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档案修复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档案修复质量

一、浅议如何提高档案修复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高洁[1](2021)在《基于文化视角的中西文化遗产管理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文化的视角出发,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比了中西方文化遗产管理的异同,对中西方各自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文化遗产管理进行了梳理。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比中西方遗产管理的异同,通过比较来更好的认识自身,并探索可以借鉴的经验;二是将文化理论和跨文化理论应用在文化遗产管理的各个层面,尝试分析遗产所体现的文化价值以及传统文化对遗产管理的深层影响。中西文化遗产管理的比较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比较分为静态对比和动态对比,即中西方管理体系的静态对比和遗产管理中出现的跨文化交流;纵向对比即对比中西方遗产管理的发展阶段。遗产管理的横向比较从主体——利益相关者、客体一—文化遗产和介体——管理体制三个部分展开。西方是个宽泛的概念,从遗产管理的实践角度来看,这里的西方主要指西方的文化源头一—欧洲。在研究中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跨文化研究和案例研究等方法。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是中西遗产管理发展阶段的比较,即纵向比较。欧洲的保护思想演变主要围绕“修复”一词展开,不同的修复原则和手段反映了每个时代人们对遗产价值的不同理解。保护中的“价值理性”关注“为何保护”,而“工具理性”关注“如何保护”,这两者构成了对立又统一的整体。中国的遗产保护与管理同样面临这个问题,价值由谁决定?西方成熟的保护理念是否具有本土适应性?要解决这些问题都必须从根源入手,既要了解遗产的传统文化价值,也要了解遗产对当代人的价值。案例部分以西班牙世界遗产为例,西班牙的遗产保护与管理因社会制度等原因曾落后于英美意等国,也曾经历过因保护理念变化而造成破坏的问题。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独特性和多元化上与中国具有相似性,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中国的遗产保护开始较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大众旅游的兴起,以及申报世界遗产所带来的巨大效益的影响,遗产保护与管理的理论也迅速发展起来。我国的遗产保护理论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理论的影响和制约,还需探索真正适合于中国的遗产发展之路。第二章是中西传统文化差异在建筑遗产中的体现。本章以建筑遗产为例,说明了不同材质与风格的建筑遗产所反映出的文化特征和核心价值。西方建筑以石材为主,风格雄壮威严;中国建筑以木材为主,显得纤细灵动,遗产建筑本体的差异性体现出中西传统文化的不同精神内核。中西管理思想也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文化,本身就是治国安邦的理论,可以被称作“管理型思想”。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儒家文化不断糅合其他文化特质,成为多个朝代管理大一统帝国的有效手段,这些管理思想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西方的管理思想起初是“见物不见人”的,没有将人的价值作为管理的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也开始将管理中的人看作是复杂的个体,更接近儒家思想中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到了现代这个紧密相连的全球化时代,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日益显着。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拿来比较,但不存在统一的价值体系,文化不会向着同一个方向进化,只会在各自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并存是发展的趋势,文化交流与互补必定会对世界的发展有所助益。第三章是中西文化遗产管理体制比较。管理体制是遗产管理中的介体,连接起作为主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遗产。在中国遗产事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遗产地过度商业化、真实性受损、文化认同缺失、利益相关者的矛盾以及对世界遗产的过度利用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遗产管理体制密切相关,因此体制问题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焦点。我国的遗产管理体制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多种管理经营模式应运而生,但总体上还是以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为主。同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目标仍是发展的主要目标,由此导致了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在遗产价值认知方面,管理者和民众的遗产保护意识尚需培养。在管理模式、资金来源、保护和管理的多元化参与等方面可以借鉴西方的经验。遗产管理和旅游管理关系密切,相互交融,由于遗产也可以被看作是资源,如何合理利用遗产资源,避免空置和过度利用两个极端,是每个遗产地都要平衡的问题。第四章是中西文化遗产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比较研究。利益相关者是遗产管理中的主体,包括管理者、保护者、经营者、社区居民、遗产旅游者、非政府组织、社会大众等。管理者与保护者有时是一体的,有时是多个主体,在我国政府是遗产管理责任的主要承担着者,但也不应忽视保护专家的作用。遗产经营者与遗产地居民是一对具有互动关系的主体,二者利益关系的平衡与否直接影响到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遗产旅游者是受到各方关注的群体,中西方遗产旅游者在看待遗产价值和审美文化方面都存在差异,特别是在对真实性的追求上差异更为显着。如何平衡旅游业发展与遗产保护的关系也是中西方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遗产地旅游活动中的各种关系都是围绕旅游者展开的,管理者、经营者和参与到景区经营中的社区居民往往会以旅游者的需求为目标。但遗产景区有其特殊性,它还担负着发展社会文化的任务,如果完全迎合大众游客的需求,遗产景区难以发挥它的全部功能。提升旅游的文化和精神层次,是现代文化和遗产旅游的发展方向。遗产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只有找到这些关系之间的平衡才能做到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第五、六、七章为案例研究。第五章比较了遗产活化和遗产数字化管理的中西理论与实践。“活化”是指对遗产的物质层面和价值层面所体现的文化加以“诠释—融合—重构”的过程。遗产的数字化既是主动迎合了时代的发展,也是为了应对社会的改变而必须做出的选择。由于信息时代和互联网的发展,我国与西方在数字化方面的发展齐头并进,并在应用领域超越了西方。故宫在遗产活化和数字化方面做出了许多创新性的实践,收获了正向的社会反馈,这些经验也被其他文化机构所借鉴,对推广和传承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西方研究关注的焦点是数字化、新媒体和社交网络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讨论了技术发展与文化变革的关系。一些学者对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快速发展抱有谨慎的态度,反对技术决定论,认为工具应当为人的目的服务。遗产活化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其基本方式都是要对传统文化有了深入了解之后,解码“文化基因”,然后与现代生活方式相连接,给人以怀旧的体验或对文化的共鸣。第六章讨论了历史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比较了西班牙的圣地亚哥古城与曲阜。这两处遗产都是各自国家的文化圣地,如何解决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是它们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世代生活在历史城镇中的居民是那里的主人,历史城镇也是最能体现利益相关者关系的遗产,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其中的关键问题。曲阜和圣地亚哥古城同属于“文化圣地”,历史城镇常见的商业化倾向可能会削弱其神圣性和文化价值,也可能会出现“创造性破坏”的情况。历史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基于文化的解决方案,除了要注重物质遗产的保护,还要重视遗产的价值和文化符号,关注遗产地的地格和历史文化背景。同时,保护传统和现代发展之间需要找到平衡,要考虑到住房、人口、就业、商业、环境、社区融合与文化认同等因素。未来曲阜的发展还要理清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找到阻碍发展的症结,从而将更好的阐释和发扬儒家文化。第七章比较了两条文化线路遗产,分别是丝绸之路和朝圣之路。文化线路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中较新的一类,它突破了过去以点状为主的类型特征,在空间上做了延伸。同时也扩展了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避免了文化脉络的割裂,丰富了遗产参观者的活动内容与体验。这类遗产具有流动性和跨文化交流的特征,在管理上更是涉及到跨国的遗产管理,可以借鉴国际管理的经验。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多地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旅游经济的表现优于宏观经济发展,旅游业在这些国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为突出,旅游减贫、带动就业等作用需进一步引导、扶持和彰显,文化旅游能够对丝绸之路的复兴发挥重要作用。创新点在于:首先,在研究视角方面,从文化的视角对遗产管理进行研究,是一个比较新的切入点。文化遗产不是无本之木,它的存在本身就代表了文化的传承,因此也要用延续的眼光去看待遗产,把文化遗产放置在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去理解和管理。其次,在研究思路与内容上,对比了两个空间——中国与西方,梳理了两个方向——横向与纵向,分析了三个组成部分——遗产管理的主体、客体和介体。在案例部分探讨了三类具有遗产管理领域代表性和前沿性的文化遗产。第三,在研究方法上,采取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融合了历史学、文化比较学、国际管理学、旅游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运用了文化与跨文化的理论,讨论了中西差异和经验借鉴,也探索了我国文化遗产的国际化之路。文化遗产是由一代又一代人选择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的价值既取决于历史,也取决于当代和未来。目前我国文化遗产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遗产除经济价值之外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通过了解西方遗产的发展道路和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身,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理念,更要从本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文化遗产事业可以促进社会文化的良性发展,进而使我国的文化遗产“走出去”,推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李姣[2](2021)在《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藏品是博物馆的核心,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藏品利用在博物馆的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藏品保护与研究成果的体现,是实现博物馆文化价值和核心功能的途径。藏品资源丰富、文化需求高与藏品利用效率低,形成强烈反差,成为目前博物馆发挥效能的瓶颈,提高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是我国时代需求和历史必然。藏品利用的核心是实现藏品价值,实现的途径是具体利用方式。以国内外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论述为基础,从博物馆的功能出发,藏品价值可分为本体价值,这是价值的本源和基础,以及情感价值和发展价值,这二者是附延伸价值,并且笔者对具体利用方式进行逐一阐述。展出率是博物馆藏品利用最直观的体现,笔者通过随机搜集的670展览数据和数学建模手段,估算了2009-2018年各级别博物馆、各类型博物馆的展出率,显示全国平均展出率10.27%左右,且近十年展出率呈下降趋势。通过采用Lasso回归、Logistics回归、Spearman和Pearson的统计学方法,笔者结合《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公布的博物馆相关数据,得出面积、人员、经费是影响博物馆展览数量最相关的因素。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才能更加清晰地审视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的基本情况,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低表现在广度、深度、频率和真实性问题四个方面,其原因表现在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但是在现有条件下,我们无法立即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消除造成藏品利用效率低的因素,本文以国际视野、科学视角和技术层面探讨提高藏品利用效率的策略。笔者从藏品本体、场地方面、延伸利用方面及藏品利用保障措施介绍国外博物馆的有益经验,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场地等情况下,为化解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中面临的问题提供参考。在信息时代,我们应加强博物馆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本文以“智慧”理念为指导,以人工智能为手段,探讨目前智慧博物馆和AI博物馆在藏品利用的实践应用,并以个案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博物馆导览、图像采集、藏品修复中的设计,实现提高藏品利用效率、拓展藏品利用手段、深化藏品利用领域,并不断提升“人—藏品—数据—机”互动性。新时代,博物馆应构建智慧型藏品利用模式,为大众提供智能化的藏品研究、展示、传播。但是博物馆藏品利用工作的核心是对藏品蕴含价值的挖掘与传承,这一点并不会、也不能因“智慧”而改变,我们应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最终以价值传承为目的,去推动我国的藏品利用改革之路,让藏品活起来。

夏敏[3](2020)在《中国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的研究》文中认为档案保护行业标准是档案保护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保护行业标准的建设是不断增加档案保护行业标准有效供给,不断提升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制修订质量,不断完善和优化档案保护行业标准体系的过程。目前,我国档案保护行业标准的建设亟待加强,一方面新时代下档案保护技术与数字化、智能化等新兴技术相互融合形成许多新的档案保护技术,亟需围绕这些新兴的档案保护技术建设相关的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另一方面档案保护行业标准的建设是档案保护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前提。在国内许多大型档案保护工程如“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抢救工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项目开展过程中,亟需相关档案保护行业标准来规范指导具体工作。总之,近年来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不仅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而且得到了档案工作实践领域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标准发展历程、标准内容建设两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的现状。研究发现尽管标准建设数量不断增长,内容建设不断丰富。但是,新时代下我国档案保护行业标准的建设在标准体系建设、标准研制基础、标准建设对国际经验的借鉴、标准适用性四个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在借鉴已有文献研究基础上,论文研究认为目前我国档案保护行业标准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档案保护行业标准研制基础较薄弱,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借鉴国外经验能力有待提升,行业标准适用性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这四方面是影响我国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的关键问题。进一步,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论文从标准建设人才、标准建设参与组织、标准执行条件、标准建设理念、标准建设受档案保护工作影响五个视角研究认为:标准建设人才缺乏、标准建设参与组织之间合作不力、标准执行条件有限、标准建设理念保守、标准受档案保护实践工作制约是我国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最后,论文提出了应培养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所需的专业人才,加强标准建设参与组织之间的合作,改善档案保护行业标准执行条件,加强档案保护行业标准研制工作,鼓励借鉴国外标准建设的先进经验,加强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宣传工作的六条针对性措施,旨在为我国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段丽萍[4](2020)在《安义古村群的乡村博物馆考察和研究》文中认为传统村落中拥有古朴的建筑风貌、传统的民俗风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农耕文明的宝贵财产,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乡村文化遗产义不容辞。乡村博物馆则是守护乡村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是乡土文化的展示平台,是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的记忆留存,其存在也填补了博物馆事业的缺口,推动了乡村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建设乡村博物馆顺应了时代需求。本文对“乡村博物馆”及与其相近的相关概念进行溯源,比较这些概念之间的异同,并与宗族祠堂相联系,分析两者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从而对本文中的“乡村博物馆”进行界定,并指出乡村博物馆发挥的作用。同时,笔者在对全国乡村博物馆建设现状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实地调研考察了安义古村群乡村博物馆建设情况,并对古村群保护现状有了明确的认知。首先笔者分析了安义古村群建设乡村博物馆的必要性,认为安义古村群存在丰富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保护政策,档案作为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也加入其行列。但通过调研发现安义古村群在已有保护措施下仍存在祠堂记忆功能衰弱、村民保护意识淡薄、旅游开发严重、古村生活空间被置换等问题。继而笔者回溯了我国已建设乡村博物馆的实践活动,并整理分析安义古村群乡村博物馆建设调查情况,对安义古村群所建的乡村博物馆概况进行详细梳理,总结出其主要内容与分布状况。其次,根据安义古村群乡村博物馆的发展实践与分析,概括了其所呈现出的特征,并认为有可持续利用与文创产品开发的经济价值,有教育价值,古村群的历史风貌及优秀文化具有承载记忆的重要价值。最后,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我国乡村博物馆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乡村博物馆更深入的研究与利用可为古村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借鉴。

陆尘香[5](2019)在《国家档案馆档案业务外包边界研究》文中提出档案业务外包是国家档案馆解决自身业务繁重与社会档案利用需求日益增加之间矛盾的重要方式。但并非所有档案业务均适宜外包,有必要界定国家档案馆档案业务外包的边界,明确何种情况下可外包,何种情况下不可外包,实现档案业务外包效益最大化。国家档案馆档案业务外包边界要素包括安全边界、成本边界与法律边界三个方面,在研究档案业务外包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后,对安全边界、成本边界与法律边界的内容、必要性以及界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其中安全边界的内容包括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两方面,以档案实体与内容情况、外包公司安全服务水平、外包工作人员与外包场所情况为界定标准;成本边界的内容包括时间成本与经费成本,以档案馆的业务量、档案业务规定完成时间、档案业务完成所需时间以及档案业务完成所需经费为界定标准;法律边界的内容包括档案工作相关法律、档案法规条例和档案工作标准规范,以档案业务外包行为合法性、外包公司资质资历合法性和档案业务外包程序合法性为界定标准。最后根据三个边界要素的界定标准阐述国家档案馆档案业务外包边界的界定方法,分别从安全、成本、法律三方面进行分别评估后,再综合评估三个边界,以确定最终的外包实施方案。

刘为[6](2018)在《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类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也飞速发展。万维网(World Wide Web)作为互联网(Internet)的一种应用成为了人们在网络环境中最常用的平台与工具。在Web1.0环境中,人们只能单向被动地阅读和获取信息;在Web2.0环境中,所有人既可以作为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作为信息的创造者和提供者在这一全球化信息空间中进行信息交流。为适应人们不断升级的信息需求,语义网(Semantic Web)作为Web3.0的主要组成部分被提出。信息资源在语义网中被层层递进相互继承的置标语言在不同粒度、维度、层次上进行描述与揭示,从而使得这些信息资源能够被机器处理和理解。语义网打破了机器与机器之间、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壁垒,使得人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内容以及人类社会的运作模式呈现出全方位的关联性与智能化。在语义网环境下,利用相关语义方法与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能充分挖掘信息资源的价值并在最大程度和范围内发挥其作用。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我国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类知识资源中不可替代的部分,也应顺应这一趋势被开发管理。本文首先结合现有研究基础和傣族历史档案实际管理工作情况,对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了重新界定,并结合语义网的特性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赋予了新的内涵。接着,本文针对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在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上的实施进行了论述。微观层面,本文根据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特性对其进行了科学分类,设计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以期能够充分揭示其各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并以傣族医药知识领域本体构建为例说明了该工作实施的方法和优越性,实现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语义组织。中观层面,本文提出基于关联数据技术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创建为关联数据集,并构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实现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在档案馆之间、与其他信息机构之间、以及语义网信息空间中其他信息源之间的资源整合与知识融合。宏观层面,为实现和保障前两个层面的工作,本文提出在语义网环境下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应实现转型,并融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合作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构建了相关保障机制,从现实层面提供了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施策略。

仝艳锋[7](2011)在《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文化遗产保护日益升温的社会环境下,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作为特色明显、原始记录性强的文化遗产,应该受到重视并且给予重点保护。本论文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保存现状,论述其形成工艺、耐久性和各种微观形态、外观特征,总结影响档案文献遗产的各种外界自然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构建保护体系,提出各种技术性的保障措施,并且对具体组织实施的方案给予探索。本论文共分为八章。第一章绪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创新之处和研究局限等。云南各少数民族形成了不同风格类型的档案文献,使云南成为我国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然而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迅速发展和自然环境因素的持续作用,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出现了大量的流失和老化变质。如何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保护技术和管理方法,构建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体系,研究适用于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技术和保护策略势在必行。在保护资源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从载体材料的特性出发,结合其生存状态,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资源对云南省亟需保护的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载体材料、保存环境等内外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涵盖保护技术和保护管理的系统化保护策略,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因此对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实践意义。第二章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界定从遗产概念的发展和档案文献概念的变迁来引出档案文献遗产这一中心事物,并对其内涵和外延加以解释,界定本文研究的档案文献遗产范围。在此基础上,从形成者、形成条件、保管机构等方面来界定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按照民族、载体、形式、时间、记载内容等标准对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进行分类,并对其目前的国际、国内和省内典藏状况分别叙述和分析。第三章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形成与其耐久性分析探讨档案文献遗产载体材料如纸张材料、石刻材料、贝叶材料、金属材料、陶土材料、木质材料、纺织物材料和其它各种材料的性质特征与耐久性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这些材料的结构成分、生产过程等;档案文献遗产形成工艺如书写材料和书写形式,涂饰材料和刻划方式,绘画材料和绘画方式,铸造方式,雕刻方式,文献装帧形式等与档案文献遗产耐久性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形态变迁分析对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形态的变迁从外部形态、微观结构、物理性能、化学稳定性等四方面予以叙述,其中包括载体材料、字迹材料等对象。第五章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制约因素依次论述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制约因素,内容涉及时间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保管条件和技术保障等各种因素。第六章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体系构建构建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体系,内容包括保护规划的具体内容与监控调整,全面普查的适用标准、技术方法、评价判断,分级保护的方法与评估,宏观环境、保管条件、科研工作、工作人员、传承人员、民众保护意识等基础性保护体系的实现。第七章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技术保障提出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技术保障措施,即保管过程中的前端预防控制技术、档案文献损害后的抢救修复技术、档案文献信息内容的转移技术、档案文献原件载体的替代利用技术,以及特种载体材料的保护技术。第八章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策略实施论述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策略的具体组织实施方案,其中包括常设专管机构、专家委员会、部门间协同合作的组织体制,改善宏观管理政策、技术标准规范、培养科研人员、扶持培养传承人员等社会环境,全面普查、综合定级、保管、修复的具体实施方案,以病害原貌、典藏环境、修复过程为主的信息化建设,并对保护信息给以动态化管理。

霍云萱[8](2021)在《十年来(2011-2020年)我国古籍修复技术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籍修复作为古籍原生性保护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汲取现代科技成果,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文章试以古籍修复技术工作流程的时间顺序(修复前、修复中及修复后)为线索,对2011-2020年十年间我国古籍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并对我国古籍修复技术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马歆宁[9](2020)在《基于数字技术的青岛里院保护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里院是青岛近代历史建筑中的一类典型代表,里院由于其独特性和地域性,在青岛近代历史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建筑形式,里院结合欧洲联排住宅及中国传统四合院两种建筑形式,形成中国城市历史街区重要肌理原型之一。由于早期社会各界对里院价值认识不足,里院保护缺乏科学的指导,有关里院的历史资料文献十分匮乏,资料管理效率较低,里院数字化测绘工作迟迟未开展,里院数字化保护工作止步不前。为保护青岛里院,青岛市政府已制定历史建筑保护政策并逐步实施里院翻新修复等措施。但在里院保护工作实施过程中,由于早期勘测技术水平限制、建筑信息数字化程度低、建筑缺乏定期维护修缮及信息记录跟踪等问题,里院的历史资料信息大多仅限于图纸、影像等二维信息,不足以真实反映建筑自身特质及变化,里院相关资料匮乏成为一大难题。三维激光扫描具有高精度、速度快、非接触性等优势,运用三维激光扫描获得的里院点云数据可作为高精度、立体化的存档资料,也可对建筑受损程度以及建筑沉降变形等情况评估,实现里院的数字化保护。文章的创新点在于为里院保护提供新的数字技术方法,研究主要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结合实地测绘、三维建模、数据库构建等方式,以青岛里院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取的里院点云数据,探索里院街区及里院建筑结构形式规律,建立里院基础信息库,提出青岛里院数字化保护存在问题。基于此,提出有针对性的里院数字化保护方法与修复计划,实现里院的数字化保护。具体开展工作如下:1.针对里院数字化资料匮乏的问题,本文根据青岛里院特点,建立了运用三维激光扫描仪、RTK等仪器设备采集里院街区及里院建筑点云数据的方法,并对四方路里院街区内典型里院——广兴里、鸿吉里、孟鸿升等里院数据进行了实测;2.通过点云数据处理软件Scan master以及三维建模软件Revit提取青岛里院的二维、三维基础数据,并结合历史资料文献,对青岛里院街区以及一般里院建筑的尺度和结构形式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为后期里院的数字化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3.结合ArcGIS与BIM技术建立里院建筑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里院各类资料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为里院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数字化档案;4.基于青岛里院数字化保护原则及策略,提出里院数字化保护方法,结合广兴里、孟鸿升里院具体情况,针对性提出数字化修复方案。研究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里院建筑数字化保护工作具有可行性且优势明显。

谢咏含[10](2020)在《我国档案馆微课堂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二、浅议如何提高档案修复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如何提高档案修复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文化视角的中西文化遗产管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创新点
    第四节 相关理论
        一、文化遗产价值判定标准
        二、文化遗产活化理论
        三、真实性理论
        四、文化认同理论
        五、跨文化理论
第一章 中西遗产管理的发展阶段比较
    第一节 欧洲遗产理论的发展阶段
        一、古典时期(17世纪前)
        二、17世纪至19世纪初期
        三、19世纪初期至19世纪90年代
        四、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中后期
        五、现代修复理论(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
        六、遗产保护与管理中常用词词义辨析
    第二节 西班牙遗产管理的发展阶段
        一、早期的修复实践(19世纪以前)
        二、19世纪的保护实践
        三、20世纪的遗产保护与管理
    第三节 中国遗产管理的发展阶段
        一、中国传统的修复实践(20世纪之前)
        二、现代遗产管理的萌芽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
        三、停滞期与摸索期(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
        四、现代遗产管理的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
    第四节 中西遗产管理发展阶段的比较
        一、英法遗产管理的比较
        二、中西遗产管理发展阶段中体现出的文化差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西传统文化差异在遗产管理中的体现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遗产及管理思想中的体现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四个维度
        二、中国建筑遗产的文化特征
        三、中国的管理文化
    第二节 西方传统文化在建筑遗产及管理思想中的体现
        一、西方传统文化的四个维度
        二、西方建筑遗产的文化特征
        三、西方的管理文化
    第三节 中西方建筑遗产特征及管理思想比较
        一、中西传统文化四个维度的比较
        二、中西建筑遗产的文化特征比较
        三、中西方管理文化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西文化遗产管理体制比较
    第一节 中国遗产管理体制
        一、我国遗产管理体制
        二、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三、我国遗产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四、我国遗产管理的法律框架
    第二节 西方遗产管理体制
        一、西方国家的遗产管理体制
        二、“以价值为导向”的管理方法
        三、文化遗产的效益评价
        四、国际遗产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框架
    第三节 西班牙遗产管理体制
        一、西班牙遗产保护机构
        二、西班牙遗产管理的法律框架
        三、西班牙的特色保护措施
    第四节 中西遗产管理体制的比较与借鉴
        一、中西遗产管理法律框架的比较
        二、国际遗产管理理念的本土化问题
        三、中西遗产管理体制的比较
        四、西方管理体制的借鉴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西文化遗产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比较
    第一节 文化遗产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概述
        一、遗产管理者与保护者
        二、遗产经营者
        三、遗产地社区居民
        四、遗产旅游者
        五、非政府组织
        六、社会大众
        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中西文化遗产管理者与保护者的比较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
        二、保护与科学的关系
    第三节 中西文化遗产经营者与社区居民的比较
        一、遗产经营者比较
        二、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比较
        三、社区居民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第四节 中西文化遗产旅游者的比较
        一、中西方旅游者对真实性的追求差异
        二、中西方旅游者的审美差异
        三、遗产旅游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四、遗产旅游对遗产地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故宫与西方博物馆:遗产活化与数字化管理比较
    第一节 案例部分的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一、世界文化遗产
        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
        三、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四、全球化对文化遗产的影响
        五、中国与西班牙世界文化遗产概况
    第二节 故宫博物院的遗产活化与数字化管理
        一、故宫概况
        二、故宫的遗产活化实践
        三、故宫的遗产数字化实践
    第三节 阿尔罕布拉宫的遗产活化与西方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
        一、阿尔罕布拉宫概况
        二、阿尔罕布拉宫的遗产利用
        三、西方遗产数字化研究
    第四节 中西遗产活化与数字化管理比较
        一、实体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
        二、博物馆的体验方式
        三、博物馆的创新之道
        四、遗产活化的发展方向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曲阜与圣地亚哥古城:历史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比较
    第一节 曲阜“三孔”及其遗产价值
        一、曲阜的历史变化
        二、曲阜的遗产价值
        三、曲阜的城市发展演变
    第二节 圣地亚哥古城的改造经验
        一、圣地亚哥的古城与新城
        二、圣地亚哥城市改造的经验
    第三节 历史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经验借鉴
        一、“圣地”类遗产的管理
        二、历史城镇的商业化问题
        三、两处圣地管理的异同
        四、历史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借鉴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丝绸之路与朝圣之路:文化线路遗产的开发与管理比较
    第一节 文化线路遗产
        一、文化线路遗产的提出
        二、文化线路遗产的价值
        三、线性文化遗产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丝绸之路的发展
        一、丝绸之路概况
        二、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
    第三节 朝圣之路的发展
        一、朝圣之路概况
        二、朝圣之路的发展经验
    第四节 欧洲的文化线路体系
        一、文化线路认定
        二、管理体系
        三、财政制度
    第五节 文化线路遗产的发展与管理比较
        一、“欧洲文化线路”的管理经验借鉴
        二、西班牙朝圣之路的发展经验借鉴
        三、我国发展文化线路遗产的建议
    本章小结
结语
    一、基于文化视角的发现
    二、西方遗产管理体制借鉴
    三、案例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1.1.1 藏品、展品、文物概念界定
        1.1.2 研究范围
    1.2 提高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的必要性与机遇
        1.2.1 国家层面的文化服务需求
        1.2.2 博物馆的自身发展需求
        1.2.3 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1.2.4 信息技术的发展
        1.2.5 “智慧”理念的普及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1 国内研究概况
        1.3.2 国外研究概述
        1.3.3 小结
第二章 藏品利用——藏品价值的实现
    2.1 藏品价值体系
        2.1.1 国内相关价值体系论述
        2.1.2 国外相关价值体系论述
        2.1.3 博物馆功能与藏品利用的价值
    2.2 本体价值利用
        2.2.1 陈列展览
        2.2.2 科学研究
        2.2.3 文物复制、仿制
        2.2.4 藏品着书出版
        2.2.5 藏品外借——以广东省博物馆2017 年展览为例
    2.3 情感价值利用
        2.3.1 社会教育活动
        2.3.2 文博类电视节目
        2.3.3 新媒体传播
    2.4 发展价值利用
        2.4.1 数字化利用
        2.4.2 文创产品开发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基本情况研究——以陈列展览为例
    3.1 数据采集的基本情况
        3.1.1 随机收集展览的基本情况
        3.1.2 随机收集展览的主办博物馆基本情况
    3.2 估算全国博物馆藏品展出率
        3.2.1 建立估算全国博物馆藏品展出率的数学模型
        3.2.2 收集展览的展品数量的正态性检验
        3.2.3 根据数学模型估算全国博物馆藏品展出率
    3.3 影响博物馆藏品展出相关因素的筛选建模和校正
    3.4 影响博物馆藏品展出的相关因素分析
        3.4.1 相关性分析的统计学方法
        3.4.2 博物馆级别与藏品展出的相关性分析
        3.4.3 博物馆类型与藏品展出的相关性分析
        3.4.4 展览数量与客观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分析
    4.1 藏品利用效率低的表现
        4.1.1 广度问题
        4.1.2 深度问题
        4.1.3 频率问题
        4.1.4 真实性问题——以《国家宝藏》节目为例
    4.2 藏品利用效率低的内部原因
        4.2.1 藏品研究不足
        4.2.2 展览场地限制
        4.2.3 利用方式单一
        4.2.4 利用观念狭隘
        4.2.5 藏品的同质化
        4.2.6 专业人才缺乏
    4.3 藏品利用效率低的外部原因
        4.3.1 法规尚待完善
        4.3.2 利用资金不足
        4.3.3 缺少馆际交流
        4.3.4 外界参与性低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外博物馆提高藏品利用效率的探索与实践
    5.1 从藏品本体着手
        5.1.1 Curator(策展人)制度
        5.1.2 文物登录制度
        5.1.3 重视科学研究
    5.2 从场地方面着手
        5.2.1 开放内部空间——库房
        5.2.2 拓展展厅空间——高密度陈列方式
        5.2.3 “藏品+”模式开发外部空间
    5.3 从延伸利用着手
        5.3.1 注重教育服务工作
        5.3.2 藏品数字化工作
        5.3.3 文创产品开发
    5.4 藏品利用的保障措施
        5.4.1 多渠道经费来源
        5.4.2 建设志愿者队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智慧理念下博物馆提高藏品利用效率方式分析
    6.1 智慧理念下的博物馆
        6.1.1 智慧博物馆起源
        6.1.2 技术系统
        6.1.3 智慧博物馆藏品利用的实践应用
    6.2 人工智能时代的AI博物馆
        6.2.1 人工智能概述
        6.2.2 人工智能的发展政策与规划
        6.2.3 目前AI在博物馆藏品利用中的应用
    6.3 人工智能对博物馆藏品利用的影响
        6.3.1 提高藏品利用效率
        6.3.2 拓展藏品利用手段
        6.3.3 深化藏品利用领域
        6.3.4 提升智能化互动性
    6.4 人工智能给博物馆藏品利用带来的机遇分析
        6.4.1 国际趋势、国家战略是关键动力
        6.4.2 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是核心支撑
        6.4.3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应用是外在推动因素
        6.4.4 理论研究、学科融合是有利保证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人工智能技术在藏品利用方面的个案探索
    7.1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导览装置在藏品利用中的设计
        7.1.1 导览对于博物馆藏品的重要性
        7.1.2 人工智能技术在博物馆导览中应用的必要性
        7.1.3 自动导览装置的模块设计
        7.1.4 自动导览装置的工作方法
    7.2 一种基于VR技术的图像采集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7.2.1 技术背景
        7.2.2 模块设计
        7.2.3 图像存储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
        7.2.4 具体工作流程
    7.3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非结构性破损壁画修复方法
        7.3.1 研究背景
        7.3.2 生成对抗网络算法的介绍
        7.3.3 损失函数
        7.3.4 修复壁画的结果
    7.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3)中国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内研究现状
        0.2.2 国外研究现状
    0.3 相关概念界定
        0.3.1 档案保护
        0.3.2 行业标准
        0.3.3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
    0.4 研究创新点
1 我国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概况
    1.1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阶段性发展特点鲜明
        1.1.1 初步发展时期以纸质与声像档案行业标准为主
        1.1.2 缓慢发展时期电子档案保护行业标准逐渐兴起
        1.1.3 快速发展时期纸质声像电子档案行业标准并重
    1.2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的标准内容建设不断丰富
        1.2.1 纸质档案聚焦纸质修复过程的标准建设
        1.2.2 声像档案重视数字化保护技术标准建设
        1.2.3 电子档案注重归档存储与信息安全标准建设
        1.2.4 档案保管条件趋向智能与环保类标准建设
2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尚不完善
        2.1.1 电子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较为缓慢
        2.1.2 纸质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仍需完善
        2.1.3 保管条件智能类与环保类标准建设仍需加强
    2.2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研制基础较为薄弱
        2.2.1 行业标准申请立项数量较少且标准研制机构较少
        2.2.2 标准建设理论研究不足且保护技术研发力度不够
    2.3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借鉴国外经验能力有待提升
        2.3.1 借鉴国外先进档案标准数量少
        2.3.2 追踪国外标准研制动态不及时
    2.4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适用性与实践需求存在差距
        2.4.1 档案保护新技术的行业标准制定不及时
        2.4.2 部分行业标准内容陈旧与实际工作脱节
3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3.1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人才缺乏
        3.1.1 档案保护行业从业专职人员数量递减
        3.1.2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复合型人才缺乏
    3.2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组织间合作不力
        3.2.1 国内标准建设参与组织之间合作不充分
        3.2.2 与国外档案保护组织合作交流较少
    3.3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执行条件有限
        3.3.1 “硬件”不足标准执行不力
        3.3.2 “软件”不强标准执行不严
    3.4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理念保守
        3.4.1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前瞻性不够
        3.4.2 忽视档案保护管理方面的标准建设
    3.5 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受保护工作制约
4 加强我国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的建议
    4.1 大力培养行业标准建设所需人才
        4.1.1 依托档案保护项目培养行业标准建设人才
        4.1.2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培养行业标准建设人才
        4.1.3 加强不同学科融合培养档案标准建设人才
    4.2 加强组织间合作促进行业标准建设
        4.2.1 加强组织间标准起草修订环节的合作
        4.2.2 鼓励相互交流标准应用的实践经验
    4.3 改善档案保护行业标准执行条件
        4.3.1 加大档案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4.3.2 加强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应用培训
    4.4 加强档案保护行业标准研制工作
        4.4.1 加大档案保护行业标准研制扶持力度
        4.4.2 提升档案保护行业标准研制基础条件
        4.4.3 不断完善档案保护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4.5 鼓励借鉴国外标准建设先进经验
        4.5.1 加强档案保护行业标准的采标工作
        4.5.2 积极与国外档案保护组织交流合作
    4.6 加强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宣传工作
        4.6.1 建立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宣传媒体平台
        4.6.2 丰富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宣传交流活动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4)安义古村群的乡村博物馆考察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 乡村博物馆相关概念界定
    2.1 乡村博物馆的定义
    2.2 乡村博物馆的作用
3 安义古村群的文化遗产特色及保护现状
    3.1 安义古村群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要求
    3.2 安义古村群保护现状
4 安义古村群乡村博物馆分析
    4.1 我国乡村博物馆建设实践
    4.2 安义古村群乡村博物馆建设概况
    4.3 安义古村群乡村博物馆统计
5 安义古村群乡村博物馆特征和价值
    5.1 安义古村群乡村博物馆特征
    5.2 安义古村群乡村博物价值
6 安义古村群乡村博物馆问题与建议
    6.1 安义古村群乡村博物馆问题
    6.2 安义古村群乡村博物馆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研期间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5)国家档案馆档案业务外包边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总结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与难点
        一、创新点
        二、难点
第二章 档案业务外包边界相关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国家档案馆
        二、档案业务外包
        三、档案业务外包边界
    第二节 档案业务外包的动因分析
        一、档案馆人力物力有限
        二、档案部门业务量庞大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第三节 国家档案馆档案业务外包边界界定的意义
        一、实现档案业务外包前端控制
        二、指导档案业务外包实践工作
第三章 国家档案馆档案业务外包边界的要素与基础
    第一节 国家档案馆档案业务外包边界要素组成
        一、安全边界
        二、成本边界
        三、法律边界
    第二节 档案业务外包边界界定的理论基础
        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二、档案价值理论
        三、交易成本理论
    第三节 档案业务外包边界界定的实践基础
        一、档案安全体系的建设
        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颁布
        三、档案中介机构蓬勃发展
第四章 国家档案馆档案业务外包的安全边界
    第一节 档案业务外包安全边界的内容
        一、档案物理实体安全
        二、档案信息安全
    第二节 界定档案业务外包安全边界的必要性
        一、档案安全体系构建的要求
        二、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要求
    第三节 档案业务外包安全边界的界定标准
        一、档案实体与内容情况
        二、外包公司安全服务水平
        三、外包工作人员
        四、外包场所情况
第五章 国家档案馆档案业务外包的成本边界
    第一节 档案业务外包成本边界的内容
        一、时间成本
        二、经费成本
    第二节 以成本作为档案业务外包边界的必要性
        一、政府行政改革的要求
        二、档案馆性质的转变
        三、社会公众信息权的觉醒
    第三节 档案业务外包成本边界的界定标准
        一、档案馆的业务量
        二、档案业务规定完成时间
        三、档案业务完成所需时间
        四、档案业务完成所需经费
第六章 国家档案馆档案业务外包的法律边界
    第一节 档案业务外包法律边界的内容
        一、档案工作相关法律
        二、档案法规条例
        三、档案工作标准规范
    第二节 以法律作为档案业务外包边界的必要性
        一、规范档案业务外包工作
        二、保障档案馆合法权益
        三、约束档案外包公司行为
    第三节 档案业务外包法律边界的界定标准
        一、档案业务外包行为
        二、外包公司资质资历
        三、档案业务外包程序
第七章 国家档案馆档案业务外包边界的界定方法
    第一节 档案业务外包安全边界的界定方法
        一、成立档案业务外包专项管理小组
        二、评估档案业务外包安全风险
        三、确定安全风险程度大小
    第二节 档案业务外包成本边界的界定方法
        一、评估档案馆业务量规模
        二、评估时间成本
        三、评估经费成本
    第三节 档案业务外包法律边界的界定方法
        一、掌握档案业务外包相关法律法规
        二、评估档案业务外包工作合法性
        三、完善档案业务外包法规标准
    第四节 档案业务外包边界的综合评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评析
        1.2.1 语义网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现状
        1.2.3 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设计
        1.3.1 研究内容
        1.3.2 思路设计
    1.4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与理论阐述
    2.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相关概念和理论
        2.1.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相关概念
        2.1.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相关理论
    2.2 语义网相关理论
        2.2.1 语义网概述
        2.2.2 语义网信息组织方法与本体理论
        2.2.3 语义网最佳实践——关联数据
    2.3 语义网和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关系
        2.3.1 语义网是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外部环境
        2.3.2 语义网为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方法
        2.3.3 语义网的实现得益于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总体方案设计
    3.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现状
        3.1.1 收集与保管的现状
        3.1.2 整理、翻译和编目的现状
        3.1.3 传播和传承的现状
    3.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3.2.1 必需手段:充分实现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
        3.2.2 必要条件:发挥档案工作作用和适应学科发展规律
        3.2.3 必需方法: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和满足社会利用需求
    3.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可行性
        3.3.1 实体储备与数字资源基础
        3.3.2 业务规范与技术标准支持
        3.3.3 理论研究和实现方法参考
    3.4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内容与方法
        3.4.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内容与基本任务
        3.4.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施步骤与技术方法
4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语义组织
    4.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分类
        4.1.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分类现状
        4.1.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分类体系构建
    4.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
        4.2.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原则与步骤
        4.2.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相关元数据方案分析
        4.2.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构建
    4.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
        4.3.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原则
        4.3.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方法与工具
        4.3.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的实现——以傣族医药本体构建为例
5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
    5.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目标与任务
        5.1.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目标
        5.1.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任务
    5.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设计
        5.2.1 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优势分析
        5.2.2 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参考模型
        5.2.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构建
    5.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实现方法
        5.3.1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创建模块的实现方法
        5.3.2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发布模块的实现方法
        5.3.3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融合模块的实现方法
6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现策略
    6.1 面向语义网环境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转型
        6.1.1 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的局限性
        6.1.2 基于语义网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
    6.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保障机制构建
        6.2.1 意识观念与政策法规保障机制
        6.2.2 组织管理体制与合作交流机制
        6.2.3 标准规范建设与人才培养机制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7)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研究动态综述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具体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创新之处
        1.4.5 研究局限
第二章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界定
    2.1 档案文献遗产的界定
        2.1.1 遗产概念的发展
        2.1.2 档案文献概念的变迁
        2.1.3 档案文献遗产的概念界定
    2.2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概念、类别与特征
        2.2.1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概念界定
        2.2.2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类别划分
        2.2.3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特征分析
    2.3.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典藏分析
        2.3.1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国外典藏
        2.3.2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国内典藏
        2.3.3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省内典藏
        2.3.4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典藏现状分析
    结语
第三章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形成与其耐久性分析
    3.1 档案文献遗产的载体材料及其耐久性分析
        3.1.1 纸张材料及其耐久性分析
        3.1.2 石刻材料及其耐久性分析
        3.1.3 贝叶材料及其耐久性分析
        3.1.4 金属材料及其耐久性分析
        3.1.5 陶土材料及其耐久性分析
        3.1.6 竹木材料及其耐久性分析
        3.1.7 纺织物材料及其耐久性分析
        3.1.8 其它材料及其耐久性分析
    3.2 档案文献遗产的形成工艺与档案文献耐久性关系探讨
        3.2.1 书写材料、书写形式与档案文献耐久性关系
        3.2.2 涂饰材料、刻划方式与档案文献耐久性关系
        3.2.3 绘画材料、绘画方式与档案文献耐久性关系
        3.2.4 铸造方式与档案文献耐久性关系
        3.2.5 雕刻方式与档案文献耐久性关系
        3.2.6 装帧形式与档案文献耐久性关系
    结语
第四章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形态变迁分析
    4.1 档案文献遗产外部形态改变
        4.1.1 载体材料形态变化
        4.1.2 字迹材料形貌改变
        4.1.3 材料缺失残损
    4.2 档案文献遗产微观结构变化
        4.2.1 载体材料微观间距改变
        4.2.2 载体材料内部结构松散
        4.2.3 字迹与载体间结合趋弱
    4.3 档案文献遗产物理性能降低
        4.3.1 材料密度改变
        4.3.2 机械性能降低
        4.3.3 字迹成分迁移
    4.4 档案文献遗产化学稳定性降低
        4.4.1 载体材料老化
        4.4.2 字迹材料分解
        4.4.3 化学成分改变
    结语
第五章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制约因素
    5.1 时间因素
        5.1.1 制成材料的自然老化
        5.1.2 利用过程的持续磨蚀
        5.1.3 社会环境的历史变迁
        5.1.4 内容传承的人员流失
    5.2 社会因素
        5.2.1 法律政策
        5.2.2 保护规划
        5.2.3 保护标准规范
        5.2.4 民众保护意识
        5.2.5 文字语言传承
        5.2.6 保护经费保障
    5.3 环境因素
        5.3.1 自然环境
        5.3.2 有害物质污染
        5.3.3 生物因素
    5.4 保管因素
        5.4.1 保管建筑
        5.4.2 保管设备
        5.4.3 技术人员
    5.5 技术保障因素
    结语
第六章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体系构建
    6.1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规划
        6.1.1 档案文献遗产保护规划的实际意义
        6.1.2 档案文献遗产保护规划的具体内容
        6.1.3 档案文献遗产保护规划的监控调整
    6.2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全面普查
        6.2.1 档案文献遗产全面普查的现实意义
        6.2.2 档案文献遗产全面普查的适用标准
        6.2.3 档案文献遗产全面普查的技术路线
        6.2.4 档案文献遗产普查结果的评价判断
    6.3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分级保护
        6.3.1 档案文献遗产的价值分级
        6.3.2 档案文献遗产载体的破损分级
        6.3.3 档案文献遗产信息的流失分级
        6.3.4 档案文献遗产损害程度的综合评估
    6.4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基础手段
        6.4.1 改善档案文献遗产宏观环境
        6.4.2 完善档案文献遗产保管条件
        6.4.3 加强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科研工作
        6.4.4 提高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人员水平
        6.4.5 培养档案文献遗产传承人员
        6.4.6 提升民众保护档案文献遗产意识
    结语
第七章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技术保障
    7.1 档案文献保管环境预防控制技术
        7.1.1 温度、湿度调控技术
        7.1.2 微生物、害虫防治技术
        7.1.3 光照预防技术
        7.1.4 有害气体、灰尘预防技术
        7.1.5 封闭保存技术
        7.1.6 保管建筑防护技术
        7.1.7 保管装具预防技术
    7.2 档案文献抢救修复技术
        7.2.1 病害检测技术
        7.2.2 清洗去污技术
        7.2.3 去酸技术
        7.2.4 加固技术
        7.2.5 字迹内容再现技术
        7.2.6 灾变档案文献抢救技术
    7.3 档案文献信息转移技术
        7.3.1 缩微胶片保存
        7.3.2 复印转移信息
        7.3.3 传拓印制技术
        7.3.4 摄影摄像技术
        7.3.5 数字化信息转移技术
    7.4 档案文献载体替代利用技术
        7.4.1 档案文献内容全文出版
        7.4.2 档案文献影印出版
        7.4.3 信息内容数字化网络传输
        7.4.4 其它转移信息方式
    7.5 特种载体材料的保护技术
        7.5.1 贝叶载体材料的特殊保护技术
        7.5.2 东巴纸张材料的特殊保护技术
        7.5.3 竹木载体材料的特殊保护技术
        7.5.4 纺织物材料的特殊保护技术
        7.5.5 其它载体材料的特殊保护技术
    结语
第八章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策略实施
    8.1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组织体制
        8.1.1 成立常设专管机构
        8.1.2 成立专家委员会
        8.1.3 部门间协同合作
    8.2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社会环境
        8.2.1 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宏观管理政策
        8.2.2 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技术标准规范
        8.2.3 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科研人员的培养
        8.2.4 档案文献遗产传承人员的扶持培养
    8.3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实施措施
        8.3.1 档案文献遗产的全面普查
        8.3.2 档案文献遗产的综合定级
        8.3.3 档案文献遗产的保管措施
        8.3.4 档案文献遗产的修复保护
    8.4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信息化建设
        8.4.1 档案文献遗产病害原貌的信息化
        8.4.2 档案文献遗产典藏环境的信息化
        8.4.3 档案文献遗产修复过程的信息化
        8.4.4 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信息的动态化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十年来(2011-2020年)我国古籍修复技术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2011-2020年我国古籍修复技术文献统计
2 2011-2020年我国古籍修复技术研究
    2.1 修复前技术研究
        2.1.1 修复理念及方案制定
        2.1.2 修复档案与数据库管理
        2.1.3 修复场所控制
        2.1.4 修复材料选择与检测
    2.2 修复中技术研究
        2.2.1 清洗去污
        2.2.2 脱酸加固
        2.2.3 揭展技术
        2.2.4 修补技术
    2.3 修复后技术研究
        2.3.1 质量管理
        2.3.2 构建古籍修复技术知识管理系统
3 对古籍修复技术研究的一些思考

(9)基于数字技术的青岛里院保护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外数字技术应用于历史建筑保护发展历程
        1.3.2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历史建筑保护中应用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青岛里院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青岛里院现状
        2.1.1 青岛里院街区现状
        2.1.2 青岛里院建筑现状
        2.1.3 青岛里院特色及价值
    2.2 青岛里院保护现状
        2.2.1 里院保护的原则
        2.2.2 里院保护方法措施
        2.2.3 里院保护现阶段成果
    2.3 青岛里院保护存在的问题
        2.3.1 里院保护方法存在的问题
        2.3.2 里院保护问题产生的原因
    2.4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里院保护优势分析
        2.4.1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里院数据采集优势分析
        2.4.2 三维点云数据相较于传统测绘成果优势分析
        2.4.3 测绘成果应用于青岛里院保护研究优势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青岛里院三维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
    3.1 青岛里院三维点云数据采集
        3.1.1 测站设置原则
        3.1.2 测站设置方案
        3.1.3 里院数据采集过程难点分析
    3.2 里院点云数据处理及提取
        3.2.1 数据的拼接及处理
        3.2.2 建筑图面信息提取
    3.3 里院点云数据三维建模
        3.3.1 三维建模对里院数字化保护优势分析
        3.3.2 里院建筑三维模型构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点云数据的青岛里院特征分析及数据库构建
    4.1 青岛里院空间尺度特征分析
        4.1.1 里院街区空间尺度特征分析
        4.1.2 里院建筑空间尺度特征分析
    4.2 青岛里院建筑部件特征分析
        4.2.1 里院建筑基本部件特征分析
        4.2.2 里院建筑其他部件特征分析
    4.3 青岛里院建筑数据库建立
        4.3.1 数据库建库必要性
        4.3.2 数据库构建原则
        4.3.3 数据库构建方法
        4.3.4 数据库框架构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青岛里院数字化保护方法实践研究
    5.1 青岛里院数字化保护原则
        5.1.1 延续历史风貌原则
        5.1.2 动态保护原则
        5.1.3 以人为本原则
    5.2 青岛里院数字化保护策略
        5.2.1 青岛里院整体性保护策略
        5.2.2 青岛里院物质空间保护策略
        5.2.3 青岛里院文化保护策略
        5.2.4 青岛里院长期保护策略
    5.3 青岛里院数字化保护方法应用研究
        5.3.1 青岛里院数字化保护手段
        5.3.2 青岛里院数字化保护修复流程
        5.3.3 青岛里院数字化保护修复实践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附录
致谢

四、浅议如何提高档案修复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文化视角的中西文化遗产管理比较研究[D]. 高洁. 山东大学, 2021(11)
  • [2]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研究[D]. 李姣. 西北大学, 2021(11)
  • [3]中国档案保护行业标准建设的研究[D]. 夏敏. 辽宁大学, 2020(01)
  • [4]安义古村群的乡村博物馆考察和研究[D]. 段丽萍.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5]国家档案馆档案业务外包边界研究[D]. 陆尘香.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2)
  • [6]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D]. 刘为. 云南大学, 2018(01)
  • [7]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D]. 仝艳锋. 云南大学, 2011(01)
  • [8]十年来(2011-2020年)我国古籍修复技术研究综述[J]. 霍云萱. 河北科技图苑, 2021(04)
  • [9]基于数字技术的青岛里院保护方法研究[D]. 马歆宁.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1)
  • [10]我国档案馆微课堂建设研究[D]. 谢咏含.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标签:;  ;  ;  ;  ;  

浅谈如何提高档案修复质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