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改性研究进展及方向

聚乳酸改性研究进展及方向

一、聚乳酸改性的研究进展和方向(论文文献综述)

王正祥[1](2021)在《我国聚乳酸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聚乳酸作为典型的碳中和、可再生、生物全降解高分子材料,正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基础性大宗原材料。聚乳酸材料产业链涵盖乳酸单体的生物制造,乳酸单体的化学聚合,聚乳酸改性、加工、成型与产品制造,聚乳酸材料质量体系与环境释放管理等,是集生物发酵工业、化学化工工业、高分子材料工业、现代管理等技术成就于一体的新型产业。本文立足国情实际和产业需求,在比较分析国内外聚乳酸材料技术研究与产业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我国聚乳酸材料产业发展中原料供给多样性与安全平衡、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产业链产品多样性与重点发展方向、质量控制体系与环境释放管理评价体系、政策引导与扶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研究。相关内容可为聚乳酸的技术攻关、应用拓展、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和启发性参考。

查玉莹[2](2021)在《阻燃植物多糖/聚乳酸复合材料力学与降解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是以淀粉发酵产物乳酸为原料,经化学反应合成的具有完全生物降解性的高分子材料。PLA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环境友好性、良好的力学性能及易于加工成型等特点,己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纺织、食品包装等领域。但是,纯PLA也存在着玻璃化转变温度不高,韧性差,且易燃烧等缺点,限制了其在更多领域的推广与应用。通常将聚乳酸与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处理,赋予聚乳酸材料更好的机械性能并保持完全的生物降解性,这样才有利于聚乳酸复合材料更广泛应用。本论文以PLA为基体,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CC)、木薯淀粉(Cassava Starch,St)两种植物多糖高分子为填料,以三嗪成炭发泡剂(CFA)和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分别与聚磷酸铵(APP)等的复配物为膨胀型阻燃剂,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阻燃植物多糖/聚乳酸复合材料。探索植物多糖高分子(MCC、St)、膨胀阻燃剂等填料对PLA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土壤降解、水降解等实验,初步探索了 PLA及其复合材料在土壤与水环境条件下的自然降解规律。具体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采用 MCA、CFA 分别与 APP、沸石分子筛(Zeolite molecular sieve,ZMS)等复配而成的膨胀型阻燃剂MCA-APP体系(简称M-IFR)和CFA-APP体系(简称C-IFR)与经偶联剂KH570表面改性处理的微晶纤维素(简称MCC)混合,填充到PLA树脂基体中制备阻燃微晶纤维素/聚乳酸(IFR-MCC/PLA)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SEM、TG、DSC、LOI、UL-94等测试,研究了阻燃微晶纤维素/聚乳酸(IFR-MCC/PLA)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力学性能及阻燃性。结果表明:阻燃剂具有一定的成核剂的作用,对PLA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有显着影响,C-IFR的成核作用优于M-IFR。MCC可以抑制PLA的受热熔滴现象产生,相同条件下添加少量MCC就可提高复合材料的LOI、且通过UL-94测试。MCC添加量增加过多会降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2)将聚乳酸、磷酸盐酯化改性的木薯淀粉(P-St)分别与阻燃剂C-IFR、M-IFR共混制备阻燃淀粉/聚乳酸(IFR-P-St/PLA)复合材料。通过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淀粉经磷酸化改性后结晶度降低,热塑性增强,P-St与PLA之间界面粘合力增强。阻燃剂C-IFR、M-IFR的添加量对P-St/PL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P-St及阻燃剂C-IFR、M-IFR均使聚乳酸基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向着高温方向移动,结晶温度提高。P-St及阻燃剂C-IFR、M-IFR均降低了 P-St/PLA复合材料的最大降解速率温度(Tmax),淀粉与阻燃剂存在某种协同效应,提高了残炭量。(3)采用土壤降解和水降解实验研究了 MCC、St以及阻燃剂C-IFR、M-IFR等填料对PLA复合材料的降解性能影响。运用热重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阻燃植物多糖/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行为。结果表明:MCC、St等填料对PLA的土壤和水降解性都具有促进作用,且添加量越多,降解越快。在相同添加量下,不同填料对复合材料降解的促进作用有所差异,其中P-St对降解性能的促进作用最显着。应用Flynn-Wall-Ozawa(FWO)方程对复合材料的热降解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出,MCC、St和阻燃剂C-IFR、M-IFR会影响PLA的热降解活化能,从而改变聚乳酸的热降解行为。本论文的实验结果可为生物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及阻燃改性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基础数据支撑。

刘文涛,徐冠桦,段瑞侠,鹿孟张,袁梦杰,陈金周[3](2021)在《聚乳酸改性与应用研究综述》文中认为聚乳酸(PLA)是一种完全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应用前景广阔;但传统聚乳酸的耐热性、韧性较差,阻隔性也有一定局限。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物理、化学改性才能满足应用环境的要求。对乳酸单体的制备以及聚乳酸的合成方法进行了介绍;对聚乳酸的基本性质、阻隔性能、降解性能,以及在包装行业、农业生产、医疗行业中的应用等进行了综述;对聚乳酸的改性方法和改性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聚乳酸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肖家坛[4](2021)在《聚乳酸纺熔非织造材料结构调控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对使用塑料、一次性物品带来的大量废弃物,以及造成的环境污染,人们亟需寻找可代替石油基聚合物的环境友好型材料。聚乳酸具有可生物降解性,可成为石油基聚合物的替代品。目前,非织领域内主要是聚乳酸纺粘热轧产品,该类产品的表面光滑但不柔软。同时,聚乳酸熔喷材料的研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并未实现稳定的生产。为改善聚乳酸产品性能,拓展其应用领域,本课题从工艺角度出发,结合纺粘水刺复合技术、熔喷技术,制备聚乳酸纺粘水刺材料、聚乳酸熔喷材料。并利用Fluent软件进行纺粘、熔喷气流场模拟,根据模拟结果指导实验。论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纺粘、熔喷气流场模拟。纺粘气流场中,在0.8 m/s的冷却风速环境下存在稳定的纤维牵伸点,牵伸风压的改变不影响冷却吹风的气流场分布。熔喷气流场中,气流流速和温度在喷嘴口下方15-20 cm处发生波动。第二部分为聚乳酸纺粘水刺非织造材料的制备,研究了牵伸风压和水刺工艺对产品性能的影响。随着牵伸风压的增大,纤维结晶度增大,产品横纵向断裂强度和伸长率增加,纵强高达147 N/5cm,横强高达344 N/5cm。随着水刺压力和水刺道数的增加,产品横纵向断裂强度显着提升,纵强高达152 N/5cm,横强高达354 N/5cm,产品的柔软性表现出先硬挺再柔软的趋势。牵伸风压对产品透气、透湿性的影响远大于水刺工艺参数。第三部分为聚乳酸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制备,探究了热风牵伸压力和网帘接收距离对产品性能的影响。随着牵伸风压的增大,纤维直径可达3.56μm,产品透气性下降,过滤性能提升。随着接收距离的增加,纤维直径在3-4μm,产品透气性和过滤性能均得到提高。工艺改进后的聚乳酸熔体静电纺材料在15 g/m2时就能实现过滤效率在95%以上,实现低定量高滤效。

李甜甜[5](2020)在《木质素接枝聚乳酸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文中指出聚乳酸(PLA)是目前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中最为重要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之一,具有良好可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然而,由于其较慢的结晶速率、较差的耐热性和较差抗紫外线性能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物理共混是一种简便而又实用的方法来实现聚乳酸性能的提升,因此,改性剂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木质素是自然界第二大丰富的天然大分子,具有一定的耐热性、抗菌活性和抗紫外线的性能,但其作为改性剂填料在聚酯基体分散程度差从而难以发挥改性效果。通过合成木质素接枝聚乳酸的方法,可以改善木质素在聚乳酸中的分散性,若接枝的聚乳酸为右旋聚乳酸(PDLA)还可能引入立构复合晶,进一步改善其结晶性能。本论文工作主要采用烷基化木质素接枝右旋聚乳酸,再将其作为改性剂与左旋聚乳酸共混,研究改性剂本身及其共混物的热性能、结晶性能以及降解性能,阐明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为改善木质素在聚乳酸基体中的分散性,利用一溴代正十二烷对木质素进行烷基化反应,得到烷基化木质素,再以其为引发剂,开环聚合右旋丙交酯合成出一系列组分可控的木质素接枝右旋聚乳酸(LGPDn)。2、研究不同分子量LGPDn的溶解性、抗紫外能力、热稳定性、结晶性能和降解性能。结果表明接枝聚合物的方法不仅可以改善木质素溶解性,且相比四臂聚乳酸,其具有更优良的结晶性能与降解性能。3、通过溶液浇铸制备一系列不同比例的LGPDn与左旋聚乳酸(PLLA)的共混物,研究LGPDn的化学结构对PLLA结晶速率及结晶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PLLA与LGPDn的共混能够起到促进立构复合晶的形成,而抑制均质晶形成的作用。

王敏[6](2020)在《4a-PCL-b-PDLA与2a-PLLA共混体系的结晶与降解行为研究》文中指出聚乳酸是最重要的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以及可加工性在日用品领域以及生物医学领域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由于聚乳酸材料结晶速率慢、生产成本高等缺陷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共混改性是一种经济且实用的对聚乳酸改性的方法,其中改性剂的设计尤为重要。近些年来,具有“软段-硬段”核壳结构的聚乳酸改性剂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其相关的改性机制尚未研究清楚,尤其是“硬段”(PDLA)基体形成的立构复合晶对共混物聚集态结构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不同PDLA嵌段分子量的多臂嵌段共聚物改性剂:四臂-聚己内酯-b-右旋聚乳酸(4a-PCL-b-PDLA),以PCL作为软段,以PDLA作为硬段,然后将其与2a-PLLA共混。重点探讨随着PDLA嵌段分子量的增加,嵌段共聚物与PLLA形成的立构复合晶从无到有的过程对PLLA结晶及降解性能的影响。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首先采用两步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4a-PCL-b-PDLA嵌段共聚物,在保持臂数不变和PCL分子量不变的前提下,调控PDLA嵌段的分子量变化,然后将4a-PCL-b-PDLA与2a-PLLA共混,在非等温结晶和等温结晶过程中系统的研究了共混物的结晶行为。最后在结晶行为的基础上研究了经处理的共混物薄膜的降解行为,重点阐明了共混物内立构复合晶的形成对共混物结晶与降解性能的影响。

曹伟男[7](2020)在《低熔点SnPb合金粉对HBP改性PLA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聚乳酸(PLA)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且对环境十分友好地可降解型热塑性塑料,并且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自然降解成CO2和H2O,以上两个优势使得PLA在生物学、制造业和医学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PLA物理改性和金属材料添加改性是目前较热门的课题。本文通过在基体中加入润滑剂超支化聚酯(HBP)和Sn Pb合金粉的方式对PLA进行改性,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维氏硬度和冲击强度)、流变学性能和结晶性能,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随着HBP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以及维氏硬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均在HBP含量为1.5wt%时出现,这说明HBP的加入增强了基体的力学强度,且HBP的最佳添加量为1.5wt%;继续增加HBP的含量,会导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2.HBP含量与复合材料MFI值呈正相关,说明随着HBP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性变好,熔体黏度减小。PLA-1.5wt%HBP的塑化均匀性更好,断裂方式为脆性断裂。3.HBP作为润滑剂,改善了熔体的流动性,增加了其分子链在模具中冷却结晶时的运动能力,使其分子链规整度增加,所以随着HBP的加入,PLA基复合材料的相对结晶度先增加后就减少,但总体相对于纯PLA呈增加趋势。4.HBP兼具内润滑和外润滑的作用。在分子链之间的润滑作用增强了熔体流动性,增强了熔体的塑化程度,但无法与基体形成稳定的键合作用,从而改变分子链之间的距离,因而对于基体基本没有增韧效果;减小了熔体和注塑机内腔之间的摩擦,使PLA在注塑成型过程中不会因为摩擦力过大而导致焦烧或分解。5.随着SnPb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以及维氏硬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点均在Sn Pb含量为2wt%时出现,说明Sn Pb的加入改善了基体的力学强度,且Sn Pb合金粉的最佳添加量为2wt%;6.通过研究力学性能最好的组分PLA-1.5wt%HBP-2wt%Sn Pb的断口形貌和表面形貌,发现断裂特性为脆性断裂,但Sn和Pb在部分金属颗粒周边基体上呈弥散式分布,这种分布的方式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围绕在合金颗粒周边的金属网络,加强了基体与大颗粒之间的界面结合。7.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性随着Sn Pb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因而PLA-1.5wt%HBP-2wt%的MFI提升较多。在PLA基体中加入Sn Pb合金粉,复合材料并没有新的物质生成。Sn Pb/PLA复合材料的相对结晶度在Sn Pb合金粉含量为2wt%时达到最值,这也确定了复合材料的SnPb最佳添加量为2wt%。

李小龙[8](2020)在《路易斯酸催化聚乳酸降解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油基高分子材料的不可降解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使用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来代替部分石油基高分子材料被认为是缓解环境污染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聚乳酸(PLA)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完全降解性能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在快消品、农用地膜以及一次性医用机械塑料等领域,聚乳酸制品的高报废率和降解效率低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使得垃圾堆积问题始终无法有效解决,这导致其固体废弃物回收到生态系统中所花费时间过于长久,限制了其在该领域应用。因此,在某些特定的领域内加快聚乳酸制品的降解速率是非常有必要的。路易斯酸由于具备良好的催化活性常常被用来作为催化剂应用于聚乳酸的合成,其配位作用可以屏蔽聚乳酸分子链间的氢键,使PLA分子作用力减弱。残留在聚合物体系中的路易斯酸对改性材料的热稳定性的影响早有报道,但其对聚合物特别是聚乳酸材料的降解行为却鲜有研究。本文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路易斯酸改性聚乳酸材料,在不同环境中研究材料的降解行为,运用多种检测手段分析材料的降解效果和综合性能;采用SEM观察样品形态变化;结合FTIR、XPS和NMR分析作用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采用无水氯化锌、氯化钙、氯化锂、氯化铁等金属氯化物和硫酸铁、磷酸铁等不同铁盐类的路易斯酸在转矩流变仪中对聚乳酸进行熔融改性,探究改性材料降解行为和综合性能的变化及路易斯酸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几种盐类路易斯酸中,氯化铁(Fe Cl3)对聚乳酸的降解效果最好;对比分析溶液法与熔融共混法制备Fe Cl3/PLA材料,改性PLA有较好的降解性能是由于Fe Cl3的存在而非在熔融共混中热效应造成;随着氯化铁加入量的增加,改性样品的分子量变小,分子量分布变宽。Fe Cl3对PLA的结晶行为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其结晶度随含量的变化从43.7%到1.17%;在降解性能上,含2.95 phr Fe Cl3的改性样品降解效果最佳,降解速率比纯PLA提高10倍以上。降解过程遵循水解降解机理,但不同的是,Fe3+与PLA中羰基氧及邻近的碳发生键合反应,形成稳定的Fe-O、Fe-C化学键,比其他类型的络合更能削弱PLA的酯键。2.为降低Fe Cl3加入在加工过程中产生过度降解的不利影响,将亚磷酸三苯酯(TPPi)引入Fe Cl3/PLA样品中熔融共混制备TPPi改性Fe Cl3/PLA材料,赋予其一定的综合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以TPPi:Fe Cl3=3:1的质量比加入时改性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材料在保持较好降解性能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综合力学性能,拉伸强度达到43.78 MPa,弯曲强度为99.04 MPa;TPPi的加入明显改善了Fe Cl3/PLA材料的热稳定性并对Fe Cl3/PLA材料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和结晶行为同样有调控作用;TPPi对PLA的扩链作用抑制了Fe Cl3对PLA的过度降解并使之保持一定的降解效果和力学性能。3.引入具有生物降解性的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与PLA进行熔融共混赋予改性材料韧性,通过改变Fe Cl3的含量来调控PLA/PBAT的降解行为和综合性能。研究发现,当Fe Cl3的添加量为0.3 phr时获得改性材料综合性能最佳。Fe Cl3的加入不仅加快了PLA/PBAT材料的降解,还能促进二者的相容性;材料能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是由于Fe Cl3对改性材料的降解首先作用于PBAT链段部分,未被降解而残余的PBAT在PLA体系中能起到增加分子链运动能力和增韧效果,但当PBAT链段被降解完全后,Fe Cl3会对PLA发生降解,材料的综合性能在后期依然会大幅下降;Fe Cl3对改性材料的降解包括络合反应和键合反应两部分,首先发生的是对苯环附近酯键的络合反应,其次是对脂肪链段的键合反应。

黄冬[9](2020)在《功能化弹性体离聚物增韧聚乳酸共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以聚乳酸(PLA)为代表的来源于生物质资源的完全生物可降解聚酯材料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极大关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PLA材料具有高模量、高透明性和适用于多种加工方式等优点,在包装、汽车、电子和医药等领域正显现出令人鼓舞的应用前景。但是,PLA自身脆性严重(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低)的缺点,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更广阔领域上的应用。为有效拓宽PLA的应用场景,发展高效、低成本及易规模化的改性方法至关重要。其中,发展适用于PLA改性的新型高性能的弹性体增韧剂,配合熔融共混、反应增容等多策略一体化协同改性策略为制备高性能PLA基材料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对促进PLA基绿色材料的发展及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针对PLA面临的核心挑战,本论文发展了一系列含不同功能基团的离聚物弹性体用于PLA的共混改性,从而有效改善其物理与加工性能缺陷、扩大其应用领域。在此基础上,基于所得离聚物弹性体的结构特点,发展了结合反应共混、非价键增容和动态硫化交联的一体化熔融反应共混策略,从而获得高韧能的PLA共混材料。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1-乙基咪唑、N-(2-羟乙基)-咪唑、新设计合成1-(11-羟十一烷基)咪唑和N-[3-(1H-咪唑-1基)丙基]-己酰胺分别作为反应单体,通过与商业化溴丁基化橡胶简单高效的季氨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不同功能化基团的新型离聚物弹性体(i-BIIR-2、i-BIIR-2-OH、i-BIIR-11-OH和i-BIIR-HA),并对所得离聚物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表征。结果表明阳离子咪唑基团和溴离子的引入赋予所得离聚物更均衡力学性能、更优的热稳定和可调节的高熔体粘度。2.通过熔融共混方法,利用所制备的功能化离聚物(i-BIIRs)增韧改性PLA,对离聚物不同阳离子的结构和含量对共混材料力学性能、相容性和形态结构影响规律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探讨了增容增韧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与纯BIIR和i-BIIR-2相比,咪唑阳离子中含端羟基和含酰胺基极性基团的三种弹性体离聚物(i-BIIR-2-OH、i-BIIR-11-OH和i-BIIR-HA)作为PLA改性剂可以显着提高PLAi-BIIRs共混物的相容性和冲击韧性。在少量损失拉伸强度的情况下,断裂伸长率最高可达300%,其中PLA/i-BIIR-11-OH(80/20)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高达17.1 k J/m2,约为纯PLA的6倍。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多重非共价键相互作用(氢键、偶级-离子等)协同界面增容引起的界面粘结改善是韧性提高的关键。3.利用功能化离聚物自身结构特点,通过一步法熔融共混,发展反应增容、非价键作用与动态硫化一体化协同改性策略,成功制备高韧性聚乳酸基共混材料,并系统研究了离子基团、硫化剂用量和共混配比对共混物相容性、形态结构和力学等的影响规律。动态力学分析(DMA)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动态硫化方法下两相界面存在原位接枝反应和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离子-偶级和氢键等)的两种机理的协同增容作用。形态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在原位接枝反应和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协同作用下,离聚物分散相粒子尺寸显着减小,相界面粘结明显改善。共混体系在没有明显牺牲强度的情况下,极大地改善聚乳酸的韧性: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分别高达250%和17.3 k J/m2。分布均匀且具有合适粒径尺寸的离聚物与PLA基体界面粘结的加强现象与多重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协同和原位接枝反应有机结合的内在本质机理息息相关,是实现高性能的绿色PLA共混材料的内在机理。

姚青松[10](2019)在《AZ31镁合金表面以水滑石为衬底的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耐蚀性研究》文中提出镁合金优秀的力学性质,密度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其应用范围广泛,但其化学性质活泼、耐腐蚀性较差以及制品使用寿命较短,这大大限制了镁合金的应用。因此,延长镁合金制品服务周期是其主要问题。通过多种表面改性技术制备复合涂层来保护镁合金基体,加强镁合金自身优势,增加其新的功能特性。首先,以水滑石为衬底,提供一个富含羟基的稳定表面。随后,利用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铈盐以及聚乳酸对上述水滑石涂层样品进行再封孔。讨论了甲基三甲氧基硅烷溶液的水解程度对水滑石样品耐蚀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稀土化合物硝酸铈作为微量腐蚀抑制剂对硅烷涂层进行封孔的规律及其耐蚀性的影响规律;分析了聚乳酸浸渍时间对水滑石涂层的改性影响及其耐蚀性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傅里叶红外仪、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电化学工作站等仪器对样品进行物相结构、形貌及耐蚀性能测试和表征。最后,提出了水滑石/硅烷涂层和水滑石/硅烷/氧化铈两种涂层的成膜机理和腐蚀机理。水滑石/硅烷涂层具有不同的表面形貌,硅烷水解度影响复合涂层的表面形貌和其致密性。当乙醇和水体积比为1:2的时候,红外证明所得硅烷溶液有较大的水解度,复合涂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5.537×10-9 A·cm-2)是最小的,说明涂层具有最好的耐蚀性。另外,涂层具有超疏水功能,接触角达到150.5°。当硅烷水解不彻底时,涂层表面不致密,也未达到超疏水效果。相比单纯硅烷改性的水滑石涂层,硅烷硝酸铈改性的复合涂层有更好的耐蚀性。实验数据表明,适量的硝酸铈(10-3 mol·L-1)使镁合金有最好的耐蚀性和致密的表面,复合涂层自腐蚀电流密度最低为1.217×10-10 A·cm-2。过量的硝酸铈(10-2 mol·L-1)导致复合涂层表面不致密,出现较多孔洞以及露出内部的水滑石形貌,自腐蚀电流密度变高(5.498×10-10 A·cm-2)。这是由于硝酸铈会使硅烷团聚,导致硅烷的网状结构分解。硅烷/铈盐涂层普遍具有超疏水效果、自修复和自清洁功能。不同的水滑石/聚乳酸涂层有不同的完全自降解时间。浸渍1 min、5 min和10 min得到的复合涂层耐蚀性依次增强,自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9.280×10-7、2.568×10-7和1.008×10-7 A·cm-2。另外,浸渍时间越长,复合涂层越厚、表面更致密。析氢实验中的pH曲线图,证明聚乳酸涂层在自降解后pH接近中性。因此,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来选择聚乳酸浸渍时间,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场合。

二、聚乳酸改性的研究进展和方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乳酸改性的研究进展和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聚乳酸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聚乳酸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三、聚乳酸材料产业关键技术
    (一)乳酸单体制造技术
    (二)丙交酯和聚乳酸制造技术
    (三)聚乳酸材料改性与加工技术
四、我国聚乳酸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
    (一)重视原料供给的多样性与安全平衡
    (二)提升现代发酵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水平
    (三)围绕重点方向强化聚乳酸产业链的产品多样性及其生产技术创新
        1. 聚乳酸全产业链的产品多样性与均衡协调发展
        2. 聚乳酸制品及其优先发展方向
    (四)建立健全聚乳酸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环境释放管理体系
    (五)实施积极的聚乳酸产业发展政策
五、结语
致谢

(2)阻燃植物多糖/聚乳酸复合材料力学与降解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PLA及其复合材料的概述
        1.1.1 聚乳酸的基本结构与性能
        1.1.2 聚乳酸的改性研究现状
    1.2 生物降解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究
        1.2.1 纤维素/聚乳酸复合材料
        1.2.2 淀粉/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究
    1.3 阻燃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1.3.1 生物降解阻燃高分子材料
        1.3.2 阻燃聚乳酸的研究进展
        1.3.3 生物质阻燃剂及其阻燃聚乳酸的研究现状
    1.4 聚乳酸复合材料的降解性能研究简介
        1.4.1 聚乳酸的降解过程
        1.4.2 聚乳酸的微生物降解
        1.4.3 水降解
        1.4.4 热降解与热稳定性
    1.5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1.5.1 论文的研究意义
        1.5.2 论文的研究内容
2 阻燃MCC/PLA复合材料的力学与阻燃性能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及主要仪器设备
        2.1.2 阻燃MCC/PLA复合材料的制备
        2.1.3 阻燃MCC/PLA复合材料的表征
    2.2 偶联剂改性MCC实验结果与分析
    2.3 MCC/PL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2.4 MCC/PLA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
    2.5 阻燃性能测试结果
        2.5.1 PLA复合材料的阻燃性
        2.5.2 MCC对阻燃PLA复合材料的阻燃性的影响
    2.6 MCC/PLA复合材料的热重分析
        2.6.1 PLA及其复合材料的热重分析
        2.6.2 C-IFR/MCC/PLA复合材料的热重分析
        2.6.3 M-IFR/MCC/PLA复合材料的热重分析
    2.7 阻燃MCC/PLA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分析
        2.7.1 MCC对C-IFR/PLA复合材料结晶度的影响
        2.7.2 MCC对M-IFR/PLA体系结晶度的影响
    2.8 本章小结
3 阻燃St/PLA复合材料的力学与阻燃性能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料及主要仪器设备
        3.1.2 磷酸酯化改性淀粉实验
        3.1.3 阻燃St/PLA复合材料的制备实验
        3.1.4 表征与测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淀粉改性实验结果
        3.2.2 复合材料吸水率测试
        3.2.3 淀粉/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3.2.4 阻燃性能
        3.2.5 扫描电镜(SEM)观察
        3.2.6 热重分析
        3.2.7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阻燃植物多糖/聚乳酸复合材料降解性能的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料及主要仪器设备
        4.1.2 PLA复合材料试样的制备
        4.1.3 PLA复合材料的降解实验
    4.2 PLA复合材料降解性能表征
        4.2.1 吸水率测试和质量损失率测试
        4.2.2 力学性能测试
        4.2.3 热重分析
    4.3 阻燃聚乳酸复合材料土壤降解实验结果
        4.3.1 聚乳酸及其复合材料的土壤降解
        4.3.2 阻燃聚乳酸复合材料土壤降解实验结果
    4.4 阻燃聚乳酸复合材料的水降解实验结果
        4.4.1 聚乳酸及其复合材料的水降解
        4.4.2 阻燃聚乳酸复合材料的水降解
    4.5 MCC/PLA复合材料热降解动力学
    4.6 阻燃MCC/PLA复合材料热降解
    4.7 阻燃St/PLA复合材料热降解
    4.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3)聚乳酸改性与应用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乳酸单体和聚乳酸的制备
    2.1 乳酸单体的制备
    2.2 聚乳酸的制备
3 聚乳酸的性能
    3.1 PLA的基本性质
    3.2 PLA的阻隔性能
    3.3 PLA的降解性能
4 PLA的应用
    4.1 PLA在包装行业中的应用
    4.2 PLA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3 PLA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
5 PLA的改性
    5.1 PLA/淀粉共混
    5.2 PLA/壳聚糖共混
    5.3 PLA/EOVH共混
    5.4 PLA/PBF共混
    5.5 PLA/明胶共混
    5.6 PLA/PEG共混
    5.7 PLA/纳米颗粒共混
6 展望

(4)聚乳酸纺熔非织造材料结构调控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聚乳酸简介
        1.2.1 聚乳酸单体——乳酸
        1.2.2 聚乳酸的合成
        1.2.3 聚乳酸的改性
    1.3 聚乳酸纤维的制备及应用
        1.3.1 聚乳酸纤维的制备
        1.3.2 聚乳酸及其纤维的性能
        1.3.3 聚乳酸在非织造材料领域的应用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基于SIMPLE算法的FLUENT气流场模拟
    2.1 引言
    2.2 CFD软件概述
    2.3 Fluent软件的基本介绍
        2.3.1 Fluent离散原理
        2.3.2 Fluent基本控制方程
        2.3.3 Fluent迭代求解方法
        2.3.4 Fluent的湍流模型
    2.4 纺粘气体流场的仿真求解过程
        2.4.1 创建几何模型和区域离散化
        2.4.2 选择解算器和基本控制方程
        2.4.3 设置模型流体材料及边界条件
        2.4.4 模拟结果与分析
    2.5 熔喷气体流场的仿真求解过程
        2.5.1 创建几何模型和区域离散化
        2.5.2 选择求解器与基本控制方程
        2.5.3 设置模型流体材料及边界条件
        2.5.4 模拟结果与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聚乳酸纺粘水刺非织造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及性能
        3.2.1 实验原料
        3.2.2 原料性能表征
        3.2.3 测试结果与分析
    3.3 聚乳酸纺粘水刺非织造材料的制备
        3.3.1 纺粘工艺参数
        3.3.2 水刺工艺参数
    3.4 结构与性能表征
        3.4.1 面密度测试
        3.4.2 厚度测试
        3.4.3 纤维结晶度测试
        3.4.4 纤维微观形貌分析
        3.4.5 力学性能测试
        3.4.6 透气性能测试
        3.4.7 透湿性能测试
        3.4.8 柔软性能测试
    3.5 测试结果与分析
        3.5.1 聚乳酸纺粘水刺材料的厚度
        3.5.2 聚乳酸纺粘水刺材料的纤维结晶度
        3.5.3 聚乳酸纺粘水刺材料的纤维微观形貌
        3.5.4 聚乳酸纺粘水刺材料的力学性能
        3.5.5 聚乳酸纺粘水刺材料的透气性能
        3.5.6 聚乳酸纺粘水刺材料的透湿性能
        3.5.7 聚乳酸纺粘水刺材料的柔软性能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乳酸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聚乳酸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制备
        4.2.1 熔喷工艺流程
        4.2.2 熔喷工艺参数
    4.3 结构与性能表征
        4.3.1 面密度测试
        4.3.2 纤维形貌与分布
        4.3.3 透气性能测试
        4.3.4 过滤性能测试
    4.4 测试结果与分析
        4.4.1 牵伸风压对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4.4.2 接收距离对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4.4.3 熔喷实验总结
    4.5 聚乳酸熔体静电纺复合材料的制备
        4.5.1 工艺参数
        4.5.2 结构与表征
        4.5.3 测试结果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5)木质素接枝聚乳酸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
    1.3 聚乳酸
        1.3.1 聚乳酸的合成及性质
        1.3.2 聚乳酸的改性
        1.3.3 聚乳酸的立构复合晶
    1.4 木质素
        1.4.1 木质素的结构及性质
        1.4.2 木质素的改性
    1.5 木质素改性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2章 烷基化木质素的制备及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料及试剂
        2.2.2 木质素的提纯
        2.2.3 烷基化木质素的制备方法
        2.2.4 分析表征
        2.2.4.1 木质素羟基含量的测定
        2.2.4.2 ~(31)PPNMR
        2.2.4.3 ~1H NMR
        2.2.4.4 傅利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分析
        2.2.4.5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木质素羟基含量的分析
        2.3.2 烷基化木质素的羟基分布
        2.3.3 烷基化木质素的特征结构分析
        2.3.4 烷基化木质素的结构基团分析
        2.3.5 烷基化木质素的分子量分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接枝聚合物的制备及结晶降解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料及试剂
        3.2.2 烷基化木质素接枝右旋聚乳酸的制备方法
        3.2.3 分析表征
        3.2.3.1 ~(31)P NMR
        3.2.3.2 ~1H NMR
        3.2.3.3 傅利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分析
        3.2.3.4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
        3.2.3.5 溶解度测试分析
        3.2.3.6 全波段光吸收分析
        3.2.3.7 热失重分析
        3.2.3.8 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
        3.2.3.9 偏光显微镜分析
        3.2.3.10 广角X射线分析
        3.2.3.11 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分析
        3.2.3.12 冷场发射扫描电镜降解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接枝聚合物的羟基分布
        3.3.2 接枝聚合物的特征结构
        3.3.3 接枝聚合物的结构基团
        3.3.4 接枝聚合物分子量的分析
        3.3.5 接枝聚合物的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
        3.3.6 接枝聚合物的全波段光吸收分析
        3.3.7 接枝聚合物的热稳定性
        3.3.8 接枝聚合物的结晶行为
        3.3.8.1 非等温结晶及熔融行为
        3.3.8.2 等温结晶及熔融行为
        3.3.8.3 Avrami方程用于接枝聚合物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3.3.9 等温结晶的晶体形貌
        3.3.10 等温结晶的晶体结构
        3.3.11 晶体组分的表征分析
        3.3.12 接枝聚合物的碱降解行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PLLA/接枝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料及试剂
        4.2.2 PLLA/烷基化木质素接枝右旋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4.2.3 分析表征
        4.2.3.1 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
        4.2.3.2 偏光显微镜分析
        4.2.3.3 广角X射线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复合膜的结晶行为
        4.3.1.1 非等温结晶及熔融行为
        4.3.1.2 等温结晶及熔融行为
        4.3.2 复合膜的晶体形貌
        4.3.3 复合膜等温结晶的晶体结构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6)4a-PCL-b-PDLA与2a-PLLA共混体系的结晶与降解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
        1.1.1 天然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1.1.2 合成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1.2 聚己内酯
        1.2.1 PCL的性能
        1.2.2 PCL的改性
        1.2.3 PCL的应用
    1.3 聚乳酸
        1.3.1 聚乳酸的结构
        1.3.2 聚乳酸的特性
        1.3.3 聚乳酸的合成
        1.3.4 聚乳酸的改性
        1.3.5 聚乳酸的应用
        1.3.5.1 生物医学领域
        1.3.5.2 非生物医学领域
        1.3.6 聚乳酸的降解
        1.3.7 立构复合晶对聚乳酸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4 星型聚合物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2章 4a-PCL-b-PDLA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2.2.2 4a-PCL-b-PDLA/2a-PLLA的合成
        2.2.3 分析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4a-PCL-b-PDLA的合成与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4a-PCL-b-PDLA与2a-PLLA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3.2.2 样品制备
        3.2.3 分析及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热稳定性表征分析
        3.3.2 立构复合晶的形成范围
        3.3.3 4a-PCL-b-PDLA/2a-PLLA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
        3.3.4 4a-PCL-b-PDLA/2a-PLLA共混物的玻璃化温度变化
        3.3.5 4a-PCL-b-PDLA/2a-PLLA共混物的等温结晶
        3.3.5.1 等温结晶的DSC曲线
        3.3.5.2 等温结晶动力学
        3.3.5.3 等温结晶POM形貌
        3.3.6 4a-PCL-b-PDLA/2a-PLLA共混物晶体组成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4a-PCL-b-PDLA与2a-PLLA共混体系的降解行为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测试方法
        4.2.3 降解膜的制备方法
        4.2.4 热处理方法
        4.2.5 酶降解方法
        4.2.6 碱降解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酶降解实验
        4.3.1.1 酶降解后的质量变化
        4.3.1.2 酶降解后的形貌变化
        4.3.2 碱降解实验
        4.3.2.1 碱降解前后的质量变化
        4.3.2.2 碱降解前后的形貌变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7)低熔点SnPb合金粉对HBP改性PLA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PLA物理改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纤维增强
        1.2.2 其他纳米粉末增强
        1.2.3 木粉增强
        1.2.4 聚酯改性
    1.3 金属增强高分子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Mg及Mg合金增强
        1.3.2 Fe及Fe基合金增强
        1.3.3 低熔点合金对高分子基体流变性能的影响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与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仪器及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试验原材料处理
        2.3.2 注塑成型
    2.4 材料分析与测试
        2.4.1 熔体流动指数
        2.4.2 力学试验
        2.4.3 硬度试验
        2.4.4 扫描电镜分析
        2.4.5 X射线衍射
3 HBP对 PLA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1 熔体流动指数
    3.2 力学性能
        3.2.1 拉伸强度
        3.2.2 弯曲强度
        3.2.3 维氏硬度
        3.2.4 冲击强度
    3.3 拉伸断口
    3.4 X射线衍射
    3.5 本章小结
4 SnPb合金粉对PLA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1 熔体流动指数
    4.2 力学性能
        4.2.1 拉伸强度
        4.2.2 弯曲强度
        4.2.3 维氏硬度
        4.2.4 冲击强度
    4.3 微观形貌
        4.3.1 表面形貌
        4.3.2 拉伸断口
    4.4 X射线衍射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路易斯酸催化聚乳酸降解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聚乳酸
    1.3 聚乳酸降解机理
        1.3.1 聚乳酸的水解降解
        1.3.2 聚乳酸的热降解
    1.4 聚乳酸降解行为
        1.4.1 聚乳酸在紫外光照射下降解
        1.4.2 聚乳酸的水热降解
        1.4.3 聚乳酸的微生物降解
        1.4.4 聚乳酸在碱溶液中降解
    1.5 路易斯酸用于聚乳酸降解
        1.5.1 路易斯酸
        1.5.2 路易斯酸在高聚物中降解或改性应用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及创新点
        1.6.1 本课题研究目的
        1.6.2 本课题研究内容
        1.6.3 本课题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路易斯酸改性聚乳酸在不同环境中降解行为及作用机理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不同金属盐改性聚乳酸样品制备
        2.2.3 样品的纯化和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熔体流动速率分析
        2.3.2 紫外光降解结果分析
        2.3.3 不同金属盐改性样品在碱溶液中降解结果分析
        2.3.4 不同酸根离子的铁盐熔融指数结果分析
    2.4 氯化铁对聚乳酸的降解行为及机理研究
        2.4.1 反应加工曲线分析
        2.4.2 聚乳酸和改性聚乳酸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分析
        2.4.3 降解行为分析
        2.4.4 热性能分析
        2.4.5 FeCl_3和PLA作用机理分析
        2.4.6 FeCl_3和PLA反应过程预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亚磷酸三苯酯调控FeCl_3/PLA降解行为和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样品制备
        3.2.3 表征和测试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反应加工曲线分析
        3.3.2 碱溶液中降解行为研究
        3.3.3 力学性能分析
        3.3.4 热重测试分析
        3.3.5 DSC测试分析
        3.3.6 流变行为分析
        3.3.7 GPC测试分析
        3.3.8 FT-IR测试分析
        3.3.9 作用机理推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FeCl_3对PLA/PBAT改性材料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氯化铁改性PLA/PBAT样品的制备
        4.2.3 表征和测试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反应加工曲线分析
        4.3.2 碱溶液中降解行为测试
        4.3.3 力学性能分析
        4.3.4 扫描电镜结果分析
        4.3.5 分子量及其分布结果分析
        4.3.6 DSC结果分析
        4.3.7 热重结果分析
        4.3.8 流变行为分析
        4.3.9 红外谱图分析
        4.3.10 XPS结果分析
        4.3.11 ~(13)C-NMR和~1H-NMR测试分析
        4.3.12 FeCl_3 改性PLA/PBAT材料降解作用机理推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

(9)功能化弹性体离聚物增韧聚乳酸共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聚乳酸概述
        1.2.1 聚乳酸的结构和基本性能
        1.2.2 聚乳酸的化学合成
        1.2.3 聚乳酸的改性方法
        1.2.4 聚乳酸共混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
    1.3 离聚物概述以及其增韧聚乳酸研究进展
        1.3.1 离聚物概述
        1.3.2 离聚物的研究进展
        1.3.3 离聚物增韧改性聚乳酸研究进展现状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第2章 功能化溴化丁基橡胶离聚物增容改性聚乳酸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功能化咪唑单体的合成与表征
        2.2.4 功能化弹性体离聚物的制备
        2.2.5 共混物的制备
        2.2.6 测试与表征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功能化弹性体离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2.3.2 共混物的相容性研究
        2.3.3 共混物的相态结构分析
        2.3.4 力学性能分析
        2.3.5 增韧的内在机理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聚乳酸与新型离聚物弹性体反应共混增容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共混试样的制备
        3.2.4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交联密度和原位接枝分析
        3.3.2 共混相容性研究
        3.3.3 共混物相形态结构
        3.3.4 热学性能研究
        3.3.5 力学性能分析
        3.3.6 冲击断面形貌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AZ31镁合金表面以水滑石为衬底的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耐蚀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引言
    1.2 镁及镁合金特性
    1.3 镁及镁合金的腐蚀
    1.4 镁及镁合金表面改性技术
    1.5 镁及镁合金涂层研究
    1.6 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工作
2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2.1 材料和化学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镁合金上涂层的制备
    2.4 实验表征手段
3 硅烷改性水滑石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表面分析
    3.3 耐蚀性分析
    3.4 疏水性分析
    3.5 机理
    3.6 小结
4 硅烷饰盐改性水滑石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表面分析
    4.3 耐蚀性分析
    4.4 自修复性能分析
    4.5 结合力分析
    4.6 自清洁性能分析
    4.7 机理
    4.8 小结
5 聚乳酸改性水滑石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表面分析
    5.3 耐蚀性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聚乳酸改性的研究进展和方向(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聚乳酸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王正祥. 中国工程科学, 2021(06)
  • [2]阻燃植物多糖/聚乳酸复合材料力学与降解性能的研究[D]. 查玉莹.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8)
  • [3]聚乳酸改性与应用研究综述[J]. 刘文涛,徐冠桦,段瑞侠,鹿孟张,袁梦杰,陈金周. 包装学报, 2021(02)
  • [4]聚乳酸纺熔非织造材料结构调控及性能研究[D]. 肖家坛.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5]木质素接枝聚乳酸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 李甜甜.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6]4a-PCL-b-PDLA与2a-PLLA共混体系的结晶与降解行为研究[D]. 王敏.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7]低熔点SnPb合金粉对HBP改性PLA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 曹伟男. 西南大学, 2020(01)
  • [8]路易斯酸催化聚乳酸降解行为研究[D]. 李小龙. 贵州大学, 2020(04)
  • [9]功能化弹性体离聚物增韧聚乳酸共混研究[D]. 黄冬. 天津大学, 2020(02)
  • [10]AZ31镁合金表面以水滑石为衬底的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耐蚀性研究[D]. 姚青松.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标签:;  ;  

聚乳酸改性研究进展及方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