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分化与卫生资源配置

利益分化与卫生资源配置

一、利益分化与卫生资源配置(论文文献综述)

童伟,宁小花[1](2021)在《基于全民健康覆盖的俄罗斯基本医疗卫生支出绩效评价》文中认为该文以全民健康覆盖测量指标框架为基础构建评价医疗卫生支出绩效的指标体系,通过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泰尔指数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计量回归模型等方法,从基本医疗卫生支出的公平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等角度对俄罗斯基本医疗卫生的财政保障机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俄罗斯基本医疗卫生支出分配较为公平,但政府公共卫生支出综合效率偏低,未能达到最优支出规模,卫生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还应在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与提升。

黄烈雨,赵明阳,黄若尧,陈浩,郭岩[2](2021)在《基于全词共现网络的西藏卫生资源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从文献计量、全词共现的角度梳理2000—2020年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卫生资源相关研究,揭示该主题下的研究合作、研究热点和发展脉络,为未来研究提供路径启示和内容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74篇文献为数据样本文献,采用CiteSpace分析作者、机构合作网络,采用Pajek、VOSviewer进行关键词全词共现、高频关键词集群和分年全局收缩精简网络的分析。结果 2000年以来,西藏卫生资源相关研究总体波动增长,近5年略有回落。作者(研究者)主要合作网络、研究机构主要合作网络由"西藏卫生能力建设项目"连接。频次为6次及以上的关键词为高频关键词,"卫生资源配置""卫生人力(资源)""农牧区""基本医疗保障"等关键词标识出主要关键词集群,分年全局收缩精简网络可参考文献数量年度分布结果分为3个阶段。结论 2000年以来,西藏卫生资源相关的研究逐渐丰富,但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仍有一定局限性。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时可通过加大支持力度建立高质量研究合作网络、增强内生动力促进卫生人力(资源)研究、重点关注统筹城乡卫生资源均衡发展等,前瞻新时期西藏卫生资源研究的发展趋势。

费太安[3](2021)在《健康中国 百年求索——党领导下的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历程及经验》文中研究说明医疗卫生事业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世界性难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既有经济性因素,也是政党价值观最鲜明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宗旨,决定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超经济属性。党执政理念的不断进步,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螺旋式上升。进入新时代,要着眼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将医疗卫生事业作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将医疗卫生制度提升到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将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内容。

李东杨[4](2021)在《新时代分配正义观的理论框架构建研究——基于精准扶贫政策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深入研究新时代分配正义观的过程中,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就是要弄清楚新时代分配正义观的理论框架构建问题。本文在系统分析新时代分配正义观的基础上,建构新时代分配正义观的理论框架,并以精准扶贫政策为例对其可行性进行实践检验,在此基础上,简述新时代分配正义观的原创性贡献。首先,新时代分配正义观是"基本立场"、"基本原则"和"主要表现"的统一。"主要表现"是"基本立场"和"基本原则"的统一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和生态领域的具体政策应用。其次,精准扶贫政策是对新时代分配正义观的创造性运用。精准扶贫政策是对"基本立场"的现实遵循,是对"基本原则"的现实坚持,是对"主要表现"的现实运用。再次,从"基本立场"、"基本原则"和"主要表现"上简述新时代分配正义观的原创性理论贡献和原创性实践贡献。

刘丽杭,闫凤玲[5](2021)在《湖南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湖南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公平性,为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湖南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集中指数和卫生资源密度指数,从人口、地理面积、经济三个维度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评价。结果:湖南省2019年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按人口配置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073、0.0754、0.0826、0.0824、0.1011;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529、0.2443、0.2796、0.2814、0.2923;按经济配置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752、0.0389、0.0636、0.0734、0.0596。结论:湖南省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要素结构配置存在失衡,卫生物力资源配置公平性优于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各类医疗资源按人口配置优于按地理配置。

张来明,李建伟[6](2021)在《促进共同富裕的内涵、战略目标与政策措施》文中研究说明促进共同富裕,不仅要推进收入分配公平,而且要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机会均等,促进健康公平,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资源普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当前促进共同富裕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包括收入分配差距大、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机会均等仍有待提高,健康水平及健康机会的公平性有待改善,精神文明与文化普惠发展还存在短板等。未来还面临来自经济转型发展、人口老龄化、新型城镇化、技术进步、财富差距扩大、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和中西方文明冲突、社会诉求多元化和社会矛盾多样化、外部发展环境复杂化等多方面挑战。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坚持先富带动后富、坚持适度差距、坚持消除两极分化、坚持共建共享、坚持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确立阶段性发展目标,将促进共同富裕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公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机会均等、健康公平、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资源普惠。

龙玉其,郭烨凌[7](2021)在《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三医联动”改革分析——以“S市医改”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经过多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民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城乡居民的看病负担也大幅减轻;但是,长期以来,医疗、医药和医保各领域改革单兵突进,使改革效果大打折扣。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就需要医药、医疗和医保"三医联动",打破医药卫生领域存在的碎片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呈现的"碎片化"问题主要表现在治理目标、治理结构、治理资源、治理信息的碎片化。整体性治理能够有效破解碎片化困境,是解决医药卫生领域诸多问题的重要思路。医药卫生整体性治理要求改革实行目标整合、结构整合、资源整合和信息整合,以改善民众健康为目标,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改革协调机制,整合政府治理体制,加强医疗机构间协作机制,实现资源双向整合,构建大数据平台,发展"互联网+健康"。S市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积极推进整体性治理。在治理目标方面,着力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扭转医院内部不良激励约束机制;在治理结构方面,实现多主体多部门间的协调与整合;在治理资源方面,完善医共体内部资源共享机制;在治理信息方面,实行政府数据共享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改革后,患者就医倾向有所转变,资源配置的倒三角分布出现改变,由于信息技术和激励约束机制的加持,公共卫生服务与互联网技术实现融合,医师的责任感更为牢固。然而,患者就医秩序倒三角分布现象依旧明显;控费难题犹在,基金赤字问题"死灰复燃";"以药养医"乱象虽得到遏制,但存在转变为"过度手术""过度检查"的可能;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运用不足;医药卫生整体性治理程度仍需提高。该市医改为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来了诸如提高政府内部治理整体性、重视治理手段和信息技术的革新等宝贵经验,同样也启示改革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积极推进医疗机构激励约束机制建设。未来,还需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降低医疗费用增速、公立医院院长管理、信息化联动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

李鑫梅[8](2021)在《福州市卫生资源结构对医疗费用增长结构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侯积菲[9](2021)在《卫生资源配置、社会及经济因素对我国人均卫生费用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郎杰燕[10](2019)在《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文中研究表明制度作为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贯穿于政治学发展的始终。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性制度,其改革、发展与完善不仅能够分散农民疾病风险、降低农民医疗负担、增进农民健康福祉,而且有利于缓解社会利益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升国家政权合法性。可见,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在体现其社会性的同时也显现出很强的政治性。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从建国之初的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到如今城乡一体化整合期的“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走过一条“跌宕起伏”的制度变迁之路。时至今日,仍存在管理经办体制不顺畅、筹资结构不合理、待遇支付制度不健全、监督控费机制不完善、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等诸多问题,给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国家能力和政府信任带来巨大挑战。诚然,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复杂变迁一直以来备受学界关注,形成了经济、制度、社会、文化、政治等不同的研究路径。但是,对于由宏观管理、筹资、待遇支付三项核心要素制度构成,关系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两个市场”,关涉国家、政府、社会团体及农民个人等多元利益,并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具有高度耦合性的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而言,单一角度的分析难免有失偏颇,难以揭示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真实过程”与内在逻辑。综合“结构”、“行动”与“历史”要素全面解释制度变迁的历史制度主义为理解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复杂变迁提供了一个广阔视角,以期探寻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深层逻辑,为未来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指明方向、提供路径。为此,本文运用历史制度主义关于依据历史发展关键节点划分制度变迁阶段的方法,将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历程划分为建国初期(1949-1957)、人民公社时期(1958-1977)、改革开放初期(1978-2001)、新世纪初期(2002-2008)、城乡一体化加速期(2009-今)五个阶段。通过全面、系统梳理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演变历程,总结归纳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总体特征,并着重探寻其变迁的内在逻辑。由此得出以下三个主要结论:其一,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具有复杂变迁历程与多元变迁特征。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经历了“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制度断裂——‘初级社会保险型’医疗保险——‘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五次重大变迁。并且,每次大的制度变迁阶段下均有制度创新、制度扩散、制度完善等连续的、有所差异的制度变迁过程。同时形成分层分序的变迁路径,诱致性与强制性并行、内源性与外源性交揉、渐进性与突变式共存、合意性与意外性同在的多样化变迁方式,以及利弊相随的制度变迁绩效。其二,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遵循“环境·主体·时间”三重复合式逻辑。制度环境通过粘嵌耦合机制对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产生结构性影响,即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结构中的宏观管理、筹资和待遇支付制度分别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高度粘嵌,推动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结构性变迁。行动主体通过价值偏好与利益博弈机制对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产生自主性影响,即建国初期农民的共同行动,人民公社时期国家的整体性动员,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医疗机构、农民等多元主体的非合作博弈,新世纪初多元主体的合作博弈以及城乡一体化加速期人社与卫生两个主管部门之间的管理权争夺,推动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自主性变迁。另外,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在近百年变迁历史中形成对“国家主导”、“自愿合作”以及“二元保障”路径的强劲依赖,并且还受到诸多偶然性事件以及关键节点等时间要素的深刻影响。其三,未来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应在优化制度环境、规范各行动主体行为、突破路径依赖、把握关键节点的基础上向着更加公平、健康、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

二、利益分化与卫生资源配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益分化与卫生资源配置(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全民健康覆盖的俄罗斯基本医疗卫生支出绩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一 全民健康覆盖的测量指标框架
二 俄罗斯基本医疗卫生支出绩效评价
    (一)公平性分析
        1.投入公平性分析:卫生筹资
        (1)俄罗斯政府卫生支出在各联邦主体的分布公平性
        (2)俄罗斯政府卫生支出在各联邦区域间分布的公平性分析
        2.过程公平性分析:卫生资源分配
        (1)卫生机构分布情况
        (2)卫生人力资源情况
        (3)医院床位数情况
        (4)药物供应情况
        3.结果公平性分析:卫生服务利用
        (1)门诊医疗服务利用情况
        (2)住院医疗服务利用情况
        (3)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使用率
    (二)有效性分析
        1.效率分析
        (1)综合效率结果分析
        (2)纯技术效率结果分析
        (3)规模效率结果分析
        (4)规模效益类型分析
        2.效益分析
        (1)医疗预防质量分析
        (2)国民健康水平分析
        (3)居民健康评估分析
研究结论

(2)基于全词共现网络的西藏卫生资源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年份分布
    2.2 “西藏卫生能力建设项目”连接合作网络
    2.3 关键词全词共现分析
3 讨论
    3.1 加大支持力度,建立高质量研究合作网络
    3.2 增强内生动力,促进卫生人力资源研究
    3.3 重点关注统筹城乡卫生资源均衡发展
    3.4 前瞻新时期西藏卫生资源研究发展趋势

(4)新时代分配正义观的理论框架构建研究——基于精准扶贫政策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新时代分配正义观理论框架的构建
    2.1 新时代分配正义观的“基本立场”
    2.2 新时代分配正义观的“基本原则”
        2.2.1 贡献原则
        2.2.2 平等原则
        2.2.3 补偿原则
        2.2.4“三个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
    2.3 新时代分配正义观的“主要表现”
        2.3.1 经济分配正义观:“基本立场”和“基本原则”的统一在经济领域的具体政策应用
        2.3.2 政治分配正义观:“基本立场”和“基本原则”的统一在政治领域的具体政策应用
        2.3.3 文化分配正义观:“基本立场”和“基本原则”的统一在文化领域的具体政策应用
        2.3.4 社会分配正义观:“基本立场”和“基本原则”的统一在社会领域的具体政策应用
        2.3.5 生态分配正义观:“基本立场”和“基本原则”的统一在生态领域的具体政策应用
    2.4“基本立场”、“基本原则”和“主要表现”的统一
3. 新时代分配正义观理论框架的检验
    3.1 总体减贫绩效
    3.2 地区减贫绩效
4. 新时代分配正义观的原创性贡献
    4.1 原创性理论贡献
        4.1.1 新时代分配正义观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分配正义思想的继承
        4.1.2 新时代分配正义观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分配正义思想的发展
    4.2 原创性实践贡献

(5)湖南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1.2.1 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
        1.2.2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 G)
        1.2.3 集中指数(Concentration Index, CI)
        1.2.4 卫生资源密度指数(Health Resource Density Index, HRDI)
2 结果
    2.1 湖南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
    2.2 湖南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分析
        2.2.1 洛伦兹曲线
        2.2.2 基尼系数
        2.2.3 集中指数
        2.2.4 卫生资源密度指数
3 讨论
    3.1 医疗卫生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
    3.2 医疗卫生资源要素结构配置失衡
    3.3 物力资源配置公平性优于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
    3.4 人口配置公平性优于地理配置公平性
4.对策建议
    4.1 均衡区域资源布局,促进医疗资源协同整合
    4.2 调整要素配置结构,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效率
    4.3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推动各项资源均衡发展
    4.4 注重地理覆盖率,提高资源配置的整体公平性

(6)促进共同富裕的内涵、战略目标与政策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促进共同富裕的内涵阐释
二、当前促进共同富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收入分配差距偏大,收入分配制度仍不完善
    (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
    (三)机会均等仍有待提高
    (四)健康水平及健康机会的公平性有待改善
    (五)精神文明与文化普惠发展存在短板
三、促进共同富裕面临的中长期重大挑战
    (一)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给促进共同富裕带来了多方面挑战
    (二)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给代际平衡和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性与服务提供带来了较大挑战
    (三)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动态缩小差距的压力加大
    (四)技术进步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也会助推社会不平等程度加大
    (五)财富差距扩大引起“马太效应”并加速贫富差距
    (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中西方文明冲突的影响
    (七)社会诉求多元化、社会矛盾多样化的冲击与影响
    (八)外部发展环境急剧变化的冲击与影响
四、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原则和目标要求
    (一)促进共同富裕的原则
    (二)促进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
五、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
    (一)将促进共同富裕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发挥先富带动后富效应
    (二)将促进共同富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三)将促进共同富裕融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以城带乡格局
    (四)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
    (五)加大税收、转移支付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平抑初次收入分配差距和贫富差距代际传递
    (六)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更好发挥三次分配在缩小收入与财富差距中的作用
    (七)持续整顿收入分配秩序,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八)深化市场体系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九)完善劳动保护与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着力促进就业机会公平
    (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着力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人力资本积累
    (十一)高质量推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着力促进医疗服务可及性与健康公平
    (十二)构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缩小社会保障待遇差距
    (十三)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保障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福祉
    (十四)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着力解决人口流入多、房价高的城市的住房保障问题
    (十五)推进文化资源共享,强化人民文化权益保障
    (十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厚植共同富裕理念

(7)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三医联动”改革分析——以“S市医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依据
    (一)文献回顾
    (二)理论依据:整体性治理理论
二、整体性治理:新时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医药卫生领域改革的碎片化呼唤整体性治理
    (二)整体性治理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运用途径
        1. 整合目标:以改善民众健康为目标,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2. 整合结构:建立改革协调机制,整合政府治理体制
        3. 整合资源:加强医疗机构间协作机制,实现资源双向整合
        4. 整合信息:建立大数据平台,实现“互联网+健康”
三、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医改实践及其效果
    (一)“三医联动”:S市医改的重要举措
    (二)基于整体性治理的“三医联动”改革
        1. 治理目标:针对关键问题,扭转不良激励约束机制
        2. 治理结构:实现多主体多部门间的协调与整合
        3. 治理资源:完善医共体内部资源共享机制
        4. 治理信息:实行政府数据共享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三)基于整体性治理的“三医联动”改革成效
        1. 激励约束机制见效,信任与责任感更加稳固
        2. 患者流向发生变化,资源倒置分布现象出现缓和趋势
        3. 信息技术加持,初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
    (四)基于整体性治理的“三医联动”改革现存问题
        1.“看病难”难题犹存,倒三角分布依旧明显
        2. 控费难题犹在,基金赤字问题“死灰复燃”
        3.“以药养医”转变为“过度检查”和“过度手术”
        4.信息技术运用不足,医药卫生信息化水平待提高
        5. 医药卫生整体性治理程度待进一步提高
四、“三医联动”改革的经验、启示与展望
    (一)“三医联动”改革的主要经验
        1. 政府内部治理的整体性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的关键
        2. 治理手段和信息技术是医药卫生领域实现整合治理的重要因素
    (二)“三医联动”改革的启示
        1. 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2. 在“三医联动”中推进医疗机构激励约束机制建设
    (三)“三医联动”改革的未来展望
        1. 进一步优化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2. 寻找降低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速的长期办法
        3. 适当扩大公立医院院长管理权限
        4. 建立“三医”信息化联动机制

(10)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
        (二)关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研究
        (三)已有研究评述
    三、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阐释
        (一)制度及制度变迁
        (二)医疗保险制度及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三)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
    四、研究视角与分析框架
        (一)研究视角:历史制度主义
        (二)分析框架:环境·主体·时间与制度变迁
    五、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六、总体思路与结构安排
        (一)总体思路
        (二)结构安排
第1章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基本历程
    1.1 建国初期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
        1.1.1 制度生成:米山联合保健站建立
        1.1.2 制度扩散: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推广
    1.2 人民公社时期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
        1.2.1 制度创新:稷山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建立
        1.2.2 制度扩散: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大力推广
        1.2.3 制度衰退:国民经济调整下暂时性式微
        1.2.4 制度高潮:“六·二六”指示下走向“顶峰”
    1.3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断裂
        1.3.1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雪崩式”解体
        1.3.2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首次恢复重建失败
        1.3.3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再度恢复重建无果
    1.4 新世纪初期“初级社会保险型”医疗保险
        1.4.1 制度创新:新农合政策出台
        1.4.2 制度试验:新农合试点启动
        1.4.3 制度扩散:试点扩大与“全覆盖”
    1.5 城乡一体化加速期“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
        1.5.1 制度创新:地方自发探索城乡医保制度整合
        1.5.2 制度扩散:中央顶层政策倡导性整合
        1.5.3 制度完善: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式整合
    小结
第2章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总体特征
    2.1 分层分序: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路径
        2.1.1 分层变迁:三项核心要素制度的相对独立性
        2.1.2 分序变迁:三项核心要素制度的相互关联性
    2.2 多样并存: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方式
        2.2.1 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并行
        2.2.2 内源性制度变迁与外源性制度变迁交揉
        2.2.3 渐进性制度变迁与突变式制度变迁共存
        2.2.4 合意性制度变迁与意外性制度变迁同在
    2.3 利弊相随: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绩效
        2.3.1 农村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制度绩效
        2.3.2 “集体福利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绩效
        2.3.3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断裂式”变迁绩效
        2.3.4 “初级社会保险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绩效
        2.3.5 农村“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绩效
    小结
第3章 结构性变迁:制度环境与农村医疗保险
    3.1 制度环境与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
        3.1.1 粘嵌耦合:制度环境对制度变迁的影响机制
        3.1.2 农村医疗保险与制度环境的嵌入关系
    3.2 政治嵌入性:政治环境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
        3.2.1 国家缺位与“俱乐部式”管理
        3.2.2 “全能主义”与官僚化管理
        3.2.3 行政分权与管理主体缺失
        3.2.4 民生政治与政府垄断性管理
        3.2.5 政府治理变革与社会化管理
    3.3 经济嵌入性:经济环境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
        3.3.1 合作经济与农民自愿集资
        3.3.2 封闭性集体经济与强制性筹资
        3.3.3 经济性分权与医疗保险筹资不力
        3.3.4 经济发展奇迹与财政主导型筹资
        3.3.5 分配格局调整与社会化筹资
    3.4 社会嵌入性:社会环境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
        3.4.1 社会弥散与低水平医疗保健
        3.4.2 “总体性社会”与集体医疗福利
        3.4.3 社会转型与医疗自费
        3.4.4 社会权利诉求与初级医疗保险待遇
        3.4.5 社会公正与统一医疗保险待遇
    小结
第4章 自主性变迁:行动主体与农村医疗保险
    4.1 偏好与博弈:行动主体对制度变迁的影响机制
        4.1.1 价值偏好:单一行动主体与制度变迁
        4.1.2 利益博弈:多元行动主体与制度变迁
    4.2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中的行动主体及其利益诉求
        4.2.1 国家/政府的利益诉求
        4.2.2 医疗机构的利益诉求
        4.2.3 农民的利益诉求
    4.3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中的利益博弈
        4.3.1 农民的共同行动与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
        4.3.2 国家的整体性动员与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
        4.3.3 多元主体的非合作博弈与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断裂
        4.3.4 多元主体的合作博弈与“初级社会保险型”农村医保
        4.3.5 管理权之争与“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
    小结
第5章 历史性变迁:时间中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5.1 路径依赖、偶然事件、关键节点与制度变迁
        5.1.1 自我强化: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5.1.2 意外结果:偶然事件与制度变迁
        5.1.3 “遗产”的产生与再生产:关键节点与制度变迁
    5.2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5.2.1 “国家主导”路径的依赖
        5.2.2 “自愿合作”路径的依赖
        5.2.3 “二元保障”路径的依赖
    5.3 偶然事件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
    5.4 关键节点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
    小结
第6章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三重逻辑与未来改革
    6.1 “环境·主体·时间”三重复合式制度变迁逻辑
    6.2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及原则
        6.2.1 共享、健康与幸福:制度改革目标
        6.2.2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原则
    6.3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策略选择
        6.3.1 优化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环境
        6.3.2 规范各行动主体行为
        6.3.3 突破路径依赖
        6.3.4 注重关键节点
    小结
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二、进一步讨论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四、利益分化与卫生资源配置(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全民健康覆盖的俄罗斯基本医疗卫生支出绩效评价[J]. 童伟,宁小花. 欧亚经济, 2021(06)
  • [2]基于全词共现网络的西藏卫生资源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J]. 黄烈雨,赵明阳,黄若尧,陈浩,郭岩. 中国卫生资源, 2021(06)
  • [3]健康中国 百年求索——党领导下的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历程及经验[J]. 费太安. 管理世界, 2021(11)
  • [4]新时代分配正义观的理论框架构建研究——基于精准扶贫政策的分析[J]. 李东杨. 经济资料译丛, 2021(04)
  • [5]湖南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研究[J]. 刘丽杭,闫凤玲.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21(09)
  • [6]促进共同富裕的内涵、战略目标与政策措施[J]. 张来明,李建伟. 改革, 2021(09)
  • [7]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三医联动”改革分析——以“S市医改”为例[J]. 龙玉其,郭烨凌.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8]福州市卫生资源结构对医疗费用增长结构影响的研究[D]. 李鑫梅. 福建医科大学, 2021
  • [9]卫生资源配置、社会及经济因素对我国人均卫生费用的影响研究[D]. 侯积菲. 青岛大学, 2021
  • [10]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D]. 郎杰燕. 山西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利益分化与卫生资源配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