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基层医院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铜陵市基层医院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一、铜陵市基层医院基本情况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钱丹,潘华,刘维洲,杨运方,胡斌,何益新[1](2021)在《2016—2018年铜陵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潜在减寿情况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铜陵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潜在减寿情况,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16—2018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市辖区户籍居民信息计算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s,PYLL)、潜在减寿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PYLLR)、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18年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为213.70/10万,标化死亡率为242.32/10万。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死亡高峰在65岁以上年龄组。心脑血管疾病的AYLL为13.46年,PYLLR为9.47‰。结论铜陵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居铜陵市死因之首,应作为铜陵市后期慢性病防治的重中之重。

袁梦[2](2021)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中的政府动员研究 ——以铜陵市铜官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萨百灵[3](2021)在《“对望”与“融合” ——“枞阳入铜”后的地方再造与身份重构研究》文中提出

李玲[4](2020)在《安徽省肺结核流行特征与患者直接经济负担调查研究》文中提出研究一:2005~2018年安徽省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目的描述安徽省肺结核流行情况,分析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安徽省2005~2018年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肺结核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进行各组间发病率比较,用线性趋势x2检验分析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的变化趋势,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2005~2018年安徽省共报告肺结核患者591144例,2005~2011年每年的涂阳患者构成比均在45%以上,从2012年开始涂阳患者构成比下降明显,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与之同时,菌阴患者构成比逐年上升。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由2005年的97.9/10万下降到2018年的49.9/10万,平均每年下降3.4%。男女性别比为2.70︰1,65岁以上组报告发病率最高,农民报告发病数占总发病人数的73.2%。安徽省报告的肺结核病人数具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性,以年为周期,每年3、4月为报告发病高峰。报告发病率地区分布不均,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与安徽省人均生产总值和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相关。2005~2018年全省共登记治疗肺结核患者542455例,登记管理率为91.76%(542455/591144),治疗转归率86.90%,治疗成功率为80.77%。2015~2018年共登记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1369例,治疗率84.15%,其中,2015~2016年登记的MDR-TB患者治疗成功率为52.31%。结论患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65岁以上、农民、贫困人口是结核病控制的重点人群,春季是肺结核高发季节,皖南山区是高报告发病率地区,耐多药患者发现率不高,治疗成功率低,应提高基层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诊断水平,减少菌阴肺结核过诊比例,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结核病防治管理措施。对影响耐多药患者发现和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影响发现率和治疗成功率的危险因素,以及实现耐多药患者的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最终达到减少耐多药肺结核传播的目的,是安徽省下一步结防工作的重点。研究二:安徽省普通肺结核和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疾病直接经济负担调查研究目的对普通结核病患者及耐多药结核病患者(MDR-TB)在诊断治疗过程中存在的经济状况及医疗花费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地减轻患者因治病而产生的经济负担,提高MDR-TB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推动安徽省MDR-TB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性资料。方法经济负担调查调查采取分层整群系统抽样方法,根据各市人均GDP水平和地理分布分层,再综合考虑安徽省耐多药基线调查数据、各市结核病控制工作水平等因素,选择合肥市、淮南市、蚌埠市、阜阳市、滁州市、芜湖市、铜陵市和淮北市8个市为调查点,共调查143例MDR-TB患者和160例普通肺结核患者。问卷用Epidata3.1录入,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M(P 25,P75)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组间分布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两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调查的MDR-TB患者和普通肺结核患者在在医疗保险构成类型(P=0.036)、患病前家庭年收入(P=0.001)及患病后前庭年收入(P<0.001)、家庭因病负债情况(P<0.001)、是否被认定为贫困户(P<0.001)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R-TB患者因病负债的比例更高(P<0.001),调查的MDR-TB患者组平均因病负债额度为44386元高于普通患者的19277元(P<0.001),在MDR-TB患者组中有20.28%的患者被当地民政部门认定为贫困户,而普通患者中只有6.25%为贫困户。本次调查的MDR-TB患者和普通肺结核患者在合并糖尿病(P=0.021)、既往接受抗结核治疗次数(P<0.001)、最近一次结核病就诊机构类别(P<0.001)、治疗停药情况(P=0.002)、复查情况(P=0.009)和治疗结果(P<0.001)等方面均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R-TB的例均医疗花费是普通患者的2.61倍,MDR-TB患者的直接医疗花费与患者的就诊机构数量、确诊机构类别、治疗机构类别和MDR-TB治疗方案有关,间接医疗花费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MDR-TB确诊机构类别有关。结论保证MDR-TB相关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是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希望政府能加大在MDR-TB治疗管理上的经费投入,大力提高市级定点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同时改进医疗保障政策,切实有效减轻MDR-TB患者的医疗负担,提高患者治疗意愿和依从性,从而提高MDR-TB的发现率和治疗成功率,减少MDR-TB的传播,降低安徽省MDR-TB疫情。

吴昊[5](2020)在《《2019年铜陵市政府工作报告》翻译项目报告》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各国间交流的日益增多,每年发布中央政府工作报告的外文版已成惯例,今天,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发布双语版政府工作报告。双语版政府工作报告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招商引资的需要,发展地方经济,同时,高质量的译文有利于树立地方和国家的政府形象,促进国际交流。《2019年铜陵市政府工作报告》主要总结了基层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领域的2018年发展情况和2019年的发展规划。此次翻译主要分为译前准备、译中和译后质量控制三个阶段,译前准备工作涵盖线上和线下各类渠道,译中按照排期表严格执行分解后的任务,译后质量控制主要通过自我审查、专业人工审查和人工智能审查的方式实现。在翻译的实践过程中,以纽马克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笔者对数字缩略词、文化负载词和高频动词这些翻译难点词汇进行了分类研究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翻译方法,如直译法、意译法和注释法等,同时,鉴于政府工作报告兼具书面语和会议发言的口语特点,笔者结合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不同应用场景对此类文本中的标题翻译和排比句式的翻译进行具体的实例分析,旨在向英文受众准确传达文本内容并为今后此类型文本的翻译提供一定的帮助。通过本次翻译项目的实践,笔者总结出三点发现,政府工作报告这类文本具有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三种主要的语言功能;数字缩略词和文化负载词同属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色词范畴,其翻译原则区别于高频动词的翻译;排比句和标题的翻译通常遵从“形式大于内容”的原则。

黄婧妍[6](2020)在《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惠州市X街道为例》文中指出社区指的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本文研究的社区,指的是承担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最基层的组织。而社区工作者,主要指的是在社区工作的“两委”干部和聘请的工作人员。在过去,社区的工作主要是承接街道办事处下发的工作,在自治管理方面比较缺乏,在提供的公共服务内容方面也比较单一,社区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居民委员会的“两委”干部,存在着文化水平较低、年龄结构整体偏大、专业技能薄弱等方面的问题。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的经济水平、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滞后的公共服务水平显然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为此,完善社区建设、加强社区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迫在眉睫。本人在X街道担任社区“两委”干部3年,对该街道的社区工作者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认为在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方面的管理仍有待提高。本文以X街道为例,研究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的问题及对策。通过用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发现X街道在2017年换届工作中,完善了社区工作者的队伍结构,大大提高了社区管理水平及服务水平,但还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主要是:街道对社区的管理主要是命令式而不是指导式、承担政府工作压力大、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薄弱等等。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本人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及分析,主要原因有:社区工作者的福利待遇、激励机制不完善、没有科学的管理机制及晋升机制、街道及社区管理者的思想认识错误等。为此,本文通过借鉴国外的社区工作者管理经验及国内深圳社区工作者的管理经验,笔者提出了规范管理机制、优化激励机制、完善社区工作者结构、加强专业化、职业化培训等等对策建议,希望对X街道打造高质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王莹[7](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德治研究 ——以铜陵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乡村是中国发展的根基,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是亿万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伴随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功,农村发展的节奏明显落后于城市,“三农”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党的十九大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英明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也是基于我国农村发展的现实需要而制定的一项国家发展战略,以及是现阶段建设美丽乡村的题中要义。同时,十九大上还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德治作为乡村治理的有机构成,和乡村振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乡村德治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是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促进乡村经济建设的有效手段,是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助力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是健全“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础。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三农”关注度的增加,农民的道德水平有所提升,思想观念有所革新,乡村基础文化设施有所完善。但是,由于市场经济、乡村基础教育、制度设计和农民主体意识等因素影响,乡村社会仍然存在着传统道德资源流失、农民文化素养有待提高和乡村文化体系渐趋分化等问题。针对乡村德治建设面临的问题,要结合时代要求充分挖掘乡村优秀传统道德资源并加以创新,有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建新型乡村,及时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构建乡村文化体系,不断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推动乡村人才有效参与德治建设,从而促进乡村德治水平提高。

陈媛[8](2020)在《基于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的居民就医行为选择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开始加强对自身健康方面的关注,医疗服务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自2009年新医改以来,我国积极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分级诊疗实施过程中既基础又关键的一环,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居民对首诊机构的选择,而居民就医行为对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医疗体系整体建设又会产生较深的影响。因此,在当前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水平下,研究居民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实现居民就医理念与行为的健康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安徽省铜陵市为例,分析在当前社区医疗服务水平之下居民的就医行为选择。首先参照SERVQUAL评价模型,建立6个维度、18个细分指标的评价量表,在模糊评价法的基础上构建判断矩阵,利用Matlab计算各级指标权重,并对该市社区医疗服务水平做出评价。其次结合安德森就医行为理论以及Grossman健康需求理论,构建社区居民就医行为理论模型,分析在当前社区医疗发展水平之下居民对治疗方式与就医机构选择情况。最后通过SPSS24.0对可能影响居民就医选择的各类因素展开Pearson相关性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问题背后的潜在因素和解决方案。研究结果显示当前该市社区医疗服务水平与资源利用率普遍不高,居民就医首选更多趋向于大医院,而影响居民最终作出就医决策是多方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机构诊疗水平、居民文化程度、认知观念等各类因素之间的差异性导致其在对待一般常见病和慢性病的态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就医观念与行为有待进一步改善。文章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在借鉴比较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加强社区医疗基础建设,完善社区的服务功能并提升诊疗水平;其次,改善居民就医体验,转变居民对基层医疗的固有认知,引导基础诊疗下沉;最后有关部门需加强监管调控力度,建立绩效考评等系列机制,推动社区医疗服务建设,规范居民就医秩序。

谢翩翩[9](2020)在《基于激励相容理论的医联体激励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随着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医联体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完善医联体各项制度,保持长久动力至关重要。作为推动分级诊疗的重要措施,需要医联体各主体间相互支撑,相互激励。本研究通过医联体激励相关理论的应用,实地调研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两种模式激励机制情况,了解具体的外部和内部激励措施,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完善医联体激励机制的外部和内部合理性建议,为促进医联体深度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开展之初通过查阅大量医联体文献、政策等相关资料,了解医联体的基本情况以及运行特点。再通过现场调研摸清医联体建设中具体的激励方式,了解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阻力。现场调研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以召开座谈会和个人深度访谈的形式,对相关人员围绕激励机制为主题进行访谈。二是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联体运行情况、激励强度、满意度等情况。后期对座谈会、个人深入访谈内容和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最后通过专家咨询、专家论证的方式对本研究激励机制核心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论证分析。结果:总结样本点医联体有效激励方式外部具体表现在政府层面提高重视程度,建立最高决策机构(如理事会),全面管理医联体事务;加大财政投入用于信息化建设,鼓励医联体机构间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人力、硬件不足等难题;医疗保险部门部分措施虽未完全落实,但仍积极调整促进医联体发展等。内部激励机制表现在牵头医院下派各种类型医务人员常驻,扶持下级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增加医疗收入;明确下派人员工资补助出处,有效处理薪酬管理问题;合理分配收支结余,运用一定的经济奖励调动双方积极性。开通绿色转诊通道,推动双向转诊顺利实施等。总结供方医务人员最有效的激励方式的是提高工资待遇,增加个人收入。增加进修学习的机会,给予更高发展前景可以增强医务人员学习和工作的热情。患者满意度提升,医患关系改善,医院整体形象提升对医务人员而言是一种精神激励,可以调动内在动力。需方患者对牵头医院下派专家到基层坐诊的行医方式接受程度高,可激励其留在区域内就诊。患者对医联体整体满意度较高,但其中需要完善的是医联体内药品齐全程度,它影响患者寻医方式和治疗质量。结论:目前医联体内已有一些激励措施,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从政府层面医保政策、薪酬制度、绩效考核等方面未与医联体建设配套发展。从医联体内部层面大部分地区成员间尚未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及患者上下转诊人数差距明显等,影响医联体积极性。从外部原因分析主要有纵向不同政府间尚未形成合理的协调机制,横向卫生部门与医保对医联体的发展目标未达成一致。从内部原因分析主要是医联体内成员组建的动机不一致,各级医疗机构尚未真正实现利益一体化。基于激励相容理论完善医联体激励机制,在外部需要政府的指导与监管协同配合,政府部门如医保、财政、卫生等之间协同配合。在内部机构间需要保持牵头医院与下级医疗机构激励平衡,多措并举激励医务人员调动工作积极性,增加对患者的激励方式,满足患者需求,提升患者满意度。

陈晗[10](2019)在《铜陵市铜官区大社区参与式治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社区是城市社会的构成单位,也被看做是国家组织体制之中的基本构成要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复杂化与多层化,社会组织兴起和居民民主意识增强,社区参与式治理应运而生,并紧随着国内的社会管理机制而不断实现规模的扩充,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城市社区治理和基础民主构建而言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社会资本的不足、理论与实践的不足以及社会多变的复杂性都决定着城市社区参与式治理将会摸索前进。铜官区作为铜陵市的主城区,在全国率先实行了社区综合体制改革,是第一个在城区区域中完成全面改革创新的地区,而这一成功案例也给其它城市及地区树立了榜样。这篇文章就基于铜陵市铜官区大社区参与式治理的实践和成效来研究的,铜官区将百姓唱戏、政府搭台等作为工作开展的基本方式,积极改变传统大社区“由上及下”的管理体制,实现过程开放、主体多元、有序协商、民主平等、结果可控的“由下及上”的治理机制的构建,这项工作的开展拓展了民意表达的空间、并有效化解了基层社会的冲突、提升了基层民主的建设水平,实现了“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通过实践,大社区参与式治理是基层社会改造的有效方式之一,而这一方式的践行不单单需要公众自发及自觉的实践,也需要公众对民主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实际诉求,站在政府的立场而言,大社区参与式治理也可以说是一个还政于民的工作的落实。然而,政府赋权不足,居民参与率较低,社会自治发展培育较慢,公民个体及组织对于大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还不强等,存在诸多难题待解。破解诸多的难题,需要胆识与智慧,需要创新和探索。文章在对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后,进一步探讨了怎样从政府、大社区、社会组织和居民等不同主体的角度来采取一些措施,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参与机制,拓宽参与渠道,培养参与意识,提升参与能力,构建良好环境等,以解决当前大社区参与式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铜陵市基层医院基本情况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铜陵市基层医院基本情况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4)安徽省肺结核流行特征与患者直接经济负担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一:2005~2018年安徽省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研究二:安徽省普通肺结核和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疾病直接经济负担调查研究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及建议
    6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个人简历
    附录2 问卷调查表
致谢
综述 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的流行特征与耐药性的关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2019年铜陵市政府工作报告》翻译项目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Chapter1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1.2 The Source Text
Chapter2 Translation Process
    2.1 Pre-translation
        2.1.1 Tool Preparations
        2.1.2 Parallel Texts
    2.2 While-translation
    2.3 Quality Control
Chapter3 Theoretical Basi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y
    3.1 Language Functions and Text Types
    3.2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3.3 Application of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Chapter4 Case Analysis of Difficulties
    4.1 Translation of Key Words and Phrases
        4.1.1 Numeral Abbreviations
        4.1.2 High-frequency Verbs
        4.1.3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4.2 Translation of Parallel Sentences
    4.3 Translation of Headings
Chapter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and Expectations
Bibliography
AppendixⅠ Source Text
AppendixⅡ Translated Text
Papers Published During the Study for MTI Degree

(6)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惠州市X街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相关理论
    2.1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内涵
        2.1.1 国内社区的定义
        2.1.2 社区工作者的定义
        2.1.3 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的内涵及特点
    2.2 社区的治理效益
        2.2.1 社区的性质与定位
        2.2.2 社区管理的政策与制度
    2.3 社区认同
        2.3.1 共同体与社会
        2.3.2 共同体、社会与社区
    2.4 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优化
    2.5 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的理论基础
        2.5.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2.5.2 社会资本理论
        2.5.3 新公共管理理论
第三章 惠州市X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的现状分析
    3.1 惠州市X街道社区工作者的基本情况
        3.1.1 队伍结构
        3.1.2 招聘与配置
        3.1.3 工资福利
        3.1.4 培训与开发
        3.1.5 考核制度
        3.1.6 激励制度
    3.2 目前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3.2.1 可以更好地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
        3.2.2 可以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
        3.2.3 可以更好地提高社区公共管理水平
    3.3 惠州市X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取得的成效
        3.3.1 惠州市X街道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招聘机制
        3.3.2 惠州市X街道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培训体系
        3.3.3 惠州市X街道制定了社区工作者的考核制度
        3.3.4 惠州市X街道拓宽了社区工作者的晋升渠道
第四章 惠州市X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惠州市X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社区工作者工作职能不明晰
        4.1.2 社区工作者队伍缺乏专业型人才
        4.1.3 社区工作者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
        4.1.4 社区工作者缺乏科学的绩效考评
    4.2 惠州市X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县、街两级对社区管理存在认识的偏差及误区
        4.2.2 县、街两级经济基础薄弱对社区管理财政投入少
        4.2.3 社区工作者进出机制不合理及发展渠道受限
        4.2.4 缺乏对社区工作者继续教育及专业培训
第五章 国内外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经验
    5.1 国外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经验借鉴
        5.1.1 美国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5.1.2 英国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5.1.3 国外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经验启示
    5.2 国内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5.2.1 深圳市社区管理及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5.2.2 安徽铜陵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5.2.3 国内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经验启示
第六章 完善惠州市X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完善社区管理模式
        6.1.1 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能
        6.1.2 整合社区资源,加强党建作用
        6.1.3 强化社区服务,推动居民自治
    6.2 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
        6.2.1 科学制定三类人员的准入、退出制度
        6.2.2 制定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战略规划
        6.2.3 优化社区工作者绩效考评机制
    6.3 加强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
        6.3.1 制定社区工作者教育成长计划
        6.3.2 加强配备师资力量
        6.3.3 丰富社区工作者教学培训模式
    6.4 制定社区工作者激励机制
        6.4.1 完善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
        6.4.2 建立社区工作者晋升渠道
        6.4.3 营造社区工作者发展的良好环境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惠州市X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调查问卷
    附录2 与惠州市X街道H社区书记、文书访谈记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德治研究 ——以铜陵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不足
        1.研究方法
        2.创新与不足
二、乡村振兴和乡村德治
    (一)乡村振兴和乡村德治相关概念阐述
        1.乡村
        2.乡村振兴概述
        3.乡村德治内涵概述
    (二)乡村德治和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
        1.乡村振兴是乡村德治的重要保障
        2.乡村德治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三)德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1.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促进乡村经济建设
        2.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助力文化振兴
        3.健全“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我国乡村德治现状分析——以铜陵市为例
    (一)安徽省铜陵市乡村德治建设状况调查
        1.农民整体道德水平有所提高
        2.乡村基础文化设施逐渐完善
        3.农民思想观念发生转变
    (二)乡村德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道德资源逐渐流失
        2.农民文化素养有待提高
        3.乡村文化体系渐趋分化
    (三)乡村德治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市场经济弱化了传统道德规范的功能
        2.乡村基础教育落后
        3.制度设计不健全
        4.农民在德治治理中主体意识不突显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乡村德治水平的基本路径
    (一)挖掘乡村优秀传统道德资源,立足时代继承创新
        1.加强社会公德,营造和谐风气
        2.弘扬家庭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家训
        3.强化职业道德,推动素质强农
        4.提升个人品德,传播道德新风
    (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建新型乡村
        1.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引导农民自我提升
        2.重视基础教育,汇聚教育合力
        3.弘扬主流思想,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三)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构建乡村文化体系
        1.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乡村移风易俗
        2.建设新村规民约,形成新乡村行为规范
        3.健全乡村文化传承体系,重塑乡村核心价值
        4.开展扫黑除恶进基层,净化乡风
    (四)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推动乡村人才有效参与德治建设
        1.建立人才吸引机制,促进乡村人才回流
        2.改善乡村发展环境,营造良好德治氛围
        3.健全新乡贤培育制度,重构乡村文化主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8)基于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的居民就医行为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来源、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选题背景
        1.1.3 选题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1.4.1 研究角度的创新
        1.4.2 研究方法的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基层医疗机构
        2.1.2 社区及社区居民
        2.1.3 社区卫生服务
        2.1.4 就医行为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关于基层卫生服务利用的研究
        2.2.2 关于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
        2.2.3 关于居民就医行为的研究
    2.3 文献述评
    2.4 理论基础
        2.4.1 健康需求理论
        2.4.2 Anderson就医行为模型
        2.4.3 SERVQUAL评价模型
        2.4.4 社区居民就医行为理论模型
第三章 基于SERVQUAL模型的社区医疗服务水平调查分析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方法
        3.1.2 方案设计
        3.1.3 质量控制
    3.2 铜陵市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概况
        3.2.1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情况
        3.2.2 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整体建设情况
        3.2.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服务内容构成
    3.3 基于SERVQUAL模型的社区卫生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3.1 社区医疗服务水平评价一级指标的选取
        3.3.2 社区医疗服务水平评价二级指标的设定
    3.4 基于模糊评价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指标权重确定
        3.4.1 模糊评价法
        3.4.2 社区医疗服务水平评价指标的权重确立
    3.5 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结果计算与分析
        3.5.1 期望服务与感知服务均值分析
        3.5.2 社区医疗服务质量SQ值的计算
        3.5.3 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的分析评价
第四章 基于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的居民就医行为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样本基本信息统计与分析
        4.1.1 社区居民个体特征
        4.1.2 社区居民健康状况自评
        4.1.3 居民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认知状况
    4.2 社区居民就医选择情况分类讨论
        4.2.1 治疗方式选择情况分析
        4.2.2 社区居民首诊机构选择情况分析
        4.2.3 不同患病程度居民对医疗机构选择情况分析
    4.3 社区居民就医行为选择的单因素分析
        4.3.1 生理学因素对居民就医行为选择的影响
        4.3.2 社会性因素对居民就医行为选择的影响
        4.3.3 健康信念因素对居民就医行为选择的影响
        4.3.4 环境性因素对居民就医行为选择的影响
    4.4 社区居民就医行为选择的logistic回归分析
        4.4.1 居民就医选择变量设定
        4.4.2 居民就医选择实证分析
第五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与对策建议
    5.1 社区医疗服务水平与居民就医行为研究结果讨论
        5.1.1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5.1.2 居民就医行为仍需改善
        5.1.3 基层医疗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5.2 国外先进国家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经验与启示
        5.2.1 国外先进国家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经验
        5.2.2 国外先进国家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启示
    5.3 国内部分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经验与启示
        5.3.1 国内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经验
        5.3.2 国内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启示
    5.4 推进社区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与居民就医秩序优化的对策建议
        5.4.1 加强社区医疗基础建设,扩充服务竞争优势
        5.4.2 建设绩效考评机制,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5.4.3 提升社区诊疗水平,改善居民就医体验
        5.4.4 转变社区居民认知,引导基础诊疗下沉
        5.4.5 加强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推动居民有序就医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铜陵市社区医疗服务及居民就医行为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9)基于激励相容理论的医联体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相关概念
        1.5.1 激励相容理论
        1.5.2 医联体概念
        1.5.3 激励机制概念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1 国内医联体研究现状
        1.6.2 国外医联体研究现状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情报分析
        2.1.2 现场调研
        2.1.3 典型案例分析
        2.1.4 专家咨询法
    2.2 资料处理
    2.3 技术路线
3.结果
    3.1 城市医联体激励机制实施情况
        3.1.1 铜陵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联体
        3.1.2 安徽省立医院医联体
        3.1.3 城市医联体组建动力
    3.2 县域医共体激励机制实施情况
        3.2.1 浙江省德清县健康保健集团
        3.2.2 山西省阳曲县医疗集团
        3.2.3 县域医共体组建动力
    3.3 不同类型人员激励机制情况分析
        3.3.1 医疗机构负责人激励情况分析
        3.3.2 医务人员激励情况分析
        3.3.3 患者激励情况分析
4.讨论
    4.1 医联体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4.1.1 政府层面
        4.1.2 医联体层面
    4.2 医联体激励机制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4.2.1 外部原因分析
        4.2.2 内部原因分析
5.建议
    5.1 医联体外部激励方式相容
        5.1.1 政府指导与监管协同配合
        5.1.2 政府各部门间的协同配合
    5.2 医联体内部激励方式相容
        5.2.1 保持牵头医院与下级医疗机构激励平衡
        5.2.2 优化医务人员激励方式
        5.2.3 增加对患者的激励方式
6.结论
7.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国内外医联体建设现状分析综述
    参考文献

(10)铜陵市铜官区大社区参与式治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界定
    2.2 社区治理的相关理论
第3章 铜陵市铜官区推进大社区参与式治理的总体概况
    3.1 铜官区大社区治理的基本进程
    3.2 铜官区推进大社区参与式治理的主要做法
    3.3 铜官区推进大社区参与式治理取得成效
第4章 铜陵市铜官区推进大社区参与式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政府在参与式治理中向民众赋予的权力不足
    4.2 居民参与率较低
    4.3 社会自组织发展培育较慢
第5章 铜陵市铜官区推进大社区参与式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参与式治理的理念和意识不强
    5.2 参与式治理的有效模式还没有形成
    5.3 参与式治理的运行机制还不健全
第6章 铜陵市铜官区大社区参与式治理的完善路径
    6.1 转变政府职能
    6.2 提高居民参与能力
    6.3 拓宽参与渠道
    6.4 构建多元化的大社区自治组织网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铜陵市基层医院基本情况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16—2018年铜陵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潜在减寿情况分析[J]. 钱丹,潘华,刘维洲,杨运方,胡斌,何益新.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1(04)
  • [2]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中的政府动员研究 ——以铜陵市铜官区为例[D]. 袁梦.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对望”与“融合” ——“枞阳入铜”后的地方再造与身份重构研究[D]. 萨百灵. 安徽大学, 2021
  • [4]安徽省肺结核流行特征与患者直接经济负担调查研究[D]. 李玲.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5]《2019年铜陵市政府工作报告》翻译项目报告[D]. 吴昊. 广西大学, 2020(07)
  • [6]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惠州市X街道为例[D]. 黄婧妍.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德治研究 ——以铜陵市为例[D]. 王莹.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8]基于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的居民就医行为选择研究[D]. 陈媛.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5)
  • [9]基于激励相容理论的医联体激励机制研究[D]. 谢翩翩.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10]铜陵市铜官区大社区参与式治理的研究[D]. 陈晗. 安徽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铜陵市基层医院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