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精神契合——华兹华斯诗歌与匡燮散文的联觉初探

跨越时空的精神契合——华兹华斯诗歌与匡燮散文的联觉初探

一、跨越时空的灵性契合——初探华滋华斯诗歌与匡燮散文的灵动通感(论文文献综述)

高志明[1](2010)在《通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多学科背景下对新时期以来的通感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述,力图为后续的通感研究作必要的学术观察和学术准备。参照接受修辞学的基本观:修辞活动是在表达者和接受者之间互动的言语审美活动,作为学理依据,界定通感:通感是在言语活动中,因本觉和通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特征多向位移而生成的审美话语形态。联觉、移觉和通感三者之间存在联系和区别,它们共同构成通感的三层级系统。以新的通感定义为基础,综合运用现代语言学、心理学、生理学、文艺美学等理论资源,依次探讨通感的话语特征,通感在语篇中的诗学功能,通感在“表达—接受”、“主体—客体”之间的双重互动关系;用辨异和比较的方法论,初步探讨了通感与相关辞格的关系,为通感的深入研究提供比较和参照。希望我们的探讨能够为现有的同类研究提供多层面、多角度的观察与思考个案。

杨成虎,钱志富[2](2004)在《“隐我”与“显我”——王维与华滋华斯山水诗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比较》文中提出中西诗歌的意境差异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上。王诗中的“我”被消融在自然中,达到了物我 不分、物我两忘的境界;华诗中的“我”是在自然中张扬,体现了以我观物,以物悦我的人文精神。

张缨[3](2002)在《跨越时空的灵性契合——初探华滋华斯诗歌与匡燮散文的灵动通感》文中研究说明英国 19世纪的桂冠诗人华滋华斯 (WilliamWordsworth)与我国散文家匡燮在创作思维中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本文着重探索了他们在灵性空间的共同感受 ,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他们思维的契合点 ,初步探索了这一现象的成因

二、跨越时空的灵性契合——初探华滋华斯诗歌与匡燮散文的灵动通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跨越时空的灵性契合——初探华滋华斯诗歌与匡燮散文的灵动通感(论文提纲范文)

(1)通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Contents
绪论
    0.1 新时期通感研究述评
    0.2 本文研究的意义、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重新定义通感:本文研究的起点
    1.1 重新定义通感
    1.2 联觉—移觉—通感:学科归属与通感的构成维度
第二章 通感的话语特征
    2.1 通感话语的感觉特征
    2.2 通感话语的生成特征
    2.3 通感话语的存在形态
    2.4 通感话语的认知特征
第三章 通感的语篇功能
    3.1 通感在语篇中的诗学功能
    3.2 通感在语篇中的衔合功能
第四章 双重互动中的通感
    4.1 "表达—接受"互动中的通感
    4.2 "言语主体与客体世界"互动中的通感
第五章 通感:辨异与比较
    5.1 通感与比喻、隐喻及移就的辨异
    5.2 通感自身的辨异
    5.3 通感的语义、语法和修辞阐释的比较
第六章 结语
    6.1 本文的主要观点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
附录一 广义修辞学视野下通感修辞个案分析
附录二 1977—2009年国内通感研究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隐我”与“显我”——王维与华滋华斯山水诗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王维与华滋华斯作品中第一人称的使用情况
三、“隐我”与“显我”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区别的作用
    (一) 佛禅思想与西方人文精神
    (二) 隐我与显我同无我与有我的差异
四、“隐我”与“显我”在山水艺术中的文化差异
    (一) 诗歌中的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
    (二) 自然中心与人类中心

(3)跨越时空的灵性契合——初探华滋华斯诗歌与匡燮散文的灵动通感(论文提纲范文)

一、共有的虔敬沉迷状态
二、共有的心灵孤独感悟
三、共有的衰亡现象认知

四、跨越时空的灵性契合——初探华滋华斯诗歌与匡燮散文的灵动通感(论文参考文献)

  • [1]通感研究[D]. 高志明. 福建师范大学, 2010(08)
  • [2]“隐我”与“显我”——王维与华滋华斯山水诗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比较[J]. 杨成虎,钱志富.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 [3]跨越时空的灵性契合——初探华滋华斯诗歌与匡燮散文的灵动通感[J]. 张缨. 唐都学刊, 2002(01)

标签:;  ;  ;  ;  

跨越时空的精神契合——华兹华斯诗歌与匡燮散文的联觉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