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子技术保护逆变器电路中的晶闸管

用电子技术保护逆变器电路中的晶闸管

一、用电子技术保护逆变电路中的晶闸管(论文文献综述)

刘建文[1](2021)在《小型电子感应加速器脉冲电流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杰[2](2021)在《基于频率自动跟踪及功率调节技术的超声波电源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超声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在超声清洗、超声焊接、超声加工器件等领域应用广泛,这些超声设备的使用离不开超声波电源的支持。超声波电源系统分为驱动电源和负载两部分,其作用是将电能转换成与负载相匹配的高频交流电信号。负载通常为超声波换能器,由单晶材料构成,内部参数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系统工作在非谐振状态,造成系统损耗增加及输出功率不稳定。本文围绕以上问题,设计了一款工作稳定、效率高,且能够实现频率自动跟踪、输出功率可调的超声波电源。首先,对超声波电源主电路进行研究。设计了由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BUCK斩波电路、单相全桥逆变电路、负载匹配网络电路构成的主电路拓扑结构,并对主电路元器件进行参数计算与选型。在频率匹配方面,选择串联谐振频率作为换能器的工作频率方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改进型数字电感匹配网络电路。在阻抗匹配方面,利用高频变压器实现阻抗变换,并对变压器结构参数进行详细设计。其次,对超声波电源的控制算法进行研究。在频率自动跟踪技术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PI-DDS技术的谐振频率自动识别算法,解决了传统超声波电源存在频率漂移、跟踪响应慢的问题。在相位差检测技术方面,选择过零比较法作为相位差检测方法,以提高检测精度。在功率控制技术方面,采用二阶滑模变结构算法自动控制BUCK驱动信号的占空比,以实现功率稳定调节。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仿真模型,分别对上述算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进行验证。再次,对超声波电源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进行设计。在硬件方面,选择的主控芯片型号为STM32F103RCT6,分别对芯片外围电路、采样电路、鉴相电路、驱动电路、DDS信号发生电路、保护电路进行设计。在软件方面,本文采用C语言作为控制系统的开发语言,分别对主程序及各功能子程序进行设计。最后,对所设计的超声波电源实物进行测试,以验证超声波电源的整体功能及相关控制算法的稳定性。

肖迪[3](2021)在《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相关控制问题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以及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大规模发展电动汽车是必然趋势,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必须解决电动汽车快速稳定充电问题。因此大功率直流充电桩是发展方向,但是由于大功率直流充电桩启动冲击电流大、电源模块并联和IGBT模块并联电流均流以及电磁干扰等问题制约了其发展。因此,针对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相关控制问题展开研究,对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首先针对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系统中出现启动冲击电流的问题,在深入研究冲击电流产生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改进的PI闭环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输出电压采样值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利用PI控制对晶闸管触发角连续调节,使整流电路输出电压平缓达到系统稳定运行时的期望值,从而抑制冲击电流。该方法解决了触发角为定值时引起的启动冲击电流过大的问题,通过仿真验证了改进控制方法能够很好地抑制启动冲击电流,并且通过数字化输出触发角的步进角来调整启动过程时间长短。其次针对大功率直流充电桩扩容方法中存在的均流问题,从电源模块和IGBT模块两个层次对并联模块均流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在电源模块并联均流方法中,该方法利用信号采集电路采集检测电阻的电压值,根据电源模块输出外特性和从模块检测电阻与主模块检测电阻的电压差值来调节从模块输出电压;在IGBT模块并联均流方法中,该方法通过改变并联模块电源线出入端的接线位置,使出入端不位于IGBT模块的同一侧,从而避免的并联支路阻抗对电流均衡的影响,从而实现了并联模块的电流均衡。最后针对大功率直流充电桩中存在的电磁干扰问题,结合充电桩的具体结构分别对控制器辅助电源、信号通道以及涡流热效应所产生的电磁干扰进行了分析。一方面可以采用共模抑制电路对干扰进行吸收抑制,并且在排线布局时,尽可能减小金属导体周围产生的磁场强度,另外也可以采用数字滤波算法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降低干扰对信号通道的影响。

路林千[4](2021)在《韶山Ⅳ型电力机车整流电路的改造设计与优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使用的内燃机车已经逐渐被淘汰,以节能、环保、高效为特点的电力机车在我国铁路运输中占据主导地位。由于机车中有较多的非线性元器件存在于变流电路中,而且电力机车在运行时存在各种复杂的工况,这些都会使得机车在运行时产生较多的谐波,危害电力系统并产生不必的损耗,因此对于谐波治理问题必须尤为重视。为建立关于机车主电路的数学模型,本文首先需要先对机车的主电路进行研究,但由于电力机车在运行过程中具有较为复杂的工况,因此还需考虑机车在实际情况下的运行状况。关于求解机车的取用电流大小,可先采用迭代法进行计算,再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最终求解出其数学表达式,分析出机车主电路在不同工作状态下谐波电流的大小,以及谐波电流对功率因数所产生的影响。然后详细介绍SS4型电力机车的控制特性,并对其主要器件进行了阐述,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其仿真模型,从仿真结果中分析当机车运行于牵引工况下时电流、电压波形的变化以及谐波的含量。其次分析HXD3型电力机车牵引传动系统中四象限整流器的作用,利用其特性对原SS4型电力机车的整流电路进行优化与设计;详细阐述了四象限整流器工作原理,并对其谐波进行分析;介绍单极性、双极性PWM调制方法在单相电压型四象限整流器中的应用;对四象限整流器的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针对传统SS4型电力机车在运行时所出现的问题,引用四象限整流器设计出一种新的主电路,分析在不同工况下电路的工作原理;对IGBT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包括其结构、工作原理等,通过选择合适型号的IGBT及其驱动并对其仿真建模,验证了所搭建的模型的正确性;基于瞬态直接电流控制策略,利用所搭建的IGBT及其驱动模型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单相四象限整流器的仿真模型;最后设计Boost升压电路,并建立相应的仿真模型。最后对系统的硬件以及软件进行设计,确定所需的STM32芯片型号,设计电压检测电路、IGBT缓冲电路等外围电路,通过STM32定时器控制PWM波的占空比,利用输出的PWM波形来实现整流和逆变过程。建立相应的系统实验,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利用第四章所建立的IGBT模型、驱动模型、Boost升压电路模型,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优化后SS4型电力机车主电路的仿真模型,针对机车不同的运行工况,对变压器二次侧电压、电流波形、谐波频谱以及功率因数曲线进行分析,通过观察仿真结果验证主电路设计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李万鹏[5](2021)在《防晕带非线性电阻率测试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防晕带是当前大型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防晕结构中常用材料,随着大型发电机电压等级不断提高,对防晕带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针对现有手段无法实现防晕带非线性电阻率准确测量问题,开展防晕带非线性电阻率测试技术及测量系统研究,以实现防晕带电阻率及非线性系数的高精度自动测量,研究成果对提高电机线棒端部的防晕质量具有较重要意义。根据测试功能与指标的要求,给出了防晕带非线性电阻率测试系统整体设计方案,包括测试电极系统及漏电流保护技术、下位机方案以及软件系统方案,通过电压和微电流的准确测量,给出不同电压下防晕带表面电阻率以及电阻率随电场变化的非线性系数。本文完成了下位机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主要包括:可控直流高压电源单元、信号提取单元、控制及信号处理单元等。该下位机系统通过单相半控整流、高频逆变、高频升压和串级倍压,实现低脉动直流高压的输出;通过可控开关电阻网络实现对极微弱电流信号的提取;通过中央控制电路、信号调理电路、模数转换电路、电压控制电路、串口通信电路和温湿度测量电路,实现对测量信号的采集与处理。本文完成了测试系统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下位机软件和上位机软件。通过自动量程切换程序、数据通信程序、高压调节程序和数据处理程序,实现软件程序对下位机系统的控制;通过使用Lab VIEW虚拟仪器进行参数设定、结果显示、数据存储打印等功能,实现上位机的人机交互并控制整体测试的开始与结束。本文在实验室中对测试系统进行了搭建,对下位机硬件电路的中信号调理电路、模数转换电路的误差进行了测试,并调试了串口通信电路功能。并将本系统测试结果与高阻计进行对比,测得电流和电阻率相对误差均小于3%,最后对归一化加权平均减小误差的效果和最小二乘法拟合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系统测量精度与测试结果满足设计指标与功能要求。

王今朝[6](2021)在《串联谐振式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环节能减排意识的增强,传统的加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新型感应加热电源凭借其高效、清洁的优势受到业界极大的关注,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宽广。本文研究设计了一种以TMS320F28335为控制芯片,IGBT为主功率开关器件的感应加热电源,功率4k W,频率20k Hz。通过建模仿真和实验电路的搭建,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正确性。本文首先阐述了感应加热电源的发展现状,分析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结合研究现状,对比几种常见的感应加热电源主电路结构,为了保证系统的功率因数,整流电路采用不控整流,再根据设计要求和应用场合,选取实用性更强的串联谐振式逆变电路。在电源功率调节部分,本文重点研究了逆变侧调功方法,采用移相PWM调功,由于功率器件采用的是IGBT,器件主要损耗在关断期间,而容性调功可以实现零电流关断,确定采用适合IGBT的容性移相PWM调功方式,并利用Matlab搭建仿真模型,验证容性移相调功的可行性。针对传统PI控制算法的不足,采用改进后的增量式PI算法,此方法不需要进行累加,且只有最近一次的采样值才与控制增量?u(k)有关联,大大减少了计算时间,确保系统调节速度与输出精度,实现智能化控制;随后通过参数计算,设计了硬件电路;针对频率跟踪问题,文中采用了电流过零同步技术,通过双向比较器和光耦隔离电路组成频率跟踪电路,相比于锁相环电路存在工作范围窄、不能自动调节不同频段的参数等缺陷,此技术具有误差小、响应迅速等优点,能实现对负载固有频率的自动跟踪,从而确保在整个加热过程中电源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利用CCS软件对系统各部分进行程序编译,进行软件调试。最后搭建实验平台,进行软件硬件联合调试,得出实验波形,证明方案的可行性与正确性。经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本方案可以很好地实现功率控制和频率跟踪等功能,转换效率也达到预期要求。整个控制系统具备结构简单、易控制、稳定性强等特点,基本满足设计要求,电源性能得到了一定提升,本文所设计的方案也对感应加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文晋[7](2021)在《ITER磁体电源信号的无功补偿与谐波检测的应用和解决方案》文中指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电源系统是一个巨大的动态无功与谐波源,为了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行,并实现与高压电网的电磁兼容,有必要设计动态无功补偿与谐波抑制装置。本文提出了采用无源滤波与有源滤波相结合,固定补偿与动态补偿相结合,无源滤波兼作固定补偿的方案对电源系统实施补偿与滤波,并论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与效果。在10KV侧采用分组投切的滤波器[1],晶闸管控制的电抗器及混合滤波技术,使电网的电压降落及谐波电压因素限制在国家标准的范围。文中对补偿装置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用于无源滤波器频繁投切操作的高压复合开关,大大减小了机械开关的电应力;在综合矢量平面上,建立了一种畸变系统的功率定义,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算法简单,实时性好,适用性广的谐波及无功电流的检测方法;对ITER装置中SVC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建立了一种精度高、响应快的方法。采用检测无功的开环、电网电压的闭环及模糊控制的方法对TCR控制,采用检测无功及其变化率、死区设置的方法对滤波器组进行投切控制。论文中对混合滤波器进行了研究,从线性受控源角度阐明了其滤波原理。提出了一种能有效地降低有源部分安装容量,适用于高压、大容量系统补偿的拓扑结构。文中研究了这种混合滤波器的滤波特性、参数设计方法、多重化设计思想。本文的设计思想与相关结论得到仿真与模拟实验的验证。

李昊衡[8](2021)在《数字化中频感应加热电源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感应加热作为一种非接触式加热技术在工业热处理领域被广泛应用于透热、熔炼、淬火和光纤拉晶等场合,通过利用电磁耦合原理在被加热物料上感生涡流加热,可以完成绝大多数工业热处理的要求。随着工业领域对电源设备的高功率、数字化、高精度控制等方面的需求,对感应加热电源频率跟踪和功率调节等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针对数字化中频感应加热电源频率跟踪、功率调节等关键技术展开以下研究。首先,以感应加热电源的拓扑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串、并联谐振两种拓扑结构的工作特性,以电压型串联谐振电路作为电源逆变主电路。并在此基础上,对负载槽路特性进行分析,确定防止过流的三阶LLC串联谐振负载结构。针对LLC串联谐振负载槽路在传统参数计算中负载品质因数低的缺点,根据电源额定最大输出功率计算出负载槽路两电感的比值以确定品质因数Q的范围,提出了最大品质因数的参数计算方法。其次,以中频感应加热电源控制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同控制精度的模糊-PID和准PR双控制器的复合控制策略。针对传统锁相环频率跟踪可靠性差和提高频率跟踪精度的问题,建立了锁相环数学模型,引入准PR控制器设计了数字化频率跟踪闭环控制系统,结合逆变主电路中LLC串联谐振负载槽路,采用电容电压和逆变输出电压作为频率跟踪的控制变量,提高了跟踪精度、消除频率跟踪稳态误差。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准PR控制器的数字锁相环能够快速跟踪因负载变化引起的频率变化,使电源工作在谐振状态,DPLL系统进入锁定状态,并在频率跟踪的快速性、精确性上具有一定优越性。为了实现快速调节感应加热电源的输出功率,采用不控整流电路+BUCK斩波电路实现电源的功率调节,提出了将模糊算法与PID控制器相结合的闭环控制策略,先将负载的实时功率与系统给定的功率进行比较,通过模糊算法对误差值的变化进行分析,再由制定的模糊规则表、规则语句针对不同工况对PID控制器的比例、积分系数进行精准调节,实现降低控制器的超调量,加快动态响应速度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PID控制器的闭环调功控制策略是可行的,并且有效提升了功率调节速度和输出功率的稳定性。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中搭建了数字化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的仿真模型,其中包括频率跟踪、功率调节等闭环控制系统和电源整体拓扑结。仿真结果表明,电源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匹配负载回路谐振点,并且对输出功率和工作频率实时快速调节,使系统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余立涛[9](2019)在《大型水冷空调变频器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消耗与日俱增,节能减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在节能方面的巨大优势,开始广泛使用变频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变频技术日益稳定,并且更加小型化、智能化和高效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在数据中心和商业综合等领域对冷冻空调的需求日益剧,但是大型水冷空调机组的变频技术却相对滞后。本文开展变频器的水冷散热和PWM控制技术的探索和研究,以使变频器更加稳定高效地工作。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将PWM控制技术运用至整流逆变电路,以满足大功率磁悬浮变频空调的性能要求。2、设计基于冷却水的变频器散热结构,以满足体积小巧且散热良好的性能效果。3、进行空调机组的性能测试和能效测试,以寻找变频器最佳的性能特点和节能参数,从而进一步提升变频器的性能。

相晓琳[10](2020)在《HVDC换流阀光触发控制及其在线故障监测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输电效率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监测性能与系统组成有很大关系,传统的电触发与监测方式已经逐步被新技术所替代,光触发设备的不断出现使晶闸管阀光触发与在线监测成为晶闸管触发与监测方式的主流。本文旨在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晶闸管阀光触发控制方式与在线故障监测系统进行系统研究。在高压直流输电控制系统基本组成中,换流阀是控制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首先在重点研究换流阀的核心部件——晶闸管的基础上,分析晶闸管换流阀的冷却系统、触发系统以及监测系统等主要控制系统结构及功能,并对控制系统要求、构成进行论述。其次,换流阀光触发系统的核心技术光触发晶闸管阀结构,在分析光直接触发晶闸管阀(LTT)与光电混合触发晶闸管阀(ETT)区别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特点分析LTT直接光触发晶闸管阀及控制系统。最后,考虑实际应用,结合光触发晶闸管阀结构,建立高压输电过程中的监测系统,为了验明系统的有效性,通过基本工作过程实验进行仿真验证,初步证明了系统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二、用电子技术保护逆变电路中的晶闸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电子技术保护逆变电路中的晶闸管(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频率自动跟踪及功率调节技术的超声波电源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超声波电源技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超声波电源的相关技术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创新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主电路设计及匹配特性研究
    2.1 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2.2 主电路拓扑结构设计及器件参数计算
        2.2.1 整流滤波电路设计
        2.2.2 逆变电路设计
        2.2.3 功率调节电路设计
    2.3 超声波换能器的特性分析及谐振频率计算
        2.3.1 压电换能器特性分析
        2.3.2 谐振频率方式选择及计算
    2.4 谐振匹配网络设计
        2.4.1 常用匹配网络电路分析
        2.4.2 数字式电感匹配网络设计
    2.5 高频变压器设计
        2.5.1 磁芯材料选取及结构设计
        2.5.2 变压器变比及原副边绕组匝数计算
        2.5.3 绕组导线线径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频率自动跟踪算法研究
    3.1 变步长频率跟踪方法研究
        3.1.1 换能器谐振频率中心点计算
        3.1.2 变步长跟踪方法及步长切换限制条件的研究
    3.2 基于模糊-PI自整定控制的频率控制算法
        3.2.1 模糊-PI控制器设计
        3.2.2 传统PI控制与模糊-PI控制仿真对比
        3.2.3 谐振频率变化时的仿真分析
    3.3 相位差检测
        3.3.1 DFT变换法
        3.3.2 函数相关法
        3.3.3 DFT变换法和函数相关法仿真分析
        3.3.4 过零比较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UCK电路功率调节算法研究
    4.1 基于滑模结构算法的BUCK电路功率调节
        4.1.1 BUCK电路状态空间建模
        4.1.2 滑模变结构算法建模与仿真分析
    4.2 二阶滑模算法建模与仿真分析
        4.2.1 二阶滑模算法数学模型建立
        4.2.2 二阶滑模算法仿真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物验证
    5.1 控制系统整体结构
    5.2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5.2.1 STM32 控制电路
        5.2.2 采样电路
        5.2.3 有效值检测电路
        5.2.4 DDS信号发生电路
        5.2.5 鉴相电路
        5.2.6 PWM信号驱动电路
        5.2.7 IGBT驱动电路
        5.2.8 系统保护电路
    5.3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5.3.1 系统的主程序
        5.3.2 A/D采样程序
        5.3.3 模糊-PI-DDS频率自动跟踪程序
        5.3.4 中断保护程序
    5.4 实物调试
        5.4.1 IGBT驱动信号测试
        5.4.2 频率自动跟踪算法测试
        5.4.3 功率调节测试
        5.4.4 逆变输出波形调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相关控制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充电桩的发展现状
    1.3 国内外大功率充电桩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 抑制冲击电流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1.3.2 IGBT均流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1.3.3 电磁干扰抑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直流充电桩的系统结构及相关问题
    2.1 引言
    2.2 直流充电桩整体结构框架
    2.3 直流充电桩的技术参数范围及功能
        2.3.1 充电桩的技术参数
        2.3.2 直流充电桩的功能
    2.4 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系统的相关控制问题
        2.4.1 启动冲击电流问题
        2.4.2 多模块并联均流问题
        2.4.3 电磁干扰问题
    2.5 本章小结
3 启动冲击电流控制方法的研究
    3.1 引言
    3.2 冲击电流产生原理分析
        3.2.1 三相不可控整流电路原理分析
        3.2.2 三相不可控整流电路参数计算及器件选择
        3.2.3 产生冲击电流的原因及仿真分析
    3.3 冲击电流抑制方法及原理分析
        3.3.1 三相全控整流电路对冲击电流的控制方法分析
        3.3.2 三相半控整流电路对冲击电流的控制方法分析
    3.4 基于半控整流电路抑制冲击电流方法的研究
        3.4.1 晶闸管半控整流桥控制电路的控制原理
        3.4.2 影响冲击电流的因素及其模型建立
    3.5 基于PI算法实现冲击电流抑制方法的研究
        3.5.1 数字化的PI控制方法研究
        3.5.2 改进的PI闭环控制方法研究
        3.5.3 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多模块并联均流控制方法的研究
    4.1 引言
    4.2 大功率充电桩IGBT并联及存在问题
        4.2.1 大功率逆变桥对开关管的功率需求
        4.2.2 大功率电源IGBT并联的技术要求
        4.2.3 大功率充电桩中模块并联存在的问题
    4.3 电源模块并联均流的控制方法研究
        4.3.1 电源模块的并联方法
        4.3.2 并联电源模块电流不均衡原理分析
        4.3.3 电源模块并联均流控制方法的研究
    4.4 IGBT模块直接并联均流控制方法的研究
        4.4.1 IGBT并联扩容的方式
        4.4.2 影响IGBT模块并联不均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4.4.3 IGBT并联均流控制方法及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充电桩抑制电磁干扰控制方法的研究
    5.1 引言
    5.2 控制器辅助电源干扰控制方法的研究
        5.2.1 控制器辅助电源干扰来源分析
        5.2.2 控制器辅助电源电磁干扰源带来的危害
        5.2.3 控制器辅助电源电磁干扰源抑制方法的研究
    5.3 信号通道电磁干扰控制方法的研究
        5.3.1 信号通道电磁干扰来源分析
        5.3.2 信号通道受电磁干扰带来的危害
        5.3.3 信号通道电磁干扰抑制方法的研究
    5.4 电涡流效应影响分析及抑制方法
    5.5 干扰抑制方法的优化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韶山Ⅳ型电力机车整流电路的改造设计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谐波对电力系统的危害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工作及创新点
        1.4.1 本文工作
        1.4.2 本文的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电力机车主电路谐波电流分析与计算
    2.1 SS4 型电力机车介绍
    2.2 SS4 型电力机车整流电路及特性分析
        2.2.1 SS4 型电力机车运行原理
        2.2.2 SS4 型电力机车整流电路以及工作原理
    2.3 SS4 型电力机车主电路的数学模型
    2.4 SS4 型电力机车谐波分析
        2.4.1 谐波定义
        2.4.2 谐波电流分析
        2.4.3 谐波电流仿真计算
        2.4.4 谐波电流对功率因数PF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S4 型电力机车数学建模与仿真
    3.1 MATLABSIMULINK简介
    3.2 .SS4 型电力机车控制特性
    3.3 SS4 型电力机车仿真与分析
        3.3.1 SS4 型电力机车主要器件的介绍
        3.3.2 SS4 型电力机车的建模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韶山Ⅳ型电力机车整流电路的改造设计与优化
    4.1 交直交型HXD3 型电力机车牵引传动系统分析
    4.2 四象限整流器工作原理
    4.3 单相四象限整流器谐波分析
    4.4 四象限整流器的SPWM调制
    4.5 单相电压型四象限整流器双闭环控制系统分析
        4.5.1 电流内环控制系统分析
        4.5.2 电压外环控制系统分析
    4.6 瞬态直接电流控制系统分析
    4.7 SS4 型电力机车主电路设计
        4.7.1 牵引工况电路分析
        4.7.2 制动工况电路分析
        4.7.3 直流侧二次滤波器设计
        4.7.4 直流侧储能电容设计
    4.8 IGBT的选型与建模
        4.8.1 IGBT结构及工作原理
        4.8.2 IGBT工作特性
        4.8.3 IGBT模型建模及仿真
    4.9 驱动的选型与建模
    4.10 单相四象限整流器建模
    4.11 Boost升压电路设计
        4.11.1 电路原理结构
        4.11.2 升压电路模式分析
        4.11.3 控制电路设计
        4.11.4 Boost升压电路模型搭建
    4.1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优化后韶山Ⅳ型电力机车整流电路的分析与仿真
    5.1 系统硬件设计
        5.1.1 主控芯片选型与控制过程
        5.1.2 过零检测电路
        5.1.3 电流检测电路
        5.1.4 电压检测电路
        5.1.5 IGBT过温保护电路
        5.1.6 IGBT缓冲电路
    5.2 系统软件设计
        5.2.1 Keil MDK开发环境
        5.2.2 主程序的设计
        5.2.3 A/D采样软件设计
        5.2.4 保护程序设计
    5.3 系统实验测试
    5.4 优化后SS4 型电力机车主电路的建模与仿真
        5.4.1 牵引工况分析
        5.4.2 制动工况分析
        5.4.3 功率因数分析
        5.4.4 网压波动时机车主电路运行状态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防晕带非线性电阻率测试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防晕材料与结构的发展
        1.2.2 防晕带非线性电阻率测试技术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系统整体设计
    2.1 系统整体方案
        2.1.1 测试系统功能
        2.1.2 系统技术参数指标
        2.1.3 系统整体结构
    2.2 测试电极系统与漏电流保护
    2.3 下位机方案设计
        2.3.1 直流高压可控电源方案
        2.3.2 信号提取电路设计
        2.3.3 控制及信号处理方案
    2.4 软件系统方案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下位机硬件部分设计
    3.1 下位机硬件实现原理
    3.2 直流高压可控电源设计
        3.2.1 单相半控整流电路
        3.2.2 逆变电路与高频变压器
        3.2.3 串级倍压电路
    3.3 信号提取电路设计
    3.4 控制及信号处理电路
        3.4.1 中央控制电路
        3.4.2 信号调理电路
        3.4.3 模数转换电路
        3.4.4 电压控制电路
        3.4.5 串口通信电路
        3.4.6 温湿度测量电路
    3.5 辅助电源与基准电压电路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软件部分设计
    4.1 系统软件主程序流程
    4.2 下位机软件设计
        4.2.1 自动量程切换程序
        4.2.2 数据通信程序与通信协议
        4.2.3 高压调节PID算法与保护程序
        4.2.4 数据处理算法设计
    4.3 基于Lab VIEW的上位机程序设计
        4.3.1 人机交互界面功能与程序流程
        4.3.2 串口配置与串口读写
        4.3.3 数据存储打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调试与试验
    5.1 下位机系统的搭建
    5.2 下位机硬件电路调试
        5.2.1 信号放大电路调试
        5.2.2 模数转换电路调试
        5.2.3 串口通信电路调试
    5.3 防晕带对比测试与数据处理算法验证
        5.3.1 对比测试
        5.3.2 数据处理算法验证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串联谐振式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中频电源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感应加热技术发展
        1.1.2 中频电源介绍
        1.1.3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未来发展趋势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和任务
第2章 感应加热电源结构及原理分析
    2.1 加热原理分析
        2.1.1 电磁感应加热原理
        2.1.2 电磁感应的伴随效应
    2.2 电源主电路拓扑分析与选择
        2.2.1 整流电路分析设计
        2.2.2 逆变电路分析设计
    2.3 功率器件的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控制策略分析及仿真
    3.1 调功方式的分析与选择
        3.1.1 直流侧调功分析
        3.1.2 逆变侧调功分析
    3.2 容性移相PWM调功仿真
    3.3 功率调节控制算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软硬件电路设计
    4.1 系统电路参数设计
        4.1.1 整流及滤波电路参数设计
        4.1.2 逆变电路及负载参数设计
    4.2 DSP外围电路设计
        4.2.1 电源电路
        4.2.2 电流电压采样电路
        4.2.3 频率跟踪电路
        4.2.4 驱动电路
    4.3 系统软件设计
        4.3.1 软件开发环境
        4.3.2 主程序设计
        4.3.3 PWM移相程序
        4.3.4 频率跟踪子程序
        4.3.5 功率控制子程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5.1 主要波形分析
    5.2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ITER磁体电源信号的无功补偿与谐波检测的应用和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谐波及无功的产生
    1.2 谐波及无功的危害
        1.2.1 谐波的危害
        1.2.2 无功的危害
    1.3 无功补偿与谐波抑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无功功率理论研究的历史
        1.3.2 无功功率补偿与谐波抑制的发展
    1.4 无功补偿与谐波抑制课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国外聚变装置的无功补偿与谐波抑制概况
    1.6 ITER电源系统及其无功与谐波的补偿
        1.6.1 ITER电源系统
        1.6.2 ITER电源系统的无功补偿与谐波抑制
    1.7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其意义
第二章 ITER磁体电源系统的无功及谐波计算
    2.2 ITER磁体电源系统的无功
        2.2.1 ITER极向场电源系统的无功
        2.2.2 电源系统的无功
    2.3 极向场电源系统的谐波计算
        2.3.1 极向场电源的运行
        2.3.2 极向场电源系统的谐波计算
        2.3.3 极向场电源系统的非特征谐波
    2.4 TCR的谐波分析
        2.4.1 开关函数法
        2.4.2 开关函数法用于TCR的谐波分析
        2.4.3 补偿系统中TCR的谐波电流
    2.5 ITER磁体电源供电系统
        2.5.1 输电线路中各节点的短路容量
        2.5.2 补偿前电网的谐波电压因素与电压降落
第三章 DQ变换和MUSIC算法在ITER磁体电源系统的应用
    3.1 前言
    3.2 瞬时电压DQ变换基本原理
    3.3 MUSIC算法平台搭建
    3.4 算法实现与仿真分析
    3.5 结论
第四章 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
    4.1 引言
    4.2 混合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4.2.1 PF、APF均与谐波源并联的结构
        4.2.2 串联的APF加并联的PF的结构
        4.2.3 PF和APF串联后与谐波源并联的结构
    4.3 一种新型的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拓扑及滤波特性
        4.3.1 拓扑结构
        4.3.2 滤波特性
    4.4 仿真分析
    4.5 有源滤波器进线电感的选择
    4.6 ITER磁体电源系统中的混合滤波装置
    4.7 混合滤波器中有源滤波器的容量设计
    4.8 有源滤波器的PWM控制
    4.9 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8)数字化中频感应加热电源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感应加热理论基础
    1.3 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1 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研究现状
        1.3.2 中频感应加热电源发展趋势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中频感应加热电源拓扑结构
    2.1 中频感应加热电源总体设计方案
    2.2 逆变主电路分析
        2.2.1 电流型并联谐振电路
        2.2.2 电压型串联谐振电路
        2.2.3 串、并联谐振电路特性对比分析
    2.3 中频感应加热电源负载槽路分析
        2.3.1 LC串联负载特性分析
        2.3.2 LLC串联负载特性分析
    2.4 LLC负载参数设计方法分析
        2.4.1 传统参数设计方法
        2.4.2 最大品质因数参数设计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中频感应加热电源频率跟踪技术
    3.1 频率跟踪原理
    3.2 数字化频率跟踪技术
        3.2.1 数字锁相环数学模型
        3.2.2 LLC数字锁相技术
    3.3 基于PR控制器的频率跟踪技术
        3.3.1 准PR控制器
        3.3.2 算法实现
    3.4 数字锁相环仿真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中频感应加热电源功率调节技术
    4.1 感应加热功率调节方式选取
        4.1.1 逆变侧功率调节
        4.1.2 直流侧功率调节
    4.2 基于模糊-PID控制器的功率调节技术
        4.2.1 PID控制
        4.2.2 模糊-PID控制
        4.2.3 算法实现
    4.3 功率调节仿真验证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仿真与分析
    5.1 基于Simulink的仿真模型搭建
    5.2 中频感应加热电源仿真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大型水冷空调变频器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型空调研究现状
        1.2.2 大功率变频器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大型水冷空调机组概述
    2.1 大型水冷空调机组特性
        2.1.1 水冷空调机组制冷原理
        2.1.2 压缩机工作原理
    2.2 永磁同步电机原理及结构
    2.3 水冷空调制冷能效计算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功率变频器工作原理
    3.1 变频器基础原理知识
        3.1.1 变频器调速原理
        3.1.2 交直交变频器主电路
        3.1.3 整流电路原理
        3.1.4 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
    3.2 PWM控制技术
        3.2.1 PWM控制基本原理
        3.2.2 PWM整流电路控制方法
        3.2.3 PWM逆变电路原理和特点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冷磁悬浮空调变频器设计
    4.1 变频器参数开发需求
    4.2 整流和电源侧设计
        4.2.1 整流电流预充电回路设计
        4.2.2 PWM整流电路设计
        4.2.3 整流驱动保护设计
        4.2.4 电源端选型
    4.3 逆变侧设计
    4.4 水冷换热设计
        4.4.1 散热方式选择
        4.4.2 变频器损耗计算
        4.4.3 散热方案设计
        4.4.4 系统散热仿真
    4.5 UPS电源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冷空调变频器应用与分析
    5.1 变频器性能测试
    5.2 机组运行测试
    5.3 变频器现场应用研究分析
        5.3.1 变频器散热系统研究分析
        5.3.2 变频器高电流输出应用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HVDC换流阀光触发控制及其在线故障监测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高压直流输电发展概述
    1.2 我国高压直流输电的应用与发展
    1.3 HVDC技术发展问题分析
    1.4 HVDC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际研究现状
    1.5 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HVDC控制基本原理
    2.1 高压直流输电控制系统的分层结构
    2.2 高压直流输电控制原理
    2.3 高压直流输电控制方式
        2.3.1 换流器触发控制
        2.3.2 换流变压器控制
        2.3.3 定熄弧角控制
    2.4 高压直流输电控制系统基本组成
        2.4.1 换流器触发控制基本组成
        2.4.2 换流变压器分接头控制基本组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直流输电工程晶闸管换流阀技术及其应用
    3.1 晶闸管换流阀概述
    3.2 晶闸管换流阀结构分析
    3.3 晶闸管换流阀的电压设计
    3.4 晶闸管换流阀的电流设计
    3.5 晶闸管换流阀的冷却系统
    3.6 晶闸管换流阀的触发系统
    3.7 晶闸管换流阀的监视和保护系统
    3.8 晶闸管换流阀的防火设计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光触发晶闸管阀的功能与实现
    4.1 ETT阀技术特点及其运行情况分析
    4.2 LTT阀技术特点及其基本结构
    4.3 LTT阀技术触发系统
    4.4 LTT直接光触发晶闸管阀及控制系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在线故障监测系统构建与仿真
    5.1 在线监测系统的基本要求
    5.2 监测系统的构成与实现
        5.2.1 光接收电路板
        5.2.2 光发射电路板
        5.2.3 恢复保护电路接口板
        5.2.4 编程板
        5.2.5 晶闸管控制板和监视板
    5.3 电路设计与功能实现
        5.3.1 工作方式分析
        5.3.2 触发系统的构成与实现
        5.3.3 监测系统的构成与实现
    5.4 监测系统仿真实验
        5.4.1 基本工作过程仿真分析
        5.4.2 系统抗干扰性能检测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用电子技术保护逆变电路中的晶闸管(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型电子感应加速器脉冲电流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D]. 刘建文. 东华理工大学, 2021
  • [2]基于频率自动跟踪及功率调节技术的超声波电源设计[D]. 王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3]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相关控制问题的研究[D]. 肖迪. 辽宁工业大学, 2021(02)
  • [4]韶山Ⅳ型电力机车整流电路的改造设计与优化[D]. 路林千.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1(01)
  • [5]防晕带非线性电阻率测试系统设计[D]. 李万鹏.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2)
  • [6]串联谐振式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的研究与设计[D]. 王今朝.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7]ITER磁体电源信号的无功补偿与谐波检测的应用和解决方案[D]. 张文晋.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8]数字化中频感应加热电源关键技术研究[D]. 李昊衡. 辽宁工业大学, 2021(02)
  • [9]大型水冷空调变频器设计与应用研究[D]. 余立涛.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10]HVDC换流阀光触发控制及其在线故障监测应用研究[D]. 相晓琳.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用电子技术保护逆变器电路中的晶闸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