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点法测定汽液平衡

沸点法测定汽液平衡

一、沸点法测定汽液平衡(论文文献综述)

徐畅,沈卫华,方云进[1](2021)在《甲酸钾水溶液重要物性数据的测定》文中指出甲酸钾在新型干燥剂、制冷剂、热泵吸收工质等领域应用广泛,但目前对于甲酸钾水溶液的物化性质相关研究较少,现有公开数据不能满足应用需求。采用密度计和黏度计测定303.15—353.15 K、质量分数20%—80%甲酸钾溶液的密度与黏度,并用方程进行关联,得到相应方程参数,所得方程具有较高的精度。采用动态沸点法,测定在303.15—423.15 K、质量分数20%—80%的甲酸钾水溶液的饱和蒸汽压数据,并采用Antoine方程和溶剂活度关联式2种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2种模型计算结果均与实验数据高度吻合,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21%和1.89%。测定结果对甲酸钾在工业上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

和壮壮[2](2019)在《含烷基咪唑类离子液体体系热力学性质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离子液体(ILs)具有低蒸汽压、较高热稳定性、稳定的化学性质及不易燃等优点,有望取代传统溶剂。欲将ILs作为萃取剂应用于化工分离领域,含ILs的混合物体系热力学性质研究至关重要。无限稀释活度系数(γi∞)是化工中重要的热力学参数之一,能够反映离子液体与不同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表明溶质在ILs中的热力学分配行为。通过γi∞计算含离子液体体系的其他热力学参数,包括气液分配系数KL、无限稀释选择性(Sij∞)等。从而可评价ILs的分离能力,初步筛选出适用于难分离体系的ILs。另外含离子液体三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可为化工过程的计算设计、模拟优化等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侧重含三取代烷基咪唑类离子液体体系热力学性质及其应用研究。首先分别以离子液体1-己基-2,3-二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HMMIM][BF4])、1-辛基-2,3-二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OMMIM][BF4][BF4)及1-丙基-2,3-二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PMMIM][NTf2])为固定相制备气相色谱填充柱,在T=(303.15-353.15)K下,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有机溶质(烷烃、烯烃、烷基苯、醇类等)在离子液体[HMMIM][BF4]、[OMMIM]][BF4]及[PMMIM][NTf2]中无限稀释活度系数(γi∞)和气液分配系数(KL)。将γi∞广和T进行拟合,依据Gibbs-Helmholtz方程由拟合线性关系计算T=298.15 K下其他无限稀释热力学参数,包括偏摩尔过量焓(HiE,∞)、熵(TrefSiE,∞)、吉布斯自由能(GiE,∞)。依据 Hildebrand-Scatchard理论(RST)结合“Flory”方程,通过γi∞估计离子液体溶解度参数备。用线性自由能模型(LFER)将KL实验值进行多元回归,建立KL的预测模型。根据无限稀释选择性公式,计算T=323.15 K下,[HMMIM][BF4]、[OMMIM][BF4]及[PMMIM][NTf2]对于常见难分离体系的无限稀释选择性(S(罗)以及苯的容量因子(kj∞)。与文献值中含有阴离子[BF4]或[NTf2]-的离子液体对正己烷+苯、环己烷+苯的Sij∞比较,结果表明阴离子结构相同,阳离子对其Si罗有影响。对于同类阳离子结构,取代基链长越短,其Si罗越好。P=101.3 kPa下,采用汽液平衡分析仪测定二元体系环己烷+苯、三元体系环己烷+苯+[HMMIM][BF4]、环己烷+苯+[OMMIM][BF4]的汽液平衡数据。从体系平衡温度、环己烷活度系数以及环己烷对苯的相对挥发度等方面分析离子液体的加入对环己烷+苯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HMMIM][BF4]与[OMMIM][BF4]相同用量下,前者对环己烷+苯体系汽液平衡影响更大。因此,[HMMIM][BF4]对环己烷+苯体系的分离性能优于[OMMIM][BF4]。

王沐[3](2019)在《含离子液体的三元溶液固/汽-液相平衡理论与实验探究》文中研究指明LiBr+H2O溶液在除湿系统和吸收式制冷系统中存在易结晶、腐蚀性强等问题。为了达到扩大溶解度、降低饱和蒸汽压、缓解腐蚀性、降低发生温度等目的,本文提出向溴化锂溶液中添加离子液体[Emim]OAc。本文测定了LiBr+[Emim]OAc+H2O三元体系的固/汽-液相平衡数据,采用不同模型对数据进行关联和预测,分析了三元溶液的除湿效果和吸收特性。在溶液除湿、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溶解度和饱和蒸汽压力都是重要的物性参数,目前关于含离子液体三元体系的固/汽-液相平衡的研究很少,因此本文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首先,测定了LiBr+[Emim]OAc+H2O三元溶液在288.15K、303.15K、323.15K、343.15K温度下的固-液相平衡数据,得到等温溶解图,分别采用四参数半经验公式、Apelblat模型和本文提出的溶解度方程对实验数据关联。结果表明,[Emim]OAc对LiBr有扩溶的效果,提高了LiBr在水中的溶解度,添加的[Emim]OAc质量越多,LiBr在水中的扩溶量越大;在LiBr+[Emim]OAc+H2O三元饱和溶液中,[Emim]OAc的质量分数ω2和LiBr的质量分数ω1呈负相关;三元溶液的溶解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与质量比呈负相关(本文提及的质量比均指溴化锂与离子液体的质量比)。其次,设计并定制了气密性良好、便于拆装的视窗反应釜,搭建了高精度的饱和蒸汽压测试系统,测试了系统的真空度、气密性和可靠性,并分析了实验误差。测量了系统的真空度,系统内绝对压力最低可抽至13.8Pa,接近绝对真空状态;检验了系统的气密性,在保压的4.5个小时内,压力从13.8Pa升至176.6Pa,系统的气密性良好;测定去离子水、溴化锂溶液的饱和蒸汽压,实验值与理论值的偏差均在±8%以内,验证系统是可靠的;分析了温度测量和压力测量的不确定度。接着,测定了LiBr+[Emim]OAc+H2O三元饱和溶液、三元非饱和溶液在303.15K~388.15K的温度区间内的汽-液相平衡数据,采用Antonie方程对数据进行拟合。三元饱和溶液有如下结论:当LiBr+[Emim]OAc+H2O三元饱和溶液的饱和蒸汽压取得最低值时,质量比在3~4范围内;三元饱和溶液饱和蒸汽压的最小值低于二元溴化锂饱和溶液饱和蒸汽压,在30、70℃温度下,分别降低了10.4%、13.7%。三元非饱和溶液有如下结论:相同浓度下,三元溶液的饱和蒸汽压高于溴化锂溶液的饱和蒸汽压,且随着质量比的减小而增大;相同溴化锂质量分数下,三元溶液的饱和蒸汽压低于溴化锂溶液,且随着质量比的减小而降低;相同质量比下,三元溶液的饱和蒸汽压随着浓度的增大而降低,且质量比为3时,三元溶液的饱和蒸汽压与质量分数低10%的溴化锂溶液的饱和蒸汽压相当;相同吸收能力下,三元溶液(质量比为3、浓度小于73%)的结晶温度比溴化锂溶液的结晶温度低10℃左右;相同吸收能力下,三元溶液饱和蒸汽压随温度的增长率小于溴化锂溶液饱和蒸汽压。然后,采用统计热力学模型预测了LiBr+[Emim]OAc+H2O三元体系的饱和蒸汽压,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绝对相对偏差为3.95%,预测精度较高;实验发现三元溶液饱和蒸汽压介于LiBr+H2O和[Emim]OAc+H2O二元溶液饱和蒸汽压之间,利用统计热力学模型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对简单混合法则进行了修正,平均绝对相对偏差(AARD)为4.86%。最后,讨论了LiBr+[Emim]OAc+H2O三元溶液的除湿效果、制冷吸收特性。30℃、70℃的除湿温度下,与溴化锂饱和溶液相比,三元饱和溶液理论上可以使空气出口含湿量分别降低0.2g/kg、1.5 g/kg,分别降低了10.9%、14.3%;带分离装置的吸收式制冷系统常规工况下,三元溶液的发生温度为72.6℃,比常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发生温度80.2℃低了7.6℃。因此,LiBr+[Emim]OAc+H2O三元溶液有潜力成为替代除湿剂,应用于更高干燥要求的场合,也有潜力成为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替代工质对。

李攀[4](2019)在《甲醇—甲醛—聚甲氧基二甲醚的汽液平衡研究》文中指出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n)是一种含氧量较高的化合物,近年来更是发展为一种优质的柴油添加剂。目前PODEn的生产原料主要为甲醛、甲醇、甲缩醛和多聚甲醛等,反应产物中含有未反应完全的甲醇、甲醛等物质,为获得较高纯度的目标产物(PODE2-5),需要采用精馏分离技术将副产物和未反应完全的原料与目标产物分离开来。然而目前可查的相关汽液平衡数据并不多,三元体系的基础数据更少,尤其是对于含甲醛体系的三元体系更是数据甚少,因此需要补充大量的汽液相平衡数据。因此,本论文对于含甲醛、甲醛、PODEn相关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进行测定并对于测定数据进行模拟关联。在101.3k Pa恒定压力下,使用改进的汽液平衡双循环ROSE釜首次测定了甲醇-甲醛-PODEn三元体系汽液平衡数据。根据工业合成的现实问题,在甲醛含量相对较少的情况下,以甲醛为浓度梯度进行测定。运用最大似然原理,在Aspen Plus软件中,分别采用Wilson、NRTL以及UNIQUAC三种活度系数模型对测定的三元汽液平衡数据进行回归,分别得到两个三元体系中三个模型对应的二元交互参数。利用回归的二元交互参数模拟得到相关体系的三元汽液平衡数据,通过对比实验值与模拟值,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真实可靠性。通过对比模拟值与实验值,得到模拟值与实验值的温度和气相组成的平均绝对偏差,证实了通过实验数据回归二元交互参数所建立的关联模型对于对应体系的适用性。对于甲醇-甲醛-PODE1三元体系,其中NRTL、UNIQUAC模型方程均有着较好的关联结果。其模拟值与实验值的平衡温度、甲醇与PODE1气相组成的平均绝对偏差,分别小于0.50K、0.0100、0.0110;对于甲醇-甲醛-PODE2三元体系,三个模型的关联结果均适用于此体系。其模拟值与实验值的平衡温度、甲醇与PODE2气相组成的平均绝对偏差,分别小于1.10K、0.0250和0.0240。故通过回归实验数据得到的相关三元体系的二元交互参数能够应用于相对应的甲醇-甲醛-PODEn三元体系的精馏设计,对于相关物系的工业分离优化奠定了数据基础。

周格[5](2019)在《四氢呋喃-甲苯-氟苯-水混合溶液分离的模拟与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四氢呋喃、甲苯和氟苯是重要的化工和医药原料。在工业生产中,易生成四氢呋喃、甲苯、氟苯和水的混合溶液,由于四氢呋喃、甲苯、氟苯和水混合液存在二元、三元的共沸体系,因此采用普通精馏的方法很难实现分离。本文概述了四氢呋喃、甲苯和氟苯的性质、用途及其生产工艺。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分别总结了四氢呋喃、甲苯和氟苯废液的处理工艺。本文分别以二甲亚砜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为萃取剂,提出采用萃取-精馏结合方法分离四氢呋喃、甲苯、氟苯和水的混合溶液。建立单级循环汽液平衡装置,分别测定了二元、三元以及四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确定最佳的热力学模型关联汽液平衡数据。初步筛选萃取剂,利用Aspen plus软件进行单级萃取模拟研究,确定合适的萃取剂,再通过单级汽液平衡实验,确定最佳萃取剂,为进一步的萃取-精馏实验模拟及实验提供依据。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萃取-精馏分离四氢呋喃-甲苯-氟苯-水混合溶液进行模拟研究,考察的因素有出料量、回流比、溶剂比、塔板数、原料进料位置等因素。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分离条件,得到各个塔的最优分离条件。在最优分离条件下,四氢呋喃的纯度和收率为99.99%和99.85%,甲苯的纯度和收率为99.96%和97.60%,氟苯的纯度和收率为99.70%和99.70%。模拟结果为小试实验提供理论依据。在模拟计算的基础上,采用多功能萃取精馏塔和普通精馏塔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下进行的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相对误差小于5%,四氢呋喃的质量含量为99.60%,收率为97.15%;甲苯的质量含量为99.54%,收率为95.83%;氟苯的质量含量为99.16%,收率为96.08%;二甲亚砜的质量含量为99.81%,收率为99.65%;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质量含量为99.92%,收率为99.80%。本文采用萃取-精馏的方法分离四氢呋喃-甲苯-氟苯-水混合溶液,分别得到较高纯度的四氢呋喃、甲苯和氟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丁长喜[6](2013)在《高温溴化锂水溶液汽液相平衡测定及关联研究》文中指出溴化锂/水工质对在吸收式热泵系统和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以溴化锂水溶液为循环工质的吸收式热泵系统,因其在工业余热回收与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到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溴化锂水溶液基础热物性对于优化吸收式热泵系统设计,提高工业余热回收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溴化锂水溶液汽液相平衡数据作为重要的基础热物性之一,其大于210℃汽液相平衡数据在已发表的文献中尚属空白,为设计开发高温(大于200℃,下同)吸收式热泵系统,有必要进行高温溴化锂水溶液相平衡的实验研究。基于静态法测量相平衡数据的原理,研制了一套相平衡实验测定装置,实验测量了水在170.93~207.35℃温度范围的汽液相平衡数据,所得的实验值与文献值的平均相对偏差为0.47%,最大相对偏差为0.91%,最小相对偏差为0.01%,表明该装置具有较大的可靠性。采用同一套相平衡实验装置,实验测定了溴化锂水溶液的高温汽液相平衡数据,测量的温度范围为156.06~257.84℃,浓度范围为43.09%~65.29wt%。并拟合得到新的适合更高温度范围的溴化锂水溶液P-T-X关联式:其中:A0=-1.856273,A1=1.040801,A2=17.793261A3=1.979759,A4=0.417572,A5=-4.159284Xw为水的摩尔分率,Pw为水在T℃时的饱和蒸汽压,单位kPa。适用范围:温度:156.06≤T≤257.84℃浓度:43.09≤X≤65.29wt%

侯钧[7](2012)在《减压条件下棕榈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汽液相平衡的研究》文中指出脂肪酸甲酯的热力学性质和相平衡数据对于生物柴油制备和分离的设计、模拟和优化非常重要。尽管目前已开展了大量的生物柴油制备工艺的研究工作,但对生物柴油中主要组分的汽液相平衡的测定和研究却鲜有报道。论文根据汽液相双循环的工作原理以及装置对真空系统的要求,采用改进的Othmer釜与真空系统相连接,建立了减压条件下的汽液平衡测定装置,系统压力为0.1kPa10kPa,对于减压精馏领域,属于较高真空系统。通过试验对装置进行了可靠性校验。棕榈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是生物柴油的两种主要组分,其常压沸点较高,因此,论文选择这两种物质为汽液平衡的研究对象,测定了0.1kPa、1kPa、5kPa和10kPa下二元恒压汽液平衡数据,系统地进行了不同减压条件下的汽液平衡数据的实验研究,充实了生物柴油主要组分的相平衡基础数据。实验数据经Herington法校验,结果表明能够满足热力学一致性。论文对棕榈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的热力学性质进行分析,采用基团贡献UNIFAC模型计算了棕榈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的汽液平衡数据;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Wilson方程和NRTL方程,得到相应的热力学模型参数,并推算汽液平衡数据。结果显示UNIFAC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偏差较大,汽相组成和温度的最大相对偏差达到40%和1.86%,平均相对偏差为11.61%和1.07%。Wilson模型和NRTL模型比UNIFAC模型计算的结果好。在1kPa、5kPa和10kPa条件下,汽相组成和温度的最大相对偏差为6.52%和0.40%,平均相对偏差为3.73%和0.22%,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在0.1kPa条件下,模型拟合效果次于1kPa、5kPa和10kPa,汽相组成和温度的最大相对偏差为17.80%和0.41%,平均相对偏差为4.98%和0.19%。总体来讲,Wilson模型和NRTL模型能较好地关联减压条件下棕榈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的汽液平衡数据,其模型预测性较好,但随着真空度的提高,这两个模型对实验数据的拟合效果越来越差。本文还建立了微波汽液平衡和间歇精馏装置,选择乙醇-苯体系进行了实验,对微波作用汽液平衡和间歇精馏的影响作了初步的研究。

许丽英[8](2012)在《水+四氢呋喃+萃取剂体系汽液平衡性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四氢呋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有着广泛的用途。本文考察了不同萃取剂对水-四氢呋喃体系汽液平衡的影响,测定了水-四氢呋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研究建立了热力学模型,为萃取精馏过程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和设计依据。本文针对四氢呋喃-水共沸体系,研究了乙二醇/1,4-丁二醇/复合溶剂(20%乙酸钾/80%乙二醇)作为溶剂用于萃取精馏的可行性。应用新式双循环沸点仪测定了水(1)+四氢呋喃(2)+乙二醇/1,4-丁二醇/复合溶剂(3)三元体系w3=0.1,0.2,0.4,0.5,0.6时、压力为101.3kPa下的T、x、y数据,得到了挥发性组分的活度系数和相对挥发度,关联得到NRTL参数。结果表明,萃取剂的加入能较大程度地降低水活度系数,同时增大四氢呋喃的活度系数,使得四氢呋喃对水的相对挥发度有显着的提高。在所研究的体系中,复合溶剂更有利于提高四氢呋喃+水的相对挥发度,对水-四氢呋喃的分离的效果最佳。不同萃取剂对四氢呋喃+水体系的分离效果强弱为:复合溶剂>乙二醇>1,4-丁二醇用NRTL方程关联了实验数据,关联结果良好。

孙涛[9](2010)在《艾蒿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艾蒿是一种广泛生长于北方地区的非粮野生作物,其种子富含油脂,本文提出将艾蒿种子压榨成油,选用合适的工艺流程将其制备成生物柴油,既合理而有效的利用了野生植物资源,又为解决我国的能源危机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利用气质联用技术检测了艾蒿油的组成成分和含量,从而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更深入的认识实验对象,确定出艾蒿油的组成和含量后,对艾蒿油的酸值、碘值等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和检测,得到了艾蒿油的一些主要理化指标,为下一步制备生物柴油提供参考。通过对比几种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考虑到经济成本和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性,本文确定了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路线,参考艾蒿油的理化性质,分预酯化过程和酯交换反应两步制备生物柴油。对于预酯化过程,选用响应面法设计实验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提出了以艾蒿油酸值作为目标函数的二次项数学模型,对回归方程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讨论影响预酯化过程酸值的显着因素,并确定出最佳工艺参数,即在反应温度67.8℃,浓硫酸加入量为艾蒿油油重的1.2%,反应时间为1小时,在此条件下,酸值最小,为0.42 KOH mg/g;对酯交换反应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化,以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的含量为目标函数,温度、催化剂KOH用量、反应时间为考察因素,最终达到优化工艺过程的目的,最终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是70℃,KOH加入量为0.5%,反应时间为0.5小时,在此条件下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的百分含量最高。由于生物柴油的汽液平衡数据对于其制备过程的后续工艺中生物柴油和其它组分的分离具有重要作用,为充实生物柴油基础数据,本文选取生物柴油主要的两种组分棕榈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作为研究对象,用循环法测定了两者减压条件下(10KPa)的二元物系的汽液平衡数据,并用Matlab语言编制了UNIFAC模型、NRTL模型、Wilson模型的计算机程序,将运行出的模型结果与实验数据比较,发现UNIFAC模型、NRTL模型均可较好的模拟棕榈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二元物系减压条件(10KPa)下的汽液平衡数据,模型结果与实验数据的相对百分误差都在5%以下。最后,用UNIFAC模型模拟推算了其他压强条件下的汽液平衡数据,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指导。

王均凤[10](2008)在《含离子液体体系热力学性质的测定及模型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离子液体又称为低温熔盐,是一类完全由离子组成的物质,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例如导电性、极低的蒸汽压、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很宽的液态范围、可设计的亲水/亲油性以及对不同物质的选择溶解能力等。离子液体既可以作为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也可作为反应和分离过程的绿色溶剂。作为一种新型物质,其理论和应用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是近年来绿色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因此,含离子液体体系热力学性质的测定及模型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离子液体的制备、表征、及其相关体系热力学性质的测定和关联预测模型。测定了一系列离子液体与乙醇/甲醇/水组成的多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研究了汽液平衡的关联模型,建立了溶质分子在离子液体中无限稀释活度系数的预测模型,以及在广泛温度压力范围内离子液体密度预测的状态方程模型。离子液体的工业化应用,需要综合考虑其成本、稳定性、毒性及可生化降解性等因素。本论文合成了如下10种离子液体,即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甲酯盐([EMIM][DMP])、1,3-二乙基咪唑磷酸二乙酯盐([EEIM][DEP])、1,3-二甲基咪唑磷酸二甲酯盐([MMIM][DMP])、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乙酯盐([EMIM][DEP])、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丁酯盐([BMIM][DBP])、1-乙基-3-甲基咪唑硫酸乙酯盐([EMIM][ES])、二乙醇胺盐酸盐([HDEA]Cl)、一乙醇胺醋酸盐([HMEA][Ac])、二乙醇胺醋酸盐([HDEA][Ac])、三乙醇胺醋酸盐([HTEA][Ac]),并采用H1NMR和电喷雾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这些离子液体均可通过一步合成,其中前6种离子液体通过亲核加成反应,后4种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得到;这些离子液体具有原料成本低、制备和纯化过程简单、产率高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因此,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采用CL-Ⅱ型沸点仪,测定了在不同浓度和温度范围内,由离子液体([EMIM][DMP]或[EMIM][ES])和乙醇、甲醇、水组成的二元和三元体系的蒸汽压数据。结果表明,这些离子液体均能降低水、甲醇和乙醇的蒸汽压,但降低的程度取决于离子液体的种类及含量;采用非电解质溶液NRTL模型关联了含离子液体二元体系的蒸汽压数据,对所有二元体系关联的平均绝对相对偏差为0.70%。利用得到的二元NRTL参数,预测了含离子液体三元体系的蒸汽压数据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数据吻合良好,证明了NRTL模型对含离子液体体系汽液平衡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采用NRTL模型预测了含50%的离子液体(质量分数)的乙醇-水体系的常压汽液平衡。结果表明,这两种离子液体均可显着提高乙醇的相对挥发性,且可完全消除共沸现象,大大改善乙醇-水的精馏分离效果;这两种离子液体对乙醇的盐析效应强度顺序为:[EMIM][DMP]>[EMIM][ES]。采用CP-Ⅰ型双循环汽液平衡釜,测定了101.3kPa压力和不同浓度范围内,由离子液体([HDEA]Cl、[HMEA][Ac]、[HDEA][Ac]或[HTEA][Ac])和乙醇、甲醇和水组成的相关二元和三元体系的沸点数据。采用NRTL模型对含离子液体二元体系的沸点数据进行了关联,并根据二元参数对三元体系的汽液平衡进行了预测,均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结果表明,这些强亲水性离子液体对水均呈盐溶效应(水对拉乌尔定律呈负偏差),而除[HMEA]Ac外,对乙醇均呈盐析效应(乙醇对拉乌尔定律呈正偏差),不同的离子液体对乙醇的盐析效应遵循如下顺序:[HDEA]Cl>[HTEA][Ac]>[HDEA][Ac]>[HMEA][Ac]。考虑到离子液体的结构特点,本文建立了一种离子液体的基团拆分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UNIFAC活度系数模型对16种分子溶质在6种离子液体中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数据进行了成功的关联,证明采用这种新的基团拆分方法,UNIFAC模型可以推广到离子液体体系。采用由关联无限稀释活度系数得到的UNIFAC基团作用参数,对18个含离子液体二元体系在广泛温度和浓度范围内的蒸汽压进行了成功预测。研究结果证明了这种新基团拆分方法的合理性以及所得基团交互作用参数对广泛体系的适用性。采用微扰理论描述基团之间的近程作用,采用积分方程理论考虑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得到了适用于离子液体的状态方程。通过比较一类特殊类型的离子液体与其反应原料的分子混合物的密度差异来揭示静电作用对液体密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离子液体的密度较其相应的等摩尔原料分子混合物高10%左右,这部分差异完全可以通过静电作用贡献进行解释,从而说明离子液体中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对其热力学性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采用该状态方程的分子参数(软球直径σ和色散能参数ε,通过关联纯分子液体的密度得到),结合一定的组合规则对分子流体等摩尔混合物及其相应的离子液体的密度数据进行了准确的预测,预测的相对偏差均在1%之内。同时还用该模型关联和预测了文献中报道的大量离子液体在广泛温度、压力范围内的密度数据,进一步证明了该模型可以很好的用于计算不同温度压力下离子液体的密度性质。

二、沸点法测定汽液平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沸点法测定汽液平衡(论文提纲范文)

(1)甲酸钾水溶液重要物性数据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密度及黏度测定
        1.2.2 饱和蒸汽压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密度数据及拟合
    2.2 黏度数据及拟合
    2.3 汽液相平衡数据及关联
    2.4 实验数据的模型回归
        2.4.1 安托因方程关联式
        2.4.2 溶剂活度关联式
3 结论

(2)含烷基咪唑类离子液体体系热力学性质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离子液体简介
        1.1.1 离子液体的研究进展
        1.1.2 离子液体的种类
        1.1.3 离子液体的性质
    1.2 离子液体在萃取分离中的应用
        1.2.1 萃取有机物
        1.2.2 萃取金属离子
        1.2.3 萃取分离共沸物
    1.3 有机溶质在离子液体中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及其他热力学参数
        1.3.1 无限稀释活度系数定义及预测模型
        1.3.2 溶质在离子液体中的其他热力学参数
    1.4 含离子液体三元体系汽液相平衡
        1.4.1 汽液平衡热力学计算
        1.4.2 汽液平衡测定方法
        1.4.3 离子液体在萃取分离共沸体系中的选择性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有机溶质在离子液体中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及其他热力学参数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2.2.2 离子液体含水率的测定
        2.2.3 离子液体密度的测定
        2.2.4 气相色谱填充柱的制备
        2.2.5 气相色谱法测定无限稀释活度系数
        2.2.6 实验条件及注意事项
    2.3 溶质在离子液体中无限稀释活度系数的计算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有机溶质在离子液体中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
        2.4.2 有机溶质在离子液体中的其他无限稀释热力学参数
        2.4.3 离子液体溶解度参数
        2.4.4 有机溶质在离子液体中的气液分配系数
        2.4.5 有机溶质在离子液体中的气液分配系数预测模型
    2.5 小结
第三章 离子液体无限稀释选择性研究
    3.1 引言
    3.2 离子液体对难分离体系的无限稀释选择性
        3.2.1 离子液体[HMMIM][BF_4]对难分离体系的无限稀释选择性
        3.2.2 离子液体[OMMIM][BF_4]对难分离体系的无限稀释选择性
        3.2.3 离子液体[PMMIM][NTf_2]对难分离难分离体系的无限稀释选择性
        3.2.4 含[BF_4]—、[NTf_2]—的离子液体对正己烷+苯、环己烷+苯的无限稀释选择性
    3.3 小结
第四章 含离子液体三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4.2.2 实验步骤
        4.2.3 实验分析方法
    4.3 结果及讨论
        4.3.1 环己烷+苯二元体系汽液平衡数据
        4.3.2 环己烷+苯+离子液体三元体系汽液平衡数据
        4.3.3 不同离子液体对环己烷+苯平衡温度的影响
        4.3.4 不同离子液体对环己烷+苯活度系数的影响
        4.3.5 不同离子液体对环己烷+苯相对挥发度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表

(3)含离子液体的三元溶液固/汽-液相平衡理论与实验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除湿溶液物性的研究现状
    1.3 吸收式制冷工质对的研究现状
    1.4 溶解度和饱和蒸汽压的测量方法
        1.4.1 溶解度的测量方法
        1.4.2 溶解度测定的影响因素
        1.4.3 饱和蒸汽压的测量方法
    1.5 离子液体的选择
    1.6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固/汽-液相平衡的理论模型
    2.1 固-液相平衡的准则
    2.2 固-液相平衡的模型
        2.2.1 四参数半经验公式
        2.2.2 经验模型法
    2.3 汽-液相平衡的准则
    2.4 局部组成模型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应用
        2.4.1 电解质NRTL模型
        2.4.2 扩展的UNIQUAC模型
        2.4.3 统计热力学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LiBr+[Emim]OAc+H_2O三元溶液固-液相平衡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3.1 溶解度的实验系统介绍
        3.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1.2 实验方法的选择
        3.1.3 实验流程
    3.2 [Emim]OAc扩溶效果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3.2.1 [Emim]OAc扩溶效果的实验测量
        3.2.2 [Emim]OAc扩溶效果的理论分析
    3.3 三元溶液的等温溶解曲线
    3.4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汽-液相平衡实验系统的搭建与测试
    4.1 汽-液相平衡实验系统的搭建
        4.1.1 实验系统
        4.1.2 实验设备
    4.2 实验系统的测试
        4.2.1 系统真空度
        4.2.2 气密性检验
        4.2.3 可靠性检验
    4.3 实验步骤
        4.3.1 溶液的准备
        4.3.2 实验过程
    4.4 实验误差分析
    4.5 实验的几点说明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LiBr+[Emim]OAc+H_2O三元溶液汽-液相平衡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5.1 三元饱和溶液饱和蒸汽压的研究
    5.2 三元非饱和溶液饱和蒸汽压的研究
        5.2.1 不同质量比下饱和蒸汽压的比较
        5.2.2 相同质量比下饱和蒸汽压的比较
        5.2.3 相同吸收能力下溶液结晶温度的比较
        5.2.4 三元溶液与溴化锂溶液升压能力的比较
        5.2.5 相同溴化锂质量分数下饱和蒸汽压的比较
        5.2.6 统计热力学模型的预测
    5.3 三元溶液饱和蒸汽压的理论分析
        5.3.1 三元溶液与二元溶液饱和蒸汽压的关系
        5.3.2 统计热力学模型的分析
        5.3.3 简单混合法则的改进
    5.4 三元溶液应用潜力的分析
        5.4.1 除湿效果
        5.4.2 制冷吸收性能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4)甲醇—甲醛—聚甲氧基二甲醚的汽液平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0 前言
    1.1 聚甲氧基二甲醚的性质
    1.2 聚甲氧基二甲醚制备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聚甲氧基二甲醚分离方法
        1.3.1 精馏
        1.3.2 萃取
        1.3.3 膜分离
        1.3.4 小结
    1.4 汽液平衡数据
        1.4.1 汽液平衡理论基础
        1.4.2 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
    1.5 汽液平衡数据测定方法
        1.5.1 蒸馏法
        1.5.2 流动法
        1.5.3 静态法
        1.5.4 拟静态沸点计法
        1.5.5 循环法
    1.6 模拟关联方法
        1.6.1 模拟软件
        1.6.2 实验数据回归
    1.7 选题目的及意义
    1.8 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装置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装置
        2.1.4 温度测定
        2.1.5 压力测定
        2.1.6 汽液平衡釜的校验
    2.2 实验步骤
        2.2.1 前期准备
        2.2.2 实验循环
        2.2.3 实验步骤
    2.3 分析方法
        2.3.1 色谱分析法
        2.3.2 滴定分析法
    2.4 校正因子
第三章 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
    3.1 甲醇-甲醛-PODE_1三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
        3.1.1 甲醇-甲醛-PODE_1三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
        3.1.2 实验数据的三元汽液平衡相图
        3.1.3 小结
    3.2 甲醇-PODE_2二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
        3.2.1 甲醇-PODE_2二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
        3.2.2 甲醇-PODE_2二元体系的汽液平衡相图
    3.3 甲醇-甲醛-PODE_2三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
        3.3.1 甲醇-甲醛-PODE_2三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
        3.3.2 甲醇-甲醛-PODE_2三元体系的汽液平衡相图
        3.3.3 二元体系热力学一致性检验
        3.3.4 三元体系汽液平衡的热力学模型
        3.3.5 小结
第四章 甲醇-甲醛-PODE_1三元体系汽液平衡数据的关联与模型验证
    4.1 热力学模型关联结果
        4.1.1 二元交互参数
        4.1.2 Wilson模型对甲醇-甲醛-PODE_1三元体系的模拟结果
        4.1.3 NRTL模型对甲醇-甲醛-PODE_1三元体系的模拟结果
        4.1.4 UNIQUAC模型对甲醇-甲醛-PODE_1三元体系的模拟结果
    4.2 模型验证结果分析
第五章 PODE_2相关体系汽液平衡数据的关联与模型验证
    5.1 二元体系的关联结果与模型验证
        5.1.1 二元交互参数
        5.1.2 三个模型对于甲醇-PODE_2二元体系的模拟结果
    5.2 三元体系的关联结果与模型验证
        5.2.1 二元交互参数
        5.2.2 Wilson模型对甲醇-甲醛-PODE_2三元体系的模拟结果
        5.2.3 NRTL模型对甲醇-甲醛-PODE_2三元体系的模拟结果
        5.2.4 UNIQUAC模型对甲醇-甲醛-PODE_2三元体系的模拟结果
        5.2.5 模型验证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四氢呋喃-甲苯-氟苯-水混合溶液分离的模拟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四氢呋喃概述
    1.2 甲苯概述
    1.3 氟苯概述
    1.4 分离方法
        1.4.1 四氢呋喃废液处理工艺
        1.4.2 甲苯废液处理工艺
        1.4.3 氟苯废液处理工艺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萃取剂的筛选
    2.1 汽液平衡
        2.1.1 汽液平衡实验原理
        2.1.2 汽液平衡实验装置
        2.1.3 实验试剂及性质
        2.1.4 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
        2.1.4.1 二元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及关联
        2.1.4.2 热力学一致性检验
        2.1.4.3 三元体系汽液平衡测定与关联
        2.1.4.4 四元体系汽液平衡测定
    2.2 萃取剂的初步筛选
        2.2.1 萃取精馏的原理
        2.2.2 萃取精馏在实际中的应用
        2.2.3 萃取剂作用的微观机理
        2.2.4 萃取剂选择原则
        2.2.5 萃取剂选择方法
    2.3 Aspen Plus单级萃取模拟研究
        2.3.1 原料组成分析
        2.3.2 单级萃取模拟筛选萃取剂
    2.4 萃取剂的筛选实验
        2.4.1 实验装置及试剂
        2.4.2 实验步骤
        2.4.3 实验结果
    2.5 小结
第3章 萃取与精馏过程模拟研究
    3.1 萃取和精馏的工艺流程
    3.2 萃取精馏塔T101的模拟优化
        3.2.1 塔顶出料量的影响
        3.2.2 回流比的影响
        3.2.3 溶剂比的影响
        3.2.4 理论塔板数的影响
        3.2.5 原料进料位置的影响
        3.2.6 正交试验优化萃取精馏过程条件
    3.3 溶剂回收塔T201的模拟优化
        3.3.1 出料量的影响
        3.3.2 回流比的影响
        3.3.3 理论塔板数的影响
        3.3.4 原料进料位置的影响
        3.3.5 正交试验优化精馏过程条件
    3.4 萃取精馏塔T301的模拟优化
        3.4.1 出料量的影响
        3.4.2 回流比的影响
        3.4.3 溶剂比的影响
        3.4.4 塔板数的影响
        3.4.5 原料进料位置的影响
        3.4.6 正交试验优化萃取精馏过程条件
    3.5 溶剂回收塔T401的模拟优化
        3.5.1 出料量的影响
        3.5.2 回流比的影响
        3.5.3 理论塔板数的影响
        3.5.4 原料进料位置的影响
        3.5.5 正交试验优化精馏过程条件
    3.6 精馏塔T501的模拟优化
        3.6.1 塔顶出料量的影响
        3.6.2 回流比的影响
        3.6.3 理论塔板数的影响
        3.6.4 原料进料位置的影响
        3.6.5 正交试验优化精馏过程条件
    3.7 结论
第4章 萃取精馏和精馏实验研究
    4.1 萃取精馏和精馏实验
        4.1.1 萃取精馏实验装置
        4.1.2 精馏实验装置
        4.1.3 分析条件
    4.2 实验结果及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6)高温溴化锂水溶液汽液相平衡测定及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我国工业余热应用现状
        1.1.2 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工业余热回收
        1.1.3 溴化锂/水工质对研究进展
    1.2 溴化锂水溶液相平衡实验研究进展
        1.2.1 汽液相平衡基本原理
        1.2.2 汽液相平衡实验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1.2.3 溴化锂水溶液相平衡实验研究进展
    1.3 溴化锂水溶液相平衡关联拟合
        1.3.1 汽液相平衡数据关联方法
        1.3.2 溴化锂水溶液汽液相平衡关联拟合
    1.4 本文主要工作
2 相平衡测定装置流程及验证性实验
    2.1 实验装置流程
        2.1.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2.1.2 相平衡实验装置流程
    2.2 验证性实验系统误差分析
        2.2.1 测量误差传递原理
        2.2.2 实验系统误差分析方法
    2.3 装置可靠性实验
        2.3.1 电加热板升温控制方法
        2.3.2 温度及压力采集
        2.3.3 相平衡实验操作步骤
        2.3.4 验证性实验结果
    2.4 本章小结
3 高温溴化锂水溶液汽液相平衡实验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试剂来源及规格
        3.1.2 高纯度溴化锂溶液配制及滴定分析
        3.1.3 本实验系统测量相平衡数据误差分析方法
    3.2 溴化锂水溶液相平衡实验步骤
    3.3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3.3.1 溴化锂水溶液汽液相平衡实验数据
        3.3.2 溴化锂水溶液浓度滴定误差分析
        3.3.3 实验值系统误差分析(低于210℃部分)
        3.3.4 实验值与文献值对比分析(低于210℃部分)
    3.4 本章小结
4 相平衡数据关联拟合及分析
    4.1 溴化锂水溶液汽液相平衡数据方程拟合
        4.1.1 Antoine方程关联式
        4.1.2 溶剂活度关联式
    4.2 本文澳化锂相平衡数据拟合公式
        4.2.1 本文关联方程式间对比
        4.2.2 本文相平衡数据关联方程式
    4.3 澳化锂水溶液基础热物性MFC可视化编程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符号表
附表B 溴化锂水溶液汽液相平衡原始实验数据及拟合值对比
附表C 本文Antoine式(式4.2)关联拟合用原始数据表
附表D 本文溶剂活度式(式4.5)关联拟合用原始数据表
附表E 溴化锂水溶液汽液相平衡溶剂活度关联式拟合值
附表F 本文溴化锂水溶液相平衡与文献值对比
附表G 溴化锂水溶液汽液相平衡文献关联式对比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减压条件下棕榈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汽液相平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汽液相平衡
        1.1.1 汽液相平衡的基本概念
        1.1.2 汽液相平衡的测定方法
        1.1.3 减压汽液平衡
        1.1.4 汽液相平衡的关联模型
    1.2 棕榈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
        1.2.1 棕榈酸甲酯
        1.2.2 硬脂酸甲酯
    1.3 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分离方法
    1.4 微波技术
        1.4.1 微波加热
        1.4.2 微波与物质的作用机理
        1.4.3 微波对化工技术的强化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减压汽液平衡的实验装置与分析方法
    2.1 引言
    2.2 减压汽液平衡系统的设计
        2.2.1 系统装置说明
        2.2.2 真空泵的选择
    2.3 实验物系的选择
    2.4 分析方法的确定
        2.4.1 色谱分析条件的确定
        2.4.2 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2.4.3 标准曲线的绘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减压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和模型关联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理
        3.1.2 实验步骤
        3.1.3 装置的可靠性校验
        3.1.4 实验结果
    3.2 热力学一致性检验
        3.2.1 基本原理
        3.2.2 数据的一致性检验
    3.3 模型的预测和关联
        3.3.1 基本原理
        3.3.2 饱和蒸汽压的计算
        3.3.3 UNIFAC 模型
        3.3.4 Wilson 模型
        3.3.5 NRTL 模型
        3.3.6 模型计算结果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波汽液平衡的初步研究
    4.1 引言
    4.2 汽液平衡
        4.2.1 实验装置的设计
        4.2.2 实验试剂的性质
        4.2.3 分析方法的确定
        4.2.4 实验步骤
        4.2.5 装置可靠性校验
        4.2.6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 间歇精馏
        4.3.1 实验装置的设计
        4.3.2 实验步骤
        4.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8)水+四氢呋喃+萃取剂体系汽液平衡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化工分离技术的概述
        1.1.1 分离技术的多样性
        1.1.2 分离技术的复杂性
        1.1.3 分离技术的重要性
    1.2 共沸体系
        1.2.1 共沸原理
        1.2.2 共沸物的判别
        1.2.3 共沸体系分离简介
    1.3 萃取精馏
        1.3.1 萃取精馏原理
        1.3.2 萃取精馏概述
        1.3.3 连续萃取精馏
        1.3.4 间歇萃取精馏
    1.4 萃取剂的选择
        1.4.1 萃取精馏溶剂选择的方法
        1.4.1.1 实验方法
        1.4.1.2 性质约束方法
        1.4.1.3 计算机优化方法
        1.4.2 萃取精馏溶剂选择的依据
        1.4.3 萃取剂的筛选方法
    1.5 萃取精馏中溶剂作用的微观机理
        1.5.1 物理作用
        1.5.2 氢键
        1.5.3 络合作用
    1.6 加盐精馏
        1.6.1 加盐精馏原理和盐类的选择
        1.6.2 加盐精馏过程
        1.6.3 加盐萃取精馏原理
        1.6.4 混合溶剂
        1.6.5 盐效应对汽液平衡的影响
    1.7 萃取剂在分离共沸体系中的应用
    1.8 汽液平衡数据关联及测定方法
        1.8.1 Wilson 方程
        1.8.2 NRTL 方程
        1.8.3 UNIQUAC 方程
        1.8.4 本文所用的关联方法
        1.8.5 汽液平衡测定方法
        1.8.5.1 直接法
        1.8.5.2 间接法
    1.9 选题背景
第二章 乙二醇和 1,4-丁二醇对四氢呋喃-水体系汽液平衡的测定与关联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试剂和仪器
        2.1.2 实验装置
    2.2 液相配置计算方法
    2.3 汽液平衡釜的校核
    2.4 汽相组成的测定
    2.5 实验过程
        2.5.1 压力调控
        2.5.2 “等萃取剂质量含量”体系的汽液平衡测定
    2.6 实验数据处理与关联
        2.6.1 实验活度系数计算
        2.6.2 实验数据的 NRTL 关联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合溶剂对四氢呋喃-水体系汽液平衡的测定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试剂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活度系数计算
        3.3.2 活度系数和相对挥发度的变化规律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艾蒿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艾蒿概述
        1.1.1 艾蒿的性状及分布
        1.1.2 国内外开发利用现状
        1.1.3 艾蒿的用途
    1.2 生物柴油综述
        1.2.1 生物柴油的定义
        1.2.2 生物柴油的原料来源
        1.2.3 生物柴油的优点
        1.2.4 国外生物柴油的研究现状
        1.2.5 我国生物柴油的发展概况
        1.2.6 生物柴油的生产方法
    1.3 汽液平衡的测定方法
        1.3.1 静态法
        1.3.2 循环法
        1.3.3 沸点法
        1.3.4 泡露点法
        1.3.5 流动法
        1.3.6 蒸馏法
    1.4 本文的立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艾蒿油的组成及理化性质分析
    2.1 引言
    2.2 GC-MS简介
    2.3 气质联用仪分析条件
        2.3.1 样品预处理
        2.3.2 气相色谱条件
        2.3.3 质谱条件
    2.4 艾蒿油理化性质分析方法
        2.4.1 酸价的测定
        2.4.2 皂化价的测定
        2.4.3 过氧化值的测定
        2.4.4 碘值的测定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2.5.1 艾蒿油组成的GC-MS分析结果
        2.5.2 艾蒿油理化性质分析结果
第三章 以艾蒿油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
    3.1 引言
    3.2 试剂和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装置
    3.4 实验方法
        3.4.1 预酯化过程
        3.4.2 酯交换过程
        3.4.3 操作实例
    3.5 结果与讨论
        3.5.1 预酯化结果分析
        3.5.2 酯交换反应结果分析
第四章 汽液平衡的测定
    4.1 引言
    4.2 汽液相平衡数据的实验测定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2.4 实验步骤
        4.2.5 实验装置可靠性校验
        4.2.6 实验结果
    4.3 基于UNIFAC模型二元体系相平衡数据的推算
        4.3.1 UNIFAC模型概述
        4.3.2 UNIFAC模型计算过程
        4.3.3 结果与讨论
    4.4 基于wilson模型二元体系相平衡数据的推算
        4.4.1 wilson模型概述
        4.4.2 wilson模型计算过程
        4.4.3 结果与讨论
    4.5 基于NRTL模型二元体系相平衡数据的推算
        4.5.1 NRTL模型概述
        4.5.2 NRTL模型计算过程
        4.5.3 结果与讨论
    4.6 模型性能比较
    4.7 汽液平衡的预测
        4.7.1 100KPa下二元体系VLE数据及相图
        4.7.2 1KPa下二元体系VLE数据及相图
        4.7.3 0.1KPa下二元体系VLE数据及相图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10)含离子液体体系热力学性质的测定及模型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汽液平衡
        1.2.1 汽液相平衡的理论基础及热力学计算
        1.2.2 汽液平衡的测定方法
        1.2.3 无限稀释活度系数的测定方法
    1.3 乙醇-水的工业分离方法
        1.3.1 石灰脱水法
        1.3.2 分子筛脱水方法
        1.3.3 恒沸精馏方法
        1.3.4 萃取精馏方法
        1.3.5 溶盐精馏方法
        1.3.6 加盐萃取精馏方法
    1.4 一种新型的溶剂—离子液体
        1.4.1 离子液体的种类
        1.4.2 离子液体的合成方法
        1.4.2.1 传统的合成方法
        1.4.2.2 新型的合成方法
        1.4.3 离子液体的特性
        1.4.3.1 熔点
        1.4.3.2 密度
        1.4.3.3 粘度
        1.4.3.4 热稳定性
        1.4.3.5 溶解性
        1.4.4 离子液体在相平衡中的研究进展
        1.4.5 离子液体性质的预测模型
        1.4.5.1 活度系数
        1.4.5.2 无限稀释活度系数
        1.4.5.3 密度
        1.4.6 离子液体的展望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离子液体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药品及仪器
        2.2.1 实验药品
        2.2.2 实验仪器及器皿
    2.3 离子液体的制备
        2.3.1 磷酸酯类离子液体的制备
        2.3.1.1 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甲酯盐的制备
        2.3.1.2 1,3-二乙基咪唑磷酸二乙酯盐的制备
        2.3.1.3 1,3-二甲基咪唑磷酸二甲酯盐的制备
        2.3.1.4 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乙酯盐的制备
        2.3.1.5 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丁酯盐的制备
        2.3.2 1-乙基-3-甲基咪唑硫酸乙酯盐的制备
        2.3.3 醇胺盐类离子液体的制备
        2.3.3.1 二乙醇胺盐酸盐的制备
        2.3.3.2 一乙醇胺醋酸盐的制备
        2.3.3.3 二乙醇胺醋酸盐的制备
        2.3.3.4 三乙醇胺醋酸盐的制备
    2.4 离子液体的结构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含离子液体醇-水体系蒸汽压的测定及数据的关联和预测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及器皿
        3.2.3 实验装置
        3.2.4 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检验
        3.2.5 实验步骤
        3.2.6 实验装置的可靠性分析
    3.3 实验结果的关联与预测
        3.3.1 关联模型
        3.3.2 二元体系的关联结果
        3.3.3 三元体系的预测结果
        3.3.4 结果和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含单双和三乙醇胺盐酸或醋酸盐醇-水体系常压汽液平衡的测定关联和预测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及器皿
        4.2.3 实验装置
        4.2.4 实验步骤
        4.2.5 沸点温度的修正
        4.2.6 实验装置的可靠性检验
    4.3 实验结果的关联与预测
        4.3.1 关联模型
        4.3.2 二元体系的关联结果
        4.3.3 三元体系的预测结果
        4.3.4 结果和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用UNIFAC模型关联含离子液体体系溶质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
    5.1 引言
    5.2 溶质在离子液体中无限稀释活度系数的关联模型
    5.3 离子液体的基团拆分方法
    5.4 模型参数的确定
    5.5 关联及预测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静电作用对离子液体密度贡献的理论预测模型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试剂
        6.2.2 实验仪器及器皿
        6.2.3 密度测定步骤及结果
    6.3 模型
    6.4 模型参数的确定
    6.5 结果和讨论
        6.5.1 各类流体的密度比较
        6.5.2 分子流体的密度关联
        6.5.3 分子流体混合物及离子液体的密度预测
        6.5.4 模型对离子液体种类温度压力范围的适用性
        6.5.5 模型对离子液体密度的预测性能检验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四、沸点法测定汽液平衡(论文参考文献)

  • [1]甲酸钾水溶液重要物性数据的测定[J]. 徐畅,沈卫华,方云进. 化学工程, 2021(05)
  • [2]含烷基咪唑类离子液体体系热力学性质及其应用研究[D]. 和壮壮.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2019(09)
  • [3]含离子液体的三元溶液固/汽-液相平衡理论与实验探究[D]. 王沐. 东南大学, 2019(05)
  • [4]甲醇—甲醛—聚甲氧基二甲醚的汽液平衡研究[D]. 李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5]四氢呋喃-甲苯-氟苯-水混合溶液分离的模拟与实验研究[D]. 周格.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6]高温溴化锂水溶液汽液相平衡测定及关联研究[D]. 丁长喜. 大连理工大学, 2013(08)
  • [7]减压条件下棕榈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汽液相平衡的研究[D]. 侯钧. 天津大学, 2012(08)
  • [8]水+四氢呋喃+萃取剂体系汽液平衡性质研究[D]. 许丽英.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3)
  • [9]艾蒿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D]. 孙涛. 天津大学, 2010(06)
  • [10]含离子液体体系热力学性质的测定及模型化研究[D]. 王均凤. 北京化工大学, 2008(11)

标签:;  ;  ;  ;  ;  

沸点法测定汽液平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