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酸酯水解稳定性的研究与应用

硼酸酯水解稳定性的研究与应用

一、硼酸酯水解稳定性研究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马玉琪[1](2020)在《含氮、硼润滑油添加剂的合成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润滑油添加剂能有效改善基础油的摩擦学性能,降低机械磨损,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而传统润滑油添加剂通常含有硫、磷和氯等元素,对设备有严重腐蚀并且易造成巨大环境污染;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的日趋严重,环境友好型润滑油添加剂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合成了含氮、含硼和含氮硼类润滑油添加剂,不含硫、磷和氯等元素,对环境友好。首先对苯并三唑进行修饰,引入烷基链和含羟基碳链,合成了六种润滑油添加剂,油溶性实验表明含羟基的添加剂在基础油中油溶性较差,烷基链修饰的添加剂油溶性较好,本文对四种烷基链修饰添加剂的热稳定性、铜片腐蚀和摩擦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探究了添加剂在不同基础油中的最佳添加浓度。其次合成了醇醚型硼酸酯添加剂,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带水剂为甲苯、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12 h,对添加剂水解稳定性、铜片腐蚀和摩擦学性能进行测试,探究了添加剂在不同基础油中的最佳添加浓度。最后合成了两种以苯并三唑衍生物为阳离子、硼酸酯为阴离子的离子液体添加剂,对添加剂油溶性、热稳定性、铜片腐蚀和摩擦学性能进行测试,探究了添加剂在不同基础油中的最佳添加浓度。

王丽霞[2](2019)在《硼系润滑添加剂的合成及摩擦学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近来,以有机硼酸酯、无机硼酸盐和六方氮化硼(h-BN)为代表的含硼化合物,因其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抗氧化性以及生物降解性,作为环保型添加剂应用在摩擦学领域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首先,论文以改善硼酸酯的水解稳定性为目的,从分子设计角度出发,将含氮化合物和苯环引入到硼酸酯结构中,合成了8种无灰低磷或无磷的含氮苯硼酸酯类添加剂和6种无灰无磷的含氮硼酸酯类添加剂,考察了它们在液体石蜡中的减摩抗磨性能。其次,论文以提高氮化硼在基础油中的分散稳定性和相容性为目的,制备了一系列表面功能化的氮化硼纳米材料,并对复合功能材料在液体石蜡和150N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评价。第三,合成了系列羧基碳球/双乙二酸硼酸钠复合物,研究了它们在液体石蜡中的减摩抗磨性能,讨论了无机硼酸盐修饰的碳球复合物的摩擦学性能。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合成了8种低磷或无磷的含氮苯硼酸酯类添加剂,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它们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测试,考察了它们在液体石蜡中的油溶性和水解稳定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8种含氮苯硼酸酯化合物在液体石蜡中表现出良好的油溶性和水解稳定性,作为液体石蜡添加剂可显着提高减摩和抗磨性能,且含磷氮苯硼酸酯添加剂的减摩抗磨性能优于不含磷的苯硼酸酯添加剂。与商品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T202)相比,含磷氮苯硼酸酯添加剂表现出更好的减摩和抗磨效果。钢球磨损表面的SEM和EDS测试结果表明,含磷氮苯硼酸酯添加剂可以在摩擦表面形成含有硼、氮、磷元素的保护膜。2.利用N→B分子内配位键,设计、合成了6种无硫无磷的含氮硼酸酯化合物,研究了它们在液体石蜡中的油溶性、水解稳定性以及摩擦学性能,考察了化合物分子结构与摩擦磨损性能之间的变化关系规律。结果表明,6种含氮硼酸酯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液体石蜡中,表现出良好的油溶性和水解稳定性;作为液体石蜡的添加剂可显着减小磨斑直径,而且添加剂分子结构中的烷基链越长,抗磨效果越好。6种含氮硼酸酯化合物在液体石蜡中均未呈现出减摩性能。3.以草酸、硼酸、氢氧化钠和羧基碳球(HTC-COOH)为原料,通过固相合成法制备了系列双乙二酸硼酸钠修饰的羧基碳球(HTC/NaBOB)复合物。考察了所合成的HTC/NaBOB复合物作为液体石蜡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HTC/NaBOB复合物都可以提高液体石蜡的摩擦学性能。在相同试验条件下,HTC/NaBOB复合物的减摩和抗磨性能优于HTC-COOH或NaBOB,说明HTC/NaBOB复合物中各组分存在一定的协同润滑效应。此外,HTC/NaBOB复合物的溶液离子电导率测试研究表明,HTC/NaBOB复合物在电池常用的有机溶剂和碳酸盐溶剂中的溶解度适中,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室温离子导电性,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钠离子电池电解质候选材料。4.采用超声辅助的碱金属氢氧化物熔融热剥离方法处理商品h-BN,获得氮化硼纳米片(h-BNNSs)。以硅烷偶联剂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KH570)为修饰剂,对h-BNNSs进行表面功能化修饰,得到表面修饰的h-BNNSs(m-BNNSs),对所得产品进行了分析表征,并评价它们在液体石蜡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显示,KH570通过共价键连接在h-BNNSs的表面上,形成表面修饰的氮化硼m-BNNSs,与商品块状h-BN相比,h-BNNSs和m-BNNSs在液体石蜡中具有较好的分散稳定性,且明显改善液体石蜡的减摩和抗磨性能,m-BNNSs的摩擦学性能优于h-BNNSs。5.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为修饰剂,对纳米片状氮化硼h-BNNSs进行表面功能化修饰,合成了表面功能化修饰的氮化硼APTS-BNNSs。基于碳二亚胺反应,将4-羧基苯基硼酸(CPBA)共价连接在APTS-BNNSs表面,得到表面带苯基硼酸的氮化硼产品CPBA-BNNSs。对h-BNNSs、APTS-BNNSs和CPBA-BNNSs进行了分析表征,并进行了摩擦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h-BNNSs、APTS-BNNSs和CPBA-BNNSs都具有较好的减摩抗磨性能,CPBA-BNNSs对150N基础油的减摩抗磨性能的改善最为显着。添加0.075 wt%CPBA-BNNSs的基础油,摩擦系数减小了32.3%,磨痕直径和摩擦面的平均磨损体积分别降低了42.9%和88.4%。对摩擦后钢球表面磨斑形貌及元素分布进行了SEM、EDS和MicroXAM-3D的分析,结果发现,CPBA-BNNSs可以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含硼和氮元素的保护膜,从而减少摩擦,保护摩擦表面不受磨损。因此,CPBA-BNNSs可能被推荐作为一种潜在的润滑油添加剂在实际应用中使用。

黄江民[3](2017)在《硼酸酯添加剂的制备及摩擦学特性的研究》文中认为有机硼酸酯因其低毒性、无异味和优良的极压抗磨性能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被称为“绿色”添加剂。然而,硼酸酯的水解敏感性常常导致润滑油中含有不溶物或沉淀,这主要是因为其中的缺电子硼元素易于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而导致酯键断裂。为此,引入氮元素以弥补硼元素的缺电子性、增加添加剂分子的空间位阻,便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一思路,制备了四种硼酸酯添加剂YXB、YX2、YX3和SNPA,制备了一种含钼添加剂YXM,作为对比,采用了工业上常用添加剂ZDDP。应用红外光谱仪(FT-IR)和元素分析(EA)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它们的油溶性和水解稳定性。采用四球机测试了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1.合成的含硼、钼添加剂具有优良的极压性能。当添加量为3.0%时,添加剂YXB、YXM的PB值相比于基础油PAO分别增加了 175%、194%,添加剂SNPA的PB值相比于基础油PAO增加了 203%。2.合成的含硼、钼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当YXM的添加量为2.5%时,WSD达到最小值0.44mm,相比于基础油减小了 42.1%;当SNPA的添加量为2.5%时,WSD达到最小值,为0.49mm,相比于基础油减小了 29.6%。3.合成的含硼、钼添加剂具有较好的减摩性能。在添加量为1.0%时,YXB和YXM对应的平均摩擦系数分别为0.0766、0.0796,相比于基础油PAO分别减小了24.4%和21.4%;在添加量为2.5%时,SNPA对应的平均摩擦系数为0.0787,相比于基础油减小了 22.3%。4.添加剂SNPA与ZDDP的对比结果显示,前者的极压、抗磨与减摩性能更为优良。采用SEM和XPS研究了磨损表面的形貌及摩擦膜的化学组成。SEM图片显示,在含添加剂的油样润滑状态下,磨损表面更加光滑,表面擦伤更加轻微;而在基础油润滑状态下,磨损表面则严重擦伤。XPS结果表明,磨损表面存在有机分子碎片的物理化学吸附,生成了一些摩擦化学产物,如Fe203、BN、B203、Mo03和FeS04等,这些吸附物和反应生成物一起构成了成分复杂的摩擦膜以保护接触表面。

朱苗,王鉴,唐海燕,孙苒荻,徐红彬,张懿[4](2016)在《一种含氮硫杂环硼酸酯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文中研究表明以2-[2-苯并噻唑基]为原料合成了2-[2-苯并噻唑基]硫代乙醇(BTE),再以该BTE合成了一种含氮硫杂环硼酸酯(SNHB)添加剂,并采用FTIR、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BTE、SNHB的油溶性、热稳定性以及SHNB的水解稳定性。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BTE及SNHB在菜籽油中的减摩、抗磨以及极压性能。采用SEM、EDS观察和分析了钢球磨斑表面形貌及元素。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为目标产物BTE和SNHB;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SNHB和BTE在菜籽油中完全溶解,具有较好的油溶性;SNHB和BTE的分解温度范围分别是从270.50396.01℃、253.04326.83℃,两者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SNHB的热稳定性优于BTE;SNHB的水解时间超过7天,而市售的硼酸三异丙酯仅为10 min,SNHB有较好的水解稳定性;在不同载荷、添加比例等条件下SNHB的摩擦学性能明显优于BTE。

雷娟红[5](2016)在《含肼基硼酸酯及其衍生物的摩擦学性能和水解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硼酸酯是润滑油领域中研究较多的课题之一,因其无灰、无磷、无污染、生物可降解性好被广泛的应用于润滑油中,能够改善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极压减摩抗磨性能等。但由于硼酸酯中的硼原子为缺电子体,遇水容易水解,水解稳定性差,使硼酸酯运用于水基比较困难。近年来含氮硼酸酯的开发大大的提高了硼酸酯的水解稳定性,将含氮硼酸酯应用于水基也成为可能。本文通过分子设计的观点合成了三种含氮硼酸酯,肼基硼酸酯、2-巯基苯并噻唑肼基硼酸酯(MNB)、苯并三氮唑肼基硼酸酯(NNB),将其分别应用于菜籽油、水-乙二醇润滑液中,考察其摩檫学性能、水解稳定性。并利用Gaussian软件计算上述三种硼酸酯及其水解产物中硼原子带电荷量,并对三种硼酸酯的结构进行优化,来探讨含氮硼酸酯的水解规律。同时将市售T321与合成的苯并三氮唑肼基硼酸酯(NNB)进行复配,考察其摩檫学协同性能,所有的摩檫学性能及计算结果如下所示:1、合成的肼酯硼酸酯具有良好的水解稳定性,是硼酸三乙酯的2800倍,硼酸三乙醇胺酯的2.3倍,并且在低载荷下硼酸三乙肼酯有较好的极压减摩和抗磨性能。利用XPS、SEM考察磨损钢球表面的成分和形成的边界膜结构,结果显示所加入的添加剂都吸附在钢球表面,形成了以B2O3为主的沉积膜和以氮元素为主的吸附膜等组成的润滑膜,阻止了摩擦磨损的进一步进行。2、合成的MNB在水-乙二醇中具有较好的润滑性能,含有2.0%的MNB水基液其极压值是纯水基液的2.5倍以上,同时能够不同程度的改善水基液的抗磨减摩性能。通过理论计算发现MNB水解稳定性主要是通过BN配位以及空间位阻来使其水解稳定性增强。利用SEM、EDS考察磨损钢球表面形貌和元素含量组成,发现含活性元素B、S、N的MNB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化学膜,降低了钢球的磨损。3、通过理论计算,发现合成的NNB的水解稳定性要比肼基硼酸酯要好。含有NNB水基液具有优异的抗磨减摩性能,在低载荷下(98N),含2.5%NNB的水基液的磨斑直径要比纯水基液小30%。在摩擦过程中,NNB的加入使得钢球表面发生了润滑薄膜抛光作用,减少了钢球的表面磨损。4、当T321与NNB复配的比例为1:1时,其摩擦学性能要比单剂T321和NNB都要优越,其承载能力是基础液的三倍以上,其抗磨减摩效果也是所有复配试液中最好的,这说明复配后的T321和NNB具有摩檫学协同性能。通过SEM、EDS分析发现复配添加剂在钢球表面形成了含有N、S、B等活性元素组成的润滑膜,阻止摩擦磨损的进行。

朱苗[6](2016)在《含N、S硼酸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有机硼酸酯是一类无污染、无毒易降解、具有良好摩擦学性能的绿色润滑油添加剂。但因硼原子的缺电子性,极易水解,限制了它的应用。因此,提高其水解稳定性对新型硼酸酯类润滑油添加剂的开发尤为重要。研究表明,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衍生物以及含氮杂环化合物是两类潜在的多功能型润滑油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减摩、抗磨、极压领域。为提高硼酸酯的摩擦学性能和水解稳定性,通过合理的分子设计将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或含氮杂环结构引入到硼酸酯分子结构中,合成了四种含N、S元素的硼酸酯产品,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菜籽油为基础油考察了其摩擦学性能,初步探讨了其抗磨减摩作用机理。本文主要取得了以下创新性进展:(1)合成了含N,S羟基衍生物(NSO),采用酯化法合成了硼酸酯(NSOB1),酯交换法制备了硼酸酯(NSOB2),通过FTIR、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NSO、NSOB1及NSOB2的热稳定性、油溶性、水解稳定性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三者分解温度都超过240°C;均有较好的油溶性;NSOB1的水解稳定性大于7天,NSOB2的大于10天;含2%的NSO、NSOB1、NSOB2油样的PB值分别比基础油提高了42.04%,44.89%,45.85%;含1%NSO的磨斑直径比基础油降低29.85%,2%NSOB1的磨斑直径比基础油降低23.54%,1.5%NSOB2的磨斑直径比基础油降低28.09%;含1.5%添加剂的减摩系数都比基础油低;钢球磨损表面平整,其中NSOB1和NSOB2的钢球磨损表面无明显擦痕。(2)NSOB1、NSOB2与T202复配,考察其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NSOB1与T202在配比为3:7时,PB值最大为1570 N;在配比为1:9时,磨斑直径为0.437 mm;配比为7:3时,减摩效果最好,摩擦系数为0.0466。NSOB2与T202在配比为7:3时,PB值最大为1720 N,摩擦系数最小为0.0413,在配比为5:5时,磨斑直径为0.414 mm,通过SEM观察到与T202最佳配比的油样经摩擦后的钢球表面比单剂的要光滑很多。(3)合成了含N,S杂环的羟基衍生物(BTE),采用酯化法合成了硼酸酯(SNHB),酯交换法制备了硼酸酯(NSNHB),通过FTIR、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BTE、SNHB及NSNHB的热稳定性、油溶性、水解稳定性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三者分解温度都在250°C以上;均有较好的油溶性;SNHB的水解稳定性大于7天,NSHNB大于15天;添加2%的BTE,SNHB,NSNHB油样的PB值比基础油提高了426.12%,50.42%,52.53%;含1.5%BTE,SNHB和NSNHB油样的磨斑直径比基础油降低27.92%,29.67%和28.97%,且减摩系数比基础油的低,含SNHB和NSNHB润滑下的钢球磨损表面更光滑。(4)SNHB、NSNHB与T202进行复配,考察其摩擦学性能。SNHB与T202在配比为5:5时,极压值最大,为1560N;配比为7:3时,磨斑直径和摩擦系数分别为0.453 mm和0.0456。NSNHB与T202在配比为7:3时,PB值、磨斑直径和摩擦系数分别为1700 N、0.412 mm和0.0390。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最佳配比的油样经摩擦后的钢球表面比单剂要光滑很多,无明显划痕和擦伤。

张超[7](2016)在《重质环烷酸咪唑啉硼酸酯添加剂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疆克拉玛依原油属于环烷基原油,是制取低凝润滑油基础油的优质原料。在蜡油通过溶剂精制的过程中必然副产一定量的重质环烷酸油,该重质环烷酸每年的产量接近1万吨,而且随着蜡油加工量的增加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相比于煤柴油馏分中的轻质环烷酸,重质环烷酸酸值较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粘度和色度较大,目前这一环烷酸资源未被充分开发利用。通过新的化学改质的方法提升重质环烷酸的利用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提出由新疆克拉玛依重质环烷酸合成咪唑啉硼酸酯添加剂,并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原料重质环烷酸的密度、粘度、酸值、化学结构(红外光谱)等基本物化性质进行了测定。以重质环烷酸、β-羟乙基乙二胺为原料,采用溶剂法制备了重质环烷酸咪唑啉中间体。将中间体与硼酸在溶剂中反应制备了重质环烷酸咪唑啉硼酸单酯,然后以化学计量关系分别加入伯醇(共五种,分子结构不同),反应得到咪唑啉硼酸复酯。同时以油酸、硬脂酸、轻质环烷酸作为对比羧酸原料,按上述方式制备了不同羧酸来源的咪唑啉硼酸复酯。采用红外光谱仪对咪唑啉硼酸酯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对不同来源的多种咪唑啉硼酸酯添加剂的油溶性、水解稳定性进行了系统评价,然后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仪上系统考察了各种咪唑啉硼酸酯添加剂对混合基础油(150BS-500 SN)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着重考察了添加剂含量、载荷对基础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咪唑啉硼酸单酯与正构脂肪醇反应得到的咪唑啉硼酸复酯添加剂具有较好的油溶性及水解稳定性。在基础油中加入了咪唑啉硼酸酯添加剂后,磨斑直径明显减小,承载能力有所提高,但与硫、磷剂相比,极压性能尚不明显。本论文中制备出具有良好油溶性和较好抗磨性的咪唑啉硼酸复酯润滑油添加剂H-BN5。对以重质环烷酸为原料制备的咪唑啉硼酸复酯添加剂(H-BN5)与传统的极压剂硫化异丁烯(T321)的复配摩擦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321单独使用时的抗磨性能较差,通过与H-BN5添加剂复配后,其抗磨性能显着提高。两种添加剂的复配效应不但提高了H-BN5的极压性能,而且明显避免了T321单独使用时抗磨性能较差的问题。

杨蔚权,陈波水,方建华,王九,谷科城[8](2016)在《含氮基团与油酸甲酯型硼酸酯的摩擦学协同效应》文中研究指明以油酸甲酯为原料,分别制备了一种油酸甲酯型硼酸酯类化合物和一种油酸甲酯型含氮硼酸酯类化合物。采用红外光谱方法表征了其键合结构,并采用四球摩擦试验机评测了其在液体石蜡和菜籽油2种基础油中的抗磨减摩特性,以考察含氮基团对油酸甲酯型硼酸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添加油酸甲酯型硼酸酯相比,在2种基础油中添加含氮基团的油酸甲酯型硼酸酯均可提高承载能力;引入含氮基团对液体石蜡极压性能无明显影响,但会提高其抗磨性能,且仅在低添加量时可提高减摩性能,而在较高添加量时会降低减摩性能;引入含氮基团可提高菜籽油极压性能,但会降低减摩性能,且仅在低添加量时可提高抗磨性能,而在较高添加量时会降低抗磨性能。

王祝愿,张习龙,邓剑如[9](2016)在《系列环状螯合硼酸酯键合剂的合成及工艺优化》文中研究说明为解决硼酸酯键合剂易水解的问题,选择酯化和酯交换的方法合成出了2个系列共8种环状螯合硼酸酯键合剂,用FTIR、1H NMR、硼含量和羟值测定表征产物结构。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实验的方法,探究各系列硼酸酯键合剂的最佳合成条件。结果表明,硼酸酯成环后耐水解性提高;CBA1系列采用酯化法,合成最优工艺为二醇与硼酸的摩尔比为2∶1.4,温度为105℃,收率为98.4%;CBA2系列采用酯交换法,合成最优条件为硼酸、二醇、连接单体的摩尔比为1∶1.05∶0.45,温度为105℃,收率为97.2%。

张雅文[10](2016)在《新型硫,氮杂环有机硼酸酯的制备及其摩擦化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环保要求日益的提高,对润滑油添加剂的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即向无灰无磷方向发展,其中含S,N杂环衍生物和硼酸酯衍生物用作极压抗磨添加剂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结构设计,把含S、N活性元素的噻唑杂环引入到有机硼酸酯中,设计制备了十一种新型含噻唑杂环的有机硼酸酯添加剂,使用四球机考察了它们的摩擦学性能,并考察了部分添加剂和传统添加剂ZDDP复配后的协同效果;另外还采用SEM、AFM、XPS、XANES等表面分析方法对不同系列的添加剂的摩擦学机理也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制备了两种硼酸甘油酯噻二唑类衍生物添加剂BBBD和BBOE,并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它们在矿物油中的摩擦学性能。合成的两种硼酸甘油酯噻二唑类极压抗磨添加剂在油溶性和水解稳定性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且在较低的浓度0.25 wt.%下,两种添加剂都已经体现出优异的抗磨性能和减摩性能;XANES分析结果表明,摩擦膜的主要组分硫化亚铁和硼酸盐,从摩擦磨损性能可知此组分为有效的边界润滑膜。2.合成了两种N-烷基二乙醇胺硼酸酯噻二唑衍生物添加剂N-十八烷基二巯基噻二唑硼酸酯(代号BPTT)以及N-辛烷基二巯基噻二唑硼酸酯(代号BPCD),并考察了这两种添加剂在锂基脂中的摩擦磨损性能。另外,还单独考察了BPTT和ZDDP复配在可生物降解基础液中的摩擦学性能,并通过XPS对摩擦膜的组成进行了分析,且用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光谱对B和S元素的K边进行分析,探究了复配后的摩擦化学机理。摩擦学测试结果表明BPTT和BPCD在锂基脂中均有一定的抗磨减摩性能。BPTT在菜籽油中的抗磨性能和ZDDP相当,减摩性能明显优于ZDDP,且二者具有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XANES和XPS分析结果表明,BPTT在菜籽油中的摩擦膜主要由B2O3,Fe SO4,Fe S以及Fe2O3组成,剪切强度较小,避免金属直接接触。3.利用电子分散理论设计了合成了三乙醇胺硼酸酯噻二唑衍生物抗磨剂,考察了其油溶性和水解稳定性,并对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考察。另外还利用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光谱对硫和硼的K边进行了分析测试,考察了其摩擦化学机理。由于分子结构中B的sp2空轨道通过双氧桥连模式和氧原子成键,并可能有分子内N→B配位,且支链中含有酯基,具有较高的电子云密度,所以有较好的油溶性和水解稳定性。BPTO和MPTO在油溶性和水解稳定方面都有明显改善,且具备优异的极压性能且BPTO和ZDDP在提高极压性能方面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BPTO和MPTO都有很好的减摩抗磨性能。硫元素的XANES分析结果表明BPTO和MPTO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反应膜的主要组分可能都是Fe S和Fe S2的混合物,摩擦膜失效时的摩擦膜组分里有明显的Fe SO4的信号峰,硼元素的XANES分析结果表明BPTO和MPTO的摩擦膜以B2O3为主。4.制备了两种硼酸甘油酯苯并噻唑类衍生物添加剂PDMS和PDMOE,并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它们在矿物油中的摩擦学性能。合成的两种硼酸甘油酯苯并噻唑类极压抗磨添加剂在油溶性和水解稳定性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且在较低的浓度0.25 wt.%下,两种添加剂都已经体现出优异的抗磨性能,PDMOE在不同浓度下的摩擦系数都比基础油低,而添加了PDMS的基础油的摩擦系数并没有明显降低。XANES分析结果表明,摩擦膜中主要以硫化亚铁和硼酸盐的形式存在。5.设计合成了以苯并噻唑为载体的乙醇胺有机硼酸酯化合物,除了对其水解稳定性进行了详尽的考察以外,还对其摩擦学性能进行了分析。且用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光谱对摩擦副表面的边界润滑膜的组成进行了探究,探讨其摩擦化学机理。合成的三种添加剂BPOT、BDEE和BPBBD在基础油5CST中有很好的水解稳定性。其水解稳定好是因为添加剂分子中含有更多的强供电子基团,即含有大π键的芳环,另外,BPOT和BDEE中的B的sp2空轨道通过双氧桥方式和氧原子成键,而BPBBD则是由单氧桥和氮配位方式成键。在5CST中,BPOT、BDEE和BPBBD都显示了较好的极压抗磨性能。摩擦膜的XANES分析结果显示三种添加剂在摩擦副表面均生成硼的氧化物和盐,形成的边界润滑膜的硬度较高,剪切强度较低,因此阻止了钢球的直接接触。但是S的摩擦膜K边XANES结果显示Fe SO4和Fe S以一定的比例存在。

二、硼酸酯水解稳定性研究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硼酸酯水解稳定性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含氮、硼润滑油添加剂的合成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国内外添加剂的发展现状
    1.3 润滑油添加剂的分类
        1.3.1 有机润滑油添加剂
        1.3.1.1 含氯有机化合物添加剂
        1.3.1.2 含磷有机化合物添加剂
        1.3.1.3 含硫有机化合物添加剂
        1.3.1.4 含氮有机化合物添加剂
        1.3.1.5 有机硼酸酯添加剂
        1.3.1.6 有机金属添加剂
        1.3.2 离子液体添加剂
        1.3.3 纳米润滑油添加剂
    1.4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苯并三唑衍生物类润滑油添加剂的合成与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2.1 仪器与设备
        2.2.2 药品与试剂
    2.3 实验部分
        2.3.1 苯并三唑衍生物类BTE-1和BTE-2 有机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
        2.3.2 苯并三唑衍生物类BTD-1和BTD-2 有机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
        2.3.3 苯并三唑衍生物类BTM-1和BTM-2 有机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苯并三唑衍生物类润滑油添加剂的核磁图谱分析
        2.4.2 苯并三唑衍生物类润滑油添加剂的油溶性测试
        2.4.3 苯并三唑衍生物类润滑油添加剂的热稳定性测试
        2.4.4 苯并三唑衍生物类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测试
        2.4.4.1 苯并三唑衍生物类添加剂在500N基础油摩擦学性能测试
        2.4.4.2 苯并三唑衍生物类添加剂在GTL430基础油摩擦学性能测试
        2.4.5 苯并三唑衍生物类润滑油添加剂的粘度测试
        2.4.6 苯并三唑衍生物类润滑油添加剂的铜片腐蚀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有机硼酸酯润滑油添加剂合成与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及试剂
        3.2.1 仪器与设备
        3.2.2 药品与试剂
    3.3 实验部分
        3.3.1 有机硼酸酯润滑油添加剂TEB的合成
        3.3.2 带水剂对添加剂TEB产率的影响
        3.3.3 温度对添加剂TEB产率的影响
        3.3.4 反应时间对添加剂TEB产率和颜色的影响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有机硼酸酯添加剂的核磁图谱分析
        3.4.2 有机硼酸酯添加剂的油溶性测试
        3.4.3 硼酸酯水解稳定性性测试
        3.4.4 硼酸酯润滑油添加剂TEB的摩擦学性能测试
    3.5 硼酸酯添加剂的铜片腐蚀测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苯并三唑衍生物类离子液体添加剂的合成与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及试剂
        4.2.1 仪器与设备
        4.2.2 药品与试剂
    4.3 实验部分
        4.3.1 苯并三唑衍生物类DEB离子液体添加剂的制备
        4.3.2 苯并三唑衍生物类DBB离子液体添加剂的制备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苯并三唑离子液体的核磁图谱分析
        4.4.2 苯并三唑离子液体润滑油添加剂的油溶性测试
        4.4.3 苯并三唑离子液体润滑油添加剂的热稳定性测试
        4.4.4 苯并三唑类离子液体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测试
        4.4.4.1 苯并三唑类离子液体添加剂在500N基础油摩擦学性能测试
        4.4.4.2 苯并三唑类离子液体添加剂在GTL430基础油摩擦学性能测试
        4.4.5 苯并三唑类离子液体润滑油添加剂的粘度测试
        4.4.6 苯并三唑类离子液体润滑油添加剂的铜片腐蚀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进一步工作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2)硼系润滑添加剂的合成及摩擦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摩擦学性能研究概述
        1.2.1 摩擦、磨损及润滑
        1.2.2 基础油和添加剂
    1.3 含硼润滑添加剂
        1.3.1 硼酸酯类添加剂
        1.3.2 无机硼化合物
        1.3.3 含硼离子液体润滑添加剂
    1.4 选题依据和研究思路
第2章 含磷、氮苯硼酸酯类添加剂的合成及摩擦学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设备
    2.3 含磷、氮苯硼酸酯类添加剂的合成
    2.4 分析表征与测试
        2.4.1 红外光谱
        2.4.2 核磁共振氢谱
        2.4.3 高分辨率质谱
        2.4.4 热稳定性测试
        2.4.5 油溶性和水解稳定性测试
        2.4.6 摩擦磨损测试
        2.4.7 磨斑表面测试
    2.5 结果与讨论
        2.5.1 含磷、氮苯硼酸酯类添加剂的结构表征
        2.5.2 含磷、氮苯硼酸酯类添加剂的热稳定性分析
        2.5.3 含磷、氮苯硼酸酯类添加剂的油溶性和水解稳定性分析
        2.5.4 含磷、氮苯硼酸酯类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含N→B键硼酸酯添加剂的合成及摩擦学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含N→B键硼酸酯添加剂的合成
    3.4 分析表征与测试
        3.4.1 油溶性和水解稳定性测试
        3.4.2 摩擦磨损测试
    3.5 结果与讨论
        3.5.1 含N→B键硼酸酯添加剂的结构表征
        3.5.2 含N→B键硼酸酯添加剂的热稳定性分析
        3.5.3 含N→B键硼酸酯添加剂的油溶性和水解稳定性分析
        3.5.4 含N→B键硼酸酯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乙二酸硼酸钠功能化羧基碳球(HTC/NaBOB)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4.1 引言
    4.2 实验试剂及仪器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3 HTC/NaBOB复合物的制备
        4.3.1 HTC-COOH的制备
        4.3.2 NaBOB和 HTC/NaBOB复合物的制备
    4.4 分析表征与测试
        4.4.1 X-射线粉末衍射
        4.4.2 元素分析
        4.4.3 原子力显微镜
        4.4.4 扫描电子显微镜
        4.4.5 摩擦磨损测试
        4.4.6 电化学测试
    4.5 结果与讨论
        4.5.1 HTC-COOH、NaBOB和 HTC/NaBOB复合物的热分析及结构表征
        4.5.2 摩擦学性能
        4.5.3 电化学性质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m-BNNSs的合成及摩擦学性能
    5.1 引言
    5.2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5.2.1 实验试剂
        5.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5.3 h-BNNSs和 m-BNNSs的制备
        5.3.1 h-BNNSs的制备
        5.3.2 OH-BNNSs的制备
        5.3.3 m-BNNSs的制备
    5.4 表征与测试
        5.4.1 分散稳定性测试
        5.4.2 摩擦磨损测试
    5.5 结果与讨论
        5.5.1 h-BN、h-BNNSs、OH-BNNSs和 m-BNNSs的表征
        5.5.2 分散稳定性分析
        5.5.3 摩擦学性能研究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CPBA-BNNSs的合成及摩擦学性能
    6.1 引言
    6.2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6.2.1 实验试剂
        6.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6.3 h-BNNSs、APTS-BNNSs和CPBA-BNNSs的制备
        6.3.1 h-BNNSs和OH-BNNSs的制备
        6.3.2 APTS-BNNSs的制备
        6.3.3 CPBA-BNNSs的制备
    6.4 表征与测试
        6.4.1 分散稳定性测试
        6.4.2 摩擦磨损测试
        6.4.3 磨斑表面测试
    6.5 结果与讨论
        6.5.1 h-BN、h-BNNSs、OH-BNNSs、APTS-BNNSs和CPBA-BNNSs的表征
        6.5.2 分散稳定性分析
        6.5.3 摩擦学性能研究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FT-IR谱图
附录B ~1H-NMR谱图
附录C HRMS谱图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硼酸酯添加剂的制备及摩擦学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引言
    1.2 润滑状态简述
        1.2.1 流体润滑
        1.2.2 边界润滑
        1.2.3 固体润滑
    1.3 边界摩擦简述
        1.3.1 边界膜的分类及其适应范围
        1.3.2 边界摩擦机理
    1.4 极压抗磨剂概述
        1.4.1 含氯极压抗磨剂
        1.4.2 含硫极压抗磨剂
        1.4.3 含磷极压抗磨剂
        1.4.4 纳米极压抗磨剂
        1.4.5 有机金属化合物
    1.5 硼酸酯添加剂
        1.5.1 硼酸酯添加剂的润滑机理
        1.5.2 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5.3 硼酸酯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1.6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2 含硼、钼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和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含硼、钼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
        2.3.1 油酸二乙醇酰胺(中间体Ⅰ)的合成
        2.3.2 含硼、钼有机润滑油添加剂的合成
    2.4 中间体Ⅰ和含硼、钼有机润滑油添加剂的结构表征
        2.4.1 中间体Ⅰ的结构表征
        2.4.2 含氮有机硼酸酯的结构表征
        2.4.3 含钼有机润滑油添加剂的结构表征
    2.5 含硼、钼有机润滑油添加剂的油溶性和水解稳定性
        2.5.1 含氮硼酸酯以及含钼添加剂的油溶性
        2.5.2 添加剂YXB、YX2和YX3的水解稳定性
    2.6 含硼、钼有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2.6.1 极压性能
        2.6.2 抗磨性能
        2.6.3 减摩性能
    2.7 磨损表面分析
        2.7.1 磨损表面的SEM分析
        2.7.2 磨损表面的XPS分析
    2.8 含硼、钼有机润滑油添加剂摩擦学机理分析
    2.9 本章小结
3 含P-Ⅱ共轭体系苯硼酸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和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含P-Ⅱ共轭体系苯硼酸酯衍生物的合成
        3.3.1 2-羟乙基-二异辛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中间体Ⅱ)的合成
        3.3.2 苯硼酸酯衍生物SNPA的制备
    3.4 中间体Ⅱ及苯硼酸酯衍生物SNPA的结构表征
    3.5 SNPA的油溶性和水解稳定性
        3.5.1 SNPA的油溶性
        3.5.2 SNPA的水解稳定性
    3.6 苯硼酸酯衍生物SNPA的摩擦学性能
        3.6.1 极压性能
        3.6.2 抗磨性能
        3.6.3 减摩性能
    3.7 磨损表面分析
        3.7.1 磨损表面的SEM分析
        3.7.2 磨损表面的XPS分析
    3.8 苯硼酸酯衍生物SNPA的摩擦学机理分析
    3.9 本章小结
4 结论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5)含肼基硼酸酯及其衍生物的摩擦学性能和水解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硼酸酯及其衍生物的研究现状
        1.2.1 无活性元素或含S、P、Cl元素硼酸酯现状
        1.2.2 含N元素硼酸酯的研究现状
    1.3 硼酸酯减摩抗磨机理研究
    1.4 水-乙二醇
    1.5 边界润滑机理
    1.6 计算化学
    1.7 添加剂的复配
    1.8 分子设计
    1.9 选题依据和研究思路
第二章 肼基硼酸酯的水解稳定性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肼基硼酸酯的制备
        2.1.2 摩擦学性能评价方法
        2.1.3 实测水解稳定性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0 硼原子的带电荷量及水解稳定性分析
        2.2.1 肼基硼酸酯的优化
        2.2.2 承载能力
        2.2.3 抗磨减摩性能
        2.2.4 磨损表面分析
        2.2.5 XPS的结果分析
    2.3 结论
第三章 含S、N的硼酸酯的水解稳定性及其在水基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3.2.2 添加剂的制备及表征
        3.2.3 元素分析
    3.3 性能测试
        3.3.1 试液的制备
        3.3.2 实测水解稳定性方法
        3.3.3 承载能力
    3.4. 抗磨减摩性能
    3.5 结果与讨论
        3.5.1 MNB的水解过程及带电量分析
        3.5.2 试液极压值
        3.5.3 抗磨性能
        3.5.4 减摩性能
        3.5.5 磨损表面分析
    3.6 结论
第四章 含氮杂环硼酸酯衍生物的水解稳定性及其摩擦学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主要试剂和实验仪器
        4.1.2 NNB的制备及表征
        4.1.3 元素分析
    4.2 性能测试
        4.2.1 润滑液的制备
        4.2.2 实测水解稳定性方法
        4.2.3 承载能力
        4.2.4 抗磨减摩性能
    4.3 结果与讨论
        4.3.1 NNB的水解过程及带电量分析
        4.3.2 极压承载能力
        4.3.3 抗磨性能
        4.3.4 减摩性能
        4.3.5 钢球表面分析
    4.4 结论
第五章 NNB与T321复配后在水基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5.1 试液的制备
        5.1.1 试液制备
    5.2 实验方法
        5.2.2 承载能力
        5.2.3 抗磨减摩性能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承载能力
        5.3.2 抗磨性能表
        5.3.3 减摩性能
        5.3.4 磨损表面分析
    5.4 结论
第六章 总结
    6.1 主要工作回顾
    6.2 本课题今后需要研究的方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含N、S硼酸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硼酸酯的研究背景
    1.2 有机硼酸酯
        1.2.1 有机硼酸酯的分类
        1.2.2 有机硼酸酯的制备方法
    1.3 硼酸酯的水解稳定性
        1.3.1 硼酸酯水解机理
        1.3.2 硼酸酯水解问题的解决方法
    1.4 硼酸酯型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含二硫代氨基甲酸结构的硼酸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主要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含二硫代氨基甲酸结构的硼酸酯的合成
        2.1.4 测试与表征
    2.2 结果与讨论
        2.2.1 NSO、NSOB1和NSOB2的结构表征
        2.2.2 NSO、NSOB1和NSOB2的热稳定性、油溶性和水解稳定性分析
        2.2.3 NSO、NSOB1和NSOB2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2.2.4 含二硫代氨基甲酸结构的硼酸酯的摩擦学机理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含二硫代氨基甲酸结构的硼酸酯与T202的摩擦学协同性能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主要试剂
        3.1.2 试样的制备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承载能力
        3.2.2 抗磨性能
        3.2.3 减摩性能
        3.2.4 钢球表面形貌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含N,S杂环结构的硼酸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主要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1.3 含N,S杂环结构的硼酸酯的合成
        4.1.4 测试与表征
    4.2 结果与讨论
        4.2.1 BTE、SNHB和NSNHB的结构表征
        4.2.2 BTE、SNHB和NSNHB的热稳定性、油溶性和水解稳定性
        4.2.3 BTE、SNHB和NSNHB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4.2.4 含N,S杂环结构的硼酸酯的摩擦学机理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含N, S杂环结构的硼酸酯与T202的摩擦学协同性能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主要试剂
        5.1.2 试样的制备
        5.1.3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承载能力
        5.2.2 抗磨性能
        5.2.3 减摩性能
        5.2.4 钢球表面形貌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7)重质环烷酸咪唑啉硼酸酯添加剂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含酸原油概况
        1.1.1 含酸原油
        1.1.2 环烷酸的理化性质
    1.2 环烷酸的应用
    1.3 硼酸酯类润滑油添加剂概况
        1.3.1 润滑油添加剂的现状
        1.3.2 硼酸酯抗磨添加剂的分类
        1.3.3 硼酸酯摩擦作用机理
        1.3.4 硼酸酯的水解机理
    1.4 本课题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重质环烷酸基本性质研究
    2.1 重质环烷酸密度的测定
        2.1.1 密度测定的仪器及试验方法
        2.1.2 重质环烷酸密度测定实验结果
    2.2 重质环烷酸粘度的测定
        2.2.1 粘度测定的仪器及试验方法
        2.2.2 重质环烷酸粘度测定实验结果
    2.3 重质环烷酸的红外光谱分析
    2.4 重质环烷酸酸值测定
        2.4.1 酸值测定的原理
        2.4.2 重质环烷酸粗酸值测定实验结果
    2.5 重质环烷酸平均分子质量的测定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咪唑啉硼酸酯抗磨添加剂的制备及表征
    3.1 引言
    3.2 前期研究
    3.3 试剂与仪器
    3.4 重质环烷酸咪唑啉中间体的制备
        3.4.1 实验原理
        3.4.2 重质环烷酸咪唑啉中间体的制备
        3.4.3 重质环烷酸咪唑啉中间体的表征
        3.4.4 重质环烷酸咪唑啉中间体收率的计算
    3.5 重质环烷酸咪唑啉硼酸酯的制备
    3.6 重质环烷酸咪唑啉硼酸酯的结构表征
    3.7 O-BN、S-BN、L-BN系列咪唑啉硼酸酯的制备
        3.7.1 O-BN系列咪唑啉硼酸酯的制备
        3.7.2 S-BN系列咪唑啉硼酸酯的制备
        3.7.3 L-BN咪唑啉硼酸酯的制备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咪唑啉硼酸酯抗磨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基础油与添加剂
        4.1.2 油溶性与水解稳定性试验
        4.1.3 摩擦磨损实验
        4.1.4 热稳定性试验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系列添加剂的油溶性测试
        4.2.2 系列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初步测试
        4.2.3 添加剂的水解稳定性
        4.2.4 添加剂的承载能力
        4.2.5 添加剂的抗磨性能
        4.2.6 摩擦表面分析
        4.2.7 热稳定性能考察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咪唑啉硼酸酯抗磨添加剂的复配研究
    5.1 复配原理
    5.2 测定结果及分析
        5.2.1 复配添加剂的抗磨性能
        5.2.2 摩擦表面分析
        5.2.3 复配添加剂的承载能力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含氮基团与油酸甲酯型硼酸酯的摩擦学协同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
    1.2 油酸甲酯型硼酸酯及含氮硼酸酯的合成
    1.3 结构表征
    1.4 水解稳定性测试
    1.5 抗磨减摩性能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所制备的油酸甲酯型硼酸酯及含氮硼酸酯的红外光谱表征结果
    2.2 所制备的油酸甲酯型硼酸酯及含氮硼酸酯的水解稳定性
    2.3 所制备的油酸甲酯型硼酸酯及含氮硼酸酯的摩擦学性能
        2.3.1 承载能力和极压性能
        2.3.2 抗磨性能
        2.3.3 减摩性能
    2.4 含氮基团与油酸甲酯型硼酸酯的摩擦学协同效应机理分析
3 结论

(9)系列环状螯合硼酸酯键合剂的合成及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实验
    1.1 实验原料
    1.2 系列硼酸环酯( CBA) 的分子设计
    1.3 系列硼酸环酯( CBA) 分子的合成
        1.3.1 CBA1 系列
        1.3.2 CBA2 系列
    1.4 结构表征
    1.5 关键参数的测定和耐水解性能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红外表征
    2.2 核磁表征
    2.3 系列环状硼酸酯键合剂的关键结构参数
    2.4 环状硼酸酯键合剂的水解稳定性研究
    2.5 酯化反应条件的探究
        2.5.1 原料配比的影响
        2.5.2 反应温度的影响
    2.6 酯交换反应条件的探索
3 结论

(10)新型硫,氮杂环有机硼酸酯的制备及其摩擦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润滑、摩擦和磨损
        1.1.2 基础油及添加剂
    1.2 含S,N的杂环极压抗磨添加剂
        1.2.1 含氮杂环添加剂
        1.2.2 含硫氮杂环添加剂
    1.3 含硼极压抗磨添加剂
        1.3.1 硼酸盐类添加剂
        1.3.2 硼酸酯类添加剂
    1.4 表面分析方法
        1.4.1 表面形貌分析
        1.4.2 表面化学分析
    1.5 选题依据和研究思路
第二章 硼酸甘油酯噻二唑类衍生物在矿物油中的摩擦学特性及机理研究
    2.1 引言
    2.2 硼酸甘油酯噻二唑类衍生物添加剂的绿色合成及结构表征
        2.2.1 试剂及分析仪器
        2.2.2 硼酸甘油酯噻唑类衍生物抗磨添加剂的合成
        2.2.3 硼酸甘油酯噻唑类衍生物极压抗磨添加剂的结构表征
    2.3 硼酸甘油酯噻唑类衍生物极压抗磨剂的摩擦学性能
        2.3.1 实验部分
        2.3.2 结果与讨论
    2.4 硼酸甘油酯噻二唑类衍生物极压抗磨剂的摩擦作用机理研究
        2.4.1 实验部分
        2.4.2 结果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N-烷基二乙醇胺硼酸酯噻二唑衍生物的摩擦学研究及其与ZDDP的协同作用
    3.1 引言
    3.2 N-烷基二乙醇胺硼酸酯噻二唑类极压抗磨添加剂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3.2.1 试剂及分析仪器
        3.2.2 N-烷基二乙醇胺硼酸酯噻二唑衍生物极压抗磨添加剂的合成
        3.2.3 N-烷基二乙醇胺硼酸酯噻二唑衍生物极压抗磨添加剂的结构表征及热分析
    3.3 N-烷基二乙醇胺硼酸酯噻二唑衍生物极压抗磨剂的摩擦学性能
        3.3.1 实验部分
        3.3.2 结果与讨论
    3.4 N-十八烷基二巯基噻二唑硼酸酯在菜籽油中和ZDDP的协同作用
    3.5 N-十八烷基二巯基噻二唑硼酸酯和ZDDP复配的摩擦作用机理研究
        3.5.1 实验部分
        3.5.2 结果与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乙醇胺硼酸酯噻二唑衍生物在矿物油中的摩擦学研究及其与ZDDP的协同作用
    4.1 引言
    4.2 三乙醇胺硼酸酯噻二唑衍生物抗磨添加剂的合成及表征
        4.2.1 试剂及分析仪器
        4.2.2 三乙醇胺硼酸酯噻二唑衍生物抗磨添加剂的合成
        4.2.3 三乙醇胺硼酸酯噻二唑衍生物抗磨添加剂的结构表征及热分析
    4.3 三乙醇胺硼酸酯噻二唑衍生物抗磨剂的摩擦学性能
        4.3.1 实验部分
        4.3.2 结果与讨论
    4.4 三乙醇胺硼酸酯噻二唑衍生物极压抗磨剂的摩擦作用机理研究
        4.4.1 实验部分
        4.4.2 结果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硼酸甘油酯苯并噻唑类衍生物在矿物油中的摩擦学特性及机理研究
    5.1 引言
    5.2 硼酸甘油酯噻唑类衍生物添加剂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5.2.1 试剂及分析仪器
        5.2.2 硼酸甘油酯苯并噻唑类衍生物抗磨添加剂的合成
        5.2.3 硼酸甘油酯苯并噻唑类衍生物极压抗磨添加剂的结构表征及热分析
    5.3 硼酸甘油酯苯并噻唑类衍生物极压抗磨剂的摩擦学性能
        5.3.1 实验部分
        5.3.2 结果与讨论
    5.4 硼酸甘油酯苯并噻唑类衍生物极压抗磨剂的摩擦作用机理研究
        5.4.1 实验部分
        5.4.2 结果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乙醇胺硼酸酯苯并噻唑衍生物的摩擦学性能及其机理研究
    6.1 引言
    6.2 乙醇胺硼酸酯苯并噻唑衍生物抗磨添加剂的合成及表征
        6.2.1 试剂及分析仪器
        6.2.2 乙醇胺硼酸酯苯并噻唑衍生物抗磨添加剂的合成
        6.2.3 乙醇胺硼酸酯苯并噻唑衍生物抗磨添加剂的结构表征及热分析
    6.3 乙醇胺硼酸酯苯并噻唑衍生物抗磨剂的摩擦学性能
        6.3.1 实验部分
        6.3.2 结果与讨论
    6.4 乙醇胺硼酸酯苯并噻唑衍生物抗磨添加剂的摩擦作用机理研究
        6.4.1 实验部分
        6.4.2 结果与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合成化合物的FT-IR和1H-NMR谱图(部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四、硼酸酯水解稳定性研究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含氮、硼润滑油添加剂的合成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D]. 马玉琪. 辽宁大学, 2020(01)
  • [2]硼系润滑添加剂的合成及摩擦学性能研究[D]. 王丽霞. 辽宁大学, 2019(10)
  • [3]硼酸酯添加剂的制备及摩擦学特性的研究[D]. 黄江民. 天津科技大学, 2017(02)
  • [4]一种含氮硫杂环硼酸酯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J]. 朱苗,王鉴,唐海燕,孙苒荻,徐红彬,张懿. 化工进展, 2016(07)
  • [5]含肼基硼酸酯及其衍生物的摩擦学性能和水解稳定性研究[D]. 雷娟红. 华东交通大学, 2016(02)
  • [6]含N、S硼酸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朱苗. 东北石油大学, 2016(02)
  • [7]重质环烷酸咪唑啉硼酸酯添加剂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D]. 张超.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06)
  • [8]含氮基团与油酸甲酯型硼酸酯的摩擦学协同效应[J]. 杨蔚权,陈波水,方建华,王九,谷科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6(02)
  • [9]系列环状螯合硼酸酯键合剂的合成及工艺优化[J]. 王祝愿,张习龙,邓剑如. 固体火箭技术, 2016(02)
  • [10]新型硫,氮杂环有机硼酸酯的制备及其摩擦化学研究[D]. 张雅文. 上海交通大学, 2016

标签:;  ;  ;  ;  ;  

硼酸酯水解稳定性的研究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