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与白细胞疏松症诊断的相关性

痴呆与白细胞疏松症诊断的相关性

一、Relativity of diagnosis between dementia and leuko-araeosis(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1](2022)在《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2]显示,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60岁)占总人口的18.7%(2.604亿),其中约30%的老年人罹患糖尿病且T2DM占9-5%以上。糖尿病防治已写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2018年《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3]的基础上,

刘莹莹[2](2021)在《脑白质高信号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Hcy、sICAM-1及海马磁共振波谱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脑白质高信号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Hcy、sICAM-1分析【目的】探讨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c,Hcy)、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oluble Intercellulai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的相关性,为预测WMH认知障碍的发生、发展提供早期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年龄在45-85之间)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病例组共纳入38例,均符合2015年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共识中可能为血管起源的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WMH)的诊断标准。按照有无认知功能障碍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WMH-CI)25例和无认知功能障碍组(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 with non-Cognitive Impairment,WMH-NCI)13例,对照组(Control Group,CG)为年龄在45-85岁之间同时期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体检患者共10例,符合对照组标准。采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既往史,记录其空腹血液化验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结果】1.与WMH-NCI组比较,WMH-CI组视空间与执行、注意力、抽象能力、延迟回忆、定向力、语言得分降低(P<0.05),命名、流畅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CG组和WMH-NCI组Hcy浓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CG组相比,WMH-CI组Hcy浓度有显着差异(P<0.05),WMH-NCI组和WMH-CI组Hcy浓度有显着差异(P<0.05)。3.与CG组相比,WMH-NCI组、WMH-CI组sICAM-1显着升高(P<0.01)。且WMH-CI组sICAM-1值高于WMH-NCI组(P<0.01)。在WMH-NCI组、WMH-CI组两组中sICAM-1、Hcy与MoCA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水平的Hcy、sICAM-1与脑白质高信号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所以Hcy、sICAM-1水平对于脑白质高信号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具有预测价值。第二部分:脑白质高信号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海马磁共振波谱分析【目的】通过分析WMH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海马波谱代谢值及其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Monter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的相关性,评估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在WMH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第一部分脑白质病变认知功能障碍组、脑白质高信号无认知功能障碍组、对照组中完成海马磁共振波谱检查的患者,分成认知功能障碍组(1H-WMH-CI)16例、无认知功能障碍组(1H-WMH-NCI)10例和对照组(control group,CG)为10例,采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既往史,记录其空腹血液化验指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记录双侧海马磁共振波谱的NAA/Cr、NAA/Cho+Cr比值。【结果】1.<sup>1H-CG组、1H-WMH-NCI组、1H-WMH-CI组左右侧NAA/Cr、NAA/Cho+Cr比值均无显着差异(P>0.05)。2.与<sup>1H-CG组相比,1H-WMH-NCI组海马NAA/Cho+Cr、NAA/Cr比值无显着差异(P>0.05)。与1H-CG组相比,1H-WMH-CI组NAA/Cho+Cr、NAA/Cr比值显着降低(P<0.01)。1H-WMH-CI组NAA/Cho+Cr、NAA/Cr比值较1H-WMH-NCI组显着降低(P<0.01)。3.1H-WMH-NCI组海马波谱代谢值NAA/Cho+Cr、NAA/Cr比值与MoCA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1H-WMH-CI组海马波谱代谢值NAA/Cho+Cr、NAA/Cr比值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白质高信号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海马磁共振波谱代谢值NAA/Cr、NAA/Cho+Cr较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明显下降。联合神经心理学量表MoCA有助于脑白质高信号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识别。

常晓月[3](2021)在《高血压并脑白质疏松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MMP-9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和脑白质疏松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然而认知功能下降成为困扰老年人的主要问题。相关研究表明,脑白质疏松是发生认知功能下降的早期信号之一,高血压合并脑白质疏松的患者,其血压昼夜节律出现异常对于患者发生认知功能损害有着很大的影响,而MMP-9与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合并脑白质疏松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认知障碍的影响,及MMP-9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目的采用横断面研究分析高血压并脑白质疏松患者,对合并昼夜节律异常的患者进行高血压分型,比较不同组间的生化指标和认知功能,进一步分析影响高血压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方法选取延津县人民医院2019年0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00例高血压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检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分为节律异常组和节律正常组(对照组),节律异常组84例,对照组116例。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既往疾病史、血压情况。使用无创动态血压计测量24小时舒张压、24小时收缩压、24小时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血压和夜间平均脉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入组患者血压分为杓型血压、非杓型血压、超杓型血压和反杓型血压。采用Fazekas评分标准对患者MRI检查结果进行分级,采用蒙特勒认知量表(Mo CA)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包括视觉空间和执行能力、定向、注意、命名、抽象概括、语言能力和延迟回忆。入院第二天早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其生化指标,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丙氨酸转氨酶(ALT)、尿酸(UA)、肌酐(C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总胆固醇(TC)。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MMP-9水平,MMP-9与Mo CA评分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1)节律异常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既往疾病史无统计学差异(P>0.05)。节律异常组受教育年限高于对照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1)。(2)节律异常组与对照组AST、ALT、BUN、Cr、TC、UA、LDL-C、HDL-C等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节律异常组MMP-9高于对照组,具有显着性差异(t=-9.456,P<0.001)。(3)杓型组、非杓型组、超杓型组和反杓型组的Mo 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评分、命名评分、延迟回忆评分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杓型组、非杓型组、超杓型组和反杓型组定向能力评分、注意力评分、抽象概括评分、语言能力评分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高血压合并脑白质疏松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有直接相关性(OR=1.442,P=0.004),其中反杓型血压类型对高血压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最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高血压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组的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且节律异常组MMP-9与Mo CA评分呈负相关。(2)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高血压并脑白质疏松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有直接关系。不同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有差异,其中反杓型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最明显。

翁柠[4](2020)在《卒中后认知障碍与钙稳态调节相关性及益脑护脉方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一PSCI患者认知功能、中医证候要素与钙稳态调节的相关性研究目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是脑卒中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包括像卒中后认知障碍非痴呆(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PSCIND)和卒中后痴呆(post-stroke dementia,PSD)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如何进一步探索PSCI的机制及早期、有效防治PSCI是目前我们急需解决的重要医疗问题。本课题基于钙稳态调节机制,通过研究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钙稳态调节因子的相关性、PSCI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及其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关系、PSCI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钙稳态调节因子的相关性,初步探讨PSCI及其中医病机“水不涵木、肝风内动、痰瘀互结”与钙稳态调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专科门诊和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的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110例为PSCI观察组(其中根据认知障碍的程度再细分为PSCIND组80例,PSD组30例),另招募30例缺血性卒中后无认知障碍患者为对照组。1.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饮酒史、吸烟史,是否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比较颈部血管斑块情况、骨密度及钙稳态调节因子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1,25-羟维生素D、血钙水平及美国国家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2.分析PSCI患者钙稳态调节因子PTH、1,25-羟维生素D、血钙水平与国际公认且通用的能够反映认知功能的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以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分数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MMSE、Mo CA分数的因素。3.根据中医证候要素量表对观察组进行包括肾虚、脾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髓减、阳亢、内热、痰浊、血瘀共11个证候要素进行评分,统计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4.分别分析PSCI、PSCIND、PSD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MMSE、Mo CA分数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PSCI组影响MMSE、Mo CA分数的相关中医证候要素。5.分析PSCI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钙稳态调节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PSCI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病历资料比较,PSCI组1,25-羟维生素D、血C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PSCI组患者钙稳态调节因子PTH与MMSE、Mo CA分数呈负相关关系(rs=-0.494,P<0.001;rs=-0.572,P<0.001);1,25-羟维生素D与MMSE分数呈正相关关系(rs=0.586,P<0.001);1,25-羟维生素D、血Ca与Mo CA分数呈正相关关系(rs=0.496,P<0.01;rs=0.204,P=0.032<0.05)。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随着1,25-羟维生素D水平增高,MMSE分数也随之增高(B=0.111,P=0.017)。随着NIHSS评分、PTH水平增高,Mo CA分数越低(B=-0.57,P<0.001;B=-0.052,P<0.001);随着受教育程度增高,Mo CA分数越高(B=0.853,P=0.029)。4.PSCI组中医证候要素频数排序前几位分别是痰浊(61次,55.45%),血瘀(56次,50.9%),阳亢(43次,39.09%),肾虚(35次,45%)。PSCIND组频数排序前几位分别是痰浊(49次,61.25%),血瘀(43次,53.75%),阳亢(31次,38.75%);PSD组频数排序前几位分别是肾虚(17次,56.66%),阴虚(13次,53.33%),血瘀(13次,43.33%)。PSCIND组证候积分较高的是痰浊、阳亢、血瘀;PSD组积分较高的是肾虚、阴虚、髓减、血瘀。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PSCI组中医证候要素痰浊、髓减、阳亢、血瘀与MMSE分数均呈负相关(rs=-0.268,p=0.005;rs=-0.235,P=0.013;rs=-0.206,P=0.031;rs=-0.330,P<0.001);而痰浊、肾虚、髓减、血瘀与Mo CA评分均呈负相关(rs=-0.202,P=0.034;rs=-0.232,P=0.015;rs=-0.237,P=0.012;rs=-0.334,P<0.001);其中血瘀与MMSE、Mo CA分数相关性最显着。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髓减、血瘀与MMSE、Mo CA分数存在线性相关性,随着髓减、血瘀积分越高,MMSE、Mo CA分数越低(B=-0.319,P<0.001;B=-0.100,P=0.017;B=-0.268,P<0.001;B=-0.094,P=0.010)。6.亚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PSCIND组痰浊、阳亢、血瘀与MMSE、Mo CA分数呈负相关(rs=-0.639,P<0.001;rs=-0.526,P<0.001;rs=-0.445,P<0.001;rs=-0.499,P<0.001;rs=-0.458,P<0.001;rs=-0.404,P<0.001);PSD组痰浊、肾虚、髓减、血瘀与MMSE分数负相关(rs=-0.550,P=0.002;rs=-0.416,P=0.022;rs=-0.385,P=0.036;rs=-0.510,P=0.004;),PSD组痰浊、肾虚、血瘀与Mo CA评分均呈负相关(rs=-0.634,P<0.001;rs=-0.610,P<0.001;rs=-0.794,P<0.00)。7.PSCI组中医证候积分与钙稳态调节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痰浊、阳亢、血瘀与PTH水平呈正相关(rs=0.545,P<0.001;rs=0.371,P<0.001;rs=0.614,P<0.001),与1,25-羟维生素D水平呈负相关(rs=0.844,P<0.001;rs=-0.605,P<0.001;rs=-0.737,P<0.001)。而肾虚、髓减、血瘀与血Ca水平均呈负相关(rs=-0.233,P=0.003;rs=-0.226,P=0.018;rs=-0.293,P=0.002)。结论:1.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与钙稳态调节密切相关,呈现出随着钙稳态调节因子PTH水平升高、1,25-羟维生素D水平下降,而认知功能下降的趋势。1,25-羟维生素D水平降低、PTH水平升高可能是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潜在核心因素。血钙与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没有显着相关性。2.痰浊、血瘀、阳亢、肾虚是缺血性PSCI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候要素,痰浊、阳亢、血瘀是缺血性PSCIND的主要证候要素,肾虚、阴虚、血瘀、髓减是缺血性PSD的主要证候要素,其积分与卒中后认知障碍具有密切相关性,可反映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而血瘀可能是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核心危险要素。3.痰浊、阳亢、血瘀积分与PTH呈正相关,与1,25-羟维生素D水平呈负相关,而肾虚、髓减、血瘀积分与血Ca水平呈负相关,PSCI病机“水不涵木,肝风内动,痰瘀互结”与钙稳态调节具有密切相关性。研究二益脑护脉方干预缺血性PSCIND患者钙稳态调节及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缺血性PSCIND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脑电图及钙稳态调节因子的变化,探讨益脑护脉方治疗缺血性PSCIN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符合缺血性PSCIND诊断及纳入标准,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痰浊阻窍或瘀血阻络的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盐酸多奈哌齐片,口服,每日1次,每次5mg,1月后改为10mg,每日一次。试验组:益脑护脉方,川芎15g(折合颗粒3.13g)、天麻12g(折合颗粒2.4g)、石菖蒲12g(折合颗粒1g)、益智仁10g(折合颗粒0.6g),每次1袋,日3次,温开水冲服。治疗疗程3个月。在入组第1天治疗前及治疗3月后分别评定中医证候积分、NIHSS分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分数及MMSE、Mo CA分数;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钙稳态调节因子PTH、1,25-羟维生素D、血钙水平变化,观察肝肾功等血液学指标及脑电图变化。通过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两组组间变化以及组内前后自身变化,探讨益脑护脉方对缺血性PSCIND患者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1.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评分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治疗前两组ADL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评分具有可比性;经过治疗后,两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前的MMSE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两组治疗前的Mo 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过治疗后Mo C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后Mo 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执行能力、视空间能力、注意力、语言、记忆力等认知域评分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通过治疗后两组在执行能力、视空间能力、注意力、记忆力评分均较前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语言能力方面,治疗后对照组较治疗前语言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语言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前两组脑电图异常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电图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前两组PTH、1,25-羟维生素D、血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H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1,25-羟维生素D、血钙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H、1,25-羟维生素D、血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经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益脑护脉方可明显改善缺血性PSCIN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脑电图异常情况;可明显改善缺血性PSCIND患者认知功能,在改善执行能力、视空间能力、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域,临床疗效与多奈哌齐相当,但在改善语言能力方面,益脑护脉方明显优于多奈哌齐。2.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对于肝阳上亢、痰浊阻窍和瘀血阻络型PSCIND患者,益脑护脉方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多奈哌齐组。3.治疗后试验组PTH下降,1,25-羟维生素D、血钙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益脑护脉方可能通过调节缺血性PSCIND患者钙稳态,保护脑细胞,改善认知功能。

王雪萌[5](2020)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和目的: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据最新的流行病学结果显示,OP是我国50岁以上中老年女性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骨质疏松性骨折经常在无外伤或轻度外伤情况下发生,可导致畸形、功能异常,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死亡。认知功能障碍也是社会老龄化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涉及大脑皮层或整体。在老年人中,骨质疏松症和认知障碍后果非常严重,对医疗保健和社会成本构成沉重负担,给个人、家庭与社会均带来巨大威胁。大量研究表明,OP与认知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但具体机制未明。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绝经后女性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水平及认知功能相关指标,探讨绝经后女性认知功能障碍与骨代谢水平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对象和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的绝经后女性150例,均接受问卷调查、体格检查,检测生化指标、骨形成指标(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Ⅰ 型原胶原 N 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Ⅰ N-peptide,PINP))、骨吸收指标(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β-cross 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β-CTX)、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5b)、Ⅰ型胶原N末端交联肽(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NTX))、认知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人去乙酰化酶 Sirtuin-1(Human deacetylase Sirtuin-1,Sirt1)和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的检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骨密度,并完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骨质疏松症指南将受试者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数据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三组间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臀围、尿酸、BDNF、H2S、Sirt1、MOCA得分逐渐降低;BALP、PINP、OC、TRACP-5b逐渐升高;骨量正常和骨质疏松组β-CTX、MMSE得分均低于骨量减少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1)绝经后女性血清BDNF与β-CTX、股骨颈骨密度(Femoral neck bone density,FNBMD)、股骨骨密度(Thigh bone density,THBMD)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2)血清H2S与腰椎(L1-L4)骨密度(1-4 lumbar vertebrae bone mineral density,L1-L4 SBMD)、THBMD 呈正相关,与腰椎骨密度 T-值(Lumbar vertebrae bone mineral density T score,LSBMDT-score)呈负相关;(3)血清Sirt1与L1-L4SBMD、THBMD呈正相关,与PINP、TH BMDT-score、LSBMDT-score 呈负相关。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MSE得分、MOCA得分与骨密度值呈正相关,MOCA得分与NTX、TRACP-5b呈负相关;MMSE得分与NTX呈负相关。4.绝经后女性骨代谢指标、认知指标线性回归分析,以L1-L4SBMD、THBMD、FNBMD、BALP、NTX、TRACP-5b、β-CTX、PINP、OC、BDNF、H2S、Sirt1为自变量,以MOCA得分为因变量,得出线性方程MOCA得分=21.851+5.905 XL1-L4SBMD-0.167×NTX,以MMSE得分为因变量,得出线性方程MMSE得分=31.774-0.243 × BDNF-0.115 × NTX。结论:1.绝经后女性中,骨密度值越高,血清BDNF、H2S、Sirt1水平越高。2.骨密度值越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越重。3.BDNF、Sirt1、H2S是骨质疏松症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键影响因素。

孙培[6](2020)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分析脑白质病变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目前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且缺乏预测早期发生WMLs的可靠指标。高血压病是WMLs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但在临床中发现部分长期高血压病患者未出现脑白质病变,通过这一现象,可能找到高血压病患者可能发生WMLs的生物学标记物,进而探讨WMLs的发生机制。有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可能对WMLs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以此为切入点,对高血压病伴或不伴WMLs患者进行转录组高通量测序来分析导致WMLs发生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目的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发生脑白质病变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进一步探讨脑白质病变发生的生物学过程及可能机制。方法1.将受试者分为WMLs组(高血压病伴WMLs患者)和对照组(高血压病不伴WMLs患者),通过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分析两组的基因表达谱;2.为了了解与对照组相比WMLs组中DE mRNA的潜在功能,对差异表达(differentially expressed,DE)的 mRNA 进行 GO 分析;3.根据cis/trans分析,溯源到与DE mRNA相关的lncRNA。并对溯源到的lncRNA进行qPCR验证,得出WMLs潜在的生物学标记物;4.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验证潜在生物学标记物的稳定性,并通过ROC曲线评估该标记物的预测能力。结果1.分析WMLs组和对照组的基因表达谱、做出热图,显示两组患者可以通过mRNA表达谱分别进行聚类显示。2.通过GO分析,DE mRNA被富集到与WMLs相关的生物学过程中,结合既往研究分析有4条生物学过程可能与WMLs有关(胆固醇逆向转运、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炎症细胞凋亡过程以及白细胞介素-6分泌)。3.根据cis/trans分析,溯源到15个与mRNA相关的lncRNA。选取前6个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的lncRNA进行qPCR验证(包括CTD-3064M3.4、SLC9A9-AS2、LINC01013、AC011747.3、CTD-2162K18.4、CTC-246B18.10)。4.扩大样本量后进行qPCR验证,仅CTD-2162K18.4仍有意义,提示其可能是WMLs潜在的生物学标记物。CTD-2162K18.4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62(95%IC:0.8508-0.9615),当界值是0.01654时WMLs组和对照组的分离效果最好(敏感性为78.00%,特异性为90.00%)。结论1.lncRNA在WML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进一步研究的新靶点。2.通过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分析及验证,发现CTD-2162K18.4可能是高血压病伴有WMLs患者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3.WMLs可能与胆固醇逆向转运、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炎症细胞凋亡过程以及白细胞介素-6分泌有关,血脂异常与炎性反应可能在WMLs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由于有关lncRNA与WMLs的研究刚刚开始,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刘兆霞[7](2019)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白质疏松危险因素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组影像学上以脑室周围及皮质下白质斑点或斑片状缺血性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本研究目的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探讨包括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等多种脑血管相关临床因素与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旨在通过寻找其危险因素,以延缓或降低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改善脑卒中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行头颅MRI检查的77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Fazekas评分将其分为无LA组和LA组;以及根据严重程度分为无LA组、轻度、中度和重度LA组。根据LA发病部位不同,分为脑室旁LA及皮质下LA。对分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根据一年后随访结果,依据有无规律服药分为规律服药组及不规律服药组。分析药物与LA严重程度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年龄、高血压病史、卒中史、入院收缩压、钙计数、HDL、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病史、卒中史、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HDL、白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是不同严重程度脑白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部位LA 比较,脑室旁白质疏松症患者高血压病史是皮质下白质疏松症患者的5.245倍;HDL增高与Fazekas评分增加呈正相关;一年后,规律服用调脂药与LA严重程度增加呈正相关;大于65岁患者,规律服用调脂药的Fazekas评分增加是不规律服药的3.017倍。结论:HDL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白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HDL(HDL>1.33mmol/l)与LA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大于65岁的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规律服药与LA进展呈正相关。

朱音[8](2019)在《补肾填精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共性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比较AD患者与非AD人群的BMD水平。2.探索OP与AD患者的共性差异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并对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进行动物模型验证。3.观察补肾填精法对OP、AD动物模型的疗效及对共性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一、阿尔茨海默病对骨密度水平影响的系统评价检索外文数据库Pub Med和Clinical Trail;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和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有关于AD患者BMD水平的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或流行病学调查等临床研究。纳入文献中包含AD患者与非AD人群通过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测量的任一部位BMD水平。提取文献中的文题、第一作者、发表年份、国家、研究类型、样本量、年龄、体质量指数、AD的诊断方法、BMD的具体部位和BMD值等相关数据。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量表对纳入的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应用Rev 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二、基于基因表达芯片技术的骨质疏松症与阿尔茨海默病共性差异基因研究及信号通路验证1.提取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中GEO Data Sets关于OP和AD的芯片数据。对原始芯片数据post_high BMD vs post_low BMD、AD.HI vs non AD.HI做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并对相关差异基因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2.取OP患者、AD患者与对照者的人体血清,检测外周血TNF-α水平,对OP与AD患者共性差异基因相关信号通路的上游进行验证。3.取6月龄OP模型组(OP Model)、AD模型组(AD Model)及对照组小鼠脑组织及腰椎,通过IHC染色观察HIPK1及SENP1蛋白的表达情况。三、基于补肾填精法的骨质疏松症和阿尔茨海默病药效学观察3月龄APP/PS1(+/+)小鼠随机分为6组,AD模型组(AD Model)、AD复方组(AD FF)、AD阳性药组(AD ALS)、AD与OP复合模型组(AD+OP Model)、AD与OP复合模型复方组(AD+OP FF)、AD与OP复合模型阳性药组(AD+OP YX)。3月龄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5组,AD对照组(AD Control)、OP模型组(OP Model)、OP对照组(OP Sham)、OP复方组(OP FF)、OP阳性药组(OP FSM)。OP Model、OP Sham、AD Model、AD Control及AD+OP Model 5组小鼠以生理盐水灌胃给药;OP FF、AD FF及AD+OP FF 3组小鼠以补肾填精方灌胃给药;OP FSM组以阿仑膦酸钠灌胃给药;AD ALS组以盐酸多奈哌齐灌胃给药;AD+OP YX组以阿仑膦酸钠及盐酸多奈哌齐混悬液灌胃给药。3个月后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的潜伏期和穿台次数;Nisssl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Micro-CT检测小鼠第5腰椎骨量改变;HE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IHC染色检测小鼠海马及第5腰椎HIPK1和SENP1总蛋白表达、细胞核内SENP1蛋白表达及细胞浆内HIPK1蛋白表达。结果:一、阿尔茨海默病对骨密度水平影响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发现,AD患者的全身BMD水平较非AD人群更低,MD(95%CI)为-1.32(-2.48,-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亚组分析发现,AD患者的股骨颈BMD水平较非AD人群更低,MD(95%CI)为-0.17(-0.18,-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基于基因表达芯片技术的骨质疏松症与阿尔茨海默病共性差异基因研究及信号通路验证1.Hipk1、Brsk2、Pcsk1n、Phactr1、Rcan2及Slc25a14共6个基因在AD和OP中同向变化,其中Hipk1在OP与AD患者中的表达均上调。2.AD患者的血清TNF-α水平比对照者升高[(9.59±2.77)pg/m L vs(5.79±1.77)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P患者的血清TNF-α水平也较对照者有上升趋势[(6.93±2.57)pg/m L vs(5.79±1.77)pg/m 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OP患者与AD患者的血清TNF-α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3.AD Model组小鼠海马区域HIPK1的总蛋白表达比对照组小鼠增多(P<0.01)。OP Model组小鼠腰椎HIPK1的总蛋白表达比对照组小鼠增多(P=0.006)。AD Model组小鼠海马区域SENP1的总蛋白表达比对照组小鼠增多(P<0.01)。OP Model组小鼠腰椎SENP1的总蛋白表达比对照组小鼠增多(P=0.013)。AD Model组小鼠海马区域细胞核内SENP1蛋白阳性表达比对照组小鼠增多(P=0.002)。OP Model组小鼠腰椎细胞核内SENP1蛋白阳性表达比对照组小鼠增多(P<0.01)。AD Model组小鼠海马区域细胞浆内HIPK1蛋白阳性表达比对照组小鼠增多(P=0.002)。OP Model组小鼠腰椎细胞浆内HIPK1蛋白阳性表达比对照组小鼠增多(P<0.01)。三、基于补肾填精法的骨质疏松症和阿尔茨海默病药效学观察1.Morris水迷宫检测显示,AD ALS组和AD FF组小鼠潜伏期比AD Model组短(均P<0.01)。AD+OP YX组小鼠潜伏期比AD+OP Model组短(P<0.01);AD+OP FF组小鼠潜伏期也比AD+OP Model组短(P=0.017)。AD Model组及AD FF组小鼠穿台次数均少于AD Control组(均P<0.05)。2.形态学观察发现,OP Model组、AD+OP Model组小鼠骨小梁连续性较差,骨小梁稀疏断裂,骨小梁变细,骨髓腔大。AD Model组、AD+OP Model组小鼠海马区细胞变性坏死,形态不规则,排列稀疏紊乱,细胞间隙增大。阳性药组和FF组骨组织和海马组织的形态变化均有不同程度改善。3.Micro-CT检测显示,OP FSM组小鼠BV/TV比OP Model组升高(P=0.026);OP FSM组与OP FF组小鼠Tb.N均比OP Model组增多(均P<0.01);OP FSM组与OP FF组小鼠Tb.Sp均比OP Model组减小(均P<0.01)。AD各组小鼠BV/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2),但AD Model组小鼠BV/TV较AD Control组小鼠有下降趋势。AD+OP YX组BV/TV比AD+OP Model组升高(P=0.004),AD+OP FF组BV/TV比AD+OP Model组升高(P=0.017);AD+OP YX组和AD+OP FF组小鼠Tb.N均比AD+OP Model组增多(均P<0.01);AD+OP YX组和AD+OP FF组小鼠Tb.Th均比AD+OP Model组增厚(均P<0.01);AD+OP YX组和AD+OP FF组小鼠Tb.Sp均比AD+OP Model组减小(均P<0.01)。4.IHC染色显示,AD ALS组小鼠海马区域HIPK1总蛋白表达比AD Model组减少(P=0.029)。AD+OP YX组和AD+OP FF组小鼠海马区域HIPK1总蛋白表达均比AD+OP Model组减少(均P<0.01),其中AD+OP YX组小鼠海马区域HIPK1总蛋白表达比AD+OP FF组减少(P<0.01);AD+OP YX组小鼠腰椎HIPK1总蛋白表达比AD+OP Model组减少(P<0.01)。OP FSM组及OP FF组小鼠腰椎细胞浆内HIPK1阳性细胞数均比OP Model组减少(均P<0.01)。AD+OP YX组小鼠海马区域细胞浆内HIPK1阳性细胞数比AD+OP Model组减少(P=0.044);AD+OP YX组和AD+OP FF组小鼠腰椎细胞浆内HIPK1蛋白表达均比AD+OP Model组减少(均P<0.01)。5.AD ALS组和AD FF组小鼠海马区域SENP1总蛋白表达均比AD Model组减少(均P<0.01),其中AD ALS组小鼠海马区域SENP1总蛋白表达比AD FF组减少(P<0.01)。AD+OP YX组小鼠海马区域SENP1总蛋白表达比AD+OP Model组减少(P<0.01);且腰椎SENP1总蛋白表达比AD+OP Model组减少(P<0.01)。AD ALS组小鼠海马区域细胞核内SENP1阳性细胞数比AD Model组减少(P=0.049)。OP FSM组、OP FF组小鼠腰椎细胞核内SENP1蛋白表达均比OP Model组减少(均P<0.01)。AD+OP YX组小鼠海马区域细胞核内SENP1阳性细胞数比AD+OP Model组减少(P=0.007),AD+OP FF组小鼠海马区域细胞核内SENP1阳性细胞数比AD+OP Model组减少(P=0.025);AD+OP YX组和AD+OP FF组小鼠腰椎细胞核内SENP1蛋白表达均比AD+OP Model组减少(均P<0.01)。结论:一、阿尔茨海默病对骨密度水平影响的系统评价AD患者的全身和股骨颈BMD水平较非AD人群低。二、基于基因表达芯片技术的骨质疏松症与阿尔茨海默病共性差异基因研究及信号通路验证OP与AD患者存在1个共性上调基因Hipk1,其上游TNF-α水平在OP与AD患者中的表达均上调,OP与AD模型小鼠海马和腰椎HIPK1和SENP1不仅总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且核内SENP1、胞浆HIPK蛋白表达显着增多。OP和AD可能与TNF-α水平增高导致的SENP1-HIPK1通路激活有关。三、基于补肾填精法的骨质疏松症和阿尔茨海默病药效学观察补肾填精方能缓解OP小鼠骨量丢失,改善AD小鼠认知功能障碍,不仅能减少OP与AD小鼠海马区域、腰椎中HIPK1和SENP1的总蛋白表达,还能同时减少细胞浆内HIPK1蛋白表达和细胞核内SENP1蛋白表达。补肾填精方可能通过调节SENP1-HIPK1信号通路改善OP和AD模型小鼠症状和病理改变。

杨荣禄[9](2019)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中医证候要素研究》文中提出研究一 北京社区中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认知功能水平调查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方法从北京市多个社区招募符合要求的中老年人共734名,通过填写调查问卷收集基本信息,空腹抽血完成骨代谢相关指标检查,使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画钟试验(CDT)对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利用HOLOG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对受试者的腰椎、左髋和右髋进行骨密度检查。采用SPSS24.0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秩和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等。结果1.734名调查对象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有251例,总患病率为21.8%,其中男性为15.2%,女性为41.9%。2.北京地区50岁以上人群中维生素D正常、不足、缺乏各占1.8%、19.7%、84.4%。3.校正多种因素后左髋骨密度与MMSE呈正相关(β=1.913,P=O.002),腰椎骨密度、右髋骨密度与MMSE、CDT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25-0HD3与MMSE呈正相关(r=0.090,P=0.015),校正多种因素后仍有统计学意义(β=0.042,P=0.008),与CDT无相关性(P>0.05)。5.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证候要素按照出现频率降序排列分别为:髓减(76.1%)、肾虚(62.5%)、内热(39.8%)、阴虚(38.2%)、阳虚(34.3%)、气虚(31.9%)、痰浊(30.3%)、血虚(26.3%)、血瘀(18.7%)、阳亢(15.5%)、脾虚(12.4%)。6.中医证候要素在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3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是肾虚(P=O.046)、气虚(P=0.003)、血虚(P=0.013)、阴虚(P=0.001)、阳虚(P=0.013)、髓减(P=0.003),校正混杂因素后阴虚、髓减在3组间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P=0.041)。7.肾虚、阳虚、髓减、痰浊、血瘀证候要素的积分与MMSE具有统计学意义(β=-0.044,P=0.040;β=-0.046,P=0.046;β=-0.087,P=0.000;β=-0.051,P=0.036;β=-0.051,P=0.037),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髓减积分与MMSE有统计学意义(β=-0.087,P=0.000)。结论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认知功能减退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呈现出随骨量越少而认知功能水平降低的趋势。2.髓减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主要的证候要素,且与认知功能减退有关。3.肾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髓减是影响骨量的危险因素,其中髓减和阴虚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肾虚、阳虚、髓减、痰浊、血瘀与MMSE相关,证候要素积分越高认知功能下降越多,髓减是认知损害的最核心证候要素。4.维生素D水平降低可能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出现认知功能减退的潜在因素。研究二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轻度认知损害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的骨量情况及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方法通过东直门医院门诊及社区招募绝经后女性40名,对所有受试者收集基本信息,完成成套的神经心理学测评和血清骨代谢指标检查,利用HOLOG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腰椎、左髋和右髋骨密度的检查。采用SPSS24.0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秩和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结果1.MCI组骨质疏松症患者10名,占该组百分比为62.5%,认知正常组有骨质疏松症患者6名,占该组百分比为25%。2.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轻度认知损害存在相关性(P=0.021),校正混杂因素后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23,P=0.017)。3.绝经后MCI患者常见的证候要素为髓减、肾虚、气虚、痰浊、阴虚、内热,分别占87.5%、81.3%、68.8%、68.8%、56.3%、56.3%。4.骨钙素水平与MCI呈正相关性(β=0.234,P=0.016),校正混杂因素后仍存在相关性(P=0.021,P=0.003)。结论1.MCI患者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认知功能正常者,绝经后骨量的减少可能会导致认知功能的减退。2.骨钙素改变可能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轻度认知损害的共同病理因素。3.髓减、肾虚是轻度认知损害的主要中医证候要素,但仍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辛华[10](2018)在《基于人类全基因表达谱探讨肾精亏虚证“异病同证”的分子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理论研究:肾藏精藏象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命题,通过梳理肾藏精理论发展的历史源流,深刻认识肾藏精理论的历史渊源。肾藏精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基于肾藏精理论探讨“肾-骨-髓-脑”体系以及“肾精亏虚证”的理论基础。2.实验研究:通过人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异病”(老年性痴呆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同证”(肾精亏虚证)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肾精亏虚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验证本研究的科学假说“肾精亏虚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与老年性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人类全基因表达谱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密切相关”,并探讨性别不同因素对于“肾精亏虚证”老年性痴呆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病的影响,揭示“肾精亏虚”老年性疾病衰老机制的内在规律,丰富“肾藏精”理论的基本科学内涵。材料与方法:1.理论研究:通过阅读中医古籍,梳理“肾藏精”理论发展的历史源流,深入探讨“肾藏精主骨生髓”以及“肾精亏虚证”的理论基础。2.实验研究:(1)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肾精亏虚证老年性痴呆组(AD group)16例、肾精亏虚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组(OP group)16例、同年龄段健康状态老年人对照组(control group)12例,三组均男女各半。(2)基于人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高通量测序技术,采用Affymetrix公司的Prime View?Human Gene Expression Array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三组人群外周血白细胞的基因表达谱。(3)通过比较肾精亏虚证AD组与对照组、肾精亏虚证OP组与对照组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4)根据性别不同,分别比较男性和女性的肾精亏虚证AD组与相应性别的对照组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并进一步比较同病同证不同性别患者差异基因表达的特征。(5)根据性别不同,分别比较男性和女性的肾精亏虚证OP组与相应性别的对照组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并进一步比较同病同证不同性别患者差异基因表达的特征。(6)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筛选到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Pathway分析。(7)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 RT-PCR)验证差异性基因。(8)进一步分析“异病”(老年性痴呆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同证”(肾精亏虚证)差异表达基因同源性。结果:1.“肾藏精”理论的历史源流:先秦时期是“肾藏精”理论构建形成的时期,秦汉南北朝时期是“肾藏精”理论传承发扬的时期,唐宋金元时期是“肾藏精”理论进一步发展充实的时期,明清时期是“肾藏精”理论日趋成熟完善的时期,近现代时期是“肾藏精”理论继承创新的时期。2.“肾藏精主骨生髓”理论是以肾所主形体为解剖形态基础,以精、天癸、元气、津液等为生命物质基础,以肾主蛰藏的生理特性为功能基础,以肾藏志为思维活动基础,以肾与膀胱、三焦、经络的联系为人体整体观基础,以肾与自然、社会的联系为天人一体观基础而形成的复杂而独特理论体系。3.“肾-骨-髓-脑”系统的建立是以“肾藏精主骨生髓”理论为基础,老年性痴呆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均以“肾精亏虚”为根本病机,属肾精亏虚证“异病同证”。4.肾精亏虚证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1)与对照组比较,肾精亏虚证AD患者中特异性表达的探针有308个,对应247个基因(FC≥1.5,q-value≤5%),其中上调基因228个,下调基因19个。上调倍数超过3倍的基因有6个,分别是S100P、SAMSN1、CCL4、TNFAIP3、SDCBP、IL1B,下调倍数小于0.5倍的基因有3个,分别是CX3CR1、EGR1、FOS。经q RT-PCR验证,上调表达的6个基因与对照组比,表达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调表达的3个基因与对照组比,表达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对照组相应的人群比较,女性肾精亏虚证AD患者共有323个差异性表达探针,对应184个基因(FC≥1.5,q-value≤5%);男性肾精亏虚证AD患者只有33个探针呈现差异性,对应27个基因(FC≥1.5,q-value≤5%),其中二者显着共表达(FC≥3,q-value≤5%)的差异基因是:S100P(上调)。5.肾精亏虚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1)与对照组比较,肾精亏虚证OP患者中特异性表达的探针有910个,对应602个基因(FC≥1.5,q-value≤5%),其中上调基因579个,下调基因23个。上调倍数超过3倍的基因有7个,分别为S100P、SNX3、DEFA1、MMP9、LTF、ANXA3、IL1R2;下调倍数小于0.5倍的基因有3个,分别为CX3CR1、SPON2、GNLY。经q RT-PCR验证,上调表达的7个基因与对照组比,表达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调表达的3个基因与对照组比,表达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应的人群比较,女性肾精亏虚证OP患者共有182个差异性表达探针,对应120个基因(FC≥1.5,q-value≤5%),男性肾精亏虚证OP患者共有138个差异性表达探针,对应118个基因(FC≥1.5,q-value≤5%),其中二者显着共表达(FC≥3,q-value≤5%)的差异基因是:SNX3(上调)。6.“异病”(老年性痴呆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同证”(肾精亏虚证)患者差异表达基因的同源性分析:与对照组比,肾精亏虚证OP和肾精亏虚证AD两组患者呈现131个共表达的差异基因(FC≥1.5,q-value≤5%),其中显着共表达的上调基因为S100P(FC≥3,q-value≤5%)、下调基因为CX3CR1(FC≥2,q-value≤5%)。男性、女性以及整个肾精亏虚证OP组患者分别与相应的肾精亏虚证AD组患者比较所筛选的三组差异表达基因中,三组都呈现上调表达的差异基因仅为TNFSF10,都呈现下调表达的差异基因仅为CCL4/CCL4L1/CCL4L2(FC≥2,q-value≤5%)。结论:1.“肾藏精”藏象理论是中华民族在长期保养生命、维护健康、与疾病做斗争的实践过程形成的,经过不断传承、发展、完善和创新,已成为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肾藏精主骨生髓”理论是“肾藏精”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2.“肾-骨-髓-脑”系统的建立是以“肾藏精主骨生髓”理论为基础,老年性痴呆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均以“肾精亏虚”为根本病机,属肾精亏虚证“异病同证”。3.肾精亏虚证老年性痴呆患者呈现24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显着表达的差异基因依次是S100P、SAMSN1、CCL4、TNFAIP3、SDCBP、IL1B、CX3CR1、EGR1、FOS;肾精亏虚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呈现60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显着表达的差异基因依次是S100P、SNX3、DEFA1、MMP9、LTF、ANXA3、IL1R2、CX3CR1、SPON2、GNLY。对于同病同证患者,性别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显而易见,提示体质(性别不同)因素对于疾病的影响客观存在。4.肾精亏虚证老年性痴呆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呈现131个共表达的差异基因,其中显着共表达的差异基因为S100P(上调)、CX3CR1(下调),说明“肾精亏虚证”的老年性疾病(老年性痴呆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差异基因表达存在“个性”,同时也有“共性”,提示“肾精亏虚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与此“共性”有关,而这一“共性”主要体现在干细胞及其微环境相关的基因表达异常。5.本研究提示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异病同证”不仅需要辨证求同,而且也需要辨病求异,并且要兼顾体质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进一步为未来精准“病证结合论治”提供宏观与微观依据。

二、Relativity of diagnosis between dementia and leuko-araeosi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elativity of diagnosis between dementia and leuko-araeosis(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老年糖尿病的现状和危害
二、中国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三、中国老年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1. 老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 老年糖尿病的分型
四、老年T2DM患者的筛查与三级预防
    1. 老年糖尿病的筛查
    2. 老年T2DM的三级预防
五、老年T2DM患者治疗策略的优化
    1. 综合评估的策略
    2.“四早”原则
    3. 老年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的制订
六、糖尿病教育和患者自我管理
    1. 糖尿病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2.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支持
七、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
八、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
九、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
十、老年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药物治疗
    1.降糖药物的选用原则
    2. 各类降糖药物应用注意要点
    3.降糖药物应用后的疗效评估和剂量调整
    4. 其他降血糖治疗
十一、老年T2DM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
    1.合并高血压的管理
    2.血脂异常的管理
    3.控制高尿酸血症
    4.体重管理
    5.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6. 其他CVD危险因素的控制
    7. 联合用药需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十二、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DKA
    2.HHS
    3.糖尿病相关低血糖
十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十四、老年糖尿病住院期间的血糖管理
十五、老年糖尿病伴发疾病的防治
十六、老年糖尿病管理的社会支持
附录:老年糖尿病降糖药参考数据

(2)脑白质高信号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Hcy、sICAM-1及海马磁共振波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脑白质高信号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Hcy、sICAM-1分析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脑白质高信号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海马磁共振波谱分析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白质高信号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学标志物研究及影像学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高血压并脑白质疏松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MMP-9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白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4)卒中后认知障碍与钙稳态调节相关性及益脑护脉方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于PSCI的研究进展
        1.1.1 PSCI的定义
        1.1.2 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概念的比较
        1.1.3 血管性损害、炎症反应等因素与PSCI发病机制的关系研究
        1.1.4 钙稳态调节与PSCI发病机制的关系研究
        1.1.5 PSCI的诊断标准
        1.1.6 PSCI常用评估量表及检查
        1.1.7 PSCI的西医治疗现状
    1.2 中医对PSCI的研究进展
        1.2.1 中医对中风的认识
        1.2.2 中医对PSCI的认识
        1.2.3 中医对PSCI病因病机的认识
        1.2.4 PSCI的中医证候分类
        1.2.5 中医药治疗PSCI的进展
    1.3 基于文献分析对PSCI治疗现状的思考
第二章 卒中后认知障碍与钙稳态调节相关性及益脑护脉方的 作用及机制研究
    第一部分 PSCI患者认知功能、中医证候要素与钙稳态调节的相关性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资料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及来源
        2.2.2 诊断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认知功能评估
        2.2.6 观察内容
        2.2.7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
        2.3.1 纳入病例基本情况
        2.3.2 PSCI组 MMSE分数与钙稳态调节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2.3.3 PSCI组 MoCA
        2.3.4 影响MMSE分数相关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2.3.5 影响MoCA分数的相关因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2.3.6 中医证候要素分布
        2.3.7 中医证候要素积分与卒中后认知功能评分相关性分析
        2.3.8 中医证候要素积分与卒中后认知功能评分回归分析
        2.3.9 PSCI组中医证候要素与钙稳态调节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2.4 结论
        2.4.1 钙稳态调节因子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2.4.2 中医证候要素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2.4.3 中医证候要素与钙稳态调节因子的关系
        2.5 讨论
        2.5.1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钙稳态调节密切相关
        2.5.2 影响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要素分析
        2.5.3 卒中后认知障碍中医证候要素与钙稳态调节的关系
    第二部分 益脑护脉方干预缺血性 PSCIND 患者钙稳态调节及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
        3.1 资料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及样本量估算
        3.1.3 诊断标准
        3.1.4 纳入标准
        3.1.5 排除标准
        3.1.6 剔除标准
        3.1.7 脱落标准
        3.1.8 中止试验标准
        3.1.9 研究方案
        3.1.10 观察指标
        3.1.11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3.2.1 一般资料结果分析
        3.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估
        3.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比较
        3.2.4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评估
        3.2.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钙稳态调节因子水平比较
        3.2.6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电图信号分析比较
        3.2.7 安全性探讨
        3.3 结论
        3.4 讨论
        3.4.1 益脑护脉方对缺血性PSCIND患者的临床疗效
        3.4.2 水不涵木,肝风内动,痰瘀互结是卒中后认知障碍的重要病机
        3.4.3 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治疗体现了“异病同治,因果同治”
        3.4.4 益脑护脉方的组方特点及现代药理研究
        3.4.5 基于钙稳态探讨益脑护脉方治疗PSCIND患者的可能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5)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骨质疏松症与认知功能障碍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分析脑白质病变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白质疏松危险因素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入选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头颅MRI检查及分组
    2. 资料收集
    3. 统计分析
结果
    1.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LA组与非LA临床特征比较
    2. 脑白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3. 与LA相关的多组临床指标作为生物学标记物的敏感性分析
    4. 不同等级LA组间临床资料的比较
    5. 不同严重程度LA的危险因素分析
    6. 不同部位LA的危险因素分析
    7. HDL与LA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8. 规则服用调脂药与LA的Fazekas评分增加呈正相关
讨论
    1.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白质疏松症与多种临床指标相关
    2. 高密度脂蛋白与脑白质疏松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3. 本研究的优势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白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8)补肾填精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共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阿尔茨海默病对骨密度水平影响的系统评价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策略
        1.3 数据提取
        1.4 文献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点
        2.3 纳入研究偏倚风险
        2.4 Meta分析结果
    第一部分 分析与讨论
    第一部分 研究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基因表达芯片技术的骨质疏松症与阿尔茨海默病共性差异基因研究及信号通路验证
    前言
    实验一 骨质疏松症与阿尔茨海默病共性差异基因的基因表达芯片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GEO芯片数据提取
        1.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OP与AD的差异基因表达
        2.2 重叠差异基因的通路分析
        2.3 KEGG富集分析结果
        2.4 TNF-α-SENP1-HIPK1 通路
    实验二 骨质疏松症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验证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1.3 伦理学
        1.4 标本采集
        1.5 实验仪器
        1.6 实验试剂
        1.7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实验三 骨质疏松症与阿尔茨海默病Hipk1的信号通路验证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小鼠逃避潜伏期比较
        2.2 小鼠BV/TV比较
        2.3 小鼠HIPK1的总蛋白表达情况
        2.4 小鼠SENP1的总蛋白表达情况
        2.5 小鼠细胞浆内HIPK1的蛋白表达情况
        2.6 小鼠细胞核内SENP1的蛋白表达情况
    第二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OP与AD的共性差异基因研究
        2 OP与 AD的共性上调基因Hipk1 及其相关信号通路
        3 共性上调基因Hipk1及其相关信号通路验证
    第二部分 研究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补肾填精法的骨质疏松症和阿尔茨海默病药效学观察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小鼠Morris水迷宫检测结果
        2.2 脑组织Nissl染色
        2.3 小鼠腰椎Micro-CT扫描结果
        2.4 骨组织HE染色
        2.5 小鼠HIPK1的总蛋白表达情况
        2.6 小鼠细胞浆内HIPK1的蛋白表达情况
        2.7 小鼠SENP1的总蛋白表达情况
        2.8 小鼠细胞核内SENP1的蛋白表达情况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第三部分 研究小结
创新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文献质量评价量表
附录二 AD诊断标准
附录三 综述 骨质疏松症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9)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中医证候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1 中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机制研究
        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1 中医对认知障碍病因病机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认知障碍的机制研究
        3 认知障碍的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一 北京社区中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认知功能水平调查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诊断标准
        1.5 研究方法
        1.6 质量控制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试验完成情况
        2.2 人口学资料
        2.3 骨质疏松情况
        2.4 血清维生素D、骨钙素水平
        2.5 认识功能水平
        2.6 中医证候要素分布
        2.7 骨质疏松、维生素D、骨钙素及证候要素与认知功能相关性
        3 结论
        4 讨论
        4.1 社区调查一般情况分析
        4.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4.3 维生素D与认知功能相关性
        4.4 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
        参考文献
    研究二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轻度认知损害相关性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诊断标准
        1.5 研究方法
        1.6 质量控制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试验完成情况
        2.2 一般资料
        2.3 骨代谢指标对比
        2.4 神经心理学测评分值对比
        2.5 中医证候要素分布
        2.6 MCI和骨质疏松症logistic回归分析
        3 结论
        4 讨论
        4.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能是MCI的危险因素
        4.2 骨钙素改变可能是两者共病的潜在因素
        参考文献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录
    附录1 认知功能测评量表
    附录2 中医证候要素量表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10)基于人类全基因表达谱探讨肾精亏虚证“异病同证”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肾藏精与肾精亏虚证的中医理论研究
    一、“肾藏精”理论的历史源流
    二、肾藏精主骨生髓与肾精亏虚证
    小结
第二部分 肾精亏虚证“异病同证”的基因表达分析
    论文一 肾精亏虚证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肾精亏虚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异病”(老年性痴呆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同证”(肾精亏虚证)患者差异表达基因的同源性分析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创新点查新检索报告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四、Relativity of diagnosis between dementia and leuko-araeosis(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2(01)
  • [2]脑白质高信号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Hcy、sICAM-1及海马磁共振波谱分析[D]. 刘莹莹.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3]高血压并脑白质疏松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MMP-9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D]. 常晓月.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4]卒中后认知障碍与钙稳态调节相关性及益脑护脉方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翁柠.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5]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D]. 王雪萌. 山东大学, 2020(02)
  • [6]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分析脑白质病变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D]. 孙培. 山东大学, 2020(09)
  • [7]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白质疏松危险因素分析研究[D]. 刘兆霞. 苏州大学, 2019(04)
  • [8]补肾填精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共性机制研究[D]. 朱音.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
  • [9]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中医证候要素研究[D]. 杨荣禄.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10]基于人类全基因表达谱探讨肾精亏虚证“异病同证”的分子机制[D]. 辛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8(07)

标签:;  ;  ;  ;  ;  

痴呆与白细胞疏松症诊断的相关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