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一、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论文文献综述)

韩国清[1](2020)在《部门规章制定权限研究 ——以《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的修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部门规章作为中央立法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行政管理重要手段的部门规章,每年制定数量显着增加,有效缓解了部分行政管理领域于法无据的困境。但是,部门规章在制定过程中所面临的权限问题也不断凸显,严重影响了规章的执行与适用,所以有必要对当前部门规章制定权限的理论、规范与现状予以研究。本文以《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3号)的修订为例,主要通过四个章节的内容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为部门规章制定权限的概述,具体介绍了制定权限的概念、主体和范围,并对其属性和实践意义作一总结;第二部分为部门规章制定权限的现状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从宪法、立法法和其它单行法层面分析了部门规章制定权限的法源以及理论纷争,并以《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修订为例,总结出当前部门规章在立法实践中存在重复制定、冲突制定、越权制定等权限问题;第三部分为部门规章制定权限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分别从法律规定、相关标准、立法技术、监督措施等方面剖析出原因所在;第四部分为完善部门规章制定权限的建议,该部分作为整个文章的落脚点,在第三部分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初步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以期能够解决国务院部门在规章制定实践活动中所面临的权限困境。

刘科[2](2021)在《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研究》文中指出碳排放是指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大量碳排放加剧气候变化,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威胁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人类活动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是导致碳排放问题的主要诱因。目前全球主要通过碳排放量衡量各行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建筑业是主要碳排放行业之一,建筑业的低碳发展是引领我国低碳道路的周期引擎。目前针对建筑低碳设计研究已有相关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建筑的低碳化发展不够重视,低碳设计理念认识模糊,多通过相关技术的堆叠,注重相关低碳措施的应用,忽视了建筑低碳化的指标性效果。如何在建筑设计阶段基于相关碳排放量化指标真正实现公共建筑的低碳化是本研究的重要内容。高大空间公共建筑是碳排放强度最高的公共建筑之一,具有巨大的低碳潜力。本文基于地域性特征,针对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展开具体的低碳设计研究。首先梳理建筑低碳设计相关理论基础,通过对相关低碳评价体系的研究,总结落实建筑低碳设计的要素指标。其次落实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化与评测方法,开发相应的建筑低碳设计辅助工具。进而从设计策略和技术措施两方面具体展开建筑低碳设计研究。最后通过盐城城南新区教师培训中心项目的应用验证研究的可行性与低碳设计效果。本研究主要成果有:明确了建筑的低碳化特征与低碳设计理念,建筑的低碳设计应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兼顾建筑各阶段,包含但不等同于节能设计;构建了以碳排放指标为效果导向的建筑低碳设计方法,初步建立了建筑低碳设计流程框架;建筑设计应着重考虑的低碳环节包括:建材的使用、能源的使用、植被的碳汇、建筑碳排放量的计算;完善了适用于设计阶段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化与评测分析方法,开发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与评测工具(CEQE-PB HSCW);针对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提供了包含设计策略与技术措施的低碳设计指导;通过在盐城城南新区教师培训中心项目中采用可再生能源、被动式空间调节、主动式节约技术、绿植碳汇系统、绿色低碳建材和低碳施工等方面的具体设计措施17项,最终求得项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情况,项目符合碳排放量比2005年基准值降低45%的低碳目标,年碳排放量比2005年基准值降低了61%。在进一步优化设计中,得出低碳化使用建材带来的减排贡献率可达67%。针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低碳设计优化,不仅需要通过运行阶段的节能与绿植固碳,同时要强调低碳化地使用建材。论文正文17.2万余字,图片202张,表格85幅。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3](2020)在《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浙江省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等七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文中研究表明(2020年9月24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4号《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浙江省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等七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已于2020年9月24日经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韩国清,吴景山,王海霞[4](2020)在《我国建筑节能立法研究与建议》文中提出为了推动新时期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需要完善我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立法。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建筑节能立法发展的背景和历程,分析出当前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建筑节能立法现状为域外考察对象,借鉴其立法经验,最后对完善节能立法提出建议,以期通过法制手段促进建筑节能行业的长足发展。一、建筑节能立法开展情况(一)立法发展背景

张苏东[5](2020)在《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外窗节能改造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既有居住建筑数量庞大且能耗高。分析既有建筑物的特点,研究具有针对性的节能改造策略无疑将对我国的科学发展观、建筑节能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全国各个地区也出台了相应的节能规范、节能措施,涉及到建筑设计的方方面并在逐步完善。外窗是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量损失的关键部位。目前,国内关于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研究较多,但其中涉及外窗节能改造的内容篇幅较短且没有很好的针对性。在国内众多针对外窗热工性能的研究中,一直以传热系数K值和遮阳系数SC作为研究外窗热工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本文采用与国际接轨、比遮阳系数SC更有助于直观地评价进入室内的太阳热量的热工参数——太阳能得热系数SHGC,来替代遮阳系数进行深入分析。本文为了系统地研究外窗节能问题,首先介绍了全球能源状况以及我国既有居住建筑现状,总结了国内外建筑节能发展状况以及现有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于外窗的要求。其次,为解决青岛地区外窗热工性能差的问题,分析了影响窗户节能的主要因素:窗户的传热系数、太阳能得热系数、窗墙面积比以及气密性。再次,对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外窗进行调研分析,选取典型居住建筑平面进行模拟研究。依据相关的节能标准,确定模型的相关计算参数。最后,采用Grasshopper建立建筑模型,利用Ladybug+Honeybee工具进行可视化以及能耗模拟,为总结各改造方案中制冷、制热能耗变化规律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基于传热系数值和太阳能得热系数值与建筑能耗的关系,提出了针对拥有不同窗墙比和不同热工性能围护结构的既有居住建筑选择节能外窗的策略。此外,通过分析改造后外窗的热工参数与节能率之间的相关性,对窗户改造策略进行规范化的梳理,提出了以外窗热工性能为切入点的青岛地区窗户节能改造策略。

李妍杰[6](2020)在《河南寒冷地区农房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升研究》文中认为河南寒冷地区大部分农房由于功能平面布置分区不完善合理、使用材料落后等原因,普遍存在冬季室内较冷、夏季室内较热、建筑整体能耗较高等室内热环境问题。围护结构是农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热工性能的提升对于改善农房室内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低能耗绿色农房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为支撑,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分析归纳了河南寒冷地区农房存在的问题,并以农房为研究对象,通过软件模拟对围护结构能耗和室内热环境进行定量分析,说明热工性能与室内热环境的关联。论文以改善室内热环境为目的,首先,从材料和构造两方面,分别提出了围护结构中外墙、屋面和外窗的热工性能提升措施,其次,通过能耗和室内热环境模拟对提升措施进行评价,最后,通过示范农房围护结构优化设计实践,验证了室内热环境的改善效果。

贺丽[7](2020)在《我国绿色建筑政策措施与政策目标的协同研究》文中指出建筑业作为第一大高耗能领域,持续推广绿色建筑对促进建筑业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而政府政策对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影响重大。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但2017年我国新增绿色建筑面积仅2亿平方米,且建设绿色建筑项目比例超过60%的建筑企业仅有9%,因此政策的引导力度和准确性还需进一步加强,找出我国绿色建筑政策的不足进行完善,才能提升政策作用效果。目前对于绿色建筑政策的研究偏向于对政策进行定性分析,鲜有文章探讨政策措施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协同关系,即针对各项政策目标,如何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协同使用。本文筛选出1980年-2018年我国颁布的303条绿色建筑政策作为研究基础,选取1980年-2003年、2004年-2008年、2009年-2018年三个时间段为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阶段。首先,基于绿色建筑政策的政策措施、政策目标两个维度建立绿色建筑内容分析框架,通过内容分析法梳理了三个阶段绿色建筑政策措施、政策目标的使用情况;其次,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分别呈现了三个阶段绿色建筑政策措施-措施、政策措施-目标的协同网络及演变规律;最后,构建绿色建筑政策量化手册,逐条对绿色建筑政策的政策措施和政策目标进行量化处理,分别建立单一、双项政策措施与政策目标协同对绿色建筑发展影响的计量经济模型,对其协同的有效性深入讨论。研究表明:(1)绿色建筑政策措施-措施协同网络中,鼓励引导措施扮演主导角色,协同频次最高的政策措施-措施组合为组织人事-鼓励引导;绿色建筑政策措施-目标协同网络中,与政策措施协同程度最高的政策目标为绿色运营,与政策目标协同程度最高的政策措施为行政强制,协同频次最高的政策措施-目标组合为行政强制-绿色运营。(2)单项政策措施与各政策目标协同时,财政税收-绿色开发、行政强制-绿色开发、行政强制-绿色设计、行政强制-绿色采购、组织人事-绿色运营、其他经济-绿色运营六项政策措施-政策目标协同组合对绿色建筑发展具有显着促进作用。(3)双项政策措施与各政策目标协同时,组织人事-财政税收-绿色开发、财政税收-行政强制-绿色开发、组织人事-行政强制-绿色设计、组织人事-财政税收-绿色设计、组织人事-行政强制-绿色设计、财政税收-行政强制-绿色设计、组织人事-财政税收-绿色采购、组织人事-鼓励引导-绿色采购、财政税收-鼓励引导-绿色采购、财政税收-其他经济-绿色采购、组织人事-财政税收-绿色施工、组织人事-鼓励引导-绿色施工、财政税收-鼓励引导-绿色施工十三项双项政策措施-政策目标协同组合对绿色建筑发展具有显着促进作用。针对研究结果,本文就提升绿色建筑政策措施与政策目标之间的有效协同、提高绿色建筑政策的效果提出对策建议。

黄园园[8](2020)在《基于LCA方法的城市民用建筑节能减排效益研究 ——以深圳市为例》文中认为为打造更加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深圳市积极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目前已成为国内绿色建筑规模和密度最大以及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最多的城市之一。但仍存在绿标执行难度大、节能减排成效不显着、后评估方式方法不健全和社会认知程度低等诸多问题,使得深圳市建筑领域绿色发展仍面临重大压力。因此,针对建筑行业节能减排成效进行合理评估、深入研究并制定持续提升管理策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选择深圳市民用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ife Cycle Accessment,LCA),以碳排放当量(CO2 equivalent)作为综合环境影响指标,通过自上而下(如建筑面积、综合能耗等统计信息)和自下而上(如住宅和公共建筑资源能耗调研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基础数据,进而结合不确定性和回归分析形成清单数据并开展LCA评价研究,以测度不同类型民用建筑在使用阶段的资源能源消耗强度及其对应的碳排放情况,并识别关键影响因素;此外,通过与国内其他试点城市做对比分析,评估深圳市节能建筑的发展水平,并进一步从能源供给方法和用能方式、节能技术与水平以及配套政策等方面提出建筑业低碳发展管理策略与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深圳年民用建筑碳排放总量从2005年的2168万吨CO2-eq增长到2018年的4107万吨CO2-eq;尽管在总量上因城市发展和建筑面积急剧增加而保持快速增长,但碳排放年均增长率从2005年的10%降至2018年的3%,其中2018年全市民用建筑减排量达195万吨CO2-eq。(2)按建筑类别划分,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分别约占碳排放总量的42%和58%;按贡献源划分,碳排放源主要来自于建筑电耗与空调制冷剂(排放),其分别约占碳排放总量的85%与12%;按地域及产业布局划分,科技、商业较为发达的区域,因建筑使用强度大,碳排放量较高,而政府办公集中区域,节能管控措施全面,建筑节能减排效果明显较好。(3)通过其他建筑绿色低碳试点城市(如北京和上海等)相对比,深圳市民用建筑资源能源强度及碳排放仍位于中等水平,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例如,万元GDP碳排放量与降速较低,单位面积碳排放降速慢,人均碳排放量较高,其表明应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减少低附加值、高能耗的产业,加快节能建筑推进速度,提高市民用能模式。(4)若深圳市现有最优节能案例及模式能在全市推广且实施,仍具有503万吨CO2-eq减排潜力。

曾熠宇[9](2020)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广州市绿色建筑发展政策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率很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到21世纪之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增快,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建筑业资源消耗总量逐年迅速上升。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的建筑能耗(包括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和建筑使用能耗)位居建筑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三大耗能行业之首,而且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扩大,建筑能耗还会持续增加。在这个背景下,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在建筑领域促进绿色建筑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反之,建筑领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必然要发展绿色建筑。在国家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促进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号召下,广州积极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广州的绿色建筑发展工作主要围绕管理架构政策体系、政策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三个公共政策管理体系来推进,以管理架构政策体系为基线,从中发展出政策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本文研究分析了广州市绿色建筑发展情况,通过对广州市绿色建筑政策发展情况、绿色建筑建设情况、现有技术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分析,走访了市内部分开发企业、从业人员、政府管理人员,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激励机制理论对广州市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进行了研究,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出发,分别从管理架构政策体系、政策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三方面分析探讨如何解决广州市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面临的问题,对优化广州市相关工作,丰富和充实绿色建筑推广,实现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实际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的主体分为六部分:一是绪论,阐述了选题的背景意义、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等;二是对绿色建筑有关理论和政策进行了界定分析,结合广州实际情况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激励机制理论对文章研究的作用;三是通过文献研究系统梳理了广州市绿色建筑发展政策制定情况,总结出了广州市发展绿色建筑的三大管理体系,提出了政策的发展目标。四是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对广州市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分别从管理架构体系、政策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三方面对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五是通过案例分析,对国内先进城市的政策做法进行了总结分析,形成了广州发展绿色建筑方面的一些经验借鉴。六是基于广州市绿色建筑发展政策的实际情况、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问题及分析,结合国内城市的经验做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广州市绿色建筑发展的优化路径。

王雪松[10](2020)在《基于多标准耦合下的寒冷地区乡村绿色住宅设计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村镇人口众多,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发展比较滞后,许多村落还沿用原有的建造方式,对绿色技术的应用极度缺乏,现有的标准体系中大多是针对城市建筑开发编制的,在农宅建设中并没有一套系统完整可供参考的建造标准和技术体系,有的是针对乡村建设中某一环节或一部分,例如《村庄整治技术规范》等,这部分标准在全局内容上相对欠缺,大多局限于某一环节的介绍,2014年出台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是国家层面上首个与乡村系统性建设的相关标准,其内容为乡村建设提供了大的方向,但是在技术细节和地域性适用上比较欠缺,所以在现有的关于不同建筑类型和适用范围的绿色(节能)建筑标准下探讨适合寒冷地区乡村绿色住宅的设计策略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本文以目前国家和行业相关的绿色建筑标准和规范(共31个标准规范、2791个条例)作为理论基础和宏观的技术框架。首先根据建筑类型和适用范围对其细分为4大类别,并对每一个标准的框架内容和条例进行归纳和整理。其次从气候、经济、技术、文化几方面因素充分了解地域性乡村建筑的特殊性与局限性,探讨每类标准对地域性乡村住宅建设的适用性和可借鉴性,充分挖掘标准体系内的绿色技术因子,并在设计策略和评价体系之间建立良好的结合点。通过对寒冷地区乡村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了解目前乡村住宅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上述的研究对这些标准条例根据科学的耦合路径进行删减、修改、增加和整合并根据指标内容转化为设计方法,从而提炼出适合寒冷地区绿色农宅设计的策略。在构建的策略指导下进行试设计实践,验证其适用性和可行性,从而为寒冷地区乡村绿色住宅建设提供系统规范的设计策略和方法。

二、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论文提纲范文)

(1)部门规章制定权限研究 ——以《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的修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部门规章制定权限概述
    1.1 部门规章制定权限范畴界定
        1.1.1 部门规章制定权限
        1.1.2 部门规章制定权限主体
        1.1.3 部门规章制定权限范围
    1.2 部门规章制定权限的属性
        1.2.1 执行性
        1.2.2 从属性
        1.2.3 专门性
    1.3 完善部门规章制定权限的实践意义
        1.3.1 有利于法律、行政法规的高效实施
        1.3.2 有利于防止专制越权,提高监督力度
        1.3.3 有利于提升立法的民主化、制度化水平
第二章 部门规章制定权限现状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 部门规章制定权限的历史沿革
        2.1.1 规章内涵和称谓的演变
        2.1.2 部门规章制定权限变迁进程
    2.2 部门规章制定权限的来源及理论纷争
        2.2.1 宪法上的依据分析
        2.2.2 立法法及其他法律的依据分析
        2.2.3 部门规章制定权限划分的理论纷争
    2.3 部门规章制定权限存在的问题以《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为例
        2.3.1 重复制定
        2.3.2 冲突制定
        2.3.3 越权制定
        2.3.4 创设制定
第三章 部门规章制定权限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法律规定和相关标准不完善
        3.1.1 上位法空白情况严重
        3.1.2 制定主体之间的权限范围不明晰
        3.1.3 下位法抵触上位法的标准不完善
        3.1.4 部门规章与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区分标准不完善
    3.2 缺乏科学的立法技术
        3.2.1 立法起草人员专业性不足
        3.2.2 起草过程中缺少广泛的调查研究
        3.2.3 法的清理工作滞后
    3.3 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
        3.3.1 对部门规章制定过程的行政监督不足
        3.3.2 对部门规章的立法监督不足
        3.3.3 对部门规章的司法监督不足
第四章 部门规章制定权限的完善
    4.1 完善部门规章制定权限的原则
        4.1.1 法制统一原则
        4.1.2 职权法定原则
        4.1.3 科学合理原则
    4.2 完善部门规章权限划分的法律和标准
        4.2.1 授权部门规章特殊情形下的先行制定权
        4.2.2 明晰部门规章与省级政府规章的权限划分
        4.2.3 完善部门规章与上位法抵触的判断标准
        4.2.4 完善部门规章与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事项的区分标准
    4.3 改进立法技术
        4.3.1 提高起草人员的立法专业性
        4.3.2 深入起草过程中的调查研究
        4.3.3 建立定期的法律清理机制
    4.4 完善部门规章制定权限的监督体系
        4.4.1 加强对制定过程的行政监督
        4.4.2 加强对部门规章的立法监督
        4.4.3 加强对部门规章的司法监督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2)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低碳概念的兴起
        1.1.2 建筑低碳发展的反思
        1.1.3 国家重点研发专项
    1.2 研究背景
        1.2.1 气候变化问题与能源危机
        1.2.2 建筑业发展与碳排放
        1.2.3 低碳发展相关政策及法规
        1.2.4 低碳理念的发展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1.3.1 低碳建筑
        1.3.2 高大空间公共建筑
        1.3.3 夏热冬冷地区——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1.4 研究现状
        1.4.1 建筑碳排放量化分析研究
        1.4.2 高大空间公共建筑相关研究
        1.4.3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环境影响特征及低碳措施研究
        1.4.4 现状总结
    1.5 研究目标与意义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建筑低碳化与设计理论
    2.1 建筑低碳化发展的特征研究
        2.1.1 地域性特征
        2.1.2 外部性特征
        2.1.3 经济性特征
        2.1.4 全生命周期视角
        2.1.5 指标化效果导向
    2.2 建筑低碳设计概论
        2.2.1 建筑设计的特征
        2.2.2 设计阶段落实建筑低碳化
        2.2.3 建筑低碳设计研究方法
    2.3 建筑相关低碳评价体系研究
        2.3.1 相关评价体系概况
        2.3.2 相关减碳指标比较研究
        2.3.3 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关于减碳评价的建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分析
    3.1 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方法
        3.1.1 建筑碳排放量化的方法类型
        3.1.2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3.2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基准值研究
        3.2.1 公共建筑碳排放基准值现状
        3.2.2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基准值的确定与选用
    3.3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与评测方法的建立
        3.3.1 适用于设计阶段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清单数据的确立
        3.3.2 建筑碳排放量化与评测方法的具体落实
        3.3.3 建立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评测工具(CEQE-PB HSCW)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策略
    4.1 提高场地空间利用效能
        4.1.1 场地布局与空间体形优化
        4.1.2 建筑空间隔热保温性能优化
    4.2 降低建筑通风相关能耗
        4.2.1 利用高大空间造型的通风策略
        4.2.2 改善温度分层现象的通风策略
    4.3 优化建筑采光遮阳策略
        4.3.1 建筑自然采光优化
        4.3.2 建筑遮阳设计优化
    4.4 提高空间绿植碳汇作用
        4.4.1 增加空间绿植量
        4.4.2 提高绿植固碳效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技术措施
    5.1 可再生能源利用
        5.1.1 太阳能系统
        5.1.2 清洁风能
        5.1.3 热泵技术
        5.1.4 建筑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综合利用
    5.2 结构选材优化
        5.2.1 建筑材料的低碳使用原则
        5.2.2 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中相关建材的低碳优化
    5.3 管理与使用方式优化
        5.3.1 设计考虑低碳施工方式
        5.3.2 设计预留智能管理接口
        5.3.3 设计提高行为节能意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盐城城南新区教师培训中心项目实证研究
    6.1 项目概况
    6.2 项目实施
        6.2.1 确定项目2005 年碳排放量基准值
        6.2.2 建筑低碳设计流程应用
        6.2.3 参照建筑的建立
        6.2.4 项目相关低碳设计关键措施
        6.2.5 项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与分析
    6.3 项目优化
        6.3.1 主要低碳优化策略
        6.3.2 项目全生命期碳排放优化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对现状的启示
    7.4 研究中的困难与不足
    7.5 后续研究与展望
附录
    附表A:公共建筑非供暖能耗指标(办公建筑、旅馆建筑、商场建筑)
    附表B:主要能源碳排放因子
    附表C:主要建材碳排放因子
    附表D:部分常用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
    附表E:各类运输方式的碳排放因子
    附表F:部分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附表G:全国各省市峰值日照时数查询表(部分夏热冬冷地区省市数据)
    附表H:全国五类太阳能资源分布区信息情况表
    附表I:项目主要低碳设计策略减排信息表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致谢

(4)我国建筑节能立法研究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筑节能立法开展情况
    (一)立法发展背景
    (二)立法发展历程
二、建筑节能立法现状分析
    (一)建筑节能立法亟需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二)国家层面绿色建筑立法尚处于空白阶段
    (三)现有处罚力度较弱
    (四)建筑节能标准亟需不断完善
三、借鉴国外建筑节能立法经验
    (一)德国
    (二)日本
四、我国建筑节能立法建议
    (一)适应新形势,适时修订现行立法
    (二)及时填补空白,制定绿色建筑领域规章
    (三)加大处罚力度,发挥信用管理手段作用
    (四)适应新发展,动态更新建筑节能标准

(5)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外窗节能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全球能源现状
        1.1.2 我国建筑能耗现状和节能任务
        1.1.3 我国既有居住建筑现状
        1.1.4 国内外建筑节能发展概况
        1.1.5 相关节能标准对建筑外窗的要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总结与评价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外窗节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2.1 外窗构件材料与性能
        2.1.1 玻璃材料与性能
        2.1.2 窗框材料与性能
        2.1.3 密封材料与性能
    2.2 外窗的热量传递
        2.2.1 玻璃体系的传热分析
        2.2.2 窗框体系的传热分析
        2.2.3 外窗的综合传热分析
    2.3 外窗的热工参数
        2.3.1 外窗的热工参数
        2.3.2 传热系数与太阳能得热系数
    2.4 窗墙面积比
    2.5 外窗的气密性
第3章 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外窗节能现状
    3.1 区域概况与气候特征
        3.1.1 区域概况
        3.1.2 气候特征
    3.2 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发展概况
        3.2.1 青岛解放前
        3.2.2 青岛解放后
    3.3 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现状及节能改造历程
        3.3.1 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现状
        3.3.2 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历程
    3.4 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外窗现状分析
        3.4.1 外窗窗框
        3.4.2 外窗玻璃
        3.4.3 外窗开启方式
        3.4.4 外窗气密性
        3.4.5 外窗面积
第4章 典型平面的选择与模型的建立
    4.1 典型平面的选择
    4.2 模拟软件的选择
        4.2.1 建立模型部分
        4.2.2 性能分析部分
    4.3 模型的建立
        4.3.1 模型的基本参数
        4.3.2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等级划分
        4.3.3 窗墙比划分
        4.3.4 传热系数K和太阳能得热系数SHGC等级划分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能耗模拟结果分析
    5.1 模拟结果分析
        5.1.1 窗墙面积比与能耗
        5.1.2 外窗传热系数与能耗
        5.1.3 外窗太阳能得热系数与能耗
    5.2 节能率分析
    5.3 节能率与外窗热工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5.3.1 皮尔逊相关系数
        5.3.2 相关性分析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t分布分位数t_(1-α)(n)表

(6)河南寒冷地区农房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论文框架
2 河南寒冷地区农房现状调研与分析
    2.1 调研原则与方法
        2.1.1 调研原则
        2.1.2 调研方法
    2.2 调研范围及对象选取
        2.2.1 调研范围
        2.2.2 调研对象选取
    2.3 调研状况整理
        2.3.1 建筑形式及结构体系状况
        2.3.2 围护结构状况
        2.3.3 冬季采暖及夏季降温方式状况
        2.3.4 室内热环境评价
    2.4 农房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评价
        2.4.1 围护结构能耗存在的问题
        2.4.2 室内热环境存在的问题
    2.5 本章小结
3 农房热工性能模拟研究方法
    3.1 模拟分析方法及软件介绍
        3.1.1 模拟分析方法
        3.1.2 模拟软件简介
    3.2 模型创建及边界条件
        3.2.1 模型创建的典型性
        3.2.2 边界条件设置原则
    3.3 农房能耗与热环境模拟分析
        3.3.1 围护结构能耗模拟分析
        3.3.2 室内热环境模拟分析
        3.3.3 热工性能与室内热环境的关联
    3.4 本章小结
4 农房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升措施与评价
    4.1 外墙热工性能提升措施
        4.1.1 注重墙体及保温材料选择
        4.1.2 墙体提升构造做法
        4.1.3 墙体提升前后热工性能模拟对比分析
    4.2 屋面热工性能提升措施
        4.2.1 注重屋面保温材料选择
        4.2.2 屋面提升构造做法
        4.2.3 屋面提升前后热工性能模拟对比分析
    4.3 外窗热工性能提升措施
        4.3.1 注重外窗材料选择
        4.3.2 外窗提升做法
        4.3.3 外窗提升前后热工性能模拟对比分析
    4.4 农房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升评价
        4.4.1 围护结构总能耗
        4.4.2 室内热环境改善
    4.5 本章小结
5 西南冷村整村安置项目围护结构优化设计实践
    5.1 围护结构优化设计
        5.1.1 项目概况
        5.1.2 围护结构热工参数取用
        5.1.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优化设计
    5.2 两类围护结构优化设计比较
        5.2.1 围护结构能耗评价
        5.2.2 总能耗评价
    5.3 室内热环境冬季保暖的改善预期
        5.3.1 冬季室内温度改善预期模拟分析
        5.3.2 冬季室内热环境改善预期评价
    5.4 室内热环境夏季隔热的改善预期
        5.4.1 夏季室内温度改善预期模拟分析
        5.4.2 夏季室内热环境改善预期评价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
    6.1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7)我国绿色建筑政策措施与政策目标的协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绿色建筑市场研究
        1.2.2 绿色建筑政策研究
        1.2.3 政策协同相关研究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内容
        1.3.1 概念界定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创新点
2.绿色建筑政策内容分析
    2.1 绿色建筑政策来源及统计分析
    2.2 绿色建筑政策内容分析框架
    2.3 基于政策措施的政策内容分析
        2.3.1 各阶段政策措施使用情况分析
        2.3.2 政策措施演变规律
    2.4 基于政策目标的政策内容分析
        2.4.1 各阶段政策目标使用情况分析
        2.4.2 政策目标演变规律
    2.5 本章小结
3.绿色建筑政策措施与政策目标协同网络分析
    3.1 政策措施与措施协同网络分析
        3.1.1 各阶段政策措施与措施协同网络图
        3.1.2 政策措施与措施协同指标统计及变化规律
    3.2 政策措施与目标协同网络分析
        3.2.1 各阶段政策措施与目标协同网络图
        3.2.2 政策措施与目标协同指标统计及变化规律
    3.3 本章小结
4.绿色建筑政策措施与政策目标的协同有效性分析
    4.1 政策量化
    4.2 变量选取
        4.2.1 自变量
        4.2.2 因变量
    4.3 模型构建
    4.4 数据分析
        4.4.1 数据平稳性检验
        4.4.2 单项措施与政策目标协同效果
        4.4.3 双项措施与政策目标协同效果
    4.5 本章小结
5.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Ⅰ 政策文献统计表
附录Ⅱ 政策量化数据表
附录Ⅲ 政策措施与政策目标协同度平均值数据表
致谢

(8)基于LCA方法的城市民用建筑节能减排效益研究 ——以深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气候变化与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
        1.1.2. 深圳市建筑业绿色低碳现状与发展趋势
    1.2. 文献综述
        1.2.1. 建筑业节能减排评价相关研究方法
        1.2.2. 建筑业节能减排评价案例简述
        1.2.3. 深圳市建筑业节能减排评价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2章 LCA研究目的与范围的确定
    2.1. 研究对象及范围
    2.2. 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评价基准的界定
    2.3. 研究局限性与合理假设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LCA研究清单数据分析
    3.1.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3.1.1. 统计数据
        3.1.2. 调研数据
    3.2. 数据质量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深圳市民用建筑资源能源使用特征与效率分析
    4.1. 区域资源能源消耗差异测度分析
        4.1.1. 电力消耗
        4.1.2. 水资源消耗
        4.1.3. 燃气消耗
        4.1.4. 空调制冷剂消耗
        4.1.5. 节能效率分析
    4.2. 民用建筑资源能源强度与时空分布特征
        4.2.1. 民用建筑资源能源消耗现状
        4.2.2. 分区核算资源能源使用效率与强度
    4.3. 非节能建筑能耗特征分析
        4.3.1. 非节能居住建筑能耗特征
        4.3.2. 非节能公共建筑能耗特征
        4.3.3. 民用建筑节能率解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深圳市民用建筑碳排放现状与减排策略分析
    5.1. 碳排放测度与相关性方法构建
        5.1.1. 民用建筑碳排放量化方法
        5.1.2. 民用建筑碳减排量化方法
        5.1.3. 碳排放相关性分析方法
        5.1.4. 碳排放影响因素选取
    5.2. 民用建筑低碳“竞争力”分析
        5.2.1. 民用建筑碳排放贡献源解析
        5.2.2. 民用建筑碳排放强度对比
    5.3. 民用建筑碳减排成效与潜力评估
        5.3.1. 民用建筑碳减排效果分析
        5.3.2. 民用建筑碳减排潜力分析
    5.4. 民用建筑碳减排路径分析
        5.4.1. 居住建筑
        5.4.2. 公共建筑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与建议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对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附录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广州市绿色建筑发展政策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研究现状及述评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关键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关键概念界定
        2.1.1 绿色建筑的定义
        2.1.2 绿色建筑发展政策的定义
    2.2 基本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激励机制理论
第三章 广州市绿色建筑发展政策体系及政策目标
    3.1 我国绿色建筑政策发展过程
    3.2 广州市绿色建筑发展政策体系
        3.2.1 管理架构政策体系
        3.2.2 政策法规体系
        3.2.3 技术标准体系
    3.3 广州市绿色建筑发展政策目标
        3.3.1 部门有效协同,齐抓共管绿色建筑发展
        3.3.2 政策法规完善,保障绿色建筑项目落地
        3.3.3 技术标准提升,绿色建筑可感知性增强
第四章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广州市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分析
    4.1 管理架构政策体系内的政策分析
        4.1.1 部门协同不足,领导小组管理模式难以持续
        4.1.2 考核机制僵化,重绿色建筑数量轻可持续发展质量
    4.2 政策法规体系内的政策分析
        4.2.1 法律法规缺失,绿色建筑推广措施过于单一
        4.2.2 缺乏市场化机制引导,激励措施难以持续
        4.2.3 重设计轻建设,绿色建筑项目全过程管理政策不完善
    4.3 技术标准体系内的政策分析
        4.3.1 激励措施不足,利于可持续发展指标执行率不足
        4.3.2 忽视技术标准与建筑的融合,可持续发展标准不接地气
        4.3.3 技术标准不够完善,因地制宜程度有待提高
第五章 国内城市绿色建筑发展政策经验借鉴
    5.1 先进城市绿色建筑发展政策经验
        5.1.1 杭州市绿色建筑发展政策经验
        5.1.2 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政策经验
    5.2 国内城市主要政策优化措施经验
        5.2.1 激励引导市场建立,促进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5.2.2 稳定组织架构,完善政策法规,开展绿色建筑法制建设
第六章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广州市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优化路径
    6.1 宏观优化路径
        6.1.1 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形势下高质量发展绿色建筑的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
        6.1.2 改进技术标准体系,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升绿色建筑的可感知性
    6.2 具体优化措施
        6.2.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可持续发力的管理体系
        6.2.2 完善政策法规,健全全过程监管体系,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措施
        6.2.3 探索绿色建筑市场化发展模式,形成长效发展机制
        6.2.4 扶持科技创新,提升绿色建筑标准水平
        6.2.5 提升绿色建筑发展品质,助力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6.2.6 聚焦重点任务,推动绿色建筑全面发展可持续
        6.2.7 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关注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相关技术标准运用情况统计项目清单
附录三 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基于多标准耦合下的寒冷地区乡村绿色住宅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政策背景
        1.1.3 技术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1.4.1 研究的方法
        1.4.2 研究的框架
    1.5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1.5.1 国外研究概况
        1.5.2 国内研究概况
2 相关标准的论述分析及其耦合路径研究
    2.1 寒冷地区乡村绿色住宅设计策略构建的原则和方法
    2.2 国家和行业相关绿色建筑标准的论述与分析
        2.2.1 适用所有民用建筑类型相关标准的论述与分析
        2.2.2 适用住宅(住区)建筑类型相关标准的论述与分析
    2.3 乡村节能(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和导则的论述与分析
        2.3.1 适用村庄建设方面相关标准的论述与分析
        2.3.2 适用农宅设计方面相关标准的论述与分析
        2.3.3 相关指导意见的论述与分析
    2.4 多标准耦合路径研究与寒冷地区乡村住宅设计策略框架的提出
    2.5 本章小结
3 寒冷地区乡村住宅调研概况及问题分析
    3.1 寒冷地区乡村住宅调研概况
        3.1.1 调研对象与内容
        3.1.2 调研地区环境介绍
    3.2 村落规划与施工安全现状
        3.2.1 村落选址与规划现状
        3.2.2 室外环境与宜居
        3.2.3 建设施工与安全
    3.3 农宅设计与室内环境现状
        3.3.1 农宅类型的划分
        3.3.2 功能与空间布局
        3.3.3 室内环境满意度
    3.4 建筑结构与维护结构现状
        3.4.1 建筑结构
        3.4.2 维护结构
    3.5 农宅节能与资源利用现状
        3.5.1 能源利用现状
        3.5.2 材料利用现状
        3.5.3 水资源利用现状
    3.6 本章小结
4 寒冷地区乡村绿色住宅相关适应性设计策略
    4.1 村落规划与施工安全相关适应性技术策略
        4.1.1 村落选址与规划
        4.1.2 室外环境与宜居
        4.1.3 建设施工与安全
    4.2 建筑设计与室内外环境相关适应性技术策略
        4.2.1 形体设计
        4.2.2 平面功能
        4.2.3 通风设计
        4.2.4 遮阳设计
        4.2.5 室外环境
    4.3 建筑结构与维护结构相关适应性技术策略
        4.3.1 建筑结构
        4.3.2 维护结构
    4.4 能源利用与资源节约相关适应性技术策略
        4.4.1 节能与能源利用
        4.4.2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4.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5 本章小结
5 寒冷地区乡村绿色住宅试设计实践
    5.1 生产型农宅设计
    5.2 生活别墅型农宅设计
    5.3 经营型农宅设计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相关标准以及规范汇编
附录 B 乡村问卷调查表
附录 C 农宅现状调研统计表
附录 D 试设计农宅相关图纸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论文参考文献)

  • [1]部门规章制定权限研究 ——以《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的修订为例[D]. 韩国清. 天津工业大学, 2020
  • [2]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研究[D]. 刘科. 东南大学, 2021
  • [3]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浙江省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等七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J].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浙江人大(公报版), 2020(04)
  • [4]我国建筑节能立法研究与建议[J]. 韩国清,吴景山,王海霞. 建筑, 2020(13)
  • [5]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外窗节能改造研究[D]. 张苏东.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2)
  • [6]河南寒冷地区农房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升研究[D]. 李妍杰. 郑州大学, 2020(02)
  • [7]我国绿色建筑政策措施与政策目标的协同研究[D]. 贺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
  • [8]基于LCA方法的城市民用建筑节能减排效益研究 ——以深圳市为例[D]. 黄园园. 深圳大学, 2020(10)
  • [9]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广州市绿色建筑发展政策优化研究[D]. 曾熠宇.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10]基于多标准耦合下的寒冷地区乡村绿色住宅设计策略研究[D]. 王雪松.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