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工笔画的陷阱之一:观念化的形式

当代工笔画的陷阱之一:观念化的形式

一、当代工笔画陷阱之一:概念化的形式(论文文献综述)

陆安琦[1](2021)在《试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写实性表达》文中研究指明

吴钇辰[2](2019)在《引领时潮—潘絜兹工笔重彩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数十年来中国现当代工笔重彩艺术的盛大繁荣局面,与潘絜兹先生以及他所带领的一大批工笔重彩画家的大力提倡和辛勤工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以研究潘絜兹先生在中国现当代工笔重彩艺术发展历程中所起到的奠基人作用为主要论题,以发掘和论证潘絜兹先生在艺术创作、艺术理论和社会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意义为主要论述内容。潘絜兹先生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重要工笔重彩画家、美术理论家、敦煌学专家和编辑家,被公认为学者型画家和工笔重彩画界的领袖,他为发展中国工笔重彩艺术而投入毕生精力,有力地推动和影响了现当代中国工笔重彩事业的活跃与发展。潘絜兹先生对中国现当代工笔重彩艺术的开拓和引领作用,体现在他的创作、学术研究和社会活动(主要是艺术编辑工作)三个方面:他在创作上能融合传统卷轴绘画和壁画的技巧,并吸收西画之长,有绚丽多彩、刚柔相济、明丽典雅的个人风格;他在学术研究领域提出“大中国”观念,提倡在以工笔重彩为中心词,从宫廷和文人向民间扩展,从卷轴画向壁画扩展,坚持工写并举、彩墨同辉和汉唐风范,其提倡大俗大雅,曲高和众的审美理想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工笔重彩艺术发展的客观现实;他在以艺术家和编辑家身份参与的众多社会活动中,不辞劳苦,事事躬亲,积极组织学术研讨会,开辟专题讨论,不但对中国绘画史有着深入探索与思考,更以审时度势、洞彻古今的智者胸怀,栽培与提携了众多后辈艺术家。由此我们认识到,在中国现当代工笔重彩艺术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潘絜兹先生身上体现出先驱者和领袖级人物的巨大能量;他凭借自己的精湛艺术功力、深厚学术素养以及社会工作能力,在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绘画由衰败不堪转为繁荣昌盛的历史进程中,引领时潮,带动群体,让中华传统绘画在新时代中继续发扬光大;他提出的变革一个传统画种的艺术革新理念,不但有效地引发了中国工笔重彩绘画的历史转型过程,也为今天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社会事业提供了先期表率,更为中国各门类古老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革新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全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是从陈述潘絜兹先生的艺术生平入手,在考察史实的同时探讨潘絜兹艺术思想形成的历史轨迹和客观动因;第二部分(第二、三、四章)是从三个方面分析潘絜兹艺术成就尤其是对中国现当代工笔重彩事业的引领作用:(1)从艺术创作实践层面总结潘絜兹先生的艺术创作经验。(2)从艺术理论研究层面分析潘絜兹先生的艺术思想。(3)从参与社会活动方面探讨潘絜兹艺术理论和编辑活动对现代中国工笔重彩艺术发展的直接影响和重要意义;第三个部分(第五章)是依据中国现当代工笔重彩画史高度发展的现实进行反思,阐明潘絜兹先生在这样宏大壮阔的历史场景中的个人作用和对未来的启示。

杨春华[3](2017)在《草原情怀的视觉畴昔 ——以《美术》杂志记载的内蒙古美术为源》文中提出《美术》杂志自1950年创刊至今所记录的内蒙古美术作品展现出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通过艺术批评与分析的手段去探究内蒙古美术发展过程中艺术家所涉及的范围领域与艺术本身所呈现出来的面貌。通过对《美术》杂志记载的内蒙古美术中的架上绘画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内蒙古美术中所展现出来的社会景观、阶级经济、文化环境、艺术展现等方面的深入分析与解读来反思整个内蒙古的艺术环境与艺术面貌。以客观材料为基础,根据问题的特殊性,运用艺术心理学、图像学、符号学、艺术社会学等手段对内蒙古美术中以艺术语言为中介所展现出的草原情怀进行全面综合的解读。真正穿透矛盾的复杂性去揭示现实的本质。内蒙古美术的进程同步于新中国艺术的发展,在民族文化内涵的根植下,展现出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语境下,艺术领域逐步向前发展,展现出跨学科,跨文化的多方集合势头。内蒙古美术形成了多元文化内涵的现代艺术表形式,展现当今社会背景下民族团结,繁荣富强的草原新貌。

杨斌[4](2013)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写意精神的表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嬗变,不仅源于绘画主体在剧变的世界艺术格局中无法回避的顺应行为,同时也是传统绘画范式在当代语境下的自我调整和重新定位。中国绘画中的精神取向也面临着在限制中演进的历史命运。本文采取文献研究、图像学分析与艺术社会学的方法,通过对传统工笔人物画中“写意精神”的分析梳理,发现当代工笔人物画纷繁复杂背后的发展脉络及当代工笔人物画中“写意精神”的呈现,由此寻找出当代工笔人物画“写意精神”的限制和拓展。由此,本文以三个方面展开阐述:第一,通过工笔画概念的嬗变寻找以民族文化畛域为思维基点的限制,进而寻找“写意精神”在工笔人物画中的古典形态里的规约功能,同时溢出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概念。通过对在古典时期“写意”与“形”、“神”、“韵”、“象”的关系阐述,寻找写意精神在传统文脉中的共通性,由此深入到工笔人物画本体之中。通过理顺写意性在创作主体、立意观、构图、造型观、色彩观等绘画实践过程中的图像呈现,进而分析形上和形下的统一性。古典工笔人物画中的写意性来源于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三元合流,工笔人物画作为延绵时间最长的中国绘画品类表现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审美系统,但更重要的是一个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的连续体,在不断地演进之路上体现出动态性。第二,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是建立在整个中国文化现代进程之上的,中国画的现代转型不完全是基于内部力量中的现代性累积,而是肇始于异质文化的现代性介入。在其复杂的背景当中,通过对文化变迁中的体格流变,中西碰撞中现代性的问题域,以及繁荣背后的隐忧等多个方面展开探讨。由此溢出“写意精神”在当代工笔画的发展中,是能够将传统精神纳入新的框架并得以挖掘其潜力所在。第三,通过中国画本质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体现、传统和现代的对立与契合、工笔人物画语言的拓展以及案例分析来展开当代工笔人物画“写意”表征的探讨。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是建立在摆脱泛政治化倾向,用平等而客观的理念对待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的基础之上的。表现为通过分析工笔人物画中“写意精神”的动态性和包容性,避免传统主义在绘画实践中的动机与效果的偏差,也可防止激进主义的破坏和断裂。本文最后指出,工笔人物画在当代的嬗变是各异多元的。在写意性上,一方面表现为对传统工笔人物画自由地汲取,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对其他画种有节制地融合,目的是在传统与现代的对立胶着状态中寻找建构的可能方式。在当代工笔画的写意性研究上,限制是不会放弃本体的自我确认,拓展是在洋溢着创造契机的张力场中不断汲取新的生命源泉。

高艳[5](2012)在《从批评的视角看当代工笔画》文中指出工笔画作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品种,从幼稚到成熟,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无论从造型、色彩、构图上都已自成体系。工笔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了中国人观察生活、表达感情所特有的的思维方式,因为它的寓意象征性。工笔画到宋代达到高峰时期,但从元代开始渐渐衰落,明清时期工笔画呈现末落的状态,新中国成立后,在中西融合的思想下,中国画取得大发展,尤其是工笔画,特别是近二十几年来的发展,工笔画进入全面复兴时期,在大好形势下,工笔画显示出了高度活跃的气氛,参与工笔画创作的青年画家队伍越来越壮大,各种美展中的工笔画作品也越来越多,不过,我们也应看到,工笔画在繁荣的表象中也有许多不利于工笔画长足发展的负面因素,影响工笔画新时代的发展,对此郎绍君提出“十大问题”,本文就这十大问题,通过文献研究法,观察法、归纳法、分析法,深入美术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本文从批评的角度看当代工笔画,结合工笔画的优秀传统、及工笔画的发展状况,指出当代工笔画存在的一些不足,并举例说明。工笔画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行程,这种超越已不再是把逼真或如实作为目标,站在历史的基点上,我们重新审视当代工笔画,发展工笔画,是我们每一个画者的责任。

张玉枝[6](2010)在《论当代工笔人物画题材的拓展与创新》文中认为中国工笔画发展历史悠久,从战国、魏晋、隋唐、五代至宋是其兴盛时期,宋以后逐渐衰落。然而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国力强盛、经济发达,工笔画创作渐又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尤其是工笔人物画在结合西方素描、色彩等造型技法后,使工笔创作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如何在现、当代工笔画发展的种种状况下,进一步将写实工笔人物画推向更深、更远的发展空间和方向,是一个亟待解决和研究的课题。本论文就是基于上述思考,希望通过对工笔人物画题材的探索和研究,能挖掘出更深、更广的题材,进而拓展工笔人物画的创作思路,构建工笔画更加多元化的艺术格局,破解现在工笔画画坛题材选题偏窄、面貌雷同的弊端,探索工笔画创作更加自由的发展空间。至于如何对工笔人物画的题材进行拓展和创新,本论文主要着眼于对现实生活的深入挖掘,从农村、都市、少数民族、西方绘画、古典文学、历史等题材角度进行分析,探索拓展、创新新的途径。

刘燕[7](2009)在《图像时代与诗意回归——画家于文江访谈》文中研究说明刘燕(以下简称刘):于老师,您的个人风格在九十年代就逐步走向成熟。经过这么多年,在近年来的创作中,您对自己的风格有哪些新的探索和思考?于文江(以下简称于):实际上我对自己的创作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思考和尝试。笔墨语言和形象选择

宋晓霞[8](2008)在《工笔画的传统与现代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有关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问题,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中国画是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转型这一蕴含在中国画发展过程中的时代课题,近年来已有一些论者从艺术和社会关系的角度加以讨论,却还鲜有研究者从中国画价值本体的角度给予回应。中国传统绘画是一个独立的艺术体系,这个在数千年里代代相承、不断演变的体系就肇始于以线勾勒、设色渲染的绘画样式,它奠定了中国绘画语言的特质和中国绘画造型观念的基础,是中国画独特的认识方式和观察方法形成的起点。元以前的中国画史,数风流画体还看工笔:工笔画不仅代表着中国绘画本体的发展,体现中国绘画的价值品味,也涵盖了院体画、画工画和文人画不同的审美诉求。元明以来,虽有赵孟頫之倡“古意”、陈洪绶之冀“大成”、恽南田之崇“静深”,工笔画在画史上的地位却日趋边缘。随着纸本水墨画的风行,笔墨皴法渐渐取代了勾勒积染,成为推动中国绘画本体发展的主力。中国绘画的价值趣味也从绘画性转向了书法性的表达,并建构起以笔墨韵致为中心的理论框架。20世纪的“现代”语境和中国社会的历史变革为工笔画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以“科学的写实主义”力矫明清以来的空疏萎靡之风和文人画澹远超世之旨趣,引进西方写实主义并复兴宋画“精于体物”的精神,成为20世纪中国画变革的主流,百年来中国画家的实践也大多是在重建入世精神方向上的努力。工笔画的现代之变,是20世纪中国画变革中的一道风景。五六十年代,作为古代经典的工笔重彩画,与代表了人民大众喜闻乐见之价值理想的民间绘画传统,融会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树立文艺为人民服务方向的年画、连环画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工笔画的古法与“西学东渐”的西法亦多有融合。八九十年代以来的工笔画现代复兴之路,承载着现实与历史的碰撞、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矛盾,呈现出中国画的文化品格和图式形态向现代转型的多种可能性及其不同的价值意义。纵观百年间的历史,工笔画在不同的时代和场合、不同的文化层次上,有着不同的意味,不同的主体,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却是同一个寻求奠定现代中国画的发展过程。20世纪工笔画的现代发展,既是在西学东渐的历史碰撞过程中形成的,也是在中国历史文明的连续发展中化育创造的。在这个历史变化过程中,是哪些西学东渐的力量如何参与了工笔画的现代重构过程?中国画价值本体中的哪些价值和形式的因子,在工笔画的现代之变中发挥了文化的创造力?本文以工笔画的传统与现代发展为切入点,以花鸟、山水、人物分论,具体研究工笔画在中国画学体系里历数千年积累形成的艺术传统,试图从中国画价值本体探讨传统中国画向现代转型的问题,尝试以中国文明的历史视野去看世界,在中国艺术的连续发展中认识现代中国画的发展。与一般论述工笔画发展的研究不同,本文的研究重点不是构成画史的一个个人,也不是一件件作品,而是内在于画史的人与作品、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关系,在延续至今的历史性演进中分析这个不断嬗变着的关系。本文以重新认识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内在连续性,重新认识整个传统中国的历史文明对现代中国文化的奠基性为内在理路,力求拉长时间和历史的维度来强化中国现代文化的厚度和深度。在全球化加速的今天,从工笔画的历史问题和现实境遇出发,提出自觉地从中国历史文明中发掘文明的潜力和文化创造力的问题。

朱铭[9](2008)在《师心亦师道——读梁文博的画》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绘画—尤其是文人画的发展,明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王阳明的"心学"问世,在士大夫层流传甚广。其影响所及,尤在文学和艺术方面。许多文人画家在创作思想上出现了对传统儒学和古代绘画品评标准的叛逆与扬弃,提出了许

高鹏[10](2004)在《论摘》文中研究指明 “中国袄教画像石在艺术史上的意义” 姜伯勤在《中国袄教画像石在艺术史上的意义》一文中讨论了十六国至隋朝时期山西、河南、陕西等地的六组祆教画像石:即北齐安阳画像石、北齐青州傅家画像石、日本MOHO博物馆藏北周(旧说北齐)画像石、北周至隋萨宝虞弘画像石、北周萨宝安伽画像石、北朝系隋代天水画像石,初步考察了他们各自整体的主题,并根据六组祆教画像石在神话原典和图画术语的类型学分析,将其大致分为祭祀类和盟会类两种类型。从艺术风格上看,中国发现祆教图像对认识萨珊波斯及粟特艺术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对《历代名画记》和《图画见闻志》中有关记载的

二、当代工笔画陷阱之一:概念化的形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当代工笔画陷阱之一:概念化的形式(论文提纲范文)

(2)引领时潮—潘絜兹工笔重彩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问题与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第一章 潘絜兹的艺术生平
    第一节 :早期学习经历(1946 年之前)
        一、小学:安稳与动荡
        二、中学:结缘中国画
        三、北平:对艺术家身份的选择
        四、战场与敦煌的选择
    第二节 :潘絜兹的职业生涯(1946-2002)
        一、职业画家的最初三年
        二、潘絜兹与建国后美术发展
第二章 潘絜兹的工笔重彩艺术创作
    第一节 :潘絜兹工笔重彩作品分期
        一、前期——学习和临摹为主
        二、中期——书写敦煌艺术
        三、后期——思想开放与艺术自觉
    第二节 :潘絜兹工笔重彩作品分类
        一、敦煌题材
        二、现实生活
        三、诗意绘画
    第三节 :潘絜兹工笔重彩作品的美学特征
        一、骨法用笔——线条美
        二、雅俗共赏——色彩美
第三章 潘絜兹的中国工笔重彩艺术理论
    第一节 :反思传统——潘絜兹工笔重彩艺术史观
        一、认识传统
        二、创新传统
    第二节 :兼并包容——潘絜兹工笔重彩理论的“大中国画观”
        一、古今相融
        二、“大中国画”观
    第三节 :中国精神——潘絜兹工笔重彩艺术的美学内核
        一、传统美学概念及内涵
        二、现代工笔重彩艺术美学
第四章 潘絜兹推进工笔重彩复兴的艺术活动
    第一节 :举办个人展览与联展
        一、个人展览
        二、筹备艺术展
    第二节 :参与刊物编辑、出版
        一、潘絜兹与《国画通讯》杂志
        二、潘絜兹与《中国画》杂志
    第三节 :组织成立工笔重彩社团
        一、中国工笔重彩画会的成立
        二、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的艺术活动
        三、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与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
第五章 潘絜兹与中国当代工笔重彩之发展
    第一节 :带动中国工笔重彩绘画的发展
        一、当代工笔重彩绘画与社会同步成长
        二、坚守传统与突出文化自信
    第二节 :潘絜兹对中国当代工笔重彩事业的影响
        一、打造中国当代工笔重彩艺术新高度
        二、创立艺术团体与培养艺术人才
        三、潘絜兹的艺术思想遗产及可商榷处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一 潘絜兹年表
附件二 潘絜兹——绘画作品年表
附件三 潘絜兹——着作与文章年表
附件四 潘絜兹——纪念活动年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草原情怀的视觉畴昔 ——以《美术》杂志记载的内蒙古美术为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择角度的探讨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与方法
一、草原的画卷
    (一)视觉展现
    (二)精神上扬
    (三)草原情怀
二、观念的移植
    (一)逐渐渗透
    (二)全盘接受
    (三)本土融汇
三、语言的挪用
    (一)语言特点
    (二)语言逻辑
    (三)语言衍生
四、情怀的困境
    (一)文化环境
    (二)社会背景
    (三)模板效应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4)当代工笔人物画中写意精神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关于概念的辨析
    第一节 古典工笔画中“意”及其它相关概念
        一. 工笔画的概念辨析
        二. “写意”与相关概念
    第二节 古典时期“意”与“形”“神”“韵”“象”的关系
    第三节 古典时期中国工笔人物画写意性的图像呈现
        一. 解衣磅礴与虚静观
        二. 迁想妙得与立意观
        三. 杂四时五色之位以章之
        四. “真在内者,神动于外”的造型观
        五. 随类敷彩的意象性色彩观
第二章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流变与隐忧
    第一节 当代工笔人物画文化变迁中的体格流变
    第二节 工笔人物画生态功能的转变
    第三节 当代工笔人物画繁荣后的隐忧
        一. 现实主义——建设还是破坏
        二. 意的抛弃与建立
        三. 语言泛滥和身份危机
第三章 当代工笔人物画中“意”的表征
    第一节 “写意精神”当代工笔画切入传统的立足点
    第二节 “写意精神”——当代工笔人物画中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一. 师造化——两种观察方法的契合
        二. 空间和时间的交织与穿越
    第三节 当代工笔人物画意象语言的拓展
        一. 新视角审视下工笔画传统意象语言的视觉转向
        二. 文人水墨画语言的借用
        三. 西方绘画语言的融合
        四. 新媒材的探索与运用
第四章 多元开放下工笔人物画中“意象研究”的探索案例
    一. 李少文:构成的意象
    二. 唐勇力:写意的拓展
    三. 何家英:诗意中的感性复活
结语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参考文献
致谢

(5)从批评的视角看当代工笔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对中国工笔画的再认识
    2.1 工笔画优秀的传统
    2.2 当代工笔画新时代的发展及特点
        2.2.1 当代工笔人物画新时代的发展及特点
        2.2.2 当代工笔花鸟画新时代的发展及特点
        2.2.3 当代工笔山水画新时代的发展及特点
    2.3 当代工笔画的“复兴”
第三章 从批评的角度谈当代工笔画存在的“问题”
    3.1 探析“问题”
        3.1.1 一味求大、求展厅效果
        3.1.2 一味制作、滥用重复
        3.1.3 集群性的风格化
        3.1.4 无意义的变形
        3.1.5 格调趋俗
        3.1.6 装饰性“陷阱”
        3.1.7 想象力贫弱、缺乏真情、没有独立思想
        3.1.8 高原停顿
    3.2 对当代工笔画的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论当代工笔人物画题材的拓展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工笔人物画发展概况及题材的演变
    第一节 传统工笔人物画及题材的艺术演变
    第二节 当代工笔人物画及题材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绘画题材选取的意义及它的内涵
    第一节 绘画题材的意义
    第二节 用独特的视角去挖掘绘画题材的内涵
第三章 东西方绘画题材的比较
第四章 当代工笔人物画题材的拓展和创新
    第一节 现代题材的多样化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拓展与创新
    第二节 从西方绘画看对当代工笔画题材的开拓、创新
第五章 对当代工笔人物画题材创新拓展的小结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8)工笔画的传统与现代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工笔画释义
    二、重新认识古典
    三、重新认识现代
第一章 当代工笔画的画学传统
    第一节 “丹青”的传统
    第二节 尚意的传统
    第三节 学院的传统
第二章 工笔花鸟画的现代之变
    第一节 “写生”和“寓兴”的传统
    第二节 工笔花鸟画的传统形态
    第三节 工笔花鸟画的现代发展
第三章 工笔山水画的历史境遇与现代发展契机
    第一节 青绿山水之问
    第二节 “古体”青绿山水
第四章 工笔人物画的现代复兴之路
    第一节 意蕴与线描形体结构
    第二节 写真与传神
    第三节 工笔人物的现代复兴
余论
附录一 近50年来工笔画文献书目(初稿)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鸣谢

(10)论摘(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袄教画像石在艺术史上的意义]
[图形的传播学解说]
[概念化形式——当代工笔画的陷阱]
[为固有色正名]
[审美价值的消费与评价]
[古希腊文明中的东方因素]

四、当代工笔画陷阱之一:概念化的形式(论文参考文献)

  • [1]试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写实性表达[D]. 陆安琦.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引领时潮—潘絜兹工笔重彩艺术研究[D]. 吴钇辰.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2)
  • [3]草原情怀的视觉畴昔 ——以《美术》杂志记载的内蒙古美术为源[D]. 杨春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7(02)
  • [4]当代工笔人物画中写意精神的表达[D]. 杨斌.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3(07)
  • [5]从批评的视角看当代工笔画[D]. 高艳. 河南师范大学, 2012(10)
  • [6]论当代工笔人物画题材的拓展与创新[D]. 张玉枝. 湖北美术学院, 2010(02)
  • [7]图像时代与诗意回归——画家于文江访谈[J]. 刘燕. 荣宝斋, 2009(02)
  • [8]工笔画的传统与现代发展研究[D]. 宋晓霞. 中央美术学院, 2008(09)
  • [9]师心亦师道——读梁文博的画[J]. 朱铭. 当代中国画, 2008(01)
  • [10]论摘[J]. 高鹏. 美术观察, 2004(06)

标签:;  ;  ;  ;  ;  

当代工笔画的陷阱之一:观念化的形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