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可巴与氯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米可巴与氯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一、弥可保与氯沙坦合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论文文献综述)

周歆晨[1](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对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文献的组方用药规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通过对知网中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案进行归纳整理,利用Excel创建原始数据库,挖掘厘清医案中的信息,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处方用药的规律并探索其中医治疗特色,从而为中医临证诊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成药的研发等提供一定的思路。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知网中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且有疗效的医案,结合计算机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版,利用规则分析、改良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所搜集的医案中患者性别、年龄、辨证论治分别进行频次统计,以及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用药组方规律、潜在新方的研究。结果:本研究通过知网筛选收集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医案文献共188条,纳入处方188个,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发现罹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以男性为主,年龄多集中在50~69岁年龄段,占本次研究的73.94%。通过分析还发现医案中中药治疗多用温性药物、寒性药物,药味则以甘味、苦味、辛味为主,药物归经集中分布在肝经(22.5%)、脾经(17.5%)、心经(14.7%)、肾经(12.6%)、肺经(11.5%)为主,约占总数的78.8%。首诊患者临床症状主要归属为气虚血瘀证和阳虚寒凝证,亦超过了证型总数的一半。通过软件分析得到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位中药分别是黄芪、当归、鸡血藤、桂枝、白芍、牛膝、川芎、甘草、丹参、红花。最常用的前10位药对组合则为:黄芪,当归;鸡血藤,黄芪;黄芪,桂枝;当归,桂枝;鸡血藤,当归;川芎,黄芪;当归,白芍;白芍,桂枝;黄芪,白芍;川芎,当归。在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下得到潜在新方组合6个:(1)续断-狗脊-杜仲-桑寄生-土鳖虫-刺猬皮(2)泽兰-瓜蒌-石菖蒲-血竭(3)黄芩-黄连-天花粉-乌梅-大黄(4)黄芪-川芎-红花-白芍-大枣-生姜-桂枝(5)金樱子-远志-青葙子-鹿角霜(6)薏苡仁-半夏-白术-鸡血藤。结论:从医案中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种证候的组方用药规律的共性中可以发现各医家虽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各有认识,但普遍认为气阴两虚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础病机;气虚血液运行不畅,脉络痹阻;故而在治疗上倾向于在补虚基础上配伍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本研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设定的关联规则,筛选关联度较高的药物组合,所演化出的新方,可为临床治疗与新药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贾晓颖[2](2021)在《糖络宁对高糖培养下大鼠背根神经元中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从体外角度,针对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来探讨糖络宁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作用机理。通过基因沉默和过表达,验证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在DPN发病中的作用。研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35只,糖络宁组25只,分别予以2.5 g/kg-d的糖络宁生药和等量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10天,制备正常血清和糖络宁血清。新生大鼠提取背根神经元细胞(DRGn)。采用Lipo2000法进行转染,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抑制剂对照组、抑制剂组、中药组、激动剂中药对照组和激动剂中药组。使用q-PCR 检测 DRGn 细胞中 miR-211、IRE1α、CHOP 和 XBP1 的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DRGn细胞中IRE1α、p-IRE1α、XBP1、CHOP蛋白表达;荧光探针法测定DRGn细胞ROS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技术检测SOD活性,硫代巴比妥法测定MDA含量。研究结果1.qRT-PCR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miR-211、IRE1α、XBP1、CHOP mRNA值均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抑制剂组的miR-211、IRE1α、XBP1、CHOP mRNA值均明显降低(P<0.01),抑制剂对照组无差异(P>0.05);与中药组相比,激动剂中药组的miR-211、IRE1α、XBP1、CHOP mRNA值升高(P<0.01),激动剂中药对照组无差异(P>0.05)。2.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抑制剂对照组IRE1α、p-IRE1α、XBP1、CHOP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抑制剂组IRE1α、p-IRE1α、XBP1、CHOP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抑制剂对照组无差异(P>0.05);与中药组相比,激动剂中药组IRE1α、p-IRE1α、XBP1、CHOP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激动剂中药对照组无差异(P>0.05)。3.氧化指标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ROS、MDA显着提高(P<0.01),SOD活力明显减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抑制剂组ROS、MDA明显减低(P<0.01),SOD活力增加(P<0.01),而抑制剂对照组无差异(P>0.05);与中药组相比,激动剂中药组ROS、MDA升高(P<0.01),SOD活力减低(P<0.01),激动剂中药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1.DRGn细胞通过转染miR-211抑制剂和激动剂可构建有效的miR-211低表达和过表达的模型。miR-211抑制剂可使IRE1α-CHOP通路活性减低,进而缓解高糖对DRGn细胞的氧化损伤。miR-211激动剂能增加IRE1α-CHOP通路的活性,进而使糖络宁对高糖诱导的DRGn细胞的抗氧化作用降低。2.高糖可使DRGn细胞中miR-211表达增加,进而激活IRE1α-CHOP通路,引发内质网应激和氧化应激,使细胞受损;糖络宁含药血清可使miR-211水平减低,降低IRE1α-CHOP通路活性,进而改善内质网应激和氧化应激,缓解细胞损伤。本研究表明,糖络宁可改善高糖诱导的DRGn细胞的氧化损伤,这一保护作用可能依赖于糖络宁能下调miR-211的表达,进而抑制高糖下IRE1α-CHOP通路的活性,缓解氧化损伤,改善DPN。

沈莺[3](2014)在《氯沙坦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甲钴铵(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临床价值。方法糖尿病患者124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弥可保肌内注射治疗,具体剂量为500μg q.d.,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予以口服氯沙坦,具体剂量为50 mg q.d.,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状况、痛觉过敏及减退等临床症状。结果实验组治疗3个月后痛觉过敏及减退有效率为80.65%、79.03%,显着优于对照组的62.90%和59.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均有显着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弥可保应用于DPN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具有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的优点,值得临床借鉴。

率红莉,汪津洋[4](2014)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物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目的: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就近年来DPN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归纳和综述。结果:用于对因治疗的西药包括控制血糖的药物(如胰岛素、磺酰脲类药物等)、扩张血管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钙离子拮抗药、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降低血黏度及抗凝和溶栓药物(如前列腺素E1及其类似物、阿司匹林等)、改善代谢紊乱的药物(如肌醇、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等)、抗氧化的药物(如α-硫辛酸、维生素E和维生素C等)、增加神经营养与修复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神经生长因子等),用于对症治疗的西药主要是减轻或缓解疼痛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抗惊厥药等),中医药治疗DPN的方法包括内服中药(如活血化瘀类中药)、使用中药注射剂(如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针灸刺络、熏洗足浴。结论:DPN的发病机制复杂,其治疗除严格控制血糖外,还要从其他途径入手,针对导致DPN的各种病因探索更有效、更特异性的治疗方案,寻找治疗的新靶点将是今后研发DPN治疗药物的方向。

严新杰[5](2012)在《近30年研究《伤寒论》论文数据库创建与研究述要》文中研究说明立题依据:研究《伤寒论》是中医学术发展史上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作为中医理论的精髓千百年来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其所载方剂,配伍严谨、主治明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多方剂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效如桴鼓。本论文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研究《伤寒论》论文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以期为今后对《伤寒论》的研究、临床实践和科研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目的:1.首次创建国内近30年有关研究《伤寒论》论文的数据库,收集1981年至2010年研究《伤寒论》论文的总数包括来源、题名、作者、作者所在机构、作者所在地区、研究的类型、发表时间;2.首次对国内近30年有关研究《伤寒论》论文的计量学研究,描述研究《伤寒论》论文的研究现状和分布;3.首次分析研究《伤寒论》经方在近30年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初步评价为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4.首次对《伤寒论》经方在糖尿病与糖尿病并发症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研究,获得经方对糖尿病与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和可能存在不良反应的证据,为今后中医临床实践提供可靠依据。本文通过以上四方面的研究,力求从现代科学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伤寒论》、指导中医临床实践、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有效的证据。方法:1.国内近30年研究《伤寒论》论文的文献计量学研究。本文选择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简称CNKI)检索1981年至2010年发表的有关研究《伤寒论》的论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文献发表总量、年发表量及比例进行统计,并以此为依据形成研究《伤寒论》论文的数据库、研究《伤寒论》经方论文数量表、研究《伤寒论》经方论文历年发表量百分比表、研究《伤寒论》经方论文的顺位图以及居于研究《伤寒论》经方顺位图前三十位的经方排序。2.近30年研究《伤寒论》论文的经方归类分布。依据以上文献计量学的研究结果,对居于研究《伤寒论》论文的经方归类的数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3.经方疗效的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依据以上文献计量学的研究结果,选取《伤寒论》经方对治疗糖尿病与糖尿病并发症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论文,按照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原理,鉴定纳入相关临床研究,并对这些研究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综合分析,进而获得经方对治疗糖尿病与糖尿病并发症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循证医学证据,为今后的中医研究《伤寒论》临床实践和科研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结果:1.国内近30年研究《伤寒论》论文数据库(1)得到研究《伤寒论》论文虚拟化的资料存储中心。(2)得到研究《伤寒论》论文数据库的结构框架。2.国内近30年研究《伤寒论》论文的计量学研究(1)得到研究《伤寒论》六经论文数量。(2)得到研究《伤寒论》六经论文历年发表量百分比。(3)得到研究《伤寒论》经方论文数量表。(4)得到研究《伤寒论》经方论文历年发表量百分比。(5)得到研究《伤寒论》论文64,922篇。(6)得到研究《伤寒论》论文按年数量分布。(7)得到研究《伤寒论》论文来源分布。(8)得到研究《伤寒论》论文中医药的期刊杂志分布。(9)得到研究《伤寒论》论文中医院校学报分布。(10)得到研究《伤寒论》论文来源地理分布。(11)得到研究《伤寒论》论文中医机构比例分布。(12)得到研究《伤寒论》论文中医院校分布。(13)得到研究《伤寒论》论文作者数量分布。(14)得到研究《伤寒论》论文的经方归类分布。3.《伤寒论》经方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研究(1)得到经方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2)得到经方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3)得到经方治疗糖尿病肾病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4)得到经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5)得到经方治疗糖尿病足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结论:1.近30年研究《伤寒论》论文共64,922篇。2.建立近30年研究《伤寒论》1981年-2010年论文数据库。3.查明研究《伤寒论》的主力军是中医院校。4.查明研究《伤寒论》的核心中医院校按顺序为:广州中医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5.查明研究《伤寒论》的核心作者是李赛美、王付、钱超尘、聂惠民、沈敏南、何任。6.查明研究《伤寒论》的核心中医学院校学报是浙江中医学院学报。7.查明研究《伤寒论》的核心医药期刊杂志是新中医杂志、中医杂志、辽宁中医杂志。8.查明研究《伤寒论》六经的重点在太阳病和少阴病。9.查明研究《伤寒论》经方的重点在小柴胡汤、桂枝汤、大承气汤、半夏泻心汤。10.查明研究《伤寒论》未来方向在多中心、多焦点。11.查明《伤寒论》经方参与治疗糖尿病与糖尿病并发症有优势。

姜月峰,靳水玲[6](2012)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和α-硫辛酸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60%~90%,具有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晚期病变不可逆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甲钴胺是治疗DPN的基本药物,能够一定程度缓解症状,但单独应用疗效仍不能令人

柏华[7](2011)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概况》文中提出糖尿病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约50%的糖尿病可罹患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治疗仍较为棘手,迄今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对目前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情况综述。1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1.1控制血糖正常的血糖水平不仅能改善神经细胞的

周卫国,丁木,刘万杰,刘毅,朱彬彬[8](2009)在《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洛丁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洛丁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单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每日1剂,连用8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洛丁新口服,每日10mg,连用8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7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1%(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与洛丁新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李军[9](2009)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的中药与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法。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其进入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应用中药煎服,每日一剂,同时应用弥可保500ug,肌肉注射,1次/d,连续3周。对照组仅用弥可保500ug,肌肉注射,1次/d,连续3周。结果疗程结束后,中药联合弥可保治疗组显效29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1%;单纯弥可保治疗组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0%,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优于单独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显着改善其临床症状。

张向东,邵红山,张锋利[10](2006)在《前列腺素E1、氯沙坦与弥可保合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文中研究说明

二、弥可保与氯沙坦合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弥可保与氯沙坦合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挖掘对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文献的组方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资料与方法
    1.病案来源
    2.病案收录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防治指南)
        2.2 西医诊断标准[5](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2.3 病案纳入标准
        2.4 病案排除标准
    3.医案的规范化处理
        3.1 证型术语的统一
        3.2 药物名称的统一
    4.统计方法
        4.1 统计平台概述
        4.2 统计方法概述
二.研究结果
    1.患者基本信息统计
        1.1 性别构成比统计
        1.2 患者年龄分布统计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医案的组方用药规律
        2.1 方剂中中药性味归经规律
        2.2 方剂用药频次分析
        2.3 证型分布统计分析规律
        2.4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2.5 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2.5.1 药物间关联度统计分析
        2.5.2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的核心药物组合及潜在新方分析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方用药经验分析
        3.1 用药频次前十味药物分析
        3.2 挖掘的潜在新方组合分析
    4.结语
        4.1 结论
        4.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诊治最新进展
    参考文献

(2)糖络宁对高糖培养下大鼠背根神经元中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认识
        一. 中医认识
        二. 西医认识
        三.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2 microRNA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影响
        一. miRNA
        二. miRNA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三.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
        1. 实验动物
        2. 实验用药
        3. 仪器
        4. 试剂
    方法
        1. 糖络宁含药血清及正常大鼠血清的制备
        2. 大鼠DRGn细胞的分离培养
        3. 干预分组
        4. 细胞转染
        5. q-PCR法检测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
        6. Western Blot法检测IRE1α-CHOP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7. 氧化指标的检测
        8.数据分析
    结果
        1. DRGn细胞生长情况
        2. 糖络宁对DRGn细胞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 糖络宁对DRGn细胞IRE1α-CHOP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4. 糖络宁对DRGn细胞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讨论
        1. miR-211在疾病中的作用
        2. 氧化应激与DPN
        3. 内质网应激与DPN
        4. miR-211与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
        5. 糖络宁对内质网应激和氧化应激的作用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氯沙坦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方法
    1.3疗效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及Hb A1c变化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
3 讨论

(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物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西药对因治疗
    1.1控制血糖
    1.2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1.3降低血黏度及抗凝、溶栓药物
    1.4改善代谢紊乱
    1.5抗氧化
    1.6增加神经营养与修复神经
2西药对症治疗
    2.1三环类抗抑郁药
    2.2抗惊厥药
    2.3部分抗心律失常药
3中医药治疗
    3.1内服中药
    3.2使用中药注射剂
    3.3针灸刺络
    3.4薰洗足浴
4结语

(5)近30年研究《伤寒论》论文数据库创建与研究述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1章 文献研究
    前言
    1.1 近代《伤寒论》研究概述
        1.1.1 近代《伤寒论》研究百花齐放
        1.1.2 近代《伤寒论》研究多向发展
        1.1.2.1 文献研究
        1.1.2.2 理论研究
        1.1.2.3 教学研究
        1.1.2.4 临床研究
        1.1.2.5 实验研究
        1.1.3 近代《伤寒论》研究的现代化
        1.1.3.1 数理统计
        1.1.3.2 循证医学
        1.1.3.3 电子信息技术
        1.1.3.4 云计算
    1.2 《伤寒论》国外研究概述
        1.2.1 《伤寒论》在日本
        1.2.2 《伤寒论》在台湾
        1.2.3 《伤寒论》在香港
        1.2.4 《伤寒论》在韩国
    1.3 近代《伤寒论》研究热点
        1.3.1 研究热点
        1.3.1.1 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糖尿病
        1.3.1.2 大承气汤治疗急腹症
        1.3.1.3 四逆汤保护缺血心肌
        1.3.1.4 桂枝汤调节体温
        1.3.2 资料数据库
        1.3.3 循证医学
    1.4 《伤寒论》经方治疗糖尿病进展
        1.4.1 《伤寒论》经方治疗2型糖尿病
        1.4.2 《伤寒论》经方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1.4.2.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1.4.2.2 糖尿病肾病
        1.4.2.3 糖尿病足
        1.4.2.4 糖尿病性胃轻瘫
        1.4.2.5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1.4.2.6 糖尿病性腹泻
        1.4.2.7 糖尿病高脂血症
        1.4.2.8 其他糖尿病并发症
    1.5 《伤寒论》与循证医学
        1.5.1 循证医学概述
        1.5.1.1 Meta分析的系统评价研究
        1.5.1.2 定性描述性分析的系统评价研究
        1.5.2 《伤寒论》与循证医学的融合
        1.5.3 《伤寒论》方系统评价的研究进展
        1.5.3.1 Meta分析的系统评价研究现状
        1.5.3.2 定性描述性分析的系统评价研究现状
    1.6 结语
第2章 创建近30年研究《伤寒论》论文数据库与研究分析
    2.1 对象和方法
        2.1.1 数据库的选择
        2.1.2 文献资料的收集
        2.1.3 按照研究目的对文献资料进行筛选处理
    2.2 研究实施方案
        2.2.1 资料来源
        2.2.2 纳入标准
        2.2.3 排除标准
        2.2.4 技术路线
    2.3 统计学处理与资料总结
    2.4 创建1981年-2010年研究《伤寒论》论文数据库
        2.4.1 资料收集
        2.4.2 资料整理
        2.4.3 论文整理
        2.4.4 来源整理
        2.4.5 地区整理
        2.4.6 作者整理
        2.4.7 数据库的结构和建立
        2.4.7.1 数据库的结构
        2.4.7.2 数据库的建立
    2.5 研究结果统计
        2.5.1 研究《伤寒论》论文总数
        2.5.1.1 研究六经的论文数量分布
        2.5.1.2 研究经方的论文数量分布
        2.5.1.3 研究论文总量
        2.5.2 研究《伤寒论》论文的时间分怖
        2.5.3 研究《伤寒论》论文来源分怖
        2.5.3.1 研究论文中医药期刊杂志分布
        2.5.3.2 研究论文中医院校学报分布
        2.5.3.3 研究论文来源分布总汇
        2.5.4 研究《伤寒论》论文地理分怖
        2.5.4.1 1981年-1990年研究论文来源前15位地理分布
        2.5.4.2 1991年-2000年研究论文来源前15位地理分布
        2.5.4.3 2001年-2010年研究论文来源前15位地理分布
        2.5.4.4 1981年-2010年研究论文来源前15位地理分布
        2.5.5 研究《伤寒论》论文的中医机构分怖
        2.5.5.1 1981年-2010年研究论文中医研究院分布
        2.5.5.2 研究论文中医院校分布
        2.5.5.2.1 1981年-1990年研究论文中医院校分布
        2.5.5.2.2 1991年-2000年研究论文中医院校分布
        2.5.5.2.3 2001年-2010年研究论文中医院校分布
        2.5.5.2.4 1981年-2010年研究论文中医院校的分布
        2.5.6 研究《伤寒论》论文的作者数量统计
        2.5.7 研究《伤寒论》论文的经方归类分布
        2.5.7.1 桂枝汤类
        2.5.7.2 麻黄汤类
        2.5.7.3 葛根汤类
        2.5.7.4 抵当汤类
        2.5.7.5 栀子豉汤类
        2.5.7.6 陷胸汤类
        2.5.7.7 泻心汤类
        2.5.7.8 桂枝甘草汤类
        2.5.7.9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类
        2.5.7.10 五苓散类
        2.5.7.11 黄芩汤类
        2.5.7.12 白虎汤类
        2.5.7.13 承气汤类
        2.5.7.14 柴胡汤类
        2.5.7.15 芍药甘草汤类
        2.5.7.16 理中丸(汤)类
        2.5.7.17 赤石脂禹余粮汤类
        2.5.7.18 四逆汤类
        2.5.7.19 杂方类
        2.5.7.20 研究经方归类的论文总汇
    2.6 讨论
        2.6.1 国家对研究《伤寒论》的支持
        2.6.2 研究《伤寒论》工作者团陈
        2.6.3 研究《伤寒论》核心作者
        2.6.3.1 核心作者-李赛美
        2.6.3.2 核心作者-王付
        2.6.3.3 核心作者-钱超尘
        2.6.3.4 核心作者-聂惠民
        2.6.3.5 核心作者-沈敏南
        2.6.3.6 核心作者-何任
        2.6.4 《伤寒论》研究多中心多焦点
        2.6.5 《伤寒论》与科学技术的融合
        2.6.6 《伤寒论》与现代医学的接轧
        2.6.7 研究《伤寒论》的展望
    2.7 结论
        2.7.1 对研究《伤寒论》的热情
        2.7.2 研究《伤寒论》的主力军
        2.7.3 研究《伤寒论》的领头人
        2.7.4 研究《伤寒论》的空间
        2.7.5 研究《伤寒论》的问题
第3章 《伤寒论》经方疗效的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
    3.0 前言
    3.1 资料和方法
        3.1.1 纳入研究的检索策略
        3.1.1.1 检索策略
        3.1.1.2 检索词
        3.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3.1.2.1 研究类型
        3.1.2.2 研究对象
        3.1.2.3 干预措施
        3.1.2.4 疗效评价指标
        3.1.3 方法学质量评价
        3.1.3.1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标准
        3.1.4 资料的提取
        3.1.5 资料分析
    3.2 结果
        3.2.1 文献检索和筛选结果
        3.2.1.1 流程图
        3.2.1.2 排除的研究和理由
        3.2.2 文献定性评价结果
        3.2.2.1 诊断标准
        3.2.2.2 纳入和排除标准
        3.2.2.3 样本量及其估算
        3.2.2.4 治疗方法
        3.2.2.5 辨证论治
        3.2.2.6 疗程
        3.2.2.7 疗效评判标准和结局指标
        3.2.2.8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3.2.2.8.1 随机方法
        3.2.2.8.2 随机隐匿
        3.2.2.8.3 盲法
        3.2.2.8.4 退出和失访
        3.2.2.8.5 质量评价结果
        3.2.3 疗效评价
        3.2.3.1 经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评价
        3.2.3.1.1 经方加基础治疗与基础治疗比较
        3.2.3.1.2 经方治疗与西药治疗比较
        3.2.3.1.3 经方加西药治疗与西药治疗比较
        3.2.3.1.4 温肾健脾法对脾肾阳虚型糖尿病疗效及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
        3.2.3.2 经方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评价
        3.2.3.2.1 经方加基础治疗与西药加基础治疗比较
        3.2.3.2.2 经方治疗与西药治疗比较
        3.2.3.2.3 经方加西药治疗与西药治疗比较
        3.2.3.3 经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评价
        3.2.3.3.1 经方加西药治疗与西药治疗比较
        3.2.3.3.2 经方加基础治疗与西药加基础治疗的比较
        3.2.3.4 经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评价
        3.2.3.4.1 经方加基础治疗与西药加基础治疗比较
        3.2.3.4.2 经方加西药治疗与西药治疗比较
        3.2.3.4.3 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
        3.2.3.4.4 当归四逆汤加味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3.2.3.5 经方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评价
        3.2.3.5.1 经方加基础治疗与西药加基础治疗比较
        3.2.3.5.2 当归四逆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足
        3.2.3.6 经方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评价
        3.2.3.7 经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评价
        3.2.3.8 不良事件
    3.3 讨论
        3.3.1 《伤寒论》经方治疗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的疗效特点
        3.3.1.1 经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特点
        3.3.1.2 经方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特点
        3.3.1.3 经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特点
        3.3.1.4 经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特点
        3.3.1.5 经方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特点
        3.3.1.6 经方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特点
        3.3.1.7 经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特点
        3.3.2 《伤寒论》经方治疗糖尿病Meta分析的统计学意义
        3.3.3 《伤寒论》经方的不良事件
        3.3.4 本系统评价的局限性
    3.4 结论
第4章 结语
    4.1 结论
        4.1.1 研究《伤寒论》论文总量
        4.1.2 研究《伤寒论》1981年-2010年论文数据库创建
        4.1.3 研究《伤寒论》的重点和方向
        4.1.4 《伤寒论》经方疗效的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
    4.2 创新点
        4.2.1 创建1981年至2010年研究《伤寒论》论文数据库
        4.2.2 《伤寒论》经方治疗糖尿病与其并发症的循证医学系统评价
    4.3 研究不足与展望
        4.3.1 本研究的局限性
        4.3.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研究《伤寒论》六经论文历年数量和百分比表
    附表2:研究《伤寒论》经方论文数量和百分比表
    附录3:经方治疗糖尿病与其并发症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特征表
    附录4:经方治疗糖尿病与其并发症系统评价结果总汇
    附录5:系统评价资料提取表
    附录6:JADAD量表
致谢

(6)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和α-硫辛酸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
    2.3 不良反应
3 讨论

(7)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
    1.1 控制血糖
    1.2 纠正代谢紊乱
2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
    2.1 改善微循环
        2.1.1 血管扩张剂
        2.1.1. 1 前列腺素E1
        2.1.1. 2 钙离子拮抗剂
        2.1.1. 3 氯沙坦
        2.1.1. 4 肾上腺素α受体阻滞剂和654-2
        2.1.2 阿魏酸钠
        2.1.3 硫胺素类药物
    2.2 降低血黏度药物及抗凝、溶栓药物
        2.2.1 藻酸双脂钠与葛根素
        2.2.2 蝮蛇抗栓酶
        2.2.3 尿激酶 (uk)
        2.2.4 东菱精纯克栓酶 (DF-521, 巴曲抗栓酶, 巴曲酶)
    2.3 神经营养与修复药物
        2.3.1 甲钴胺
        2.3.2 三磷酸胞苷二钠 (CTP)
        2.3.3 神经节苷脂 (GS)
        2.3.4 神经生长因子 (NGF)
        2.3.5 爱维治 (Actovegin) 疗法
        2.3.6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ARIs)
    2.4 抑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AGEs) 形成的药物
    2.5 抗氧化药物
3 中药
    3.1 单味中药注射液
    3.2 复方制剂
4 症状治疗
    4.1 DPN疼痛的治疗
        4.1.1 抗抑郁药 (TCAs)
        4.1.2 抗癫痫药
        4.1.3 局部治疗
        4.1.4 阿片类
        4.1.5 非甾体类抗炎药 (NASIDs)
        4.1.6 利多卡因和慢心律
    4.2 麻木感、冷感

(8)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洛丁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一般资料
    1.4 治疗方法
    1.5 观察项目
    1.6 疗效标准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2 两组副作用比较
3 讨论

(9)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一般资料
    1.4治疗方法
        1.4.1中医治疗
        1.4.2西医治疗
    1.5疗效评定标准
2结果
3讨论

(10)前列腺素E1、氯沙坦与弥可保合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入选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入选患者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判断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四、弥可保与氯沙坦合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挖掘对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文献的组方用药规律分析[D]. 周歆晨.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2]糖络宁对高糖培养下大鼠背根神经元中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的影响[D]. 贾晓颖.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氯沙坦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J]. 沈莺. 中国实用医药, 2014(23)
  • [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 率红莉,汪津洋. 中国药房, 2014(04)
  • [5]近30年研究《伤寒论》论文数据库创建与研究述要[D]. 严新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09)
  • [6]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和α-硫辛酸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 姜月峰,靳水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05)
  • [7]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概况[J]. 柏华. 内科, 2011(01)
  • [8]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洛丁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 周卫国,丁木,刘万杰,刘毅,朱彬彬. 湖北中医杂志, 2009(08)
  • [9]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J]. 李军. 医药论坛杂志, 2009(14)
  • [10]前列腺素E1、氯沙坦与弥可保合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 张向东,邵红山,张锋利.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05)

标签:;  ;  ;  ;  ;  

米可巴与氯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