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泉浴联合普鲁卡因丹参治疗银屑病56例

矿泉浴联合普鲁卡因丹参治疗银屑病56例

一、矿泉浴配合普鲁卡因及丹参治疗银屑病56例(论文文献综述)

吕邵娃,高健,尚尔雨,王澳飞[1](2021)在《银屑病的现代中医治疗方法》文中研究说明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具有病因复杂、顽固且病机难以确定等特点,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中医认为银屑病与血热化火、气机壅滞、邪热化毒、热入营血等有关,将其分为四大类型,即血热型、血瘀型、血虚型、血燥型。以中医药特色为主,通过比较古代与现代治疗方法的异同,总结中医多元化的治疗手段,发挥我国传统优势的同时,在不断地摸索与实际应用中逐渐清晰起来,并形成一定的辨证论治模式,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张仲昭[2](2018)在《中药联合温泉及煤焦油治疗银屑病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银屑病因其高患病率,高复发率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而得到世界关注,银屑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中药作为治疗银屑病的方法之一已应用多年,但治疗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中药PSORI-CM01颗粒是否有助于提高温泉联合煤焦油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为自然疗法综合方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提供新的治疗依据;并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自然疗法综合方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从643例患者中筛选,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患者服用中药PSORI-CM01颗粒,对照组患者服用颗粒安慰剂;两组患者均采用湖北咸宁解放军一九五医院温泉泡浴30分钟/日,外涂煤焦油3次/日;疗程4周。主要结局指标:患者治疗期间银屑病皮损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PASI-50达到率及治疗期间复发率。次要结局指标为患者PASI评分PASI-75达到率、PASI-90达到率、治疗期间反弹率及体表皮损面积(BSA),医生总体评估(PGA),目视模拟标尺(VAS),患者自评银屑病严重程度与体表面积积分(SAPASI),SKINDEX-16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治疗前后改善。试验前后采集患者血清,随机抽取两组各10例患者疗前疗后血清,并以健康人群血清样本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IL-17,IFN-γ,TNF-α,IL-10,IL-6,IL-4及IL-2。统计分析方法采用t检验,t’检验,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配对t检验,配对秩和检验,Pearsonχ2test或Fisher’s exact test,秩和检验及混合线性模型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入组基线均衡可比,中医主证以血瘀型占绝大多数,共计72例,占比90.0%,有53例患者有不同类型的兼证情况,其中兼证为挟湿的患者最多,共计37例,占比46.3%。治疗期间,两组服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合并用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治疗结束后,主要结局指标:1.PASI-50达到率,治疗第2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中药PSORI-CM01颗粒联合温泉及煤焦油治疗银屑病的疗效优于安慰剂联合温泉及煤焦油,中药PSORI-CM01颗粒可提高温泉联合煤焦油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2.治疗期间复发率,治疗第4周时,仅试验组有1例患者复发,对照组无复发,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用药后疗效稳定,复发率极低。次要结局指标:1.PASI-75达到率,治疗第4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中药PSORI-CM01颗粒联合温泉及煤焦油治疗银屑病的疗效优于安慰剂联合温泉及煤焦油,中药PSORI-CM01颗粒可提高温泉联合煤焦油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2.PASI-90达到率,治疗第4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达到PASI-90,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期间反弹率,治疗第4周时,无患者出现反弹情况,说明两组患者用药后疗效稳定,反弹出现的可能性极低。4.BSA,中药PSORI-CM01颗粒对BSA的降低效果与时间相关,BSA随时间呈现显着下降趋势。试验组和对照组BSA下降的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BSA下降速度更快。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整体BSA均值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BSA这一指标来看,暂不能认为中药PSORI-CM01颗粒在4周时有明显增效效果,但从BSA的变化趋势来看,随着试验时间延长,中药PSORI-CM01颗粒的疗效可能会进一步显现。5.PGA,中药PSORI-CM01颗粒对PGA的降低效果与时间相关,PGA随时间呈现显着下降趋势。试验组和对照组PGA下降的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GA下降速度更快。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整体PGA均值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GA评分低于对照组,显示中药PSORI-CM01颗粒联合温泉及煤焦油治疗银屑病的疗效优于安慰剂联合温泉及煤焦油,中药PSORI-CM01颗粒可提高温泉联合煤焦油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且从PGA这一指标变化趋势来看,随着试验时间延长,中药PSORI-CM01颗粒的疗效可能会进一步增强。6.VAS,中药PSORI-CM01颗粒对VAS的降低效果与时间无交互作用,可以认为试验组和对照组VAS下降的速度差相同。VAS随时间呈现显着下降趋势。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整体VAS均值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VAS为结局指标,中药PSORI-CM01颗粒联合温泉及煤焦油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并不优于安慰剂联合温泉及煤焦油。但从VAS这一指标变化趋势来看,随着试验时间延长,患者的主观感受更加明显,中药PSORI-CM01颗粒的疗效可能会进一步显现。7.SAPASI,中药PSORI-CM01颗粒对SAPASI的降低效果与时间无交互作用,可以认为试验组和对照组SAPASI下降的速度相同。SAPASI随时间呈现显着下降趋势。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整体SAPASI均值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时,对照组SAPASI高于试验组的幅度增大,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试验组SAPASI评分低于对照组,显示中药PSORI-CM01颗粒联合温泉及煤焦油治疗银屑病的疗效优于安慰剂联合温泉及煤焦油,中药PSORI-CM01颗粒可提高温泉联合煤焦油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且从SAPASI这一指标变化趋势来看,随着试验时间延长,中药PSORI-CM01颗粒的疗效可能会进一步增强。8.SKINDEX-16,治疗后患者SKINDEX-16得分下降,且试验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但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第4周时SKINDEX-16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治疗后银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降低,但是暂不能把这一影响归结为中药PSORI-CM01颗粒的作用。9.DLQI,治疗后患者DLQI得分下降,试验组下降幅度与对照组下降幅度持平,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第4周时DLQI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治疗后银屑病对患者影响降低,但是暂不能把这一影响归结为中药PSORI-CM01颗粒的作用。虽然治疗4周后两组整体PASI均值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药PSORI-CM01颗粒联合温泉及煤焦对PASI的降低效果与时间相关,PASI随时间呈现显着下降趋势,试验组和对照组PASI下降的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ASI下降速度更快。从PASI得分这一指标来看,可以认为中药PSORI-CM01颗粒联合温泉及煤焦在第2周时即表现出对银屑病有统计学意义的效果,第4周时,中药PSORI-CM01颗粒联合温泉及煤焦油疗效更加明显,因此可以认为中药PSORI-CM01颗粒对于治疗银屑病疗效有临床意义。第4周治疗结束,安全性检测均衡可比,提示中药PSORI-CM01颗粒治疗银屑病安全。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认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同,中药PSORI-CM01颗粒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实验研究显示经过4周的治疗,试验组治疗后血清IL-17水平显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显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PSORI-CM01颗粒联合温泉及煤焦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点有可能是在Th17通道,皮肤局部的T淋巴细胞,特别是Th17淋巴细胞经治疗后迁移至外周血循环中,引起外周血循环的IL-17细胞因子升高,升高水平趋向于健康对照组水平。温泉联合煤焦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点有可能是在Th1通道,皮肤局部的T淋巴细胞,特别是Th1淋巴细胞经治疗后迁移至外周血循环中,引起外周血循环的IFN-γ细胞因子升高,升高水平趋向于健康对照组水平。结论:临床试验显示:中药PSORI-CM01颗粒联合温泉及煤焦油组疗效优于颗粒安慰剂联合温泉及煤焦油组;中药PSORI-CM01颗粒可提高温泉联合煤焦油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中药PSORI-CM01颗粒联合温泉及煤焦油治疗银屑病是一种有效,安全性较好的自然疗法综合方案,为自然疗法治疗银屑病综合方案的选择提供新依据。实验研究显示,中药PSORI-CM01颗粒联合温泉及煤焦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点有可能是在Th17通道;温泉联合煤焦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点有可能是在Th1通道。

阳知丽[3](2017)在《梅花针叩刺放血联合活血散瘀汤治疗血瘀证斑块型银屑病临床观察》文中认为银屑病的治疗是目前皮肤界的一个难题,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情绪,目前治疗银屑病的方法有很多,如外治、内治、物理疗法、心理疗法、运动疗法等,但都有局限性,特别西医的很多方法副作用大,价格昂贵,而中医治疗银屑病历史悠久,副作用小,价格便宜,复发率小,具有一定的优势。梅花针叩刺是针灸治疗的一种方法,通过叩刺皮损部位起到活血化瘀,推陈致新、疏通经络的作用,研究表明梅花针叩刺对斑块型银屑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活血散瘀汤”是《赵炳南临床经验集》里治疗血瘀证的代表方,该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破瘀的作用。本研究主要通过临床观察,对梅花针叩刺放血联合活血散瘀汤治疗血瘀证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本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临床研究,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临床研究部分:目的:研究梅花针叩刺放血联合活血散瘀汤治疗血瘀证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斑块型银屑病的治疗提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斑块型银屑病患者62例。用随机数生成器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梅花针叩刺+拔罐+活血散瘀汤;对照组:活血散瘀汤,两组的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的治疗前后皮损面积、红斑、浸润、鳞屑及PASI评分、瘙痒、中医症候的变化。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别采用X2检验、秩和检验、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完成临床研究的患者62例,两组各31例,两组在年龄、病程、性别等一般情况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在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等评分、皮损面积及单项症状(鳞屑、浸润、红斑)评分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PAS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及皮损面积、红斑、鳞屑、浸润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说明活血散瘀汤与梅花针叩刺放血联合活血散瘀汤对斑块型银屑病均有较好的疗效,两组治疗后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瘙痒等级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瘙痒等级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说明梅花针叩刺联合活血散瘀汤与活血散瘀汤均能改善其瘙痒程度;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梅花针叩刺联合活血散瘀汤在改善瘙痒程度方面优于活血散瘀汤。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74.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果显示,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梅花针叩刺放血联合活血散瘀汤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可,安全性好,适宜推广于临床。文献综述部分:银屑病的研究进展,包括古代文献对银屑病病名、症状、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法方药的记载,现代中医及西医对银屑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的记载。

姜颖娟[4](2015)在《甘石青黛膏的部分药学研究及其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1目的拟定甘石青黛膏的质量标准草案;考察甘石青黛膏的稳定性;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和皮肤过敏性试验,考察甘石青黛膏的安全性;通过体外透皮吸收实验考察甘石青黛膏主要成分的透皮性;观察甘石青黛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2方法实验研究部分,按照2010版《中国药典》各项规定对甘石青黛膏的原辅料进行质量标准检查,检查甘石青黛膏装量、粒度及微生物限度;建立处方中各药材在复方制剂中的薄层鉴别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石青黛膏中靛蓝及靛玉红含量的方法;通过长期试验及加速试验考察甘石青黛膏的稳定性;通过对白家兔的皮肤刺激性试验以及对豚鼠的皮肤过敏性试验考察甘石青黛膏的安全性;采用离体鼠皮对甘石青黛膏进行体外透皮吸收实验,计算靛蓝和靛玉红的累积透过率。临床研究部分,采用阳性药物随机对照的方法对符合神经性皮炎入选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治疗组外用甘石青黛膏,对照组外用冰黄肤乐软膏,两组均每日用药2次,疗程为4周。用药0天、用药14±3天,用药28±3天,停药后28±3天进行随访,对患者靶皮损进行拍照,并记录靶皮损面积、红斑程度、丘疹程度以及瘙痒程度积分,评价两组疗效。3结果实验研究部分:甘石青黛膏的原辅料、3批甘石青黛膏装量、粒度及微生物限度均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的有关规定;建立了甘石青黛膏中青黛、苦参、黄柏的薄层鉴别方法,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石青黛膏中靛蓝及靛玉红含量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制定了甘石青黛膏质量标准草案。对甘石青黛膏三批样本进行6个月的常温条件检测和加速贮存条件检测,结果表明,甘石青黛膏各项指标与0月比较,均未见明显变化。皮肤刺激性试验中,家兔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在单次及多次给药中均未出现红斑或水肿现象,表明甘石青黛膏外用对家兔皮肤无刺激性;在主动皮肤过敏性试验中,阳性药组致敏率为100%,而甘石青黛膏组低、高剂量组以及基质组均未发生红斑和水肿等过敏反应,致敏率为0;在被动皮肤过敏试验中,阳性药组抗血清注射液部位皮肤内侧均出现阳性反应,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00%,甘石青黛膏低、高剂量组及基质组未出现阳性反应,说明甘石青黛膏外用不会引起豚鼠皮肤过敏反应。确立了甘石青黛膏体外透皮的试验条件,其中的靛蓝及靛玉红在接受液为吐温20-甲醇中的透皮效果最佳,试验方法可行、稳定。临床研究部分:符合方案集中甘石青黛膏组52例,总有效率为76.92%;冰黄肤乐软膏组51例,总有效率为68.60%。经统计学比较,二者无显着性差异(P=0.3441>0.05)。两组治疗后在皮损色泽、丘疹、面积以及瘙痒程度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比较在皮损面积方面差异显着,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皮损色泽及丘疹方面两组无显着差异;在皮损瘙痒程度方面有显着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结论建立了甘石青黛膏的质量标准,能够控制本制剂的质量;本制剂在聚乙烯塑料盒包装、密封、常温条件下贮存,在6个月内质量稳定;甘石青黛膏外用安全,对家兔皮肤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无过敏性;甘石青黛膏和冰黄肤乐软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相当,在改善皮损面积和缓解皮肤瘙痒方面优于冰黄肤乐软膏。

李艳[5](2014)在《养血解郁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血虚风燥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临床疗效观察,评价中药方剂养血解郁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血虚风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5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口服中药养血解郁汤,对照组口服西药盐酸西替利嗪片,两组均外擦蛇黄软膏。连续治疗4周后,作出疗效判定。所有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总体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缓解瘙痒症状方面,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改善伴随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本次研究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血虚风燥证)均有效。

代晓琴[6](2013)在《火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火针与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比较,明确火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运用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动物模型,观察火针治疗银屑病对皮损的病理改变,为火针治疗银屑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分为临床和实验研究两部分。1.临床研究:纳入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点刺皮损,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卡泊三醇软膏(达力士)外搽,每日2次,2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2、4、6周进行PASI及瘙痒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随访2个月。2.实验研究:将昆明小鼠24只背部去毛约2×2cm2裸露皮肤后单笼饲养。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空白治疗组,模型治疗组。模型组和模型治疗组于背部涂抹咪喹莫特(Imiquimod,IQM)30mg,每日1次,连续8天。空白组与空白治疗组于背部同等部位等量涂抹凡士林,每日1次,连续8天。空白治疗组和模型治疗组给予火针点刺背部皮损间隔距离0.2cm,每隔2日一次,8天后处死小鼠取背部皮损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光镜下进行皮损区域组织病理观察,分析火针对银屑病样皮损的改变。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9%和80.6%,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各观察时间点上的PAS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瘙痒评分在治疗2、4、6周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两组患者未见复发加重,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2、经咪喹莫特乳膏造模后肉眼及镜下均表现出银屑病样皮损,镜下观察表皮典型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增厚、炎性浸润等病理表现;模型治疗组皮损红斑、鳞屑、浸润程度较模型组减轻,镜下观察角化不全、炎性浸润均减轻,棘层厚度较模型组变薄。结论:1.火针治疗有效,对瘙痒症状的改善优于卡泊三醇。2.同时火针能部分逆转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模型的病理改变,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李雯[7](2012)在《消银丸对豚鼠银屑病样皮损中bcl-xL及VEGF表达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检测消银丸对豚鼠银屑病样皮损中VEGF及Bcl-xL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消银丸治疗银屑病的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诱发性银屑病动物模型,造模两周后,在55只造模组和15只空白对照组豚鼠中各随机选取5只耳背部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镜下可见银屑病样病理改变,提示造模成功。然后将造模组豚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以高、中、低剂量消银丸和复方青黛丸及生理盐水进行治疗,空白组也以生理盐水进行对照治疗。观察局部症状变化情况,四周后,手术切取各组耳部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组织中Bcl-xL和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肉眼观察:经造模后,模型组豚鼠耳部皮肤明显红肿,触之皮温高,质地僵硬,耳背毛发脱落,上覆片状银白色鳞屑,毛细血管扩张明显,搔抓耳部现象频繁。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组织病理检查:造模后,模型组皮损可见不同程度角化过度或伴角化不全,颗粒层变薄或消失,棘层肥厚,真皮毛细血管扩张,炎细胞浸润等银屑病样病理改变。空白对照组标本皮肤可见正常生理结构。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后,对数据进行分析: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皮损组织中Bcl-xL和VEGF的表达水平升高,两组间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经药物治疗4周后,消银丸高、中剂量组及复方青黛丸组与模型组比较,皮损组织中Bcl-xL和VEGF的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消银丸低剂量组中Bcl-xL和VEGF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消银丸高、中剂量组,皮损组织中Bcl-xL和VEGF的表达水平与复方青黛丸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消银丸高、中剂量组组间比较,Bcl-xL和VEGF的表达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Bcl-xL和VEGF在空白对照组豚鼠耳背皮肤组织KC中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在模型组皮损中呈强阳性表达。银屑病的发生与细胞凋亡的延缓及新生血管的形成有相关性。2.消银丸可降低豚鼠银屑病样皮损中Bcl-xL和VEGF的表达水平,其疗效与复方青黛丸相同。3.消银丸可能通过降低Bcl-xL和VEGF的表达水平,使KC增殖与凋亡恢复动态平衡以及阻止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但其对银屑病的治疗机理尚未完全清楚,还有待深入研究。

胡艳阁[8](2010)在《中医外治法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银屑病(Psoriasis),相当于中医学的“白疙”,银屑病是一种以表皮增殖和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复发性疾病。由于其发病原因不明,顽固难愈,复发率高,长期以来,如何治愈银屑病成为世界医学领域的一大难题,也是皮肤病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目前我科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取得显着疗效。【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作用机理,为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外治法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紫龙膏外涂,通腑泻热灌肠液灌肠,对照组给予5%硫磺软膏外涂,通腑泻热灌肠液灌肠;两组均给予银屑1号方、雷公藤多甙片口服。治疗四周,随访三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检测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客观的实验室指标,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1、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病程、PASI积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两组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治疗前后比较,经t检验,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经t检验,差异亦有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比较,瘙痒、心烦、口渴、大便、小便及舌象、脉象均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对照组各项中医证候的改善在治疗前后比较,除脉象外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在症状改善方面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安全性观察:两组均为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疗效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该方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牛巧丽[9](2010)在《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治疗糖尿病并发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治疗糖尿病并发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并从理论和临床研究两个方面系统探讨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治疗糖尿病并发银屑病的机制。方法: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并发银屑病患者30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研究方法,治疗组15例,采用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即导师自拟的降糖消银方,对照组15例予以迪银片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研究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治疗组可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且在改善红斑、鳞屑、斑块肥厚程度等症状,在减少皮损面积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浆粘度均较治疗前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能够显着改善糖尿病并发银屑病患者的皮损表现和红斑、鳞屑、斑块肥厚程度;本方法可以降低患者血液粘度及血糖,起到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显示了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治疗糖尿病并发银屑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刘海涛[10](2009)在《静电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银屑病是一种以红斑、鳞屑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由于该病的发病机理尚未明了,加之该病极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压力。为提高对该病的治疗效果,恢复患者的健康,科学的技术手段和合理的治疗方法就显得十分紧迫。当前治疗银屑病的方法主要有内用药物疗法、外用药物疗法、中医疗法、物理疗法等。西医能暂时缓解病情,但副作用大,停药后病情容易复发。中医药治疗银屑病方法丰富,疗效较好且复发率低,但见效慢,近期疗效差。物理疗法主要是浴疗、光疗、紫外线疗法和静电疗法等。光疗长期应用有可能导致皮肤癌,紫外线疗法有红斑效应。静电疗法是一种物理疗法,是利用静电场作用于人体进行预防和治疗疾病。静电在治疗失眠、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皮肤病等疾病上的疗效显着。该法对皮肤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本文探讨了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介绍了静电场的物理特性以及各种物理因子的治疗作用,然后分析了人体具有静电治疗的基础,静电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确定了静电疗法的可行性,从分子水平上着重探讨了静电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本系统采用MSP430F149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系统硬件电路包括波形产生电路、高压产生电路、液晶电路、键盘电路、电源电路、JTAG电路和串行通讯电路等。软件部分主要包括初始化、波形产生程序、按键程序、液晶显示程序和串行通讯程序等。最后对系统采取了一些抗干扰措施,以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工作。

二、矿泉浴配合普鲁卡因及丹参治疗银屑病5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矿泉浴配合普鲁卡因及丹参治疗银屑病56例(论文提纲范文)

(1)银屑病的现代中医治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2 古代医家对银屑病的记载及治法
    2.1 古代医家对银屑病的记载
    2.2 古代医家对银屑病的治疗
3 现代医家对银屑病的辨治
    3.1 血热证
    3.2 血瘀证
    3.3 血虚证
    3.4 血燥证
4 银屑病的现代治疗方法
    4.1 中药复方+西药
    4.2 中药复方+外用中药
    4.3 中药复方头煎、二煎口服,三煎外洗
    4.4 中药复方+紫外线
    4.5 中药复方+中药药浴
    4.6 西药+中药药浴
    4.7 中药复方+外用西药
    4.8 中药复方注射液
    4.9 中药复方+西药注射剂
    4.1 0 外用中药复方
    4.11中药复方+针灸
    4.12中药复方+其他疗法
    4.13三联疗法

(2)中药联合温泉及煤焦油治疗银屑病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银屑病患病率及复发
    1.2 温泉疗法
        1.2.1 温泉分类
        1.2.2 温泉沿革
        1.2.3 温泉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研究
    1.3 煤焦油疗法
        1.3.1 国内煤焦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研究
        1.3.2 国外煤焦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研究
    1.4 PSORI-CM01颗粒
        1.4.1 前期基础研究
        1.4.2 前期临床研究
    1.5 细胞因子
        1.5.1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1.5.2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1.5.3 干扰素(Interferon,IFN)
    1.6 结语
第二章 临床试验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研究设计
        2.1.2 研究场所及对象
        2.1.3 诊断标准
        2.1.4 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1.6 病例剔除标准
        2.1.7 临床信息采集
        2.1.8 干预措施
        2.1.9 临床试验技术路线图
        2.1.10 样本量估算
        2.1.11 随机与盲法
        2.1.12 退出、脱落及终止试验
        2.1.13 依从性
        2.1.14 研究相关伦理学
        2.1.15 疗效指标
        2.1.16 安全性观察与评价
        2.1.17 随访
        2.1.18 数据录入
        2.1.19 统计分析方法
        2.1.20 质量控制
    2.2 临床试验基线情况
        2.2.1 试验整体情况
        2.2.2 一般人口学特征
        2.2.3 过敏史、家族史、其他病史
        2.2.4 治疗史
        2.2.5 本次银屑病特点
        2.2.6 基线病情数据
        2.2.7 治疗前实验室检测指标
        2.2.8 中医证候
        2.2.9 寻常型银屑病专科表现
    2.3 试验完成情况
        2.3.1 脱落情况
        2.3.2 服药情况
        2.3.3 合并用药情况
    2.4 疗效评价
        2.4.1 病情结局指标
        2.4.2 生活质量结局指标
        2.4.3 第4周实验室检测指标
        2.4.4 第4周中医主证兼证
        2.4.5 第4周寻常型银屑病专科表现
        2.4.6 不良事件
    2.5 随访
第三章 实验研究
    3.1 研究对象
        3.1.1 一般资料
        3.1.2 标本采集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所需试剂
        3.2.2 实验操作步骤
    3.3 实验结果
        3.3.1 绘制标准曲线
        3.3.2 数据及表达量示意
        3.3.3 数据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3)梅花针叩刺放血联合活血散瘀汤治疗血瘀证斑块型银屑病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床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分组
        1.3 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
        2.2 研究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安全性评价
        2.6 随访情况评价
        2.7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研究结果
    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2 两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
    3 两组治疗前后靶皮损单项症状评分比较
    4 两组治疗前后瘙痒程度评分比较
    5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6 临床疗效评价
    7 随访情况
    8 安全性评价
第三章 讨论与结论分析
    1 医学对银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古代中医
        1.2 近现代中医
    2 西医对银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3 梅花针叩刺放血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依据
        3.1 中医依据
        3.2 西医的认识
    4 拔罐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依据
    5 活血散瘀汤治疗血瘀证斑块型银屑病的依据
    6 疗效分析
    7 结语
    8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
    参考文献

(4)甘石青黛膏的部分药学研究及其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传统医学对神经性皮炎的认识与治疗概述
        1. 古代文献对神经性皮炎的论述
        1.1 病名释义
        1.2 病因病机探讨
        1.3 治疗方药
        2. 现代中医对神经性皮炎的内服药物治疗
        2.1 近现代名家诊治经验
        2.2 临床观察
        2.2.1 中药自拟方治疗
        2.2.2 中药内外合治
        2.2.3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
        2.2.4 中西医结合治疗
        2.2.5 民族医药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神经性皮炎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1.1 精神心理因素
        1.2 神经因素
        1.3 免疫因素
        1.4 外界因素刺激
        2 神经性皮炎的治疗
        2.1 全身治疗
        2.1.1 抗组胺药物
        2.1.2 维生素类
        2.1.3 镇静剂
        2.1.4 静脉封闭
        2.1.5 甘草提取物
        2.1.6 免疫调节
        2.2 局部治疗
        2.2.1 糖皮质激素制剂
        2.2.2 非甾体抗炎药
        2.2.3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2.2.4 维生素D衍生物
        2.2.5 局部封闭
        2.3 物理治疗
        2.4 心理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三 神经性皮炎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1 中医外治法的概念
        2 中医外治法在神经性皮炎中的应用
        2.1 古代医家对神经性皮炎外治法的记载
        2.2 近年来神经性皮炎外治法的研究概况
        2.2.1 自制中药外治
        2.2.2 中成药
        2.2.3 中药熏蒸
        2.2.4 针刺治疗
        2.2.5 耳穴治疗
        2.2.6 穴位注射
        2.2.7 灸法
        2.2.8 熏药疗法
        2.2.9 穴位埋线
        2.3 甘石青黛膏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甘石青黛膏的质量标准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药品
        2 药品原辅料的质量标准研究
        2.1 原料质量标准
        2.1.1 青黛
        2.1.2 煅炉甘石
        2.1.3 煅石膏
        2.1.4 苦参
        2.1.5 关黄柏
        2.1.6 冰片
        2.2 辅料质量标准
        2.2.1 特级初榨橄榄油
        2.2.2 蜂蜡
        3 药品成品的质量标准研究
        3.1 名称
        3.2 处方
        3.3 制法
        3.4 性状
        3.5 薄层色谱鉴别
        3.5.1 青黛薄层色谱鉴别
        3.5.2 关黄柏薄层色谱鉴别
        3.5.3 苦参的薄层鉴别
        3.6 检查
        3.6.1 装量
        3.6.2 粒度
        3.6.3 微生物限度
        3.7 含量测定
        3.7.1 仪器与试剂
        3.7.2 方法与结果
        3.7.3 专属性试验
        3.7.4 线性关系考察
        3.7.5 精密度试验
        3.7.6 重复性试验
        3.7.7 稳定性试验
        3.7.8 加样回收率试验
        3.7.9 样品测定
    第二章 甘石青黛膏的初步稳定性研究
        1 长期试验
        1.1 考察项目
        1.2 考察方法
        1.3 考察结果
        2 加速试验
        2.1 考察项目
        2.2 考察方法
        2.3 考察结果
        3 结论
        3.1 贮存条件的确定
        3.2 包装材料的确定
        3.3 有效期的确定
    第三章 甘石青黛膏的安全性试验
        1 皮肤刺激试验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及饲养
        1.1.2 实验药品、试剂
        1.2 方法
        1.2.1 动物处理
        1.2.2 给药方法
        1.2.3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1.3 结果
        1.3.1 单次给药
        1.3.2 多次给药
        1.4 结论
        2 皮肤过敏试验
        2.1 主动皮肤过敏试验(ACA)
        2.1.1 研究目的
        2.1.2 实验材料
        2.1.3 方法
        2.1.4 结果
        2.1.5 结论
        2.2 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
        2.2.1 研究目的
        2.2.2 实验材料
        2.2.3 实验方法
        2.2.4 结果
        2.2.5 结论
    第四章 甘石青黛膏的体外透皮吸收实验
        1 仪器、试剂与药品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溶液的配制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2.2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2.2.3 样品溶液的制备
        2.3 专属性试验
        2.4 标准曲线的制备
        2.5 精密度试验
        2.6 稳定性试验
        2.7 回收率试验
        3 体外透皮吸收实验
        3.1 离体鼠皮制备
        3.2 实验方法的建立
        3.3 不同接受液对透皮的影响
        3.4 结果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3.4 研究病例的终止
    4 研究方法
        4.1 基本研究方法
        4.2 研究药物
        4.3 用药方法
        4.4 观察疗程及时间
        4.4.1 观察疗程
        4.4.2 观察时间
        4.5 观察指标
        4.5.1 记录项目
        4.5.2 安全性指标
        4.5.3 疗效指标
    5 疗效判定
        5.1 皮损症状指标疗效判定
        5.1.1 丘疹
        5.1.2 色泽
        5.1.3 面积
        5.1.4 瘙痒
        5.2 综合疗效评价
    6 统计方法
        6.1 统计分析数据集
        6.2 统计指标
        6.3 统计方法
    7 结果
        7.1 病例基本情况
        7.2. 临床疗效数据
        7.2.1 综合疗效分析
        7.2.2 靶皮损面积比较
        7.2.3 皮损形态比较
        7.2.4 皮损色泽比较
        7.2.5 皮损瘙痒程度比较
        7.2.6 停药后4周皮疹复发情况
        7.3 安全性分析
        7.3.1 依从性
        7.3.2 理化检查
    8 不良事件
        8.1 不良事件记录
        8.2 不良事件的处理和分析
讨论
    1 甘石青黛膏方解
    2 甘石青黛膏组成药物现代药理研究
        2.1 青黛
        2.2 煅炉甘石
        2.3 煅石膏
        2.4 苦参
        2.5 黄柏
        2.6 冰片
    3 甘石青黛膏的质量标准部分
    4 甘石青黛膏稳定性研究部分
    5 甘石青黛膏安全性研究部分
    6 甘石青黛膏体外透皮吸收实验
    7 甘石青黛膏疗效评价
    8 本研究启示、存在问题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5)养血解郁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血虚风燥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
        2.1 样本来源
        2.2 诊断标准
        2.2.1 西医的诊断标准
        2.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与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例分组
        3.2 研究设计
    4. 治疗方法
        4.1 内服
        4.1.1 治疗组
        4.1.2 对照组
        4.2 外治法
        4.3 疗程
        4.4 调护
        4.5 临床观察指标
        4.5.1 瘙痒程度
        4.5.2 瘙痒面积
        4.5.3 继发皮损
        4.5.4 伴随症状
        4.5.5 不良反应
        4.5.6 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标准
    5. 疗效评定
        5.1 疗效评定标准
        5.2 病例脱失情况记录
    6. 统计方法
    7. 研究结果
        7.1 一般资料
        7.1.1 病例入组情况
        7.1.2 病例脱落原因
        7.2 两组权衡性分析
        7.2.1 两组间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7.2.2 两组间患者性别分布情况
        7.2.3 两组间患者病程分布情况
        7.2.4 两组间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布情况
        7.2.5 两组间患者瘙痒积分分布情况
        7.2.6 两组间患者伴随症状积分分布情况
        7.3 结果
        7.3.1 两组间总体疗效情况
        7.3.2 两组间治疗前后瘙痒积分分布情况
        7.3.3 两组间治疗前后伴随症状积分分布情况
        7.3.4 疗效与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的关系比较
        7.4 不良事件
    8. 结果分析
    9. 讨论
        9.1 现代医学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及其精神因素的研究
        9.1.1 现代医学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认识
        9.1.2 现代医学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精神因素的认识
        9.2 祖国医学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认识
        9.3 养血解郁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血虚风燥证)作用初探
        9.3.1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病因病机
        9.3.2. 从“形神—体观”认识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发生、发展
        9.3.3 从“肝主疏泄”探讨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发病
        9.3.4 从“心主神明”探讨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发病
        9.3.5 养血解郁汤的立法依据
        9.4 养血解郁汤的组方分析
        9.4.1 当归为君药
        9.4.2 生地黄、川芎、白芍、刺蒺藜、防风为臣药
        9.4.3 柴胡、香附、茯苓、合欢皮、首乌藤、炙甘草为佐药
        9.4.4 炙甘草兼为使药
        9.4.5 养血解郁汤全方分析
        9.5 养血解郁汤方药现代药理研究
    10. 结果
    11. 问题与展望
    1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

(6)火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及选择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2.4 剔除标准
        1.2.5 脱落标准
        1.2.6 终止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
        2.1.1 样本量估算
        2.1.2 随机
        2.1.3 盲法
        2.1.4 对照
        2.2 处理方法
        2.2.1 火针治疗组
        2.2.2 对照组
        2.2.3 不良反应处理
        2.3 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2.4 观察内容和方法
        2.4.1 疗效性指标
        2.4.2 安全性指标
        2.5 数据分析方法
        2.5.1 数据处理方法
        2.5.2 统计分析
    3. 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一般资料
        4.1.1 病例入组情况
        4.1.2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
        4.1.3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
        4.1.4 两组患者病程情况
        4.1.5 两组患者皮损的分布情况
        4.2 治疗结果
        4.2.1 两组治疗总体疗效比较
        4.2.2 两组患者PASI积分比较
        4.2.3 两组患者瘙痒评分比较
        4.3 不良事件
        4.4 安全性评估
        4.5 随访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
        2.1 实验动物
        2.2 相关试剂
        2.3 实验仪器及器材
    3. 实验方法
        3.1 模型制备与分组
        3.2 干预方法
        3.3 观察指标
        3.3.1 疾病严重程度评分(肉眼观察)
        3.3.2 小鼠皮损病理改变(镜下观察)
    4. 实验研究路线图
    5. 结果
        5.1 各组小鼠皮损部红斑、鳞屑、浸润程度积分
        5.2 各组小鼠8天后皮损镜下病理改变
讨论
    1. 针灸在治疗银屑病当中的运用
    2. 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与火针治疗的关系
        2.1 传统医学认识
        2.2 现代医学认识
        2.2.1 发病机制复杂,氧化应激参与其中
        2.2.2 氧化应激参与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动物模型
    3. 火针特点与其在治疗银屑病环节的作用
        3.1 火针的物理作用
        3.2 火针参与抗氧化应激纠正银屑病皮损的病理改变
        3.3. 火针抑制皮损炎症反应参与止痒
    4. 对照药物卡泊三醇选择的意义
    5. 对本研究“同形反应”的探讨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一: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二:火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临床观察表
附件三: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7)消银丸对豚鼠银屑病样皮损中bcl-xL及VEGF表达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银屑病的研究概况
        1.1 病名认识
        1.2 中医对银屑病皮损的文献记载
        1.3 古代中医对银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4 现代中医对银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5 中医对银屑病的治疗
    2. 西医对银屑病的研究概况
        2.1 病名
        2.2 西医病因病机
        2.3 银屑病的西医治疗进展
实验研究
    1. 目的及意义
    2. 实验材料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用药
        2.3 实验试剂
        2.4 实验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模型制备及分组
        3.2 药物及制备
        3.3 治疗给药
        3.4 观察指标及方法
        3.5 结果判断
    4. 统计学处理
    5. 实验结果
        5.1 一般情况
        5.2 心得安致豚鼠耳背部皮肤银屑病样皮损的形态及镜下观察
        5.3 消银丸对豚鼠银屑病样皮损改变的形态及镜下观察
        5.4 用药各组豚鼠耳背皮肤中 Bcl-xL 的表达情况
        5.5 用药各组豚鼠耳背皮肤中 VEGF 的表达情况
    6. 讨论
        6.1 关于动物模型
        6.2 关于阳性对照药的选择
        6.3 关于实验指标
        6.4 消银丸立法依据、方药组成与分析
        6.5 现代药理研究
        6.6 消银丸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探讨
        6.7 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中医外治法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研究
    1.1 银屑病中医研究进展
        1.1.1 病因病机
        1.1.1.1 历史沿革
        1.1.1.2 近代认识
        1.1.2 治疗方面
        1.1.2.1 辩证论治
        1.1.2.2 中成药治疗
        1.1.2.3 中医外治
    1.2 银屑病的西医研究进展
        1.2.1 病因及发病机理
        1.2.1.1 遗传因素
        1.2.1.2 感染因素
        1.2.1.3 代谢因素
        1.2.1.4 微血管异常增生机制
        1.2.1.5 免疫因素
        1.2.1.6 神经精神因素
        1.2.1.7 环境因素
        1.2.2 西医治疗进展
        1.2.2.1 内服药物
        1.2.2.2 外治疗法
    1.3 小结与展望
第2章 临床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研究方法及病例来源
        2.1.2 病例选择标准
        2.1.2.1 诊断标准
        2.1.2.2 纳入标准
        2.1.2.3 排除标准
        2.1.2.4 剔除和脱落标准
        2.1.3 治疗方案
        2.1.3.1 研究所用药物名称、规格、剂量与疗程
        2.1.3.2 具体方案
        2.1.4 观察指标
        2.1.4.1 一般记录项目
        2.1.4.2 生物学指标
        2.1.4.3 疗效指标
        2.1.4.4 安全性指标
        2.1.5 不良事件的处理
        2.1.6. 疗效评价
        2.1.6.1 综合疗效评价标准
        2.1.6.2 单项指标评价
        2.1.7 统计分析
    2.2 研究结果
        2.2.1 一般资料
        2.2.2 两组治疗前后PASI积分及疗效指数比较
        2.2.3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2.2.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比较
        2.2.5 安全性观察结果及不良反应
    2.3 讨论
        2.3.1 祖国医学对银屑病外治的认识
        2.3.2 中医外治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分析
        2.3.3 中医外治疗法的组成及其配伍意义
        2.3.4 中医外治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机理探讨
        2.3.4.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2.3.4.2 抗炎作用
        2.3.4.3 抑制表皮细胞增殖作用
        2.3.4.4 改善血液流变学
第3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治疗糖尿病并发银屑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糖尿病并发银屑病诊断标准
        (一) 西医诊断标准
        (二)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三) 主要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二、试验病例标准
        (一) 纳入标准
        (二) 排除标准
    三、临床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研究方法
        (三) 治疗方案
        (四) 治疗结果及分析
讨论
    一、中医理论依据
        (一) 古代医家对消渴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 现代中医学家对消渴病病因病机认识撷粹
        (三) 银屑病中医病机探讨
        (四) 糖尿病并发银屑病的病机探讨
    二、组方依据
    三、单味中药分析
    四、现代药理研究
    五、观察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着作
详细摘要

(10)静电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静电治疗应用研究
        1.2.2 银屑病治疗研究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第2章 银屑病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
    2.1 引言
    2.2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探讨
        2.2.1 银屑病中医学的病因病机
        2.2.2 银屑病现代医学发病机制
    2.3 银屑病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
        2.3.1 内用药物疗法
        2.3.2 外用药物疗法
        2.3.3 中医疗法
        2.3.4 物理疗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静电治疗的生物医学基础
    3.1 引言
    3.2 静电场的物理特性与治疗作用
        3.2.1 静电场的物理特性
        3.2.2 物理因子的治疗作用
    3.3 人体具有静电治疗的基础
    3.4 静电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
    3.5 静电疗法的特性
    3.6 静电治疗银屑病的机制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硬件系统设计
    4.1 电刺激
        4.1.1 电刺激的基本原理
        4.1.2 电刺激兴奋的基本因素
        4.1.3 人体电阻及安全电流
        4.1.4 设计原则
    4.2 硬件设计
        4.2.1 系统概述
        4.2.2 波形产生电路
        4.2.3 高压产生电路
        4.2.4 液晶显示电路
        4.2.5 键盘电路
        4.2.6 串行通讯电路
        4.2.7 JTAG 接口电路
        4.2.8 电源电路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软件程序设计
    5.1 软件编程语言的选择
    5.2 软件设计
        5.2.1 波形产生程序设计
        5.2.2 串行通讯程序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抗干扰设计
    6.1 干扰
    6.2 硬件抗干扰设计
        6.2.1 布局
        6.2.2 布线
    6.3 软件抗干扰设计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矿泉浴配合普鲁卡因及丹参治疗银屑病5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银屑病的现代中医治疗方法[J]. 吕邵娃,高健,尚尔雨,王澳飞.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3)
  • [2]中药联合温泉及煤焦油治疗银屑病疗效及机制研究[D]. 张仲昭.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3]梅花针叩刺放血联合活血散瘀汤治疗血瘀证斑块型银屑病临床观察[D]. 阳知丽.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7(04)
  • [4]甘石青黛膏的部分药学研究及其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观察[D]. 姜颖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10)
  • [5]养血解郁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血虚风燥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06)
  • [6]火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D]. 代晓琴.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6)
  • [7]消银丸对豚鼠银屑病样皮损中bcl-xL及VEGF表达的影响研究[D]. 王李雯. 陕西中医学院, 2012(03)
  • [8]中医外治法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胡艳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11)
  • [9]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治疗糖尿病并发银屑病的临床研究[D]. 牛巧丽.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3)
  • [10]静电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 刘海涛. 燕山大学, 2009(07)

标签:;  ;  ;  ;  ;  

矿泉浴联合普鲁卡因丹参治疗银屑病5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