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无评论”历史

结束“无评论”历史

一、结束“无可奉告”历史(论文文献综述)

周坤雪[1](2021)在《《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成语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留学生学习成语是学好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环节。目前学术界对词汇大纲的成语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以2010年出版的汉语国际教育权威指导性大纲《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为研究对象,分析《等级划分》成语收录的合理性,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本文分析《等级划分》所收成语并整理出384个四字格成语作为研究语料,运用三种大型动态语料库分析成语的使用频次,进而分析《等级划分》的成语难度。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以往成语在词汇大纲中的占比,成语在《等级划分》中的数量有所增加,此外,从成语本体特征、教学对象特征、文化内涵等角度,分析《等级划分》词汇表的成语难度进而论证合理性问题,发现《等级划分》中的成语难度等级跨度较大,成语内容脱离实际等,这样不利于留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成语学习。在语料库的分析基础上,结合访谈内容与自身教学经历,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角度提出分阶段分层进行成语教学的策略。本文立足整个成语教学系统的完整体系,研究结果对成语教学具有借鉴意义,还可以为对外汉语词汇大纲的修订和成语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

王定成(AWAD MOHAMMED SULEIMAN)[2](2019)在《高级阶段苏丹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语言中,有许多以实例出现的对人有益和值得学习的丰富经验。中国古代文明以人类对其生存和生活的哲学兴趣的观点出发,并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强调了道德和精神价值。中国民间文学史具有丰富的治理经验和文化实力,使世人多年来对其抱有极大的兴趣。汉语成语表达了一种道德社会和经济价值观念,似乎成为了一个不可置疑的真理。我们许多人关注成语和谚语,因为它们经常与现实相匹配,即使句子和词汇很少,但它们充满了实用性和总结了古人们深刻的经验,地球上的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遗产,这反映了历史上发生的许多事件,人们通过成语来表达发生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一代又一代地传下来了。通过本研究已发现苏丹留学生对于汉语成语的意思理解及使用等方面的偏误,同时也发现苏丹留学生对于成语学习的兴趣以及学生们对于老师的成语教学态度。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始学习成语阶段发现困难的基础,特别是在阅读,写作和听说这几个方面,苏丹学生学习成语的困难是从中级阶段开始出现,若老师不好重视这个问题,就会一直陪他们到高级阶段,还会进入他们的日常教育与社会生活。综上所述,苏丹学生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免不了遇到这些困难,但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会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困难,本研究已经为老师提供了一些可以借用的解决方法,比如激发学生的、创造学生之间的竞争精神、激发学生的优势欲望、创造新的激发方式等等。

朱珠[3](2018)在《论林那北小说的叙事艺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林那北是一位在小说创作上既高产又高质的福建籍女性作家。她深谙现代叙事技巧却不囿于其中,力求在敏锐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讲述故事,将叙事艺术与精神内涵相融合,使小说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研究林那北小说的叙事艺术,对认识与推动福建小说创作是必要且必须的。本文意图从叙事学角度切入,对林那北的小说进行整体性探究。论文对林那北的生平及创作进行资料整理和学理探究,并细致探索林那北小说中蕴含的叙事艺术,同时在探索过程中着力挖掘其叙事艺术的独特意义。除绪论、结语外,全文共分为五章。绪论部分概述了林那北小说创作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点,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一章简要梳理林那北的生平与文学创作观。文革期间活跃于运动队和宣传队的成长经历、教师和记者的工作经历、编写地方志的深厚积淀,孕育了林那北的文学创作观,其主要表现在对纯粹文学的认识、对人与人性的书写、对写作多样性的追求这三个方面。第二章从全知视角下人物群像聚焦、限知视角的多类型呈现及视角转换三个方面探讨林那北小说的叙事视角。全知视角的运用展现了众多小说人物的生活与命运,剖析了小人物的生存本相;男性视角、儿童视角与群体视角的运用拉近了读者与故事的距离,引起读者对视角人物的关注;视角转换拓宽了小说的叙事维度,扩大了小说的表述空间。第三章从时序、停顿和频率三个方面分析林那北小说的叙事时间。在线性叙事时间保证情节连贯性的前提下,倒叙和预叙的运用使小说产生悬念、营造了宿命感,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与思想性;多样化的故事时间停顿方式助力小说形成了疏密有致的叙事节奏,突出了小说主题;特定词汇、句子与事件的高频使用深化了小说主题,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第四章研究林那北小说的叙事空间,主要从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两个维度进行探究。林那北聚焦于福州城市与乡村中的人的命运,着力塑造了房子和门坎两类微观物理空间,凸显了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异常;另外,作者通过景物描写、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构筑人物的心理空间,呈现出人物心理空间的封闭、隐秘、破败与孤独的景象。第五章从叙事语言的视觉化、叙事语言的幽默感与叙事语言的意象性三个方面分析林那北小说的叙事语言。林那北创新词语搭配,并运用比喻和夸张两种修辞,使小说语言带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运用调侃和戏仿实现小说语言的幽默性,以轻松的笔调揭露沉重的人性主题;塑造奢侈品与剑、河与树两类对立的意象,诗意地呈现小说主题,深化小说的文化内涵。结论基于前五章的主要内容,总结林那北小说创作的叙事特色,并探究隐藏在叙事背后的作者的深意。

徐弋茗[4](2018)在《历史、性别、文化—台湾创作社剧作多元认同叙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台湾创作社剧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台湾当代社会多元主义的文化倾向,分析以创作社为代表的台湾当代剧场对于身份认同的多元叙事策略与现象,试图对当代台湾社会文化和台湾剧场进行对照交叉探索。通过分类研究和文本细读,本文从历史与国族、女性与性别以及全球化和文化三条考察路径,纵向贯通不同剧作家作品,重点分析纪蔚然、周慧玲、魏瑛娟等剧作者代表作中的认同叙事内涵与策略。第一章以历史与国族认同叙事为研究对象,从反权威、反本质文化观点与寓言化剧作出发,重点考察魏瑛娟《西夏旅馆·蝴蝶书》对历史与国族权威叙事,从身世到身份的寓言化叙事策略和多元主义历史认同的叙事观点,表明了创作社剧作对台湾社会的深度关照和深刻文本内涵。第二章主要就女性和同性恋者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叙事为线索,把握从叙事到扮演的身份重构,重点解读周慧玲和《少年金钗男孟母》对女性和同性恋者的积极关注,以及以书写和扮演解构认同定式的叙事策略,全面展现性别身份的失语和发声过程,展现了创作社剧作多元的性别观念。第三章把重点放在全球化和文化认同领域,展现了全球化背景中传统和大众媒介介入下,现代文化身份的分歧观点。纪蔚然《影痴谋杀》以戏仿的叙事手法较强烈展现了台湾多元却主体失落的现状,突出了文化话语的潜移默化作用,体现了创作社剧作对当代台湾多元主义的辩证思考和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警惕。创作社剧作有别与其他台湾当代剧团,充分发挥文本在剧场艺术领域的深度叙事功能,持续响应和反思多元主义对台湾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复杂影响。创作社能以多元的叙事特点和观点表现多元的社会文化议题,并在舞台实践中积极探索舞台叙事创新的面貌,具备艺术观照现实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不断创新实践的美学追求。

许仙[5](2015)在《德城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章:自闭德城是座小城,也是座古城。南宋时期的城墙、护城河和四眼井迄今尚在使用。城中最新的建筑物也是四五十年前民国手中建造的。全城的布局呈回字形,是偏安期间典型的防守性城池。没有特别一点的建筑物。千篇一律都是两层楼的砖木结构,低矮,破旧,灰黑色外墙;每到春秋雨季,外墙上的黑色就郁郁葱葱地泛绿了,那是不知枯荣了多少朝代的青苔。同样的建筑,同样的街道,同样的循环往复,就是德城人也有犯糊涂的时候;而对于

莫·海德,辛媛媛[6](2013)在《失踪》文中研究说明1布里斯托尔重案调查组探长杰克卡弗里在弗罗姆市中心用10分钟查看了罪案现场。他跨过路障,越过不断闪烁的蓝色警戒灯,穿过警戒线,绕过挤成一团看热闹的人群——都是些周六下午来购物的人,手里拎着购物袋,拼命想看上一眼那些手持刷子和证据袋的证据组工作人员的取证过程。到达案发地点之后,他在那里站了好久,周围地面上是斑斑油迹,以及被丢在地下停车场的购物车。他竭力想要

王旭明[7](2013)在《新闻发言人伦理性原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2003年"非典"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新闻发布制度开始建立、发展,并面临诸多挑战。就当代中国新闻发言人而言,在提高新闻发布会技巧和能力的同时,把握新闻发言人职业伦理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围绕"如何做好人"展开,从真诚、善良和宽容三个视角提出了新闻发言人应当具备的品质。其中"真诚"意味着新闻发言人不能说谎,不能提供模糊事实,可以说"无可奉告",态度诚恳,警惕公关作秀和忌讳空谈口号;"善良"要求新闻发言人具有同情心、善意的表达以及具有良知;"宽容"则要求新闻发言人对记者过失宽容、适度地批评,欣赏记者的负面报道。

鲍贝[8](2013)在《观我生》文中研究指明第一章出门远行1.整个冬天,我都被同一个梦反复绕缠。我无法确定梦的旨意究竟是什么。我也无法把它完整地尽述出来。它只在梦的世界里真实。一旦到了现实生活中,你完全可以把它看作纯属虚构。但它在我心里越来越清晰,清晰到令我陷入不知如何是好的境地。我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在我的梦里有一个无比广阔而真实的世界。那个世界,我一定亲身经历过。我相信,梦是唯一可以在时间里进行逆走的

杨少衡[9](2010)在《官方遗传》文中研究指明开篇深夜,苏宗民已经上床,电话铃忽然响起。"你他妈的,鸟人!"沈达在电话里大骂,"居然还能睡觉!"苏宗民立刻追问:"这么晚了,还在哪里喝?""关你屁事?"沈达回答,"你来不来?过来!"苏宗民问:"要我干什么?""给我喝酒。坦白交代。""交代什么?""彻底交代。你老爸到底说什么?我要听。""我不说。"苏宗民答道,"我也不去。""想来也不行,三百公里。"对方感叹,"没救了。"

杨少衡[10](2010)在《两代官》文中指出开篇深夜,苏宗民已经上床,电话铃忽然响起。"你他妈的,鸟人!"沈达在电话里大骂,"居然还能睡觉!"苏宗民立刻追问:"这么晚了,还在哪里

二、结束“无可奉告”历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束“无可奉告”历史(论文提纲范文)

(1)《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成语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一)四字格成语研究概况
        (二) 《等级划分》及其它相关大纲研究概况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等级划分》成语统计分析
    第一节 《等级划分》成语数量和分级统计
    第二节 《等级划分》与其他汉语水平大纲收录成语比较分析
        (一)《等级大纲》成语统计
        (二)《等级大纲》与《等级划分》成语收录内容
        (三)《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成语统计
        (四)《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与《等级划分》成语等级划分
第二章 《等级划分》成语使用频率的语料库分析
    第一节 《等级划分》成语使用频次的语料库统计
        (一)三类语料库简述
        (二)BCC语料库频次分析
        (三)汉语中介语语料库频次分析
        (四)汉语教材语料库频次分析
        (五)成语在三类语料库中频次的相关性
    第二节 《等级划分》参照语料出现的问题
        (一)成语等级跨度较大
        (二)成语来源语体分布不均
        (三)部分成语不符实际需求
第三章 《等级划分》成语难度等级分层探究
    第一节 成语本体特征分析
        (一)语义角度
        (二)语法角度
        (三)语用角度
    第二节 教学对象特征分析
        (一)学习者汉语水平
        (二)学习者学习环境
        (三)学习者学习动机
    第三节 文化分析
        (一)成语来源
        (二)跨文化交际
    第四节 《等级划分》成语难度分级合理性分析
        (一)成语数量少于教学实际
        (二)成语难度等级跨度较大
第四章 分级理念下的成语教学策略
    第一节 教师以分级为导向教成语
        (一)把控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
        (二)掌握不同等级的教学方法
    第二节 教材以分级为基础编成语
        (一)初级教材成语入门
        (二)中级教材成语提升
        (三)高级教材成语拔高
    第三节 学生在分级理念下学成语
        (一)端正学习态度
        (二)利用学习环境
        (三)掌握学习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高级阶段苏丹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研究方法
2. 汉阿语成语的语法结构
    2.1 汉语成语的内部结构分析
    2.2 汉阿成语来源对比
    2.3 汉阿成语异同在文化层面的反映
3. 苏丹学生汉语成语学习调查问卷分析法
4. 苏丹学生成语学习难点
    4.1 苏丹学生汉语成语教学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3)论林那北小说的叙事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林那北生平与文学创作观
    第一节 生平与文学历程
    第二节 文学创作观
        一、创作目的:追求真善美
        二、创作内容:人与人性
        三、创作理想:更多的丰富性
第二章 林那北小说的叙事视角
    第一节 全知视角下人物群像聚焦
    第二节 限知视角的多类型呈现
        一、男性视角
        二、儿童视角
        三、群体视角
    第三节 视角转换
        一、经验自我与叙述自我
        二、散点透视
        三、多人物视角
第三章 林那北小说的叙事时间
    第一节 时序
        一、线性叙事时间
        二、时间倒错
    第二节 停顿
    第三节 频率
        一、固定词汇
        二、固定句子
        三、固定事件
第四章 林那北小说的叙事空间
    第一节 物理空间
        一、物理空间的类型
        (一) 宏观的物理空间
        (二) 微观的物理空间
        二、物理空间的特点
    第二节 心理空间
        一、心理空间的类型
        二、心理空间的呈现
        (一) 景物描写法
        (二) 动作描写法
        (三) 心理透视法
第五章 林那北小说的叙事语言
    第一节 叙事语言的视觉化
        一、创新词语搭配
        二、精妙的比喻
        三、极言式的夸张
    第二节 叙事语言的幽默感
        一、戏仿
        二、调侃
    第三节 叙事语言的意象性
        一、奢侈品与剑
        二、河与树
结语
附录 林那北小说出版及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致谢

(4)历史、性别、文化—台湾创作社剧作多元认同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历史与国族认同
    第一节 死亡的历史:解构权威叙事
    第二节 分歧的族群:“后”解构危机
    第三节 从二元对话到多元认同——《西夏旅馆·蝴蝶书》:魏瑛娟作品的西夏寓言
    小结
第二章 女性与性别认同
    第一节 cafe里的“她”:被言说的女性
    第二节 书写与扮演:女性身份的自我认同重构
    第三节 性别模糊与建构认同——《少年金钗男孟母》:周慧玲作品的扮演意识
    小结
第三章 全球化与文化认同
    第一节 异乡即是家乡:跨文化身份的可能与危机
    第二节 大众媒介文化:模式化或个性化
    第三节 西方文化话语下的身份——《影痴谋杀》:纪蔚然作品的严肃戏仿
    小结
结论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参考文献
致谢

(6)失踪(论文提纲范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观我生(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出门远行
    1.
    2.
    3.
    4.
第二章 途经尼泊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第三章 经历不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5.
    16.
    17.
    18.
    19.
    20.
第四章 回到杭州
    1
    2.
    3.
    4.

四、结束“无可奉告”历史(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成语教学研究[D]. 周坤雪.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高级阶段苏丹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研究[D]. 王定成(AWAD MOHAMMED SULEIMAN).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3]论林那北小说的叙事艺术[D]. 朱珠. 厦门大学, 2018(07)
  • [4]历史、性别、文化—台湾创作社剧作多元认同叙事研究[D]. 徐弋茗. 厦门大学, 2018(07)
  • [5]德城记[J]. 许仙. 雨花, 2015(24)
  • [6]失踪[J]. 莫·海德,辛媛媛. 译林, 2013(04)
  • [7]新闻发言人伦理性原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王旭明. 新媒体与社会, 2013(02)
  • [8]观我生[J]. 鲍贝.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3(04)
  • [9]官方遗传[J]. 杨少衡. 中国作家, 2010(11)
  • [10]两代官[J]. 杨少衡.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0(03)

标签:;  ;  ;  ;  

结束“无评论”历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