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源性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相互作用

内源性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相互作用

一、Interaction between en- dogenous nitric oxide and carbon monoxid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论文文献综述)

李宛卫[1](2019)在《一氧化碳干预Cx43-ERK信号通路在新生儿急性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仍是引起新生儿伤残甚至死亡的最常见的临床危重症,其所并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可引起了肺组织结构的大量破坏,肺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易发展为难治性新生儿呼吸衰竭而死亡。目前国内外新生儿ALI/ARDS的研究起步较晚,临床上缺乏大样本数据的对照性研究。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通常由血红素加氧酶分解血红素而形成。其作为血红素分解代谢的副产物,在体内外具有抗炎、抗凋亡、抗氧化、抗增殖、舒张血管等多种生物学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CO水平在一定程度范围内升高对多种细胞的坏死具有保护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低浓度CO不仅可以通过抑制肺泡上皮细胞(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AEC)凋亡而减少ALI,而且也可以减少AEC坏死。遗憾的是,CO减少AEC坏死从而保护ALI的分子通路还没有完全揭示清楚。新近的观点认为细胞坏死可受信号分子的调控,与凋亡一样存在较为复杂的信号通路,即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因此可能为细胞死亡的干预提供新机会。在CO保护ALI的过程中,程序性坏死发挥何种作用,目前也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newborn,PPHN)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里重症患儿中较常见的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其发病凶险,死亡率较高,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目前国内外治疗PPHN的手段有限,迫切需要研究新的治疗方法来降低其病死率和伤残率。而CO具有舒张血管、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等生物学效应,研究显示,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均有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蛋白及其活性的表达,是内源性CO生成和释放的重要场所之一,内源性HO/CO系统可能参与了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深入研究CO抑制AEC程序性坏死的信号转导通路,为临床上外源性吸入低浓度CO防治新生儿呼吸危重病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开发新药提供新思路。方法(一):通过气管插管,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制备新生大鼠ALI的动物模型;(二):在新生大鼠ALI动物模型腹腔注射一氧化碳释放分子3(Carbon monoxide releasing molecule 3,CORM3)或非活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3(Inactive carbon monoxide releasing molecule 3,i CORM3)。收集各组肺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测,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细胞的总数和蛋白质的含量。并同时对各组肺组织应用定量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来检测Cx43(Connexin43)及坏死相关标志物的表达。(三):采用A549细胞,完成细胞复苏与传代,利用细胞转染技术,研究CO通过下调Cx43水平保护LPS导致的ALI。(四):临床选择机械通气PPHN新生儿,随机给予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吸入或CO吸入,收集临床资料,检测相关指标。结果1.气管导管内滴入LPS或者腹腔内注入LPS均可以建立新生大鼠ALI的动物模型。其表现为肺湿/干重比(Lung wet/dry weight ratio,w/d)升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细胞数和蛋白浓度升高。2.LPS导致肺组织损伤这些变化通过腹腔注射给予CORM3后得到显着改善,但给予i CORM3却没有明显效果。3.CORM3能抑制LPS诱导的ALI中Cx43表达升高,过度表达的Cx43能减弱CORM3对肺的保护作用。4.LPS能增加坏死相关标记物MLKL、RIP1、RIP3、FADD的表达,给予CORM3能够明显阻碍这些标记物表达的升高。5.CORM3可减弱LPS诱导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的激活,ERK抑制剂U0126可减弱其对细胞程序性坏死的保护作用。6.吸入NO能降低肺动脉压力(n=8,P<0.05)和吸入CO也能一定程度降低肺动脉压力(n=5,P<0.05)。7.低浓度吸入CO能降低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β、α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8、白介素-6的水平(n=5,P<0.05)。结论1.通过气管导管内滴入LPS或者腹腔内注入LPS均可以建立新生大鼠ALI的动物模型,为研究ALI提供更好的动物模型。2.CO减少LPS诱导的ALI肺泡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3.CO通过下调Cx43减少LPS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4.CO通过下调Cx43激活的ERK信号通路保护LPS诱导的ALI。5.低浓度CO有抗炎的作用及一定的降低肺动脉压力的作用。

王丽娜[2](2019)在《低氧通过miR-203抑制FGF2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种由多种原因诱导的,肺部血管动力学的异常,其能够导致进行性的肺部血管阻力的进行性的增加。PH能够进行性地造成右心室的肥厚,最终导致右心衰和死亡。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的发生则属于各种疾病发展的中心环节之一。HPH常见于各种间质性肺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HPH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其机制可能涉及了遗传学因素、炎症因子的激活和免疫学失控等因素。研究发现,HPH其病理学主要改变是肺动脉的血管收缩性加强、肺部血管重构以及微小血管的损伤。HPH中参与小动脉收缩最重要的细胞即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近年来,PH的研究重点是逆转肺血管的重构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异常,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微小RNA(micro RNA或mi RNA)进化高度地保守,它是一种含有二十二个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RNA,并且能改变一些靶基因的表达,而这是通过转录后调节实现的。Micro RNA在很多的生物学过程中占据重要的作用,如细胞增殖、生长以及凋亡等。研究发现,在很多的疾病中,micro RNA甚至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潜在的生物学靶分子目标,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做贡献。接近三分之一的人类基因表达过程存在mi RNAs参与。但是绝大多数mi RNAs的功能及其详细而具体的调控机制还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Micro RNA能够与靶基因m RNA的3’UTR区域的碱基对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对靶基因进行调控,进而对人体的增殖、凋亡、发育等生理、病理学过程进行操控和调节。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了micro RNA在HPH的形成和进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尽管很多研究都对mi RNAs是如何参与HPH发生和进展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到底有多少mi RNAs参与到了其发病过程及进展过程中,以及其参与的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HPH组织中mi R-203的表达显着下调,我们猜测,mi R-203是否参与了HPH的发生和发展。目的:对HPH组织与细胞中的mi R-203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其功能变化,探讨其内在的分子机制。方法:1、构建HPH大鼠模型,并验证其是否成功。从大鼠模型中分离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以供后续实验使用。2.用q RT-PCR的方法检测了缺氧处理组的大鼠的细胞和常氧处理组大鼠的PASMCs细胞中的mi R-203的表达,并进行EDU细胞增殖实验、CCK8分析实验、细胞划痕试验以验证mi R-203对PASMCs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是否具有调控作用。3.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寻找mi R-203可能的靶基因。选取FGF2为可能的靶基因后,预测mi R-203和FGF2可能的结合位点,并进行验证。4.在PASMCs细胞中转染FGF2 si RNA以敲低其表达水平,并进行验证。检测正常对照组、HPH对照组和HPH+FGF2 si RNA组三组大鼠肺部的相关指标。结果:1、我们测定了HPH模型大鼠和常氧对照大鼠的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le systolic pressure,RVSP)和右心室肥厚指数(right ventricle hypertrophy index,RVHI),发现前者的RVSP和RVHI明显高于后者。对大鼠模型的组织进行了HE染色检查,缺氧组大鼠的肺血管平滑肌层明显增厚,管腔狭窄,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表明HPH大鼠模型的构建成功。接下来进行的免疫荧光的结果表明,大鼠PASMCS的纯度高,可用于后续实验。2、用q RT-PCR的方法检测了缺氧处理组和常氧处理组的大鼠的PASMCs细胞中的mi R-203的表达,结果表明,在缺氧处理组的PASMCs细胞中,mi R-203的表达显着下降。转染mi R-203 mimics和inhibitor上调或降低PASMCs细胞内mi R-203的表达,EDU细胞增殖实验和CCK8分析实验的结果表明,mi R-203的过度表达减少了PASMCs细胞的增殖,而下调mi R-203的表达则显着提高了PASMCs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划痕试验中我们发现过度表达的mi R-203可以减弱PASMCs细胞的迁移,同时抑制mi R-203则可以增强PASMCs细胞的迁移能力。3、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我们寻找了mi R-203可能的靶基因,并选取了FGF2基因为其可能的靶基因。构建了用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的野生型和突变质粒,结果表明,mi R-203可以靶向FGF2并与其3’UTR结合。PCR实验、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在过表达mi R-203后,FGF2的表达水平下降。我们得出结论,mi R-203可以选择性地结合FGF2并减少其表达。4、我们在PASMCs细胞中转染了FGF2 si RNA以敲低其表达水平,并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转染细胞中的FGF2的m 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出现下降。我们检测了正常对照组、HPH对照组和HPH+FGF2 si RNA组三组大鼠的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PH+FGF2 si RNA组大鼠的RVSP、RVHI、WT%、(PM+FM)%、肺动脉平滑肌层厚度等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我们得出结论:抑制FGF2可降低HPH大鼠的肺动脉压,从而有效改善肺血管重构。结论:本研究发现,低氧通过抑制mi R-203激活FGF2参与了HPH的形成。此外,特异性抑制FGF2可降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改善肺血管重构。

宗艳芳,金红芳[3](2014)在《内源性一氧化碳的血管调节作用》文中提出一氧化碳(CO)作为继一氧化氮之后的又一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具有与一氧化氮相似的血管调节作用。在生理状态下,CO具有舒张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在病理生理学状态下,CO参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高压、血管钙化等发病过程。该文就CO的生成、代谢,生理状态下及病理状态下内源性CO的血管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迪丽努尔·买买提依明[4](2014)在《CMS大鼠及后代模型的建立和N-乙酰半胱氨酸及维药香青兰药物干预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建立在慢性高原病(CMS)大鼠及后代模型的的基础上,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DA)及维药香青兰(DML)药物干预。通过心脏彩超、心电图技术,病理学、药理学、代谢组学等检测方法探讨慢性高原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及DA,DML药物干预对慢性高原病及后代大鼠的影响,阐明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对心肌,血液炎性介质,血气分析等方面带来的变化,同时了解慢性高原病大鼠和慢性高原病后代大鼠在以上方面的区别和寻找有效的防止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包括:(1)DA对CMS大鼠模型的影响;(2)基于NMR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乙酰半胱氨酸对CMS大鼠的作用及机制;(3)DML对CMS大鼠模型的影响;(4)CMS大鼠及其后代模型的建立及其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把120只Sprague-Dawley大鼠(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分别为:平原对照组(BG)、高原模型组(MG)、阳性药物对照组(硝苯地平NE)、乙酰半胱氨酸低剂量组(LDA)、乙酰半胱氨酸中剂量组(MDA)、乙酰半胱氨酸高剂量组(HDA)。对各组大鼠完善病理切片,血清学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和血常规、血气分析及肺动脉压,颈动脉压,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指标的分析测定。第二部分把32只SD大鼠分为四组,每组8只,分别为:BG组、MG组、平原乙酰半胱氨酸给药组、高原乙酰半胱氨酸给药组,用代谢组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把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分别为:BG组、MG组、NE组、维吾尔药物香青兰水提组(DMLWG)、维吾尔药物香青兰醇提组(DMLAG)。对各组大鼠完善病理切片,血清学指标(CRP、IL-6、ET-1、VEGF、HCY、NO、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和血常规、血气分析及肺动脉压,颈动脉压,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指标的分析测定。第四部分本部分实验分为3组,BG组、MG组、高原后代组(P.O)。每组10只大鼠,对各组大鼠完善病理切片,血清学指标(CRP、IL-6、ET-1、VEGF、HCY、NO)和血常规、血气分析及肺动脉压,颈动脉压,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指标的分析测定。结果:第一部分病理切片结果示:高原模型组(MG)在低倍镜下可见大鼠心外膜下血管轻度充血,心肌间质血管明显允血,横纹肌显示不清。在高倍镜下可见部分心肌肿胀,胞浆成颗粒样变性,心肌纤维部分嗜酸性细胞浸润,偶见炎细胞浸润。HDA组在低倍镜下可见SD大鼠心肌排列规则,结构正常,偶见部分心肌间质轻度充血。在高倍镜下末见明显嗜酸性粒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血液指标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原模型组CRP、ET-1、IL-6、HCY、VEGF、肺动脉压、颈动脉压、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等指标均明显上升,而一氧化氮,血氧饱和度(Sa02)和氧分压(Pa02)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这些指标,硝苯地平可以有效改善除了Hb之外的所有其它指标,乙酰半胱氨酸可以有效改善除了Pa02之外的所有其它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酰半胱氨酸不同剂量组结果显示,LDA组对ET-1和NO的改善效果最好,中高剂量会过度增加或减少该指标,而对其它所有指标HDA组的改善效果最好。心脏B超结果示:MG组与BG组相比,左心房内径变化不明显,右心房内径、左心室收缩舒张期内径、右心室内径均增大,右室前壁、室间隔增厚,右室流出道增宽,射血分数降低,提示高原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HDA和MDA组左心室收缩舒张期内径减小,LDA组效果不明显。HDA组右心室内径减小,MDA组和LDA组效果不明显。各组实验大鼠心电图Ⅱ导联显示:BG组大鼠心电图P波,QRS波和ST段正常。MG组大鼠心电图表现为P波高尖,ST段弓背样抬高。HDA组心电图P波,QRS波和ST段基本恢复正常。第二部分每组大鼠血液多种代谢成分有明显差异,与CMS模型组比较有差异性,代谢物中相关系数为正值的代谢物是平原模型组增加的代谢物,相关系数为负值是平原模型组降低的代谢物。与CMS模型组比较,有差异性代谢物中相关系数为正值的代谢物是平原乙酰半胱氨酸给药组增加的代谢物,相关系数为负值是平原乙酰半胱氨酸给药组降低的代谢物。与CMS模型组比较,有差异性代谢物中相关系数为正值的代谢物是高原乙酰半胱氨酸给药组增加的代谢物,相关系数为负值是高原乙酰半胱氨酸给药组降低的代谢物。与平原乙酰半胱氨酸给药组比较,有差异性代谢物中相关系数为正值的代谢物是平原模型组增加的代谢物,相关系数为负值是平原模型组降低的代谢物。第三部分病理切片结果示:高原模型组病理改变同第一部分。DMLAG组低倍镜下可见心外膜下无充血,心肌间质血管充血明显。高倍镜下可见心外膜下心肌细胞明显水肿,散在嗜酸性变性。DMLWG组低倍镜下图可见心外膜下无充血,心肌问质血管无明显扩张充血。高倍镜下可见少量心肌细胞水肿并偶见嗜酸性病变。血液指标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原模型组CRP、ET-1、 IL-6、MDA、HCY、VEGF、肺动脉压、颈动脉压、Hb、Hct等指标均明显上升,而NO,SOD、GSH-PX、SaO2和Pa02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药物硝苯地平和香青兰水提物能够有效改善以L所有指标,而香青兰醇提物可以有效改善除了Sa02和Pa02之外的所有指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部分指标未能改善到平原对照组水平。与DMLAG相比DMLWG组对这些指标的改善作用更明显。心脏B超结果示:DMLAG组药物干预与MG组比较,射血分数增加,右室流出道变窄。二维超声图显示,左心室收缩舒张期内径大幅度减小,且有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同向运动,显示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严重受损。DMLWG组干预,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减小,射血分数变化不明显。二维超声图显示,左心室收缩舒张期内径减小。心电图结果显示:DMLWG组表现为P波,QRS波和ST段正常。DMLAG组表现为P波高尖。第四部分病理切片结果示:高原模型组病理改变同第一部分。高原后代组(P.O组)在低倍镜下可见心外膜下血管并无扩张充血,偶见心肌间质血管扩张充血,横纹不清,但心肌纤维排列较整齐。在高倍镜下可见心肌细胞轻度水肿,可见心肌细胞嗜酸性变性及炎细胞浸润。血液指标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原模型组CRP、ET-1、IL-6、HCY、VEGF、肺动脉压、颈动脉压、Hb, Hct等指标均明显上升,而NO, SaO2和PaO2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原模型组比较,高原后代组的以上指标均有显着改善,但仍然未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B超示:P.O组与MG组比较右心室增大,右室前壁增厚,室间隔增宽,心射血分数增加,右室流出道增宽。二维超声图显示,P.O组与BG组比较,左心室收缩舒张期内径减小明显,且有不典型的左室前壁与室间隔同向运动,表示妊娠期高原环境将影响胚胎发育,导致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障碍,尤其以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为主。心电图结果显示:BG组大鼠心电图P波,QRS波和ST段正常。MG组大鼠心电图表现为P波高尖,ST段弓背样抬高。高原后代组心电图P波高尖,ST段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通过本实验得出:(1)在CMS大鼠成功建立的基础上,给予DA干预研究提示DA对CMS大鼠心肌组织的损伤有明显的改善作用。DA对CMS大鼠的肺动脉压和颈动脉压均有一定的降低作用。DA对CMS大鼠心房和心室大小、运动及心肌缺血有改善作用。DA(尤其是高剂量组)对CMS大鼠血液中Pa02以外的CRP、ET-1、 IL-6、HCY、VEGF、Hb、Hct等指标均有有效降低作用。(2)慢性高原病大鼠完善代谢组学方面的检测可以出现慢性高原病大鼠血液中缬氨酸、酪氨酸、1-甲基组氨酸、亮氨酸、丙氨酸、蛋氨酸、乳酸、糖蛋白、丙酮、脂类(VLDL)、肌酸、LDL、β-羟丁酸等多种氨基酸的含量显着增加,β-葡萄糖和α-葡萄糖的含量显着降低。给予DA干预后血液中甘氨酸、1-甲基组氨酸、乳酸、肌酸显着降低,提示DA作为一种外源性的强抗氧化剂,对改善CMS大鼠新陈代谢有一定的作用。(3)CMS大鼠给予DML干预研究得出,DML对心肌组织损伤有改善作用。DML对肺动脉压及颈动脉压有一定的降低作用。DML对CMS大鼠血液中CRP、ET-1、IL-6、HCY、VEGF、Hb、Hct、PaO2等指标均有有效的降低作用。DML对心室大小、运动及心肌缺血有改善作用。提示DML可以作为一种毒副作用小的治疗和预防CMS的药物。(4)高原后代大鼠相比于高原大鼠有一定的适应高原环境的能力,但是相对于平原正常组大鼠,高原后代大鼠和高原大鼠检测的各项生理指标均有变化,高原后代大鼠相对于高原模型的大鼠其各项生理指标向平原对照组大鼠指标方向偏移,这表明高原后代大鼠有一定的适应性改变。同时发现高原孕鼠的产仔率低,出生后的大鼠幼仔存活率低,这可能和高原低氧环境有关。

桑葵,李明霞[5](2012)在《缺氧诱导因子-1α在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是指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使由胎儿型循环过渡至正常"成人"型循环发生障碍,而引起的心房及(或)动脉导管水平血液的右向左分流,临床上出现严重低氧血症等症状[1]。本病多见于足月儿或过期产儿,其病因以低氧最为常见,故也被称为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a-induc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它是以肺血管受累为起点,以右心衰竭为终点的多系统疾病[2]。本病在1969年被首次发现。目前对其临床治疗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死亡率及并发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美国报告

桑葵[6](2012)在《HIF-1α、ET-1、iNOS在新生大鼠HP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alpha, HIF-1α)及其调控因子: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Synthase, iNOS)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a-induc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新生大鼠血清中的含量及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HIF-1α在新生大鼠HP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肺血管重塑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PH模型:将120只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HPH组和同日龄常氧对照组,两组分别于缺氧3、5、7、10、14、21天取缺氧组及对照组同日龄新生大鼠各10只测定其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 Pressure, mPAP),处死大鼠测定其右心室肥大指数(RightVentricle Hypertrophy Index, RVHI),血清HIF-1α、iNOS、ET-1含量及上述基因mRNA在肺组织的表达水平,测定血管重塑指标MT%、MA%,观察肺血管超微结构。结果:(1)缺氧3、5、7、10、14、21天,新生大鼠mPAP持续增高,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2)缺氧组新生大鼠血清HIF-1α含量在缺氧3、5、7、10、14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HIF-1α mRNA表达在缺氧3、5、7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ET-1含量在缺氧3、5、7、10、14、21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组织ET-1mRNA表达在缺氧3天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NOS含量于缺氧3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缺氧5、7、10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缺氧14、21天血清iNOS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iNOS mRNA表达在缺氧3、5、7天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缺氧7天后MT%、MA%、RVH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出现血管重塑及右心室肥厚。结论:(1)在新生大鼠HPH的发生过程中HIF-1α可能作为核心因子上调了ET-1及iNOS表达,致ET-1与NO平衡失调,在HPH发生中起了重要的作用。HIF-1α、ET-1及iNOS共同参与了新生大鼠HPH的发生、发展;(2)新生大鼠缺氧35天肺动脉压力增高,处于肺血管痉挛阶段;缺氧7天后肺血管出现重塑,右心肥厚,出现不可逆变化;随着缺氧时间延长,上述变化加剧。

乌剑利[7](2010)在《内源性硫化氢在血吸虫病性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作用及机制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由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异常变化而产生的综合征称为门静脉高压症,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非常明确,主要病理生理特点是门静脉压力增高、门静脉系统高动力循环及门静脉系统的高血流量。血管活性物质在门静脉高压症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被认识,血管收缩剂或舒张剂通过调节全身或内脏血管的舒缩,影响门体侧支循环血流和肝内或门体侧支循环的阻力。内源性硫化氢参与了多种生理与病理过程,目前内源性硫化氢这种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根据内源性硫化氢在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我们推测其在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生、发展、恶化及预后中可能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内源性硫化氢在门静脉高压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属起步阶段,因此本课题将以血吸虫病性门静脉高压症为研究模型,分析H2S在门静脉高压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探讨H2S在门静脉高压症中变化及作用,进一步研究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机制,为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治疗探索新思路或新方法。一、目的1.探究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是否存在内源性硫化氢的改变。以测定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不同Child分级之间的H2S水平差异,发现H2S在是否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浆中发生变化,并探讨其在门静脉高压症时的作用机制。2.建立血吸虫病性门静脉高压症兔疾病模型,观察不同时期其肝脏形态改变、肝纤维化情况、肝功能、门静脉直径,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3.在建立血吸虫病性门静脉高压症兔疾病模型的基础上,观察门静脉高压症兔血浆中H2S含量的变化,以及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关系,以探讨H2S在门静脉高压症兔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4.观察兔肝组织中H2S含量、硫化氢合酶CSE的活性及CSE mRNA表达情况的变化及其与肝纤维化组织学病变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H2S在血吸虫病性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5.明确血吸虫病性门静脉高压症兔内源性H2S对HO-1/CO通路的调节作用,阐明内源性硫化氢与一氧化碳的调节网络,以及内源性硫化氢在门静脉高压症发病、维持高动力循环、血管构型改建等的作用机制。二、方法1.收集2007年9月-2007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医疗科病房及器官移植病房住院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样标本。对照组为同期于同济医院体检健康人群。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管径(PVC),确定门静脉高压症的Child分级,去蛋白法测定血浆H2S含量。2.采用腹部敷贴法感染血吸虫尾蚴制作血吸虫病性门静脉高压症兔模型,感染后8W、12W、16W行肝脏MRI检查,留取血标本,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3.采用去蛋白的方法测定血浆H2S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A、C-Ⅳ、LN及PCⅢ,并分析血浆H2S含量与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4.检测肝组织中H2S含量、肝组织中硫化氢合酶活性,以RT-PCR检测肝组织CSE mRNA的表达选取第12W动物模型行肝脏HE染色进行肝组织形态学观察。5.将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和生物化学检测方法来观察内源性硫化氢体系对血吸虫病性门静脉高压症兔HO-1/CO通路的影响。三、结果1.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不同Child分级的肘静脉血浆内源性H2S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浆H2S含量与其PVC具有负线性相关关系。2.兔血吸虫尾蚴急性感染成功率100%,模型组大体及MRI可见肝体积缩小,组织变硬,肝表面凹凸不平,中量腹水,脾脏肿大。HE及透射电镜证实肝纤维化存在。3.外周血、门静脉血血浆H2S浓度与门静脉高压症的严重程度、肝脏标本大体、肝纤维化指标呈负相关,且随着门静脉高压症的情加重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给予硫化氢外源性供体NaHS后,各项指标较模型组好转;给予了CSE酶抑制剂PPG后,各项指标较模型组加重。4.PHT组兔肝组织中H2S含量、肝组织中硫化氢合酶活性均较对照组降低,RT-PCR检测肝组织CSE mRNA的表达亦减少。NaHS可引起门静脉高压症兔肝组织中H2S合酶活性及H2S含量升高,肝脏病理学检查提示汇管区肝纤维化较同期模型组减轻;通过腹腔注射H2S合成酶CSE的抑制剂PPG显示门静脉高压症兔肝组织中H2S合酶活性及H2S含量下降,肝脏病理学检查提示肝汇管区纤维化加重。5.PHT组与对照组相比,兔血浆中CO含量、肝组织HO-1活性、肝组织HO-1蛋白的表达、肝组织HO-1 mRNA表达的增加。NaHS+PHT组以上各指标均较PHT下降,而PHT+PPG组与PHT组相比,均无明显改变。四、结论1.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内源性硫化氢含量低于正常人群,并且随病情的分级加重而逐渐降低,血浆H2S含量与门静脉管径、Child分级呈负相关,说明门静脉高压症时H2S含量降低,为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验技术的可靠性。2.本模型属自然演变形成,符合人体感染血吸虫病所致的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程规律,且造模成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是研究血吸虫病及门脉高压症的理想动物模型。3.在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过程中血浆内源性H2S可能起保护作用,体内H2S的下调可能与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机制相关。4.表明内源性硫化氢参与了门静脉高压症兔肝纤维的进展,兔肝内H2S的减少主要与肝组织CSE酶活性减弱和表达减少有关,可能在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生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对维持门静脉高压症有一定的作用。5.内源性硫化氢通过下调PH发病过程中HO-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HO酶活性,减少内源性CO的生成,进而发挥其减轻血管阻力,缓解肝纤维化进展,并降低门静脉高压症的作用。深入研究H2S、NO及CO的相互关系及其机制可能为门静脉高压的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带来新策略。

袁菊芳[8](2009)在《外源性CO释放分子(CORM-2)对肺动脉高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CORM-2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 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tion PAH)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成年雄性SD大鼠(n=50只),一次性腹腔注射MCT 60mg/kg。2周后经颈内静脉插管测右心室压力(sRVP),明显增高的为肺高压模型,筛选出肺高压模型成功大鼠40只。②分组(n=10只,共5组):正常组(N组);PAH模型组(P组);CORM-2(4mg·kg-1·d-1)组(4C组);CORM-2(2mg·kg-1·d-1)组(2C组);iCORM-2组(i=inactive无活性的IC组)(后4组由肺高压模型成功大鼠40只随机分组)。③指标的检测:7天后测肺动脉平均压力(mPAP)及右心室收缩压(sRVP);动脉血气分析观察血氧分压(PaO2)的变化,测右心肥大指数及肺干/湿重比;取肺及心肌组织病理检查,测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eNOS and iNOS)。结果:①体重及生命基本状况:N组、P组、IC组、4C组、2C组分别为:【(316.2±3.09)g、(211.13±10.56)g、(217.67±7.01)g、(258.5±3.06)g、(239.25±5.17)g】,与N组相比,P组、IC组、2C组体重明显下降(P<0.01),4C体重下降(0.01<P<0.05)组;与P组相比,4C组、2C组大鼠体重增加(P<0.05),IC组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C组、2C组大鼠活动量明显增强,怕冷好转,饮食增加,死亡率减轻。②N组、P组、IC组、4C组、2C组mPAP、sRVP分别为:【(10±0.77,15±0.77)mmHg、(32.50±2.96,41.88±3.12)mmHg、(34.17±3.72,43.83±5.95)mmHg、(17.17±1.85,23.50±0.99)mmHg、(21.13±2.01,28.88±2.97)mmHg】,与N组相比,P组、IC组、2C组,mPAP、sRVP明显升高(P<0.01),4C组升高(0.01<P<0.05);与P组相比,4C组、2C组mPAP、sRVP下降(P<0.05),IC组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P组、IC组、4C组、2C组PaO2分别是:【(109.33±4.14)mmHg、(38.63±3.42)mmHg、(41.00±5.04)mmHg、(87.00±6.82)mmHg、(67.88±4.55)mmHg】,与N组相比,P组、IC组、2C组,PaO2明显下降(P<0.01),4C组PaO2下降(0.01<P<0.05);与P组相比,4C组、2C组PaO2升高(P<0.05),IC组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P组、IC组、4C组、2C组RV/(LV+VS)分别是:【(0.23±0.01)%、(0.52±0.20)%、(0.49±0.23)%、(0.35±0.24)%、(0.41±0.25)%】,与N组相比,P组、IC组、4C、2C组RV/(LV+VS)值增大(P<0.01),与P组相比,4C、2C组RV/(LV+VS)明显下降(P<0.05)),IC组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P组、IC组、4C组、2C组肺干/湿重比分别是:【(0.21±0.03)%、(0.25±0.09)%、(0.28±0.01)%、(0.17±0.05)%、(0.20±0.05)%】,与N组相比,P组、IC组、4C、2C组肺干/湿重比增大(P<0.01);与P组相比,4C、2C组肺干/湿重比值明显下降(P<0.05),IC组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P组、IC组、4C组、2C组iNOS、eNOS分别是:【(0.13±0.01,0.37+0.02)u/mgprot、(0.45±0.02,0.18±0.01)u/mgprot、(0.44±0.02,0.20±0.02)u/mgprot、(0.13±0.03,0.32±0.02)u/mgprot、(0.22±0.03,0.31±0.02)u/mgprot】,与N组相比,P组、IC组、2C组NO、eNOS明显下降iNO S明显升高(P<0.05);4C组NO、eNOS、iNOS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相比,4C、2C组NO、eNOS升高iNOS下降(P<0.01),IC组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RM-2对MCT诱导的PAH大鼠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调节eNOS、iNOS的活性,影响NO的产生相关。

王红[9](2009)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血清HIF-1α、ET-1、Ca变化及意义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内皮素-1(ET-1)、钙(Ca)水平在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变化及意义。方法:HPH组75例(其中轻度29例、中度25例、重度21例),对照组新生儿22例,所有新生儿均于生后24小时内行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收缩压(PASP),用ELASA法测定血清HIF-1α、ET-1水平,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钙(Ca)浓度。结果:1)HPH三组患儿血清HIF-1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并随PASP程度而递增,和PASP呈正相关(r=0.75,P<0.01),2)HPH三组患儿血清ET-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并随PASP程度而递增,和PASP呈正相关(r=0.56,P<0.05);3)轻、中度HPH患儿血清Ca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HPH患儿血清Ca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HPH患儿血清Ca水平和PASP无相关。结论:HPH新生儿血清HIF-1α、ET-1水平与PASP存在相关性,HIF-1α、ET-1参与了新生儿HPH的发生,重度HPH血清C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清Ca参与了重度HPH的发生。

李明霞[10](2008)在《缺氧诱导因子-1α及其靶基因在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a-induc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是指新生儿出生后因各种缺氧性疾病所致的新生儿肺血管痉挛,肺循环阻力增高,最终肺动脉压升高。如果缺氧严重,患儿的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引起心房及(或)动脉导管水平血液的右向左分流,临床上出现严重紫绀、低氧血症,则发展为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新生儿HPH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具有与成人及年长儿童不同的特点,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但积极治疗可逆转。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超声心动图能快捷、无创、可靠测量肺动脉压力,是一个较好的诊断方法。但国内在新生儿未普遍开展。目前有关新生儿HPH的发病机制不清,研究认为缺氧所致肺微小动脉内皮损伤,引起血管收缩因子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之间的平衡失调,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发生。但针对ET-1和NO的特异有效治疗方法在新生儿受限,目前只能对症,效果欠佳。在成人HPH的研究中发现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alpha,HIF-1α)在转录水平参与了ET-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基因表达调控,从而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但在新生儿HPH的发病机制中ET-1及NO是否是通过HIF-1α激活ET-1和iNOS的基因而起作用仍不清楚。如果能发现HIF-1α和新生儿HPH的关系,从HIF-1α着手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可能会有意义。新生儿HPH易使右心室功能受累,早期无特征性表现,待发现时救治困难。超声心动图是较好的评价早期心功能障碍的无创检查方法,常规超声检查方法在新生儿有局限性,新的超声检测方法中Tei指数被认为是评价心室整体功能有价值的指标,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技术可以分别测定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但国内外对超声在评价HPH新生儿右心室功能方面的作用研究较少。如果用新的超声诊断方法能及早发现HPH新生儿右心室功能障碍,则有利于临床早期治疗,改善预后。目的:1.采用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缺氧新生儿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ialsystolic pressure,PASP)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早诊治新生儿HPH。2.通过了解HPH新生儿血清HIF-1α、ET-1、iNOS水平及其mRNA及蛋白质在HPH新生儿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IF-1α及其靶基因和新生儿HPH的关系,从而推断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3.通过比较常规超声方法、右心室Tei指数及TDI技术相关指标在评价HPH新生儿右心室功能早期变化中的作用,以期尽早发现反映HPH新生儿右心室功能损害的早期敏感指标,以便早期诊治,改善预后。方法:选取2006年6月至2008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病房住院的足月新生儿共97例。其中病例组(HPH组)75例,对照组22例。根据肺动脉高压的程度将病例组分为三个亚组,其中轻度组29例(40mmHg≤PASP<50mmHg),中度组25例(50mmHg≤PASP<70mmHg),重度组21例(PASP≥70mmHg)。1.全部新生儿于生后第1、3、7d进行超声心动图测定PASP、ELASA法测定其血清HIF-1α、ET-1、iNOS浓度、左侧桡动脉血作血气分析。比较各组各时间点新生儿血清HIF-1α、iNOS、ET-1水平的差异,以及和肺动脉压力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关系。2.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reaction,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因HPH死亡新生儿5例及其他原因(非心肺疾病)死亡新生儿4例(9例均经家属同意)肺组织中HIF-1α、ET-1、iNOS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比较其在HPH及非HPH死亡新生儿肺组织表达的异同。3.对上述97例新生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反映右心室功能的右心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三尖瓣E/A值、右心室Tei指数及TDI相关指标,评价各种反映右心室功能超声指标的价值。结果:1.病例组新生儿生后第1d PASP较对照组升高,且和缺氧指征呈负相关。随缺氧症状的改善,PASP下降。其中轻、中度组生后第3d缺氧指征恢复正常,PASP到生后第7d恢复。重度组患儿至生后第7d缺氧指征恢复,而PASP仍高于对照组。2.除轻度HPH组患儿血清iNOS水平外,生后第1d病例组新生儿血清HIF-1α、ET-1、iNOS水平增高,且随PASP增高程度而加重,随缺氧改善及PASP的下降而下降。和缺氧指征呈负相关,和PASP呈正相关。HIF-1α、iNOS的恢复和缺氧指征的恢复同步,比PASP的恢复快。除轻度组外,病例组PASP和ET-1的恢复同步,慢于血清HIF-1α水平和缺氧指征的恢复。三个指标中HIF-1α和PASP及缺氧指征相关系数最大,而iNOS的变化较弱。3.重度HPH死亡患儿肺组织中HIF-1α、ET-1、iNOS的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增强。4.常规超声方法测定HPH患儿右心室功能显示生后1、3、7d重度HPH组患儿右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减低。5.右心室Tei指数测定结果显示病例组患儿Tei指数较对照组升高(右心室功能下降),与PASP呈正相关。缺氧症状恢复较快,PASP及右心室功能恢复慢。6.TDI技术发现HPH患儿右心室舒张功能较收缩功能更易受累,且恢复较慢。舒缩功能的变化和缺氧及PASP的变化并不完全平行。结论:1.新生儿HPH早期为缺氧引起的肺血管痉挛,及时治疗可恢复,若生后7天肺动脉压仍升高(特别是到了PPHN阶段)则救治困难。B超可及时、方便、准确地诊断新生儿HPH及PPHN。2.缺氧新生儿PASP和血清HIF-1α、ET-1、iNOS水平有关。推测缺氧可使HIF-1α水平增加,引起ET-1及iNOS增加,ET-1与NO平衡失调,肺动脉高压发生。3.重度HPH死亡患儿肺组织中HIF-1α、ET-1、iNOS的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明显增强。进一步提示HIF-1α及其靶基因(ET-1、iNOS)参与了新生儿HPH的发病。4.常规超声心动图仅发现重度HPH患儿右心室功能障碍。右心室Tei指数能敏感地发现轻、中、重度HPH患儿右心室功能障碍。TDI技术比Tei指数的优越性在于其可以多个指标分别判断右心室收缩、舒张功能改变。右心室舒缩功能改变和缺氧及PASP的变化并不完全平行,故不能仅仅依据缺氧症状判断病情,还需要用超声方法监测其肺动脉压力及右心室功能的改变情况,及时诊治。

二、Interaction between en- dogenous nitric oxide and carbon monoxid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nteraction between en- dogenous nitric oxide and carbon monoxid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论文提纲范文)

(1)一氧化碳干预Cx43-ERK信号通路在新生儿急性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部分 一氧化碳在肺泡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中的保护作用研究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急性肺损伤新生大鼠动物模型的制备
        2.1 材料与方法
        2.2 实验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一氧化碳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一氧化碳干预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新生大鼠肺泡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Cx43在一氧化碳保护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Cx43-ERK信号通路在肺泡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中的作用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二部分 一氧化碳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随机对照研究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一氧化碳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一氧化碳保护急性肺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2)低氧通过miR-203抑制FGF2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和试剂
        1.1 大鼠HPH动物模型的构建
        1.2 细胞系
        1.3 主要试剂
        1.4 实验主要溶液配制方法
        1.5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细胞转染
        2.3 RNA提取,逆转录和实时定量PCR(qRT-PCR)
        2.4 Western Blot
        2.5 大鼠右心室收缩期压力测定
        2.6 右心室肥厚指数的计算
        2.7 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
        2.8 免疫组织化学
        2.9 细胞划痕实验
        2.10免疫荧光染色实验
        2.11 CCK8 细胞计数实验
        2.12 EDU(5-Ethynyl-2’-deoxyuridine)细胞增殖检测实验
        2.13双荧光酶报告基因实验
        2.1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HPH大鼠模型的成功建立及PASMCs的鉴定
    2 在缺氧的PASMCs细胞中miR-203 表达下降并能抑制PASMCs的增殖和迁移
    3 MiR-203 可选择性地结合于FGF2 并抑制其表达
    4 抑制FGF2 能够降低肺动脉压力并减轻肺血管重建
讨论
    1、HPH的研究现状
    2、microRNA在 HPH中的作用
    3、MiR-203 通过抑制FGF2 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4)CMS大鼠及后代模型的建立和N-乙酰半胱氨酸及维药香青兰药物干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乙酰半胱氨酸(DA)对CMS大鼠模型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NMR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乙酰半胱氨酸对CMS大鼠的作用及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维吾尔药物香青兰对CMS大鼠模型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化学品和试剂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CMS大鼠及其后代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一 高原地区对心血管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高原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导师评阅表

(5)缺氧诱导因子-1α在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HIF-1α与HPH
    1.1 HIF-1α 的结构与活性调节
    1.2 HIF-1α调控的主要下游靶基因
        1.2.1 HIF-1a, VEGF与HPH VEGF在HPH发生发展过程中和肺血管重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2.2 HIF-1a, ET-1与HPH 内皮素-1 (ET-1) 是HIF-1的靶基因, 它是缺氧时由肺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 可引起血管内皮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和增生, 在肺血管重构中起关键作用[27]。体内ET-1水平增高在HP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受到重视。
        1.2.3 HIF-1a, NO/ iNOS与HPH NO是一种强有力的舒张血管的活性物质, 其合成的关键酶是NOS, 有结构型NOS (cNOS) 和诱导型NOS (iNOS) 两种[31]。iNOS在缺血、缺氧等情况下大量产生, 诱导长时间NO的释放。iNOS的表达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有关, 体外实验表明缺氧条件下肺动脉内皮细胞iNOS表达上调与HIF-1的转录调节有关[32-34]。
        1.2.4 HIF-1a, HO-1与HPH 血红素氧合酶 (Hemeoxy genase, HO) 是血红素分解代谢的限速酶, 可催化血红素转化为胆绿素、CO和游离铁[37]。HO有三种类型同工酶:HO-1、HO-2、HO-3。HO-1 为诱生型, 在缺氧、高热、内毒素等应急情况下可诱导增加, 通过内源性的一氧化碳 (CO) 起调节血管舒缩和细胞增殖等效应[38, 39]。HO-2、HO-3为组成型, 几乎不能被诱导。Mina等发现HO-1转基因鼠可避免慢性缺氧引起的肺部炎症和肺动脉高压及缺氧引起的血管壁细胞的增殖、肥大, 而且发现缺氧诱导的致炎因子和化学增活素在转基因鼠中显着降低[40]。Christou等用HO-1激动剂使低氧大鼠的HO-1表达持续增加一周, 发现增强体内肺组织中HO-1的表达可以阻止HPH的发展和抑制肺血管的结构重构[41]。提示增强内源性HO-1的适应性保护反应可以用于防治HPH的发展。Lee等首先证实HIF-1可以介导缺氧引起的HO-1的基因转录活性[42]。HO-1的作用机理, 可能是通过MAPK来调节缺氧时血管细胞中HO-1基因的表达[43]。YU等研究表明, HIF-1α在肺中的表达与缺氧时间和氧浓度相关, 缺氧也能诱导肺内HO-1的表达, 而此过程是通过HIF-1α介导的[44, 45]。作为HIF-1α的下游目的基因, HO-1通过产生CO来调节血管舒收和细胞增殖[46]。提示HO-1的活性在抑制缺氧诱导的肺血管收缩和炎症途径中起重要的保护作用。李启芳等的研究表明[47]: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过程中, HIF-1α mRNA、HO-1基因表达和肺血管重塑正相关, HIF-1α与HO-1之间可能有相互调控[48]。上调HO-1基因的表达可有效防止肺内炎症反应及缺氧性肺血管反应[49]。
        1.2.5 HIF-1a, ADM与HPH ADM是1993年首先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提取出的一种生物活性多肽[50]。人ADM由52个氨基酸组成, 分子内有一个二硫键, 分别连接第16位和第21位上两个半胱酸, 形成一个二硫键组成的环状结构。ADM的生物活性主要取决于C端的第16~52肽段, C端酪氨酸发生酰胺化和N端的环状结构是维持ADM生物活性所必须的。在缺氧的刺激下, 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是合成和分泌ADM 的重要细胞。肺脏被认为可能是ADM代谢及其受体存在的的主要器官。
        1.2.6 HIF-1a, EPO与HPH 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 是一种刺激骨髓造血的糖蛋白类激素, 主要由肾脏皮质, 髓质交界处的肾小管旁细胞分泌, 分子量为30.4 kd[55]。
2 展望

(6)HIF-1α、ET-1、iNOS在新生大鼠HP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主要仪器及试剂
    3 实验方法
    4 质量控制
    5 统计学分析
    附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7)内源性硫化氢在血吸虫病性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作用及机制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内源性硫化氢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浆中的变化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血吸虫病性门静脉高压症兔模型的制作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血吸虫病性门静脉高压症兔血浆中硫化氢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血吸虫病性门静脉高压症兔肝组织中硫化氢及硫化氢合酶CSE含量的变化与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血吸虫病性门静脉高压症兔内源性H_2S/CSE体系对HO-1/CO体系的作用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研究意义与展望
综述:内源性H_2S在血管性疾病中的变化和作用
附录1:硕博连读期间承担或参与课题情况
附录2:参与编写学术着作情况
附录3:硕博连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4:硕博连读期间获奖情况
致谢

(8)外源性CO释放分子(CORM-2)对肺动脉高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绪论
    1.1 肺动脉高压的概述
    1.2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现状
    1.3 CORM-2的研究进展
    1.4 CORM-2治疗PAH研究进展
    1.5 主要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建立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 方法
        2.2.1 动物分组
        2.2.2 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建立方法
        2.2.3 模型的评价方法
        2.2.4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
        2.3.1 生存情况
        2.3.2 监测压力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部分 CORM-2对肺动脉高压大鼠压力变化的影响
    3.1 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3.2 方法
        3.2.1 动物模型的制备
        3.2.2 动物分组和给药
        3.2.3 肺动脉平均压的检测
        3.2.4 右心室收缩压的测定
        3.2.5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
        3.3.1 大鼠死亡率
        3.3.2 肺动脉平均压检测结果
        3.3.3 右心室收缩压测定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部分 CORM-2对肺动脉高压大鼠PaO2、右心肥大指数、肺干/湿重比及病理学的影响
    4.1 材料
        4.1.1 实验动物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2 方法
        4.2.1 实验动物分组和药物干预
        4.2.2 PaO2、右心肥大指数、肺干/湿重比的检测
        4.2.3 病理学的观察
        4.2.4 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部分 CORM-2对肺动脉高压大鼠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5.1 材料
        5.1.1 实验动物
        5.1.2 实验仪器
        5.1.3 实验试剂
    5.2 方法
        5.2.1 实验动物分组和药物干预
        5.2.2 样品收集
        5.2.3 NO的测定
        5.2.4 NOS的测定
        5.2.5 统计学分析
    5.3 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部分 主要结论和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索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综述

(9)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血清HIF-1α、ET-1、Ca变化及意义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组
        1.1.1 病例组的纳入标准
        1.1.2 病例组的排除标准
    2. 样本含量的确定
    3. 研究方法
        3.1 技术路线
        3.2 主要仪器及试剂
        3.3 方法
    4. 质量控制
    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10)缺氧诱导因子-1α及其靶基因在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研究概述
    2.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3. 内皮素-1(ET-1)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4.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5. 超声心动图在诊断新生儿HPH及其右心室功能早期障碍中的意义
第一部分 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内皮素-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探讨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组
        1.1.2 对照组
        1.2 样本含量的确定
        1.3 研究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主要仪器及试剂
        1.3.3 实验方法
        1.3.4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二部分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肺组织中HIF-1α、内皮素-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及其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研究对象
        1.1.2 仪器及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病理组织采集
        1.2.2 RT-PCR检测肺组织HIF、ET-1、iNOS的mRNA表达
        1.2.3 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肺组织HIF、ET-1、iNOS的蛋白质表达
        1.3 质量控制
        1.3.1 病理组织标本收集中的质量控制
        1.3.2 RT-PCR检测方法质量控制
        1.3.3 Western blotting检测方法质量控制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三部分 超声心动图评价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右心室功能早期变化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技术路线
        1.2.2 主要仪器
        1.2.3 超声检测方法
        1.2.4 血气分析检测方法
        1.2.5 检测指标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结论
    1.全文总结
    2.本研究创新点
    3.本研究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一
综述二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研究项目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四、Interaction between en- dogenous nitric oxide and carbon monoxid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论文参考文献)

  • [1]一氧化碳干预Cx43-ERK信号通路在新生儿急性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D]. 李宛卫.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2]低氧通过miR-203抑制FGF2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D]. 王丽娜. 青岛大学, 2019(07)
  • [3]内源性一氧化碳的血管调节作用[J]. 宗艳芳,金红芳.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4(02)
  • [4]CMS大鼠及后代模型的建立和N-乙酰半胱氨酸及维药香青兰药物干预的研究[D]. 迪丽努尔·买买提依明.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2)
  • [5]缺氧诱导因子-1α在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桑葵,李明霞. 新疆医学, 2012(07)
  • [6]HIF-1α、ET-1、iNOS在新生大鼠HP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 桑葵.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2)
  • [7]内源性硫化氢在血吸虫病性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作用及机制实验研究[D]. 乌剑利. 华中科技大学, 2010(11)
  • [8]外源性CO释放分子(CORM-2)对肺动脉高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 袁菊芳. 江苏大学, 2009(10)
  • [9]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血清HIF-1α、ET-1、Ca变化及意义的探讨[D]. 王红. 新疆医科大学, 2009(S2)
  • [10]缺氧诱导因子-1α及其靶基因在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D]. 李明霞. 新疆医科大学, 2008(03)

标签:;  ;  ;  ;  

内源性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相互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