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研制

钟楼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研制

一、钟房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黄翠,梁慧刚,汤华山,童骁[1](2021)在《生物安全型蒸汽灭菌器与医用蒸汽灭菌器的比较和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在比较生物安全型蒸汽灭菌器与医用蒸汽灭菌器设计和性能方面主要差异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生物安全型蒸汽灭菌器的双门密封安全设计、设备主体与墙壁的安装要求、废气冷凝水安全排放、程序故障自锁控制等技术特征。分析了国内生物安全型蒸汽灭菌器的研发现状,提出亟需从加强设备自主研制、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制定国家行业标准、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等方面促进生物安全型蒸汽灭菌器行业的发展,以满足国家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中的生物安全型蒸汽灭菌器国产化供给需求。

孙梦剑[2](2020)在《UTO线路下轨道交通信号的电源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截止至目前,南京已开通运营10条地铁线路,这十条线全部是ATO自动运行模式,即有司机在司机室但司机可以不操作,南京地铁七号线采用UTO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为南京首条无人驾驶地铁线路。七号线的建设,在缓解交通压力上能够提供一定的支持,并发挥出非常大的作用,从而推进新城建设以及提升相关住房建设能力,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和保护古都风貌方面做出贡献,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南京的核心地位(为江苏首条明确的无人驾驶线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信号系统作为UTO线路的五大核心设备系统(车辆、信号、通信、站台门、综合监控)其中之一,如何保证其设备稳定、可靠、连续地运行,从而保障无人驾驶时的车辆安全行车是十分重要的任务。本文重点研究为保障无人驾驶线路下的信号系统能够连续性工作,如何从结构、配置、控制策略等方面提高信号电源系统的可靠性。首先对于轨道交通信号电源系统的技术发展进行了概括,并对国内外目前研究方向的不同进行了说明。然后阐述了七号线信号电源系统的基本组成以及整体线路的电源配置情况。在信号电源主要组成部分(电源屏、UPS)的工作原理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于电源屏输入切换、电源屏输出配电方式、UPS结构、蓄电池的选型完成设计。与此同时,以既有线路单UPS配置为例,分析七号线配置双UPS的优势,并采用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控制法,解决双UPS并机的相位、幅值控制问题,接着对于主要的电力电子变换进行了参数计算。最后为解决工程实际中可能出现的故障给出建议方案,以确保信号电源可靠性的提高、无人驾驶线路的顺利开通。

袁路路[3](2020)在《基于电力物联网的智能配电房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配电房是电网的末端环节,提高其管理水平不仅能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能力与供电质量,还可以提升电网公司的社会形象。配电房分布面广、设备量大、运行环境复杂、运维管理困难,其内部业务系统采用烟囱式数据架构且数据模型不统一,难以支持多源数据融合分析与智能运维,亟需对配电房进行综合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调研分析智能配电房智能化改造及管理总体需求,并将配电房设备进行归类。在进行配电房智能化改造时,可按实际需求分块进行改造并接入管理系统,实现配电房智能化改造的定制化、标准化。然后研究融合路由+交换+计算能力的标准模块化配电房智能网关。通过智能网关和物联网云管理平台的端云协同技术,实现配电房综合监测,解决配电房终端多、通道多等资源浪费问题,提高配电设备现场监测能力和数据分析应用能力,为配电房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应用服务提供多源数据支撑。其次研究配网设备与环境状态可视化全景监控系统。以配电网设备监测为基础,研发配网设备状态监测与运维管控主站,集成生产系统、GIS平台等基础数据,实现对配电网设备实时监测、大数据分析、状态评估、故障诊断等全景可视化监控功能,为配电网设备的在线监测与优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最后提出一种配电变压器故障预警智能挖掘算法,该算法对变压器在电气变量、非电气变量等多个维度及多个来源通道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因果性分析,形成配变故障概率图模型,并将智能挖掘算法和专家经验相融合,构建综合决策模型,实现对变压器运行故障全方位的预警。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实现配电房多维度状态监测与预测性检修,对减少运维成本,提升供电质量,提升用电客户满意度具有重大意义,能够显着提升配网精益化管理水平,提高电网企业的运营水平和社会形象。

孟令达[4](2019)在《海量时间频率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防、科研、经济社会各行业对高精度时间的依赖不断提升,为提高我国的高精度时间同步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国家先后开展了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国家时间频率体系、空间站时频实验系统等面向服务的基础大科学装置和试验仪器的建设,将时间频率服务纳入基础设施建设,时间频率科学数据将迈入大数据和信息服务时代。海量时间频率科学数据高效管理不仅是实现时间频率科学大数据存储与分析、提供高效时间频率信息服务的基础,更为时间频率科学大数据知识获取和科学发现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从面向服务的角度以海量时间频率科学数据的管理体系、存储与并行处理方法为研究对象,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对面向服务的海量时间频率科学数据管理关键技术展开研究,所作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并设计了面向服务的多元海量时间频率科学数据一体化管理模型、技术架构和多样化服务方式:针对独立建设的时频科学数据管理系统在管理规范、数据标准等方面多样差异,造成数据管理复杂、数据使用困难、数据产品单一问题。结合时间频率科学大数据特征和面向服务的应用需求,构建了数据管理标准体系和原型系统。采用面向服务体系架构的设计理念和松耦合特性,综合运用多种数据存储管理和分析方法,设计了面向服务的多元海量时间频率科学数据一体化管理模型、技术架构和多样化服务方式,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改进,进而实现海量时间频率科学数据高效管理。(2)研究了海量时间频率科学数据非结构化、半结构化及时序化,多数据结构并存的数据存储管理方法:针对海量时间频率科学数据多数据结构并存的特点,结合面向服务的海量历史数据快速查询和在线数据实时读写的应用场景。研究了基于“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列数据库+时间序列数据库”的组合存储管理和表设计方法,解决时频科学数据传统集中式、统一存储效率低、扩展复杂问题。同时根据时间频率科学数据中文件数多、数据量小和关联分析特点,提出了采用小文件聚合和考虑数据关联性的多副本哈希时频数据分布算法,进一步提高了时频科学数据存储管理效率和存储资源利用率。(3)研究了分布式并行编程框架下海量历史数据离线并行分析方法:针对海量历史时间频率科学数据离线分析中数据量与计算量大导致传统时频分析模式计算效率低或无法计算问题,研究了基于Map Reduce并行编程框架的分布式并行分析方法。根据时频分析算法中多阶滑动差分特征,提出时频科学数据分段和矩阵分块法,在优化时频分析算法的同时实现了时间间隔误差和频率源钟差模型参数并行化计算,并对算方法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并行化海量离线时频分析方法有效解决数据量大、计算复杂时传统单机无法有效计算问题。(4)针对面向服务应用交互频繁、高实时性的海量时间频率科学数据分析问题,研究了基于Spark内存并行计算框架的海量时间频率科学数据实时分析方法。实现了基于Spark并行化的Allan、MTIE计算方法,同时针对时频分析中典型的测量数据粗差剔除问题,开展了基于光纤时间比对的溯源钟差粗探测方法(ODTD)研究并实现了Spark-ODTD。通过实验验证了算法有效性与性能优势。(5)针对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国家时间频率体系等重大科学工程以及时频用户对远程高精度时间比对、同步和溯源服务需求。采用本文提出的数据管理体系和相关技术与方法,对传统卫星共视远程时间比对系统的系统架构、数据存储与处理方法和服务模式进行优化。设计并实现的云服务原型系统可通过动态扩展支持10000台终端设备业务数据在线处理、交互以及1000个用户的在线访问。本论文的研究将进一步提升时间频率科学数据标准化管理水平,为面向服务的时频时间频率科学发展和应用提供标准化数据和技术支撑。解决目前海量时间频率科学数据存储管理效率低、数据分析困难或无法计算的问题。同时本文的海量数据存储和并行分析技术,为国家时间频率体系、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等重大科学工程建设分布式时间频率数据中心架构设计提供解决途径,为时间频率科学大数据知识获取和科学发现奠定基础。

陈生钢[5](2019)在《食用菌培养基拌料湿度监测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食用菌栽培的主流发展趋势时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生产多以工厂化为主,其培养基拌料过程也多以机械化为主,现已成为宁夏南部山区菌草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食用菌在生长期间易受气候和其它环境因子的影响,对其生长发育的过程有一定的制约,根据前相关研究人员对杏鲍菇的研究已经得出杏鲍菇在13℃-15℃,生长环境湿度为85%-90%时有利于原基形成;当环境为15℃-17℃,周围湿度为时有利于子实体生长。即使如此,仍然存在栽培周期较长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从溯源入手,探究培养料的吸湿特性及其与颗粒度大小的内在关系,以寻求缩短栽培周期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原料入手,对杏鲍菇培养基原料成分的生物特性及颗粒度大小对吸湿效果进行分析、试验,探究玉米芯、秸秆、紫花苜蓿等原料的吸湿速率及达到吸湿饱和所需要的时间。在拌料时对培养基湿度方面的要求提供有效的试验数据。在对试验数据整理的基础上,通过数据软件分析的处理,得到了宁夏南部山区在夏季时玉米芯颗粒度为0.8cm和1cm混合,加水水温为18℃(±3℃)时,培养料玉米芯的吸水率最快,在16到18小时就可以达到培养基所需湿度,相比以前工厂一次预湿缩短了 4-6h,轻简化食用菌培育周期,在培养基拌料预湿阶段提高效率。基于试验得出的数据,对现场拌料及预湿进行湿度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融合自动化控制技术,远程监控技术,上位机组态技术,对现有有设备的控制系统进行搭建设计,安装监测和控制的相关硬件,设计控制系统程序,搭建上位机监控界面,以求达到监测湿度的目的,提高工作质量和资源利用率。能够同时对五个预湿料斗车里的预湿情况进行分布式监测,并对每个预湿料斗车的喷淋器等加湿设备进行自动和手动控制。由现场验证分析可以看出,该系统数据传输打破了距离和地域的限制,能够在食用菌培养基拌料预湿时进行湿度的精准监测,为进一步研究拌料时对湿度的监测和控制以及建立完善对培养基原料湿度要求机制建立了有价值参考例子。现如今此套监控系统已经投入生产使用,并且在当地得到了商户的一致好评。

吴昊[6](2019)在《基于工业互联的智能制曲实时感知监测系统设计及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工业互联是在物联网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概念,是物联网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工业互联技术融合了多个学科,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组网技术、数据挖掘等多个领域。本文以某着名酒厂下属制曲车间的生产智能化改造作为依托,在制曲车间通过构建制曲实时感知监测网络实现了制曲生产环节工艺参数的实时感知,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提取有效信息,进而实现制曲生产环节的在线监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制曲生产过程中关键工艺参数信息挖掘研究:首先以小麦软质率为例分析了制曲生产环节中关键工艺参数检测的现状,存在检测时间长,信息传递不及时的特点;然后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小麦软质率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分析了影响小麦软质率的因素,提出了利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实现对小麦软质率的预测,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接着通过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对比,选用了神经网络作为数据挖掘的方法;最后建立了全连接神经网络、常规循环神经网络以及LSTM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实验,LSTM神经网络在处理时间序列数据(小麦软质率)方面上具有明显优势,验证了利用神经网络在预测小麦软质率上的可行性。(2)制曲感知监测网络的构建以及关键组网节点的设计:首先针对制曲车间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和工艺流程,对整个制曲车间的监测网络架构进行了设计,采用一种分级式网络架构;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制曲监测网络的节点部署策略,并对数据帧格式进行了设计。然后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的智能汇聚网关,作为制曲感知监测网络构建中的重要组网模块,实现了数据的汇聚与转发;接着对曲房温湿度感知节点进行了硬件框架和软件功能上的设计;最后完成了制曲感知监测网络的构建并进行了连通性测试。(3)制曲感知监测系统软件设计及部署:首先对整体软件架构进行了设计,采用了B/S三层架构;然后根据制曲车间的生产需求对软件的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包括:数据可视化、历史记录查询、人员与设备管理;接着对生产数据库进行了设计和搭建,包括数据库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最后完成了整个制曲监测系统的部署。

安卫,张虹[7](2018)在《守时钟房温湿度监测系统》文中研究说明原子钟是守时系统的核心,对工作环境要求严苛,尤其是氢原子钟对环境变化极其敏感,温湿度变化直接影响其输出信号的品质。传统的温湿度监测采用人工与模拟温度计相结合方式,测量精度低、工作量大、自动化程度低。基于数字复合温湿度传感器AM2302研制开发的温湿度变送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在PC机上通过编程实现温度和湿度数据的显示、分析、绘图和报警等功能。

张子奇[8](2018)在《基于物联网的食用菌生长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兴起,相关的传感、监测、信息传输、数据分析、环境控制等技术的日趋成熟,传统农业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趋势。自动化菇房培养食用菌已成为食用菌产业的主要生产模式。随着自动化菇房建设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的监测食用菌生长过程和生长环境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问题。食用菌的工业化生产与生长过程监测系统自动化代表现了代农业特征的集约化生产模式。得益于工厂化和机械化生产的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先进电子仪器如电子摄像仪、显示控制器等技术的进步,使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工业化、集约化发展的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研究和推广食用菌自动化种植与监测策略精准化已成为我国未来食用菌产业向高附加值经济产品发展的关键环节。食用菌自动化控制的关键是对环境变量的控制。食用菌环境一般包括各个食用菌所处的位置的光照亮度、光照频谱质量、光照时间、培养环境空气流动方向及流动速度、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浓度,各种有害气体的浓度、空气水蒸气饱和度、空气温度、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土壤的EC与PH值、土壤溶解氧气含量及土壤中代谢废物浓度等变量。控制食用菌生长的外部因素对其生长过情况有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对生长外部因素的控制,菌丝和子实体可以在最佳的生长条件下生长,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经济利润。本文选择了种植范围广,有代表性的双孢菇作为研究对象。对双孢菇的生产指标和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基于双孢菇生长过程的特点,确定了双孢菇自动化生产监测系统总体构架。引入了双孢菇生长覆盖率概念。为了更加精准的监测双孢菇生长过程,建立双孢菇生长过程环境控制策略,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监测方案。利用菇孢和周围土壤的色差,把采集到的图片变成灰度图,对灰度图进行二值化处理,统计所得灰度图中白色像素点所占全部像素点的比例,以此获得该区域当前时刻的生长覆盖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菇房结构和设施,重点研究两个问题:(1)受中央空调工作原理的影响,菇房中温度和通风度往往难以兼顾,需要分析数据从而实现协调控制。(2)每一个通风口的控制范围不止一个区域,会影响一个范围内的多个区域。环境控制行为发生后,需预测和评估该通风口控制的其他区域受到的影响;论文采用聚类算法,建立了精准发现最需要调控环境因素的区域为目标监测系统模型,实现了生产者在菌菇大量密集生长的菇房中,准确关注到生长环境最佳调控区域发现问题。开发了菇房自动化监测系统软件,基于Windows7系统平台、java语言开发环境,采用C/S架构实现了了涵盖上述系统功能的软件设计与开发,主要包括软件架构设计、软件功能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以及系统四个主要模块功能的实现,包括安全控制模块、状态监控模块、控制调节模块和总体控制系统模块。

左翔[9](2017)在《基于J2EE的机房环境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机房的通信设备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设备的数量和规模正在呈几何数增长,学校机房的负载压力与日俱增,尤其是负责全校网络服务和数据库服务的中心机房更是责任重大,是学校各项业务信息化管理的核心部分,如果学校中心机房各类计算机或者服务器出现故障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对学校各项信息化办公管理工作和学校网络服务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学校中央机房的环境监控,随时对机房的异常情况进行监督报警是非常有必要的,设计实现机房环境监测系统并且应用的机房的实际管理中意义重大。本文首先通过对目前高校机房管理的现状和机房环境监测的实际业务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和非功能性需求分析。然后结合机房环境监测系统的功能和业务需求,对系统进行了整体架构和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根据系统整体功能结构要求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和数据库进行详细设计。最后,对机房环境监测系统的几个关键功能模块依据软件工程应用程序开发思想进行编程实现,主要包括基本监控功能、报警功能、统计功能、安全管理功能、远程视频监控功能,并给出对系统的测试过程和结果分析。根据对机房环境监测系统的功能测试可知,系统的各个功能基本符合系统各类用户的功能需求,能够满足机房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各项业务管理需求。通过对机房环境监测系统进行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在多用户并发访问的环境中稳定运行,测试计算机硬件资源的消耗基本在合理的范围之内,CUP利用率和内存占用率均在合理的范围,由此推断系统性能良好,能够稳定运行。本文研发的机房环境监测系统是在J2EE框架下,采用MVC模式和视频监控技术设计实现的。在软、硬件方面均遵循了高度集成和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和手段,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可以使机房环境监测系统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通过应用本文设计的机房环境监测系统可以更好地根据机房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对机房环境监测系统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灵活的功能扩展,同时可以综合利用各种机房监测和管理控制手段,对机房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和设备故障进行及时发现和报警处理,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学校机房环境监测的管理效率,为机房管理人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陈丽燕,陈金灵[10](2016)在《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阐述了我国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能够对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二、钟房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钟房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生物安全型蒸汽灭菌器与医用蒸汽灭菌器的比较和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蒸汽灭菌器简介
    1.1 蒸汽灭菌器的基本结构
    1.2 生物安全型蒸汽灭菌器
    1.3 医用蒸汽灭菌器
2 生物安全型蒸汽灭菌器与医用蒸汽灭菌器的比较
    2.1 双门结构和连锁设计,严格防范污染
    2.2 设备安装密封要求更高,达到有效隔离
    2.3 采用脉动真空系统排气,确保灭菌效果
    2.4 废气、冷凝水彻底灭菌,实现无菌化排放
    2.5 设置过滤器监测和检测系统,保障过滤效果
3 思考与启示
    3.1 加强设备自主研制,满足相关行业需求
    3.2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实现设备升级改造
    3.3 制定国家行业标准,提升产业竞争优势
    3.4 推动产学研用结合,促进国产设备应用

(2)UTO线路下轨道交通信号的电源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轨道交通信号电源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UTO线路信号电源配置情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轨道交通信号电源系统概述
    2.1 轨道交通信号电源系统基本组成
        2.1.1 电源屏
        2.1.2 UPS系统
    2.2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号电源系统组成方案设计
    3.1 电源屏设计方案
        3.1.1 智能电源屏控制方案设计
        3.1.2 智能电源屏的工作模式
    3.2 UPS系统设计方案
        3.2.1 UPS主电路设计方案
        3.2.2 UPS控制电路设计
        3.2.3 UPS配电方案设计
        3.2.4 双UPS控制方案设计
        3.2.5 蓄电池材料选型
        3.2.6 UPS蓄电池充放电的优化方案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号电源系统重要参数设计
    4.1 智能电源屏容量计算
    4.2 UPS容量计算
    4.3 蓄电池容量计算
    4.4 主要电力变换电路参数计算
        4.4.1 AC-DC主要参数(变比、晶闸管额定电压)
        4.4.2 AC-DC-AC主要参数(IGBT最低耐压)
    4.5 UPS仿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UTO线路下信号电源系统监测与故障处理
    5.1 电源系统的在线监测
        5.1.1 监测系统组成
    5.2 故障处理
        5.2.1 信号电源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方式
        5.2.2 电源系统故障应对办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所做的工作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3)基于电力物联网的智能配电房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外研究水平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1.2 泛在电力物联网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智能配电房信息系统及改造方案
    2.1 业务需求分析
    2.2 设备智能化改造方案
    2.3 基于电力物联网架构的智能配电房解决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电力物联网的配电房智能网关设计
    3.1 业界物联网关产品及应用分析
        3.1.1 产品调研分析
        3.1.2 传统配电房监测方案及不足
    3.2 配电房智能网关功能需求
    3.3 基于核心板的智能网关研制方案
        3.3.1 智能网关研制方案
        3.3.2 边缘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配网设备与环境状态全景监控系统设计
    4.1 系统架构
    4.2 系统功能设计方案
        4.2.1 智能运维管控全景
        4.2.2 状态监测
        4.2.3 智能告警管理
        4.2.4 高级分析功能
        4.2.5 运维策略管理
        4.2.6 运维监控
        4.2.7 运维评价
        4.2.8 智能报表中心
    4.3 安全技术方案
        4.3.1 网络安全设计
        4.3.2 主机安全设计
        4.3.3 应用安全设计
    4.4 智能配电房可视化监控系统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智能配电房的配电变压器故障预警研究
    5.1 配网运维管理概况
    5.2 配电变压器故障预警原理
        5.2.1 相关性分析
        5.2.2 因果性分析
    5.3 智能挖掘算法及案例分析
        5.3.1 智能挖掘算法
        5.3.2 综合决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海量时间频率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分析
        1.1.1 时间频率科学数据存储管理
        1.1.2 时间频率科学数据计算模式
        1.1.3 时间频率科学数据服务方式
        1.1.4 现状分析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面向服务的海量时间频率科学数据管理体系设计
    2.1 时频数据特征与管理系统分析
        2.1.1 时间频率科学数据特征
        2.1.2 时间频率科学数据管理原型系统
    2.2 面向服务的海量时间频率科学数据管理体系设计
        2.2.1 面向服务的海量时频数据管理标准体系
        2.2.2 面向服务的海量时频数据管理框架(STFDMA)
    2.3 面向服务的海量时间频率科学数据管理实现模型
        2.3.1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
        2.3.2 STFMDA的实现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量时间频率科学数据存储管理方法研究
    3.1 基于HDFS的海量时频数据文件存储方法研究
        3.1.1 HDFS架构与存储特性分析
        3.1.2 基于HDFS的时频数据文件存储架构设计
        3.1.3 分布式时频科学数据文件存储系统优化方法
        3.1.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 基于HBase的海量半结构化时频数据存储方法研究
        3.2.1 HBase系统特性与架构方案
        3.2.2 基于HBase的GNSS系统时差监测数据存储设计
        3.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 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库Influx DB的时频数据存储方法研究
        3.3.1 Influx DB系统架构与数据存储管理特征分析
        3.3.2 基于Influx DB的时间序列数据组织与模型设计
        3.3.3 基于Influx DB的时频测量数据存储管理方法研究
        3.3.4 基于Influx DB的CAPS主钟溯源比对数据存储设计
        3.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海量时间频率科学数据离线并行分析方法研究
    4.1 基于Map Reduce的时频数据并行处理框架及流程设计
        4.1.1 基于Map Reduce的并行处理框架及功能分析
        4.1.2 基于Map Reduce的离线分析作业运行流程设计
    4.2 基于Map Reduce的并行化时间间隔误差计算方法
        4.2.1 时间间隔误差原理与分析方法
        4.2.2 基于Map Reduce的时间间隔误差算法MR-TIE
    4.3 基于Map Reduce的并行化频率源钟差模型计算方法
        4.3.1 频率源钟差模型与计算方法
        4.3.2 基于Map Reduce的频率源钟差模型计算方法MR-CLS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实验环境部署
        4.4.2 基于MR-TIE的CAPS主钟溯源比对钟差分析
        4.4.3 基于MR-CLS的CAPS主钟溯源比对钟差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海量时间频率科学数据实时并行分析方法研究
    5.1 基于Spark的时频数据并行计算框架及流程设计
        5.1.1 基于Spark的并行计算框架及功能分析
        5.1.2 基于Spark的实时并行计算流程设计
    5.2 基于Spark的频率稳定度Allan方差计算方法
        5.2.1 频率稳定度Allan方差计算方法
        5.2.2 基于Spark的并行化Allan方差Spark-Allan
        5.2.3 Spark-Allan数据处理流程
    5.3 基于Spark的最大时间间隔误差算法Spark-MTIE
        5.3.1 最大时间间隔误差定义及计算方法
        5.3.2 基于Spark的并行化MTIE计算方法Spark-MTIE
        5.3.3 Spark-MTIE数据处理流程
    5.4 基于Spark的光纤溯源钟差粗差探测算法
        5.4.1 基于光纤时间传递的溯源钟差模型
        5.4.2 光纤溯源钟差粗差探测算法(ODTD)
        5.4.3 基于Spark的光纤溯源钟差粗差探测方法Spark-ODTD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1 实验环境搭建
        5.5.2 基于Spark-Allan的CAPS主钟频率稳定度分析
        5.5.3 基于Spark-MTIE的CAPS主钟溯源比对钟差分析
        5.5.4 基于Spark的光纤溯源钟差粗差探测实验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远程溯源比对云服务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6.1 远程溯源比对云服务原型系统总体框架
        6.1.1 远程溯源比对云服务基本原理与系统架构
        6.1.2 远程溯源比对云服务系统总体框架
    6.2 远程溯源比对云服务原型系统模块设计与实现
        6.2.1 远程溯源比对云服务原型系统服务与模块设计
        6.2.2 远程溯源比对云服务原型系统应用界面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食用菌培养基拌料湿度监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的背景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目标
第二章 培养料颗粒度与吸湿特性分析
    2.1 培养料概述
    2.2 不同颗粒度与吸湿率计算
    2.3 含水量计算方法
    2.4 含水量分析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含水量试验的设计与实现
    3.1 总体方案设计思路
    3.2 方案设计
    3.3 方案实施
    3.4 试验数据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培养料湿度无线远程监测系统设计
    4.1 总体设计思路
    4.2 系统硬件选型设计
    4.3 组态王串口设置
    4.4 上位机监测软件设计
    4.5 料斗车监控系统的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现场试验验证
    5.1 培养基含水量需求
    5.2 培养基湿度监测现场验证
    5.3 示范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6)基于工业互联的智能制曲实时感知监测系统设计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工业互联技术发展及研究现状
        1.3.2 数据挖掘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3.3 数据挖掘在非线性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制曲感知监测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及相关理论研究
    2.1 制曲感知监测系统整体需求分析
        2.1.1 业务需求
        2.1.2 功能需求
        2.1.3 性能需求
    2.2 制曲感知监测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3 底层感知设备的选型
    2.4 工业互联相关理论研究
        2.4.1 无线通信与组网技术
        2.4.2 嵌入式与传感技术
        2.4.3 数据挖掘技术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制曲感知监测网络的构建及关键网络节点设计
    3.1 制曲感知监测网络的设计
        3.1.1 制曲感知监测网络整体架构设计
        3.1.2 制曲生产区域组网方式的选择
        3.1.3 数据格式封装设计
    3.2 温湿度感知节点的设计及功能实现
        3.2.1 整体设计目标
        3.2.2 硬件框架方案设计
        3.2.3 模块化软件功能设计
        3.2.4 温湿度感知节点测试
    3.3 智能汇聚网关的设计及功能实现
        3.3.1 硬件框架方案设计
        3.3.2 软件框架设计
        3.3.3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移植
        3.3.4 TCP/IP协议栈移植
        3.3.5 基于多线程的通信功能设计
        3.3.6 功能测试
    3.4 网络节点部署策略
    3.5 制曲感知监测网络的连通性测试
    3.6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制曲关键工艺参数信息挖掘研究
    4.1 引言
        4.1.1 小麦软质率信息挖掘的研究现状
        4.1.2 针对小麦软质率的信息挖掘可行性分析
        4.1.3 数据挖掘方法的对比及选择
    4.2 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的小麦软质率预测方法研究
        4.2.1 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的小麦软质率预测模型
        4.2.2 学习规则BP算法
        4.2.3 神经网络模型的优化策略
    4.3 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小麦软质率预测方法研究
        4.3.1 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小麦软质率预测方法引入
        4.3.2 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小麦软质率预测框架
    4.4 对比实验及分析
        4.4.1 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设置
        4.4.2 数据准备
        4.4.3 训练过程
        4.4.4 实验结果描述
        4.4.5 实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制曲感知监测系统软件设计及实现
    5.1 系统软件总体架构设计
    5.2 功能模块设计
    5.3 数据库设计
        5.3.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5.3.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5.4 软件功能的实现
        5.4.1 开发环境的搭建与部署
        5.4.2 数据可视化
        5.4.3 历史记录查询
        5.4.4 人员与设备管理
    5.5 本章小节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守时钟房温湿度监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温湿度传感器AM2302监测系统的构成
    1.1 AM2302传感器的主要基本指标与监测系统框图
    1.2 监测系统硬件的构成
    1.3 AM2302温湿度传感器单总线具体通信时序
    1.4 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2 软件运行结果
3 结论

(8)基于物联网的食用菌生长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
        1.2.1 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2 食用菌自动化种植与监测系统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创新点
    1.4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和内容安排
第二章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监测系统设计
    2.1 双孢菇的生长过程
    2.2 双孢菇的生长要素和监测指标体系
        2.2.1 影响双孢菇生长的要素
        2.2.2 双孢菇生长的指标体系
    2.3 监控系统相关技术分析
        2.3.1 总体框架
        2.3.2 数据采集实现技术
        2.3.3 无线传输技术的应用
        2.3.4 计算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监测系统中的图像处理技术
    3.1 图像处理技术
        1 )基于阈值的分割方法
        2 )基于边缘的分割方法
        3 )基于区域的分割方法
    3.2 图像采集系统
        3.2.1 基于视频模块的图像采集系统硬件设计
        3.2.2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智能采集系统软件算法设计
    3.3 图像处理系统程序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聚类算法的图像处理数据优化技术
    4.1 菇房监测情况分析
    4.2 菇房通风设施情况分析
    4.3 聚类算法仿真
        4.3.1 监测数据模型分析
        4.3.2 聚类过程及仿真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孢菇生长监测系统开发与实现
    5.1 终端开发相关技术
    5.2 系统的UI设计
        5.2.1 用户登录界面和首页的设计
        5.2.2 用户生成监控模块设计
        5.2.3 用户培养模块控制界面设计
        5.2.4 培养室总体控制系统的控制界面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基于J2EE的机房环境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相关技术
    2.1. J2EE技术研究
    2.2. MVC模式
    2.3. 数据库技术
    2.4. 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
    2.5. 视频监控系统关键技术介绍
    2.6. 本章小结
3. 系统分析
    3.1. 系统业务分析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3. 系统底层架构分析
    3.4.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系统设计
    4.1. 设计原则
    4.2. 系统架构设计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4. 系统控制流程设计
    4.5. 数据库设计
        4.5.1 数据库设计原则
        4.5.2 概念结构设计
        4.5.3 数据表设计
5. 系统实现
    5.1. 系统配置
        5.1.1 硬件环境
        5.1.2 软件环境
        5.1.3 网络环境
    5.2. 基本监控功能
    5.3. 报警功能实现
    5.4. 统计功能实现
    5.5. 配置管理功能实现
    5.6. 远程视频监控功能实现
6. 系统测试
    6.1. 测试目的
    6.2. 测试环境
    6.3. 系统功能测试
    6.4. 系统性能测试
    6.5. 测试结果分析
7. 总结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
    7.2. 下一步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程序代码
致谢

四、钟房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生物安全型蒸汽灭菌器与医用蒸汽灭菌器的比较和思考[J]. 黄翠,梁慧刚,汤华山,童骁. 暖通空调, 2021(07)
  • [2]UTO线路下轨道交通信号的电源系统设计[D]. 孙梦剑.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3)
  • [3]基于电力物联网的智能配电房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研究[D]. 袁路路.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海量时间频率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关键技术研究[D]. 孟令达.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2019(01)
  • [5]食用菌培养基拌料湿度监测系统设计[D]. 陈生钢. 宁夏大学, 2019
  • [6]基于工业互联的智能制曲实时感知监测系统设计及实现[D]. 吴昊.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7]守时钟房温湿度监测系统[J]. 安卫,张虹. 时间频率学报, 2018(04)
  • [8]基于物联网的食用菌生长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张子奇. 上海海洋大学, 2018(05)
  • [9]基于J2EE的机房环境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左翔. 郑州大学, 2017(06)
  • [10]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 陈丽燕,陈金灵.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24)

标签:;  ;  ;  ;  ;  

钟楼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