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提速对机车乘务员劳动组织管理的新要求

谈大提速对机车乘务员劳动组织管理的新要求

一、浅谈大提速对机车乘务员劳动组织管理的新要求(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波[1](2012)在《我国铁路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铁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职工队伍的核心力量,在促进铁路提高效益、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铁路现代化建设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铁路快速发展,路网规模迅速扩大,技术装备水平大幅度提升,现代化建设实现了重大跨越,已经站在了世界铁路的先进行列。目前,人才队伍素质不适应铁路现代化建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力实施人才兴路战略,切实加强铁路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适应铁路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铁路人才队伍,对于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加快路网建设和技术进步至关重要。本文采用了比较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和定量分析法,基于在表格、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查阅相关文献等形式的基础上,分析并总结出我国铁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现状,提出了铁路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在文中,首先对人才的内涵和标准、我国铁路人才的定义和分类、铁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铁路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照我国铁路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得出了一些较为明显的共性启示。其次,对我国铁路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历程、人才队伍体系、发展现状、现阶段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总结阐述,对我国铁路全球化、技术进步、工作性质、劳动力队伍等几种基本战略趋势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进行了多视角、全方位的分析。再次,在上述总结、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铁路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原则,重点论述了我国铁路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定量分析了2012至2015年,各类人才的需求总量。最后,对构建大规模培训体系、开展大规模培训、优化人才机制、建设组织保障进行了详细论述。本文的结论是在分析我国铁路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和路情得出的。即,我国铁路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是在开发、盘活现有人力资源,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大规模的人才培训,建立健全各种人才机制,达到“十百千万”重点人才队伍以及主要行车工种、领导班子人才队伍建设的目的。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分析了我国铁路全球化、技术进步、工作性质、劳动力队伍等几种基本战略趋势,提出了实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的建议,对每个层次的人才需求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根据我国具体的国情和铁路职工总量,提出了我国铁路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是在盘活现有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大规模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人才机制,建设一支与铁路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徐新玉[2](2010)在《关于机车乘务制度的研究与思考》文中指出分析了包乘制、轮乘制和单司机值乘3种乘务制度的优缺点,指出了各机务段究竟采用哪一种乘务制度,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千篇一律。在分析调研的基础上,认为采用长交路轮乘制是必然趋势,在有条件的铁路局、机务段应逐步推行单司机值乘制度。

牟从凯[3](2011)在《加速机车周转相关问题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路机车是铁路运输企业的主要生产性资产,其费用也是铁路运输成本的重要支出项目。机车运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铁路运营成本和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铁路运输大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速机车周转、提高机车运用效率已经越来越提到重要的位置。针对目前铁路机务系统对机车的运用管理模式,本论文以理论研究为主,在充分借鉴和参考前人经验及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的观念和方法,运用最优化理论以及系统工程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对影响机车周转的因素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的分析。从机车周转时间的影响因素、机车运转制、机车交路及机车乘务组织等方面入手对其研究,力求找到加速机车周转、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本论文主要对以下五个部分内容进行了研究:1.介绍了机车周转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归纳、分析了机车周转时间的影响因素,并据此建立起机车周转时间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2.介绍了我国的机车运转制,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各不同运转制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推行机车循环运转制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3.针对我国目前最为普遍采用的肩回运转制,首先从理论上比较了机车不固定牵引方式与固定牵引方式在周转时间上的长短;其次设计了一种求解不成对列车运行图机车最佳周转方案的简单算法;最后建立了求解不成对列车运行图不固定牵引方式下机车最佳周转方案的网络模型,同时给出了检验的算例。4.详细介绍了机车交路、乘务制度以及乘务员换班方式;简要分析了传统方式下确定长交路的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对长交路、轮乘制模式下的乘务员换班方式以及合理机车交路长度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推行长交路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5.分析了铁路机务传统机车运用管理模式的弊端,提出加速机车周转的战略途径和具体措施。

孙汉武[4](2010)在《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交通运输市场需求旺盛、铁路建设迅猛增长、铁路技术装备更新换代、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等与铁路交通安全有关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和谐铁路的建设和保证国民经济正常稳定发展,其安全保障问题迫在眉睫。因此,认清铁路交通安全形势,保障铁路交通安全的措施和方法,深入推进安全基础建设,建立起铁路交通安全评价体系及铁路安全保障体系,是确保持续铁路安全稳定的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本文结合国家科技部科研计划项目、铁道部科研计划项目,对国际上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相关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了我国铁路实施安全保障管理的现状;基于安全生产保障及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的相关理论的研究,结合我国铁路行车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及安全检查、监测、监控装备的发展方向,提出了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及其主要建设内容,建立了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主要工作平台——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研究我国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管理的现状,分析我国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我国实施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2.对国际上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管理、相关行车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和运用现状的调查研究,总结和分析我国可以借鉴的主要经验。3.结合我国铁路发展的需要,提出我国铁路安全检查、监测、监控系统装备技术发展方向和装备集成建议。4.提出我国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体系的内涵和建设的主要内容。5.详细分析铁路安全检查监洲保障信息服务平台的设备及用户需求,研究各类安全检测信息接入方式及联网监控标准,提出建立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信息集成和资源共享的技术方案,完成该平台的总体设计,并开发该平台系统。6.以郑州铁路局为背景,应用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检测了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验证平台的功能和应用效果。

邱奋捷[5](2009)在《某铁路局机车运用效率统计分析》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运输能力与需求的矛盾愈来愈突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其中铁路以占全世界6%的铁路运营线路,担负着25%的运输量,各大铁路干线的利用率已经超饱和,每天货运装车能力只能满足社会需求的1/3左右。而我国内陆深广,资源分布和工业布局不均衡,当前正处在重化工发展阶段,必须依靠大运力、低成本、长距离的铁路运输,这是其他任何交通工具无法替代的。因此,通过对货运机车的走行效率研究,利用现有资源最大程度扩展运力,就显得十分必要。论文以提高货运机车运用效率为目标,主要运用定量方法分析了南昌局机车运用情况,同时辅以一定的定性说明,对国内货运机车使用情况、机车运用效率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研究,力求在对机车走行效率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寻求有效的改进途径与方法。文章主要从机车走行指标体系的研究入手,首先建立了层次分析框架。之后,逐个分析南昌局货机走行的主要指标,在对该局的情况初步了解之后,采用聚类与层次分析法结合,对该局的总体走行情况做出综合评价。同时,层次分析法还将给出影响货机走行因素的轻重缓急的评价结果,最终,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建议。

魏松[6](2008)在《提高货运机车运用效率相关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输需求急速增加,既有铁路的供给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面对此现状,全国铁路进行了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此次提速是铁路部门适应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在此次提速中,铁道部积极推进运输组织方式改革,推行机车长交路、轮乘制等,全面优化运输生产力布局。事实证明,大力实施挖潜提效,利用有限的运输能力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是缓解铁路阶段性、区域性能力紧张的有效措施。论文以提高货运机车运用效率这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系统思想,探讨通过改革机车运转方式和值乘方式加速机车周转的措施。论文通过分析国内货运机车采用短交路、单回运转制和肩回运转制交路的弊端、机车循环(或半循环)运转所带来的效益,得出货运机车应采用长交路运转方式的结论,并通过哈尔滨局采用机车长交路运转方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作为实例进行论证。机车运转制度的改革必然引起值乘方式的改变,通过分析现有机车值乘方式的优缺点,得出长交路轮乘制将成为代表着我国铁路技术装备水平的机车乘务制度。论文最后对于机车采用“长交路、轮乘制”运用模式所带来的管理体制改革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的研究工作和结论对于提高铁路货运机车运用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孙增友[7](2008)在《创造机务一流业绩 为全面推进和谐铁路建设作出新贡献——在全路机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文中研究指明2007年,全路机务工作突出中心主题,在提速调图实施、安全生产保持相对稳定、机务改革实现全新突破、技术创新取得重大进展、任务指标再创历史新高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2008年,全路机务工作要强化基础建设,确保机务安全持续稳定;深入挖潜扩能,实现增运提效;深化资源整合,释放运输生产力;落实技术标准,提高行车设备质量;围绕发展主题,全力推进机务改革;立足自主创新,提升装备现代化水平;大力开展节能降耗,不断降低运输成本;提升专业能力,加强专业管理;强化队伍建设,打造机务铁军;构建机务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全面完成2008年各项工作任务,开创机务工作新局面,为铁路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夏平[8](2008)在《客运专线乘务员运用计划编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乘务人员的合理运用是客运专线列车安全运行、动车高效运用、以及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目前,我国对客运专线列车运行组织中的许多问题都进行了研究,然而对乘务人员这一运输任务最终执行者究竟该如何合理有效运用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从既有研究成果出发,总结归纳了乘务员运用问题的相关理论,并对客运专线乘务员运用计划编制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三点。1、通过对国内外客运专线发展建设情况,以及我国客运专线运营调度系统的研究和介绍,提出了乘务员运用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对既有线铁路的乘务工作组织进行分析,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提出改进客运专线乘务组织工作的启示;从机车运用、动车组运用和运营调度系统三方面介绍了与乘务员运用相关的研究理论,为客运专线乘务员运用理论的研究指明方向。2、对乘务员运用计划编制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了乘务员运用计划的概念、类别、影响因素、编制方法以及评价准则,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乘务员运用计划编制理论体系;对乘务员运用计划编制过程进行数学描述,建立了乘务计划编制多目标规划模型,并提出求解的有效算法。3、在列车服务信息系统的乘务子系统上实现了乘务计划编制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乘务计划编制多目标规划模型计算机求解算法的检验结果进行简要分析;确立了以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完善客运专线乘务员运用管理的目标,同时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一系列问题,为客运专线乘务员运用研究指明了方向。

刘志军[9](2007)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和谐铁路建设 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文中提出总结2006年铁路工作及党的十六大以来铁路的重大成就,分析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明确和谐铁路建设的目标任务,部署2007年重点工作,动员全路干部职工抓住战略机遇期,深入推进和谐铁路建设,实现铁路又好又快发展。

刘志军[10](2007)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和谐铁路建设 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文中指出这次全国铁路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总结2006年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部署2007年重点任务,动员全国铁路干部职工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全面推进和谐铁路建设,实现铁路又好又快发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下面,我分三个部分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二、浅谈大提速对机车乘务员劳动组织管理的新要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大提速对机车乘务员劳动组织管理的新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铁路人才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1. 选题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1. 国外研究状况
        2. 国内研究状况
        3. 国内外研究评价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写作框架及主要创新点
        1. 研究方法
        2. 写作框架
        3. 主要创新点
二、铁路人才队伍建设相关理论阐释
    (一) 人才的内涵和标准
    (二) 我国铁路人才的定义和分类
    (三) 铁路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
        1. 人才学基本理论
        2. 人力资本理论
        3.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三、现阶段我国铁路人才队伍的状况及问题
    (一) 铁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状况
        1. 铁路人才队伍总量概述
        2. 铁路人才队伍年龄结构情况
        3. 铁路人才队伍学历结构情况
        4. 铁路人才培训情况
    (二) 铁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铁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2. 铁路人才队伍建设培训体系不够完善
        3. 铁路人才队伍建设组织保障不够得力
四、改进和加强我国铁路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及举措
    (一) 我国铁路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
    (二) 我国铁路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
        1. 运输主业人员任务精干、符合要求
        2. 专业人才队伍数量充足、素质优良
        3. 领导干部队伍结构合理、能力胜任
    (三) 我国铁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
        1. 坚持以现有资源为主做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原则
        2. 坚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搞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原则
        3. 坚持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加快人才培养的原则
        4. 坚持统筹规划、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
        5. 坚持提升技术业务素质与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相统一的原则
    (四) 我国铁路人才队伍建设的体系分类
        1. 横向体系
        2. 纵向体系
    (五) 我国铁路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
        1. 大力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2. 全面优化主要行车工种队伍
        3. 加快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4. 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
    (六) 我国铁路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1. 优化铁路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机制
        2. 构建大规模培训人才的培训体系
        3. 强化铁路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保障
参考文献
后记

(2)关于机车乘务制度的研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3种乘务制度的分析
    1.1 包乘制
    1.2 轮乘制
    1.3 单司机值乘制
2 值乘制度的选择
3 结语

(3)加速机车周转相关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1.2.1 国外发展状况分析
        1.2.2 国内发展状况分析
        1.2.3 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机车周转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2.1 机车周转时间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1.1 机车周转时间的基本概念
        2.1.2 机车周转时间的计算公式
        2.1.3 影响机车周转时间的因素
    2.2 机车周转时间解释结构模型的建模及分析
        2.2.1 结构模型概述
        2.2.2 解释结构模型
        2.2.3 机车周转时间的解释结构模型分析
第3章 机车运转制的比较研究
    3.1 机车运转制
    3.2 肩回运转制同循环/半循环运转制的比较分析
        3.2.1 不同运转制的机车周转时间比较分析
        3.2.2 不同运转制在机车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3.2.3 循环/半循环运转制在机车运用中的优点
        3.2.4 推行循环运转制要解决的问题
第4章 肩回运转制下机车周转方案研究
    4.1 机车不固定牵引方式的有利性分析
        4.1.1 不固定方式与固定方式的比较分析
        4.1.2 算例检验
        4.1.3 小结
    4.2 不成对列车运行图机车周转方案研究
        4.2.1 不成对列车运行图机车最佳周转方案的求解算法
        4.2.2 算例检验
        4.2.3 小结
    4.3 不成对运行图不固定牵引方式下机车最佳周转方案的网络模型
        4.3.1 参数假定
        4.3.2 模型建立
        4.3.3 算例检验
        4.3.4 小结
第5章 机车交路及乘务方式的研究
    5.1 机车交路的影响因素分析
        5.1.1 机车交路在铁路运输组织中的作用
        5.1.2 确定机车交路的原则
        5.1.3 机车交路长度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5.2 机车乘务组织分析
        5.2.1 机车乘务组
        5.2.2 机车乘务员乘务制度
        5.2.3 乘务员换班方式
    5.3 机车交路合理长度的探讨
        5.3.1 传统机车交路长度的确定方法
        5.3.2 传统方法下长交路存在的问题
        5.3.3 机车交路合理长度的研究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铁路交通安全面临的新形势
    1.2 国外铁路安全管理现状
    1.3 我国铁路安全监测保障系统发展现状
    1.4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现状分析
    2.1 我国铁路事故故障管理问题分析
    2.2 我国铁路安全检查监督问题分析
    2.3 我国铁路安全监测监控装备现状
    2.4 我国铁路安全检查监测装备存在问题分析
    2.5 安全检查监测装备完善建议
    2.6 安全检查监测装备发展方向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框架设计
    3.1 铁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3.2 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需要建设的主要内容
    3.3 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构建思路
    3.4 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需求分析
    4.1 用户分类
    4.2 用户需求
    4.3 数据需求
    4.4 业务流程分析
    4.5 数据流程分析
    4.5 平台功能需求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总体设计
    5.1 平台建设目标
    5.2 平台总体设计
    5.3 平台功能设计
    5.4 数据库设计
    5.5 接口设计
    5.6 运行环境设计
    5.7 安全设计
    5.8 关键技术研究
    5.9 技术创新点
    5.10 本章小结
第6章 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的实现
    6.1 开发平台及应用环境
    6.2 平台应用功能构成
    6.3 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子系统
    6.4 监测报警信息处理子系统
    6.5 安全检查信息处理子系统
    6.6 综合信息服务子系统
    6.7 系统维护管理子系统
    6.8 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6.9 本章小结
第7章 应用实例
    7.1 项目背景简介
    7.2 系统建设情况
    7.3 全局安全信息看板
    7.4 安全监督管理核心业务管理
    7.5 故障分析与跟踪
    7.6 系统运行效果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 我国行车安全监控设备/系统部署运用情况研究
    1 移动设备
    2 固定设备
    3 自然灾害
    4 视频监控
    5 应急救援

(5)某铁路局机车运用效率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内外机车运用情况
        1.2.2 国内外机车交路现状
        1.2.3 国内外机车运用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主旨、内容、思路
第二章 机车运用指标体系的研究
    2.1 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途径及考核指标
        2.1.1 数量指标
        2.1.2 时间利用指标
        2.1.3 牵引力利用指标
        2.1.4 综合指标
        2.1.5 检修指标
    2.2 构建指标层次分析框图
        2.2.1 构建思路
        2.2.2 层次框架构造过程
第三章 南昌铁路局货机运用指标分析
    3.1 主要指标分析
        3.1.1 数量指标
        3.1.2 时间利用率指标
        3.1.3 牵引力利用率
        3.1.4 机车综合利用
        3.1.5 机车检修
    3.2 机车日产量变动结构模型
        3.2.1 模型简介
        3.2.2 计算与分析
    3.3 典型年度分析
第四章 南昌局货机运用效率综合评价
    4.1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简介
        4.1.1 多元统计方法的选择与简介
        4.1.2 层次分析法介绍
    4.2 聚类分析过程
        4.2.1 数据的来源
        4.2.2 指标的选择
        4.2.3 分析过程
    4.3 层次分析过程
        4.3.1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4.3.2 准则层结果分析
        4.3.3 因素层结果分析
    4.4 聚类结果与层次分析结果的对比分析
第五章 机车运用效率提高的建议与对策
    5.1 本务走行
    5.2 辅助走行
    5.3 站段组织-停留时间
    5.4 机车交路与值乘
    5.5 线路条件
    5.6 机车保养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文章结论
    6.2 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附表
附录Ⅱ程序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提高货运机车运用效率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铁路货物运输发展现状
        1.2.1 货物运输
        1.2.2 重点物资运输
        1.2.3 铁路口岸运输
    1.3 实施货运机车长交路的优点
        1.3.1 运输效率进一步提高
        1.3.2 实现机车连续循环运用
        1.3.3 运输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
        1.3.4 运输安全相对稳定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提高货运机车运用效率方案及措施的研究
    2.1 铁路货运机车交路的种类及特点
        2.1.1 设置机车交路的目的
        2.1.2 确定机车牵引交路的原则
        2.1.3 机车牵引交路的总类
        2.1.4 机车运转制
    2.2 现行货运机车交路情况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2.2.1 短交路
        2.2.2 单回运转制或肩回运转制
        2.2.3 机车乘务组包乘制
        2.2.4 机车乘务员外段换班制
    2.3 机车运用效率主要考核指标
        2.3.1 从牵引能力利用方面考核
        2.3.2 从时间利用方面考核
        2.3.3 综合考核指标
    2.4 提高运用机车经济效益的途径
        2.4.1 调整布局,优化结构
        2.4.2 用科学检修和运用管理的方法保证机车质量
        2.4.3 提高机车牵引重量
        2.4.4 加速机车周转
        2.4.5 挖潜提效的运输组织措施
第3章 机车值乘方式和运转制的研究
    3.1 机车值乘方式
        3.1.1 包乘制
        3.1.2 轮乘制
        3.1.3 轮包结合制
        3.1.4 机车乘务制度的选择原则
    3.2 改革机车交路的研究
        3.2.1 循环交路及半循环交路概念
        3.2.2 循环或半循环交路的优点与肩回运转制比较
        3.2.3 实行循环(或半循环)运转制存在的问题
        3.2.4 改革机车交路的综合经济效果
    3.3 实施货运机车长交路经济效益分析
        3.3.1 减少运用机车数量的经济效益
        3.3.2 减少机车乘务员的经济效益
        3.3.3 列车运行节约燃料的经济效益
第4章 加强机车管理及保养维修的措施
    4.1 加强机车管理及保养维修的必要性分析
    4.2 加强机车管理及保养维修的具体措施
        4.2.1 加强机车质量管理
        4.2.2 改革修程修制
    4.3 建立货运机车长交路的管理制度
        4.3.1 安全管理
        4.3.2 机车运用管理
        4.3.3 机车质量管理
        4.3.4 人员管理
        4.3.5 强化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第5章 哈尔滨铁路局实行货运机车长交路的效果与建议
    5.1 实行长交路后取得的效果
    5.2 实行长交路后产生的几点问题
    5.3 对实施长交路后提出的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创造机务一流业绩 为全面推进和谐铁路建设作出新贡献——在全路机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论文提纲范文)

1 2007年工作回顾
    1.1 突出中心主题, 坚持细节取胜, 提速调图取得圆满成功
    1.2 探索安全规律, 注重标本兼治, 安全生产保持相对稳定
    1.3 顺应发展形势, 激发内在动力, 机务改革实现全新突破
    1.4 打造中国品牌, 提升装备质量, 技术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1.4.1 和谐型机车合同签署进展顺利
        1.4.2 对和谐型机车生产制造加大指导力度和质量监督
        1.4.3 和谐型机车牵引试验工作顺利完成
        1.4.4 积极主动协调和谐型机车运用质量
    1.5 提高经营意识, 强化内部挖潜, 任务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2 2008年重点工作
    2.1 强化基础建设, 确保机务安全持续稳定
    2.2 深入挖潜扩能, 实现增运提效
    2.3 深化资源整合, 释放运输生产力
    2.4 落实技术标准, 提高行车设备质量
    2.5 围绕发展主题, 全力推进机务改革
    2.6 立足自主创新, 提升装备现代化水平
    2.7 大力开展节能降耗, 不断降低运输成本
    2.8 提升专业能力, 加强专业管理
    2.9 强化队伍建设, 打造机务铁军
    2.10 构建机务文化, 增强企业凝聚力

(8)客运专线乘务员运用计划编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现状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框架
2 研究背景
    2.1 客运专线的发展情况
        2.1.1 国外客运专线发展情况
        2.1.2 国内客运专线发展情况
    2.2 客运专线运营调度系统简介
    2.3 乘务员运用研究的重要性
3 乘务工作组织研究
    3.1 旅客列车乘务工作组织
        3.1.1 列车乘务组工作的特点和任务
        3.1.2 列车乘务组的组成和分工
        3.1.3 列车乘务组的乘务方式
        3.1.4 列车乘务组的工作制度及组织
    3.2 机车乘务工作组织
        3.2.1 机车乘务员的乘务方式
        3.2.2 机车乘务员换班方式
        3.2.3 机车乘务员的作息时间标准
    3.3 客运专线乘务工作组织的思考
4 乘务员运用相关研究理论
    4.1 机车运用制度
        4.1.1 机车交路和机车运转制
        4.1.2 制定机车运用制的原则
        4.1.3 机车运用计划编制
    4.2 动车组运用制度
        4.2.1 动车组运用方式
        4.2.2 动车组的周转接续
        4.2.3 动车组运用计划
    4.3 客运专线运营调度系统相关研究理论
        4.3.1 计划编制系统
        4.3.2 动车运用管理系统
    4.4 客运专线乘务员运用探讨
5 客运专线乘务员运用计划编制理论研究
    5.1 乘务员运用计划的含义
    5.2 乘务员运用计划的分类
    5.3 编制乘务员运用计划的影响因素
        5.3.1 列车运行图的影响
        5.3.2 车站设施的影响
        5.3.3 规章制度的影响
    5.4 乘务员运用计划的编制过程
    5.5 乘务员运用计划的评价标准
6 客运专线乘务员运用数学模型与算法
    6.1 计划编制多目标规划模型
        6.1.1 基础数据建模
        6.1.2 约束条件说明
        6.1.3 目标函数设立
        6.1.4 模型评价
    6.2 计划编制过程计算方法
        6.2.1 算法步骤介绍
        6.2.2 编程实现介绍
    6.3 算法的运用及结果检验
        6.3.1 列车服务信息系统简介
        6.3.2 乘务子系统的计划编制功能
        6.3.3 算法检验结果
7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和谐铁路建设 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和谐铁路建设, “十一五”铁路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一) 青藏铁路胜利通车并安全平稳运营。
    (二) 大规模铁路建设加快推进。
    (三) 铁路技术创新取得重大成果。
    (四) 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五) 客货运输取得显着成效。
    (六) 铁路经济增长质量有了新的提高。
    (七) 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取得新的成绩。
    (八) 运输安全保持基本稳定。
    (九) 铁路内部和谐环境进一步形成。
    (十) 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认清面临的新形势, 坚持科学发展, 开创和谐铁路建设的新局面
三、抓住黄金机遇期, 求真务实, 埋头苦干, 切实做好2 0 0 7 年铁路重点工作

四、浅谈大提速对机车乘务员劳动组织管理的新要求(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铁路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 张海波. 华中师范大学, 2012(06)
  • [2]关于机车乘务制度的研究与思考[J]. 徐新玉. 内燃机车, 2010(12)
  • [3]加速机车周转相关问题的研究[D]. 牟从凯. 西南交通大学, 2011(05)
  • [4]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及其应用研究[D]. 孙汉武. 西南交通大学, 2010(04)
  • [5]某铁路局机车运用效率统计分析[D]. 邱奋捷. 华东交通大学, 2009(04)
  • [6]提高货运机车运用效率相关问题研究[D]. 魏松. 西南交通大学, 2008(06)
  • [7]创造机务一流业绩 为全面推进和谐铁路建设作出新贡献——在全路机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J]. 孙增友. 中国铁路, 2008(02)
  • [8]客运专线乘务员运用计划编制研究[D]. 夏平. 北京交通大学, 2008(09)
  • [9]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和谐铁路建设 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J]. 刘志军. 铁道经济研究, 2007(01)
  • [10]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和谐铁路建设 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 刘志军.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7(02)

标签:;  ;  ;  ;  

谈大提速对机车乘务员劳动组织管理的新要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