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膏促进兔深Ⅱ度烫伤愈合的实验研究

康复膏促进兔深Ⅱ度烫伤愈合的实验研究

一、康肤霜促进兔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余道江,赵天兰,刘玉龙,王优优,王帅,张舒羽,曹建平[1](2019)在《间生态组织保护理念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间生态组织保护理念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7例急性放射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4例,年龄45~76岁,会阴及臀部3例,胸壁2例,大腿2例。早期根据放射皮肤损伤情况采用局部分区换药、使用"三明治"换药材料,保护间生态组织;放射损伤2个月左右,坏死组织界限明确,清除坏死组织,尽量保存间生态组织;清创后进行负压封闭引流(VSD),并用生理盐水浸泡创面,使创面保湿、促进间生态组织向良性转化;10 d左右肉芽生长良好时,设计血供良好的肌皮瓣或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皮瓣移植术后,继续使用VSD装置负压引流积液、促囊腔肉芽生长,促使皮瓣与基底及时建立血供,对创面的间生态组织进行最后的生物清洁作用,促进间生态组织向良性转化,减少进一步坏死。结果 7例Ⅳ度急性放射性损伤创面,术前换药时间为6~10周,清创后VSD应用时间为2~4周,除1例第1次手术后10 d皮瓣部分坏死、第2次手术皮瓣成活良好外,其余病例均一次完成皮瓣转移修复术,皮瓣成活良好,随访6个月至3年,无放射性溃疡产生。结论 在术前、术中、术后及恢复阶段充分应用间生态组织保护理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可以促进急性放射性损伤后间生态组织向好的方向转化、控制皮肤软组织辐射损伤后坏死的范围及深度,为后期的皮瓣转移修复提供良好的基础,减少并发症。

蒲兴春,杨媚月,李小平,芦琳[2](2018)在《改良痈疽仙方油剂对中国白兔深Ⅱ度烫伤感染创面TNF-a、IL-8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改良痈疽仙方油剂促进感染创面愈合的相关机制。方法选择30只中国白兔,制作深Ⅱ度烫伤并感染的创面,随机分为空白组、爱康肤银阳性对照组和改良痈疽仙方油剂组。创面分别给予相应处理,干预14天后,取部分创面组织,免疫组化观察TNF-a、IL-8值,比较3组差异。结果改良痈疽仙方油剂组白兔创面组织中TNF-a、IL-8值最低,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着差异性(P<0.01),与爱康肤银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改良痈疽仙方油剂可以有效下调白兔感染创面TNF-a、IL-8的表达,控制炎症的发展,其促进感染创面愈合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此机制实现的。

王培培[3](2018)在《纳米银抗菌敷料在深二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运用》文中提出目的: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分别比较纳米银抗菌敷料和磺胺嘧啶银霜两者在新西兰兔深二度烧伤中的疗效,及各项组织愈合相关的因子,分析纳米银敷料优缺点,拟为临床上深二度烧伤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随机选取20只成年的健康新西兰兔,采用耳缘静脉注射药物麻醉的方进行麻醉,脱毛后,在背部采用热纱布垫高温持续的烫煨制作烫伤模型,每只兔子共6个烫伤创面,在脊柱两旁从前往后分别排列,直径为3cm,每个烫伤创面的前后间距约为3cm,左右间距约3cm,所有的兔子靠近头部的两个对称的创面定义为A组,中间两个创面定义为B组,尾部两个创面为C组,A组创面采用纳米银敷料贴治疗,B组创面采用磺胺嘧啶银霜治疗,C组使用碘伏,并覆盖凡士林纱布及医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每日一更换,分别在用药后的4、7、10、14d各处死5只兔子,先进行创面的肉眼观察,再使用透明网格纸画出各组创面的愈合图形,在此基础上进行愈合率的计算。再分别进行痂下组织细菌的定量检测,以及创面中央组织的组织学检测,如HE染色和免疫组化,计算Ⅰ型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的检测及微血管密度等。并在取材后的创面内随机取定量肉芽组织,进行羟脯氨酸的计算。比较分析两组的各项检测指标和结果。结果:1.烧伤模型建立成功,实验过程中,无动物的意外死亡和丢失。2.创面大体观察显示,用药后4天,A组创面较干净,B、C组创面有红肿及渗出,用药第7天时,A组无明显渗出,且开始结痂,B、C组结痂较厚;用药后10天时,三组创面都较干净,A组结痂开始分离,B、C组痂皮上也开始有新生组织爬行;用药后14天时,A组创面明显缩小,创面边缘新生组织明显,B、C组暴露在外的创面也有新生组织覆盖。3.A、B、C三组其愈合率总体都呈上升趋势,用药后第4天,A、B组愈合率稍高于C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药后第7、10、14天,A组愈合率均显着高于B、C组,同时B组的又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组织学染色观察显示,用药后第4天时,三组情况相差不多,都有明显的微小血栓形成,及皮肤结构的破坏;用药后第7天,可见有炎症颗粒的存在,但较用药后4天少,A组血管呈现扩张状态,且有细小血管形成;用药后第10天,三组都可见一定的胶原组织堆积,细胞层次和形态逐渐恢复;用药后第14天,A组创面上大部分都有上皮覆盖,且微小血管明显。B、C组虽上皮覆盖不全,但也有一定的上皮化现象。5.A组用药后第4天时细菌量就开始减少,B组在用药后7天开始减少,而C组,细菌量一直较高。将4个时间点综合起来看,发现A组细菌总的阳性率为20%,B组为30%,C组的为62.5%,A组的细菌阳性率显着低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29,P<0.05;t=18.52,P<0.05)。6.A组在用药后的第4天创面内的微小血管密度就显着上升,同时还可看见肉芽组织的增生。在各时间点,A组的CD34的阳性表达都显着高于同时期的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每组的羟脯氨酸的含量也是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用药后第4天时,三组的羟脯氨酸含量没有显着性的差异,在用药后第7、10、14天,A组羟脯氨酸的含量均显着高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B组的含量要高于C组的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Ⅰ型胶原蛋白与Ⅲ型胶原蛋白的比值逐渐降低,在用药后的第4天时,A、B、C三组的比值相差不多,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但在用药后的第7、10、14天时,A组的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的比值要显着低于B、C组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的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热纱布垫烫制法可成功制作深二度烧伤模型;2.纳米银的抗菌性能、创面愈合能力、促进胶原组织组织形成的能力要优于磺胺嘧啶银;3.纳米银敷料在临床上是作为深二度烧伤治疗的一个理想选择。

王睿[4](2017)在《生肌双黄散的质量控制及对感染性创面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初步建立生肌双黄散的质量标准,控制药品质量;考察生肌双黄散外用于临床感染性创面的起效时间及创面愈合过程中各动态指标的经时改变,以评判其临床应用的疗效和价值。方法:(1)质量标准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生肌双黄散中黄连、虎杖、冰片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连主要成分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采用留样观察法对生肌双黄散在加速环境下进行连续四个月和长期环境下进行连续六个月的稳定性考察,考察项目包括制剂性状、水分测定、主要组分鉴别及指标成分含量测定。(2)临床观察:设计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2015.06-2016.06在某市级三甲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因糖尿病溃疡、压力性溃疡及烧(创)伤溃疡需接受门诊或住院治疗的感染性创面患者,按分层随机的方法分为生肌双黄散组、生长因子组和凡士林纱布组,三组经常规清创后分别给予生肌双黄散、贝复新凝胶及外敷凡士林纱布治疗,每日一次连续治疗八周,每周对创面愈合率、创面渗出情况、肉芽生长情况及局部疼痛程度进行观察,并对三组创面各项指标的经时改变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结果采用SPSS21.0、SAS9.2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建立了黄连、虎杖、冰片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清晰,专属性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盐酸小檗碱线性范围为5.21μg/ml-72.9μg/ml,含量为1.56 mg/g,专属性、重现性、精密度、稳定性及加样回收率试验符合含量测定方法学要求;通过稳定性考察,生肌双黄散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稳定性良好。(2)治疗八周后,创面愈合率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肌双黄散组高于生长因子组(P=0.000),生长因子组又高于凡士林纱布组(P=0.000);创面渗出情况生肌双黄散组与生长因子组相似(P=0.094),均好于凡士林纱布组(P均=0.000);肉芽生长情况生肌双黄散组与生长因子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均优于凡士林纱布组(P均=0.000);局部疼痛程度生肌双黄散组好于生长因子组(P=0.030),生长因子组又好于凡士林纱布组(P=0.000)。结论:(1)建立的质量标准能够对生肌双黄散进行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制剂的质量控制。(2)生肌双黄散用于感染性创面安全有效。

刘迪丰,阳玉竹,蔡林[5](2015)在《康肤霜处方改良及稳定性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改进康肤霜乳膏处方,以提高其稳定性。方法:针对康肤霜中氧化锌的破乳及乳膏稳定性差的问题,以油相比例(硬脂酸-白凡士林-单硬脂酸甘油酯)和聚山梨酯80、三乙醇胺、聚氧乙烯(10)硬脂酸酯(SG-10)的用量为因素,以乳膏的光泽度、细腻度、稠度、涂布性、分层现象的综合评分(满分10分)为指标,用正交试验优化乳膏处方,验证并考察其配伍、耐热、耐寒、光照等稳定性。结果:最优处方为每100 g乳膏中含硬脂酸8 g、白凡士林8 g、单硬脂酸甘油酯6 g、聚山梨酯80 4 g、三乙醇胺3 g、SG-10 2 g和水适量;所制乳膏的综合评分>9.5分(n=3)。与原处方成品比较,改良后新品外观无明显变化,未见破乳、分层现象,无颜色变化。结论:成功制得稳定性优于原处方的康肤霜乳膏。

孙永芳[6](2015)在《高能窄谱红光治疗对慢性难愈性创面模型大鼠bFGF和VEGF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高能窄谱红光治疗对慢性难愈性创面模型大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创伤模型无照射组、640 nm红光短时照射组(30min)和长时照射组(60 min),每组15只。使用10%的水合氯醛对大鼠进行腹腔麻醉(300 mg/kg),在脊柱两侧使用环形钻形成4个直径为10 mm的圆形创面。调节640 nm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光功率,本实验照射时间分别为每次30 min及60 min,每日1次,总14次。照射时大鼠被照部位与光束的相对位置每次均保持完全相同。每2日创面拍照,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Plus 6.0软件测量创面面积,共8次,计算出创伤面收缩率。分别在治疗的第3天、第7天、第14天处死大鼠,切取伤口组织,浸泡于25%的福尔马林溶液中定型24小时,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光镜下对比观察。石蜡切片的bFGF、VEGF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采集免疫组化切片的数码照片,计算表达面积。以图象处理软件Motic pro5.0分析并计算创面面积,计算愈合率。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0 min照射组、60 min照射组与无照射组相比较,创面面积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0 nm红光长时照射组和短时照射组组与模型组比较bFGF的表达量均存在显着差异(P<0.01),640 nm红光长时照射组和短时照射组比较结果无显着差异(P>0.05)。640 nm红光长时照射组和短时照射与模型组比较VEGF的表达量均存在显着差异(P<0.01),640 nm红光长时照射组与短时照射比较结果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高能窄谱红光治疗有明显的促进创面愈合作用,其能提高愈合速度,改善愈合质量,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理可能与其调节皮肤创面组织中bFGF及VEGF的表达有关。

庞宗超,李惠斌[7](2013)在《中医药治疗烧伤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烧伤是指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如热液、火焰、热金属、热蒸汽等。由电、化学物质所致的损伤,也属烧伤范畴[1]。烧伤火炽热甚,耗阴损气,主要侵犯中焦,热邪为病,多为阳明实热之症[2]。烧伤后机体通过自身的再生能力为维持内环境稳定、恢复其表面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所进行的一系列修复活动为创面愈合[3]。在这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中,有多种组织和修复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各种调控因素参与[4]。中

黄敏燕,林苗,朱倩,陈霞[8](2013)在《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治疗浅Ⅱ度烫伤的药效学考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考察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与磺胺嘧啶锌霜剂对大鼠浅Ⅱ度烫伤的药效学差异。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磺胺嘧啶锌霜剂组、外用rhGM-CSF凝胶组,每组10只。采用将大鼠脱毛区置于85℃恒温水浴中15 s的方法制成10%体表面积浅Ⅱ度烫伤模型,观察用药前后的心率、痛阈以及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等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与磺胺嘧啶锌霜剂相比,外用rhGM-CSF凝胶对大鼠心脏影响较小;创面愈合的平均时间明显缩短,为(17±1.08)天;在烫伤用药后第20天痊愈率为100%。结论:外用rhGM-CSF凝胶对大鼠浅Ⅱ度烫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王清华,苏秋妹[9](2013)在《湿性敷料治疗皮肤Ⅱ度烧伤的比较》文中提出背景:已有基础实验证明,伤口在湿性环境下的愈合效果优于干性环境,湿性敷料的研究是皮肤创面愈合研究的重点。目的:观察湿性敷料对皮肤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海南省人民医院门诊接受治疗的38例Ⅱ度烧伤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将创面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湿性敷料覆盖治疗烧伤创面,对照组采用碘伏纱布或凡士林纱布覆盖,治疗后分别观察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对创面的愈合效果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纳入结果分析,治疗组患者烧伤创面的平均愈合时间为(9.8±3.1)d,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3.1±2.2)d,两者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治疗组创面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使用湿性敷料(美皮贴或美皮康)治疗Ⅱ度烧伤,可以使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创面疼痛程度明显降低。

梁雪,闫欣,苗明三[10](2013)在《丹参水煎剂外用对大鼠及小鼠烫伤模型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丹参水煎剂外用对大鼠及小鼠烫伤模型的影响。方法:背部皮肤浸入90℃恒温水浴中持续6s,造小鼠烫伤模型;背部皮肤浸入80℃恒温水浴中持续10s,造大鼠烫伤模型;观察大、中、小剂量丹参水煎剂对大鼠及小鼠烫伤面积及局部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两种模型建立成功,丹参水煎剂可显着减少小鼠烫伤面积,显着增加大鼠烫伤面积纸重差值,显着改善各模型动物烫伤局部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论:丹参水煎剂外用对大鼠及小鼠烫伤模型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二、康肤霜促进兔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康肤霜促进兔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改良痈疽仙方油剂对中国白兔深Ⅱ度烫伤感染创面TNF-a、IL-8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动物:
    2. 细菌悬液的配制:
    3. 肿瘤坏死因子-a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4. 实验药物:
    5. 实验方法:
    6. 实验给药:
    7. 实验取材无菌工作台上取下部分创面组织, 福
    8. 统计学方法:
二、实验结果
    1. 形态观察和细菌培养结果:
    2. 创面面积比较:
    3. 白兔创面组织TNF-a、IL-8免疫组化检测
讨论

(3)纳米银抗菌敷料在深二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 实验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统计分析
结果
    1 烫伤模型的建立
    2 创面大体的观察
    3 创面愈合率的比较
    4 组织学染色后的观察
    5 各时间点时各组痂下细菌量的比较
    6 各时间点时各组的MVD值比较
    7 各时间点时各组羟脯氨酸的表达量的比较
    8 各时间点时各组Ⅰ型胶原与Ⅲ型胶原的比值分析
讨论
    1 烧伤的常见治疗药物
    2 银离子制剂的抗菌效能
    3 银离子抗菌制剂在临床中的运用
    4 纳米银在深二度烧伤治疗中的运用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4)生肌双黄散的质量控制及对感染性创面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生肌双黄散质量标准的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2 散剂制备
        2.1 制法
        2.2 原料药灭菌
        3 定性鉴别
        3.1 黄连的鉴别
        3.2 虎杖的鉴别
        3.3 冰片的鉴别
        4 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4.1 色谱条件
        4.2 溶液制备
        4.3 方法学考察
        5 其他项目检查
        5.1 水分
        5.2 粒度
        6 生肌双黄散稳定性考察
        6.1 加速试验
        6.2 长期实验
    结果
        1 定性鉴别
        1.1 黄连的鉴别
        1.2 虎杖的鉴别
        1.3 冰片的鉴别
        2 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2.1 方法学考察
        3 其他项目检查
        3.1 水分
        3.2 粒度
        4 生肌双黄散稳定性考察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生肌双黄散治疗感染性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诊断标准
        1.1 糖尿病溃疡
        1.2 压力性溃疡
        1.3 烧(创)性溃疡
        2 病例纳入标准
        3 病例排除标准
        4 病例剔除和退出标准
        5 研究方案
        5.1 试验设计
        5.2 干预措施
        5.3 疗效评价
        5.4 安全性评估
        5.5 数据管理
        5.6 统计分析
        5.7 质量控制
    结果
        1 病例脱落
        2 疗效分析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指标
        3 安全性评价
        3.1 安全性检查
        3.2 不良反应观察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康肤霜处方改良及稳定性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
    1.1仪器
    1.2药品与试剂
2方法与结果
    2.1原康肤霜乳膏
    2.2乳膏处方改良
    2.3稳定性考察
3讨论

(6)高能窄谱红光治疗对慢性难愈性创面模型大鼠bFGF和VEGF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回顾
    1.1 创面愈合简介
        1.1.1 创面的定义
        1.1.2 创面的分类
        1.1.3 难愈性创面的定义
    1.2 创面愈合的类型
        1.2.1 一期愈合
        1.2.2 延迟一期愈合
        1.2.3 二期愈合
        1.2.4 痂下愈合
    1.3 创面愈合的基本过程
        1.3.1 炎症期
        1.3.2 修复期
        1.3.3 成熟期
    1.4 影响创面愈合修复的因素
        1.4.1 生长因子与创伤修复
        1.4.2 湿润环境与创伤修复
        1.4.3 细胞凋亡与创面愈合
    1.5 创面愈合的治疗现状
    1.6 高能窄谱红光治疗的研究现状
        1.6.1 高能窄谱红光治疗简介
        1.6.2 高能窄谱红光作用机理
        1.6.3 高能窄谱红光的应用现状简述
        1.6.4 光子治疗在创面愈合中的应用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及溶液
        2.1.3 试剂的配制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1.5 实验环境
    2.2 方法
        2.2.1 动物分组
        2.2.2 创伤模型的制备
        2.2.3 激光照射方法
        2.2.4 创面面积测量
        2.2.5 病理学观察
        2.2.6 组织切片制备
        2.2.7 观察指标及分析方法
        2.2.8 组织学观察
        2.2.9 创面肉芽组织中bFGF、VEGF的阳性细胞的判断与检测
    2.3 图像分析方法
    2.4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创面面积愈合率
    3.2 组织的病理学观察
    3.3 组织学光镜观察
    3.4 创面肉芽组织中bFGF、VEGF水平的检测
        3.4.1 创面肉芽组织中bFGF水平检测
        3.4.2 创面肉芽组织中VEGF水平检测
    3.5 结论
第四章 讨论
    4.1 实验结果讨论
    4.2 bFGF与创面愈合的机理
    4.3 VEGF与创面愈合的机理
    4.4 组织含水量与创面愈合
    4.5 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及胶原纤维与创面愈合
    4.6 红光治疗促进慢性创面愈合
    4.7 红光治疗创面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4.8 本研究的意义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附图1
    附图2
    附图3
    附图4
    附图5
    附图6
    附图7
    附图8
    附图9
    附图10

(7)中医药治疗烧伤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药治疗烧伤的理论探讨
2 中医药治疗烧伤的方法和剂型
    2.1 外治法
        2.1.1 膏剂
        2.1.2 油剂
        2.1.3 散剂
        2.1.4 酊剂
        2.1.5 其他
    2.2 中西医结合疗法
    2.3 中医辨证论治及中医内外同治
3 实验研究

(8)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治疗浅Ⅱ度烫伤的药效学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
    1.3 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造模
    2.2 给药
    2.3 考察指标
        2.3.1 心率
        2.3.2 痛阈
        2.3.3 创面愈合时间
        2.3.4 痊愈率
3 结果与讨论
    3.1 心率的影响
    3.2 痛阈的影响
    3.3 创面愈合时间及痊愈率
4 结论

(9)湿性敷料治疗皮肤Ⅱ度烧伤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湿性敷料治疗皮肤Ⅱ度烧伤的病例分析
2 湿性敷料的种类以及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机制
    2.1 湿性敷料的种类
    2.2 湿性敷料的临床应用指征
    2.3 湿性敷料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理论基础
3 临床应用不同湿性敷料治疗烧伤创面的效果及特点
    3.1应用水凝胶湿性敷料的特点及治疗烧伤的效果
    3.2应用藻酸盐湿性敷料的特点及治疗烧伤的效果
    3.3 应用银离子湿性敷料特点及治疗烧伤的效果
    3.4应用泡沫湿性敷料特点及治疗烧伤的效果
    3.5 其他湿性敷料
4 几种湿性敷料治疗皮肤Ⅱ度烧伤的应用效果比较
5 小结

(10)丹参水煎剂外用对大鼠及小鼠烫伤模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
    1.动物
    2.仪器
    3.药品及试剂
方法
    1.对小鼠烫伤模型的影响
        1.1 分组及造模
        1.2 给药
        1.3 检测指标及方法
    2.对大鼠烫伤模型的影响
        2.1 分组及造模
        2.2 给药
        2.3 检测指标及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1.对烫伤模型小鼠烫伤面积的影响
    2.对烫伤模型小鼠病理变化的影响
    3.对烫伤模型大鼠烫伤面积的影响
    4.对烫伤模型大鼠病理变化的影响
讨论

四、康肤霜促进兔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间生态组织保护理念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修复中的应用[J]. 余道江,赵天兰,刘玉龙,王优优,王帅,张舒羽,曹建平.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9(05)
  • [2]改良痈疽仙方油剂对中国白兔深Ⅱ度烫伤感染创面TNF-a、IL-8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J]. 蒲兴春,杨媚月,李小平,芦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14)
  • [3]纳米银抗菌敷料在深二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运用[D]. 王培培. 青岛大学, 2018(12)
  • [4]生肌双黄散的质量控制及对感染性创面的临床应用[D]. 王睿. 青岛大学, 2017(06)
  • [5]康肤霜处方改良及稳定性考察[J]. 刘迪丰,阳玉竹,蔡林. 中国药房, 2015(34)
  • [6]高能窄谱红光治疗对慢性难愈性创面模型大鼠bFGF和VEGF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D]. 孙永芳. 兰州大学, 2015(03)
  • [7]中医药治疗烧伤的研究进展[J]. 庞宗超,李惠斌.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08)
  • [8]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治疗浅Ⅱ度烫伤的药效学考察[J]. 黄敏燕,林苗,朱倩,陈霞.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3(04)
  • [9]湿性敷料治疗皮肤Ⅱ度烧伤的比较[J]. 王清华,苏秋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08)
  • [10]丹参水煎剂外用对大鼠及小鼠烫伤模型的影响[J]. 梁雪,闫欣,苗明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01)

标签:;  ;  ;  ;  ;  

康复膏促进兔深Ⅱ度烫伤愈合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