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校内联网

建设学校内联网

一、构建学校的Intranet(论文文献综述)

徐小强[1](2021)在《从外网突破到内网纵深的自动化渗透测试方法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网络安全挑战。渗透测试技术通过模拟黑客攻击方法来检测系统漏洞,可以快速发现网络安全问题,避免造成不可逆损失。近年来,网络安全行业高速发展,涌现出了众多渗透测试工具,大大方便了渗透测试人员对企业网络进行安全性测试的工作。但是,大多数工具只能针对可以直接访问的网络进行渗透测试,而绝大部分安全问题往往存在于测试工具无法直接访问的内部网络。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结合PTES渗透测试执行标准和ATT&CK攻击矩阵模型,设计了一种从外网突破到内网纵深的自动化渗透测试系统。该系统包含信息收集、漏洞探测、漏洞利用、权限提升、后渗透测试和痕迹清理六个部分。在信息收集环节,系统会对给定目标进行子域名信息收集、端口扫描和服务识别,特别是针对网站服务进行CMS指纹识别,为漏洞探测和漏洞利用奠定基础。在后渗透测试环节,为了规避WAF、IDS、IPS等安全设备的检查,系统构建了基于HTTP协议的隐蔽信道,打通了从外网到内网的流量转发路径,实现了对内网的自动化安全测试。在痕迹清理阶段,系统会自动清理在渗透测试过程中产生的临时文件,避免这些文件被恶意利用。本文模拟中小型企业内网拓扑结构,构建了存在漏洞的靶场环境,并在这种环境下进行了系统功能测试。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自动发现外网安全漏洞、自动构建内外网流量转发信道、进一步对内网进行自动化渗透测试的功能。达到了对企业内外网进行自动全面、高效准确的漏洞检测的标准,从而协助企业尽早进行漏洞修复和网络加固,避免因为安全漏洞造成的严重损失。

姜震[2](2020)在《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软件产品手册英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世界已步入网络时代。各种信息类技术及应用层出不穷,在社会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紧随世界科技创新的步伐,积极鼓励企业在软件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各种软件类产品涌入国际市场。一个与科技发展速度匹配的科技翻译水平,方能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贡献应有的力量。产品手册,指以文体的方式对某产品进行相对详细的表述,使用户对产品有所认识、有所了解。其基本特征有真实性、科学性、条理性、通俗性与实用性等。软件产品手册作为一种产品手册,旨在为软件使用者提供科学、详尽的描述,减少使用中的技术困难与障碍,事关客户满意度、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科技的交流与创新,也事关我国软件科技的国际声誉,肩负着宣传企业文化,扩大企业认同感和欢迎度的责任。本报告节选作者所译部分软件产品手册,“梆梆企业安全信息系统”、“网络安全Air Gap系统”、和“华为云服务后付费客户管理手段”,结合文本类型理论从词汇、句法、逻辑、态度、风格等多个方面对翻译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词汇层面来看,准确与统一是保证译文质量的关键;从句法层面来看,祈使句、主动与被动语态的选择等语法问题是保证译文可读性的重点;从逻辑连接层面来看,以正确使用代词等为代表的方式进行歧义消除也对译文的质量有所影响;在功能型文本及表达型文本的翻译中,译者对译文态度和平行结构的把控同样对译文应产生的产品效益有潜在影响。根据文本类型理论,即使在同一文本中,也可能存在不同风格与类型的文本内容,译者要根据不同的文本风格做出判断,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本报告根据文本类型理论探讨软件产品手册的英译,目的在于为软件产品手册翻译实践提供一些理论指导,从而提高软件产品手册翻译质量。

高晔[3](2020)在《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的传播机制研究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个案》文中提出本文紧密围绕课程知识传播这一研究对象,本文所指的课程知识是指纳入课程中教师所教、学生所学的知识,是课程论探讨的对象。以教育学、传播学相关理论为依据,针对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传播的运用状况,并根据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传播的发展趋势,系统化地提出了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的传播机制。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六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简要介绍互联网时代加强课程知识传播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其次,系统回顾和梳理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与课程知识传播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出关于国内外研究的述评。最后,阐述了本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方法和主要内容,从而为开展课程知识的传播机制研究铺垫了扎实的研究基础。一是关于互联网时代的课程知识传播类型的分析。论文的课程知识是课程论的探讨对象,课程知识的传播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以促进学习者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活动。通过分析互联网与社会、互联网对课程知识的影响,提出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的传播影响主要有:互联网促进课程知识的共享,同时课程知识传播的方式更加的多元。二是探究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传播的发展过程。论文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作为个案考察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的传播过程及影响。互联网时代的课程知识人际传播,诸如学生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等即时通讯与老师或学生交流课程知识的相关问题可以极高地提高人的工作效率。课程知识的组织传播是以组织为单位的有纪律规范和组织保障实施的传播,其影响是组织内成员可以更好地共享课程知识。课程知识的大众传播如慕课等平台创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课程知识更好的走向共享。三是阐述了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传播的运用现状。梳理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现实环境,得出在互联网时代引领下,内蒙古师范大学不断深化转型发展理念,不断鼓励各类新媒介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课程知识的人际传播(微信、电子邮件)课程知识的组织传播(学校官方网站、电子资源数据库)与课程知识的大众传播(网络课程、微博等)日渐成为学生获取课程知识的新型手段。四是分析课程知识的传播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发展存在的问题。即从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这三种类型的课程知识传播的方式存在的问题。得出课程知识的人际传播中获取动力不足;课程知识的组织传播的利用率低,不益于课程知识的共享;课程知识的大众传播存在互动性不足以及学习效果甚微等诸多问题。五是提出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传播的应对策略。主要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新趋势,指出要想完善课程知识传播机制与解决课程知识传播过程存在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在学校层面,应该积极推行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培训;还应该对学生展开培训,设置媒介素养课程。在教师层面,教师应注重学习资源的开发和积累,培养自己与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新型手段交流课程知识的路径方法。在学生层面,应该引导与监督学生学会利用各类移动终端来获取课程知识。通过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法,让课程知识得以实现更好的传播以及为其他学校课程知识传播的发展、为我国课程理论的发展贡献力量。

陈亦兵[4](2014)在《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教学设计——以Internet和Intranet应用为例》文中认为以职业核心能力融入日常教学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Internet和Intranet应用课程中采用并列式项目教学法,将职业核心能力量化分解,对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革,使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更具可行性,以此探索课程教学在职业性方面的发展。

张君辉,严蔚刚,赵设[5](2014)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学术治理体系》文中认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在学术治理方面具有学术组织体系化、学术权力基层化、学术民主常态化等特点。其学术权力重心的下移,更能充分发挥教授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民主参与与监督,使决策更为科学、全面、合理。这些对我国高校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学术治理体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高校应建立和完善学术治理体系,学术权力重心应下移至基层学术组织,大力培育学术民主文化。

魏光辉[6](2014)在《面向Intranet的安全文件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Intranet是建立在一个企业或组织机构内部,且采用与Internet同样技术的计算机网络,被称为内联网。Intranet具有高扩展性、高通用性和高性价比等优点,而且相较于Internet,其在网络的组织和管理上更胜一筹。然而,随着Intranet的广泛普及,Intranet面临的内部安全威胁越发严重,比如内联网成员能够以合法身份窃取或篡改机密文件,并进行各类恶意操作,给企业或组织机构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论文在对Intranet内部安全需求进行仔细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PKI技术和安全高效的加密算法,设计并实现了面向Intranet的安全文件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控制不同用户的访问,认证通信双方的身份,保障机密文件在存储、传输、共享及访问过程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以及对业务操作进行追踪。具体来说,基于现有成熟的密码学知识,我们首先进行了系统总体设计,包括层次化结构、系统组成和功能目标;其次提出了一种安全、高效的密文共享和访问方案,包括自定义的密钥存储格式、安全访问机制和访问控制机制;然后设计并分析了系统安全架构,包括“两层安全保护机制”、基于数字证书的安全通信协议和集中、统一的密钥管理;最后依据设计文档进行开发实现,将开发系统成功部署在与开发环境所采用技术标准一致的运行环境中,并且进行了必要的功能和性能测试,验证了系统设计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顿文涛,杨照岩,毕庆生,蔡镔,袁超[7](2012)在《基于VPN的高校异地多校区组网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高校教育事业和办学规模的发展,使学校面临着在异地多校区办学环境下如何组建校园网的问题。本文在介绍VPN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异地多校区组网的实践和特点,就如何利用VPN技术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方案。

殷明,闵洁[8](2012)在《基于Intranet的计算机基础课协作教学系统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研究基于Intranet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系统出发,提出一种利用网络的实时性和交互性等特点构建的新型网络协作教学平台。文中阐明教学系统应该具备的各个模块,并对各个模块的设计和实现进行研究,从实证的角度就这一平台对教学效果的有益影响进行验证。

孙甲水[9](2011)在《VPN路由器在构建远程网络互联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阐述VPN路由器的服务方式和组网技术,研讨VPN路由器如何实现Intranet VPN和Extranet VPN的方法。

乔加新[10](2010)在《《Internet/Intranet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当前Internet/Intranet技术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以学生的主体的教学新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构该课程体系,提出了课程体系具体章节规划。

二、构建学校的Intranet(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构建学校的Intranet(论文提纲范文)

(1)从外网突破到内网纵深的自动化渗透测试方法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论文整体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
    2.1 PTES渗透测试执行标准
        2.1.1 前期交互阶段
        2.1.2 信息搜集阶段
        2.1.3 威胁建模阶段
        2.1.4 漏洞分析阶段
        2.1.5 渗透攻击阶段
        2.1.6 后渗透测试阶段
        2.1.7 漏洞报告阶段
    2.2 代理技术
        2.2.1 正向代理
        2.2.2 反向代理
    2.3 隐蔽信道
        2.3.1 ICMP协议隐蔽信道
        2.3.2 DNS隐蔽信道
        2.3.3 HTTP协议隐蔽信道
    2.4 ATT&CK攻击矩阵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外网到内网渗透测试系统设计
    3.1 整体设计
    3.2 自动化渗透测试流程设计
        3.2.1 信息收集模块设计
        3.2.2 漏洞探测模块设计
        3.2.3 漏洞利用模块设计
        3.2.4 权限提升模块设计
        3.2.5 后渗透测试模块设计
        3.2.6 痕迹清理模块设计
    3.3 人机交互模块设计
    3.4 数据库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动化渗透测试系统实现
    4.1 自动化渗透测试平台整体实现方案
    4.2 人机交互模块实现
        4.2.1 访问控制模块实现
        4.2.2 系统配置模块实现
        4.2.3 插件管理模块实现
        4.2.4 任务下发模块实现
        4.2.5 任务监控模块实现
        4.2.6 结果展示模块实现
    4.3 自动化渗透测试模块实现
        4.3.1 信息收集子模块实现
        4.3.2 漏洞探测子模块实现
        4.3.3 漏洞利用子模块实现
        4.3.4 权限提升子模块实现
        4.3.5 后渗透测试子模块实现
        4.3.6 痕迹清理模子模块实现
    4.4 第三方插件模块实现
        4.4.1 子域名收集插件
        4.4.2 端口服务识别插件
        4.4.3 漏洞插件
        4.4.4 权限提升插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实验分析
    5.1 靶机实验环境构建
    5.2 系统功能测试
    5.3 后台功能模块测试
    5.4 实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软件产品手册英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1 Introduction to the Translation Task
    1.1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1.2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1.2.1 Language Features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1.2.2 Requirements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Chapter2 Translation Procedure
    2.1 Preparation before Translation
    2.2.Translation Process
    2.3 Measures Taken after Translation
        2.3.1 Quality Control of the Target Text
        2.3.2 Revision
Chapter3 Overview of Theoretical Foundation
    3.1 Introduction to Text Type Theory
    3.2 Main Content of Text Type Theory
    3.3 Application of Text Type Theory to Translation of Software Product Manual
Chapter4 Case Studies
    4.1 Translation of Informative Text
        4.1.1 Problems in the Lexical Perspective and Solutions
        4.1.2 Problems in the Syntactical Perspective and Solutions
        4.1.3 Problems in the Logical Perspective and Solutions
    4.2 Translation of Operative Text
        4.2.1 To Be Inspirational
        4.2.2 To Be Responsible and Empathetic
        4.2.3 To Be polite and Supportive
    4.3 Translation of Expressive Text
Chapter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and Benefits in the Translation Task
    5.2 Limitations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Practice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Ⅰ Glossary
Appendix Ⅱ Source Text
Appendix Ⅲ Target Text
Achievements

(3)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的传播机制研究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1.选题缘由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外课程知识的研究
        2.国内外传播学的发展研究
        3.课程与传播的关系研究
        4.课程知识与传播机制的关系研究
        5.国内外研究述评
        6.相关概念界定
    (三)研究目的和内容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研究进程
    (六)可行性和创新性
        1.可行性
        2.创新性
一、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传播类型的分析
    (一)课程知识及课程知识传播的含义
        1.课程知识的含义
        2.课程知识传播的含义
    (二)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及影响
        1.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2.互联网时代对课程知识传播的影响
    (三)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传播的主要类型
        1.课程知识的人际传播
        2.课程知识的组织传播
        3.课程知识的大众传播
    (四)互联网时代对课程知识传播的影响:从专享走向共享
        1.互联网时代对课程知识人际传播的影响
        2.互联网时代对课程知识组织传播的影响
        3.互联网时代对课程知识大众传播的影响
二、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传播的发展过程
    (一)互联网技术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发展阶段
    (二)课程知识人际传播的过程及影响
    (三)课程知识组织传播的过程及影响
    (四)课程知识大众传播的过程及影响
    (五)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传播的反思
三、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传播的运用现状
    (一)互联网时代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课程知识人际传播的运用状况
    (三)课程知识组织传播的运用状况
    (四)课程知识大众传播的运用状况
    (五)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传播反思
四、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传播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知识的人际传播获取动力不足
    (二)课程知识的组织传播的利用率低
    (三)课程知识的大众传播互动性不足
    (四)课程知识传播过程问题的反思
五、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传播的应对策略
    (一)课程知识的人际传播问题的解决
    (二)课程知识的组织传播问题的应对
    (三)课程知识的大众传播问题的消解
    (四)协调处理好三种传播类型的关系
结语:让课程知识走向共享
    (一)研究结果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教学设计——以Internet和Intranet应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程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
二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教学设计
    1. 融入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目标
    2. 基于能力培养理念的课程教学方法
    3. 基于情境的课程教学设计
三结束语

(5)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学术治理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特点
二、学院学术治理体系
三、学院学术治理结构分析
    (一)学术权力重心的下移
    (二)学术事务的民主参与与监督
四、结论与启示
    (一)高校应建立和完善学术治理体系
    (二)高校的学术权力重心应下移至基层学术组织
    (三)高校应大力培育学术民主文化

(6)面向Intranet的安全文件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内联网文件管理系统研究发展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预备知识
    2.1 信息加密技术
    2.2 常用加密算法
        2.2.1 AES
        2.2.2 SHA
        2.2.3 RSA
    2.3 PKI 技术
    2.4 CA 和数字证书
    2.5 Diffie-Hellman 密钥交换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概述及总体设计
    3.1 总体需求
    3.2 层次化结构
    3.3 系统组成
    3.4 功能目标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安全、高效的密文共享和访问方案
    4.1 安全、高效的密文共享和访问方案设计
    4.2 自定义的密钥存储格式
    4.3 安全共享机制
    4.4 访问控制机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安全性设计与分析
    5.1 系统安全架构
    5.2 “两层安全保护机制”之低层:“安全 TCP”
    5.3 “两层安全保护机制”之高层:“安全应用”
        5.3.1 双向身份认证
        5.3.2 应用数据加密
    5.4 交互协议
        5.4.1 用户注册
        5.4.2 用户登录
        5.4.3 业务请求
    5.5 集中、统一的密钥管理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实现及测试
    6.1 系统接口
    6.2 开发和运行环境
    6.3 开发实现
        6.3.1 核心组件类包
        6.3.2 系统组成构件
    6.4 功能和性能测试
        6.4.1 功能测试
        6.4.2 性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基于VPN的高校异地多校区组网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概述
1 VPN技术介绍
    1.1 VPN的定义
    1.2 VPN的类型
        1.2.1 Access VPN
        1.2.2 Intranet VPN
        1.2.3 Extranet VPN
    1.3 VPN的优点
2 异地多校区组网设计
    2.1 安全性
    2.2 网络优化
    2.3 VPN管理
3 结论

(8)基于Intranet的计算机基础课协作教学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的现状
    1.1 学生信息技术能力高低不一
    1.2 学校软、硬件力量不足
    1.3 课程内容形式单一
    1.4 教学评价很难开展
2 基于Intranet的协作教学系统设计
    2.1 系统理论基础
    2.2 系统模型
    2.3 模块功能
        2.3.1 用户模块
        2.3.2 课程模块
        2.3.3 实验模块
        2.3.4 协作模块
        2.3.5 评价模块
3 总结

(9)VPN路由器在构建远程网络互联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VPN路由器服务方式
    1.1 Intranet VPN
    1.2 Extranet VPN
2 VPN路由器组网技术
    2.1 Intranet VPN实现方法
    2.2 Extranet VPN实现方法
3 结束语

(10)《Internet/Intranet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陈旧,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2、重理论、轻实践。
    3、重结果,轻过程。
三、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型
    1、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1、面向企事业的实用知识技术,众多的企事业都已有局域
    2、进一步深造所需的高级知识理论。
    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五、结束语

四、构建学校的Intranet(论文参考文献)

  • [1]从外网突破到内网纵深的自动化渗透测试方法设计与实现[D]. 徐小强.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软件产品手册英译实践报告[D]. 姜震.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3]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的传播机制研究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个案[D]. 高晔.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4]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教学设计——以Internet和Intranet应用为例[J]. 陈亦兵. 学园, 2014(35)
  • [5]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学术治理体系[J]. 张君辉,严蔚刚,赵设. 教育研究, 2014(07)
  • [6]面向Intranet的安全文件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 魏光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11)
  • [7]基于VPN的高校异地多校区组网设计[J]. 顿文涛,杨照岩,毕庆生,蔡镔,袁超. 科技视界, 2012(28)
  • [8]基于Intranet的计算机基础课协作教学系统研究[J]. 殷明,闵洁.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2)
  • [9]VPN路由器在构建远程网络互联的应用[J]. 孙甲水.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1(12)
  • [10]《Internet/Intranet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J]. 乔加新. 福建电脑, 2010(02)

标签:;  ;  ;  ;  ;  

建设学校内联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