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肺损伤中的动物模型:我们需要召开共识会议吗?

实验性肺损伤中的动物模型:我们需要召开共识会议吗?

一、Animal models in experimental lung injury: Do we need a consensus conference?(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丽[1](2021)在《miRNA-155及IFN-γ在新生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损伤模型中的表达》文中提出

梁青春[2](2021)在《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右美托咪定减轻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肺泡毛细血管屏障损伤,导致弥漫性肺间质和肺泡水肿,引起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目前ARDS依旧居高不下的致病率和致死率提示其中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生物信息学通过分析芯片等检测到的数据,可以高效获得一些ALI/ARDS相关的新靶标基因和信号通路。而右美托咪定作为临床上常用的辅助药物,可以起到抑制炎症、改善肺功能等作用。因此本研究目的是联合生物信息学和动物实验方法探索右美托咪定减轻急性肺损伤新的分子机制,为临床上防治ARDS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材料与方法1、从GEO公共数据库下载芯片检测数据,用R语言软件筛选出急性肺损伤相关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然后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另外用String数据库分析蛋白蛋白互作网络,然后用Cytoscape软件筛选出关键差异表达基因。2、建立脂多糖诱导急性肺损伤模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小鼠肺组织中关键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水平。3、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右美托咪定组和脓毒症组+右美托咪定+育享宾组,各组先腹腔给生理盐水或药物预处理后,再进行急性肺损伤造模。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的蛋白浓度、炎症因子浓度和炎症细胞渗出。检测肺组织的湿干重比,肺组织进行HE染色并对急性肺损伤进行评分。最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印迹方法(WB)检测肺组织中目标基因的表达。结果1、急性肺损伤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共71个。2、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toll样受体和NF-κB等信号通路。3、LPS组小鼠的肺泡灌洗液蛋白浓度、肺组织的湿干重比和急性肺损伤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小鼠肺泡灌洗液瑞氏吉姆萨染色显示LPS组炎症细胞渗出明显多于对照组;HE染色提示LPS组肺组织结构破坏严重。5、PCR结果显示LPS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116,Il1b,Ccl2,Cxcl2,Tlr2,Icam1,Csf2和Ccl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6、右美托咪定可明显降低LPS诱导急性肺损伤的肺泡灌洗液炎症细胞渗出程度、蛋白质浓度和炎症因子浓度,可明显降低LPS诱导急性肺损伤肺组织的湿干重比和急性肺损伤评分。7、右美托咪定可降低LPS诱导急性肺损伤Tlr2介导的NF-KB信号通路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1、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筛选出急性肺损伤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2、Tlr2是急性肺损伤的关键基因。3、Toll样受体和NF-κB等信号通路是急性肺损伤发生发展的重要信号通路。4、右美托咪定可通过抑制Tlr2介导的NF-KB信号通路表达减轻急性肺损伤。

李中浩[3](2021)在《痰热清注射液对脑梗死后apelin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文中认为背景:中风病与西方医学体系中的脑血管病相似,主要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高复发率的特点,是临床中常见的神经科急危重症。静脉注射阿替普酶及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机械取栓能够有效开通闭塞血管,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但部分患者由于存在禁忌症、就医不及时等原因未能接受到这些治疗。因此,需要寻找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医治疗中风病已有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中风病诊断和辨证论治标准。随着对中风病认识的不断加深,王永炎院士强调在中风病中应注意毒邪的致病作用,建议在治疗时加入解毒类方药。痰热清注射液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水牛角和熊胆粉组成,长于清热解毒,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研究人员发现,伴有肺部感染的中风病患者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后,不仅咳嗽、发热等症状得到改善,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也较快。痰热清注射液的组方思路与安宫牛黄丸、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相似,因此,从毒邪致病的角度推测痰热清注射液解毒开窍的功效,可能对中风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一些早期的临床研究也发现,痰热清注射液能够促进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目的:探索痰热清注射对中风病的疗效及其治疗机制。方法:1.在临床研究中,我们采用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方法,对已发表的关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临床文献进行筛选和分析。检索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等数据库中截止到2021年1月1日收录的关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同时对文献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2.在实验研究中,我们首先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痰热清注射液中有效成分治疗中风病的生物学机制进行探索。根据已发表的文献收集痰热清注射液中的已检测到的化合物成分,计算这些化合物的QED值,选择其中大于0.18的做为潜在有效成分。检索PubChem中这些有效成分的药物靶标。将这些靶标与数据库中检索到的已知治疗中风病的药物靶标做交集,得到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药物靶标。分析这些药物靶标之间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并进行生物学注释。然后,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作脑梗死动物模型,通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评价不同剂量痰热清注射液对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尼氏染色评价梗死模型的病理学特征。最后,使用WB和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从网络药理学得出的apelin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的细胞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中共纳入了 11篇文献,涉及955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痰热清注射液对降低中风病或伴肺部感染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MD=-5.45,95%CI:-10.82~-0.09。MD=-2.37,95%CI:-3.49~-1.26,P<0.05)。对提高患者功能独立性评分(MD=14.90,95%CI:8.84~20.96,P<0.05)、肢体运动功能(MD=7.39,95%CI:2.74~12.04,P<0.05)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虽然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MD=12.95,95%CI:-1.02~26.92,P<0.05)。纳入研究的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且存在较大的异质性。2.在网络药理学研究中,痰热清注射液的81个有效成分共检索到663个药物靶标,在有效成分-药物靶标网络图中,度值最大的有效成分为绿原酸,度值最大的药物靶标为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其中有116个为治疗中风病的药物靶标。这116个药物靶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中重要的靶点有白蛋白、细胞肿瘤抗原p53、白细胞介素-8等。生物学功能注释结果显示,这些靶点涉及胆汁分泌、药物代谢、化学致癌、肝病和apelin信号通路等227个通路;脂肪酸合成与代谢、外来化学物质代谢和细胞对药物反应等3258个生物过程;核受体活性、血红素结合反应、丝氨酸型肽酶活性等442个分子功能;排名靠前的有核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复合物、膜筏、突触后膜等222个细胞组分。在脑梗死大鼠模型中,可见梗死部位水肿,空泡形成,细胞死亡。而腹腔注射液低剂量痰热清注射液(2.5ml/kg,每6小时1次)能够明显减少大鼠脑梗死24小时后的梗死体积,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WB结果显示,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后APJ/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蛋白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显着增加;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 比例显着上升,caspase8蛋白含量显着减少;自噬相关蛋白LC3 Ⅱ/LC3Ⅰ比例显着下降;NeuN蛋白含量显着增加,GFAP蛋白含量显着减少。蛋白改变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对中风病特别是脑梗死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治疗脑梗死的机制可能与激活apelin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和自噬等有关。但这些研究较为粗浅,需要更高质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来明确痰热清注射液对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和药理机制。

石月[4](2020)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参与调节急性力竭及规律有氧运动相关天然免疫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由中性粒细胞释放的以DNA为骨架、装载组蛋白和颗粒酶类物质的细胞外网状结构,可作为天然免疫有效的免疫防御机制,然而过多的NETs释放已被证明参与了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因此,NETs在体内释放能力的过弱或过强都会造成机体健康的天平失去平衡。同样,在运动免疫学领域已达成的研究共识为:过度运动致使机体暂时性免疫抑制,感染疾病风险上升;规律有氧运动提高机体免疫机能,患病风险降低。然而,NETs与这两点研究共识相关的研究还屈指可数,因此,本课题将从运动免疫学两大共识出发,围绕NETs的功能情况,分别探究两部分内容:一、急性力竭运动中外周循环血NETs的释放情况及其可能的机制;二、NETs在规律有氧运动缓解疾病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在第二部分研究中,我们选取了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危重疾病,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作为研究模型,其典型的特征为气道和全身失控的炎症反应。已有研究报道了 NETs参与ALI气道炎症反应的过程,并且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减轻ALI气道炎症反应;这为本部分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课题通过这两部分的研究,以期揭示不同运动方式下,NETs在健康和ALI机体中发挥的作用及机制,从而丰富运动性免疫抑制的认知视角以及为ALI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研究方法:在研究一中,我们选取了 7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递增负荷跑步至60min(E60组),递增负荷跑步至力竭组EE组,力竭后恢复1.5小时组(1.5E组),恢复3小时组(3E组);在实施急性力竭跑台运动的不同的时间点,检测乳酸堆积情况,NETs释放情况及通过体外实验探究乳酸抑制NETs的情况和机制。在研究二中,7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LPS诱导急性肺损伤组(LPS组),有氧运动+急性肺损伤组(EXE+LPS组),急性肺损伤结合DNase注射降解NETs组(DNase+LPS组)。运动干预和药物注射完毕后的24小时进行取材,分别检测肺组织中性粒细胞和M1型肺泡巨噬细胞的浸润情况、NETs的释放情况以及原代肺泡巨噬细胞中MAP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和NF-κB蛋白活化情况;此外,通过提纯NETS诱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系MH-S极化反应,检测刺激后细胞促炎性因子表达情况和关键蛋白活化情况。研究结果:研究一的结果为:1.急性力竭运动中血乳酸浓度的变化情况:递增跑台运动开始的前60min,血乳酸浓度处于较低水平;而在持续90min时,出现大幅的提升并保持在较高的平台水平。2.急性力竭运动中血浆NETs的释放情况:血浆中MPO-DNA复合物在力竭运动过程中呈逐步抑制的趋势,运动后3小时未见恢复。3.急性力竭运动后循环中性粒细胞体外释放NETs的能力:无论是无刺激还是100nM PMA刺激下,急性力竭运动后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释放NETs的能力均显着低于对照组。4.力竭运动中和运动后即刻血乳酸浓度和血浆NETs释放的相关性:血浆MPO-DNA复合物与血乳酸呈现显着的负性相关关系。5.体外不同浓度乳酸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NETs的情况:在10、15和20mM乳酸结合100nM PMA刺激下的中性粒细胞释放NETs的能力显着低于对照组。6.乳酸抑制NETs释放可能的机制:在100nM PMA刺激下,随着乳酸刺激浓度的上升,中性粒细胞胞内ROS的表达量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研究二的结果为:1.肺组织炎症反应情况:LPS组较CON组更多中性粒细胞和M1型肺泡巨噬细胞的浸润,肺泡灌洗液中促炎症细胞因子显着上升;EXE+LPS组上述炎症反应较LPS组显着减轻。2.肺组织中NETs释放的情况:LPS组较CON组肺内更多NETs的释放,EXE+LPS组和DNase+LPS组肺内NETs的表达较LPS组显着减少。3.有氧运动缓解ALI气道炎症可能的机制:LPS组肺泡巨噬细胞ERK、JNK、p38和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着高于CON组;运动组和DNase组上述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着低于LPS组。4.NETs对MH-S细胞极化的作用和机制:NETs在刺激MH-S细胞发生M1型极化的早期,ERK蛋白最先活化,而在刺激的后期,NF-κB蛋白才出现活化效应。研究结论:1.研究一结论:急性力竭运动中血乳酸的积累使小鼠外周循环血NETs释放的能力受到抑制;细胞外的强乳酸环境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依赖ROS途径释放NETs。2.研究二结论:规律有氧运动可通过抑制气道NETs的过多释放,减少肺泡巨噬细胞M1型极化,从而减轻气道炎症反应;有氧运动减轻ALI气道炎症反应是通过抑制ERK和NF-κB相关信号通路实现的。

郭婷婷[5](2020)在《香兰素对LPS诱导急性肺损伤的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引起严重的肺部炎症,破坏肺泡毛细血管膜细胞,并导致严重的急性呼吸衰竭,具有极高的死亡率。最新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属于一种病毒感染诱发的急性肺损伤。目前在临床上还未存在有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这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难度。治疗上通常采用机械通气的方法,但只是支持性的治疗,且容易引起如气压伤、循环紊乱等医源性的并发症,治疗的重点还是要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目前还未有效果显着的药物应用于临床,对于急性肺损伤的药物研究也成为热点,但诸如糖皮质激素、沙丁胺醇等药物的应用并不能得到临床实验的支持,且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寻找有效的、经济的且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急性ALI/ARDS的药物迫在眉睫。当ARDS发生时,肺部往往表现出强烈的炎症反应,并伴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导致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IL-6等促炎因子的释放。脂多糖(LPS)是已知的诱发各种器官,如肠、神经和乳腺等产生炎症反应的刺激物。目前,通过LPS刺激产生气道炎症来建立ALI动物模型的技术已被研究者普遍接受。以前的研究表明脂多糖刺激肺组织后促进大量炎症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释放相关促炎介质,影响多种炎症通路。氧化还原体内平衡是由氧化剂和自由基平衡来维持的,特别是活性氧(ROS)和内源性抗氧化系统的清除能力。然而,接触有害刺激后,过多活性氧的产生可能会削弱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对包括DNA、脂质和蛋白质在内的细胞成分产生毒性,加剧了氧化负担进而导致氧化应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氧化应激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癌变,气道紊乱。潜在的抗氧化途径可以被内源性或外源性化合物调节,可能成为解决ALI的治疗目标。香兰素是一种天然产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常在香英兰豆、香茅,丁香花蕾、甜菜根、苏合香脂等一些天然物质中存在,常用于香料、化妆品或食物的香精中。人类用香英兰豆来获取天然香兰素的历史接近500年。我们惊喜地发现相关研究表明香兰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诱变及抗肿瘤的药理作用,这为我们研制ALI/ARDS的临床药物提供了突破口。因此我们选用香兰素为研究对象,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两个方面入手,探究其对急性肺损伤发挥预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我们将从体内及体外实验探究在急性肺损伤过程中香兰素对ERK、p38、AKT及NF-κB的调节方式极其与炎性因子的关系。以支气管上皮细胞为对象模拟急性肺损伤时对细胞造成的氧化损伤,验证香兰对氧化因子及ROS调节的具体分子机制,为香兰素应用于ALI/ARDS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与内容:1.香兰素在急性肺损伤中发挥抗炎作用的研究(1)构建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使用HE染色评估小鼠肺组织的损伤程度;MPO检测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使用ELISA方法评估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RK、p38、AKT及NF-κB的蛋白水平的表达。(2)体外实验验证香兰素发挥预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CCK8实验选取合适的细胞给药浓度,ELISA方法评估炎性因子IL-6,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RK、p38、AKT及NF-κB的蛋白水平的表达。2.香兰素在急性肺损伤中发挥抗氧化作用的研究(1)在体外实验中ELISA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FRAP,ROS,SOD,GSH,CAT和MDA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细胞保护基因HO-1,GCLM,GCLC和NQO1基因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rf2,N-Nrf2,p AMPK,H3K9/14,HO-1蛋白水平的表达。(2)体内实验:CCK8实验方法选择香兰素预保护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最适浓度;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分析香兰素对Nrf2入核情况及核内H3K9/14乙酰化水平的影响;之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香兰素对支气管上皮细胞内Nrf2,N-Nrf2,p-AMPK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氧化酶HO-1,GCLM,GCLC和NQO1基因水平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NRF2与ARE启动子的结合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氧化酶HO-1,GCLM,GCLC和NQO1基因水平的表达;使用AMPK通路阻滞剂CC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rf2,N-Nrf2,p-AMPK蛋白水平的表达;使用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AA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氧化酶HO-1,GCLM,GCLC和NQO1基因水平的表达;模拟急性肺损伤的环境,使用CCK8的实验方法测量细胞活性选取最合适的刺激物配比;使用Nrf2抑制剂后使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FRAP,ROS,SOD,GSH,CAT和MDA的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rf2,p-AMPK,H3K9/14蛋白水平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氧化酶HO-1,GCLM,GCLC和NQO1基因水平的表达。结果:1.成功构建小鼠ALI模型,香兰素可以抑制LPS诱导产生的急性肺损伤的肺组织损伤程度;相比于LPS组,香兰素+LPS组的MPO水平明显降低,IL-6,IL-1β,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显着降低;香兰素能够上调小鼠肺组织ERK、p38、AKT及NF-κB的蛋白水平。2.香兰素能够使巨噬细胞分泌的炎性因子IL-6,TNF-α表达下调,促进巨噬细胞内ERK、p38、AKT及NF-κB的蛋白表达。3.相比于LPS组,香兰素+LPS组小鼠肺组织内的总抗氧化能力FRAP,SOD,GSH和CAT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ROS及MDA的表达水平降低,相关细胞保护基因HO-1,GCLM,GCLC和NQO1的转录水平增高,Nrf2,N-Nrf2,p-AMPK,H3K9/14,HO-1的蛋白表达水平增高。4.香兰素能够增加支气管上皮细胞内Nrf2的核积累及H3K9/14的乙酰化水平,且随时间的延长增多;香兰素能够促进支气管上皮细胞内Nrf2,N-Nrf2,p-AMPK蛋白水平表达,并促进Nrf2与ARE启动子的结合,进而提高下游细胞保护基因HO-1,GCLM,GCLC和NQO1的转录水平;使用AMPK抑制剂后,香兰素对p-AMPK及Nrf2、N-Nrf2的上调受到抑制;使用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AA后,香兰素对HO-1,GCLM,GCLC和NQO1转录水平的上调受到抑制;相比于氧化损伤组细胞,加入香兰素再刺激细胞损伤后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FRAP,SOD,GSH和CAT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ROS及MDA的表达水平降低,Nrf2抑制剂组则削弱了香兰素对FRAP,SOD,GSH,CAT,ROS及MDA的影响;对比与氧化损伤的细胞,加入香兰素后支气管上皮细胞内HO-1,GCLM,GCLC和NQO1的转录水平增高,Nrf2,N-Nrf2,p-AMPK,乙酰化H3K9/14,HO-1的蛋白表达水平增高。结论:1.香兰素能够对急性肺损伤发挥预保护作用,且通过对ERK、p38、AKT及NF-κB的调节来降低炎症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减轻炎症。2.香兰素能够增强肺组织及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增强相关抗氧化酶的表达,上调相关细胞保护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而发挥其抗氧化作用。3.香兰素是通过AMPK通路来激活Nrf2的,同时促进Nrf2核积累以及核内H3K9/14乙酰化,增加Nrf2与其下游ARE启动子的结合从而增高相关细胞保护基因的转录水平,并最终增强相关抗氧化酶的蛋白表达,减少ROS的分泌发挥其抗氧化作用。综上所述,我们的实验结果证实了香兰素对急性肺损伤的预保护作用,其发挥作用的途径是抗炎和抗氧化两个方面,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的相互作用仍需要进一步探讨。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作为急性肺损伤的两个重要机制,可能成为治疗ALI/ARDS药物研究的新方向,同时我们为香兰素作为ALI临床治疗的候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王鑫[6](2020)在《麻醉中个体化潮气量设定在肺保护中的作用》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全麻下机械通气,结合术中各阶段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个体化潮气量与常规潮气量设定对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8月在我院行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性别不限,年龄30~50岁之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II级,体重指数(BMI)18~24kg/㎡,无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血液系统基础疾病,无常规麻醉禁忌证,将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实验组(T组),每组患者各20例。全麻诱导舒芬太尼0.4ug/kg、依托咪酯0.3mg/kg、罗库溴铵0.6mg/kg,待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达指定数值(两组患者均在40~60之间),施行气管插管,确认导管进入气管内且导管位置良好,连接导管与麻醉机、监护仪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数值,麻醉机参数设置为吸入氧浓度50%,氧流量1L/min,吸呼比(I:E)为1:2,气道峰压<30cm H2O;潮气量设置:C组采用常规潮气量设置8ml/kg,初始呼吸频率12次/分,T组患者术前测定静息状态时潮气量,术中机械通气潮气量采用静息状态时所测值,即设置个体化潮气量,初始呼吸频率12次/分,两组患者设定相应潮气量后,依据Pet CO2调节呼吸频率使两组实现等效通气(即Pet CO2均维持在40±5mm Hg之间)。全麻维持微量泵静脉泵注异丙酚(3~5mg/kg/h)、瑞芬太尼(0.1~0.2ug/kg/min)维持麻醉深度,术中依据BIS值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调整泵注剂量。两组患者分别在以下时点即T1(麻醉前)、T4(术后6h),采集患者静脉血5ml,经离心(3000r×10min)后取上清液,-80℃冻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样本中人I型细胞质膜蛋白(HTI56)、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浓度;于T1(麻醉前)、T2(插管后20分钟)、T3(插管后40分钟)、T4(术后6h)记录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于T2(插管后20分钟)、T3(插管后40分钟)记录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平均压(Pmean)。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ASA分级、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时间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T1(麻醉前)炎症因子IL-6、TNF-α、HTI56及SP-A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T4(术后6h)IL-6、TNF-α、HTI56及SP-A均较术前升高,且IL-6、TNF-α、HTI56及SP-A升高幅度C组大于T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相比常规潮气量机械通气,麻醉中个体化潮气量设定亦可维持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稳定,不会引起呼吸道阻力增加及血流动力学大幅度波动。(2)相比常规潮气量机械通气,麻醉中个体化潮气量设定可使术后IL-6、TNF-α、HTI56及SP-A等炎症指标的释放减少,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肺血屏障损伤,从而发挥肺保护作用。

姜茗宸[7](2021)在《清肺口服液类黄酮组分调控ALI小鼠AM能量代谢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系统整理中医药防治小儿肺炎疾病文献,探索现代医师对小儿肺炎疾病用药规律,为类黄酮治疗肺部炎症疾病提供依据;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清肺类黄酮组分的主要活性成分改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潜在作用靶标;研究清肺口服液中类黄酮组分改善脂多糖(LPS)导致的小鼠急性肺损伤作用效果及机制,从清肺类黄酮组分不同剂量调节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能量代谢角度及调节线粒体功能介导的肺部炎症的角度进行研究,评价清肺类黄酮低剂量对LPS刺激的RAW 264.7巨噬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探讨清肺类黄酮高剂量对RAW 264.7巨噬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以及清肺类黄酮高剂量诱导的IFN-β与炎症和线粒体之间的关联。为优化中药复方以及治疗ALI提出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小儿肺炎用药规律: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4月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收录的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的相关文献为研究来源,根据已经制定好的检索策略,统一检索后同时联合手工检索,进一步人工筛选中医药相关治疗参考文献并从原文中提取治疗方药进行分析。清肺口服液中与类黄酮组分定性,定性检测方法:基于梯度乙醇提取清肺类黄酮组分分析结果,将相同的混合标准品和院内制剂清肺口服液进行比对,通过混合标准品进行核对定性分析清肺口服液类黄酮成分,使用Aquity H-Clas型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联合LTQ Orbitrap XLETD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以A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正负离子模式切换扫描模式采集,应用电喷雾离子源(HESI)定性鉴定目标化合物。清肺类黄酮组分治疗ALI网络药理学分析:使用PubChem获取化合物的SDF格式文件及其对应的SMILES结构。将前期鉴定出的类黄酮化合物的SDF文件、SMILES结构导入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SEA数据库,筛选、取并集得到预测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对获得的靶点信息进行规范统一。再利用Genecards、DisGeNET、TTD数据库获得ALI疾病靶点,STRING平台以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最后DAVID 6.8数据库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研究分析。在体实验研究:通过LPS气道滴注诱发小鼠ALI模型,造模前1 h对清肺类黄酮低、高剂量组进行灌胃给药,同时使用地塞米松作为阳性对照,感染6 h后对小鼠进行肺部病理检测以及干/湿重比评价。通过ELISA法检测IL-1β、TNF-α、IL-6以及SOD、MDA、MPO水平,利用细胞计数器对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胞进行分类,评价清肺类黄酮低剂量和高剂量对于ALI小鼠肺部炎症反应。通过非靶标蛋白质组学以及非靶标代谢组学联合分析,探讨不同剂量清肺类黄酮对于ALI小鼠模型的作用机制,用qPCR分别检测清肺类黄酮低剂量和高剂量对肺部IFN-β以及IFN-α、IFN-β mRNA水平。体外实验研究:清肺类黄酮低剂量作用于LPS刺激的RAW 264.7巨噬细胞12 h,通过靶标代谢组学技术,检测RAW 264.7巨噬细胞糖代谢、TCA相关的代谢产物水平,通过qPCR分析细胞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相关因子以及细胞线粒体相关蛋白。将清肺类黄酮高剂量以及清肺类黄酮高剂量伴随IFN-β Ab直接作用于RAW 264.7巨噬细胞24 h,通过靶标代谢组学技术,检测清肺类黄酮高剂量作用后的RAW 264.7巨噬细胞的糖代谢、TCA相关代谢产物水平。结果:1.对265首方剂进行频数分析,使用频次15次以上的中药共计30味。用药使用频次排名前10位的是黄芩、金银花、连翘、甘草、杏仁、炙麻黄、山羊角、熊胆粉、生石膏、川贝母。关联规则可以挖掘隐藏在数据间的相互关系。设置支持度0.23,置信度0.13,得到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中药组合共30个。采用K-均值聚类法对265首方剂中涉及到的所有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出7组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核心组合新方剂。2.在清肺口服液中负离子模式鉴定出6种化合物,正离子模式鉴定出28种化合物,共鉴定出34种化合物。3.82种类黄酮共挖掘靶标242个,得到与急性肺损伤共同靶点73个,排名前5的靶点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白细胞介素6(IL-6)、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靶标功能富集结果显示清肺类黄酮组份治疗ALI作用机制主要与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途径相关。4.肺病理结果显示,ALI小鼠肺组织具有严重的肺泡组织周边水肿伴随着显着浸润的炎症细胞。ELISA检测结果显示类黄酮低剂量能够有效降低IL-6、IL-1β以及TNF-α,以及改善SOD、MDA、MPO水平,清肺类黄酮高剂量对于肺组织IL-6、IL-1β和TNF-α无明显改善作用,对SOD、MDA、MPO水平并无明显改善。5.非靶标蛋白组学分析清肺类黄酮低/高剂量对于ALI小鼠模型的作用机制,显着性富集分析发现作用蛋白主要活性以“粒细胞趋化性”、“中性粒细胞迁移”为主,而清肺类黄酮高剂量的显着性富集分析发现作用蛋白主要活性以“对干扰素β的反应”为主。非靶标代谢组分分析清肺类黄酮低/高剂量对于ALI小鼠模型的作用机制,经差异代谢物分析得到相关代谢通路,清肺类黄酮低剂量干预ALI小鼠涉及到的代谢通路为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D-谷氨酰胺与D-谷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丙酮酸代谢,而清肺类黄酮高剂量干预ALI小鼠涉及到的代谢通路为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丙酮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糖酵解/糖异生、柠檬酸循环(TCA循环)。与清肺类黄酮低剂量组比,清肺类黄酮高剂量组的肺组织中IFN-α、IFN-β mRNA上调十分明显。6.靶标代谢组学技术检测结果显示,清肺类黄酮低剂量作用于LPS刺激的RAW 264.7巨噬细胞12 h后可以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减少琥珀酸、柠檬酸累积,降低HIF-1α进而减少IL-1β以及其他炎症因子的释放,缓解线粒体损伤,上调抗炎因子水平。靶标代谢组学技术检测结果显示,清肺类黄酮高剂量以及清肺类黄酮高剂量伴随IFN-β Ab直接作用于RAW 264.7巨噬细胞24 h,清肺类黄酮高剂量组增加巨噬细胞能量代谢紊乱,降低了IDH,使柠檬酸累积,IFN-β Ab对IFN-β抑制后,可以调节清肺类黄酮高剂量组所造成的巨噬细胞能量代谢紊乱,上调IDH水平,减少柠檬酸累积。结论:(1)现代医师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中药中整体来看,常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中都有富含类黄酮成分,且药物大多性味苦寒。(2)利用Aquity H-Clas联合LTQ Orbitrap XL ETD技术,使用标准品比对可准确地定性分析清肺口服液中的以类黄酮为主的34种化合物。(3)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获得清肺口服液类黄酮组分治疗ALI的作用机制主要与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多途径相关,证实了中药化合物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特点。(4)每只C57BL/6小鼠通过气道滴注可引起十分显着的肺组织炎症反应和病理损伤;清肺类黄酮低剂量对于肺部病理、炎症及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均优于清肺类黄酮高剂量组。(5)清肺类黄酮低剂量和清肺类黄酮高剂量对ALI小鼠模型产生作用的蛋白主要活性不同,类黄酮低剂量侧重“粒细胞趋化性”、“中性粒细胞迁移”,类黄酮高剂量侧重“对干扰素β的反应”,同样清肺类黄酮低剂量和清肺类黄酮高剂量对ALI小鼠模型作用的代谢通路也有所不同,清肺类黄酮高剂量比低剂量更侧重于糖酵解/糖异生以及柠檬酸循环(TCA循环)。另外清肺类黄酮高剂量能诱导小鼠肺组织中产生更多的IFN-β。(6)清肺类黄酮高剂量(0.128 mg/ml)长时间(24 h)对RAW264.7巨噬细胞产生和其最初截然相反的减低细胞活性作用;清肺类黄酮低剂量(0.032 mg/ml)对RAW 264.7巨噬细胞活性能维持在稳定状态(24 h);清肺类黄酮低剂量可以通过降低琥珀酸、柠檬酸等TCA循环,可以改善LPS刺激RAW 264.7巨噬细胞能量代谢,巨噬细胞线粒体功能,且通过减少琥珀酸累积,降低HIF-1α水平,下调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以及缓解氧化应激反应。清肺类黄酮高剂量诱导过度的IFN-β几乎阻断了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IDH)的产生,导致柠檬酸累积,是致使RAW 264.7巨噬细胞能量代谢紊乱原因之一。

王丽雪,任超,姚人骐,肖献忠,姚咏明[8](2019)在《脓毒症临床前研究最低质量标准(MQTiPSS):基于感染类型和器官功能障碍终点的质量标准(全译)》文中认为虽然脓毒症的临床定义和推荐治疗指南在定期更新,但对脓毒症的临床前模型尚无系统综述。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韦格斯-伯纳德会议的与会人员对260篇关于脓毒症模型的高被引科研论文(2003至2012年)进行了文献综述,并提出了一套指南。本报告的第二部分为针对脓毒症临床前模型的感染类型和器官损伤类型提出的建议。在感染类型方面,本综述纳入的研究中44%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模型,40%采用内毒素注射模型。推荐8(按指南第一部分顺序编号):内毒素注射不是复制脓毒症模型的合适方法;从临床分离物中提取的活菌或真菌菌株更为合适。推荐9:尽可能使用人体脓毒症中常见的微生物复制脓毒症模型。脓毒症3.0定义指出,脓毒症是由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所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但本综述对器官功能障碍的描述很有限。推荐10:在临床前模型中应该使用器官功能障碍的定义。推荐11:并非某一器官/系统的所有功能活动异常才能诊断为器官功能障碍。推荐12:应采用客观的可重复评分系统来评估器官功能障碍。推荐13:并非所有实验都必须检测器官功能障碍的全部指标,但是研究者应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信息。这些推荐意见被认为是脓毒症动物模型的"最佳实践"指南。

任超,姚人骐,王丽雪,肖献忠,姚咏明[9](2019)在《脓毒症临床前研究最低质量标准(MQTiPSS):基于研究设计及人道建模终点的质量标准(全译)》文中研究指明新的治疗经临床试验测试之前,临床前动物研究是一个必需的过程。然而,由于模型的局限性及与临床条件的不一致性,导致其在发现脓毒症新疗法的应用中一直饱受争议。基于临床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修订的定义(Sepsis-3),2017年5月在维也纳召开韦格斯-伯纳德会议,提出了脓毒症临床前研究的标准化指南。与会者对发表于2003至2012年间关于脓毒症建模的260篇最高被引频次的科技论文进行了文献综述。例如:综述表明79%的研究使用了小鼠,但是只有9%的研究对安乐死的标准进行了定义。本报告的第一部分对脓毒症建模中需解决的研究设计及人道建模终点问题予以详细而明确的建议,第一条"推荐"就是病原体相关脓毒症模型的生存率随访应反映该病原体的临床时间进程。此外,建议治疗干预应在脓毒症损伤发生后启动以模拟临床监护。为了明确新疗法与预后之间的无偏倚、可重复性的联系,治疗的随机法和盲法以及在科技论文中详细的方法学介绍是必不可少的。在所有脓毒症临床前研究中必须执行高标准的动物福利。因此,建议发展和批准监测脓毒症动物疼痛、痛苦及安乐死以及使用止疼药的具体标准。我们也提出了4项"考虑",以增强脓毒症模型的转化潜力。研究设计应纳入相关的生物学变量和合并症,且脓毒症建模除了啮齿类动物外应推广至哺乳类动物。此外,应考虑感染源控制的必要性(一旦有明确的感染灶)。这些"推荐"和"考虑"的提出应作为脓毒症动物模型的"最佳实践"而被执行。

梁亚峰[10](2019)在《肺泡巨噬细胞内IL-33/STAT3/MMP-2,9通路在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构建及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研究研究背景: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系统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障碍性疾病,其通过剧烈且失控的系统性炎症反应直接或间接导致肺损伤。其中,肺泡巨噬细胞在ALI/ARDS的炎症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LPS诱导的动物模型能够通过吸入或系统性暴露于LPS短时间内重现肺组织上皮和内皮屏障的急性损伤以及肺泡内的急性炎症反应,因此,其是模拟及研究人ALI/ARDS病理机制的理想模型。研究目的:探究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中炎症因子的水平变化研究方法:1.利用腹腔注射法构建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2.通过检测大鼠肺组织湿干重比(wet/dryratio)、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浓度以及炎症细胞数量评估肺损伤程度。3.通过HE染色法检测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4.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BALF或细胞培养基中炎症因子水平。5.利用流式细胞法分离BALF中的巨噬细胞。6.利用荧光定量PCR法(qPCR)检测从BALF中分离的巨噬细胞内IL-33 mRNA水平。7.利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泡巨噬细胞内ST2和IL-1RAP蛋白水平。研究结果:1.LPS处理的大鼠肺组织湿干重比(wet/dry ratio)、BALF蛋白浓度以及BALF中总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升高。2.经LPS处理的大鼠肺组织内存在肺泡壁增厚、肺泡萎陷以及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学变化。3.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BALF 中 IL-33、TNF-α、MMP-2、MMP-9 和 TIMP1 的含量显着升高。4.从 LPS 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BALF中分离得到的巨噬细胞中IL-33 mRNA水平上调。作为IL-33受体分子,ST-2蛋白水平明显上调,而IL-1RAP没有显着变化。5.经LPS处理的原代肺泡巨噬细胞的培养基上清中IL-33、TNF-α、MMP-2和MMP-9的含量显着升高。6.LPS处理后原代巨噬细胞中ST-2表达上调,而IL-1RAP没有显着变化。7.LPS 处理后 NR8383 细胞分泌的 IL-33、TNF-α、MMP-2、MMP-9 和 TIMP1 的浓度明显升高。其中,TNF-α、MMP-2、MMP-9和TIMP1的上调具有时间依赖性,而IL-33的分泌在LPS处理12小时后达到最高,随后下降。结论: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中肺泡巨噬细胞促进了多种炎症因子的分泌。第二部分:IL-33/STAT3信号通路在LPS诱导肺泡巨噬细胞分泌MMP-2和MMP-9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研究背景:作为促炎症因子,IL-33在先天性免疫、过敏性炎症以及组织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患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以及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血清或组织中IL-33水平升高。我们的前期研究也发现,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IL-33水平显着高于正常人,提示IL-33和ALI/ARDS之间存在潜在关联。STAT3属于胞内信号传导分子,其可以被各种胞外刺激因子激活,从而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信号转导作用。作为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成员,MMP-2和MMP-9的高表达被认为促进了肺组织的急性损伤。研究目的:探究炎症因子IL-33在LPS诱导肺泡巨噬细胞分泌MMP-2和MMP-9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肺泡巨噬细胞NR8383培养基中炎症因子水平。2.利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R8383细胞内相应基因蛋白水平。3.利用荧光定量PCR法(qPCR)检测NR8383细胞内相应基因mRNA水平。研究结果:1.IL-33诱导NR8383细胞表达并分泌MMP-2和MMP-9。2.利用p-STAT3抑制剂或靶向STAT3的siRNA阻断STAT3信号抑制了 IL-33诱导的MMP-2和MMP-9的表达和分泌。3.利用特异性抗体中和培养基中的IL-33抑制了 LPS诱导的MMP-2和MMP-9分泌。结论:IL-33/STAT3信号通路在LPS诱导肺泡巨噬细胞分泌MMP-2和MMP-9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部分:IL-33中和抗体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研究背景:IL-33表达的改变已经在临床前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中被广泛讨论。在呼吸机诱导的肺损伤模型中,大鼠肺内IL-33水平显着升高。IL-33能够促进外周血单核细胞、肺泡内皮细胞以及上皮细胞分泌IL-8和IL-6,从而诱导中性粒细胞进入肺泡中。除了调控细胞因子的表达,IL-33也能够增加肺泡内皮屏障的通透性以及诱导肺泡上皮细胞的死亡。这些IL-33带来的影响都直接促进了肺损伤的发展。研究目的:体内验证IL-33中和抗体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方法:1.通过检测大鼠肺组织湿干重比(wet/dry ratio)、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浓度以及炎症细胞数量评估肺损伤程度。2.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BALF中MMP-2和MMP-9水平。3.通过HE染色法检测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4.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p-STAT3、MMP-2和MMP-9水平。研究结果:1.IL-33抗体抑制了 LPS诱导的大鼠肺组织湿干重比(wet/dry ratiO)、BALF蛋白浓度以及BALF中总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的升高。2.IL-33抗体显着降低了 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BALF中MMP-2和MMP-9的浓度。3.LPS处理后大鼠肺组织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学变化(肺泡壁增厚、肺泡萎陷以及炎症细胞浸润),同时其p-STAT3、MMP-2和MMP-9水平升高。而IL-33抗体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了 LPS诱导的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同时降低了 p-STAT3、MMP-2和MMP-9水平。结论:IL-33抗体能够降低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程度,同时抑制MMP-2和MMP-9的分泌。

二、Animal models in experimental lung injury: Do we need a consensus conferenc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nimal models in experimental lung injury: Do we need a consensus conference?(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右美托咪定减轻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技术路线图
第一章 急性肺损伤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因表达谱数据集的筛选和下载
        1.2 数据集数据处理
        1.3 数据集数据质量评估
        1.4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1.5 共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1.6 共同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
        1.7 共同差异表达基因表达蛋白的相互作用分析
        1.8 关键网络模块筛选
        1.9 关键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2. 结果
        2.1 四个数据集数据质量分析
        2.2 四个数据集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火山图)
        2.3 四个数据集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热图)
        2.4 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文氏图)
        2.5 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
        2.6 共同差异表达基因表达蛋白的相互作用
        2.7 子网络模块筛选
        2.8 关键差异表达基因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章 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在急性肺损伤肺组织中的表达验证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试剂与溶液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建立
        2.2 实验分组
        2.3 小鼠一般状态观察
        2.4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
        2.5 肺组织获取
        2.6 肺组织湿干重比
        2.7 肺组织HE染色
        2.8 BCA方法检测BALF的蛋白浓度
        2.9 瑞氏姬姆萨方法检测BALF的渗出细胞
        2.10 RT-PCR
        2.11 统计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小鼠一般状态
        3.2 LPS诱导小鼠肺组织湿干重比增加
        3.3 LPS诱导小鼠肺组织损伤
        3.4 LPS诱导小鼠肺泡渗出物增加
        3.5 LPS诱导小鼠肺泡灌洗液蛋白浓度增加
        3.6 LPS诱导小鼠肺损伤的关键差异基因表达上调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章 右美托咪定通过抑制Tlr2/NF-KB信号通路减轻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试剂与溶液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腹腔注射给药
        2.3 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建立
        2.4 小鼠一般状态观察
        2.5 取材
        2.6 肺组织湿干重比
        2.7 肺组织HE染色观察
        2.8 ELISA
        2.9 瑞氏姬姆萨方法检测BALF的渗出细胞
        2.10 BCA方法检测BALF的蛋白浓度
        2.11 实时定量PCR检测肺组织Myd88和TLR2的表达
        2.12 肺组织蛋白提取
        2.13 蛋白免疫印迹方法(WB)检测目标蛋白的表达
        2.14 统计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右美托咪定改善小鼠的一般状态
        3.2 右美托咪定降低肺组织湿干重比
        3.3 右美托咪定改善LPS诱导的肺组织损伤
        3.4 右美托咪定减少LPS诱导的肺组织炎症渗出
        3.5 右美托咪定降低肺泡灌洗液蛋白浓度
        3.6 右美托咪定减少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的水平
        3.7 右美托咪定下调肺组织Tlr2和Myd88 mRNA的表达水平
        3.8 右美托咪定抑制肺组织NF-κB信号的激活
    4. 讨论
    5.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肺损伤发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缩略语简表
致谢

(3)痰热清注射液对脑梗死后apelin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从毒论治中风病的研究进展
        一、中风病中西医论治现状
        二、从毒论治中风病的理论基础
        三、解毒法治疗中风病的当代实践
        四、常用解毒类方药治疗中风病的现代研宄
        五、总结和展望
        六、参考文献
    综述二 痰热清注射液成分、治疗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一、痰热清注射液出自名家,历经考验,疗效确切
        二、痰热清注射液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三、痰热清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四、痰热清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
        五、痰热清注射液从解毒切入治疗中风的研宄现状和展望
        六、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研究
    研究一 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生物学机制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研究二 不同剂量痰热清注射液对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研究三 痰热清注射液对apelin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语
创新点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参与调节急性力竭及规律有氧运动相关天然免疫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名词缩略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
文献综述
研究一 急性力竭运动对外周循环NETS释放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技术路线图
        2.3 实验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急性力竭运动过程中血乳酸和IL-6浓度的变化情况
        3.2 急性递增负荷跑台运动中外周循环游离DNA和NETS的释放情况
        3.3 血乳酸浓度与NETS释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3.4 不同浓度的乳酸对于NETS释放的作用探析
        3.5 乳酸抑制NETS释放的可能机制
    4 分析与讨论
        4.1 急性力竭运动中血乳酸浓度变化情况分析
        4.2 急性力竭运动中CF-DNA和IL-6浓度变化情况分析
        4.3 急性力竭运动中NETS的释放情况及与CF-DNA相关关系分析
        4.4 体外乳酸抑制中性粒细胞释放NETS及其机制分析
        4.5 NETS在运动性免疫抑制中的作用分析
        4.6 运动性免疫抑制最新观点分析
    5 研究小结
研究二 NETS在有氧运动缓解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技术路线图
        2.3 实验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有氧运动缓解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结果
        3.2 NETS在有氧运动缓解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结果
        3.3 有氧运动缓解急性肺损伤的体内机制研究结果
        3.4 NETS体外刺激肺泡巨噬细胞(MH-S) M1型极化的机制研究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4.1 有氧运动减轻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气道炎症结果分析
        4.2 NETS在有氧运动减轻LPS诱导的ALI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分析
        4.3 MAPK和NF-KB通路关键蛋白参与有氧运动改善ALI结果分析
        4.4 NETS促进肺泡巨噬细胞M1型极化及其机制分析
    5 研究小结
全文总结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性
    3 研究局限性
    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香兰素对LPS诱导急性肺损伤的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急性肺损伤概述
        1.1.1 ARDS的定义
        1.1.2 流行病学,发病率和死亡率
        1.1.3 环境和遗传影响
        1.1.4 ALI/ARDS的病理生理
        1.1.5 ARDS的放射学
        1.1.6 ARDS病理生理的分子机制研究
        1.1.7 ARDS有效的治疗方法
        1.1.8 ALI/ARDS的实验方法
    1.2 香兰素的药理学研究
        1.2.1 香兰素的合成
        1.2.2 香兰素的药理作用
    1.3 炎症反应在急性肺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1.3.1 促和抗炎细胞因子涉及ARDS
        1.3.2 导致急性肺损伤的炎症途径
        1.3.3 针对炎症途径的天然产物
    1.4 氧化应激与ALI/ARDS
    1.5 Nrf2:一种抗炎抗氧化转录因子
    1.6 结语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设备
        2.1.2 实验耗材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试剂配制
        2.1.5 实验细胞及培养
        2.1.6 动物来源及饲养
    2.2 实验方法
        2.2.1 ALI模型的构建
        2.2.2 肺脏组织的病理学检测
        2.2.3 MPO活性的测定
        2.2.4 炎性细胞因子蛋白水平的测定
        2.2.5 细胞及小鼠组织RNA的提取
        2.2.6 实时PCR荧光定量
        2.2.7 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杂交
        2.2.8 细胞生存能力分析
        2.2.9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2.2.10 FRAP,CAT,SOD,GSH,ROS,MDA的蛋白质水平的测定
        2.2.11 细胞及动物组织核蛋白提取
        2.2.12 免疫荧光染色实验
        2.2.13 统计分析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香兰素可以抑制ALI发生过程中的炎症反应
    3.2 香兰素可以抑制ALI发生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反应
第4章 讨论
    4.1 香兰素在ALI/ARDS中的抗炎作用
    4.2 香兰素在ALI/ARDS中的抗氧化应激作用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麻醉中个体化潮气量设定在肺保护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肺保护性通气在机械通气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7)清肺口服液类黄酮组分调控ALI小鼠AM能量代谢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急性肺损伤概述
        1.1 急性肺损伤定义
        1.2 急性肺损伤诊断标准
        1.3 急性肺损伤流行病学及死亡率
        1.4 ALI/ARDS的风险因素及影响
        1.5 ALI的预防和治疗
        1.6 急性肺损伤生理病理学机制
        1.7 细胞内脂多糖的先天免疫
        1.8 巨噬细胞在急性肺损伤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1.9 决定巨噬细胞功能的线粒体
        1.10 干扰素与感染
        1.11 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学研究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小儿细菌性肺炎用药规律
    1 小儿肺炎的病因病机
    2 资料与方法
        2.1 文献来源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方剂药物的名称规范
        2.5 数据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中药频次统计
        3.2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3.3 基于聚类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4 讨论
第三部分 清肺口服液中以类黄酮为主的化合物初步鉴定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
        2.1 清肺口服液进样前处理及混合标准品配制
        2.2 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清肺口服液和混合标准品的正负离子总离子流图
        3.2 清肺口服液和混合标准品的正负离子比对
    4 讨论
第四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清肺口服液类黄酮组分干预ALI作用机制
    1 网络药理学概述
        1.1 计算、实验、临床与中医药相结合的网络药理学
        1.2 网络药理学的应用
        1.3 网络药理学数据库的应用
        1.4 网络药理学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方向
    2 清肺口服液类黄酮组分干预ALI作用机制网络药理学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3.1 清肺口服液类黄酮组分潜在靶点预测、疾病靶点预测及共同靶点筛选
        3.2 PPI网络分析及核心靶点筛选
        3.3 GO和KEGG的基因富集分析
        3.4 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
    4 讨论
第五部分 清肺口服液类黄酮组分对ALI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
        1.3 试剂
        1.4 主要仪器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小鼠ALI模型、给药及取材
        2.2 肺W/D比值
        2.3 肺组织病理
        2.4 ELISA分析
        2.5 肺组织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测定
        2.6 细胞总数和差异计数
        2.7 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
        2.8 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实验)
        2.9 Label-free蛋白组学分析
        2.10 Label-free气相色谱-质谱(GC-MS)代谢组学分析
        2.11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清肺类黄酮组分有效改善肺组织病理损伤,改善肺组织水肿。
        3.2 清肺类黄酮组分效改善肺组织氧化损伤情况
        3.3 清肺类黄酮组分抑制ALI肺部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
        3.4 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
        3.5 清肺类黄酮组分对ALI小鼠模型肺组织代谢特征研究
        3.6 清肺类黄酮组分对于Ⅰ型干扰素的作用
    4 讨论
第六部分 清肺口服液中类黄酮化合物对巨噬细胞能量代谢的干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清肺类黄酮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
        2.2 类黄酮组分低剂量改善巨噬细胞能量代谢
        2.3 类黄酮组分高剂量过度激活的IFN-β损伤巨噬细胞能量代谢
        2.4 代谢通路分析
    3 讨论
第七部分 结语
    1 结论
    2 本研究创新之处
    3 课题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肺泡巨噬细胞内IL-33/STAT3/MMP-2,9通路在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构建及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结论
第二部分: IL-33/STAT3信号通路在LPS诱导肺泡巨噬细胞分泌MMP-2和MMP-9 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IL-33中和抗体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Animal models in experimental lung injury: Do we need a consensus conference?(论文参考文献)

  • [1]miRNA-155及IFN-γ在新生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损伤模型中的表达[D]. 王晓丽.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
  • [2]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右美托咪定减轻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D]. 梁青春.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3]痰热清注射液对脑梗死后apelin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D]. 李中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参与调节急性力竭及规律有氧运动相关天然免疫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石月. 上海体育学院, 2020(12)
  • [5]香兰素对LPS诱导急性肺损伤的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 郭婷婷. 吉林大学, 2020(08)
  • [6]麻醉中个体化潮气量设定在肺保护中的作用[D]. 王鑫.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7]清肺口服液类黄酮组分调控ALI小鼠AM能量代谢机制研究[D]. 姜茗宸.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脓毒症临床前研究最低质量标准(MQTiPSS):基于感染类型和器官功能障碍终点的质量标准(全译)[J]. 王丽雪,任超,姚人骐,肖献忠,姚咏明.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9(10)
  • [9]脓毒症临床前研究最低质量标准(MQTiPSS):基于研究设计及人道建模终点的质量标准(全译)[J]. 任超,姚人骐,王丽雪,肖献忠,姚咏明.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9(09)
  • [10]肺泡巨噬细胞内IL-33/STAT3/MMP-2,9通路在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 梁亚峰. 苏州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实验性肺损伤中的动物模型:我们需要召开共识会议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