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牦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四川牦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问:我国牦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 答:(1)牦牛生产性能低
    由于粗放的掠夺式经营管理和良种体系不健全、畜群结构不合理、以自然交配为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着牦牛群体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致使部分地区牦牛表现出体格变小、体重下降、繁殖率低、抗病力弱、高等“退化”征候。就我国牦牛业生产水平而言,现代高产牦牛良种比例小,良种化程度低,生产性能差。
    (2)科学饲养管理水平低
    由于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皮慧笑的制约,牦牛饲养区新技术推广缓慢。饲养管理技术滞后,适应杂交牛生长发育快特点的饲喂管理技术没有得到深入系统地研究与开发。繁育技术、饲养管理技术、畜产品加工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等缺乏综合配套,更缺乏系统性、规模化的生产实用技术。
    (3)牦牛产品低
    牦牛是乳、肉、毛、绒、役兼用型牛种,其皮、毛、绒、骨、血、内脏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但牧民商品意识淡薄,对牦牛产品开发程度低。同时,操作性强的成果不多,技术类成果规模小,成熟度低。
    (4)科学技术转化力低
    国家对牦牛科学研究重视不够,投资力度小。实用技术开发和推广经费来源单一、数量少,企业和生产经营者个人投入几乎没有。就目前的情况看,牦牛相关研究如碧敏牦牛新品种培育、繁育技燃含术、杂交改良技术、规模化饲养技术明显滞后。牦牛业研究中缺少高新技术,没有起到科技先行之目的,影响了牦牛产业化的发展。
问:四川的牦牛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1. 答:牦牛分布的地区具有海拔高(2500~6000米)、气温低(年均≤0℃)、昼键森夜温差大(15℃以上)、牧草生长季短(110~135天)、辐射强(年辐射量585.2~815.1千焦/厘米2)、氧分压低(14.67千帕以下)的特点,草场以高山及亚高山草场为主体。被称为世界屋脊的中国青藏高原及其周围的广大地带,就是世界牦牛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区。以我国青藏高原为中心,围绕喜马拉雅山、帕米尔、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等几大山脉自内向外延伸,其范围包括中国的西藏隐亮信、青海、四川、甘肃、新疆、云南六省、自治区的高寒草原区,以及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国、尼泊尔、印度、不丹、巴基斯坦、阿富汗、高加索等国的高山及高寒地区,近年来美国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也有少量牦牛分散于部分饲养户中。中国是牦牛主产国,2007年牦牛存栏量1400万头。另据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报道,2010年牦牛存栏量1500万头、2012年牦牛存栏量增至约2000万头。灶轮
  2. 答:四川省牦牛养殖,一直是当地一项重要的经济收入,键轿在四川牦牛养殖大致分布情况甘孜州(有211.04万头)、阿坝州(191.95万头)、凉山州部分地区有少量分布(7.83万头),另外在其它地区也零星分布一些牦牛养殖户,但族亮李是规模比较小。牦牛浑身都是宝,牦牛奶、牦牛皮、牦牛肉,都具兆迟有很高的价值,红原御坊斋牦牛肉制品厂就是坐落在阿坝红原地区,专门从事牦牛肉加工工厂,其所生产的风干牦牛,口味全,价格低,深受好评。
问:新时期牦牛产业发展的要求有哪些?
  1. 答:(1)加大制种供种力度,建立牦牛良繁生产体系
    牦牛繁育体系是有效地开展牦牛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的一种组织体系。它既有技术性工作,又有周密的组织工作;既有纯种繁殖,又有杂种优势利用。建立符合我国牦牛业生产实际的良繁体系,培育和推广利用牦牛优良品种,提高牦牛良种化程度。同时,满足不同地区则宽、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模的需要,使牦牛业区域生产及不同区域牦牛生产方式相适应,发挥区域优势,确保牦牛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2)提高牦牛个体生产性能及生产效率
    根据我国牦牛存栏头数多,但个体产出率低的状况,要保持饲养头数不减或略增的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个体的生产效率。由常规选育逐步进入分子水平,朝着改变牦牛基因型方向发展,结合生物新技术,加快选育进程来满足现代牦牛业快速发展需求。
    (3)积极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牦牛遗传资源
    牦牛可为人类提供用途广泛的畜孙闹亮产品,在积极开发利用的同时,加强牦牛品种资源保护工作。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方法,开展基因和重要遗传材料的保存,对生产性能优良,品质好、增产潜力大的牦牛品种,开展有计划的选育和杂交利用工作。各地牦牛业发展应与各地的生活习惯、消费结构相适应,各个牦牛品种都有其独弯罩特的优缺点,切不可为了综合各地方品种的优良特性,而进行整体改良或改造,从而丧失了特有的地方资源。
四川牦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