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黄羽肉鸡散养试验与开发研究

优质黄羽肉鸡散养试验与开发研究

一、优质黄羽肉鸡放养试验及开发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章明权[1](2021)在《芦花鸡生长期蛋白质代谢规律及需要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在不同CP水平下,系统研究了芦花鸡生长期蛋白质需要量并制定了蛋白质饲养标准。选用1日龄健康芦花鸡600只作为试验动物(雌雄各半)。试验期分为0~6 wk、7~14 wk和15~20 wk。0~6 wk:混合雏,60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7~14 wk和15~20 wk:雌雄分群,每个性别30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设置等ME(Metabolizable energy)梯度CP(Crude protein)水平日粮,日粮CP水平分别记作:CP 1、CP 2、CP 3、CP4和CP 5。0~6 wk:CP水平具体分别为:17.5%、18.0%、18.5%、19.0%和19.5%,ME水平为2900 kcal/kg;7~14 wk:CP水平具体分别为:15.0%、15.5%、16.0%、16.5%和17.0%,ME水平为2850 kcal/kg;15~20 wk:CP水平具体分别为:13.5%、14.0%、14.5%、15.0%和15.5%,ME水平为2800 kcal/kg。7~14 wk中期采用全收粪法进行代谢试验测定养分和能量利用。1 d、6 wk末、14 wk末和20 wk末进行屠宰试验,1 d、6 wk末、14 wk末测定体成分,6 wk末、14 wk末和20 wk末测定屠宰性能。结果表明:生产性能:0~6 wk:不同CP水平对日采食量、日增重和期末体重均产生了显着影响(P<0.05)。7~14 wk:不同性别对所有生产性能指标均产生了极显着影响(P<0.01),不同CP水平对日采食量和料重比产生了显着影响(P<0.05)。15~20 wk:不同性别对日采食量和期末体重产生了极显着影响(P<0.01),不同CP水平对日增重和期末体重产生了极显着影响(P<0.01),性别和CP水平的互作效应对料重比产生了显着影响(P<0.05)。生产性能变化规律:随周龄增加,采食量和体重逐渐升高。7~14 wk日增重高于0~6 wk和15~20 wk。养分和能量利用:不同性别对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表观代谢率产生了显着影响(P<0.05),不同CP水平对粗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表观代谢率和表观代谢能产生了显着影响(P<0.05)。体成分:6 wk末:不同性别对体干物质含量、体粗蛋白质含量和体碳水化合物含量产生了显着影响(P<0.05),不同CP水平对所有体成分指标均未产生显着影响(P>0.05)。14 wk末:不同性别对除碳水化合物外的所有体成分指标均产生了极显着影响(P<0.01),不同CP水平对所有体成分指标均未产生显着影响(P>0.05)。屠宰性能:不同性别对各阶段末屠宰性能均产生了极显着影响(P<0.01),不同CP水平对各阶段末屠宰性能均未产生显着影响(P>0.05)。蛋白质需要量:芦花鸡生长期蛋白质需要量析因模型如下:0~6 wk:混合雏:CPR=1.59 BW0.75+0.6177 ADGNCPR=1.08 BW0.75+0.1967 ADG7~14 wk:雌性:CPR=1.58 BW0.75+0.6247 ADGNCPR=1.10 BW0.75+0.1881 ADG雄性:CPR=1.52 BW0.75+0.4959 ADGNCPR=1.06 BW0.75+0.1498 ADG15~20 wk:雌性:CPR=1.48 BW0.75+0.8305 ADGNCPR=1.07 BW0.75+0.2305 ADG雄性:CPR=1.52 BW0.75+0.8495 ADGNCPR=1.08 BW0.75+0.2486 ADG式中:CPR:粗蛋白质总需要量,g/d;NCPR:净蛋白质总需要量,g/d;BW0.75:代谢体重,kg;ADG:活体增重,g/d

郑煜明[2](2020)在《基于浦东鸡的四种优质鸡杂交组合的性能测定及分析》文中指出浦东鸡是我国着名的优质鸡品种,在上世纪末受到快大型肉鸡的冲击一度退出市场濒临灭绝。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优质鸡肉消费量与日俱增,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浦东鸡的品种价值和市场潜力再次突显。目前,杂交组合是优质鸡产业进行商品鸡育种的主要手段,而冷鲜鸡是优质鸡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培育以浦东鸡为核心品种的配套系并用于冷鲜销售与市场相契合。但目前对优质鸡肉质和微生物含量在冷鲜条件下变化规律的相关研究仍较为缺乏。本研究以浦东鸡为核心品种,选择仙居鸡、石歧杂鸡、清远麻鸡等地方优质鸡作为配套品种与浦东鸡构成四组三元杂交配套组合。通过配合力测定对二元杂交后代和三元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屠体性状、体尺性状、肉质性状等相关指标进行了检测和比较分析。并对4℃冷鲜和-20℃冷冻条件下优质鸡肉的肉质和菌落总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浦东鸡和仙居鸡杂交起到了小型化和令开产日龄缩短的目的,培育到杂交组合三元杂交后代,120日龄公鸡活重小于2.5kg,母鸡小于2kg,屠宰率85%~90%,全净膛率62%~68%;(2)三元杂交后代90日龄时,石♂×(仙♂×浦♀)♀组合的活重更重,肌苷酸含量与其他组合商品鸡相近,在中速型优质肉鸡养殖生产中表现出更大优势,而商品鸡120日龄时,麻♂×(仙♂×浦♀)♀组合的肌苷酸含量最高,公鸡活重也达到了1.9kg,母鸡达到了1.5kg,在慢速型优质肉鸡养殖生产中表现出了更大优势,且所有组合三元杂交后代腹脂率都远低于杂交子一代;(3)平养商品鸡的全净膛率要显着高于笼养商品鸡,其他测定指标没有显着差异;(4)抑菌处理后的优质鸡产品在4℃、保鲜膜包裹条件下,5天内肌肉嫩度、含水量不发生显着变化,菌落总数处于安全范围;(5)-20℃冷冻到4℃解冻后,优质鸡屠体胸肌含水率和剪切力显着下降。本研究获得了以浦东鸡为核心品种且适用于实际生产的配套组合,探究了优质鸡肉质在冷鲜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为杂交组合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基本数据和重要参考,也为冷鲜优质鸡生产、销售企业以及管理部门制订产品货架期及监督管理标准提供基本数据参考。

杜炳旺,黄勋和[3](2019)在《中国福利养鸡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概括介绍了中国近年来在鸡的福利养殖这一领域所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鸡的福利设施设备的研发,鸡的福利与行为学的探索,饲养模式对鸡生产性能及相关性状影响的比较研究,抗生素替代和产品质量提高的大胆尝试,科学减负对鸡的福利效应,以及屠宰加工的福利规范和要求。同时展示了近两年已经问世的首部中国福利养鸡标准(蛋鸡和肉鸡福利要求)和中国首部福利养鸡专着《中国福利养鸡》。

谭桂华[4](2018)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林粮草营养优化配置与林下健康养鸡技术》文中提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因土壤薄,山地多耕地少,基岩裸露率高,生态环境脆弱,进而导致经济落后,人地矛盾突出,是较典型的生态贫困区。而“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十三五”建设规划”指出石漠化治理需与脱贫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而喀斯特地区发展生态畜牧业是治理石漠化的有效方式,利用石漠化治理工程或现有资源,在恢复生态的前提下从林粮草的营养优化配置的角度开发饲料用于发展林下养鸡,探究不同石漠化地区饲用植物的开发价值与林粮草营养搭配技术及石漠化地区林下健康养殖技术体系,以期为石漠化地区林下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结合生态修复理论、生态学、植物学营养学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依据,确定林粮草与林下健康养殖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在2017年分2次在两个示范区共采集了2种植物样,8个鸡肉样品,并对2植物样的7个指标和8个肉样中的3个指标实验分析,并在在2015年—2016年本底调查的基础之上选择贵州花江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度-强度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和贵州毕节撒拉溪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综合防治示范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玉米(Zea mays L.)、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桑树(Morus alba L.)、白三叶草(Trifoliumrepens L.)4种材料,根据家禽营养的需求,利用试差法分析不同材料的添加比例,结合搭配饲料在林下养鸡中的饲喂试验分析,探讨石漠化地区最具开发潜力的饲用植物,并将其应用到林下养殖之中,与林下养鸡产业相结合,形成一套由饲料生产到消费的产业链。1.在石漠化地区利用当地优质的饲用植物,并对所选取植物基本营养成分进行检测,根据不同阶段家禽营养需求,利用试差法配置出饲喂饲料配方,通过饲喂试验与肉质检测分析后发现,添加10%的饲用构树试验组在日增重、脂肪、蛋白质指标上均高于非添加的对照组21.50%,82.81%、13.93%。添加10%的桑数构树试验组在日增重、脂肪、蛋白质指标上均高于非添加的对照组9.53%,6.12%,38.15%。而在风味氨基酸上桑树添加组表现略好于构树组,通过对指标的综合分析构树添加组整体上优于桑树组与对照组,饲喂试验搭配玉米、豆粕、植物叶粉比例分别为7.5:1.5:1,对林下生态养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能较好地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2.根据石漠化地区的饲用植物饲喂分析,构树组与对照组料肉比分别为1.94:1,2.44:1;而桑树组与对照组料肉比分别为2.52:1,2.89:1,构树添加组更具经济效益。同时灌木型构树在环境适应性,营养含量,生态效益及政策导向等方面有优势,是石漠化地区发展饲用型植物的最佳选择。但需提高居民对构树饲用价值的认知,规划好饲料林与生态林,饲料设备补贴的工作,鼓励其利用饲用植物发展养殖,培育典型饲用植物养殖大户,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3.根据石漠化地区林粮草营养优化配置与林下健康养鸡技术研究:石漠化地区开展的林粮草营养优化配置与林下养鸡中的试验,得到林下补饲搭配技术、林下放养技术。并针对潜在轻度与中强度石漠化区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得到石漠化地区构树栽植技术,洼地养殖配套技术,将所有技术进行集成,形成石漠化地区林粮草营养搭配与林下健康养鸡技术。4.林粮草营养优化配置效益显着。通过在毕节和花江两个示范区林粮草营养优化配置的经济效益监测发现,构树,白三叶的配置在水土保持方有较好的效果,在利用构树与桑树叶添加的日粮饲喂分析发现,养殖成本降低,平均1吨饲料能减少315元的成本,同时在发展林下生态产业的过程中,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5](2017)在《福建省家禽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文中研究说明家禽养殖业是我国畜牧业中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最高、与国际先进水平最接近的产业,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告阐述了福建省家禽学学科的发展现状、学科发展趋势、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学科发展的思路和目标、学科建设的战略任务、学科发展的战略对策,以期促进福建省家禽学学科的发展和学术交流,为进一步提高福建省家禽学的育种、营养、疫病防控、健康养殖、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卫生等提供理论参考。

余鹏[6](2012)在《不同饲养方式对优质鸡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肉质性状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优质、健康、营养食品已逐渐成为人们消费的时尚,我国的畜禽生产已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需求型转移。在自然、无污染的山间、丘陵、林地、果园放养的鸡更是倍受消费者青睐。林间散养符合鸡的生活习性和满足动物福利的要求、鸡的羽毛丰满光亮、外观好、肉质鲜美;笼养条件或网上平养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屠宰性能好、利于疾病的防疫(如防控禽流感、球虫病等传染病)、饲料成本低。本文探讨了网上平养、室内平养以及林间散养三种不同的饲养方式对优质鸡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肉质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饲养方式对优质鸡的生长性能有着显着的影响,网上笼养组体重增长速度显着的快于散养和室内平养条件饲养的鸡(P<0.05),平养组也较散养中增长速度快。(2)不同饲养方式对优质鸡的屠宰性能以及体内主要内脏器官的重量也有显着的影响,活重、屠体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腿肌重、胸肌重、腹脂重、皮脂厚、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腹脂率、腿肌率和胸肌率在三种饲养方式之间均呈现显着或者极显着的差异(P<0.05或P<0.01),总体表现为:笼养鸡最优,平养鸡次之、散养鸡较差。不同饲养方式对主要内脏器官也存在显着的影响(P<0.05),表现为:散养鸡的心脏重、肌胃重、腺胃重、肝脏重、鸡冠重以及半净膛重的比率都优于平养鸡和笼养鸡。(3)饲养方式对pH值、肉色黄度值、滴水损失、剪切力、粗蛋白含量、干物质、水分没有显着的影响;笼养鸡的粗脂肪含量显着高于平养和散养鸡(P<0.05);散养鸡的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含量、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肌苷酸、硫氨酸含量显着高于笼养鸡(P<0.05);胸肌和腿肌纤维密度和直径三个处理组之间存在显着或者极显着的差异(P<0.05和P<0.01),散养鸡直径最粗,笼养鸡密度最大。综上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不同饲养条件下,笼养鸡具有最好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平养鸡次之,散养鸡最差;而散养鸡的肉质性状明显好于笼养鸡,也较优于平养鸡。生产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市场对鸡肉产品的不同要求选用适宜的饲养方式。

张浩[7](2012)在《半散养方式和蚯蚓补料对仙居鸡蛋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分别研究了采用半散养方式和笼养方式、投喂蚯蚓对仙居鸡蛋品质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确定了在改变鸡蛋品质方面的半散养方式和日粮中添加活体蚯蚓。本试验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选取体重均匀、健康无病的180日龄的仙居鸡20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只,第一组采用全阶梯笼养,通风、采光(自然光照+人工光照)条件一致,饲喂基础日粮(日粮的组成及营养成分见表1);第二组采用山地林下围栏饲养,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每天18:00补料,1周的预试期,然后进入正试期4周。第二部分:选取体重均匀、采食良好、产蛋率相近的210日龄的林下半散养仙居鸡200只,随机分为两组(用围栏隔开),每组100只,第一组补饲基础日粮,第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活体蚯蚓2公斤,两组每天18:00喂料一次。试验经一周的预试期进入正式期,试验从2011年5月1日至2011年7月1日,试验期60天。结果表明:仙居鸡在半散养和笼养两种方式下鸡蛋的品质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显着差异,在笼养方式下,仙居鸡的产蛋率、只日产蛋量、蛋重和全蛋含水量较半散养鸡分别提高35.89%、52.75%、12.40%、5.83%,差异极显着(P<0.01);采食量半散养鸡比笼养鸡高2.40%差异显着(P<0.05);料蛋比半散养鸡比笼养鸡降低了36.18%,差异极显着(P<0.01);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总氨基酸含量上半散养鸡蛋较笼养鸡蛋分别提高5.25%、8.87%、63.82%、43.23%,其中,谷氨酸含量半散养鸡蛋要比笼养鸡蛋高38.58%,差异显着(P<0.05);笼养鸡的蛋清含水量和蛋黄含水量分别高于半散养鸡9.52%、7.94%,差异显着(P<0.05);半散养蛋鸡具有很好的蛋黄着色能力,比笼养蛋鸡提高0.9个罗氏单位,差异显着(P<0.05);半散养鸡的蛋黄胆固醇含量低于笼养鸡11.02%,差异显着(P<0.05);半散养鸡蛋黄中磷脂质的含量和蛋黄中的脂肪/鲜蛋重分别高于笼养鸡9.44%、12.54%,差异显着(P<0.05);半散养条件下有提高仙居鸡蛋清中的蛋白质含量、鸡蛋中钙和磷含量、蛋壳相对重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两种饲养方式对仙居鸡其它方面(软破异形蛋率、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黄相对重、蛋黄指数和蛋黄中蛋白质含量)没有显着影响。在半散养鸡中投喂活体蚯蚓能够显着降低鸡组采食量和料蛋比,以及显着降低蛋黄中胆固醇含量,在改善鸡蛋品质的其他方面效果不明显,但总体鸡蛋品质还是略高于对照组。结论:1、不同饲养方式下,半散养方式能改善鸡蛋的品质,能生产含有较高磷脂质、胆固醇含量低和蛋黄颜色好的鸡蛋,并且半散养鸡蛋的经济效益大于笼养鸡蛋。2、补饲蚯蚓能提高鸡蛋品质,显着降低鸡蛋中的胆固醇,而对长期补饲蚯蚓能使鸡形成较强的抵抗疾病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李新[8](2011)在《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2010年科研动态》文中研究指明2010年,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在调整和完善过程中稳步推进了各项工作:经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体系在产业发展决策咨询、运行机制改进创新等方面取得显着进展,在任务执行、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紧急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取得积

时合灵[9](2009)在《不同生产系统对卢氏鸡生长发育及肉品质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为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鸡屠宰性状、肉品质、消化器官等性状的影响。本实验选用40周龄的笼养和放养卢氏鸡各12只(公母各半),对其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1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鸡的体尺、屠宰性状的影响:笼养鸡的体重比放养鸡的体重高,差异显着(P<0.05);其它体尺指标,差异不显着(P>0.05)。在不同饲养方式下,笼养鸡的腹脂率比放养鸡的高,差异显着(P<0.05);其它屠宰指标差异不显着(P>0.05)。1.2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鸡的消化器官的影响:笼养组小肠总长度、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长度比放养组鸡相应指标高,且笼养组小肠总长度、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长度与放养之间差异显着性(P<0.01)。放养组肝脏、腺胃、肌胃的相对重量指数都比笼养组的高,但是放养组肝脏、腺胃、肌胃的相对重量指数与笼养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放养组与笼养组各肠段绒毛长度差异不显着。但放养公鸡肠道各个肠段的隐窝深度均明显深于笼养公鸡,且差异显着(P<0.05)。1.3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鸡肉品质的影响:笼养鸡和放养鸡的系水力差异并不显着,放但养鸡的系水力稍高于笼养鸡;放养鸡粗蛋白含量与笼养鸡粗蛋白含量差异显着(P<0.05);放养鸡的胸肌和腿肌的粗脂肪含量与笼养鸡相应指标差异不显着(P>0.05)。1.4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鸡的鸡肉游离氨基酸的影响: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量结果可知,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的含量均是笼养组高于放养组,必需氨基酸对总氨基酸的比例,笼养组与放养组没有差异,而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是放养组高于笼养组。本试验表明:笼养鸡在体重方面比放养鸡高,放养卢氏鸡的肌肉品质除了在嫩度方面劣于笼养状态,其它方面都不同程度的优于笼养状态。与笼养相比,在放养状态下卢氏鸡的品质,更佳适合于现代人的营养理念。

陈益芳[10](2009)在《德化黑鸡产业化养殖关键技术与对策》文中提出本文旨在研究德化黑鸡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其发展产业化生产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与经营对策。通过采用查阅文献、典型调查法、专家咨询、实地访谈法、统计方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德化黑鸡原种场和养殖户、市场、消费者进行实地调查和测定,总结出德化黑鸡的生物学特性、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繁殖性能、肉质特点、生产规模、饲养效益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1)德化黑鸡生长速度慢(140日龄平均体重1190.3克)、繁殖性能低(500日龄平均产蛋数105.9枚、受精蛋孵化率82.3%)、肉质好,适合于农村、山区、林区半放牧饲养。(2)目前德化黑鸡采用半放牧饲养,饲养170-180日龄上市,平均体重1.5~1.6kg、成活率83.5%、料重比6.1:1,经核算德化黑鸡饲养成本为29~30元/kg,近几年市场零售价为55~59元/kg,所以饲养效益显着。(3)目前德化黑鸡生产主要存在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标准化不到位、防疫措施不健全、饲养管理水平滞后、销售网络不健全、深加工滞后等问题。(4)德化黑鸡是福建闽南地区百姓喜好进补食物,预测未来每年的需求量大约920万羽,与现在的年生产总量60万羽差额较大,所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结论:德化黑鸡应采取半放养无公害养殖模式生产,产业化经营要走“公司+基地+农户+科研机构”的道路,采取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建立生物安全体系、保证产品质量、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完善技术支持体系、开发研究深加工等关健技术与对策,以便进一步促进德化黑鸡产业化发展。

二、优质黄羽肉鸡放养试验及开发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优质黄羽肉鸡放养试验及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芦花鸡生长期蛋白质代谢规律及需要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芦花鸡概述
        1.1.1 起源和发展
        1.1.2 生物学特性
        1.1.3 营养需要研究进展
        1.1.4 发展优势
    1.2 日粮蛋白质水平对鸡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
        1.2.1 蛋白质水平影响生产性能
        1.2.2 蛋白质水平影响养分和能量利用
        1.2.3 蛋白质水平影响屠宰性能
    1.3 蛋白质需要研究进展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方法
        1.3.2.1 综合法
        1.3.2.2 析因法
        1.3.2.3 日粮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方法
        1.3.3 蛋白质需要量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意义
        1.4.2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
    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日粮
    2.4 饲养管理
    2.5 测定指标
        2.5.1 生产性能
        2.5.2 养分和能量利用
        2.5.3 体成分和屠宰性能
        2.5.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CP水平对芦花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1.1 0~6wk生产性能比较
        3.1.2 7~14wk生产性能比较
        3.1.3 15~20wk生产性能比较
    3.2 不同CP水平对芦花鸡生产性能变化规律的影响
        3.2.1 不同CP水平下采食量变化规律
        3.2.1.1 雌性采食量变化规律
        3.2.1.2 雄性采食量变化规律
        3.2.1.3 雌性和雄性采食量变化规律比较
        3.2.2 不同CP水平下体重和日增重变化规律
        3.2.2.1 雌性体重和日增重变化规律
        3.2.2.2 雄性体重和日增重变化规律
        3.2.2.3 雌性和雄性体重和日增重变化规律比较
    3.3 不同CP水平对芦花鸡养分和能量利用的影响
    3.4 不同CP水平对芦花鸡体成分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3.4.1 6wk末体成分
        3.4.2 14wk末体成分
        3.4.3 不同CP水平对芦花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3.5 芦花鸡生长期蛋白质代谢规律及需要量研究
        3.5.1 蛋白质维持需要量及代谢参数研究
        3.5.1.1 粗蛋白质维持需要量研究
        3.5.1.2 净蛋白质维持需要量研究
        3.5.1.3 蛋白质维持效率
        3.5.2 蛋白质增重需要量研究
        3.5.2.1 粗蛋白质增重需要量研究
        3.5.2.2 蛋白质增重效率
        3.5.2.3 净蛋白质增重需要量研究
        3.5.3 蛋白质总需要量析因模型
    3.6 芦花鸡生长期蛋白质饲养标准
        3.6.1 雌性蛋用营养需要估计
        3.6.2 肉用营养需要估计
        3.6.3 放养营养需要估计
4 讨论
    4.1 不同CP水平对芦花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4.2 芦花鸡养分和能量利用比较分析
        4.2.1 不同CP水平对芦花鸡养分和能量利用的影响
        4.2.2 不同家禽品种养分和能量利用比较分析
    4.3 芦花鸡屠体指标比较分析
        4.3.1 不同CP水平对芦花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4.3.2 不同CP水平对芦花鸡体成分的影响
    4.4 芦花鸡蛋白质需要量
5 结论及创新点
    5.1 总体结论
    5.2 创新点
    5.3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基于浦东鸡的四种优质鸡杂交组合的性能测定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中国优质肉鸡产业
        1.1.1 优质肉鸡的概念和特征
        1.1.2 优质肉鸡产业概况
    1.2 优质肉鸡杂交组合选育
        1.2.1 肉鸡育种方法
        1.2.2 杂交组合选育
        1.2.3 我国优质鸡杂交组合选育工作进展
    1.3 浦东鸡及配套系相关地方鸡品种
        1.3.1 浦东鸡
        1.3.2 配套系相关地方鸡品种
    1.4 冷鲜鸡及其产业发展趋势
        1.4.1 肉鸡交易方式
        1.4.2 我国冷鲜鸡产业发展情况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设计和技术路线
        2.1.1 杂交配套组合
        2.1.2 杂交后代的性能测定
        2.1.3 鸡屠体冷鲜及冷冻实验
        2.1.4 技术路线
    2.2 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鸡只饲养管理方法
        2.3.1 笼养
        2.3.2 平养
    2.4 鸡只屠宰及胴体处理
    2.5 屠体性状和体尺外貌表型的测定
        2.5.1 屠体性状
        2.5.2 体尺外貌表型
    2.6 肉质性状测定
    2.7 菌落总数(Aerobic Plate Count,APC)测定
    2.8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杂交组合二元杂交后代性能测定
        3.1.1 二元杂交后代仔鸡孵化及体重增长情况
        3.1.2 二元杂交后代母鸡产蛋记录
        3.1.3 100 日龄及120 日龄二元杂交后代屠宰测定结果
        3.1.4 三元杂交后代仔鸡孵化情况
    3.2 杂交组合三元杂交后代性能测定
        3.2.1 三元杂交后代仔鸡体重增长情况
        3.2.2 90 日龄三元杂交后代屠宰测定结果
        3.2.3 120 日龄三元杂交后代屠宰测定结果
        3.2.4 120 日龄三元杂交后代(平养)屠宰测定结果
    3.3 优质鸡胴体的冷鲜保藏和冷冻储存
        3.3.1 冷鲜保藏
        3.3.2 冷冻储存
4 讨论
    4.1 配套系三元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和生产前景
    4.2 优质鸡肉质及菌落总数在冷鲜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5 结论
6 结束语
    6.1 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6.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4)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林粮草营养优化配置与林下健康养鸡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1 林粮草营养优化配置与林下健康养鸡
    2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林粮草营养优化配置与林下健康养鸡
    3 林粮草营养优化配置与林下健康养鸡研究进展与展望
        3.1 文献获取与论证
        3.2 研究阶段的划分
        3.3 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
        3.4 国内外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与展望
二 研究设计
    1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1 研究目标
        1.2 研究内容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特点与科技难点和创新点
    2 技术路线与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研究方法
        2.3 试验方案
    3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论证
        3.1 研究区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3.2 研究区基本特征与代表性论证
    4 材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三 石漠化地区林粮草营养优化配置与林下健康养鸡
    1 毕节撒拉溪示范区
        1.1 林粮草搭配状况及特点
        1.2 林下养殖的状况
        1.3 林粮草在林下健康养鸡中的利用
    2 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
        2.1 林粮草搭配状况及特点
        2.2 林下养殖的状况
        2.3 林粮草在林下健康养鸡中的利用
    3 不同石漠化条件下林粮草营优化养配置与林下健康养殖对比分析
        3.1 喀斯特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
        3.2 喀斯特中—强度石漠化地区
        3.3 对比分析
四 林粮草营养优化配置与林下健康养鸡关键技术
    1 喀斯特地区林下生态养殖场配置技术
        1.1 生态养殖场选址技术
        1.2 饲用构树栽植技术
        1.3 公路坡面集雨技术
        1.4 林粮草配置技术
    2 喀斯特地区林下养鸡技术
        2.1 新型育雏鸡舍建造技术
        2.2 林下养鸡补饲技术
        2.3 林下养殖日粮加工技术
        2.4 林下养鸡放养技术
        2.5 林下养鸡健康监测评价技术
五 不同等级石漠化地区技术与集成
    1 潜在石漠化地区技术与集成
    2 轻度石漠化地区技术与集成
    3 中度石漠化地区技术与集成
    4 强度石漠化地区技术与集成
    5 不同等级石漠化地区技术与集成对比分析
六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5)福建省家禽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概述
2福建省家禽学学科发展现状
    2.1学科平台建设
    2.2学科人才培养
    2.3学科研究现状
        2.3.1家禽遗传育种
        2.3.2家禽饲料生产
        2.3.3禽病防治
        2.3.4兽药新产品
        2.3.5其他
    2.4学科主要获奖成果
    2.5学会活动及学术交流
3福建省家禽学学科发展趋势
    3.1 家禽育种
    3.2 家禽营养
    3.3 家禽疫病防控
    3.4 家禽的生态健康养殖与产品深加工
4福建省家禽学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4.1 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
    4.2 饲养标准不健全
    4.3 疾病防治及生物安全体系不完善
    4.4 优秀人才匮乏
    4.5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4.6 产业化水平不高
5福建省家禽学学科发展面临的机遇
6福建省家禽学学科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6.1 发展思路
    6.2 发展目标
7福建省家禽学学科建设的战略任务
    7.1 家禽遗传育种
    7.2 新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及其加工设备
    7.3 动物重要疫病防治
    7.4 禽产品加工
    7.5 畜禽场环境控制与废弃无害化、资源化
8福建省家禽学学科发展的战略对策
    8.1 加强学科基础设施建设, 为学科发展提供设施平台
    8.2 强化学科关键技术攻关研究, 为学科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8.3 加强学科人才培养与整合, 为学科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8.4 加大对家禽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为产学研和学科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6)不同饲养方式对优质鸡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肉质性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国外肉鸡业发展状况
    1.2 国内肉鸡业发展现状
        1.2.1 生产总量
        1.2.2 区域分布
        1.2.3 国内肉鸡业产品供需及消费市场状况
    1.3 我国肉鸡养殖的发展方向
    1.4 优质鸡研究现状
        1.4.1 优质鸡的概念
        1.4.2 优质鸡肉质的评价标准
        1.4.3 饲养方式对优质鸡生产性能及肉质性状的影响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指标测定
        2.2.1 生长性能测定
        2.2.2 屠宰性能测定
        2.2.3 肉质指标测定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
    3.1 不同饲养方式对优质鸡体重增长的影响
    3.2 优质鸡在不同饲养方式屠宰性能以及主要器官重量的比较
    3.3 优质鸡在不同饲养方式肉质性状的比较
        3.3.1 不同饲养方式下肌肉的理化特性
        3.3.2 不同饲养方式下肌肉的常规化学成分比较
        3.3.3 不同饲养方式下肌肉的脂肪酸组成比较
        3.3.4 不同饲养方式下肌肉中氨基酸组成的比较
        3.3.5 不同饲养方式下肌肉的风味物质含量的比较
4. 分析与讨论
    4.1 饲养方式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4.2 饲养方式对屠宰性能和主要器官发育的影响
    4.3 饲养方式对肌肉品质的影响
        4.3.1 肌肉的理化特性
        4.3.2 肌肉的常规化学物质
        4.3.3 肌肉中脂肪酸组成
        4.3.4 肌肉中的氨基酸组成
        4.3.5 肌肉中的风味物质含量
        4.3.6 肌肉组织学特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半散养方式和蚯蚓补料对仙居鸡蛋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品种对鸡蛋品质的影响
    1.2 补饲饲料对鸡蛋品质的影响
    1.3 饲养方式对鸡蛋品质的影响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及场地介绍
    3.2 试验设计
    3.3 样品采集
    3.5 测定指标及方法
        3.5.1 全蛋营养成分测定
        3.5.2 生产性能和鸡蛋品质的测定
        3.5.2.1 生产性能指标的测定
        3.5.2.2 鸡蛋品质指标的测定
        3.5.2.3 化学成分的测定
    3.6 数据分析及处理
4 试验结果
    4.1 去壳半散养鸡蛋和笼养鸡蛋营养成分比较
        4.1.1 去壳鸡蛋全蛋养分含量分析
        4.1.2 去壳鸡蛋氨基酸含量分析
    4.2 半散养和笼养对仙居蛋鸡生产性能和鸡蛋品质的影响
        4.2.1 半散养和笼养方式对仙居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4.2.2 半散养和笼养方式对仙居鸡鸡蛋品质的影响
    4.3 饲喂蚯蚓对仙居鸡鸡蛋品质的影响
5 分析与讨论
    5.1 不同饲养方式下鸡蛋营养成分分析
    5.2 不同饲养方式对仙居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5.3 不同饲养方式对仙居蛋鸡蛋品质影响分析
        5.3.1 对蛋壳质量的影响
        5.3.2 对蛋黄质量的影响
        5.3.2.1 对蛋黄颜色的影响
        5.3.2.2 对蛋黄中胆固醇、蛋黄中磷脂质含量的影响
        5.3.2.3 蛋黄相对重、蛋黄中脂肪/鲜蛋重
        5.3.2.4 蛋清中蛋白质含量、蛋黄中蛋白质含量、哈氏单位、鸡蛋含水量
        5.3.3 对鸡蛋品质其他方面的影响
    5.4 饲喂蚯蚓对仙居鸡蛋品质的影响分析
6 结论
7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8)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2010年科研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 遗传育种与资源研究:传统手段和分子技术
    1 齐放光彩
        1.1 肉鸡遗传资源研究与开发
        1.2 育种新技术研究
        1.3 数量遗传研究
● 疫病控制研究:诊断技术、新型疫苗研发加速
    2.1 开展禽白血病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原学调查
        2.1.1 禽白血病 (AL) 流行病学调查
        2.1.2 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 流行病学调查
    2.2 免疫抑制病抗体检测
    2.3 IBD活疫苗序列分析
    2.4 禽免疫抑制病LAMP诊断方法研究
        2.4.1 禽白血病LAMP检测方法研究
        2.4.2 鸡传染性贫血病LAMP检测方法研究
        2.4.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LAMP检测方法研究
        2.4.4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LAMP检测方法研究
    2.5 新型疫苗研究
        2.5.1 传染性法氏囊病新型疫苗候选株研究
        2.5.2 鸡传染性贫血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2.5.3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 营养与饲料研究:关键营养需要量研究全面1 深入
    3.1 黄羽肉鸡饲粮关键维生素和矿物元素适宜供给量研究
        3.1.1 黄羽肉鸡饲粮维生素E适宜供给量研究
        3.1.2 黄羽肉鸡饲粮维生素B2适宜供给量研究
        3.1.3 黄羽肉鸡饲粮烟酸适宜供给量研究
        3.1.4 黄羽肉鸡饲粮钙适宜供给量研究
        3.1.5 黄羽肉鸡饲粮磷适宜供给量研究
        3.1.6 黄羽肉鸡饲粮锌适宜供给量研究
    3.2 氧化处理对离体培养鸡骨骼肌细胞流动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
● 生产与环境控制研究:唱响节能增效主旋律
    4.1 开展肉鸡光照制度调研分析
    4.2 开展笼养和放养肉鸡的生产效益对比试验
    4.3 肉鸡产业技术体系生产监测与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构建
    4.4 高温对北京油鸡脂肪代谢、脂肪细胞因子以及肠道健康的影响研究
    4.5 光照时间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生产性能影响及日粮能量蛋白水平对种公鸡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4.6 人工模拟北方急性高温条件饲养密度对北京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4.7 不同日粮蛋能水平对北京油鸡后期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
● 产品加工研究:突出屠宰过程控制
    5.1 肉鸡屠宰加工等环节微生物菌相变化和消长规律研究
    5.2 鸡肉深加工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
    5.3 动物福利及屠宰技术研究
    5.4 鸡肉致病菌控制技术研究
    5.5 鸡肉异质肉调查及发生机理研究
    5.6 鸡肉成熟机理研究
    5.7 鸡肉中特定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简介:

(9)不同生产系统对卢氏鸡生长发育及肉品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英文缩写参照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外不同生产系统条件的研究
    1.3 国内地方鸡不同生产系统条件的研究
        1.3.1 不同生产系统对我国地方鸡生产性能、屠体性状的影响
        1.3.2 不同生产系统条件对我国地方鸡消化道酶活性的影响
        1.3.3 不同生产系统条件对我国地方鸡肉质性状的影响
        1.3.4 不同生产系统条件对我国地方鸡蛋品质的影响
    1.4 卢氏鸡的研究进展
        1.4.1 卢氏鸡选育进展
        1.4.2 卢氏鸡孵化研究
        1.4.3 不同生产系统条件下卢氏鸡蛋品质的研究
        1.4.4 不同生产系统卢氏鸡消化器官特性的研究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时间和地点
    2.2 试验动物
    2.3 日粮与饲养管理
    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2.4.1 体重和体尺的测定
        2.4.2 屠体性状的测定
        2.4.3 消化器官重量的测定
        2.4.4 消化器官长度的测定
        2.4.5 肌纤维指标测定
        2.4.6 系水力的测定
        2.4.7 嫩度的测定
        2.4.8 粗蛋白的测定
        2.4.9 粗脂肪的测定
        2.4.10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2.5 试验数据的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生产系统对卢氏鸡体尺性状的影响
    3.2 不同生产系统对卢氏鸡屠宰性状的影响
    3.3 不同生产系统对卢氏鸡消化器官长度的影响
    3.4 不同生产系统对卢氏鸡消化器官相对重量指数的影响
    3.5 不同生产系统下卢氏鸡肠道绒毛长度间的差异
    3.6 不同生产系统下卢氏鸡肠道隐窝深度间的差异
    3.7 不同生产系统下卢氏鸡肉品质系水力、嫩度的影响
    3.8 不同生产系统对卢氏鸡肉品营养成分的测定结果与比较
    3.9 不同生产系统对卢氏鸡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生产系统对卢氏鸡体重、体尺的影响
    4.2 不同生产系统对卢氏鸡屠体性状的影响
    4.3 不同生产系统对卢氏鸡消化器官的影响
    4.4 不同生产系统对卢氏鸡肠道绒毛长度的影响
    4.5 不同生产系统对卢氏鸡肠道隐窝深度的影响
    4.6 不同生产系统对卢氏鸡肌肉品质的影响
    4.7 不同生产系统对卢氏鸡肌肉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4.8 不同生产系统对卢氏鸡肌肉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4.9 不同生产系统对卢氏鸡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10)德化黑鸡产业化养殖关键技术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的背景、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内容
    1.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方法
2 德化黑鸡品种特性与生产概况
    2.1 中国肉鸡产业生产现状
    2.2 德化黑鸡品种资源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历史背景
        2.2.1 自然地理条件
        2.2.2 历史背景
    2.3 德化黑鸡品种的特征与特性
        2.3.1 雏鸡
        2.3.2 成年公鸡
        2.3.3 成年母鸡
    2.4 德化黑鸡生产现状
3 调查与测定
    3.1 德化黑鸡适宜的日粮营养水平
    3.2 生长性能
        3.2.1 阶段体重与增重
        3.2.2 料重比
        3.2.3 成活率
    3.3 屠宰性能
    3.4 繁殖性能
        3.4.1 产蛋数
        3.4.2 蛋重及繁殖率
        3.4.3 种蛋合格率
    3.5 市场调查
        3.5.1 饲养户产值、利润调查
        3.5.2 消费群调查
4 调查结果与分析讨论
    4.1 出生体重小,生长速度慢,饲料转化率低
    4.2 成活率低
    4.3 产肉性能好、肉质好
    4.4 繁殖率低
    4.5 出栏时间
    4.6 经济效益显着
    4.7 品牌宣传不够,但市场前景广阔
    4.8 市场需求量预测
    4.9 推广德化黑鸡半放养无公害养殖模式意义重大
    4.10 德化黑鸡产业化生产的必要性
5 德化黑鸡产业化生产存在问题
    5.1 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
    5.2 标准化生产不到位,饲养管理水平滞后
    5.3 销售网络不健全
    5.4 缺乏品牌意识
    5.5 深加工滞后
6 结论
    6.1 德化黑鸡适合于半放养养殖模式
    6.2 促进德化黑鸡产业化进程的对策
        6.2.1 加快德化黑鸡的选育工作,健全良种繁育体系
        6.2.2 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控制鸡病的发生
        6.2.3 保证产品质量,减少养殖污染
        6.2.4 发挥政府行政职能,建立宏观调控机制
        6.2.5 完善技术支持体系,培训全方位服务人员
        6.2.6 开发研究深加工技术,培植龙头企业
        6.2.7 多渠道、多形式打造德化黑鸡品牌
    6.3 德化黑鸡半放养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
        6.3.1 鸡场选址
        6.3.2 孵化技术
        6.3.3 半放养饲粮配制要求
        6.3.4 饲养管理要求
        6.3.5 饮水管理
        6.3.6 喂料管理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四、优质黄羽肉鸡放养试验及开发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芦花鸡生长期蛋白质代谢规律及需要量研究[D]. 章明权.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基于浦东鸡的四种优质鸡杂交组合的性能测定及分析[D]. 郑煜明.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9)
  • [3]中国福利养鸡研究进展[A]. 杜炳旺,黄勋和. 世界动物福利科学大会论文集, 2019
  • [4]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林粮草营养优化配置与林下健康养鸡技术[D]. 谭桂华. 贵州师范大学, 2018(01)
  • [5]福建省家禽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A]. 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 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7
  • [6]不同饲养方式对优质鸡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肉质性状的影响[D]. 余鹏. 四川农业大学, 2012(04)
  • [7]半散养方式和蚯蚓补料对仙居鸡蛋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D]. 张浩. 浙江农林大学, 2012(12)
  • [8]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2010年科研动态[J]. 李新. 中国家禽, 2011(08)
  • [9]不同生产系统对卢氏鸡生长发育及肉品质影响的研究[D]. 时合灵. 河南农业大学, 2009(06)
  • [10]德化黑鸡产业化养殖关键技术与对策[D]. 陈益芳. 福建农林大学, 2009(12)

标签:;  ;  ;  ;  ;  

优质黄羽肉鸡散养试验与开发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