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责任教育亟待加强

大学生责任教育亟待加强

一、大学生责任教育亟待强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会[1](2020)在《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注重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习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为“社会责任意识”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弱,不仅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成才成功。因此,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共有四部分:绪论部分阐述社会责任意识这一论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述评。第二部分从责任的概念为逻辑起点,逐步明确了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概念和内容,以马克思主义相关责任理论为总指引,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责任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关于责任思想的理论以及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责任观四方面的精髓,为全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全国范围内七所高校的大学生就其社会责任意识和行为两方面进行数据采集,结合采访收集到的有效信息,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新时代青年学生群体在社会责任意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剖析其弱化的成因。第四部分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最后,结语部分主要对本论题研究期间以来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进行复盘和反思,指明本论题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为今后学者的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张旦[2](2020)在《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的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为青年的成才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这就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新时代大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他们的社会责任担当的意识和能力将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未来,也关系到大学生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是指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符合社会规范的责任担当认知,并在其基础上内化形成责任担当情感,在一定能力的保障下转化为责任担当行为的实践过程。责任担当过程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的总体表现是比较好的,但也存在知、情、意、行不统一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二是高校教学理念、教育内容和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三是家庭教育的欠缺;四是大学生自身心理不成熟,缺乏社会实践。解决大学生责任担当方面的问题,需要从以下方面采取对策:一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如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二是完善高校德育体系,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如转变教育理念,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三是优化家庭教育,发挥情感优势,如家庭教育要“爱和严结合起来”,家长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家长要运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等;四是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社会责任担当的修养,如明确自己的社会公民角色,提高自己的责任担当修养,在实践中提升担当责任的能力。总之,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的培养是一个需要社会、高校、家庭通力合作、共同构建的系统工程。只有各方共同协作,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外界环境才能实现教育功能,并引导大学生达到社会对他们的担当要求。同时,大学生也应该正确定位自身的角色,积极主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责任担当认知转化为担当能力与行为,争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担当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杨利利[3](2020)在《责任伦理视域下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大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其面临着来自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多重压力。不断发生的大学生抑郁、自杀等心理问题和伤害生命等事件反映出当下大学生存在一定的生命观问题。然而,当前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却面临着实效性不强的困境,其在推动大学生生命观形成与塑造中的作用发挥不足。因而,必须通过强化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发挥其在大学生生命观引领中的积极作用。责任伦理为研究大学生生命观教育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其内含的责任意蕴、伦理特点以及鲜明的实践特征等均体现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内在伦理诉求,因而在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中彰显出中重要应用价值。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是一个涉及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体等多元主体参与的过程,每一主体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承担相应的伦理责任。当前,大学生生命观教育问题凸显,并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重视不足、教育合力缺乏、大学生生命自觉意识匮乏、教育运行不畅等。这些问题反映出责任伦理在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中的缺失,并主要在思维层面、主体层面以及实践层面体现出来,即责任伦理思维缺失,责任主体协同不够、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责任实践规范不足。为此,必须要在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中引入责任伦理,重新梳理教育的逻辑理路。在目标层面,追求自我生命、人类生命与自然、个体生命与社会、代际生命的和谐;在内容层面,以生命责任为主线,通过开展生命健康教育、生命敬畏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生命发展教育以进行视野拓展;在主体层面,强调多元主体责任共担,推动家庭责任伦理践行、规范学校责任伦理实践、促进社会责任伦理分摊以及个体责任伦理承担。基于责任伦理的视角进行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实践探索,应把握三个方面的实践要求。在理念方面,坚持立足生命、面向生命、回归生命;在原则方面,遵循目的善与手段善、前瞻性与追溯性、自律性与他律性的内在统一;在方法运用方面,通过引发生命责任冲突、形成生命责任体验法、强调生命责任叙事以激发主体动力。为探讨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具体实践路径,应针对现实问题,从思维层面、主体层面以及实践层面进行有效把握。第一,重塑责任伦理思维,提升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重视度;第二,推动多元主体协同,构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责任共同体;第三,强化个体责任伦理意识,激发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内在动力;第四,推进责任伦理实践,实现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良性运行。

熊琳[4](2020)在《大学生责任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与高校师生的交流中、在给优秀的学生个人及群体回信中鼓励大学生要勇于担当时代之责、历史之责,用奋斗的青春书写人生华彩篇章。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回答了新时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育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宝贵的人才资源。重视大学生责任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责任、引导他们自觉履行责任,成为当前大学生教育的重要课题。尽管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责任教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旨在完善大学生责任教育。但受时代背景、传统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责任教育仍然存在实效性不强、针对性不够等问题。因此,大学生责任教育要立足育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可行性路径,提高责任育人质量和效果。具体而言,本研究在结构上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大学生责任教育的研究现状,本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大学生责任教育相关概念和研究基础,回答了大学生责任教育“是什么”的问题。首先,对“责任”、“责任教育”、“大学生责任教育”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其次,从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和教育学相关理论阐述大学生责任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最后,从大学生责任认知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行为教育现状阐述大学生责任教育研究的实践基础。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大学生责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回答了大学生责任教育“为什么”的问题。首先,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从学生发展、高校育人、国家发展三维度论述开展大学生责任教育的重要性;其次,立足于调查研究,从主体重视度、价值引领、群体差异、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现存问题论述开展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必要性。第四部分主要阐述大学生责任教育的目标、主要内容和原则。在前文系统阐述大学生责任教育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明确大学生责任教育需要达到的效果、需要教育的内容以及需要坚持的原则。第五部分在前一部分明确了大学生责任教育目标、原则和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具体措施。主要从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角度尝试提出可行性路径。这一部分与前一部分为本文的重点内容,回答了大学生责任教育“怎么做”的问题。第六部分为结论与展望。在总结论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之上,分析论文的不足之处,为之后的研究指明方向、提供思路。

刘雨杭[5](2020)在《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新的现实背景。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大学生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其社会责任感的强弱也至关重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各个领域都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调查研究表明,总体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水平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存在社会责任感淡薄的现象。因此,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是十分紧迫的命题。本论文围绕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探究其内涵、特征和构成要素,借鉴国内外相关思想理论,分析当下培育现状的优势与不足,并根据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以期增强实际工作中的培育效果,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正文第一部分主要是概念界定,立足新时代背景,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进行探究,同时了解其具体特征,并对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是探究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理论基础,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国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关于青年责任思想的论述,并对其中的优秀思想进行借鉴和学习。第三部分是现状分析,本文运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现状。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成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重视程度逐渐增强,理论研究逐渐丰富,整体水平呈良好态势;问题也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在部分内容上呈片面现象、在部分方式上呈单一现象、在部分环节中呈缺失现象。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缺少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目标导向,二是忽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个体内在动力,三是缺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多方培育合力。正文的第四部分是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策略优化,本文在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树“志存高远”之理想、强“明辨笃实”之本领、承“民族复兴”之担当的培育价值导向,进而根据学生特点提出培育过程要遵循的培育原则:注重自觉与他律的统一、注重认知与行为的统一、注重个体与社会的统一,最后,从横向空间和纵向时间上提出两条路径,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纵向渐进培育路径和“个人—家庭—学校—社会”横向浸润培育路径。

李韵琦[6](2020)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运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永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社会责任意识关系到自身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这凸显了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迫切性。而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效果的关键在于构建具有实效性的运行机制,所以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运行机制进行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以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为借鉴,广泛吸收前人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运行机制的研究成果,运用文献研究法与调查研究法对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运行机制进行考察,总结出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运行机制取得了领导体系基本形成、思想政治队伍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以及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明显增强的现实成效。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思想导向机制联系薄弱、组织领导机制不够完善、教学运行机制不够合理、评估反馈机制可操作性弱以及协调保障机制不够到位。本文把握时代特征,进一步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自身方面分析问题出现的本质原因,从思想导向机制、组织领导机制、教学运行机制、协调保障机制和评估反馈机制方面对运行机制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尝试构建起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学生个体发展相协调、与高校教育发展相统一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运行机制。

刘辉[7](2020)在《基于系统思维的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校“时代新人”的培育呼唤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而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是由一系列相关结构及组成要素构成并相互影响且相互制约的。从系统思维的角度来看,当前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所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片段性、非结构性、静态性以及封闭性上。因此,只有坚持以系统思维为指导,立足整体性思维、结构性思维、动态性思维以及开放性思维来统筹全局,才能有效解决当前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所面临的各种非系统性问题,提升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实效性。本文首先对系统思维、责任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培育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论证了运用系统思维来解决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问题的适用性。其次,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进行系统思维的诠释,从而在理论上揭示出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与系统思维两者之间的内在契合性;再次,在揭示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与系统思维两者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在系统思维视域下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最后,着重从整体性思维、结构性思维、动态性思维以及开放性思维的思维模式出发,提出培育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系统路径。期望通过系统思维的全方位构建,着力提升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和开放性,进而实现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系统功能优化。

陈科伟[8](2020)在《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青年是最富朝气与活力的群体,是国家的希望也是民族的未来。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需要一代代青年接续奋进。伟大的梦想意味着伟大的责任,青年能否担起历史的责任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在实现伟大梦想的进程中,推进青年责任意识培育,强化青年责任担当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分析了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培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可能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在明确了新时代、青年、责任与责任意识等范畴后从个人、国家与世界三个维度提出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培育的新要求。开展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培育研究需要以理论与实践作为支撑,第三部分,从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的责任观、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对青年责任意识培育的探索和思想资源:中外关于青年责任意识培育的思想三方面梳理了开展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培育研究的依据。研究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培育归根结底要落脚到实践,第四部分,结合新时代的内涵指出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培育存在的问题,即培育内容设置滞后、培育队伍建设不充分、培育手段运用失当与培育环境营造不到位;且以问题为本从理论与现实,主观与客观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第五部分,根据前文思政理论供给动力不足,社会转型带来影响,多元文化碰撞以及培育地位不够受重视等原因分析,从培育内容设置、队伍建设、手段运用和环境营造四方面提出优化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培育的路径选择,是本文的重点内容。首先,培育内容设置明确生活性与主体性相结合、观念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层次性与整体性相结合的导向,并根据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培育新要求完善体系;其次,培育队伍建设需优化队伍结构、提高理论素养、驱动内在动力;再次,培育手段运用强调多方法联动、着重突出网络载体在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培育中的作用;最后,优化网络环境、法治环境与道德环境以营造良好的培育环境。

陈健[9](2019)在《庄子生命观之于大学生生命教育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学时代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大学生是整个社会最富有朝气、最具创造性的群体之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期盼。然而,当前大学生生命观现状不容乐观,校园中时有发生的自杀、他杀及各种暴力事件令人触目惊心,部分大学生显现出生命意识淡薄、理想信念缺失、抗挫能力低下、生命价值模糊等状态亦令人堪忧。高校学生的生命观现状,提示我们应重视与加强生命教育研究。道家哲学的本质是生命哲学。庄子作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尤为关注生命问题,其哲学体系蕴藏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他揭示生命的苦难、追求心灵的自由、思考生命的本质、关注生命的价值,形成了内涵丰富且见解独特的生命观。因而,系统阐释庄子生命观之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当代价值,有助于夯实生命教育的传统文化根基、丰富生命教育实践、促进大学生生命健康发展。本文采用调查问卷与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生命观、生命教育现状展开了实证研究。根据调研数据与访谈结果,论文客观剖析了当前大学生生命观存在的思想偏差,揭示了大学生生命教育在目标、内容、实践层面的欠缺之处。在此基础之上,文章通过对庄子生命观的价值旨归、主要内容以及教育实践的系统梳理、归纳总结,探寻并揭橥了庄子生命观之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价值、内容价值和实践价值。庄子将“道”视为生命存在、活动与发展的依据。“敬畏道”“效法道”“达至道”是庄子生命观的价值旨归。“敬畏道”要求人们在“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效法道”要求人们一方面以道的“普遍性”为依据,维护生命的平等和多样,另一方面以道的“规律性”为依据,自然无为、尊重生命本然;“达至道”要求人们在构建“人与天一”的生命世界与培育“藏天下于天下”的生命境界中,为生命发展创设理想外部环境和宏大内在格局。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目标不够明晰,深入发掘庄子生命观的价值旨归,将有助于促进其教育目标由模糊走向清晰,树立“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的目标导向。庄子生命观包涵自然生命观、社会生命观和精神生命观三个方面的内容。其自然生命观所提倡的“保身、全身、爱身”“养生而不益生”“重生而不惧死”等思想,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贵身观、养生观、生死观;其社会生命观所强调的“养亲”“事君”“均调天下”“退仁义、宾礼乐”“由技入道”等思想,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责任观、生命道德观、生命实践观;其精神生命观中“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哀莫大于心死”“立鲲鹏之志”等思想,对大学生生命情感教育、生命意志教育和生命理想教育具有重要启迪。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十分零散,缺乏基于人之生命存在方式的系统性构建。庄子生命观所蕴含的珍爱自然生命、塑造社会生命和高扬精神生命等思想,无疑对充盈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促进其由零散走向系统具有借鉴意义。庄子善于将纷繁复杂的社会事件(政治、经济、文化等)转换为教育事件以阐发事件背后的深意。《庄子》文本中的人物大多是师生关系,内容则基本上是传道、授业、解惑。庄子生命观的价值旨归和思想内核,正是借由具体的教育实践来传递和表达的。纵观《庄子》全文,庄子生命观的教育方法丰富多样,教育场域非常宽阔,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还包括家庭和社会。其生命观的教育实践,为丰富与拓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方法与路径提供了思想资源。需要指出的是,庄子生命观尽管拥有诸多值得传承和弘扬的价值与精神,然而受时代背景、社会历史、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某些内容难免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存在一定程度的扞格。为此,大学生生命教育在借鉴庄子生命观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掘、继承、弘扬其思想精华,做好“照着讲”的工作;另一方面应立足现实问题与时代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做好“接着讲”的工作。

范政锟[10](2019)在《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二、大学生责任教育亟待强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生责任教育亟待强化(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2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基本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责任及责任意识的界定
        2.1.2 社会责任意识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2.1.3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及体系构建
    2.2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责任观
        2.2.2 中国传统责任思想
        2.2.3 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观
        2.2.4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责任观
    2.3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时代价值
        2.3.1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
        2.3.2 是培养担当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需要
        2.3.3 是教育引导青年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
3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表现及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3.1 问卷设计及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2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和样本结构
    3.2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主流表现
        3.2.1 拥护社会主义
        3.2.2 理性表达爱国
        3.2.3 科研意愿强烈
        3.2.4 崇尚榜样模范
    3.3 新时代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3.3.1 爱国情感易受干扰
        3.3.2 践履责任意愿不强
        3.3.3 公共担当意识淡薄
        3.3.4 自我中心主义明显
    3.4 新时代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3.4.1 社会教育的弱化
        3.4.2 家庭教育的偏颇
        3.4.3 学校教育的不足
        3.4.4 自我教育的缺乏
4 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对策思考
    4.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涵养社会教育
        4.1.1 建立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
        4.1.2 依托融媒体监督引导舆情
        4.1.3 搭建感悟责任的实践平台
    4.2 高校应发挥责任意识教育的阵地优势
        4.2.1 增添责任教育的魅力
        4.2.2 营造责任型校园环境
    4.3 新家风建设作为家庭教育的精神内核
        4.3.1 亲密性示范立榜样
        4.3.2 创设家庭责任情境
    4.4 提高自我认识为个人责任教育的前提
        4.4.1 强化责任理论认知
        4.4.2 磨练践行责任意志
        4.4.3 提高心理自助技能
结语
附录Ⅰ
附录Ⅱ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2)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相关问题概述
    第一节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概念界定
        一、新时代
        二、责任、担当与社会责任担当
    第二节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的主要内容
        一、对家庭的责任担当
        二、对国家与民族的责任担当
        三、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担当
        四、对自身的责任担当
    第三节 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青年社会责任担当的理论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青年社会责任担当思想
    第四节 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个人意义:实现大学生自身的人生价值
第二章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第一节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区域选择与调查样本的选择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思路及主要内容
        三、调查问卷的基本数据结果统计
    第二节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责任担当认知不清
        二、社会责任担当情感淡漠
        三、社会责任担当意志薄弱
        四、社会责任担当信念不坚定
        五、社会责任担当行为能力不足
    第三节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二、高校教学理念、教育内容和方法存在一些问题
        三、家庭教育的欠缺
        四、大学生自身心理不成熟,缺乏社会实践
第三章 增强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的主要对策
    第一节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二、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三、健全社会管理制度
        四、关注大学生利益诉求
    第二节 完善高校德育体系
        一、转变教育理念
        二、拓展教学内容
        三、改进教学方法
        四、发挥校园文化作用
    第三节 优化家庭责任教育
        一、家庭教育要“爱和严结合起来”
        二、家长要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三、家长要运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
    第四节 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社会责任担当的修养
        一、明确自身社会公民角色
        二、强化社会责任担当意识
        三、提升担当责任的实践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3)责任伦理视域下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1.1.1 问题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析
        1.2.1 国外研究述评
        1.2.2 国内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核心概念释析
        1.4.1 生命
        1.4.2 生命观
        1.4.3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
        1.4.4 责任与伦理
2 责任伦理与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概述
    2.1 责任伦理概述
        2.1.1 责任伦理的提出
        2.1.2 责任伦理的涵义与特征
        2.1.3 责任伦理与传统信念伦理的比较
    2.2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主体及其责任伦理
        2.2.1 责任主体与责任伦理
        2.2.2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主体的责任伦理
    2.3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责任伦理理论溯源
        2.3.1 中国传统生命观教育中的责任伦理思想撷英
        2.3.2 西方生命观教育中的责任伦理思想演变
        2.3.3 马克思恩格斯生命观教育中的责任伦理思想探究
    2.4 责任伦理在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中的作用
        2.4.1 彰显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目标的伦理意蕴
        2.4.2 扩展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内容的伦理范围
        2.4.3 体现大学生生命观教育过程的伦理诉求
        2.4.4 强化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主体的伦理规范
3 责任伦理缺失与大学生生命观教育问题凸显
    3.1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重视度低的责任伦理审视
        3.1.1 责任理念滞后
        3.1.2 责任理解错位
        3.1.3 责任认知偏差
    3.2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合力缺乏的责任伦理分析
        3.2.1 学校责任缺位
        3.2.2 社会责任弱化
        3.2.3 家庭责任转移
    3.3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主体生命自觉匮乏的责任伦理追问
        3.3.1 自然生命责任意识淡化
        3.3.2 社会生命责任意识淡薄
        3.3.3 精神生命责任意识淡漠
    3.4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运行不畅的责任伦理反思
        3.4.1 责任风险防范不力
        3.4.2 责任过程调控不足
        3.4.3 责任评价机制不完善
4 责任伦理视域下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逻辑理路
    4.1 目标追求:生命和谐
        4.1.1 自我生命和谐
        4.1.2 人类生命与自然和谐
        4.1.3 个体生命与社会和谐
        4.1.4 代际生命和谐
    4.2 内容完善:视野拓展
        4.2.1 对自我负责——生命健康教育
        4.2.2 对自然负责——生命敬畏教育
        4.2.3 对社会负责——生命价值教育
        4.2.4 对未来负责——生命发展教育
    4.3 主体指向: 责任共担
        4.3.1 家庭责任伦理践行
        4.3.2 学校责任伦理规范
        4.3.3 社会责任伦理分摊
        4.3.4 个体责任伦理承担
5 责任伦理视域下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实践要求
    5.1 理念确立: 生命为本
        5.1.1 立足生命
        5.1.2 面向生命
        5.1.3 回归生命
    5.2 原则遵循: 内在统一
        5.2.1 目的善与手段善的统一
        5.2.2 前瞻性与追溯性的统一
        5.2.3 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5.3 方法运用:动力激发
        5.3.1 引发生命责任冲突
        5.3.2 注重生命责任体验
        5.3.3 强调生命责任叙事
6 责任伦理视域下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路径选择
    6.1 重塑责任伦理思维,提升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重视度
        6.1.1 增强前瞻责任思维
        6.1.2 树立关怀责任思维
        6.1.3 确立整体责任思维
    6.2 推动多元主体协同,构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责任共同体
        6.2.1 学校主导
        6.2.2 社会参与
        6.2.3 家庭协作
    6.3 强化个体责任伦理意识,激发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内在动力
        6.3.1 形成生命责任认知
        6.3.2 涵化生命责任情感
        6.3.3 锤炼生命责任意志
        6.3.4 践行生命责任行为
    6.4 推进责任伦理实践,实现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良性运行
        6.4.1 注重责任伦理风险防范
        6.4.2 加大责任过程调控力度
        6.4.3 完善责任伦理评价机制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大学生责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缘由
    2. 研究意义
    3. 研究现状
    4. 研究思路
    5. 研究方法
    6. 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创新之处
第1章 大学生责任教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1.1 大学生责任教育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 责任
        1.1.2 责任教育
        1.1.3 大学生责任教育
    1.2 大学生责任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1.2.1 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1.2.2 教育学相关理论
    1.3 大学生责任教育研究的实践基础
        1.3.1 问卷调查情况说明
        1.3.2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1.3.3 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显示困境
第2章 大学生责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 大学生责任教育的重要性
        2.1.1 立足学生,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2.1.2 立足教育,提高高校育人质量
        2.1.3 立足时代,推动国家、民族进步和发展
    2.2 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必要性
        2.2.1 大学生责任教育的主体重视度有待加强
        2.2.2 大学生责任教育的价值引领有待强化
        2.2.3 大学生责任教育群体间差异有待重视
        2.2.4 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教育内容有待完善
        2.2.5 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教育方式有待更新
第3章 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多维解读
    3.1 大学生责任教育的目标
        3.1.1 提高责任认知
        3.1.2 增强责任情感
        3.1.3 磨练责任意志
        3.1.4 养成责任行为
    3.2 大学生责任教育的主要内容
        3.2.1 自我责任和家庭责任
        3.2.2 他人责任和社会责任
        3.2.3 国家责任和民族责任
        3.2.4 对人类和自然的责任
    3.3 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原则
        3.3.1 以学生为本,调动大学生积极性
        3.3.2 注重层次原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3.3.3 理论联系实际,提升教学效果
第4章 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实现路径
    4.1 完善自我教育,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4.1.1 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责任认知,增强责任情感
        4.1.2 积极参与实践,磨练责任意志,养成责任行为
    4.2 重视学校教育,构筑大学生责任教育体系
        4.2.1 改进教育内容,提升责任教育的效果
        4.2.2 优化教育方法,增强责任教育实效性
        4.2.3 重视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4.2.4 构建评价体系,构筑有力的组织保障
    4.3 整合社会力量,构建责任教育校外支持系统
        4.3.1 注重家风建设,发挥家庭教育基础性作用
        4.3.2 重视社区教育,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4.3.3 加强社会教育,发挥责任教育的联动作用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5)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基本问题研究
    (一)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界定
    (二)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特征分析
    (三)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构成要素
二、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理论前提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责任的相关论述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儒家学者关于责任思想的相关论述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青年责任的经典论述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现状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数据采集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基本现状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四、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策略优化
    (一)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价值目标
    (二)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基本原则
    (三)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现实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6)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运行机制的理论概述
    2.1 社会责任的含义
        2.1.1 责任的定义
        2.1.2 社会责任的内涵
        2.1.3 社会责任的意义
    2.2 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运行机制的含义
        2.2.1 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内涵
        2.2.2 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意义
        2.2.3 运行机制的定义
        2.2.4 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运行机制的概念界定
    2.3 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运行机制的理论依据
        2.3.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2.3.2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与认识论
        2.3.3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
        2.3.4 教育学“教育即生活”理论
        2.3.5 心理学“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运行机制的现状
    3.1 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运行机制的现实成效
        3.1.1 社会责任教育领导机制基本形成
        3.1.2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机制逐渐完善
        3.1.3 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机制不断创新
        3.1.4 大学生社会责任自我认识机制明显增强
    3.2 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3.2.1 教育导向理念不够清晰
        3.2.2 组织领导体系合力不足
        3.2.3 教学运行方式偏向形式化
        3.2.4 评估反馈路径可操作性弱
        3.2.5 协调保障功能不够到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运行机制问题存在的成因分析
    4.1 社会因素对运行机制产生的影响
        4.1.1 西方外来文化会误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4.1.2 社会消极思想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冲击
        4.1.3 媒体对社会责任教育的宣传监督不到位
    4.2 学校因素对运行机制产生的影响
        4.2.1 学校领导对社会责任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4.2.2 学校各部门社会责任教育合力不够到位
        4.2.3 部分青年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不够充分
    4.3 家庭因素对运行机制产生的影响
        4.3.1 家庭教育环境欠佳
        4.3.2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4.4 自身因素对运行机制产生的影响
        4.4.1 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主体意识缺失
        4.4.2 部分大学生自我学习意志力薄弱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运行机制的原则和目的
    5.1 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运行机制的原则
        5.1.1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1.2 方向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
        5.1.3 继承创新性原则
    5.2 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运行机制的目的
        5.2.1 以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目的
        5.2.2 以对教育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为目的
        5.2.3 以尊重大学生的内心需求为目的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完善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运行机制的对策研究
    6.1 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思想导向机制
        6.1.1 树立明确的教育引导思想
        6.1.2 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
        6.1.3 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6.2 优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组织领导机制
        6.2.1 建立完备的组织领导体系
        6.2.2 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分工
    6.3 重视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教学运行机制
        6.3.1 提高教师的素养和专业能力
        6.3.2 注重教学与社会实践相互融合
        6.3.3 营造社会、学校和家庭三者联动的教育环境
    6.4 健全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协调保障机制
        6.4.1 制定更加全面的条件保障制度
        6.4.2 规范高校制度保障体系的运行
    6.5 完善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评估反馈机制
        6.5.1 强化评估反馈的意识
        6.5.2 规范评估机制的运行
        6.5.3 注重反馈机制的建设
        6.5.4 加强评估和反馈机制间的联系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基于系统思维的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1.研究缘起
        2.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研究述评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 论文的创新点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系统思维
        1.整体性思维
        2.结构性思维
        3.动态性思维
        4.开放性思维
    (二) 责任意识
    (三) 责任意识培育
二、系统思维应用于责任意识培育的适用性论证
    (一) 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是复杂性问题
    (二) 系统思维应用于责任意识培育的合理性
    (三) 系统思维应用于责任意识培育的必要性
三、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系统思维诠释
    (一) 责任意识培育的整体性思维诠释
        1.责任意识培育的全要素观念
        2.责任意识培育的全过程观念
    (二) 责任意识培育的结构性思维诠释
        1.影响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生成的宏观环境结构
        2.影响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生成的微观环境结构
    (三) 责任意识培育的动态性思维诠释
        1.责任意识培育教育对象的动态性变化
        2.责任意识培育教育者的动态性变化
        3.责任意识培育效果的非线性变化
    (四) 责任意识培育的开放性思维诠释
        1.对中华传统责任伦理的继承
        2.对国外责任理论及实践经验的借鉴
        3.对未来责任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四、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面临问题的系统思维分析
    (一) 整体性思维视域下面临的责任意识培育问题
        1.大学生对责任的整体认知不足
        2.责任意识培育的知行转化困境
    (二) 结构性思维视域下面临的责任意识培育问题
        1.责任意识培育宏观环境的结构性构建匮乏
        2.责任意识培育微观环境的协同育人效应发挥不足
    (三) 动态性思维视域下面临的责任意识培育问题
        1.高校教育对象群体的动态性变化挑战
        2.高校教育者群体的动态性变化挑战
        3.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效果的非线性挑战
    (四) 开放性思维视域下面临的责任意识培育问题
        1.对中华传统责任伦理的忽视
        2.对国外责任理论及实践经验的借鉴不足
        3.对责任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不足
五、系统思维下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路径分析
    (一) 在整体性思维的导引下培育大学生责任意识
        1.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整体性责任认知
        2.涵养高校大学生的责任情感
        3.磨炼高校大学生的责任意志
        4.促成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知行转化
    (二) 在结构性思维的导引下培育大学生责任意识
        1.发挥责任意识培育宏观环境的协同效应
        2.发挥责任意识培育微观环境的协同效应
    (三) 在动态性思维的导引下培育大学生责任意识
        1.高校教育者应主动把握大学生的群体性特点
        2.建立分工明确的责任意识高校育人队伍
        3.加强制度建设以应对责任意识培育的非线性挑战
    (四) 在开放性思维的导引下培育大学生责任意识
        1.回顾过去:积极挖掘与阐释传统责任伦理资源
        2.面向国际:积极借鉴与发展国外有益责任理论与实践经验
        3.展望未来:积极巩固与创新当前责任教育理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概况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及可能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可能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培育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涵义
        一、新时代的内涵与特点
        二、青年的界定
        三、责任与责任意识
    第二节 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培育新要求
        一、新时代与青年责任意识培育的关系
        二、新时代对青年责任意识培育提出新要求
第二章 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培育的依据
    第一节 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的责任观
    第二节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对青年责任意识培育的探索
    第三节 思想资源:中外有关青年责任意识培育的思想
        一、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关责任意识培育的思想
        二、当代国外公民责任意识培育的经验借鉴
第三章 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培育内容设置滞后
        二、培育队伍建设不充分
        三、培育手段运用失当
        四、培育环境营造不到位
    第二节 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培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政理论支撑不够
        二、社会转型的影响
        三、多元文化的碰撞
        四、培育地位不受重视
第四章 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培育的路径探析
    第一节 培育内容更新接轨新时代
        一、明确培育内容导向
        二、完善培育内容体系
    第二节 培育队伍建设紧跟新时代
        一、优化培育队伍结构设置
        二、提升培育队伍理论素养
        三、驱动培育队伍内在动力
    第三节 培育手段创新体现新时代
        一、实现培育方法的多元联动
        二、突出网络载体在培育中的作用
    第四节 培育环境优化彰显新时代
        一、突出网络环境优化
        二、注重法治环境优化
        三、凸显道德环境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9)庄子生命观之于大学生生命教育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设计
    四、研究意义
第一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相关概念释义
    第一节 生命概念释义
        一、生命的内涵与特征
        二、生命的存在方式
    第二节 生命教育概念阐释
        一、生命教育的提出与意涵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调研、问题与出路
    第一节 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调研
        一、大学生生命观现状调研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调研
    第二节 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目标模糊
        二、教育内容零散
        三、教育方法与路径单一
    第三节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出路
        一、强化现代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二、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资源
        三、比较视阈下庄子生命观的阐发
第三章 庄子生命观之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价值
    第一节 “知天人之所为”:树立敬畏生命的教育目标
        一、庄子生命观的价值旨归之敬畏道
        二、树立大学生敬畏生命的教育目标
    第二节 “物无贵贱”:树立尊重生命的教育目标
        一、庄子生命观的价值旨归之效法道
        二、树立大学生尊重生命的教育目标
    第三节 “藏天下于天下”:树立发展生命的教育目标
        一、庄子生命观的价值旨归之达至道
        二、树立大学生发展生命的教育目标
第四章 庄子生命观之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价值
    第一节 “常因自然”:充盈自然生命教育内容
        一、庄子的自然生命观
        二、充盈大学生自然生命教育内容
    第二节 “均调天下”:充盈社会生命教育内容
        一、庄子的社会生命观
        二、充盈大学生社会生命教育内容
    第三节 “逍遥而游”:充盈精神生命教育内容
        一、庄子的精神生命观
        二、充盈大学生精神生命教育内容
第五章 庄子生命观之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价值
    第一节 “法无定法”:丰富大学生生命教育方法
        一、庄子生命观的教育方法
        二、丰富大学生生命教育方法
    第二节 “游学天下”:丰富大学生生命教育路径
        一、庄子生命观的教育路径
        二、丰富大学生生命教育路径
第六章 庄子生命观之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反思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庄子生命观的再审视
        一、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与庄子生命观融通之处
        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庄子生命观局限性分析
    第二节 庄子生命观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继承与创新
        一、庄子生命观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照着讲”
        二、庄子生命观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接着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当代大学生生命观与生命教育状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二 :《当代大学生生命观和生命教育现状访谈提纲》(学生卷)
附录三 :《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状况调查问卷》(教师卷)
读博期间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四、大学生责任教育亟待强化(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研究[D]. 王会. 中北大学, 2020(09)
  • [2]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研究[D]. 张旦. 湘潭大学, 2020(02)
  • [3]责任伦理视域下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D]. 杨利利.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3)
  • [4]大学生责任教育研究[D]. 熊琳. 南昌大学, 2020(01)
  • [5]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策略研究[D]. 刘雨杭.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6]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运行机制研究[D]. 李韵琦.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7]基于系统思维的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研究[D]. 刘辉.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8]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培育研究[D]. 陈科伟.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7)
  • [9]庄子生命观之于大学生生命教育价值研究[D]. 陈健. 安徽师范大学, 2019(06)
  • [10]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策略研究[D]. 范政锟. 河北工业大学, 2019

标签:;  ;  ;  ;  ;  

大学生责任教育亟待加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