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抗热震性红外辐射涂层的实验研究

高抗热震性红外辐射涂层的实验研究

一、高抗热震性红外辐射涂料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卢虹宇[1](2020)在《过渡金属掺杂铜锰尖晶石的红外辐射特性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红外辐射材料作为提升多孔节能陶瓷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促进工业窑炉、锅炉、燃气炉头等的节能减排,对工业能源高效化利用和环保生产上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采用固相合成和微波合成两种方式制备红外辐射基料,探究原料配方、工艺参数、不同过渡族金属掺杂等对基料红外辐射性能影响。选择高红外发射率基料,并添加适量粘接剂、消泡剂、防沉剂在堇青石基片上制备高抗热震性能红外辐射涂层。对涂层的物相、表面形貌、附着力及红外辐射性能等进行详细研究。固相合成CuMn2O4尖晶石红外辐射基料。采用化学纯CuO 30wt%和MnO2 70wt%为原料在马沸炉中升温至1050℃,保温2h,在空气中冷却制备出CuMn2O4尖晶石基料,其红外发射率为0.92。固相和微波合成合成红外辐射基料。微波合成红外辐射基料的情况复杂,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分析并实验发现以6 KW功率使用分时分段开关微波源方式合成红外基料性能最好。对比微波和固相两种合成方式,结果表明使用微波合成出的基料中尖晶石含量高且颗粒较小易研磨,其基料粉体的红外发射率均高于固相合成产物,最高红外发射率差值可达0.02,微波合成出的基料最高红外发射率为0.96。过渡族金属Ni、Co、Cr对基料的红外辐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杂Co后其Co2+/3+在高温时既能进入尖晶石四面体结构置换Cu2+又能改变八面体结构,红外辐射性能随着掺杂量的增加在不断改变当Co2O3的掺杂量为10wt%时其红外发射率为0.94;Cr掺入会使得产物中存在Mn3O4,而Mn3O4的红外发射率低会导致基料整体红外发射率降低,当Cr2O3掺杂量为10wt%时其红外发射率为0.95;Ni掺入能大大提升基料的红外发射率,Ni2+替换CuMn2O4四面体中的Cu2+形成混合尖晶石,当NiO掺杂量为15wt%时其红外发射率为0.96。高红外辐射基料加入硅溶胶、PVA、有机硅消泡剂,在固液比为1:1.2,消泡剂为1wt%,硅溶胶与10wt%PVA比为0.7:0.3条件下,合成温度为1000℃时涂层最大抗热震次数为55次。涂层参照《GB/T 9286-1998》国家标准进行测试,在金属片上附着力为二级标准,在堇青石陶瓷片上为一级标准。涂层物相主要由(CuNi)Mn2O4尖晶石组成,随着涂层反复使用,涂层中尖晶石的含量略有减少且会有微气孔和微裂纹。涂层在常温时的红外发射率为0.96,在750℃高温时发射率为0.89。

姜仡鹏[2](2020)在《丙烯酸酯反射隔热涂料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全球能源需求量正在逐年增长,节能减排也成为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中,建筑节能是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基于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节能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与应用,其中反射隔热涂料以其较优异的隔热性能和易施工特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为了解决钢结构工业厂房屋顶隔热问题,本论文首先在丙烯酸酯乳液基料基础上研制了一种隔热性能较好的白色反射隔热涂料,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开发彩色反射隔热涂料,以丰富人们对反射隔热涂料的选择需求。本文以丙烯酸酯乳液作为树脂基料,钛白粉、中空玻璃微珠、中空陶瓷微球作为功能性颜填料制备了一种白色反射隔热涂料。实验采用红外光谱议、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导热系数仪、自行搭建的隔热检测设备,以及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对纯丙、硅丙和苯丙三种乳液的结构和涂膜基本性能,涂料涂膜的隔热性能和基本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显示,纯丙乳液及其制备的涂料在涂膜硬度、附着力、干燥速率和隔热效果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硅丙和苯丙乳液,适合作为反射隔热涂料的乳液基料,且质量分数为20%时隔热效果最佳,隔热温差可达5.1℃。采用沉降法考察了不同分散剂对颜填料的分散效果,发现分散剂C的分散效果明显优于分散剂A和B。同时也考察了四种不同型号的钛白粉的隔热效果,结果表明,采用Altiris-550制备的涂料热扩散系数较大,从隔热效果上,采用粒径分布为550850 nm的IR1000制备的涂料隔热效果最好,其隔热温差可达6.1℃。论文对钛白粉、中空玻璃微珠、中空陶瓷微球、滑石粉和重钙等颜填料的用量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当钛白粉用量为12%、中空玻璃微珠用量为5%、中空陶瓷微球用量为1%、滑石粉用量为9%、重钙用量为11%,涂层的隔热温差可达6.7℃,显着优于市售某品牌反射隔热涂料的隔热温差。论文最后分别采用红色、黄色、蓝色和绿色的近红外反射颜料制备了系列彩色反射隔热涂料,测试了涂料的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反射光谱、热扩散系数、隔热温差以及涂膜的基本性能,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不同颜色的反射隔热涂层的热反射能力随着颜料用量增加而有所增加;蓝色、绿色、红色和黄色涂料的隔热温差分别达到4.6℃、4.1℃、3.5℃和3.7℃。彩色涂料的热反射能力和隔热效果不如白色涂料,但是通过功能颜料的进一步研究,仍然存在较好的应用前景。

张剑[3](2020)在《尖晶石型铁氧体材料红外辐射性能强化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铁氧体红外辐射材料在高温下具有优良的红外辐射性能,特别是尖晶石型铁氧体已证明在中短波段具有较高的红外发射率。然而,目前对于尖晶石型铁氧体的研究主要停留在通过尖晶石组分优化来提高发射率等方面,对于尖晶石型铁氧体在中短波段具有高发射率的原因缺乏必要的机理研究,特别是对尖晶石型铁氧体的研究并没有深入到材料本质,缺乏从晶体结构、电子特性等层面的分析,然而这对制备和优化高发射率的尖晶石型铁氧体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从晶体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角度,通过实验分析和第一性原理计算,解释了尖晶石型铁氧体在3~5μm波段具有高发射率的原因;并对不同的尖晶石型铁氧体在8~14μm和3~5μm波段发射率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确定了其在8~14μm和3~5μm波段发射率的变化机理;然后通过掺杂制备了尖晶石型铁氧体,验证了尖晶石型铁氧体在8~14μm和3~5μm波段发射率的变化机理,并找到了性能最优的尖晶石型铁氧体基料;最后利用最优的尖晶石型铁氧体基料制备红外辐射涂料,并对其形貌、抗热震性能、发射率进行研究,找到最优的红外辐射涂料配方。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对尖晶石型铁氧体在3~5μm波段具有高发射率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固相烧结制备具了有I41/amd和Fd-3m结构的CuFe2O4铁氧体,XPS分析表明在固相烧结过程中I41/amd和Fd-3m结构已形成氧空位(VO)。发射率测试表明:Fd-3m结构在3~5μm波段的发射率为0.88高于I41/amd结构的0.71,验证了尖晶石型铁氧体(Fd-3m结构)在3~5μm波段具有高的发射率。通过第一性计算,Fd-3m结构的CuFe2O4在3~5μm波段的光学吸收系数低于141/amd结构的CuFe2O4铁氧体,但是Fd-3m结构的CuFe2O4-VO铁氧体在3~5μm波段的光学吸收系数要高于I41/amd结构的CuFe2O4-VO铁氧体,表明VO是导致尖晶石型铁氧体(Fd-3m结构)在3~5μm波段具有高发射率的原因。(2)对Fe3O4、NiFe2O4、CuFe2O4和CoFe2O4尖晶石型铁氧体在8~14μm和3~5μm波段发射率的机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Fe3O4在8~14μm和3~5μm波段具有最高的发射率,其在773K时,8~14μm波段的发射率达到0.976,3~5μm波段的发射率为0.973。基于过渡金属原子Ni2+、Cu2+和Co3+离子主要占据尖晶石B位置,所以对B位置处的八面体力常数(Ko)进行计算,结果表明,ko随着阳离子氧键距离的增加而减小,Ko较小的样品在8~14μm波段具有较高的发射率。Ko与8~14μm的发射率呈负相关的关系。第一性计算结果表明,Fe3O4为半金属,其在3~5 μm波段具有最高的光学吸收系数。对不同体系尖晶石型铁氧体禁带宽度与3~5μm波段发射率关系进行验证。证明了禁带宽度与3~5μm波段发射率呈负相关关系。这表明要制备8~14μm和3~5μm波段具有高发射率的尖晶石型铁氧体,应该减小Ko和禁带宽度。(3)通过掺杂制备了 CuxCo1-xFe2O4尖晶石型铁氧体,验证了尖晶石型铁氧体在8~14μm和3~5μm波段发射率的变化机理,并找到了性能最优的CuxCo1-xFe2O4尖晶石型铁氧体基料。在CuO掺杂含量高于75%时,CuxCo1-xFe2O4样品出现了 CuFeO2杂相,会降低CuxCo1-xFe2O4尖晶石在8~14μm和3~5μm波段的发射率。利用XRD结构精修和禁带宽度测试分别分析了 CC1-CC7尖晶石型铁氧体8~14μm和3~5μm发射率与Ko和禁带宽度的关系,验证了Ko和禁带宽度分别与8~14μm和3~5μm波段的发射率呈负相关的关系。确定了最优的尖晶石型铁氧体基料为Cu0.75Co0.25Fe2O4,其在773K下,3~5μm波段的发射率为0.916,8~14μm波段的发射率为0.985。(4)利用Cu0.75Co0.25Fe2O4尖晶石型铁氧体和LaAl1-xNixO3混合料线性组合制备红外辐射混合基料。在LaAl1-xNixO3混合料:Cuo.75Co0.25Fe2O4为6:4时,3~5μm波段发射率在773K时最高为0.972,8~14μm波段发射率为0.973。按照极端顶点优化法求解的红外辐射涂料配方制备S-A系列的红外辐射样品,并对其形貌、抗热震性能、发射率进行研究。最终得到最优的红外辐射涂料,为S-A系列中3号样品,此时的红外辐射涂料的各组分配方为:混合基料:聚丙烯酸钠:皂土:粘结剂(硅溶胶)=0.7:0.05:0.15:0.1。其在773K时,3~5μm波段的发射率为0.976,8~14μm波段的发射率为0.984。1100℃下热震6次后,在3~5μm波段的发射率为0.954,衰减率为2.9%;8~14μm波段的发射率为0.98,而衰减率仅为0.1%。本研究将为高发射率铁基尖晶石材料的制备及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并为高性能红外辐射涂料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撑。

薛丽梅,安凤至,王清民,林智岭,程万远,刘翀,董子龙,赵桂红,潘晓宏[4](2019)在《提高碳化用焙烧炉陶瓷防腐涂层抗热震性的方法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陶瓷防腐涂层具有耐高温性能好、化学结构稳定、附着力好、耐腐蚀性能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碳化用焙烧炉等高温工程行业,但陶瓷防腐涂层存在易脱落,抗热震性能差的问题。本文综述了提高陶瓷涂层抗热震性的六种方法,着重阐述了采用热膨胀失配及纳米增韧技术提高陶瓷防腐涂层抗热震性的方法,从而延长焙烧炉使用寿命,延长炉子维修周期。

毛家玮[5](2019)在《高温高红外辐射率SiC/MoSi2复合涂层的制备与研究》文中提出作为高温环境下的主要传热方式,红外辐射在航天器热防护、工业炉节能、红外加热等领域中备受关注。目前,针对红外辐射涂层的研究较多,但其中多存在近红外波段热辐射性能不足的问题,如何提高涂层在近红外波段的辐射性能已经成为众多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之一。二硅化钼(MoSi2)和碳化硅(SiC)材料因其优异的机械性能、耐高温性能、抗氧化性能和近红外辐射性能,为材料表面改性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在基体表面制备高温红外辐射涂层,是提高其近红外辐射性能的一种有效途径。本课题基于国内外研究基础,主要研究了喷雾干燥和高温焙烧后的纯MoSi2粉末和SiC添加量分别为10%、20%、30%、40%的MoSi2-SiC复合粉末作为热喷涂粉末,分别得到纯MoSi2涂层和不同SiC添加量的MoSi2-SiC复合涂层,对其物相结构、微观形貌、红外辐射性能、抗氧化性能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大气等离子喷涂非氧化物涂层的结构与性能,探讨了SiC对MoSi2-SiC复合涂层服役性能的影响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喷雾造粒后的团聚粉体经1400℃高纯氩气保护焙烧2小时后,粉末并未发生显着相变、反应及氧化,粉末物相结构以四方相MoSi2及α型SiC为主。焙烧后的粉体结构致密、表面光滑,颗粒之间出现明显的烧结颈,粉末尺寸出现明显下降,约为4245μm,D50值为40μm。同时,粉体的流动性和松装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流动性约为2729 s/50g,松装密度为1.591.76g/cm3,粉体的工艺性得到了较好的改善;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可用于制备结构致密、结合良好的SiC/MoSi2涂层是可行的,所制备的涂层未发现明显的氧化、剥落等现象,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质量稳定等工艺优势;随着SiC添加量的提高,MoSi2-SiC涂层的红外发射率也随之提高。当添加量为40%时,涂层的红外发射率最高,为0.915,相比纯MoSi2涂层的0.816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发射率提高的主要原因为禁带宽度的减小和新物相Mo4.8Si3C0.6的生成。加入SiC后,涂层的抗低温氧化性能发生下降,且随着SiC添加量的增加,涂层的氧化速率加快。经过100小时500℃的低温热氧化后,所有涂层均未发现pesting现象,其中MoSi2-40SiC涂层氧化程度最高、增重量最大,为75.61mg/cm2,约为纯MoSi2涂层(30.45 mg/cm2)的2.5倍;1000℃热处理100小时后,MoSi2-30SiC涂层保持最高的发射率,达到0.909,辐射率提高的原因主要是涂层表面粗糙度得到了一定的提高(Ra=8.22μm);1300℃水冷热震50次后,MoSi2-30SiC涂层因涂层开裂、热生长氧化物的形成,造成了涂层红外发射率开始下降,意味着此时涂层开始失效。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以预计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MoSi2-SiC复合涂层具有较好的高效性、可行性、实用性。

赵凯[6](2016)在《铁钴系红外辐射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能源是提供能量的重要物质资源,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危机在不断加剧,因此对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变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红外辐射材料作为一种具有光热转换功能的节能材料,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铁钴系红外辐射材料具有反尖晶石结构,红外辐射率高,高温结构稳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采用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制备铁钴系红外辐射基料,研究了原料配方、工艺参数等对样品制备与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添加适量的粘结剂在SUS304不锈钢基底上制备了高抗热震性红外辐射涂层,并对涂层的物相、附着力、表面形貌、元素分布、红外辐射性能及节能效果等进行了详细研究。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反应可看作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前驱液pH值、络合剂类型、柠檬酸含量以及干凝胶的热处理方式都会影响CoFe2O4粉体制备及其红外辐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前驱液pH为6,最佳络合剂为柠檬酸,最佳柠檬酸与溶液中总金属离子摩尔比(CA/MI)为1:1,干凝胶的最佳热处理方式是先燃烧后煅烧。此时得到的CoFe2O4粉体结晶度好,晶粒小,结构呈现疏松连续多孔,且比表面积大,红外辐射性能优良,其红外法向全发射率高达0.87。利用制备的CoFe2O4粉末作为红外辐射基料,铝磷酸盐作为粘结剂,Cu O作为固化剂,通过正交实验优化试验参数,制备出高抗热震性红外辐射涂层。结果表明:最优的参数是调胶比为0.7g/ml,CuO添加量为10wt%,煅烧温度为700℃,其中调胶比对涂层抗热震性影响最大。在最优参数下制备的涂层,可以承受32次1000℃空冷热震,具有很好的抗热震性能。对最优参数条件下制备涂层的物相、附着力、表面形貌、元素分布及红外辐射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涂层主要由铁氧体、磷酸铝(Al PO4)、偏磷酸铝(Al(PO3)3)及焦磷酸铜(Cu2P2O7)等晶相组成,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铁氧体是主晶相;涂层表面整体比较致密且凹凸不平,各元素在涂层表面分布均匀,且涂层附着力达到GB/T9286-1998中的二级标准;涂层的物相组成与表面形貌决定了其具有很好的红外辐射性能,其红外法向全发射率高达0.90。所制备的红外辐射涂层在家用厨具及散热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家用厨具领域,用涂覆红外辐射涂层的不锈钢碗加热水的过程中,在室温90℃温度范围内节能效率高达28.3%,而市售涂料只有22.6%;在散热领域,涂覆有红外辐射涂层的不锈钢电阻片从300℃冷却5min后温度比空白试样低25℃,比涂覆市售涂层的电阻片低6℃,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

樊希安,张坚义,陆磊,胡晓明,张洎源[7](2014)在《堇青石--铁氧体基复合节能涂层的结构与红外辐射性能》文中研究表明以Fe2O3、MnO2、Cr2O3和堇青石粉末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堇青石--铁氧体基红外辐射复合材料。以改良后的硅酸盐无机胶为黏结剂制备红外辐射涂料,采用涂刷工艺在普碳钢基体表面制备红外辐射节能涂层。利用热重--差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红外光谱对粉末的热稳定性、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及涂层的发射率进行分析。探讨了黏结剂的浓度、粉胶比对涂层机械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配料比及工艺制度。结果表明:当硅酸盐质量分数为32%、粉胶质量比为1∶1.2时,制备的红外辐射涂层具有较好的红外辐射性能和机械性能,在620μm波段内,红外辐射率在0.8以上,最高可达0.94;涂层的附着力为1级,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冲击性和抗热震性能,可在600℃的碳钢基体表面长期使用。

李贤扬,王世峰[8](2013)在《红外高辐射节能涂料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将高辐射涂料涂覆在炉衬或耐火材料表面,提高了非稳态辐射传热速度,在炼钢行业的蓄热式热风炉等设备中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需要对涂料的微观结构、中间层性质、附着能力、辐射性能及使用条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扩大应用领域。

黄建平[9](2013)在《EB-PVD制备La-CeO2涂层的微观结构与热辐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超高声速飞行器已成为世界各军事大国竞相研究的热点。随着飞行器的速度的提高,其表面受到的气动加热更加剧烈,对防热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金属热防护系统(MTPS)因其安全可靠性和可重复使用性从各种防热系统中脱颖而出,成为防热工程中所关注的焦点。但金属外壳熔点低,限制了MTPS的进一步发展。高发射率涂层可将表面气动热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以降低金属外壳表面温度,延长金属热防护系统的使用寿命。本文采用先进的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技术在Haynes214镍基高温合金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La-CeO2防热涂层。研究了不同沉积功率下制备的具有不同形貌特征的纯CeO2涂层和不同掺杂浓度的La掺杂CeO2(LDC)涂层的辐射性能、抗热震性能和相关力学性能。利用XRD、XRF、XPS、SEM、极图、激光共聚焦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涂层的成分、物相、织构、微观组织和化学状态;利用红外发射率测试仪测试了防热涂层在600℃、800℃和1000℃下的红外发射率,并探讨了影响涂层发射率的原因;在1000℃至室温的热循环条件下,对防热涂层进行了480次热循环测试,考察了防热涂层的抗热震性能和热循环过程中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显微硬度计和划痕法对防热涂层的残余应力、显微硬度、界面结合强度进行了表征。沉积功率直接影响涂层的生长方式和生长速度,进而影响CeO2涂层的微观组织和表面形貌。当沉积功率为3kW时,涂层为组织疏松的羽毛状柱状晶,表面为多孔状形貌;沉积功率为4kW时,涂层为比较疏松的片层状柱状晶,表面粗糙,具有许多菜花状颗粒团簇;沉积功率为5kW时,涂层为比较致密的方形柱状晶,表面比较光滑致密。CeO2涂层具有倾斜的(200)晶面织构,但随着沉积功率的增加,(200)晶面织构减弱。沉积功率对CeO2涂层中Ce3+与Ce4+的相对浓度影响不大。与光滑致密的CeO2涂层相比,多孔疏松的CeO2涂层发射率在800℃达0.87,粗糙的,具有菜花状颗粒团簇的CeO2涂层在600℃的发射率高达0.9,提高的幅度均达到50%。发射率的增强机制是多孔表面的多重反射与吸收以及菜花状周期性排列引起的共振吸收。热循环测试表明这些CeO2涂层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能。经历480次1000℃-室温热循环之后,涂层没有脱落的现象。从涂层表面损伤程度来看,随着沉积功率的增加,出现的裂纹减少,抗热震性增强。CeO2涂层良好的抗热性能可归结为三方面原因:高的热膨胀系数、残余压应力和柱状晶结构。在热循环过程中,涂层的表面硬度先迅速增加后缓慢降低。涂层与基体之间生成TGO层,其厚度不断增加,平均每经历一次热循环增长约16nm。沉积功率对CeO2涂层的表面硬度和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很小。在LDC涂层中,La掺杂进入了CeO2晶格,并引起了晶格膨胀,但并没有改变其立方萤石结构。随着掺杂La浓度的增加,晶格畸变增大。LDC涂层也具有倾斜的(200)织构,并且随着La浓度的增强,(200)织构逐渐增强,织构方向逐渐平行于表面法线方向。La的掺杂对涂层中Ce的氧化状态、涂层的形貌影响不大,但提高了涂层中氧空位的浓度。La的掺杂浓度对LDC涂层的发射率,尤其是短波长区的发射率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掺杂La浓度的增加发射率不断提高。40%LDC涂层在600℃时的全谱发射率高达0.9,在1000℃下仍有0.76。随着掺杂浓度的提高,一方面自由载流子浓度增加,促进了自由载流子吸收,另一方面,晶格畸变程度增加,促进了声子吸收。LDC涂层也表现出良好的抗热震性能,480次热循环之后没有涂层脱落的现象。LDC涂层的抗热震性能与涂层的残余应力大小密切相关,残余压应力大有利于提高涂层的抗热震性能。在热循环测试过程中,LDC涂层的硬度不断增大,TGO层的厚度也平均每经历一个热循环增加约16nm。随着La掺杂浓度的增加,沉积态LDC涂层的表面硬度稍有增加,但界面结合强度变弱。

王晓,侯佩民,徐元浩,雷剑,靳钊[10](2012)在《红外辐射涂料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国内外红外辐射涂料的发展情况,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红外辐射涂料的发展方向。

二、高抗热震性红外辐射涂料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抗热震性红外辐射涂料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过渡金属掺杂铜锰尖晶石的红外辐射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红外辐射材料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红外节能涂层研究现状
        1.2.1 过渡金属氧化物红外辐射材料
        1.2.2 堇青石系红外辐射材料
    1.3 红外材料的应用
        1.3.1 红外加热与干燥
        1.3.2 红外保健和医疗
        1.3.3 红外散热应用
        1.3.4 环保建材涂层
    1.4 红外辐射理论
        1.4.1 基尔霍夫定律
        1.4.2 普朗克定律
        1.4.3 维恩位移定律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1.5.4 创新点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材料组成体系设计
    2.2 红外涂料的制备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2.3 实验工艺流程
    2.3 实验测试及表征方法
        2.3.1 XRD物相分析
        2.3.2 SEM形貌分析
        2.3.3 傅里叶红外(FT-IR)
        2.3.4 热分析
        2.3.5 红外发射率
        2.3.6 抗热震性能测试
        2.3.7 附着力测试
        2.3.8 红外成像
3 高红外辐射基料的制备
    3.1 固相合成CuMn_2O_4 尖晶石红外辐射基料
        3.1.1 CuMn_2O_4 尖晶红外辐射特性
        3.1.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3.1.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3.1.4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IR)
        3.1.5 CuMn_2O_4 尖晶石红外发射率分析
        3.1.5.1 不同CuO含量对红外发射率的影响
        3.1.5.2 不同合成温度对红外发射率的影响
        3.1.5.3 不同冷却方式对红外发射率的影响
    3.2 固相合成与微波合成对基料的影响
        3.2.1 微波合成原理
        3.2.2 微波合成有限元仿真
        3.2.2.2 烧成制度分析
        3.2.2.3 微波电磁场分布分析
        3.2.2.4 温度均一分布分析
        3.2.3 固相合成与微波合成差异影响
        3.2.3.1 不同合成方式对材料的物相影响
        3.2.3.2 不同合成方式对材料微光形貌影响
        3.2.3.3 不同合成方式合成的材料红外光谱分析
        3.2.3.4 不同合成方式对材料红外性能影响
    3.3 过渡族金属掺杂对红外辐射性能影响
        3.3.1 掺杂Co对红外辐射特性影响
        3.3.1.1 X衍射分析(XRD)
        3.3.1.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3.3.1.3 傅里叶红外光谱(IR)
        3.3.1.4 红外发射率分析
        3.3.2 掺杂Cr对红外辐射特性影响
        3.3.2.1 X衍射分析(XRD)
        3.3.2.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3.3.2.3 傅里叶红外光谱(IR)
        3.3.2.4 红外发射率分析
        3.3.3 掺杂Ni对红外辐射特性影响
        3.3.3.1 X衍射分析(XRD)
        3.3.3.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3.3.3.3 傅里叶红外光谱(IR)
        3.3.3.4 红外发射率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高红外发射率涂层性能研究及应用
    4.1 红外辐射涂层的制备
        4.1.1 金属片或陶瓷片的处理
        4.1.2 添加剂的选择
        4.1.3 红外辐射基料的处理
        4.1.4 涂层的优化
    4.2 红外辐射涂层结构与性能分析
        4.2.1 红外辐射涂层附着力测试
        4.2.2 红外辐射涂层物相分析
        4.2.3 红外辐射涂层微观形貌SEM
        4.2.4 红外辐射涂层高温红外成像及红外性能
    4.3 红外辐射涂料应用研究
        4.3.1 基于STM32 的温度控制设计
        4.3.2 总体设计方案
        4.3.3 系统软件设计
        4.3.4 各模块软件设计
        4.3.5 散热应用研究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各模块代码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2)丙烯酸酯反射隔热涂料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隔热涂料作用机理
        1.2.1 热反射机理
        1.2.2 热辐射机理
        1.2.3 热阻隔机理
    1.3 隔热涂料分类
        1.3.1 阻隔型隔热涂料
        1.3.2 辐射型隔热涂料
        1.3.3 反射型隔热涂料
    1.4 反射隔热涂料主要组成及其影响
        1.4.1 乳液基料
        1.4.2 颜填料
        1.4.3 助剂
    1.5 冷颜料彩色反射隔热涂料的研究进展
        1.5.1 冷颜料彩色化的研究进展
        1.5.2 冷颜料的相关理论研究
        1.5.3 冷颜料制备彩色反射隔热涂料的研究进展
    1.6 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6.1 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
        1.6.2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白色反射隔热涂料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2.3 反射隔热涂料的制备
        2.2.4 涂膜的制备工艺
        2.2.5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乳液基料的选择
        2.3.2 乳液用量对隔热性能的影响
        2.3.3 不同分散剂的分散效果
        2.3.4 钛白粉种类对隔热效果的影响
        2.3.5 颜填料配比的优化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彩色反射隔热涂料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试剂
        3.2.2 主要仪器
        3.2.3 彩色涂料制备
        3.2.4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红色涂料的反射隔热性能
        3.3.2 黄色涂料的反射隔热性能
        3.3.3 蓝色涂料的反射隔热性能
        3.3.4 绿色涂料的反射隔热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尖晶石型铁氧体材料红外辐射性能强化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红外辐射研究背景
        2.1.1 红外辐射的发展
        2.1.2 红外辐射的基本理论
    2.2 红外辐射涂料的研究背景
        2.2.1 红外辐射涂料的节能机理
        2.2.2 红外辐射涂料的基本理论
        2.2.3 影响红外辐射材料的因素
        2.2.4 红外辐射涂料的研究现状
        2.2.5 红外辐射涂料的应用现状
        2.2.6 红外辐射涂料存在的问题
    2.3 第一性计算及相关理论
        2.3.1 基本近似
        2.3.2 密度泛函理论
        2.3.3 赝势方法
        2.3.4 结构优化
        2.3.5 尖晶石结构特点
    2.4 课题提出、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4.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2.4.2 研究内容
        2.4.3 结构安排
    2.5 创新点
3 尖晶石型铁氧体材料强化红外辐射的机理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方案
        3.2.1 实验原料
        3.2.2 分析方法
        3.2.3 实验步骤
    3.3 CuFe_2O_4铁氧体的性能表征
        3.3.1 烧结温度的确定
        3.3.2 物相分析
        3.3.3 发射率的测定
    3.4 CuFe_2O_4铁氧体3~5μm发射率第一性原理计算
        3.4.1 CuFe_2O_4的晶体结构
        3.4.2 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
        3.4.3 CuFe_2O_4铁氧体的态密度图
        3.4.4 CuFe_2O_4铁氧体的光学吸收系数
    3.5 氧空位对尖晶石结构的3~5μm发射率影响
        3.5.1 氧空位的产生
        3.5.2 XPS分析
        3.5.3 CuFe_2O_4-V_O铁氧体模型的建立
        3.5.4 CuFe_2O_4-V_O尖晶石样品的态密度图
        3.5.5 CuFe_2O_4-V_O尖晶石光学吸收系数的计算
    3.6 本章小结
4 不同的尖晶石型铁氧体红外辐射材料性能强化的机理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方案
        4.2.1 实验原料
        4.2.2 分析方法
        4.2.3 实验步骤
    4.3 MFe_2O_4尖晶石的性能表征
        4.3.1 物相分析
        4.3.2 红外光谱分析
        4.3.3 发射率的测定
    4.4 尖晶石8~14μm波段发射率机理研究
        4.4.1 晶体结构分析
        4.4.2 力常数的计算
        4.4.3 8~14μm发射率与力常数的关系
    4.5 尖晶石3~5μm发射率机理研究
        4.5.1 计算模型
        4.5.2 计算方法
        4.5.3 Fe_3O_4、NiFe_2O_4和CuFe_2O_4尖晶石的态密度图
        4.5.4 Fe_3O_4、CuFe_2O_4和NiFe_2O_4尖晶石光学吸收系数的计算
        4.5.5 3~5μm波段发射率的实验验证
    4.6 本章小结
5 尖晶石型铁氧体材料红外辐射性能的优化
    5.1 前言
    5.2 实验方案
        5.2.1 实验原料
        5.2.2 分析方法
        5.2.3 实验步骤
    5.3 性能表征
        5.3.1 Cu_xCo_(1-x)Fe_2O_4尖晶石热分析
        5.3.2 Cu_xCo_(1-x)Fe_2O_4尖晶石物相分析
        5.3.3 Cu_xCo_(1-x)Fe_2O_4尖晶石形貌分析
    5.4 Cu_xCo_(1-x)Fe_2O_4尖晶石8~14μm波段发射率机理研究
        5.4.1 Cu_xCo_(1-x)Fe_2O_4尖晶石8~14μm波段发射率分析
        5.4.2 Cu_xCo_(1-x)Fe_2O_4尖晶石晶格常数计算
        5.4.3 Cu_xCo_(1-x)Fe_2O_4尖晶石力常数的计算
        5.4.4 力常数与8~14μm发射率的关系与分析
    5.5 Cu_xCo_(1-x)Fe_2O_4尖晶石3~5μm波段发射率机理研究
        5.5.1 Cu_xCo_(1-x)Fe_2O_4体系尖3~5μm发射率分析
        5.5.2 Cu_xCo_(1-x)Fe_2O_4尖晶石XPS分析
        5.5.3 Cu_xCo_(1-x)Fe_2O_4尖晶石禁带宽度的测量
        5.5.4 禁带宽度与3~5μm发射率的关系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尖晶石-镍铝酸镧混合基红外辐射涂料的制备
    6.1 前言
    6.2 实验方案
        6.2.1 试验原料
        6.2.2 分析方法
        6.2.3 实验步骤
    6.3 耐火砖相关参数
        6.3.1 物相分析
        6.3.2 发射率测试
    6.4 LaAl_(1-x)Ni_xO_3混合料的制备
        6.4.1 LaAl_(1-x)Ni_xO_3前驱体粉末的制备机理
        6.4.2 LaAl_(1-x)Ni_xO_3前驱体粉末的物相分析
        6.4.3 LaAl_(1-x)Ni_xO_3混合料制备
        6.4.4 LaAl_(1-x)Ni_xO_3混合料成分分析
        6.4.5 LaAl_(1-x)Ni_xO_3混合料的红外发射率
    6.5 红外辐射基料的制备
        6.5.1 材料的选择
        6.5.2 膨胀系数分析
        6.5.3 发射率分析
        6.5.4 基料配方设计
        6.5.5 红外辐射混合基料发射率
    6.6 红外辐射涂料的制备
        6.6.1 辅料的选择
        6.6.2 涂料配方设计
        6.6.3 样品的制备
        6.6.4 实验步骤
        6.6.5 涂层物相分析
        6.6.6 热震前后形貌图
        6.6.7 涂层截面分析
        6.6.8 热震后涂料发射率的测定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提高碳化用焙烧炉陶瓷防腐涂层抗热震性的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抗热震性理论模型
3 提高陶瓷防腐涂层抗热震性的方法
4 展望

(5)高温高红外辐射率SiC/MoSi2复合涂层的制备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红外辐射基本理论
        1.2.1 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
        1.2.2 红外辐射的基本规律
        1.2.3 影响红外辐射率的因素
    1.3 红外辐射材料
        1.3.1 红外辐射材料研究进展
        1.3.2 红外辐射材料应用现状
        1.3.3 目前红外辐射材料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目标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第2章 涂层设计与制备
    2.1 高温红外辐射复合涂层的结构设计
    2.2 复合涂层的原材料选择
    2.3 涂层制备方法选择
    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2.5 技术路线
第3章 MoSi_2/SiC高温红外辐射粉末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热喷涂粉末设计与制备
        3.1.1 热喷涂粉末配比
        3.1.2 热喷涂粉末造粒
        3.1.3 热喷涂粉末烧结
    3.2 热喷涂粉末性能表征
        3.2.1 粉末物相分析
        3.2.2 粉末拉曼光谱分析
        3.2.3 粉末形貌分析
        3.2.4 粉末流动性分析及松装密度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MoSi_2/SiC高温红外辐射涂层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红外辐射涂层设计与制备
    4.2 红外辐射涂层性能表征
        4.2.1 涂层物相分析
        4.2.2 涂层微观形貌分析
        4.2.3 涂层红外辐射性能
        4.2.4 涂层抗低温氧化性能
        4.2.5 涂层高温服役性能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

(6)铁钴系红外辐射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红外辐射涂料简介
        1.2.1 红外辐射理论基础
        1.2.2 红外辐射涂料的发展现状
        1.2.3 红外辐射涂料发射率改善方法
        1.2.4 红外辐射涂料发展趋势
    1.3 铁钴系铁氧体简介
        1.3.1 铁钴系铁氧体的结构
        1.3.2 铁钴系铁氧体的红外辐射性能
        1.3.3 铁钴系铁氧体的制备方法
        1.3.4 铁钴系铁氧体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标
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测试表征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流程
    2.4 测试与表征
        2.4.1 TG-DSC综合热分析
        2.4.2 X射线粉末衍射(XRD)
        2.4.3 微观形貌分析(SEM)
        2.4.4 比表面积测试
        2.4.5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4.6 抗热震性测试
        2.4.7 附着力测试
        2.4.8 红外发射率测试
第三章 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制备高发射率CoFe_2O_4粉体
    3.1 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机理探究
        3.1.1 干凝胶的热分析
        3.1.2 干凝胶和自燃烧粉末的晶相分析
        3.1.3 干凝胶和自燃烧粉末的红外光谱分析
    3.2 pH对CoFe_2O_4粉体制备及其红外辐射性能的影响
        3.2.1 pH对烧成产物物相的影响
        3.2.2 pH对烧成产物形貌的影响
        3.2.3 pH对烧成产物比表面积的影响
        3.2.4 pH对烧成产物红外辐射性能的影响
    3.3 络合剂对CoFe_2O_4粉体制备及其红外辐射性能的影响
        3.3.1 络合剂对干凝胶自蔓延燃烧的影响
        3.3.2 络合剂对烧成产物的物相的影响
        3.3.3 络合剂对烧成产物形貌及比表面积的影响
        3.3.4 络合剂对烧成产物红外辐射性能的影响
    3.4 柠檬酸含量对CoFe_2O_4粉体制备及其红外辐射性能的影响
        3.4.1 柠檬酸含量对干凝胶自蔓延燃烧的影响
        3.4.2 柠檬酸含量对烧成产物的物相的影响
        3.4.3 柠檬酸含量对烧成产物的形貌的影响
        3.4.4 柠檬酸含量对烧成产物的比表面积的影响
        3.4.5 柠檬酸含量对烧成产物的红外辐射性能的影响
    3.5 热处理方式对CoFe_2O_4粉体制备及其红外辐射性能的影响
        3.5.1 热处理方式对烧成产物物相的影响
        3.5.2 热处理方式对烧成产物形貌及比表面积的影响
        3.5.3 热处理方式对烧成产物红外辐射性能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发射率红外辐射涂层的制备及相关性能研究
    4.1 红外辐射涂层的制备
        4.1.1 金属基片预处理
        4.1.2 粘结剂的选择
        4.1.3 涂层的制备与相关参数优化
    4.2 红外辐射涂层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4.2.1 红外辐射涂层的物相分析
        4.2.2 红外辐射涂层的附着力测试
        4.2.3 红外辐射涂层的形貌分析
        4.2.4 红外辐射涂层的能谱分析
        4.2.5 红外辐射涂层的红外辐射性能
    4.3 红外辐射涂层的应用研究
        4.3.1 家用厨具领域应用研究
        4.3.2 散热领域应用研究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8)红外高辐射节能涂料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红外辐射节能涂料的节能机理
2 国内外红外高辐射涂料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3 红外辐射节能涂料的应用
4 红外高辐射涂料的研究方向

(9)EB-PVD制备La-CeO2涂层的微观结构与热辐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辐射防热技术
        1.2.1 热辐射基本理论
        1.2.2 材料的发射率
        1.2.3 影响材料发射率的因素
        1.2.4 增强材料发射率的方法
    1.3 高发射率涂层的研究进展
    1.4 辐射防热涂层的制备方法
        1.4.1 等离子喷涂
        1.4.2 磁控溅射
        1.4.3 化学气相沉积
        1.4.4 溶胶凝胶
        1.4.5 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
    1.5 CeO_2的结构、性能与应用
        1.5.1 CeO_2的结构
        1.5.2 CeO_2的性能
        1.5.3 CeO_2的应用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试验材料及设备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备
    2.2 涂层的制备方法
        2.2.1 靶材的制备
        2.2.2 涂层的制备
        2.2.3 涂层制备的工艺参数
    2.3 涂层微观组织的分析方法
        2.3.1 光学显微镜观察(OM)
        2.3.2 差热-热重分析(DTA-TG)
        2.3.3 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
        2.3.4 X 射线衍射分析(XRD)
        2.3.5 极图分析
        2.3.6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2.3.7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4 涂层性能的测试方法
        2.4.1 显微硬度测试
        2.4.2 残余应力测试
        2.4.3 划痕试验
        2.4.4 抗热震性能测试
        2.4.5 红外辐射性能测试
第3章 CeO_2涂层的微观组织与热辐射性能
    3.1 引言
    3.2 CeO_2涂层的物相分析
    3.3 CeO_2涂层的织构分析
    3.4 CeO_2涂层的化学状态
    3.5 CeO_2涂层的热分析
    3.6 CeO_2涂层的微观组织
        3.6.1 表面形貌
        3.6.2 截面形貌
    3.7 CeO_2涂层的热辐射性能
        3.7.1 CeO_2涂层的红外发射率
        3.7.2 CeO_2涂层的红外辐射机制
    3.8 CeO_2涂层的抗热震性能
        3.8.1 CeO_2涂层的微观组织演变
        3.8.2 CeO_2涂层抗热震机制
        3.8.3 CeO_2涂层损伤机理
    3.9 CeO_2涂层的表面硬度
    3.10 CeO_2涂层的界面结合强度
    3.11 本章小结
第4章 La-CeO_2涂层的微观组织与热辐射性能
    4.1 引言
    4.2 La-CeO_2涂层的成分分析
    4.3 La-CeO_2涂层的物相分析
    4.4 La-CeO_2涂层的织构分析
    4.5 La-CeO_2涂层的化学状态
    4.6 La-CeO_2涂层的微观组织
        4.6.1 表面形貌
        4.6.2 截面形貌
    4.7 La-CeO_2涂层的热辐射性能
        4.7.1 CeO_2涂层的红外发射率
        4.7.2 CeO_2涂层的红外辐射机制
    4.8 La-CeO_2涂层的抗热震性能
        4.8.1 La-CeO_2涂层微观组织演变
        4.8.2 La-CeO_2抗热震性能机制
    4.9 La-CeO_2涂层表面硬度
    4.10 La-CeO_2涂层的界面结合力
    4.11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高抗热震性红外辐射涂料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过渡金属掺杂铜锰尖晶石的红外辐射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 卢虹宇.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2]丙烯酸酯反射隔热涂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 姜仡鹏.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8)
  • [3]尖晶石型铁氧体材料红外辐射性能强化基础研究[D]. 张剑.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6)
  • [4]提高碳化用焙烧炉陶瓷防腐涂层抗热震性的方法研究进展[J]. 薛丽梅,安凤至,王清民,林智岭,程万远,刘翀,董子龙,赵桂红,潘晓宏. 炭素, 2019(03)
  • [5]高温高红外辐射率SiC/MoSi2复合涂层的制备与研究[D]. 毛家玮.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6]铁钴系红外辐射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赵凯.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7]堇青石--铁氧体基复合节能涂层的结构与红外辐射性能[J]. 樊希安,张坚义,陆磊,胡晓明,张洎源. 硅酸盐学报, 2014(07)
  • [8]红外高辐射节能涂料的研究与应用[J]. 李贤扬,王世峰. 中国陶瓷, 2013(12)
  • [9]EB-PVD制备La-CeO2涂层的微观结构与热辐射性能研究[D]. 黄建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01)
  • [10]红外辐射涂料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 王晓,侯佩民,徐元浩,雷剑,靳钊. 上海涂料, 2012(07)

标签:;  ;  ;  ;  ;  

高抗热震性红外辐射涂层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