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生成对数正态概率纸和自动提取分布参数

自动生成对数正态概率纸和自动提取分布参数

一、对数正态概率纸的自动生成和分布参数的自动提取(论文文献综述)

邱斌[1](2021)在《设置悬挂吊车平板网架结构的疲劳载荷谱及疲劳寿命研究》文中指出平板网架结构广泛应用于设置悬挂吊车的工业建筑中,随着我国建筑业和工业的迅速发展,悬挂吊车的数量、吨位及运行频率在不断地增加,由此引发的网架结构疲劳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8357)“基于健康监测的平板网架结构疲劳动态可靠性分析与疲劳寿命评估”,针对设置悬挂吊车平板网架结构的疲劳载荷谱及疲劳寿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针对在役网架结构在悬挂吊车作用下的应力状态进行现场实测,分析了网架结构的应力变化规律以及悬挂吊车的载荷效应特点。结果表明,在吊车荷载作用下,网架结构的应力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悬挂吊车荷载效应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利用有限元软件对网架结构在吊车荷载作用下的应力状况进行模拟,分析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2)基于网架结构的实测载荷数据,结合数据信号处理、雨流计数及数理统计等方法,编制了设置悬挂吊车网架结构的疲劳载荷谱。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网架结构疲劳应力频值谱的理论编制方法,并得到了网架结构在不同荷重分布参数下的疲劳应力频值谱,为设置悬挂吊车的网架结构疲劳寿命分析提供依据。(3)针对网架结构中螺栓球节点用M30高强度螺栓连接的常幅和变幅疲劳性能开展了试验研究,发现疲劳破坏均发生在螺栓与球啮合处的第一圈螺纹位置,并建立了常幅和变幅疲劳S-N曲线。通过疲劳断口形貌分析及螺栓应力的数值模拟,分析了螺栓球节点中高强螺栓的疲劳失效机理。此外,开展了M30高强螺栓在欠拧情况下的常幅疲劳试验,得到了相应的S-N曲线。通过对比发现M30高强螺栓在仅拧入3个螺栓深度的情况下,其疲劳强度大幅降低。(4)对螺栓球节点中高强螺栓的应力集中问题进行了数值分析,探讨了两种不同的建模方式以及不同网格划分尺寸对高强螺栓应力计算结果的影响,并选取合适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了高强螺栓的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缺口系数。同时对螺栓球节点中高强螺栓连接的应力集中系数进行了参数化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螺栓球节点中高强螺栓的疲劳破坏机理。(5)采用S-N曲线法、局部应变法及损伤容限设计法对螺栓球节点中M30高强螺栓的疲劳寿命进行评估。结合已有的疲劳试验数据及理论分析,针对三种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在其计算参数方面提出了修正建议。结果表明,参数修正后的方法具有较高的评估精度,适用于高强螺栓的疲劳寿命分析。(6)基于Palmgren-Miner线性损伤累积理论及疲劳强度S-N曲线,对网架中所测关键构件的两类节点构造细节的疲劳寿命进行评估。随后,建立了基于线性损伤累积理论的网架结构疲劳失效极限状态方程,探讨了方程中各参量的概率分布特征及参数取值,采用Monte-Carlo模拟法计算了所测关键构件的可靠度指标,并讨论了疲劳载荷效应增长率及吊车荷载增大对疲劳可靠度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是否考虑低应力幅损伤程度减弱,对疲劳可靠度指标计算结果影响很大,作低应力幅损伤弱化处理后,可靠度指标明显提高。随着服役时间的延长,疲劳载荷效应增长率越大,疲劳可靠度指标越低。随着吊车荷载的增大,疲劳可靠度指标降低显着。

陈得方[2](2021)在《基于多项式正态变换的水文频率计算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文频率计算旨在利用现有的水文资料,分析和计算水文设计值与重现期之间的定量关系,为水资源规划利用、水利工程设计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多项式正态变换(PNT)法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水文频率计算方法,该法在分析计算时不需要假设原始水文变量的分布线型,变换方法简洁有效,具有良好的通用性。目前常用于PNT法的参数估计方法主要有矩(PM)法、L-阶线性矩(LM)法、最小二乘(LS)法和Fisher-Cornish(FC)不对称展开法4种。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比分析了PNT法与部分水文频率计算方法的整体性能差异,但缺乏对PM、LM、LS和FC 4种参数估计方法在实际洪水频率计算研究中的应用对比,且这4种方法在计算时需推导大量公式,计算步骤需依据不同变量逐步进行,计算效率不高。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总结了PNT法4种传统参数估计方法对连续样本和含历史洪水的不连续样本的频率计算公式,并引入粒子群(PSO)算法、差分进化(DE)算法和遗传(GA)算法3种智能优化算法,建立智能优化算法-多项式系数求解模型。选用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16个水文站的年径流序列以及30个水文站的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为研究对象,选取均方根误差准则(RMSE)、离差绝对值和最小准则(ABS)、赤池信息量准则(AIC)、概率点距相关系数准则(PPCC)以及相关系数(R-square)5种误差评价标准,系统分析了7种参数估计方法下PNT法对经验点据的正态转化效果和拟合情况,并与P-Ⅲ分布和GEV分布进行对比,综合评价了PNT法在研究区水文频率计算分析中的适用情况。研究取得如下主要结论。(1)依据4种传统参数估计方法原理,研究了PNT法对连续样本和含历史洪水不连续样本的参数估计公式以及设计值计算公式。在详细介绍GA、DE和PSO 3种智能优化算法原理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GA算法-多项式系数求解模型、DE算法-多项式系数求解模型、PSO算法-多项式系数求解模型。(2)通过蒙特卡洛试验,系统分析了4种传统参数估计方法的统计性能和设计值精度。结果表明:PNT法的4种传统参数估计方法中,LS法的无偏性和有效性最优,FC法的无偏性仅略次于LS法,但其有效性低于LM法,PM法的无偏性和有效性最差。(3)基于PNT法对年径流序列进行频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NT法的4种传统参数估计方法中,LS法的正态性检验结果最优,拟合效果最好。智能优化算法中GA法和PSO法的正态性检验结果最优,拟合效果最好。总体而言,采用PNT法所得的年径流频率曲线对经验点据各部分的拟合效果均较好,但其两类参数估计方法中,智能优化算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优于传统估计方法。(4)基于PNT法对考虑历史洪水的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进行频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NT法的4种传统参数估计方法中,仍为LS法的正态性检验结果最优,拟合效果最好。智能优化算法中GA法和PSO法的正态性检验结果均较优,但经GA法求得的稀遇洪水设计值与其他方法差异度较大,稳定性不如PSO法。综合而言,PSO法的拟合效果更优。采用PNT法所得的年最大洪峰流量频率曲线对经验点据中部的拟合效果较好,但其参数估计方法中LS、GA和PSO法对经验点据上部更好,所求稀遇洪水设计值对水利工程的安全性更有利。总的来说,PNT法的两类参数估计方法中,智能优化算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均优于传统估计方法。(5)综合分析蒙特卡洛试验、正态性检验、拟合分析和误差分析的结果可知,PNT法对水文设计值的估计精度较高,其拟合效果优于P-Ⅲ分布和GEV分布,当样本组成复杂或总体分布难以确定时,PNT法将是一种性能优良的估计方法。

唐川[3](2020)在《场地校正的地表PGA放大系数概率模型研究》文中提出地表峰值加速度(PGA)是抗震设计规范中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其在地震预警与地震烈度速报技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是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地震作用大小的直观表征参数。实际震害调查显示,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场地近地表土层介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不同频率的地震波成分的放大和滤波作用,所以即使距离震源相近的区域,地表地震动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直接影响到地震灾害的分布。因此,场地条件校正的PGA估计是工程抗震中确定地震作用必要环节。随着地震风险评估以及多概率水平等概念在工程上的实施,PGA预测应含概率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具有地表和井下记录的Ki K-net台网数据库为基础,选取典型的40个台站以及台站记录的数万条地震数据,系统研究了PGA放大系数f PGA概率分布特征,建立了PGA放大系数f PGA均值、标准差与井下记录PGAR以及与场地特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提出f PGA的概率预测模型和场地条件校正的地表PGA概率预测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概括如下:(1)以日本Ki K-net强震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合理的数据筛选原则,选取40个强震台站,搜集整理台站记录的地表和井下强震数据。根据国内外抗震设计规范,场地类别划分标准所采用的参数指标,选用工程上容易获取且常用的场地特征表征参数,即VS30、VS20、VSe和覆盖层厚度D,探讨选取台站特征参数的分布规律特征。(2)定义PGA放大系数f PGA,系统地研究台站f PGA的概率分布特征,指出f PGA在给定地震动强度输入情况下基本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可以采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模拟,研究发现f PGA概率分布参数(即均值和标准差)与PGAR呈对数线性相关,建立了f PGA概率分布参数与PGAR之间的关系式。(3)研究f PGA概率分布参数与PGAR之间关系式的拟合系数与场地特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指出拟合系数与单一的场地特征参数的相关性较小,但与场地特征参数线性组合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建立了拟合系数与场地特征参数组合的关系式,提出拟合系数的确定方法。(4)建立了场地PGA放大系数概率计算模型,提出了地表PGA概率预测方法,给出了多概率水平下地表PGA的预测结果,通过实测数据检验提出的PGA概率预测方法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合理性。通过本文建立的地表PGA概率预测方法,可为地震预警及烈度速报技术中,地表PGA概率预测的场地校正技术提供一种可行的途径。

张烁[4](2020)在《VMC850E型立式加工中心导轨副的精度保持性试验及评估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基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针对目前国产滚动直线导轨副在精度保持性方面的相关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一主要问题,选用国产某型号导轨副作为研究对象,对VMC850E型立式加工中心进行改造,搭建完成试验台。对导轨副精度保持性的试验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及评估方法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为国产导轨副精度保持性的进一步升级提供可靠的数据和理论支撑。首先,在导轨副精度保持性试验台设计及试验方案拟定方面。结合导轨副自身特性,明确试验台的基本性能要求,对VMC850E型立式加工中心进行改造,重点研究其机械结构部分、测控硬件系统部分和测控软件系统部分,确保试验台能够实现加载跑合功能与在线数据采集功能。综合考虑精度保持性试验特点和试验设备寿命等因素,拟定可行的加速寿命试验方案。然后,在试验数据处理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导轨副精度保持性试验数据处理的流程,包括如何将记录的数据转化成精度指标值、异常试验数据的处理、通过精度指标值确定导轨副具体的失效时间以及分布假设检验,并完成导轨副精度衰退曲线的绘制。最后,在评估方法方面。结合本次试验为小子样和加速寿命试验的特点,采用虚拟增广理论的方法处理失效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二参数和三参数威布尔分布模型,深入研究两种分布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最终确定最优解。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得到导轨副可靠性指标值的点估计与最优置信区间估计,完成对试验的评估。基于评估结果,对试验所选用的导轨副额定动载荷进行适当修正,通过观察试验完成后试验样本的品质表现情况,对导轨副进行了精度保持性综合评价。

李晓旭[5](2019)在《加工中心主轴系统可靠性综合应力加速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档数控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的技术水平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也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主轴系统是加工中心的关键功能部件,属于工况复杂、维修困难的复杂机电系统。目前,国产加工中心的主轴系统在精度和回转速度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但是可靠性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可靠性试验是提高主轴可靠性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了缩短可靠性试验周期,提高试验效率,需要进行可靠性加速试验研究,建立主轴系统可靠性的综合应力加速模型,描述主轴系统可靠性特征量与加速应力关系,外推主轴系统在其他载荷水平下的可靠性特征,为主轴系统可靠性的快速评估、设计改进和试验方案优化提供依据。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以国产加工中心的主轴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可靠性综合应力加速模型研究。根据主轴系统的结构功能分析,确定了主轴系统的主要可靠性特征量;根据主轴系统重要零部件的主要失效机理,确定了系统可靠性的主要敏感载荷,提出了一种考虑载荷影响、零部件重要度和故障导致的平均停机时间的载荷重要度综合评价方法,确定了主轴系统的关键敏感载荷;根据主轴系统的故障分布特征,验证了主轴系统的可加速性,确定了加速模型的适用载荷范围;根据主轴系统恒定应力加速试验结果,建立了主轴系统关键敏感载荷的单应力加速模型;基于贝叶斯决策理论和竞争失效模型,提出了一种主轴系统故障的模糊分类方法;考虑主轴系统突发类故障和退化类故障差异,提出并建立了一种主轴系统可靠性的综合应力加速模型,载荷敏感度与分析的载荷重要度结果较为相符。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故障树的主轴系统可靠性分析。分析了主轴系统功能及其实现结构,确定了主轴系统的主要可靠性特征量,包括轴承附近温度、振动和主轴电源的线电流等,用作加速模型的输出变量;运用故障树分析方法,利用多种重要度指标和故障导致的平均停机时间,确定了主轴系统零部件的可靠性重要度;根据重要零部件的主要失效机理,确定了主轴系统可靠性水平的广义敏感载荷,用作加速模型的输入变量;提出了一种考虑载荷影响、零部件重要度和停机时间的载荷重要度综合评价方法,确定了主轴系统可靠性水平的广义敏感载荷排序:切削力、主轴转速、切削功率、环境温度、切削液的使用和换刀次数,关键敏感载荷为切削力和主轴转速,评价结果较为符合实际工程经验。(2)主轴系统可加速性分析与载荷统计。建立加速模型的前提是研究对象具有可加速性,可加速性表现为在一定载荷范围内,研究对象的故障分布具有规律性,故障机理保持一致性。根据主轴系统的故障间隔时间的分布函数,验证了故障分布的规律性,根据主轴故障数据特点,利用Bartlett统计量验证了主轴系统故障机理的一致性;根据记录的工艺信息和切削力经验公式,统计了主轴系统具有可加速性时所处的载荷水平范围,确定了加速模型适用的载荷范围。(3)主轴系统可靠性单应力加速模型研究。单应力加速模型是建立综合应力加速模型的基础,首先根据主轴系统的故障间隔时间分布和系统具有可加速性时所处的载荷范围,设计并进行了主轴系统恒定应力加速试验研究,试验的加速应力分别选择切削力和转速,设计了转速试验剖面和切削力试验剖面、不同载荷水平下的样本量和试验周期;对加速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主轴系统的转速加速模型和切削力加速模型,并对上述两个加速模型进行了验证。(4)主轴系统可靠性综合应力加速模型研究。根据单个敏感载荷对主轴系统的主要故障机理影响,建立了单应力加速模型;假定载荷影响相互独立,利用加速失效时间模型,建立了主轴系统可靠性综合应力加速模型;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和p值检验法,确定了加速模型的显着应力,估计了显着应力系数。该综合应力加速模型能够通过统计检验,但模型确定的统计显着载荷与主轴系统的实际显着载荷存在一定差异。(5)考虑故障类型的主轴系统可靠性综合应力加速模型研究。考虑到主轴系统不同故障类型对载荷的敏感程度不同,基于Bayes决策理论和竞争失效模型,提出了一种主轴系统故障的模糊分类方法,将主轴系统故障分为突发类和退化类,获得了两类故障的广义故障数;利用加速失效时间模型,分别建立了两类故障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与可靠性敏感载荷的加速模型;利用两类故障与主轴系统可靠性水平关系,提出并建立了一种主轴系统可靠性综合应力加速模型。该综合应力加速模型的载荷敏感度与分析的载荷重要度结果相符,利用现场可靠性试验数据对该综合应力加速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加速模型适用的载荷范围内,该模型较好地实现了主轴系统可靠性水平的预测与评估。

余学志[6](2019)在《中小跨径梁桥车辆荷载效应模型研究及拓宽可靠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发展,许多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亟需拓宽改建,而桥梁工程是其中关键点。但由于目前国内外对拓宽桥梁的可靠度研究相对较少,且尚未建立有关既有桥梁拓宽设计的理论体系及相关规范,并且高速公路拓宽后,卡车往往偏向右侧行驶,存在明显分流现象,因而对拓宽桥梁可靠度的研究很有必要。通过WIM系统收集到某高速公路为期9个月(39周)的车辆数据,然后采用影响线加载法计算得到车辆荷载效应,并取荷载效应周最大值构建短期荷载效应最大值样本,并以此建立短期车辆荷载效应分布模型,然后采用极值理论外推设计基准期内的车辆荷载效应极大值分布。分别采用标准跨径为6m、8m、10m、13m、16m、20m、25m和30m的简支梁桥拓宽作为案例,计算并分析了旧桥部分各片纵梁拓宽前后的可靠指标,分析了其拓宽前后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如下:1.车辆荷载效应模型的建立方面(1)提出了广义极值分布适线法并以此计算汽车荷载效应极值样本分布,通过比较适线法调整得到的广义极值分布曲线、极大似然法计算的广义极值分布曲线和极值Ⅰ型分布曲线这三种曲线分别与较大值一侧尾部1/3数据的拟合程度,发现通过适线法调整得到的广义极值分布曲线与车辆荷载效应样本吻合程度最好,非常适用于建立短期荷载效应的概率分布模型。(2)该公路的实际车辆荷载效应远大于《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的公路-Ⅰ级车辆荷载效应。2.公路桥梁拓宽可靠性研究方面(1)桥梁拓宽后,旧桥部分靠近拓宽一侧的纵梁的可靠指标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越靠近拓宽一侧下降幅度越大,但其可靠指标都满足规范中的相关要求。(2)由于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中的重车在实际中主要行驶在第3、4车道上,因而桥梁拓宽后,远离拼宽一侧的纵梁的可靠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周晋芳[7](2019)在《大跨悬挑结构风荷载特性研究》文中认为由于现代建筑的需要,大跨度悬挑结构广泛的应用于体育场、火车站、机场等建筑中,大跨悬挑结构一般具有质量轻、刚度小、小阻尼的特点,且由上下表面风荷载共同作用,属于风敏感结构。在自然灾害中,风灾对于大跨度结构损坏严重,然而规范中对于此类建筑的抗风设计还不够全面。本文设计了可变倾角的悬挑屋盖模型的风洞试验,对悬挑屋面风压分布、非高斯区域划分以及风压分区做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分析了不同倾角悬挑屋盖的风压分布规律以及脉动风特性、频谱特性,研究表明改变倾角对屋面风压分布影响显着,负向倾角较大时,上表面会有正压出现;随着倾角由下向上变化,脉动风压谱的谱峰趋近平缓。2.提出了一种“可呼吸悬挑前缘”的气动优化措施,试验结果表明:此措施有效的减小了悬挑屋面表面平均风荷载,可根据实际情况为设计提供参考。3.对悬挑屋面峰度、偏度分布规律深入研究,确定特征湍流与非高斯特性有必然的联系,并给出了非高斯与高斯的划分标准,采用正态概率纸检验法、Jarque-Bera检验法对划分标准检验,最终确定了悬挑屋面的非高斯区域。分析对比了测点各阶统计量,发现统计量之间无必然联系。最后采用常用的几种概率密度函数拟合了悬挑屋面典型测点的概率分布,研究表明广义极值分布和三参数伽马分布能够较为准确地表现悬挑屋面的概率分布。4.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风压分区方法,首要通过有效性指标确定最佳分区数,然后采用改进的GK聚类方法进行风压分区,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较好的实现悬挑屋面风压分区,且此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结构,克服人为分区带来不合理的弊端。

张文胜[8](2016)在《某履带车辆传动系统的传动轴载荷谱编制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为建立典型路面下反映传动轴载荷实际使用情况的疲劳载荷谱,通过实车试验获取了起伏土路上的履带车传动轴扭矩信号和相关行车信号,通过对载荷信息进行按挡位分类处理,提取出载荷的实际使用分布规律,实现了载荷极值外推,高度拟合了载荷分布规律,编制得到多工况二维载荷谱,进而依据疲劳分析理论,获得八级幅值程序谱,为该传动轴的抗疲劳设计与可靠性提升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支撑和研究经验。在履带车传动轴上安装无线遥测式扭矩传感器,以CANoe设备作为整车信号同步采集装置,通过后期的信号采样率统一,实现了扭矩、转速和挡位信号时间上的一一对应关系。针对实测扭矩信号存在的不利成份,选择零点漂移修正、异常值去除和雨流滤波等方法处理扭矩载荷的原始数据。依据最少测试次数判据,检验了载荷样本数据具有较高的置信度。分析实测载荷雨流矩阵的双峰分布特性,以拟合优度统计结果分别选择幅值和均值的最佳分布型式,对载荷极值做外推,并校核了外推结果的合理性。基于二维核密度估计方法设计编谱流程,获得对载荷分布规律高度拟合的多工况载荷谱。采用平均应力修正和等损伤转换等方法,选择第八级幅值的0.8倍作为低载舍去阈值,在频次和减少99.33%、损伤和减少0.29%情况下,获得了八级程序谱,加速了疲劳试验验证。由传动轴扭矩和转速的统计关系,给出了采用三级转速加载扭矩的疲劳试验方法。结合传动轴的材料疲劳特性,由疲劳分析理论计算出传动轴在设计谱下的疲劳损伤,验证了低载舍去阈值选择的合理性。

廖威[9](2016)在《基于健康监测系统的桥梁结构承载能力评估关键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承载能力评估是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目前桥梁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结构损伤的概率度量和车辆荷载效应概率分布的不确定性估计是既有桥梁结构承载能力评估的前提,在结构可靠度理论框架下发展与设计阶段承载能力验算相衔接的承载能力评估方法,则是既有桥梁结构承载能力评估的核心任务。本文针对上述关键问题开展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对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发展状况和承载能力评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概念、组成、工程应用现状以及进展与不足,全面综述了包括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车辆荷载及其效应估计方法以及承载能力评估方法在内的既有桥梁结构承载能力评估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发展并完善了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架构,并扼要介绍了广州新光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2)开展基于时间序列的损伤概率分析方法研究。传统的基于时间序列的损伤识别方法一般只能给出结构是否发生损伤的简单判断,而未能给出结构发生损伤的概率度量。本文利用结构响应时间序列构建了残差指标、前三阶指标和欧氏距离指标这三个损伤指标,并研究了所构建的损伤指标的概率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损伤阈值的基本概念以及损伤概率的计算方法,可以从概率层面有效量化结构发生损伤的可能性。同时,从损伤概率的角度提出了损伤指标敏感性和抗噪性评价的新思路,通过数值模拟对不同损伤指标的敏感性和抗噪性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基于实测数据将所提方法应用于试验模型和广州新光大桥钢拱桥吊杆的损伤概率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3)开展车辆荷载效应概率分布的鲁棒贝叶斯估计方法研究。传统的车辆荷载效应截口分布分析一般只考虑“单一最优参数”与“单一概率模型”,忽视了车辆荷载效应数据中所蕴含的参数与模型两个层面的不确定性。本文以荷载效应数据获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为切入点,以贝叶斯理论框架为基础,提出了针对参数层面不确定性的贝叶斯参数估计方法以及针对模型层面不确定性的贝叶斯模型选择方法,最终获取“参数后验概率分布”与“多个概率模型的相对权重”,从而为车辆荷载效应概率分布提供了更为稳健的估计方法。基于实测数据将所提方法应用于广州新光大桥构件的车辆荷载效应截口分布估计,在此基础上对后续使用期内车辆荷载效应最大值概率分布进行了外推预测。(4)开展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既有桥梁结构承载能力评估方法研究。为了使既有桥梁结构承载能力评估方法与新建桥梁结构设计中的承载能力验算方法相衔接,本文采用年失效概率相等法确定既有桥梁后续使用期的目标可靠指标,并基于前述损伤概率分析结果及人工检测数据确定结构构件退化后的抗力统计参数,基于前述鲁棒贝叶斯评估方法更新车辆荷载效应的概率分布。综合更新后的目标可靠指标、构件抗力统计参数及荷载效应概率分布,提出了基于可靠度理论的结构构件抗力评估方法,为既有桥梁结构承载能力评估提供了直观的、易于工程应用的抗力利用率结果。将所提方法应用于广州新光大桥桥面系钢纵横梁及拱肋吊杆等关键构件的承载能力评估,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所提出的基于时间序列的损伤概率分析方法可以为结构发生损伤提供科学的概率度量;所发展的车辆荷载效应概率分布的鲁棒贝叶斯估计方法可以对荷载效应概率分布作出更为稳健的估计;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所建立的基于可靠度理论的结构构件抗力评估方法,可以对既有桥梁结构承载能力作出更为合理的评估。上述方法在广州新光大桥关键构件承载能力评估中的成功应用,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工程实用性。

梁利娟[10](2014)在《寿命试验中截尾数据统计处理方法应用与软件开发》文中指出可靠性的研究不进行寿命试验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如果寿命试验的时间过长也是不可以的,这不仅仅会导致试验费用的增加,有时还会让试验过期而失去其意义,因此缩短寿命试验的时间是可靠性中一项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这就牵扯到寿命的截尾试验,如何由截尾数据去估计试件的失效概率以及寿命等,这是本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即寿命截尾试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研究。对于寿命截尾试验数据,本文提出了三种分布模型,并分别对每种分布模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对于指数分布模型,本论文分别就定时截尾试验数据和定时截尾试验数据的有无替换以及单双参数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分别给出了参数θ的极大似然估计,可靠度估计以及失效率λ的估计等:对于Weibull分布模型,本论文研究了两参数和三参数的Weibull分布模型,分别就两种给出了其参数的估计。有对传统方法的研究,比如概率图估计法,还有对现有方法的改进,比如逆矩估计法等。对与(对数)正态分布,本论文主要探讨了随机截尾情形下的(对数)正态分布的参数估计,其中用到了极大似然估计以及数值分析中的迭代运算等。考虑到以上试验数据的数学统计处理过程异常繁琐,本文利用C++语言编写了相应的软件,分别就以上三种分布模型进行了归纳整理,这样方便利用以及二次开发等。

二、对数正态概率纸的自动生成和分布参数的自动提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数正态概率纸的自动生成和分布参数的自动提取(论文提纲范文)

(1)设置悬挂吊车平板网架结构的疲劳载荷谱及疲劳寿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疲劳问题的研究进展
        1.2.1 疲劳问题研究回顾与现状
        1.2.2 疲劳寿命评估研究
        1.2.3 疲劳载荷谱研究
        1.2.4 疲劳可靠性研究
    1.3 网架结构疲劳问题的研究进展
        1.3.1 网架结构疲劳性能的研究进展
        1.3.2 网架结构疲劳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设置悬挂吊车网架结构的应力实测与有限元分析
    2.1 网架结构的基本概况
    2.2 网架结构受力分析
        2.2.1 基本设计参数
        2.2.2 有限元模型建立
        2.2.3 计算结果分析
    2.3 网架结构的应力实测方案
        2.3.1 应力测点布置
        2.3.2 数据采集系统
        2.3.3 应变传感器安装
        2.3.4 现场测试与数据采集
    2.4 网架结构的应力实测数据分析
        2.4.1 吊车空载运行工况
        2.4.2 吊车负重运行工况
        2.4.3 吊车组合作业工况
        2.4.4 吊车起吊和卸载工况
        2.4.5 吊车刹车制动工况
        2.4.6 邻跨吊车作业工况
    2.5 吊车荷载作用下网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2.5.1 网架结构的悬挂吊车荷载效应
        2.5.2 吊车荷载的计算与模拟
        2.5.3 有限元分析及验证
        2.5.4 吊重增大后网架结构的应力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设置悬挂吊车网架结构的疲劳载荷谱编制与理论分析
    3.1 疲劳载荷数据的测取
    3.2 载荷谱编制对象的确定
    3.3 载荷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3.1 载荷时间历程的压缩处理
        3.3.2 载荷时间历程的平稳性检验
        3.3.3 基于雨流计数法的统计计数
        3.3.4 载荷幅均值的概率分布及检验
    3.4 疲劳载荷谱的编制
        3.4.1 极值荷载的确定
        3.4.2 二维载荷谱编制
        3.4.3 程序载荷谱编制
    3.5 网架结构疲劳应力频值谱的理论分析
        3.5.1 吊车载荷现场调查与统计分析
        3.5.2 疲劳应力的数值计算与分析
        3.5.3 网架结构的疲劳应力频值谱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螺栓球节点中M30 高强螺栓的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4.1 M30 高强螺栓的常幅疲劳性能试验
        4.1.1 疲劳试件设计
        4.1.2 高强螺栓的材料性能
        4.1.3 试验设备及方法
        4.1.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5 疲劳失效机理分析
        4.1.6 高周疲劳损伤模型
        4.1.7 试验结果与规范值对比
    4.2 M30 高强螺栓的变幅疲劳性能试验
        4.2.1 疲劳试件
        4.2.2 试验加载方案
        4.2.3 变幅疲劳试验结果
        4.2.4 变幅疲劳损伤
        4.2.5 变幅疲劳S-N曲线
    4.3 M30 高强螺栓欠拧的常幅疲劳性能试验
        4.3.1 试验设计
        4.3.2 试验加载方案
        4.3.3 疲劳破坏形式
        4.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螺栓球节点中高强度螺栓连接的疲劳寿命评估
    5.1 高强螺栓的应力集中系数
        5.1.1 V型切口的应力集中系数
        5.1.2 高强螺栓应力集中的有限元分析
        5.1.3 高强螺栓的应力集中系数
        5.1.4 高强螺栓应力集中系数的参数分析
        5.1.5 高强螺栓的疲劳缺口系数
    5.2 S-N曲线法
        5.2.1 光滑试件的S-N曲线估算
        5.2.2 平均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5.2.3 缺口效应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5.2.4 基于S-N曲线法的高强螺栓疲劳寿命评估
        5.2.5 修正的S-N曲线法
    5.3 局部应力应变法(LSA)
        5.3.1 概述
        5.3.2 基于LSA的高强螺栓疲劳寿命评估
        5.3.3 修正的局部应力应变法
    5.4 损伤容限设计法(DTDM)
        5.4.1 应力强度因子和断裂韧性
        5.4.2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模型
        5.4.3 高强螺栓裂纹扩展参数确定
        5.4.4 基于DTDM的高强螺栓疲劳寿命评估
    5.5 三种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对比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设置悬挂吊车网架结构的疲劳寿命及可靠性分析
    6.1 基于累积损伤理论的网架结构疲劳寿命评估
        6.1.1 焊接空心球节点连接的疲劳寿命评估
        6.1.2 螺栓球节点高强螺栓连接的疲劳寿命评估
        6.1.3 考虑吊车荷载增大后网架结构的疲劳寿命评估
    6.2 基于累积损伤理论的网架结构疲劳可靠性分析
        6.2.1 网架结构的疲劳极限状态方程
        6.2.2 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特性
        6.2.3 疲劳可靠度指标的计算方法
        6.2.4 设置悬挂吊车的网架结构疲劳可靠度分析
        6.2.5 考虑吊车运行频率增长的网架结构疲劳可靠度分析
        6.2.6 考虑吊车荷载增大的网架结构疲劳可靠度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基于多项式正态变换的水文频率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单变量水文频率分析
        1.2.2 多变量水文频率分析
        1.2.3 非一致性水文频率分析
        1.2.4 多项式正态变换(PNT)法
        1.2.5 智能优化算法
        1.2.6 研究中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传统方法的多项式正态变换参数估计原理
    2.1 连续样本的多项式系数估计
        2.1.1 矩法
        2.1.2 L-阶线性矩法
        2.1.3 最小二乘法
        2.1.4 Fisher-Cornish不对称展开法
    2.2 不连续样本的多项式系数估计
        2.2.1 矩法
        2.2.2 L-阶线性矩法
        2.2.3 最小二乘法
        2.2.4 Fisher-Cornish不对称展开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多项式正态变换参数估计原理
    3.1 遗传算法
        3.1.1 标准遗传算法
        3.1.2 自适应遗传算法
        3.1.3 遗传算法求解多项式系数模型
    3.2 差分进化算法
        3.2.1 标准差分进化算法
        3.2.2 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
        3.2.3 混沌差分进化算法
        3.2.4 差分进化算法求解多项式系数模型
    3.3 粒子群算法
        3.3.1 标准粒子群算法
        3.3.2 压缩因子粒子群算法
        3.3.3 离散粒子群算法
        3.3.4 粒子群算法求解多项式系数模型
    3.4 水文频率分布参数优化目标函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项式正态变换法统计性能评价
    4.1 评价标准
    4.2 方案设计
    4.3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例应用
    5.1 研究区概况
        5.1.1 黄河流域
        5.1.2 长江流域
        5.1.3 资料收集与审查
    5.2 多项式正态变换法在年径流频率计算中的应用
        5.2.1 参数估计
        5.2.2 正态性检验
        5.2.3 拟合分析
        5.2.4 误差分析
    5.3 多项式正态变换法在年最大洪峰流量频率计算中的应用
        5.3.1 参数估计
        5.3.2 正态性检验
        5.3.3 拟合分析
        5.3.4 误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3)场地校正的地表PGA放大系数概率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强震记录数据的筛选与分析
    2.1 引言
    2.2 Ki K-net强震台网介绍
        2.2.1 台网的建设
        2.2.2 台网的发展
    2.3 不同抗震规范的场地分类
    2.4 选取的台站及特征参数分布
    2.5 地震动数据选取与处理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场地PGA放大系数的概率分布特征研究
    3.1 引言
    3.2 PGA放大系数分布统计
    3.3 不同井下地震动强度下PGA放大系数分布
    3.4 PGA放大系数概率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场地PGA放大系数概率预测模型研究
    4.1 引言
    4.2 场地类型与场地PGA放大系数经验公式的关系
        4.2.1 不同规范场地类别划分对比
        4.2.2 与PGA放大系数经验公式对应关系
    4.3 场地特征参数与PGA放大系数经验公式的关系
    4.4 多元场地特征参数组合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场地PGA放大系数概率预测方法
    5.1 引言
    5.2 场地PGA放大系数概率计算方法
    5.3 KiK-net实测数据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4)VMC850E型立式加工中心导轨副的精度保持性试验及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导轨副精度保持性试验研究现状
        1.2.2 导轨副寿命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滚动直线导轨副精度保持性试验
    2.1 试验条件
        2.1.1 试验设备要求
        2.1.2 试验工作条件
    2.2 试验台的搭建
        2.2.1 试验台整体结构
        2.2.2 试验台机械结构
        2.2.3 试验台测控硬件系统
        2.2.4 试验台测控软件系统
    2.3 加速寿命试验方法
        2.3.1 加速寿命试验类型
        2.3.2 加速模型的选取
        2.3.3 恒定应力加速试验方案
    2.4 试验过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试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3.1 滚动直线导轨副精度指标检测方法
    3.2 滚动直线导轨副精度指标值计算方法
    3.3 试验数据处理
        3.3.1 精度指标值计算
        3.3.2 异常试验数据处理
        3.3.3 精度衰退曲线分析
    3.4 试验数据分布拟合检验
        3.4.1 具体失效时间的确定
        3.4.2 威布尔分布假设检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威布尔分布模型建立
    4.1 威布尔分布特性
    4.2 威布尔分布数学模型
    4.3 小子样条件下虚拟增广理论
    4.4 二参数威布尔分布评估
        4.4.1 二参数图解法
        4.4.2 二参数最小二乘估计法
        4.4.3 参数估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三参数威布尔分布参数估计与对比
    5.1 三参数威布尔分布应用的必要性
    5.2 三参数威布尔分布参数估计法比较分析
        5.2.1 相关系数优化法
        5.2.2 概率权重矩法
    5.3 拟合优度检验
        5.3.1 D检验法
        5.3.2 误差面积比检验法
        5.3.3 误差检验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精度保持性试验评估结果及应用
    6.1 评估结果分析
        6.1.1 导轨副寿命指标点估计
        6.1.2 导轨副可靠度区间估计
    6.2 评估结果应用
        6.2.1 导轨副额定动载荷的修正
        6.2.2 导轨副精度保持性品质评价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加工中心主轴系统可靠性综合应力加速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课题来源
    1.3 研究面临的问题和难点
    1.4 可靠性加速模型研究现状
        1.4.1 可靠性加速寿命模型研究现状
        1.4.2 可靠性加速退化模型研究现状
        1.4.3 机电系统加速试验方法研究现状
        1.4.4 主轴系统可靠性加速模型研究现状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第2章 基于故障树的主轴系统可靠性分析
    2.1 主轴系统结构分析
        2.1.1 主轴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2.1.2 主轴系统可靠性框图
    2.2 主轴系统可靠性特征量研究
        2.2.1 主轴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分析
        2.2.2 主轴系统可靠性指标和可靠性模型研究
        2.2.3 主轴系统的主要故障类型分析
    2.3 主轴系统故障分析与统计
        2.3.1 主轴系统故障信息分析
        2.3.2 主轴系统故障间隔工作时间统计
    2.4 基于故障树分析的主轴系统可靠性敏感载荷研究
        2.4.1 故障树分析
        2.4.2 主轴系统的故障树分析
        2.4.3 基于故障树的主轴系统零部件重要度分析
        2.4.4 主轴系统重要零部件主要失效机理分析
        2.4.5 主轴系统可靠性敏感载荷重要度综合评价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主轴系统可加速性分析与载荷统计
    3.1 主轴系统可靠性建模分析
        3.1.1 可靠性统计建模过程
        3.1.2 考虑截尾试验时间的主轴系统试验时间统计
        3.1.3 考虑截尾数据的主轴系统可靠性经验估计
        3.1.4 主轴系统可靠性分布参数估计方法分析
    3.2 主轴系统可加速性分析
        3.2.1 两参数位置尺度分布假设下的可加速性判据
        3.2.2 基于分布参数恒等检验的可加速性验证
    3.3 主轴系统载荷统计与分析
        3.3.1 主轴系统载荷信息采集
        3.3.2 切削力与切削功率的计算和表征
        3.3.3 切削液使用信息采集和表征
        3.3.4 热应力的计算和表征
        3.3.5 换刀信息的采集和表征
    3.4 实例分析
        3.4.1 主轴系统载荷数据分析
        3.4.2 主轴系统故障时间与可靠性函数分析
        3.4.3 主轴系统故障间隔时间分布函数检验
        3.4.4 基于Bartlett统计量的主轴系统可加速性检验
        3.4.5 主轴系统故障间隔时间分布参数估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主轴系统可靠性单应力加速模型研究
    4.1 主轴系统可靠性加速试验装置
        4.1.1 主轴系统加速试验装置整体结构
        4.1.2 主轴系统加速试验监测装置设计
    4.2 主轴系统加速试验方案研究
        4.2.1 加速试验的应力加载方案研究
        4.2.2 加速试验的试验样本量研究
        4.2.3 加速试验周期设计
        4.2.4 主轴系统加速试验方案与步骤
    4.3 主轴系统加速试验结果分析
        4.3.1 转速应力下的加速试验结果分析
        4.3.2 模拟切削力下的加速试验结果分析
    4.4 主轴系统单应力加速模型研究
        4.4.1 主轴系统转速加速模型研究
        4.4.2 主轴系统模拟切削力加速模型研究
        4.4.3 加速应力局部敏感度性分析
    4.5 可靠性加速模型验证
        4.5.1 可靠性加速模型验证方法
        4.5.2 主轴系统可靠性加速模型验证
        4.5.3 实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主轴系统可靠性综合应力加速模型研究
    5.1 基于加速失效时间模型的主轴系统可靠性加速模型研究
        5.1.1 主轴系统综合应力加速模型研究
        5.1.2 加速模型参数估计
        5.1.3 加速模型检验
        5.1.4 加速模型逐步回归分析
    5.2 实例分析
        5.2.1 主轴系统载荷数据分析
        5.2.2 主轴系统综合应力加速模型逐步回归分析
        5.2.3 主轴系统综合应力加速模型验证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考虑故障类型的主轴系统可靠性综合应力加速模型研究
    6.1 基于竞争失效模型的主轴系统可靠性加速模型
        6.1.1 竞争失效模型
        6.1.2 考虑故障类型的主轴系统综合应力加速模型研究
    6.2 基于统计决策理论的模糊故障分类
        6.2.1 Bayes决策理论
        6.2.2 先验概率估计
        6.2.3 类条件概率密度估计
    6.3 基于Bayes决策理论的主轴系统故障模糊分类
        6.3.1 故障类型的先验概率估计
        6.3.2 基于竞争失效模型的类条件概率密度估计
        6.3.3 故障类型的类条件概率密度研究
    6.4 实例分析
        6.4.1 主轴系统故障类型的先验概率估计
        6.4.2 主轴系统故障类型的类条件概率密度
        6.4.3 主轴系统故障类型的类条件概率密度估计
        6.4.4 主轴系统模糊故障分类和广义故障数
    6.5 考虑故障类型的主轴系统综合应力加速模型研究
        6.5.1 突发类故障的综合应力加速模型
        6.5.2 退化类故障的综合应力加速模型
        6.5.3 两类故障加速模型验证
        6.5.4 主轴系统综合应力加速模型回归效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
致谢

(6)中小跨径梁桥车辆荷载效应模型研究及拓宽可靠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本文研究背景
        1.1.2 本文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卡车横向分布观测
        1.2.2 实际车辆荷载检测与车辆荷载效应建模
        1.2.3 结构可靠度理论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第2章 车辆荷载统计分析的基本理论
    2.1 概率统计基本理论
        2.1.1 荷载模型和结构可靠度分析常用的概率分布
        2.1.2 参数估计
    2.2 极值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结构可靠度基本理论
    3.1 结构可靠度的概念
        3.1.1 结构可靠度的定义
        3.1.2 结构的失效概率与可靠指标
        3.1.3 目标可靠指标
    3.2 结构构件的可靠度计算方法
        3.2.1 中心点法
        3.2.2 验算点法
        3.2.3 蒙特卡洛法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WIM系统简介及数据的统计分析
    4.1 WIM系统的简介
        4.1.1 系统概述
        4.1.2 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
        4.1.3 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4.2 实测车流数据整理分析
        4.2.1 不同轴数车重分布规律
        4.2.2 车流的总体分布规律
        4.2.3 车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内公路桥梁规范汽车荷载标准
    5.1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5.1.1 汽车荷载
        5.1.2 车道荷载的计算图式
        5.1.3 桥涵设计车道数及横、纵向折减系数
    5.2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
        5.2.1 汽车荷载
        5.2.2 车辆荷载标准车的主要技术指标
        5.2.3 汽车荷载横向布置
        5.2.4 车道荷载计算图式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采用广义极值分布适线法计算车辆荷载效应
    6.1 车辆荷载效应的计算及荷载效应样本的拟合
        6.1.1 车辆荷载效应计算
        6.1.2 车辆荷载效应样本的概率分布拟合
    6.2 广义极值分布函数及其相关统计参数
        6.2.1 极值Ⅰ型(k→0)
        6.2.2 极值Ⅱ、Ⅲ型(k≠0)
    6.3 离均系数的计算及适线法的步骤
        6.3.1 离均系数ΦP
        6.3.2 广义极值分布适线法
    6.4 车辆荷载效应模型的建立
    6.5 外推设计基准期内的车辆荷载效应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桥梁拓宽前后可靠度变化规律分析
    7.1 研究对象的选择
    7.2 拓宽后旧桥主梁结构可靠度变化
        7.2.1 结构功能函数
        7.2.2 结构抗力
        7.2.3 荷载效应的计算
        7.2.4 可靠指标计算及分析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大跨悬挑结构风荷载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结构风工程基本概念
        1.2.1 风与大气边界层
        1.2.2 基本风压
        1.2.3 平均风特性
        1.2.4 脉动风特性
    1.3 大跨屋盖研究综述
        1.3.1 大跨悬挑结构风荷载研究现状
        1.3.2 大跨度结构非高斯特性研究现状
        1.3.3 大跨度结构风压分区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风洞试验及风压特性分析
    2.1 风洞试验概述
        2.1.1 风洞实验室概况
        2.1.2 风场模拟
        2.1.3 模型介绍
        2.1.4 试验工况
    2.2 试验数据处理
    2.3 悬挑屋面平均风压特性分析
        2.3.1 平均风压分布特性
        2.3.2 不同倾角对悬挑屋盖的风压分布的影响
    2.4 悬挑屋面脉动风压特性分析
        2.4.1 悬挑屋面脉动风压分布特性分析
        2.4.2 悬挑屋面脉动风压谱特性分析
    2.5 悬挑屋面气动优化措施
        2.5.1 试验方案
        2.5.2 试验结果对比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风压概率统计特性研究
    3.1 风压统计量
        3.1.1 统计量
        3.1.2 悬挑屋面高阶统计量分析
    3.2 非高斯检验方法
        3.2.1 正态概率纸检验法
        3.2.2 Jarque-Bera检验
    3.3 非高斯区域划分结果
    3.4 典型测点风压概率模型研究
        3.4.1 典型测点统计量对比
        3.4.2 测点风压概率密度分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GK聚类算法风压系数分区研究
    4.1 改进的GK聚类算法
    4.2 聚类有效性
    4.3 大跨度悬挑结构风压分区
    4.4 工程实例分析
        4.4.1 干煤棚网架工程项目介绍
        4.4.2 干煤风洞试验概况
        4.4.3 风压分布特性
        4.4.4 GK聚类方法的应用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8)某履带车辆传动系统的传动轴载荷谱编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载荷谱研究现状
        1.2.2 载荷谱数据获取与统计处理
        1.2.3 载荷谱编制相关理论和方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履带车辆传动轴扭矩载荷获取
    2.1 扭矩载荷测试方法
        2.1.1 试验车辆基本情况
        2.1.2 射频遥测系统工作原理
    2.2 扭矩载荷试验方法
    2.3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2.3.1 数据采集系统
        2.3.2 扭矩数据预处理
    2.4 置信度检验
        2.4.1 对数当量寿命计算
        2.4.2 最少测试次数计算
    2.5 本章小节
第3章 载荷数据按工况分类统计
    3.1 统一采样频率
    3.2 样本数据连接
    3.3 样本数据分类统计
        3.3.1 转速信号按挡位分类统计
        3.3.2 行驶里程按挡位分类统计
        3.3.3 扭矩信号按挡位分类统计
        3.3.4 扭矩信号统计处理
        3.3.5 实测载荷分布特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履带车辆传动轴二维载荷谱编制
    4.1 载荷谱编制流程制定
    4.2 载荷极值外推
        4.2.1 载荷极值外推方法
        4.2.2 载荷均幅值独立分布特性
        4.2.3 载荷均幅值独立分布拟合
        4.2.4 载荷均幅值极值推断
        4.2.5 载荷极值外推校核
    4.3 载荷均幅值二维分布拟合
        4.3.1 分布拟合方法
        4.3.2 核密度估计
        4.3.3 核密度估计应用
    4.4 多工况二维载荷谱合成
    4.5 本章小节
第5章 传动轴八级谱建立及疲劳损伤分析
    5.1 八级程序谱建立
        5.1.1 平均应力修正
        5.1.2 载荷分级
        5.1.3 等损伤转换
        5.1.4 考虑转速的疲劳试验加载方法
    5.2 车辆传动轴疲劳分析
        5.2.1 疲劳分析理论
        5.2.2 传动轴疲劳损伤计算
    5.3 本章小节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
    6.2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6.3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9)基于健康监测系统的桥梁结构承载能力评估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发展综述
        1.2.1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基本概念
        1.2.2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基本组成
        1.2.3 工程应用现状
        1.2.4 进展与不足
    1.3 既有桥梁结构承载能力评估关键技术发展综述
        1.3.1 损伤识别方法
        1.3.2 车辆荷载及其效应概率分布估计方法
        1.3.3 既有桥梁结构承载能力评估方法
    1.4 工程背景
        1.4.1 新光大桥工程概况
        1.4.2 新光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简介
    1.5 本文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时间序列的损伤概率分析方法研究
    2.1 概述
    2.2 时间序列基本原理
        2.2.1 常用时间序列模型
        2.2.2 建模流程
    2.3 基于时间序列的损伤概率分析方法
        2.3.1 基本流程
        2.3.2 数据样本构造
        2.3.3 数据匹配
        2.3.4 损伤指标计算
        2.3.5 损伤阈值确定与损伤概率计算
    2.4 损伤指标敏感性与抗噪性研究
        2.4.1 简支梁概况
        2.4.2 模型选择与定阶
        2.4.3 损伤指标样本提取
        2.4.4 损伤阈值与损伤概率计算
        2.4.5 损伤指标敏感性研究
        2.4.6 损伤指标抗噪性研究
    2.5 简支梁模型试验研究
        2.5.1 简支梁模型概况
        2.5.2 损伤阈值与损伤概率计算
    2.6 新光大桥吊杆损伤概率分析
        2.6.1 吊杆监测概况
        2.6.2 损伤阈值与损伤概率计算
    2.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车辆荷载效应概率分布的鲁棒贝叶斯估计方法研究
    3.1 概述
    3.2 概率统计基础
        3.2.1 常用概率分布
        3.2.2 常用随机过程
        3.2.3 贝叶斯公式基本概念
    3.3 车辆荷载效应的获取方式与不确定性
        3.3.1 车辆荷载效应的获取方式
        3.3.2 车辆荷载效应的不确定性
    3.4 车辆荷载效应截口分布的鲁棒贝叶斯估计方法
        3.4.1 贝叶斯参数估计方法
        3.4.2 贝叶斯模型选择方法
    3.5 后续使用期内车辆荷载效应最大值分布的外推计算
        3.5.1 外推计算问题的提出
        3.5.2 基于平稳二项随机过程假设的最大值分布外推计算方法
        3.5.3 截口分布与最大值分布统计参数关系
    3.6 新光大桥车辆荷载效应的鲁棒贝叶斯估计
        3.6.1 新光大桥车辆荷载效应样本的获取
        3.6.2 新光大桥车辆荷载效应截口分布的鲁棒贝叶斯估计
        3.6.3 新光大桥后续使用期车辆荷载效应最大值分布的确定
    3.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既有桥梁结构承载能力评估方法研究
    4.1 概述
    4.2 结构可靠度理论若干基本概念
        4.2.1 结构可靠性与可靠度
        4.2.2 工程结构可靠度度量的三个水准
        4.2.3 结构功能函数与极限状态
        4.2.4 结构失效概率
        4.2.5 结构可靠指标
        4.2.6 结构可靠度的实用计算方法
    4.3 评估目标可靠指标修正方法
        4.3.1 设计目标可靠指标确定方法
        4.3.2 评估目标可靠指标修正方法
    4.4 抗力统计参数及退化函数确定方法
        4.4.1 抗力随机变量模型及统计参数
        4.4.2 抗力随机过程模型及退化函数
    4.5 既有桥梁结构承载能力评估方法
        4.5.1 评估所需参数
        4.5.2 可靠指标评估法
        4.5.3 抗力评估法
    4.6 新光大桥构件承载能力评估
        4.6.1 新光大桥构件承载能力评估所需参数
        4.6.2 新光大桥构件承载能力评估结果
    4.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束语
    5.1 本文工作总结
        5.1.1 主要工作
        5.1.2 主要创新点
        5.1.3 主要结论
    5.2 今后研究方向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寿命试验中截尾数据统计处理方法应用与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截尾数据统计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1.4 预备知识
        1.4.1 顺序统计量
        1.4.2 χ2分布
        1.4.3 t分布
        1.4.4 牛顿—拉夫森(Newton-Raphson)迭代法
第2章 寿命试验截尾数据类型
    2.1 引言
    2.2 截尾数据类型
        2.2.1 定数截尾
        2.2.2 定时截尾
        2.2.3 随机截尾
    2.3 截尾数据极大似然的求解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截尾情形下指数分布的统计方法
    3.1 引言
    3.2 定数截尾试验数据
        3.2.1 基本问题的提出
        3.2.2 单参数(n,r,无)试验方案
        3.2.3 双参数(n,r,无)试验方案
        3.2.4 单参数(n,r,有)试验方案
    3.3 定时截尾试验数据
        3.3.1 单参数(n,t_0,无)试验方案
        3.3.2 单参数(n,t_0,有)试验方案
    3.4 软件开发及算例验证
        3.4.1 软件开发基本介绍
        3.4.2 算例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截尾情形下威布尔分布的统计方法
    4.1 引言
    4.2 威布尔(Weibull)分布的基本理论
        4.2.1 Weibull分布模型
        4.2.2 截尾情形下Weibull分布两参数的一般估计方法
        4.2.3 Weibull分布参数的意义
    4.3 截尾数据情形下三参数Weibull分布的参数估计
        4.3.1 矩估计
        4.3.2 贝叶斯(Bayes)估计
    4.4 软件开发及算例验证
        4.4.1 软件开发基本介绍
        4.4.2 算例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截尾情形下正态&对数正态分布的统计方法
    5.1 引言
    5.2 正态&对数正态分布的基本理论
        5.2.1 正态分布的基本理论
        5.2.2 对数正态分布的基本理论
    5.3 随机截尾情形下(对数)正态分布参数估计
    5.4 软件开发基本介绍
        5.4.1 软件开发基本介绍
        5.4.2 算例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表A χ2分布表

四、对数正态概率纸的自动生成和分布参数的自动提取(论文参考文献)

  • [1]设置悬挂吊车平板网架结构的疲劳载荷谱及疲劳寿命研究[D]. 邱斌.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2]基于多项式正态变换的水文频率计算方法研究[D]. 陈得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3]场地校正的地表PGA放大系数概率模型研究[D]. 唐川.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20(02)
  • [4]VMC850E型立式加工中心导轨副的精度保持性试验及评估方法研究[D]. 张烁. 沈阳理工大学, 2020(08)
  • [5]加工中心主轴系统可靠性综合应力加速模型研究[D]. 李晓旭. 吉林大学, 2019
  • [6]中小跨径梁桥车辆荷载效应模型研究及拓宽可靠度分析[D]. 余学志. 桂林理工大学, 2019(05)
  • [7]大跨悬挑结构风荷载特性研究[D]. 周晋芳.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8]某履带车辆传动系统的传动轴载荷谱编制方法研究[D]. 张文胜.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3)
  • [9]基于健康监测系统的桥梁结构承载能力评估关键问题研究[D]. 廖威.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5)
  • [10]寿命试验中截尾数据统计处理方法应用与软件开发[D]. 梁利娟. 东北大学, 2014(08)

标签:;  ;  ;  ;  ;  

自动生成对数正态概率纸和自动提取分布参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