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烟花的控制权之战

浏阳烟花的控制权之战

一、浏阳花炮控制权争夺战(论文文献综述)

王阿凡[1](2011)在《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财务危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早期的财务危机研究,研究者仅选取财务指标对财务危机状态进行预测,这些研究也局限于使用会计信息,公司治理对财务危机的影响考虑的比较少。财务危机的发生是由内在的公司治理不善和外在环境影响共同造成的,为此,应该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研究公司财务危机。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引言,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本文拟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回顾了公司治理和财务危机的基础理论和国内外对它们研究现状,并对相关的理论和现状进行了评述。第三章就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结构中的相关指标怎样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为下文研究假设的提出进行铺垫。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将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作为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标志,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7个理论假设,然后以2001-2010年10间被ST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并且按1:1的比例选择健康公司作为配比样本,最终一共选择了332家公司共664个样本观察值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的结果表明:只有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经理层持股比例这三个指标与财务危机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相对于仅用财务变量来考察危机状况,加入公司治理变量后,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有了提高。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危机公司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财务问题:股东结构方面,建立适度集中又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并提高管理层持股比例;董事会方面,既要提高独立董事比例,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又要设置规模适度的董事会结构,提高董事会效率。上市公司要走出困境,一方面需要危机公司结合自身情况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国家立法部门、证券监管部门加强监督。对于实证结果的分析,本文没有仅停留在内部治理这个角度,还结合国美的控股权之争探讨了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环境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相比单纯从治理结构来分析,更加的全面和系统。

金文泉[2](2009)在《湖南上市公司治理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主体,上市公司治理是证券市场的基石,也是公司投资价值的源泉。研究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并提出相应改善措施,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如何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是政府也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改革和转轨时时期,公司制企业建立时间不长,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也就是十几年的时间,对公司治理还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暴露出很多问题。例如: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内部人控制等等,凡此种种,莫不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方面的欠缺,亟需予以规范和完善。本文就是以湖南上市公司为切入点,收集大量资料,通过研究公司治理的理论发展,借鉴国内外关于公司治理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湖南上市公司治理现状,通过深入分析存在问题原因,提出了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行为,提高上市公司独立性,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环境与实施机制等对策,相信这些建议将会为湖南上市公司乃至中国上市公司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促进公司规范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宋理升[3](2009)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研究 ——基于实际控制人控制与制衡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根据现代企业理论,上市公司是由股东、债权人、管理者、员工、供应商、顾客、政府以及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组成的一系列契约的联结,各利益相关者都需要上市公司提供自己需要的信息来进行决策。同时,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披露是沟通证券价格与企业价值之间的桥梁,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上市公司需要及时、全面、准确地披露相关信息,使信息需求者能够随时了解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决策,保证证券市场的高效运行。我国的证券市场自成立以来,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一直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信息披露舞弊事件层出不穷,琼民源、红光实业、郑百文等舞弊丑闻一波未平,接二连三的又发生了银广厦、麦科特、科龙电器等恶性造假案件。在西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也并非完美无缺,进入21世纪后,美国相继爆发了安然(Enron)、世通(Worldcom)等重大信息披露舞弊事件,意大利也发生了帕马拉特(Parmalat)事件。这些事件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信心,动摇了证券市场运行的基石。面对接连不断的信息披露舞弊丑闻,各国政府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以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虽然措施不尽相同,但是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是共同点。自La Porta等(1999)的研究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集中而非分散,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有实际控制人,我国的上市公司就是典型代表。实际控制人由于其拥有的控制权而对上市公司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包括信息披露策略的选择,因此本文提出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透明度必须从实际控制人出发,并从控制与制衡两个角度建立了信息披露透明度研究范式。不同性质的实际控制人在代理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别,并对上市公司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研究实际控制人控制与制衡对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影响时应该同实际控制人的类型相结合。本文正是以此为基础,选取受中央政府或中央政府直属企业控制的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中央上市公司)、受地方政府或地方政府直属企业控制的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地方上市公司)和受民营公司控制的上市公司(以下简称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实际控制人控制和制衡在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中对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影响。论文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1.信息披露透明度的理论分析和评价。本文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谈起,论述了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然后从信息披露供应链的角度提出了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定义,并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信息披露透明度评价模型,该模型的评价结果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信息披露考核结果显着相关。2.实际控制人控制对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影响。本文首先检验了不同类型的实际控制人控制下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区别,然后,从实际控制人的控制权、现金流权、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和控制层次等角度研究其对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民营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透明度显着低于中央上市公司和地方上市公司;随着实际控制人控制权、现金流权的增加,中央上市公司和地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透明度显着增加,而民营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透明度没有显着提升;随着实际控制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的增加,民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显着降低,而中央上市公司和地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透明度没有显着变化;随着实际控制人控制层次的增加,地方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显着降低,而中央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透明度没有显着变化。3.实际控制人制衡对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影响。本文从股东、独立董事和注册会计师三个方面分析了实际控制人受到的制衡力量对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影响。关于股东制衡对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影响,本文将股东按类别分为大股东、机构投资者和中小股东,分别检验不同类型股东的制衡力量对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民营上市公司中,单一大股东对信息披露透明度具有显着的负面影响,而在中央上市公司和地方上市公司中,这种影响并不显着;关于大股东的联合对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影响,无论是中央上市公司、地方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该影响均不显着;在地方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中,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对信息披露透明度具有显着的正面影响,而在中央上市公司中,该影响并不显着;对于参与股东大会的中小股东来说,其持股占整个中小股东持股的比例在各类型的上市公司中对信息披露透明度均无显着影响,但其人数在中央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中对信息披露透明度具有显着的正面影响,而在地方上市公司中该影响并不显着。关于独立董事对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影响,本文从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任职时间、薪酬水平、持股数量、亲自参加会议次数、任职企业数量、会计专家数量和任职行为等角度出发,检验独立董事对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中央上市公司和地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同独立董事的持股数量、任职企业数量显着正相关,同独立董事发表非标准意见或发生非正常辞职显着负相关,同独立董事的比例、任职时间、薪酬水平、亲自参加会议次数和会计专家数量无显着相关关系;在民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同独立董事发表非标准意见或发生非正常辞职显着负相关,同独立董事的比例、任职时间、薪酬水平、持股数量、任职企业数量、亲自参加会议次数和会计专家数量无显着相关关系。另外,本文发现会计专家独立董事同其他独立董事相比发现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能力并没有显着区别,而具有会计实践经验的独立董事相对于其他独立董事发现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能力更强。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对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影响,本文从规模、地域、行业特长等角度检验了会计师事务所对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中央上市公司来说,各种类型的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审计质量并没有显着差异。而对于地方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来说,与其属于同一省份的不具有复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相对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显着偏低,而且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比例显着偏高,因此审计质量偏低,并对信息披露透明度产生负面影响。相对于中央上市公司,地方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更愿意聘请审计质量较低的会计师事务所。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构建了信息披露透明度评价模型,并通过此模型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透明度进行评价;将研究视角从传统的经理人员转移到实际控制人,并从控制与制衡两个角度建立了信息披露透明度研究范式;发现相对于信息披露透明度较高时,信息披露透明度较低时独立董事提出非标准意见或辞职的概率显着偏高,而且会计专家发现信息披露中存在问题的能力同其他独立董事相比并没有显着区别,但是具有实践经验的会计专家发现信息披露中存在问题的能力相对于其他独立董事更强。

王晶晶[4](2008)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识别研究 ——基于审计风险控制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现象日益严重,增加了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从而增加审计人员审计风险。为控制审计风险主要办法是从舞弊源头——舞弊风险因素入手来识别财务报表舞弊,降低重大错报风险,继而降低审计风险。根据新审计准则财务报表舞弊风险因素主要有:压力(动机)、机会和藉口。本文选取了2002年——2006年间被处罚的90家舞弊上市公司和配对的90家非舞弊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在文中以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营运能力和财务风险变量作为压力(动机)的替代;以上市公司产权安排、股权结构和特征、董事会的独立性和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变量作为机会的替代;以上市公司高层特征、公司环境和公司特质变量作为藉口的替代。分别对压力(动机)、机会和藉口变量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显着性检验,而后分别基于单个舞弊风险因素和综合的舞弊风险因素建立财务报表舞弊识别模型,判断舞弊识别模型的准确率,发现上市公司存在舞弊压力(动机)、机会和藉口时舞弊可能性较大,在各模型中基于综合舞弊风险因素建立的财务报表舞弊识别模型准确率最高,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舞弊风险因素,有效识别财务报表舞弊来控制审计风险。上市公司存在舞弊压力(动机)、机会和藉口时财务报表舞弊的可能性较大。文章最后得到启示,防止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也应该从消除舞弊风险因素入手:公司应改善财务状况、强化内部治理机制、加快外部治理机制建设等。

徐望金[5](2007)在《基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大股东侵害实证研究》文中指出在中国随着股权的进一步集中,公司治理的焦点已经发生转移,已由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转移到了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维护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本文选取2003-2005我国A股市场125宗协议转让事件为样本,从控制权私有收益角度间接测量了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程度,并通过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因素。得出的初步结论为: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有收益水平占公司净资产2.6%,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程度;转让比例、现金与短期投资与控制权私有收益水平正相关,公司持有的现金与短期投资越多,越容易发生大股东的侵害行为;获取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地位,也是协议转让中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净资产收益率、流通股比例、公司规模、财务杠杆与控制权收益负相关。可见,为了维持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应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完善股权结构,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体系和产权制衡机制,保护投资者权益;进一步推进股权全流通,更好发挥外部流通股股东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完善债权人治理制度,使债权人能够有效的监督公司的经营行为,同时,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的监督和管理,鼓励上市公司分红,防范那些“少分高配”的上市的侵害行为。

黄福宁[6](2005)在《上市公司经理人员薪酬的法律规制》文中提出本文第一章是导论部分。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上市公司经理人员薪酬问题的状况。指出由于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高额薪酬与公司的业绩没有关联性,就不可避免地演变成为公司经理人员侵夺股东利益的方式。这一部分运用了代理成本的理论框架,指出经理人员的薪酬从解决代理成本的手段变成为代理成本问题本身的一部分。基于降低公司制度的代理成本是法律的基本功能的认识,这一部分提出了本文的中心问题,法律应当如何应对经理人员的不合理薪酬问题?第二章主要论述法律对于薪酬问题可能的第一反映,即立法对薪酬水平施加直接管制。本章回顾了我国对于国有企业经营者实施薪酬管制的过程、成因和效果。通过这一历史过程分析指出立法强加管制的效果并不如人意。紧接着这一部分分析了立法管制所面临的正当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方面的质疑,指出立法直接管制薪酬水平会面临多重挑战,因而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是探究通过立法的形式影响上市公司经理人员薪酬的另一途径即税法调整。本部分回顾了国外主要是美国运用税法规则对上市公司经理人员薪酬加以规制的历史。从美国税法相关规则的实践结果来看,运用税法来遏制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高额薪酬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甚至还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在与税法规则的博弈当中,公司的经理人会占据上风而不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税法在压缩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上如果说不是无能为力,那也只能是尽微薄之力,不堪此重责大任。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考察司法机构在公司经理人员薪酬问题上的角色。由于现代公司法对于公司机关权力的安排,股东对于公司经理人员薪酬的质疑其实是在拷问公司董事会的相关决策。司法机构应股东的请求介入此问题事实上是对公司董事会的决策进行审查。然而,法院并非作出此方面判断的最佳角色,由股东来判断经理人员的薪酬是否合理是更为妥当的。因此,司法机构虽然无法完全推托自己作为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的角色,但是其不情愿、迟疑和保守的态度是毋庸疑问和可以理解的。第五章主要讨论上市公司经理人员薪酬结构变动带来的会计处理问题。伴随

葛晓红[7](2004)在《中国资本市场并购行为与公司治理关系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验证中国资本市场中发生的并购行为是否以业绩较差、治理结构较差的公司为目标,是否有改善公司治理的动机,并购是否能够改善目标公司治理结构。 全文由五章构成。 第一章对公司治理的目的和机制进行了阐述。公司治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委托代理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机制大致可以分为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在外部机制中,控制权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控制权市场上的并购行为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最为有效的一种机制。 第二章对并购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本章首先简单介绍了西方并购的发展历史,随后重点介绍了相关学者关于并购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并购可以有效识别公司治理存在问题的公司,控制权转移公司的治理结构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潜在的并购行为可以有效的监督约束经理人员,是一个良好的监督机制。 第三章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现状。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并购的绩效以及市场反应,对并购行为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尚有待深入。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特征表现为“内部控制无效,外部控制机制发育不全。” 第四章对中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是本文的重点。本章对2002年度内控制权变动公司及控制权未变动公司的11项代表公司治理结构的指标进行了平均分析和因子分析。对控制权变动公司2001年及2002年的治理结构以及两组公司2001年底的治理结构分别进行了比较,发现控制权变动公司的治理结构以及业绩均较差,但是控制权的变动仅仅带来了业绩的大幅改善,而治理结构却趋向于恶化。 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与拓展。本章总结了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概括了本文的四个创新点,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

任健[8](2004)在《浏阳花炮控制权争夺战》文中认为他想通过更隐蔽的方式潜入上市公司-来自广东的攀达国际的赵伟平想通过“承包经营”获得浏阳花炮的经营权,但曾经为浏阳花炮上市奔前跑后的其他股东会答应吗?

黄湘源[9](2003)在《股权之争冤家路狭》文中研究指明股权之争历来生生不息的动因,由于国有股权的似退不退、欲退犹疑的趋势,和民企股东的似进犹退,欲进犹疑,而成了“老革命遇到新问题”……

李长江[10](2003)在《企业人力资本管理中薪酬激励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现代企业的资本不仅仅是资金、厂房、设备等物质资本,还包括人的经营管理、技术创新才能等人力资本,人才是企业制胜的关键因素。如何通过分配制度安排对人力资本进行有效的激励,使他们产生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使命感,将员工个人利益同企业的效益、自身的努力等因素真正结合到一起,以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成为企业的关键问题。 本文首先系统地回顾了从近代至当代的各种文献中有关人力资本管理中薪酬激励的研究成果。接着,从五个角度全面、透彻地分析了关于建立人力资本所有者薪酬激励机制的理论前提。然后,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各个角度对六种薪酬激励方案进行了深入比较,较透彻地分析了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以便企业根据各类人力资本主体的特征和企业的特点选择最适用的薪酬激励方案。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到了正相关的结论。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数量的最佳水平进行了探索。分析结果表明,在现阶段,在实施利润分享制的企业,高管人员年收入为4—16万元较为合适;实施年薪制的企业,高管人员的平均年薪为同期职工平均工资的10-20倍较为合适;实施股权分享制的企业,高管人员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绩效就越佳。最后,详细调查了我国企业目前的薪酬激励状况,并与前文关于方案选择和薪酬数量的结论进行了对比,以分析我国薪酬激励机制的差距与不足。根据这些差距与不足,寻求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政策环境角度对我国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薪酬激励机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以此能够促进企业改革,最大程度地激发人力资本潜力,提高企业效率。

二、浏阳花炮控制权争夺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浏阳花炮控制权争夺战(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财务危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1.5 创新点与拟解决的问题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
    2.1 公司治理的研究现状及基础理论
        2.1.1 公司治理的研究现状
        2.1.2 公司治理的基础理论
    2.2 财务危机的研究现状及基础理论
        2.2.1 国内外的学者对财务危机的界定
        2.2.2 本文对财务危机的界定
        2.2.3 财务危机的研究现状
        2.2.4 则务危机基础理论回顾
    2.3 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危机关系的文献回顾
3 财务危机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研究假设提出
    3.1 理论分析
        3.1.1 股东大会
        3.1.2 董事会
        3.1.3 经理层
    3.2 研究假设的提出
        3.2.1 股权结构与财务危机的关系
        3.2.2 董事会结构与财务危机的关系
        3.2.3 经理层持股与财务危机的关系
4 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危机关系的实证研究
    4.1 研究设计
        4.1.1 数据选择
        4.1.2 变量定义
        4.1.3 模型的选择与建立
    4.2 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
        4.2.1 描述性统计
        4.2.2 二元LOGISTIC回归
        4.2.3 模型稳健性检验
5 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实证结果分析
    5.2 结合国美争夺战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和思考
        5.2.1 财务危机与内部治理机制
        5.2.2 财务危机与外部治理环境
    5.3 结论与建议
        5.3.1 基本结论
        5.3.2 政策建议
        5.3.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样本公司

(2)湖南上市公司治理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第二章 上市公司治理原理
    2.1 公司治理的涵义和职能
        2.1.1 公司治理的涵义
        2.1.2 公司治理的职能
    2.2 公司治理的主要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的发展及其框架下的“股东至上”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
        2.2.3 控制“内部人控制”的公司治理理论
    2.3 公司治理的主体及行为分析
        2.3.1 股东
        2.3.2 经营者
        2.3.3 职工
        2.3.4 债权人
    2.4 公司治理机制
        2.4.1 内部治理机制
        2.4.2 外部治理机制
    2.5 公司治理理论对湖南上市公司治理的指导意义
第三章 上市公司治理现状及背景
    3.1 上市公司治理变迁
    3.2 中国公司治理现状分析
        3.2.1 股权过于集中
        3.2.2 董事会独立性不强
        3.2.3 监事会的作用得不到切实发挥
        3.2.4 关键人控制权过度
        3.2.5 经理服务市场缺乏
        3.2.6 激励机制扭曲
    3.3 监管部门的应对举措
第四章 湖南上市公司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4.1 湖南上市公司发展概况
    4.2 湖南上市公司股东行为分析
        4.2.1 湖南上市公司股东行为详细数据统计
        4.2.2 股东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4.3 湖南上市公司董事会运作状况分析
        4.3.1 湖南上市公司董事会运作状况详细数据统计
        4.3.2 董事会运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4.4 湖南上市公司监事会运作状况分析
        4.4.1 湖南上市公司监事会运作状况详细数据统计
        4.4.2 监事会运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4.5 湖南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状况分析
        4.5.1 湖南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状况详细数据统计
        4.5.2 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4.6 湖南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状况分析
        4.6.1 湖南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状况详细数据统计
        4.6.2 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4.7 湖南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状况分析
        4.7.1 湖南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状况详细数据统计分析
        4.7.2 募集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第五章 湖南上市公司治理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建议
    5.1 湖南上市公司治理问题原因分析
        5.1.1 公司内部结构及制度缺陷所造成的原因
        5.1.2 外部政策环境造成的原因
    5.2 改进上市公司治理的对策
        5.2.1 公司内部控制与制度方面的改进建议
        5.2.2 外部政策环境的改进建议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研究 ——基于实际控制人控制与制衡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一、信息披露透明度
    二、实际控制人控制与信息披露
    三、实际控制人制衡与信息披露
    四、文献评述
第三章 信息披露透明度及其评价
    一、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二、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含义
    三、信息披露透明度评价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际控制人控制与信息披露透明度:理论分析
    一、选择实际控制人视角的原因
    二、实际控制人类别与信息披露透明度
    三、实际控制人控制模式与信息披露透明度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际控制人控制与信息披露透明度:实证检验
    一、样本选择
    二、研究设计
    三、实证检验
    四、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际控制人制衡与信息披露透明度:理论分析
    一、股东制衡与信息披露透明度
    二、独立董事制衡与信息披露透明度
    三、注册会计师制衡与信息披露透明度
    四、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实际控制人制衡与信息披露透明度:实证检验
    一、样本选择
    二、研究设计
    三、实证检验
    四、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三、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识别研究 ——基于审计风险控制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论文思路
2 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2.1 文献回顾
    2.2 理论分析
    2.3 本章小节
3 我国上市公司特定制度背景与实证设计
    3.1 我国上市公司特定制度背景
    3.2 新审计准则舞弊风险因素分析与假设
    3.3 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4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识别模型的建立与实证研究
    4.1 描述性统计和单因素显着性检验
    4.2 财务报表舞弊识别模型的建立与实证研究
5 结论和启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
    5.3 研究启示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 舞弊公司及其配对样本
附录2 舞弊风险因素变量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致谢

(5)基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大股东侵害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大股东的侵害行为与控制权私有收益
        1.1.1 大股东的存在及侵害行为
        1.1.2 控制权私有收益
    1.2 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理论模型
        2.1.2 公司规模的非效率决策论
        2.1.3 控制权转移的非效率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2 检验方法
        3.2.1 国外控制权私有收益研究方法
        3.2.2 国内控制权私有收益研究方法
        3.2.3 本文控制权私有收益的研究模型
    3.3 检验指标
        3.3.1 被解释变量
        3.3.2 解释变量
    3.4 检验模型
        3.4.1 经验模型
        3.4.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第4章 检验结果及分析
    4.1 统计描述
    4.2 检验结果及分析
第5章 研究结论、建议及局限性
    5.1 研究结论
    5.2 建议
    5.3 研究的局限性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上市公司经理人员薪酬的法律规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一、概述
    二、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薪酬状况及其问题
        (一) 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薪酬状况
        (二) 问题薪酬
    三、公司治理框架下的薪酬问题
        (一) 变味的薪酬——从解决问题的方法变成问题本身
        (二) 代理成本理论框架分析
        (三) 解决代理成本的机制
    四、法律在应对薪酬问题上的角色
        (一) 对于薪酬问题的既往相关研究
        (二) 法律何为?
        (三) 研究方法与说明
        (四) 论文的整体安排
第二章 薪酬水平的直接管制
    一、概述
    二、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管制的实践
        (一) 薪酬管制的历史过程
        (二) 薪酬管制的成因与后果
        (三) 弱化管制、回归市场
    三、域外的立法实践
    四、薪酬立法直接管制面临的挑战
        (一) 正当性质疑
        (二) 科学性质疑
        (三) 有效性质疑
    五、小结
第三章 税法的间接调整
    一、概述
    二、美国《国内税收法典》相关规则的演变
        (一) 《国内税收法典》的原有规定
        (二) 对于“金降落伞”收入的税法控制
        (三) 《预算综合调整法》的制定与实施
        (四) 简短的分析
    三、事与愿违——对于税法作用的基本评价
        (一) 美国经验还是美国教训?
        (二) 税法的角色
第四章 对薪酬安排的司法审查
    一、概述
    二、商业判断规则及其例外
        (一) 对待董事会决定司法审查的基本准则——商业判断规则
        (二) 商业判断规则的例外
    三、薪酬支付的司法审查标准
        (一) 支付薪酬应具有对价
        (二) 薪酬和公司所获得的服务之间存在合理关系
    四、董事的义务——提起股东派生诉讼的另一依据
        (一) 董事的义务与关于薪酬的股东派生诉讼
        (二) 司法实践与法院的态度
    五、司法审查的困境
        (一) 司法审查的实际效果
        (二) 对于司法审查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分析
第五章 会计制度改革
    一、概述
        (一) 薪酬结构的时代变动
        (二) 薪酬结构变动引发的会计变革
    二、股票期权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
        (一) 公允价值法(fair value approach)
        (二) 内在价值法(intrinsic value approach)
        (三) 或有事项处理法
        (四) 简评
    三、美国对于期权会计处理的争论
        (一) 企业界的主张
        (二) 投资人的观点
        (三) 联邦会计准则的演变
    四、两大会计准则体系的协调
        (一)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
        (二) FA5123R 与IFR52 比较
        (三) 妥协与协调
    五、对我国相关会计处理规则的思考
        (一) 我国对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现状
        (二) 期权会计处理规则的技术和政治含义
        (三) 建立和健全股票期权会计制度的思考
    六、小结
第六章 薪酬披露制度改革
    一、概述
    二、美国1992 年薪酬披露规则改革
        (一) 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报告
        (二) 关于董事会薪酬委员会人事连锁和内部人情况的特别说明
        (三) 薪酬图表
        (四) 公司业绩图表
    三、薪酬披露制度的全球性改革浪潮
        (一) 欧盟
        (二) 英国
        (三) 德国
        (四) 澳大利亚
        (五) 小结
    四、中国上市公司经理人员薪酬披露制度的改进
        (一) 上市公司经理人员薪酬披露制度的演进
        (二)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报酬披露规定的缺陷与改革
    五、小结
第七章 激活公司内在控制机制
    一、概述
    二、透过公司机构的间接控制
        (一) 关于公司经理人员薪酬决策的规范结构
        (二) 对于股东利益代言人和监护人行为的实证考察
        (三) 改进股东对于公司机构的控制
    三、提高股东的直接控制力
        (一) 征集委托投票制度的改进
        (二) 股东提案规则辨析
        (三) 股东对于经理薪酬安排的直接控制
    四、运用法律激活市场力量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7)中国资本市场并购行为与公司治理关系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公司治理的目的与机制
    第一节 公司治理的目的
    第二节 公司治理的内外部机制
        一、 内部机制
        二、 外部机制
第二章 并购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理论综述
    第一节 海外并购发展史
    第二节 并购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理论综述
        一、 并购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必然联系
        二、 实证研究
        三、 兼并收购是良好的外部监督机制
第三章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理论研究及公司治理现状
    第一节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理论研究现状
        一、 中国资本市场并购行为的理论研究
        二、 中国资本市场并购行为的相关实证研究
    第二节 上市公司治理现状
        一、 内部控制无效
        二、 外部控制机制发育不全
    第三节 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并购发展
第四章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与公司治理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几种主要的公司治理结构评价指标体系
        一、 国外公司治理结构评价指标体系
        二、 国内的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节 实证目的及评价指标的选择
    第三节 样本数据的采集及数据假设
        一、 样本的选取
        二、 数据假设
    第四节 数据的初步分析
    第五节 因子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拓展
    一、 主要结论
    二、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三、 后续研究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10)企业人力资本管理中薪酬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人力资本管理中薪酬激励的研究综述
        1.2.1 人力资本
        1.2.2 薪酬激励理论
        1.2.3 薪酬激励方案
        1.2.4 关于企业绩效与薪酬激励的实证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第二章 人力资本管理中薪酬激励的理论前提
    2.1 人力资本的经济特征
        2.1.1 人力资本具有特殊的生产功能
        2.1.2 人力资本与科学技术进步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
        2.1.3 人力资本经济地位的上升
    2.2 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
        2.2.1 人力资本所有权天然归属于个人
        2.2.2 人力资本是一种主动资产
        2.2.3 要调动主动资产-人力资本,只能靠激励
    2.3 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2.3.1 物质需要
        2.3.2 公平感
        2.3.3 期望
        2.3.4 收益权需要
    2.4 人力资本所有者薪酬激励的逻辑必要性
        2.4.1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技术创新职能分离
        2.4.2 利益分化
        2.4.3 利益双赢的困难
        2.4.4 建立激励机制,才能实现“双赢”
    2.5 激励因素的作用
        2.5.1 激励的正强化作用
        2.5.2 剩余索取权的激励作用
        2.5.3 控制权的激励作用
第三章 薪酬激励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3.1 奖励
        3.1.1 奖励的优点分析
        3.1.2 奖励的弊端分析
        3.1.3 实例
    3.2 利润分享计划
        3.2.1 利润分享制优点分析
        3.2.2 利润分享制弊端分析
    3.3 年薪制
        3.3.1 年薪制优点分析
        3.3.2 年薪制弊端分析
    3.4 企业所有权分享制
        3.4.1 企业所有权分享制优点分析
        3.4.2 企业所有权分享制弊端分析
    3.5 企业市场价值分享制
        3.5.1 企业市场价值分享制优点分析
        3.5.2 企业市场价值分享制弊端分析
    3.6 福利计划
        3.6.1 福利计划的优点
        3.6.2 福利计划的缺点
    3.7 薪酬激励方案的选择
        3.7.1 薪酬激励方案的综合对比
        3.7.2 人力资本所有者对薪酬激励方案的选择
        3.7.3 企业对薪酬激励方案的选择
第四章 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实证分析
    4.1 实证分析的方法
    4.2 利润分享制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实证分析
    4.3 年薪制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实证分析
    4.4 所有权分享制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实证分析
第五章 薪酬激励的最佳数量水平分析
    5.1 分析方法简介
    5.2 利润分享制的区间效应分析
    5.3 年薪制的区间效应分析
    5.4 所有权分享制的区间效应分析
第六章 我国企业人力资本管理中薪酬激励的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
    6.1 我国企业人力资本管理中薪酬激励的现状
        6.1.1 利润分享制实施状况
        6.1.2 年薪制实施状况
        6.1.3 企业所有权激励实施状况
        6.1.4 市场价值分享制实施状况
    6.2 目前我国人力资本管理中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6.2.1 激励方案欠妥
        6.2.2 激励数量不足
        6.2.3 激励制度的实施过程不规范
    6.3 问题的原因分析
        6.3.1 行政限制较多
        6.3.2 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6.3.3 市场不完善
    6.4 完善人力资本管理中薪酬激励机制的思路和建议
        6.4.1 建立完善多元化的激励体系
        6.4.2 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薪酬激励数量水平
        6.4.3 加强薪酬激励制度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实证分析计算说明
附录2 实证分析的样本数据
附录3 公司绩效与薪酬激励的实证分析计算结果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四、浏阳花炮控制权争夺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财务危机研究[D]. 王阿凡. 海南大学, 2011(12)
  • [2]湖南上市公司治理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研究[D]. 金文泉. 中南大学, 2009(04)
  • [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研究 ——基于实际控制人控制与制衡的视角[D]. 宋理升. 山东大学, 2009(05)
  • [4]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识别研究 ——基于审计风险控制的视角[D]. 王晶晶. 暨南大学, 2008(03)
  • [5]基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大股东侵害实证研究[D]. 徐望金. 暨南大学, 2007(01)
  • [6]上市公司经理人员薪酬的法律规制[D]. 黄福宁. 中国政法大学, 2005(10)
  • [7]中国资本市场并购行为与公司治理关系的实证分析[D]. 葛晓红. 武汉大学, 2004(04)
  • [8]浏阳花炮控制权争夺战[J]. 任健. 新财经, 2004(01)
  • [9]股权之争冤家路狭[J]. 黄湘源. 资本市场, 2003(12)
  • [10]企业人力资本管理中薪酬激励机制研究[D]. 李长江. 中南大学, 2003(04)

标签:;  ;  ;  ;  ;  

浏阳烟花的控制权之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