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老了,到哪里去养老——现存的两种养老方式调查

到老了,到哪里去养老——现存的两种养老方式调查

一、老了,去哪里养老——关于现存两种养老方式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牛杨洋[1](2020)在《北京市海淀区某社区老年人膳食营养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为了解老年人群体当前的膳食营养状况,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对北京市海淀区某社区337名老年人的膳食营养现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依据调查分析结果为北京市海淀区某社区老年人群体的膳食营养提供合理的建议,并提出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群体营养状况的策略,对提升老年人群健康状况具有一定意义。研究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通过现场方便采样法抽取北京市海淀区某社区不同养老模式(即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养老机构养老模式)的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对其膳食营养状况及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研究结果:(1)北京市海淀区某社区337名老年人每日摄入米面类及其制品人群最多,占99.5%,其次每日摄入水果,新鲜蔬菜、猪肉、腌制蔬菜和奶类及其制品也较多,分别占60.2%、46.8%、44.9%、41.6%和40.3%。禽类及牛羊肉的每日摄入频次偏低,分别10.1%和11.2%。动物内脏、动物血摄入最少,每日摄入频次为0,全年基本未摄入分别占总人数的81.4%和73.9%。(2)调查发现老年人对盐、肉禽类以及油脂类的摄入量明显高于推荐摄入量,分别为推荐摄入量的188.66%、174.14%及121.27%;但是对奶及奶制品类、水果类、鱼虾类的摄入量明显不足,分别仅占推荐摄入量的17.31%,24.53%和40.71%。其中不同养老模式下,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与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在营养素每日摄取量上,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营养素摄取更全面,不同经济收入水平的老年人中,经济收入水平高的人群营养素摄入比例状态好于经济水平低的人群(P<0.05)。(3)对老年人的膳食结构调查结果显示,脂肪及蛋白质摄入量在膳食结构中的比例上升。三餐能量分配中,早餐的能量不足,晚餐能量超标。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与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在膳食结构上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三餐供能比更合理。男性在脂肪的摄入比例上高于女性(P<0.05),年龄低的老年人蛋白质及脂肪的摄入比例高于年龄高的老年人(P<0.05),随着教育程度的降低,老年人的碳水化物供能比增高。(4)337名老年人的营养知识知晓率为54.14%。其中,“对骨骼有益的矿物质”掌握最好,知晓率达64.09%;在“与脚气病有关的维生素”这一营养知识点上,知晓率最低,仅为42.14%。影响老年人KAP的主要因素为养老模式、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水平。居家养老模式平均得分(9.34±0.83)高于社区养老模式平均得分(7.21±1.08),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女性得分高于男性(P<0.05),年龄越低得分越高(P<0.05),教育程度与经济收入水平均和营养知识的得分呈正相关。(5)对老年人膳食营养行为的调查结果表明:40.06%的老年人“爱吃零食”,75.67%的老年人“爱吃油炸食品”,48.57%的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与43.48%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有“服用营养素补充剂的行为”。(6)不同养老模式的老年人获得营养知识的途径有所不同,其中30.61%的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以“电视广播”获得营养知识,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获得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专业讲座”,达到47.83%。研究结论:北京市海淀区某社区老年人营养状况总体较好,但存在营养素蛋白质类及调味品类摄入过高、维生素类及矿物质类摄入偏低,且蛋白质和脂肪的供能过高等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虽然本次调查对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但对营养知识掌握及营养态度和行为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建议针对北京市海淀区社区老年人个体差异,制定膳食调整方案,同时应在老年人群中强化人群营养知识和健康教育的推广。

柳英成[2](2020)在《广西养老机构心理服务现状和服务构建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广西养老机构在心理服务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分析,提出构建广西养老机构提高心理服务质量的模式,以期为广西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升级以及提高老年人的养老生活质量提供建议。

刘倩[3](2019)在《协同治理视角下农村机构养老模式优化研究 ——以贵州省W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以及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加之农村人口空心化的加剧,我国农村地区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已“独木难支”,因而亟须发挥机构养老模式的补充作用。机构养老作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农村养老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将会是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一种重要选择。然而,当下农村机构养老还面临诸多困境难以有效为老年人提供机构养老服务。因此,实现农村机构养老模式的优化,既有利于推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也有利于提升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本文以贵州省W县为例,旨在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农村机构养老的现状及其面临困境,并且基于多元主体的视角探究农村机构养老困境产生的根源,最终从协同治理的视角提出农村机构养老模式的优化路径,即通过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实现农村机构养老模式的优化。首先,在贵州省W县开展实地调研,从W县农村养老机构整体现状和农村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现状两个方面描述农村机构养老的现状。其次,在W县农村机构养老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农机构养老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设施简陋与闲置并存、供给主体单一、入住老年人需求满足度低、社会认可度低等。再次,基于多元主体的视角,从政府、社会力量、农村养老机构、农村老年人等主体层面探究农村机构养老困境产生的原因。最后,从协同治理的视角提出农村机构养老模式的优化路径,即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主导功能、构建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机构养老的机制、提升农村养老机构服务与管理能力、培育农村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观念。

张勇[4](2018)在《从子女养老到自我养老:农村反馈式家庭养老的变迁与老年人赡养的困境 ——以鲁中Z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反馈模式的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老年人赡养的传统,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迁,家庭养老出现式微的趋势。本文从日常生活世界出发,深入微观经验,对鲁中Z村的老年人赡养状态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当前农村老年人对于子女的依赖正不断减弱,农村养老更多的呈现出自我养老的性质。其中最重要的特征表现就是老年人“单过”,它反映在居住空间、经济支持、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等多方面。自我养老是传统资源与现代需求妥协下的产物。一方面,家庭与社会的现代化使得老年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了离心力。另一方面,传统力量对农村老年人有着深远影响,表现为“知足常乐”的生活追求与“子女为重”的行动逻辑。但是,老年人“自我”无法承担起老年生活的所有需要以及他们看不清“老了以后谁能管”。西方发达的社会化养老给我们带来了启示,但是在发展社会化养老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力量。农村养老问题还需要在传统与现代的变迁中不断调试。

张茜[5](2017)在《基于照护服务需求的社区型养老机构设计研究》文中指出201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多,未来增速快,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多,现有养老床位不足。发达国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后发现让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生活是今后养老发展的方向。同时,这也符合我国政策和老年人的主观意愿。社区型养老机构是让老年人实现在介护时期依然能够在熟悉的社区继续生活的重要依托。照料与护理服务,是养老机构的核心工作内容。尤其对于以介助、介护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区型养老机构而言,更是决定其品质与竞争力的关键。那么,在建筑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为照料护理服务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撑,是本文的主要切入点。论文选取北京市三所社区型养老机构,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了从照护服务需求角度出发的实地调查。通过访谈,了解机构概况、主要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以及各机构辐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情况;通过测绘,绘制机构平面图、各功能空间的家具及设备布置;通过跟踪观察、定点观察并结合访谈,了解膳食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洗涤与清洁服务、生活照料服务等所包含的具体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各项服务对功能空间的需求、各空间的利用现状等,并从照料护理服务需求的视角,比较分析各机构在功能空间设置与空间利用上的共性和差异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对社区型养老机构的基本功能空间构成、功能流线组织,以及各功能空间的设计要点提出建议。

王璇[6](2017)在《历史文化街区适老化改造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边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一边我国人口仍在大规模从农村涌向城市,尤其是河南、四川等人口输出大省中较为偏远的历史地区,人口高龄化趋势往往愈发明显。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下了大量空巢老人,而这些老年人往往缺乏精力和财力来对传统民居进行日常修缮,导致这些珍贵的历史建筑岌岌可危、传统风貌消失殆尽的同时街区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堪忧。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对于养老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居家养老和设施养老上,却忽视了在我国普遍存在的由普通居住社区自然发展形成的老年社区,这是有别于前两者的第三种存在,其在我国广泛存在却有着一定的自身特殊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由此论文创新性地将历史文化街区的活用和老年人的养老相结合,深入研究了老年人和历史文化街区这两个对象的相关概念、特征与相互关系,又通过梳理英国、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的适老化实践历程,提出适老化改造规划的发展方向,并以三台潼川古城南城门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进行了历史文化街区的适老化改造规划实践。论文先以硬件设施和生活服务两方面内容为骨架,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布局、街道环境、历史建筑、老年设施及老年人的养老现状与意愿等内容展开全面调查与分析,发现多数历史文化街区都存在用地紧张难以配建设施、基础建设薄弱、未考虑无障碍设计、房屋空置率高、现有养老设施使用率低、现状养老服务水平较低等适老化问题。进而论文提出改造规划不仅要处理好保护、新增和改造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公共居住环境提升与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关系,应对专业养老设施在历史街区的空白进行织补,充分利用闲置空间,将大规模集中养老设施的功能适度分解,形成多个小规模多功能复合型养老设施,空间灵活、适应性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并从业态分布、功能布局、居住单元设计、景观绿化、无障碍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适老化改造。最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历史文化街区中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关照老年人的同时也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活用提供一种新思路,促使两者互惠共存。

覃延长[7](2017)在《供需视域下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以南宁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服务功能越来越弱,传统家庭养老服务模式难以满足老年人与日俱增的养老服务需求等问题逐日尖锐,如何科学构建结构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已成为当前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基于城乡基础设施和老年人情况差别巨大,谋求通过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带动包括农村在内的整体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的考虑。选择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社会化养老服务发展进程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等多项指标处于中位数水平,且为全国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的广西南宁市作为案例,对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探讨。从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和供给两个层面,以“谁需要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需要什么样的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谁提供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提供了哪些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提供的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如何”、“如何构建完善的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等六个问题为主线展开研究,分析南宁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等,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南宁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和建议。通过整理分析917份有效调查问卷,对南宁市老年人社会化养老服务意愿与影响因素进行列联表分析,将其中卡方检验呈显着相关的年龄、生活自理能力等因素,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自理能力、孤独感、老年人收入情况、有无子女、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认知度和养老观念等11个因素与老年人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显着相关,推导出如完全不能自理老年人选择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发生率是完全自理老年人的1.675倍等结论,回答“谁需要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进而对有社会化养老服务意愿的老年人的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宣传不到位等因素影响,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仅占比8.7%。同时,对有社会化养老服务意愿的老年人的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内容进行分析,得出“参加老年志愿者服务”、“无障碍设施改造”和“老年优待”三项需求占比都大于80%等结果,回答有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需要什么样的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此外,还对有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意愿的老年人的支付能力进行分析,以探讨将社会化养老服务意愿转化为现实需求的能力。通过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相关人员一对一访谈、对南宁市49养老机构和10家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的供给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从南宁市社会化养老服务相关法规政策供给、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主体框架、内容、利用情况及服务资金供给等方面探讨“谁提供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和“提供的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如何”。结果表明,关于南宁市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各种制度不断完善、各种服务供给项目逐渐健全、资金支持系统较好,但存在的问题也较明显,如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未能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供给总量性不足和利用率低的结构性矛盾并存等一系列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基于“服务链”理念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无缝对接系统、搭建以服务评估为抓手的过程与效果跟踪机制、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构建一个需求和供给在总量和结构上都匹配,且高效、可持续的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回答“如何建立完善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

刘一铭[8](2017)在《长春市南关区老年人口养老方式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0年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基本要素。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较2010年分别增加0.43亿和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分别为1.44亿和10.5%,较2010年分别增加0.24亿人和1.6个百分点。养老问题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形势。目前,我国老年人养老主要以由家庭提供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为主要方式。但随着家庭的核心化、小型化以及生活观念的转变,养老方式日益多样化,一些新型养老方式初步形成并发展,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长春市南关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经超过18%,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为了满足老年人口养老需求,长春市南关区政府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以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为主并共同发展的养老方式。近年来,南关区在养老服务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老年人口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和人性化的养老服务,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专业性差、发展不均衡、未能形成产业化发展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南关区养老服务水平,南关区政府做了很多尝试和探索,形成了一定的经验。结合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面临的形势,本文认为,南关区应将提高机构养老的专业性和标准化,以及社区居家养老系统化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并以政府的角色定位、社会组织的引入以及智慧化体系建设等方面为重点逐步解决养老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陈霄[9](2016)在《乐清市农村养老保障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也随之加快。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我国该如何制定合理的养老保障制度来确保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安度晚年,是关系到我国国家稳定、社会和谐、民生稳定的大事。同城镇养老保障建设工作相比,农村地区养老保障水平还非常低,仍以家庭养老为主。为了保证占到绝大多数比例的生活在农村地区的老年人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乐、病有所医”,针对农村养老保障的研究工作显得极为必要。本文以浙江省乐清市农村地区养老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阅读法、数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地调研访谈法对乐清市的农村养老体系建设做了细致的调查和分析。通过实地考察获知乐清市当前农村养老保障工作的现状令人堪忧,表现在以家庭为基础的非正式保障系统正受到冲击,现有养老保障制度保障水平偏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办理效率低,人口快速老龄化对养老保障形成挑战。通过比较分析得出造成乐清市农村养老工作现状的原因包括社会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和法律原因。其中社会原因主要是由人口基数偏大,农村入口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农村人口的快速流动等因素所造成的;经济原因主要是受市场经济体制,农村经济发展比例失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制约造成的;文化原因包括现代养老观念冲击传统家庭养老观念,传统养老文化仍难以替代等;法律原因包括无法律条文保障农村地区养老保障制度实施。针对乐清市农村地区养老保障体系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推进乐清市养老保障的对策,首先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养老保障体系建立经济基础,其次要建立立体化、多元化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再次需要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最后还需加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相关法规的落实工作。以上对策都是在结合乐清市经济现状和民生所关心的事实的基础之上经过深思熟虑所提出的对策措施,相信会对乐清市农村养老保障今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熊海强[10](2016)在《民营养老机构发展政策支持体系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文中提出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高龄、失能和空巢等老年人不断增多,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巨大挑战。随着家庭结构核心化以及代际人口流动加剧,居家养老主体照护功能逐渐式微;社区养老虽广受欢迎,但毕竟起步晚,进展缓慢,实践运行中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要真正发挥其依托功能尚需时日。在此背景下,机构养老的支撑地位将进一步凸显,公办、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和民营等形式的养老机构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作为养老模式的重要补充,机构养老更有利于集合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养老服务,拓宽养老资源供给渠道和路径,满足一部分老年人专业化、规范化和品质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因此,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积极鼓励、引导民营养老机构发展,应当成为目前我国养老服务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民间资本为切入点,通过选取上海市部分典型养老院作为调研对象,以探讨上海地区民营养老机构政策支持体系的特征。文中首先结合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及政府对养老服务事业的政策投入,引出鼓励民营养老机构发展,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这一话题;接着,对本文涉及的几个核心概念(人口老龄化、机构养老和公共政策)进行相关界定,并分析了民营养老机构发展的三大理论基础(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其次,通过引入SWOT分析法,从宏观上分析了城市民营养老机构发展的内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与挑战,突出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具有必要性、合理性。再次,结合上海市部分养老机构的调研,从支持性政策、鼓励性政策、竞争性政策和保护性政策四个方面对本市民营养老机构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进行了评价。最后,根据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困境,从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法律保障;加大财政投入,提高配套政策执行力;鼓励医养结合,完善医护人才培养体系;支持公益慈善组织发展,鼓励志愿服务等方面阐述了民营养老机构发展的政策支持优化路径。

二、老了,去哪里养老——关于现存两种养老方式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了,去哪里养老——关于现存两种养老方式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市海淀区某社区老年人膳食营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北京市海淀区某社区老年人膳食营养调查
    一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入选条件
        1.3 研究方法
        1.3.1 问卷调查
        1.3.2 营养评价
        1.4 数据处理
        1.4.1 数据录入与分析
        1.4.2 质量控制
    二 研究结果分析
        2.1 基本情况
        2.2 食物摄入量及影响因素
        2.2.1 食物摄入频次
        2.2.2 食物摄入量
        2.2.3 食物摄入量的影响因素
        2.3 营养素摄入量及影响因素
        2.4 膳食结构及影响因素
        2.4.1 三大产能营养素供能比
        2.4.2 产能营养素供能比的影响因素分析
        2.4.3 三餐供能比
        2.4.4 三餐供能比影响因素分析
        2.5 产能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及影响因素
        2.5.1 能量的食物来源
        2.5.2 能量的食物来源影响因素分析
        2.5.3 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2.5.4 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影响因素分析
        2.5.5 脂肪的食物来源
        2.5.6 脂肪的食物来源影响因素分析
    三 讨论
        3.1 营养状况
        3.1.1 总体摄入量
        3.1.2 影响因素
        3.2 膳食结构
        3.2.1 总体情况
        3.2.2 影响因素
    四 小结
第二部分 北京市海淀区某社区老年人膳食营养认知态度
    一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处理
    二 研究结果分析
        2.1 老年人膳食营养知识情况
        2.1.1 营养知识得分
        2.1.2 营养知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2.2 老年人膳食营养态度情况
        2.3 老年人膳食营养行为情况
        2.3.1 膳食行为
        2.3.2 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及营养知识的需求
    三 讨论
    四 小结
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二 建议
文献回顾
参考文献
附录A 二十四小时膳食回顾调查表
附录B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
附录C 老年人营养膳食状况与KAP调査问卷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主要简历
致谢

(2)广西养老机构心理服务现状和服务构建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一)健康的需求
    (二)被尊重的需求
    (三)抒发情感的需求
    (四)娱乐的需求
    (五)社会交往需求
    (六)自我实现的需求
二、广西养老机构心理服务现状
    (一)老年人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
    (二)心理服务工作缺乏专业化
    (三)心理服务被认可度不高
    (四)社会性参与的心理服务过于形式化
三、基于老年人心理需求供给服务的模式
    (一)直接服务模式
        1.社工的作用
        2.社工提供心理服务的方式
    (二)间接服务模式
        1.一线员工关爱机制
        2.老年人内部互助机制
        3.引导家庭参与机制
        4.拓展服务资源机制

(3)协同治理视角下农村机构养老模式优化研究 ——以贵州省W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 基本概念
    (二) 理论基础
二、W县农村机构养老的现状扫描
    (一) W县农村养老机构的整体现状
    (二) W县农村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养老现状
三、W县农村机构养老面临的困境
    (一) 农村养老机构设施简陋与闲置并存
    (二) 农村机构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单一
    (三) 农村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需求满足度低
    (四) 农村机构养老模式的社会认可度低
四、基于多元主体视角的农村机构养老困境解析
    (一) 地方政府对农村机构养老重视不足
    (二) 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机构养老不足
    (三) 农村养老机构内部服务与管理水平低
    (四) 农村老年人养老观念传统守旧
五、协同治理下农村机构养老模式的优化路径
    (一) 积极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功能
    (二) 构建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机构养老的机制
    (三) 提升农村养老机构服务与管理能力
    (四) 培育农村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观念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4)从子女养老到自我养老:农村反馈式家庭养老的变迁与老年人赡养的困境 ——以鲁中Z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家庭养老:文化模式和养老方式
        1.2.2 自我养老
        1.2.3 “子女养老”到“自我养老”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传统与变迁
        1.3.2 西方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方法
        1.4.2 调查地点的选择
第2章 从“依赖子女”到“更加独立”:反馈式家庭养老的变迁
    2.1 “从子居”到“单过”——Z村老年人居住方式的转变
        2.1.1 何为“单过”
        2.1.2 Z村老年人的“单过”
    2.2 “家庭单一依赖”到“资源多元获取”——Z村老年人养老资源获取方式的转变
        2.2.1 “吃饭花钱”不再单靠子女
        2.2.2 “生活自理”与“寂寞独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自我养老的现代需求与传统资源
    3.1 家庭的现代化与社会的压力
        3.1.1 私人生活转型与家庭权力关系的变化
        3.1.2 年轻一代外流与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
    3.2 家庭主义传统的延续:老年人低层次物质需求及“子女为主”的观念
        3.2.1 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养老观——低层次物质需求下的生活
        3.2.2 老年人“知足常乐,子女为重”的行动逻辑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村老年人赡养的困境
    4.1 情感维度缺失——自我养老的发展限度
    4.2 “老了由谁管”——老年人失去自理能力后的困境
        4.2.1 “家庭”难归:子女无力,老人不忍
        4.2.2 “养老机构”难接受:养老机构的不完善与老人的低接受度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5.1 自我养老:传统家庭养老变迁下的妥协
    5.2 “折中式”家庭养老与代际情感的回归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基于照护服务需求的社区型养老机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基本概念
    1.2 研究背景
        1.2.1 社会背景
        1.2.2 相关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论文框架
第二章 调查概要
    2.1 调查时间、内容与方法
    2.2 调查对象概要
第三章 膳食服务及空间需求
    3.1 膳食服务用房配置
    3.2 膳食服务空间构成与空间尺度
        3.2.1 功能空间构成与使用现状
        3.2.2 各功能空间设备现状与尺度
    3.3 膳食服务流线分析
        3.3.1 进货流线
        3.3.2 送餐流线
        3.3.3 收残及厨余垃圾运送流线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医疗保健服务及空间需求
    4.1 医疗保健服务内容与用房配置
    4.2 配送药服务与空间需求
        4.2.1 配送药服务流程
        4.2.2 配送药服务空间需求
    4.3 保健与康复服务及空间需求
        4.3.1 体检服务
        4.3.2 理疗服务
        4.3.3 康复服务
    4.4 医疗保健服务相应功能空间关系
        4.4.1 医务空间内的空间关系
        4.4.2 医保室使用现状与设置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洗涤与清洁服务及空间需求
    5.1 洗涤服务特点与空间需求
        5.1.1 衣物送洗流线及晾晒流线
        5.1.2 衣物洗涤空间需求
        5.1.3 晾晒场地使用现状
    5.2 清洁卫生服务特点与空间需求
        5.2.1 居室及床单位清洁
        5.2.2 环境及设施设备清洁
        5.2.3 垃圾清理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生活照料服务及空间需求
    6.1 个人清洁服务
        6.1.1 老人居室内的清洁服务
        6.1.2 自用卫生间内的清洁服务
        6.1.3 公共卫生间与浴室的设置
    6.2 用餐服务
        6.2.1 用餐服务及餐厅配置
        6.2.2 卧床老人的进食护理
    6.3 起居生活照护服务
        6.3.1 室内公共活动空间
        6.3.2 室外公共活动空间
    6.4 护理人员照护行为跟踪调查分析
        6.4.1 护理动线的空间节点与时间分布
        6.4.2 护理动线的影响因素分析
        6.4.3 不同健康状态老人的照护服务需求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管理与后勤服务及空间需求
    7.1 咨询与办公
        7.1.1 接待门厅
        7.1.2 办公用房
        7.1.3 会议室
    7.2 后勤服务用房
        7.2.1 备品库
        7.2.2 职工用房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社区型养老机构的功能空间构成
    8.2 社区型养老机构的功能空间关系
    8.3 社区型养老机构中功能空间设计要点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历史文化街区适老化改造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难点
        1.2.4 研究的创新之处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1.3.1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1.3.2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1.3.3 研究评述与展望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主要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老年人与历史文化街区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老年人
        2.1.2 老年人居住建筑
        2.1.3 通用设计与适老化设计
        2.1.4 历史文化街区
    2.2 老年人的基本特征与养老需求
        2.2.1 身体与生理特征
        2.2.2 心理与行为特征
        2.2.3 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2.2.4 我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2.3 老年人与历史文化街区的关系
        2.3.1 相互作用
        2.3.2 影响因素
3 国内外适老化实践对比研究
    3.1 英国
    3.2 美国
    3.3 日本
    3.4 中国
    3.5 小结
4 南城门历史文化街区现状调查
    4.1 调查概要
        4.1.1 调查地选择
        4.1.2 调查日程
        4.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4.2 调查地概况
        4.2.1 区位条件
        4.2.2 基地范围
        4.2.3 人口与区划
    4.3 设施配套调查结果分析
        4.3.1 功能布局
        4.3.2 街道环境
        4.3.3 老年设施
        4.3.4 历史建筑
    4.4 生活运营调查结果分析
        4.4.1 老年人基本特征
        4.4.2 老年人生活实态
        4.4.3 设施环境使用情况
    4.5 南城门历史文化街区现状特征与问题
5 南城门历史文化街区适老化改造规划
    5.1 规划原则与要点
        5.1.1 规划原则
        5.1.2 规划要点
        5.1.3 规划依据
    5.2 适老化规划设计
        5.2.1 沿街业态分布
        5.2.2 功能单元布局
        5.2.3 居住单元设计
        5.2.4 街道环境整治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7)供需视域下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以南宁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评价
        1.2.1 社会化养老服务内涵研究
        1.2.2 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1.2.3 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研究
        1.2.4 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研究
        1.2.5 国内外研究的评价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家庭养老、社会养老、社会化养老
        2.1.2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
        2.1.3 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体系与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2.2 相关基础理论
        2.2.1 老年需求理论
        2.2.2 社会嵌入理论
        2.2.3 社会分层理论
        2.2.4 福利多元化理论
3 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产生的必然性分析
    3.1 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
    3.2 家庭结构转型的必然要求
    3.3 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3.4 城市化的必然要求
    3.5 经济社会急剧转型的必然要求
    3.6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4 城市老年人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分析
    4.1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分析
        4.1.1 调查问卷设计
        4.1.2 抽样调查
        4.1.3 问卷质量控制措施
        4.1.4 调查结果概况
    4.2 城市老年人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分析
        4.2.1 理论假设
        4.2.2 变量与模型
        4.2.3 列联表分析
        4.2.4 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
    4.3 有社会化养老服务意愿的城市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和内容的需求情况分析
        4.3.1 有社会化养老服务意愿的城市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的需求情况
        4.3.2 有社会化养老服务意愿的城市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内容的需求情况
    4.4 有社会化养老服务意愿的城市老年人的支付能力
        4.4.1 目前为非机构养老但有机构养老意愿的城市老年人的支付能力
        4.4.2 有社区居家养老意愿的城市老年人的支付能力
5 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分析
    5.1 南宁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的相关数据资料来源
        5.1.1 公开数据资料收集
        5.1.2 一对一个案访谈
        5.1.3 问卷调查
    5.2 南宁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资源分析
        5.2.1 按主管部门不同分类
        5.2.2 按功能不同分类
        5.2.3 按资源性质不同分类
    5.3 南宁市养老机构服务供给情况
        5.3.1 养老机构床位供给使用情况
        5.3.2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供给情况
        5.3.3 医疗服务供给方面
    5.4 南宁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情况
    5.5 南宁市社会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和利用情况分析
        5.5.1 养老机构服务有效供给和利用情况分析
        5.5.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和利用情况分析
6 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存在问题分析
    6.1 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未能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
    6.2 社会化养老服务总体性矛盾明显
        6.2.1 机构养老资源匮乏
        6.2.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不足
    6.3 社会化养老服务结构性矛盾突出
        6.3.1 机构养老服务供给与老年人需求不平衡
        6.3.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与老年人需求不平衡
        6.3.3 社会化养老服务资源利用效率低
        6.3.4 社会化养老服务的认知认同率不高
        6.3.5 社会化养老与家庭养老存在不平衡
        6.3.6 公建养老机构与民办养老机构发展不平衡
        6.3.7 养老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不均衡
    6.4 养老服务人力资源供给不足
    6.5 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制度尚待完善
        6.5.1 缺乏不同部门间高效协调机制
        6.5.2 缺乏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综合考评机制
        6.5.3 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6.5.4 缺乏对养老机构进行分类管理
        6.5.5 养老服务职业培训制度不健全
        6.5.6 缺乏制度创新
    6.6 其他问题
        6.6.1 机构养老收费与老年人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
        6.6.2 民办养老机构资产归属难确定
        6.6.3 社区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能动性受限与社区自身具有强大发展潜力形成反差
        6.6.4 养老服务体系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
    6.7 小结
7 完善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7.1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供给理念
    7.2 增加有效供给
        7.2.1 强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7.2.2 明确养老机构定位
    7.3 破除社会化养老服务结构性矛盾
        7.3.1 建立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无缝对接系统
        7.3.2 建立过程与效果跟踪机制
        7.3.3 科学布局养老服务机构
    7.4 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7.5 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相关制度
        7.5.1 政策制定者转变观念
        7.5.2 完善整合机制
        7.5.3 完善工作体制
        7.5.4 强化社会化养老服务行业自律机制
    7.6 提升老年人支付力和养老服务供给机构生存力
        7.6.1 加大对困难老人的资助
        7.6.2 多渠道筹集资金
    7.7 激活社区养老服务潜能
    7.8 重视舆论宣传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8)长春市南关区老年人口养老方式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第2章 基本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老年人口抚养比
        2.1.2 机构养老
        2.1.3 社区养老
        2.1.4 居家养老
        2.1.5 社区居家养老
        2.1.6 社会化养老
    2.2 基本理论
        2.2.1 社会嵌入理论
        2.2.2 福利多元理论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2.3 已有研究文献综述
        2.3.1 国内研究综述
        2.3.2 国外研究综述
第3章 长春市南关区老年人口养老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南关区人口老龄化基本状况及演变
        3.1.1 老年人口总量大幅增加
        3.1.2 人口老龄化水平快速提升
        3.1.3 南关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超过长春市平均水平
    3.2 南关区老年人口养老方式的现状
        3.2.1 机构养老
        3.2.2 居家养老
        3.2.3 社区养老
    3.3 南关区老年人口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专业性不足
        3.3.2 养老服务发展不均衡
        3.3.3 养老服务多样化、产业化不足
第4章 长春市南关区老年人口养老方式创新探索
    4.1 养老方式创新探索的基本状况
        4.1.1 政府购买服务
        4.1.2 “互联网+社区养老”
        4.1.3 公益创投项目
    4.2 国内典型养老方式创新探索案例
        4.2.1 北京:推行《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
        4.2.2 上海:“9073”养老格局不变,探索"上海特色"养老方式
        4.2.3 乌镇:“线上+线下”智慧养老方式
    4.3 国内典型养老方式创新探索实践的主要经验
        4.3.1 完善的政策法规是保障
        4.3.2 传统文化的可接受程度是重要因素
        4.3.3 市场化改革是必然趋势
第5章 长春市南关区老年人口养老方式发展方向及对策建议
    5.1 南关区老年人口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
        5.1.1 机构养老的发展方向
        5.1.2 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方向
    5.2 推进养老方式多元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5.2.1 充分发挥政府在养老方式发展中的作用
        5.2.2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5.2.3 推进智慧化养老服务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9)乐清市农村养老保障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路线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农村养老保障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2.1 本文用到的一些概念界定
        2.1.1 社会保障
        2.1.2 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2.1.3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2 社会保障基本理论
        2.2.1 两种生产理论
        2.2.2 代际互换理论
        2.2.3 生命周期理论
第3章 乐清市农村养老保障现状
    3.1 乐清市基本状况
        3.1.1 乐清市概况
        3.1.2 乐清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3.1.3 乐清市社会养老保障基本状况
    3.2 乐清市当前农村养老保障基本政策及主要做法
        3.2.1 推行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养老模式
        3.2.2 “五保户”养老制度的实施情况
        3.2.3 试点实施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户计生养老保险制度
        3.2.4 尝试推进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
    3.3 乐清市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的形式
        3.3.1 以家庭为基础的非正式保障系统受到冲击
        3.3.2 现有养老保障制度的保障水平偏低
        3.3.3 人口快速老龄化对养老保障形成挑战
第4章 乐清市农村养老保障问题
    4.1 乐清市农村养老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4.1.1 农村老年人的经济供养水平低
        4.1.2 农村养老保障内容单一
        4.1.3 农村养老保障相关制度缺失
        4.1.4 “五保户”养老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第5章 乐清市农村养老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人口老龄化加速对养老保障建设形成障碍
    5.2 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形成冲击
    5.3 传统养老模式受到新养老文化冲击
    5.4 农村养老保障缺乏法律规范
第6章 推进乐清市农村养老保障的对策
    6.1 建立与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6.1.1 进行相关配套制度改革
        6.1.2 明确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的责任
        6.1.3 加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相关法规的落实
    6.2 建立立体式、多元化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6.2.1 提升自我养老能力
        6.2.2 积极发展农村集体养老
        6.2.3 大力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事业
        6.2.4 大力深化家庭养老保障
        6.2.5 积极营造农村养老道德舆论氛围
        6.2.6 推进非营利组织服务
    6.3 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
        6.3.1 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渔业
        6.3.2 政府要减轻农民负担
        6.3.3 鼓励农民剩余劳动力在本地自主创业
        6.3.4 加大对农村公共设施的财政投入力度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民营养老机构发展政策支持体系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人口老龄化
        二、机构养老与民营养老机构
        三、政策与公共政策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二、社会支持理论
        三、公共产品理论
    第三节 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
        一、文化理念
        二、价值取向
第三章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机构养老服务发展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一、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快
        二、老年抚养系数逐步上升,人口红利优势减弱
        三、居民养老能力不足,未富先老
    第二节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有待加强
        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为机构养老提供了契机
        二、人口流动对居民养老意愿和养老方式产生影响
        三、我国机构养老发展历程回顾和未来需求预测
        四、积极引入民间资本,推动民营养老机构发展
    第三节 城市民营养老机构发展SWOT分析
        一、内在优势
        二、内在劣势
        三、外部机遇
        四、外部挑战
第四章 上海市民营养老机构发展研究
    第一节 老年人口结构特征和养老机构发展现状
        一、人口老龄化表现特征
        二、养老机构发展现状
    第二节 上海市机构养老服务典型案例调查
        一、案例介绍
        二、调研总结
    第三节 养老机构发展政策支持评价和引申思考
        一、政策梳理
        二、民营养老机构政策支持体系评价
        三、引申思考
    第四节 民营养老机构发展问题分析
        一、政府补贴数额少,养老机构融资困难
        二、竞争环境不公平,优惠政策落实有偏差
        三、护理人才紧缺,医养结合程度低
        四、管理机制不健全,服务纠纷频发
        五、社会支持不足,公益慈善发展缓慢
第五章 民营养老机构发展政策支持体系优化
    第一节 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未来研究展望
    第二节 民营养老机构发展政策支持优化路径
        一、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法律保障
        二、加大财政投入,提高配套政策执行力
        三、深化医养结合,完善医疗护理人才培养机制
        四、支持公益慈善组织发展,鼓励志愿服务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四、老了,去哪里养老——关于现存两种养老方式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市海淀区某社区老年人膳食营养研究[D]. 牛杨洋. 军事科学院, 2020(02)
  • [2]广西养老机构心理服务现状和服务构建模式研究[J]. 柳英成. 现代经济信息, 2020(04)
  • [3]协同治理视角下农村机构养老模式优化研究 ——以贵州省W县为例[D]. 刘倩.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4]从子女养老到自我养老:农村反馈式家庭养老的变迁与老年人赡养的困境 ——以鲁中Z村为例[D]. 张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8(01)
  • [5]基于照护服务需求的社区型养老机构设计研究[D]. 张茜. 北方工业大学, 2017(08)
  • [6]历史文化街区适老化改造规划研究[D]. 王璇. 西南科技大学, 2017(01)
  • [7]供需视域下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以南宁市为例[D]. 覃延长. 武汉大学, 2017(06)
  • [8]长春市南关区老年人口养老方式问题研究[D]. 刘一铭. 吉林大学, 2017(09)
  • [9]乐清市农村养老保障现状及对策研究[D]. 陈霄. 湖南农业大学, 2016(08)
  • [10]民营养老机构发展政策支持体系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D]. 熊海强. 华东政法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到老了,到哪里去养老——现存的两种养老方式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