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微控制器提高 8051 系统的电源效率

多种微控制器提高 8051 系统的电源效率

一、多种提升8051系统用电效率的微控制器(论文文献综述)

田雨晴[1](2021)在《基于NB-IoT的公共建筑用电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公共建筑能耗随着面积的增加而大幅上涨。在这种背景下,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公共建筑用电监控系统,大多采用智能电表配合总线的方式进行现场数据采集,存在布线工程量大、维护不便等问题。同时,一些现有建筑用电监控系统对异常用电的行为不能进行有效的管控,无法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并且容易造成电能的浪费,制定相关政策以及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较为困难。本文在研究现有建筑用电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利用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技术,设计并实现一套公共建筑用电监控系统。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结合无线通信技术NB-IoT,设计了一种结构更简单、稳定性更高并且更容易部署的公共建筑用电监控系统。系统由无线监控网络和用电管理平台组成,其中无线监控网络包括监控节点和云平台两部分。(2)根据系统整体架构,搭建无线监控网络。完成监控节点的硬件设计,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编写各部分程序,实现对节点所接负载的用电监测、显示与控制。基于MQTT协议,将节点的无线通信模块与云平台对接,实现无线监控网络的数据传输。(3)搭建用电管理平台,设计平台数据库与用户界面。利用云平台的服务端订阅功能和云端开发SDK,将用电管理平台与云平台对接,实现整个系统的数据传输,进而实现用电管理平台的实时数据显示、历史数据查询和指令下发的功能。(4)对本文设计的公共建筑用电监控系统进行整体测试,验证系统数据传输与各部分功能。结果表明,系统运行良好,数据能够稳定传输,系统功能达到了预期目的。

高震[2](2021)在《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语音传输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图设备定位进入了自动处理时代。然而,设备定位一旦出错,将会影响故障处理效率,甚至引发重大的电气事故。因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智能语音定位辅助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构建了一个基于声码器算法的语音传输系统,大幅提高了检测性对线的效率。通常,调度员定位配网故障开关的平均时间为6-7分钟;而经验尚浅的副值调度员,故障定位更为困难、处理效率更低。因此,建设地理接线图语音设备定位辅助系统,对于提高故障处理效率,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通过子配电网录音盒,将实时电话录音采集缓存,将语音碎片上传到科大讯飞语音识别库进行识别。采用了语音识别技术、嵌入式技术、云技术,并设置关键字、热词、过滤字、替换字等,自动打开地理接线图进行线路定位,准确识别故障点,实现了故障处理效率提升。2、采用MCU通信方式实现DSP通信,详细设计了辅助功能层结构。利用母机与子机通信程序,以及通过信道接口电路,使单根线芯双向通信系统得以形成,优化了源代码,将C8051F020当成是通信控制中心,将TMS320VC5509A当成是数据处理中心,将TLV320AIC23B当成是语音处理前端,从而有效建立语音定位的硬件系统。3、开发搜索控件实现配网图纸自动定位。当调度员接到配电班人员的线路查线汇报时,能根据语音通话信息自动定位到相应的线路图纸上,准确找到开关位置,以减轻调度员负担,使调度员能全身心投入到事故处理中。

马维军[3](2020)在《基于无线传输的温室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温室作为一种为作物提供适宜生长环境的设施,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培育方式,目前我国的温室管理科技含量低,现阶段还是凭借人力及种植经验进行管理调控,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本文结合我国温室农业的发展现状设计了一套基于无线传输的温室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系统由数据采集与设备控制端、Zig Bee网关以及上位机数据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运用Zig Bee技术搭建无线传感器网络,结合传感器模块实现温室环境数据的采集和控制,通过由Zig Bee协调器和STM32微控制器搭建的Zig Bee网关将环境数据上传到系统服务器中,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功能,系统也可结合预设的环境数据,自动发送控制指令实现温室的远程控制。针对传统的Zig Bee路由算法中由于RREQ分组洪泛而导致的能量过度损耗和节点失效的问题,在系统所搭建的Zig Bee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无线网络的Zig Bee路由优化算法。算法对Zig Bee节点路由发现过程中RREQ分组的广播方向和广播范围加以控制,选择节点剩余能量值和LQI值较优的节点转发RREQ寻找最优路径,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算法显着降低了网络的能耗和节点的失效概率,提高了网络的生存时间。系统经过测试满足了预期的数据采集、无线传输、信息处理和远程控制等功能需求。改进的路由算法在系统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设计实现了温室的无线控制管理、控制精准,提高了温室管理的科技含量以及生产效率。

邢玉美[4](2020)在《简易电路特性测试仪》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生活中使用到的音频电子设备也越来越多,在音频设备中经常使用到的基本放大电路出现的故障也随之增多。在智能设备发展迅速的前景之下,决定利用抗干扰能力较强的微控制器制作一个简易电路特性测试仪用来检测基本放大电路各项测量数值,从而更快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简易电路特性测试仪是由8051F340微控制器、AD1256信号采集模块、电源单元、迪文屏显示模块、峰值检测电路以及信号发生模块共同组成。采用ADS9833产生稳定的正交信号源,通过正交调制的方式完成对被测网络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测量,能够实现对被测网络的点频和线性扫频测量,并采用迪文屏液晶进行数值显示。测试结果表明,本设计能够实现在规定范围内,测量放大电路的基本参数,正确检测并显示电路故障。制作的测试仪将实现两个主要的功能:一是实现电路的基本检测功能;二是检测电路故障问题并显示。在电路中测量的参数主要有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电路的增益以及电路的频幅特性曲线。共基极电路经常出现的问题是电阻的短路、断路。所以,设计的电路特性测试仪的重点是检测电路中电阻的故障。本款简易电路特性测试仪是在传统仪器上进行了改良,传统仪器仪表只是将电路的参数显示出来,找到故障还需要进一步的测量与计算,故障诊断面临着低效率的问题。本次自主设计的电路特性测试仪不仅可以将电路的参数进行显示,还可以将电路的故障进行显示,这将大大减少故障检测分析的时间,提高检测效率。简易电路特性测试仪可以避开对电路原理分析,直接将电路板故障定位到单独电子元件或电路结点上。测试仪通过AD1256采集电压数值,并将电压数值转换为电路参量再判断故障原因。并且采用8051F340微控制器,实现整个电路的控制。与人工检测相比,简易电路测试仪的设计不仅灵活可控、可靠性高,而且能够实现智能诊断。

单冶[5](2019)在《农业银行锦州分行电能综合数据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针对中国农业银行锦州分行电能使用效率低、电能浪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的电能监测监控系统,和传统的电能监测监控方法相比,ZigBee技术因其成本低、低功耗以及传输可靠的优点,在数据传输领域、工业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利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对中国农业银行锦州分行的电能进行监测和监控,并且将采集到的电能信息和管理中心进行通信,由此可以监测控制整栋楼的用电情况,从而提高用电效率。本文将CC2530芯片与ARM11 S3C6410智能控制芯片相结合,由CC2530芯片对电能数据进行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和ARM芯片进行交互,从而可以对整栋楼的各个节点进行监控,ARM芯片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将结果反馈给CC2530芯片,由此实现远程控制。系统由ZigBee协调器、路由器、若干电能表作为终端节点组成电能计量网络。本文主要内容包括:(1)在电能计量监控监测系统中应用无线通信ZigBee技术。本文针对中国农业银行锦州分行电能集中的特点,利用无线通信ZigBee技术,对锦州分行整栋办公楼进行了组网,实现对电能的监测和监控。(2)基于ZigBee技术,分析研究了其作为无线通信技术的协议栈架构,分析比较了几种常见短距离通信技术,利用ZigBee的网状网络拓扑结构进行了组网。(3)选用SoC芯片CC2530和ARM11 S3C6410芯片对电能计量系统进行了硬件设计。(4)针对由CC2530和ARM11 S3C6410芯片组成的监测监控系统进行了软件设计。对ZigBee采集器程序、路由器程序和协调器程序进行了软件开发,并编写相应的程序。(5)对CC2530进行了通信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该论文有图25幅,表5个,参考文献50篇。

张雪风[6](2019)在《面向物联网的硬件平台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如今,物联网技术已经延伸到智能家居、数字医疗、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等众多领域,物联网通过对传感、网络、通信等技术的整合将物理世界的感知传递给计算机系统,实现物理信息和人类自然感知的融合,其核心即信息服务。然而,在不同的需求领域,存在着多样性的物联网硬件,现有的物联网系统需要针对于不同应用进行特定地硬件开发。因此,一个通用性的物联网硬件平台能对物联网方案的开发及应用带来很大便捷。本课题针对现有物联网开发平台所存在的实现复杂、开发成本高等缺点,运用互联网软件的开发方式与开发思维,提出了一种集多种数据传输方式与云平台分析反馈于一身的面向物联网的硬件平台。该平台由双中心硬件终端及其嵌入式软件和数据接口构成。平台利用多样的数据接口,可裁剪式的接入不同通信协议的物联网设备;硬件终端由中心控制MCU和数据处理MCU及外围模块组成,中心控制MCU负责整个硬件平台的任务调度,数据处理MCU对底层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后,将数据传送至中心控制MCU,由中心控制MCU通过网络通信模块将分析结果转发至其他物联网设备或物联网云平台;中心控制MCU亦可接受云平台反馈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再将命令下发至接入该硬件平台的不同模块。同时,平台中的嵌入式软件代码或协议可由云端发送指令进行更新,实现可在线升级的硬件平台,大大降低了物联网开发的时间、人力资源和经济成本,提高开发效率。本文分别从硬件电路与接口设计、嵌入式软件设计两大主要方面详细描述了该硬件平台的软硬件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其中硬件实现包括控制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接口等多个模块,嵌入式软件的实现包括数据处理分析、指令上传下发和自身在线升级等模块。经过对平台的整体测试,它能够完整地实现预期需求,并且表现出优良的性能,在部署环境中稳定地运行。随着该平台的正常运行,本文所设计的物联网硬件平台方案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得到了充分印证。

林飞[7](2018)在《盘锦地区10kV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开发与设计》文中提出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电网配电自动化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盘锦地区10kV电网配电自动化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智能控制技术、虚拟仪器技术以及GPRS无线通信技术的10kV电网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电网状态实时监测、三相高压开关远程控制自动投切、电网参数及历史用电数据储存和分析等功能。系统硬件由高压电网参数变送采集单元、高压开关自动投切控制单元、GPRS无线通信单元等多个常用功能模块构成。其中,高压电网参数变送采集单元主要包括主控芯片选择、电压电流采样方式设计、基于ATT7022a的DSP芯片电能计量及与MCU芯片之间的通信设计等内容;高压开关自动投切控制模块主要完成直流气泵开关的控制、高压开关换向控制等工作;GPRS无线通信单元主要包括选型标准、具体选型以及组网等内容。系统软件设计主要包含下位机和上位机软件的设计。下位机软件利用IDE开发平台,完成硬件电路相关设计功能。上位机主要基于Lab Windows/CVl6.0开发平台对电网数据处理程序进行相应的设计,完成对数据的处理以及指令的分析工作,在数据采集的同时,完成了对数据的存储、显示、报表等功能。所开发和设计的盘锦地区10kV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相比传统配电方式,提高了供电质量,也实现了用户体验的快速提升。由于高度的自动化和集成化,可以大大降低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有效提高配电管理水平,符合盘锦地区配电需求,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同时,该设计预留了进一步的开发空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功能的进一步扩展。

周阳[8](2015)在《C8051F微控制器数字外设设计与集成》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电子工艺水平的不断提升,微控制器产业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从最初的4位逐步发展至目前高性能的64位,并且在面积、速度和可靠性等方面均有了质的提升。尽管如此,由于面积和成本方面的巨大优势,兼具性价比和可靠性的八位微控制器仍在特定的应用环境中被广泛使用。在八位微控制器领域,C8051F系列为其经久不衰的典型代表。它具有微型化、高稳定性和良好的兼容性等优点,在测控、仪表、自动化控制、智能接口等工业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随着实际应用场景复杂度的不断增加,微控制器需要与越来越多的外部设备建立通信,协同工作,因此,对微控制器的可扩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设计功能完备的数字外设子系统,为微控制器提供强大的外设资源保证其操作的灵活性和可拓展性,是在微控制器研发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技术难点。本文首先根据C8051F芯片手册中数字外设部分各个组件的功能要求,对数字外设进行了整体的模块划分,确定了各部分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完成了C8051F微控制器数字外设子系统的RTL代码设计工作。外设子系统主要包括串行数据端口UART、串行外设总线SPI、系统管理总线SMBus、定时/计数器,可编程计数器阵列PCA、交叉开关优先级译码器,以及用于内核与外设之间通信的SFR总线。在外设子系统RTL级代码编写完成之后,本文对实验室已有的微控制器内核与外设子系统进行了集成和调试。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验证计划并搭建了一个面向定向激励的验证平台。在完成对所有外设部分的系统级功能仿真之后,采用基于Xilinx Zynq-7000的FPGA开发板Zedboard,对整个微控制器系统进行FPGA原型验证。以FPGA芯片为载体,将微控制器系统IP核下载到FPGA开发板中,经过FPGA综合后的最大频率可达104MHz。在该系统上,运行实际的C应用程序,包括复杂数学函数的计算,流水灯的实现,PWM波的生成,FFT算法的实现等,通过UART端口将处理结果回传给上位机,结合Chipscope抓取到的信号波形与预期测试结果进行比对。经验证,所有运行的应用程序均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其中,在FFT算法实现的应用中,总代码覆盖率达到71%,未覆盖的模块均通过了相应的焦点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微控制器系统的内核与外设均能工作正常,能正确处理相关应用程序,满足项目需求。

谢强[9](2014)在《六轮独立电驱动地面无人平台能量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一直以来,军事领域以及汽车领域都是新型工业技术最先应用的平台。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预测,未来战争的核心是无人作战系统,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也必然是电动汽车。轮式电驱动地面无人平台,正是以电动汽车技术为载体,以无人应用技术为发展方向,面向未来战争需求的一种新型车辆。如今,其正逐步走向高效率、多功能的发展之路,并已经开始在相关领域得到应用。然而,对于电动汽车而言,车辆能源管理技术始终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样也会影响着车载能源有限并以纯电驱动的地面无人平台的行驶性能和能源消耗,因此,探索轮式电驱动地面无人平台能量管理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某型六轮独立电驱动地面无人平台为例,在对其结构特点和车辆功能定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有助于提高整车能源利用率的管理策略,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首先,分析和总结了电动汽车能量管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概况,阐述了轮式独立电驱动地面无人平台的车辆特点。两者结合,从总体上概述了轮式独立电驱动地面无人平台能量管理的定义和一般方法,为今后电驱动地面无人车辆能量管理方法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然后,分析了轮边驱动系统为主的地面无人平台的驱动系统结构,建立了地面无人平台的整车纵向动力学模型、电机模型和能源模型,并进行了分析。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有助于提高整车驱动效率和能量利用率的六轮独立驱动转矩优化分配策略,并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转矩优化分配系数的计算模型和整车驱动功率的仿真模型,计算与仿真结果也验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第三,在电动汽车能量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轮式电驱动地面无人平台整车能量评估的定义和一般方法。并结合车辆任务剖面设计原则,提出了结合任务剖面的整车用电估计方法,以此做为地面无人平台能源设计和用电设备能源分配的理论依据;最后,针对轮式独立电驱动地面无人平台整车能量评估和用电分配的实时要求,提出了建立整车用电设备监控系统的实际意义,并给出了基于单片机C8051F040的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通过监测车辆车载各用电设备电压、电流,通过分析其功率、电能、剩余工作时间等,对整车用电设备用电需求进行了实时监控,有利于对车载能源的再次分配和管理,提高了整车能源的利用率。

姜万强[10](2012)在《基于现场总线的加药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浮选技术的进步对我国选矿工艺的发展特别是提质降杂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浮选生产过程对有效计量和浮选剂的添加量进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如何精确测量和控制药剂量是整个浮选自动控制系统的关键。本加药机的出现可很好地达到精确测量和控制药剂量的要求。本文中,加药机的工作特点是采用步进电机带动加药泵做为加药设备,定时定量加入特定的某种药剂。研究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设计开发了以C8051F920高性能微控制器为核心控制器、基于现场总线的加药机控制系统,使其对测量和控制药剂量的精度得到大大提高。首先,在分析了国内外加药机现状的基础上,又针对应用的现场背景,提出了基于现场总线的加药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对系统设计方法和功能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描述。其次,设计加药机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对参数控制模块、CANBUS通信子系统、上位机显示模块、步进电机驱动控制器模块部分进行设计。本文对各个模块的设计思想和工作原理均作了详细的说明,同时根据硬件原理图和系统的实际需要进行了软件设计,并做了大量的软硬件调试和大量现场要求数据测试的工作,已经解决了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加药机控制系统的核心—药量调节方面进行研究和改进,在控制药剂剂量时,单纯采用传统的PID控制器难以取得更好的控制效果。为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控制效果和控制精度,本系统采用模糊PID控制器,并根据模糊控制原理和微控制器的特点,设计了FUZZY-PID控制器,并详细描述其工作原理和设计过程,提出了模糊控制在C8051F系列微控制器中的实现方法。以CAN总线通信技术、数据采集技术为依托,设计了符合背景标准的信息交流格式,完成了控制模块和上位机显示模块之间的通信以及控制模块的参数采集与控制,从而达到更加精确控制药剂剂量的要求。

二、多种提升8051系统用电效率的微控制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种提升8051系统用电效率的微控制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NB-IoT的公共建筑用电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公共建筑用电监控研究现状
        1.2.2 NB-IoT技术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2.1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1.1 系统需求分析
        2.1.2 设计方案
    2.2 相关技术
        2.2.1 无线通信技术
        2.2.2 微控制器
        2.2.3 管理端搭建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共建筑用电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硬件总体结构
    3.2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2.1 用电监测电路设计
        3.2.2 无线通信电路设计
        3.2.3 显示电路设计
        3.2.4 用电开关电路设计
        3.2.5 控制电路设计
        3.2.6 电源电路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线监控网络软件设计
    4.1 软件整体工作流程
    4.2 无线监控网络程序设计
        4.2.1 用电监测程序设计
        4.2.2 显示程序设计
        4.2.3 无线通信程序设计
        4.2.4 用电控制程序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用电管理平台设计
    5.1 用电管理平台整体框架
    5.2 用电管理平台实现
        5.2.1 数据库设计
        5.2.2 功能模块设计
        5.2.3 云平台对接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公共建筑用电监控系统测试
    6.1 无线监控网络测试
        6.1.1 用电监测功能测试
        6.1.2 云平台测试
    6.2 用电管理平台测试
        6.2.1 实时用电数据显示测试
        6.2.2 历史用电数据查看测试
        6.2.3 阈值设定与用电控制功能测试
        6.2.4 节点管理功能测试
        6.2.5 系统管理功能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2.1 地理接线图研究
        1.2.2 语音定位辅助系统研究
    1.3 论文研究目标及组织结构
        1.3.1 论文研究目标
        1.3.2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理论基础
    2.1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必要性与可行性
        2.1.1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必要性
        2.1.2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可行性
    2.2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设计指标及性能参数
        2.2.1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设计指标
        2.2.2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性能参数
    2.3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软件设计
    3.1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软件功能设计
    3.2 音频接口与DSP通信程序设计
    3.3 DSP与 MCU通信程序设计
    3.4 母机和子机通信程序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硬件设计
    4.1 MCU控制模块电路设计
        4.1.1 外部扩展存储
        4.1.2 时钟复位电路
        4.1.3 电源电路设计
    4.2 数据处理模块及与MCU通信接口设计
        4.2.1 TMS320VC5509A的 CPU结构及外设
        4.2.2 DSP与 MCU的连接
    4.3 音频接口电路设计
    4.4 信道接口电路设计
    4.5 数据收发电路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语音定位辅助系统测试方向
    5.2 语音识别测试结果分析
    5.3 单线图设备定位测试结果分析
    5.4 试运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无线传输的温室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Zig Bee无线网络技术
    2.1 Zig Bee技术简介
        2.1.1 Zig Bee技术特点
        2.1.2 Zig Bee网络拓扑结构
        2.1.3 Zig Bee技术与其他短距离通信技术的对比
    2.2 Zig Bee协议介绍
        2.2.1 服务原语
        2.2.2 物理层
        2.2.3 媒体访问控制层
        2.2.4 网络层
        2.2.5 应用层
    2.3 Zig Bee网络组网
    2.4 本章小结
3 Zig Bee路由算法的优化
    3.1 Zig Bee地址分配机制
    3.2 Zig Bee路由算法
        3.2.1 Cluster-Tree路由算法
        3.2.2 AODVjr路由算法
    3.3 Zig Bee路由算法优化
        3.3.1 LQI及邻居表的设计
        3.3.2 节点最小剩余能量定义
        3.3.3 算法改进思路
        3.3.4 改进算法流程
    3.4 改进算法仿真
        3.4.1 NS 2 仿真流程
        3.4.2 改进算法仿真结果分析比较
    3.5 本章小结
4 温室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需求分析
        4.1.1 温室环境参数分析
        4.1.2 系统设计需求
        4.1.3 系统功能需求
    4.2 温室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4.3 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4.3.1 传感器选型
        4.3.2 Zig Bee无线通信模块CC2530
        4.3.3 终端节点硬件设计
        4.3.4 路由节点硬件设计
        4.3.5 Zig Bee网关硬件组成
        4.3.6 供电模块与继电器模块设计
    4.4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4.4.1 开发环境
        4.4.2 终端节点软件设计
        4.4.3 路由节点软件设计
        4.4.4 Zig Bee网关
        4.4.5 数据采集软件设计
        4.4.6 上位机数据监控中心软件设计
        4.4.7 温室远程控制软件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系统功能测试
    5.1 Zig Bee组网与无线通信测试
    5.2 Zig Bee传感器网络性能测试
    5.3 上位机数据监控中心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简易电路特性测试仪(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课题章节安排
    1.5 小结
第2章 电路设计原理
    2.1 输入电阻测量
    2.2 输出电阻测量
    2.3 电路的电压增益
    2.4 电路的频幅特性曲线以及上限截止频率
    2.5 电路故障检测
    2.6 小结
第3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单片机硬件设计
        3.1.18051 单片机
        3.1.2 时钟电路
        3.1.3 振荡器和时钟电路
        3.1.4 微控制器内部的时间单位
        3.1.5 复位电路
    3.2 迪文屏设计
        3.2.1 迪文屏简介及应用原理
        3.2.2 串行口通信
    3.3 ADS9833 模块设计
        3.3.1 ADS9833 模块简介及应用原理
        3.3.2 ADS9833 模块使用
    3.4 AD1256 模块设计
        3.4.1 AD1256 模块简介及应用原理
        3.4.2 AD1256 模块使用
    3.5 DS1302 时钟模块设计
        3.5.1 DS1302 时钟模块简介及应用原理
        3.5.2 SPI协议
    3.6 小结
第4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测量输入电阻
    4.2 测量输出电阻
    4.3 电路的增益
    4.4 电路的频幅特性曲线
    4.5 电路故障检测
    4.6 小结
第5章 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
    5.1 测量输入电阻
    5.2 测量输出电阻
    5.3 电路的增益
    5.4 电路的频幅特性曲线
    5.5 电路故障检测
    5.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农业银行锦州分行电能综合数据监测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
    1.3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采集系统
    1.4 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2 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
    2.1 ZigBee技术
    2.2 几种常用短距离通信技术的比较
    2.3 CC2530
3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中国农业银行锦州分行需求分析
    3.2 农业银行锦州分行电能综合数据总体设计方案
4 电能计量系统硬件设计
    4.1 智能监测监控电表系统
    4.2 ZigBee无线传输模块的电路原理
    4.3 ARM智能控制模块
    4.4 CC2530 与微处理器的连接
5 电能监测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5.1 采集器程序设计
    5.2 路由器程序设计
    5.3 协调器程序设计
    5.4 智能电表节点的软件设计思想及流程
    5.5 信号显示监控部分的软件设计
6 CC2530 系统测试
    6.1 CC2530 节点分布
    6.2 CC2530和PC机通信测试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6)面向物联网的硬件平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前景
    1.3 论文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本文主要创新点
    1.4 论文组织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平台相关理论和技术
    2.1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2.1.1 物联网层次架构
        2.1.2 物联网的支撑技术
    2.2 本物联网硬件平台关键技术
        2.2.1 物联网感知层关键技术
        2.2.2 物联网网络层关键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平台设计与架构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平台硬件组成结构
        3.2.1 控制单元
        3.2.2 数据处理单元
        3.2.3 网络模块
    3.3 平台软件组成结构
        3.3.1 主控程序
        3.3.2 通信软件
        3.3.3 平台升级方式
    3.4 平台总体设计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平台硬件设计与实现
    4.1 控制单元
    4.2 数据处理单元
    4.3 网络传输模块
    4.4 无线传输模块
        4.4.1 ZigBee模块
        4.4.2 Wi-Fi模块
        4.4.3 蓝牙模块
    4.5 环境传感模块
        4.5.1 温湿度检测模块
        4.5.2 PM2.5检测模块
        4.5.3 噪声检测模块
    4.6 人机交互模块
    4.7 相关接口设计
        4.7.1 RS-232接口
        4.7.2 RS-485接口
        4.7.3 存储芯片接口
    4.8 印刷电路板(PCB)设计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平台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主控程序设计
    5.2 网络通信软件
        5.2.1 数据通信协议设计
        5.2.2 数据通信软件设计
    5.3 平台在线升级设计
        5.3.1 Flash分区
        5.3.2 启动引导应用程序
        5.3.3 在线升级流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应用
    6.1 系统测试
        6.1.1 实物展示
        6.1.2 平台基本功能测试
        6.1.3 平台数据交互测试
        6.1.4 平台在线升级测试
    6.2 系统应用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7.1 本文工作总结
    7.2 本文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盘锦地区10kV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开发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意义
    1.3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系统整体设计
    2.1 系统结构组成
    2.2 系统功能及特点
    2.3 系统的设计原则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配电监控终端的研究与设计
    3.1 电路部分硬件设计
        3.1.1 配电监控终端板卡电路模板
        3.1.2 主控CPU选型
        3.1.3 电能计量及电网参数采集模块芯片选型
        3.1.4 高压电力参数实时变送采集模块
        3.1.5 高压开关自动投切控制模块
        3.1.6 通信设计
        3.1.7 统复位及故障监控电路
    3.2 软件设计
    3.3 抗干扰设计
        3.3.1 硬件抗干扰设计
        3.3.2 软件抗干扰设计
        3.3.3 具体信号硬件滤波器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远程通讯设计
    4.1 系统通讯方式选择
    4.2 GPRS通信方式技术优势
    4.3 GPRS组网
        4.3.1 本系统中GPRS无线通信终端功能
        4.3.2 本系统中GPRS无线通信终端结构
        4.3.3 本系统中GPRS无线通信终端选型
        4.3.4 本系统中GPRS无线通信组网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区监控调度中心系统
    5.1 监控中心的功能需求
        5.1.1 监控中心的硬件需求
        5.1.2 监控中心的软件需求
    5.2 监控中心的系统软件
        5.2.1 系统人机界面
        5.2.2 电网参数监控界面
        5.2.3 历史数据分析界面
        5.2.4 历史数据报表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结果分析
    6.1 系统电参数采集准确性验证
    6.2 地区监控中心功能验证
    6.3 配电终端执行能力验证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C8051F微控制器数字外设设计与集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微控制器的发展
    1.3 C8051F微控制器的技术特点分析
    1.4 本论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C8051F微控制器的基本组成及数字外设的架构分析
    2.1 C8051F微控制器的基本结构
    2.2 数字外设子系统组成
    2.3 外设子系统各组件及相关SFR说明
        2.3.1 SMBus总线
        2.3.2 UART端口
        2.3.3 SPI总线
        2.3.4 PCA可编程计数器阵列
        2.3.5 定时/计数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字外设系统的设计
    3.1 数字外设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2 SMBUS总线设计
        3.2.1 SMBus总线时序关系
        3.2.2 SMBus RTL设计
        3.2.3 SMBus的状态机设计
    3.3 UART端口设计
        3.3.1 UART端口时序关系
        3.3.2 发送模块RTL设计
        3.3.3 接收模块RTL设计
        3.3.4 UART的多机通信模块RTL设计
    3.4 SPI总线设计
        3.4.1 SPI总线时序关系
        3.4.2 SPI总线RTL设计
    3.5 PCA设计
        3.5.1 PCA定时/计数器RTL设计
        3.5.2 PCA捕捉/比较模块RTL设计
    3.6 定时/计数器设计
        3.6.1 timer0/1 RTL设计
        3.6.2 timer2/4 RTL设计
        3.6.3 timer3 RTL设计
    3.7 交叉开关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FPGA的系统级集成与验证
    4.1 内核与外设的通信机制
        4.1.1 SFR总线设计方案
        4.1.2 SFR总线时序关系
    4.2 内核与外设的集成
    4.3 验证计划与验证方法
        4.3.1 验证计划
        4.3.2 验证方法
    4.4 外设子系统功能验证
        4.4.1 SMBus功能验证
        4.4.2 UART功能验证
        4.4.3 SPI功能验证
        4.4.4 PCA功能验证
        4.4.5 定时/计数器功能验证
        4.4.6 交叉开关功能验证
    4.5 基于FPGA的系统级原型验证
        4.5.1 FPGA原型验证概述
        4.5.2 验证平台的FPGA移植
        4.5.3 FPGA系统级应用验证方案
        4.5.4 复杂数学函数的FPGA原型验证
        4.5.5 中断实现流水灯
        4.5.6 微控制器通过UART向PC发送数据
        4.5.7 产生PWM波
        4.5.8 微控制器通过SPI向外围设备发送数据
        4.5.9 基于C8051F的FFT算法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六轮独立电驱动地面无人平台能量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轮式独立电驱动地面无人平台概述
        1.2.1 轮式独立电驱动地面无人平台简介
        1.2.2 轮式独立电驱动地面无人平台研究现状
    1.3 轮式独立电驱动地面无人平台能量管理概述
        1.3.1 电驱动地面无人平台能量管理系统简介
        1.3.2 电驱动车辆能量管理关键技术及研究现状
        1.3.3 轮式独立电驱动地面无人平台能量管理特点及研究意义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2 六轮独立电驱动地面无人平台驱动能量分配策略研究
    2.1 轮式独立电驱动地面无人平台驱动系统结构
        2.1.1 轮边驱动系统简介
        2.1.2 轮式独立电驱动地面无人平台驱动系统结构分析
    2.2 六轮独立电驱动地面无人平台数学建模
        2.2.1 整车纵向动力学模型
        2.2.2 电机模型
        2.2.3 车载能源模型
    2.3 六轮独立驱动转矩优化分配策略研究
        2.3.1 四轮独立驱动转矩优化分配策略研究
        2.3.2 六轮独立驱动转矩优化分配策略分析
    2.4 基于MATLAB/SIMULINK的转矩分配策略仿真与分析
        2.4.1 六轮独立驱动转矩平均分配策略仿真与结果分析
        2.4.2 六轮独立驱动转矩优化分配系数计算与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轮式独立电驱动地面无人平台能量评估及结合任务剖面的整车用电估计
    3.1 能量评估的定义与意义
    3.2 轮式独立电驱动地面无人平台能量评估方法
        3.2.1 整车能耗评估
        3.2.2 车载储能设备能量评估及能耗影响因素
        3.2.3 整车能量利用率评价
    3.3 任务剖面的定义与设计方法
        3.3.1 任务剖面的定义
        3.3.2 地面无人平台任务剖面的设计方法
    3.4 结合任务剖面的整车用电估计
        3.4.1 结合任务剖面的整车用电估计方法
        3.4.2 地面无人平台某任务剖面下的整车用电估计举例
    3.5 本章小结
4 轮式独立电驱动地面无人平台整车用电设备监控系统设计
    4.1 电驱动地面无人平台用电设备监控的目的与意义
    4.2 整车用电设备监控系统功能与总体方案
        4.2.1 系统功能
        4.2.2 系统总体方案
    4.3 用电设备监测模块设计与实现
        4.3.1 方案选择与分析
        4.3.2 硬件电路设计
        4.3.3 软件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和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基于现场总线的加药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加药机的产生与发展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
    1.3 现场总线简介
        1.3.1 现场总线的定义
        1.3.2 现场总线的产生发展
        1.3.3 现场总线的结构及其技术特点
    1.4 研究课题目的和意义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加药机的系统设计与控制原理分析
    2.1 加药机的工艺要求
    2.2 加药机的总体控制方案设计
    2.3 加药机加药控制方案设计
        2.3.1 电机加药系统
        2.3.2 步进电机控制的工作原理
    2.4 显示子模块控制工作原理
    2.5 数据采集系统
        2.5.1 数据采集子系统
        2.5.2 采样频率
        2.5.3 信号输入类型
    2.6 系统的实际工作的操作流程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加药机系统的控制策略
    3.1 模糊控制
        3.1.1 模糊控制的概况
        3.1.2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
    3.2 模糊PID控制在本系统中的应用
        3.2.1 模糊复合控制
        3.2.2 模糊PID控制器结构
        3.2.3 模糊化
        3.2.4 模糊推理及模糊规则
        3.2.5 反模糊化
    3.3 系统模型的创建和仿真
        3.3.1 机电流量阀模型的创建
        3.3.2 系统仿真
    3.4 程序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动加药机控制系统硬件和设计
    4.1 中心主控制计算机设计
        4.1.1 核心控制器C8051F920
        4.1.2 控制器主要外围电路的设计
        4.1.3 CANBUS通信设计接口
    4.2 驱动电路设计与实现
    4.3 流量检测电路设计
        4.3.0 电磁流量计的介绍和基本工作原理
        4.3.1 检测输入及A/D转换
        4.3.2 励磁输出电路
        4.3.3 流量输出模块
        4.3.4 本系统采用的电磁流量计
    4.4 人机对话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4.1 液晶模块简介
        4.4.2 液晶通讯设计
    4.5 硬件电路板设计
        4.5.1 印刷电路板设计的基本原则
        4.5.2 抗干扰措施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加药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1 嵌入式软件设计基本要求
    5.2 软件的总体设计
    5.3 初始化模块
    5.4 CAN通信协议
        5.4.1 CAN总线协议物理层介绍
        5.4.2 CAN与其他通信方案的比较
        5.4.3 CAN通信协议的主要思想
        5.4.4 CAN通信协议的约定
    5.5 CAN通信程序设计
        5.5.1 SJA1000的初始化
        5.5.2 发送子程序
        5.5.3 接收子程序
    5.6 人机对话子系统软件设计
        5.6.1 液晶显示软件设计
        5.6.2 远程主机PC软件设计
    5.7 软件抗干扰技术
        5.7.1 干扰的形成
        5.7.2 软件抗干扰技术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多种提升8051系统用电效率的微控制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NB-IoT的公共建筑用电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 田雨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2]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研究[D]. 高震. 广西大学, 2021(12)
  • [3]基于无线传输的温室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D]. 马维军.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4]简易电路特性测试仪[D]. 邢玉美.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8)
  • [5]农业银行锦州分行电能综合数据监测监控系统设计[D]. 单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07)
  • [6]面向物联网的硬件平台设计[D]. 张雪风.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7]盘锦地区10kV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开发与设计[D]. 林飞.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4)
  • [8]C8051F微控制器数字外设设计与集成[D]. 周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9]六轮独立电驱动地面无人平台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 谢强. 北京交通大学, 2014(07)
  • [10]基于现场总线的加药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 姜万强. 东北大学, 2012(05)

标签:;  ;  ;  ;  ;  

多种微控制器提高 8051 系统的电源效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