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成长型工业企业的发展

放开成长型工业企业的发展

一、放手发展成长型工业企业(论文文献综述)

金银亮[1](2020)在《林业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成因与经营绩效研究》文中指出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以林业企业为主体的工商资本进山入林已有20多年,林业企业投资林业意愿较强,进山入林速度较快;总体经过了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林业企业进山入林政策法律与市场环境不同,但林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受到政府过度管制、产权保护不力的困扰,增加了林业企业经营成本,影响林业企业进山入林意愿;有必要梳理林业企业进山入林后承担哪些制度性交易成本,确定其成因,研究制度性交易成本影响林业企业经营绩效的理论机理以及影响方向、程度等。制度性交易成本不同于市场交易成本,同时也不等同于制度成本;制度成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成本,是制度运行、实施必须支付的成本;另一部分是非必要成本,即制度性交易成本,主要来源于政府过度管制和产权保护不力,对企业是一种负担,是被迫或变相被迫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得不与政府官员打交道、不得不处理因此发生的各种冲突、纠纷和损失导致的成本,是“非对等、非自愿耗费”的,属于非必要成本,抑制市场功能发挥、增加市场不确定性,风险更大、不可控因素更强。林业企业受到的政府过度管制主要是采伐许可管制,现行采伐许可管理制度加剧了林业企业采伐指标供需不均衡,采伐指标分配不公开、不透明;林业企业办理采伐许可难度较大,为了获得采伐许可证,出现林业企业寻租、政府官员抽租、其他主体攫取租金的现象。在产权保护不力方面,主要是权属纠纷和流转合同纠纷,表现在政策法律变化引起的权属纠纷,不同时期林权流转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林权流转合同的期限与租金支付方式存在较大风险,林权流转合同法律效力较弱等;林业企业为了保护其产权安全性,不得不增加成本支出,由此增加林业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在对林业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成因理论分析基础上,以广西、广东9家营林型林业企业进行案例研究,并对具有营林环节的上市企业进行计量分析,发现林业企业受到政府过度管制主要是在采伐制度实施环节,包括采伐指标分配、采伐许可及自由裁量权等,林业企业办理采伐许可过程中受到了来自于农户、村委会、乡镇林业站、乡镇政府、林业局等机构的制约,为了维护与上述主体关系,会采取公关等措施,增加林业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在产权保护不力方面,发现林权纠纷多发频发,显着影响林业企业正常经营。在计量分析上,政府管制增加了林业企业获得行政许可难度,采伐数量受到一定限制,挤占用于生产的资金,增加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通过进一步对异质性企业进行划分后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林业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受政府管制影响更大。在产权保护方面,林权保护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影响不够显着。相比于大规模企业,政府管制对于小规模林业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影响更大,更大程度增加了小规模林业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将林业企业所在地“开埠通商”时间作为产权保护的工具变量、交通运输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作为政府管制的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发现采伐许可管制、林权纠纷是林业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来源的结果依旧具有稳健性。将森林采伐限额、集体林权改革作为政府管制、产权保护的替代变量回归后发现距离集体林权改革的时间越长,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越大,森林采伐限额数量对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显着性影响。在林业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影响绩效机理分析上,采伐许可管制增加了林业企业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林权纠纷增加企业产权保护成本,影响林业企业融资能力,降低林业企业盈利能力。制度性交易成本影响林业企业创新水平,降低林业企业创新能力,复杂繁冗的行政审批降低创新时间,扭曲资源配置价格,导致资源错配;林权纠纷增加创新“外溢性”和企业产权保护成本,降低企业创新意愿。在上述理论分析基础上,选取林业上市企业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制度性交易成本对林业企业经营绩效产生显着负面影响,显着降低林业企业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进而降低林业企业经营绩效。在政策建议上,应该增强森林经营方案法律效力;强化林权流转合同法律效力;增加人工林经营最高期限与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的规定。

高佳文[2](2020)在《读书会APP的兴起与发展探究》文中提出读书会作为现代阅读的重要形式,为打造书香社会、倡导全民阅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读书会与之结合程度越来越高。新媒体碎片化传播,阅读呈现网络社群化,加之“知识付费观念”不断受到民众的认同,商业力量敏锐地感知到受众的群体性知识匮乏和读书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成功介入读书会的塑形与诠释,将读书会的文化内核与商业性知识服务结合,通过移动端APP对读书会进行呈现,成为读书会发展的新形态。本研究认为,这种深度依托互联网,通过商业化运作,以原生和再生产的知识产品,为用户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有偿知识服务的读书会APP,已然成为助力全民阅读深入开展的新引擎。本文将读书会APP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读书会APP兴起由于国家政策导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阅读网络社群化等背景因素;区别于此前的网络读书会、线上读书会,读书会APP具有明确的商业属性。它的特点在于将知识加工能力作为核心产品,同时非常重视并强化用户的社群体验。其优势在于通过提升碎片时间的利用率以降低时间成本,与阅读纸质书和培训课程相比其经济成本也得到降低。其专业的导读能力和超强的阅读能力能够大大提升用户的选书与阅读效率。但是读书会APP在内容设置上有碎片化、功利化的问题,所提供的服务有同质化的问题。针对阻碍读书会APP发展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读书会APP应细化目标受众,深耕特色内容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应完善评价反馈机制,重视用户体验与产品售后;维系社群经济,去中心化以增强用户间的互动交流和社群归属感。

李飞[3](2019)在《熵视角下的云南省中小企业成长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云南中小企业在稳增长、扩就业、促创新、活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的基本力量。然而近年来,云南省中小企业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用工、用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融资难、融资贵、市场环境不稳定等问题仍制约着中小企业成长;省内大多数中小企业研发能力不强,竞争优势不显着,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同质化竞争、产能过剩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盈利能力依然较弱,市场竞争力依然不强。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超过4年,云南省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超过3.5年,省内70%以上的中小企业存续不超过3年。发展不充分,小、散、弱,成长过程大起大落,短寿等仍然是云南省中小企业成长中的普遍现状。聚焦这些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首先,本文在复杂性科学的熵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对中小企业成长的混沌性的认知,梳理了熵视角下的中小企业成长机理,用熵的概念从一个新的角度定义了中小企业的成长和相应的成长性度量方法。第二,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云南省681户样本中小企业的38项统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了云南省“中小企业成长因子”和相应的权重(得分系数),并综合形成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8个底层指标的云南省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第三,基于云南省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云南省中小企业成长熵模型;在生命周期理论框架下,运用模型发展出了可判别中小企业代际(代内)成长(衰退)及各个临界点的线性规划模型、态势熵模型等工具。第四,运用模型对实际企业进行了群体案例和个别案例分析,综合评价成长性,提出改进建议。第五,根据云南省中小企业成长熵模型得出的结果,提出了提升云南省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对策建议。

李攀[4](2019)在《新中国农村供销合作社研究(1949-2002)》文中指出近代意义上的合作运动源于西方,却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9世纪初,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首先提出合作社的思想,并进行了实践探索。从1844年英国罗虚代尔消费合作社成立至今,合作社的发展历经一个半世纪。在这一长期历史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合作社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论断,成为指导合作社发展的科学指南。二十世纪初叶,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之时,合作思想作为一种“救世”学说被引入中国,中华大地上各种政治势力、各类社会团体出于各自目的,曾试办过不同类型的合作社,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中国共产党与合作社渊源颇深,中共自诞生伊始就把发展合作社作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特别是农村问题的重要举措。1922年9月,毛泽东参与创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合作社——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从此合作社的种子开始在各个革命根据地生根发芽,其中,中央苏区的消费合作社、陕甘宁边区的南区合作社是其典型代表,也是供销合作社的雏形。1950年7月,组建成立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全国的供销、消费、手工业等合作社具体业务。1954年7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合作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从那时起,60多年来,供销合作社走过了很不平凡的历程,创造了光辉的业绩,也经受了不少挫折。供销合作社因农而生、因农而兴,它扎根农村、贴近农民,为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为引导亿万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左”的观念的影响,供销合作社的所有制性质曾发生过多次改变,经营管理机构也屡遭撤并,和国营商业“三分三合”,尽管如此,其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服务的办社宗旨始终没有变化,即便在“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左”的错误的影响下,供销合作社广大干部职工依然坚守岗位,为稳定农业、发展生产做了大量工作。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供销合作系统进行了改革,一度取得了不少成效,但由于市场环境的影响和体制机制的制约,农村供销合作社在二十世纪90年代遭遇经营困境,一度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90年代中期,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得以重建,供销合作系统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加快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这一重要指示为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引领未来。本文试图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研究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共决策层对农村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认识过程、决策过程,考察政策在基层的实施效果,探究供销合作社发展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总结历史经验,以期为正在进行的供销合作社体制机制改革提供镜鉴和参考。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缘起和意义、研究综述、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之处及研究重难点等基本情况。第一章,回顾合作社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进过程,重点对马克思主义合作社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对建国前中共领导合作社的历史进行归纳,勾勒出供销合作社萌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和轨迹。第二章,主要研究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和国家重点发展供销合作社的政治——经济动因。梳理供销合作社发展方针的演化、确立过程。研究供销合作社超常规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具体过程。第三章,主要研究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之后,供销合作社落实“为农业生产服务”方针的做法举措及成效。探讨供销合作社领导农村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过程。第四章,探究“大跃进”期间,供销合作社所有制性质的变化过程及原因。研究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之后,供销合作社被“下放”为人民公社“供销部”的实际影响。研究中央恢复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决策过程和实际效果。第五章,研究文革对供销合作社造成的严重损失。探讨文革时期农村供销合作社为稳定农业生产起到的重要作用。第六章,研究探讨二十世纪80年代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的具体过程和实际效果。对二十世纪80年代供销合作社的改革进行总体评价。第七章,探究农村供销合作社在二十世纪90年代陷入经营困境的具体原因。研究供销合作系统摆脱困境的历史过程。第八章,对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历史进行总体评价。总结党领导供销合作社发展的主要经验。

赵晓奔[5](2019)在《制度、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演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产业协同演化研究是产业组织理论和演化经济学的一个前沿课题。本文尝试结合产业组织学、演化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复杂系统理论等相关学科理论,对制度、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演化进行研究,以期提供能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制度、技术创新和产业之间的协同演化。三者之间的协同演化是通过“企业家精神”建立反馈环进行协同演化的:制度激励企业家迸发出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推动技术创新,进而驱动产业发展,而制度变迁由地方政府竞争引致而起。这其中包含制度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三个环节,其中企业家精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制度、技术创新、产业三者之间的关系耦合起来。本文提出地方政府竞争影响制度变迁的机制。地方政府之间开展竞争,为了赢得优势,地方政府必须加强学习,从而在现有存量知识的基础上改善知识结构并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主要通过四条途径型塑制度变迁。一是意识形态。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史,就是思想观念不断突破、调适的过程,伴随着思想观念的变化是制度变迁,从经济和政治方面相应地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思想观念是否及时转变,转变得快还是慢,是地方政府竞争的主要内容。二是政治企业家的知识和偏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取决于官员素质和能力之争,有能力的官员能感知到并实现发展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没有能力的,就会丧失机遇,一旦失去机遇就可能延误一代甚至几代的发展。显然,政治企业家的学习对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地方政府类公司化”的管理模式。地方政府最为突出的类公司特征是地方政府官员具有了类似于“企业家”的决策权力。“地方政府类公司化”揭示了地方政府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是影响制度变迁的重要途径。四是地方政府治理水平。一个地方的制度创新水平与这个地方的治理水平大有关系。地方政府改进治理水平的过程,也就是一些规范社会运作和维护公共秩序的制度变迁过程。鉴于地方政府官员的能力水平,加之地域文化影响,使每个地方的政府治理水平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其次,采用模拟仿真、案例分析、实证研究三种方法进行研究。从复杂自适应系统的角度构建制度、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演化的概念模型。该模型由产业环境行为和企业行为构成一个人工生命环境,企业在一定产业环境中运行。潜在企业根据市场竞争情况决定是否进入市场,在位企业根据盈利、资本存量、市场份额等情况决定是否退出。产业环境行为包括政府支持、区域企业家精神、市场总需求,企业行为包括创新、产品竞争、市场退出、建立新企业。根据概念模型和参数赋值,运用MATLAB对模型进行模拟仿真。设定20个时期进行模拟实验,模拟模型运行的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一是制度、技术创新和产业规模均随时间的变化不断增长。二是发现居民对创业创新的认知和新增企业数量对企业家精神的生成和演化影响较大,新增企业家数量体现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这说明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对企业家精神具有深刻的影响。三是制度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与产业、制度与企业家精神之间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制度、技术创新、企业家精神与产业之间协同演化。以温州电气产业发展为例对制度、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演化进行分析。实践证明,推动温州电气产业演化的动力是制度和技术的协同演化,而制度与技术的协同演化是通过激发企业家精神来推动的。地方政府的制度供给在温州电气产业演化过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政府官员的知识和偏好型塑了温州电气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制度变迁方向。设定计量模型,构建了制度质量方程、技术创新方程、企业家精神方程、产出规模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制度滞后一期对制度质量产生负向显着影响,产业规模、技术创新、企业家精神对制度质量都产生正向显着影响;企业家精神、制度质量、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显着影响;制度质量、二阶制度质量对企业家精神产生正向显着影响;二阶资本投入、人力资本、制度质量、二阶制度质量、一阶企业家精神都对产出规模有正向显着影响。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制度、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演化机制。再次,本文在四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尝试。一是根据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以企业和产业互动演化为框架,设计产业发展人工生命环境,构建制度、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演化概念模型,并运用MATLAB进行仿真模拟。这是本文的主要创新。二是建立制度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三个反馈环,并构建能力—机会—企业家精神生命周期矩阵图,分析企业家精神在制度、技术创新协同演化过程中的“催化剂”作用。三是构建地方政府竞争—学习—制度变迁分析框架,提出中国政治体制下地方政府通过意识形态、政治企业家知识和偏好、地方政府公司类公司化、地方政府治理水平等途径型塑制度变迁。四是构建制度质量方程、技术创新方程、企业家精神方程、产出规模方程,设定计量分析模型。第四,提出了四点简要政策建议。一要建立健全决策科学、运行规范、执行有效的现代政府治理体系。二要把改善营商环境作为制度竞争的核心。三要营造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四要引进高端创新要素。

刘克富[6](2019)在《股权融资超募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文中研究表明在国家“双创”的背景下,企业创新成为研究重点。众所周知,技术创新非常重要,对促进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从微观层面而言,企业创新需要资金的支持。充足的资金是技术创新的必要先决条件,如何更好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呢?股权融资超募资金会用于技术创新吗?带着上述问题,本文考察了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股权超募资金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全文首先阐述了股权融资超募的定义、超募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技术创新的现状。其次在融资约束理论、企业行为理论、创新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等分析框架下,探讨股权融资超募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紧接着,以2007-2017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基准模型之外,本文还检验了产权性质、制度环境、股权结构等调节变量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之后再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和简要的企业异质性分析检验。最后,通过实证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得出的研究结论有:一是股权融资超募对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在特定行业和条件下超募未必带来的都是负面效应。在对研发资金需求较高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将其获得超募资金投向于研发,进而促进了技术创新。二是超募资金对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在非国有企业更为明显。在金融制度不够完善的现实情况下,超募获得的巨额资金作为企业的一笔自由现金流可以在一定程度纾解民营企业的研发创新所面临的资金约束,从而促进技术创新。三是股权融资超募对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在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更为明显。四是股权结构会影响融资超募与技术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反而会抑制股权融资超募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较高,会促进股权融资超募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正相关关系。五是股权融资超募对技术创新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所属行业、发展周期以及公司规模等不同,其研发投入强度亦存在异质性。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的政策建议有:一是建议监管当局防止对超募资金的过度监管,对异质性企业进行严格区分,对于把超募资金用于研发创新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应该鼓励其使用超募资金进行相应的研发创新投资而不是限制。二是建议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消除民营企业在融资时面临的政策歧视。三是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制度环境的影响,始终关注着制度环境的变化。此外,相关部门应该为企业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不断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为企业创新活动保驾护航。四是建立技术创新导向的企业治理体系,制定较为合理和完善的股权结构。

李广玉[7](2019)在《中国大陆都市职场电视剧中白领女性形象研究(2005-2017)》文中提出都市职场电视剧通过对都市职场生活的生动描摹,对职场压力的真实再现,呈现出不同于其它电视剧类型的表现内容。职场、情感、伦理、青春和励志等叙事元素是都市职场剧的标志性特点,表现内容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叙事特征。在人物形象分类上,作为都市职场剧的主要表现对象,白领女性形象大致被建构为以下几个群体类型:历经职场磨练的成长型白领女性形象、掌控职场话语权的理想型白领女性形象以及身处职场竞争中的负面型白领女性形象。这三类白领女性形象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与精神风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都市职场剧以复线结构和情境结构为骨架,在人物关系的建构中呈现白领女性形象的层次化;立足情节叙事,在故事的矛盾冲突中彰显白领女性人物的丰满性;依托影视媒介特性,人声语言的抒情化运用丰富了白领女性形象的多元性。凭借以上艺术手法,白领女性的形象塑造更具多样性与独特性。从人物价值和现实思考两方面来看,荧屏内的白领女性形象在不同空间维度内有不同的价值体现,由人物形象引发的富有争议性的现象需引起我们的思考。

胡培[8](2018)在《投资者情绪对A股市场价格指数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传统金融学认为,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都能够根据已有信息做出效用最大化的决策,即使存在不完全理性,大量的非理性也会相互抵消,金融市场仍基于其基本价值。随着股票溢价之谜、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等金融异象的发现对传统金融学产生了冲击,同时伴随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心理学被引入金融学领域,行为金融学理论逐渐兴起。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容易会受到自身、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做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较晚,相对于发达的金融市场,国内投资者接受的金融投资教育较少,大多数投资者根据获取的各种信息及自身经验判断投资方向,这种情况下我国金融市场更容易受投资者情绪的影响。虽然能够推测出金融市场会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正向还是负向?不同的行业以及不同的投资风格受投资者情绪影响程度是否不同?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实证分析来探究。基于以上问题,本文首先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的难点及创新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对已有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其次对投资者情绪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指数影响的机理;然后借鉴BW指数建立的方法,利用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换手率、A股新增开户数、消费者信心指数和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信心指数五个初始情绪代理指标构建了我国初始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标,并剔除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广义货币供应量、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一致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为代表的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进而构建了最终的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标,进而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固定弹性模型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对A股价格指数的影响,并得出三个结论:一是中证800指数为代表的A股市场综合价格指数与投资者情绪呈正相关;二是价值型股票指数比成长型股票指数受投资者情绪影响更为严重;三是不同行业成份的指数受投资者情绪影响的程度不同,其中食零、软件和汽车等行业的指数受投资者情绪影响较大,而食品和运输等行业的指数受投资者情绪影响较小;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结论,从投资者和政府监管两个角度提出针对性建议。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主要有两方面的突破:第一,将投资者情绪对不同投资风格指数影响作为研究的一个方向;第二,首次将固定弹性模型引入投资者情绪用来比较不同A股指数受投资者情绪影响程度的大小。

费鹏[9](2017)在《成长型企业管理改善与提升研究 ——以新疆ZKYF企业为例》文中认为我国在二十世纪末开始将时间与精力致力于成长型企业定义、趋势的研究方面,其原因在于成长型企业具有资源方面的巨大潜力,自身经济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而且成长型企业处于创业阶段,成长型企业有极大的发展前景。根据有效管理理论使成长型企业能够在企业管理方面得到改善与提升是推动成长型企业持续、科学、快速的发展,使之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疆环保行业的高速发展也催生出很多的成长型企业,ZKYF企业也在其中。虽然ZKYF企业仅有45名员工,仅相当于大型企业一个部门或是一个团队,但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所反应出了内部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普遍存在于成长型企业中,这些问题不加以解决对企业来说同样能够造成严重的后果。在我国企业中,成长型企业占有绝大多数,而破产的成长型企业也占破产企业的绝大多数,究其原因都是由企业的成长性所导致的无论是成长过快还是成长过慢。因此,研究成长型企业的成长过程中进行企业管理方面的改善将是值得探索与创新的层面。论文在剖析成长型企业的实际情况时,以应用企业的成长性与有效管理理论知识为基础、以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为核心;以ZKYF成长型企业为主体研究对象,阐述其发展的现实情况,指出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产生不足之处的具体成因,通过科学的手段探索使成长型企业得到长足、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方案。

白正府[10](2014)在《经济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现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除了政策因素外,与我国拥有近乎无限供给的廉价农村劳动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原有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弱化,如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利润下滑等等,经济转型势在必行,而经济转型,具体地讲,是经济体制的更新,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经济结构的提升,是支柱产业的替换,是国民经济体制和结构发生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对劳动力,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尤为重要。所谓新生代农民工,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具有农村户籍的在城市工作的人员,他们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上决定了中国经济能否转型升级。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无论在培训规模,还是在层次和类别等方面都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基于这一基本现实,本研究拟在分析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具体特征以及经济转型及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要求的基础上,就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危害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进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对策思路。除绪论外,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特征。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接受和习惯了城市的生活方式,大都不准备回到农村老家,希望在城市中生活,但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他们在户籍上依然是农民,面对着既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又难以回归农村社会的现状,他们处在“农民”与“市民”之间的尴尬处境。第二章分析了经济转型及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要求。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在人口红利丧失的大背景下是越来越受重视的,因为通常情况下,经济发展初期工作所需知识、技能和能力,都是可以通过“做中学”形成的,而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各项技能和能力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这些知识是相应能力形成的基础,同时也会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升技能和能力,而这则是经济转型最为重要的促进力量。第三章介绍了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主体、机构和类别。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受益者是政府、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本人,按照利益获得原则,上述三方都应该成为教育培训的主体。开展教育培训的机构既有公办的,也有民办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现代化的机器设备、管理方式等对劳动者职前、在职和不断转岗都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大致分为职前、在职和转岗培训等类型。第四章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环境的改善、存在的问题及危害。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政府及企业也都非常重视农民工的培训,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取得了显着成效。但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必然会影响我国的经济转型。第五章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由于相关制度对政府、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和新生代农民工的职能定位不准,导致在成熟产业领域市场力量受到一定压制,在升级产业中企业没有承担相应责任,在成长产业教育培训中政府则没有承担主导责任。第六章根据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借鉴科斯和威廉姆森的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应对策略。

二、放手发展成长型工业企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放手发展成长型工业企业(论文提纲范文)

(1)林业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成因与经营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2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2.1 主要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2.3 本文研究框架
    1.3 本文贡献与研究难点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梳理与评述
    2.1 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及其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
        2.1.1 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界定与成因
        2.1.2 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测度
        2.1.3 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与经营绩效关系
    2.2 林业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及其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
        2.2.1 林业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成因
        2.2.2 制度性交易成本对林业企业经营绩效影响
    2.3 其他影响林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因素
    2.4 研究评述
第三章 林业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成因理论分析
    3.1 政府过度管制与林业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3.1.1 政府对林业企业过度管制的主要表现
        3.1.2 政府过度管制导致林业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机理
    3.2 产权保护不力与林业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3.2.1 林业企业产权保护不力的主要表现
        3.2.2 产权保护不力影响林业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机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林业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成因实证分析
    4.1 案例研究
        4.1.1 林业企业基本情况
        4.1.2 政府过度管制与林业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4.1.3 林权纠纷与林业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4.2 计量研究
        4.2.1 数据与模型说明
        4.2.2 政府过度管制、产权保护不力与林业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4.2.3 进一步讨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制度性交易成本影响林业企业经营绩效理论分析
    5.1 制度性交易成本影响林业企业投资效率
        5.1.1 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加林业企业经营成本
        5.1.2 制度性交易成本影响林业企业融资能力
        5.1.3 制度性交易成本影响林业企业盈利能力
    5.2 制度性交易成本影响林业企业创新能力
        5.2.1 林业企业创新内涵
        5.2.2 林业企业创新现状
        5.2.3 制度性交易成本影响林业企业创新机理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制度性交易成本影响林业企业经营绩效实证分析
    6.1 数据与模型说明
        6.1.1 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
        6.1.2 样本与数据来源
        6.1.3 变量选择
    6.2 实证结果
        6.2.1 制度性交易成本与林业企业经营绩效
        6.2.2 制度性交易成本与林业企业创新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2)读书会APP的兴起与发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文献研究综述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三、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我国读书会的形态发展与读书会APP的兴起
    第一节 我国读书会的形态发展
        一、我国读书会诞生在剧烈变革的近代
        二、新中国成立后读书会成为图书馆服务大众的重要方式
        三、读书会成为推广全民阅读的重要公益组织形式
        四、读书会与互联网的结合程度不断加深
    第二节 读书会APP的兴起
        一、读书会APP的兴起背景
        二、读书会APP的兴起条件
    第三节 读书会APP的特性
        一、商业化运作:从知识付费到服务付费
        二、以“知识快餐”的加工能力为核心
        三、强化用户社群体验
第二章 读书会APP运营策略分析——以“樊登读书”为例
    第一节 精准定位——面临“知识焦虑”的广大青年
        一、核心受众:白领青年人
        二、内容设置:实用至上
    第二节 个人品牌背书带动企业品牌的强化
        一、个人品牌背书
        二、强大的品牌矩阵
    第三节 樊登读书的盈利模式
        一、双线推广,实现用户数量不断增长
        二、会员费用+粉丝效益
    第四节 樊登读书APP用户体验分析
        一、中青年白领与宝妈是樊登读书的核心用户群
        二、用户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
第三章 读书会APP传播效果分析与发展策略
    第一节 优势:低成本与高效率
        一、降低成本
        二、提高效率
    第二节 读书会APP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倾向化的二次解读带来的知识记忆同质化
        二、内容碎片化,深度阅读能否实现存疑
        三、内容同质化严重
    第三节 读书会APP发展优化策略
        一、深耕内容,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优化产品形式,适合多种场景
        三、重视售后服务,丰富用户反馈渠道
        四、重视线上、线下的结合
        五、维系社群经济,避免离散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采访材料
    二、读书会APP网络民族志调查跟踪的阅读生态群材料
    三、论文自制图表目录
致谢

(3)熵视角下的云南省中小企业成长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1.4 文献综述
    1.5 可能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关于混沌
    2.2 混沌理论与自组织理论的关系
    2.3 熵—新的认知视角
    2.4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2.5 熵视角下的中小企业成长机理分析
3 云南省中小企业成长性实证研究
    3.1 云南省中小企业情况简介
    3.2 数据来源和数据处理工具
    3.3 样本设计
    3.4 研究方法
    3.5 云南省中小企业成长性影响因素提取
    3.6 云南省中小企业成长熵模型的建立
    3.7 云南省中小企业成长熵模型在生命周期理论中的运用
    3.8 云南省中小企业成长熵模型的扩展—态势熵模型
4 云南省中小企业成长熵模型的综合运用
    4.1 模型的综合运用
    4.2 综合评价分析
    4.3 小结
5 云南省中小企业成长熵模型的单一运用—以H公司为例
    5.1 H公司简介
    5.2 案例分析
    5.3 小结
6 云南省中小企业成长性提升对策
    6.1 云南省中小企业成长性的“短板”
    6.2 提升云南省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对策建议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新中国农村供销合作社研究(1949-200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二、已有研究成果评述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供销合作社的理论和实践渊源
    一、马列经典作家关于合作社的重要论述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合作社的有关论述
        (二)列宁的合作社理论和实践
    二、近代中国合作运动的理论和实践
        (一)合作思想在我国的广泛传播
        (二)新中国成立前中共领导的合作社运动
第二章 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兴起与扩张(1949-1952)
    一、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的政治—经济动因
        (一)政治动因: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
        (二)经济动因:城乡物资交流的迫切需要
        (三)重要因素:为工业化提供有效支撑
    二、供销合作理论的建构与政策体系的形成
        (一)供销合作理论的初步建构
        (二)政策举措的密集出台
    三、“放手发展供销合作社”
        (一)整顿老社
        (二)发展新社
第三章 农村供销合作社的规范发展与功能提升(1953-1956)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供销合作社的新使命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二)供销合作社新任务的提出
    二、基层组织体系的完善和规范管理的加强
        (一)加强组织建设
        (二)强化民主管理
        (三)健全管理制度
    三、“为农业生产服务”方针的全面贯彻
        (一)供应生产资料
        (二)扶持农村副业生产
        (三)新仓经验与“结合合同”的普遍推行
        (四)开展生产救灾
    四、对农村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改造背景和改造形式
        (二)对农村民族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对农村小商小贩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章 大跃进时期农村供销合作社的“下放”与 “恢复”(1957-1965)
    一、农村基层供销社下放“人民公社”
        (一)县以上机构合并及所有制性质的改变
        (二)农村基层社“下放”人民公社
    二、大跃进狂飙中的“大购大销”风潮
    三、“多重压力”下农村供销合作社的恢复
        (一)恢复供销合作社的决策过程
        (二)供销合作系统的重建
    四、农村供销合作社的继续发展
        (一)“轻装上阵”——开展“三清”运动
        (二)“强化服务功能”——开展改善经营管理运动
        (三)“拓展服务网点”——大力发展代购代销店
第五章 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徘徊与曲折发展(1966-1976)
    一、对供销合作社的“大批判”及后果
        (一)“大批判”引发思想混乱
        (二)供销合作社的组织撤并和性质变化
        (三)“贫下中农管理农村商业”的普遍推行
    二、在“文革”中的曲折发展
        (一)供销合作社的再次恢复
        (二)为稳定农业生产发挥关键作用
第六章 农村供销合作社的改革与发展(1977-1991)
    一、农业政策的调整与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有关争论
        (一)农业政策的调整与农村市场的变化
        (二)改革大潮中供销合作社改革方向的有关争论
    二、二十世纪80年代供销合作社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历程
        (一)恢复“三性”,启动供销合作社改革(1979-1983)
        (二)实行“五个突破”,变“官办”为“民办”(1984-1985)
        (三)抓好“六个发展”,建立综合服务体系(1986-1991)
    三、二十世纪80年代农村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总体评价
第七章 农村供销合作社的“脱困”与“新生”(1992-2002)
    一、农村供销合作社陷入经营困境
        (一)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农村供销社陷入经营困境
        (二)农村供销合作社陷入困境的多维分析
    二、全行业扭亏为盈目标的实现
        (一)《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指明方向路径
        (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恢复为“脱困”提供组织保障
        (三)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为脱困提供政策保障
    三、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创新发展
第八章 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历史作用和基本经验
    一、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历史作用
    二、农村供销合作社发展演进的基本经验
参考文献
致谢

(5)制度、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本文主要创新之处和不足
第2章 制度、技术创新和产业演化相关理论综述
    2.1 制度的一般理论
        2.1.1 制度的基本概念
        2.1.2 制度的分类
        2.1.3 制度的功能
        2.1.4 制度变迁
    2.2 技术创新一般理论
        2.2.1 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关系
        2.2.2 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关系
        2.2.3 技术创新与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关系
        2.2.4 技术创新与公共政策
        2.2.5 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本的关系
    2.3 产业演化一般理论
        2.3.1 演化经济学的起源
        2.3.2 现代演化经济学
        2.3.3 协同演化
第3章 制度、技术创新与产业之间的协同演化分析
    3.1 地方政府引致制度变迁分析
        3.1.1 地方政府竞争理论
        3.1.2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竞争模式演化
        3.1.3 地方政府竞争和制度变迁
        3.1.4 地方政府竞争的有效形式是制度质量的竞争
    3.2 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3.2.1 技术创新系统内部因素分析
        3.2.2 技术创新系统外部因素分析
    3.3 产业演化生命周期和产业演化机制分析
        3.3.1 产业演化生命周期
        3.3.2 产业演化机制
    3.4 制度、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演化分析
        3.4.1 制度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演化
        3.4.2 技术创新与产业的协同演化
        3.4.3 制度与产业的协同演化
第4章 制度、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演化概念模型及仿真
    4.1 现代演化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支持
        4.1.1 自组织理论
        4.1.2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4.2 产业演化基本模型
        4.2.1 NW模型
        4.2.2 WKD模型
        4.2.3 历史友好模型
    4.3 制度、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演化概念模型
        4.3.1 产业环境主体的行为分析
        4.3.2 企业主体的行为分析
    4.4 模拟模型仿真
        4.4.1 模拟平台MATLAB简介
        4.4.2 模拟程序流程框架
        4.4.3 模拟参数设置
        4.4.4 模拟实验与仿真结果分析
第5章 案例分析:温州电气产业的演化
    5.1 温州电气产业的发展历程
        5.1.1 第一阶段(20 世纪70 年代):萌芽阶段
        5.1.2 第二阶段(20 世纪80 年代初-90 年代初):初创阶段
        5.1.3 第三阶段(20 世纪90 年代初-本世纪初):成长阶段
        5.1.4 第四阶段(本世纪初至今):转型发展阶段
    5.2 温州电气产业协同演化分析
        5.2.1 制度供给与温州电气产业发展
        5.2.2 技术创新与温州电气产业发展
        5.2.3 制度、技术创新与电气产业协同发展的分析
        5.2.4 计量分析
第6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简要政策建议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模型仿真程序代码
致谢

(6)股权融资超募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股权融资超募相关国内外研究综述
        二、企业技术创新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融资超募与企业创新关系相关研究综述
        四、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本文的创新点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股权融资超募
        二、企业技术创新
        三、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分类
    第二节 基础理论
        一、企业行为理论
        二、创新理论
        三、委托代理理论
第三章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第一节 股权融资超募与企业技术创新
    第二节 产权性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第三节 制度环境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第四节 股权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技术创新
        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技术创新
第四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一、样本选取
        二、数据来源
    第二节 变量定义
        一、被解释变量——企业技术创新
        二、解释变量——股权融资超募
        三、控制变量
        四、其他变量
    第三节 计量模型设计
第五章 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
    第二节 相关性分析
    第三节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与分析
        一、基准模型回归
        二、产权性质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三、制度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四、股权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
    第五节 企业异质性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中国大陆都市职场电视剧中白领女性形象研究(2005-2017)(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中国大陆都市职场剧及其白领女性形象嬗变
    第一节 都市职场剧的概念界定与流变
        一、都市职场剧的概念
        二、都市职场剧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都市职场剧白领女性形象嬗变
        一、从“她”到“她们”:女性意识趋向自觉
        二、从关注集体到关注自身:个体生命意识急遽增强
第二章 中国大陆都市职场剧中白领女性形象类型
    第一节 历经职场磨练的成长型白领女性
        一、自尊自立且坚韧乐观的底层实习生
        二、独立自强且努力拼搏的职场进阶者
    第二节 掌控职场话语权的理想型白领女性
        一、冷静克制且雷厉风行的职场女精英
        二、敏感细腻且刚柔并济的职场女强人
    第三节 沉浮职场竞争中的负面型白领女性
        一、自鸣得意且自以为是的职场规则破坏者
        二、自高自傲且伪善阴险的职场权力角逐者
第三章 中国大陆都市职场剧中白领女性形象之艺术建构
    第一节 叙事结构呈现人物形象的层次化
        一、线性结构与形象塑造:渐进变化的人物“弧光”
        二、情境结构与人物设置:二元对立下的善恶凸显
    第二节 情节冲突彰显人物形象的丰满性
        一、职场冲突体现白领女性的道德品质
        二、欲望冲突呈现白领女性的意识成长
        三、身份冲突展现白领女性的个人理想
    第三节 人声语言赋予人物形象的多元性
        一、人物对白:职业素养的有效凸显
        二、旁白/独白:被放大的情感认知
第四章 中国大陆职场白领女性形象之价值及现实审思
    第一节 白领女性形象的艺术价值及文化价值
        一、艺术价值:内容与形式的新变
        二、文化价值:职场视域下的女性意识
    第二节 真实与虚假:白领女性镜像表现的现实之思
        一、现实压力的真实书写
        二、虚假的梦幻“盛宴”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8)投资者情绪对A股市场价格指数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1.2.1 投资者情绪基础理论模型
        1.2.2 投资者情绪度量的研究
        1.2.3 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关系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投资者情绪基础理论及研究设计
    2.1 投资者情绪内涵与特征
        2.2.1 投资者情绪的内涵
        2.2.2 投资者情绪的基本特征
    2.2 投资者情绪影响股票指数的机理
    2.3 研究方向确定及模型选择
        2.3.1 研究方向确定
        2.3.2 研究模型选择
第3章 中国投资者情绪分析及度量
    3.1 中国投资者情绪分析
        3.1.1 中国投资者情绪特征
        3.1.2 中国投资者情绪存在的原因
    3.2 中国投资者情绪的度量
        3.2.1 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标方法简介
        3.2.2 选取原始情绪代理变量
        3.2.3 构建初始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标
        3.2.4 构建最终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标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投资者情绪对A股不同指数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投资者情绪对A股综合指数影响的分析
        4.1.1 投资者情绪对A股综合指数影响的定性分析
        4.1.2 投资者情绪对A股综合指数影响的定量分析
    4.2 投资者情绪对成长型和价值型指数影响程度分析
        4.2.1 模型及数据选取
        4.2.2 回归结果及分析
    4.3 投资者情绪对不同行业指数影响程度分析
        4.3.1 模型及数据选取
        4.3.2 回归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建议
    5.3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成长型企业管理改善与提升研究 ——以新疆ZKYF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说明汇集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ZKYF企业简介
        1.1.3 研究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框架与论文结构
        1.3.1 研究框架
        1.3.2 论文结构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企业管理
        2.1.1 企业管理的概念
        2.1.2 企业管理的内涵
    2.2 成长型企业
        2.2.1 企业的成长性、成长型企业
        2.2.2 成长型企业的定义与范畴
        2.2.3 成长型企业的特点
        2.2.4 格瑞纳的企业组织发展五阶段理论模型
        2.2.5 影响企业管理的因素
        2.2.6 企业管理优化的基本原则
    2.3 关键成功因素理论
        2.3.1 关键成功因素的含义
        2.3.2 关键成功因素的来源
        2.3.3 关键成功因素的步骤
    2.4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分析方法
        2.4.1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简介
        2.4.2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建立的步骤
第3章 ZKFY企业分析
    3.1 ZKYF管理优化项目设计
        3.1.1 ZKYF管理优化的由来
        3.1.2 ZKYF管理优化思路
    3.2 ZKYF企业内部环境评价
        3.2.1 公司资产分析
        3.2.2 人力资源分析
        3.2.3 公司现状分析
        3.2.4 品牌竞争力分析
        3.2.5 企业文化分析
        3.2.6 项目流程分析
        3.2.7 团队现状分析
        3.2.8 绩效管理分析
    3.3 内部因素分析矩阵
    3.4 ZKYF企业问卷调查的设计及结果统计
        3.4.1 调查问卷设计
        3.4.2 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3.5 关键成功因素提取
        3.5.1 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3.5.2 关键成功因素提取
第4章 ZKYF企业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4.1 岗位设置方面
    4.2 文化建设方面
    4.3 项目流程方面
    4.4 绩效管理方面
    4.5 团队建设方面
第5章 ZKYF企业管理改善措施
    5.1 公司岗位设置方面
    5.2 公司文化建设方面
    5.3 公司项目流程方面
    5.4 公司绩效管理方面
    5.5 公司团队建设方面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本文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和清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作者简介

(10)经济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意义
        (一) 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
        (二) 有助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三) 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四) 有助于丰富教育经济学理论
    三、文献综述
        (一) 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
        (二)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三)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四)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
        (五)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问题的对策
        (六) 研究述评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法
        (二) 调查法
        (三) 定性分析法
    五、逻辑思路与结构安排
        (一) 逻辑思路
        (二) 结构安排
第一章 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特征
    一、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
        (一) 农民工
        (二) 新生代农民工的由来及演变趋势
    二、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情况
        (一) 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
        (二) 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结构
        (三) 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水平
        (四) 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状况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特征
        (一) 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
        (二) 对农村缺乏归属感
        (三) 生活目标明显转移
        (四) 消费观念较为超前
        (五) 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六) 职业选择倾向非常明显
    四、新生代农民工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 生活压力巨大
        (二) 权益保障缺失
        (三) 风险增加
        (四) 情感问题突出
第二章 经济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一、经济转型及其条件
        (一) 经济转型
        (二) 我国经济转型的条件
        (三) 转型后的产业结构
    二、经济转型中的农民工转移
    三、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对经济转型的意义
        (一) 可以适应企业转型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二) 可以提升既有产业的竞争力
        (三) 可以克服“民工荒”带来的困境
        (四) 可以增强农民工的劳动适应能力
第三章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主体、机构和类型
    一、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主体
        (一) 政府应是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主要负担者和提供者
        (二) 企业应是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重要负担者和提供者
        (三) 新生代农民工也应为自己的教育培训负担起一定的责任
    二、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机构
        (一) 公办教育培训机构
        (二) 民办教育培训机构
    三、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类型
        (一) 职前培训
        (二) 在职培训
        (三) 转岗培训
    四、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模式
        (一) 双元制模式
        (二) “三明治”模式
        (三) 合作培训模式
        (四) 教学生产联合体模式
    五、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成本的分担
        (一) 公办教育培训机构教育培训成本的分担
        (二) 企业教育培训成本的分担
        (三) 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成本分担
第四章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成效、问题及危害
    一、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成效
        (一) 各级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越来越重视
        (二) 企业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
        (三) 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帮助新生代农民工适应市场要求
    二、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 难以满足成熟产业的需求
        (二) 难以满足升级产业的需求
        (三) 难以满足成长型产业的需求
    三、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问题的危害
        (一) 影响企业升级改造
        (二) 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
        (三) 妨碍城乡统筹发展
        (四) 危及社会稳定
第五章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二) 制度分析理论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启示
    二、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难以满足成熟产业需求的原因分析
        (一) 政府行为不当致使教育培训满足不了成熟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二) 企业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三) 教育培训机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及时准确反映市场需求
        (四) 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影响参加教育培训的意愿
    三、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难以满足升级产业需求的原因分析
        (一) 政府没有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创造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
        (二) 企业因多种因素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三) 教育培训机构因信息匮乏难以给新生代农民工提供适宜的教育培训
        (四) 新生代农民工认识上的误区影响参加升级产业教育培训的热情
    四、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难以满足成长产业需求的原因分析
        (一) 政府对成长产业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投入严重不足
        (二) 企业没有将成长产业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作为优先选择
        (三) 教育培训机构难以适应成长产业劳动力需求的变化
        (四) 新生代农民工知识文化水平低导致接受能力差
第六章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应对策略
    一、成熟产业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策略
        (一) 政府应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 企业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
        (三) 教育培训机构为应对市场需求应加大自身改革力度
        (四) 新生代农民工应克服困难积极参加教育培训
    二、升级产业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策略
        (一) 政府应支持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
        (二) 企业应该主导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
        (三) 教育培训机构应积极争取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项目
        (四) 新生代农民工应提高自身素质以防范转型风险
    三、成长产业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策略
        (一) 政府应主导成长产业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
        (二)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参与教育培训
        (三) 教育培训机构应尽可能满足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对教育培训的需求
        (四) 新生代农民工应为进入成长产业积极参加教育培训
结束语
附录
    附录1:上海通用东岳基地(烟台)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情况
    附录2: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培训情况调研
    附录3:烟台太平洋技工学校培训情况调研
    附录4:山东烟台****技师学院
    附录5:河南省**县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放手发展成长型工业企业(论文参考文献)

  • [1]林业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成因与经营绩效研究[D]. 金银亮. 南京林业大学, 2020(01)
  • [2]读书会APP的兴起与发展探究[D]. 高佳文.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3]熵视角下的云南省中小企业成长性研究[D]. 李飞. 云南大学, 2019(02)
  • [4]新中国农村供销合作社研究(1949-2002)[D]. 李攀.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5]制度、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演化研究[D]. 赵晓奔.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6]股权融资超募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D]. 刘克富. 新疆财经大学, 2019(01)
  • [7]中国大陆都市职场电视剧中白领女性形象研究(2005-2017)[D]. 李广玉.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8]投资者情绪对A股市场价格指数影响的实证研究[D]. 胡培.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1)
  • [9]成长型企业管理改善与提升研究 ——以新疆ZKYF企业为例[D]. 费鹏.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3)
  • [10]经济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研究[D]. 白正府.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放开成长型工业企业的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