考核指标进行了选取和优化,通过对吨油成本影响因素的分析,选取产油阶段作为分析基础,进而通过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GM1.1灰度预测、产量-成本递增函数最终得出吨油成本考核指标,即产油阶段系数,并对其进行验证。本文第五章将吨油成本的产油阶段系数应用于XJ油田实际工作,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产油阶段系数适合XJ油田的实际情况,并设计了保证吨油成本考核指标实行的方案及保证措施,使XJ油田公司的吨油成本考核指标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而使XJ油田在中石油“十三五”规划下取得更好的成就。

二、油田开发数据的组织与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油田开发数据的组织与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北极地区开发的研究
        1.2.2 关于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总体研究
        1.2.3 关于俄罗斯北极开发具体领域的研究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相关概念
        2.1.1 北极地区范围及开发概念
        2.1.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范围
        2.1.3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范畴
    2.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相关理论基础
        2.2.1 增长极理论
        2.2.2 要素禀赋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历史进程与现实动因
    3.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历史沿革
        3.1.1 探索发现-奠定基础阶段(1917-1990)
        3.1.2 机制重组-机制转型阶段(1991-1999)
        3.1.3 政策酝酿-实际启动阶段(2000-2011)
        3.1.4 政策强化-全面开展阶段(2012-至今)
    3.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现实动因
        3.2.1 北极开发的经济利益动因
        3.2.2 北极开发的社会环境动因
        3.2.3 北极开发的政治安全动因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目标与政策
    4.1 俄罗斯北极开发目标
        4.1.1 促进俄罗斯北极地区经济增长
        4.1.2 推动俄罗斯北极地区社会发展
        4.1.3 保护俄罗斯北极地区生态环境
        4.1.4 保障俄罗斯北极地区国家安全
    4.2 俄罗斯北极开发政策
        4.2.1 北极开发的招商引资政策
        4.2.2 北极开发的财政税收政策
        4.2.3 北极开发的社会保障政策
        4.2.4 北极开发的环境保护政策
        4.2.5 北极开发的地区安全政策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重点领域及推进措施
    5.1 挖掘地理禀赋:完善北方海航道运营管理体系
        5.1.1 构建联邦、区域、公司三级管理架构
        5.1.2 遵循无害通行和过境通行的法律制度
        5.1.3 建设“北方海航道”通行的运营模式
    5.2 利用资源禀赋:加强油气资源开发
        5.2.1 北极陆上及大陆架的油气资源开发现状
        5.2.2 俄罗斯北极油气资源的开发模式
        5.2.3 俄罗斯北极油气资源的开发方向
    5.3 培育新增长极:建设“北方发展支撑区”
        5.3.1 “支撑区”构想的政策出台
        5.3.2 基于经济地理方法探究的“支撑区”内项目选择标准
        5.3.3 “支撑区”的规划:打造北极开发增长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成效及制约因素
    6.1 俄罗斯“北方海航道”通行的效果评估
        6.1.1 “北方海航道”的物流运输成效显着
        6.1.2 “北方海航道”开发面临的困境
    6.2 俄罗斯北极地区油气开采的效果评估
        6.2.1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占比逐年提升
        6.2.2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6.3 俄罗斯北极“支撑区”建设的效果评估
        6.3.1 北极“支撑区”建设实施效果尚未明显体现
        6.3.2 北极“支撑区”建设面临的局限性
    6.4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制约因素
        6.4.1 投资环境较差影响北极项目运行潜力
        6.4.2 劳动力潜力弱难以支撑北极开发力度
        6.4.3 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加大“资源诅咒”风险
        6.4.4 生态环境脆弱增加可持续发展难度
        6.4.5 西方国家制裁严重延缓北极开发进程
        6.4.6 对北极地区爆发冲突的担忧降低合作意愿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
    7.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国际化趋势
        7.1.1 俄罗斯北极开发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7.1.2 俄罗斯北极开发国际合作的可行性
    7.2 中俄北极开发的重点合作领域
        7.2.1 依法并合理利用北极资源的合作
        7.2.2 建设并开发北极航道通航的合作
        7.2.3 开拓并实现北极旅游休闲的合作
        7.2.4 保护北极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合作
        7.2.5 积极探索并认识北极科考的合作
    7.3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的制约因素
        7.3.1 中俄关于“冰上丝绸之路”概念的分歧
        7.3.2 航道通行问题制约合作项目的收益
        7.3.3 积极寻求北极合作的国家间竞争带来的压力
    7.4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的模式探索
        7.4.1 本国资金投入与多方资本参与相结合
        7.4.2 北极项目开发与生态理念相结合
        7.4.3 选择可行建设项目与模块化架构相结合
        7.4.4 支撑区建设与中俄“冰上丝绸之路”相结合
        7.4.5 中俄北极“公域”合作与参与俄罗斯国内建设相结合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2)基于SOA的油田区块产量运行动态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 总体需求分析
        2.1.1 业务需求
        2.1.2 系统目标
        2.1.3 影响产量的指标因素
    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2.1 产量数据
        2.2.2 产量运行
        2.2.3 动态分析
        2.2.4 系统管理
        2.2.5 系统监控
        2.2.6 系统工具
    2.3 技术需求分析
        2.3.1 面向服务架构
        2.3.2 Web服务架构类型
        2.3.3 Web服务协议栈
        2.3.4 服务注册中心
    2.4 区块产量运行动态分析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设计原则
    3.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2.1 表示层
        3.2.2 网关层
        3.2.3 Web服务层
        3.2.4 数据存储层
    3.3 Web服务工作流程
    3.4 功能模块设计
    3.5 动态分析模块
    3.6 数据库设计
        3.6.1 概念模型设计
        3.6.2 逻辑结构设计
        3.6.3 数据库表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实现
    4.1 系统开发背景
    4.2 系统开发环境
    4.3 系统开发流程
        4.3.1 Web服务环境配置
        4.3.2 Web服务的开发与调用过程
    4.4 系统模块实现
        4.4.1 主界面
        4.4.2 产量数据模块
        4.4.3 产量运行模块
        4.4.4 动态分析模块
        4.4.5 系统管理模块
        4.4.6 系统服务链路监测
        4.4.7 系统服务状态监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测试概述
    5.2 系统功能测试
    5.3 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油田生产指标预警模型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油田生产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2.1 油田生产指标预警流程
    2.2 生产指标体系中的预警指标
        2.2.1 构成产量预警的指标分析
        2.2.2 构成产量预警的指标选取
    2.3 产量预警指标区间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油田生产指标预警模型建立
    3.1 油田预警常用方法
    3.2 基于神经网络的油田生产指标预警模型
        3.2.1 BP模型
        3.2.2 GA-BP模型
        3.2.3 PSO-BP模型
        3.2.4 GA-PSO-BP模型
    3.3 基于GA-PSO-BP的产量预警模型实验
        3.3.1 实验数据处理
        3.3.2 实验步骤
        3.3.3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需求分析
    4.2 系统设计
        4.2.1 系统功能设计
        4.2.2 系统架构设计
        4.2.3 系统流程设计
    4.3 数据库设计
        4.3.1 概念设计
        4.3.2 数据库表设计
    4.4 系统开发环境
    4.5 系统模块实现
        4.5.1 主界面
        4.5.2 系统设置模块
        4.5.3 单井基础数据管理模块
        4.5.4 产量预警模块
        4.5.5 注水量预警模块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4)ZY油田基层员工培训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员工培训
        2.1.2 继续教育
        2.1.3 基层员工
        2.1.4 培训体系
    2.2 员工培训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学习型组织理论
        2.2.3 胜任能力模型
        2.2.4 学习地图理论
    2.3 员工培训的模式与作用
        2.3.1 员工培训的模式
        2.3.2 员工培训的作用
    2.4 培训体系建设的意义与构成
        2.4.1 培训体系建设的意义
        2.4.2 培训体系的构成
第三章 ZY油田基层员工培训体系现状
    3.1 ZY油田概况
        3.1.1 ZY油田发展历程概述
        3.1.2 ZY油田人力资源现状
        3.1.3 ZY油田基层员工培训体系变革与发展
    3.2 ZY油田基层员工培训组织管理现状
        3.2.1 制度体系
        3.2.2 管理模式
        3.2.3 职能分工
    3.3 ZY油田基层员工培训项目运营现状
        3.3.1 教学组织管理
        3.3.2 项目运作模式
        3.3.4 培训绩效考评
    3.4 ZY油田基层员工培训激励机制现状
        3.4.1 事业与考核激励
        3.4.2 物质与精神激励
    3.5 ZY油田基层员工培训资源保障现状
        3.5.1 师资队伍建设
        3.5.2 培训课程(教材)开发
        3.5.3 培训基地布局
        3.5.4 其他保障工作
第四章 ZY油田基层员工培训体系的问题诊断及原因分析
    4.1 调查过程及结果分析
        4.1.1 问卷设计及发放
        4.1.2 调查结果分析
    4.2 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培训承办单位职能定位不明确
        4.2.2 组织开发过程管理不够严谨
        4.2.3 培训费用不能与市场机制接轨
        4.2.4 培训师资队伍不够稳定
        4.2.5 技术类和管理类教材的开发工作较为滞后
        4.2.6 培训基地网络布局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4.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培训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4.3.2 培训开发运作与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尚不能有机融合
        4.3.3 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
        4.3.4 培训资源方面投入没有完全到位
第五章 ZY油田基层员工培训体系优化设计
    5.1 优化设计的总体思路
    5.2 培训组织管理优化设计
        5.2.1 树立现代科学培训理念
        5.2.2 厘清培训工作管理职能
        5.2.3 强化培训管理制度建设
    5.3 培训项目运行优化设计
        5.3.1 加强需求分析,提高培训针对性
        5.3.2 优化内容设计,提高培训有效性
        5.3.3 严格教学管控,提高培训实效性
        5.3.4 严格考核评估,实现培训持续改进
    5.4 培训课程(教材)开发优化设计
        5.4.1 框架及原则
        5.4.2 模式及目标
        5.4.3 步骤与措施
    5.5 培训资源保障优化设计
        5.5.1 师资队伍方面
        5.5.2 基地设施方面
        5.5.3 经费支持方面
        5.5.4 资源共享方面
第六章 ZY油田基层员工培训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提供坚实的组织制度保障
    6.2 大力实施互联网+培训
    6.3 有效培育企业培训文化
    6.4 构建培考用一体化激励机制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5)基于定额的CQ公司钻井工程预算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创新点
    1.6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钻井工程预算
        2.1.2 定额
    2.2 理论概述
        2.2.1 工程投资预算管理理论
        2.2.2 全过程预算管理理论
        2.2.3 钻井工程预算管理理论
第三章 CQ公司钻井工程预算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3.1 CQ公司基本情况
    3.2 CQ公司钻井工程预算现状
        3.2.1 现行钻井工程预算体系简介
        3.2.2 CQ公司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
        3.2.3 现行预算指标的形成
    3.3 CQ公司钻井工程预算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3.3.1 预算管理未发挥应有的控制作用
        3.3.2 现行预算管理体系不能充分发挥钻井业务全过程管理优势
        3.3.3 现行价格指标体系的差异性增加了预算管理难度
        3.3.4 预算管理信息分散,管理效率不高
第四章 基于定额的CQ公司钻井工程预算管理体系设计
    4.1 基于定额的预算管理体系理论探讨
        4.1.1 基于定额的预算管理体系价值链
        4.1.2 基于定额的预算管理体系理论模型
        4.1.3 基于定额的预算管理体系运行机理
    4.2 基于定额的钻井工程预算管理目标
        4.2.1 降低预算编制工作量,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4.2.2 以标准化定额统一费用标准,统一下属单位预算标准
        4.2.3 形成基于定额的预算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4.2.4 以预算为指导依据,形成工程全过程管理体系
    4.3 基于定额的预算管理体系设计原则
    4.4 基于定额的钻井工程预算设计框架
    4.5 钻井工程定额指标的构建
        4.5.1 定额指标构建规则和依据
        4.5.2 计价规则
        4.5.3 定额指标构成及计算方法
    4.6 基于定额的钻井工程预算编制和审批
        4.6.1 编制依据
        4.6.2 钻井工程预算编制与审批工作流程
        4.6.3 钻井工程预算费用构成
        4.6.4 以定额为基础的预算编制
    4.7 基于定额的钻井工程预算的执行和考评
        4.7.1 事前预算管理
        4.7.2 事中控制管理
        4.7.3 事后考评管理
第五章 基于定额的CQ公司钻井工程预算与现行预算对比分析
    5.1 基于定额的CQ公司钻井工程预算的典型井套算
    5.2 基于定额的钻井工程预算和现行预算的全部井套算
    5.3 基于定额的钻井工程预算管理体系和现行预算的比较
第六章 基于定额的CQ公司钻井工程预算管理体系措施保障
    6.1 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6.1.1 设置合理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6.1.2 加强企业战略的导向作用
    6.2 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
        6.2.1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6.2.2 促进预算执行的核算正规
        6.2.3 及时监督信息反馈
        6.2.4 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相结合
    6.3 提升人员素质
        6.3.1 增强全体人员思想意识
        6.3.2 加大员工培训力度
        6.3.3 加强员工凝聚力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6)黑龙江优秀精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相关概念
        1.4.1 优秀精神
        1.4.2 中国精神
        1.4.3 区域精神
        1.4.4 黑龙江优秀精神
    1.5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创新之处
2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形成基础
    2.1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理论基础
        2.1.1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思想来源
        2.1.2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黑龙江优秀精神的理论支撑
        2.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时代引领
        2.1.4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文化根基
    2.2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实践基础
        2.2.1 救国图强的革命运动
        2.2.2 开疆拓土的生产实践
        2.2.3 艰苦卓绝的支援建设
        2.2.4 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
    2.3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集中体现和科学内涵
    3.1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集中体现
        3.1.1 东北抗联精神
        3.1.2 北大荒精神
        3.1.3 大庆精神
        3.1.4 铁人精神
        3.1.5 大兴安岭精神
        3.1.6 闯关东精神
        3.1.7 其它黑龙江优秀精神
    3.2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科学内涵
        3.2.1 忠贞报国、勇于献身的爱国奋斗精神
        3.2.2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
        3.2.3 尊重科学、讲究实效的求真务实精神
        3.2.4 自强不息、一往无前的开拓进取精神
        3.2.5 胸怀全局、富国强民的顾全大局精神
        3.2.6 淡泊名利、忘我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
    3.3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功能
    4.1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基本特征
        4.1.1 鲜明的地域性
        4.1.2 广泛的包容性
        4.1.3 艰苦的开拓性
        4.1.4 奉献的无私性
        4.1.5 优秀的传承性
        4.1.6 先进的时代性
    4.2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主要功能
        4.2.1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凝聚功能
        4.2.2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激励功能
        4.2.3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整合功能
        4.2.4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育人功能
        4.2.5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导向功能
    4.3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
    5.1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历史地位
        5.1.1 黑龙江优秀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5.1.2 黑龙江优秀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历史发展
        5.1.3 黑龙江优秀精神是繁荣龙江文化的内在动力
        5.1.4 黑龙江优秀精神是促进龙江振兴的重要支撑
    5.2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时代价值
        5.2.1 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5.2.2 丰富和发展中国精神的时代要求
        5.2.3 当代人民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路标
        5.2.4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使命担当
        5.2.5 鼓舞人民建设新龙江的精神动力
    5.3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6.1 弘扬和培育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6.1.1 弘扬和培育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必要性
        6.1.2 弘扬和培育黑龙江优秀精神的紧迫性
    6.2 弘扬和培育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原则
        6.2.1 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6.2.2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6.2.3 全局性与区域性相结合
    6.3 弘扬和培育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基本路径
        6.3.1 推进黑龙江优秀精神的研究与阐释
        6.3.2 聚焦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塑造与实践
        6.3.3 建立黑龙江优秀精神弘扬培育机制
        6.3.4 纳入各层级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7)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推进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2.3 简要评述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基本内容和框架
    1.5 创新与不足
        1.5.1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1.5.2 主要不足
第2章 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一般分析和理论基础
    2.1 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一般分析
        2.1.1 资源的概念界定及分类
        2.1.2 海外资源开发的概念界定及形式
        2.1.3 资源外交的概念界定
    2.2 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
        2.2.2 国际投资理论
        2.2.3 资源外交理论
        2.2.4 国际地缘政治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实施背景及海外资源开发现状
    3.1 日本实施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背景
        3.1.1 对海外资源依赖度不断加大
        3.1.2 海外资源开发面临新的挑战
    3.2 战后日本海外资源开发现状
        3.2.1 战后30年海外资源开发情况
        3.2.2 20世纪90年代之后海外资源开发现状
    3.3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布局现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确立及实施现状
    4.1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4.1.1 1950~1960年代:探索阶段
        4.1.2 1970~1980年代:初步形成阶段
        4.1.3 1990年代:确立阶段
        4.1.4 21世纪后:完善阶段
    4.2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体系的特点
        4.2.1 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体系
        4.2.2 政府、独立行政法人机构和企业三者良性互动体系
        4.2.3 全方位资源外交体系
    4.3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实施现状
        4.3.1 在中东地区的实施现状
        4.3.2 在非洲地区的实施现状
        4.3.3 在其他地区的实施现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组织措施
    5.1 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
        5.1.1 领导机构
        5.1.2 服务机构
        5.1.3 推进机构
        5.1.4 执行机构
    5.2 加强各职能机构的内部协作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经济措施
    6.1 财政政策措施
        6.1.1 实施海外资源基地补贴政策
        6.1.2 建立海外资源风险勘查补助金制度
    6.2 金融政策措施
        6.2.1 金融政策的具体内容
        6.2.2 金融政策的具体成果
    6.3 税收政策措施
        6.3.1 实施备用金制度
        6.3.2 实施税费特殊减免制度
        6.3.3 实施税费抵扣制度
        6.3.4 实施资源开发亏损准备金制度
    6.4 保险政策措施
        6.4.1 设立海外事业资金贷款保险
        6.4.2 设立海外投资保险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外交措施
    7.1 推行综合性、多层次性资源外交策略
        7.1.1 以加强高层往来为引领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7.1.2 以技术资金援助为手段树立良好国家友好形象
        7.1.3 积极利用国际合作平台拓展开发空间
    7.2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外交措施的效果
        7.2.1 中东地区资源开放程度及合作模式
        7.2.2 日本在中东地区的资源外交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技术措施
    8.1 针对不同资源改良和提高开发技术
        8.1.1 石油天然气资源
        8.1.2 金属矿产资源
    8.2 对资源开发作业现场进行技术援助
        8.2.1 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作业现场
        8.2.2 金属矿物资源开发作业现场
        8.2.3 煤炭资源开发作业现场
    8.3 技术支持及国内技术人才培养
        8.3.1 技术支持
        8.3.2 开放技术中心实验室
        8.3.3 国内技术人才培养
    8.4 向资源国提供技术援助与人才培养
        8.4.1 提供技术方面的解决方案
        8.4.2 实施技术转移
        8.4.3 举办产油气国技术人员研修
        8.4.4 向资源国提供资源信息
        8.4.5 提供专门面向海外的技术教材
    8.5 大力支持环保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8.5.1 采取节能激励政策
        8.5.2 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
        8.5.3 明确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责任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推进措施的成效
    9.1 资源开发权益方面的成效
        9.1.1 拓宽了海外资源开发范围
        9.1.2 提高了资源自主开发比率
        9.1.3 增加了企业参与海外资源开发项目与权益
    9.2 资源开发效率方面的成效
        9.2.1 模型与方法介绍
        9.2.2 变量的选择与数据收集
        9.2.3 结论与分析
    9.3 本章小结
第10章 日本推进海外资源开发战略对中国的启示
    10.1 日本推进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经验教训
        10.1.1 经验
        10.1.2 教训
    10.2 中国海外资源开发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
        10.2.1 中国海外资源开发实施现状
        10.2.2 中国海外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10.3 积极推进中国海外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10.3.1 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
        10.3.2 行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10.3.3 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10.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8)强碱三元复合驱储层结垢智能预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结垢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1.2.1 基于化学机理知识的结垢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1.2.2 基于机器学习的结垢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1.2.3 结垢预测方法存在的实际问题
    1.3 结垢预测研究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4 智能预测相关技术分析
        1.4.1 智能诊断方法的研究现状
        1.4.2 解决智能诊断问题的科学范式分析
        1.4.3 解决关键科学问题的技术研究
    1.5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安排
        1.5.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2 论文组织安排
第二章 试验区结垢机理分析与储层结垢智能预测模型设计
    2.1 引言
    2.2 结垢预测试验区地质特征分析
        2.2.1 试验区选择的必要性
        2.2.2 试验区储层地质特征分析
        2.2.3 储层流体性质分析
        2.2.4 储层油水渗流特征分析
    2.3 试验区结垢机理与垢样组成分析
        2.3.1 SASP体系溶液与储层矿物及地层流体的作用机理
        2.3.2 试验区垢样类型
        2.3.3 结垢对储层及举升设备产生的影响
    2.4 试验区结垢特征与规律研究
        2.4.1 三元复合驱结垢特征
        2.4.2 采出井井筒结垢规律
        2.4.3 采出液离子变化规律
    2.5 强碱三元复合驱结垢预测流程分析
        2.5.1 真实场景下结垢预测工作流程分析
        2.5.2 结垢预测工作流程存在的问题
    2.6 基于数据挖掘的SASP结垢预测模型设计
        2.6.1 结垢预测智能化的必要性
        2.6.2 结垢智能预测流程设计
        2.6.3 结垢预测模型的框架设计
        2.6.4 基于数据挖掘的SASP结垢预测模型优势与特点
    2.7 模型可行性分析与重点研究内容
        2.7.1 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2.7.2 模型重点研究内容分析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本体的结垢预测知识推理模型设计
    3.1 引言
    3.2 结垢预测知识分析
        3.2.1 结垢预测领域知识分析
        3.2.2 结垢预测过程形式化表示
    3.3 基于本体的SASP储层结垢预测知识推理模型设计
        3.3.1 本体技术分析
        3.3.2 知识推理模型设计思路
        3.3.3 ONSP-KRM模型框架设计
        3.3.4 ONSP-KRM模型组成
    3.4 结垢预测本体知识的形式化表示
        3.4.1 储层结垢预测本体层次结构
        3.4.2 结垢预测本体知识概念表示
        3.4.3 结垢预测本体知识关系表示
        3.4.4 结垢预测本体知识公理表示
        3.4.5 基于SWDL的结垢预测规则表示
    3.5 储层结垢预测知识库的构建
    3.6 SASP储层结垢预测知识推理效果分析
        3.6.1 SASP结垢预测知识本体实例与预测效果分析
        3.6.2 ONSP-KRM模型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邻域约简与DPSO的结垢预测分类模式挖掘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结垢预测领域数据分析与处理
        4.2.1 结垢预测领域数据描述
        4.2.2 结垢预测领域数据特点分析
        4.2.3 结垢预测领域离群值分析
        4.2.4 结垢预测影响因子的粗粒度筛选
    4.3 结垢预测分类模式挖掘方法设计
        4.3.1 方法设计思想
        4.3.2 结垢预测分类模式挖掘方法设计
    4.4 模糊混合不完备邻域粗糙模型设计
        4.4.1 模糊混合不完备邻域决策系统
        4.4.2 模糊混合不完备邻域粗糙模型
        4.4.3 邻域阈值自适应方法设计
    4.5 基于邻域约简和DPSO的混合不完备特征选择
        4.5.1 粒子编码方式设计
        4.5.2 粒子群优化目标分析
        4.5.3 DPSO参数设置
        4.5.4 算法描述
    4.6 结垢预测分类器设计
    4.7 实验效果分析
        4.7.1 数据准备
        4.7.2 实验环境与参数设置
        4.7.3 基于不同邻域阈值取值方法的NRDPSO对比实验
        4.7.4 基于不同启发式算法的可变阈值IFDS特征选择对比实验
        4.7.5 不同权重系数对最优特征子集的影响实验
        4.7.6 不同特征选择算法的评价指标对比实验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MPSO/D-ESN的储层结垢时序预测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结垢预测领域数据时序趋势分析
        5.2.1 结垢预测领域数据时序趋势分析
        5.2.2 结垢预测领域时序趋势特点分析
    5.3 基于回声状态网络的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设计
        5.3.1 ESN基本原理
        5.3.2 储备池参数分析
    5.4 基于MPSO/D的 ESN储备池参数优化算法
        5.4.1 多目标优化问题分析
        5.4.2 目标空间分解与解分类
        5.4.3 种群分类更新策略
        5.4.4 基于MPSO/D算法的ESN储备池参数优化
    5.5 实验效果分析
        5.5.1 MPSO/D算法性能对比实验
        5.5.2 MPSO/D-ESN模型预测性能对比实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设计与应用效果分析
    6.1 引言
    6.2 系统概述
        6.2.1 业务现状分析
        6.2.2 业务数据模型设计
        6.2.3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6.2.4 智能化结垢预测工作流程分析
        6.2.5 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配置
    6.3 系统详细设计
        6.3.1 基于本体的结垢预测知识管理系统设计
        6.3.2 结垢预测数据集成系统设计
        6.3.3 结垢预测与清防垢管理系统设计
    6.4 真实应用案例分析
        6.4.1 实验样本与实验方法选取
        6.4.2 特征选择与分类模型构造效果分析
        6.4.3 时序预测效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文中涉及的附表
    附表1 样本属性描述
    附表2 结垢预测测试报告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成本动因理论的S采油厂区块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论文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框架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成本动因理论
        2.1.1 成本动因的内涵
        2.1.2 成本动因的分类
        2.1.3 成本动因的使用原则
    2.2 成本管理理论
        2.2.1 作业成本管理理论
        2.2.2 战略成本管理理论
        2.2.3 全面成本管理理论
    2.3 区块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
        2.3.1 基本概念
        2.3.2 区块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
第三章 S采油厂管理现状
    3.1 S采油厂基本情况
        3.1.1 S采油厂简介
        3.1.2 S采油厂开发现状
        3.1.3 S采油厂经营情况
        3.1.4 S采油厂产量的变化情况
    3.2 S采油厂成本管理现状
        3.2.1 S采油厂成本构成
        3.2.2 S采油厂成本管理情况
    3.3 采油厂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S采油厂区块成本管理模式及动因分析
    4.1 区块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4.2 区块成本管理
        4.2.1 区块成本管理的基本思路
        4.2.2 区块划分依据
        4.2.3 区块管理现状
        4.2.4 区块成本构成
    4.3 运用成本动因理论研究区块成本管理的意义
    4.4 采油厂成本动因分析
    4.5 区块成本动因分析
    4.6 采油厂区块的成本归集
第五章 区块成本动因模型的建立与运用
    5.1 S采油厂区块成本动因模型的建立
        5.1.1 区块的采油作业成本动因模型
        5.1.2 区块的注水作业成本动因模型
        5.1.3 区块的油气处理作业成本动因模型
    5.2 S采油厂区块成本动因模型的应用
        5.2.1 运用区块成本动因模型进行成本管理的思路
        5.2.2 运用区块成本动因模型进行成本管理的实施
第六章 S采油厂关于区块成本管理的建议
    6.1 提升区块成本管理的效率
        6.1.1 提高区块成本核算的精细化
        6.1.2 加强区块成本预算的科学性
        6.1.3 加强区块成本控制的合理性
        6.1.4 加强区块生产运行管理
    6.2 对于区块成本管理的建议
        6.2.1 正确认识产量与成本的关系
        6.2.2 降低区块的基建投入
        6.2.3 加强科技研发投入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
    7.3 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10)XJ油田吨油成本考核指标优化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论文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吨油成本的相关概述
        2.1.1 国内外油田生产成本的界定
        2.1.2 吨油成本的含义
        2.1.3 油田区块完全成本特性分析
    2.2 责任成本理论
    2.3 成本动因理论
第三章 XJ油田吨油成本考核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XJ油田基本介绍
        3.1.1 历史背景
        3.1.2 组织管理机构
        3.1.3 油田资源及开发现状
    3.2 XJ油田吨油成本考核现状分析
        3.2.1 吨油成本现状
        3.2.2 吨油成本考核现状
    3.3 吨油成本考核问题分析
        3.3.1 成本考核数据差异过大
        3.3.2 油田考核制度不完善
        3.3.3 吨油成本考核方法单一
        3.3.4 对吨油成本考核的认知不够
第四章 XJ油田吨油成本考核指标的优化
    4.1 XJ油田吨油成本考核指标优化的必要性分析
    4.2 影响吨油成本的主要因素
        4.2.1 区块的资源条件
        4.2.2 区块所处的开发阶段
        4.2.3 区块产量及工作量
        4.2.4 区块管理水平
        4.2.5 材料价格
    4.3 吨油成本指标优化—基于开发阶段的视角
        4.3.1 油田开发阶段的划分
        4.3.2 不同开发阶段油田吨油成本的差异分析
        4.3.3 不同开发阶段与吨油成本之间的关系
        4.3.4 不同开发阶段产量-成本递增函数的确定
        4.3.5 不同开发阶段吨油成本修正系数的确定
第五章 XJ油田吨油成本考核指标优化后的应用及实施保障
    5.1 XJ油田优化吨油成本指标的应用
    5.2 XJ油田吨油成本考核指标优化后的实施
        5.2.1 吨油成本考核指标优化后的考核程序
        5.2.2 吨油成本考核指标优化后的考核计分方法
        5.2.3 吨油成本考核指标优化后的考核兑现政策
        5.2.4 吨油成本考核指标优化后的专项奖励设置
    5.3 XJ油田吨油成本考核指标优化后的实施保障措施
        5.3.1 成本核算精细化
        5.3.2 成本考核制度化
        5.3.3 建立全面信息系统网络
        5.3.4 加强职工的继续教育工作
        5.3.5 加强结果运用及跟踪调整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四、油田开发数据的组织与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D]. 徐曼. 吉林大学, 2021(01)
  • [2]基于SOA的油田区块产量运行动态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李皎.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3]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油田生产指标预警模型研究与应用[D]. 蒲迎紫.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0)
  • [4]ZY油田基层员工培训体系优化研究[D]. 张国军.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5]基于定额的CQ公司钻井工程预算管理体系研究[D]. 赖铖.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6]黑龙江优秀精神研究[D]. 王福军.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7]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推进措施研究[D]. 李燕玉. 吉林大学, 2020(01)
  • [8]强碱三元复合驱储层结垢智能预测方法研究[D]. 胡亚楠.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3)
  • [9]基于成本动因理论的S采油厂区块成本管理研究[D]. 何翔宇. 西安石油大学, 2020(09)
  • [10]XJ油田吨油成本考核指标优化及应用研究[D]. 陈溪子.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标签:;  ;  ;  ;  ;  

油田开发数据的组织与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