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冬交会看海南农业——看2002中国(海口)冬交会

从冬交会看海南农业——看2002中国(海口)冬交会

一、从冬交会看海南农业——2002年中国(海口)冬季农副产品交易会透视(论文文献综述)

王明严[1](2015)在《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的策略选择——基于“冬交会”的分析》文中认为"冬交会"的发展已成为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的"晴雨表"与"方向标"。海南热带农业发展路径选择既要服务于国际旅游岛发展的战略实施,又要契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战略。文章分析了"冬交会"影响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的机理,运用E-views5.0对2007-2014年"冬交会"与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相关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冬交会"与热带农业发展间存在协整关系,"冬交会"是热带农业发展的Granger单向原因。在此分析基础上,探索有效推动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的策略选择。

王河[2](2011)在《岭南建筑学派研究》文中提出岭南建筑是岭南文化的组成部分,岭南文化的精髓就在于它最少保守,最富有进取精神。岭南建筑学派研究是岭南现代建筑的十分重要的课题,研究岭南建筑文化和岭南建筑学派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可以为当代岭南建筑和中国建筑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助于我们对岭南建筑及中国建筑的发展进行理性的思考。第一章主要阐释了岭南建筑的发展概况和岭南建筑学派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方法。第二章主要研究了清朝初期西方文化开始对岭南建筑进行影响,并指出广州十三行商馆建筑是西方建筑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首先交汇之处,岭南建筑学派开放、吸收的特性开始最初的显现。和研究了岭南城市和乡村的近代化进程,指出西方建筑文化不仅影响了岭南城市的近代化进程,同时也渗透进了岭南乡村建筑景观里面。第三章主要研究了岭南近代建筑的转型和演变,指出西洋式建筑的强势进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固守,以及时代进程中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思想革新的过程中,中西两种建筑文化的碰撞、冲突、交流及融合,促使了岭南近代建筑的转型和演变。第四章主要研究了岭南建筑学派的出现和确立。192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在岭南的出现和现代建筑思想在岭南的传播则是岭南建筑学派的萌芽,林克明等建筑师对于现代建筑思想的早期传播和现代建筑的早期实践则可认为是岭南建筑学派的奠基,聚集了一批第一代岭南建筑师的勷勤大学成为了岭南建筑学派的发祥地和成长的摇篮。解放后岭南建筑师较好地继承了勷勤大学时期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囿于政治环境的情况下,仍然在自己的创作道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夏昌世提出岭南建筑应强调通风、遮阳、隔热的岭南建筑创作观,开启了现代岭南派建筑探索的道路,夏昌世的建筑创作观、建筑理论观和建筑教育观,成为当代岭南建筑学派丰富的思想源泉。夏昌世可被视为岭南建筑学派的先驱。至上世纪80年代末期,经过以佘畯南、莫伯治为首的岭南建筑师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岭南派建筑成为全国建筑创作的典范。特别是以莫伯治为主的酒家园林的创作,可以被视为岭南派建筑的开创之风。到白天鹅宾馆的创作成功,一大批岭南派建筑岭成为中国建筑创作时代新风,南建筑创作从思想、实践、风格、理论和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发展突破,岭南建筑也从一个流派发展到了一个学派的新水平。建筑学界已经开始认同岭南建筑学派的形成和成就。第五章主要研究了岭南建筑学派的新发展。上世纪90年代后,岭南建筑学派不断发展和成熟,特别是最近十年,岭南建筑学派成果丰富,其创作理论亦从侧重于风格和形式发展到一个思想体系,岭南建筑学派已经用一个思想体系去指导自己的创作,作品遍布全国,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逐渐成为了岭南建筑学派创作的主阵地。第六章主要通过笔者二十多年来对岭南建筑学派的理论学习、探索和建筑创作实践的7个代表性案例,其中从珠岛宾馆到松园宾馆的设计在中国自己传统的格局中追求中国岭南的现代建筑新的形式,其目的是探索一条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和地方性的创作道路;而帽峰沁苑就强调岭南建筑空间的“厅”“亭”结合的禅宗之美;海南热带三亚南田温泉度假中心酒店的设计,则讲求运用岭南建筑活态空间的创作思想在异地的运用,表明岭南活态空间手法的创作是一种思想的表达,而不局限于狭窄的地域主义;亚运建设与城市战略则以时代的高度,把握机遇,通过大型的国际赛事的契机,挖掘岭南传统工艺美术与建筑空间的三庭叠翠的活态空间的美感,以及岭南传统吃市街道的平民市井生活氛围,展示岭南民俗民情的一面。这些项目的获奖说明已经获得政府和专家一定程度的肯定,亦是笔者继续探索岭南建筑学派理论与实践的动力。通过对岭南地域建筑历史及地理、人文环境的溯源,以及对岭南派建筑产生的条件和背景的梳理,阐释了岭南建筑学派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在21世纪的新发展,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和广州亚运场馆的建设,昭示岭南建筑学派已经走向成熟和取得了新的发展高度,并完成了从无派有派无派的超越,其创作理论和思想体系今后应继续充实、提高和成熟、完善。

朱立廷[3](2011)在《基于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的海南农垦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独特的热带海洋性气候和良好的生态造就了海南省发展旅游、热带农业等优越的环境与资源基础,为促进海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和旅游、农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国家决定批准海南省实施国际旅游岛建设并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赋予海南省六大战略定位,分别涉及旅游发展、生态建设、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南海开发及包括五大子产业在内的热带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等方面。这一战略给占海南省陆地面积达四分之一的海南农垦带来了绝佳的发展契机。海南农垦是建国初期为发展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需要而成立的,是一种特定历史时期下产生的特殊经济体制,具有明显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特征,同时又肩负社会和民生职责,还带有屯垦戍边的军事化痕迹。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海南农垦不仅建成了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也带动和辐射了周边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开发建设海南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我国近几十年经济体制的变迁,海南农垦旧有的管理体制逐渐难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使其顺应时代的步伐,在2008年中央将海南农垦整体下放给海南省管理,并授权海南省政府全权负责海南农垦向现代企业转变的改革,海南农垦从此将由一个传统的政企不分、社企合一的特殊经济混合体,改造为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本文首先阐述了海南农垦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在此基础上对海南农垦目前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及竞争者等战略环境进行分析,发现环境中存在的机会和威胁并制定EFE矩阵,明确国际旅游岛建设给海南农垦带来重大发展机会;其次对海南农垦以土地、橡胶、非胶热带农业为代表的资源状况和经营状况、投资状况等内部微观环境进行分析,发现自身的优势、劣势并制定IFE矩阵,指出海南农垦虽在资源方面存在的巨大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管理、改革、人才等诸多困难;接下来在以上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借助EFE和IFE矩阵结果制定海南农垦的总体战略方向,即依靠自身资源优势充分抓住外部机遇谋求自身发展,并根据这一总体方向确定海南农垦总体战略和下属三大产业(天然橡胶、非胶热带农业和旅游及旅游地产)分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以及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战略等基本竞争战略实施方式,然后据此探讨三大产业具体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最后以海南农垦下属的海胶集团IPO为案例,研究探讨其首次上市受挫的原因及第二次成功的举措。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这一全新的视角对海南农垦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探讨海南农垦如何借力国际旅游岛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来谋求更好的发展,如何将其自身有机地融入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环境之中,这使本文有了一定程度的创新。

周霞[4](2010)在《中国农村经纪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农村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市场机制在配置农村生产要素、提高农村商品流通效率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但是,受制于我国农村经济活动小规模、分散性的影响,相对于市场经济活动大规模、生产集中的发达国家,我国农村生产要素和农产品交易成本较高,“民工荒”和“民工缺”、“买难”和“卖难”问题交替出现,严重降低了农村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和农产品流通效率,农村市场风险不断扩大。借助何种路径降低农村市场交易费用一直是我国理论界关注的议题,前期研究表明,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业是一种可行的制度选择。从事居间、行纪或者代理获得一定佣金的农村经纪业,通过整合不同农业生产活动的交易环节,降低市场信息的不确定性,对促成农村商品交易,优化农业经济活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农村经纪业研究,成为农业经济研究领域的新问题。在归纳汇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从交易资产的专用性、交易信息的不确性和交易频率三个维度,厘清了农村经纪业产生与发展的理论根源。并从历史视角归纳和梳理了我国农村经纪业的演进轨迹和阶段性特征,从现实视角剖析了我国农村经纪业发展的态势和组织结构特征,结合经纪交易行为的理论阐述和案例描述,指出农村市场经济,降低市场信息的不确定性、整合交易环节、降低农村商品交易频率,必需的专用性经纪资产投资,是农村经纪业产生发展的条件,结合中国农村经纪业现实的经纪服务市场需求和供给,明确了中国农村经纪业的发展对策。全文分为六个部分,共7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主要研究框架和基本概念范畴(包括第1章和第2章)。主要概述了农村经纪业研究的国内外现状以及本文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并从农村经纪业的概念内涵、主体分类及各自行为特征等方面,概述农村经纪业的基本情况和所需要的基础理论,解决本文写作所需要的基本工具问题。第二部分农村经纪业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础(第3章)。根据农村经纪业内涵和交易特征,分别从资产专用性、信息不确定、交易频率三个独特的交易行为属性的角度,阐释农村经纪业产生与发展的理论根源。首先针对农村经纪交易种类繁多,交易范围大,发展缓慢,从交易特性第一个影响因素:交易费用专用性资产的角度,研究得出:专用性经纪资产投资越大,农村经纪业发展越好。随后,从交易特性第二个影响因素:信息不确定性入手,分析得出农村经纪业作为职业性和组织公正性很强的第三方专门组织,是农村商品间接交易的市场需求,四大类经纪人的产生发展是最好的验证。第三,从交易特性第三个影响因素:交易频率入手,分析不同农业生产类型,在整个生产流通中的每一个交易环节的交易成本,发现农村经纪业的中介服务能够整合交易环节、降低农村商品的交易频率,引致规模效益和范围经济,由此作为一种诱致性制度安排得以产生和发展。本章是文章的核心和重点所在。第三部分我国农村经纪业产生与发展脉络的归纳与梳理:历史视角(第4章)。通过研究中国历朝历代的农村社会分工、农产品商品化及农村经纪业的发展的具体情况,分析了中国农村经纪业的历史演变轨迹,得出:农产品商品化率的提高、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专业化分工的越来越细,是农村经纪业形成和快速发展的必须前提。第四部分我国农村经纪业发展态势、组织结构特征的揭示与描述:现实视角(第5章)。主要分析了农村经纪业主体以及产业环境内不同主体的竞争行为特征和市场需求,研究表明:我国农村经纪市场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广大,总体处于发展阶段。第五部分农村经纪业主体行为特征的揭示与描述:产业视角。从产业角度,揭示我国农村经纪业是在经纪需求双方的支持下、由下到上产生和发展的,在现阶段的市场行为,在价格、广告、产品介绍、售后服务更多表现出市场定价、并购和促销行为上。因为经纪人间的冲突与对抗,而协调的市场行为很少见,未能出现大规模的专业市场行为特征,发展中的中国农村经纪业处于由进入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第六部分研究结论、建议及展望(第7章)。根据前面的研究结论,指明了我国农村经纪业的发展对策。农村经纪业能否顺利进入成熟阶段,实现产业发展质的飞跃,除了政府扶持,还需要从行业规范和政府管制的角度,对产业内部加强自身管理和约束。

钟轲[5](2008)在《十年磨一剑——从“冬交会”到“海交会”》文中指出光阴荏苒,岁月如歌。从1998年举办首届"冬交会"——(海口)全国冬季农副产品交易会开始,十年来,"冬交会"改为"海交会"——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历经起步、成长、创新,一年一度,一棒接一棒,在给人们带来无数惊喜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思考

何雁[6](2006)在《从冬交会看海南农业——2005年中国(海口)冬季农副产品交易会扫描》文中指出

秦学[7](2004)在《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一体化、区域化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趋势,世界性、地区性的经济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各国各地区近年来明显加快了旅游业区域合作的步伐,尤其以包括亚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最为突出。中国旅游业的国内国际合作也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近年来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了旅游开发合作、旅游研究合作,国内的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更是方兴未艾、一浪高过一浪。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迈上快速发展之路,促使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旅游业在这样的背景下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84年中共中央提出发展旅游业“五个一起上”的方针政策,在经济发展、开放扩大、政策英明的综合作用下,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国内旅游形成了的以广东开放地区为先导、以江南繁盛之地为中心,神州大地、自南向北、由东往西的蓬勃发展之势。全国各地区的旅游业潜能和积极性被大大激发,各地旅游业出现了突破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界限,形成了跨行业、跨地区协作发展的良好开端和普及之势。进入90年代后,中国旅游业“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格局初步形成,国内各具特色、规模有别、层次不同的旅游区域层出不穷。这些旅游区域内各旅游经济主体(地方政府、企业、民间)之间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旅游业合作,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合作内容日益全面,合作机制日臻完善,合作效果越来越明显。 在国内各个旅游合作区域中,以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为主体的“粤港澳大珠江三角洲旅游区”是旅游业区域合作开展得最为成功的地区。粤港澳旅游区位于我国华南地区、中国和东南亚及南亚的过渡地带,处于极重要的战略位置。该区域以广东、香港和澳门三省(特区)为核心区域,辐射到周边的海南省、广西东南部、湖南和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形成我国目前范围最大、旅游经济最发达的跨省(区)旅游合作区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三地提出的“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构想,形成三地旅游业合作的理论雏形;以1993年12月成立的“粤港澳珠江三角洲旅游联合推广机构”为标志,三地旅游业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港澳相继回归祖国,2003年广东与内地部分城市居民个人赴港澳旅游市场的开放,2004年内地与港澳两个CEPA的实施,“泛珠江三角洲”概念的提出,粤港澳三地的旅游业合作进入迅速提升“广(度)深(度)高(度)速(度)”的阶段。10年来,粤港澳三地旅游业通过密切合作、荣辱与共,已高度融为一体,成为国内最活跃、亚洲知名、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区域。作为区域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已经形成,目前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500家旅行社销售这一旅游线路。“大珠江三角洲紧密整合型经济区”和“粤港澳旅游金三角”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文根据以上背景,以粤港澳大珠三角地区为案例,全面探讨了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内在机理、合作模式、合作内容、协调机制与对策等深层次问题。粤港澳地区旅游业合作是世界旅游业区域合作的一个典型代表,因此论文首先按照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逻辑顺序,对国内外旅游业跨区域合作进行全面的综述。论文在简要分析世界旅游合作的背景和总体格局后,重点分析了中国旅游业区域关系总体态势、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概貌以及国内旅游业跨区域合作典型案例,为人们展现了一幅中国区域旅游业合作的壮观图景,从中也可以了解到粤港澳旅游业合作的宏观背景。 在论文的第二部分,全面分析了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内在机理,首先分析了旅游业区域成长的一般规律,侧重分析区域旅游业的空间扩张以及由此引起的空间竞争与合作原理。接着深入探讨了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地理学原理、社会学和文化学原理和系统理论等理论机制,并从区域利益机制、微观动力机制、产业空间扩张机制几个方面探讨了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动力机制。随后对中国及粤港澳地区的旅游业区域合作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论文从中国旅游业区域差异及问题、中国旅游业中的“行政区经济”现象、中国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必要性与现实条件几个方面作了细致入微地分析;也对粤港澳三地旅游业合作存在的内在机理和动力机制作了深入探讨。使人们对粤港澳三地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对我国实施“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论文第三部分,根据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实践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旅游业跨区域合作的模式,包括区域模式、合作主体模式、合作领域、合作内容、合作方式等,并以粤港澳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论文不仅系统回顾了粤港澳旅游业联合发展的历史和发展阶段,并且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该地区的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进行了全面归纳,总结出该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的模式。 论文第四部分,着重探讨了旅游业区域合作的协调机制,首先分析了旅游业区域协调机制的特殊性,指出政府协调机制对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的重要意义;继而对粤港澳大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合作协调机制的演变历程及特点、本区域旅游业合作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进行了详细

冷张玲[8](2003)在《透过“冬交会”看海南的绿色农业》文中提出 2002年12月6~8日,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家农业部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联合主办,海南省农业厅、林业厅、农垦总局、海洋与渔业厅、省供销合作联社、省贸促会联合承办的2002年中国(海口)冬季农副产品交易会经过3天的展示、交易,在一片赞誉声中胜利闭幕。农副产品合同成交量230.81万吨,成交金额66.4亿元。省内外732家参展企业的3401个产品,全部是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

何雁[9](2002)在《从冬交会看海南农业——2002年中国(海口)冬季农副产品交易会透视》文中认为

二、从冬交会看海南农业——2002年中国(海口)冬季农副产品交易会透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冬交会看海南农业——2002年中国(海口)冬季农副产品交易会透视(论文提纲范文)

(1)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的策略选择——基于“冬交会”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冬交会”影响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的机理分析
二、海南热带农业及“冬交会”发展现状分析
三、“冬交会”与热带农业发展的关联度分析
    1.变量选择、数据说明及模型构建
    2.模型检验及结果分析
四、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的策略选择
    1.加大热带海水养殖投入
    2.加大热带农产品深加工投入
    3.加大冷藏保鲜物流建设投入
    4.积极发展休闲农业
    5.加快热带农业品牌建设

(2)岭南建筑学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1.1 从《雅典宪章》到《北京宪章》半个多世纪看岭南建筑学派的发展
        1.1.2 岭南建筑文化的发展脉络:地域建筑建筑流派建筑学派
    1.2 研究对象
        1.2.1 岭南建筑环境综述
        1.2.2 岭南地域建筑
        1.2.3 岭南派建筑的界定
        1.2.4 岭南建筑学派
    1.3 研究意义及方法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研究的主要观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岭南城市和乡村的近代化进程
    2.1 西风渐进与行商建筑初变
        2.1.1 海外贸易下的广州十三行
        2.1.2 贸易制度的产物广州十三行
        2.1.3 西洋式建筑初现十三行
    2.2 广州行商庭园(18 世纪中期至19 世纪中期)
        2.2.1 潘家花园
        2.2.2 潘长耀花园
        2.2.3 伍家花园
        2.2.4 海山仙馆
    2.3 近代岭南城市化进程
        2.3.1 条约口岸城市的进化
        2.3.2 张之洞与岭南城市的晚清革新
        2.3.3 民国初期的市政建设
    2.4 岭南乡村进化的中西合璧风尚
        2.4.1 广府祠堂传统形制下的西式风格运用
        2.4.2 梅州侨乡客家民居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
        2.4.3 开平碉楼
        2.4.4 潮汕民居进化典型古今相糅、西式致用的陈慈簧宅第
    2.5 小结
第三章 岭南近代建筑的转型和演变
    3.1 外廊式建筑与骑楼建筑的兴盛
        3.1.1 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在岭南的发展
        3.1.2 中西文化交融的代表作——骑楼
    3.2 岭南古典主义与岭南教会建筑的演变
        3.2.1 西方古典主义与中国传统形式古典复兴
        3.2.2 岭南教会建筑的中国式演变
    3.3 岭南民族主义建筑的复兴
        3.3.1 民族主义建筑的尝试——中山纪念堂
        3.3.2 岭南民族主义建筑的革新
    3.4 小结
第四章 岭南建筑学派的出现和确立
    4.1 现代主义建筑的传播成为岭南建筑学派的萌芽
        4.1.1 岭南新建筑产生之初所表现的进取性、务实性、开放性和时代性
        4.1.2 林克明对现代主义的传播成为岭南建筑学派的奠基人
        4.1.3 勷勤大学成为岭南建筑学派的发祥地
        4.1.4 第一代建筑师成为岭南建筑学派现代主义的自觉实践者
    4.2 岭南建筑学派的先驱——夏昌世
        4.2.1 岭南新建筑的地域性展现与夏昌世建筑思想的渊源
        4.2.2 夏昌世的三个岭南新建筑思想观
    4.3 岭南建筑学派的确立
        4.3.1 “酒家园林”对岭南派建筑的开创意义
        4.3.2 岭南派建筑形成的有利条件
        4.3.3 佘畯南与莫伯治的创作将岭南建筑推入学派高峰
        4.3.4 岭南派建筑的“活态空间”形态特色探析
        4.3.5 岭南建筑学派的学理确立和主流地位
    4.4 小结
第五章 岭南建筑学派的新发展
    5.1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对岭南建筑学派的贡献
        5.1.1 岭南建筑学派现代建筑教育的第一次探索时期(1932-1945)
        5.1.2 岭南建筑学派现代建筑教育体系的完善期及华工院的初创期 (1945-1977)
        5.1.3 岭南建筑学派教育体系的成熟期和华工院的建设期(1977-1999)
        5.1.4 岭南建筑学派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新发展时期(1999 年以来
    5.2 岭南建筑学派创作理论的新发展两观三性创作理论
        5.2.1 改革开放以来岭南建筑学派的发展特征
        5.2.2 两观三性建筑创作理念的提炼
        5.2.3 从中国建筑学会创作大奖看岭南建筑学派的新成绩
    5.3 岭南建筑学派创作的新成就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5.3.1 中国馆:传统韵味的现代演绎
        5.3.2 从中国器到东方之冠
        5.3.3 中国馆对于岭南建筑学派创作价值的思考
    5.4 从广州亚运建筑看岭南建筑学派的发展
        5.4.1 重大节事对建筑创作的契机
        5.4.2 从广州亚运建筑看岭南建筑学派的全面提升
    5.5 岭南建筑学派的新力量
        5.5.1 华南理工大学的主流设计力量
        5.5.2 岭南建筑学派的重要辅助力量
    5.6 小结
第六章 笔者对岭南建筑“活态空间”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6.1 笔者作为岭南建筑学派中青年建筑师的成长过程
    6.2 和而不同、敢为人先的大屋顶设计——珠岛宾馆东一号工程
    6.3 道法自然、古典意象和岭南建筑相融合——松园宾馆西一号工程
    6.4 岭南建筑空间“厅”、“亭”结合的禅宗之美——帽峰沁苑
    6.5 岭南休闲文化与海南“岛”派风格设计——三亚南田温泉度假中心
    6.6 岭南季候风下的现代传染医院设计——广州市第八医院(新院)
    6.7 “亚运建设”与“城市战略”
    6.8 “三庭叠翠”与岭南传统工艺魅力——广州亚运城村长院
    6.9 岭南传统食街与现代市井风情——广州美食园
    6.10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基于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的海南农垦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综述
        1.2.1 国际旅游岛及相关理论
        1.2.2 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
        1.2.3 现代企业及其制度
        1.2.4 发展战略相关理论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可能的创新点
2 海南农垦发展历程
    2.1 第一阶段:1952年成立初期至1988年海南建省前
    2.2 第二阶段:1988年海南建省至2007年农垦改革前
    2.3 第三阶段:2008年海南农垦改革以来
3 海南农垦战略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3.1.1 政治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天然橡胶
        3.2.2 热带现代农业
        3.2.3 旅游及旅游地产
    3.3 竞争者分析
    3.4 OT分析
        3.4.1 机会分析
        3.4.2 威胁分析
        3.4.3 EFE矩阵
        3.4.4 结论
4 海南农垦微观环境分析
    4.1 管理体制及公司治理
    4.2 资源状况
        4.2.1 土地资源
        4.2.2 橡胶资源
        4.2.3 热带农业资源
        4.2.4 旅游资源
    4.3 经营状况
    4.4 投资状况
    4.5 SW分析
        4.5.1 优势
        4.5.2 劣势
        4.5.3 IFE矩阵
        4.5.4 结论
5 海南农垦总体发展战略选择
    5.1 SWOT矩阵分析与备选战略的制定
    5.2 根据EFT和IFT分析结果,选择整体战略
    5.3 总体战略
        5.3.1 战略目标
        5.3.2 战略重点
    5.4 基本竞争战略选择
        5.4.1 总成本领先战略
        5.4.2 差异化战略
        5.4.3 集中战略
    5.5 各产业具体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5.5.1 天然橡胶产业战略
        5.5.2 热带现代农业战略
        5.5.3 旅游及旅游地产战略
6 海胶集团IPO的案例研究
    6.1 海胶集团概况
    6.2 海胶集团首次上市的经过概述
    6.3 海胶集团首次上市被否的原因分析
        6.3.1 盈利的可持续性问题
        6.3.2 资产独立性问题
        6.3.3 资产分离不彻底,资产交错问题有待解决
        6.3.4 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行政指令管理明显
    6.4 第二次上市成功的举措评述
        6.4.1 可持续盈利能力的改观
        6.4.2 问题资产的担保及资产管理的完善
7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海南农垦外部战略要素专家调查表
    附表2:海南农垦内部战略要素专家调查表
致谢

(4)中国农村经纪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基本概念界定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本文创新之处
    1.7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 农村经纪业概述
    2.1 农村经纪业简介
    2.2 农村经纪业主体的概念和类型
    2.3 农村经纪业主体的行为特征分析
    2.4 农村经纪业对交易效率的作用机理
    2.5 农村经纪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2.6 小结
3 农村经纪业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础
    3.1 交易资产的专用性与农村经纪业发展
        3.1.1 农村经纪交易的资产专用性的影响因素
        3.1.2 农村经纪业的资产专用性分析
        3.1.3 资产专用性对农村经纪业发展的影响机理
        3.1.4 资产专用性影响农村经纪业发展的实际证明
        3.1.5 资产专用性与农村经纪业主体的产生及效率分析
    3.2 交易信息的不确定性与农村经纪业发展
        3.2.1 农村交易市场的信息特点
        3.2.2 信息不对称成为制约农村市场交易发展的关键因素
        3.2.3 信息不确定性与农村经纪人的市场需求
        3.2.4 信息不确定性与各类经纪人的产生
        3.2.5 信息不确定对农村经纪业的影响
    3.3 交易频率与农村经纪业发展
        3.3.1 农产品市场交易频率分析
        3.3.2 交易频率、交易成本与农业收益
        3.3.3 降低交易频率的制度选择:中介经纪组织
        3.3.4 交易频率对农村经纪业的影响
4 社会分工、农产品商品化与中国农村经纪业的演进轨迹
    4.1 中国农村社会分工发展特点
    4.2 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的历史阶段及特点
    4.3 中国农村经纪业的历史阶段及特点
    4.4 农村经纪业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4.5 结语
5 中国农村经纪业发展状况及组织结构分析
    5.1 农村经纪业发展阶段研判
    5.2 农村经纪业的产业特性
    5.3 农村经纪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5.4 农村经纪业的市场结构及市场特征
    5.5 中国农村经纪业的五力模型
    5.6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5.7 中国农村经纪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5.8 小结
6 中国农村经纪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6.1 农村经纪业的市场定价行为
    6.2 农村经纪业的市场并购行为
    6.3 农村经纪业的市场促销行为
    6.4 农村经纪业的市场研究开发行为
    6.5 农村经纪业的市场协调行为
    6.6 小结
7 中国农村经纪业的发展对策
    7.1 农村经纪人行业协会
    7.2 农村经纪业的政府扶持建议
    7.3 政府规制:政策推动和政府管制并行
    7.4 农村经纪业的政府管制和行业管理对策
    7.5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博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

(7)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综述--旅游研究进展及本文宗旨
    一、 相关研究进展分析
        1 国外旅游研究进展简述
        2 中国旅游研究概要
    二、 旅游研究的趋势展望
    三、 本论文研究宗旨与研究范畴
        1 本文的出发点和立论依据
        2 论文研究思路与总体框架
        3 研究方法与特色
第二章 背景综述--世界旅游业区域协作联合浪潮
    一、 世界旅游业区域合作--背景、总体格局
        1 世界旅游业区域合作组织
        2 世界旅游业区域合作的总体格局
    二、 典型案例--世界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实证分析
        1 区域层次的旅游业合作框架
        2 次区域旅游业合作状况
    三、 中国的实际--国际国内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总览
        1 中国旅游业跨国(区域)联合发展概况
        2 中国国内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蓬勃形势
第三章 机理分析--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动力机制
    一、 基本概念与范畴
    二、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1 经济学理论
        2 地理学原理
        3 社会学和文化学理论
        4 系统论
    三、 区域旅游业成长与空间扩张机制
        1 区域旅游业成长的一般过程与阶段
        2 区域旅游业空间扩张与旅游业区域竞争
        3 旅游业空间演进之趋势--跨区域协作联合
    四、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动力机制
        1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的区域利益机制
        2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的微观动力机制
        3 旅游产业空间扩张机制
第四章 实证分析--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内在机理的区域反映
    一、 中国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内在机理
        1 中国旅游业区域差异及问题分析
        2 中国的旅游“行政区经济”剖析
        3 中国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必要性
        4 中国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现实条件
    二、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区域联合的内在机理分析
        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粤港澳地区旅游业区域联合的自然基础
        2 人文历史的悠久性与传承性--粤港澳地区旅游业区域联合的文化渊源
        3 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与互补性--粤港澳地区旅游业区域联合的社会必然
第五章 模式探讨--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形态特征
    一、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模式的解析
        1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形态分析
        2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模式总结
    二、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概述
        1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历史回顾
        2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典型案例
    三、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模式探讨
        1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的内涵分析
        2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的模式探讨
第六章 协调机制及创新--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实施保障
    一、 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协调机制分析
        1 旅游业协调机制的特殊性
        2 旅游业发展的政府调控机制简析
    二、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协调机制分析
        1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协调机制的演变轨迹
        2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协调机制评述
    三、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1 “一国两制”--粤港澳地区旅游业区域联合的硬性约束
        2 “行政区经济”--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合作的最大障碍
        3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广东旅游业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4 现行协调机制:粤港澳旅游业联合发展中的不完善
    四、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协调创新机制探讨
        1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的区域创新机制--支持系统创新
        2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协调新机制探索
第七章 总结与思考
    一、 本文主要观点总结
        1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内在机理方面
        2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形态模式方面
        3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协调机制方面
    二、 粤港澳旅游合作区域未来走向的思考
        1 无障碍旅游区--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功能特征的未来定位
        2 泛珠三角旅游区--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空间成长的必然走向
        3 世界级旅游区--粤港澳大三角旅游业合作与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 中国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趋势之思考
        1 中国国内旅游业区域合作趋势的思考
        2 中国旅游业跨国(地区)合作前景
附图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的科研论文及相关成果
致谢

四、从冬交会看海南农业——2002年中国(海口)冬季农副产品交易会透视(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的策略选择——基于“冬交会”的分析[J]. 王明严. 特区经济, 2015(04)
  • [2]岭南建筑学派研究[D]. 王河.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6)
  • [3]基于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的海南农垦发展战略研究[D]. 朱立廷. 海南大学, 2011(12)
  • [4]中国农村经纪业发展问题研究[D]. 周霞.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5)
  • [5]十年磨一剑——从“冬交会”到“海交会”[J]. 钟轲. 今日海南, 2008(01)
  • [6]从冬交会看海南农业——2005年中国(海口)冬季农副产品交易会扫描[J]. 何雁. 今日海南, 2006(01)
  • [7]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D]. 秦学. 华东师范大学, 2004(04)
  • [8]透过“冬交会”看海南的绿色农业[J]. 冷张玲. 中国果菜, 2003(01)
  • [9]从冬交会看海南农业——2002年中国(海口)冬季农副产品交易会透视[J]. 何雁. 特区展望, 2002(12)

标签:;  ;  ;  ;  ;  

从冬交会看海南农业——看2002中国(海口)冬交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