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民屯凹陷成为主要油区

大民屯凹陷成为主要油区

一、大民屯凹陷成为主力油区(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光,陈永成,李玉金,蓝阔,李敬含,巩伟明[1](2021)在《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油气勘探历程与启示》文中指出在全面回顾辽河坳陷60余年油气勘探历程的基础上,以油气储量发现为主线,充分考虑理论认识深化、勘探方法改进、新技术应用的重要作用,将辽河坳陷油气勘探历程划分为区域普查与稀井广探、局部详探与重点突破、拓展勘探与规模增储、深化陆上与加快滩海、精细勘探与稳定发展5个阶段。总结了油气勘探的3方面启示:地质认识的提升和新技术的应用是储量持续发现的关键、裂谷盆地的油气勘探要更加注重对断裂发育演化的研究、特殊类型油气藏也是富油气凹陷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阐述了理论认识与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断裂与油气分布富集的关系,总结了变质岩内幕油气藏、火成岩油气藏和页岩油气藏的成藏模式,以期对中国东部裂谷盆地富烃凹陷的立体勘探起到启迪和借鉴作用。

孟卫工[2](2020)在《辽河高成熟探区持续勘探发现技术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历经50多年勘探,辽河探区整体进入高成熟勘探阶段,老区如何持续获得勘探新发现,是解决资源接替矛盾的首要问题。"十三五"期间,以老资料重建为基础,以"两宽一高"等新技术为手段,以构建新的油气藏模型为核心,对辽河探区各凹陷开展"整体认识、整体评价、整体部署"全方位勘探,发现了陡坡带砾岩体油藏、深层超压火成岩油藏、洼陷中心页岩油藏、残留型中生界潜山油藏、中浅层复杂断块油气藏五大勘探领域,落实了1个亿吨级、8个千万吨级规模储量区带。"十三五"勘探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突破理论、优化技术,高成熟探区勘探仍大有可为。

毛俊莉[3](2020)在《辽河西部凹陷页岩油气成藏机理与富集模式》文中认为辽河西部凹陷是我国重要含油气盆地--渤海湾盆地的富油气凹陷之一,目前也是我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研究的重点领域。针对西部凹陷湖盆构造控制沉积特点,论文分析了辽河西部凹陷断陷湖盆沉降-沉积迁移变化规律,探讨了构造和沉积对页岩油气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改进了陆相页岩的分类方法,分析了成藏主控因素,建立了西部凹陷页岩油气富集模式,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沙河街组三段和四段是辽河西部凹陷最有潜力形成页岩油气的目的层段,同沉积时期的断裂活动对沉积和页岩分布产生了明显的控制作用,沙三和沙四段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和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性。碳酸盐含量高是半封闭、半咸水湖湾相对页岩矿物成分控制作用的结果;沙三期断裂活动较强,且分段性明显,同沉积水体较深,页岩沉降-沉积中心发生由北西向南东方向地明显迁移,黏土矿物含量逐渐减少,页岩沉积剖面表现为向西减薄的楔形。沙三和沙四段具备形成页岩油气的有利条件,沉积作用控制了页岩有机地球化学和储集物性条件。沉积环境约束了页岩有机质类型和丰度的分布,在平面上形成了围绕深湖中心为中心的环带状有机质类型分布特点,有机质丰度发生相应变化。连续的沉降作用过程为页岩油气的形成和保存提供了良好条件。西部凹陷沙三-沙四段页岩可划分为连续纹层型、断续纹层型及分散纹层型纹层结构,分别代表了不同沉积环境下的有机质赋存特点。热演化历史控制页岩油气的形成和分布,导致了西部凹陷南部和北部烃源岩产物差异。研究揭示了西部凹陷页岩含油气性变化规律,明确了平面上“北油南气”,纵向上“下气上油”的油气分布格局。碳酸盐岩矿物含量对页岩油的形成产生了促进作用,碳酸盐岩含量与页岩含油量具有正相关关系,具有促进低成熟度有机质加速生油气的作用。沉降-沉积中心转移控制了页岩油气形成和分布,继承性的湖相沉积作用使得沙四和沙三有相似的有机质类型,但后期沉降迁移控制热演化成熟度中心的迁移。沙四段以页岩油为主,沙三段以页岩气为主,据此分别建立了沙四段页岩油和沙三段页岩气富集模式。研究结论对辽河西部凹陷页岩油气评价及勘探提供了重要指导,可推广应用于中国东部其他盆地(凹陷),对其他陆相盆地也可具有参考意义。

李晓光,刘兴周,李金鹏,田志[4](2019)在《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沙四段湖相页岩油综合评价及勘探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页岩油是非常规油气勘探领域的新热点,辽河坳陷页岩油资源量巨大,是现实的接替资源之一。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沙四段岩性可划分为油页岩、泥质云岩、含碳酸盐油页岩、含粉砂油页岩及粉砂岩5种,整体上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为页岩油资源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针对研究区地质条件,提出页岩油"三品质"评价方法。评价烃源岩品质,确定油气富集段;考虑原油黏度、渗透率及地层压力等因素,计算表征储层渗流能力的流动品质曲线,通过流动品质识别页岩油高渗透段;通过计算脆性矿物含量,结合地应力各向异性评价技术,开展脆性及可压裂性评价,确定工程甜点,选定合适压裂段。老井试油及新井钻探结果表明,大民屯凹陷沙四段是有利的页岩油勘探层系,在页岩油"三品质"评价基础上,选准"甜点",进行有效的压裂改造可以形成工业产能,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

赵鸿皓[5](2018)在《渤海湾盆地不同凹陷油气成藏期差异性及主控因素》文中认为综合利用烃源岩生排烃期法、流体包裹体法,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渤海湾盆地各凹陷新生界油气成藏期特征,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凹陷油气成藏期差异,探讨了油气成藏期差异的主控因素。渤海湾盆地各凹陷主要存在两期成藏,即古近纪末期和新近纪中晚期-第四纪,且以新近纪中晚期-第四纪为主。从盆地外围凹陷向渤中地区,平面上油气主成藏期逐渐变晚,表现出早期成藏→晚期成藏的演变特征;纵向上油气富集层系逐渐变新,自深部至浅部呈现出单期→两期→单期的演变特征。整体上,自盆地边缘至渤中凹陷,表现为单期早期成藏→两期成藏早期为主→两期成藏晚期为主→单期晚期成藏的演变特征。凹陷范围内,自生烃洼陷向构造高部位,成藏期由早变晚。渤海湾盆地不同凹陷油气成藏期的差异及演变规律主要受控于盆地沉降过程、烃源岩演化,且受断层活动影响。盆地沉降控制着渤海湾盆地宏观上的油气成藏期,其中沉降期次控制成藏期次,沉降幅度控制成藏期的主次;不同沉降类型的平面分布控制着成藏期次演化,且新近系-第四系补偿沉积厚度越大,晚期成藏特征越明显。烃源岩演化控制着成藏期的时空差异及演变规律,其中烃源岩生烃时期控制油气成藏期,烃源岩分布层系影响生烃时期。晚期断层的活动时期与新近系油气成藏时期相匹配,断层活动性影响油气垂向运移距离,进而影响新近系成藏时期。

孙博闻[6](2018)在《中国东部致密油-烃源岩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常规油气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对能源的需求;人们逐渐将目标转向了非常规油气资源,其中致密油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以中国东部华北渤海湾盆地冀中拗陷、松辽盆地、辽河渤海湾盆地辽河拗陷等典型的致密油探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典型沉积特征,重点探讨了致密油探区烃源岩特征及其与致密储层分布特征、及其致密油形成的主要地质-地球化学因素。主要取得了以下结论:中国东部地区致密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适度、有机质类型好的优质烃源岩在形成常规油气资源的同时,也为致密油的形成提供了资源基础。烃源岩品质以中-好为主,具备形成规模致密油聚集的烃源岩条件。渤海湾盆地冀中拗陷束鹿凹陷沙三下亚段沉积了巨厚的湖泊相暗色泥岩和泥灰岩,烃源岩为中—好类型,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Ⅲ型,烃源岩主要处于成熟阶段,为好生油岩类型,发育有一套以沙三段泥岩为储层的致密油藏,属于典型的“源储一体式”致密油藏。渤海湾盆地辽河拗陷致密油藏主要发育在西部凹陷和大民屯凹陷,其中西部凹陷沙三段广泛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沉积体系,烃源岩主要为好烃源岩,以Ⅱ—Ⅲ型干酪根为主,随地层自上而下从以Ⅱ1型干酪根为主逐渐转变为以Ⅲ型干酪根为主,主要处于成熟阶段。沙四段沉积阶段为咸化湖盆闭塞湖湾环境,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属于好烃源岩,沙四段烃源岩母质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处于低成熟成熟生油阶段,有机质丰度高。主要发育有源内和源下两种致密油藏形式。松辽盆地主要以青山口组一段为主力烃源岩生成致密油藏,主要以暗色泥岩为主分布面积广,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Ⅱ1型,主要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有机质丰度高,为致密油的生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主要形成了源内高台子油层和源下扶余油层两套致密油藏。对比各致密油探区发现,相对稳定的构造背景、富生烃凹陷-斜坡沉积体系最有利于致密油富聚成藏。优质烃源岩是致密油形成的物质基础,紧邻优质源岩致密储层是致密油形成的空间;源-储合理配置是致密油成藏的重要因素,生烃增压为油气运移充注提供了动力。

蓝阔[7](2018)在《大民屯凹陷沙四段致密油成藏条件及潜力分析》文中认为大民屯凹陷为“小而肥”的富油气凹陷,油气勘探程度高达66.3%,为了实现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持续发展,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发现新领域。近年来,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取得重大进展,其中致密油勘探不断突破传统的勘探理念,成为储量增长的新“亮点”。大民屯凹陷沙四段油页岩为大民屯凹陷主力烃源岩,沉积厚度大、分布稳定,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有51口井见油气显示,其中沈224井油页岩段试油获工业油流,展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本次论文围绕致密油成藏条件及潜力分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对致密油有利区的预测总结出一套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以致密油勘探理念为指导,参考国内外勘探经验,通过构造演化、沉积条件和源岩研究,分析油页岩成因、地层结构、储集类型及源储配置关系,确定油页岩发育段致密储层具备一定勘探潜力,以下认识成果:突破了原有“油页岩”段为整体源岩、单一岩性的地质认识,明确油页岩发育段典型“三明治”结构特征,油页岩段发育有泥晶云岩、碳酸盐质油页岩等优势岩性,构造缝、层理缝和收缩缝发育,源储配置关系有利,致密油勘探潜力巨大。综合地质分析测试、测井评价以及地震预测等技术方法,形成分析化验-测井评价明确优势岩性,分析测试-测井评价确定TOC分布,叠后岩石物理分析及反演预测致密层段展布等技术系列,为有利目标评价提供技术保障。通过系统石油地质研究,实现油页岩从烃源岩到储集层的地质观念、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的转变。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致密油“甜点”区预测技术,对辽河油区寻找致密油藏具有借鉴意义。

杜鹏[8](2018)在《大民屯凹陷西斜坡沙四段岩性识别与含油性评价》文中指出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是辽河油田三大生油凹陷之一,凹陷内油藏分布广泛,原油储量丰富,是辽河油田勘探的主战场。西斜坡古近系沙河街组沙四段勘探起步较晚,已发现的储量规模偏低,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油藏的勘探和评价也只局限于沙四段下的一层以牵引流作用为主的均质细砂岩储集体,储集层划分单一,且沙四段砂砾岩体厚度大、横向对比差,缺少砂砾岩体期次划分及精细对比;二是扇三角洲相沉积体系中扇体岩性复杂,储集类型多样,测井储层识别难度较大;三是沙四段优质烃源岩发育,成藏条件优越,但由于储层含油性认识不足,导致油藏勘探效果差。为更好的评价大民屯凹陷西斜坡沙四段油藏,根据研究区具体石油地质特征以及勘探现状,本论文运用地质录井技术、岩心扫描技术、薄片鉴定技术、气测录井技术及地化录井技术,对沙四段储层岩性识别与含油性评价进行了深入研究。该课题对下步建立砂砾岩体的期次划分标准以及详细对比方案,刻画部署区的有效储层的平面、纵向分布特征及含油性分布规律研究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本论文收集并整理大民屯凹陷西斜坡50口井探井资料,对其沙四段的岩性进行识别分析,并且进行岩性的重新描述。课题共完成22口井长138.45m的岩心描述及岩心扫描;完成岩屑描述19口井,岩屑拍照904张;完成20口井共155颗样品的薄片分析;完成4口井100颗样品的碳酸岩含量分析对22口井的岩心和19口井岩屑进行岩性识别及岩性剖面归位,在此基础上,修改了12口井的地质分层,完成并对沙四段储层进行了重新分类,划分出了7套砂层组,制作了8张储层对比图。同时,对原有研究区内探井、重点井的录井资料进行分析,结合24口井共1402颗样品的地化分析结果,对沙四段储层含油性进行解释评价,给出了含油下限标准,在此基础上完成了8张油藏剖面图,对沙四段含油性纵向上、横向上进行了划分,研究其分布特点,重新确定了有利含油区域,为下步寻找更多潜在油藏提供有利支持。本论文在对研究区沙四段储层岩性识别及含油性评价的基础上发现,平安堡砂体分布区域较大,而安福屯较小;岩性成多期性、多源性沉积,从平安堡到安福屯物源由太古界向中生界转变;平安堡沙四段分为7个砂体发育期,而安福屯沙四段分为4个砂体发育期,储层均属于“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沙四段油藏成块状分布,受油源和断层控制,储层含油性由东向西逐渐变差。通过本课题研究,更加深入的认识了大民屯凹陷西斜坡沙四段储层岩性和含油性,为下步进行沙四段储层对比,划分沉积相及沉积期次,研究油藏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落实有利勘探目标,制定勘探方案,深化油藏勘探潜力,拓展勘探领域,提供足够的理论依据,进而推动该区油藏勘探进程。

赵印[9](2017)在《辽河某区块水淹层识别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辽河油田大部分油田经过三十多年的开采,目前已经进入了注水开发阶段,甚至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阶段。随着采出程度的增加,累计注水量的上升,含水率不断升高,平均单井原油产量降低,开采难度加大,这对水淹层识别与评价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辽河油田已经应用岩石热解分析和热解气相色谱分析两项技术,对钻井取心和井壁取心样品进行分析,但是解释符合率较低,并且达不到实时解释评价、以及建立数字化模型的要求。本文提出了热蒸发烃色谱分析技术、地化热解分析技术、轻烃分析技术方法解释评价水淹层,并将热蒸发烃色谱、地化热解分析技术方法应用于辽河油田稀油区块、稠油区块的水淹层识别研究。本文的热蒸发色谱分析技术主要通过谱图直观法、谱图拟合形态表征法(可分为伽马函数形态表征法、非线性函数拟合谱图法)、烃类组分谱图比值法解释评价水淹层。地化热解分析技术主要采用热解参数以及热解派生参数建立解释图版的方法评价水淹层。轻烃分析技术主要是通过谱图直观、轻烃参数解释评价水淹层。其中,在稀油区块主要采用谱图直观、伽马函数形态表征、烃类组分谱图比值法,热解参数、派生参数建立解释评价图版的方法;稠油区块主要采用谱图直观、非线性函数拟合谱图法,由于课题中没有轻烃数据,因此,没有将轻烃分析方法应用于实际区块。文中的谱图拟合形态表征法是以实现油田数字化时代,“提质增效”、实时解释评价的要求为基准,实现谱图数字化为目的,建立的谱图数学模型,提高水淹层解释符合率。对于现阶段的辽河油田水淹层解释评价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朱伦葳[10](2016)在《大民屯凹陷沙四下段致密油成藏条件研究及有利区预测》文中提出本文主要以致密油成藏条件和致密油储层品质评价为重点,分析大民屯凹陷沙四下段3层(自上而下:I层、II层和III层)的沉积环境与致密油储层、烃源岩分布关系,确定岩性分布以及沉积岩相展布特征,理清致密油储层的垂向与平面分布特征,系统分析致密油储层基本特征(岩性特征、孔隙类型、储层物性特征、储层分布范围及厚度等)、优质烃源岩分布与脆性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民屯凹陷沙四下段致密油储层沉积时期,水体环境相对安静,气候相对比较炎热干旱,水介质化学条件总体上表现为以微咸水-半咸水还原环境为主,季节性气候变化伴随相对干旱的蒸发环境,构成油页岩、碳酸盐岩(白云岩类)和泥质岩等多种岩类共生的沉积背景;研究区为典型的细粒沉积环境,以油页岩、粉砂质油页岩、碳酸盐质油页岩、粉砂岩、泥质白云岩五种岩性为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整体较高,有机质类型以I型为主,IIII型有机质均有一定量的发育,Ro仅为0.550.94%,属于未成熟-低成熟向成熟转化的热演化阶段;对研究区致密油储层岩性特征、孔隙类型、储层物性特征、储层分布范围及厚度以及储层脆性分析认为:III层储层发育较好,II层储层发育次之,I层储层发育较差;II层脆性最好,III层脆性次之,I层脆性最差;最终,叠合烃源岩、储层和脆性三个参数的“甜点区”,确定出3类致密油“甜点区”分布范围。I层大部分地区为I类“甜点区”,沈278、安61、安3井区周边发育II类“甜点区”。II层受I层和III层烃源岩共同影响,II层“甜点区”以I类“甜点区”为主,几乎覆盖整个静安堡和安福屯、胜东洼陷大部分区域。III层“甜点区”以I类、II类“甜点区”为主,主要分布在安福屯-静安堡构造之上。这对促进大民屯凹陷下步的致密油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二、大民屯凹陷成为主力油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民屯凹陷成为主力油区(论文提纲范文)

(1)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油气勘探历程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概况
2 勘探历程
    2.1 区域普查与稀井广探阶段(1955—1969年)
    2.2 局部详探与重点突破阶段(1970—1980年)
        2.2.1 兴隆台亿吨级油田的发现
        2.2.2 西部凹陷西斜坡三大油田的发现
    2.3 拓展勘探与规模增储阶段(1981—1991年)
        2.3.1 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南段探明储量大幅增长
        2.3.2 西部凹陷东部陡坡带获规模发现
        2.3.3 大民屯凹陷发现静安堡大油田
        2.3.4 东部凹陷北段找到3个中等规模油田
    2.4 深化陆上与加快滩海阶段(1992—2005年)
        2.4.1坳陷陆上深化勘探成效显着
        2.4.2 辽河滩海油气勘探获重大发现
    2.5 精细勘探与稳定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
        2.5.1 变质岩内幕油气藏勘探获重大突破
        2.5.2 火成岩油气藏勘探取得新成果
        2.5.3 岩性油气藏勘探成果不断扩大
        2.5.4 页岩油勘探取得初步成果
3 勘探启示
    3.1 地质认识的提升、新技术的应用是储量持续发现的关键
    3.2 裂谷盆地的油气勘探要更加注重对断裂发育演化的研究
    3.3 特殊类型油气藏也是富油气凹陷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3.3.1 变质岩内幕油气藏
        3.3.2 火成岩油气藏
        3.3.3 页岩油气藏
4 结论

(2)辽河高成熟探区持续勘探发现技术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辽河探区勘探及研究现状
2 高成熟探区持续勘探思路
3 高成熟探区持续勘探发现技术方法
    3.1 地震资料重建技术
        3.1.1 老地震资料的深度挖潜
        3.1.2“两宽一高”资料的深度应用
    3.2 地质资料重建技术
        3.2.1 复杂岩性地质资料重建
        3.2.2 复杂油气水层地质资料重建
    3.3 多领域油气成藏模式的重建
        3.3.1 兴隆台中生界储层分布模式重建
        3.3.2 陡坡带油气成藏模式重建
        3.3.3 深层超压火成岩成藏模式重建
        3.3.4 主力含油层段构造特征重建
        3.3.5 洼陷带连续性油气聚集成藏模式重建
4 高成熟探区典型勘探实例
    4.1 深化富油气区带储层分布认识,兴隆台潜山发现亿吨级增储领域
    4.2 构建陡坡带油气成藏模式,陡坡带实现规模效益增储
    4.3 强化深层超压油气藏成藏模式构建,东部凹陷深层火山岩勘探获重大突破
    4.4 精细主力层构造特征重建,陆东后河构造带落实五千万吨级增储领域
    4.5 开展连续性油藏探索,大民屯凹陷页岩油勘探取得重要进展
5 结论

(3)辽河西部凹陷页岩油气成藏机理与富集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现状
        1.1.1 选题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国外页岩油气研究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
        (2)国内页岩油气研究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
        (3)辽河探区页岩油气相关研究进展
        1.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2.3 技术路线
    1.3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4 创新点
2 西部凹陷地质背景
    2.1 西部凹陷地质概况
    2.2 地层发育
    2.3 富有机质页岩发育层段
        2.3.1 沙四段富有机质页岩发育层段
        2.3.2 沙三段富有机质页岩发育层段
    2.4 沉积相
        2.4.1 单井相分析及连井对比
        2.4.2 泥地比展布特征
        2.4.3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2.5 构造演化
        2.5.1 构造样式
        2.5.2 构造演化
        2.5.3 沉降沉积中心迁移
3 西部凹陷页岩油气成藏地质条件
    3.1 页岩岩石矿物与页岩类型
        3.1.1 页岩矿物学组成
        3.1.2 页岩岩石矿物相
        3.1.3 页岩沉积结构
        3.1.4 页岩分类
    3.2 页岩有机地球化学参数
        3.2.1 有机质类型
        3.2.2 有机碳含量
        3.2.3 有机质热演化成熟度
    3.3 页岩储集物性
        3.3.1 页岩孔隙类型与孔隙结构
        3.3.2 页岩裂缝与分布
        3.3.3 孔隙度与渗透率
4 页岩含气量与含油率影响因素
    4.1 页岩含气性及含气量
        4.1.1 气测异常
        4.1.2 现场解析
        4.1.3 等温吸附
        4.1.4 页岩含气量影响因素
    4.2 页岩含油性及含油率
        4.2.1 页岩油显示
        4.2.2 页岩含油率
        4.2.3 含油率的影响因素
5 页岩油气成藏机理
    5.1 构造沉降与储层物性
        5.1.1 构造沉降与页岩厚度
        5.1.2 构造运动与页岩埋藏深度
        5.1.3 成岩作用与储集空间
    5.2 沉积环境与有机地球化学
        5.2.1 有机质类型
        5.2.2 有机质丰度
    5.3 地热历史与油气生成
        5.3.1 页岩油气生成热模拟
        5.3.2 地热史与时温指数
        5.3.3 埋藏史与页岩油气生成
    5.4 低熟生烃与页岩油气分布
        5.4.1 碳酸盐与页岩油生成
        5.4.2 沉降沉积中心迁移与页岩油气分布
    5.5 页岩油气成藏机理
        5.5.1 页岩油气藏类型
        5.5.2 页岩油气成藏机理
6 西部凹陷页岩油气富集模式
    6.1 富有机质页岩空间分布
        6.1.1 富有机质页岩
        6.1.2 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和深度
        6.1.3 富有机质页岩空间分布模式
    6.2 富有机质页岩地化参数分布模式
    6.3 页岩油气富集模式
        6.3.1 页岩气富集模式
        6.3.2 页岩油富集模式
    6.4 页岩油气发育有利方向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沙四段湖相页岩油综合评价及勘探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基本地质特征
    1.1 岩性特征
    1.2 烃源岩特征
    1.3 储层物性特征
    1.4 储层脆性特征
    1.5 储集空间
2 甜点评价
    2.1 烃源岩品质评价
    2.2 流动品质评价
    2.3 工程品质评价
3 勘探实践
    3.1 系统取心,全面评价页岩油特征
    3.2 老井试油,确定各小层含油气情况
    3.3 水平井实施,实现效益开发
    3.4 勘探启示
        3.4.1 成熟探区加强老井资料复查是发现勘探领域的重要途径
        3.4.2 系统取心分析测试是页岩油研究的重点
        3.4.3“三品质”评价是选取有利层段的重要基础
        3.4.4 页岩油是大民屯凹陷近期勘探的重要目标
4 结论

(5)渤海湾盆地不同凹陷油气成藏期差异性及主控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传统地质学分析判定油气成藏期
        1.2.2 流体包裹体判定油气成藏期次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工作量统计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工区概况
    2.2 地层发育特征
        2.2.1 古近系
        2.2.2 新近系
    2.3 区域构造特征
        2.3.1 构造演化特征
        2.3.2 不同坳陷演化特征
第三章 不同凹陷成藏期特征
    3.1 辽河坳陷及辽东湾地区
    3.2 渤中坳陷
    3.3 济阳坳陷
    3.4 黄骅坳陷
    3.5 冀中坳陷
    3.6 临清坳陷
    3.7 昌潍坳陷
第四章 不同凹陷成藏期差异性对比
    4.1 渤海湾盆地油气成藏期宏观特征
        4.1.1 单期早期成藏
        4.1.2 两期早期成藏
        4.1.3 两期晚期成藏
        4.1.4 单期晚期成藏
        4.1.5 油气成藏期演化序列
    4.2 不同层系油气成藏期演化规律
        4.2.1 古近系成藏期差异
        4.2.2 新近系成藏期差异
        4.2.3 不同层系成藏期特征及演化
第五章 不同凹陷成藏期差异性主控因素
    5.1 沉降作用控制油气成藏期差异
        5.1.1 持续沉降型
        5.1.2 间断过补偿A型
        5.1.3 间断过补偿B型
        5.1.4 间断欠补偿型
        5.1.5 不同沉降作用分布控制成藏期演化特征
    5.2 烃源岩差异控制油气成藏期差异
        5.2.1 生烃时期控制油气成藏时期
        5.2.2 生烃层系影响油气成藏时期
        5.2.3 烃源岩分布影响不同构造带成藏期差异
    5.3 断层活动影响新近系晚期成藏时期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中国东部致密油-烃源岩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东部致密油区石油地质特征
    2.1 构造特征
    2.2 地层特征
第3章 致密储层基本特征
    3.1 致密储层岩石学特征
    3.2 压力与致密油成藏
    3.3 优质储层与致密油藏
第4章 东部典型致密油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4.1 有机质丰度
    4.2 有机质类型
    4.3 有机质成熟度特征
    4.4 烃源岩分布特征
    4.5 优质烃源岩与致密油藏
第5章 致密油源储配置
    5.1 大庆探区(松辽盆地)
    5.2 华北探区(渤海湾盆地)
    5.3 辽河探区(渤海湾盆地)
    5.4 富生烃凹陷与致密油藏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7)大民屯凹陷沙四段致密油成藏条件及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1.1 构造特征及演化
        1.1.1 区域构造特征
        1.1.2 油页岩顶面构造特征的标定及追踪
        1.1.3 构造演化
    1.2 沉积特征
        1.2.1 沉积背景
        1.2.2 油页岩分布
第二章 油页岩地球化学特征
    2.1 有机质丰度
    2.2 有机质类型
        2.2.1 干酪根类型
        2.2.2 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其生源意义
    2.3 有机质成熟度
    2.4 生烃潜量
第三章 致密油储层特征
    3.1 岩石学特征
    3.2 岩石脆性
    3.3 储层空间类型
        3.3.1 孔隙
        3.3.2 孔隙结构特征
        3.3.3 裂缝
    3.4 油页岩储层物性
第四章 致密层段压力特征
    4.1 地层压力作用
    4.2 地层超压分布情况
第五章 油页岩储层评价方法
    5.1 测井评价方法
        5.1.1 △logR方法计算有机碳含量
        5.1.2 岩性识别
        5.1.3 利用测井资料评价致密储层脆性
    5.2 储层预测
第六章 勘探目标评价
    6.1 资源潜力评价
        6.1.1 储层埋深
        6.1.2 资源规模
    6.2 成藏潜力评价
        6.2.1 成藏主控因素
        6.2.2 烃源岩评价
        6.2.3 储层评价
    6.3 “甜点”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8)大民屯凹陷西斜坡沙四段岩性识别与含油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0.1 目的及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0.3.1 主要研究内容
        0.3.2 研究思路
    0.4 主要工作量
    0.5 主要研究成果与认识
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
    1.1 研究区位置
    1.2 区域地质情况
    1.3 勘探现状
第二章 沙四段岩性识别与剖面修正
    2.1 岩性识别标准
        2.1.1 碎屑岩和粘土岩粒度分级划分
        2.1.2 岩石主次粒级划分原则
    2.2 岩心岩性识别
    2.3 岩屑岩性识别
第三章 沙四段地层的划分
    3.1 地层划分依据
    3.2 地层划分情况
第四章 沙四段储层特征及划分
    4.1 储层岩石类型
    4.2 储层沉积构造
    4.3 储层砂体划分及特征描述
        4.3.1 平安堡储层砂体划分
        4.3.2 安福屯储层砂体划分
第五章 储层含油性评价
    5.1 储层录井解释评价标准的建立
        5.1.1 气测录井解释标准的建立
        5.1.2 地化录井解释标准的建立
    5.2 储层含油性评价
    5.3 含油性分布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9)辽河某区块水淹层识别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0.1 选题目的及意义
    0.2 水淹层评价研究现状
        0.2.1 辽河油田开发现状
        0.2.2 地化录井技术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0.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 辽河某区块区域地质概况
    1.1 稀油区块区域地质概况
        1.1.1 稀油区块基本情况
        1.1.2 稀油区块地质概况
    1.2 稠油区块区域地质概况
        1.2.1 稠油区块基本情况
        1.2.2 稠油区块地质概况
第二章 水淹层识别的基本理论
    2.1 水淹的概念及其对油组成的影响
    2.2 水淹级别的划分标准
    2.3 水淹对油组成影响的实验
    2.4 水淹后储层参数发生变化
        2.4.1 储层岩性的变化
        2.4.2 孔隙度、渗透率的变化
        2.4.3 含水、含油饱和度的变化
        2.4.4 油水分布的变化
        2.4.5 原油性质发生的变化
    2.5 水淹导致油组分变化的机理推测
        2.5.1 溶解度的影响
        2.5.2 吸附作用的影响
    2.6 水淹层地化录井识别方法
第三章 热蒸发烃色谱解释评价水淹层
    3.1 热蒸发烃色谱分析技术基本原理
    3.2 热蒸发烃色谱直观法
    3.3 热蒸发烃色谱形态表征法
        3.3.1 伽马函数形态表征法
        3.3.2 非线性函数拟合法
    3.4 烃类组分谱图比值法
第四章 热解地化分析方法评价水淹层
    4.1 热解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原理
    4.2 热解参数的计算
        4.2.1 热解直接参数
        4.2.2 派生参数
    4.3 不同水淹程度下岩石热解分析参数变化规律
第五章 轻烃分析技术评价水淹层
    5.1 轻烃分析技术基本原理及流程
    5.2 轻烃谱图直观法
    5.3 轻烃分析参数
        5.3.1 轻烃评价参数
        5.3.2 轻烃评价参数的优选
第六章 稀油区块水淹层识别方法
    6.1 伽马函数形态表征参数建立评价图版
    6.2 烃类化合物比值参数建立评价图版
    6.3 热解参数应用效果建立评价图版
第七章 稠油区块水淹层识别方法
    7.1 伽马函数拟合双峰谱图
    7.2 非线性函数拟合谱图建立评价图版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10)大民屯凹陷沙四下段致密油成藏条件研究及有利区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0.1 论文依据及研究意义
    0.2 课题来源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1 致密油定义
        0.3.2 致密油评价
    0.4 主要研究内容、思路与技术路线
        0.4.1 研究内容
        0.4.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0.5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1.1 构造特征
        1.1.1 区域构造背景及工区位置
        1.1.2 断裂发育特征
    1.2 地层发育特征
第二章 沉积背景与沉积岩相分析
    2.1 研究区致密油储层沉积背景
        2.1.1 古构造背景
        2.1.2 古水介质物理条件
        2.1.3 古气候条件
        2.1.4 古水介质化学条件
    2.2 沉积相分布特征
    2.3 沉积演化史
    2.4 沉积岩相分布特征
        2.4.1 岩性测井识别
        2.4.2 I层沉积岩相平面分布特征
        2.4.3 II层沉积岩相平面分布特征
        2.4.4 III层沉积岩相平面分布特征
第三章 烃源岩评价
    3.1 烃源岩定性评价
        3.1.1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3.1.2 烃源岩有机质类型
        3.1.3 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
    3.2 泥页岩有机非均质性评价
        3.2.1 △logR法评价有机非均质性原理
        3.2.2 有机碳TOC含量的计算方法及其改进
        3.2.3 改进△logR法在大民屯凹陷的应用
    3.3 S42段烃源岩分级评价研究
        3.3.1 S42段烃源岩分级评价标准研究
        3.3.2 S42段烃源岩分级评价以及分布
第四章 致密油储层评价
    4.1 岩石学特征
    4.2 孔隙类型
    4.3 油页岩储层物性特征
    4.4 储层分布范围及厚度
    4.5 储层脆性特征
    4.6 储层综合评价
第五章 综合评价优选“甜点区”
    5.1 综合评价标准及方法
    5.2 各参数“甜点区”优选结果
        5.2.1 烃源岩“甜点区”
        5.2.2 储层“甜点区”
        5.2.3 储层脆性“甜点区”
    5.3 致密油“甜点区”优选结果
        5.3.1 I层储层“甜点区”
        5.3.2 II层储层“甜点区”
        5.3.3 III层储层“甜点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大民屯凹陷成为主力油区(论文参考文献)

  • [1]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油气勘探历程与启示[J]. 李晓光,陈永成,李玉金,蓝阔,李敬含,巩伟明. 新疆石油地质, 2021(03)
  • [2]辽河高成熟探区持续勘探发现技术及应用[J]. 孟卫工. 特种油气藏, 2020(06)
  • [3]辽河西部凹陷页岩油气成藏机理与富集模式[D]. 毛俊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4]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沙四段湖相页岩油综合评价及勘探实践[J]. 李晓光,刘兴周,李金鹏,田志. 中国石油勘探, 2019(05)
  • [5]渤海湾盆地不同凹陷油气成藏期差异性及主控因素[D]. 赵鸿皓.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6]中国东部致密油-烃源岩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D]. 孙博闻. 长江大学, 2018(12)
  • [7]大民屯凹陷沙四段致密油成藏条件及潜力分析[D]. 蓝阔. 东北石油大学, 2018(01)
  • [8]大民屯凹陷西斜坡沙四段岩性识别与含油性评价[D]. 杜鹏. 东北石油大学, 2018(01)
  • [9]辽河某区块水淹层识别方法研究[D]. 赵印. 东北石油大学, 2017(07)
  • [10]大民屯凹陷沙四下段致密油成藏条件研究及有利区预测[D]. 朱伦葳. 东北石油大学, 2016(02)

标签:;  ;  

大民屯凹陷成为主要油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