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大型精细化工企业的市场评估和举措

西方大型精细化工企业的市场评估和举措

一、西方大型精细化学品公司对市场的评估和举措(论文文献综述)

张璨[1](2021)在《泸天化股份破产重整的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中长期负债占比逐年增高。这种现象在产能过剩行业尤其突出。高资产负债率不仅使大批企业濒临破产,也为地方金融稳定带来极高风险。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阶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杠杆”,激发实体经济活力,化解金融风险刻不容缓。2015年来,越来越多深陷负债危机的企业选择通过破产重整转型脱困。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例,围绕破产重整如何让困境企业转型脱困的基本问题,运用文献研究法、事件研究法、财务指标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方法对泸天化股份破产重整的全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公司破产重整的合理性,总结公司重整成功的前提条件;通过分析重整中的创新性举措,回答破产重整如何使公司摆脱财务困境、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总结成功经验;通过研究重整后公司短期与中长期绩效、破产风险变化,考察破产重整为公司带来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公司在债务成因与重整动因上具有重整合理性是破产重整取得成功的前提;第二,破产重整有助于公司走出财务困境;第三,市场化债转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遵循市场化原则,才能发挥其优势,规避风险;第四,破产重整对公司的积极影响,短期中期影响大于长期影响,要理智看待重整效果。

徐世龙[2](2021)在《BC公司国际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案例研究》文中指出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一个企业重新获取竞争力和进行更好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由于缺乏引进国际技术的经验,在引进技术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我国企业疲于应付,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会为企业带来难以预料的损失。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从合同管理角度对失败的技术引进项目进行科学的分析,找到造成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并对其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一定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本文以我国某大型民营企业BC公司引进国外先进化工生产技术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对BC公司在引进西方技术公司先进化工生产技术过程中曾出现的种种现实问题,结合合同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等论进行逐个分析。通过分析这些存在的问题,最终得到的结论是该技术引进项目失败的原因在于合同管理工作方面的不足。最后对BC公司引进专有技术项目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给出解决方案和相应方案的保障措施。这些问题的存在给BC公司在专有技术转让的过程中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为合同双方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更影响到了BC公司的正常发展。因此分析研究该技术转让合同管理失败的原因,找出容易出现问题的根源和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赵鑫[3](2020)在《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及财政支持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异常迫切。为了应对这种需求,我国自2014年起成立了数量众多、总规模庞大的政府投资基金。希望通过政府投资基金这一政策性金融工具,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机制的各自优势,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国家全面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起兼容宏观战略目标和微观效率机制的投资策略体系,并完善相应的财政支持机制,以最小化政府干预的成本,最大化政府投资基金的干预收益,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和经济效应。而以往的研究或偏重于宏观战略的探讨、或偏重于微观效果的分析,缺乏宏观目标与微观机制相融合的分析视角。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及财政支持机制的研究,将财政的宏观策略目标与基金的微观效率目标相统一,建立起目标清晰、路径明确的投资策略和财政支持体系,为更好的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作用进行一些有益探索。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理论基础是市场失灵,正是因为市场失灵的存在,才需要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纠正市场失灵。尤其是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更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形成合力,突破关键领域的发展瓶颈。政府投资基金则是将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在基金运作中,要实现宏观战略与微观效率的兼顾,就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投资策略体系,而这一策略体系要得到有效的执行,离不开完善的财政支持机制。本文从投资方向、投资方式和投资时点三个维度构建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模型,并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展开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的结果有力的印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美国经验的深入对比分析,指出财政支持机制是保证投资策略能够有效执行的关键因素,而这方面也正是中国政府投资基金面临的短板,急需完善相关机制。结合理论、实证和美国经验的分析,本文对目前我国政府投资基金、财政支持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并对导致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通过投入产出模型、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投资方向策略的有效性。即政府投资基金应该以纠正市场失灵、实现社会综合收益最大化为宏观策略目标,投资于带动效应强、市场失灵显着、社会综合收益高的产业。实证分析显示,政府投资基金对具有较强带动效应的产业进行投资后,切实促进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并且这种促进效用是其他财政支出方式所不具有的。2、通过分阶段、分行业多元回归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投资方式策略的有效性。即政府投资基金在政府干预成本低、社会总收益高的领域,应该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干预成本高、社会总收益高的领域,应该采取间接投资的方式。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政府投资基金采取间接投资方式取得的效果更好,尤其是混合所有制的管理人具有最优的投资效果,应给予重点支持。3、通过分阶段效果回归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投资时点策略的有效性。即财政应在经济实现低水平均衡后加强对政府投资基金的资本和机制支持力度,通过政府投资基金的积极投资带动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回归结果显示,在经济实现低水平均衡后,政府投资基金对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都更显着。4、通过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三维度投资策略的合理性,并指出财政支持机制的重要性。通过分析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成功经验和A基金的失败教训,验证了遵循本文所提出的投资策略,是实现政府投资基金宏观战略目标和微观效率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对两只基金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指出财政支持机制是保证投资策略能够得以切实执行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1、建立了兼容宏观战略与微观效率的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体系。2、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投资策略体系的合理性、可行性,为财政创新投入方式提供了理论与实证支撑。3、从建立、完善现代财政制度的高度,提出了系统性完善财政支持机制、优化投资策略的政策建议。

蔺坤[4](2020)在《S公司化工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化工行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产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化工企业通过对有机、无机原材料的溶解、萃取、加热、制冷、升降压等物理方法或氧化、还原、加成、聚合等化学方法,改变原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制备材料以满足客户需求。化工行业经过多年发展,产品覆盖了化肥、农药、日化、新材料、医药、军工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现阶段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传统化工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化工企业要想突破发展瓶颈,提升销售业绩,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必须转变发展理念,从客户和市场的角度出发,将市场营销策略作为企业自身、客户和市场之间的联结枢纽,重视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和制定,推动企业有效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在市场博弈中取得发展优势,进而带动整个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良好的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依托于对市场、客户的深刻了解,对经济趋势、国内外政策的全面把握,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性战略行为。化工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及相应措施的执行,从S公司个案来讲是其抢占市场份额,自身改革以适应市场,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由点及面,对整个化工行业来讲,是其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摆脱沉疴,提升行业发展质量,转变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对宏观环境和行业背景的分析,通过对市场营销策略相关理论的研究,结合S公司化工产品市场营销相关的营销模式、战略规划、营销手段、人员素质、行为体系、信息系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提出S公司市场营销优化的组合策略。提出优化组织结构,调整营销考核机制,规范营销管理制度,建立人才培训机制等策略保障。以市场为导向、以研发为动力、以采购控成本、以生产保品质、以销售拓市场、以服务增粘性,从市场营销活动的全过程管理角度制定营销策略。S公司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是个案,其它化工行业从业企业也普遍存在类似问题,也可以借鉴S公司市场营销的可行性的方案,对症下药,加强对自身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采取相应措施,转变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加强市场部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工作,这是公司营销决策的基础,是S公司化工产品品牌实现“由大到专到强”转化的必由之路。在市场调研基础上进行营销策略分析。营销策略分析工作的开展,除了能为S公司描述出自己在行业里的清晰轮廓之外,还能够敏感的预测未来市场的走向及S公司的发展趋势。设立产品经理岗位,通过对产品管理和市场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制定更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产品种类和营销策略模式,更好的帮助企业运营。引入360度绩效考核,促进考核的科学、严谨、公平。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不断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和营销团队的职业化管理水平,也只有通过学习,营销团队才能由粗放型走向集约型。通过组建学习型营销团队,还能释放团队成员之间的创造性。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以S公司化工产品营销策略的创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S公司化工品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提出S公司营销策略的创新导向,并对营销策略进行创新设计。可以为S公司的营销策略创新提供决策依据,并为我国化工产品营销提供借鉴和启示。但在改变市场产品模式,通过营销与研发的结合推动整个市场的转型升级方面,则未多做论述。

张小艺[5](2020)在《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战略实施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聚氨酯是当前高分子材料中应用最广、品种最多的材料之一。聚氨酯材料的性能卓越,具有极强的不可替代性,整个行业发展具有非常良好的前景。万华化学是我国聚氨酯行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万华化学取得很大的进展,资本市场运作也非常成功。研究万华化学的财务战略,一方面可以对万华化学当前的财务战略进行评价,发现万华化学财务战略当前可以改进的空间,对公司的后续财务战略规划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另一方面也可以总结万华化学在财务战略方面的有益经验,对其他类似企业财务战略规划提供借鉴。本文以财务战略的文献综述入手,整理和归纳了当前国内外财务战略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财务战略研究的基础理论和研究内容。本文介绍聚氨酯行业特征和万华化学的基本情况之后,使用哈佛分析框架对万华化学进行系统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万华化学当前财务战略内容进行解析,明确认识万华化学财务战略现状和可以改进的空间,进而提出面向未来的万华化学财务优化和相应保障措施。在此基础上总结万华化学财务战略成功的经验,并对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战略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具体来说本文包括以下六个部分。阐述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以及对研究现状的评述,介绍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介绍财务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基于企业生命周期、价值创造、可持续增长和基于核心能力的财务战略研究。介绍了财务战略矩阵和哈佛分析框架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通过哈佛分析框架对万华化学进行分析。介绍了聚氨酯行业发展历程和趋势后,对万华化学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包括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面评价万华化学采用当前财务战略对企业现实情况的影响,总结当前财务战略正确的做法,发现其中可以改进的问题。对企业财务战略相关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提出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向。总结万华化学财务战略成功的经验,为其他企业集团财务战略规划提供有益的借鉴。

陶朝鹏[6](2020)在《EM公司技术营销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EM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生产有机硅产品的企业,2017年完成了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形成了有机硅的全产业链结构,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将大力推进有机硅在建筑、电子电器、电力和新能源、医疗及个人护理、纺织、工业助剂、日用品及交通运输等下游领域的应用,终端客户群体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供原料给下游厂商的模式变为直接生产满足终端客户需求的有机硅产品,原来的传统营销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必须根据终端市场结构的改变,构建新的技术营销体系,满足专业化市场的需求,提升公司整体的竞争力。由于产品在下游应用具有特殊性,销售过程中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作指导,将产品知识和应用技术相结合,以准确无误的给客户提供适合的产品,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包括:产品需求、服务需求、技术需求、解决方案需求。因此,营销过程中应该将产品、服务、技术三者进行有机结合,构建销售的整体概念即技术营销。本文从技术营销发展的背景出发,介绍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梳理文献,比较了营销、技术营销的概念以及技术营销的优势,分析和理解技术营销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有机硅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现状。利用SWOT战略分析法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 EM公司营销存在问题,从目标市场选择、体系框架构建、技术营销策略实施、技术营销绩效评价、技术营销组织和人员保障措施实施方面设计构建EM公司技术营销体系。本研究旨在加快推动EM公司由传统营销向技术营销转变,提升公司整体的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霍元彬[7](2020)在《整体上市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万华化学为例》文中认为在国企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整体上市作为重要手段之一,受到企业的欢迎。整体上市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创新成果,是相对于分拆上市而言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本市场建立初期,通过剥离优质资产分拆上市而导致的关联交易、同业竞争、公司缺乏独立性等历史遗留问题,同时能够优化股权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公司绩效,积极推动了我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但是,自2004年国内首家企业成功整体上市至今,也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其发展并不成熟,国内学者对于整体上市的研究也没有得出统一定论,整体上市过程中诸多问题仍需重点关注。因此,本文对实施整体上市的典型案例进行绩效评价分析,以期充实整体上市案例研究,为后来者提供帮助。本文将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以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华化学”)吸收合并烟台万华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华化工”)这个山东省首家整体上市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整体上市对万华化学公司绩效的影响。首先,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整体上市的相关概念、理论;然后,引入万华化学和万华化工整体上市的案例,从行业背景、公司基本情况和整体上市的动因、模式、过程方面进行介绍;接着从整体上市对公司绩效影响的作用路径方面进行介绍分析,进而运用事件研究法,分析整体上市前后公司的超额收益率,进行整体上市的短期市场绩效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整体上市前后的财务指标进行排名分析,进行整体上市的财务绩效分析。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市使万华化学公司绩效得以提升。最后,本文对后续拟整体上市的公司和政府相关部门给出建议。

肖龙[8](2020)在《X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了汽车后市场,汽车精细化学品市场需求量也在随之增长,发展前景广阔。伴随着2004年整车销售黄金时期的终止,汽车精细化学品销售开始出现微幅的负增长。这表明汽车精细化学品行业正在变得越来越标准化,汽车精细化学品市场正在走向成熟。由于大型汽车销售集团越来越关注精细化学品对于企业的营业额和利润等各方面的影响,汽车精细化学品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相关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如何基于当前市场环境背景下,加快汽车精细化学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是研究的主题。X公司经过十几年发展,目前产品销售在国内排行领先,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以X公司为例,分析汽车精细化学品加工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指明他们未来的发展战略,加强X公司的战略管理。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整理国内外现状,发现目前关于汽车精细化学品加工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内容较少,因此确定以X公司为例,并使用文献研究法和定性定量组合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其次,了解汽车精细化学品的概念、分类、功能,分析战略管理理论,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再次,从管理构架、公司体制、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四个方面分析X公司内部情况,发现X公司的公司体制、人力和财务资源存在不足。然后使用PEST、五力模型分析X公司的宏观和行业环境,结合行业的发展现状,然后使用SWOT矩阵模型,组织X公司的优和劣势、机遇和威胁,分析X公司的发展战略。由此确定X公司的战略目标为中国市场同水平企业中份额超过50%,研发有创新性突破,分为发动、计划、运作、控制与评估这四个阶段实施。最后,为了确保X公司发展战略能够顺利进行,提出要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加快人力资源改革、调整企业股权结构、改变企业财务情况的保障措施。

陈潇[9](2020)在《利益集团与美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政策演变研究(1933-1996)》文中指出20世纪的美国农业领域,农业资源环境所承受的来自人类活动的压力逐年加大,特别是农药化肥的无节制使用,使得农业土地资源、水资源等方面的环境问题愈加严重,由此导致的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资源衰竭的威胁愈演愈烈。特别是在20世纪30年代遽然降临的南部大平原的沙尘暴事件,使得美国政府与社会公众将目光投射到农业资源环境保护领域,此为美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政策登上历史舞台的滥觞。本研究通过对这段美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政策演变史的回顾与挖掘发现,美国对农业资源环境的保护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典范作用,但是其政策制度的发展与演化历经了复杂的变迁过程。自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60多年间历经了起步—迟滞—快速发展的演变,这牵涉到美国经济社会中众多具有特定利益诉求与价值偏好的利益集团。而恰恰是这些追逐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竞争、博弈与调试,使得美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政策映现出异彩纷呈的动态演进过程。通过对现有的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以往对于美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学、法学或环境学领域中对相关政策的文本叙述与阐释,侧重于对政策自身轨迹运行的归纳与总结,较少基于经济学的视角的建构、比对与分析。本文尝试运用经济学中的利益集团理论,将政策演进的动态过程及影响因素纳入政策结果的静态框架下,围绕利益集团在政策演进过程中力量的变化,对其型塑政策演进的影响途径进行深入而具体的探究,以展开政策演变内在逻辑和发展路径的细致刻写,分解并化约出美国农业资源保护政策演化的内在规律。美国的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政策旨在通过向农民提供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以鼓励农民保护和改善农业资源环境。从最初将补偿机制与减少规定农产品的耕地面积相捆绑,过渡到将补偿机制与休耕退耕的面积相挂钩,最后改善为将补偿机制与实际环境绩效相对接,使得美国农业资源环境的保护渐进良序,日趋完善。本文采用历史分析与逻辑论证、归纳分析方法与演绎分析方法相结合等多种研究方法,得出如下结论:1.影响美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政策演变的核心行动集团主要是农场主利益集团、农化企业利益集团、消费者和环保组织利益集团。耕作、污染与健康三要素始终镶嵌于美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与演进中,与此相依附的是农场主利益集团、农化企业利益集团、消费者和环保组织利益集团。农场主利益集团对于政策中政府补贴和收入支持的追求构成了其努力构筑并巩固政策演进中霸主性垄断地位的主要动因;农化企业利益集团对农化产品销量增加带来的丰厚利润的追逐成为了其攫取政策演进中强有力的主导性地位的首要因素;消费者和环保组织利益集团对政策变迁中健康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吁求形成了其努力争取政策演进中优势性地位的重要动力。2.美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政策的演变是利益集团在政府内外互相影响和博弈的结果。一方面通过合作和博弈构成政策演进中此消彼长的能动力量,另一方面通过影响竞选、组织示威、构建联盟、专业游说的核心工具构建“接触”或“进入”政府机构的有效路径,并利用媒体舆论的政策宣传优势以及与国家政党间利益的交叠,强化路径实施中对利益集团相关利益的表达,从而有效地影响决策过程以达成利益诉求的实现。在政策演进的起步阶段,农场主利益集团通过示威、游说等方式与决策者构筑了密切关联,通过媒体对“拯救土壤、摆脱绝望”的舆论宣传,有力赢取了公众对法案的支持,并通过对党派纷争引发的矛盾的化解,掌控了影响政策变迁的主导权;在政策演进的迟滞阶段,农化企业利益集团由于意外获取了上一阶段的政策红利而展开了与决策者建立紧密关系的路径实施,通过与农场主利益集团建立同盟、影响竞选的手段,利用媒体对“控制虫害、征服自然”的舆论导向,积极促进政策对上一阶段以补贴与退耕面积相挂钩为主要激励机制的延续。农场主利益集团由于对党派纷争带来的内部分歧的有效调和从而继续把持着垄断地位的优势;在政策演进的快速发展阶段,消费者和环保组织通过建立同盟、影响竞选和专业游说等渠道对决策者构建了强大影响。通过媒体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农业”理念的舆论渗透,有力协调了利益集团间的矛盾冲突,并通过对两党共同目标的适时而准确的把握从而有效摆脱了党派纷争引发的意见分歧。3.美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政策演进中利益集团的角色表征影响政策变迁的方向和效率。在政策演进的起步阶段,集体行动的困境使具有公共利益集团属性的消费者和环保组织利益集团难以形成有效“接近”政府机构的条件,从而难以实现决策过程中对公共利益的表达。将补贴与减耕面积相挂钩的环境激励机制开启了政策演进的发展历程,短期成效凸显,但并未能形成环境效益的持续提高;在政策演进的迟滞阶段,不惜削减公共利益而最大限度展开逐利行为的农场主利益集团和农化利益集团通过生产和销售农化产品的农业综合企业组成利益联盟,加剧了农化产品滥用所导致的环境效益和健康效益的吞噬。农场主利益集团和农化企业利益集团的利益勾稽降低了政策演进的变迁效率,使政策演进陷入发展迟滞期;在政策演进的快速发展阶段,可持续农业理念下共容利益的达成促使环境效益和健康效益得以快速提高,消费者和环保组织利益集团所代表的公共利益通过政策演进得以充分释放。4.外生变量的引入和系统的开放性有利于美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政策变迁效率的提高。牵绊于集体行动的困境带来的阻碍,在政策演变起步阶段和迟滞发展阶段,消费者和环保组织利益集团难以获取型塑政策变迁的优势性主导地位。60年代媒体舆论对农化产品危害的披露使消费者和环保组织利益集团摆脱了“信息不对称”的牵制。同时,通过媒体舆论对可持续农业理念的渗透促进了利益集团间利益的共容,促成了政策演进朝着符合公共利益的方向的快速发展。此外,70年代政府对国会委员会巨大权力的终结有力瓦解了农场主利益集团和农化企业利益集团在政策进程中的垄断地位,国会在政策立法方面的透明度得以极大增强,国会的立法程序得以对公众开放,同时,议员的活动由于受到公众和媒体的共同监督,使得原有通过内部权力而进行的私下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媒体舆论监督和宣传的优势以及系统的开放性对政策变迁障碍的矫正,使得美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政策变迁的良性发展效率得以成功推进,促进“整体最优”的社会效率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健康效益的提升中得以全面实现。30年代到90年代期间美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政策的演变过程,充分诠释出利益集团的博弈竞争对社会整体绩效发挥的重要影响。作为非点源污染重灾区的农业资源环境的保护,承载着全体人类、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宏大使命,厘清并谴除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政策演进中的利益掣肘,对于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肖雪芬[10](2020)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企业战略选择的研究评价 ——基于双案例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5年年末提出的,至今已有超过四年的时间,各企业完成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成果也开始显现。本文试基于“新供给经济学”理论和价值创新的战略管理理论,选取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企业,以两家企业实现供给侧改革的措施与成效为切入点,通过案例分析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企业的战略选择进行研究。案例研究发现,万华化学的战略以创新为着力点,通过企业制度改革和技术创新,从而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和供给创新,淘汰落后产能的效果也较为明显,且企业经营绩效较原有水平有明显提高。双环科技的战略选择则更倾向于防御型。双环科技通过转让子公司股权和改良设备来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去产能和降成本的任务,淘汰落后产能有一定效果,但产品成本降低没有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经营绩效出现下滑。由此可得出结论,采用了以创新为着力点的战略选择的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完成度更高,企业的绩效水平也相对较高。我国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有文献中,研究方向大多集中在探讨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从宏观调控层面给出建议。本文以微观层面为切入点,以企业为主题探究企业的战略选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起到的作用,为中国特色的新供给经济学和价值创新的战略管理理论提供了事实证据,并为企业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一些经验以供参考。

二、西方大型精细化学品公司对市场的评估和举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方大型精细化学品公司对市场的评估和举措(论文提纲范文)

(1)泸天化股份破产重整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破产重整
        2.1.2 破产重整程序
        2.1.3 破产重整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营运价值理论
        2.2.2 利益与共理论
        2.2.3 社会政策理论
        2.2.4 企业价值理论
第三章 泸天化股份破产重整的案例介绍
    3.1 泸天化股份破产重整背景
        3.1.1 我国上市公司重整现状
        3.1.2 泸天化系简介
        3.1.3 泸天化股份重整前财务状况
    3.2 泸天化股份破产重整方案
        3.2.1 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
        3.2.2 债权分类、调整及受偿方案
        3.2.3 经营方案
        3.2.4 子公司和宁化学重整方案
    3.3 泸天化股份重整路径
第四章 泸天化股份破产重整的案例分析
    4.1 泸天化股份破产重整的合理性分析
        4.1.1 泸天化股份破产原因分析
        4.1.2 泸天化股份重整动因分析
    4.2 泸天化股份重整举措及影响
        4.2.1 多措并举化解债务危机
        4.2.2 引入重整投资人
        4.2.3 重整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
        4.2.4 优化资产结构,提高偿债能力
        4.2.5 优化经营方案
第五章 泸天化股份破产重整的效果分析
    5.1 泸天化股份重整的短期市场反应
    5.2 泸天化股份重整的中长期财务绩效
        5.2.1 偿债能力
        5.2.2 盈利能力与收益质量
        5.2.3 成长能力
        5.2.4 营运能力
        5.2.5 同行业比较
        5.2.6 综合财务绩效
    5.3 泸天化股份破产风险再检验
第六章 泸天化股份破产重整的案例启示与建议
    6.1 泸天化股份破产重整中尚存问题
    6.2 泸天化股份破产重整的启示与建议
        6.2.1 对进入破产重整的上市公司
        6.2.2 对其他上市公司
        6.2.3 对政府及金融机构债权人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BC公司国际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和研究思路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方法
        1.2.4 论文结构及技术路线
2 案例正文
    2.1 BC公司及其化工板块组织架构
        2.1.1 BC公司介绍
        2.1.2 BC公司化工板块组织架构
    2.2 专有技术介绍
    2.3 专有技术引进过程介绍
    2.4 技术引进项目合同管理问题描述
        2.4.1 被对方施加不公平条款
        2.4.2 产品质量低劣
        2.4.3 技术创新成果被对方独占
        2.4.4 专有技术资料外流泄密
3 案例分析
    3.1 理论依据阐述
        3.1.1 技术引进项目合同管理
        3.1.2 技术引进项目合同风险管理
    3.2 BC公司引进专有技术项目过程问题分析
        3.2.1 对合同条款审查准备不足
        3.2.2 调研不深且合同约束不够
        3.2.3 对限制性条款疏忽
        3.2.4 保密管理工作不到位
4 BC公司技术引进项目问题解决方案
    4.1 做好合同谈判前准备
        4.1.1 制定合同谈判策略
        4.1.2 制定合同文本审查方案
    4.2 加深可研深度设置保障措施
        4.2.1 做好详实的可行性研究
        4.2.2 在合同内设置保障措施
    4.3 做好限制性条款预防及应对
        4.3.1 加强合同文本审查工作
        4.3.2 变更单方非互惠条款为互惠条款
    4.4 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及竞业限制协议
        4.4.1 与涉密员工签订保密协议
        4.4.2 与员工签订竞业禁止协议
        4.4.3 公司内制定保密管理措施
5 实施解决方案的保障措施
    5.1 完善人资配置与加强员工培训
        5.1.1 完善人力资源规划配置
        5.1.2 加强员工知识技能培训
    5.2 增强企业的国际化视野
        5.2.1 在法律意识方面向国际化看齐
        5.2.2 吸纳和培养优秀的国际型人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及财政支持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主题与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一般风险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研究
        1.2.2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研究
        1.2.3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与产业政策
        1.2.4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与技术经济
        1.2.5 政府投资基金与财政支持机制
        1.2.6 文献评述
    1.3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理论基础
        1.3.1 市场失灵理论
        1.3.2 财政相关理论
        1.3.3 政府失灵及委托代理理论
        1.3.4 政策性金融理论
        1.3.5 理论评述
    1.4 主要概念界定
        1.4.1 政府投资基金的概念
        1.4.2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概念
        1.4.3 财政支持机制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与逻辑结构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方法
    1.6 可能存在的创新与不足
        1.6.1 本文的创新
        1.6.2 存在的不足
2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发展现状分析
    2.1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设立情况
        2.1.1 我国政府投资基金的总量及结构情况
        2.1.2 国家级政府投资基金的设立及分类情况
    2.2 财政对政府投资基金的支持机制现状
        2.2.1 财政对政府投资基金的出资支持
        2.2.2 其他配套支持机制
        2.2.3 政府投资基金相关支持部门现状
3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三维度分析
    3.1 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
        3.1.1 社会综合收益最大化的宏观策略模型
        3.1.2 社会综合收益最大化的微观机制模型
        3.1.3 投资方向的宏观策略内涵
        3.1.4 投资方向的微观策略内涵
    3.2 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式
        3.2.1 投资方式的模型构建
        3.2.2 投资方式的宏观策略内涵
        3.2.3 投资方式的微观策略内涵
    3.3 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时点
        3.3.1 不同水平生产模型的构建
        3.3.2 宏观策略层面的投资时点内涵
        3.3.3 微观策略层面的投资时点内涵
        3.3.4 低水平经济均衡的判断依据
4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实证分析
    4.1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分析
        4.1.1 高带动效应产业分析
        4.1.2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投资方向的特点分析
        4.1.3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投资方向的宏观效果分析
    4.2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式分析
        4.2.1 数据的分类处理
        4.2.2 模型与变量设置
        4.2.3 回归结果
        4.2.4 对回归结果的分析
    4.3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时点分析
        4.3.1 对经济均衡水平的研判
        4.3.2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时点的微观效果分析
        4.3.3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时点的宏观效果分析
    4.4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效果评价的案例分析
        4.4.1 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的成功案例分析
        4.4.2 基金的失败案例分析
        4.4.3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效果评价
    4.5 财政支持机制对投资策略的影响分析
        4.5.1 财政支持机制影响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
        4.5.2 财政支持机制影响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式
        4.5.3 财政相关机制变化影响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时点
        4.5.4 财政的公共性是投资策略得以切实执行的机制保障
        4.5.5 财政的资本动员机制是提升投资策略效果的物质保障
5 美国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及财政支持机制经验借鉴
    5.1 美国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分析
        5.1.1 DARPA计划的投资方向
        5.1.2 SBIC计划的投资方向
    5.2 美国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式分析
        5.2.1 美国政府投资基金的间接投资策略
        5.2.2 美国政府投资基金的直接投资策略
    5.3 美国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时点分析
        5.3.1 美国经济达到低水平均衡的宏观指标
        5.3.2 美国经济达到低水平均衡的产业结构指标
    5.4 美国政府投资基金的监管与支持机制分析
        5.4.1 DARPA计划及其监管与支持机制
        5.4.2 SBIC计划及其监管与支持机制
    5.5 中美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对比分析
        5.5.1 中美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相同点
        5.5.2 中美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及支持机制的不同点
    5.6 美国经验对中国政府投资基金的借鉴意义
        5.6.1 投资于市场失灵明显并且社会综合收益高的领域
        5.6.2 提高财政资金投入强度并实现差异化出资安排
        5.6.3 采取信息成本最低的投资方式
        5.6.4 在经济实现低水平均衡后才进行大规模投资
        5.6.5 建立完善的基金支持机制
6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及财政支持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6.1 政府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
        6.1.1 投资方向不当导致投资策略执行偏差
        6.1.2 直接投资方式占比过高与成功经验不符
        6.1.3 基金部门化和同质化降低了投资策略的有效性
        6.1.4 单只基金规模过大造成忽视投资策略经济性的压力
    6.2 财政支持机制存在的问题
        6.2.1 相关配套支持机制的碎片化
        6.2.2 资本动员机制缺乏稳定性和带动性
        6.2.3 缺乏政策之间的统筹协调
    6.3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6.3.1 转轨中部门和局部利益尾大不掉导致战略扭曲
        6.3.2 深化财政制度改革不到位
        6.3.3 基金预算绩效管理措施不到位
        6.3.4 基金立法不健全且执行机构缺失
7 完善财政支持机制优化投资策略的思路与建议
    7.1 以现代财政制度为统领建立通盘的政府投资基金体系
    7.2 以财政全域治理理念建立常态化的财政支持机制
        7.2.1 建立现代政府投资基金预算制度
        7.2.2 加强财政对政府投资基金的差异化投入力度
        7.2.3 落实财政绩效管理机制
        7.2.4 理顺政府间财权与事权关系
    7.3 由财政部牵头建立政府投资基金监管体系
        7.3.1 部际协调监管模式
        7.3.2 组建政策性金融监管委员会模式
        7.3.3 建立统一规范的基金管理制度
    7.4 优化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策略
        7.4.1 细分与整合现有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
        7.4.2 缩小单只基金的资金管理规模
        7.4.3 降低国家级基金直接投资方式的比重
        7.4.4 改变部门各自为政的基金设立方式
        7.4.5 动态优化掌握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时点
    7.5 建立科技银行创新财政投入方式
    7.6 加强政府投资基金相关政策的统筹协调
        7.6.1 加强制度统筹协调
        7.6.2 加强政策执行协调
        7.6.3 加强人员交流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4)S公司化工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理论综述
    2.1 市场营销理论综述
        2.1.1 市场营销概念界定
        2.1.2 市场营销战略理论
        2.1.3 市场营销组合理论
    2.2 化工产品市场营销研究现状
第3章 S公司化工产品市场营销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S公司概况
        3.1.1 S公司简介及历史沿革
        3.1.2 S公司的主营业务
        3.1.3 S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
        3.1.4 S公司的组织结构
    3.2 S公司化工产品营销现状分析
        3.2.1 S公司营销模式的历史沿革
        3.2.2 现阶段S公司营销模式特点
    3.3 S公司化工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3.3.1 营销缺乏战略规划
        3.3.2 营销手段缺乏创新
        3.3.3 营销人员专业化水平不足
        3.3.4 营销行为体系不健全
        3.3.5 市场信息系统欠缺
第4章 S公司化工产品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法律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社会文化环境
        4.1.4 技术环境
    4.2 产业环境分析
        4.2.1 化工产业环境现状
        4.2.2 主要竞争对手的分析
    4.3 S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3.1 S公司资源能力分析
        4.3.2 S公司企业文化分析
    4.4 S公司的SWOT分析
第5章 S公司化工产品营销策略优化
    5.1 S公司化工产品的目标市场营销战略优化
        5.1.1 S公司化工产品的市场细分
        5.1.2 S公司化工产品的目标市场选择
        5.1.3 S公司化工产品的市场定位战略
    5.2 S公司化工产品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优化
        5.2.1 产品策略的优化
        5.2.2 价格策略的优化
        5.2.3 渠道策略的优化
        5.2.4 促销策略的优化
第6章 S公司化工产品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措施
    6.1 营销管理制度的优化
        6.1.1 强化市场部调研分析机制
        6.1.2 设立产品经理岗位
        6.1.3 调整营销考核机制和导向
        6.1.4 市场营销和服务流程的设计
    6.2 人才培训保障
        6.2.1 建立系统的培训制度
        6.2.2 采取分类培训模式
        6.2.3 实施案例教学,建立销售模板
    6.3 财务保障
        6.3.1 强化财务监管职能,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6.3.2 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战略实施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
        1.3.2 财务战略研究理论基础、内容与定位
        1.3.3 企业财务战略规划与制定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1 本文研究的内容
        1.4.2 本文研究方法
2 财务战略研究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
    2.1 财务战略的相关理论基础
        2.1.1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财务战略研究
        2.1.2 基于可持续增长率的企业财务战略研究
        2.1.3 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财务战略研究
        2.1.4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财务战略研究
    2.2 财务战略的分析方法
        2.2.1 财务战略矩阵
        2.2.2 哈佛分析框架
3 万华化学的哈佛框架分析
    3.1 万华化学的战略分析
        3.1.1 万华化学简介与行业发展现状
        3.1.2 万华化学SWOT分析
        3.1.3 万华化学SWOT交叉分析
    3.2 万华化学的会计分析
        3.2.1 万华化学报表结构分析与重要会计项目
        3.2.2 万华化学关键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3.3 万华化学财务分析
        3.3.1 万华化学报表趋势分析
        3.3.2 万华化学财务比率分析
        3.3.3 万华化学杜邦分析
    3.4 万华化学前景分析
        3.4.1 行业前景分析
        3.4.2 公司前景分析
4 万华化学财务战略现状与问题
    4.1 万华化学财务战略解析
        4.1.1 万华化学筹资战略解析
        4.1.2 万华化学投资战略解析
        4.1.3 万华化学运营战略解析
        4.1.4 万华化学分红战略解析
    4.2 万华化学当前财务战略存在的问题
5 万华化学财务战略优化与具体举措建议
    5.1 万华化学整体财务战略优化
        5.1.1 万华化学针对当前问题的战略优化方向
        5.1.2 万华化学财务战略优化重点与各方面系统结合
    5.2 万华化学财务战略优化举措建议
        5.2.1 万华化学融资战略举措建议
        5.2.2 万华化学投资战略举措建议
        5.2.3 万华化学运营战略举措建议
        5.2.4 万华化学股利分配战略举措建议
6 研究结论与研究局限
    6.1 研究结论与建议
    6.2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6)EM公司技术营销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研究目的与创新点
        1.4.1 研究目的
        1.4.2 创新点
    本章小结
第2章 技术营销文献综述
    2.1 市场营销的定义
    2.2 技术与营销的关系
    2.3 技术营销的定义
        2.3.1 技术营销的定义
        2.3.2 技术营销的特点
    2.4 技术营销应用现状
    2.5 技术营销发展的动因
    本章小结
第3章 有机硅行业发展宏观环境与行业现状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文化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有机硅行业现状分析
        3.2.1 有机硅行业发展
        3.2.2 有机硅行业现状概述
        3.2.3 有机硅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3.2.4 有机硅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2.5 有机硅行业发展趋势及消费者分析
    本章小结
第4章 EM公司SWOT与营销现状分析
    4.1 EM公司发展概况
        4.1.1 EM公司简介
        4.1.2 EM公司组织结构
    4.2 EM公司SWOT分析
        4.2.1 优势分析
        4.2.2 劣势分析
        4.2.3 机会分析
        4.2.4 威胁分析
    4.3 EM公司营销现状
        4.3.1 产品现状
        4.3.2 销售量现状
        4.3.3 销售区域分布
        4.3.4 EM公司营销现状
    4.4 EM公司营销调查问卷分析
        4.4.1 问卷调查对象描述
        4.4.2 营销职能与公司发展战略不匹配
        4.4.3 产品覆盖面低,无法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4.4.4 无法完全匹配专业化市场需求
        4.4.5 研发投入不足,与国外巨头仍存在较大差距
        4.4.6 专业化领域品牌知名度不足
    本章小结
第5章 EM技术营销体系构建与实施
    5.1 技术营销体系构建的依据
        5.1.1 技术营销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5.1.2 体系构建的原则和考虑的因素
        5.1.3 体系构建的目标与思路
    5.2 EM公司技术营销体系构建内容
        5.2.1 EM公司目标市场选择
        5.2.2 EM公司技术营销框架设计
    5.3 EM公司技术营销体系构建实施
        5.3.1 EM公司技术营销的实施流程
        5.3.2 EM技术营销策略
        5.3.3 EM技术营销绩效考评
    5.4 EM技术营销组织与人员保障
        5.4.1 产品保障措施
        5.4.2 技术保障措施
        5.4.3 人才资源保障措施
        5.4.4 组织运行效率保障
        5.4.5 政策支持保障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调查问卷 EM企业技术营销调研问卷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附件2:学位论文书脊示例

(7)整体上市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万华化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论文的不足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整体上市的概念
        2.1.2 公司绩效的概念
    2.2 整体上市相关理论
        2.2.1 整体上市的动因
        2.2.2 整体上市的模式
    2.3 整体上市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理论
        2.3.1 企业边界理论
        2.3.2 协同效应理论
        2.3.3 规模经济理论
        2.3.4 关联交易理论
    2.4 整体上市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2.4.1 整体上市通过调整企业边界影响公司绩效
        2.4.2 整体上市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影响公司绩效
        2.4.3 整体上市通过促进规模效应影响公司绩效
        2.4.4 整体上市通过减少关联交易影响公司绩效
3 万华化学整体上市的案例介绍
    3.1 行业背景介绍
    3.2 涉及方简介
        3.2.1 万华化学简介
        3.2.2 烟台万华化工简介
    3.3 万华化学整体上市的过程
        3.3.1 整体上市的动因
        3.3.2 整体上市的模式
        3.3.3 整体上市过程及股权结构变化
4 整体上市对万华化学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
    4.1 整体上市对万华化学绩效影响的作用路径分析
        4.1.1 整合核心业务,提升行业地位
        4.1.2 减少关联交易,增强经营独立性
        4.1.3 发挥规模和协同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
    4.2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短期市场绩效分析
        4.2.1 事件研究法
        4.2.2 确定研究事件及事件日
        4.2.3 确定事件期及估计期
        4.2.4 计算超额收益率及累计超额收益率
        4.2.5 分析整体上市的短期市场绩效
    4.3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财务绩效分析
        4.3.1 因子分析法
        4.3.2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3.3 因子分析过程及综合财务绩效得分
        4.3.4 分析整体上市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
    4.4 案例小结
5 万华化学整体上市的启示与建议
    5.1 公司层面
        5.1.1 看准上市时机,选好上市模式
        5.1.2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合理评估自身能力
        5.1.3 整体上市需立足于公司战略
        5.1.4 加强整体上市的风险防范
    5.2 政府层面
        5.2.1 建立健全整体上市制度
        5.2.2 严格整体上市审批制度,加强对资产评估的监管
        5.2.3 完善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X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2.1 汽车精细化学品概述
        2.1.1 基本含义
        2.1.2 主要的分类
        2.1.3 主要功能
    2.2 研究的相关理论
        2.2.1 战略管理的过程及模式
        2.2.2 战略管理的分析工具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X公司外部分析
    3.1 X公司的宏观环境
        3.1.1 政治法律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X公司的行业环境
        3.2.1 行业发展历程
        3.2.2 行业发展的特征
        3.2.3 行业发展的趋势及前景
    3.3 X公司的行业竞争分析
        3.3.1 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3.3.2 潜在竞争者
        3.3.3 替代产品威胁
        3.3.4 供应商议价能力
        3.3.5 客户议价能力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X公司内部分析
    4.1 X公司简介
    4.2 管理架构分析
    4.3 公司体制分析
    4.4 人力资源分析
    4.5 财务资源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X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及实施
    5.1 战略目标
    5.2 战略重点
    5.3 SWOT矩阵及总体战略选择
    5.4 经营战略的选择
    5.5 划分战略实施阶段
        5.5.1 发动阶段
        5.5.2 计划阶段
        5.5.3 运作阶段
        5.5.4 控制与评估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X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完善企业内部管理
    6.2 加快人力资源改革
    6.3 转变营销观念
    6.4 改变企业财务情况
    6.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利益集团与美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政策演变研究(1933-199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美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政策的国外研究现状
        1.2.2 美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政策的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基本框架内容
    1.4 创新和不足
        1.4.1 本文创新之处
        1.4.2 本文不足之处
    1.5 技术路线图
第2 章 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构建:利益集团理论
    2.1 利益集团理论
        2.1.1 利益集团的基本概念
        2.1.2 利益集团理论的提出
        2.1.3 利益集团理论的演进
    2.2 利益集团与制度变迁的关系
        2.2.1 制度的基本概念
        2.2.2 制度变迁的内涵
        2.2.3 利益集团的制度变迁理论
第3 章 利益集团与美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
    3.1 政策的特点和制定程序
        3.1.1 组织架构和特点
        3.1.2 议题的内容筛选
        3.1.3 草案的多层审议
        3.1.4 法案的最终通过
    3.2 利益集团对政策制定的影响途径
        3.2.1 通过政府机构
        3.2.2 通过舆论媒体
        3.2.3 通过国家政党
第4 章 政策演进中的利益集团分析
    4.1 农场主利益集团
        4.1.1 主要代表性团体与态度
        4.1.2 与政府机构关系的构建
        4.1.3 霸主地位的确立与巩固
        4.1.4 强大势力的弱化与侵蚀
    4.2 农化企业利益集团
        4.2.1 主要代表性团体与态度
        4.2.2 与政府机构关系的构建
        4.2.3 雄厚势力的构筑与累积
        4.2.4 环保时代的转型与扩张
    4.3 消费者和环保组织利益集团
        4.3.1 主要代表性团体与态度
        4.3.2 与政府机构关系的构建
        4.3.3 劣势条件下的妥协与漠视
        4.3.4 协同奋战中的纠正与变革
    4.4 利益集团间博弈与竞争
        4.4.1 农场主利益集团与消费者和环保组织利益集团的博弈
        4.4.2 农化企业利益集团与消费者和环保组织利益集团的博弈
        4.4.3 消费者和环保组织利益集团与农场主、农化企业利益集团的博弈
    4.5 本章小结
第5 章 起步阶段(30-40 年代)
    5.1 政策演进的外部环境和历史条件
        5.1.1 立法的外部冲击:沙尘暴灾害
        5.1.2 竞选的利益考量:经济大危机
    5.2 起步阶段的政策构成
        5.2.1 1933 年《农业调整法》
        5.2.2 1936 年《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
        5.2.3 1938 年《农业调整法》
    5.3 利益集团影响政府机构的核心工具
        5.3.1 暴力示威
        5.3.2 专业游说
        5.3.3 内部结盟
        5.3.4 影响竞选
    5.4 利益集团渗透舆论媒体的行动选择
        5.4.1 主题宣传:拯救土壤、摆脱绝望
        5.4.2 利益博弈:对消费者利益诉求的协调
    5.5 利益集团与国家政党的利益交叠
        5.5.1 与共和党的依附与合作:农业局联合会对政治候选人的培养
        5.5.2 与民主党的依附与合作:农业局联合会对党派纷争矛盾的化解
    5.6 利益集团型塑政策演化的过程和结果
        5.6.1 关键性政策法案的形成:1933 年《农业调整法》
        5.6.2 型塑政策的结果和影响:短期成效凸显
    5.7 本章小结
第6 章 迟滞阶段(50-60 年代)
    6.1 政策演进的外部环境和历史条件
        6.1.1 立法的外部冲击:尘暴和旱灾
        6.1.2 竞选的利益考量:农业危机
    6.2 迟滞阶段的政策构成
        6.2.1 1956 年“土壤银行计划”
        6.2.2 1962 年“资源保护和发展计划”
    6.3 利益集团影响政府机构的核心工具
        6.3.1 建立同盟
        6.3.2 影响竞选
    6.4 利益集团渗透舆论媒体的行动选择
        6.4.1 主题宣传:控制虫害、征服自然
        6.4.2 利益博弈:对消费者真实信息的蒙蔽
    6.5 利益集团与国家政党的利益交叠
        6.5.1 与共和党的依附与合作:党派纷争引发集团内部的分裂
        6.5.2 与民主党的依附与合作:农业局联合会对内部裂痕的调和
    6.6 利益集团型塑政策演化的过程和结果
        6.6.1 关键性政策法案的形成:1956 年“土壤银行计划”
        6.6.2 型塑政策的结果和影响:资源破坏加剧
    6.7 本章小结
第7 章 快速发展阶段(80-90 年代)
    7.1 政策演进的外部环境和历史条件
        7.1.1 立法的外部冲击:严重旱灾
        7.1.2 竞选的利益考量:农业危机
    7.2 快速发展阶段的政策构成
        7.2.1 1985 年“交叉合规计划”和“水土保护储备计划”
        7.2.2 1990 年“湿地储备计划”和“未来农场计划”
        7.2.3 1996 年“环境质量激励计划”
    7.3 利益集团影响政府机构的核心工具
        7.3.1 建立同盟
        7.3.2 影响竞选
        7.3.3 专业游说
    7.4 利益集团渗透舆论媒体的行动选择
        7.4.1 主题宣传:环境保护、可持续农业
        7.4.2 利益博弈:对各方利益诉求的契合
    7.5 利益集团与国家政党的利益交叠
        7.5.1 与共和党的依附与合作:农场主利益集团内部凝聚力趋向坍塌
        7.5.2 与民主党的依附与合作:消费者和环保组织利益集团优势伸展
    7.6 利益集团型塑政策演化的过程和结果
        7.6.1 关键性政策法案的形成:1985 年“交叉合规计划”和“水土保护储备计划”
        7.6.2 型塑政策的结果和影响:长期成效显着
    7.7 本章小结
第8 章 利益集团与美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政策演进的归纳与思考
    8.1 归纳总结
        8.1.1 农场主利益集团与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政策的演进
        8.1.2 农化企业利益集团与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政策的演进
        8.1.3 消费者和环保组织利益集团与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政策的演进
    8.2 评价思考
        8.2.1 集体行动的困境为政策变迁带来桎梏
        8.2.2 分利集团的扩大使政策变迁陷入凝滞
        8.2.3 共容利益的达成利于政策变迁的完善
        8.2.4 媒体舆论的监督加速政策变迁的推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10)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企业战略选择的研究评价 ——基于双案例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结构
第二章 理论背景回顾与启示
    2.1 理论背景回顾
        2.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1.2 “新供给经济学”理论
        2.1.3 企业战略和经营绩效
        2.1.4 战略管理理论
    2.2 启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思路设计
    3.2 研究方法选取
    3.3 案例公司选取
    3.4 数据收集分析
第四章 案例介绍与研究
    4.1 案例企业简介
    4.2 万华化学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战略措施
        4.2.1 以企业制度改革完善顶层设计
        4.2.2 以技术创新为思想明确去产能路径
        4.2.3 优化产品结构实现有效供给
    4.3 双环科技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战略措施
        4.3.1 从环保入手实现企业绿色转型
        4.3.2 以技术改造设备提升生产效率
        4.3.3 转让股权化解产能过剩压力
    4.4 企业供给侧改革的成效及对比
        4.4.1 淘汰落后产能效果分析
        4.4.2 优化产品结构效果分析
        4.4.3 科技创新效果分析
    4.5 企业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4.5.1 企业战略类型及对企业绩效的调节作用
        4.5.2 万华化学供给侧改革前后经营绩效分析
        4.5.3 双环科技供给侧改革前后经营绩效分析
        4.5.4 万华化学和双环科技供给侧改革前后绩效对比分析
        4.5.5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启示
    5.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西方大型精细化学品公司对市场的评估和举措(论文参考文献)

  • [1]泸天化股份破产重整的案例研究[D]. 张璨.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BC公司国际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案例研究[D]. 徐世龙.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及财政支持机制研究[D]. 赵鑫.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0(11)
  • [4]S公司化工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蔺坤. 山东大学, 2020(05)
  • [5]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战略实施改进研究[D]. 张小艺.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6]EM公司技术营销体系构建研究[D]. 陶朝鹏.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7]整体上市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万华化学为例[D]. 霍元彬. 北京印刷学院, 2020(08)
  • [8]X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D]. 肖龙.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9]利益集团与美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政策演变研究(1933-1996)[D]. 陈潇. 辽宁大学, 2020(08)
  • [10]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企业战略选择的研究评价 ——基于双案例的案例研究[D]. 肖雪芬. 内蒙古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西方大型精细化工企业的市场评估和举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