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成为21世纪的老师?

谁将成为21世纪的老师?

一、21世纪谁来做教师?(论文文献综述)

邓鑫悦[1](2021)在《部编版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学语文教科书一般包括选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和助读系统。其中,助读系统以辅助性材料的形式呈现,最为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符合新时代背景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本研究以部编版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助读系统为研究对象,比较反思各类助读系统的编写特点,提出完善建议;结合教学案例和访谈发现教师使用助读系统存在的问题,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使用建议。本研究采用比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具体来说,采用文献研究法从选题缘由、研究意义、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和论文研究设计入手,探讨两版教科书助读系统比较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以期丰富比较研究内容,并从先行组织者和支架教学模式两方面对助读系统进行学理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内容上阐述各类助读要素的特点及作用,从低、中、高三个学段分析助读系统在结构上的编排特点,明确其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学改革发挥的作用。采用比较研究法从随文泡泡语、单元导语、课前提示语、旁批四方面对提示类助读系统进行分析得出:相比于人教版,部编版的思考型随文泡泡语减少,但更加注重学生体验;部编版单元导语分条列出学习目标,整体序列性有所提升,多采用陈述式和引用修辞,而人教版主题明确,增加了感叹式和思考式,多用排比修辞,但二者都需协调听说读写所占的比例;人教版课前提示语注重与前文的联系,而部编版更重视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其新增的旁批也发挥着重要的指引作用。从封面和随文插图两方面对图像类助读系统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相比于人教版,部编版纸张变大,留白以供学生做笔记;封面色调以橙色为主,生动活泼,主题内容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文插图更加注重情境图和水墨画,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且排版方式更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但两版教科书都有待提升图文契合度。从注释的形式与内容两方面对注释类助读系统进行比较研究得出:注释都以脚注形式呈现,点明文章作者和出处,但对于一些远离学生生活时代的词语缺少相应的解释;相比于人教版,部编版文言文注释位置由文字下方变为文字右方,更注重人文性;人教版的注释内容更加详细,而部编版更注重准确性。以包含“我知道”“宽带网”“资料袋”“阅读链接”模块在内的课文后附加资料和教科书后附加资料为研究对象,对资料类助读系统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相比于人教版,部编版低学段附录新增“偏旁名称表”“词语表”,多音字标蓝;课文后附加资料更重视学生的对比阅读,但在内容和形式上仍有提升的空间。结合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进一步反思部编版各类型助读系统的编排特点,研究发现教师使用助读系统存在一些问题:使用频次不高,认识上有待加深,忽视方法指导,效率上有待提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教师过于重视选文内容,忽略助读系统功用,受教师个人素质影响,难以自觉高效的利用助读系统。基于此提出完善各类助读系统的编写建议:巧设提示内容,训练学生思维;图文内容契合,丰富插图类型;适度增加注释,注重启发学生;充实附加资料,提升语文素养。此外,教师也应高效使用助读系统,不仅要增强对助读系统的把握与认识,树立整体意识分析和二次开发教科书,而且要引导学生在课前、课上和课后有针对性的使用各类助读系统,以求发挥其助学促教的作用。

赵亚鑫[2](2021)在《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研究》文中认为学前阶段是幼儿音乐启蒙和发展的关键期,而音乐游戏又是幼儿园的重要游戏种类之一。在当前深入学习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大背景下,广大幼儿教师逐渐知悉艺术领域教育理念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尝试革新,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质量也有了一定的起色。但长期以来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观念始终影响着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幼儿园音乐游戏价值的充分体现成为亟需破解的难题。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半静态、半肢体动作的单一教学方式并不适合幼儿的音乐学习,因此有必要探寻一种适合幼儿音乐学习、符合幼儿思维特点的音乐教学法将幼儿园音乐游戏的价值充分体现,那么以“体验先于认知”为核心理念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两者可谓天作之合,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实现音乐游戏由抽象到具象的转变,由被动听到主动做的跨越以及在幼儿的成长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为切入点进行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研究,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幼儿园音乐游戏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了解到当前幼儿园音乐游戏实施现状并不理想,幼儿园音乐游戏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对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有现实需求。其次,通过探寻音乐与游戏的天然联系,剖析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契合点,凝练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的现实价值,论证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是适合幼儿学习音乐的有效方法且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可行性。再次,选取S市F幼儿园大班40名幼儿为实践探索研究对象,制定实践探索方案,通过行动研究法围绕听辨反应游戏、歌舞游戏、表演游戏的音乐游戏形式以“计划-实施-反思-调整”的螺旋循环上升行动模式开展两轮行动,逐步优化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最后得出实践探索的结论并进行反思,通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为:第一,与实践探索前非参与式观察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中幼儿的表现相较发现通过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的实施,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提高,兴趣更加浓厚,情绪更加高昂,注意力更加持久,对音乐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逐渐变得更加坚韧、开朗,越发灵敏、越发自信,对音乐的认识和感受也变的丰富而深刻,更加乐于大胆地用个性的全身体动作去传情达意。第二,通过实践磨课呈现出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的小中大班教学活动设计,以期为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为一线幼儿园教师提供实例参考与启发,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为推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我国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中的推广与应用推波助澜。第三,总结出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建议,以期提供一定的启发参考。

石迎春[3](2021)在《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模式建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缺乏“过程”的教育,具有极强的“结果导向”;二是对“归纳教学”重视不够,忽视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学习。小学数学学科,学习内容具有“先验性、抽象性”,儿童掌握这种先于经验、脱离具体情境、经过多次抽象之后的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儿童学习的心理机制要求儿童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应浓缩再现人类数学发展的过程,要经历动手操作、实践探索,要亲历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有过程的归纳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方式,旨在回应上述的诉求,变革儿童的学习方式、促进儿童知识的理解与智慧的生成。“有过程的归纳教学”已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研究立足实际,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以归纳性教学理论的生成路径为指引,从“宏观的理论阐释——中观的模式建构——微观的教学实践”三个层面对“有过程的归纳教学”做纵深的探查与研究。以“设计本位”研究为研究范式,构建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教学模式,探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本研究围绕三个研究问题:1.什么是“有过程的归纳教学”?2.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模式原型是什么?3.如何修订和完善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模式原型?具体展开了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本研究从理论和现实两个维度,对“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立论基础进行分析,并基于对国内外关于“过程及过程教学”“归纳及归纳教学”文献的分析,在结合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对“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内涵、典型特征及其条件系统进行了阐述。之后以设计本位研究为研究范式,通过三轮的教学迭代对“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理论进行了回应,并对典型特征及其实现条件进行了完善。其次,本研究以“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理论为指引,利用视频图像分析法对小学数学10节典型的“关注过程、注重归纳”的教学课例的典型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注重过程的归纳式教学”课堂样态是怎样的,之后确定了“有过程的归纳教学”模式原型建构的五个核心要素:“类特征”的学习主题、“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探究性”的操作活动、“贯穿性”的归纳建构、“嵌入式”的学习评价,并以上述研究为基础初步构建了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教学模式(Mode of Procedural Inductive Teaching,以下简称“P-I”教学模式)原型,并从指导思想、功能目标、操作流程和实现条件四个方面对该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初步构建的“P-I”教学模式具体的操作流程主要有:确立学习目标——设置问题情境——探索新知、建构意义——归纳新知——应用巩固这五个环节。最后,将“P-I”教学模式的原型与小学数学学科的典型案例结合进行具象化,展开了三轮的教学迭代。一方面是将教学理念转化成了实践,另一方面是对教学模式进行检验和修正,同时也对“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意义、价值、内涵等进行回应。第一轮教学研究是尝试和探索阶段,按照之前构建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对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的考察。通过第一轮的教学实践,本研究对“P-I”教学模式原型的操作流程进行了优化,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了“P-I”教学模式的变式。第二轮是调整和改进的阶段,在第一轮的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对“P-I”教学模式进行中观的调整。进一步将教学模式的原型及其变式的操作流程进行优化,并增加了“P-I”教学模式的师生行为指南。第三轮是提升和应用的阶段,主要是从微观的角度,对教学模式的细节进行打造,最终将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优化为:“确立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探索新知、建构意义”、“回顾反思”、“应用巩固,拓展延伸”五个环节,并将学生的学习评价嵌入到整个模式之中。至此,经过三轮的教学迭代,本研究构建了与“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相互匹配的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P-I”教学模式原型、变式及其师生行为指南。本研究最终构建了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教学模式(“P-I”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1.立足我国当前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以设计本位研究为研究范式,尝试给出来自实践的探索;2.“P-I”教学模式很好地将“过程教育”与“归纳教学”思想结合起来;3.将“P-I”教学模式做变式的处理,以此来增加模式的灵活性;4.将学生的学习评价嵌入到整个模式之中。另外,本研究在教学实践研究中,对“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进行了提炼。“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设计策略主要有:“聚焦‘核心内容’,确定类特征学习主题”“整体分析学习内容、把握知识本质”“剖析学生前概念、定位学习起点”“形成以‘单元’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实施策略主要有:“创建课堂学习共同体,实现多种形式的对话”“经历多种思维的沉思,实现新知的归纳”“对归纳的结论进行辨思,处理好‘或然与必然’的关系”“介入真实情境和任务,实行多元性教育评价”。

丁潇颖[4](2020)在《中国社区农园研究》文中提出中国高速的城镇化进程造成了严峻的社会、食物和环境问题。作为应对上述问题的策略之一,社区农园在我国诸多城市中大量涌现并快速发展。然而,这些农园的作用却差异显着——部分农园成为了促进居民互动、保障食品安全、改善社区环境的关键媒介;部分农园却因用地权属、规划布局、组织管理和运营等方面的问题,引发了社会矛盾与公众质疑。而既有研究缺少针对中国社区农园的整体性分析、理论性指导和综合性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农园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对中国社区农园进行全面探索,深入分析造成社区农园效益差异的成因,提出社区农园发展策略变得十分必要。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GIS空间分析、案例研究、问卷调查、SPSS数据分析等方法,从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与策略构建三方面对中国社区农园展开研究。(1)在理论研究方面,梳理了社区农园相关规划设计思想,总结了社区农园实践的发展趋势,并从政策环境、设计模式、参与机制、效益、社会资本和社区农园等层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解析。(2)在现状分析方面,探究了中国社区农园的空间分布特征,深入分析了社区农园的现状设计模式和参与机制,并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探析了社区农园的效益与问题,认为社区农园的社会作用显着而问题多集中在政策法规、规划设计、社会参与、管理制度、运营方式等方面。基于对问题成因的分析,提出应强化对社区农园社会作用的认知,构建社区农园设计策略和参与机制,以此指导中国社区农园建设。(3)在策略构建方面,借助社会资本理论,阐明了社区农园能够建立信任、社会网络和规范,促进社会资本培育的社会作用,并进一步筛选得到影响社会资本形成的空间要素和社会要素。之后,基于不同要素对社会资本形成的影响程度,制定了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设计策略和参与机制:在设计策略层面上,剖析了典型社区农园案例,构建了分优先级的选址策略和农园尺度下的空间设计策略,并结合实践对设计策略进行验证;在参与机制层面上,提出了建立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组织模式、健全管理监督制度和开展多样化运营活动等途径和方法,论述了参与机制的有效性,并对社区农园的支持性政策体系进行探讨。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两方面,形成对中国社区农园的整体性认知,并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对社区农园社会作用进行解析和定位,进一步建立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设计策略和参与机制,对于突破社区农园发展障碍,科学指导社区农园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农园正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蔡林[5](2020)在《小学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探索》文中研究表明课堂教学始终存在着认知与情感的矛盾。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情感目标与认知目标的深层次融合,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格。身处信息时代的今天,知识的获取方便、快捷、高效,而人的情感却无处安放。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帮助他们幸福地生活。因而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稳定的情感品质。本研究以小学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引言。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对情感教学进行文献梳理,总结情感教学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小学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通过文献研究,分别揭示出情感、情感教学、情感性课堂教学和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的内涵,梳理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小学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的特征与模式:以《萤火虫》为例。以着名特级教师,情境教育理论创始人李吉林老师执教的《萤火虫》为例,分析、归纳小学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的特征与模式。第一步通过教学案例归纳出情感性课堂教学的局部特征,分别是教师的教学语言特征、非语言行为特征、教师时刻关注的学生情绪、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教学评价的情感性处理、润物无声的价值观传递,和多种途径创设和谐审美的课堂情境。第二步从教学案例整体出发,分析出情感性课堂教学两个整体特征:情感性课堂教学能够产生一个情感场,积极作用于师生;情感性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态的课堂教学,其中影响生态平衡的关键因素指向教师的情感教学能力,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生的情感品质会随着教师情感教学能力提高而提高,随着教师正确教育理念的提升而提升,两者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第三步,根据以上的分析内容,梳理出情感性课堂教学的实施建议,以便下一章节进行实践探索。第四部分,小学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以《爬山虎的脚》为例。笔者以《爬山虎的脚》为例,根据第二章的实施建议进行教学实践和反思。总结情感性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分享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反思教学中的不足。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可以将情感教学落到实处的教学实践,它的出现能给师生双方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让生乐学,师乐教。但它的发展需要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情感教学能力,更新教育理念。

余云露[6](2020)在《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文中指出现代教育变革越来越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小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启蒙者和促进者,其使命高远,责任重大。越是渴求学生成长的教师越会看到职业生活中的困扰、迷惑与不足,只有勇敢地走出职业困惑才能获得新的专业成长。因此关注小学教师,关注他们的职业困惑,显得尤为迫切。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倾听教师个人的声音,真正走近教师的职业困惑故事,更能反映教育真实的情境和体现实践视野中教师发展的真切意义与价值,同时也可以为读者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本研究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讲述了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故事,并探讨了这些职业困惑故事所带给我们的启示。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实物收集法和文献分析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获取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编码。本文选择了一位有16年教龄且经验较为丰富的小学语文优秀教师——L老师作为研究对象,用“叙事”的方式呈现了L老师在其十余年教师生涯中所遇到的职业困惑及其如何解决职业困惑的46个系列故事,并对故事进行了更细致的梳理、归类。在此基础上,对L老师职业困惑的内容、职业困惑的解决方式及其职业困惑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研究发现,不同阶段的L老师有着不同的职业困惑,而这些职业困惑大多与教师自身有关、与学生有关、与家长有关以及与学校有关。导致L老师产生职业困惑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内部影响因素包括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薄弱、自我认知存在局限、初期的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以及专业发展水平不高。外部影响因素则与社会环境、学校因素以及家庭因素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得到的启示:教师的“自身力量”和外部“重要力量”是L老师走出职业困惑的两个主要“力”。教师在“自身力量”上,借助自身的努力,需要拥有内驱力、成为反思者、完善学习力、学做行动者和提高沟通力以及生成研究力。同时也应该在心理上和实践中通过自身的修炼走出职业困惑。在外部“重要力量”中,重要人物和关键事件以及重点读物也会帮助教师走出职业困惑。

孙晓慧[7](2020)在《绘本与幼儿园大班舞蹈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艺术教育”是幼儿园五大领域的内容之一,幼儿舞蹈作为幼儿园最普遍的活动形式,是幼儿在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促进幼儿身体动作能力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幼儿舞蹈教学更多的停留在动作、技能的浅层学习,容易忽视幼儿对舞蹈内涵的感知、体验和理解,局限了幼儿在舞蹈学习中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绘本具有直观的形象性和丰富的情节性,能够实现为幼儿提供想象和创造空间的可能性,绘本的这些特征与幼儿舞蹈教学之间有着较高的相融性。将绘本适时、适当地引入幼儿舞蹈教学,能弥补幼儿舞蹈教学的不足,也能丰富幼儿舞蹈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本论文通过行动研究,运用观察和访谈等方法,对绘本与幼儿舞蹈教学融合的实践过程进行系统地探索。首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阐述选题缘由,分析绘本与幼儿舞蹈教学融合的意义和价值,并作概念的界定和研究现状的述评。在此基础上,呈现本论文的研究设计,并对二者融合的活动程序做以可行性分析。其次,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量化研究,分阶段逐级阐述了绘本与幼儿舞蹈教学融合的实践进程:从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与幼儿舞蹈基础肢体延伸练习的探索融合,到绘本《咔哒咔哒,哞》与幼儿舞蹈形体动作——手位练习的递进融合;再通过《狡猾的狐狸和红母鸡》实现绘本与幼儿舞蹈从个体动作到集体队形变化的较深层融合;直至选用《蚂蚁和西瓜》实现绘本与幼儿舞蹈的完整融合。其实践过程,从幼儿舞蹈基础到形体动作到集体队形再到完整呈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量化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幼儿的学习行为,诸如参与舞蹈活动的兴趣、创编舞蹈动作的能力等方面均有显着的提升。最后,研究者以局内人和局外人的双重身份,对绘本与幼儿舞蹈教学融合的过程进行反思,从融合前的准备工作、融合中的教学工作以及融合后的评价工作三方面出发,总结具体教学经验,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基于绘本与幼儿舞蹈的相通性,将绘本服务于幼儿舞蹈教学,探索创新型幼儿舞蹈教学模式,以期更好地帮助幼儿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表达美,潜移默化地提升幼儿艺术素养。

杨蕾[8](2020)在《教师在绘本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反思性学习的研究 ——以保定市S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作为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的指导与规范性文件,《指南》中倡导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学习品质是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一种所必需的非智力因素。本研究主要是关于幼儿反思性学习品质的研究。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性学习是指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记忆、回顾、评价,并将其进行整合再加工后内化为幼儿自己所理解的信息,并可以通过语言及动作等外显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便有利于幼儿进一步学习。本研究以“绘本教学中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性学习的现状”为题,选择了保定市S幼儿园的大班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了观察法、访谈法等做质性研究。本研究选取了15节绘本教学活动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而分析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性学习的现状。笔者将15节绘本教学案例的视频进行转录,重点观察活动进行中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性学习的行为,并将这种行为片段作为最后要分析的语料,笔者一共截取了126个视频片段作为要分析语料,并根据类属分析的方法将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性学习划分为反思内容、反思类型、反思形式、反思层次四个大类,每个大类下又分为几个小类。笔者对于访谈内容也进行了分析,综合分析访谈内容和视频案例,发现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性学习中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教师对引导幼儿反思性学习的认识不足;第二,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性学习的形式单一;第三,教师引导幼儿浅层次反思较多;第四,反思内容偏重知识技能,忽略其他方面。笔者根据具体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教育建议:第一,提高教师对引导幼儿反思性学习的认识;第二,丰富引导幼儿反思性学习的形式;第三,增加幼儿深层次反思;第四,丰富反思内容;第五,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罗雁雁[9](2020)在《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从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和SOLO分类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对比分析法对课堂提问策略进行研究。研究主要从以下四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基于对课堂提问和高阶思维的相关文献的检索和梳理,总结课堂提问、高阶思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研究的不足之处,确定研究的问题及思路;介绍相关理论基础,界定课堂提问和高阶思维的内涵,为后续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是关于学生物理高阶思维能力调查的问卷设计及结果的统计分析。问卷的设计从分析、评价、创造三个维度出发,细分为8个指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学生整体的高阶思维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层次还处于低阶思维水平,有待提高。第三部分是提炼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课堂提问要素。借助学者Christine Chin的“以提问为基础的话语”分析框架,对《形变与弹力》、《超重与失重》、《牛顿第一定律》这三个课题的教学视频片段进行转录、编码和统计。最终总结出影响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课堂提问要素,主要包括七个方面:教师要有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理念;创设丰富生动的问题情境进行发问;提问要能发挥脚手架作用;问题要有充足的思维空间和时间;提问的类型和方式应多样化;适度而有效的反馈;问题措辞应清晰、指向性明确。第四部分则结合问卷调查和教学案例分析结果,从问题设计、问题实施、问题反馈三个方面提出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课堂提问策略,并结合相关课例说明相应策略的具体实施过程。本文从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角度对课堂提问进行研究,在问卷调查和课例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激发学生高层次思维的课堂提问策略,希冀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提供一些参考。

陈文硕[10](2020)在《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是指幼儿园基于各种各样蓝色海洋资源面向儿童开展教育活动。本研究旨在了解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开展教育活动的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提高幼儿园教育的质量,促进儿童更好地成长发展。论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研究成果,评析了其特点与不足,说明了对本研究的启发。论文还分别对海洋文化认同理论、资源依附理论、生物生态学理论及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简述与分析,为深入研究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的教育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论文选用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和实物分析法对458位幼儿园教师、家长和幼儿进行调查(向258位教师、154位家长发放问卷;与21位教师、1位幼教管理者、24位幼儿进行访谈;对6次教育活动进行观察;对28件实物进行分析),收集到关于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各种信息,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多种资料来源与多种资料收集方法的“三角互证”,增强研究的信度与效度。论文以不同视角,纵向探讨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筹划环节、实施过程、评价工作与影响因素;横向探索幼儿园教师、幼儿园家长及幼教管理者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发现了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取得的主要成效(如对蓝色海洋资源的教育价值高度认可、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开展教育活动的方案完整、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开展教育活动的途径丰富、评价策略具有多样性)与存在的严重问题(如对蓝色海洋资源的教育目的认识片面、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开展教育活动的计划简单、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开展教育活动的地点局限、评价指标尚不完整)。论文还分别对幼儿园、幼儿家庭、教育部门以及所在社区提出了改进建议(如幼儿园要提高教师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开展活动的能力、幼儿家庭要树立科学合理的蓝色海洋教育理念、教育部门要落实相应政策扶持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开展活动、所在社区要配合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活动),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发展。论文最后还指出了研究的新意和不足,并提出了后续准备研究的几个问题。

二、21世纪谁来做教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1世纪谁来做教师?(论文提纲范文)

(1)部编版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选题缘由
        1.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
        (1)助读系统体现课标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2)助读系统反映课标中教科书的编写要求
        2.助读系统在语文教科书中的重要地位
        3.助读系统在实际教学中的使用需要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概念界定
        1.语文教科书
        2.助读系统
    (四)文献综述
        1.关于助读系统的整体研究
        2.关于助读系统的局部研究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五)论文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3.研究思路
        4.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小学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概述
    (一)小学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内容分析
    (二)小学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结构分析
    (三)小学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功能分析
        1.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3.促进语文教学改革
    (四)小学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学理分析
        1.先行组织者
        2.支架教学模式
二、两版教科书提示类助读系统的比较
    (一)随文泡泡语的比较
        1.数量的比较
        2.类型的比较
    (二)单元导语的比较
        1.主题范围的比较
        2.表述方式的比较
        3.修辞手法的比较
    (三)课前提示语的比较
    (四)旁批的比较
三、两版教科书图像类助读系统的比较
    (一)封面的比较
        1.封面色彩的比较
        2.封面插图主题内容的比较
    (二)随文插图的比较
        1.插图数量的比较
        2.插图类型的比较
        3.插图与文本内容契合度的比较
        4.插图排版形式的比较
四、两版教科书注释类助读系统的比较
    (一)注释形式的比较
    (二)注释内容的比较
五、两版教科书资料类助读系统的比较
    (一)课文后附加资料的比较
        1.人教版“我知道”模块的分析
        2.人教版“宽带网”模块的分析
        3.两版教科书“资料袋”模块的比较
        4.两版教科书“阅读链接”模块的比较
    (二)教科书后附加资料的比较
六、对两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比较的反思
    (一)对助读系统编排的反思
        1.对两版教科书提示类助读系统比较的反思
        2.对两版教科书图像类助读系统比较的反思
        3.对两版教科书注释类助读系统比较的反思
        4.对两版教科书资料类助读系统比较的反思
    (二)对助读系统使用的反思
        1.教师使用助读系统存在的问题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七、小学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编写与使用的建议
    (一)完善助读系统的编写建议
        1.巧设提示内容,训练学生思维
        2.图文内容契合,丰富插图类型
        3.适度增加注释,注重启发学生
        4.充实附加资料,提升语文素养
    (二)教师使用助读系统的建议
        1.增强对助读系统的把握与认识
        2.优化使用助读系统的教学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有关小学语文教师使用助读系统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少年中国说(节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案例及分析
        案例二:《秋天的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案例及分析
        案例三:《jqx》(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案例及分析
        案例四:《在牛肚子里旅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案例及分析
致谢

(2)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1.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对幼儿发展的现实意义
        2.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与幼儿园音乐游戏融合的现状及不足
        3.基于个人的研究旨趣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综述
        1.相关概念界定
        2.相关理论基础
        3.关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研究综述
        4.关于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研究综述
        5.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4.观察法
        5.行动研究法
        6.研究资料的编码
    (六)研究工具
    (七)研究思路
二、幼儿园音乐游戏实施现状调查
    (一)幼儿教师对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理解不到位
        1.幼儿园音乐游戏目标制定偏移
        2.幼儿园音乐游戏组织形式不均衡
    (二)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丰富的身体体验
    (三)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有待普及应用,幼儿教师缺乏相应认知
    (四)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较少且形式单一
    (五)对以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开发幼儿园音乐游戏有现实需求
三、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一)音乐与游戏的天然联系
        1.音乐与游戏具有共通性
        2.音乐与游戏的审美活动对象都是人
    (二)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相契合
    (三)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的现实价值
        1.与《指南》、《纲要》精神相契合,有助于回应音乐游戏中的异化现象
        2.与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相适切,有助于丰富音乐游戏的教学形式
        3.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呼应,有助于实现音乐游戏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
四、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的实践探索
    (一)实践探索的准备
        1.实践探索研究对象的选择
        2.音乐游戏目标的确立
        3.音乐游戏内容的设置
        4.音乐游戏实施的模式
        5.音乐游戏评价的形态
    (二)实践探索的过程
        1.第一轮行动——青涩的尝试
        2.第二轮行动——感知与创造
    (三)实践探索的结论与反思
        1.实践探索的结论
        2.实践探索的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模式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时代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召唤“过程的、归纳的”教学
        (二)教育改革诉求“注重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三)知识的“先验性”和儿童学习心理机制呼唤“有过程的归纳教学”
        (四)对“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模式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研究问题
        (一)“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理论阐释
        (二)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模式构建
        (三)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模式修正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价值
    四、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关于“过程”及“过程教学”的研究
        (一)“过程教育”涵义及价值
        (二)课程中的“过程目标”
        (三)关于“过程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二、关于“归纳”及“归纳教学”的研究
        (一)“归纳推理”涵义及价值
        (二)数学课程中的“推理能力”
        (三)关于“归纳式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三、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教学模式的涵义
        (二)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模式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四、研究的启示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阶段
        (三)研究框架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
        (一)研究的学校
        (二)研究的学科
        (三)典型课例的选取
        (四)实践研究的教师和学生
    三、研究方法的确定
        (一)文献分析
        (二)视频图像分析
        (三)课堂观察
        (四)访谈
        (五)作品分析
    四、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教学模式理论阐释阶段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二)教学模式原型构建阶段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三)教学模式实践修订阶段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五、研究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第四章 “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理论阐释
    一、“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立论基础
        (一)“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理论基础
        (二)“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现实基础
    二、“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基本内涵
        (一)归纳式教学
        (二)过程性教学
        (三)有过程的归纳教学
    三、“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典型特征
        (一)情境性
        (二)过程性
        (三)建构性
    四、“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条件系统
        (一)教学的情境性条件
        (二)教学的过程性条件
        (三)教学的建构性条件
    五、小结
第五章 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模式原型构建
    一、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典型案例的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结构
        (三)教学方式
    二、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模式原型的核心要素
        (一)“类特征”的学习主题
        (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三)“探究性”的操作活动
        (四)“贯穿性”的归纳建构
        (五)“嵌入式”的学习评价
    三、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模式原型的设计
        (一)指导思想
        (二)功能目标
        (三)操作流程
        (四)实现条件
    四、小结
第六章 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教学迭代
    一、模式的第一轮运用:宏观的尝试和探索
        (一)第一轮实践研究的问题
        (二)第一轮教学模式具身化的过程
        (三)第一轮教学效果的微观分析
        (四)第一轮教学模式的反思与调整
    二、模式的第二轮运用:中观的调整与改进
        (一)第二轮实践研究的问题
        (二)第二轮教学模式具身化的过程
        (三)第二轮教学效果的微观分析
        (四)第二轮教学模式的反思与调整
    三、模式的第三轮运用:微观的提升与应用
        (一)第三轮实践研究的问题
        (二)第三轮教学模式具身化的过程
        (三)第三轮教学效果的微观分析
        (四)第三轮教学模式的反思与调整
    四、三轮教学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一)三轮迭代教学研究概述
        (二)对三轮迭代教学研究的评鉴
        (三)对“P-I”教学模式的讨论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对研究问题的回应
        (一)什么是“有过程的归纳教学”
        (二)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模式原型
        (三)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模式的修订与完善
    二、研究结论
        (一)“P-I”教学模式阐释
        (二)“P-I”教学模式的特色与创新
        (三)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设计策略
        (四)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实施策略
    三、研究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反思
        (二)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4)中国社区农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源起:高速城镇化引发严峻的社会、食物和环境问题
        1.1.2 契机:社区农园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1.1.3 困境:社区农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1.1.4 小结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
        1.3.1 社区
        1.3.2 社区农园
        1.3.3 社区农园与份地农园
        1.3.4 社区农园与社区农业
    1.4 研究问题、内容和框架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内容和框架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点
第2章 社区农园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综述
    2.1 社区农园相关规划设计理论回顾
        2.1.1 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上半叶:蕴含农业生产的城市规划构想
        2.1.2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重建社区农业的思想
        2.1.3 二十一世纪初期:与农业共生的城市规划理论
        2.1.4 当代农业与社区关系的理论研究
    2.2 社区农园相关实践探索脉络分析
        2.2.1 社区农园的实践渊源
        2.2.2 英国社区农园的当代发展
        2.2.3 美国社区农园的当代发展
        2.2.4 中国社区农园的当代发展
    2.3 关于社区农园政策环境的分析
        2.3.1 国外社区农园政策环境
        2.3.2 国内社区农园政策环境
    2.4 关于社区农园设计模式的研究
        2.4.1 社区农园的区位特征
        2.4.2 社区农园的空间设计特征
        2.4.3 社区农园的种植模式
    2.5 关于社区农园参与机制的研究
        2.5.1 社区农园的参与动机
        2.5.2 社区农园的组织模式
        2.5.3 社区农园的管理模式
        2.5.4 社区农园的运营模式
    2.6 关于社区农园效益的研究
        2.6.1 社区农园的经济效益
        2.6.2 社区农园的社会效益
        2.6.3 社区农园的生态效益
        2.6.4 社区农园的健康效益
    2.7 关于社会资本与社区农园的研究
        2.7.1 社会资本与促进社区农园成员间社会融合
        2.7.2 社会资本与提高社区农园成员的资源调动能力
        2.7.3 社会资本与增强社区农园成员的政治权利
    2.8 社区农园研究现状分析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社区农园现状调查分析
    3.1 基于GIS的中国社区农园空间分布研究
        3.1.1 GIS分析思路和方法概述
        3.1.2 中国社区农园整体空间分布特征
        3.1.3 中国社区农园空间分布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关系
    3.2 基于调研的中国社区农园专项特征解析
        3.2.1 调研目的、方法和内容概述
        3.2.2 问卷结果统计与案例概况
        3.2.3 社区农园设计模式分析
        3.2.4 社区农园参与机制分析
        3.2.5 社区农园效益分析
        3.2.6 社区农园问题诊断
        3.2.7 问题的解决思路:明确社区农园社会价值,构建社区农园的设计策略和参与机制,指导农园建设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社区农园的社会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4.1 社会资本与社区农园的关联性
        4.1.1 社会资本概念的起源和发展
        4.1.2 社区农园语境下社会资本的定义和分类
        4.1.3 社会资本与社区农园社会作用的理论对接
    4.2 社会资本视角下中国社区农园的社会作用解析
        4.2.1 社会资本在社区农园中的培育
        4.2.2 社区农园社会资本的功能
        4.2.3 理论框架——社区农园促进社会资本培育的机制分析
    4.3 影响社会资本形成的空间要素和社会要素分析
        4.3.1 已有关于社区农园社会资本及其影响要素的研究
        4.3.2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4.3.3 研究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设计策略研究
    5.1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案例分析
        5.1.1 北京育园
        5.1.2 上海创智农园
        5.1.3 深圳馨月园
        5.1.4 上海梅园
    5.2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选址策略
        5.2.1 优先利用街道或社区中心闲置地
        5.2.2 开放社区公共服务单位附属场地
        5.2.3 融入社区公园
        5.2.4 活化社区消极空间
    5.3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空间设计策略
        5.3.1 建立开放性社区农园,实现人人共享目标
        5.3.2 “因地制宜”地构建公共交往空间
        5.3.3 营造规整有序的种植形式
        5.3.4 配置适当比例的观赏性景观
        5.3.5 增设必要的基础设施,采用复合式设计
        5.3.6 构建服务于不同群体的种植园区
        5.3.7 不同空间载体下社区农园设计手法分析
    5.4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实践应用
        5.4.1 点——天津万盈家园社区食物花园项目
        5.4.2 线——天津丁字沽工人新村十三段社区生产性步道设计方案
        5.4.3 面——天津丁字沽工人新村十三段社区有农化设计方案
        5.4.4 小结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参与机制研究
    6.1 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组织模式
        6.1.1 分阶段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方式解析
        6.1.2 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模式中参与主体的权责分析
        6.1.3 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模式的途径
    6.2 健全管理监督制度
        6.2.1 设立社区农园行政管理部门和社区农园协会,完善监管结构
        6.2.2 设置有效公开的管理制度和规则
        6.2.3 分类型社区农园管理建议
        6.2.4 设置完善的监督机制
    6.3 开展多样化运营活动,拓展农园社会资本宽度
        6.3.1 开展文化类活动
        6.3.2 开展自然教育类活动
        6.3.3 开展商业类活动
        6.3.4 开展综合类活动
    6.4 参与机制的有效性分析
        6.4.1 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模式的有效性分析
        6.4.2 健全管理监督制度的有效性分析
        6.4.3 开展多样化运营活动的有效性分析——以商业类活动对社会网络形成的影响为例
    6.5 政策建议:建立支持社区农园的政策体系,保障社会资本培育
        6.5.1 国家层面
        6.5.2 地方层面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拓展——绿色生产性社区视角下的社区农园
    7.3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附录 F
附录 G
附录 H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小学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一)顺应时代的教学变革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迫切需要
        (三)超越“教书匠”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情感教学
        (二)国内情感教学
        (三)总结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小学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情感
        二、情感教学
        三、情感性课堂教学
        四、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朱小蔓情感教育理论
        二、卢家楣情感性教学理论
        三、生布朗芬布伦纳态系统理论
第二章 小学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的特征与模式:以《萤火虫》为例
    第一节 情感性课堂教学的局部特征分析
        一、运用丰富的课堂教学语言
        二、巧用情感性的非语言行为
        三、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
        四、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评价的情感性处理
        六、润物无声的价值观传递
        七、多种途径创设和谐审美的课堂情境
    第二节 情感性课堂教学的整体特征分析
        一、基于情感场的情感性课堂教学
        二、基于生态平衡的情感性课堂教学
    第三节 小学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的实施建议
        一、实施原则
        二、实施流程
第三章 小学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以《爬山虎的脚》为例
    第一节 教学准备
        一、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分析
        二、学生情感基础分析
        三、情感性课堂教学目标分析
        四、情感性课堂教学流程设计
    第二节 教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外文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6)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小学教师肩负着时代的重任
        1.1.2 小学教师职业困惑的状况亟待关注
        1.1.3 个人兴趣指向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1.1 理论意义
        1.2.1.2 实践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教师职业困惑的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内教师职业困惑的相关研究综述
        1.3.3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及本研究的不同之处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小学教师
        1.4.2 教师职业困惑
        1.4.3 叙事研究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方法的选择
    2.4 获取资料的方式
        2.4.1 访谈法
        2.4.2 观察法
        2.4.3 实物收集法
        2.4.4 文献分析法
    2.5 研究的伦理、效度和推广度
        2.5.1 研究的伦理
        2.5.2 研究的效度
        2.5.3 研究的推广度
第3章 L老师职业困惑的系列故事
    3.1 素描:关于L老师与N小学
    3.2 起点:初任的我困惑重重
        3.2.1 第一年,困惑接踵而至
        3.2.1.1 教学成了第一道难关
        3.2.1.2 如何找寻教师尊严?
        3.2.1.3 师生关系的“远”与“近”
        3.2.1.4 怎样面对不听话的你?
        3.2.1.5 家长这道坎儿,能否迈过去?
        3.2.2 第三年,那些深刻记忆
        3.2.2.1 如何上好公开课?
        3.2.2.2 怎样提升教科研能力?
        3.2.2.3 教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3.2.2.4 怎样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3.2.2.5 遭遇学校不公平,怎么办?
    3.3 行走:成长的我面对迷茫
        3.3.1 第六年,问题是生长的希望
        3.3.1.1 谁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3.3.1.2 如何处理好同事关系?
        3.3.1.3 关于学校文化的迷思
        3.3.2 第十年,追寻困惑的轨迹
        3.3.2.1 怎样跟上网络时代的发展?
        3.3.2.2 小学教师如何摆脱“小学教师”?
        3.3.2.3 变味的班级群,怎样回到正轨?
        3.3.2.4 小学教师就要被人瞧不起吗?
    3.4 沉淀:现在的我依旧困惑
        3.4.1 这几年,又生新的困惑
        3.4.1.1 发现学生早恋,怎么办?
        3.4.1.2 家长的焦虑,有解吗?
        3.4.1.3 如何转化班级后进生?
        3.4.2 如今,在困惑中不断起航
        3.4.2.1 教材更换带来的挑战
        3.4.2.2 一天能有四十八小时吗?
        3.4.2.3 作业需要改革吗?
第4章 L老师职业困惑故事的分析
    4.1 对L老师职业困惑内容的分析
        4.1.1 与自身有关的职业困惑
        4.1.2 与学生有关的职业困惑
        4.1.3 与家长有关的职业困惑
        4.1.4 与学校有关的职业困惑
    4.2 对L老师职业困惑解决方式的分析
第5章 L老师产生职业困惑的影响因素
    5.1 内部影响因素
        5.1.1 专业理论知识薄弱
        5.1.2 自我认知存在局限
        5.1.3 教学实践经验不足
        5.1.4 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5.1.5 专业发展水平不高
    5.2 外部影响因素
        5.2.1 社会环境
        5.2.2 学校因素
        5.2.3 家庭因素
第6章 叙事背后的思考:教师如何走出职业困惑
    6.1 对教师自身力量的思考
        6.1.1 自我努力的方向
        6.1.1.1 内心的主动觉醒——拥有内驱力
        6.1.1.2 成长的有力抓手——成为反思者
        6.1.1.3 知识的有效储备——完善学习力
        6.1.1.4 发展的快乐源泉——学做行动者
        6.1.1.5 交流的美好艺术——提高沟通力
        6.1.1.6 教育的不断创新——生成研究力
        6.1.2 自我修炼中成长
        6.1.2.1 心理上走出职业困惑
        6.1.2.2 实践中走出职业困惑
    6.2 对外部重要力量的思考
        6.2.1 给予充分帮助——重要他人发挥积极作用
        6.2.2 创造无限可能——关键事件促我不断前进
        6.2.3 传递更多光亮——对我影响深远的重点读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与合作教师的访谈提纲
    附录2:与合作教师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访谈提纲
    附录3:与合作教师所任教班级家长的访谈提纲
    附录4:学生的自由作文
    附录5:给同学们的感谢信
    附录6:我的田野日记选
    附录7:图片汇集
    附录8:致L老师的信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7)绘本与幼儿园大班舞蹈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1.对传统幼儿舞蹈教学存在问题的审视
        2.绘本与幼儿舞蹈教学的相融性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 概念界定
        1.幼儿舞蹈教学
        2.绘本
    (五) 文献综述
        1.幼儿舞蹈教学的相关研究
        2.绘本的相关研究
        3.绘本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运用的相关研究
    (六) 理论基础
        1.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2.情境学习理论
一、研究设计
    (一) 研究场所
    (二) 研究对象
        1.参与幼儿
        2.合作教师
    (三)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
        2.观察法
        3.访谈法
    (四) 研究资料的收集及处理
        1.资料的收集
        2.资料的处理
    (五) 研究步骤
        1.研究的准备阶段(2019.04-2019.09)
        2.研究的实施阶段(2019.09-2019.12)
        3.研究的总结阶段(2019.12-2020.03)
二、绘本与幼儿园大班舞蹈教学融合的前期分析
    (一) 学习对象分析
        1.动作发展的特点
        2.音乐感知能力的特点
        3.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
        4.心理发展阶段特点
    (二) 学习内容分析
        1.舞蹈活动目标的分析
        2.绘本内容的分析
    (三) 教学活动程序分析
        1.感受与欣赏环节
        2.表现与创造环节
三、绘本与幼儿园大班舞蹈相融合的教学实践探索
    (一) 摸索与尝试—《猜猜我有多爱你》与肢体延伸练习的融合
        1.舞蹈教学活动的构思
        2.具体舞蹈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3.舞蹈教学活动的分析与反思
    (二) 调整与修正—《咔哒咔哒,哞》与手位练习的融合
        1.舞蹈教学活动的构思
        2.具体舞蹈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3.舞蹈教学活动的分析与反思
    (三) 改进与提高—《狡猾的狐狸和红母鸡》与队形变换练习的融合
        1.舞蹈教学活动的构思
        2.具体舞蹈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3.舞蹈教学活动的分析与反思
    (四) 运用与巩固—《蚂蚁和西瓜》与幼儿舞蹈的完全融合
        1.舞蹈教学活动的构思
        2.具体舞蹈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3.舞蹈教学活动的分析与反思
四、绘本与幼儿园大班舞蹈教学融合的实践效果分析
    (一) 实施绘本与幼儿舞蹈教学融合前、后观察结果的对比分析
        1.实施绘本与幼儿舞蹈教学融合前两组幼儿观察数据的对比分析
        2.实施绘本与幼儿舞蹈教学融合后两组幼儿观察数据的对比分析
        3.实验组幼儿教学前后观察数据的对比分析
        4.对照组幼儿教学前后观察数据的对比分析
        5.小结
    (二) 绘本与幼儿舞蹈教学融合的实施成效
        1.幼儿参与舞蹈活动的兴趣大幅度提升
        2.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有所提高
        3.幼儿的身体动作能力得到增强
        4.幼儿对绘本的喜爱和对故事的理解能力显着提高
        5.幼儿艺术表现力、自我表达能力明显提升
五、绘本与幼儿园大班舞蹈教学融合的建议
    (一) 绘本与幼儿园舞蹈教学融合前的准备工作
        1.选取适宜的绘本
        2.匹配适宜的音乐
    (二) 绘本与幼儿园舞蹈教学融合中的教学工作
        1.选择恰当的介入时机
        2.选用适宜的图谱
        3.预设舞蹈动作的合乐
        4.注重幼儿的体验和表达
    (三) 绘本与幼儿园舞蹈教学融合后的评价工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8)教师在绘本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反思性学习的研究 ——以保定市S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起源
        1.1.1 反思性学习是幼儿一种重要学习品质
        1.1.2 基于绘本教学的适宜性
        1.1.3 笔者的兴趣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3.3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幼儿反思性学习
        1.4.2 绘本教学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方法
        1.5.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5.4 创新点及重点、难点
第二章 绘本教学中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性学习的现状分析
    2.1 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性学习的内容
        2.1.1 教师引导幼儿知识技能方面的反思
        2.1.2 教师引导幼儿情感价值方面的反思
        2.1.3 教师引导幼儿人格品质方面的反思
        2.1.4 教师引导幼儿任务意识方面的反思
        2.1.5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策略方面的反思
    2.2 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性学习的类型
        2.2.1 即时反思
        2.2.2 预设性反思
    2.3 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性学习的形式
        2.3.1 以提问方式进行反思
        2.3.2 以情境形式进行反思
    2.4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反思性学习的层次
        2.4.1 回顾反思层次
        2.4.2 理解反思层次
        2.4.3 评判反思层次
        2.4.4 总结提高层次
第三章 绘本教学中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3.1.1 教师对引导幼儿反思性学习的认识不足
        3.1.2 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性学习的形式单一
        3.1.3 教师引导幼儿浅层次反思较多
        3.1.4 反思内容偏重知识技能,忽视其他方面
    3.2 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性学习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教师关于幼儿反思性学习的专业知识欠缺
        3.2.2 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及精力有限
        3.2.3 园所教师培训目标偏差,力度不足
        3.2.4 家长对幼儿的发展规律认识不清
第四章 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性学习的建议
    4.1 提高教师对引导幼儿反思性学习的认识
        4.1.1 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理论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4.1.2 提供教师交流平台,加强对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性学习的深度学习
        4.1.3 主动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4.2 丰富引导幼儿反思性学习的形式
        4.2.1 提高教师提问的技能技巧
        4.2.2 丰富情境式反思的形式,增加情境反思的运用
    4.3 增加幼儿深层次反思
        4.3.1 让幼儿掌握评判主动权
        4.3.2 给予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帮助幼儿总结提高
    4.4 丰富反思内容
        4.4.1 加强教师引导幼儿情感态度与人格品质的观念
        4.4.2 帮助教师明确方法策略的相关知识
    4.5 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第五章 研究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
第3章 高中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问卷编制
    3.4 信效度分析
    3.5 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4章 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课堂提问要素研究
    4.1 研究设计
    4.2 教学视频的转录与编码
    4.3 数据分析及结果
    4.4 研究结论
第5章 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5.1 问题设计策略
    5.2 提问实施策略
    5.3 提问反馈策略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成果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1 高阶思维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 2 《形变与弹力》编码结果
附录 3 《超重与失重》编码结果
附录 4 《牛顿第一定律》编码结果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问题与提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一次海边亲身实践引发的兴趣
        二、已有儿童海洋教育研究的缺憾
        三、对继承和发扬地域文化的思考
    第二节 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概念界定
        一、幼儿园
        二、蓝色海洋资源
        三、资源运用
        四、教育活动
        五、儿童发展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评析
    第一节 国内学者关于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研究述评
        一、国内学者研究成果综述
        二、国内学者研究成果评析
    第二节 国外学者关于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究 研究述评
        一、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综述
        二、国外学者研究成果评析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启示
    第一节 海洋文化认同理论及给予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启示
        一、海洋文化认同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海洋文化认同理论给予的启示
    第二节 资源依附理论及给予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启示
        一、资源依附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资源依附理论给予的启示
    第三节 生物生态学理论及给予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启示
        一、生物生态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生物生态学理论给予的启示
    第四节 多元智能理论及给予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启示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多元智能理论给予的启示
第四章 研究方法与运用
    第一节 问卷法与运用
        一、问卷的选择与编制
        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三、问卷的整理与统计
        四、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第二节 访谈法与运用
        一、访谈的选择设计
        二、访谈的资料整理
        三、访谈的实施过程
        四、访谈的信度与效度
    第三节 观察法与运用
        一、观察对象的选取
        二、观察实施的过程
        三、观察的信度与效度
    第四节 实物分析法与运用
        一、实物资料的收集
        二、实物资料的整理
        三、实物分析的信度与效度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一):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价值取向
    第一节 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价值与分析
        一、教师的有价论与分析
        二、教师的中立论与分析
        三、教师的无价论与分析
    第二节 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目的与分析
        一、小班教师的目的观与分析
        二、中班教师的目的观与分析
        三、大班教师的目的观与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二):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筹划环节
    第一节 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计划制定与分析
        一、日常教育渗透的计划与分析
        二、节日特色强化的计划与分析
    第二节 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案设计与分析
        一、全园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分析
        二、年级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分析
        三、班级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分析
    第三节 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环境创设与分析
        一、公共环境的创设与分析
        二、班级环境的创设与分析
第七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三):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实施过程
    第一节 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实施时间与分析
        一、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时段与分析
        二、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频率与分析
    第二节 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实施空间与分析
        一、园内教育实施空间与分析
        二、园外教育实施空间与分析
    第三节 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实施途径与分析
        一、“走出去”的教育途径与分析
        二、“请进来”的教育途径与分析
第八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四):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评价工作
    第一节 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评价主体与分析
        一、由教师进行的评价与分析
        二、由家长进行的评价与分析
        三、由幼儿进行的评价与分析
    第二节 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评价对象与分析
        一、对幼儿进行的评价与分析
        二、对活动进行的评价与分析
        三、对教师进行的评价与分析
    第三节 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评价指标与分析
        一、评价幼儿身心发展的指标与分析
        二、评价教育活动质量的指标与分析
        三、评价教师专业成长的指标与分析
    第四节 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评价策略与分析
        一、主动性策略与分析
        二、全面性策略与分析
        三、多样性策略与分析
第九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五):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幼儿园的影响因素与分析
        一、幼儿园办园性质的影响与分析
        二、幼儿教师专业性的影响与分析
    第二节 幼儿自身的影响因素与分析
        一、幼儿年龄的影响与分析
        二、幼儿性别的影响与分析
    第三节 幼儿家庭的影响因素与分析
        一、幼儿家庭结构的影响与分析
        二、家长价值观念的影响与分析
    第四节 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分析
        一、安全因素的影响与分析
        二、社会因素的影响与分析
第十章 研究发现与结论
    第一节 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在价值取向中取得的主要成效
        二、在筹划环节中取得的主要成效
        三、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的主要成效
        四、在评价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效
    第二节 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
        一、在价值取向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二、在筹划环节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三、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四、在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第十一章 改进建议与反思
    第一节 改进建议
        一、对幼儿园的建议
        二、对幼儿家庭的建议
        三、对教育部门的建议
        四、对所在社区的建议
    第二节 研究反思
        一、研究的新意
        二、研究的不足
        三、未来的研究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二、外文参考文献
附录
    一、“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研究”幼儿园教师问卷表
    二、“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研究”幼儿园家长问卷表
    三、“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研究”幼儿园教师访谈提纲
    四、“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研究”幼儿访谈提纲
    五、“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研究”活动观察提纲
    六、“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研究”幼儿评价表
    七、成人自愿参加“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研究”协议书
    八、幼儿自愿参加“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研究”协议书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简况
致谢

四、21世纪谁来做教师?(论文参考文献)

  • [1]部编版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比较研究[D]. 邓鑫悦.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研究[D]. 赵亚鑫. 大理大学, 2021(08)
  • [3]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模式建构[D]. 石迎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4]中国社区农园研究[D]. 丁潇颖. 天津大学, 2020(01)
  • [5]小学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探索[D]. 蔡林. 喀什大学, 2020(07)
  • [6]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D]. 余云露.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7]绘本与幼儿园大班舞蹈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D]. 孙晓慧.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8]教师在绘本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反思性学习的研究 ——以保定市S园为例[D]. 杨蕾. 河北大学, 2020(08)
  • [9]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策略研究[D]. 罗雁雁.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10]幼儿园运用蓝色海洋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研究[D]. 陈文硕.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标签:;  ;  ;  ;  ;  

谁将成为21世纪的老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