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林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黔西南州林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黔西南州林地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孙耀鹏,周忠发,赵宇鸾,方敏,吴跃[1](2022)在《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演变与石漠化分布格局》文中研究表明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是制约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类活动是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因素,而土地利用是人类活动的基本载体,探究不同用地类型石漠化响应情况,对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及可持续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三期土地利用和石漠化数据,辅以GIS空间分析技术和转移矩阵模型,对黔西南州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及石漠化景观的时空演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期间,黔西南州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是草地转有林地和耕地,耕地转有林地和草地,灌木林地转草地和耕地,依次占全州国土面积的8.79%,5.82%,4.91%,4.08%,4.75%,3.85%。2000—2010年草地、灌木林地、耕地和有林地石漠化等级明显改善,改善面积依次为2 703.7 km2,1 347.8 km2,2 219.1 km2,2 532.8 km2;2010—2020年草地、灌木林、耕地、有林地、裸地石漠化改善面积分别为557.14 km2,318.78 km2,819.35 km2,665.60 km2,244.48 km2。过去20年间,黔西南州石漠化状况持续恢复改善,但局部区域仍存在不稳定的恶化风险,此部分地区应作为黔西南州后期石漠化土地治理工作中的重点。对黔西南州长时间序列的石漠化演变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在不同土地利用情况下的变化,可对研究区生态恢复以及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姚世雄,张伟丽[2](2021)在《森林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以黔西南州为例》文中指出阐述了黔西南州森林资源管理现状,剖析了黔西南州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管理机构建立和人员编制不合理,档案管理不到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多,行政执法力量薄弱,森林资源监测水平不高,涉林资金兑现难度大,采伐指标不足,护林员管理体制不健全,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缺乏示范等。针对这些问题,从机构和队伍建设、档案管理、涉林服务、资金兑现推进、监测体系强化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为当地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姚世雄,张伟丽,孙喜娇,蒲东风[3](2021)在《黔西南州森林资源现状评价和发展对策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黔西南州位于贵州西南部,处于珠江上游,是构建珠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阵地。以黔西南州第四轮森林资源普查数据为基础,对黔西南州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剖析了目前森林资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黔西南州森林资源总量较多,但分布不均匀,林分质量不高,林种和林分结构不合理,人为干扰严重、地带性顶极树种少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提高当地森林资源质量、改善林分结构,推动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苏荣荣,周佳佳,刘洪亮,刘波,唐德娟,张泽志[4](2021)在《黔西南州黑木耳高效栽培技术要点》文中指出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作为一种食(药)用菌,其品质与生长环境有直接关系。通过对黔西南州地区黑木耳的栽培季节、栽培配方、场地选择、田间栽培准备、刺孔管理、水分管理、采收及晾晒等多个环节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黑木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参考和借鉴。

龙朋成[5](2021)在《新发展理念下黔西南州山地户外运动资源开发策略研究》文中提出

邓木子然[6](2021)在《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喀斯特世界遗产地旅游产业效益监测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遗产地生态敏感性高、易产生石漠化、尤其是兼具风景名胜区属性的遗产地存续受旅游产业干扰度大。旅游产业效益监测与调控是实现遗产地保护与展示的有效途径,协同天空地一体化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挖掘旅游产业资源信息、监测评价综合效益对喀斯特遗产地旅游产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地理学、旅游学、地球空间信息学地域分异规律、旅游影响、目标决策等理论,针对喀斯特遗产地旅游产业效益评价指标因子深度挖掘、天空地协同对旅游产业效益评价专题信息提取等科学问题与技术需求,在代表南方喀斯特世界遗产生态环境总体结构和保护管理基本现状的贵州喀斯特地区选取施秉喀斯特和荔波-环江喀斯特作为研究区,2018-2021年协同天空地通过遗产地野外考察、天空地数据挖掘、资料调查收集等多手段、多数据、多方法为一体,挖掘生态和社会经济指标因子,运用空间分析、熵权法、综合指数模型等方法,构建基于天空地一体的喀斯特遗产地旅游产业综合效益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通过综合效益动态监测和评价,阐明不同属性遗产地旅游产业“两山”效益、扶贫效益、可持续效益与综合效益差异,揭示旅游产业发展对遗产地资源限制开发条件、社区发展、价值保护展示的影响机制与内在规律,为喀斯特类遗产地旅游产业发展和评价提供科技参考。1.通过遗产地土地覆盖格局、植被覆盖率、石漠化景观时空变化分析,表明第一、二期“中国南方喀斯特”申报成功前后荔波-环江喀斯特、施秉喀斯特各土地覆盖类型之间发生了较为复杂的转化,遗产地旅游产业的存在并未给遗产地生态环境状况造成负面影响:荔波-环江喀斯特土地覆盖类型空间分布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体植被覆盖率有明显上升,潜在以上石漠化面积持续减少,草地与灌木林地大幅度转换为郁闭度更高的乔木林地。施秉喀斯特土地覆盖类型空间分布格局相对变化较小,总体植被覆盖率有微弱上升,潜在以上石漠化面积有一定减少,其他林地与灌木林地转换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和草地之间相互转换,但草地转向灌木林地的比例低于灌木林地转向草地的比例,同样说明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明显。道路用地和风景名胜设施用地面积相对稳定,道路面积略有增加,说明经济与社会效益良性发展。2.通过天空地一体化协同监测对旅游产业效益数据挖掘与主要驱动因子信息提取建立了喀斯特世界遗产地旅游产业效益评价模型并对两类遗产地进行时序变化研究,表明荔波-环江喀斯特、施秉喀斯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这15年间整体上为增加趋势,旅游产业的调整与发展策略有效促进了喀斯特遗产地的生态成效、经济回收、社会开放:2005-2020年期间,入选时间早,旅游产业规模成熟的荔波-环江喀斯特旅游产业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良好、经济收益显着、社会开放度高。入选时间较晚,旅游产业规模较小的施秉喀斯特旅游产业保持了稳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近十五年来荔波-环江喀斯特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别增长了10.51%、34.1%、18.5%;近十年来施秉喀斯特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别增长了2.2%、12.2%、2.2%。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旅游产业效益评价模型对遗产地真实情况反映效果良好,遗产地旅游产业发展差异主要是由于产业与遗产地管理措施的差异性导致。3.针对喀斯特遗产地资源限制开发条件、社区多维贫困特点、价值保护展示目标等三大现实壁垒,重组指标评价旅游产业的“两山”效益、扶贫效益、可持续效益,得出喀斯特世界遗产地旅游产业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期间均产生了一定的“两山”效益、扶贫效益、可持续效益,不同遗产地旅游产业效益之间存在的结构差异性可能与遗产地属性有关:近十五年来拥有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双属性及自然保护区单属性的荔波-环江喀斯特的“两山”效益、扶贫效益、可持续效益、综合效益分别增长了44.6%、50.6%、28.9%、63.1%;近十年来拥有风景名胜区及自然保护区双属性的施秉喀斯特的“两山”效益、扶贫效益、可持续效益、综合效益分别增长了14.4%、19.0%、9.0%、21.2%,根据综合效益指数评价等级表,荔波-环江喀斯特综合效益保持高速发展水平,效益等级为好,施秉喀斯特旅游产业综合效益评价等级从差提升至较差,有不断提速的趋势。喀斯特世界遗产地的地区情况显着影响了其衍生的产业效益特点,自然环境本底的脆弱性与不可恢复性促使产业发展必须保持高效可持续性、邻近社区的石漠化环境造成的广泛贫困促使产业收益必须拥有高速益贫性、山地人文环境的封闭性与保守性促使产业价值必须具备高质量的传播性、先进性。针对不同保护展示背景的喀斯特世界遗产地旅游产业如何规划以达到产业同时满足可持续效益高、扶贫效益好、“两山”效益充分问题值得商榷。未来研究可结合更多类遗产地的不同现实需求进行研究手段的补充与评价体系的完善,以实现天空地一体化的更广泛应用与旅游产业评价体系的普适性提高。

景晓玮[7](2021)在《基于InVEST模型的贵州省生态系统服务计量及价值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江智加[8](2021)在《黔西南地区徒步运动特色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下人们的个体需求与群体需求逐渐发生转变,从最基本的物质需要向更高的精神需求转变,而参与徒步运动恰好满足了当下人们对精神的需求,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化现象;徒步线路与徒步资源对人们参与徒步运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徒步运动的发展离不开徒步资源与线路开发,对于徒步运动的发展,挖掘地区特色徒步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规划,打造形成地区特色徒步品牌是徒步运动发展的有效途径。黔西南地区是贵州山地户外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目前徒步活动已形成一定规模,也有一定知名度,为继续挖掘与保护黔西南地区的徒步运动资源,打造区域特色徒步品牌,本文根据黔西南地区的现实条件,以黔西南地区徒步运动的特色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SWOT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黔西南地区徒步特色资源进行研究。首先对黔西南徒步运动发展状况分析,然后对黔西南地区资源分析,再用SWOT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构建SWOT矩阵,最后对黔西南地区徒步运动特色发展进行路径探索。结果显示:黔西南地区徒步运动发展目前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是各县市资源禀赋不一,很难形成统一规划,由于当下国家赋予的一定政策,给黔西南地区徒步运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对黔西南徒步运动特色发展提出了要继续依托山地旅游大会的影响力,打造自主品牌,突出自身特色与多样性,同时在开发的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招商引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路径。研究结论:黔西南徒步资源禀赋,要充分发挥黔西南各个地区的基础条件与徒步资源,合理开发,注重环境保护,使徒步运动得到可持续发展。在线路设计上,合理利用黔西南各个地区的徒步资源情况,设计开发赋予民俗、古驿道红色等多元素的特色路线,突出黔西南地区徒步运动的特色与多样性。

马国璇[9](2021)在《喀斯特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研究》文中提出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关系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精准扶贫“五个一批”的头号工程,是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题的一项有效途径,能够从根本上满足深度贫困人口“挪穷窝、斩穷根”的迫切需求。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心逐渐转移至后续扶持工作上,搬迁农户的生计发展问题已成为重点问题。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可持续生计发展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提升建议,可以帮助搬迁农户实现生计稳定发展,对于推动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贵州省作为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贫困人口集中,同时也是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的省份,研究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可持续生计,借助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选取适宜指标构建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安置方式及安置年份搬迁农户的生计资本持有量进行对比。然后分析搬迁前后农户生计策略的变化,定量分析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并甄别影响因子,探究时序变化上搬迁农户的生计策略转变。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中心村安置农户自然资本丰富但搬迁后出现下降;县城安置农户的物质资本较搬迁前提升68.13%,2020年疫情影响下,仍然保持金融资本正向提升。集镇安置农户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较搬迁前提升明显。2016年度搬迁农户自然资本持有量最大,但人力资本较搬迁前下降;2017年搬迁农户人力资本增长1.86%,但社会资本较搬迁前下降;2018年搬迁农户金融资本大幅提升20.35%;2019年度搬迁农户物质资本大幅提升69.97%。(2)搬迁后农户的生计资本综合值得到提升,农户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农户物质资本量显着提升60.82%,其次是自然资本,社会资本下降10.39%。县城安置农户生计资本综合值提升量最大,其次是中心村安置和集镇安置。2019年度搬迁农户生计资本综合值提升最大,其次是2018年度,2017年度和2016年度搬迁农户相对提升较少。(3)易地扶贫搬迁促进农户生计策略由以农为主型向非农型生计策略转化。搬迁前,调研农户中以农为主农户为98户,非农为主为887户,2019年以农为主农户仅16户;2020年受疫情影响,搬迁农户的生计策略选择出现波动,农兼型农户增多。(4)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提升有助于农户选择农兼型和兼农型生计策略,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提升则具有负向作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提升有助于农户选择非农型生计策略,自然资本具有负向作用。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提升有助于农兼型向兼农型和非农型生计策略转化,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具有负向作用。林地面积和家庭借贷款金额提升有助于农户由农兼型向兼农型和非农型生计策略转化,劳动力供养比和农户流转土地面积具有负向作用。最后,研究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资本发展现状和生计策略选择,提出促进自然资本转化、提高农户物质资本占有率、增加农户金融资本持有量、提升搬迁农户人力资本、加强社区及居委会与搬迁农户的沟通及优化搬迁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等建议,期望能够对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施厚军[10](2021)在《北盘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类对土地利用的扰动程度呈日益增长趋势,土地功能弱化等带来的生态系统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北盘江流域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区,石漠化较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为揭示人类活动干扰下北盘江流域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基于北盘江流域三期遥感影像数据和3S技术,研究北盘江流域2010-2020年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规律。以提高流域内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降低生态风险为出发点,基于土地利用数据计算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构建生态风险指数,从多角度研究流域内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为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北盘江流域内2010-202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十分显着,林地分布面积最大,其次是耕地。研究期内林地呈逐渐增长趋势、耕地呈逐渐降低趋势,建设用地逐年增长,草地和未利用地呈波动性降低,主要是耕地、草地、未利用地逐渐向林地转化,同时建设用地的增加侵占了耕地、林地、草地。演化过程中以草地和未利用地的动态度最大。导致林地增长,耕地、草地、未利用地降低的驱动因素主要是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生态移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的实施,而建设用地持续增加的驱动因素为人口快速增长、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本研究中地貌、坡度、高程三个自然因素与流域内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密切相关。中山地貌区主要以林地和草地分布为主,而丘陵盆地区地势平坦,是人类的主要活动区,耕地、建设用地的比重增大。坡度在6-15°之间的区域受人为影响因素大,是建设用地和耕地分布的主要区域,变化规律为林地和建设用地在各坡度带上的面积随时间的推移呈逐渐增长,而耕地和草地呈减小趋势。各土地利用主要分布于高程1000-1500m间,说明此高程带在流域内面积分布大,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土地利用结构复杂。(2)北盘江流域内2010-2020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逐渐增长趋势,但局部的空间集聚程度分异显着。2010年低值聚集区分布于流域中游、高值聚集区主要分布于下游。2015年和2020年低值聚集区以各区县的城镇区域及周边,高值聚集区以下游为主。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不同自然因子上的分布特征为,单位面积价值最大的地貌区是侵蚀-剥蚀盆地区,总价值最大的是溶蚀-侵蚀中山地貌区;坡度越陡单位面积价值量越高,随时间的推移,各坡度带上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呈增加趋势,其在坡度15-25°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最高。低海拔区和高海拔区的单位面积价值较高,但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在1000-1500m的中海拔区最大。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耕地持续性减少导致食物生产价值为持续性下降,林地持续增长使其他单项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根据敏感性分析结果,弹性较低,估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信度较高。(3)北盘江流域内2010-2020年生态风险指数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生态风险区的面积逐渐向两极演变,呈现出低风险区、较高生态风险区和高生态风险区的面积增加。高生态风险区与低生态风险区的空间分布分别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低值聚集和高值聚集区的分布规律相似,即高风险区由中游分布演变为以各区县的城镇为中心向外扩散,低风险区为以流域下游为主呈逐渐扩大的趋势,主要是建设用地的增加引起,从侧面反应出人类活动为生态风险的主导因素。(4)基于流域内土地利用研究现状,以流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为依据,以降低生态风险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目的,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及建议。提出生态移民、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生态环境建设对策及建议。

二、黔西南州林地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黔西南州林地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演变与石漠化分布格局(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2.2 研究方法
        2.2.1 像元二分模型
        2.2.2 石漠化等级划分
        2.2.3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地利用类型及石漠化等级时空演变
    3.2 土地利用与石漠化等级面积转移矩阵特征
    3.3 各类土地利用石漠化发生情况
4 讨 论
5 结 论

(2)森林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以黔西南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管理现状
    2.1 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
    2.2 使用林地审核审批
    2.3 公益林和天然商品以及生态护林员管理
    2.4 林木采伐工作
    2.5 行政执法以及森林资源调查监测
3 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机构建立不合理,人员配置不强
    3.2 档案管理机制不完善
    3.3 破坏森林资源案件仍然频发
    3.4 森林资源监测质量不高、监测资金投入少
    3.5 涉林资金兑现难度大
    3.6 采伐指标不足
    3.7 护林员管理不规范
    3.8 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缺乏示范
4 对策探讨
    4.1 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
    4.2 完善森林资源档案建设
    4.3 加强使用林地管理和服务,强化涉林案件查处
    4.4 建立基于组件GIS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
    4.5 探索涉林补偿新机制,规范资金兑现
    4.6 推进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向上申请采伐指标
5 结语

(3)黔西南州森林资源现状评价和发展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森林资源现状
    2.1 森林资源总量和分布情况
    2.2 地类
    2.2 林种结构
    2.3 优势树种(组)
    2.4 乔木林树种结构
    2.5 乔木林龄组
    2.6 乔木林起源
    2.7 乔木林郁闭度级和森林自然度等级
    2.8 灌木林地情况
3 森林资源评价
    3.1 总体评价
    3.2 林种结构评价
    3.3 乔木林资源评价
    3.4 灌木林资源评价
4 对策探讨
    4.1 加大造林资金投入
    4.2 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
    4.3 促进林分结构调整
    4.4 排查纠正功能区划错误图斑,保障林权所有人的权益
    4.5 强化使用林地监管,加大涉林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5 结论

(4)黔西南州黑木耳高效栽培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栽培季节
2 培养料配方
3 生产工艺流程
4 栽培技术环节
    4.1 出耳场地选择
    4.2 田间栽培准备
    4.3 菌丝的后熟培养
    4.4 刺孔(催耳)管理
    4.5 菌棒的下地摆放
    4.6 翻棒
    4.7 露天(水分)管理
    4.8 木耳采收及晾晒
5 讨论与结论

(6)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喀斯特世界遗产地旅游产业效益监测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一)天空地一体化与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产业效益监测评价
    (二)天空地一体化与喀斯特世界遗产地旅游产业效益监测评价
    (三)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旅游产业效益监测评价研究进展及其对喀斯特遗产地治理的启示
        1 文献的获取与论证
        2 研究阶段划分
        3 国内外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
        4 国内外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与展望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1 研究目标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特色与难点及创新处
    (二)技术路线与方法
        1 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
    (三)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1 研究区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2 研究区基本特征与代表性论证
    (四)资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1 天空地数据
        2 野外调查数据
        3 收集资料数据
三 数据挖掘与处理
    (一)数据挖掘
        1 航天数据
        2 航空数据
        3 地面监测调查数据
    (二)数据处理
        1 航天数据处理
        2 航空数据处理
        3 地面监测调查数据处理
四 旅游产业效益指标信息提取
    (一)生态环境指标因子
        1 土地覆盖
        2 石漠化类型
        3 植被覆盖度
    (二)社会经济指标因子
        1 旅游业总收入
        2 旅游从业人数
        3 人均可支配收入
        4 旅游者人数
        5 旅游业带动效应
        6 旅游设施数量
        7 基础设施变化
        8 生活保障变化
五 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构建
    (一)指标体系构建
        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 指标因子选取
        3 指标筛选方法
        4 指标体系
    (二)指标因子标准化
        1 指标值标准化方法
        2 指标值标准化结果
    (三)指标因子权重确定
        1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2 指标权重确定
    (四)评价模型构建
        1 模型建立
        2 模型确定
六 综合效益监测评价分析
    (一)单一效益时空评价分析
    (二)综合效益时空评价分析
        1“两山”效益
        2 扶贫效益
        3 可持续效益
        4 综合效益
    (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旅游效益评价信息系统开发
        1 系统目的
        2 系统登录
        3 系统操作
        4 旅游目的地微信指数监测
        5 数据采集
        6 旅游文件上传
        7 评分标准
        8 热点客源
七 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黔西南地区徒步运动特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研究
    2.2 国内文献研究
        2.2.1 基本概念
        2.2.2 徒步运动线路资源研究
        2.2.3 徒步运动的古驿道研究
        2.2.4 徒步运动的文化研究
        2.2.5 徒步运动的其他研究
    2.3 文献述评
    2.4 理论基础
        2.4.1 资源优势理论
        2.4.2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3.1 研究思路及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地考察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SWOT分析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黔西南地区徒步运动发展概述
        4.1.1 黔西南地区徒步运动发展必要性
        4.1.2 黔西南徒步运动现状
        4.1.3 案例分析-以2019 兴义万峰林国际徒步为例
        4.1.4 黔西南州徒步运动资源构成
    4.2 黔西南地区徒步运动发展SWOT分析
        4.2.1 黔西南地区徒步运动发展的优势
        4.2.2 黔西南地区徒步运动发展的劣势
        4.2.3 黔西南地区徒步运动发展的机遇
        4.2.4 黔西南地区徒步运动发展的威胁
        4.2.5 黔西南地区徒步运动发展SWOT矩阵构建
    4.3 黔西南地区徒步运动特色发展路径探索
        4.3.1 继续依托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扩大影响力
        4.3.2 响应国家民族文化战略打造自主特色品牌
        4.3.3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与多样性
        4.3.4 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4.3.5 保持民俗文化的地方性
        4.3.6 加大项目引资和地区人才队伍的建设
5 研究结论
6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附件 访谈提纲

(9)喀斯特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简要述评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贫困
        2.1.2 易地扶贫搬迁
        2.1.3 可持续生计
        2.1.4 SLA框架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口迁移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人地矛盾理论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3.1 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3.1.1 地理位置概况
        3.1.2 自然概况
        3.1.3 社会经济概况
        3.1.4 贫困概况
    3.2 易地扶贫搬迁现状
        3.2.1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本情况
        3.2.2 易地扶贫搬迁农户适应情况
    3.3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3.3.1 问卷设计
        3.3.2 数据来源
        3.3.3 样本特征
第四章 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资本变化研究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指标的选择及测量
        4.1.2 指标体系的建立
        4.1.3 指标的测算
    4.2 搬迁前后农户生计资本的变化
        4.2.1 自然资本时序对比
        4.2.2 物质资本时序对比
        4.2.3 金融资本时序对比
        4.2.4 人力资本时序对比
        4.2.5 社会资本时序对比
        4.2.6 生计资本综合值时序对比
第五章 搬迁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关系研究
    5.1 农户搬迁前后生计策略变化分析
        5.1.1 农户类型划分
        5.1.2 生计策略变化
    5.2 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
        5.2.1 变量设置
        5.2.2 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
    5.3 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分析
        5.3.1 生计资本对农兼型生计策略的影响
        5.3.2 生计资本对兼农型生计策略的影响
        5.3.3 生计资本对非农型生计策略的影响
    5.4 生计资本指标对生计策略转化的影响分析
        5.4.1 农兼型向兼农型、非农型转化的影响因子分析
        5.4.2 农兼型向兼农型、非农型转化的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北盘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位置及范围
    2.2 地形地貌
    2.3 水文与气候
    2.4 土壤与植被
    2.5 社会经济
第三章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3.1 数据收集
    3.2 数据处理
第四章 北盘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4.1 研究方法
    4.2 北盘江流域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特征分析
    4.3 北盘江流域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北盘江流域生态服务价值
    5.1 研究方法
    5.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5.3 基于格网单元的北盘江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变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北盘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风险研究
    6.1 研究方法
    6.2 生态风险指数的空间自相关特征
    6.3 生态风险指数的空间结构分析
    6.4 北盘江流域生态风险时空分异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可持续发展对策及建议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黔西南州林地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演变与石漠化分布格局[J]. 孙耀鹏,周忠发,赵宇鸾,方敏,吴跃. 水土保持研究, 2022(01)
  • [2]森林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以黔西南州为例[J]. 姚世雄,张伟丽. 绿色科技, 2021(19)
  • [3]黔西南州森林资源现状评价和发展对策探讨[J]. 姚世雄,张伟丽,孙喜娇,蒲东风. 绿色科技, 2021(17)
  • [4]黔西南州黑木耳高效栽培技术要点[J]. 苏荣荣,周佳佳,刘洪亮,刘波,唐德娟,张泽志. 中国食用菌, 2021(07)
  • [5]新发展理念下黔西南州山地户外运动资源开发策略研究[D]. 龙朋成. 武汉体育学院, 2021
  • [6]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喀斯特世界遗产地旅游产业效益监测评价研究[D]. 邓木子然.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7]基于InVEST模型的贵州省生态系统服务计量及价值评估研究[D]. 景晓玮. 南京林业大学, 2021
  • [8]黔西南地区徒步运动特色发展研究[D]. 江智加.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9]喀斯特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研究[D]. 马国璇.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10]北盘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研究[D]. 施厚军.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标签:;  ;  ;  

黔西南州林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