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药耐药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53、PCNA表达的相关性

多药耐药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53、PCNA表达的相关性

一、多药耐药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p53、PC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萌[1](2021)在《MOF在急性肝损伤与肝细胞癌缺氧及耐药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人体内,肝脏是最大的实质器官,在人体中行使多种功能,如免疫、分泌、合成、代谢、解毒、储存等。肝脏疾病是一类常见的人体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急性肝损伤是指各种病因导致的急性肝脏功能损害及肝细胞坏死,是肝脏疾病的重要诱因。当人体发生摄入药物过量、饮酒过量、外伤或内因性缺血、辐射损伤、全身性感染或接触有毒物质时,肝脏在过滤并清除有害物质的过程中,受到有害物质的影响,大量肝细胞死亡,导致肝脏短时间丧失功能,这一病理过程称为急性肝损伤。急性肝损伤发生后,肝脏受多种调控启动其自我修复机制,其中细胞因子调节的肝脏再生及纤维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急性肝损伤过程中多数细胞因子的功能已经得到了实验验证,然而其调控机制及意义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急性肝损伤发展迅速,若得不到有效治疗,严重的急性肝损伤可导致肝衰竭,甚至使患者死亡;急性肝损伤也可由于持续性发生而转变为慢性肝损伤,进一步导致肝硬化,并有极大概率引发肝癌。肝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其特点为难以早期诊断、极易转移,同时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在原发性肝癌中,肝细胞癌占所有肝癌病例的75%~85%,是主要的肝癌病理类型。目前,化疗是一种常见的针对肝细胞癌的治疗手段,也是无法进行手术根除治疗患者的重要选择。然而,肝细胞癌极易发生耐药,导致化疗手段失效,进一步使肿瘤复发或进展,最终导致患者死亡。肿瘤耐药是癌症研究者面临的一大挑战,其具有复杂的调控机制,仍需要大量的工作描绘完整的调控网络。MOF是一种隶属于MYST家族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也被称为MYST1或KAT8。其具有乙酰化组蛋白H4K16位点,及非组蛋白p53,NRF2、ERα等蛋白的功能,以及基因转录调节的功能。通过上述功能,MOF参与到多种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中,如DNA损伤修复、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调控、调节胚胎发育、维持干细胞自我更新与全能性、肿瘤发生、炎症与疾病等。已有研究显示,MOF在肝脏中的表达水平在小鼠出生后趋于稳定。然而,MOF在急性肝损伤过程中是否发生表达变化,以及MOF是否在急性肝损伤及肝脏自我修复过程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并未明确;同时,在肝细胞癌中已被证实MOF低表达,然而MOF在肝细胞癌中的低表达的意义,以及MOF是否影响肝细胞癌化疗耐药亦未被揭示。因此,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借助体内外模型,验证MOF在急性肝损伤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及作用,并进一步揭示其对肝脏细胞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以及在肝细胞癌化疗耐药过程中发挥的功能,明确在肝细胞癌中MOF低表达的意义。我们的研究发现,MOF在急性肝损伤过程中高表达,而在肝脏中敲低MOF可以激活肝细胞IGF-1信号通路,从而减轻急性肝损伤,并促进肝细胞增殖,以及肝星形细胞活化导致的肝脏纤维化,进一步增强肝脏的自我修复。同时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了 MOF通过直接结合至IGF-1启动子区域,抑制肝脏IGF-1基因的转录,确认了 MOF对IGF-1的调节机制。在肝细胞癌中,我们发现MOF与HIF-1α的表达呈负相关,MOF可以直接结合至HIF-1α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导致HIF-1α的转录抑制;同时,MOF可以通过与HIF-1α互相作用,乙酰化其N-末端赖氨酸,而MOF的低表达可增强HIF-1α蛋白的稳定性,抑制其降解。MOF在肝细胞癌中的功能缺失导致了 HIF-1α蛋白高表达,进一步增强了肝细胞癌细胞的缺氧耐受性,并导致HIF-1α的下游基因MDR1表达激活,使肝细胞癌获得对多种药物的耐药能力。通过研究MOF在急性肝损伤及肝细胞癌耐药中的功能,我们发现了 MOF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揭示了肝损伤修复过程中MOF对细胞因子调节的机制,预期可以为治疗急性肝损伤提供潜在的理论依据;同时,我们发现了 MOF作为HIF-1α N-末端的乙酰转移酶以及HIF-1α基因的负调控因子的双重调控机制,并进一步阐明了 MOF在肝细胞癌中功能缺失使肝细胞癌获得耐受缺氧及多种化疗药物的意义。第一部分:MOF在小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研究研究目的:探究MOF在小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以及其在急性肝损伤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与调控的通路与基因,验证MOF的表达变化对急性肝损伤的影响。研究方法:1.构建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MOF在急性肝损伤过程中的表达模式;2.通过尾静脉注射MOF敲低腺病毒的方式,使小鼠肝脏MOF表达水平降低。验证MOF的敲低效果,并检测在小鼠肝脏中敲低MOF是否影响小鼠急性肝损伤的程度,以及小鼠急性肝损伤发生后肝脏的自我修复是否受到MOF表达变化的影响;3.通过尾静脉注射MOF过表达腺病毒的方式,使小鼠肝脏MOF过表达,验证MOF的表达变化对小鼠急性肝损伤修复的影响;4.检验小鼠肝脏中MOF的表达变化导致的信号通路激活情况改变,确认MOF调控的信号通路;5.使用相关信号通路抑制剂抑制小鼠肝脏相关信号通路,并检测在此情况下MOF的表达变化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验证MOF调控的信号通路;6.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进一步确认MOF对相关通路的调节方式,并通过体外实验对这一结果进行验证,证实MOF在急性肝损伤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意义,总结MOF的表达变化对急性肝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1.在急性肝损伤过程中,MOF的表达显着上调,而在急性肝损伤结束后MOF的表达恢复正常;2.敲低MOF减轻四氯化碳导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并促进小鼠肝细胞增殖及肝星形细胞的活化,进一步促进了肝脏纤维化;3.过表达MOF加重四氯化碳导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同时抑制小鼠肝细胞增殖与肝脏自我修复过程中的纤维化,验证了 MOF在肝脏中的低表达减轻了小鼠的急性肝损伤,并促进了肝脏的自我修复;4.敲低MOF促进小鼠肝脏IGF-1转录,使小鼠血清IGF-1水平上调,促进小鼠肝脏IGF-1R磷酸化,激活IGF-1下游信号通路,并增强其下游基因激活;5.IGF-1受体激活抑制剂OSI-906,可以阻断敲低小鼠肝脏MOF造成的急性肝损伤减轻及肝脏自我修复促进;6.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显示MOF结合至IGF-1启动子区域,抑制IGF-1的转录激活,同时通过小鼠肝脏细胞系体外实验验证了 MOF的过表达抑制IGF-1的转录。结论:在小鼠肝脏中,MOF结合至IGF-1启动子区域,导致IGF-1的转录激活受到抑制。肝脏中敲低MOF可以激活IGF-1信号通路,使该通路下游基因转录启动,并减轻四氯化碳诱导的急性肝损伤,促进小鼠肝细胞增殖,并在肝脏修复过程中增强肝星形细胞活化,进一步促进肝纤维化,使小鼠肝脏的自我修复更加迅速,保护小鼠肝脏。第二部分:MOF影响肝细胞癌缺氧耐受及化疗耐药的机制研究研究目的:检测MOF的表达在肝细胞癌中对细胞缺氧的影响,及MOF在肝细胞癌中调节的相关基因,明确MOF对HIF-1α及其下游基因的调控机制,验证MOF的低表达在肿瘤细胞缺氧及耐药调节过程中的意义。研究方法:1.使用氯化钴在肝细胞癌细胞系中模拟缺氧,验证体外缺氧过程中MOF的表达改变,同时检测MOF与HIF-1α的表达相关性;2.通过转染MOF敲低质粒、MOF过表达质粒改变肝细胞癌细胞中MOF的表达水平,验证HIF-1α的表达水平变化,并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针对MOF对HIF-1α转录调控作用进行检测;3.使用免疫共沉淀实验,联合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探究MOF与HIF-1α的互相作用,并探究MOF对HIF-1α的乙酰化水平影响,同时通过使用特异性的MOF小分子抑制剂检测MOF功能缺失对HIF-1α的影响;4.通过构建HIF-1α野生型及N-末端突变型载体,验证MOF调控的HIF-1 α乙酰化位点;5.通过泛素化实验,以及利用放线菌酮检测蛋白稳定性,验证MOF对HIF-1α蛋白降解的调控作用;6.通过细胞毒性试验、正常及缺氧条件下的细胞增殖实验检测MOF功能缺失对肝细胞癌细胞缺氧耐受能力的影响,并使用HIF-1α抑制剂抑制HIF-1α通路,验证MOF对细胞缺氧耐受能力的影响;7.使用曲古抑菌素A处理细胞可以通过促进N-末端乙酰化,使HIF-1α蛋白降解。检测MOF的表达缺失是否阻断了曲古抑菌素A处理导致的HIF-1α降解,以及是否影响肝细胞癌细胞对曲古抑菌素A的耐受;8.使用索拉菲尼及5-氟尿嘧啶处理肝细胞癌细胞,检测MOF的表达缺失是否导致肝细胞癌细胞对化疗药物耐受,并使用LW6验证MOF促进耐药的机制。研究结果:1.在肝细胞癌细胞系缺氧过程中,MOF的表达随处理时间增长及氯化钴处理浓度升高而下降,且表达水平与HIF-1α表达水平负相关;2.敲低MOF导致HIF-1α及其下游MDR1水平上调,且过表达MOF导致HIF-1α及其下游基因表达显着下调;3.MOF通过结合至HIF-1α启动子,抑制HIF-1α的mRNA表达;4.MOF与HIF-1α互相作用,并乙酰化HIF-1α的N-末端赖氨酸;5.MOF的功能缺失促使HIF-1α的N-末端乙酰化水平下降,进一步保护其蛋白不被降解;6.MOF的功能缺失促进肝细胞癌细胞对缺氧耐受,且抑制HIF-1α可破坏MOF的这一功能;7.MOF的表达缺失导致肝细胞癌细胞受曲古抑菌素A处理时保留一定水平的HIF-1α表达,从而使细胞对曲古抑菌素A耐受;8.MOF的表达缺失导致肝细胞癌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如索拉菲尼及5-氟尿嘧啶产生耐药,且抑制HIF-1α使肝细胞癌细胞的耐药恢复至与对照细胞一致。结论:在肝细胞癌中,MOF低表达通过双重调控机制促进HIF-1α蛋白积累:(1)MOF通过结合至HIF-1α的启动子抑制HIF-1α的转录启动,MOF表达缺失促进HIF-1α的mRNA水平上调;(2)MOF通过HIF-1α蛋白的相互作用,促进HIF-1α蛋白N-末端乙酰化,MOF功能缺失导致HIF-1α蛋白稳定性增强。通过这一双重调控机制,MOF的功能缺失导致肝细胞癌细胞对缺氧环境耐受性增强,进一步导致肝细胞癌细胞对曲古抑菌素A处理及多种化疗药物获得耐受。

胡博[2](2021)在《长链非编码RNA CYTOR通过调节miR-125b-5p/KIAA1522轴影响肝细胞癌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高、治疗效果欠佳。随着靶向治疗药物如索拉非尼、伦伐替尼,以及免疫治疗药物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其预后得到一定的改善,但5年生存率仍旧不高。竞争性内源性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揭示了RNA间相互作用的新机制,即以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为主的非编码RNA通过竞争性共享微小RNA(microRNA,miRNA)来调节mRNA(messenger RNA,信使RNA)的表达,这种调节机制在癌症的发病机理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ceRNA在HCC中的功能作用及调节机制仍未被完全解释,新的ceRNA调控轴亟待探究。lncRNA CYTOR是一种已被证实在多种肿瘤中发挥促进细胞增殖、迁移等作用的非编码基因,并可作为多种miRNA的内源性海绵。然而,lncRNACYTOR作为ceRNA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调控网络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因此,本研究以lncRNACYTOR为起点,探索ceRNA调节机制在HCC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通过检索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获得人类HCC的lncRNA、mRNA和miRNA数据集表达数据和相应临床信息。下载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GEO)数据库中GSE62232和GSE84402的HCC相关RNA数据用于后续验证。借助在线数据分析工具,分析lncRNA CYTOR在多种肿瘤类型及HCC相关数据集中的表达情况。借助R语言分析lncRNA CYTOR在TCGA数据库中HCC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肝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情况,以及其表达水平与TCGA数据库HCC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之间的关系。分析lncRNA CYTOR与常用临床病理参数,如性别、年龄、肿瘤分级、临床分期和T、N、M分期之间的关联性,并进一步整合这些参数,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究lncRNA CYTOR独立预测患者预后的能力。之后,识别TCGA数据库HCC样品中差异表达的miRNA,同时使用ENCORI软件(starbase3.0)预测目标lncRNA的靶向的miRNA,选择差异分析中表达下调的miRNA与预测的miRNA做交集后得出候选miRNA。同理,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HCC样品中差异表达的mRNA,并基于ENCORI软件使用6个数据库(PITA、miRNAmap、DIANA-microT、miRanda、PicTar 和 TargetScan)预测候选 miRNA 靶向的mRNA,选择差异分析中表达上调的mRNA与预测的mRNA做交集后得出候选的mRNA。使用基因集富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来识别与所筛选出的mRNA高表达相关的基因集和通路途径,探索其潜在的功能。结果:lncRNACYTOR在多种癌症的肿瘤组织(如结肠癌、肾透明细胞癌、膀胱尿路上皮癌等)及多个HCC相关数据集中(如GSE54236、GSE64041、GSE36376等)相较于癌旁组织表达上调。在TCGA数据库中,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HCC组织中的lncRNACYTOR表达水平显着增高(P<0.001);且高表达患者组的OS较低表达患者组显着缩短(P<0.001)。临床病理参数关联性分析显示,lncRNACYTOR的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Grade)显着相关,且G2与G1(P<0.01)、G3与G2(P<0.05)、G3与G1(P<0.001)和G4与G1(P<0.05)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该基因在临床Ⅱ期(StageⅡ)的表达水平较临床Ⅰ期(StageⅠ)显着上调(P<0.001),在T2期及T4期的表达水平较T1期显着上调(P<0.001;P<0.05)。独立预后分析表明lncRNA可独立于上述临床参数来预测HCC患者的预后(P<0.05)。ENCORI软件分析得出miR-125b-5p可作为lncRNA CYTOR的靶向miRNA,后续6个数据库综合分析得出KIAA1522及PODXL可作为miR-125b-5p的候选靶向mRNA。对二者进行差异分析、生存分析及与miR-125b-5p的相关分析后,选择KIAA1522作为目标靶向mRNA。相较于癌旁组织,KIAA1522在GSE62232和GSE84402的HCC组织中表达显着上调(P<0.001)。GSEA富集分析结果表明,cell cycle信号通路、adherens junction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apoptosis信号通路和tight junction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集在高KIAA1522表达的表型中显着富集。结论:探究lncRNA的表达情况、生物学功能,构建新的lncRNA/miRNA/mRNA调控轴是研究HCC发病机制的有效手段。lncRNA在HCC组织中表达水平显着上调,与多种临床病理参数相关,且可作为HCC患者潜在的预后生物标志物。此外,lncRNA CYTOR可通过靶向miR-125b-5p进而调节KIAA1522的表达参与HCC的发生发展。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肿瘤,目前仍是人类最常见、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寻找新的、临床上有效的HCC诊断及预后生物标志物至关重要。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基于第一部分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果,探索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CYTOR、微小RNA(microRNA,miRNA)miR-125b-5p 以及蛋白编码信使 RNA(messenger RNA,mRNA)KIAA1522的靶向调控作用及该调控轴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通过脂质体将目的基因相关载体转染至正常肝细胞(HHL-5)及几种HCC细胞(SK-Hep-1、Hep3b和Huh-7)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 HCC 细胞中 lncRNA CYTOR、miR-125b-5p和KIAA1522的表达,并筛选实验细胞。免疫组化检测KIAA1522在HC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验证实lncRNA CYTOR、miR-125b-5p和KIAA1522间的调控关系。之后,利用CCK-8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不同转染条件下HCC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后HCC细胞周期的变化,使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tidy 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TUNEL)观察转染后 HCC 细胞的凋亡情况;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分析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等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转染后,相较于HHL-5细胞,Hep3b细胞中上述基因的表达均是最为显着的,故选择Hep3b细胞进行下一步实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的结果显示miR-125b-5p mimic+CYTOR-wt 共转染组和miR-125b-5p mimic+KIAA1522-wt 共转染组Hep3b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显着降低;lncRNA CYTOR可直接作用于miR-125b-5p,而miR-125b-5p可直接靶向KIAA1522。CCK-8实验结合WB检测结果显示敲低lncRNACYTOR抑制了 HCC细胞的增殖,并下调了 Ki-67和PCNA的蛋白表达;抑制miR-125b-5p或KIAA1522的过度表达则促进了细胞的增殖并上调了 Ki-67和PCNA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结合WB检测结果显示敲低lncRNA CYTOR 降低了 S期及G2/M期比值,下调了 cyclin D1及cyclin E等蛋白的表达而上调了 p21表达;抑制miR-125b-5p或KIAA1522的过度表达则升高了 S期及G2/M期比值,并上调了 cyclin D1等蛋白的表达并下调了 p21表达。TUNEL细胞凋亡检测结合WB检测提示敲低lncRNA CYTOR可促进Hep3b细胞凋亡,下调Bcl-2的表达同时上调 Bax 的表达及 cleaved caspase3/caspase 3、cleaved caspase9/caspase 9;而抑制miR-125b-5p或KIAA1522的过表达则抑制Hep3b细胞凋亡,上调Bcl-2的表达并下调 Bax 的表达及 cleaved caspase 3/caspase 3、cleaved caspase 9/caspase 9。结论:综上所述,HCC中过表达的lncRNA CYTOR可通过靶向抑制miR-125b-5p进而上调KIAA1522的表达水平,促进HCC细胞增殖、影响细胞周期并抑制细胞凋亡。本研究为肝细胞癌的发生机制注入了新的见解。

孟子琦[3](2020)在《基于整合生物信息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三种常见肿瘤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在世界范围内,肝癌、胰腺癌、肺癌高居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前列,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中药注射剂在肿瘤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多功能的特点,导致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作用机制不清楚,增加了研究的难度,严重影响了国际化的进程。复方苦参注射液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散结止痛的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然而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伴随着生物信息学的迅猛发展,新理念、新思路不断涌现,网络药理学与生物信息学的结合成为提高中医药研究水平的重要路径。基于此,本研究运用整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探究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胰腺癌、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确认肝癌、胰腺癌中的关键基因。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筛选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胰腺癌、肺癌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并进行网络构建,从系统层面揭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胰腺癌、肺癌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复杂机制。研究方法1.生物信息学分析在肝癌关键基因研究中,从GEO数据库下载基因芯片数据集,使用limma包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之后采用RobustRankAggreg包对数据集进行整合分析,筛选出共同被确认为差异表达的基因。通过STRING获取差异基因的蛋白互作信息,导入Cytoscape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使用MCODE进行模块分析。通过DAVID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KM plotter、GEPIA进行生存分析、表达水平分析和关联性分析。在胰腺癌关键基因研究中,从TCGA数据库下载转录组测序数据和患者的临床信息,利用WGCNA包构建共表达网络、识别基因模块并与临床信息相关联。通过Cytoscape对模块进行可视化,并使用CytoHubba确定关键基因。通过clusterProfiler包进行GO富集分析,并通过DAVID进行KGEE通路富集分析。采用survival包进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随后根据单因素的P值筛选基因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生存相关的线性风险评估模型,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高、低风险组样本的总体生存率差异情况。采用survivalROC包绘制ROC曲线,评价预后模型的预测准确性。2.网络药理学分析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作用机制研究中,通过文献检索获得复方苦参注射液的化学成分,通过 STITCH、SuperPred、SwissTargetPrediction、TCMSP 获取化学成分的靶点。通过TTD、GEO、TCGA获得肝细胞癌相关基因。使用Cytoscape构建“化合物-潜在靶点网络”、“化合物-肝细胞癌靶点网络”、“药物-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对网络的关键拓扑参数进行分析。通过DAVID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KM plotter、GEPIA进行生存分析和关联性分析。利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模拟。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胰腺癌作用机制研究中,通过文献检索获得复方苦参注射液的化学成分,通过 STITCH、SuperPred、SwissTargetPrediction、TCMSP 获取化学成分的靶点。通过合并TTD、TCGA以及WGCNA筛选出的关键基因得到胰腺癌相关基因。随后通过STRING获取蛋白互作信息。使用Cytoscape构建“化合物-潜在靶点网络”、“化合物靶点-胰腺癌靶点蛋白互作网络”、“药物-化合物-蛋白互作靶点-通路网络”,并使用MCODE对网络进行模块分析。通过DAVID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模拟。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肺癌作用机制研究中,通过文献检索获得复方苦参注射液的化学成分,通过STITCH、SuperPred、SwissTargetPrediction获取化学成分的靶点,通过TTD、OMIM获得肺癌相关基因。随后通过STRING获取蛋白互作信息。使用Cytoscape构建“化合物-潜在靶点网络”、“肺癌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化合物-肺癌靶点网络”、“药物-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对网络的关键拓扑参数进行分析。通过DAVID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通过systemsDock进行分子对接模拟。研究结果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对13个肝细胞癌基因芯片数据集进行整合分析,得到380个差异基因,包括293个下调基因和87个上调基因。通过蛋白互作网络与模块分析得到1 1个关键基因(CDK1、CCNB2、CDC20、CCNB1、TOP2A、CCNA2、MELK、PBK、TPX2、KIF20A、AURKA)和2个重要模块。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与代谢相关通路有关,关键基因和模块1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生存分析发现关键基因均与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表达水平分析表明关键基因均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关联性分析表明CDK1的表达与其他关键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对TCGA胰腺癌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筛选,共得到177个样本和5000个基因用于WGCNA分析,并得到11个基因模块。通过肿瘤分级、肿瘤分期和患者的生存状态最终筛选出黑色模块和蓝色模块作进一步研究。GO富集分析显示黑色模块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蓝色模块与肿瘤的分化、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黑色模块中的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p53信号通路等通路上。蓝色模块中的基因主要富集在粘蛋白型O-聚糖的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ECM-受体相互作用、紧密连接等通路上。通过网络分析,分别筛选出黑色模块和蓝色模块中的5个关键基因(NCAPG、BUB1、CDK1、TPX2、DLGAP5;INAVA、MST1R、TMPRSS4、TMEM92、SFN),且这些基因均在胰腺癌中高表达。生存分析得到5个基因构建预后模型,其中TSPOAP1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呈正相关,ADGRG6、GPR87、FAM111B、MMP28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2.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作用机制研究中,通过网络分析,筛选出6个关键靶点(BCHE、SRD5A2、EPHX2、ADH1C、ADH1A、CDK1),其中 CDK1 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其余5个均为低表达。GO富集分析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调控的与肝细胞癌有关的靶点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凋亡过程调控、代谢过程等生物过程中。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这些靶点主要与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花生四烯酸代谢等通路有关。此外,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SRD5A2、EPHX2、ADH1C、ADH1A的表达与CDK1的表达有很强的负相关关系。生存分析结果表明,CDK1与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SRD5A2、EPHX2、ADH1C、ADH1A与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呈正相关。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胰腺癌作用机制研究中,通过网络分析与模块分析,筛选出6个关键靶点(AKT1、MAPK1、MAPK3、EGFR、CDK1、JAK1)和3个重要模块。GO富集分析显示,3个重要模块主要与细胞周期、细胞增殖、JAK-STAT级联、MAPK级联、磷酸化,凋亡过程调控有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3个重要模块显着富集在细胞周期、Erb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等通路上。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肺癌作用机制研究中,通过网络分析,筛选出8个关键靶点(CHRNA3、DRD2、PRKCA、CDK1、CDK2、CHRNA5、MMP1、MMP9)。GO 富集分析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调控的与肺癌有关的靶点显着富集在有丝分裂细胞周期G1/S转换、蛋白质磷酸化、ERK1和ERK2级联的调控、激酶活性等生物过程和分子功能中。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这些靶点主要参与癌症通路、癌症中的蛋白多糖、PI3K-Akt信号通路、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等通路。研究结论本研究综合运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在系统层面揭示了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胰腺癌、肺癌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初步阐释了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胰腺癌、肺癌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协同调控多个关键靶点和通路有关。本研究可为中药注射剂治疗不同类型恶性肿瘤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线索和思路,为进一步开展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胰腺癌、肺癌的基础实验研究以及促进治疗肝癌、胰腺癌、肺癌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芮小慧[4](2019)在《长链非编码RNA C5orf66-AS1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宫颈癌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其死亡率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目前,手术、化疗和放疗是宫颈癌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但由于多数宫颈癌细胞对化疗药物具有耐药性,导致化疗药物对宫颈癌的治疗效果较差。而对于预后较差的晚期及复发性宫颈癌,目前也同样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探索创新型治疗方法可能是宫颈癌治疗突破的关键。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是一类超过200个核苷酸,并具有与m RNA结构特征相似的非编码RNA,大多数是由RNA聚合酶II转录产生的。Lnc RNA可形成复杂的二级结构,可提供与多个核酸或蛋白质结合的空间。Lnc RNA虽然不编码蛋白质,但其可通过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影响多种基因的表达水平。有研究发现,Lnc RNA的表达与多种肿瘤密切相关,如结肠癌、乳腺癌、肝癌等,但在宫颈癌中的机制仍尚未明确。方法:本研究采用TCGA数据库对3对宫颈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进行差异Lnc RNA的筛选,对筛选出的5个上调和5个下调最明显的lnc RNA进行quantitative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q RT-PCR)验证,最终选取lnc RNA C5orf66-AS1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在体内体外改变lnc RNA C5orf66-AS1的表达,观察其对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lnc RNA C5orf66-AS1在宫颈癌增殖中的关键基因,为有效防治宫颈癌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结果:1.Lnc RNA C5orf66-AS1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显着高表达。2.在Si Ha和C-4 I中下调C5orf66-AS1表达后,细胞增殖能力显着下降,而当Si Ha和C-4 I中上调C5orf66-AS1表达后,增殖能力显着上升。此外,在细胞周期实验发现下调C5orf66-AS1的细胞中G1/G0期细胞明显增加,而G2/S期细胞减少;而上调C5orf66-AS1的细胞中G1/G0期细胞明显减少,而G2/S期细胞明显增多。在宫颈癌细胞株Si Ha和C-4 I中下调C5orf66-AS1的表达,可显着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凋亡。3.下调C5orf66-AS1的表达水平可显着促进mi R-637的表达;反之,上调C5orf66-AS1的表达水平可显着下调宫颈癌mi R-637的表达。随后我们构建了C5orf66-AS1-WT和与mi R-637结合位点突变掉的C5orf66-AS1-MUT的荧光报告素酶质粒。与对照组相比,上调mi R-637的表达水平可显着降低Si Ha细胞中共转染C5orf66-AS1-WT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而上调mi R-637的表达水平对共转染C5orf66-AS1-MUT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无影响,说明C5orf66-AS1可与mi R-637直接结合。我们通过RIP实验检测C5orf66-AS1和mi R-637是否可以在细胞中结合。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Ig G组,C5orf66-AS1和mi R-637优先富集在抗Ago2组中。随后我们通过q RT-PCR检测了20例宫颈癌和癌旁组织中mi R-637的表达,发现mi R-637在宫颈癌中低表达。mi R-637在宫颈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比正常宫颈上皮细胞株表达低。4.在Si Ha和C-4 I中上调或下调mi R-637的表达,发现RING1的m RNA和蛋白表达发生改变。随后我们构建了RING1 3’UTR-WT和与mi R-637结合位点突变掉的RING1 3’UTR-MUT的荧光报告素酶质粒。随后免疫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的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上调mi R-637的表达水平可显着降低Si Ha细胞中共转染RING1 3’UTR-WT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而上调mi R-637的表达水平对共转染RING1 3’UTR-MUT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无影响,说明RING1可与mi R-637直接结合。5.在Si Ha和C-4 I细胞系中上调或下调C5orf66-AS 1的表达,RING1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显着增加或降。6.单独过表达mi R-637可明显抑制Si Ha或C-4 I细胞的增殖能力,且在过表达C5orf66-AS1的细胞中同时上调mi R-637时,mi R-637能部分逆转C5orf66-AS1引起的细胞增殖功能改变。7.单独过表达RING1可明显增强Si Ha或C-4 I细胞的增殖能力,且在过表达RING1的细胞中同时上调mi R-637时,RING1能完全逆转mi R-637引起的细胞增殖功能改变。8.在实验动物中下调lnc RNA C5orf66-AS1可抑制肿瘤的生长。结论:Lnc RNA C5orf66-AS1作为ce RNA通过吸附mi R-637调控RING1对宫颈癌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作用的影响,为探索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柯瑞盛[5](2019)在《miR-423-5p、HNRNPA1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第一章 miR-423-5p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分子功能机制研究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主要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大多数患者预后未达到理想预期。因此,改善HCC的早期诊断和预测预后、探索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难题。MicroRNAs(miRNA)在各种恶性肿瘤的进展中起关键作用。表达异常的miRNA具有显着的临床意义,能够调控肿瘤进展的相关过程,表现出改善肿瘤靶向治疗的巨大潜能。本研究从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的HCC相关miRNAs差异表达谱,筛选到了在HCC中表达水平显着上调的miR-423,进一步预测了其潜在靶基因为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III(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receptor III,TGFBR3),并结合已有文献报道,本研究推测miR-423可能是通过调控TGFBR3来影响PI3K/AKT通路发挥其在肝癌中的功能。本项目的研究结果将丰富肝癌中功能miRNA的种类,为该疾病的提供一种新的生物标记物及潜在治疗靶点。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研究、功能研究及分子机制研究,评估miR-423-5p和TGFBR3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以及肝细胞癌进展中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机制。方法:先从GEO数据库四个不同的数据集中筛选得到了在HCC中表达异常的miR-423,并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其靶基因为TGFBR3,Kaplan Meier-plotter数据库分别分析miR-423和TGFBR3与肝癌患者的预后关系,FunRich软件分析miR-423-5p和TGFBR3可能涉及了PI3K/AKT信号通路。再用生物信息学分别分析了miR-423-5p和TGFBR3在GEO和TCGA数据库的HCC相关数据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使用LinkedOmics数据库分别对miR-423-5p和TGFBR3在HCC中行表达关系分析和GSEA分析,用在线STRING数据库构建TGFBR3的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并分析TGFBR3基因在人体肿瘤中可能涉及的KEGG信号通路。再回顾性收集本中心132例肝癌患者的组织标本和临床预后信息,使用定量实时PCR(qRT-PCR)用于评估miR-423-5p和TGFBR3的表达。通过ROC曲线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别评估miR-423-5p和TGFBR3的临床意义。体外细胞实验研究miR-423-5p和TGFBR3对HCC细胞中细胞生物行为的影响:MTT实验法检测HCC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观察HCC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测HCC细胞凋亡情况;体内实验通过构建裸鼠成瘤模型检测miR-423-5p和TGFBR3不同表达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验证HCC中miR-423-5p和TGFBR3之间的表达调控关系。WB实验评估分子机制研究中PI3K/AKT通路涉及的关键蛋白质水平,并用分别用MTT法,Transwell小室法,流式细胞术等检测在HCC细胞中miR-423-5p和TGFBR3是否通过PI3K/AKT通路影响细胞生物学行为。结果:通过对4个GEO数据集中分析筛选,我们寻找HCC中关键基因miR-423,miR-423在GEO数据库(GSE22058)/TCGA数据库总均为高表达。Kaplan Meier-plotter数据库分别结果表明miR-423高表达的HCC患者预后不良(P<0.05),在GSE20594数据集中miR-423高表达与HCC患者BCLC分期,血管侵犯显着相关(P<0.05)。LinkedOmics数据库结果提示TCGA中miR-423表达与HCC患者的年龄、种群、病理分级、肿瘤T分期、肿瘤N分期、总体生存预后均显着相关(n=375例,P<0.05)。GSEA分析结果显示miR-423可能参与HCC发生发展的细胞周期,DNA复制,癌症相关miRNA,p53信号通路等肿瘤发展相关生物学活动。miR-423-5p在HC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均显着上调。在132例HCC患者中,miR-423-5p可以用作诊断生物标志物来区分HCC组织和非癌组织。高表达的miR-423-5p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TMN分期及生存预后较差等均显着相关。HCC细胞中表达上调的miR-423-5p在体外可促进HCC细胞增值,迁移侵袭和抑制细胞凋亡,并于体内可促进肝癌生长。GEPIA,Kaplan Meier-plotter和CCLE数据库结果显示TGFBR3在人类不同肿瘤中主要呈现低表达,与多种肿瘤的不良预后相关。TGFBR3蛋白的PPI网络分析也富集得到TGFBR3蛋白参与多种癌症发生和进展相关的KEGG通路。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HCC中TGFBR3可能是miR-423-5p靶基因,在LinkedOmics数据库中低表达的TGFBR3与miR-423-5p表达呈负相关。TGFBR3在HC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显着降低。我们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证明了miR-423-5p在HCC中靶向负调控TGFBR3,miR-423-5p过表达可抑制TGFBR3的表达。低表达的TGFBR3与132例HCC患者的TMN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生存预后较差均具有显着相关。肝癌细胞中TGFBR3过表达在体外具有抑制HCC细胞增值,迁移侵袭和促进凋亡作用,并且在体内可以抑制肿瘤生长。miR-423-5p上调表达可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HCC细胞的生物学活动。表达上调的TGFBR3能够拮抗逆转miR-423-5p过表达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结论:miR-423-5p和TGFBR3的表达异常均可作为HCC患者两种候选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在HCC中,高表达的miR-423-5p可能通过靶向负调控抑制TGFBR3表达,从而激活了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来促进HCC增殖,转移侵袭等恶性进展。抑制miR-423-5p表达或增强TGFBR3表达的治疗策略可能有助于改善HCC预后并且可作为肝癌潜在的治疗靶标。第二章 HNRNPA1在HBV相关肝细胞癌中的临床价值及分子机制研究背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VB)感染率较高,使得中国每年新发HCC患者占到全世界新发病例总数的55%。然而,根治性切除和肝移植等综合多种治疗的预后仍未达到满意预期。根据报道,约有30%HCC患者的AFP为阴性,发现其他敏感肿瘤生化标志并研究其分子机制,对于HCC患者尤为重要。大量研究表明,HNRNPA1在人类多种恶性癌症中表达异常且参与肿瘤的进展及预后。HNRNPA1在HBV阳性HCC中的功能作用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希望可以了解HNRNPA1与HBV阳性HCC(HBV-HCC)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并探讨HNRNPA1在HBV-HCC中的分子机制,为HCC的早期及时干预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新防治思路和的治疗靶点。目的:探讨HNRNPA1表达在HBV阳性肝细胞癌(HCC)中的临床价值,并初步对HNRNPA1在HCC细胞中表达及潜在分子功能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先利用GEPIA、TCGA、GEO等数据库对HNRNPA1基因在肝细胞癌和正常肝组织中表达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预测了HNRNPA1表达与肝细胞癌预后的关系。再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q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IHC)验证HCC中HNRNPA1表达,进一步验证HNRNPA1表达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再从Linked Omics和c Bio Portal数据库筛选与HNRNPA1共表达基因,DAVID 6.7数据库对HNRNPA1共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用STRING数据库来构建HNRNPA1共表达蛋白-蛋白间的互作网络(PPI网络),并用Cytoscape软件对PPI网络进行可视化处理。最后在HBV相关的HCC细胞中,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分析HNRNPA1分别与mi R-22和EGFR信号通路的关系。结果:通过综合分析了来自GEPIA,GEO和TCGA等数据库的数据,结果发现HNRNPA1表达在HBV阳性HCC样品中显着性增高,该结果通过本中心的RT-q PCR和IHC实验验证得到支持。在GSE14520数据集和151例HBV-HCC患者中的生存分析显示HNRNPA1高表达患者的总体存活率显着降低。在GSE14520数据集中高表达的HNRNPA1对HBV相关HCC患者具有一定的预后诊断应用意义。此外,GO和KEGG分析均证明HNRNPA1共表达基因参与翻译,核糖核蛋白复合物生物合成和组装,核糖体生物发生,RNA加工,RNA剪接等。可视化后的PPI网络显示了HNRNPA1与SNRPD1、SNRPD2、POLR2H和RBMX等共表达并存在直接作用。基因组富集分析(GSEA)显示了HNRNPA1可能通过细胞周期和WNT信号传导途径等影响HCC进展。生物信息学预测到了mi R-22基因可能是HNRNPA1上游调控mi RNA,Linked Omics数据库提示了mi R-22低表达与HNRNPA1高表达在HCC中表达关系为负相关,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也提示HNRNPA1基因在HBV-HCC中是mi R-22的下游直接靶基因,在mi R-22过表达的HBV-HCC细胞中HNRNPA1表达降低。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表明HNRNPA1可能在HBV相关的HCC中通过EGFR信号通路起到癌基因的作用。结论:HCC组织中的HNRNPA1高表达作为癌基因起作用,与HCC术后复发率较高相关。HNRNPA1的表达上调与HBV相关HCC切除术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可以作为HBV相关HCC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SNRPD1,SNRPD2,POLR2H和RBMX等蛋白与HNRNPA1蛋白可能存在直接相互作用,并且表达均与HNRNPA1呈现正相关,可能影响HNRNPA1的功能。在HBV相关的HCC中,HNRNPA1是mi R-22的直接负调节靶标,并且HNRNPA1可以通过EGFR信号传导途径充当癌基因,可以作为HBV阳性HCC患者的潜在治疗靶点。

于治灏[6](2019)在《LncRNA SNHG5在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女性肿瘤患者中已得到人们共识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女性人群与癌症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 RNAs)已被证实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对于绝大多数lnc RNAs在乳腺癌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所知甚少。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许多lnc RNA转录本可以通过竞争性结合micro RNA(mi RNA),来发挥竞争性内源性RNA(endogenous RNAs,ce RNAs)的功能。在本研究中,核仁小RNA宿主基因5(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 5,SNHG5)是lnc RNA的成员之一。它最早在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中被提及,定位于染色体转运蛋白的breakpoint。SNHG5也被认为是多种癌症发展和进展的潜在致癌因素,包括结肠直肠癌、胃癌和肝细胞癌等。然而,SNHG5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和机制尚未阐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SNHG5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策略,为乳腺癌的预后提供新的预测指标。研究方法:1.使用siRNA在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构建SNHG5降表达细胞系。细胞功能学实验及细胞凋亡分析确定下调SNHG5后乳腺癌细胞在增殖及细胞周期方面的变化。2.构建SNHG5过表达质粒,稳转入T47D细胞。细胞功能学实验确定SNHG5过表达后乳腺癌细胞在增殖方面的变化。小鼠成瘤实验及免疫组化技术确认SNHG5过表达后肿瘤变化,并检测增殖指标Ki-67的变化。3.细胞同步化。流式细胞术分析降低MDA-MB-231中SNHG5表达水平后细胞周期的分布特点。用western blot检测同步后Cyclin B1及Cyclin D1的表达水平。4.双荧光素酶及RIP确定mi R-154-5p与SNHG5之间的相互作用。RT-q PCR检测SNHG5缺失的MDA-MB-231细胞中mi R-154-5p的表达,及上调SNHG5的T47D细胞中mi R-154-5p的表达。对T47D-SNHG5细胞行mi R-154-5p mimic瞬时转染,使用细胞功能学实验检测mi R-154-5p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及SNHG5与mi R-154-5p的相互作用关系。5.软件预测mi R-154-5p的靶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双荧光素酶验证mi R-154-5p与靶基因的关系。RT-q PCR检测对比mi R-154-5p和PCNA在mi R-154-5p过表达MDA-MB-231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同方法对比mi R-154-5p和PCNA在mi R-154-5p低表达的T47D和对照组中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mi R-154-5p和PCNA的表达水平6.RT-qPCR技术检测T47D-SNHG5、T47D-SNHG5-siPCNA、control三组的SNHG5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三组中PCNA、Cyclin D1、p16的表达。细胞功能学实验明确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三组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CNA在T47D-SNHG5及T47D-control两组异种移植肿瘤中的表达。7.RT-qPCR检测原发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SNHG5及miR-154-5p的表达。KM-plotter进行生存分析。RT-q PCR检测SNHG5与mi R-154-5p表达的关系。研究结果:1.SNHG5与乳腺癌相关,在各细胞系中均表达,与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细胞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体外实验中,SNHG5缺失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2.体外实验中,过表达SNHG5可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体内实验中,过表达SNHG5的小鼠种植肿瘤,其体积及重量均升高。3.细胞周期方面,SNHG5可促进乳腺癌细胞从G1期向S期的转化,增加S期细胞所占比例,促进细胞增殖。4.SNHG5属于细胞质lnc RNA。预测发现mi R-154-5p与SNHG5具结合可能性。SNHG5的表达水平与mi R-154-5p呈负相关。过表达mi R-154-5p可降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SNHG5促增殖的机制依赖于对mi R-154-5p的作用。5.PCNA是miR-154-5p的直接作用靶点。6.SNHG5通过对PCNA的调节作用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PCNA的缺失可逆转SNHG5对细胞的促增值影响。SNHG5通过对PCNA的调节作用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SNHG5-mi R-154-5p-PCNA轴在乳腺癌的增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SNHG5在乳腺癌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mi R-154-5p在乳腺癌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降低;SNHG5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更差;mi R-154-5p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更为良好;mi R-154-5p的表达水平与SNHG5的表达水平有显着相关性。研究结论:本研究显示,SNHG5在体内及体外实验中均显示出促进乳腺癌增殖的活性。SNHG5的耗竭显着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SNHG5作为mi R-154-5p的招募“海绵”,降低了mi R-154-5p对PCNA的抑制作用。SNHG5通过上调PCNA表达来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周期进程。在临床中样本,SNHG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升高,而mi R-154-5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相邻正常乳腺组织相比降低,两者呈显着负相关。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数据揭示了SNHG5-mi R-154-5p-PCNA轴,并提供了一种解释乳腺癌增殖的新机制。

霍奇[7](2017)在《MDIG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大量研究结果显示MDIG基因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结肠癌和肺癌等)的发展及预后相关,但是MDIG在肝细胞癌中的功能及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在肝细胞癌细胞中过表达IKZF1或干扰IKZF1的表达可以影响MDIG的表达水平,MDIG与IKZF1两者之间的m 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Ch IP)结果显示,IKZF1直接结合MDIG的启动子区域,在转录水平上调控MDIG的表达。体外功能实验结果显示,MDIG促进肝细胞癌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稳定干扰MDIG表达抑制肝细胞癌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裸小鼠肝脏原位成瘤实验结果显示MDIG促进肝细胞癌细胞体内成瘤。体外进一步实验显示,MDIG降低肝细胞癌细胞对药物索拉菲尼(sorafenib)的敏感性。MDIG含有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实验结果显示,肝细胞癌细胞中MDIG影响组蛋白3赖氨酸9三甲基化表达水平(H3K9me3),H3K9me3在表观遗传上调控p21(CIP1/WAF1)的表达,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结果显示,H3K9me3直接结合p21(CIP1/WAF1)的转录区而影响其表达水平。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15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临床样本分析,发现MDIG在肝细胞癌中表达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MDIG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正相关。研究结果提示,MDIG在肝细胞癌中促进肝细胞癌细胞的增殖,有望作为临床治疗肝细胞癌的一个候选分子靶标。

黄佳圆[8](2015)在《Notch-1/AP-1/miR-451信号轴参与人肺腺癌细胞化疗耐药表型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随着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吉西他滨、长春瑞滨等三代临床化疗新药的开发应用,临床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缓解率有所改善。其中多西紫杉醇联合铂类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客观有效率(OR)提升至近40%,无病进展生存期(PFS)达到近4个月。但仍然有超过半数以上的病人无法从中获益,导致肿瘤持续进展。化学耐药的产生是限制晚期肺腺癌病人临床疗效的重要障碍,化疗耐药的机制错综复杂,涉及众多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异常,还通过复杂的网络信号轴参与调节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近年来,分子标志物指导临床个体化靶向治疗的研究不断聚焦,然而2014年ESMO会议上公布的ET研究和2013年美国ASCO年会上公布的两项既往研究结果均展现了切除修复交叉互补1蛋白(ERCC1)的表达并不能预测非小细胞肺癌使用含铂类方案化疗的疗效和预后,这一阴性结果无疑警醒我们分子标记物指导临床治疗研究的道路仍任重道远,因此阐明化疗耐药相关机制、发现重要分子靶标的研究进程尚面临巨大的挑战。在多种生物体内Notch信号通路,尤其是其中重要的受体Notch-1,在决定细胞命运和联系细胞间信号通讯发挥了显着的作用,包括干细胞表型维持、调节肿瘤分化、增殖、凋亡和化疗耐药形成。Notch信号通路与微小RNA(miRNAs)之间亦存在交互调控作用。本研究旨在寻找参与人肺腺癌耐药表型形成的分子靶标,借助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和基因转染等方式人为调控基因表达,体内外验证Notch信号通路上受体Notch-1对肺腺癌化疗耐药的影响,结合课题组前期针对miRNA在肺腺癌中已取得的研究进展,深入研究肺腺癌中Notch通路和miRNAs之间的交叉对话作用。继而探索microRNA-4-51在肺腺癌耐药中的功能,凭借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明确激活蛋白1为重要枢纽后,试阐明Notch-1/AP-1/miR-45 1/MDR-1信号轴参与调控化疗耐药表型形成的分子机制。材料与方法1.收集101例诊断肺腺癌的病人标本,其中39例接受过紫杉类化疗方案的病人入组,免疫组化法检测Notch-1表达。2.所有病例密切随访,总生存时间为手术期至最近一次随访或死亡时间。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Notch-1与临床病理因素以及预后的相关性。3.人肺腺癌化疗耐药细胞系SPC-A1/DTX和H1299/DTX由本实验室前期自建。结合cDNA芯片分析结果,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表达。时间依赖性诱导实验中多他赛以不同浓度(0,3,5μg/L)处理亲本细胞相同时间,浓度依赖性诱导实验中多西他赛以5μg/L浓度作用亲本细胞不同时间(0,3,5,7days)。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 表达。4.Notch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DAPT的效果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Notch各受体配体的表达,通过DAPT抑制剂的浓度梯度实验选择最合适的浓度用于后续实验。DAPT对多西他赛耐药细胞的体外功能通过CCK-8,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以反映其化疗敏感性,增殖能力,凋亡水平以及细胞周期分布改变。5.基于SPC-A1/DTX建立的体内移植瘤模型被用于验证Notch信号通路活性与体内化疗敏感性的关系。当平均肿瘤体积达到1 00mm3时,随机分成四组,分别腹腔内注射1mg/kg多西他赛及100mg/kg DAPT,或联合应用二者,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H&E染色明确肿瘤结构,免疫组化染色增殖相关分子标志物以验证肿瘤体内增殖能力。6.与亲本细胞相比,Notch-1在耐药细西胞中的表达显着增高。Notch短发夹质粒(pGPU6/sh-Notch-1)和Notch-1 过表达质粒(pcDNA3/Notch-1)被分别转染进入耐药或亲本细胞以调控Notch-1表达,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的细胞株。Notch-1在肺腺癌耐药细胞上的功能通过CCK-8,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以反映其化疗敏感性,增殖能力,凋亡水平以及细胞周期分布改变。7.肺腺癌耐药细胞分别稳定转染shRNA-Notch-1和对照空载体后皮下注射建立转移瘤体内模型。成瘤后隔日腹腔内注射多西他赛一次,维持治疗两周,记录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最终通过H&E染色明确肿瘤结构,免疫组化法对增殖相关分子marker进行染色,分析肿瘤细胞的成瘤能力和对多西他赛的敏感性。8.MiRNAs与Notch信号通路各受体配体之间存在相应的交互调控关系,尤其重要受体之一的Notch-1。结合高通量miRNA芯片筛选结果和前期研究成果,本课题组已证实五条miRNAs(miR-200b,miR-100,miR-451,Let-7c and miR-650)与肺腺癌化疗敏感性紧密相关,q-PCR法检测Notch-1抑制后这五条miRNA的表达变化,miR-451被选为进一步研究对象。通过CCK-8,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iR-451的功能,采用western blot等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拯救实验,检测共转染shRNA-Notch-1和miR-451 inhibitor的功能改变。9.应用三种免费开放的 miRNA 数据库(Pictar:http://pictar.mdc-berlin.de;TargetScan:http://www.targetscan.org;MirBase:http://mirbase.org/index,shtml)分析预测miR-451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下游靶基因。Western Blot法检测肺腺癌耐药细胞中Notch-1与miR-451调控后靶基因的蛋白表达。10.应用TFSEARCH(ver.1.3)分析MiR-451上游大约3kb左右序列作为其启动子区,运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和荧光素酶活性实验进一步验证。通过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共转染GV144/c-Jun和miR-451 inhibitor的功能逆转。结果1.Notch-1是肺腺癌不同病理学组织类型的诊断及预后分析中重要的分子标志物,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根据病人化疗的不同反应,我们将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病情稳定的病人定义为化疗敏感型,而将明显进展的病人定义为化疗抵抗型。Notch-1在化疗抵抗型中呈现高表达。2.接受过紫杉类化疗方案的肺腺癌病人中,Notch-1高表达被发现与淋巴结转移(p=0.023)、复发(p=0.014)和预后差(p=0.026)密切相关。总生存与无病生存期缩短被证实与Notch-1高表达和TNM临床分期差存在关联性。Notch-1在肺腺癌中能够作为独立预后因素。3.前期cDNA基因芯片显示Notch-1在耐药株中表达高于亲本34.5倍,Notch-1的表达在耐药细胞中呈现明显高表达,并且随着浓度升高和时间延长,Notch-1表达进行性升高。4.DAPT有效抑制大多数Notch信号通路上受体和配体的表达,包括Notch-1。10μM DAPT被选为最适浓度用于后续实验。DAPT能够协同作用多西他赛,明显改善化疗敏感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能力,促进凋亡进程,诱导G2/M期阻滞,同时减低G1期和S期。5.相比较其他处理组,化疗药与抑制剂联合应用后,裸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曲线明显降低,瘤重减轻。DAPT抑制剂处理后Notch-1受到抑制,与化疗药联合应用后,增殖指标ki-67与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的阳性率明显降低,显着的核碎裂表象提示凋亡增加。6.在肺腺癌耐药细胞SPC-A1/DTX和H1299/DTX转染sh-Notch-1质粒,人为下调使Notch-1表达明显下降,多西他赛对耐药细胞的半数抑制能力(IC50)明显减弱,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受到抑制,凋亡增加,并且还介导细胞周期G1期和G2/M期升高,S期减低。在亲本细胞SPC-A1和H1299转染pcDNA3/Notch-1过表达质粒,人为上调Notch-1表达后,亲本细胞对多西他赛的药物敏感性减弱,体内外增殖能力增强。7.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中,抑制Notch表达可以与多西他赛产生协同作用,抑制SPC-A1/DTX细胞的成瘤能力,显着提高多西他赛的化疗敏感性,降低体内ki-67和PCNA的阳性率,促进核分裂。8.在SPC-A1/DTX中干扰Notch-1表达后,miR-451明显升高,而miR-451原本在耐药细胞中呈现低表达。过表达的miR-451能够诱导药物敏感性增加,体外增殖能力降低,凋亡增加和介导细胞周期G2/M期阻滞。MiR-451与Notch-1之间呈负向调控关系,干扰miR-451表达能够部分逆转Notch-1抑制后影响。9.MDR-1为miR-451下游靶基因,其在耐药细胞中呈明显高表达。在亲本或耐药细胞中分别人为调控Notch-1或miR-451表达后,MDR-1表达出现相应改变。在耐药细胞中加入DAPT作用亦能减弱MDR-1表达,同时干扰miR-451后可逆转此现象。10.分析发现miR-451启动子区存在五处激活蛋白AP-1的互补结合位点。AP-1为已知的Notch-1下游功能靶点,c-Jun磷酸化水平与AP-1活化程度密切相关。在SPC-A1/DTX中抑制Notch-1表达使c-Jun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荧光素酶活性实验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证实c-Jun可能的miR-451启动子区结合位点为705-957bp,986-1252bp,2402-2697bp和2706-3005bp。干扰miR-451 能够部分恢复c-Jun上调引起的MDR-1降低。结论与意义1.Notch-1在肺腺癌化疗耐药表型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其表达能够促进肺腺癌化疗增敏,抑制增殖,增加凋亡和改变细胞周期分布水平。2.MiR-451与Notch-1负向调控,呈抑癌基因表现,与化疗增敏作用,增殖抑制,凋亡增加和细胞周期再分布密切相关。3.MDR-1为miR-451直接靶基因,AP-1与miR-451启动子区存在可能结合位点。Notch-1/AP-1/miR-451功能轴的调控异常促进肺腺癌化疗耐药表型的形成。4.本研究首次探讨了Notch-1/AP-1/miR-451信号轴调控异常在人肺腺癌化疗耐药中的重要作用,其为肺腺癌临床个体化治疗和逆转化疗耐药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思路。

陈漫霞[9](2010)在《原发性肝细胞癌P-gp、TopoⅡα基因表达及相关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基因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拓扑异构酶IIα(topoisomerase II alpha, TopoIIα)和抑癌基因P5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HC)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分析P-gp、TopoIIα表达及共表达与PHC患者临床特征、吸烟、饮酒、P53基因等因素的相关关系,探讨通过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来评估肝癌患者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可能性,为肝癌患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09年8月间在广州市2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肝癌组织经术后病理诊断为肝细胞癌,所有病例术前未接受过任何化疗或放疗。通过流行病学现场调查PHC病例的社会人口学、吸烟、饮酒、既往病史、肝癌家族史等信息,查阅病历收集病例(入院第一次检查)的生化检验、免疫检验、病理检验报告等资料,并收集病例肝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S-P法)检测P-gp、TopoIIα和P53基因的表达。采用EpiData3.1录入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PHC组织中P-gp、TopoIIα和基因P53表达PHC组织中P-gp、TopoII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60%(102/125)、48.00%(60/125),P-gp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TopoIIα表达(χ2=33.92, P=0.000)。P53基因突变率为32.80%(41/125)。P-gp和TopoIIα共表达阳性率为44.00%(55/125)。2. P-gp、TopoIIα表达与PHC临床特征、P53基因、吸烟、饮酒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P-gp表达阳性率与患者年龄、肝癌细胞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大小、血清AFP水平、血清AST水平、伴有慢性肝炎有关(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越低,P-gp表达阳性率越高(r=0.222,P=0.013)。肝癌患者血清AFP水平升高者TopoIIα表达阳性率高于血清AFP水平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增长TopoIIα表达阳性率有升高的趋势,但不同年龄段患者TopoIIα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突变型P53基因肝癌患者P-gp、TopoIIα表达及共表达阳性率均高于野生型P53者(P<0.05)。P-gp、TopoIIα表达阳性率与吸烟、饮酒无关。3. P-gp、TopoIIα表达的相关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gp阳性表达与血清AFP水平、血清AST水平、P53基因有关联,其关联强度分别为4.904、3.083和12.620。TopoIIα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血清AFP水平、P53基因有关联,其关联强度分别为1.681、2.758和4.494。P-gp和TopoIIα阳性共表达与血清AFP水平、P53基因有关联,其关联强度分别为2.969和5.338。结论:1. P-gp、TopoIIα基因在PHC组织中有表达, P-gp阳性表达高于TopoIIα阳性表达。2. P-gp、TopoIIα阳性表达及共表达均与P53基因有关。3. P-gp阳性表达与血清AFP水平、血清AST水平、P53基因有关联;TopoIIα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血清AFP水平、P53基因有关联;P-gp和TopoIIα阳性共表达与血清AFP水平、P53基因有关联。P-gp、TopoIIα阳性表达与吸烟、饮酒无关。肝癌患者的血清AFP水平、血清AST水平两临床指标是评估肝癌患者多药耐药基因P-gp、TopoIIα表达的重要指标。

张秀梅,李柏林,宋敏,宋继谒[10](2003)在《多药耐药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p53、PC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 (HCC)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MDR 1与p5 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关系 ,旨在从基因水平进一步探讨预测化学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 P法 )研究 30例肝穿活检的肝癌组织中MDR 1、p5 3和PCNA的表达。结果 30例肝细胞癌中MDR 1的阳性表达率为 5 6 6 7% ,MDR 1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无关 (P >0 0 5 )。MDR 1表达与 p5 3、PCNA表达间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通过检测MDR 1基因可以对肝细胞癌病人进行化学治疗敏感性预测 ;肝细胞癌中MDR 1基因表达不依赖于 p5 3和细胞增殖这些因素。

二、多药耐药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p53、PC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药耐药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p53、PC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MOF在急性肝损伤与肝细胞癌缺氧及耐药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MOF在小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MOF影响肝细胞癌缺氧耐受及化疗耐药的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英文文章1
英文文章2
Western blot 原始图像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长链非编码RNA CYTOR通过调节miR-125b-5p/KIAA1522轴影响肝细胞癌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新的肝细胞癌相关的lncRNA/miRNA/mRNA调控轴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lncRNA CYTOR/miR-125b-5p/KIAA1522调控轴在肝细胞癌细胞系中的作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非编码RNA在肝细胞癌发生与发展中的调节作用及临床应用(文献综述)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作为ceRNA的ncRNA及其它ncRNA在肝细胞癌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
    第三章 ncRNA在HCC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应用
    第四章 结论、局限性和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基于整合生物信息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三种常见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综述二 复方苦参注射液临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基于整合生物信息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三种常见肿瘤作用机制研究
    一、基于生物信息学的肝癌关键基因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技术路线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二、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作用机制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技术路线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三、基于生物信息学的胰腺癌关键基因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技术路线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四、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胰腺癌作用机制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技术路线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五、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肺癌作用机制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技术路线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结语
    1 研究成果
    2 研究的创新与特色
    3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长链非编码RNA C5orf66-AS1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长链非编码RNA C5orf66-AS1 在宫颈癌中的异常表达的筛选和验证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组织标本
        2.2 细胞复苏、传代和培养
        2.3 主要试剂
        2.4 主要仪器
        2.5 qRT-PCR
        2.6 In situ hybridization(ISH)
        2.7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C5orf66-AS1 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
        3.2 C5orf66-AS1 在宫颈癌细胞中高表达
        3.3 C5orf66-AS1 与宫颈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性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长链非编码RNA C5orf66-AS1 在宫颈癌中的生物学功能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
        2.4 qRT-PCR
        2.5 质粒的构建和提取
        2.6 Cell counting kit-8(CCK-8)
        2.7 克隆形成实验
        2.8 细胞周期
        2.9 细胞凋亡
        2.10 划痕实验
        2.11 Transwell实验
        2.12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构建上调或下调C5orf66-AS1 表达的宫颈癌细胞株
        3.2 C5orf66-AS1 能促进宫颈癌细胞株的增殖能力
        3.3 C5orf66-AS1 能调控宫颈癌的细胞周期
        3.4 下调C5orf66-AS1 能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凋亡
        3.5 C5orf66-AS1 对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无影响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长链非编码RNA C5orf66-AS1 调控宫颈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分子机制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
        2.4 试剂的配置
        2.5 qRT-PCR
        2.6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2.7 RNA免疫共沉淀(RIP)
        2.8 荧光素酶报告实验
        2.9 免疫组化(IHC)
        2.10 核质分离
        2.11 CCK-8
        2.12 动物实验
        2.13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LncRNA C5orf66-AS1在宫颈癌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分布
        3.2 C5orf66-AS1 调控miRNA的筛选
        3.3 C5orf66-AS1 调控miR-637的验证
        3.4 MiR-63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
        3.5 MiR-637的靶基因筛选
        3.6 MiR-637的靶基因验证
        3.7 C5orf66-AS1 可调控RING1 的表达
        3.8 C5orf66-AS1 通过竞争性结合miR-637调控RING1的表达,最终影响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3.9 在实验动物中下调lncRNA C5orf66-AS1可抑制肿瘤的生长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全文总结
    4.1 主要创新点
    4.2 主要结论
    4.3 研究展望
第五部分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宫颈癌中的研究现状
    非编码RNA的生物发生和功能
    宫颈癌中循环lncRNAs下调
    LncRNA-HOTAIR
    LncRNA-H19
    LncRNA-XIST
    LncRNA-CCHE1
    LncRNA-EBIC
    LncRNA-MALAT1
    LncRNA-ANRIL
    LncRNA-LET
    LncRNA-NEAT1
    LncRNA-BLACAT1
    LncRNA-UFC1
    LncRNA-SNHG16
    LncRNA-SNHG20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一 长链非编码RNA在妇科肿瘤中的调控表达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妇科肿瘤中的 miRNA:具有重大影响的小分子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趋化因子受体对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5)miR-423-5p、HNRNPA1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miR-423-5p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分子功能机制研究
    前言
    实验材料及方法
    第一节 miR-423-5p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价值及功能研究
        1 引言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miR-423-5p靶基因筛选及TGFBR3表达在肝癌中的临床价值及功能研究
        1 引言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节 miR-423-5p在肝癌进展中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1 引言
        2 结果
        3 讨论
    第一章 全章结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MicroRNA-423在人类癌症中的调节机制和功能作用
第二章 HNRNPA1在HBV阳性肝细胞癌中的临床价值及分子机制研究
    前言
    实验材料及方法
    第一节 HNRNPA1在HVB阳性肝癌肝切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研究
        1 引言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HNRNPA1在HBV阳性肝细胞癌中的初步分子机制研究
        1 引言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全章结论
    第二章 文献综述 HNRNPA1蛋白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6)LncRNA SNHG5在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SNHG5 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物品
        1.1.3 研究方法
    1.2 结果
        1.2.1 SNHG5 在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升高
        1.2.2 SNHG5 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1.2.3 SNHG5 对乳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1.3 讨论
    1.4 小结
二、SNHG5与mi R-154-5p之间关系的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物品
        2.1.3 研究方法
    2.2 结果
        2.2.1 SNHG5 的亚细胞定位
        2.2.2 SNHG5 相关mi RNA的预测
        2.2.3 验证mi R-154-5p是否能与SNHG5 结合
        2.2.4 验证SNHG5 是否通过调节mi R-154-5p促进乳腺癌的增殖
    2.3 讨论
    2.4 小结
三、SNHG5-miR-154-5p与 PCNA的作用关系研究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物品
        3.1.3 研究方法
    3.2 结果
        3.2.1 PCNA是 mi R-154-5p的直接作用靶点
        3.2.2 SNHG5 通过对PCNA的调节作用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3.3 讨论
    3.4 小结
四、SNHG5 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4.1 对象和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研究方法
    4.2 结果
        4.2.1 SNHG5 在乳腺癌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
        4.2.2 miR-154-5p在乳腺癌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降低
        4.2.3 SNHG5 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更差
        4.2.4 miR-154-5p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更为良好
    4.3 讨论
    4.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长链非编码RNA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MDIG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绪论
第一章 IKZF1 在肝细胞癌中转录调控MDIG的表达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MDIG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功能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MDIG在肝细胞癌中表观遗传调控p21(CIP1/WAF1)的表达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MDIG在肝细胞癌中差异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Notch-1/AP-1/miR-451信号轴参与人肺腺癌细胞化疗耐药表型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Notch-1在人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实验材料
    2、实验试剂与设备
    3、实验方法
    4、结果
    5、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Notch-1在人肺腺癌耐药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
    1.实验材料
    2.实验试剂与设备
    3.实验方法
    4.结果
    5.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MiR-451对人肺腺癌耐药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面材料
    2.实验试剂与设备
    3.实验方法
    4.结果
    5.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Notch-1/AP-1/miR-451信号轴参与肺腺癌耐药调控的分子机制
    1.实验材料
    2.实验试剂与设备
    3.实验方法
    4.结果
    5.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综述一:Notch-1信号通路与肿瘤耐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Notch信号通路与MicroRNA交互作用对化疗耐药的影响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9)原发性肝细胞癌P-gp、TopoⅡα基因表达及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组织标本
    1.3 资料收集
    1.4 基因表达检测
        1.4.1 主要试剂
        1.4.2 试剂的配制
        1.4.3 主要仪器
        1.4.4 实验步骤
        1.4.5 结果判断标准
    1.5 统计分析
        1.5.1 变量定义
        1.5.2 连续型变量的转换
    1.6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2.2 耐药基因P-gp、TopoIIα和癌基因P53 在PHC 组织中的表达
        2.2.1 P-gp、TopoⅡα在PHC 组织中的表达
        2.2.2 P53 在PHC 组织中的表达
    2.3 PHC 组织中耐药基因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2.3.1 PHC 组织中P-gp 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2.3.2 PHC 组织中TopoⅡα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2.3.3 PHC 组织中P-gp 和TopoⅡα共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2.4 耐药基因表达与P53 基因突变的关系
        2.4.1 P-gp 表达与P53 基因突变的关系
        2.4.2 TopoIIα表达与P53 基因突变的关系
        2.4.3 P-gp、TopoIIα共表达与P53 基因突变的关系
    2.5 耐药基因表达与P53 基因型和血清AFP 水平的关系
        2.5.1 P-gp 基因表达与P53 基因型和血清AFP 水平的关系
        2.5.2 TopoⅡα表达与P53 基因型和血清AFP 水平的关系
        2.5.3 P-gp、TopoⅡα共表达与P53 基因型和血清AFP 水平的关系
    2.6 耐药基因表达与吸烟、饮酒的关系
        2.6.1 P-gp 表达与吸烟的关系
        2.6.2 TopoⅡα表达与吸烟的关系
        2.6.3 P-gp 表达与饮酒的关系
        2.6.4 TopoIIα表达与饮酒的关系
    2.7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
        2.7.1 P-gp 阳性表达相关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
        2.7.2 TopoⅡα阳性表达相关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
        2.7.3 P-gp 和TopoⅡα阳性共表达相关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P-gp、TopoⅡα在PHC 中的表达
    3.2 P-gp、TopoⅡα表达相关因素分析
    3.3 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10)多药耐药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p53、PC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2.试剂和方法
    3.判定标准
    4.统计学处理
结 果
    1.MDR-1、p53及PCNA在HCC中的表达
    2.MDR-1表达与p53、PCNA表达的相关性
讨 论

四、多药耐药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p53、PC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MOF在急性肝损伤与肝细胞癌缺氧及耐药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 王萌. 山东大学, 2021(11)
  • [2]长链非编码RNA CYTOR通过调节miR-125b-5p/KIAA1522轴影响肝细胞癌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机制研究[D]. 胡博.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3]基于整合生物信息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三种常见肿瘤作用机制研究[D]. 孟子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长链非编码RNA C5orf66-AS1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芮小慧. 苏州大学, 2019(06)
  • [5]miR-423-5p、HNRNPA1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分子机制研究[D]. 柯瑞盛.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6]LncRNA SNHG5在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 于治灏.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7]MDIG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D]. 霍奇.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5)
  • [8]Notch-1/AP-1/miR-451信号轴参与人肺腺癌细胞化疗耐药表型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D]. 黄佳圆. 南京大学, 2015(01)
  • [9]原发性肝细胞癌P-gp、TopoⅡα基因表达及相关因素研究[D]. 陈漫霞. 广东药学院, 2010(05)
  • [10]多药耐药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p53、PC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 张秀梅,李柏林,宋敏,宋继谒.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03(04)

标签:;  ;  ;  ;  ;  

多药耐药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53、PCNA表达的相关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