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肥大的分子机制

心脏肥大的分子机制

一、心脏肥大的分子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梁晟楠[1](2021)在《中药甘松治疗心脏肥大的药效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病理性心脏肥大是心肌细胞对高血压、瓣膜病、急性心肌梗死及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的一种应答,使患者面临心力衰竭或猝死的风险。当前治疗心脏肥大的主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基于中药疗效好、毒性小的特点,在丰富的中药资源中开发治疗心脏肥大的中药具有巨大的潜力。古籍记载和现代临床应用表明,甘松在治疗心律失常等疾病方面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清楚。为充分发挥甘松在心脏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有必要对甘松的药理药效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明确甘松治疗心脏肥大的作用机理,为甘松的进一步应用打下基础。本文以甘松为研究对象,基于系统药理学的方法计算机模拟结合体内外实验探究甘松治疗心脏肥大的药效作用,并对最有潜力的化合物组合进行分析,为后期开发新药提供依据。方法:(1)以系统药理学为基础,通过药代动力学(ADME)筛选甘松活性化合物,并对其作用靶点进行网络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将心脏肥大作用靶点对应的相关通路进行网络分析,最后将结果整合成甘松治疗心脏肥大的作用机制图并筛选甘松活性化合物。(2)基于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脏肥大小鼠模型,获取小鼠的心脏体重比,监测小鼠心率相关数据,检测血清肌钙蛋白(CTn T)、脑钠肽(BNP)水平,心脏组织Anp、Myh7 m RNA表达,分析病理切片染色,评估筛选出的甘松活性化合物治疗作用。(3)通过HL-1小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模型和ISO诱导的心脏肥大小鼠模型,采用试剂盒和Western Blot对甘松活性化合物治疗心脏肥大作用机制进行验证。结果:(1)通过药物的ADME评价,从甘松的56个化合物中筛选出14个活性成分,对应靶点181个,其中70个靶点是与心脏肥大相关的潜在治疗靶点。靶点的功能富集分析表明甘松与调节“活性氧代谢过程”、“炎症反应调节”和“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等心脏肥大相关的生物学过程相关。通过整合通路的分析,发现甘松与调节氧化应激,炎症因子,细胞周期、增殖及凋亡相关。随后筛选出甘松活性化合物中协同疗效最好的化合物组合。(2)小鼠心脏体重比、心率、CTn T、Bnp、Anp、Myh7的表达水平及病理切片结果表明甘松活性化合物甘松新酮、柚皮素给药能够有效缓解心脏肥大。(3)验证甘松活性成分甘松新酮、柚皮素起到抗氧化、抑制肥大、抗凋亡及抗炎作用,可能与协同调节Keap1-Nrf2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有关。结论:中药甘松通过多靶点多通路的调节能有效缓解心脏肥大;甘松活性成分甘松新酮、柚皮素作为最有潜力的化合物组合,起到抗氧化、抑制肥大、抗凋亡及抗炎作用。本研究为心脏肥大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并为后续治疗心脏肥大的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熊伟[2](2021)在《肥大细胞参与右美托咪定心脏保护效应的炎性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右美托咪定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脏保护效应:随机对照双盲研究[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择期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的40例成年患者,随机对照双盲分为2组(N=20例/组),对照组(CON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内予以右美托咪定1 μg/kg负荷量,然后0.5μg/kg/h持续泵注至术毕。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观察注射负荷量药物、切皮、锯开胸骨前后SBP及HR变化情况,注射负荷量药物后高血压、低血压和严重心动过缓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PMACE)发生率。在术前和术后检测血常规,在术前、停机时、术毕和出ICU时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TnI和TPS浓度。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cTnI、TPS和NLR预测PMACE的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间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注射负荷量药物后,SBP和HR变化率DEX组高于CON组;但切皮和锯开胸骨后,SBP和HR变化率DEX组低于CON组(P<0.05)。DEX组较CON组的高血压和严重心动过缓发生率高,而低血压发生率低(P<0.05)。去氧肾上腺素使用率和多巴胺使用量,DEX组低于CON组;而阿托品使用率,DEX组高于CON组(P<0.05)。DEX组的低心排综合征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CON组低(P<0.05)。与CON组比较,DEX组在停机时、术后即刻和出ICU前的外周血中cTnI和TPS的浓度降低(P<0.05),且 cTnI 和 TPS 呈正相关(R2>0.9)。NEUT、MONO 和 WBC绝对值变化率DEX组高于CON组,而LYMPH绝对值和NLR变化率DEX组低于CON组(P<0.05)。单独使用NLR、TPS和cTnI预测PMACE具有较高准确性(AUC分别为0.831、0.833和0.848)。另外,联合使用NLR、TPS和cTnI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用于预测PMACE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其中联合cTnI和NLR,TPS 和 NLR,cTnI、TPS 和 NLR 的 AUC 分别为 0.902、0.892和 0.895。[结论]右美托咪定治疗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可抑制切皮和开胸刺激,减少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和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术后cTnI、TPS和NLR,联合cTnI、TPS和NLR在预测PMACE中具有一定准确性。第二部分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对抗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对抗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缺血)和再通120min(再灌注)构建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予以右美托咪定和肥大细胞促分泌剂C48/80处理。在体预实验分为五组(N=6只/组),Sham组、MIRI组、Group Ⅰ 组(C48/80 0.1 mg/kg.i.v.)、Group Ⅱ 组(C48/80 0.5mg/kg.i.v.)和 GroupⅢ组(C48/80 1 mg/kg.i.v)。在体正式实验分为五组(N=12只/组),Sham组、I/R 组、DEX+I/R 组(DEX20 μg/kg.i.v.)、C48/80+I/R 组(C48/800.5 mg/kg.i.v.)和 DEX+C48/80+I/R 组(DEX 20 μg/kg.i.v.+C48/80 0.5 mg/kg.i.v.)。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和心律失常,以及术后左心室功能改变,并采用TTC法、ELISA法、透射电镜、HE染色、甲苯胺蓝和TUNEL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染色、QRT-PCR和Western blot进行检测。[结果]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 min和再灌注120 min成功构建大鼠在体MIRI模型,C48/80在一定范围内(0.1、0.5、1.0mg/kg.i.v.)可以加重I/R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与Sham组比较,I/R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紊乱和心律失常严重程度评分明显升高,术后左心室功能障碍和心肌梗死面积比明显增加,cTnl和TPS含量明显升高;而这些损伤在C48/80+I/R组中明显加重,在DEX+I/R组中明显减轻(P<0.05)。另外,I/R组较Sham组病理组织学评分和肥大细胞脱颗粒比明显升高,心肌纤维波状扭曲、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左室心肌和冠状动脉超微结构明显损伤,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后有所改善,但C48/80可以加重这种损伤。然而,这些损伤在DEX+C48/80+I/R组中较C48/80+I/R组部分逆转。与Sham组比较,I/R组细胞凋亡率升高,心肌组织中HMGB1、TLR4和NF-κB p65的阳性细胞率、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DEX+I/R组中这些改变被部分逆转,而C48/80+I/R组中加剧了这些改变(P<0.05)。另外,DEX+C48/80+I/R组中较C48/80+I/R组细胞凋亡率和HMGB1、TLR4和NF-κBp6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炎性相关因子级联释放和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对抗大鼠在体I/R损伤。第三部分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心脏常驻肥大细胞脱颗粒减轻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心脏常驻肥大细胞脱颗粒减轻大鼠离体MIRI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停止灌注30 min(全心缺血)和复灌60 min(再灌注)构建大鼠心脏离体MIRI模型。离体预实验分为五组(N=6 只/组),Control 组、MIRI 组、GroupⅠ 组[(C48/80 1 μg/mL×5 min+KHB × 5 min)× 4]、Group Ⅱ 组(C48/80 1 μg/mL × 5 min+KHB × 5 min)和 GroupⅢ组(20 μg C48/80)。离体正式实验分为五组(N=12只/组),Control组、I/R组、DEX+I/R 组(10 nM DEX × 30 min)、C48/80+I/R 组(C48/80 1 μg/mL × 5 min)和 DEX+C48/80+I/R 组(10 nM DEX × 30 min+C48/80 1μg/mL × 5 min)。观察血流动力学、心律失常和心肌水含量改变,并采用TTC法、ELISA法、透射电镜、HE染色、甲苯胺蓝和TUNEL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染色、QRT-PCR和Western blot进行检测。[结果]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停止灌注30 min(全心缺血)和复灌60 min(再灌注)成功构建大鼠离体MIRI模型。离体预实验中Group I组中反复的C48/80干预洗脱,可改善MIRI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心律失常、心肌水肿和梗死,而Group Ⅱ和Group Ⅲ经短时程C48/80干预激发肥大细胞脱颗粒,可加重I/R损伤(P<0.05)。离体正式实验中,与Control组比较,I/R组血流动力学紊乱、心律失常、心肌水肿和梗死升高,cTnI和TPS含量升高(P<0.05)。I/R组较Control组病理组织学评分和肥大细胞脱颗粒比升高,心肌纤维波状扭曲、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左室心肌和冠状动脉超微结构明显损伤。与Control组比较,I/R组细胞凋亡率升高,心肌组织中HMGB1、TLR4和NF-κBp65的阳性细胞率、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上述改变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后有所改善,但C48/80可以加重这种损伤;同时,DEX+C48/80+I/R组较C48/80+I/R组上述改变被部分逆转(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心脏常驻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炎性相关因子级联释放和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对抗大鼠离体I/R损伤。第四部分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介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介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构建大鼠心肌细胞H9C2(2-1)和大鼠肥大细胞RBL-2H3共培养体系,分别予以右美托咪定10 nM和肥大细胞促分泌剂C48/80 10 μg/mL预处理。实验分为三组(N=6孔/组):S组(不予以任何药物处理)、C组(C48/8010μg/mL 干预 30 min)和 DC 组(10 nM DEX 预处理 60 min,然后 C48/80 10μg/mL干预30min)。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及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和肥大细胞标志物TPS含量,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中HMGB1、TLR4和NF-κBp65的阳性细胞率、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C组较S组的H9C2(2-1)和RBL-2H3细胞活性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cTnI和TPS释放明显升高,而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后DC组可部分抑制(P<0.05)。另外,C组较S组的心肌细胞中HMGB1、TLR4和NF-κB p65的阳性细胞率、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而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后DC组中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以及炎性相关信号通路HMGB1/TLR4/NF-κB,从而减轻肥大细胞脱颗粒介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宋宁[3](2021)在《缩宫素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缩宫素是否能够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该心脏保护作用是否能够通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和炎症反应来实现。[方法]通过将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缺血30分钟,再灌注120分钟,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预实验的目的是摸索缩宫素的最佳药物剂量(腹腔注射0.01,0.1,1μg/kg)。促肥大细胞分泌剂C48/80用来促进肥大细胞脱颗粒,在有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下。用缩宫素预处理,是为了观察其是否可以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同时,检测炎症因子HMGB1和NF-κB p65的表达。[结果]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静脉注射0.5 mg/kgC48/80增加肥大细胞脱颗粒和类胰蛋白酶的释放(27.12±3.52%vs.16.57±2.23%;8.34±1.66 ng/mL vs.3.63±0.63 ng/mL),但是这些效应可以通过腹腔注射0.1 μg/kg缩宫素预处理来减轻(19.29±0.74%;5.37±0.73 ng/mL)。除此以外,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中,血流动力学紊乱、心律失常、心脏水肿、心肌梗死、组织病理学损伤,以及cTnI、HMGB1和NF-κB p65的水平都显着增加。C48/80加重了这些损伤,但是缩宫素预处理减轻了这些效应。而且,C48/80增加了肌钙蛋白Ⅰ和类胰蛋白酶的释放。[结论](1)缩宫素能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2)C48/80能够促进肥大细胞脱颗粒,促进炎症反应,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3)缩宫素能够通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和抗炎反应,减轻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候翠柳[4](2021)在《Mep1α在病理性心脏重塑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是以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射血分数降低以至于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为表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终末状态。而病理性心脏重塑是慢性心衰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除心肌细胞肥大和凋亡外,细胞外基质沉积及炎症反应备受关注。Meprins是一种锌指金属蛋白酶,在以往的报道中在人和小鼠肠道的上皮细胞中高度表达,并可以与膜结合和(或)分泌到肠腔内发挥作用。以往报道中其可以剪切胶原纤维成为成熟的Ⅰ型和Ⅲ胶原蛋白在细胞外沉积,并且最近研究表明:Meprins除了在上皮细胞中大量表达外,也存在于一些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肥大细胞中。并在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中例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炎症和腹主动脉瘤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Mep1α在心衰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研究目的:探究Mep1α在病理性心脏重塑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构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及主动脉缩窄(TAC)手术诱导的小鼠心衰模型,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心脏组织中Mep1α的表达情况;构建Mep1α基因敲除小鼠,通过构建AngⅡ和TAC心衰模型,观察Mep1α敲除对心脏重塑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Mep1α为心脏重塑的影响,本项目借助Mep1α的抑制剂Actinonin抑制Mep1α活性,探究其活性的改变在心脏重塑中的作用。通过心脏超声检测Mep1α对心功能的影响;通过WGA免疫荧光染色评估Mep1α对心肌肥大的影响;通过天狼猩红染色评估Mep1α对心脏纤维化的影响;通过a-SMA和periostin免疫组化染色评估心肌成纤维细胞的激活情况。同时我们通过免疫组化染色也评估了免疫细胞浸润及炎症因子表达。最后,本项目从细胞水平(巨噬细胞、心肌细胞、心肌成纤维细胞)进一步验证了敲低Mep1α或使用其抑制剂Actinonin对心肌肥大、炎症及纤维化的影响。同时,初步探究了 Mep1α所调节的下游重要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体内实验,在Ang Ⅱ(1000ng/min/kg)灌注的心脏重塑模型中观察到敲除Mep1α后显着缓解收缩期及舒张期左心室壁厚度,但是对心功能EF及FS值没有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敲除Mep1α后显着缓解心脏肥厚及纤维化。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得到的实验结论,我们构建TAC心脏重塑模型,超声显示敲除Mep1α后显着缓解心功能下降,同时减轻心脏肥厚及纤维化。进一步探究Mep1α在这一过程中的变化,我们对WT小鼠Ang Ⅱ刺激后的心脏组织进行检测发现其mRNA及蛋白水平均未发生改变。用Actinonin抑制Mep1α酶活性后进一步探究酶的活性对心脏重塑的影响,结果显示在Ang Ⅱ心脏重塑模型中,抑制Mep1α的活性后显着缓解心脏肥大及纤维化;在TAC心脏重塑模型中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初步探究炎症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敲除Mep1α后显着缓解缓解心脏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浸润,而对肥大细胞及T淋巴细胞没有影响。进一步检测炎症因子的改变情况,结果显示:敲除Mep1α后显着缓解缓解心脏组织及血清中IL-6及IL-β的产生,而对IL-18、TNF-α、MCP-1的表达没有影响。体外实验,首先发现Mep1α在心肌细胞及心肌成纤维细胞高表达,进一步转染腺病毒敲低Mep1α后发现显着缓解心肌细胞肥大及成纤维细胞的激活。机制方面探究发现:敲低Mep1α后可以和缓解巨噬细胞、心肌细胞及心肌成纤维细胞中ERK1/2的磷酸化水平,缓解心脏中炎症反应、心肌细胞肥大及心肌成纤维细胞的激活,从而缓解心脏重塑。研究结论:我们发现敲除Mep1α后可以抑制心肌细胞、心肌成纤维细胞及巨噬细胞中ERK1/2激活,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心肌成纤维细胞的激活以及巨噬细胞引起的炎症反应,进而减轻Ang Ⅱ及TAC引起的心脏重塑。

林秋月[5](2021)在《心脏淋巴管新生在压力负荷诱导的小鼠心脏重构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持续性压力超负荷通常引发心脏肥大并最终导致心力衰竭(HF)的发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VEGF受体(VEGFR)-3是淋巴管生长(也称之为淋巴管生成)最重要信号通路的组成部分,其在维持缺血性损伤后的组织液平衡和心肌功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VEGF-C/VEGFR-3通路在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脏肥大和功能障碍发展中的作用仍然未知。目的:应用野生型(WT)小鼠、VEGFR-3基因敲除(VEGFR-3f/-)小鼠以及重组的人源VEGF-C156s处理的小鼠,应用主动脉弓缩窄手术(TAC)诱导心脏重构及HF模型,明确VEGF-C-VEGFR-3信号通路调控心脏淋巴管生成的分子机制,阐明淋巴管生成在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肌肥大和功能障碍中的潜在作用,为临床上HF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药靶标。方法:1.动物模型及处理应用野生型或VEGFR-3基因敲除小鼠,通过TAC手术1-6周产生持续性压力超负荷,构建心脏肥大和心力衰竭模型。术前两天通过腹腔注射野生小鼠重组蛋白VEGF-C(低剂量:33 ng/g,高剂量:100 ng/g)并持续至6周以保护心衰。TAC手术4周后,腹腔注射高剂量重组蛋白VEGF-C以逆转心衰。2.心脏功能检测TAC手术后,通过心脏超声和压力容积关系曲线评价心功能。氯胺酮(0.2g/kg)和甲苯噻嗪(0.01 g/kg)麻醉小鼠后,通过M-型超声检测参数,包括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左心室前壁、后壁厚度及内径。异氟烷(3%)麻醉小鼠后,用导管测量小鼠心脏压力-容积曲线,以评估左心室功能,使用1.4F压力容积导管计算松弛时间常数,动脉弹性,压力上升和下降速率参数。3.心脏水含量测定小鼠TAC手术6周后,腹腔注射氯胺酮(0.2 g/kg)和甲苯噻嗪(0.01 g/kg)麻醉后,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测定小鼠的心脏含水量,应用Para Vision 5.1收集T2图像信号。同时应用心脏干湿重的方法进一步测定心脏水含量,计算公式如下:心脏含水量(%)=(湿重-干重)/湿重x 100(%)。4.组织病理学分析移除小鼠心脏组织并去除心房,置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24小时,组织放包埋盒中进行脱水,制备心脏石蜡块。制备5μm石蜡切片用于心脏病理学染色,包括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 Trichrome染色、小麦胚芽凝集素(WGA)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制备8μm心脏冰冻切片用于组织免疫荧光(IF)染色及心肌细胞凋亡(TUNEL)染色。5.基因和蛋白表达分析用TRIzol试剂从新鲜心脏组织中提取总RNA,定量后逆转录1μg,用于合成c DNA单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m RNA表达水平,包括ANF、胶原I/III型,α-SMA和CD31。应用蛋白裂解液提取心脏组织总蛋白,用于后续的免疫印迹分析。6.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Graph Pad Prism 8.0进行统计分析。当数据是正态分布时,用Student’s t检验法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当数据是非正态分布时,用Mann-Whitney检验法分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多组数据间的差异。p值小于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TAC诱导心脏淋巴管生成动态改变进而调控心脏功能TAC术后,小鼠心功能在2周达到峰值,然后在4到6周时显着降低。TAC术后肺重与颈骨长比率升高,表明肺水肿发生。TAC术后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及心肌细胞凋亡时间依赖性增加并在6周时达到峰值。心脏微血管和淋巴管数量在TAC 1周时显着增加并在2周时达到峰值,然后在4到6周时显着下降。2.VEGFR-3基因敲除损坏心脏淋巴管生成假手术或TAC手术后,VEGFR-3基因敲除小鼠的淋巴毛细血管数目和淋巴与心肌细胞的比率均明显降低。TAC手术后,VEGFR-3基因敲除小鼠心脏水含量显着增高。而且,VEGFR-3、p-AKT和p-ERK1/2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3.VEGFR-3基因敲除加重TAC诱导的心肌肥厚和功能障碍TAC术后6周,VEGFR-3基因敲除加重小鼠心衰。而且,心肌肥厚、功能障碍、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凋亡显着恶化。另一方面,VEGFR-3基因敲除促进心脏总的巨噬细胞和M1型巨噬细胞极化,进一步促进TAC诱导的心肌肥厚和功能障碍。4.VEGF-C156S促进心脏淋巴管生成并弱化心肌水肿TAC术后6周,经VEGF-C156S处理的小鼠心脏淋巴管数量明显增多,心脏水含量显着降低,VEGFR-3,p-ERK1/2和p-AKT的蛋白表达显着下调。除此之外,VEGF-C156S对心脏血管生成没有影响。5.VEGF-C156S改善TAC诱导的心肌肥厚和功能障碍TAC后6周,应用VEGF-C156S剂量依赖性地改善了心衰,减弱了心肌肥厚和纤维化反应,并消除了心肌细胞凋亡。而且,VEGF-C156S对体外心肌细胞并没有直接的作用。6.VEGF-C156S逆转TAC诱导的心脏功能障碍VEGF-C156S逆转TAC诱导的心脏淋巴管生成,心脏水肿,心脏肥大,纤维化并改善心脏收缩功能。结论:当前结果表明,VEGF-C-VEGFR-3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心脏淋巴管生成,在心脏肥大向心力衰竭的过渡中起保护作用。强调通过治疗性淋巴管生成作为潜在的新方法来预防和治疗心脏肥大和心力衰竭。

刘丙岩[6](2020)在《黄芩素通过FOXO3a调控氧化应激和细胞自噬抑制心肌肥大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病理性心肌肥大是指对各种不利刺激(例如心肌缺血,缺氧,糖尿病和高血压)造成的心脏扩张。目前,心肌肥大尚无有效的治疗策略,但是有些中药可能具有治疗类似心脏疾病的作用,例如黄芩素、姜黄素和葛根素等。黄芩素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卓越的抗氧化及抗炎的能力,能够发挥心脏保护作用,但其在心肌肥大中的作用仍不清楚。因此,研究其在心肌肥大中的功能及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索黄芩素治疗心肌肥大具体作用机制,为心肌肥大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方法(1)使用异丙肾上腺素(ISO)构建心肌肥大小鼠模型,在注射黄芩素后通过小动物超声、病理学切片、实时定量PCR分析(RT-qPCR)检测心功能、心肌组织形态、心钠肽(ANP)、脑钠肽(BNP)等心肌肥大的指标,在动物水平验证黄芩素抑制心肌肥大的作用。(2)使用SD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通过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对心肌细胞进行特异性染色,测量心肌细胞表面积大小确定心肌细胞肥大、RT-qPCR检测ANP、BNP等心肌肥大相关标志物表达,验证黄芩素对心肌肥大的抑制作用。(3)通过DCF-DA荧光检测ROS,Western blot检测对过氧化氢酶(Catalase)的抑制的治疗作用。(4)通过LC3双标腺病毒转染、Western blot检测LC3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细胞自噬。(5)通过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黄芩素与其潜在的直接靶标叉头盒蛋白亚族O3(FOXO3a)的结合。(6)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检测FOXO3a与FUNDC1启动子区域结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FOXO3a直接转录调控其靶标FUNDC1。结果(1)在心肌细胞及整体动物水平均发现黄芩素能够显着抑制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及心肌肥大的发生。在ISO诱导的心肌肥大的细胞和动物模型中,给于黄芩素能显着抑制心肌肥大的发生。(2)黄芩素显着抑制ISO诱导的ROS爆发,恢复Catalase的水平。(3)黄芩素激活了受损的自噬,并且在使用自噬抑制剂抑制自噬后,黄芩素抑制心肌肥大的作用被抵消。(4)FOXO3a极有可能为黄芩素的直接下游靶点。(5)过表达FOXO3a缓解了ROS的爆发,促进了Catalase的表达并促进了自噬。(6)FOXO3a的直接下游靶标为线粒体自噬蛋白FUNDC1。(7)过表达FUNDC1促进自噬并缓解ISO诱导的心肌肥大。结论我们发现了黄芩素对ISO诱导的心肌肥大治疗作用的新的分子机制。我们的数据表明黄芩素通过促进FOXO3a的转录活性来减轻ISO诱导的心肌肥大。FOXO3a的转录活性包括激活抗氧化基因Catalase以抑制ROS爆发,激活自噬相关基因FUNDC1从而活化受损的自噬。这种新的分子机制阐明了黄芩素对心肌肥大的治疗作用,这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副作用相对较小的且具有显着效果的潜在治疗手段,为心肌肥大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李文奇[7](2020)在《酪氨酸激酶Src在β-肾上腺素受体介导心脏重塑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进行性发展,预后极差,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严重性主要体现在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以及治疗所需要的高昂费用。而心脏重塑是心力衰竭的必经病理过程。心脏重塑是指心脏质量、体积和功能的改变,以适应心肌损伤或负荷的变化,是众多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而交感应激导致的β-肾上腺素受体(β-AR)的过度激活是心脏重塑的主要发病机制。交感应激条件下,β-AR过度激活会导致心脏心肌细胞产生凋亡和肥大等病理效应,引起心脏的损伤;而β-AR的持续激活则会引起心脏病理性重构。然而,目前对于β-AR信号转导途径及其激动剂引起病理效应的机制尚不清楚。我们所关注的Src激酶是β-AR下游关键的酪氨酸激酶,但是目前,Src与β-AR介导心脏重塑的关系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阐明酪氨酸激酶Src是否介导β-AR诱导的心脏重塑,能否将其作为治疗心脏重塑的药物靶点,为心脏重塑的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2周左右野生型C57雄鼠构建心脏重塑模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CON组(对照组)、ISO组(模型组)、以及PP1+ISO组(药物干预组),ISO组(模型组)皮下注射β-AR激动剂异丙基肾上腺素(isoprenaline),剂量是10mg/kg/day,连续14天;PP1+ISO组(药物干预组)在注射ISO的同时,腹腔注射Src抑制剂PP1,剂量是1.5mg/kg/day,间隔给药14天;CON组(对照组)分别注射等量溶剂作为对照。14天后,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心脏结构和功能;H&E染色检测心脏心肌细胞横截面积以及心脏炎症;天狼猩红染色检测心脏纤维化;记录小鼠体重、胫骨长度以及小鼠心脏重量,并以此计算并统计心体比和心胫比;通过RT-PCR的方法,检测心脏肥大的标志物ANP和BNP m RNA水平的表达,同时检测心脏纤维化标志物Col-Ⅰ和Col-ⅢmRNA水平的表达以及心脏炎症相关标志物IL-1β和IL-6 mRNA水平的表达;通过CCK-8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标志物PCNA的表达;干预Src,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ERK1/2、T-ERK、p-p38、T-p38、T-Src以及GAPDH的表达。结果:动物实验的结果表明:小鼠的心脏重塑模型构建成功;抑制Src可以减轻β-AR诱导的心脏肥大;抑制Src可以减轻β-AR诱导的心脏纤维化;抑制Src可以减轻β-AR诱导的心脏炎症。细胞实验的结果表明:Src介导心脏重塑的分子机制是通过介导ERK1/2和p38信号通路实现的。Src抑制剂PP1能够有效抑制ISO诱导的ERK1/2、p38的磷酸化,同时过表达Src能够促进ISO诱导的ERK1/2、p38的磷酸化。结论:酪氨酸激酶Src能够介导β-AR诱导的心脏重塑;Src介导心脏重塑的分子机制是通过介导β-AR下游ERK1/2和p38 MAPK实现的。

张雨雨[8](2020)在《CNOT3在病理性心肌肥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及IWS1参与小鼠胚胎干细胞中胚层分化发育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与目的:哺乳动物的心肌细胞出生后不久便会退出正常增殖的细胞周期,开启成体细胞的分化成熟。当心室壁存在机械压力时,心肌细胞因失去了增殖能力数量不能再增加,心肌细胞选择借助单个心肌细胞的大小增加降低心室壁负荷的同时使得心脏功能正常实现。成体心脏在生理和病理刺激条件下,会发生适应性肥大,但病理性肥大通常会发展为心力衰竭。各种不同的细胞内外传导途径参与调节不同形式的肥大。近十年来,愈来愈多的研究表明,以前未识别的机制(包括有细胞增殖、细胞生理代谢、免疫反应应答、非编码RNA、翻译修饰及表观遗传调节)正向或反向调节心脏肥大。CCR4-NOT(Carbon Catabolite Repression 4-Negative On TATA-less)复合物是一种在多物种中保守存在的多亚基去腺苷酸化复合物。已有研究发现CNOT3(Carbon Catabolite Repression 4-Negative On TATA-less subunit 3,CCR4-NOT 复合物的支架亚基3)是果蝇和小鼠心脏功能的保守调节剂。此外,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显示 CNOT1(Carbon Catabolite Repression 4-Negative On TATA-less subunit 1,CCR4-NOT 复合物的支架亚基 1)或 CNOT3 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人类QT间期延长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目前关于该复合物亚基CNOT3参与心肌肥大机制的研究还是基于其去腺苷酸化特性,例如监督并且控制自噬调节蛋白ATG的mRNA,最终与P53作用,加速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和心力衰竭。然而,CCR4-NOT复合物CNOT3免疫共沉淀高通量测序RIP-seq(RNA-Immunoprecipitation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结果显示 CNOT3 与接近1000种mRNA有结合,如何细致地控制心脏功能的潜在机制仍然不清楚,而且基于生物分子的多重利用性及如此广泛的mRNA质量监控,有必要深入研究CNOT3是否通过影响某些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等参与肥大机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研究CNOT3在病理性肥大特异性表达情况及其可能的调控作用机制,期望可以为心肌肥大的机制进展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早期实验发现Iwsl(IWS1,SUPT6 interacting protein)参与以Oct4为核心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多能性调控网络。Iwsl是哺乳动物维持细胞活力所必需的且在小鼠中各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已显示出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在胚胎发育早期就已涉及。这些前期研究表明Iws1在胚胎干细胞中可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Iws1在胚胎早期发育中的作用还未有报道,值得更深入地探究其作用和机制。研究方法: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临床标本对照组和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中CNOT3的表达情况以及小鼠主动脉缩窄(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术后的相应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侧面佐证小鼠TAC术后心脏切片结果并统计。构建CNOT3特异的短片段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和过表达质粒,转染新生乳大鼠心肌细胞,检测心房利钠肽Anp、B型利钠肽Bnp、α-肌球蛋白轻链Myh6、β-肌球蛋白重链Myh7的相对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体外细胞水平利用苯肾上腺素PE(Phenylephrine,100μM)刺激模拟心肌肥大表型,利用RNAi敲低Cnot3考察对心肌肥大标志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利用免疫荧光染色α-辅肌动蛋白(α-ACTININ),作为乳大鼠心肌细胞的表面积计算统计参考。下载GSE103629的RNA免疫共沉淀高通量测序CNOT3-RIP-seq数据分析可能的机制关联蛋白及信号通路。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稳定敲除Iws1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细胞系后,利用悬滴法诱导培养拟胚体(Embryoid Body,EB),在体外探究了该基因是否会影响中胚层的发育。同时也分离了分别出生1天、7天、21天、56天的小鼠心肌细胞进行该基因的定量检测。并使用GeneMANIA数据库确定了该基因的潜在靶标。此外,使用 WebGestalt 进行信号通路(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与基因功能(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研究结果:定量检测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临床标本对照组和肥厚性心肌病中CNOT3的表达情况为病理组中CNOT3表达高于对照组,并且免疫组织化学统计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结果的可靠性。正常培养的乳大鼠心肌细胞经慢病毒转染过表达CNOT3质粒后在mRNA水平可使得心肌肥大标志基因心房利钠肽Anp、B型利钠肽Bnp表达升高。与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处理的细胞相比,苯肾上腺素(PE)刺激条件下敲低CNOT3可以逆转肥大表型,同时利用免疫荧光进行骨架蛋白α-ACTININ染色计算细胞表面积进一步验证了敲低CNOT3可以抑制细胞肥大。RIP测序数据在www.geneontology.org网站做Biological Process分析,发现有46个蛋白与心脏形态发生有关。在小鼠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体系中,Iws1敲除抑制EB中胚层的发育。该基因在出生后21天的小鼠心肌细胞表现出高表达。Iws1具有19种潜在靶向基因。GO和KEGG分析表明,这些潜在靶基因与氧化还原反应,C型瘦蛋白受体信号通路和其他生理过程有关。研究结论:Cnot3在跨物种的多种病理性肥大表型中表达上调。在体外试验中,敲低Cnot3可以逆转肥大过程。RNA免疫沉淀试验表明CNOT3可以直接与一系列心脏发育基因的mRNA相结合,可能通过调节其稳定性发挥作用。因此Cnot3可能是心肌肥大的一个重要调控基因。Iws1参与小鼠胚胎干细胞中胚层分化,可能潜在调控中胚层源性终末分化器官的发育。

张波[9](2020)在《miR-26b-5p靶向ULK1调控运动性心肌肥大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MicroRNAs简称miRNAs,是生物体内的一组具有高度保守性的非编码RNA。研究发现MicroRNAs可以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生命现象,亦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心血管生理功能调控分子。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生命体普遍存在的一种代谢途径,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分解代谢过程,通过自噬溶酶体途径清除受损细胞器和蛋白聚集物,并将其产物循环利用来维持细胞内的稳态。已有研究指出细胞自噬可调节运动性心肌肥大。运动性心肌肥大是心肌细胞及其间质细胞受机械牵张或生长因子刺激后,心肌细胞内与细胞生长增殖有关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的一种运动引起的适应性反应。已有研究表明,miR-26b-5p在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其具体调控机制尚不完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miR-26b-5p在运动性心肌肥大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调控作用,以及确定miR-26b-5p通过靶基因ULK1调控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选取24只6周龄清洁级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安静对照组(CON,n=12)、运动性心肌肥大模型组(EX,n=12)。安静组大鼠普通笼内饲养,不进行任何运动。模型组大鼠参照Fernandes的运动方案制定10周游泳运动训练,建立运动性心肌肥大动物模型,采用超声检查、全心指数(全心重/体重,HW/BW)、左室指数(左心室重/体重,LW/BW),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并结合检测大鼠心肌病理性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综合评价运动性心脏肥大动物模型建立情况。通过生物芯片技术和RT-qPCR检测大鼠心肌内miR-26b-5p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采用透射电镜、LC3B和Beclin1的表达水平反映运动性心肌肥大模型中大鼠心肌自噬水平的变化。用生物信息学预测miR-26b-5p的靶基因,在体外过表达及干扰表达miR-26b-5p后通过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其预测靶基因ULK1的表达,并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LC3B的变化,反映自噬的变化。最后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靶向关系。从而证明miR-26b-5p在运动性心肌肥大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调控作用。研究结果:1.运动性心肌肥大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大鼠10周的游泳运动后,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全心指数显着升高(p<0.05),左室指数显着增加(P<0.01),HE染色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心肌体积增大,结构正常,细胞核卵圆形,大小分布均匀,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胶原纤维增生现象,心肌细胞直径显着增加(p<0.05)。大鼠心动超声结果提示: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脏泵血功能明显增强。心肌肥大病理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内的ANP、α-actin的mRNA表达水平未发生显着的变化(p>0.05,p>0.05),且α-MHC/β-MHC的比值未发生显着改变(p>0.05)。因此,在本次建模过程中,10周游泳运动大鼠心脏发生肥大性改变,且左心室肥大较为明显,但并未引发大鼠心脏的病理性改变,这表明运动性心肌肥大动物模型成功建立。2.运动性心肌肥大动物模型中miRNA的变化:通过miRNA生物芯片发现,miR-26b-5p表达量显着下降(p<0.01)。同时RT-q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miR-26b-5p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3.运动性心肌肥大动物模型中心肌自噬水平的变化:10周的游泳运动后,与对照组的大鼠相比,模型组的大鼠的心肌组织中的LC3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显着升高(p<0.01,p<0.01,p<0.01),模型组大鼠的心肌组织中的Beclin1 mRNA、蛋白表达水平也显着上升(p<0.01,p<0.01)。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自噬小体数量明显增多,这表明:通过10周游泳运动,运动性心肌肥大模型中的大鼠心肌自噬水平升高。4.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通过miRNA靶点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在大鼠ULK1的基因序列中,编码区第1019-1026及1120-1127碱基的位置序列(tacttgaa)是miR-26b-5p的结合位点。5.miR-26b-5p通过靶向ULK1调控运动性心肌肥大:(1)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ULK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变化发现: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中ULK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着上升(p<0.01,p<0.01);(2)与空载病毒感染组相比,过表达miR-26b-5p的心肌细胞ULK1 mRNA和蛋白的水平显着降低(p<0.01,p<0.01),同时免疫荧光结果显示LC3B表达下调,心肌自噬减弱;干扰表达miR-26b-5p的心肌细胞ULK1 mRNA和蛋白的水平显着升高(p<0.01,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LC3B表达同时发生了上调,自噬增强。6.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表明:共转染ULK1-WT 3’UTR和miR-26b-5p mimics后,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显着低于mimics-NC组;与之相反,共转染ULK1-WT 3’UTR和miR-26b-5p inhibitor后,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显着高于inhibitor-NC组,而两组分别与ULK1-MT1+MT2 3’UTR共转染后,与NC组无差异。综上所述,ULK1是miR-26b-5p的靶基因,miR-26b-5p可通过自噬相关基因ULK1调控运动性心肌肥大。研究结论:1.10周的游泳运动成功构建了运动性心脏肥大动物模型。2.运动性心肌肥大大鼠模型中,心肌自噬水平显着增加。3.运动性心肌肥大发生是miRNA靶向作用于自噬相关基因的结果,其机制可能是:运动可下调心肌miR-26b-5p的表达水平,miR-26b-5p通过靶向作用于ULK1(结合位点为ULK1的1019-1026及1120-1127碱基的位置序列(tacttgaa)),使其表达水平上调,进而促进心肌自噬的水平提高,最终引发运动性心肌肥大。

许胜[10](2019)在《miR-153-3p通过靶定MFN1进而调控心肌肥大及心肌细胞线粒体分裂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心肌肥大病理过程与线粒体网状结构动态失衡——线粒体分裂与融合的关系密切,但即使线粒体分裂与融合的失调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其参与心肌肥大病理过程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MicroRNAs(miRNAs)是一类短链非编码RNAs,能够促进多种基因的表达与翻译,从而调节各种疾病进程,之前已经证明miR-153在癌症中具有抗肿瘤作用,尤其是miR-153-3p已经在癌症中多有报道,涉及甲状腺髓样癌、乳头状甲状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以及乳腺癌等。尽管已经在癌细胞中鉴定了几种靶标,但miR-153-3p在心肌细胞中的作用仍有待完全阐明。线粒体分裂与融合由线粒体膜上的保守蛋白介导,这些蛋白水解GTP促进线粒体DNA(mtDNA)蛋白质及代谢产物的相互交换。线粒体融合可以调节线粒体形态发生,从而调节多种疾病的进程,线粒体网络结构的动态平衡受线粒体融合蛋白1/2(mitofusin 1/2,Mfn1/2),视神经萎缩蛋白(OPA1)和动力学相关蛋白(Drp1)的调控,在线粒体结构和功能中起重要作用。例如,据报道OPA1的不平衡加工导致小鼠心力衰竭。此外,Drp1可通过ROS产生促进高血压性心肌肥厚的发病机制。因此,线粒体在心肌细胞中尤为重要。此外,Mfn1已被证明是介导哺乳动物细胞中线粒体融合和形态的关键参与者。对于研究Mfn1与心肌肥厚的关系是什么必要的。因此,本研究将探讨miR-153-3p及MFN1在心肌细胞肥大与线粒体分裂的分子机制。方法我们的研究对象为C57乳鼠分离的原代心肌细胞,通过异丙基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给药处理构成心肌细胞肥大模型,转染MFN1 siRNA,miR-153-3p antagomir观察MFN1或miR-153-3p对心肌细胞心肌肥大及线粒体分裂的影响。通过phalloidin荧光染色方法检测心肌细胞表面积,Mito-tracker染色技术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分裂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FN1的表达水平,qRT-PCR技术检测miRNA及肥大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153-3p对MFN1 3’UTR的靶定作用。结果1.ISO处理18h和24h后,细胞表面积增大,肥大标记物心房肽(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ANF)和β-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β-MHC)基因表达升高,同时能够诱导心肌细胞发生线粒体分裂。2.在ISO处理0h,8h,18h及24h后,随着时间依赖的方式miR-153-3p表达水平逐渐降低。RNAhybrid软件预测到MFN1 3’UTR是miR-153-3p的潜在结合位点,降低miR-153-3p的表达能够升高ISO诱导降低的MFN1水平,相反地,增加内源性miR-153-3p表达能够降低MFN1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明miR-153-3p确实能够抑制MFN1 3’UTR的翻译水平。3.敲低miR-153-3p水平能够抑制心肌细胞肥大与线粒体分裂。4.增加MFN1的表达能够抑制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线粒体分裂。5.在心肌细胞中,敲低miR-153-3p的表达能逆转ISO诱导降低的MFN1水平,并降低线粒体分裂及肥大指标,而MFN1 siRNA能够减弱miR-153-3p antagomir造成的这些效应。结论在ISO促肥大刺激下,心肌细胞能够发生心肌肥大及线粒体分裂,并且这一过程与上调的miR-153-3p表达相关,MFN1的表达水平的下调与miR-153-3p表达水平的上调有关,调控miR-153-3p水平能够抑制心肌肥大与线粒体分裂。miR-153-3p通过靶定MFN1参与调控心肌肥大与线粒体分裂。本研究证明miR-153-3p-MFN1信号轴通过参与调控线粒体网状结构来调控心肌肥大的发生。具体结论如下:1.ISO诱导心肌肥大过程中伴随着心肌细胞发生线粒体分裂。2.在小鼠原代心肌细胞中,miR-153-3p的敲低能够抑制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线粒体分裂。3.在小鼠原代心肌细胞中,过表达MFN1能够抑制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线粒体分裂。4.在动物水平上,miR-153-3p的敲低能够抑制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线粒体分裂。5.在小鼠原代心肌细胞中,miR-153-3p通过调节MFN1水平来调控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线粒体分裂。

二、心脏肥大的分子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脏肥大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甘松治疗心脏肥大的药效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心脏肥大的现代研究
        1.1.1 心脏肥大的分类
        1.1.2 心脏肥大的特征
        1.1.3 心脏肥大的治疗策略
    1.2 中药治疗心脏肥大的研究现状
        1.2.1 中药对心脏肥大的治疗
        1.2.2 中药甘松对心脏肥大的研究现状
    1.3 系统药理学在中药研发中的现状和应用
        1.3.1 系统药理学
        1.3.2 系统药理学在中药开发中的应用
    1.4 本课题设计思路及内容
第二章 系统药理学预测甘松治疗心脏肥大的作用机理
    2.1 分析方法
        2.1.1 候选化合物数据库的构建
        2.1.2 活性成分药代动力学(ADME/T)筛选
        2.1.3 靶标的预测以及验证
        2.1.4 GOBP分析
        2.1.5 网络构建与分析
        2.1.6 作用通路的构建和分析
        2.1.7 药物组合的预测
    2.2 分析结果
        2.2.1 甘松活性成分分析
        2.2.2 甘松多靶点效应的揭示
        2.2.3 靶点GOBP分析
        2.2.4 治疗心脏肥大相关通路预测
        2.2.5 整合构建“心脏肥大治疗途径”
        2.2.6 最具潜力药物组合的预测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甘松活性成分对心脏肥大小鼠作用研究
    3.1 材料和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溶液的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小鼠的分组、造模和治疗
        3.2.2 检测各组实验鼠心率
        3.2.3 小鼠血清肌钙蛋白C(C(Tn-T))和脑钠肽(BNP)酶联反应分析
        3.2.4 测量各组实验鼠心脏体重比
        3.2.5 小鼠心脏组织石蜡切片制作和染色
        3.2.6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3.2.7 数据统计
    3.3 实验结果
        3.3.1 甘松活性化合物对心脏肥大小鼠的心脏重量和心率影响
        3.3.2 甘松活性化合物对心脏肥大小鼠的心肌细胞影响
        3.3.3 甘松活性化合物对心脏肥大小鼠心脏中BNP和 CTn T活性的影响
        3.3.4 甘松活性化合物对心脏肥大小鼠心脏组织中Anp和Myh7的mRNA水平影响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甘松活性成分多途径效应的实验验证
    4.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溶液的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 HL-1 心肌细胞的培养与造模
        4.2.2 甘松活性成分对ROS的影响
        4.2.3 蛋白免疫印迹分析
        4.2.4 数据分析
    4.3 结果总结
        4.3.1 抗氧化应激功能验证
        4.3.2 抗细胞肥大功能验证
        4.3.3 抗凋亡功能验证
        4.3.4 抗炎功能验证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2)肥大细胞参与右美托咪定心脏保护效应的炎性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序言
第一部分 右美托咪定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脏保护效应:随机对照双盲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对抗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心脏常驻肥大细胞脱颗粒减轻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四部分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介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右美托咪定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从基础到临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缩宫素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不同浓度的缩宫素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缩宫素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缩宫素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基金信息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Mep1α在病理性心脏重塑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 实验动物
    二 材料
        1. 主要仪器
        2. 化学试剂
        3. 主要试剂及配置方法
    三 实验方法
        1. 分子实验方法
        2. 细胞实验方法
        3. 动物实验方法
    四 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 敲除Mep1α基因减轻TAC及AngⅡ灌注诱导的心脏重塑
        1.1 构建Mep1α全身敲除小鼠
        1.2 敲除Mep1α后减轻AngⅡ灌注引起的病理性心脏重塑
        1.3 全身性敲除Mep1α基因后缓解TAC引起的心脏的重塑
    二.Mepla的抑制剂Actinonin可以减缓AngⅡ及TAC引起的心脏重塑
        2.1 Actinonin缓解AngⅡ灌注引起的心脏重塑
        2.2 Actinonin缓解TAC引起的心脏重塑
    三.敲低或抑制Mepla显着缓解Au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及心肌成纤维细胞激活
        3.1 Mep1α在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中表达
        3.2 敲低心肌细胞中的Mepla抑制心肌细胞的肥大
        3.3 敲低成纤维细胞中的Mep1a缓解心肌成纤维细胞的激活、纤维化
    四.Actiiumin显着缓解AugⅡ刺激导致的心肌细胞肥大和成纤维细胞激活
        4.1 Actinonin显着缓解AngⅡ刺激导致的心肌细胞肥大
        4.2 Actinonin显着缓解AngⅡ刺激引起的成纤维细胞激活
    五.敲除Mepla减少AngⅡ诱导的心脏中的巨噬细胞的浸润及IL-lp、IL-6的表达
        5.1 敲除Mep1α减少AngⅡ诱导的心脏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浸润
        5.2 敲除Mep1α显着减少了IL-1β及IL-6的分泌
        5.3 敲除Mep1α减少巨噬细胞分泌的IL-1β及IL-6
    六. Mep1α介导ERK1/2激活并加重心脏重塑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病理性心脏重塑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致谢
个人简历

(5)心脏淋巴管新生在压力负荷诱导的小鼠心脏重构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
        1.1.主要实验试剂和耗材
        1.2.实验动物
        1.3.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2.实验方法
        2.1.VEGFR-3基因敲除小鼠的繁育
        2.2.小鼠主动脉弓缩窄手术及注射VEGF-C_(156S)
        2.3.小鼠心脏超声及压力容积关系测定
        2.4.小鼠心脏核磁法检测水含量
        2.5.干湿重法测定心脏水含量
        2.6.小鼠心脏取材及组织病理切片的制备
        2.7.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小鼠血清VEGF-C含量
        2.8.组织病理学染色
        2.9.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的测定
        2.10.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分离
        2.11.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分离及培养
        2.12.脐静脉内皮及淋巴内细胞培养
        2.13.实时荧光定量PCR
        2.14.蛋白免疫印迹
        2.15.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持续性压力超负荷(TAC)诱导小鼠由心肌肥厚转向心力衰竭
        1.1.持续性压力超负荷诱导小鼠心功能障碍及肺水肿
        1.2.持续性压力超负荷诱导小鼠心肌肥厚及水肿
        1.3.持续性压力超负荷诱导小鼠心肌纤维化
        1.4.持续性压力超负荷诱导小鼠心肌细胞凋亡
    2.持续性压力超负荷诱导小鼠心脏脉管系统障碍
        2.1.持续性压力超负荷诱导小鼠心脏微血管数量先增加随后减少
        2.2.持续性压力超负荷诱导小鼠心脏淋巴管数量先增加随后减少
    3.持续性压力超负荷诱导心脏LYVE-1~+细胞来源于淋巴内皮细胞而非巨噬细胞
    4.VEGFR-3基因敲除损坏心脏淋巴管生成
        4.1.VEGFR-3基因敲除及对照小鼠的获得
        4.2.VEGFR-3基因敲除抑制心脏淋巴管生成导致心肌水肿
        4.3.VEGFR-3基因敲除阻断心脏淋巴管生成信号通路
    5.VEGFR-3基因敲除加重TAC诱导的心肌肥厚和功能障碍
        5.1.VEGFR-3基因敲除加重TAC诱导的心功能障碍及肺水肿
        5.2.VEGFR-3基因敲除加重TAC诱导的心肌肥厚
        5.3.VEGFR-3基因敲除加重TAC诱导的心脏纤维化
        5.4.VEGFR-3基因敲除加重TAC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6.VEGFR-3基因敲除促进TAC诱导的心脏巨噬细胞聚集和M1 型分化
        6.1.VEGFR-3基因敲除小鼠TAC2周心脏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及分化
        6.2.qPCR验证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分子
    7.VEGFR-3基因敲除对小鼠血中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无影响
        7.1.免疫印迹检测小鼠除心脏外其他器官中VEGFR-3表达含量
        7.2 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的测定以及体重测定
    8.VEGF-C_(156S)刺激心脏淋巴管生成改善TAC诱导的心肌水肿
        8.1.VEGF-C_(156S)刺激心脏淋巴管生成
        8.2.VEGF-C_(156S)促进心脏淋巴管生成信号通路
        8.3 VEGF-C_(156S)改善TAC诱导的心肌水肿
    9.VEGF-C_(156S)选择性激活淋巴内皮细胞的VEGFR-3而非其它心血管细胞
        9.1.各类心血管细胞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水平
        9.2.心肌细胞中验证淋巴管生成通路
        9.3.脐静脉内皮细胞中验证淋巴管生成通路
        9.4.骨髓巨噬细胞中验证淋巴管生成通路
        9.5.淋巴内皮细胞中验证淋巴管生成通路
    10.VEGF-C_(156S)对心脏血管生成没有影响
    11.VEGF-C_(156S)改善TAC诱导的心肌肥厚和功能障碍
        11.1.VEGF-C_(156S)改善TAC诱导的心功能障碍
        11.2.VEGF-C_(156S)改善TAC诱导的心肌肥厚
        11.3.VEGF-C_(156S)改善TAC诱导的心肌纤维化
        11.4.VEGF-C_(156S)改善TAC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12.VEGF-C_(156S)逆转TAC诱导的心功能障碍
        12.1.VEGF-C_(156S)逆转TAC诱导的心脏淋巴管生成减少
        12.2.VEGF-C_(156S)逆转TAC诱导的心脏肥大
        12.3.VEGF-C_(156S)逆转TAC诱导的心脏纤维化
        12.4.VEGF-C_(156S)逆转TAC诱导的心脏功能障碍
    13.小鼠体内验证VEGF-C_(156S)对TAC诱导的心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
    14.VEGF-C-VEGFR-3信号通路调控心脏淋巴管生成改善TAC诱导的小鼠心脏重构和功能障碍的示意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一)综述
    (二)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黄芩素通过FOXO3a调控氧化应激和细胞自噬抑制心肌肥大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仪器与设备
    1.2 实验耗材与试剂
    1.3 心肌肥大模型小鼠构建
    1.4 原代心肌细胞分离与培养
    1.5 黄芩素预处理
    1.6 F-actin染色
    1.7 RNA提取,逆转录及PCR
        1.7.1 RNA提取
        1.7.2 RNA逆转录
        1.7.3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 PCR)
    1.8 蛋白提取及Western blot
        1.8.1 蛋白提取
        1.8.2 BCA法测定细胞蛋白浓度
        1.8.3 Western blot实验
    1.9 细胞转染
        1.9.1 质粒DNA转染
        1.9.2 siRNA转染
        1.9.3 病毒转染
    1.10 ROS 水平检测
    1.11 自噬小体分析实验
    1.12 分子对接
    1.13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
    1.14 荧光素酶实验
        1.14.1 野生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
        1.14.2 突变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
        1.14.3 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1.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黄芩素在动物水平抑制ISO诱导的心肌肥大
    2.2 黄芩素在细胞水平抑制ISO诱导的心肌肥大
    2.3 黄芩素通过促进Catalase以抑制ISO诱导的心肌肥大中ROS的爆发
    2.4 黄芩素通过促进FUNDC1 激活ISO诱导的肥大细胞中的自噬
    2.5 FUNDC1 参与心肌肥大的调节
    2.6 黄芩素通过FOXO3a发挥其抑制心肌肥大的作用
    2.7 FOXO3a转录调节Catalase以抑制ISO诱导的ROS爆发
    2.8 FOXO3a靶向FUNDC1 以调节ISO诱导的肥大细胞中的自噬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7)酪氨酸激酶Src在β-肾上腺素受体介导心脏重塑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肾上腺素受体
        1.1.1 肾上腺素受体亚型
        1.1.2 心脏β-肾上腺素受体的亚型
        1.1.3 心脏β-肾上腺素受体的功能
        1.1.4 心脏交感神经与β-肾上腺素受体
    1.2 β-肾上腺素受体信号通路
        1.2.1 经典的Gs-AC-c AMP通路
        1.2.2 非Gs-AC-c AMP通路
    1.3 心脏β-肾上腺素受体在心力衰竭时的变化
        1.3.1 β1-AR在心力衰竭时的变化
        1.3.2 β2-AR在心力衰竭时的变化
    1.4 β-肾上腺素受体信号通路调节蛋白及其在心脏重塑中的作用
        1.4.1 直接调节蛋白及其在心脏重塑中的作用
        1.4.2 激酶及其在心脏重塑中的作用
        1.4.3 其他
    1.5 酪氨酸激酶Src
        1.5.1 酪氨酸激酶Src
        1.5.2 心脏中Src的结构
        1.5.3 心脏中Src的功能
        1.5.4 Src与β-肾上腺素受体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动物
        2.1.2 实验试剂
        2.1.3 主要仪器和耗材
        2.1.4 常用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乳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分离及培养
        2.2.2 心脏成纤维细胞的传代
        2.2.3 HEK-293细胞的培养及转染
        2.2.4 蛋白提取及测定
        2.2.5 蛋白免疫印迹实验
        2.2.6 心脏重塑模型的建立
        2.2.7 心脏超声
        2.2.8 心脏取材
        2.2.9 组织包埋、切片及染色
        2.2.10 RNA的提取
        2.2.11 逆转录
        2.2.12 Q-PCR及 RT-PCR
        2.2.13 细胞增殖检测
        2.2.14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Src介导心脏重塑
        3.1.1 心脏重塑模型构建成功
        3.1.2 Src介导β-肾上腺素受体诱导的心脏肥大
        3.1.3 Src介导β-肾上腺素受体诱导的心脏纤维化
        3.1.4 Src介导β-肾上腺素受体诱导的心脏炎症
    3.2 Src介导心脏重塑的机制
        3.2.1 Src介导β-AR下游ERK1/2
        3.2.2 Src介导β-AR下游p38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主要结论
    4.2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CNOT3在病理性心肌肥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及IWS1参与小鼠胚胎干细胞中胚层分化发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CNOT3在病理性心肌肥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试剂与设备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耗材与设备
        1.4 试剂配制组分说明
        1.4.1 主要试剂
        1.4.2 细菌培养基的配制
        1.5 实验方法
        1.5.1 小鼠主动脉缩窄模型建立
        1.5.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5.3 乳鼠心肌细胞分离
        1.5.4 新生乳大鼠细胞原代培养及心肌肥大细胞模型的建立
        1.5.5 293T细胞复苏以及传代培养
        1.5.6 转化、提取质粒
        1.5.7 包装病毒
        1.5.8 细胞感染实验
        1.5.9 RNA纯化
        1.5.10 荧光实时定量PCR
        1.5.11 Western Blot
        1.5.12 免疫荧光实验
        1.5.13 统计学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临床心肌肥大相关疾病标本组织中CNOT3的表达
        2.2 体外细胞水平PE(100μM)刺激下的CNOT3的表达
        2.3 体外细胞水平过表达CNOT3引起的心肌肥大指标变化
        2.4 在PE (100μM)刺激前提下敲除CNOT3对心肌肥大进程的影响
        2.5 在PE (100μM)刺激前提下敲除CNOT3或过表达CNOT3对心肌细胞表面积的影响
        2.6 RIP靶向的可能参与心肌肥大的作用因子
    3. 结论
    4. 讨论
    参考文献
IWS1 参与小鼠胚胎干细胞中胚层分化发育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悬滴法诱导EB形成
        1.2.2 心肌细胞分离
        1.2.3 Real-time PCR检测
        1.2.4 GeneMania分析
        1.2.5 基因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IWS1参与小鼠胚胎干细胞中胚层分化
        2.2 GeneMANIA分析
        2.3 GO和通路富集分析
    3. 结论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病理性心肌肥大中的代谢重塑
    1.1 代谢途径的改变
    1.2 代谢改变的病理影响
        1.2.1 代谢中间体
        1.2.2 葡萄糖代谢
        1.2.3 果糖代谢
        1.2.4 酮体代谢
        1.2.5 心脏和周围器官之间的代谢串扰
        1.2.6 AMP依赖的蛋白激酶在代谢重编程中的作用
        1.2.7 线粒体蛋白质的乙酰化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miR-26b-5p靶向ULK1调控运动性心肌肥大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资助说明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运动性心肌肥大生理学研究进展
        1.1.1 运动性心肌肥大的类型
        1.1.2 生理性心肌肥大与病理性心肌肥大的比较研究进展
    1.2 MIRNA的研究现状
        1.2.1 miRNA的命名
        1.2.2 miRNA的特征
        1.2.3 miRNA的作用机制
        1.2.4 miRNA参与调节心肌肥大机制研究进展
        1.2.5 miRNA与运动性心肌肥大相关诱导因子
    1.3 自噬的研究进展
        1.3.1 自噬的概念及类型
        1.3.2 自噬的作用机制
        1.3.3 自噬与miRNA研究进展
        1.3.4 自噬与运动性心肌肥大研究进展
    1.4 展望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
        2.1.1 细胞系
        2.1.2 实验动物
        2.1.3 过表达miR-26b-5p腺病毒和干扰表达miR-26b-5p腺病毒
        2.1.4 主要实验试剂
        2.1.5 主要实验试剂的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的饲养与动物模型的建立
    2.3 实验动物的取材
        2.3.1 大鼠心肌组织取材
        2.3.2 大鼠心肌形态学检测
        2.3.3 大鼠心肌组织蛋白的提取
        2.3.4 大鼠心肌组织RNA的提取
    2.4 H9C2 心肌细胞的培养
        2.4.1 H9C2 心肌细胞换液
        2.4.2 H9C2 心肌细胞传代
        2.4.3 H9C2 心肌细胞冻存
        2.4.4 H9C2 心肌细胞复苏
    2.5 MIR-26B-5P腺病毒感染细胞
    2.6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
        2.6.1 细胞RNA提取
        2.6.2 反转录
        2.6.3 RT-qPCR反应
        2.6.4 miRNA的 RT-qPCR反应
    2.7 WESTERN BLOT实验
        2.7.1 细胞总蛋白的提取
        2.7.2 蛋白浓度测定
        2.7.3 SDS-PAGE电泳
        2.7.4 转膜
        2.7.5 免疫印迹及化学发光
    2.8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
    2.9 生物信息学预测靶基因
    2.10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运动性心肌肥大动物模型的评价
        3.1.1 运动10 周后大鼠全心指数、左室指数的变化
        3.1.2 运动10 周后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变化
        3.1.3 运动10 周后大鼠超声心动图像分析
        3.1.4 运动10 周后大鼠心肌组织ANP、α-MHC、β-MHC、α-actin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3.2 运动性心肌肥大动物模型中miR-26b-5p的表达变化
        3.2.1 基因芯片分析miR-26b-5p表达
        3.2.2 运动10 周后大鼠心肌组织miR-26b-5p表达水平
    3.3 运动性心肌肥大动物模型心肌组织自噬水平的变化
        3.3.1 透射电镜观察运动10 周后大鼠心肌组织自噬小体
        3.3.2 运动10 周后大鼠心肌组织LC3、Beclin1 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3.3.3 运动10 周后大鼠心肌组织ULK1 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3.4 生物信息学预测MIR-26B-5P的靶基因
    3.5 MIR-26B-5P通过靶向ULK1 调控运动性心肌肥大
        3.5.1 过表达miR-26b-5p的重组腺病毒感染H9C2 心肌细胞
        3.5.2 过表达miR-26b-5p腺病毒感染H9C2 心肌细胞中ULK1 表达水平变化
        3.5.3 干扰表达miR-26b-5p腺病毒感染H9C2 心肌细胞的结果
    3.6 ULK1与MIR-26B-5P的靶向关系验证
        3.6.1 psiCHECK-2/ULK1 野生、突变型质粒构建成功
        3.6.2 ULK1是miR-26b-5p直接调控的靶基因
    3.7 过表达、干扰表达MIR-26B-5P后心肌自噬变化
第4章 讨论与分析
    4.1 运动性心肌肥大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4.2 运动性心肌肥大中自噬的变化
    4.3 miR-26b-5p靶作用于自噬相关基因ULK1
    4.4 运动通过影响miR-26b-5p调控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可能机制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奖励
致谢

(10)miR-153-3p通过靶定MFN1进而调控心肌肥大及心肌细胞线粒体分裂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动物
    实验仪器与设备
    实验耗材与试剂
    实验试剂
    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
    线粒体染色
    测定细胞表面积
    动物实验
    马松(Masson)三色法染色
    HE染色石蜡切片
    WGA-FITC染色
    细胞转染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RNA提取、逆转录及PCR
    蛋白印迹检测蛋白表达
    统计学方法
结果
    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过程涉及线粒体分裂
    miR-153-3p敲低能够抑制ISO诱导的心肌细胞线粒体分裂及肥大
    miR-153-3p在体内调节线粒体裂变和细胞肥大
    miR-153-3p靶向MFN1 调控线粒体分裂及心肌肥大
    MFN1 对心肌细胞线粒体分裂及肥大的调控作用
    miR-153-3p通过靶定MFN1 对心肌细胞线粒体分裂及肥大起调控作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附录)
致谢

四、心脏肥大的分子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甘松治疗心脏肥大的药效及应用研究[D]. 梁晟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肥大细胞参与右美托咪定心脏保护效应的炎性调控机制研究[D]. 熊伟.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3]缩宫素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D]. 宋宁.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4]Mep1α在病理性心脏重塑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候翠柳.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5]心脏淋巴管新生在压力负荷诱导的小鼠心脏重构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D]. 林秋月.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6]黄芩素通过FOXO3a调控氧化应激和细胞自噬抑制心肌肥大的机制研究[D]. 刘丙岩. 青岛大学, 2020(01)
  • [7]酪氨酸激酶Src在β-肾上腺素受体介导心脏重塑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D]. 李文奇. 江南大学, 2020(01)
  • [8]CNOT3在病理性心肌肥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及IWS1参与小鼠胚胎干细胞中胚层分化发育研究[D]. 张雨雨.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9]miR-26b-5p靶向ULK1调控运动性心肌肥大的机制研究[D]. 张波.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10]miR-153-3p通过靶定MFN1进而调控心肌肥大及心肌细胞线粒体分裂的分子机制研究[D]. 许胜. 青岛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心脏肥大的分子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