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在职教育初探

急诊科护士在职教育初探

一、急诊科护士在职教育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卢层层[1](2021)在《北疆地区三甲医院磁性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北疆地区三甲综合医院磁性水平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科学管理护士队伍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实现稳定护士队伍,留住优秀护理人才。推广磁性理念,为临床护理管理者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和资源分配提供新的思路,为医院构建磁性护理工作环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北疆地区4所三甲综合医院的3047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使用临床护士人口社会学资料调查表、医院磁性要素量表、中国职工组织承诺量表、护士心理契约量表、Conne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开展横断面调查。1.应用SPSS20.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采用Harman单因素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护士感知的医院磁性水平、护士组织承诺、心理契约、心理韧性的水平;采用方差分析分析4所三甲综合医院磁性水平的差异。2.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卡方检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北疆地区三甲综合医院磁性水平的影响因素。3.依据Logistic回归模型中自变量的预测概率绘制医院磁性水平预测模型的受试者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验证磁性水平影响因素的临床预测能力。4.应用AMOS 23.0软件探讨护士心理韧性、组织承诺、医院磁性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采用AMOS建立路径关系模型,对护士心理韧性、护士组织承诺、医院磁性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路径分析,并用最大似然比法对数据进行拟合,修正模型,采用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显着性。结果:1.北疆地区三甲综合医院护士感知的医院磁性水平得分为97.31±21.38分,北疆地区4所三甲综合医院的磁性水平得分分别为97.31±21.38;104.03±21.76;92.98±19.72;92.48±22.66。4所医院磁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91,P<0.001。护士组织承诺得分为81.53±16.66分,护士心理契约分70.09±22.37分,护士心理韧性得分为64.93±15.73分。2.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科室、年龄、婚姻、学历、用工性质、从事护理工作年限、有无夜班、职称、护士组织承诺、心理契约、心理韧性分别对医院磁性水平得分有影响(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护士组织承诺[OR(95%CI)=1.441(0.327~0.402)]、心理韧性[OR(95%CI)=1.235(0.179~0.243)]、护士心理契约[OR(95%CI)=0.875(-0.142~-0.125)]、用工性质[OR(95%CI)=1.602(0.064~0.878)]、学历[OR(95%CI)=2.826(0.004~2.074)],[OR(95%CI)=3.022(0.175~2.037)],[OR(95%CI)=2.900(0.154~1.977)]、年龄[OR(95%CI)=3.688(0.977~1.633)],[OR(95%CI)=2.019(0.424~0.983)],[OR(95%CI)=1.611(0.159~0.795)]是影响医院磁性水平的重要因素。3.绘制医院磁性水平预测模型的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为0.882,AUC>0.8,显示护士组织承诺、心理韧性、学历、用工性质、护士心理契约、年龄对医院磁性水平有较好的临床预测能力。4.护士心理韧性与组织承诺、医院磁性水平呈正相关(r=0.492,r=0.483,P<0.001),护士组织承诺与医院磁性水平呈正相关(r=0.561,P<0.001),组织承诺是心理韧性与医院磁性水平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5.40%。结论:1.北疆地区三甲综合医院护士感知的磁性水平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护士心理契约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护士组织承诺处于中等水平;护士心理韧性处于中等水平。2.医院磁性水平受护士组织承诺、心理契约、心理韧性、年龄、学历、用工性质等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护士组织承诺、心理韧性、心理契约和用工性质是促进因素,学历、年龄是阻碍因素,以上影响因素均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能力。3.护士组织承诺在护士心理韧性与医院磁性水平之间起中介作用,医院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组织承诺的建立和维护,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促进护士为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做出奉献,进而稳定护士队伍。

邓永红,张倩,梁燕琼[2](2020)在《情景模拟训练对低年资急诊分诊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及分诊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情景模拟训练对低年资急诊分诊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及分诊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急诊科低年资护士25名作为研究对象。将情景模拟训练方法引入护士急救培训工作中,比较培训前后护士急救事件岗位胜任能力得分、护士急救技能得分。结果在模拟训练6个月后急诊护士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能力及个人综合素质评分均显着高于训练前(P<0. 05); CPR、插管配合、洗胃、吸痰、静脉穿刺及电除颤技能评分均显着高于训练前(P <0. 05);综合操作时间短于培训前(P <0. 05)。结论情景模拟训练应用于低年资急诊分诊护士中,可以显着提高低年资急诊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和急救技能水平,对提高医院急救成功率及护理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

张玛璐[3](2019)在《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 ——理论建构与量化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建筑虽然总量发展迅速,单个机构的平均床位规模也已达到约1008.51张,突破了我国《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所建议的上限值,但仍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然而资源毕竟有限,因此在大型综合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慎重考虑“获得最大规模/品质”与“占用最少资源投入”之间的最佳平衡,是为“效率问题”。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的“效率问题”通常是复杂、多元的,提高某一类单一效率极有可能对其它单一效率产生影响,因而须遵循“综合兼顾”原则,是为“综合效率问题”。大型综合医院建筑本身的复杂性与“综合兼顾”原则共同导致了“综合效率问题”的复杂机制:各项“建筑物自然属性”与“综合效率结果”之间存在着大量过程之间、结果之间的相互转化,呈现出“交叉网状结构”。可见,只有以较为精确的定量方式阐明“综合效率的作用机制”,才能够精确把控决策结果并由此做出恰当决策,进而有的放矢地解决相关实践问题,也即需要阐明“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然而,各类现有理论尚不足以支持“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的探讨:“建筑评价/评估”类理论无法真实呈现建筑物自然属性与“目标结果”之间的实际逻辑关系;“建筑效率分析”类理论则大多围绕“单一效率”展开,无法体现“综合兼顾”原则。因此,本文需要重新构建一套理论来作为阐释“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的依托。基于此,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建筑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下的大型综合医院交通流线优化研究(51778074)”的支持下,主要围绕“构建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理论模型”和“阐明其量化作用机制”2方面理论目标展开,并通过在“设计优化”方面对该理论进行应用,初步验证了所构建的理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构建基本理论模型部分以定性方式为主。首先,通过对现有效率相关研究的归纳,将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明确定义为:通过建筑设计手段,大型综合医院建筑所产出的医疗功能使用空间、建筑寿命及医疗功能使用效用,与投入的资金、资源、能源的比例;它是一种以大型综合医院为效率主体,以建筑设计为主导视角,以追求功能空间效率、经济技术效率、资源环境效率3方面共同提升为目标的综合效率。同时借鉴系统学基本理论,结合我国相关实际需求,采用“效率问题”为导向的思路将综合效率系统组织结构由下至上划分为建筑属性、基础性能、效率单元、综合效率4个层级,明确了各级系统内部要素及外部影响因素,并通过其中第二层级系统要素来具体反映前述3方面效率目标。最后,依据各系统要素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及相互之间的内部逻辑,将综合效率系统内、外部作用方式概括分类,并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来分别予以定量描述。阐明量化作用机制部分以定量方式为主。首先,遵循论文第一部分构建的基本理论模型,将综合效率系统拆解为16个子系统,逐一提取作用要素、判断作用过程并赋予相应定量关系,最终形成以建筑属性为自变量、综合效率为因变量、其它系统要素为中间变量的综合效率系统定量模型。进而,利用广义的系统参数取值来反映外部因素作用下综合效率系统的适应、调整过程,并由此提出动态和静态2种参数取值方法:前者精确反映所有参数随各方面发展而变化的实时取值情况,需通过建立动态数据库来实现;后者是对前者的简化,可通过一般调研统计获得各参数在一段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取值结果。最后,以静态取值的方式,结合本文通过现场观察计数、调取监控录像观察计数、调取医院运营数据、调取医院建设图纸、现场访谈、抽样问卷等方式获取的约110类(数千万条)相关原始数据(调研概况详见附录A),经大量统计测算后(具体调研过程详见附录B),逐一给出了32组系统参数的取值方法和参考取值。为了验证上述“综合效率理论”,论文最后在“设计优化”方面对该理论展开了应用探索:依托综合效率理论,将设计优化方法归纳为测算初始综合效率并判定优化对象、选择优化措施、调整优化并检验分析3个步骤;同时重新梳理了3类共72项常见优化措施,利用“量化作用机制”逐一分析它们的“系统反馈”(对各系统要素指标取值的影响效果)情况,将结果汇集为“对象-措施”集。由此形成的设计优化方法可依托“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来探查目标建筑的性能短板,并利用“对象-措施”集来筛选有针对性且综合兼顾的优化措施,以此达到提升综合效率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引入实际案例对该“设计优化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合理性,进而初步验证了综合效率理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本文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在理论层面,构建了一套能够“从原理上解释”目前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建筑所面对的“综合兼顾”的“效率问题”的理论体系——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理论,有助于突破目前的理论研究瓶颈。在方法层面,提供了一种“注重原理/作用机制”的建筑学研究模式,建立了一种“专门针对建筑综合效率问题”的系统定量方法,并通过应用实践进行了初步验证。在应用层面,通过“设计优化”方面的综合效率理论应用,发展了一种综合兼顾的、可重复批量操作的、模式化设计优化方法。在数据层面,采集、统计了大型综合医院建设运营相关的大量深度数据,在服务于本研究的同时也可为其它相关研究提供支持。

申荣华,封俊艳,刘燕,王健[4](2019)在《河北省6所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市6所三甲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415名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基本情况,采用道德困境量表调查道德困境。结果: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的道德困境得分为71.28±10.93。单因素分析显示,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得分在年龄、学历、职称、护龄、是否结婚、工资水平、聘用方式和有无子女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历、职称、护龄、工资水平和是否在编均是道德困境的显着影响因素(P<0.01)。结论: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相对较低,急诊科护理管理者应积极创造机会,为低学历及刚入职护士提供更多在职教育和入职培训,提升其学历水平、职业素养和技能理论知识;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和职称晋升体系,缩小在编与非在编护士间待遇水平,实施同工同酬;建立工作上互相协作及学习和生活上互相帮助及关心的团结协作的集体氛围,增加护士对集体归属感。

卢瑛[5](2019)在《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修订适合手术室护士的急救能力测评问卷,调查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的现况,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通过质性研究深入了解手术室护士及管理者对于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的全方位感触,与量性研究互补,挖掘量性研究结果中手术室护士的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方式以及组织支持感对其急救能力的深层次影响,以期为护理管理者提升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相关策略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方法:以文献回顾、专家咨询等方法,修订了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测评问卷,并进行信效度的检验;采用问卷调查法,利用本研究修订的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测评问卷、人口统计学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组织支持感问卷调查上海手术室适任证书培训基地4家医院432名护士的急救能力等现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运用目的性选样抽取量性研究样本中的8位手术室护士及管理者进行焦点小组访谈。结果:(1)本研究修订的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测评问卷为27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47。(2)本研究测得的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得分为110.95±13.09,呈较高水平。(3)本研究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能级越高、护龄越长,具备急诊工作经验、参加过急救或是急救培训的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得分较高。(4)本研究的最佳尺度回归分析显示,对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影响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自我效能感、组织支持感、能级、护龄、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是否参加过急救培训、是否有急诊工作经验、是否参加过急救,9个因素共可以解释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47.1%的变异(Adjusted R2=0.471)。手术室护士能级越高、护龄越长、参加过急救、参加过急救培训、拥有急诊工作经验者、自我效能感高、积极应对得分高、消极应对得分低、组织支持感高,急救能力水平越高。(5)通过对手术室护士及管理者的焦点小组访谈,得出个人的成败经验及归因、替代经验或模仿、他人的评价、身心状态通过影响手术室护士的自我效能感进而影响其急救能力;使命感、积极认知评价通过影响手术室护士的应对方式进而影响其急救能力;上级支持、合理授权、重视护士贡献、提供培训通过影响手术室护士的组织支持感进而影响其急救能力。结论:(1)本研究修订的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测评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适用于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的评价。(2)本研究中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呈现较高水平。(3)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自我效能感、组织支持感、能级、护龄、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是否参加过急救培训、是否有急诊工作经验、是否参加过急救。手术室护士能级越高、护龄越长、参加过急救、参加过急救培训、拥有急诊工作经验者、自我效能感高、积极应对得分高、消极应对得分低、组织支持感高,急救能力水平越高。可见,手术室护士自身素质的提升以及手术室管理者为其创造的良好工作氛围将有利于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的提高,保持较强的职业胜任能力,确保护理质量。(4)手术室护士的急救能力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针对护士的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方式、组织支持感的可控影响因素,形成提升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的相应策略,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

杨剑,田钰,张其红,陈杰[6](2019)在《分层-团队-导师法用于急诊科护士科研培训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提高急诊科护士护理科研培训效果。方法对急诊科45名临床护士开展为期1年的分层-团队-导师式科研培训,包括分层理论培训、定期读书报告交流、团队项目设计及实施、老师全程指导;与常规培训方法比较培训效果及护士满意度。结果与常规培训方法比较,护士科研能力自评得分及对培训的满意度显着提高(均P<0.01),发表论文数、科研课题及新技术、学术大会交流人次相应增加。结论分层-团队-导师培训法有利于提高科研培训效果,从而护高护士培训满意度。

陈清梅[7](2019)在《急诊科护士希望特质对其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急诊科护士希望特质对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采用整体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自贡市7家医院305名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基本情况、希望特质和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结果急诊科护士希望特质得分为27.18±1.22,显着高于国内常模26.96±1.48(t=2.391,P<0.05)。急诊科护士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得分为18.83±3.25,略低于国内常模19.22±4.39(t=1.135,P>0.05)。急诊科护士希望特质与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呈现显着正相关性(r=0.708,P<0.0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学历、最高学历、子女个数、工资收入和希望特质均是急诊科护士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的显着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希望特质能够显着促进其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合理调控护士待遇,给护士更多职业规划帮助,增强希望特质提升其对未来工作的自我清晰度。

黄小红,刘海金[8](2016)在《急诊护理业务学习引入团队情景演练的效果分析》文中认为急诊作为急救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其护理工作与其他专科护理工作相比,有其独特性[1]。急诊科急、危、重患者多,病种复杂,病情多变,护士的抢救能力直接影响抢救效果[2]。急救医学的快速发展,大量新生急救护理人员的成长需要一个适应、掌握、熟练的过程,过去以老带新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急救团队的快速发展。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医疗风险、保证患者医疗护理安全,对急诊护理人员在职教育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

沈厚梅[9](2012)在《护理程序在急诊科在职教育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急诊科在职教育的应用成效。方法:运用护理程序5个步骤,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在职教育。结果:护士理论水平、技术水平、科研能力、护理质量、护理服务均有较大提高。结论:在职教育应用护理程序实施,对于提高护士学习主动性及在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刘玉群,伍慧红[10](2011)在《急诊患者院内转运护理交接班完整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急诊患者转运的护理交班完整性。方法采用护理交班完整性量表以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我院20位护士。结果急诊患者院内转运护理交班欠完整性,交班时常有遗漏。结论通过护理人员在职教育及宣教,建立转送交班内容标准规范,提高急诊患者院内转运护理交班完整性。

二、急诊科护士在职教育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诊科护士在职教育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北疆地区三甲医院磁性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医院磁性水平研究现状
        1.2.1.1 磁性医院概念的产生及引进
        1.2.1.2 磁性医院评价工具的建立及翻译
        1.2.2 国内外医院磁性水平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
        1.3.1 组织承诺
        1.3.2 心理契约
        1.3.3 心理韧性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对象与方法
        2.3.1 研究对象
        2.3.1.1 纳入标准
        2.3.1.2 排除标准
        2.3.2 研究方法
        2.3.2.1 文献研究法
        2.3.2.2 现状调查法
    2.4 研究工具
        2.4.1 临床护士人口社会学资料调查表
        2.4.2 磁性要素量表(the Essentials of MagnetismⅡ,EMOⅡ)
        2.4.3 中国职工组织承诺量表
        2.4.4 护士心理契约量表(Psychological contract scale)
        2.4.5 Conne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
    2.5 样本量计算
    2.6 调查方法
        2.6.1 典型抽样法
        2.6.2 整群抽样法
    2.7 调查实施
        2.7.1 伦理审查
        2.7.2 调查流程
        2.7.2.1 预调查
        2.7.2.2 正式调查
    2.8 统计学方法
    2.9 质量控制
        2.9.1 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2.9.2 施测阶段的质量控制
        2.9.3 数据录入的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临床护士人口社会学资料
    3.2 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
    3.3 北疆地区三甲综合医院护士感知的医院磁性水平得分
    3.4 北疆地区4 所三甲综合医院护士感知的医院磁性水平得分差异分析
    3.5 北疆地区三甲综合医院护士组织承诺、心理契约、心理韧性得分
    3.6 北疆地区护士感知的医院磁性水平与护士组织承诺、心理契约、心理韧性的相关性
    3.7 北疆地区三甲综合医院护士感知的磁性水平单因素分析
    3.8 北疆地区三甲综合医院磁性水平多因素分析
    3.9 验证模型的临床预测能力
    3.10 护士组织承诺对医院磁性水平影响的机制研究
        3.10.1 护士组织承诺在心理韧性与医院磁性水平的中介模型
        3.10.2 护士组织承诺在医院磁性水平与护士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的显着性检验
第四章 讨论
    4.1 北疆地区三甲综合医院磁性水平、护士心理韧性、组织承诺、心理契约水平
        4.1.1 北疆地区三甲综合医院磁性水平有待提高
        4.1.2 北疆地区三甲综合医院护士组织承诺现状分析
        4.1.3 北疆地区三甲综合医院护士心理契约现状分析
        4.1.4 北疆地区三甲综合医院护士心理韧性现状分析
    4.2 北疆地区三甲综合医院磁性水平的影响因素
        4.2.1 护士组织承诺
        4.2.2 护理人员心理韧性
        4.2.3 护理人员心理契约
        4.2.4 用工性质
        4.2.5 学历
        4.2.6 年龄
    4.3 护士组织承诺在心理韧性和医院磁性水平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
第五章 结论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创新
    5.3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医院磁性水平研究现状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2)情景模拟训练对低年资急诊分诊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及分诊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组建情景模拟训练小组
        1.2.2 模拟方法
        1.2.3 训练时间
        1.2.4 考核及评估
    1.3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训练前后护士岗位胜任能力评分与综合操作时间比较
    2.2 训练前后护士急救技能评分比较
3 讨论

(3)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 ——理论建构与量化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背景
        1.1.2 目的
        1.1.3 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效率系统研究
        1.2.2 单一效率研究
        1.2.3 现有研究不足
    1.3 研究对象、思路、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框图
2 综合效率理论构建的基础:概念、内涵与基本问题
    2.1 基本界定:概念、内涵、系统
        2.1.1 对“综合效率”概念的界定
        2.1.2 “综合效率”概念内涵辨析
        2.1.3 对“综合效率系统”的界定
    2.2 逻辑基础:系统组织结构
        2.2.1 综合效率系统的宏观构成关系
        2.2.2 综合效率系统内部的结构层级
    2.3 需求基础:主要现状问题
        2.3.1 实践问题归纳
        2.3.2 理论研究梳理
        2.3.3 现状问题总结
    2.4 本章小结
3 综合效率理论模型的确立:系统框架与定量规则
    3.1 综合效率系统内部作用要素
        3.1.1 第一层级:综合效率
        3.1.2 第二层级:效率单元
        3.1.3 第三层级:基础性能
        3.1.4 第四层级:建筑属性
    3.2 综合效率系统外部影响因素
        3.2.1 服务规模——总床位数
        3.2.2 活动类型——空间类型
        3.2.3 活动流程——流线类型
        3.2.4 使用年限
        3.2.5 其它外部支持
    3.3 综合效率系统作用的基本类型
        3.3.1 系统内部作用
        3.3.2 系统外部作用
    3.4 综合效率系统定量的基本规则
        3.4.1 系统要素的“取值规则”
        3.4.2 系统作用的“作用规则”
    3.5 本章小结
4 量化作用机制的运作规则:系统作用与定量模型
    4.1 定量模型的构成方式
    4.2 子系统微观作用与定量模型
        4.2.1 三级子系统-面积配置类(4个)
        4.2.2 三级子系统-使用效用类(6个)
        4.2.3 三级子系统-资源负荷类(2个)
        4.2.4 二级与一级子系统(4个)
    4.3 取值处理与参数析出
        4.3.1 各指标的最终取值
        4.3.2 模型中的参数析出
    4.4 本章小结
5 量化作用机制的运行参数:取值方法与参考结果
    5.1 综合效率系统参数类型及其取值途径
        5.1.1 参数类型
        5.1.2 取值途径
    5.2 客观建设使用特征类参数
        5.2.1 交通性能特征(5组)
        5.2.2 抗扰性能特征(2组)
        5.2.3 资源负荷及其它特征(3组)
    5.3 主观使用感受需求类参数
        5.3.1 不利影响(干扰)程度类(2组)
        5.3.2 相对重要性程度类(4组)
    5.4 一般性能水平(参照取值)
        5.4.1 面积配置类(4组)
        5.4.2 使用效用类(10组)
        5.4.3 资源负荷类(2组)
    5.5 本章小结
6 综合效率理论的实践应用:设计优化方法与案例
    6.1 设计优化的基本原理
        6.1.1 优化设计的基本步骤
        6.1.2 优化措施的反馈原理
    6.2 优化措施的系统反馈
        6.2.1 总平面措施的系统反馈
        6.2.2 建筑单体措施的系统反馈
        6.2.3 平面及细节措施的系统反馈
        6.2.4 “对象-措施”集汇总
    6.3 实际案例的优化应用
        6.3.1 案例基本情况
        6.3.2 测算初始综合效率
        6.3.3 选择优化对象及措施
        6.3.4 优化调整结果及验证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创新之处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实地调研概况
    附录 B 调研统计过程
    附录 C 部分定量关系的推导过程
    附录 D 部分中间过程取值的估算速查表
    附录 E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 F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4)河北省6所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基本情况问卷。
        1.2.2 道德困境量表中文版。
        1.2.3 调查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被调查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基本情况
    2.2 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的单因素分析
    2.3 被调查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得分情况
    2.4 被调查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影响因素的多元分析结果
3 讨论

(5)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主要概念的操作性定义
    1.5 理论基础
    1.6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见图1-2)
2 文献回顾
    2.1 护士急救能力的培养进展
    2.2 护士急救能力相关评价工具
    2.3 急救能力的影响因素
        2.3.1 人口社会学因素
        2.3.2 个人因素
        2.3.3 组织因素
    2.4 本章小结
3 修订《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测评问卷》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原急救能力测评问卷简介
        3.2.2 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测评问卷的修订
        3.2.3 质量控制
        3.2.4 预调查
    3.3 研究结果
        3.3.1 护士一般资料(见表3-2)
        3.3.2 效度评价(见表3-3)
        3.3.3 信度评价
        3.3.4 形成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测评问卷
    3.4 讨论
        3.4.1 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测评问卷的效度分析
        3.4.2 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测评问卷的信度分析
4 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的现况调查与相关因素分析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结果
        4.3.1 手术室护士的一般资料
        4.3.2 问卷的信度检验
        4.3.3 统计描述
    4.4 讨论
        4.4.1 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得分情况
        4.4.2 人口社会学因素对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得分的影响分析
        4.4.3 自我效能感对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得分的影响分析
        4.4.4 应对方式对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得分的影响分析
        4.4.5 组织支持感对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得分的影响分析
    4.5 小结
5 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的质性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3 研究结果
        5.3.1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5.3.2 积极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
        5.3.3 组织支持感的影响因素
        5.3.4 相关人口社会学因素
    5.4 讨论
        5.4.1 依据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来提升手术室护士的急救能力
        5.4.2 依据积极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来提升手术室护士的急救能力
        5.4.3 依据组织支持感的影响因素来提升手术室护士的急救能力
    5.5 小结
6 研究总结
    6.1 研究结论
    6.2 局限性与展望
    6.3 创新点
    6.4 本研究对护理管理的建议
        6.4.1 发挥组织支持优势,提升急救质量
        6.4.2 加强职业素质教育,提升急救能力
        6.4.3 因人而异开展工作,聚焦重点人群
参考文献
附件一:《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测评问卷》
附件二:知情同意书
致谢
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6)分层-团队-导师法用于急诊科护士科研培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科研培训方法
        1.2.1.1 组建科研培训管理小组
        1.2.1.2 科研培训计划及目标的制订
        1.2.1.3 科研培训措施
        1.2.1.3.1 分层理论培训
        1.2.1.3.2 建立微信交流平台
        1.2.1.3.3 团队读书选题
        1.2.1.3.4 老师指导科研
        1.2.2 评价方法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护士科研能力评分及科研培训满意度比较
    2.2 实施前后护士科研成果
3 讨论
    3.1 分层-团队-导师培训法有利于提高急诊科护士科研能力
    3.2 分层-团队-导师培训法有利于发挥护士研究主观能动性
    3.3 分层-团队-导师培训法有助于团队协作文化的形成
4 小结

(7)急诊科护士希望特质对其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2 资料收集
    1.3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急诊科护士基本情况
    2.2 急诊科护士希望特质得分
    2.3 急诊科护士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得分
    2.4 急诊科护士希望特质与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相关性
    2.5 急诊科护士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急诊科护士的希望特质现状
    3.2 急诊科护士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现状
    3.3 急诊科护士希望特质对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的影响
    3.4 急诊科护士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的其他影响因素
4 结论

(8)急诊护理业务学习引入团队情景演练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团队情景演练项目
    1.3 方法
    1.4 评价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年度急救技能和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2.2 引入业务学习后护理人员的自我评价
    2.3 每月业务学习情况
3 讨论
    3.1 业务学习引入情景演练有效地提升了在职教育的培训质量
    3.2 业务学习中引入团队情景演练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3.3 有利于护理科研的开展并促进了整体护理水平的提升

(9)护理程序在急诊科在职教育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护士资料
    1.2 护理程序实施步骤
        1.2.1 评估
        1.2.2 资料分析 (诊断)
        1.2.3 计划
        1.2.4 实施
        1.2.5 评价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10)急诊患者院内转运护理交接班完整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护理交班完整性量表:
        1.2.2 资料收集:
2 结 果
3 讨 论
    3.1 护理交班欠完整性的原因分析
        3.1.1 患者方面:
        3.1.2 护理人员方面:
        3.1.3 医院管理方面:
    3.2 改进措施

四、急诊科护士在职教育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北疆地区三甲医院磁性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 卢层层.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2]情景模拟训练对低年资急诊分诊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及分诊质量的影响[J]. 邓永红,张倩,梁燕琼.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09)
  • [3]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 ——理论建构与量化作用机制研究[D]. 张玛璐. 重庆大学, 2019(01)
  • [4]河北省6所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申荣华,封俊艳,刘燕,王健. 中国医院, 2019(11)
  • [5]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 卢瑛.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6]分层-团队-导师法用于急诊科护士科研培训研究[J]. 杨剑,田钰,张其红,陈杰. 护理学杂志, 2019(12)
  • [7]急诊科护士希望特质对其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的作用[J]. 陈清梅. 职业与健康, 2019(06)
  • [8]急诊护理业务学习引入团队情景演练的效果分析[J]. 黄小红,刘海金.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6(11)
  • [9]护理程序在急诊科在职教育中的应用[J]. 沈厚梅.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2)
  • [10]急诊患者院内转运护理交接班完整性分析[J]. 刘玉群,伍慧红. 广州医药, 2011(04)

标签:;  ;  ;  ;  ;  

急诊科护士在职教育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