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_4~(2-)/ZrO_2-Al_2O_3和Pt负载催化剂上正丁烷的异构化

SO_4~(2-)/ZrO_2-Al_2O_3和Pt负载催化剂上正丁烷的异构化

一、SO_4~(2-)/ZrO_2-Al_2O_3及载Pt催化剂上正丁烷异构化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董立新,陈静,丁立军,张振国[1](2020)在《SO42-/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硫酸氧化锆(SO42-/ZrO2)是一种具有超强酸性,高机械强度,用途广泛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SO42-/ZrO2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成酸机理和合成方法,详细介绍了通过增大比表面积、引入金属组分、改变促进剂的方法对催化剂改性以及在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硫酸氧化锆今后的研究方向。

曹明伦[2](2020)在《异丁烷在镍和铜负载的WO3-ZrO2固体超强酸上的正构化反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正丁烷是合成顺丁烯二酸酐和γ-丁内酯的重要原料,随着顺丁烯二酸酐和γ-丁内酯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对正丁烷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另外,由于国内对乙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C4作为重要的乙烯蒸汽裂解原料之一,C4正丁烷的乙烯收率为48%,而C4中的另一主要组分异丁烷的乙烯的收率仅为18%。目前,C4中的异丁烷用于制备甲基叔丁基醚(MTBE)汽油添加剂,MTBE由于其对环境和人类危害,已经在许多国家被禁止添加。由此可以看出,将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异丁烷加氢正构化制备正丁烷过程中,文献报道常采用Pt-Cl/Al2O3催化剂,但该催化剂存在着需要连续补氯和催化剂易失活的特点。而采用WO3-Zr O2为载体,负载Ni和Cu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通过调控WO3负载量、金属负载量和金属和酸中心比例类型等条件,达到调控催化剂上金属和酸中心比例的目的,进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本文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不同WO3负载量的WO3-Zr O2催化剂和不同Ni负载量的x Ni/WO3-Zr O2催化剂。采用XRD、N2吸附-脱附、SEM、NH3-TPD、H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和形貌特征进行了表征,对所制备的催化剂的异丁烷正构化性能进行了评价。当反应温度为420℃、反应压力为2.5 MPa,n(H2)/n(C4)=4.0及空速为1.0 h-1时,异丁烷在1Ni/WO3-Zr O2催化剂上的转化率为44.16%,正丁烷选择性为40.07%。结果表明,适宜的Ni负载量可以有效地抑制催化剂上发生的裂解副反应,适宜的金属-酸性比例有助于提高对正丁烷的选择性。为进一步提高Ni/WO3-Zr O2催化剂的活性,采用共浸渍方法制备了双金属催化剂Ni Cu/WO3-Zr O2,并采用XRD、XPS、N2吸附-脱附、SEM、NH3-TPD、H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活性组分以Ni-Cu合金的形式负载在载体上。当Ni和Cu负载量均为1wt%时,在反应温度为450℃、反应压力为2.5 MPa,n(H2)/n(C4)=4.0,空速为1.0 h-1的条件下,异丁烷的转化率为60.12%,正丁烷选择性为65.33%。Cu的加入可以进一步正丁烷的选择性。

安灏[3](2019)在《异丁苯酰基化催化剂及反应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芳香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在医药、香料、染料、农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Friedel-Crafts(F-C)酰基化反应是制备酮类化合物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传统的异丁苯酰基化合成对异丁基苯乙酮(IBAP)生产工艺采用廉价、高效的Lewis酸AlCl3为催化剂,但该法AlCl3用量大(接近于化学计量反应比),并且产生大量含盐废水,难以处理。为了实现AlCl3的循环再利用,将AlCl3负载于γ-Al2O3上,制备了AlCl3/γ-Al2O3多相催化剂,并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AlCl3/γ-Al2O3用量对异丁苯酰基化反应的影响。反应温度=0-10oC,n(异丁苯):n(AlCl3/γ-Al2O3)=1:1.2,反应时间=3 h时,IBAP的收率达98%,并且该催化剂循环使用2次后,IBAP的收率保持在80%以上。为进一步提高AlCl3系催化剂的稳定性,本论文制备了AlCl3基咪唑型离子液体催化剂[Bmim]X-AlCl3(X=Cl、Br),采用IR、1H NMR等技术表征了目标离子液体的结构,并用于催化异丁苯酰基化反应。研究结果表明[Bmim]Cl-AlCl3离子液体在异丁苯酰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优于[Bmim]Br-AlCl3,n([Bmim]Cl):n(AlCl3)=1:2,反应温度=70oC,反应时间=6 h,n(异丁苯):n(乙酰氯)=1:1.1时,异丁苯的转化率达93.6%,IBAP的收率为82.2%。此外,该离子液体在3次循环使用过程中,IBAP收率均高于72.9%。Al系催化剂在异丁苯酰基化反应中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但用量大,并且污染环境,为此本文制备了系列SO42-基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用于催化异丁苯酰基化反应。以水热合成-浸渍法制备了3种单一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Fe2O3、SO42-/ZrO2和SO42-/TiO2,采用XRD、SEM、NH3-TPD、N2吸附脱附、XPS、FT-IR、Py-IR等技术对SO42-/Fe2O3/ZrO2/TiO2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表明三种固体超强酸均含Lewis酸性位,酸性遵循以下规律:SO42-/ZrO2>SO42-/Fe2O3>SO42-/TiO2;经SO42-处理后,金属氧化物的热稳定性增强,比表面积增大。在异丁苯酰基化反应中,SO42-/ZrO2和SO42-/Fe2O3具有相当的催化活性。基于Fe系催化剂价格低廉,以SO42-/Fe2O3为催化剂,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异丁苯酰基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70°C,m(SO42-/Fe2O3)=2.5 wt%m(异丁苯),n(乙酰氯):n(异丁苯)=1.04:1时,异丁苯的转化率达68.3%,IBAP的收率达55.3%。SO42-/Fe2O3催化重复使用5次后,异丁苯的转化率仍保持在52.5%以上,IBAP的收率高于41.6%,在相同情况下的回收率远高于离子液体。为了提高固体超强酸的酸性和稳定性,以水热合成-浸渍法制备了复合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ZrO2-Fe2O3和SO42-/ZrO2-TiO2。TG和NH3-TPD表征表明SO42-/ZrO2-Fe2O3和SO42-/ZrO2-TiO2的稳定性和酸性均强于SO42-/ZrO2、SO42-/Fe2O3、SO42-/TiO2催化剂,并且SO42-/ZrO2-Fe2O3在异丁苯酰基化反应中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异丁苯的转化率达79.1%,IBAP的收率达65.2%。在重复使用5次过程中,异丁苯的转化率均高于66.7%,IBAP的收率高于52.1%,回收率得到提高。

张文芳[4](2019)在《正丁烷在酸性催化剂上的异构化反应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碳四资源的深度利用是石油化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异丁烷脱氢以及烷基化发展迅速,异丁烷成为新兴的热门产品,而正丁烷尚无合理的利用途径。正丁烷异构化制异丁烷技术,将为解决正丁烷过剩和异丁烷需求量增加的问题提供一条合理的技术路线。因此,本文针对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分子筛催化剂在正丁烷异构化反应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本文研究了硫酸化氧化锆催化剂SO42-/Zr O2-Al2O3(SZA)上正丁烷异构化的反应性能。通过考察反应条件(温度和载气等)和催化剂制备条件(硫酸负载量)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发现,SZA催化剂上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的最佳温度为200°C;氮气作为载气是惰性的,氢气是非惰性的,除稀释作用外,还与催化剂发生相互作用,提高催化剂稳定性;硫酸化处理能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稳定四方晶相Zr O2、减小催化剂晶粒尺寸,并为催化剂表面提供了丰富的Br?nsted酸性位;不同硫酸负载量的催化剂上的异构化反应性能依赖于其表面酸性质,强Br?nsted酸性位在正丁烷异构化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而Lewis酸与反应性能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催化剂酸性质和孔道结构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性能有重要影响。SZA催化剂在160-260°C低温条件下就可催化正丁烷发生异构化反应,并以单分子反应为主;而H-ZSM-5分子筛需要在高于300°C的温度下催化正丁烷发生反应,且在300-400°C温度范围内以发生双分子反应为主。此外,SZA催化剂存在快速失活的缺点,而H-ZSM-5分子筛在300-400°C温度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根本原因在于两类催化剂不同的酸性质和孔道结构:正丁烷转化速率取决于催化剂表面酸性位的强度;而产物分布(或单/双分子异构化反应所占比例)取决于孔道结构和酸性位密度。SZA催化剂反应过程中正丁烷与硫酸物种之间发生氧化脱氢生成的水和亚硫酸物种导致酸强度降低是造成催化剂快速失活的根本原因,而H-ZSM-5催化剂的酸性位强度和数量在反应过程中变化很小,使其表现出良好的催化稳定性。分子筛拓扑结构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性能有决定性作用。低温条件下正丁烷在H-ZSM-5分子筛上以发生双分子反应为主,而在H-Beta分子筛上单分子和双分子反应路径同时存在。单分子和双分子反应路径(双分子异构和歧化)分布情况取决于强Br?nsted酸性位密度和分子筛孔道结构,其中孔道结构为决定性因素。分子筛孔道交叉处形成的空腔为双分子反应提供了空间。H-ZSM-5分子筛通道交叉处形成的空腔体积小,限制了三甲基C8中间体的形成,导致歧化反应产物丙烷和戊烷的选择性升高。此外,H-ZSM-5分子筛基本无介孔,其狭窄的孔道结构影响由双分子反应产生的较重产物(戊烷)的扩散,导致严重的二次“二聚-裂化”反应和较高的丙烷选择性。此外,在催化剂表面酸性位强度相差不大的前提下,正丁烷初始转化速率取决于强Br?nsted酸性位数目;分子筛的孔道结构对催化剂的稳定性有一定作用,并进一步影响到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正丁烷反应产物分布的变化情况。

张敏秀[5](2018)在《正丁烷在Pt改性硫酸化氧化锆催化剂上的异构化研究》文中认为碳四资源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原料,主要来源是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和蒸汽裂解制乙烯装置。随着烷基化不断发展,异丁烷供不应求,且正丁烷的利用率低,因此,正丁烷异构化生产异丁烷不仅能够合理利用正丁烷,也可以满足国内对异丁烷的需求,提高了碳四资源的经济效益。本文考察了氧化铝的引入和硫酸化介质对催化剂的影响。铝含量为4 wt.%时硫酸化氧化锆(SZA)催化剂效果最好,以硫酸为硫化剂的催化剂正丁烷异构化性能最佳,浸渍方法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甚微。氢气在反应中主要起到与硫酸化氧化锆催化剂发生相互作用的作用。铂基硫酸化氧化锆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200 ℃、进料空速为0.60 h-1、氢烃比为0.31时可获得较好的反应结果。Pt的负载量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会产生影响,在负载量为0.05 wt.%时存在一个最佳的效果,说明金属活性中心和酸性中心之间存在一个最佳配比。而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硫酸和氯铂酸的浸渍顺序会影响催化剂的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性能。先浸渍硫酸的催化剂性能最好,共浸渍的次之,先浸渍氯铂酸的最差,先浸渍硫酸的催化剂中硫酸可以较好的锚定Pt原子,防止S和Pt的流失。考察了预还原过程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在400 ℃、还原温度为300 ℃、还原时间为2 h即可达到较好的反应效果。原料含有烯烃时铂改性催化剂的稳定性要明显优于未改性催化剂。催化剂中的Pt对原料中的硫、砷化合物非常敏感。以机械混合的方式向硫酸化氧化锆催化剂中引入Pt同样可以达到提高催化剂活性,减缓催化剂失活的目的。Pt/Al2O3和SZA可以发挥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的发挥,并不要求两者之间产生某种化学键,但要求两者之间有较好的接触效果,两类活性位之间的空间距离决定了丁烯中间物种在两类活性位之间的扩散速率。直接浸渍所得Pt/SZA催化剂中金属Pt同时起到催化正丁烷脱氢-异丁烯加氢反应和促进氢溢流反应的作用。而在机械混合异构化催化剂中,金属活性组分也存在正丁烷脱氢-异丁烯加氢的作用,但主要起到促进氢溢流反应的作用,H2在Pt活性中心上发生吸附解离得到氢质子(H+)和氢负离子(H-)表现出很高的加氢活性,可以促使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异构中间体迅速加氢饱和得到异丁烷,减少不饱和物种发生二次聚合生焦等反应,提高异丁烷选择性。

王鹏照[6](2018)在《正丁烷在硫酸化氧化锆催化剂上的异构化反应研究》文中提出正丁烷异构化制备异丁烷对于提高碳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环境友好的硫酸化氧化锆因其具有良好的催化正丁烷异构化活性,被认为最有可能取代目前工业使用的氯化氧化铝催化剂。本论文致力于对不经贵金属改性的硫酸化氧化锆催化剂(SZA)在正丁烷异构化反应中活性位的本质进行研究,明确了硫酸物种与催化剂载体的相互作用在活性位形成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探究了正丁烷活化、反应及催化剂失活和再生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SZA催化剂应用于循环流化床异构化工艺中的技术方案。以无定型Zr(OH)4-Al(OH)3为浸渍前驱体,在硫酸化处理后经650℃空气氛围焙烧可得到高活性的异构化催化剂,即可以得到纯的四方相氧化锆载体、硫酸物种在氧化锆表面处于单层分散状态和最大Br?nsted酸密度的催化剂。催化剂表面硫酸物种的引入抑制氧化锆在焙烧过程中晶粒的长大和晶相的转变,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为异构化反应提供不可或缺的Br?nsted酸性位。SZA催化剂虽能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活性,但存在失活速率快的缺点。利用Ar-TPE-MS实验对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硫酸物种的变化进行研究,发现催化剂表面同时存在强氧化性的硫酸物种活性位和酸性活性位。利用原位FTIR实验和DFT理论计算对催化剂表面两类活性位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发现在适当温度下脱水活化处理后,SZA催化剂表面硫酸物种的强吸电子诱导效应使得邻近锆羟基的酸性增强。DFT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高度脱水的催化剂表面,桥键锆羟基具有超强酸性。然而,催化剂表面水含量的增加会显着降低锆羟基的酸强度。与中性的水分子相比,碱性探针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会造成催化剂的不可逆失活。在高度脱水的SZA催化剂表面,正丁烷分子存在两种活化途径:超强酸性位上质子化活化和强氧化性硫酸物种活性位上氧化脱氢活化。两类活性位在正丁烷异构化反应中是相互影响的:在反应初始阶段,两类活化途径并存;随着反应的进行,由正丁烷氧化脱氢生成的水和亚硫酸物种吸附于催化剂表面,降低了S=O键的密度和共价强度,导致其对酸性锆羟基的吸电子能力减弱,超强酸性丢失。这是反应初始阶段催化剂活性迅速降低的根本原因。本文提出三种可以提高正丁烷在SZA催化剂上异构化率的策略及相应机理:(1)催化剂表面碳物种的不完全烧除可以在不降低异丁烷生成速率的同时有效抑制一次和二次“二聚-裂化”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异丁烷选择性。(2)在适当条件下对催化剂热处理会促进催化剂表面少量不稳定的硫酸物种发生分解,造成活性位密度的适度降低,从而实现在不降低异丁烷生成速率的同时有效抑制副反应的发生。(3)使用共沉淀法在SZA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引入少量的La和Ni,经硫酸化处理后在高温焙烧过程中硫酸物种不能稳定存在于载体表面的La2O3和NiO上,故造成表面硫酸物种密度小幅降低,从而起到提高异构化选择性的目的。采用喷雾干燥成型技术实现了SZA催化剂的放大生产,并成功应用于循环流化床异构化工艺中。中试试验结果表明,正丁烷进料空时对反应性能具有显着影响,而反应器内气体线速度对反应性能影响不大。反应温度和再生温度的升高均提高了正丁烷的转化率,但降低了异丁烷的选择性。催化剂再生过程中会有少量硫酸物种以SO2的形式流失掉。富氧环境、适中的气提温度、较低的再生温度和较高的进料质量空时均有利于降低硫流失速率。300小时中试评价结果表明:SZA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性能。正丁烷转化率和异丁烷选择性在57.6 wt.%和76.4 wt.%左右稳定波动。异丁烷收率维持在44.0 wt.%左右,相应的异构化指数为50.9%,这已接近异丁烷和正丁烷在该反应条件下的平衡组成。

张文芳,张敏秀,王鹏照,杨朝合,李春义[7](2017)在《SO42-/ZrO2-Al2O3催化剂表面酸性质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采用"沉淀-浸渍"法制备一系列不同硫酸负载量的SO42-/ZrO2-Al2O3催化剂,利用N2吸附-脱附、Py-FTIR、XR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常压、200℃、H2∶C4=2∶3和质量空速为3 h-1的反应条件下,在固定床微型反应评价装置上考察了硫酸负载量对SO42-/ZrO2-Al2O3催化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Py-FTIR结果表明,硫酸化处理为催化剂表面提供了丰富的Br?nsted酸性位,其中,强Br?nsted酸性位在正丁烷异构化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因此,硫酸化处理可显着提高正丁烷异构化活性,而Lewis酸性位与之没有直接关系。

赵乐乐[8](2017)在《La-Ni-S2O82-ZrO2-Al2O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异构化性能》文中研究说明异构化汽油具有不含硫、烯烃、芳烃和高辛烷值的优点,是提高汽油质量的理想选择。固体酸催化剂具有酸性强、稳定性好、环境友好等优点,在烷烃异构化、裂解、烷基化、脱水等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固体超强酸中SO42-/ZrO2和S2O82-/ZrO2型催化剂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催化材料。本文制备了La-Ni-S2O82-/ZrO2-Al2O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并采用XRD、BET、FT-IR、Py-IR、XPS、XRF、TEM、TG/DTA等表征方法对所制备催化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以正戊烷的异构化反应作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异构化性能,论文主要分3部分内容:本文分别采用沉淀-浸渍法、连续pH值法和水热合成法等3种方法制备了ZrO2-Al2O3载体,考察了载体制备方法对La-Ni-S2O82-/ZrO2-Al2O3(La-Ni-SZA)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发现载体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晶型的影响不大,而对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有较大影响;沉淀-浸渍法和水热合成法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均较好,而其中的沉淀-浸渍法的制备过程简单、方便。分别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和传统浸酸方法制备了La-Ni-SZA催化剂,考察了浸酸方式对La-Ni-SZA催化剂的异构化性能的影响。发现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B酸和L酸量均明显高于传统浸酸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在各自最佳反应温度,2.0 MPa,氢气/正戊烷的摩尔比为4:1,质量空速1.0 h-1下,传统浸酸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的异戊烷产率达到最高达到69%,异戊烷选择性为95%,而等体积浸渍制备的催化剂的异戊烷产率最高仅为55%,异戊烷选择性为88%。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虽然初始活性较低,但是克服了传统浸酸方法制备的催化剂易失活的缺点,具有极好的稳定性。研究了La-Ni-SZA催化剂的稳定性,失活后催化剂采用焙烧和焙烧后再浸酸两种方法进行再生,以考察催化剂的再生性能。结果表明:(1)反应时间1000 min以内,新鲜催化剂的异戊烷产率保持在65%以上,异戊烷选择性>94%。反应时间在1000到3000min之间时,异戊烷产率由65%迅速下降到25%;(2)La-Ni-SZA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积炭、B酸的损失和S物种的遗失;(3)失活后的催化剂,在500°C下焙烧3 h,可以基本消除表面积炭,初活性可以恢复到新鲜催化剂的58%,正戊烷异构化的活性随时间是持续下降;(4)焙烧后再硫酸化再生的催化剂,不仅消除了表面积碳,总酸量和S含量高于新鲜催化剂,在反应时间3000 min以内,异戊烷产率维持在58%左右,异戊烷选择性在90%以上,表现出很好的稳定性。焙烧后再硫酸化再生的催化剂稳定性提高的原因可以解释为:(a)硫酸化使催化剂具有一个适宜的酸性,有利于抑制酸性中心上积碳反应;(b)再次硫酸化后,S与Zr的结合更牢固,抑制了S物种的遗失;(c)催化剂经过焙烧和硫酸化,催化剂表面酸性中心和金属中心重排,促进异构化反应。

崔化鹏[9](2016)在《Zn和Fe改性的S2082-/Zr02-Al20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轻质烷烃异构化是石油化工领域最重要的转化过程、是提高汽油辛烷值的重要方法,它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和节省资源等重要优点。而S2O82-/MxOy固体超强酸是异构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类催化剂。具有制备方法简单、酸性强、催化活性高、可再生使用、对环境友好、不腐蚀设备等突出优点,成为近年来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对催化剂的改性,提高催化剂的异构化活性及稳定性以适用于各种反应和工业化的应用。本文以ZrO2-Al2O3为载体,通过引入S2O82-和Zn、Fe,制备了具有较好异构化活性的Zn-Fe-S2O82-/ZrO2-Al2O3(Zn–Fe–SZA)金属-酸双功能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并用XRD、FI-IR、Py-IR、TG-DTA、TPR、BET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以正戊烷加氢异构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过渡金属Zn和Fe对S2O82-/ZrO2-Al2O3(SZA)催化剂异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催化剂失活原因,研究了Zn–Fe–SZA催化剂上正戊烷异构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1)过渡金属Zn和Fe的引入使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明显提高,Zn能够增强催化剂的还原活性,使还原温度显着降低,Fe可以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且金属Zn和Fe协同作用能够提供更多酸性中心。各催化剂的活性大小顺序为:Zn–Fe–SZA>Zn–SZA>Fe–SZA>SZA。(2)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Zn和Fe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焙烧温度为650℃。在170℃、2.0 MPa,H2/正戊烷的摩尔比为4:1,质量空速1.0 h-1下,Zn–Fe–SZA催化剂的异戊烷收率为67.0%,异戊烷选择性为99.5%。(3)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表面积碳、S的流失;高温焙烧能够烧掉催化剂表面上的积碳,催化剂的活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由于S的流失,催化剂的活性只能恢复42%;高温焙烧后,再浸酸的催化剂,由于S得到补充,催化剂的活性基本得到恢复,恢复率达到48%;(4)Fe-Zn-SZA催化剂上正戊烷异构化服从一级可逆动力学,正逆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71.9 kJ/mol和70.3 KJ/mol。

马允[10](2014)在《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概述了SO2-4/MxOy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分类、制备方法及表征手段,详细说明了通过促进剂、催化剂载体及引入金属或离子等对SO2-4/ZrO2型固体超强酸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在SO2-4/MxOy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展望了SO2-4/MxOy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发展前景。

二、SO_4~(2-)/ZrO_2-Al_2O_3及载Pt催化剂上正丁烷异构化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O_4~(2-)/ZrO_2-Al_2O_3及载Pt催化剂上正丁烷异构化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SO42-/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SO42-/Zr O2的成酸机制
    1. SO42-/Zr O2的结构模型
    2. SZ的成酸机制
二、SZ制备方法
    1. 一步法
    2. 两步法
三、SZ的改性
    1. Zr O2物理性质的优化
    2. 介孔材料的引入
    3. 金属元素的引入
    4. 不同促进剂的引入
四、SZ的应用
    1. 异构化反应
    2. 生物柴油的制备
    3. 其他反应
五、总结与展望

(2)异丁烷在镍和铜负载的WO3-ZrO2固体超强酸上的正构化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正丁烷的用途和制备方法
    1.2 异丁烷正构化反应的反应机理
    1.3 正构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4 酸性载体的选择及WO_3-Zr O_2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4.1 酸性载体的选择
        1.4.2 WO_3-Zr O_2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催化剂制备,活化及活性评价
        2.3.1 Ni/WO_3-Zr O_2系列催化剂的制备
        2.3.2 NiCu/WO_3-Zr O_2系列催化剂的制备
        2.3.3 催化剂的活化及活性评价
    2.4 催化剂表征方法
        2.4.1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4.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4.3 X射线衍射光谱(XRD)
        2.4.4 N_2吸附-脱附(N_2-adsorption-desorption)
        2.4.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2.4.6 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
        2.4.7 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2.4.8 热重分析(TGA)
第三章 Ni/WO_3-ZrO_2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3.1 前言
    3.2 WO_3负载量对WO_3-ZrO_2催化剂的性能影响
        3.2.1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
        3.2.2 WO_3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3.3 Ni负载量对Ni/WO_3-ZrO_2催化剂的性能影响
        3.3.1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
        3.3.2 Ni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影响及反应条件优化
        3.3.3 催化剂稳定性和再生性能的考察
        3.3.4 金属-酸性比例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Ni-Cu/WO_3-ZrO_2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4.1 前言
    4.2 Cu添加量对1Ni-xCu/WO_3-ZrO_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4.2.1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
        4.2.2 Cu添加量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4.3 Ni-Cu比例对xNi-yCu/WO_3-ZrO_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4.3.1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
        4.3.2 Ni-Cu比例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及反应条件优化
        4.3.3 催化剂稳定性和再生性能的考察
    4.4 反应机理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3)异丁苯酰基化催化剂及反应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酰基化反应
        1.1.1 酰基化反应研究现状
        1.1.2 酰基化反应催化剂
    1.2 Lewis酸催化剂
        1.2.1 AlCl_3 催化酰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1.2.2 AlCl_3 固载化催化酰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1.2.3 Lewis酸催化剂的应用
    1.3 离子液体催化剂
        1.3.1 离子液体的研究进展
        1.3.2 离子液体的结构及性质
        1.3.3 离子液体的制备
        1.3.4 离子液体在酰基化反应中的应用与回收
    1.4 固体超强酸
        1.4.1 固体超强酸的研究进展
        1.4.2 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酸化
        1.4.3 固体超强酸的失活与再生
        1.4.4 SO4_2?/M_xO_y的改性研究
        1.4.5 固体超强酸在异丁苯酰基化反应中的应用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
2 AlCl_3型L酸催化异丁苯酰基化反应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2 固载化AlCl_3催化剂的制备
        2.2.3 AlCl_3 催化异丁苯酰基化反应
        2.2.4 固载化AlCl_3催化异丁苯酰基化反应
    2.3 结果与讨论
        2.3.1 AlCl_3 催化异丁苯酰基化实验结果分析
        2.3.2 固载化AlCl_3催化异丁苯酰基化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AlCl_3型离子液体催化异丁苯酰基化反应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2 [BMIM]X-A1Cl_3(X= Cl、Br)离子液体的合成
        3.2.3 [BMIM]X-A1Cl_3 离子液体的表征(IR、~1H NMR)
        3.2.4 [BMIM]X-A1Cl_3 离子液体催化异丁苯酰基化反应
    3.3 结果与讨论
        3.3.1 [BMIM]X-A1Cl_3 离子液体的表征分析
        3.3.2 [BMIM]X-A1Cl_3 离子液体催化异丁苯酰基化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
    3.4 本章小结
4 SO_4~(2-)/M_xO_y固体超强酸催化酰基化反应及其改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2 固体超强酸的制备
        4.2.3 固体超强酸的表征
        4.2.4 固体超强酸催化异丁苯酰基化反应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固体超强酸的表征分析
        4.3.2 SO_4~(2-)/M_xO_y催化异丁苯工艺条件的优化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正丁烷在酸性催化剂上的异构化反应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正丁烷异构化催化剂体系
        1.2.1 阴离子改性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1.2.2 分子筛催化剂
        1.2.3 杂多酸催化剂
    1.3 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机理
        1.3.1 酸性催化剂反应机理
        1.3.2 金属酸性双功能催化剂反应机理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2.2 催化剂的制备
    2.3 实验装置
    2.4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2.5 催化剂表征
        2.5.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2.5.2 扫描电镜分析(SEM)
        2.5.3 低温氮气吸脱附
        2.5.4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
        2.5.5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2.5.6 吡啶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Py-FTIR)
        2.5.7 原位红外光谱(In situ-FTIR)
第三章 正丁烷在硫酸化氧化锆催化剂上的反应性能研究
    3.1 反应温度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3.1.1 反应温度对正丁烷异构化转化率的影响
        3.1.2 反应温度对产物分布和异丁烷选择性的影响
        3.1.3 不同反应温度时丁烷和戊烷组成对比
    3.2 载气气氛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3.2.1 氢分压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3.2.2 氮分压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3.2.3 不同氢氮比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3.3 SZA催化剂表面酸性质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3.3.1 不同硫酸负载量催化剂物性表征
        3.3.2 催化剂表面酸性位在正丁烷异构化中的作用
        3.3.3 硫酸化氧化锆催化剂表面强Br?nsted酸性位的来源
    3.4 小结
第四章 SZA与 H-ZSM-5 催化剂在正丁烷异构化反应中的对比研究
    4.1 引言
    4.2 SZA和 H-ZSM-5 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的识别
        4.2.1 分子筛活化过程对其表面羟基和骨架结构的影响
        4.2.2 不同硅铝比H-ZSM-5 分子筛上正丁烷吸附原位红外光谱
    4.3 SZA和 H-ZSM-5 催化剂表征
    4.4 SZA和 H-ZSM-5 催化剂上正丁烷反应性能对比
    4.5 SZA和 H-ZSM-5 催化剂上正丁烷反应构效关系
        4.5.1 酸强度对正丁烷转化速率的影响
        4.5.2 孔道结构和酸密度对正丁烷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
        4.5.3 反应过程中酸性位的变化和催化剂稳定性
    4.6 小结
第五章 分子筛拓扑结构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
    5.1 引言
    5.2 H-Beta和H-ZSM-5 分子筛表征结果
    5.3 H-Beta和 H-ZSM-5 催化剂上正丁烷反应性能对比
    5.4 H-Beta和 H-ZSM-5 分子筛上正丁烷反应构效关系
        5.4.1 强Br?nsted酸性位数目对正丁烷初始反应速率的影响
        5.4.2 孔结构和酸性质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5.4.3 分子筛拓扑结构对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
    5.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正丁烷在Pt改性硫酸化氧化锆催化剂上的异构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正丁烷异构化催化剂体系
        1.2.1 Pt/Cl/Al_2O_3 催化剂
        1.2.2 Pt(Pd)/沸石分子筛
        1.2.3 Pt/SO_4~(2-)-ZrO_2 催化剂
        1.2.4 La、Ni改性催化剂
    1.3 正丁烷反应机理
        1.3.1 酸性催化剂反应机理
        1.3.2 金属酸性双功能催化剂反应机理
    1.4 正丁烷异构化工艺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2.2 催化剂制备
    2.3 实验装置
    2.4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2.4.1 比表面和孔径分布(BET)
        2.4.2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
        2.4.3 X射线粉末衍射(XRD)
        2.4.4 热重-差热分析(TG-DTA)
        2.4.5 催化剂硫碳含量分析
    2.5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第三章 Pt改性前后硫酸化氧化锆催化剂异构化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硫酸化氧化锆载体制备条件的考察
        3.2.1 Al_2O_3 的引入对SO_4~(2-)/ZrO_2 催化剂的影响
        3.2.2 硫酸化介质对SO_4~(2-)/ZrO_2-Al_2O_3 催化剂的影响
    3.3 正丁烷在硫酸化氧化锆催化剂上的反应性能研究
        3.3.1 氢分压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3.3.2 氮分压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3.3.3 不同氢氮比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3.4 Pt/SZA催化剂上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条件的考察
        3.4.1 反应温度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3.4.2 进料空速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3.4.3 烃氢比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3.4.4 改性前后催化剂异构化性能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Pt在催化剂表面的存在形式和在异构化反应中的作用研究
    4.1 引言
    4.2 不同Pt负载量SO_4~(2-)/ZrO_2-Al_2O_3 催化性能研究
        4.2.1 正丁烷异构化反应评价结果
        4.2.2 催化剂稳定性评价
        4.2.3 催化剂表征
    4.3 Pt和 SO_4~(2-)的引入顺序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4.3.1 正丁烷异构化反应评价结果
        4.3.2 催化剂表征
    4.4 预还原过程对Pt/SO_4~(2-)/ZrO_2-Al_2O_3 催化性能的影响
        4.4.1 焙烧温度的影响
        4.4.2 不同还原时间的反应效果
    4.5 金属位和酸性位的作用
    4.6 原料中杂质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4.6.1 烯烃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4.6.2 硫、砷化合物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4.7 小结
第五章 Pt/Al_2O_3和SZA机械混合样品的催化性能考察
    5.1 引言
    5.2 Pt/Al_2O_3和SZA机械混合比例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5.2.1 SZA和 Pt/Al_2O_3 单独催化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性能对比
        5.2.2 SZA和 Pt/Al_2O_3 混合比例对催化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5.2.3 混合比例对异丁烷选择性的影响
        5.2.4 直接负载和机械混合催化剂反应性能的比较
    5.3 Pt/Al_2O_3和SZA分层装填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5.3.1 Pt/Al_2O_3和SZA装填顺序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5.3.2 分层装填催化剂与单独Pt/Al_2O_3和SZA催化剂性能对比
        5.3.3 不同方法所得催化剂两类活性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5.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正丁烷在硫酸化氧化锆催化剂上的异构化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概述
    1.3 正丁烷异构化工艺概述
    1.4 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机理
        1.4.1 酸性单功能催化剂上正丁烷异构化机理
        1.4.2 “金属-酸性”双功能催化剂上正丁烷异构化机理
        1.4.3 烯烃在反应中的作用
    1.5 正丁烷异构化催化剂研究现状
        1.5.1 Pt/Cl-Al_2O_3 催化剂
        1.5.2 Pt/Pd改性分子筛催化剂
        1.5.3 杂多酸催化剂
        1.5.4 锆基催化剂
        1.5.5 各类催化剂对比
    1.6 硫酸化氧化锆催化剂研究现状
        1.6.1 锆基催化剂的制备和活化
        1.6.2 活性组分的作用
        1.6.3 临氢作用
        1.6.4 失活和再生
    1.7 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1.7.1 课题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7.2 论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 原料与试剂
    2.2 主要实验装置
        2.2.1 微型固定床反应装置
        2.2.2 循环流化床中试装置
    2.3 原料和产物分析方法
    2.4 催化剂制备方法
    2.5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2.5.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2.5.2 低温氮气吸脱附
        2.5.3 吡啶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Py-FTIR)
        2.5.4 热重分析(TG)
        2.5.5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
        2.5.6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2.5.7 在线质谱相关实验
        2.5.8 原位红外相关实验
        2.5.9 催化剂硫碳含量分析
第三章 SZA催化剂在正丁烷异构化反应中活性位的识别
    3.1 前言
    3.2 催化剂制备条件的考察及优化
        3.2.1 焙烧温度对SZA催化剂异构化性能的影响
        3.2.2 硫酸负载量对SZA催化剂的影响
    3.3 SZA催化剂上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稳定性考察
    3.4 反应前后催化剂物化性质表征
        3.4.1 低温氮气吸脱附、XRD及表面硫碳含量测定
        3.4.2 NH_3-TPD和 Py-FTIR表征
        3.4.3 催化剂表面硫物种的变化
        3.4.4 催化剂表面两类活性位的性质探讨
    3.5 小结
第四章 SZA活性位之间相互作用及催化剂失活机理研究
    4.1 前言
    4.2 SZA催化正丁烷异构化反应行为考察
        4.2.1 活化温度和氨脱附温度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4.2.2 原料空速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4.2.3 Stopping-restarting反应
        4.2.4 反应载气的影响
        4.2.5 催化剂在空气氛围下的反应-再生性能
        4.2.6 催化剂在氮气氛围下的再生性能
    4.3 SZA催化剂表面两类活性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4.3.1 活化过程中SZA催化剂表面性质的变化
        4.3.2 氨吸脱附过程中SZA催化剂表面性质的变化
        4.3.3 正丁烷在SZA催化剂上原位反应过程中表面性质变化
    4.4 催化剂表面锆羟基去质子能计算
        4.4.1 模型建立与检验
        4.4.2 不同水合程度下硫酸化氧化锆表面锆羟基去质子能计算
    4.5 两类活性位相互作用关系探讨
        4.5.1 催化剂表面水的存在状态及对活性位性质的影响
        4.5.2 碱性探针分子在SZA表面吸附对活性位性质的影响
        4.5.3 两类活性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4.5.4 催化剂失活机理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提高正丁烷在SZA催化剂上异构化率的策略及机理
    5.1 前言
    5.2 催化剂再生程度对催化剂构效关系的影响
        5.2.1 再生温度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5.2.2 再生温度对催化剂碳物种烧除的影响
        5.2.3 不同再生温度时催化剂的构效关系
    5.3 热处理条件对催化剂构效关系的影响
        5.3.1 热处理条件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5.3.2 热处理条件对催化剂表面性质的影响
        5.3.3 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催化剂的构效关系
    5.4 La、Ni改性SZA催化上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性能研究
        5.4.1 改性前后催化剂物化性质表征
        5.4.2 改性处理对催化剂异构化性能的影响
    5.5 小结
第六章 SZA催化剂上正丁烷异构化循环流化床中试评价
    6.1 前言
    6.2 操作条件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6.2.1 进料空时和表观气速的影响
        6.2.2 反应和再生温度的影响
        6.2.3 反应压力的影响
    6.3 再生过程硫流失问题
        6.3.1 气提温度的影响
        6.3.2 再生温度的影响
        6.3.3 进料空时的影响
    6.4 稳定性考察
    6.5 与现有异构化工艺的对比
    6.6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SO42-/ZrO2-Al2O3催化剂表面酸性质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
    1.2 催化剂的制备
    1.3 催化剂的表征
    1.4 催化剂的反应性能评价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硫酸负载量催化剂的物性表征
    2.2 催化剂表面酸性位在正丁烷异构化中的作用
    2.3 硫酸化氧化锆催化剂表面强Br#nsted酸性位的来源
3 结论

(8)La-Ni-S2O82-ZrO2-Al2O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异构化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概述
    1.2 轻质烷烃异构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3 轻质烷烃异构化反应机理研究
        1.3.1 酸性催化剂的异构化机理
        1.3.2 金属—酸性双功能催化剂的催化剂理
        1.3.3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催化机理
    1.4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4.1 金属氧化物复合型催化剂
        1.4.2 杂多酸型催化剂
        1.4.3 SO_4~(2-)/MxOy型催化剂
    1.5 SO_4~(2-)/ZRO_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
        1.5.1 SO_4~(2-)/ZrO_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酸结构
        1.5.2 SO_4~(2-)/ZrO_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改性研究
        1.5.3 SO_4~(2-)/ZrO_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研究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2.1.1 沉淀-浸渍法
        2.1.2 连续pH值法
        2.1.3 水热合成法
    2.2 催化剂的再生方法
    2.3 实验试剂与仪器
        2.3.1 实验药品与试剂
        2.3.2 实验仪器
    2.4 催化剂反应性能评价与表征方法
        2.4.1 实验装置
        2.4.2 反应产物分析方法
        2.4.3 催化剂表征测试
第3章 载体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1 不同载体制备方法LA-Ni-SZA催化剂的XRD分析
    3.2 不同载体制备方法LA-Ni-SZA催化剂的BET分析
    3.3 不同载体制备方法LA-Ni-SZA催化剂的FT-IR分析
    3.4 不同载体制备方法LA-Ni-SZA催化剂的Py-IR表征
    3.5 不同载体制备方法LA-Ni-SZA催化剂的XPS表征
    3.6 不同载体制备方法LA-Ni-SZA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浸酸方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4.1 不同浸酸方式制备的催化剂的XRD分析
    4.2 不同浸酸方式制备的催化剂的结构性质分析
        4.2.1 催化剂的BET分析
        4.2.2 催化剂的孔径分析
        4.2.3 催化剂的等温吸脱附曲线分析
    4.3 不同浸酸方式制备的催化剂的FT-IR分析
    4.4 不同浸酸方式制备的催化剂的Py-IR分析
    4.5 不同浸酸方式制备的催化剂的XPS表征
    4.6 不同浸酸方式制备的催化剂的SEM表征
    4.7 不同浸酸方式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与稳定性评价
        4.7.1 不同浸酸方式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4.7.2 不同浸酸方式制备的催化剂的稳定性评价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La-Ni-SZA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
    5.1 失活与再生催化剂的XRD分析
    5.2 失活与再生催化剂的BET分析
    5.3 失活与再生催化剂的TG分析
    5.4 失活与再生催化剂的FT-IR分析
    5.5 失活与再生催化剂的Py-IR分析
    5.6 失活与再生催化剂的XPS分析
    5.7 失活与再生催化剂的元素分析
    5.8 催化剂的稳定性评价
    5.9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9)Zn和Fe改性的S2082-/Zr02-Al20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CT
创新点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概述
    1.2 轻质烷烃异构化技术研究进展
    1.3 SO_4~(2-)/M_XO_Y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机理
        1.3.1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异构化机理
        1.3.2 金属-酸性双功能催化剂的异构化机理
    1.4 SO_4~(2-)/M_XO_Y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1.4.1 共沉淀法-浸渍法
        1.4.2 溶胶-凝胶法
        1.4.3 微乳液法
        1.4.4 氧化合成法
    1.5 制备条件对SO_4~(2-)/M_XO_Y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1.5.1 浸渍液浓度的影响
        1.5.2 焙烧温度的影响
        1.5.3 焙烧时间的影响
        1.5.4 金属前驱体的影响
    1.6 对SO_4~(2-)/M_XO_Y催化剂的改性
        1.6.1 通过加入金属对S_2O_8~(2-)/ZrO_2催化剂改性
        1.6.2 引入第二组份氧化物对S_2O_8~(2-)/ZrO_2催化剂改性
        1.6.3 通过改变酸源对S_2O_8~(2-)/ZrO_2催化剂改性
        1.6.4 通过加入盐对固体超强酸改性
    1.7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失活的原因
    1.8 固体超强酸反应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1.8.1 机理的动力学模型
        1.8.2 半机理的动力学模型
        1.8.3 经验的动力学模型
    1.9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分析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催化剂的制备
        2.2.1 S_2O_8~(2-)/Zr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4
        2.2.2 Zn-S_2O_8~(2-)/Zr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4
        2.2.3 Zn-Fe-S_2O_8~(2-)/Zr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4
    2.3 催化剂反应性能评价
        2.3.1 实验装置流程
    2.4 产物分析方法
        2.4.1 分析原理
        2.4.2 色谱工作条件
        2.4.3 实验数据分析
    2.5 催化剂的表征测试
        2.5.1 X射线衍射(XRD)
        2.5.2 红外光谱(IR)与吡啶红外光谱(Py-IR)
        2.5.3 催化剂比表面积的测定(BET)
        2.5.4 差热热重(TG/DTA)
        2.5.5 程序升温还原法(H2-TPR)
        2.5.6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2.5.7 氨气吸附(NH3-TPD)
第三章 Zn含量对Zn-SZA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1 不同Zn含量的催化剂的XRD分析
    3.2 不同Zn含量的催化剂的FT-IR分析
    3.3 不同Zn含量的催化剂的TPR分析
    3.4 不同Zn含量的催化剂的BET分析
    3.5 不同Zn含量的催化剂的Py-IR分析
    3.6 不同Zn含量的催化剂的TG-GTA分析
    3.7 不同Zn含量的催化剂的活性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ZA、Zn-SZA、Fe-SZA及 Zn-Fe-SZA催化剂的性能比较
    4.1 催化剂的XRD分析
    4.2 催化剂的H2-TPR
    4.3 催化剂的BET
    4.4 催化剂的FI-IR
    4.5 催化剂的Py-IR
    4.6 催化剂的TG-DTA分析
    4.7 催化剂的活性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Zn-Fe-SZA催化剂的失活再生研究
    5.1 不同Zn-Fe-SZA催化剂的XRD分析
    5.2 不同Zn-Fe-SZA催化剂的FT-IR分析
    5.3 不同Zn-Fe-SZA催化剂的BET分析
    5.4 不同Zn-Fe-SZA催化剂的TG分析
    5.5 不同Zn-Fe-SZA催化剂的TPD分析
    5.6 不同Zn-Fe-SZA催化剂的TPR分析
    5.7 不同Zn-Fe-SZA催化剂的XPS分析
    5.8 不同Zn-Fe-SZA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分析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Zn-Fe-SZA催化剂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6.1 反应温度的影响
    6.2 空速(WHSV)的影响
    6.3 反应时间的影响
    6.4 外扩散影响的考察
    6.5 内扩散影响的考察
    6.6 异构化反应动力学
        6.6.1 热力学参数的求解
        6.6.2 一级动力学模型
        6.6.3 异构化反应活化能的确定
        6.6.4 逆反应活化能的确定
    6.7 本章小结
符号说明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10)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固体超强酸的分类
2 固体超强酸的表征手段
3 固体超强酸的制备方法
4 SO42-/Zr O2固体超强酸的研究现状
5 SO42-/Zr O2固体超强酸的改性
    5.1 促进剂改性
        5.1.1 S2O82-代替SO42-
        5.1.2 硫酸盐代替SO42-
        5.1.3 WO3代替SO42-
    5.2 载体的改性
        5.2.1 引入新载体
        5.2.2 引入中孔分子筛
        5.2.3 引入其它物质
    5.3 引入金属或离子改性
        5.3.1 引入多组元金属氧化物
        5.3.2 引入Pt、Pd等贵金属
        5.3.3 引入其他金属
6 结束语

四、SO_4~(2-)/ZrO_2-Al_2O_3及载Pt催化剂上正丁烷异构化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 [1]SO42-/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 董立新,陈静,丁立军,张振国. 山东工业技术, 2020(06)
  • [2]异丁烷在镍和铜负载的WO3-ZrO2固体超强酸上的正构化反应研究[D]. 曹明伦. 河北工业大学, 2020
  • [3]异丁苯酰基化催化剂及反应工艺研究[D]. 安灏. 青岛科技大学, 2019
  • [4]正丁烷在酸性催化剂上的异构化反应机理研究[D]. 张文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5]正丁烷在Pt改性硫酸化氧化锆催化剂上的异构化研究[D]. 张敏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6]正丁烷在硫酸化氧化锆催化剂上的异构化反应研究[D]. 王鹏照.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7]SO42-/ZrO2-Al2O3催化剂表面酸性质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J]. 张文芳,张敏秀,王鹏照,杨朝合,李春义. 燃料化学学报, 2017(06)
  • [8]La-Ni-S2O82-ZrO2-Al2O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异构化性能[D]. 赵乐乐. 东北石油大学, 2017(02)
  • [9]Zn和Fe改性的S2082-/Zr02-Al20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D]. 崔化鹏. 东北石油大学, 2016(05)
  • [10]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 马允. 应用化工, 2014(10)

标签:;  ;  ;  ;  ;  

SO_4~(2-)/ZrO_2-Al_2O_3和Pt负载催化剂上正丁烷的异构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