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存储设备上日志文件系统的实现

嵌入式存储设备上日志文件系统的实现

一、日志文件系统在嵌入式存储设备上的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王杰[1](2020)在《多态协作的高并发NVM存储系统》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爆发式增长的数据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具有持久性、字节寻址和接近DRAM的读写性能等特性,是解决计算机系统“存储墙”问题的有效手段。但NVM存储设备与HDD和基于Flash的SSD等存在很大的差异,现有的存储系统I/O栈缺乏相应的优化机制,直接采用现有文件系统、驱动和应用软件难以发挥NVM存储设备的优势,因此本文以基于NVM的高并发存储系统为研究和设计目的。首先分析NVM存储设备对存储系统带来的挑战,给出了多态协作高并发NVM存储系统的结构,设计了三个主要的功能模块,分别从文件系统层、驱动层和应用层优化现有的NVM存储系统。在文件系统层,针对现有用户态与内核态NVM文件系统各自存在的局限,本文设计了多态协作的NVM文件系统。首先给出了其结构,提出了多态融合的文件系统接口,能根据I/O请求的特性,利用用户态和内核态接口各自的优势,分配合适的执行方法,优化文件系统性能;设计了多层协作的文件操作方式,通过对文件系统操作进行分类与分解,能利用用户态与内核态模块之间的协作,在提高访问NVM存储设备性能的同时,保证文件系统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基于Intel的开源用户态文件系统pmemfile和Intel的开源NVM存储设备模拟器PMEM,实现了多态协作NVM文件系统的原型MLCFS,使用Fio和pjdfstest作为测试工具,对I/O性能和文件系统接口访问效率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MLCFS相比NOVA与pmemfile最高能提高43.2%和67.3%的IOPS,减少9.5%和9.1%的I/O时间开销。在驱动层,首先分析了现有基于文件系统的锁机制对NVM存储系统性能的影响,设计了基于冲突检测的高吞吐NVM存储引擎。提出了基于二维链表的访问请求管理方法,将存储系统访问请求的管理嵌入到存储设备中,利用NVM存储设备的计算能力,分析读写请求的差异并区分管理访问请求,减少访问请求之间的冲突;设计了基于冲突检测的访问请求调度算法,管理NVM存储设备中的共享访问请求,使用基于冲突检测的方法代替基于文件系统的现有锁机制,并给出了新访问请求提交和已有访问请求释放流程,由此提高操作系统执行访问请求的并发度,缓解存储设备接口的瓶颈问题。同时基于Intel的开源NVM存储设备模拟器PMEM,实现了基于冲突检测的高吞吐NVM存储引擎的原型系统HTPM,使用Filebench的多种负载和Fio,对吞吐率和I/O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HTPM相比PMEM最大能提高31.9%的IOPS值和21.4%的I/O性能。在应用层,针对现有应用在NVM存储系统中冗长的软件栈开销和写入放大等问题,本文设计了面向NVM的多层协作复制命令解析器。提出了基于NVM的数据自主复制策略,利用设备嵌入式计算力,在设备内完成数据的复制,避免了数据的多次拷贝开销;设计了源文件和目标地址获取策略,在文件系统层直接获取源和目标文件的地址,越过页缓存直接交给NVM存储设备,缩短I/O栈,提高了命令的执行速度,并减少了NVM存储设备的写入放大问题。并基于Intel的开源NVM存储设备模拟器PMEM,实现了面向NVM的多层协作复制命令解析器原型系统NVCP,使用time等方式测试命令的执行效率,实验结果表明,NVCP相对于CP命令最大能提高47%执行速度。最后在pmemfile和PMEM的基础上,实现了多态协作高并发NVM存储系统原型MLCSS,并使用Filebench和time等工具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基于NOVA的存储系统和基于EXT4的存储系统,MLCSS最大能够提升102.3%和258.8%的吞吐率,减少上层应用40.5%和77.4%的执行时间开销。

李棋[2](2019)在《基于闪存文件系统的存储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以NAND闪存为存储介质的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作为主流的存储设备已被广泛地部署在个人电脑、移动嵌入式设备和云系统中。为了维护读写请求中的逻辑地址和闪存物理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一种称为映射缓存的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built-in RAM),被放置在SSD中,RAM的容量有限,只能够存储有限数量的地址映射关系,目前的映射缓存的方案能够很好地适配传统文件系统的访问特性,例如Ext4文件系统。近年来,一种专门针对闪存设备特性而设计的文件系统,闪存友好型文件系统(F2FS),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文件系统从磁盘布局到数据更新方式都针对闪存进行了优化,因此其请求的访问模式与传统的文件系统有很大差异,然而这样的差异并没有被考虑到闪存控制器的映射缓存中,这会导致请求命中率的降低从而影响SSD性能,抵消掉F2FS的优势。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本文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另一方面,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闪存的移动存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为了统一目前市场上冗余繁杂的移动存储解决方案,通用闪存存储标准协议(UFS)被制定出来,相较于传统的eMMC、SD等标准,其具有更好的架构、高速率和低功耗的特点,有望成为未来移动设备的主流标配,针对UFS设备的研究也将成为新的热点。然而,目前还没有一款被公开或开源的UFS设备仿真器可以供科研和工程人员使用。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本文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综上,本文主要完成了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我们对研究所涉及到的相关背景知识进行了调研,对闪存友好型文件系统和通用闪存存储设备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这一部分的工作为我们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路。第二,我们设计并实现了一种F2FS文件系统可感知的映射缓存方案,该方案能够适应F2FS文件系统的访问特征,有效地提高了读写性能。该工作的基本思想是将原有的映射缓存空间根据读、写请求在逻辑上分为两个区域,并引入一个参数来动态调节每个映射缓存空间的大小,以提高请求在映射缓存中的命中率。同时,我们还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缓存映射条目淘汰机制。实验数据表明,我们提出的方法能够显着提高SSD的性能,平均的读请求延迟和平均的写请求延迟分别降低了31.2%和38.7%。第三,我们对UFS设备的仿真进行了调研和探索,尽管没有仿真出完整的UFS设备功能,但成功地构建出了上层驱动程序可以识别的主机控制器接口,实现了主机控制器与上层交互的功能逻辑,为系统暴露出了UFS设备的接口,这证明了我们工作的可行性,为今后完整的设备仿真打下了基础。

张宇恒[3](2019)在《面向分布式航空云存储的系统优化及安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分布式云存储提供在线的数据存储访问服务,支撑着视频监控、物联网、视频点播/直播、网络硬盘、远程数据备份等应用。航空任务的综合化、复杂化导致航空电子系统产生大量的业务数据,而复杂环境下的综合任务执行需要分布式的多机协同。分布式安全云存储成为多机协同执行任务的重要支撑技术。航空电子系统资源严格受限、任务执行高实时、系统运行高可靠等特点和需要,使得分布式航空云文件存储系统在效率和安全方面面临严峻挑战。本文研究了分布式航空云文件存储系统及程序优化方法、分布式航空云文件存储系统的安全防护技术,为航空多机任务执行提供支撑。针对航空电子系统单机体积功耗受限、计算存储能力不足、资源多机分布、设备异构等特点,设计一种面向多机协同的分布式航空云文件存储系统,实现了航空计算存储资源的跨机整合和海量数据的多机协同。针对航空任务高时实、高效率的需求,提出了基于模拟退火的航空云存储系统程序优化方法,实现了环境自适应的程序优化运行,保证资源约束情况下的航空任务高效执行。经过验证分析,该方法可以对程序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当前系统资源情况,经过优化后的程序整体效率比优化前提升约20%。分析了数据跨域共享、多机协同访问等环境面临的安全问题,设计了分布式航空云文件存储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结构;结合SSL认证协议和Kerberos认证思想,提出了航空云存储系统的用户身份认证、分布式文件系统内部节点的互认证方法,构建了航空云存储可信接入网络;结合航空电子系统用户分层分级的特点,提出了融合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和强访问控制(BLP)的航空云数据访问控制模型,实现数据有序共享访问;针对敏感数据保护需求,提出基于SHA-256算法的密钥管理方法和多种加密方式选择的数据加密保护方案,保障了分布式航空云存储系统数据的机密性。所设计的安全保障体系兼顾低资源使用,多维度为分布式航空云存储提供安全防护,达到航空云数据存储安全性需求。基于上述技术和方法,将云存储系统与航空环境相结合,设计并实现了分布式航空云文件存储系统,实现异构资源整合、接入认证、权限管理、数据访问控制、数据安全传输/存储等功能。该系统已应用于某航空研究所航空技术地面测试系统,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张靖君[4](2019)在《嵌入式闪存存储管理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闪存存储器凭借其非易失性、高性能、低功耗等优点,已成为各种嵌入式设备的重要数据存储介质。闪存存储器先擦后写的特性和擦除寿命的限制,导致嵌入式设备无法直接使用传统的文件系统对其进行管理,而必须借助闪存存储管理系统。目前对闪存转换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延长寿命和提高性能上,并没有考虑嵌入式系统硬件资源较少的情况。为了减少闪存转换层的资源占用,延长闪存设备的使用寿命,本文深入研究了闪存转换层的地址映射和垃圾回收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混合映射算法的热度关联转换层(HAST)。主要工作包括下几个方面:(1)设计了一种基于循环队列的冷热块识别算法,算法使用循环队列的方式对逻辑块的访问频率进行统计,为每个逻辑块计算一个热度值,通过将热度值与系统中设置的阈值进行比较识别冷热逻辑块。(2)基于混合地址映射的特性设计了一种日志块共享策略,将逻辑冷块的日志块共享给其他数据块,从而提高物理块的利用率。而逻辑热块独享日志块,减少了不必要的合并操作,提高闪存的读写效率。(3)在垃圾回收算法上考虑了数据块和日志块的关联性和逻辑块的热度值,减少了全合并次数提高了垃圾回收的效率,进而提高了读写性能。(4)在FlashSim仿真平台上对HAST算法进行了仿真测试,并使用了多种trace文件进行评估。在Tiny6410嵌入式开发板上进行了算法实现,并使用PostMark软件进行评估。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所设计的HAST算法在资源占用和延长寿命方面比DFTL算法,FAST算法和FRW算法更有效。硬件实验表明,算法对EXT4和FAT32文件系统有较高的兼容性,在上述两种文件系统下能够准确快速的管理数据。

刘欢[5](2019)在《具有安全特性的Flash文件系统开发》文中认为基于Linux的NAND Flash加密文件系统的开发是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在研究现有的NAND Flash文件系统的基础之上,设计具有安全特性的文件系统NNFEFS(New NAND Flash Encryption File System),此文件系统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速度为第一要义。本文针对文件系统的设计框架、逻辑布局和设计原则,对NNFEFS的注册和注销、安装和卸载、目录查找、文件读写和文件执行进行了详细设计。并给出了函数调用流程图、数据流程图和功能流程图等,与此同时设计了NNFEFS的密钥生成、密钥存储、加解密模块等,其中密钥包括文件加密密钥和用户密钥,文件加密密钥由ANSI X9.17伪随机数生成器生成,用户密钥由输入口令经MD5 Hash处理得到,同时采用对称加密算法AES对文件数据和文件加密密钥进行加密。最后在嵌入式平台上进行了系统测试,分析对比了系统在不同配置下的读写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挂载文件系统与裸设备的性能差距在可接受范围内,在实际应用中是可实施的、有价值的,会给用户带来更加方便、快捷、好用的体验。

肖堃[6](2019)在《嵌入式系统安全可信运行环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其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同时因为网络连接的便捷性,网络攻防的热点正在向嵌入式系统转换。随着众多黑客纷纷将攻击目标转向嵌入式系统,其应对安全威胁能力不足的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在对不同应用领域中嵌入式系统的安全性研究进行总结后,可以发现可信运行环境是提高嵌入式系统安全性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案。但是当前的研究不管是可信运行环境的构建技术,可信运行环境提供的安全服务还是基于可信运行环境的系统安全增强方案等都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导致可信运行环境在应用中仍然存在着安全风险。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全面分析并总结了可信运行环境在信任根、信任链传递、隔离性以及可信操作系统安全缺陷等方面存在的安全挑战,提出了安全增强的可信运行环境架构。并针对可同时防御物理攻击和软件攻击的信任根、在TrustZone监控模式程序中提供主动防御能力、建立可信操作系统内核的安全模型、基于安全模型设计内核、基于微内核架构设计操作系统系统服务、对不可信的密码软件进行安全性分析、神经网络计算的可信性保证、基于可信运行环境的系统安全方案等关键问题,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终,形成了一套可信运行环境中基础软件开发和针对部分关键机制或关键软件安全性进行形式化分析与验证的框架,还基于基础软件形成了应用系统,并在实验平台上实现了原型系统的开发和实验评估。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安全增强的可信运行环境在功能、性能和安全性方面可以满足嵌入式系统的需求;所设计的入侵检测系统能够有效识别网络攻击,实现系统的主动防御。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之处有:(1)提出了安全增强的可信运行环境架,并在嵌入式系统中基于TrustZone硬件框架设计并实现了可以同时防御物理攻击和软件攻击的信任根,保证嵌入式系统设备上电后执行代码的可信性。并且构建了从信任根到系统装载程序,再到可信操作系统,再到系统服务,最后到可信应用的完整信任链。(2)根据操作系统安全设计的思想和方法,通过形式化方法建立了可信操作系统内核的状态机安全模型,提供了一个可以用于推理内核安全策略执行能力的框架。基于安全模型,采用微内核架构的设计思想,设计了安全增强的可信操作系统内核,通过自主访问控制机制来控制所有对系统资源以及内核服务的访问,从而解决了当前可信操作系统缺乏安全设计和安全机制的问题。(3)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内核架构实现用户态系统服务的方法和框架,并基于状态机安全模型对通过内核访问控制机制实现组件之间的隔离性的问题进行了形式化描述和证明。通过在用户态运行系统服务来实现内核与复杂系统服务组件之间的隔离,通过内核访问控制机制保证系统服务组件之间以及可信应用之间的隔离,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可信操作系统软件规模膨胀可能导致的安全问题。(4)在可信操作系统中实现了NFC软件栈、密码服务和轻量级神经网络可信计算服务框架等用户态系统服务,简化了上层应用的开发。针对系统服务中的不可信组件,例如在密码服务中所采用的开源软件库,提出了一种安全性形式化分析方法。轻量级神经网络可信计算服务框架将神经网络计算中最耗时的线性代数操作(矩阵乘法)外包到丰富运行环境,并在可信运行环境中对外包计算的结果进行校验来保证神经网络计算的可信性,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在丰富运行环境中进行神经网络计算时容易遭受攻击的问题。(5)基于Linux用户态入侵检测系统架构,提出了一种轻量级的实时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基于该方法提出了基于可信运行环境的入侵检测系统框架。通过入侵检测识别网络威胁,通过可信运行环境保障入侵检测系统自身安全性并提供主动防御能力,提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廖志伟[7](2019)在《面向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安全通信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物联网(IoT)技术的不断兴起和发展,以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为基础的设备在物联网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嵌入式系统设备在物联网体系中作为关键节点的同时,这些设备之间也会进行频繁的通信。随着通信安全事件的频发,嵌入式系统之间的安全通信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使得嵌入式系统之间的通信变得安全和可靠,这一问题和目标已经成为当下计算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重要话题。随着机器学习理论近年来的完善和创新,计算机各个领域已经逐渐开始应用机器学习技术来解决问题。本文也将会应用机器学习技术来解决安全通信问题。本文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使用安全通信、密码学、机器学习等相关技术和理论,进行了系统上的安全通信技术的研究、设计和实现等工作,这些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基于嵌入式系统实现密码服务,改进加密算法,为安全通信技术提供基础支撑;使用可信计算环境,并且自主设计了一种对开发者透明化的可信计算环境,保障安全通信技术相关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基于嵌入式系统通信协议栈开发安全通信协议,比如在IP层进行IPSec协议的开发,在传输层进行SSL/TLS协议的开发;基于嵌入式系统开发安全通信应用,对系统中的通信流量进行搜集,统计,监控,检测等操作;在云端利用搜集到的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建立服务,帮助嵌入式系统智能化地进行通信流量的入侵检测;使用同态加密来保障嵌入式系统和云端机器学习服务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将云端的机器学习模型移植到嵌入式系统中,基于嵌入式系统直接运算机器学习模型,进行流量入侵检测。使用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性能测试等方法,验证了本文中所实现的安全通信技术的可行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王晨光[8](2019)在《UBIFS闪存文件系统的分析与性能优化》文中提出随着闪存(Flash)解决方案不断发展,Flash以体积小、容量大、抗震性强的绝对优势,迅速占据存储设备市场。NAND Flash的高存储密度、高IOPS(Input/Output Operations Per Second)性能以及良好的存储寿命都建立在文件系统良好的管理之上。基于闪存的特性,闪存文件系统需要负责闪存擦除块(erase block,EB)的回收、坏块标记以及擦除块磨损控制。无排序区块镜像文件系统(Unsorted Block Image File System,UBIFS)[1]是在前几代闪存文件系统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发展而来,整体有着较好的闪存管理性能。研究UBIFS对于充分挖掘NAND Flash的性能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分析了 UBIFS的挂载过程和各功能区域,分别从系统挂载速度、写性能和磨损控制这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优化,具体如下:(1)UBIFS在挂载过程中UBI子系统需要扫描每个物理擦除块(PEB)的头部。虽然UBIFS支持管理大容量存储芯片,但是随着Flash容量的线性增长,UBIFS在挂在过程中需要扫描的PEB数量也急剧增加。此现象会导致UBIFS的挂载时间随着Flash容量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增长。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后台线程推迟EC头部扫描并用软件快速校验VID头部的优化方法,加速UBEFS的挂载速度。实验数据显示,该优化方案加速挂载效果明显。(2)写放大问题是UBIFS支持大容量Flash存储器的副作用。UBIFS使用游离树结构将文件系统的索引信息存储在Flash之上,在向Flash上更新数据时,该数据的祖宗索引结点直至根索引结点都需要被更新。UBIFS的Log日志系统虽有减轻系统的写放大问题,但是仍然存在冷数据携裹热数据反复提交的问题。为了更有效减轻系统写放大带来的IO性能损失,本文提出了冷温热三级日志系统的优化方法,引入“双缓冲LRU”算法将用户数据根据不同的访问频度分为冷、温、热三类,分开管理。实验数据表明,UBIFS的IO性能有所提升。(3)UBIFS在为用户数据分配可用的PEB时,并未对不同热度数据区分对待。针对以上不合理的PEB分配方法,本文在冷温热三级日志系统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热度数据分配不同磨损等级PEB的分配方案,降低UBI层损耗均衡系统的触发频率,减少不必要的数据搬移对PEB的损耗,延长NAND Flash的使用寿命。实验结果显示,此优化方案下的闪存磨损更加均衡。

牛德姣[9](2018)在《面向序列数据分析的分布式存储与计算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序列数据是大数据中快速增长的一类数据形式。不同于一般数据,序列数据中存在依赖关系,发现并挖掘其中的潜在依赖是分析序列数据的关键。当前,序列数据分析已被广泛应用于语言、音视频、金融、医学、生物、物联网、交通等多个领域,成为大数据智能研究的一个热点。除了序列数据蕴含的依赖关系具有跨度大、隐蔽深等特点外,序列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也使得传统的序列数据分析方法难以有效适应。以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为代表的循环神经网络理论上可学习任意长度序列数据中的依赖关系,是当前分析序列数据的重要方法。但在训练用于分析序列数据的循环神经网络时,涉及大量参数,还需要使用海量训练集通过大量迭代计算不断更新参数,这使得训练循环神经网络同时具有了大数据处理与高性能计算两方面的特性。因此如何针对用于分析序列数据的循环神经网络的特性,研究新型的分布式存储与计算系统,是提高循环神经网络训练效率与分析序列数据准确性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序列数据分析相关技术与研究现状,给出了当前影响序列数据分析模型训练效率和准确性的主要挑战。在此基础上研究和设计了面向序列数据分析分布式存储与计算系统的结构,为了提高序列数据分析模型的训练效率和准确性,从节点存储方法、分布式数据与元数据管理方法、以及基于分布式存储与计算的序列数据分析模型训练方法这三个方面展开研究。1)提出了基于非易失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的节点存储方法,包括基于NVM的快速文件系统和NVM非对称访问算法。实现了原型系统,使用通用测试工具进行了测试与分析,验证了基于NVM节点存储方法能大幅提高访问数据的I/O性能、缩短访问响应时间,从而支撑序列数据分析模型参数与训练集的快速访问。2)提出了面向序列数据分析的分布存储方法,在使用分布式存储系统中元数据和数据分别存储、管理序列数据分析模型中参数与训练集的基础上,提出了元数据分级管理算法和基于NVM的数据分布管理算法。实现了原型系统,使用通用测试工具进行了测试与分析,验证了元数据分级管理算法能减少查找元数据所需的时间与空间开销、并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基于NVM数据分布管理算法能提高读写速度和IOPS的值,为提高训练序列数据分析模型的并行分布处理效率提供了支撑。3)提出了用于分析序列数据的循环神经网络分布式训练方法,针对分析序列数据的循环神经网络训练效率问题,通过合理分布模型参数、训练集及其训练计算任务,将分布式系统中节点的计算和存储相结合,结合序列数据自身特性,分别提出了基于分布式存储与计算的自主循环神经网络、基于神经元动态激活的快速训练算法和融合时长的自适应LSTM。实现了原型系统,进行了测试与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能提高用于分析序列数据的循环神经网络训练效率、分析序列数据的准确性,并增强模型可扩展性。

石伟,汪东升[10](2016)在《基于非易失存储器的事务存储系统综述》文中认为随着非易失存储器的出现和广泛使用,存储体系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改变.传统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事务处理技术大多基于磁盘设备,设计之初并未考虑非易失存储器特性.为了充分利用非易失存储器特性,缩小计算机系统的I/O性能与CPU处理性能之间的差距,基于非易失存储器的事务存储系统与技术成为了研究热点.首先讨论了软件层事务处理技术的现状,分别介绍了传统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事务处理常用技术;然后依据闪存和相变内存进行划分,对现有基于非易失存储器的事务存储系统与技术进行了讨论;最后给出了基于非易失存储器的事务存储系统研究展望.在基于闪存的事务存储相关研究中,首先分析了使用传统设备接口闪存设备加速事务处理的系统设计,然后重点分析了基于专用事务接口的事务闪存存储系统研究,并对基于闪存的事务存储系统不同研究进行了比较.在基于相变内存的事务存储相关研究中,分别分析并比较了相变内存在主存环境和外存环境提供事务处理的技术,重点讨论了日志与缓存融合技术、细粒度日志技术等关键问题.

二、日志文件系统在嵌入式存储设备上的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志文件系统在嵌入式存储设备上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多态协作的高并发NVM存储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NVM存储系统面临的挑战
        1.2.1 非易失性存储器
        1.2.2 NVM的应用
        1.2.3 NVM存储系统的分析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基于NVM的新型文件系统研究现状
        1.3.2 基于NVM的混合内存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贡献点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多态协作高并发NVM存储系统的结构
    2.1 现有NVM存储系统的分析
    2.2 多态协作的高并发NVM存储系统的结构
        2.2.1 文件系统层分析
        2.2.2 设备驱动层分析
        2.2.3 Shell应用层分析
        2.2.4 多态协作的高并发NVM存储系统结构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态协作的NVM文件系统
    3.1 NVM文件系统的分析
    3.2 多态协作的NVM文件系统结构
    3.3 多态融合的文件系统接口
    3.4 多层协作的文件操作方式
    3.5 原型系统的实现
        3.5.1 NVM存储设备的模拟
        3.5.2 MLCFS原型系统的实现
    3.6 测试与分析
        3.6.1 顺序读写性能
        3.6.2 随机读写性能
        3.6.3 追加写性能
        3.6.4 文件系统接口的时间开销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冲突检测的高吞吐NVM存储引擎
    4.1 存储管理引擎的分析
    4.2 基于冲突检测的高吞吐NVM存储引擎的结构
    4.3 基于二维链表的访问请求管理方法
    4.4 基于冲突检测的访问请求调度算法
    4.5 访问请求的提交与释放
        4.5.1 新访问请求的提交算法
        4.5.2 执行完请求的释放算法
    4.6 原型系统的实现
    4.7 测试与分析
        4.7.1 Webserver负载测试
        4.7.2 Varmail负载测试
        4.7.3 Fileserver负载测试
        4.7.4 顺序读写测试
        4.7.5 随机读写测试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NVM的层间协作复制命令解析器
    5.1 命令解析器的分析
    5.2 新型NVCP命令解析器结构
    5.3 基于NVM的数据自主复制策略
    5.4 源和目标地址获取策略
    5.5 原型系统的实现
    5.6 测试与分析
        5.6.1 小文件的测试
        5.6.2 大文件的测试
        5.6.3 文件夹的测试
        5.6.4 不同数据块大小测试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态协作的高并发NVM存储系统原型
    6.1 多态协作的高并发NVM存储系统原型实现
        6.1.1 多态协作的高并发NVM存储系统原型结构
        6.1.2 MLCSS原型系统实现
    6.2 测试与分析
        6.2.1 Webserver负载测试
        6.2.2 Varmail负载测试
        6.2.3 Fileserver负载测试
        6.2.4 复制文件的性能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2)基于闪存文件系统的存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2.1 闪存相关的背景介绍
        1.2.2 固态硬盘相关的背景介绍
        1.2.3 映射缓存相关的背景介绍
        1.2.4 闪存友好型文件系统相关的背景介绍
        1.2.5 通用闪存存储标准背景介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闪存系统优化的研究现状
        1.3.2 闪存友好型文件系统的研究现状
        1.3.3 映射缓存管理的研究现状
        1.3.4 通用闪存存储设备仿真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研究工作
        1.4.1 论文的特色工作
        1.4.2 论文组织结构
2 闪存友好型文件系统访问特征的研究与分析
    2.1 引言
    2.2 闪存友好型文件系统的访问特征
    2.3 问题分析及验证
        2.3.1 测试环境及工具
        2.3.2 实验方案
        2.3.3 实验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F2FS文件系统可感知的映射缓存设计与实现
    3.1 引言
    3.2 映射缓存设计概要
    3.3 映射缓存设计
        3.3.1 F2FS文件系统可感知的映射缓存架构
        3.3.2 映射条目的淘汰策略
    3.4 实现与开销分析
    3.5 实验及分析
        3.5.1 实验方法及测试环境
        3.5.2 实验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通用闪存存储设备仿真
    4.1 引言
    4.2 通用闪存存储设备工作原理
        4.2.1 通用闪存存储设备架构图
        4.2.2 UFS主机控制器接口框架
        4.2.3 传输请求接口
    4.3 主机端驱动程序与主机控制器接口交互流程
        4.3.1 UFS协议信息单元
        4.3.2 驱动程序与主机控制器交互流程
    4.4 QEMU设备仿真
        4.4.1 QEMU简介
        4.4.2 QEMU设备对象模型
        4.4.3 UFS设备的QEMU仿真
        4.4.4 目前的阶段性进展
        4.4.5 UFS设备仿真操作流程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
    C.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3)面向分布式航空云存储的系统优化及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航空电子系统软件优化
        1.2.2 云数据加密研究现状
        1.2.3 云数据安全审计研究现状
        1.2.4 云数据访问控制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分布式航空云文件存储系统架构及优化方法
    2.1 云存储架构研究
        2.1.1 紧耦合对称云存储架构
        2.1.2 松弛耦合非对称云存储架构
    2.2 航空云存储基础
        2.2.1 航空云存储的特点
        2.2.2 航空云存储面临的问题
    2.3 分布式航空云文件存储系统架构设计
        2.3.1 分布式航空云文件存储系统模型
        2.3.2 分布式航空云文件存储系统架构
        2.3.3 与传统云存储体系结构对比分析
    2.4 基于模拟退火的航空云文件存储系统优化方法
        2.4.1 当前优化方法及不足
        2.4.2 分布式航空云存储系统程序优化方法
        2.4.3 基于模拟退火的程序优化方式设计
        2.4.4 基于模拟退火的航空云存储程序优化算法实现及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布式航空云存储系统安全防护
    3.1 分布式航空云存储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
    3.2 分布式航空云存储系统安全方案总体架构
    3.3 分布式航空云存储系统身份认证关键技术
        3.3.1 现有身份认证技术研究
        3.3.2 基于SSL协议双向认证模式的身份认证方法
        3.3.3 身份认证方法安全性分析
    3.4 分布式航空云存储系统数据访问控制关键技术
        3.4.1 现有访问控制技术研究
        3.4.2 航空云数据访问控制模型
        3.4.3 策略冲突检测算法
    3.5 安全存储方法
        3.5.1 现有加密存储技术研究
        3.5.2 面向分布式航空云存储系统的安全存储方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4.1 分布式航空云文件存储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4.1.1 分布式航空云存储平台实现
        4.1.2 分布式航空云存储平台功能测试
    4.2 分布式航空云文件存储系统安全防护机制的实现与测试
        4.2.1 身份认证机制的实现
        4.2.2 数据访问控制机制实现
        4.2.3 数据安全存储机制实现
        4.2.4 分布式航空云文件存储系统安全功能测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嵌入式闪存存储管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以及组织结构
第二章 NAND Flash技术基础
    2.1 Flash存储器
        2.1.1 Flash Memory存储技术
        2.1.2 NAND Flash组织结构
        2.1.3 NAND Flash主要操作
    2.2 闪存存储管理系统关键技术
        2.2.1 FTL介绍
        2.2.2 地址映射
        2.2.3 垃圾回收
        2.2.4 磨损均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HAST转换层算法设计
    3.1 HAST算法设计思想
    3.2 基于循环队列的冷热块识别
        3.2.1 建立循环队列
        3.2.2 热度值计算
        3.2.3 冷热数据分离
    3.3 日志块共享策略
    3.4 HAST算法设计
        3.4.1 读操作
        3.4.2 写操作
    3.5 基于混合映射的垃圾回收
        3.5.1 垃圾回收方式
        3.5.2 回收块的选择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闪存存储管理系统软件仿真
    4.1 Flashsim仿真平台搭建
    4.2 仿真实验数据
    4.3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4.3.1 物理块擦除总数
        4.3.2 擦除次数最大差值
        4.3.3 擦除次数标准差曲线
        4.3.4 系统平均响应时间
        4.3.5 系统最差响应时间
        4.3.6 全合并次数
        4.3.7 SRAM空间占用情况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闪存存储管理系统硬件性能验证及测试
    5.1 Tiny6410 硬件平台
    5.2 算法移植
    5.3 文件系统兼容性测试
    5.4 性能测试
    5.5 性能对比
        5.5.1 读写速率
        5.5.2 擦除总数
        5.5.3 平均响应时间
        5.5.4 最大响应时间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5)具有安全特性的Flash文件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件系统概述
    1.3 文件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NAND Flash和文件系统
    2.1 NAND Flash
        2.1.1 NAND Flash物理介绍
        2.1.2 NAND Flash读操作过程
    2.2 文件系统
        2.2.1 嵌入式系统总体框架
        2.2.2 虚拟文件系统
        2.2.3 内存技术设备
        2.2.4 嵌入式文件系统
    2.3 常见加密算法
        2.3.1 对称加密算法
        2.3.2 公开密钥加密算法
        2.3.3 安全评价标准
    2.4 加密文件系统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NNFEFS文件系统设计
    3.1 NNFEFS文件系统总体框架
    3.2 NNFEFS文件系统逻辑布局
    3.3 NNFEFS文件系统的设计原则
    3.4 NNFEFS文件系统的注册和注销
    3.5 NNFEFS文件系统的安装与卸载
        3.5.1 文件系统安装
        3.5.2 文件系统卸载
    3.6 NNFEFS 文件系统的目录查找
    3.7 NNFEFS文件系统的文件读写
    3.8 NNFEFS文件系统的文件执行
    3.9 本章小节
第4章 NNFEFS文件系统加密设计
    4.1 NNFEFS密钥生成
    4.2 NNFEFS密钥存储机制设计
        4.2.1 NNFEFS文件加密密钥存储机制
        4.2.2 NNFEFS用户密钥存储机制
    4.3 NNFEFS加密模式选择
    4.4 NNFEFS加解密机制
    4.5 NNFEFS加密文件格式设计
    4.6 NNFEFS设计的不足之处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NNFEFS文件系统测试和分析
    5.1 系统硬件架构及测试环境
    5.2 NNFEFS功能测试
    5.3 NNFEFS性能分析与测试
        5.3.1 NNFEFS测试标准和工具
        5.3.2 读写性能理论值分析
        5.3.3 读性能测试
        5.3.4 写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项

(6)嵌入式系统安全可信运行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及发展趋势
        1.1.2 嵌入式系统的安全威胁
    1.2 研究现状
        1.2.1 智能终端安全增强技术
        1.2.2 边缘计算安全架构
        1.2.3 汽车电子安全规范
        1.2.4 可信计算
        1.2.5 可信运行环境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3.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内容结构
第二章 安全增强的可信运行环境架构研究
    2.1 概述
    2.2 可信运行环境面临的安全挑战及应对措施
        2.2.1 信任根与信任链
        2.2.2 隔离性
        2.2.3 操作系统安全缺陷
        2.2.4 应对措施
    2.3 可信引导
        2.3.1 硬件架构
        2.3.2 信任链的传递
    2.4 安全增强的可信操作系统
    2.5 具备主动防御能力的系统监控软件
    2.6 实验情况
        2.6.1 实验平台
        2.6.2可信引导实验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安全增强的可信操作系统内核研究
    3.1 概述
        3.1.1 安全操作系统的设计
        3.1.2 取-予模型
    3.2 总体架构
    3.3 系统安全模型
        3.3.1 资源分配规则
        3.3.2 权限修改规则
        3.3.3 模型的形式化描述
    3.4 地址空间管理
        3.4.1 概述
        3.4.2 虚拟地址空间的组织
    3.5 访问控制机制
        3.5.1 概述
        3.5.2 权能
        3.5.3 权能节点
        3.5.4 权能空间
        3.5.5 权能的寻址
        3.5.6 系统调用
    3.6 线程与调度
    3.7 IPC机制
        3.7.1 消息格式
        3.7.2 消息传递过程
        3.7.3 事件机制
    3.8 实验情况
        3.8.1 功能测试
        3.8.2 性能测试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可信操作系统关键服务研究
    4.1 根服务
        4.1.1 内存管理
        4.1.2 安全存储
        4.1.3 组件管理
    4.2 隔离性分析
        4.2.1 隔离的定义
        4.2.2 互连关系
        4.2.3 隔离性的证明
    4.3 系统服务的通用框架
    4.4 NFC软件栈
        4.4.1 概述
        4.4.2 NFC软件栈总体架构
        4.4.3 NFCC硬件抽象层
        4.4.4 NFC服务模型层
    4.5 密码服务与安全性验证
        4.5.1 基本霍尔逻辑
        4.5.2 密码软件安全性分析思路
        4.5.3 安全性分析实例
    4.6 神经网络可信计算服务
        4.6.1 概述
        4.6.2 可信计算服务的框架
        4.6.3 矩阵乘法的校验
    4.7 安全增强的可信操作系统评估
        4.7.1 安全性评估
        4.7.2 性能评估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可信运行环境构建系统级安全方案研究
    5.1 概述
    5.2 入侵检测技术研究
        5.2.1 入侵检测方法
        5.2.2 入侵检测数据集
        5.2.3 入侵检测评价指标
        5.2.4 入侵检测系统框架
        5.2.5 Linux入侵检测系统
    5.3 轻量级实时网络入侵检测方法
        5.3.1 概述
        5.3.2 多次变异信息入侵检测
        5.3.3 确定发生变异的网络数据主分量
        5.3.4 基于主分量差分特性的变异信息入侵检测
        5.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 基于可信运行环境实现通用操作系统安全加固
    5.5 基于可信运行环境的入侵检测系统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7)面向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安全通信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嵌入式操作系统介绍
        2.1.1 嵌入式操作系统硬件基础
        2.1.2 嵌入式操作系统软件基础
        2.1.3 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环境
    2.2 密码学算法介绍
        2.2.1 对称加密技术
        2.2.2 非对称加密技术
        2.2.3 白盒加密技术
        2.2.4 单向散列技术
        2.2.5 同态加密技术
    2.3 机器学习技术
    2.4 入侵检测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安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方案
    3.1 关键问题与需求分析
        3.1.1 关键问题
        3.1.2 需求分析
    3.2 密码服务的研究与方案
        3.2.1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密码算法优化研究
        3.2.2 可信计算环境的选取研究
        3.2.3 透明化可信计算方案的提出与研究
        3.2.4 密码服务总体方案
    3.3 嵌入式系统通信协议栈加固的研究与方案
        3.3.1 嵌入式系统安全通信协议的研究与方案
        3.3.2 嵌入式系统安全通信应用的研究与方案
    3.4 基于机器学习安全通信的研究与方案
        3.4.1 机器学习即服务以及其安全通信的研究与方案
        3.4.1.1 机器学习即服务的研究与方案
        3.4.1.2 同态加密安全通信的研究与方案
        3.4.2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机器学习通信入侵检测的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安全通信技术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嵌入式操作系统安全通信技术的总体架构设计
    4.2 密码服务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2.1 密码算法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2.2 密钥管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2.3 透明化可信计算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3 嵌入式系统安全通信协议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3.1 IPSec协议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3.1.1 IPSec协议的总体架构设计
        4.3.1.2 SA的设计与实现
        4.3.1.3 IKE协议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3.1.4 AH协议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3.1.5 ESP协议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3.1.6 IPSec隧道模式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3.1.7 IPSec编程接口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3.2 SSL/TLS协议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4 嵌入式系统安全通信应用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4.1 流量监控应用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4.2 IP黑名单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4.3 规则应用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5 基于机器学习安全通信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5.1 机器学习即服务以及其安全通信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5.1.1 机器学习即服务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5.1.2 同态加密安全通信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5.2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机器学习通信入侵检测的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安全通信技术的测试
    5.1 开发与测试环境介绍
    5.2 测试结果分析
        5.2.1 密码服务模块测试
        5.2.1.1 密钥算法与管理模块测试
        5.2.1.2 透明化可信计算模块测试
        5.2.2 嵌入式系统安全通信协议的测试
        5.2.2.1 IPSec协议测试
        5.2.2.2 SSL/TLS协议测试
        5.2.3 嵌入式系统安全通信应用模块测试
        5.2.3.1 流量监控应用测试
        5.2.3.2 IP黑名单应用测试
        5.2.3.3 规则应用测试
        5.2.4 基于机器学习的安全通信技术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UBIFS闪存文件系统的分析与性能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本文组织结构
2 UBIFS文件系统分析
    2.1 Nand Flash结构
    2.2 MTD子系统分析
        2.2.1 MTD设备
        2.2.2 MTD功能
    2.3 UBI子系统分析
    2.4 UBIFS文件系统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UBI子系统快速初始化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3.1 UBI子系统分析
        3.1.1 UBI子系统初始化过程分析
        3.1.2 MTD Device链接过程分析
        3.1.3 EC头和VID头说明
    3.2 UBI子系统问题
    3.3 UBI子系统优化方案设计
        3.3.1 推迟EC头的数据扫描
        3.3.2 VID头部信息快速校验
    3.4 UBI子系统优化方案实现
        3.4.1 推迟扫描EC头的实现
        3.4.2 VID头快速校验的实现
    3.5 本章小节
4 UBIFS文件系统日志优化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4.1 UBIFS文件系统日志技术分析
        4.1.1 日志技术介绍
        4.1.2 UBIFS文件系统日志分析
        4.1.3 Wandering Tree问题与日志技术
    4.2 热数据识别算法引入
    4.3 UBIFS文件系统日志优化方案设计
        4.3.1 冷温热三级日志系统
        4.3.2 双缓冲LRU算法
    4.4 UBIFS文件系统日志优化方案实现
        4.4.1 冷温热三级日志系统的实现
        4.4.2 双缓冲LRU算法的实现
        4.4.3 物理擦除块分配方案的实现
    4.5 本章小节
5 实验结果分析
    5.1 测试环境
    5.2 实验数据
        5.2.1 UBI子系统挂载时间测试
        5.2.2 UBIFS冷温热三级日志性能测试
        5.2.3 UBIFS磨损均衡优化测试
    5.3 本章小节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面向序列数据分析的分布式存储与计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技术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序列数据分析方面的研究
    2.2 新型存储子系统方面的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分布式存储与计算系统的结构
    3.1 序列数据分析的特性
    3.2 新型分布式存储与计算系统的结构
    3.3 新型分布式存储与计算系统的特点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NVM的节点存储方法
    4.1 基于NVM的快速文件系统
    4.2 NVM非对称访问算法
    4.3 原型的测试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序列数据分析的分布存储管理方法
    5.1 元数据分级管理算法
    5.2 基于NVM的数据分布管理算法
    5.3 原型的测试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序列数据分析模型的分布式训练方法
    6.1 基于分布式存储与计算的自主循环神经网络
    6.2 基于神经元动态激活的快速训练算法
    6.3 融合时长的自适应LSTM
    6.4 实验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10)基于非易失存储器的事务存储系统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软件层事务处理技术现状
    1.1 数据库系统事务处理技术
        1.1.1 ARIES
        1.1.2 嵌入式数据库中的事务处理技术
    1.2 文件系统事务处理技术
        1.2.1 日志
        1.2.2 影子页
        1.2.3 软更新
        1.2.4 其他技术
    1.3 小结
2 基于闪存的事务存储系统与技术
    2.1 闪存设备特性
    2.2 基于传统接口的闪存设备事务处理
        2.2.1 基于USB闪存盘的FlashLogging[41]
        2.2.2 混合存储事务处理
        2.2.3 多用户环境的固态硬盘事务处理
    2.3 扩展现有设备接口的事务闪存存储系统
        2.3.1 基于闪存设备FTL的事务存储系统
        2.3.2 基于链式提交协议的TxFlash[46]
        2.3.3 对FTL进行修改的事务闪存存储系统
        2.3.4 基于滑动窗口的LightTx[51]
        2.3.5 基于有向无环提交协议的M9bius[52]
    2.4 小结
3 基于相变存储器的事务存储系统与技术
    3.1 相变存储器构建主存环境下的事务处理技术
    3.2 相变存储器构建外存环境下的事务处理技术
    3.3 小结
4 研究展望
    4.1 事务存储接口
    4.2 数据可用性
    4.3 系统可扩展性
    4.4 数据可靠性
5 总结

四、日志文件系统在嵌入式存储设备上的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多态协作的高并发NVM存储系统[D]. 王杰. 江苏大学, 2020(02)
  • [2]基于闪存文件系统的存储技术研究[D]. 李棋. 重庆大学, 2019(02)
  • [3]面向分布式航空云存储的系统优化及安全研究[D]. 张宇恒.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4]嵌入式闪存存储管理系统设计[D]. 张靖君.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5]具有安全特性的Flash文件系统开发[D]. 刘欢. 黑龙江大学, 2019(02)
  • [6]嵌入式系统安全可信运行环境研究[D]. 肖堃.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7]面向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安全通信技术研究与实现[D]. 廖志伟.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8]UBIFS闪存文件系统的分析与性能优化[D]. 王晨光.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9]面向序列数据分析的分布式存储与计算技术研究[D]. 牛德姣. 江苏大学, 2018(01)
  • [10]基于非易失存储器的事务存储系统综述[J]. 石伟,汪东升.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6(02)

标签:;  ;  ;  ;  ;  

嵌入式存储设备上日志文件系统的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