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肝内囊腺瘤一例报告

成人肝内囊腺瘤一例报告

一、成人肝内胆管囊腺瘤1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良宇,姜正艳,文卫[1](2021)在《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之肝假性动脉瘤破裂1例诊治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肝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作为胆道出血中极为罕见的病因,了解其诊治方法,对于临床上病因不明的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1例肝假性动脉瘤破裂致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治经过,旨在帮助临床内科医师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李泰[2](2020)在《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3D)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对腹部脏器及及周围相邻的血管、组织、淋巴等进行三维重建,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有无血管侵犯及远处转移等,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提供精准的术前评估。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初步诊断为胰腺及壶腹部周围占位50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1人,女性19人,年龄(63.18±10.25)岁,所有患者行512层腹部增强CT扫描,得到0.5mm薄层影像学资料,将DICOM格式的影像学数据资料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分别分析增强CT数据和三维可视化重建数据判断肿瘤的位置、形态、与周围血管、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完成术前可切除性评估,再与手术中肿瘤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胰腺癌24例,胆管下段癌23例,壶腹部癌2例,十二指肠癌1例,三维可视化判断肿瘤可切除性患者34例,不可切除患者16例。增强CT判断肿瘤可切除28例,不可切除22例。术中证实三维重建患者术前评估与术中证实情况相同,三维可视化技术评估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增强CT。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于增强CT,可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评估的新方法,实现精准化、个性化医疗。

岳虹[3](2020)在《超声造影在复杂性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中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比肝脓肿、肝脏肿瘤的超声造影特点,回顾性分析超声造影在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Caroli disease,C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分析CD的误诊、漏诊的原因,提高准确率。方法:选择2014-2019年二维超声声像图不典型或伴发并发症的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诊断为CD(其中Caroli病Ⅰ型9例,Ⅱ型27例)。与此同时,纳入同期诊断肝脓肿(liver abscess,LA)40例、肿瘤组40例(其中HCC25例、ICC15例),比较其临床特点、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基本情况及临床表现 CD好发于女性,女性病例占66.67%(24/36),平均发病年龄23岁(年龄范围:3个月~72岁)。CD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其并发症相关。CD组二维超声多表现为肝内胆管多灶性/节段性囊状扩张。常规超声(ultrasound,US)图像特征包括: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100%(36/36),呈囊性或管网状液性暗区,沿肝内胆管走行分布,与胆管相通,可见“囊尾征”,病灶内部无回声、病灶边缘回声增强。US报告中明确诊断CD10例(10/36,46.3%)、怀疑该病16例、未诊断该病10例。诊断准确率46.3%。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图像特征包括:(1)病灶边缘:动脉期-门脉期-实质期三期等增强27.8%(10/36),三期高增强38.9%(14/36),高-等-等增强13.9%(5/36),高-等-低增强 11.1%(4/36),无-等-等增强 8.3%(3/36);(2)病灶内部实质期均呈等增强,内见三期均无强化区。CEUS检查报告中明确诊断CD29例(29/36,80.6%)。怀疑该病5例、未诊断该病2例。诊断准确率80.6%。误诊1例左外叶胆管局限性扩张伴胆管结石为硬化性胆管炎;误诊1例肝脓肿为CD伴胆管炎;误诊1例ICC为CD伴化脓性胆管炎;漏诊1例CD合并胆总管腺癌,诊断为胆道梗阻:胆总管下端占位;1例左叶胆管ICC,右叶胆管扩张伴结石,未诊断合并CD;漏诊1例CD合并化脓性胆管炎为肝脓肿。未诊断1例CD伴胆管结石胆管炎。LA组CEUS特点:CEUS在动脉期显示的100%(40/40)病灶边缘快速高增强、门脉期-延迟期快速消退呈低增强。肿瘤组CEUS特点:40个病变内部 97.5%(39/40)动脉期快速高增强,实质期呈低增强,2.5%(1/40)三期等增强。结论:US多表现为多发性、沿肝内胆管走行并与之相通的囊状、串珠状或管网状液性暗区,囊腔内部无回声、而边缘回声增强,多数病例可见特异征象“囊尾征”;CEUS多表现为囊腔内部三期无强化、囊壁三期不同程度增强。LA组与肿瘤组US呈低回声、混合回声,CEUS呈快进快出表现。结合临床特点、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有助于诊断CD,并与LA、ICC、HCC相鉴别。图14幅;表6个,参33篇

葛亮,张胜男,詹江华,包国强[4](2020)在《婴儿肝内胆管囊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肝内胆管囊腺瘤(Intrahepatic biliary cystadenoma)是来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罕见肝脏肿瘤,由Hueter于1887年最先报道,5年后Keen提出了手术切除肝内胆管囊腺瘤的报道,之后Edmondson首次描述了肝内胆管囊腺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1,2]。既往研究提示肝内胆管囊腺瘤好发于肝左叶,男女发病比例约1∶4,占所有肝脏囊性病变病例总数5%以下[3]。此病在儿童中极其罕见,复习国内外文献,迄今为止已被报道的儿童病例仅13例[4-16]。天津市儿童医院收

简远熙,杨素萍,杨扬,王家平[5](2019)在《肝脏原发性少见肿瘤的MRI表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少见肿瘤的MRI表现。结论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肝脏原发性少见肿瘤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肉瘤样癌5例,MRI上T1WI呈低/稍低信号,T2WI呈高/稍高信号;增强扫描2例动脉期病灶边缘明显环形强化,延迟期呈廓清表现;3例动脉期病灶边缘轻度环形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5例病灶内部实性成分呈结节状明显强化。间叶性错构瘤3例,MRI上T1WI呈低/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1例为多房囊性结构,1例以实性成分为主,1例以囊实性成分为主;增强扫描1例为向中心填充性强化,2例动脉期囊壁、分隔及少许实性成分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淋巴瘤3例,MRI上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边缘呈轻度环形强化。另外神经内分泌癌2例,囊腺癌及平滑肌肉瘤各1例。结论肝脏原发性少见肿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陈佳骏,张海阳,曹学冬,曲岩,罗运权[6](2019)在《6例肝内胆管乳头状黏液囊腺瘤的诊疗分析》文中指出肝内胆管乳头状黏液囊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极易复发且有恶变为囊腺癌的可能。常见于成人,女性较男性多发。通常表现为单个的较大的(直径可至15~20 cm)囊性类圆形肿瘤,切开表面可及大小不等的多腔,囊壁较薄,内含黏液。肝内胆管乳头状黏液囊腺瘤被误诊为单纯性肝囊肿或其他肝脏囊性病变,如棘球蚴等也并不少见。由于治疗方式完全不同,肝内胆管乳头状黏液囊腺瘤须与其他囊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其复发率较高,易恶变并可能产生较多并发症,如继发感

袁世俊,李金凝,彭海腾,蔡静,刘欢欢,张财源,汪登斌[7](2019)在《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病理与CT表现》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肝脏间叶性错构瘤(MHL)在儿童与成人的临床、病理与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6例MHL中7个病灶的临床、病理与CT资料,分析并总结其特征表现。结果:本组病例包含5例儿童(中位年龄1岁)与1例成人(年龄65岁),其中成人病例含2个病灶。5例儿童MHL均位于肝脏右叶,其中4例MHL表现为双房或多房囊性,囊液密度均匀;1例病灶为囊实性,囊内见液平影;囊壁无强化或轻至中度强化。1例成人MHL的2个病灶分别位于肝脏左、右叶,均为实性,病灶在CT上呈稍低密度,增强后较大病灶主体无强化、局部轻度延迟强化,较小病灶呈轻度延迟强化。儿童MHL镜下见纤维组织将疏松水肿的间叶组织分隔成囊腔,可见小胆管增生及血管。成人MHL镜下见增生、变性的胶原纤维、散在分布的肝细胞岛与畸形的血管和胆管。结论:MHL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在儿童与成人间具有一定共性与差异,对MHL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许晓磊,高灿灿,王志鑫,王展,周灜,王海久,叶海雯,庞明泉,周虎,后亚军,郭兵,樊海宁[8](2019)在《肝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文中指出肝囊性病变分为寄生性和非寄生性。寄生性病变主要指肝囊性包虫病,非寄生性病变可再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病变。目前对肝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规范治疗尚不健全,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文献对肝囊性相关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相关问题进行综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李兰,谢萍[9](2019)在《成人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超声表现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成人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成人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49岁。因皮肤黄染1个月余入院,入院后行腹部彩超:左肝内探及范围80mm×50mm的囊状液暗区,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内透声欠佳,可见多条分隔光带,该液暗区似与胆总管相通,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囊状液暗区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另于左肝内可见扩张的胆管,较宽处内径8mm,右肝内可见扩张的胆管,较宽处内径5mm,肝内胆管未见明显结石。胆囊大小59mm×18mm,形态正常,内透声可,内未见明显结石,囊壁毛糙,胆总管较宽处内径12mm,内透声欠佳,内可见多条分隔光带。行胆管病损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胆管空肠吻合术。病理结果:(左肝及肝门)间叶性错构瘤。结论:成人肝脏间叶性错构瘤在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掌握其超声声像图的特征有利于临床医生对这一良性病变做出正确的诊断。

许晓磊[10](2019)在《193例合并肝外器官累及的肝泡型包虫病病例特征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性分析193例肝外器官受累的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肝外转移器官与病灶位置等临床特征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其中行外科干预的98例肝泡型包虫病的临床治疗策略,为流行地区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临床观察以及治疗等方面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详实的临床材料。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93例合并肝外器官累及的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年龄、性别、组别、区域的差异,进一步探讨肝脏原发灶是否于肝外器官转移具有统计学意义。2.根据病灶分布情况,对其中98例行外科干预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准根治性切除组(n=61)、姑息性切除组(n=29)、肝移植组(n=8),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复发随访情况。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纳入的193例患者中,男89例,女104例,年龄范围572岁,中位年龄41岁,男女性别比1∶1.17;藏族以及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文盲占72.53%、小学占11.92%)是该病的重点人群;所有患者均来自青海境内,其中分布以青海果洛、玉树居多。2.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肝S8段(Hazard ratio[HR],1.877;95%confdence interval[CI]:1.026 to 3.437;P=0.041)与肝外器官肺转移密切相关;肝S7段(Hazard ratio[HR],5.689;95%confdence interval[CI]:1.913 to 16.915;P=0.002)与肝外器官脑转移具有显着相关性。3.98例行外科干预的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其中准根治性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7%(34/61),其中低蛋白血症伴胸腔积液18例、肺部感染9例、切口感染3例、胆漏4例;术后复发率14.8%(9/61),随访期间死亡3例。姑息性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1.4%(12/29),其中胆漏合并残腔感染5例、肺部感染伴胸腔积液3例、2例梗阻性黄疸、1例切口感染、1例胆管-支气管漏;术后复发率17.2%(9/29),随访期间死亡3例。准根治性切除与姑息性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移植组8例患者中,1例为急性排斥反应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为凝血功能障碍致消化道出血、1例为肝肾综合症、余4例患者均获得长期生存。结论:1.肝内原发灶位置多位于右肝S7、S8段,肝脏邻近器官或组织多累及胆囊、肾脏、膈肌、胰腺等;肝外远隔转移器官多为肺、脑等,并且通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肝S8段原发灶与远隔器官肺转移密切相关,肝S7段病灶与脑转移显着相关,在肝外远隔特定器官转移诊断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2.肝泡型包虫病行准根治性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然后术后复发率却较低。对于肝外器官累及的这些复杂性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临床中应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结合多学科诊疗模式,遵循损伤控制外科原则,以使患者最大化收益。

二、成人肝内胆管囊腺瘤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人肝内胆管囊腺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2)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前言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一般资料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2 实验仪器与材料
    1.3 研究方法
        1.3.1 CT数据的采集
        1.3.2 三维可视化重建可切除性评估
        1.3.3 术前CT影像学评估
        1.3.4 手术探查
        1.3.5 数据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第2章 结果
    2.1 512 排螺旋CT扫描数据的3D重建图像
    2.2 三维可视化评估结果
    2.3 增强CT评估结果
    2.4 手术结果
    2.5 三维可视化和增强CT对肿瘤的可切除性评估对比
    2.6 典型病例
第3章 讨论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3)超声造影在复杂性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中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Caroli病基础与临床研究新进展 综述
    参考文献

(5)肝脏原发性少见肿瘤的MRI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设备和参数
    1.3 MRI图像及病理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3.1 肝脏肉瘤样肝细胞癌
    3.2 肝脏间叶性错构瘤
    3.3 肝脏淋巴瘤
    3.4 肝脏神经内分泌癌
    3.5 肝内胆管囊腺癌
    3.6 肝脏平滑肌肉瘤

(6)6例肝内胆管乳头状黏液囊腺瘤的诊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及手术方式
    2.2 实验室结果
    2.3 手术结果
    2.4 术后病理
3 讨论

(7)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病理与CT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CT检查
    1.3 影像学分析
    1.4 病理学检查
2 结果
    2.1 CT表现
    2.2 手术后病理表现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3.2 病理学表现
    3.3 CT影像学表现
    3.4 预后
    3.5 鉴别诊断

(8)肝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肝囊性包虫病
2 肝良性囊性病
    2.1 单纯性肝囊肿
    2.2 多囊肝 (polycystic liver disease, PLD)
    2.3 肝内假性囊肿
    2.4 胆管周围囊肿
    2.5 胆汁瘤和肝脓肿
3 肝交界性囊性病变
    3.1 胆管囊腺瘤
    3.2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 of the bile duct, IPNB)
    3.3 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
    3.4 胆管错构瘤
4 肝恶性囊性病
    4.1 胆管囊腺癌
    4.2 囊性肝细胞癌
    4.3 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 (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 UESL)
5 小结

(9)成人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超声表现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告
2 文献复习并讨论

(10)193例合并肝外器官累及的肝泡型包虫病病例特征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193 例合并肝外器官累及患者的临床资料
        3.1.1 一般资料
        3.1.2 临床特征
        3.1.3 临床变量与是否远隔器官转移的关系
        3.1.4 对常见远处转移器官部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3.2 193 例患者中行外科干预的98 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
        3.2.1 98 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
        3.2.2 手术方式
        3.2.3 术中术后情况
        3.2.4 术后并发症及短期随访情况
第4章 讨论
    4.1 不同性别肝泡型包虫病例数分析
    4.2 不同族别肝泡型包虫病例数分析
    4.3 不同年龄患者肝泡型包虫病例数分析
    4.4 不同文化受教育程度肝泡型包虫病例数分析
    4.5 不同区域肝泡型包虫病例数分析
    4.6 肝泡型包虫病影像学诊断
    4.7 肝泡型包虫肝外转移途径
    4.8 实验室诊断
    4.9 治疗方法
        4.9.1 准根治性切除
        4.9.2 姑息性切除
        4.9.3 肝移植
        4.9.4 其他
    4.10 小结与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成人肝内胆管囊腺瘤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之肝假性动脉瘤破裂1例诊治分析[J]. 张良宇,姜正艳,文卫.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21(12)
  • [2]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D]. 李泰.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3]超声造影在复杂性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中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D]. 岳虹.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2)
  • [4]婴儿肝内胆管囊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J]. 葛亮,张胜男,詹江华,包国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20(01)
  • [5]肝脏原发性少见肿瘤的MRI表现[J]. 简远熙,杨素萍,杨扬,王家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9(10)
  • [6]6例肝内胆管乳头状黏液囊腺瘤的诊疗分析[J]. 陈佳骏,张海阳,曹学冬,曲岩,罗运权.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10)
  • [7]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病理与CT表现[J]. 袁世俊,李金凝,彭海腾,蔡静,刘欢欢,张财源,汪登斌.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9(09)
  • [8]肝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J]. 许晓磊,高灿灿,王志鑫,王展,周灜,王海久,叶海雯,庞明泉,周虎,后亚军,郭兵,樊海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05)
  • [9]成人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超声表现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李兰,谢萍.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9(05)
  • [10]193例合并肝外器官累及的肝泡型包虫病病例特征性分析[D]. 许晓磊. 青海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成人肝内囊腺瘤一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