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滕磊[1](2021)在《数字普惠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社会产品生产、国家税收创造、就业岗位供给、市场活力赋能等方面贡献巨大。但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始终面临较为严重的融资约束现象,集中表现为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这一问题的长期存在,既有中小企业经营历史短、抵押资产少、信用资本不足等自身素质的原因,也有金融市场发育不足、金融结构不够合理、融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外部环境的原因,另外,传统金融活动本身的运行逻辑,即其“嫌贫爱富”的风险-收益匹配机制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重要成因。从上述种种原因和特定的时代经济背景出发,国内外众多学者均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从优序融资理论、企业成长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普惠金融理论等角度为之提供解决之道,但总体而言,中小企业相对恶劣的融资环境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善,甚至在特定时期还出现较为强烈的反弹。例如,2018年之后我国中小企业就再次面临了较为严重的融资问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底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专门强调“要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的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继续寻求中小企业融资便利的现实路径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迫在眉睫的问题。而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持续发展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各类数字金融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数字金融正凭借对于数据金融信息价值的挖掘和利用,持续展现其在实现金融普惠服务中的价值,这为原本缺乏信用数据信息而被传统金融体系所排斥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解决融资问题的新思路。那么,数字金融实现金融普惠的金融经济学逻辑是什么?是否能够真正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悖论?如果能够有效缓解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其具体途径又是什么?另外,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全社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创业大潮,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来源,众多处于企业发展种子期和萌芽期的创业企业同样是中小企业的一部分,也面临着创业融资约束,那么数字普惠金融是否同样对其具有融资约束缓解效应?这种效应又受到何种因素影响?最后,基于数字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应用,能否将包括传统和新型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金融监管机构等纳入数字金融创新系统,从而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较好的解决路径?以上均是本文尝试回答的问题。首先,本文对中小企业和数字金融发展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回顾,并结合中国现实,深入讨论了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有的解决之道,并对解决这一问题的国际经验进行了比较。同时,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在中国的概念缘起、基本内涵和核心价值,并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环境、创新动力和创新的核心价值进行了分析,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存在着强劲的需求和供给动力,其创新发展的运行机制则充分发挥了数字金融以金融普惠服务为核心的创新价值,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可行选择。其次,运用理论分析演绎的方法,对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理论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一是从数字普惠金融的经济环境、参与者的禀赋特征等出发,建立了数字普惠金融的金融经济学分析框架,为理解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机制打下了理论基础。二是在分析传统信贷市场中小企业融资悖论的基础上,通过将数字普惠金融因素引入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如何通过发挥其普惠价值破解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普”、“惠”、“险”不可能三角悖论,通过分析认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抵押资本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悖论,从而提升其进行各类项目投资的成功概率。第三,在对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经验事实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研究假说,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和促进中小企业创业融资的实际效果。研究使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发展指数建立了基于现金-现金流融资约束指标的实证模型,固定效应和差分GMM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具有缓解效应,且相对国有中小企业,民营中小企业的缓解效应更为明显。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使用深度和覆盖广度两条路径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在具体的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服务方式中,投资和信贷服务的缓解效应最为明显。另外,基于创业资金是制约创业活动的核心约束条件,本文建立创业活跃程度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研究框架,固定效应和系统GMM分析的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促进创业活动具有较为显着的促进作用,其中使用深度对创业活动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覆盖广度,最后是数字化程度;在地区异质性检验中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中部地区创业活动的促进效果最好,其次是西部地区,对东部地区也有一定的促进效果,而城镇化水平越低、社会资本越弱,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创业活动的促进作用越明显。最后,在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融资约束实际效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出了构建面向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链,并将其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公共基础设施;积极推动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构建监管沙盒监管机制,充分发挥有效市场的配置资源效应和有为政府的监管作用,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等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认为,数字技术对传统金融服务进行的技术性改造,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金融运行的方式,而其核心价值就在于提供金融普惠服务,这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实证研究也证实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解决这一问题中的实际价值。关注如何更好地促进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创新结合,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创新为中小企业服务,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董继航[2](2021)在《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以东部地区为例》文中提出中小企业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被融资问题所困扰,而供应链金融融资的产生,则为中小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从梳理供应链金融融资的相关理论出发,将供应链金融融资方式分为三种模式,分别建立博弈模型分析其均衡结果,然后结合我国东部地区具体的融资案例的分析,对供应链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供应链及供应链金融的概念特点,以及主要融资模式的原理和流程进行说明,并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比较了供应链金融与传统融资的区别,阐述了供应链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优势,深入研究供应链金融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其次使用博弈论的方法,对供应链金融融资的三种主要融资模式,应收账款、存货及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分别构建博弈模型,推导了博弈的均衡结果,得出中小企业守约的概率受到银行贷款利率等因素的影响,银行贷款的概率也受到应收账款总额等因素的影响等。然后通过我国东部地区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案例分析,发现存在各种融资问题的中小企业,可以借助核心企业的信用担保,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监管帮助,采取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缓解自身的融资困境。三种融资模式实现了银行和融资企业的共赢,提高了核心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保证了供应链的稳定运转,带动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博弈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验证了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能够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中小企业可以选择合适的融资模式,进行融资发展。最后在所得出的结论的基础上,给出以下建议:(1)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2)中小企业要加强自身管理,不断创新发展;(3)银行要加强风险控制,健全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4)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核心企业激励机制,完善物流体系配套设施建设。以期更好的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及供应链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

许军[3](2021)在《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研究 ——基于新三板市场的数据》文中研究说明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价值创造、推动创新等方面的贡献巨大。但是,在现有金融体系下,加上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资金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发展瓶颈,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也是世界性难题。近年来,随着私募基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引导,多元化融资渠道逐渐成为趋势,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得以找到突破口。论文研究聚焦于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既可以从理论层面丰富股权投资、企业管理相关理论,给现有研究提供更加全面的分析视角,还可以针对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运营实践,提供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在研究背景基础上,结合文章选题,论文首先提出研究问题:私募股权基金的进入对中小企业群体的成长性可能有哪些影响,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论文对该问题进行了分解:(1)私募股权基金的进入行为是否会影响到中小企业的成长性?(2)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力度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性有何影响?从研究问题出发,论文首先对涉及到的文献和理论基础进行综述,并从私募基金的投资行为和投资力度两个视角提出研究假设。接下来,论文围绕研究问题及假设开展后续的定性探讨和定量实证环节。定性分析章节主要讨论了私募股权基金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机理,论述了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的双向影响,为实证环节做铺垫。定量章节则是从投资行为和投资力度两个角度出发,通过实证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证实或证伪。研究发现:1.私募股权基金可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增益作用,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存在可行性。私募股权基金的进入既能够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还会对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产生双向影响。2.相比那些没有引用私募股权基金的中小企业而言,引入了私募股权基金的中小企业成长性得到明显增强。基础回归结果显示,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行为显着促进了中小企业的成长,但是影响因子偏小。在选用行业均值(PESP_ind)作为工具变量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时,私募股权基金的进入更加显着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成长。通过替换被解释变量和PSM核匹配法对回归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同样显着,表明回归结果稳健。因此,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行为显着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成长。3.对于拥有私募股权基金的那部分中小企业样本进行实证,考察私募基金的投资力度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础回归下,私募股权基金持股比例的上升可以显着提高中小企业的成长性,持股比例对总资产周转率的影响最大。私募股权基金进入中小企业越频繁,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越显着。但是,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小企业成长性和营运能力的影响存在稳健性问题,需要进一步检验。(2)选取挂牌年限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回归,结果显示,私募股权基金的持股比例与三个成长性指标都显着相关,且对总资产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因子由负转正,对经营活动净收益率的影响因子增大,引进私募股权基金之后,中小企业的成长性显着增强。私募股权基金的持股比例与营运能力的三个指标都显着相关,且相比初步回归结果因子增大,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小企业营运能力的影响结果更稳健。(3)单独考虑私募基金的进入轮次进行拓展性实证,结果显示:私募股权基金从A轮进入基本上显着地促进了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增强,对中小企业营运能力的影响不显着;私募股权基金从B轮和多轮次进入时,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和营运能力都有较为显着的正向影响。因此,私募股权基金进入中小企业越频繁,对中小企业的影响越明显。整体来看,私募股权基金的进入对被投资中小企业的成长性有比较显着的正影响,而且,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力度越大,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越明显。论文的两个研究假设得到证实,也完整回答了论文提出的研究问题。论文的创新与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一,研究视角有创新。本文选题建立在私募股权基金和中小企业成长性之间的关系研究方面,论文创新性地使用了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行为和投资力度作为研究视角,实证分析其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并将基金的投资阶段作为投资力度的一个方面,研究视角更加全面,相比以往私募基金单独影响中小企业的成长性、绩效或价值实现等研究,本文在研究视角方面有新的拓展。第二,研究方法有创新。相比以往研究,本文创新性地从两个实证阶段,采用不同的样本,实证分析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倾向得分匹配法、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法都在本文中得到充分使用,研究方法全面。此外,论文在实证环节首次针对私募基金的投资轮次进行了拓展实证,实现了与私募基金投资实践的结合,出于实证结果稳健性方面的考虑,论文还考虑了研究对象的样本特征,将挂牌年限作为工具变量,并进行实证检验,工具变量指标的选取同样是论文的新意。第三,研究内容有创新。现有研究大多数是纯粹的定性分析或单独的定量实证,本文则首先定性分析了私募股权基金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与可行逻辑,认为私募基金可以通过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两个方面影响企业的成长性,尝试对篇首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论层面的探讨,然后通过实证章节对研究假设进行了佐证,使得研究链条更加完整。论文的研究结论较为完整地回答了研究问题。其中,为使得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实证研究更加完整,论文还引入了中小企业营运能力相关指标,并进行回归,这个研究思路也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本文作图1幅,作表24个,包含参考文献211篇。

马瑀含[4](2020)在《我国新能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R风电能源公司融资问题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在国家大力提倡下,新能源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任何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新能源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比大型企业更艰难,也更难以攻克。探索新能源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国家可持续能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定性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新能源行业特点,分析研究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难题和相应解决方案。本文的创新点是将视角聚焦在新能源行业之下,结合新能源行业特点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同时结合新冠疫情这一重大突发事件,研究分析新能源中小企业在此特殊期间所面临的融资难加剧的问题以及相应建议。文章先介绍新能源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提出新冠疫情对我国新能源中小企业的冲击。然后对新能源的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企业自身经营有待改善的问题,以及金融部门和政府部门支持度不足。同时引入案例分析,以风电能源R公司为具体例子,介绍风电行业发展情况,案例基本情况和融资情况。分析其融资现状以及提出改进建议。最后从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三个方面分别为新能源中小企业提出了建议的对策。建议企业提高自身素质,拓宽资金渠道,加大金融政府部门的扶持。延伸对绿色金融支持新能源中小企业提出建议,并针对重大外部事件对新能源中小企业的冲击提出相应建议。最后,总结本文的工作成果。

胡晶[5](2020)在《融资租赁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研究 ——以LA太阳能公司为例》文中指出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但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尚不健全,加上其他诸多因素,导致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抑制其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所获得的金融资源却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极不相称,被融资难问题束缚住了手脚的中小企业,在中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对生产设施设备的投入相对较大,随着生产技术的提升,原有设施设备面临着淘汰,然而购置了新设备就会影响到现有生产,这使企业发展阻碍重重,部分中小企业甚至因为无力购置新设备被市场无情淘汰。融资租赁正可以很好地解决设施设备投入和维持正常生产之间的矛盾,发挥出很好的优势。融资租赁公司能够依靠专业评估,在很短的期间内完成向中小企业发放融通资金。因此,发展融资租赁业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适合我国当前的国情。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定性定量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主要研究融资租赁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目的是为融资租赁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丰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研究方向。通过对LA太阳能公司的个案描述,介绍其采用直租和回租两种融资租赁模式成功融资,最后实现跨越发展的过程,从而揭示融资租赁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指出融资租赁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具有的优势,可以作为我国中小企业通过融资租赁解决资金问题的成功案例,运用到融资租赁的研究领域。结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现状分析,得出融资租赁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的结论。并从政府、金融机构、担保体系、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为促进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构建良好的环境,从而有效的发挥融资租赁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刘海伦[6](2020)在《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基于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文中提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健康发展在解决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末,中国中小企业数量达到36万户,对中国GDP贡献超过60%,对税收贡献超过50%。但《2016年中国中小企业运行报告》指出,中国中小企业用工成本持续上升,竞争激烈,市场低迷,并且融资问题依然突出,38.8%的中小企业表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融资需求不能被有效满足。经营风险高、缺乏抵押物以及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问题已然成为中小企业长远发展的主要阻碍之一。已有研究表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仅与企业自身因素相关,也与宏观金融环境密切相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难题可以从优化金融结构出发。在金融结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相关研究中,大多数学者从中小银行发展、银行业竞争等角度出发,探讨何种银行业结构更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然而以股票、债券为代表的金融市场具有横向风险分担机制和多样化金融产品等特点,其发展可能为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提供新的动力。基于此研究动机,本文结合文献研究和比较分析方法,在梳理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研究结果,并引入涵盖了对股票市场发展水平衡量的相关金融结构指标,来进一步探讨优化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缓解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证依据的同时为我国通过优化金融结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这一思路提供参考,并丰富相关研究文献。本文通过归纳与演绎,从资金融通、风险管理、信息处理和公司治理出发,分析了金融结构通过金融功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过程,并且探讨了企业特征与金融环境对金融结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关系的调节作用。在对理论观点的验证分析部分,本文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对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统计分析部分,通过对我国金融结构和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发现我国金融结构仍然以银行为主导,以股票、债券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比重较低但逐年上升,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中小企业仍然面临资金缺口大、有效融资途径少和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在实证检验部分,首先采用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再将金融结构指标引入该模型,考察金融结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程度。研究结论:(1)我国中小企业存在显着的融资约束;(2)金融结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有影响,且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越高,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水平越低;(3)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高于国有中小企业,并且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在民营中小企业中能够发挥出更大的融资约束缓解作用;(4)经济下行期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高于经济上行期,并且提高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在经济下行时期能发挥更大的融资约束缓解作用;(5)在金融发展程度高的地区,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提高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显着强于金融发展程度低的地区。在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从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优化中小企业金融市场环境、建立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金融结构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使金融结构调整优化与中小企业发展更相适应。

何静[7](2018)在《论我国中小企业公平融资权及其实现》文中认为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困境问题长期存在,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这其中尤以融资公平问题最为突显。虽然为解决此问题理论界与实务界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共识,但仍未能得到根本上的解决。因此,笔者试图从中小企业的权利出发,立足于“公平”,通过对中小企业在金融市场融资中是否被“公平”对待进行分析,以期从法学研究视角出发,对上述问题进行一番梳理与审视。整篇文章以“公平”为主线,权利为视角,从融资机会公平和融资结果公平两个方面,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公平融资权以及其实现中存在的阻碍进行分析,寻找能实现中小企业彻底走出融资不易局面的制度构建。本文第一部分立足于中小企业公平融资权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在第二部分力求从理论基础与现实必要性两个层面对中小企业公平融资权的应然性基础进行相关探讨;第三部分则集中关注于中小企业公平融资权在实然层面的种种困境,并对其背后的成因进行了相应分析;在最后一部分则以对中小企业公平融资权的保护,保证其实现为起点和目的,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在制度构建和完善上进行了相关探析,以期能为论文主题之研究与实践有所助益。

李瑞雪[8](2016)在《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从工信部等四部委于2011年7月颁布《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对小微企业正名以来,小微企业成为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对象。小微企业在活跃市场经济、提供就业岗位、弥补社会服务缺位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当前存在着诸多阻碍小微企业发展的因素,其中,核心因素是融资障碍。而小微企业融资障碍中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又成为了目前学界集中研究的选题,相关学术成果颇丰。但是,关于小微企业另一项融资障碍,即小微企业融资不公平问题却很少受到关注。目前,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在融资时并没有受到同等对待。同时,小微企业在金融市场中的弱势地位也并没有得到应受的重视。诚然,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与小微企业融资不公平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前者是后者的重要表现。但是,两者不可以等同。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与否直接关涉社会正义是否实现的问题,后者更为根本。良法本身蕴含公平正义的理念,依照良法治理小微企业融资不公平问题是有效的路径。基于上述思想,本文以金融公平为价值理念,主要研究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相关问题。目的在于通过蕴含金融公平理念的法律制度的构建,保障小微企业可以与大中型企业公平地分享金融资源。除了引言和结论,本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主要阐释了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相关的概念。第二部分为第二章,分析了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并详细阐释了小微企业融资不公平在现实中的主要表现及其制度原因。第三部分为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其中,第三章探讨了保障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基本原则,并且,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重点阐释了构建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的整体思路。而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探讨了小微企业融资机会公平、条件公平和结果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的构建问题。从以上三个层面,为保障小微企业公平地获得金融资源提供了具体的法律完善建议。第一章,小微企业的融资公平。主要探讨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内涵和外延,是全文的逻辑起点,为后文分析小微企业融资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法律完善建议提供理论支撑。建国后,我国颁布了多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本文界定小微企业概念,以最新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为主要依据。并且,本文构建融资公平保障法律制度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金融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小微企业,并不包括具有国有资本身份以及属于集团总公司性质的小微企业。同时,本文也将个体工商户纳入到了广义的小微企业的概念中。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确立依据,可以从法学、经济学以及伦理学三个角度进行阐释,具体是指,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以均等的机会获得融资、以相同的市场条件获得融资,以及融资需求满足度不能相差悬殊。以罗尔斯的现代公平正义观为基础,以融资环节为区分点,可以将小微企业融资公平分为小微企业融资机会公平、条件公平和结果公平。小微企业融资机会公平是准入公平,是指,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具有相同的获得融资的可能性。小微企业融资条件公平是过程公平,是指,与对大中型企业提供融资相比,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时,必须依照相同的市场条件发放贷款和确定利率。而小微企业融资结果公平是结果公平,是指,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满足度不能相差悬殊。第二章,小微企业融资不公平主要表现及其制度原因。通过调研等形式对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现状进行考察后发现,我国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较多不公平现象。小微企业融资机会不公平的表现包括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过窄和小微企业缺少具有层次性的融资渠道两个方面。从制度层面讲,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能力方面的法律制度缺位。第二,现行相关规则缺少顶层设计且具体内容也存在缺陷。小微企业融资条件不公平的表现包括:强迫购买理财、保险产品;要求以贷转存或者存贷挂钩;要求购买配套承兑汇票;不当要求小微企业主个人提供连带保证等。从制度层面讲,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法律制度应对金融市场结构性失衡问题存在局限性。第二,法律制度回应实质不平等地位问题力度不足。第三,现有规则存在治理失灵现象。小微企业融资结果不公平的表现为,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满足度过低。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多数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满足度低于60%,而现有融资渠道基本可以满足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融资需求。从制度层面讲,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小微企业融资机会公平、条件公平保障法律制度存在缺陷。第二,法律制度在规范政府倾斜保护小微企业方面力度不足。第三章,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基本原则和整体思路。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基本原则是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后文构建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法律制度时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尊重市场规律原则主要包括两方面要求。一是,以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有效发挥作用为核心。二是,政府应定位为金融市场发展的引导者和服务者。综合保障融资公平原则,一方面,要求综合实现小微企业融资机会公平、条件公平和结果公平。另一方面,要求利用多种手段确保小微企业融资公平。坚持金融创新促进融资公平原则,要求金融创新必须服务实体经济,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应对其进行适度监管。强化金融监管保障融资公平原则,强调应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管为一体的监管体系。保障融资公平法治化原则,强调保障融资公平以法律制度为基础,并且,重视非正式金融制度的作用,将其作为法律制度的补充,共同服务于保障小微企业融资公平。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整体思路部分,从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四个层面探讨了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法治路径的整体要求,并构建了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法律制度框架。第四章,小微企业融资机会公平保障法律制度。为了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能力,应分别构建小微企业集群融资法律制度和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法律制度。同时,应针对小微企业特点,依法为其搭建多元化、具有层次性的融资渠道是保障小微企业融资机会公平的主要路径。在融资平台方面,应依法为小微企业搭建全国性、区域性和民间性三层融资平台。重点探讨了三层融资平台的定位和职能、挂牌标准、股权和债权融资法律制度等内容。并且,为各层融资平台之间转板建立了相应的法律制度。在融资机构方面,应构建小微金融机构法律制度,规范专门或者主要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中小型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健康运行。在融资工具方面,应推行和规范公开发行的小微企业集合债券业务以及非公开发行的小微企业私募债券业务。总之,比照大中型企业现有融资渠道,针对小微企业自身特点,通过构建法律制度,为其搭建具有针对性的多层次融资渠道,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第五章,小微企业融资条件公平保障法律制度。为了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依照相同的市场条件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第一,应将小微企业融资基本利益,即自主选择的利益和公平交易的利益进行权利化,依法建立小微企业条件公平融资权利,增强保障力度。第二,应利用约束性和激励性法律规制的相关理论,分别构建小微企业融资条件公平约束性法律制度和激励性法律制度。前者的主要内容为通过赋予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相应的义务、职责以及法律责任,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平等对待小微企业。后者主要包括推行行政指导手段、行政奖励手段以及合同菜单规范手段保障融资条件公平等内容。第三,应构建法律救济机制,将投诉机制定位为前置救济机制、将金融申诉专员机制定位为核心机制、将诉讼机制定位为补充救济机制。第六章,小微企业融资结果公平保障法律制度。依法提升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满足度是保障小微企业融资结果公平的主要路径。构建融资结果公平保障法律制度保障的对象是在金融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但自身努力并且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小微企业。这些小微企业通过现有融资渠道无法获得融资,在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下,应对其进行救济。具体而言,应明确政府保障小微企业融资结果公平的主导性定位,完善目前政府推行的帮扶小微企业融资的法律措施。主要包括构建扶持资金运用绩效评价法律制度、构建小微企业增信集合证券监管法律制度、构建政府投资小微企业引导基金法律制度、构建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性担保法律制度以及构建支小再贷款法律制度等内容。

梁滨[9](2014)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 ——基于制度安排的视角》文中指出本文拟对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给出相应的理论解释,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改善其融资困境可行的制度安排。从世界范围看,由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各国对其融资问题都颇为重视。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小企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等方面的地位举足轻重,但一直以来困扰其发展的融资难问题难言改善。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小企业面临需求下滑和产业升级的双重压力,更加凸现其融资困境。针对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融资困境,本文就相关理论与文献进行了回顾和评述,研究了企业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信贷配给理论和资本结构理论在我国市场环境下的适用性,并将制度因素引入到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分析之中。在对我国上市中小企业融资顺序的实证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对信贷市场的依赖,进而探讨了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在当前我国市场环境下,制度因素深刻影响着信贷市场的运行效率,主要表现为企业治理结构的缺陷引起了信贷市场上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普遍对中小企业实施信贷配给,这成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首要原因;而由政府干预形成的金融抑制,削弱了信贷市场的竞争性,加剧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甚至产生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歧视,进一步恶化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基于制度分析的结果,本文对今后可行的制度安排进行了深入探讨,以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一方面通过完善市场信用信息共享制度,缓解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减少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行为;另一方面应用不可分散风险条件下双价格均衡模型分析了我国信贷市场特征,通过加强法律制度对偏离市场规则的融资行为进行约束,以及放宽信贷市场准入,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促进非正式信贷市场向正式信贷市场的转换,从而增加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供给。本文的研究特色表现为:首先,突出企业理论、信贷配给理论和资本结构理论的交叉融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并将以交易成本为核心的制度分析引入到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中,尝试构建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其次,中小企业融资顺序的实证模型充分考虑了与我国现实融资环境的适应性,模型变量的选择更能反映我国中小企业资金使用的特征;最后,运用不可分散条件下双价格均衡模型分析我国信贷市场特征,首次探讨了非正式和正式信贷市场并存的情况下,双价格均衡所带来的信贷市场风险的积聚和社会福利的损失。总之,本文研究发现,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主要涉及基础性制度安排,信用信息共享制度的完善,推动了市场声誉机制的形成,有效遏制了信贷市场上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和机会主义行为;法律的震慑作用可以减少或消除信贷市场摩擦,约束市场融资行为;而政府规制的放松则进一步增强了信贷市场竞争,增加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供给。上述制度的演化发展将体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将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沈苏[10](2014)在《产业集群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中小企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企业规模小、管理体系相对不完善、信用等级低、信息不对称严重、融资风险和成本相对较高等原因,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空间聚集取得外部规模经济收益,在获得金融资本、技术、公共服务等方面占据优势。通过博弈论方法的分析表明,产业集群融资具有增级中小企业信用、减少银企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和信贷风险的优势,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金融创新之一。目前可供选择的集群融资方式主要有供应链金融模式、互助担保模式、区域主办银行模式、集体发债融资模式等,每一种模式各具特点,适用性也不同。本文以福建石狮服装产业集群融资和湖南汨罗再生资源产业集群融资为例,分析了集群融资的运作方式、显性比较优势和局限性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集群融资的建议。作为我国沿海地区最早出现的服装产业群之一,石狮市服装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其产业集群融资已得到较好的发展,内部中小企业成员依托集群而开展的集群融资模式具有典型性。本文对两个地方两个产业的集群融资模式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其他地区利用产业集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借鉴。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普惠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与框架
        1.2.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3.1 研究的创新点
        1.3.2 研究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研究
        2.1.1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来源
        2.1.2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成因研究
        2.1.3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解决途径
    2.2 数字普惠金融有关问题的研究
        2.2.1 数字普惠金融的起源与理论基础研究
        2.2.2 数字普惠金融的功能研究
        2.2.3 数字普惠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
    2.3 文献评述
        2.3.1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文献评述
        2.3.2 数字普惠金融的文献评述
3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3.1 核心概念
        3.1.1 中小企业
        3.1.2 融资约束
        3.1.3 数字普惠金融
    3.2 中小企业融资的基础理论
        3.2.1 金融发展与金融结构理论
        3.2.2 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理论
        3.2.3 企业成长周期与融资需求规律
    3.3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理论
        3.3.1 数字经济理论
        3.3.2 金融排斥与普惠金融理论
4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4.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国际比较
        4.1.1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与主要融资指标的比较
        4.1.2 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国际比较
    4.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4.2.1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类别
        4.2.2 主要融资渠道的建设情况
    4.3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境况
        4.3.1 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与其经济贡献度不匹配
        4.3.2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
        4.3.3 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脆弱
    4.4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取得的积极成效
        4.4.1 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和组织体系逐渐健全
        4.4.2 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逐渐多元
        4.4.3 数字技术应用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4.4.4 融资成本有所下降,风险相对可控
5 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环境、创新动力与核心价值
    5.1 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环境
        5.1.1 数字普惠金融的参与主体
        5.1.2 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基础与政策环境
    5.2 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动力与运行机制
        5.2.1 数字普惠金融创新的供给动力
        5.2.2 数字普惠金融创新的需求动力
        5.2.3 数字普惠金融创新的运行机制
    5.3 数字普惠金融的框架原则与核心价值
        5.3.1 数字普惠金融的框架原则
        5.3.2 数字普惠金融的核心价值
6 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理论分析
    6.1 数字普惠金融的金融经济学解释
        6.1.1 数字普惠金融的经济环境
        6.1.2 数字普惠金融参与者的经济特征
        6.1.3 数字普惠金融市场及其均衡
    6.2 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传统融资悖论的破解
        6.2.1 传统信贷市场上中小企业的融资悖论
        6.2.2 数字普惠金融对融资悖论的破解
7 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实证分析一:基于现金流视角
    7.1 研究假说
    7.2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经验事实
        7.2.1 数字普惠金融的指标体系
        7.2.2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7.3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7.3.1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7.3.2 数据来源和统计性描述
    7.4 实证结果分析
        7.4.1 基准回归分析
        7.4.2 异质性分析
        7.4.3 稳健性检验
    7.5 数字普惠金融缓解融资约束的维度分析
8 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实证分析二:基于创业融资视角
    8.1 研究假说
    8.2 计量模型与描述性统计
        8.2.1 模型构建
        8.2.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8.3 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融资的整体效果分析
        8.3.1 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融资的基准回归分析
        8.3.2 不同维度的回归结果分析
    8.4 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创业融资的影响因素
        8.4.1 地区异质性分析
        8.4.2 影响因素检验
9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的课题项目与论文成果
致谢

(2)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以东部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
        1.2.2 关于供应链金融概念及主要融资模式的研究
        1.2.3 关于运用博弈论方法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
        1.2.4 关于供应链金融模式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研究
        1.2.5 关于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1.4.1 论文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供应链金融融资的理论基础
    2.1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和特点
        2.1.1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2.1.2 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2.2 供应链金融的主要融资模式
        2.2.1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2.2.2 存货融资模式
        2.2.3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2.3 供应链金融的相关理论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2 交易成本理论
        2.3.3 委托代理理论
        2.3.4 博弈论理论
第3章 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3.1 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
    3.2 供应链金融融资与传统融资的区别
    3.3 供应链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优势
第4章 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博弈模型分析
    4.1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博弈模型构建和分析
        4.1.1 模型假设
        4.1.2 模型构建和分析
    4.2 存货融资模式的博弈模型构建和分析
        4.2.1 模型假设
        4.2.2 模型构建和分析
    4.3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的博弈模型构建和分析
        4.3.1 模型假设
        4.3.2 模型构建和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东部地区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案例分析
    5.1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案例分析
        5.1.1 案例背景
        5.1.2 融资流程
        5.1.3 融资结果分析
    5.2 存货融资模式案例分析
        5.2.1 案例背景
        5.2.2 融资流程
        5.2.3 融资结果分析
    5.3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案例分析
        5.3.1 案例背景
        5.3.2 融资流程
        5.3.3 融资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3)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研究 ——基于新三板市场的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1.3 案例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
        1.5.1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1.5.2 中小企业的范畴
        1.5.3 本文研究重点
    1.6 技术路线和章节安排
        1.6.1 技术路线
        1.6.2 章节安排
    1.7 论文的创新点
2 理论基础
    2.1 股权投资相关理论
    2.2 公司治理理论
    2.3 企业成长理论
    2.4 企业管理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3.1 研究综述
        3.1.1 股权投资相关研究
        3.1.2 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基金的必要性
        3.1.3 私募股权基金与中小企业发展
        3.1.4 研究评述
    3.2 研究假设
        3.2.1 私募股权基金与中小企业的规模增长
        3.2.2 私募股权基金与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
    3.3 本章小结
4 私募股权基金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机理探讨
    4.1 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溯源
        4.1.1 私募股权基金的起源
        4.1.2 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4.2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2.1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4.2.2 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4.3 私募股权基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可行性探讨
    4.4 私募股权基金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4.4.1 公司治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4.4.2 中小企业公司治理面临的问题
        4.4.3 私募股权基金对公司治理的双向影响
    4.5 私募股权基金对经营管理的影响
        4.5.1 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4.5.2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因素
        4.5.3 私募股权基金对经营管理的双向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私募股权投资行为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
    5.1 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
    5.2 变量设定与实证模型
    5.3 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5.3.1 基础回归结果
        5.3.2 内生性处理
        5.3.3 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6 私募股权投资力度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
    6.1 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
    6.2 变量选取及指标解释
        6.2.1 被解释变量
        6.2.2 核心解释变量
        6.2.3 工具变量
        6.2.4 控制变量
        6.2.5 描述性统计结果
    6.3 模型设计
    6.4 检验过程与实证结果分析
        6.4.1 基本回归结果分析
        6.4.2 内生性处理
        6.4.3 拓展实证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管理启示
    7.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7.3.1 研究不足
        7.3.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我国新能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R风电能源公司融资问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
    2.1 中小企业概念的界定
        2.1.1 国外对中小企业概念的界定
        2.1.2 国内对中小企业概念的界定
        2.1.3 新能源中小企业概念的界定
        2.1.4 新能源中小企业行业特点
    2.2 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
        2.2.1 麦克米伦缺口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长期互动假说
        2.2.4 传统融资与新型融资的相关理论
第3章 我国新能源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我国新能源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3.1.1 银行贷款难
        3.1.2 融资成本高
        3.1.3 贷款渠道单一且过时
    3.2 重大突发事件对我国新能源中小企业的冲击
        3.2.1 新能源行业受打击,资金链紧张
        3.2.2 还款困难、逾期增加
        3.2.3 融资较平时更难
    3.3 我国新能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3.3.1 我国新能源中小企业自身问题
        3.3.2 金融机构对我国新能源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够
        3.3.3 政府对新能源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第4章 R风电能源公司的案例分析
    4.1 行业介绍
        4.1.1 风电行业全球发展
        4.1.2 风电行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4.2 案例情况介绍
        4.2.1 R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4.2.2 R公司风电项目的融资状况介绍
    4.3 R公司融资问题分析
        4.3.1 融资费用连年居高不下、融资缺口大、融资期限长
        4.3.2 银行贷款门槛高,难以争取信用额度
        4.3.3 融资方式单一,过于依赖债权融资
    4.4 R公司融资改进方案
        4.4.1 拓宽融资渠道
        4.4.2 提高内部管理能力与加强外部沟通
        4.4.3 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第5章 我国新能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5.1 提升企业自身能力
        5.1.1 提高内部管理能力
        5.1.2 增强自身竞争力
        5.1.3 提升企业信用度
        5.1.4 加强外部沟通能力
    5.2 拓宽融资渠道
        5.2.1 拓宽内部融资渠道
        5.2.2 拓宽外部融资渠道
        5.2.3 开发其他新型融资模式
    5.3 加大政府部门扶植力度
        5.3.1 规定融资最低比率
        5.3.2 出台对融资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
        5.3.3 加速新能源企业信用平台建设
    5.4 关于绿色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5.4.1 绿色金融工具进一步拓宽新能源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5.4.2 关于绿色金融进一步完善发展的建议
    5.5 关于重大突发事件对新能源中小企业产生冲击的建议
        5.5.1 新能源中小企业积极自救
        5.5.2 出台针对新能源中小企业的保护政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融资租赁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研究 ——以LA太阳能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2 案例背景
    2.1 中小企业基本界定及作用
    2.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概述
        2.2.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2.2.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与供给情况
        2.2.3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宏观环境
    2.3 融资租赁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3 LA太阳能公司融资租赁案例介绍
    3.1 行业介绍
        3.1.1 光伏行业全球发展
        3.1.2 光伏的应用
        3.1.3 我国光伏企业现状
    3.2 LA太阳能公司现状
        3.2.1 LA太阳能公司基本情况
        3.2.2 LA太阳能公司面临的融资困难
    3.3 LA太阳能公司融资租赁方案
        3.3.1 LA太阳能公司融资租赁方案协议介绍
        3.3.2 融资租赁方案助力实现跨越发展
4 LA太阳能公司融资租赁案例分析
    4.1 融资租赁在LA太阳能公司融资中的优势分析
        4.1.1 与内源融资方式相比的优势分析
        4.1.2 与银行贷款方式相比的优势分析
        4.1.3 与股权融资相比优势分析
        4.1.4 与信托融资方式相比的优势分析
    4.2 融资租赁在LA太阳能公司融资中的作用分析
        4.2.1 降低门槛、手续简便
        4.2.2 节约成本
        4.2.3 缩短项目周期
        4.2.4 改善财务状况
        4.2.5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4.3 融资租赁在LA太阳能公司融资中的问题分析
        4.3.1 租赁公司选择困难
        4.3.2 租赁标的形式单一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从政府角度
        5.2.2 从租赁公司角度
        5.2.3 从中小企业角度
参考文献
致谢

(6)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基于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金融结构研究
        1.2.2 融资约束研究
        1.2.3 金融结构与融资约束的关系研究
        1.2.4 相关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标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可能存在的创新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借鉴
    2.1 基本概念
        2.1.1 中小企业
        2.1.2 金融结构
        2.1.3 融资约束
    2.2 理论借鉴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金融排斥理论
        2.2.3 最优金融结构理论
第3章 融资约束的机理与研究假定
    3.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存在性分析
    3.2 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3.3 调节变量影响下的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3.3.1 产权性质、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3.3.2 经济周期、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3.3.3 地区金融发展程度、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第4章 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
    4.1 我国金融结构的现状分析
        4.1.1 我国金融发展的历史进程及特征
        4.1.2 我国金融发展的结构性分析
    4.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
        4.2.1 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4.2.2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统计分析
第5章 金融结构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实证分析
    5.1 引言
    5.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5.2.1 数据来源
        5.2.2 样本选择
    5.3 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5.3.1 模型构建
        5.3.2 变量定义
        5.3.3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3.4 单位根检验
        5.3.5 相关性分析及多重共线性检验
    5.4 金融结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的实证研究
        5.4.1 基本模型检验
        5.4.2 扩展模型检验
        5.4.3 基于调节变量分组的实证分析
    5.5 稳健性检验
    5.6 进一步讨论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6.2.2 优化中小企业金融市场环境
        6.2.3 建立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金融结构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论我国中小企业公平融资权及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
    二、理论与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第一章 中小企业公平融资权概述
    一、中小企业公平融资权的界定
        (一)中小企业公平融资权的概念
        (二)中小企业公平融资权的性质
    二、中小企业公平融资权的内涵
        (一)融资机会公平
        (二)融资结果公平
第二章 中小企业公平融资权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必要性
    一、理论依据
        (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理论
        (二)金融相关制度设计的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平衡理论
        (三)商业银行的公共性理论
        (四)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理论
    二、现实必要性
        (一)微观:中小企业自身层面
        (二)中观:金融系统与金融市场层面
        (三)宏观:国民经济整体层面
第三章 实现中小企业公平融资权的现实困境及成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实现融资机会公平的现实困境及其成因
        (一)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机构间“议价”能力不对等
        (二)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制度阻碍
        (三)中小企业融资受商业银行的“差别性”对待
        (四)中小企业融资机会受既有制度的过度限制
    二、中小企业实现融资结果公平的现实困境及其成因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身份”性阻碍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地域”性阻碍
        (三)中小企业利用融资过程中财政税收制度不配套
        (四)中小企业对融资结果缺乏抗辩救济机制
第四章 实现中小企业公平融资权的法律保障与制度构建
    一、保障中小企业实现融资机会公平的法律制度构建
        (一)完善非银行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法律制度
        (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律制度
        (三)构建政府对金融机构自利性进行必要干预的法律制度
        (四)构建中小企业多层次融资渠道法律保障制度
    二、保障中小企业实现融资结果公平的法律制度构建
        (一)完善中小企业自身内控性制度建设
        (二)完善中、西部地区金融交易秩序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
        (三)完善中小企业利用融资过程中的财政税收配套制度
        (四)构建中小企业对于融资结果的抗辩救济机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二、研究综述
    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和研究不足
第一章 微企业的融资公平
    第一节 小微企业的制度意蕴
        一、我国企业划型标准的历史简述及评析
        二、《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对小微企业的界定
        三、融资公平视阈下的小微企业
    第二节 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确立依据
        一、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法学理论基础
        二、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三、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伦理学理论基础
    第三节 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内涵阐释与构成要素
        一、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内涵阐释
        二、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构成要素
第二章 微企业融资不公平主要表现及其制度原因
    第一节 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一、小微企业融资现状调研实施情况
        二、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
        三、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情况
        四、小微企业融资规模、融资需求量与融资需求满足情况
        五、政府帮扶小微企业融资情况
    第二节 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相关政策与法律规范
        一、中央政府为保障小微企业融资公平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二、地方政府为保障小微企业融资公平颁布的规范性文件——以重庆市政府为例
    第三节 小微企业融资机会不公平
        一、小微企业融资机会不公平的表现
        二、小微企业融资机会不公平的制度原因
    第四节 小微企业融资条件不公平
        一、小微企业融资条件不公平的表现
        二、小微企业融资条件不公平的制度原因
    第五节 小微企业融资结果不公平
        一、小微企业融资结果不公平的表现
        二、小微企业融资结果不公平的制度原因
        三、政府保障融资结果公平手段存在缺陷的具体表现
第三章 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基本原则和整体思路
    第一节 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基本原则
        一、尊重市场规律原则
        二、综合保障融资公平原则
        三、坚持金融创新促进融资公平原则
        四、强化金融监管保障融资公平原则
        五、保障融资公平法治化原则
    第二节 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整体思路
        一、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法治路径
        二、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法律制度框架
第四章 微企业融资机会公平保障法律制度
    第一节 构建小微企业集群融资法律制度
        一、小微企业集群融资的内涵与模式
        二、小微企业集群融资保障融资机会公平的原理
        三、促进小微企业集群融资的法律对策
    第二节 构建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法律制度
        一、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
        二、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方式
    第三节 依法构建小微企业三层融资平台
        一、建立全国性股权、债权交易中心
        二、建立区域性股权、债权交易中心
        三、构建小微企业网络融资平台
        四、制定小微企业三层融资平台转板规则
    第四节 构建小微金融机构法律制度
        一、明晰小微金融机构的内涵和定位
        二、明确小微金融机构最低注册资本、民间投资人投资比例
        三、建立多元化的小微金融机构融资渠道
        四、建立小微金融机构转制法律制度
    第五节 构建小微企业债券法律制度
        一、明晰小微企业债券的内涵、性质和定位
        二、确定小微企业债券的融资额度和发行主体条件
        三、确立小微企业债券发行监管方式
        四、建立小微企业债券合格投资者和信息披露法律制度
        五、规范小微企业债券发行平台
第五章 微企业融资条件公平保障法律制度
    第一节 小微企业融资公平条件的权利化
        一、小微企业融资公平条件权利化的理论阐释
        二、小微企业融资基本利益的类型
    第二节 保障融资条件公平的约束性法律规制
        一、约束性法律规制保障融资条件公平的总体思路
        二、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义务和法律责任
        三、明确金融监管机构的职权、职责和法律责任
    第三节 保障融资条件公平的激励性法律规制
        一、激励性法律规制保障融资条件公平的理论阐释
        二、推行行政指导手段保障融资条件公平
        三、运用行政奖励手段保障融资条件公平
        四、利用合同菜单规制手段保障融资条件公平
    第四节 构建条件公平融资权利法律救济机制
        一、构建法律救济机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整体思路
        二、健全融资条件不公平纠纷投诉机制
        三、引入金融申诉专员机制
        四、健全小微企业融资条件不公平纠纷诉讼机制
第六章 微企业融资结果公平保障法律制度
    第一节 政府保障融资结果公平中的主导性定位
        一、政府主导性定位的含义及其理论依据
        二、现实中政府保障小微企业融资结果公平存在错位
        三、明确政府主导性定位的整体思路
    第二节 构建扶持小微企业融资资金运用绩效评价法律制度
        一、构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二、确定绩效评价的内容
        三、明确绩效评价的程序
        四、建立绩效评价公开法律制度
    第三节 构建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监管法律制度
        一、建立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资金监管法律制度
        二、制定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市场信用风险防范制度
        三、提升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市场流动性
        四、健全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信息披露制度
    第四节 构建政府投资小微企业引导基金法律制度
        一、协调创业投资企业政策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关系
        二、降低引导基金委托代理风险
        三、完善政府投资退出法律制度
    第五节 构建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性担保和支小再贷款法律制度
        一、构建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性担保法律制度
        二、构建支小再贷款法律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9)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 ——基于制度安排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方法与结构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2.4 技术路线
    1.3 主要创新与特色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评述
    2.1 国外相关理论评述
        2.1.1 企业理论
        2.1.2 制度变迁理论
        2.1.3 资本结构理论
        2.1.4 信贷配给理论
        2.1.5 理论评述
    2.2 国内外中小企业融资研究文献评述
        2.2.1 国内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
        2.2.2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2.2.3 文献评述
第3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顺序及渠道分析
    3.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顺序的实证分析
        3.1.1 实证模型的构建
        3.1.2 面板数据模型简介
        3.1.3 实证结论与启示
    3.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分析
        3.2.1 直接融资渠道分析
        3.2.2 间接融资渠道分析
        3.2.3 非正式金融(民间金融)分析
第4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分析
    4.1 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分析
        4.1.1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4.1.2 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缺陷对融资的影响
    4.2 我国以银行为主体的信贷市场特征分析
        4.2.1 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分析
        4.2.2 信贷市场特征分析
    4.3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制度分析
        4.3.1 政府过度干预的制度环境
        4.3.2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制度安排
第5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对策:信用制度安排
    5.1 我国中小企业失信现象分析
        5.1.1 中小企业失信行为特征
        5.1.2 中小企业失信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5.2 以征信为核心的信用信息共享制度
        5.2.1 征信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5.2.2 信用信息共享制度的类型
        5.2.3 信用信息共享制度与中小企业融资的经验研究
    5.3 信用信息共享条件下的配给均衡分析
        5.3.1 模型背景
        5.3.2 无信息共享下的均衡
        5.3.3 信息共享下的均衡
        5.3.4 模型的扩展与结论
        5.3.5 模型的应用分析
    5.4 支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制度安排
        5.4.1 信用信息共享制度发展现状
        5.4.2 以征信为核心的信用信息共享制度的建设
        5.4.3 信用信息共享制度推动银行贷款技术发展
第6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对策:信贷市场制度安排
    6.1 非正式信贷市场特征及其发展
        6.1.1 非正式信贷市场的内涵及其形成
        6.1.2 非正式信贷市场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6.2 不可分散风险条件下信贷市场双价格均衡分析
        6.2.1 模型背景
        6.2.2 双价格均衡与纯配给均衡
        6.2.3 从双价格均衡转换为纯配给均衡
        6.2.4 双价格均衡的非有效性
        6.2.5 最佳投资
        6.2.6 模型应用分析
    6.3 非正式信贷向正式信贷转换的制度安排
        6.3.1 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执法效率
        6.3.2 放松政府规制,促进市场竞争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10)产业集群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2.1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研究
        1.2.2 国内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研究
        1.2.3 产业集群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理论
    1.3 写作思路与框架
    1.4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2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分析
    2.1 中小企业金融缺口形成的理论解释
    2.2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微观原因
        2.2.1 企业规模小,效益不稳定
        2.2.2 管理不规范,信息不对称严重
        2.2.3 信用等级低,单位融资成本高
    2.3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中观原因
        2.3.1 中小型银行机构缺乏
        2.3.2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发展不完善
    2.4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宏观原因
        2.4.1 政府管制
        2.4.2 法律和政策保障环境不理想
3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问题概述
    3.1 集群融资的内涵界定
    3.2 集群内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特点
        3.2.1 同一性
        3.2.2 稳定性
        3.2.3 关联性
    3.3 产业集群融资的优势效应分析
        3.3.1 增级中小企业信用
        3.3.2 克服银企信息不对称
        3.3.3 降低银行交易成本
        3.3.4 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4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模式选择
    4.1 供应链融资模式
        4.1.1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4.1.2 融通仓融资模式
        4.1.3 保兑仓融资模式
    4.2 互助担保融资模式
        4.2.1 联保联贷融资模式
        4.2.2 基于担保公司的互助担保模式
    4.3 区域主办银行模式
    4.4 集体发债融资模式
    4.5 其他集群融资模式
5 集群融资模式的运用:案例分析
    5.1 福建石狮纺织服装产业的集群融资
        5.1.1 石狮服装产业中小企业融资特点
        5.1.2 石狮联保联贷融资模式
        5.1.3 石狮基于担保公司的互助担保模式
        5.1.4 石狮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尝试
    5.2 湖南汨罗再生资源回收产业集群融资
    5.3 案例启示
        5.3.1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显性比较优势
        5.3.2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融资进一步完善建议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普惠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研究[D]. 滕磊. 四川大学, 2021(02)
  • [2]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以东部地区为例[D]. 董继航.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研究 ——基于新三板市场的数据[D]. 许军.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4]我国新能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R风电能源公司融资问题为例[D]. 马瑀含. 吉林大学, 2020(04)
  • [5]融资租赁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研究 ——以LA太阳能公司为例[D]. 胡晶.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1)
  • [6]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基于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D]. 刘海伦. 西南大学, 2020(01)
  • [7]论我国中小企业公平融资权及其实现[D]. 何静. 西南科技大学, 2018(01)
  • [8]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 李瑞雪. 西南政法大学, 2016(10)
  • [9]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 ——基于制度安排的视角[D]. 梁滨. 天津财经大学, 2014(10)
  • [10]产业集群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 沈苏.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5)

标签:;  ;  ;  ;  ;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