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人、文化人、道德人——论广告人的社会角色及其社会文化责任

经济人、文化人、道德人——论广告人的社会角色及其社会文化责任

一、经济人·文化人·道德人——论广告人的社会角色及其社会文化责任(论文文献综述)

汤帅[1](2019)在《湖南省地市广告公司经营困境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作为服务产业与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广告产业的发展也得到质的飞跃。为了更灵活的应对来自国内外市场的挑战,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占比,国家对广告产业经营发展的扶植力度正不断加大,开始了集约化、专业化、制度化、品牌化、“互联网+”等的探索与经营,广告经营反映了广告行业和广告市场发展的整体面貌,自1978年以来,中国广告经营模式就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的演变和发展。湖南省地市广告公司为顺应时代潮流,应加快广告公司的经营发展与结构调整,积极研究当地的特色与民族文化,提出差异化、精品化的广告经营规划。但目前湖南省地市广告公司的经营进入了瓶颈期,在对娄底市、邵阳市、衡阳市、湘西自治州、常德市等地市州进行走访调研,访谈8位具有代表性的地市广告公司负责人并获取大量一手材料后,发现目前地市广告市场存在萎缩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政府企业形象广告骤减与医疗广告下跌等方面;广告市场内部恶性竞争严重,价格战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版权意识匮乏让侵权广告作品成风;广告公司存在“散乱小”现象,地区凝聚力匮乏;优质广告创意人才储备不足,引进难、留人难;地市广告公司因缺乏核心竞争力,难出精品广告等诸多经营困境,已经严重影响到湖南省地市广告公司的健康发展。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传播媒介多元变化的背景下,湖南省地市广告公司经营的优化对策应结合时代特性来探究。针对上述经营困境,本文将从拓展地市广告市场、培育地市广告公司核心竞争力、创新“互联网+广告”发展模式、推进广告人才队伍的建设等多维度出发展开论述。

陶如意[2](2018)在《互联网传播环境下的广告职业变迁 ——以管辖权为核心的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广告职业的外在边界和内在结构正发生着巨大变化。互联网打破了广告职业的管辖权边界,带来了外围参与者的入侵,并由此改变了广告职业原有的演进方式。本研究将以此为背景,从职业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切入,借用职业系统理论的核心分析概念,特别是“管辖权”的概念,探究互联网对广告职业外部环境及内部控制的影响。通过对20名从业者的访谈,本研究发现,互联网带来了一个多元主体构成的广告职业系统,同时改变了广告职业同其他参与主体在这个职业系统中的互动关系,而这种互动关系的改变又进一步影响到了广告职业的管辖权控制。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传统的广告主-广告公司-媒体的分工模式被打破了。占据内容或技术优势的媒体开始向“上游”入侵,通过内容业务的“抢夺”及投放业务的“挤占”削弱广告公司的管辖权;而具备了一定专业实力的广告主则开始向“下游”延伸,通过组建in-house及“流量置换”的方式回收广告公司的管辖权。除了媒体和客户,技术公司和咨询公司也表现出了抢夺广告公司管辖权的企图。不过从实际分工来看,他们之间仍然是以合作为主导。除了外部影响,互联网还重塑了广告职业的内部控制方式:一是通过改变广告职业的“诊断”、“推理”和“治疗”模式,打破了其原有的文化结构;二是催生了以4A广告公司和小型创意公司为主的新的分工,同时带来了两类公司在专业自主性上的分化。总的来说,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广告职业的变迁表现为这样一种过程:互联网作为扰动因素引发了“碰撞链”和“空位链”,带来了一系列管辖权“争夺”和“挤压”,其影响不断在广告职业系统的后果链中传递。最终,各参与主体通过“协商”的方式确立了新的分工。互联网还影响了广告职业的内部控制,广告职业通过改变文化结构及重新进行内部分工的方式强化了管辖权控制,化解了互联网带来的部分扰动。由此,广告职业获得了一种动态平衡发展。未来,广告职业在继续强化内部控制之外,还可以通过重回广告专业主义的方式建立更为牢固的管辖权,以此来抵御外围竞争者的入侵。

李苑静[3](2017)在《“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及其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社会责任是道德规范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个人只有在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中,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和尊严。社会责任既能为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又能提升人的文明化和社会化程度。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程。“90后”大学生作为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其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弱,不但关系到自身的成长与成才,而且直接影响着中国未来道德文明的发展方向和现代化进程。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以“9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为研究目标,通过实证调查,客观揭示了 “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和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相应对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相关概念探讨入手,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责任意识及其培育相关理论的梳理,明确了责任判断的依据,为“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史为鉴,通过对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及其培育内容的历时性梳理,探寻出不同历史阶段,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与国家、社会的紧密关系以及在各个时期的具体特点,为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提供历史的借鉴和思考。“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既是以往社会责任意识培育效果的回应,也是未来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现实基础。通过问卷的设计和开发,对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对家庭的责任意识、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对集体的责任意识、对国家的责任意识、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意识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对影响“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个体特征、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为“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对策提供了现实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论文从环境育人、宣传育人和实践育人以及培育理念等方面提出了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有效对策:优化社会、学校和家庭等育人环境;加强宣传教育和实践教育,重视榜样示范作用、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及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遵循科学的育人理念,充分尊重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注重培育的层次性、差异性和协同性,以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地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提升的目标。

余璐璐[4](2015)在《广西广告人生存状态研究与对策》文中指出不断增长的广西广告市场需求造就了庞大的广告从业群体,他们是广西广告业的核心,推动着广西经济与文化发展。研究广西广告从业群体对广西广告业来说至关重要。本文是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广告实业界从业人员(以下简称广西广告人)职业状况的实证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内容分析的方法,问卷调查围绕着广西广告人的“基本信息”、“从业环境”、“自我认同”、“职业归属”这几个维度展开。从社会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广西广告人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自我认同、职业归属、职业期待等从业的现实面貌,期望梳理出在新旧媒体共存的环境下影响广西广告从业者职业状况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广告人认为广西的广告业市场潜力大、从业前景好,对广西广告行业的人文氛围较为满意。但是,广西广告人的现实状态也存在着社会地位较低、自我认同不高,职业归属感不强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年危机、福利待遇不高、专业素养缺失、职业流动频繁、从业压力大等多方面。笔者认为这种状态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是广告人的主观作为,应综合考虑广告人的社会角色担当、职业道德失衡、广告行业“现实的震荡”、社会价值观的衡量与批判、时代发展的挑战等多层面因素。因此,改善这种状态应当依靠加快广西广告行业发展、广告教育改革、加强广告监管、采用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媒介素养、建立话语机制、依托社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吴红[5](2015)在《我国广告职业群体的专业身份认同与广告专业主义建构》文中研究指明广告产业是以知识为主要因素的服务产业,因此,广告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作为整体的广告职业群体。广告职业虽然是一种商业服务,但它在形式上是文化生产,这种特殊的组合意味着广告工作不仅要依赖文化知识,还需要一套经过教育和训练才能掌握的方法以及随之而来的规范体系。这些基本特征决定了广告职业确实是一种专业。然而,专业在本质上是认同的结果,也就是说,只有广告职业群体拥有专业身份认同,广告职业才能真正成为专业。专业身份认同就是广告职业群体成员对广告这种职业“具有专业内涵与专业价值”的认知与肯定,这种认知从根本上来自于社会整体认知基础。专业身份认同是广告人职业尊严的源泉,是专业权力的基础,也是广告人获得合理经济报酬的正当理由,更是广告行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检验我国广告职业群体的专业身份认同状况能够揭示我国广告专业发展的真实状况及其深层原因。本文依据专业身份认同的概念与内涵设计了调查框架,针对我国广告职业群体进行了专业身份认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广告职业群体实质上缺失专业身份认同。通过对调查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广告职业群体缺失专业身份认同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广告产业发展历程中没有经历过以广告职业群体为主体的自觉的专业身份认同建构行动。因为,专业身份认同并不是随着职业发展自然形成的,而是职业群体积极建构的结果。广告的专业特性与缺乏专业身份认同的矛盾导致了当前我国广告职业群体的生存问题,也直接影响了我国广告产业的整体素质与生产能力,造成了广告产业“非专业化”的核心问题。因此,要解决我国广告产业的问题,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广告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建构广告职业群体的专业身份认同。观照职业社会学对职业发展史的分析,广告专业身份认同建构的基本路径是建构广告专业主义。这里的专业主义不仅仅是指一套以道德规范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体系,更是指包含意识形态与专业权力及其彼此的互动关系在内的专业运行制度。当前我国建构广告专业主义,必然要在我国广告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媒介技术变革带来的广告传播形态以及广告职业核心任务的变迁,将数字媒介时代的广告专业与大众媒介时代广告专业的形态与价值的延续与创新结合起来。这样,广告专业主义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我国广告职业群体建构起强有力的专业身份认同。总体而言,本文是以社会认同理论和职业社会学的专业主义分析为基础,建构专业身份认同的概念框架;以概念框架为依据设计调查研究方案,以此检验我国广告职业群体的专业身份认同状况,论证我国广告职业群体缺失专业身份认同的假设;通过对专业身份的组织化与制度化的特征分析,寻求广告专业身份认同的制度化建构路径,即广告专业主义建构;最后,本文立足于媒介形态的变迁与我国广告专业发展的现实,提出我国广告专业主义建构的具体内容,从而实现了对专业身份认同问题的相对完整的探索路径,为我国广告产业发展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一种新的系统化的研究路径。具体而言,本文研究主要包含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专业身份认同概念的形成过程,建构专业身份认同的概念框架,阐述专业身份认同的概念内涵、特征以及认同价值的历史来源;分析专业身份认同的社会学意义,阐明专业身份认同在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价值,以及对我国广告职业群体乃至我国广告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依据专业身份认同的概念框架设计针对我国广告职业群体的专业身份认同调查方案,实施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提出“我国广告职业群体缺乏实质性的专业身份认同”的调查结论。第三部分,分析我国广告职业群体缺乏实质性的专业身份认同的原因及影响,提出建构广告专业身份认同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专业身份的特征出发提出专业身份认同建构的制度化路径;分析专业主义制度的构成要素,分析我国当前广告专业制度的状况,提出我国广告专业主义制度建构的基本方向。第四部分,从媒介传播形态的规定性出发,结合我国广告专业的现实情况,提出当前广告专业义主义建构的具体内容。鉴于我国已经建立起广告专业主义外部制度的现实,本文将建构的重点放在专业主义核心制度方面。

张金海,吴红[6](2013)在《我国广告人的生存状态与专业身份认同问题探析》文中研究指明不断增长的广告市场需求造就了我国庞大的广告从业者群体,他们是改革开放以来推动我国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当前我国广告从业人者群体的生存状态却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成为广告行业发展的突出阻碍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新时代的经济与媒介快速发展。本文旨在从身份认同的角度解释与分析广告从业者群体的生存状态问题,指出我国广告人生存状态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缺失专业身份认同,从而提出从专业角色与专业价值两个方面建构广告专业身份认同的建议。

文津[7](2012)在《浅谈广告人的文化责任》文中认为广告人作为广告的策划者,不仅要承担着一定的经济责任,同样也肩负着一定的文化责任。本文通过对广告人的文化责任内涵和意义进行概述,分析了当前几种背离民族文化内涵的广告表现形式,提出了解决广告人责任缺失问题的对策。

黄娟娟[8](2011)在《当“创意”遇到“真实”——广告传播中的职业道德考量》文中研究指明广告传播中的道德责任问题一直备受学界与业界的关注,也是广告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如今在策略创意至上的品牌营销时代,广告人深刻洞察消费者的"内心需求",在传播所谓产品"真实"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暴露广告从业者职业道德的缺失,导致广告行业深陷信任危机。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广告传播的真实性与职业道德之间的关系,为其在新媒体技术日趋深化中找到发展的方向。

陈相雨,杨杰[9](2010)在《城市广告人:角色、阶层及符号生产——城市广告人生存状态的社会学思考》文中提出广告人具有经济人、文化人、社会人的角色,此三种角色存在较大的冲突,其原因来自于多种社会力量的较量,在这场较量中资本力量占据优势。资本力量控制着广告人,而广告人并未因屈从于资本而暴富,相反因符号生产的过度功利,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导致广告人职业声誉下降,以致成为政治权力的运作对象。由于广告人缺乏权力资源,在遭遇不公正的权力运作之时难有申辩的机会,加上社会整体上缺少利益表达机制,使广告人与处于同一阶层的其他群体相比,在权力、财富、社会声誉等方面居于明显弱势。然而,大部分广告人却能做到"痛并快乐着",其原因来自弥漫于广告领域的意识形态。

董海霞[10](2010)在《文化视域下的道德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化是道德及道德教育的精神寓所。作为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文化通过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人伦内容进行规约。价值观是道德的核心,因而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道德理解。基于道德与文化之间天然的、本体意义上不可分割的联系,道德教育始终存在于一定的文化谱系之中,体现文化的内在精神和价值理想,是一种文化性存在。道德教育目的、主体、内容、方法等基本要素都具有特定的文化性格。在文化变迁的过程中,道德教育通过文化选择、文化传承和文化创造,有目的、有意识地影响与塑造个体精神世界,完成文化对人的教化和陶冶,进而影响社会生活。从古代的儒家文化到近代的“新文化”;从计划经济文化到市场经济文化,伴随中国的文化演进,道德教育也在不断变革与发展。无论是逻辑的审视还是历史的考察,道德教育与文化之间都密切相联,从文化的角度审视道德教育,有助于我们对道德教育的根本问题,特别是道德教育诸种特有现象与时代问题,对道德教育的未来趋势与走向有一个相对完整而深刻的理解。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道德教育,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道德教育的特性及其使命,丰富和发展道德教育理论,而且也有利于推动道德教育的学科建设。当前中国道德教育遭遇到的文化问题急剧凸显。文化全球化的冲击、文化多元化的挑战和技术文化的侵蚀,既给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使道德教育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文化的变迁使社会生活主体面临无可避免的剧烈文化冲突和心理震荡:道德价值路向模糊、文化认同危机、价值相对主义、道德冲突,不一而足。中国人体验着各种价值观的彼此冲突,对成为何种人,持有何种道德价值观无法做出抉择,处于一种漂泊的无根境遇,失去了固有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个体精神世界出现道德迷失、价值混乱、虚无主义。现实生活世界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流俗主义等道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道德教育经历着文化精神迷失的深层危机,这使道德教育产生了道德价值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本土道德与异域道德等诸多困惑,然而现实的道德教育对此却表现得软弱无力,依然在工具化、功利化和科学化的状态之中,徘徊不前。本研究正是基于此,从整体的文化视角思考道德教育的文化问题,在不离开道德教育的文化一般性基础之上,力图勾勒出一个基本的思想框架。道德教育先天的具有文化性格,这是本文立论的根本和前提。第一章主要从逻辑视角论证道德教育和文化相互缠绕的关系。文化作为人的稳定的生存方式,其深层心理结构及价值观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内容,体现在个体的思想、行为方式当中,而道德及道德教育具有承载、传递及创新文化的天然职能,道德教育的主体、目标、内容和方法等要素都具有文化性格;第二章从历史维度探讨伴随文化的演进道德教育的嬗变历程,梳理并分析了在儒家文化、“新文化”、计划经济文化及市场经济文化阶段,道德教育所体现的不同文化逻辑;第三章从现实角度把握当前道德及道德教育遭遇的时代文化问题,探讨了文化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与技术文化对个体道德及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带给道德教育的冲击与挑战;第四章主要揭示当前的文化问题引发道德教育文化精神迷失的深层危机,人们失去了原有的文化价值标准,在精神世界产生了意义迷失,进而在现实生活世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道德失范问题。道德教育面临深刻的困惑,但现实的道德教育却存在着工具化、功利化和科学化的痼疾;第五章指出道德教育应当回归文化,引领个体精神世界的生成,培养新道德人格,促进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性转换,萃取他者道德文化的精华,确立道德文化的本土意识,以承担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

二、经济人·文化人·道德人——论广告人的社会角色及其社会文化责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济人·文化人·道德人——论广告人的社会角色及其社会文化责任(论文提纲范文)

(1)湖南省地市广告公司经营困境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界定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对象界定
第2章 湖南省地市广告公司的发展背景与经营现状
    2.1 湖南省地市广告公司的发展背景
        2.1.1 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2.1.2 从传统型转向互联网
        2.1.3 结构调整与创新融合并重
    2.2 湖南省地市广告公司的经营现状
        2.2.1 广告经营额增长但效益下降
        2.2.2 广告公司规模提升但实力单薄
        2.2.3 广告公司尝试双效统一发展
第3章 湖南省地市广告公司的经营困境
    3.1 地市广告市场萎缩
        3.1.1 政府企业形象广告减少
        3.1.2 医疗广告滑铁卢式下跌
    3.2 内部恶性竞争严重
        3.2.1 价格战扰乱广告市场
        3.2.2 侵权损伤市场良性竞争
    3.3 地市广告公司缺乏核心竞争力
        3.3.1 广告内容同质化严重
        3.3.2 广告公司创新性不足
    3.4 地市广告公司“亚健康”生长
        3.4.1 散乱小现象突出
        3.4.2 地区凝聚力匮乏
    3.5 地市广告人才缺失严重
        3.5.1 传统广告人才转型受限
        3.5.2 优秀广告人才引进艰难
第4章 湖南省地市广告公司经营困境的成因与影响
    4.1 地市广告公司经营困境的成因
        4.1.1 区位劣势呈现恶性循环
        4.1.2 政府政策倾斜力度变小
        4.1.3 广告法规更新相对滞后
        4.1.4 互联网广告技术门槛高
        4.1.5 广告经营理念较为落后
    4.2 地市广告公司经营困境产生的影响
        4.2.1 对地市经济的贡献率降低
        4.2.2 地市广告产业竞争力下降
        4.2.3 摧垮大量中小型广告公司
第5章 湖南省地市广告公司经营的优化对策
    5.1 开拓地市广告公司生存空间
        5.1.1 深耕本地市场
        5.1.2 外联拓展市场
    5.2 促进地市广告公司良性竞争
        5.2.1 自律的良性行业环境
        5.2.2 强化外部力量的监督
    5.3 培育地市广告公司核心竞争力
        5.3.1 实现广告内容差异化竞争
        5.3.2 创新“互联网+广告”模式
        5.3.3 建立广告公司品牌形象
    5.4 优化地市广告公司市场结构
        5.4.1 广告目标市场细分化
        5.4.2 广告公司发展集约化
    5.5 推进广告人才队伍的建设
        5.5.1 培养“互联网+广告”人才
        5.5.2 加速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A访谈提纲节选
附录B 研讨座谈会记录节选一
附录C 访谈记录节选二
附录D 访谈记录节选三
附录E 访谈记录节选四
附录F 访谈记录节选五
致谢

(2)互联网传播环境下的广告职业变迁 ——以管辖权为核心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职业社会学研究视角:职业系统与管辖权
        1.2.2 传统的广告职业研究路径
        1.2.3 互联网与广告职业
    1.3 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方法
2 广告职业外部环境的变化
    2.1 广告公司和媒体在行业分工系统中的管辖权变动
        2.1.1 广告内容领域:内容媒体的入侵及对广告公司管辖权的削弱
        2.1.2 广告投放领域:互联网媒体的“空位”占据及对广告公司管辖权的挤压
    2.2 广告公司和广告主在行业分工系统中的管辖权变动
        2.2.1 广告公司的管辖权松动
        2.2.2 广告主的管辖权回收
    2.3 广告公司和其他参与者在行业分工系统中的管辖权变动
3 广告职业内部控制的变化
    3.1 互联网对广告职业文化管辖权的影响
        3.1.1 “诊断”的拆解式剥夺
        3.1.2 “推理”的数据型转变
        3.1.3 “治疗”的有效性削弱
    3.2 互联网对广告职业内部分工的影响
        3.2.1 新的内部分工:4A广告公司VS本土创意热店
        3.2.2 职业自主性分化:4A广告公司自主性的削弱VS本土创意热店自主性的强化
4 一个概述:互联网传播环境下广告职业的动态平衡发展
    4.1 外部管辖权传递:”碰撞链扰动”VS“空位链扰动”
    4.2 内部管辖权重塑:“被打破的文化结构”VS“被分化的专业自主性”
    4.3 广告职业的动态平衡发展
5 结论及进一步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及其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基本框架及创新性
        1.4.1 论文的基本框架
        1.4.2 论文的创新性
第2章 社会责任意识及其培育的基本理论
    2.1 社会责任意识及其培育的基本概念
        2.1.1 责任、责任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
        2.1.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及其培育
    2.2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责任意识及其培育的相关理论
        2.2.1 人何以要负责——人的存在方式与人的责任
        2.2.2 人何以能负责——自由意志与人的责任
        2.2.3 责任判断的依据
第3章 新中国建立以来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发展及其培育的历史变迁
    3.1 1949—1966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3.1.1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表现:革命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3.1.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举措
    3.2 1966—1976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3.2.1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表现:狂热的政治盲从
        3.2.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病变
    3.3 1977—1989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3.3.1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表现:强烈的主体参与意识
        3.3.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回归
    3.4 90年代至今: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3.4.1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表现:“理性”的务实意识
        3.4.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发展
    3.5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历史反思
    小结
第4章 “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调查
    4.1 问卷设计及调查的基本情况
        4.1.1 调查对象的选取
        4.1.2 调查地点的选取
        4.1.3 调查样本的抽取
        4.1.4 问卷基本情况
    4.2 “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调查
        4.2.1 对自我的责任意识
        4.2.2 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4.2.3 对他人的责任意识
        4.2.4 对集体的责任意识
        4.2.5 对国家的责任意识
        4.2.6 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意识
    4.3 “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总体表现
        4.3.1 社会责任意识主流积极向上
        4.3.2 社会责任意识支流不容乐观
第5章 “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影响因素
    5.1 个体特征因素分析
        5.1.1 性别因素分析
        5.1.2 年级因素分析
        5.1.3 专业因素分析
        5.1.4 政治面貌因素分析
    5.2 学校环境因素分析
        5.2.1 学校类型因素分析
        5.2.2 几项学校工作因素分析
    5.3 家庭环境因素分析
        5.3.1 家庭所在地因素分析
        5.3.2 家庭结构因素分析
    5.4 社会环境因素分析
        5.4.1 政治因素分析
        5.4.2 经济因素分析
        5.4.3 文化因素分析
第6章 “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对策
    6.1 优化育人环境
        6.1.1 优化社会环境
        6.1.2 优化学校环境
        6.1.3 优化家庭环境
    6.2 加强宣传教育
        6.2.1 树立先进榜样
        6.2.2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3 注重实践育人
        6.3.1 校园文化活动育人
        6.3.2 社会实践育人
    6.4 遵循科学育人理念
        6.4.1 尊重主体性
        6.4.2 区分层次性
        6.4.3 注重差异性
        6.4.4 加强协同性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4)广西广告人生存状态研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广西广告人的文献综述
        1.3.3 国外文献综述
    1.4 广告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4.1 国内广告业发展态势
        1.4.2 国际广告业发展态势
第二章 广告人生存状态研究的理论阐释
    2.1 概念界定
        2.1.1 广告人的概念
        2.1.2 广告学人
        2.1.3 未来广告人
        2.1.4 生存状态
        2.1.5 广告人生存状态
    2.2 广告人生存状态的理论阐释
        2.2.1 传播学理论
        2.2.2 媒介学理论
        2.2.3 广告学理论
        2.2.4 社会学理论
第三章 广西广告人生存现状的调查分析
    3.1 广西广告人现状调查的问卷设计
        3.1.1 问卷设计
        3.1.2 样本的选择
        3.1.3 实地调查
    3.2 广西广告人现状调研的数据分析
        3.2.1 广西广告人的基础信息
        3.2.1.1 性别比例
        3.2.1.2 年龄结构
        3.2.1.3 教育背景
        3.2.1.4 薪资水平
        3.2.2 广西广告人的从业环境
        3.2.2.1 选择广告业的原因
        3.2.2.2 加班文化
        3.2.2.3 假期福利
        3.2.2.4 行业人文氛围
        3.2.2.5 广西广告人从业结构
        3.2.2.6 职业晋升空间
        3.2.3 广西广告人的职业归属和行为认同
        3.2.3.1 广西广告人的职业忠诚度
        3.2.3.2 广西广告人职业素养认可度
        3.2.3.3 广西广告人工作压力感知度
        3.2.3.4 广西广告人对广西广告业的态度
        3.2.3.5 广西广告人认为制约广西广告业发展的因素
        3.2.3.6 关于提高广西广告业发展的措施选择
        3.2.4 广西广告人的自我提升
        3.2.4.1 广告人职业能力的自我提升
    3.3 广西广告人总体从业特征
第四章 广西广告人生存状态现状的成因分析
    4.1 广西广告行业的特性
        4.1.1 广告职业未形成专业化
        4.1.2 广告职业“三密集”特性
        4.1.3 广告公司专业化定位模糊
        4.1.4 广西缺乏稳定成熟的广告客户群
        4.1.5 广西区媒介与广告公司的失衡
        4.1.6 广告教育与行业的脱节
    4.2 广西广告人自身问题
        4.2.1 广西广告人的职业道德的误区
        4.2.2 广西广告人之间的恶意竞争
    4.3 时代现实因素
        4.3.1 数字传播时代,对广西传统广告人的冲击
        4.3.2 广西区媒体失语和广告人话语权的缺失
    4.4 法律法规的缺位
        4.4.1 广告法监管的滞后性和局限性
        4.4.2 广告法制约广告人的创意
第五章 广西广告人的目标状态与实现对策
    5.1 广西广告人的目标状态---向广告家的迈进
    5.2 实现广西广告人目标状态的对策建议
        5.2.1 立足本土: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广告业
        5.2.2 转变观念:应用型准广告人的培育模式
        5.2.3 自我建构:自我认同与职业素养的重塑
        5.2.3.1 重塑自我认同
        5.2.3.2 重塑职业素养
        5.2.4 管理策动:内要自省外要监管
        5.2.4.1 广告公司自身管理的内部调整
        5.2.4.2 国家法律法规的管理约束
        5.2.5 行业依托:广告公司、广告主、媒体的耦合
        5.2.6 管理模式:积分制管理
        5.2.7 话语机制:掌握自己的话语权
    5.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我国广告职业群体的专业身份认同与广告专业主义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2.1 内容构成
        1.2.2 研究框架图
    1.3 研究方法
        1.3.1 理论分析
        1.3.2 调查研究
    1.4 文献综述
        1.4.1 社会认同理论
        1.4.2 专业主义研究
        1.4.3 对广告职业群体的研究
        1.4.4 几个基本概念的厘定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专业身份认同的概念框架
    2.1 概念基础:社会认同与专业
        2.1.1 职业范畴中的社会认同
        2.1.2 作为社会身份的专业
    2.2 概念框架
        2.2.1 社会认同的结构
        2.2.2 专业身份认同的建构过程
        2.2.3 专业身份认同的结构与内涵
    2.3 专业身份认同的社会学意义
        2.3.1 劳动分工中的有机团结
        2.3.2 现代性认同危机的拯救
    2.4 广告职业群体的专业身份认同
        2.4.1 专业身份认同对广告职业者的意义
        2.4.2 专业身份认同对我国广告产业的意义
3 我国广告职业群体专业身份认同实证分析
    3.1 调查研究设计
        3.1.1 被试
        3.1.2 研究工具
        3.1.3 研究程序
        3.1.4 结果处理
    3.2 数据分析与调查结果
        3.2.1 依据题型进行数据分析
        3.2.2 依据内容结构进行分析
    3.3 广告职业群体专业身份认同现状
4 广告专业身份认同缺失与制度化建构路径
    4.1 广告专业身份认同缺失的原因与影响
        4.1.1 广告专业身份认同缺失的原因
        4.1.2 专业身份认同缺失对广告职业群体的影响
    4.2 专业身份认同的制度化建构
        4.2.1 作为制度的专业主义
        4.2.2 专业主义的外部制度
        4.2.3 专业主义的核心制度
    4.3 我国广告专业主义的核心制度分析
        4.3.1 广告专业意识形态
        4.3.2 广告专业权力
5 我国广告专业主义建构
    5.1 大众媒介时代广告专业主义
        5.1.1 大众媒介时代的传播形态与广告职业特征
        5.1.2 广告专业主义建构
    5.2 数字媒介时代我国广告专业主义建构
        5.2.1 数字媒介时代的传播形态与广告职业特征
        5.2.2 我国广告专业主义建构
结语
读博期间的学术成果
附录一:广告职业者专业身份认同开放式问卷
附录二:广告职业者专业身份认同预测问卷
附录三:广告职业者专业身份认同正式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6)我国广告人的生存状态与专业身份认同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提出问题:我国广告人的生存状态
二、社会认同与专业身份
三、广告专业化的基本过程
四、我国广告人的专业身份认同的缺失与建构

(8)当“创意”遇到“真实”——广告传播中的职业道德考量(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广告真实性的把握
二、广告传播过程中道德的考量
    (一) 广告创作加工的道德考量
    (二) 广告内容大众化的道德考量
    (三) 广告从业人员的道德考量
三、自律建设与广告职业道德的实现

(10)文化视域下的道德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 文化自觉:道德教育的必然使命
        (二) 当代中国文化构造对道德教育的诉求
    二、文献综述
        (一) 文化视野的一般性研究
        (二) 道德教育特性的文化研究
        (三) 道德教育文化研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道德教育的文化性格
    一、文化释义
        (一) 多维视野中的文化
        (二) 本文对文化的理解
    二、道德教育要素的文化意蕴
        (一) 道德教育目的的文化性
        (二) 道德教育主体的文化性
        (三) 道德教育内容的文化性
        (四) 道德教育方法的文化性
    三、道德教育的文化功能
        (一) 道德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二) 道德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三) 道德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第二章 中国的文化演进与道德教育的嬗变
    一、儒家文化与道德教育的流变
        (一) 儒家文化精神
        (二) 儒家文化精神的历史演变
        (三) 儒家文化视野中的道德教育
    二、“新文化”与道德教育的革新
        (一) “新文化”兴盛的历史背景
        (二) “新文化”蕴含的核心文化精神
        (三) “新文化”对道德教育的影响
    三、计划经济文化与道德教育的变革
        (一) 计划经济文化的内涵及文化精神
        (二) 计划经济文化下道德教育的变革
    四、市场经济文化与道德教育的发展
        (一) 市场经济文化的内涵及其文化精神
        (二) 市场经济文化下道德教育的发展
第三章 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遭遇
    一、文化全球化的冲击
        (一) 文化全球化意蕴
        (二) 文化全球化之于道德教育的影响
    二、文化多元化的挑战
        (一) 文化多元化的缘起
        (二) 文化多元化之于道德教育的影响
    三、技术文化的侵蚀
        (一) 技术文化的实质
        (二) 技术文化之于道德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 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的深层危机
    一、文化精神迷失的表征
        (一) 个体精神世界的危机
        (二) 现实世界的道德失范
    二、文化精神迷失下的道德教育困惑
        (一) 道德价值观的一元主导与多元诉求
        (二) 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的冲突
        (三) 本土道德与异域道德的张力
    三、文化精神迷失下的道德教育现状
        (一) 道德教育的工具化
        (二) 道德教育的功利化
        (三) 道德教育的科学化
第五章 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
    一、文化自觉的含义与源流
        (一) 文化自觉的含义
        (二) 文化自觉的背景与意义
        (三) 中国文化自觉的历程
    二、道德教育文化自觉的内涵
        (一) 引领个体精神世界的生成
        (二) 促进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性转换
        (三) 萃取他者道德文化的精华
        (四) 确立道德文化的本土意识
    三、道德教育文化自觉的理论构想
        (一) 回归文化:道德教育的价值诉求
        (二) 培养新道德人格:道德教育文化自觉的目标
        (三) 道德教育文化自觉的内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目录

四、经济人·文化人·道德人——论广告人的社会角色及其社会文化责任(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南省地市广告公司经营困境与对策[D]. 汤帅. 湖南大学, 2019(07)
  • [2]互联网传播环境下的广告职业变迁 ——以管辖权为核心的考察[D]. 陶如意. 武汉大学, 2018(09)
  • [3]“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及其培育研究[D]. 李苑静. 西南交通大学, 2017(02)
  • [4]广西广告人生存状态研究与对策[D]. 余璐璐. 广西大学, 2015(03)
  • [5]我国广告职业群体的专业身份认同与广告专业主义建构[D]. 吴红. 武汉大学, 2015(07)
  • [6]我国广告人的生存状态与专业身份认同问题探析[J]. 张金海,吴红. 新闻界, 2013(12)
  • [7]浅谈广告人的文化责任[J]. 文津. 新闻世界, 2012(04)
  • [8]当“创意”遇到“真实”——广告传播中的职业道德考量[J]. 黄娟娟. 东南传播, 2011(12)
  • [9]城市广告人:角色、阶层及符号生产——城市广告人生存状态的社会学思考[J]. 陈相雨,杨杰. 广告大观(理论版), 2010(05)
  • [10]文化视域下的道德教育研究[D]. 董海霞. 山东师范大学, 2010(12)

标签:;  ;  ;  ;  ;  

经济人、文化人、道德人——论广告人的社会角色及其社会文化责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