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经理:专业和善良

最好的经理:专业和善良

一、最优秀的经理人:专业且善良(论文文献综述)

周立明[1](2021)在《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多重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在中国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高股权集中度、低股权制衡度的情况,这在民营企业发展初期能提升决策效率、正向影响企业绩效、短期内壮大企业规模,从而为股东谋取较大利益。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特别是上市以后,企业集团实际控制人在追逐短期利益最大化的本性驱使下,容易通过设置多层级子公司,使控制权层层转移,用以侵占下级企业尤其是底层企业利益。这种股权结构从顶层终极控制人到底层企业之间,形成一种类似于金字塔的结构形式,与拉波塔(La Porta)描述的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形象相契合。在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下,顶层公司的大股东即终极控股股东是各层级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上一层级的公司控制着下一层级的公司,一直延续到底层公司。终极控制人容易利用金字塔式股权结构两权分离度高、股权制衡度低的结构特征,用较少的现金流权攫取底层公司更大的控制权,通过链条输送、关联交易、操纵底层上市企业股价等方式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影响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国内外学者在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这一领域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包括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成因、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对利益相关者的不同经济后果等;在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与公司治理、中小股东利益、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的关系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从整体来看,研究方向还比较分散,大部分研究仅针对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企业某一方面的影响,由于这种股权结构对企业的影响多重且复杂,被影响因素之间又彼此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因此将这些主要影响因素关联起来展开研究,才能更好的解决民营企业中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从而对民营企业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进行治理,设置合理的股权结构、均衡中小股东利益、提升企业价值与企业绩效。本文遵循“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实证分析→结论与建议”四个层面来逐步展开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多重影响的研究工作。首先,在绪论中奠定了本文的研究基础,界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和主题内涵。其次,在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相关理论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内在动机、角色划分、基本特征,以及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和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阐释,进而确定以影响大、相互关联度高的中小股东利益、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作为研究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影响的三个角度。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以沪深交易所上市民营企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三层次优化模型,并且将模型应用到实例中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和建议。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第一,对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进行理论研究。首先对民营企业、企业价值、企业绩效、现金流权与控制权、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等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阐述了在马克思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有限理性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和内部人控制理论等相关理论下,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中小股东利益、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的影响。最后介绍了股权结构以及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相关理论和现有的研究成果,以中国上市民营企业的股权结构数据为基础,对中国民营企业金字塔式股权控股关系的内在动机、分类、角色划分、基本特征和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中国民营企业的不利影响,最终确定实证分析的三个角度。第二,展开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中小股东利益影响的实证分析。首先分析了终极控制人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原因,包括股东大会制度导致终极控制人试图扩大资本多数比、法律不够完善导致中小股东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决策的有限理性导致终极控制人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股权结构特征导致终极控制人以更低成本完成侵害。然后分析了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中终极控制人对中小股东利益进行侵占的方式,包括通过链条输送侵占、通过减少红利侵占、通过增加负债侵占、采用家族管理侵占、通过企业价值损害。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从法律和外围资本两方面对中小股东利益进行渗透式保护的建议。第三,展开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首先分析了企业价值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包括账面价值、内涵价值、市场价值。本文选取市场价值作为表征变量。然后分析了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价值影响的五种渠道,进而将现金流权、两权分离程度、控制链条层级、控制链条数量、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作为金字塔式股权结构的6个表征变量。最后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解释变量、控制变量、被解释变量的相关关系和回归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现金流权和民营企业价值的关系为倒U型曲线;两权分离程度对民营企业价值有明显的负向影响;控制链条层级对民营企业价值有明显的负向影响;股权集中度和民营企业价值的关系为正U型曲线;股权制衡度对民营企业价值有明显的正向影响。第四,展开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首先从演进发展的角度,分别从成本、财务、发展等方向考察了民营企业绩效的表现,选择了资产收益率ROA作为表征变量。然后提出了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价值影响的六个假设,进而将现金流权、两权分离程度、控制链条层级、控制链条数量、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作为金字塔式股权结构的6个表征变量。最后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解释变量、控制变量、被解释变量的相关关系和回归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现金流权和民营企业绩效的关系为倒U型曲线;两权分离程度对民营企业绩效有明显的负向影响;控制链条层级对民营企业绩效有明显的负向影响;控制链条数量对民营企业绩效有一定的正向影响;股权集中度和民营企业绩效的关系为正U型曲线;股权制衡度对民营企业绩效有明显的正向影响。最后,借助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三层次优化模型,分析了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下各股权特征指标对民营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影响的强弱。分析结果显示,金字塔最长控制链条层级、民营企业的两权分离程度、金字塔的控制链条数量、民营企业的股权制衡度四个股权特征指标的影响权重最大。再结合前文的实证分析结论,将三层次优化模型运用到案例中,为金字塔式股权结构的民营企业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本文的创新工作主要表现在:第一,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视角。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绝大多数仅对民营企业单一经济现象展开分析,而本文以沪深交易所上市民营企业为例,深入研究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中小股东利益、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三个方面带来的多重影响,并作出了综合性表述,充实了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理论体系。第二,通过实证分析取得了创新的研究结论,为优化民营企业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提供了新的依据。本文通过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发现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影响渠道中,现金流权、两权分离程度、控制链条层级、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等对民营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一致性,而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中控制链条数量对民营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的影响不一致。此外,研究还发现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中,现金流权与股权集中度对民营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呈U型,一定程度解释了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存在的意义。第三,通过创新研究方法,为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构建了三层次优化模型,并通过模型进一步厘清了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的影响。通过理论推导和案例研究,提出了最终优化建议方案,为民营企业通过优化股权结构来提升企业价值、企业绩效提供了更加可行的现实依据。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企业层面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两个角度提出了民营企业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优化建议。

王伟[2](2020)在《《哈利·波特》在中国的译介研究》文中指出英国作家J.K.罗琳创作的Harry Potter风靡全世界,被翻译成80种语言,所有版本的总销量超过5亿册,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小说之一。本研究依据译介学理论、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操纵”和“重写”理论、接受理论和副文本理论对Harry Potter在中国的译介展开全面、系统的描述性个案研究,探讨了该作品是如何被译介到中国以及在进入中国后该作品在中国普通读者和专业研究者群体中的传播、接受现状,分析了《哈利·波特》中译本在中国的定位和目标读者群体的接受错位问题,并从副文本与文本转换过程分析了《哈利·波特》中译本中的翻译问题。通过对《哈利·波特》中译本在中国出版发行的历时性描述分析,本研究发现Harry Potter这部通俗文学作品能够进入中国主要是与当时的社会接受环境紧密相关。通俗文学,又称之为大众文学,一直处在中国文学系统的边缘。长期以来,通俗文学的娱乐消遣功能与中国传统的“文以载道”文学观念相悖,通俗文学往往被视为严肃文学、纯文学的对立面。而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内开始大规模地译介外国通俗文学作品,通俗文学开始从文学系统的边缘向中心运动,长期被压抑和禁锢的文学娱乐消遣功能终于得到释放。随着中国1992年成为《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的成员国,中国对外版权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开始不断从国外引进通俗文学作品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国内不少出版社开始摆脱行政化束缚,以市场为导向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人民文学出版社积极转变观念,从国外获取最新商业出版资讯,Harry Potter就这样走进了人文社的编辑眼中。2000年8月底,人民文学出版社鏖战数月后赢得了《哈利·波特》中文版权。Harry Potter被引进到中国之后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销售成绩,成为一部非常畅销的流行读物。Harry Potter进入中文世界后,普通读者和专业研究者对该作品的接受各自呈现出不同的接受特征。中国奇幻文学读者群体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对《哈利·波特》这部作品的接受经历了“文本—影像—文本”和“影像—文本”两种文学接受过程。在Harry Potter进入中国之前,中国大陆的普通读者对于奇幻文学还是比较陌生,即使有奇幻文学作品的存在,在当时也是被当成童话被译介到中国。在新世纪开始之前的这段时间,中国大陆并不存在奇幻文学所能接受的土壤或环境,因此也就没有奇幻文学读者群体的存在。而随着The Lord of the Rings和Harry Potter等系列作品陆续被国内出版社引进译介,再加上国内义务教育的蓬勃发展和一系列的教育制度改革,新时期的中国读者在文化程度、知识深度、阅读广度上有很大幅度提高,国内逐渐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奇幻读者群体,他们热爱阅读和接受各种西方奇幻文学作品。同时,新世纪大众传媒尤其是由奇幻文学改编的同名电影在中国热映,使众多读者在欣赏奇幻大片的同时,感受到了奇幻文学作品的魅力,部分读者是看完纸质作品之后去电影院欣赏改编的同名电影(影像),然后再对该奇幻文学作品的纸质书籍(文本)进行深度阅读;也有不少读者是观看完奇幻文学作品改编的同名电影(影像)后购买纸质书籍(文本)阅读。“文本—影像—文本”和“影像—文本”构成了中国普通读者对外国奇幻文学作品的两种文学接受过程。而与普通读者对《哈利·波特》的接受不同的是,中国的专业研究者对《哈利·波特》并不是特别重视,在我国主流核心学术刊物上刊载有关“哈利·波特”研究的文章数量相对有限。尽管通俗文学开始从文学系统的边缘开始向中心运动,但是严肃的学院派研究者却并不十分关注《哈利·波特》这种通俗文学作品。究其缘由,一方面,纯文学或者说精英文学才是中国专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对文学作品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这更符合当下时代的主旋律,而外国通俗文学作品“走进来”的译介研究则很难引起他们的关注。与Harry Potter系列作品在英语世界的接受状况相比,《哈利·波特》中译本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在英语世界,Harry Potter系列一开始定位是儿童文学,面向儿童读者群体,但因为该作品深受青少年读者和成人读者的喜爱,英语世界的出版社很快就灵活地改变该作品目标读者群体定位,扩大其读者群体范围。而在中文世界,赞助人(人文社)从一开始就一直把该作品定位为儿童文学,并自始至终操纵着《哈利·波特》中译本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从副文本视角对《哈利·波特》中译本进行分析,无论是从书籍的开本设计、封面装帧、插图、书签还是内页版式设计,人文社都是按照儿童文学作品的定位进行设计和出版发行的,儿童才是其目标读者群体。因此,人文社对《哈利·波特》中译本的定位和中国读者对该作品的接受之间产生错位,部分中国读者对人文社的儿童文学定位和译文质量不满,三种新型读者群体出现:批评型读者、作为译者的读者和精英型读者。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新型读者群体在网络空间中对人文社《哈利·波特》中译本的翻译质量展开网络文学翻译批评,或者另起炉灶自己开始翻译并在网络空间中分享译文。随着《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和同名电影的完结,精英型读者群体开始涌现,他们从各个视角、细节、主题对这部作品展开全新的网络文学翻译批评,具有一定的学术素养和敏锐的批评意识。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中国读者的角色从单一走向多重化,在文学文本选择和文本意义建构上由“失语者”变成了“建构者”。新型读者群体展开的网络文学翻译批评对人文社和译者形成了“良性监督”,加强了读者和出版社之间的互动,这些都构成了《哈利·波特》在中国的接受史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Harry Potter被译介到中文语境后,“显性”赞助人(人文社)的意识形态、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自始至终都对译者的翻译工作进行着操纵,同时“隐性”赞助人(儿童读者群体)也迫使译者适当调整翻译策略使译文符合儿童读者阅读。因此,人文社在对Harry Potter进行文本转换的过程中因为误译、漏译产生了一系列的偏差和变形。因为原文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原作者根本没有预料到的接受语境,作家J.K.罗琳精心创作的大量文化特色词汇、人物形象、“文字游戏”和习语在经过译者的翻译转换之后,原着中的人物形象、性格在中译本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和变形,大量“文字游戏”蕴含的预期效果没有被完美地呈现出来。同样地,原着中大量巧妙构思、精心创作的习语并没有被译者进行异化处理,这使得习语中独有的文化意象和语言特色在中译本中丢失,影响和阻碍了中国读者阅读的连贯性和好奇心。本研究推动《哈利·波特》进入更多学术界研究者的视野,进一步丰富了《哈利·波特》在中国的学术研究,让更多严肃学院派研究者认识到通俗文学翻译的影响和特殊研究价值,也为该作品走向经典做出了一定努力;同时基于该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过程中遇到的新型读者群体的网络文学翻译批评以及中译本在文本转换过程中产生的偏差,本研究亦可为外国通俗文学作品的翻译以及中国通俗文学作品外译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和借鉴。

杜敏[3](2020)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安庆警政研究(1927-1937)》文中认为中国自清末引进西方的近代警察制度以来,经过北洋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警政体系。安庆市于1903年设立安庆市警察总局,北洋政府时期更名为安徽省城警察厅,后又易名为安徽省会警察厅。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安庆市的警政在继承了北洋政府时期警政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国民政府制定的相关规定,对安庆市警察机关内部的组织结构以及警察的任用、奖惩、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安徽政局比较稳定,安庆的警政也进入了一个较为快速的发展阶段,警察专业化程度提高,执行的职能日益增多,除了维持安庆市内的治安秩序,还需要负责管理城内的公共卫生,普及卫生知识,提高人们的卫生素质。在整顿社会陋习方面,警察需要打击烟、赌、娼等败坏社会风气的行为。除此之外,由于这一时期,国民党军队正在对中共及红军实行军事围剿,安庆警察还承担着反共的政治职能,对社会舆论、社会团体进行严格的监控。经过十年的发展,安庆市的警政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通过完善公安局的组织结构,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转变警察的执法理念等方式提高了政府的治安管理水平,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此时的警政发展也存在着经费支绌、军队妨碍执法、军警冲突严重等问题。

西土瓦[4](2020)在《他高举六西格玛旗帜推动变革——“全球第一CEO”杰克·韦尔奇与上海质量管理》文中提出北京时间3月2日晚间,据CNBC等多家媒体报道,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简称GE)前董事长、CEO杰克·韦尔奇于美国东部时间周一去世,享年84岁。杰克·韦尔奇被誉为"全球第一CEO"。他的溘然长逝,令人痛惜。微信朋友圈中一片叹息声:原海立集团老总沈建芳赞其为"企业家的楷模"。在美国的中国质量管理之父刘源张之女刘明说:"广播里传来了杰克·韦尔奇去世的消息,很是吃惊!84岁,太年轻!我2001年重返学校攻读管理学时,教材中有不少GE的案例。

杨苗苗[5](2020)在《18至19世纪英国莎士比亚戏剧女演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8至19世纪,英国正处于历史转折时期,此时的社会主旋律可以用一个“变”字来概括。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思想领域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莎士比亚戏剧在17世纪下半叶复兴以后,莎剧女演员开始出现,18世纪末莎剧女演员的崛起开创了莎剧舞台表演的新局面。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复杂、立体、多面,出演这些角色是对女演员演技的极大挑战和锤炼。同样地,女演员在演出前对人物性格的揣摩、发掘和在舞台上对女性角色入木三分的刻画亦成功反哺了莎剧,这一良性循环极大地丰富了莎剧的舞台呈现,对莎剧的舞台表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莎剧的艺术价值推向了巅峰。本文以18至19世纪英国三位最具代表性的莎剧女演员莎拉·西登斯、海伦·福西特和埃伦·特里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莎剧女演员的表演风格及其产生的文艺价值和社会影响。本文由绪论、正文三个章节和结语组成。绪论部分首先阐明了本文的选题价值,其次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莎剧女演员的研究情况,指出了对18至19世纪英国莎剧女演员研究的意义,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一章主要探讨了18至19世纪英国莎剧女演员的崛起。首先分析了17世纪复辟时代莎剧女演员出现的原因与背景。其次阐述了18世纪随着浪漫主义的盛行,英国兴起了追捧莎士比亚戏剧的热潮,莎剧在舞台上被频繁演出,与此同时,莎剧女演员也开始在戏剧舞台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极大地丰富了莎士比亚戏剧的舞台呈现。第二章介绍了英国莎士比亚戏剧舞台史上的三位重要女演员及她们给莎剧舞台演出带来的变化。依次是18世纪的莎拉·西登斯、维多利亚时代的海伦·福西特和19世纪的埃伦·特里,本文对她们职业生涯中的重要角色和表演风格进行了介绍,分析她们是如何理解角色性格以及展现角色魅力的。第三章揭示了英国莎剧女演员带来的文艺价值和社会影响。女演员运用独特的想象力和丰富的表演技巧对莎剧的演绎给戏剧表演艺术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她们对莎剧中女性角色的诠释也丰富了评论家们对莎剧舞台演出的评论,引发了当时的社会女性对自身地位的思考,促进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结语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肯定了18至19世纪莎剧女演员在莎士比亚经典化过程中作出的贡献,重申了莎剧女演员产生的文艺价值,以及对女性个体意识觉醒的促进作用。

薛鹏飞[6](2019)在《河北国建高速公路投资管理公司服务区经理激励机制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在国家不断刺激内需,公众出行旅游不断增加,经济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高速公路出行车辆日益增加,通行费总额连年攀升,但河北省内最大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商的河北国建高速公路投资管理公司(简称国建公司)所属服务区经营收入却增长缓慢。通过对该公司的研究,发现服务区经理人除了具备专业素质、专业化知识外,经理人的工作积极性会对一个服务区的发展和收入起到决定性作用,而目前国建公司服务区经理人激励机制运行的低效,是服务区收入偏低、发展受限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如何激励服务区经理成为国建公司面临的一个比较突出问题。本文综合运用文献梳理与理论研究和实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文章研究的背景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介绍全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这是全文研究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概念分析。另外,本文还对激励理论相应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由此为国建公司服务区经理的激励机制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接下来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对服务区经理的激励机制现状进行了数据收集,并对收集后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同时对国建公司服务区经理的激励机制的现状进行情况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为下一步激励机制的优化奠定了基础。通过上述分析,提出了激励机制优化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对国建公司的服务区经理激励机制进行优化,使服务区经理按照既定的轨道和目标,积极主动并且有效的投入到工作中,提升国建公司所属服务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研究探索激励理论在国建公司中的应用,不但有助于提升国建公司服务区经营效益,同时也丰富了激励理论实际应用于企业和员工管理的研究内容,还对其他高速服务区运营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张立学[7](2019)在《以文化人:大学文化育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文化人,是文化固有的功能与使命,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视域和路径。大学文化作为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通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创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体现了全体大学人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内容,是一个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的个性化表达和集中体现。如果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开展具有普遍性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话,大学文化育人则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教育人、培养人,为学生打下了深刻的具有大学个性化的价值烙印,其方法和途径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因此,以文化为切入点,坚持以文化人,发挥大学文化的育人作用,以促进受教育者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社会化、个性化和文明化水平,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理路,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大学文化及其育人为研究对象,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为目的,理论联系实际,从宏观的大学文化走向微观的、具体的、实践的大学文化育人,围绕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这种育人功能展开深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内容:第一,阐释了大学文化育人的基本问题。重点阐释了文化的概念、大学文化的内涵、以文化人的意蕴,阐明了大学文化育人的概念及重要意义。大学文化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性和无形性、渗透性、持久性、多样性的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密切而特殊,所体现的价值认同、行为导向、情感激励、心灵陶冶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视域和载体。第二,探究了大学文化育人的理论之源。大学文化育人背后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追根溯源,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包括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列宁文化观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大学文化育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这也是当代中国大学文化育人最具根本性的理论基石;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思想,则为大学文化育人奠定了思想基础;西方文化理论中的组织文化理论、文化分层理论、文化选择理论则从不同的维度,为大学文化育人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参考。第三,考察了西方国家世界一流大学文化育人的个案与共性。西方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如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都已有800多年的办学历史,短的如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也走过了 300多年的办学历程,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并在育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崇尚学术自由、遵从通识教育、发挥校长作用、注重个人价值等共性之处,给中国大学带来许多启发,必须批判地加以学习借鉴。第四,梳理了中国大学文化育人的历史过程及特点。具有上千年历史的中国古代以太学和书院为代表的承担高等教育职能的教育机构,积累了丰厚的大学文化育人经验;近代大学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学校长,很好地将效仿西方与继承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了适合那一时期的大学文化育人模式,也为今天大学文化育人积淀了历史底蕴;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学文化育人的理念逐步受到重视,大学文化建设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大学文化育人的途径呈现多样化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文化育人之路已初步形成。第五,分析了当代中国大学文化育人的现实困境。当代中国大学文化育人之路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看到成绩与基础的同时,现实困境同样不容忽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呼唤中国大学承担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而新形势、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行为呈现出新的特点,使得大学以文化人面临着巨大挑战。这种挑战体现在大学文化育人的理念有待进一步深化、大学文化育人的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大学文化育人的内涵建设还不够丰富、大学文化育人的方法与途径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大学文化育人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中国大学文化育人的对策措施。第六,提出了全方位推进当代中国大学文化育人的对策措施。针对中国大学文化育人存在的问题,以先进理论和先进经验为指导和借鉴,当代中国大学必须在理念、主体、内容、方法、途径、机制等方面发力,形成全方位的大学文化育人立体格局。一是要坚持正确的大学文化育人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一步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以人为本和以文化人的统一,实现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的统一,推动中国大学文化健康发展和育人作用的充分发挥。二是强化大学文化育人的主体,发挥好领导者、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等大学主体在育人过程中的各自作用,达到“化人”与“人化”的统一。三是要丰富大学文化育人的内容,推动大学精神文化育人、大学制度文化育人、大学物质文化育人和大学行为文化育人进一步具体化、深入化。四是要完善大学文化育人的方法,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经典阅读、实践体验、环境濡染等文化育人之法作用。五是要优化大学文化育人的各种途径,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教育课和专业教育课等课堂主渠道作用,切实增强宣传工作、校园网络文化和多元文化的育人实效性。六是在组织领导、运行保障、效果评价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大学文化育人机制。理性深入的研究来自实践的呼唤。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对大学文化育人的研究与实践必将不断深入,具有中国特色、学校风格的大学文化必将成长起来,在育人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也会引领人类精神和文化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迈进。

张晓[8](2018)在《外部治理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IFRS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实施和公司层面财务报告可比性度量方法的提出,可比性的影响因素研究逐渐成为新的热点,然而大部分研究主要关注IFRS的强制实施对可比性的影响,从中微观层面对财务报告可比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考虑到可比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利益相关方决策的重要作用,企业外部利益相关方对可比信息的需求以及通过外部治理机制对企业施加的无形压力有可能会影响管理层披露可比财务报告的动机和准则执行力,从而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可比性产生影响。因此,从外部治理的角度研究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价值。首先,在外部治理中,相比于较为弱化的控制权市场和经理人市场,我国产品市场竞争通过优胜劣汰机制发挥着较强的治理作用。产品市场竞争一方面增强了可比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另一方面通过信息效应降低了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从而影响管理层的准则执行力。同时,破产威胁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会影响管理层的报告动机。其次,融资融券交易为资本市场引入卖空机制,使资本市场的“用脚投票”治理机制产生杠杆效应。卖空机制一方面促进了资本市场对可比财务信息的需求,影响管理层的报告动机;另一方面也通过卖空威胁对管理层的准则执行形成有效监督。最后,媒体在我国转型经济背景下所扮演的外部治理角色已得到大量研究证实。媒体负面报道一方面通过信息效应对管理层的准则执行形成有效约束;另一方面对上市公司声誉造成毁损,为了挽回公司声誉,上市公司管理层具有动机提高财务报告可比性。因此,分别从产品市场竞争、融资融券和媒体负面报道的角度,考察外部治理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及影响路径。文章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会计系统可比性度量方法在我国资本市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首先,从可比性信息含量角度的检验发现,财务报告可比性与年报公布30天内的平均股价波动率显着负相关,说明可比性的提高有助于增加资本市场的信息流入。其次,折线图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2007年和2014年两次准则变迁提高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可比性。以上检验基于我国资本市场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会计系统可比性度量方法在我国资本市场的适用性。(2)产品市场竞争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可比性。进一步发现,一方面,代理成本对二者的关系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产品市场竞争——代理成本——准则执行力: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路径。另一方面,管理者能力、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和所有权性质在产品市场竞争与财务报告可比性之间的关系中发挥着调节作用,即管理者能力越强,产品市场竞争与财务报告可比性之间的正向关系越弱;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越小,二者之间的正向关系越弱;相比于民营企业,产品市场竞争与国有企业财务报告可比性之间的正向关系更弱,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产品市场竞争——破产威胁——报告动机: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路径。(3)融资融券交易的引入显着提高了标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可比性。进一步发现,一方面,代理成本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从而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卖空机制——代理成本——准则执行力: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路径。另一方面,信息不对称程度和管理层持股对二者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即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融资融券对财务报告可比性促进作用越强;相比于管理层没有持股的样本,融资融券对管理层持股公司财务报告可比性的促进作用更强,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卖空机制——市场定价效率——报告动机: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路径。(4)滞后一期的媒体负面报道与财务报告可比性显着正相关。进一步发现,一方面,代理成本在二者的关系中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即“媒体负面报道——代理成本——准则执行力: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路径。另一方面,经理管理防御水平和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在二者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即公司的经理管理防御水平越弱,媒体负面报道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促进作用更强;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媒体负面报道与财务报告可比性的正向关系更强,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媒体负面报道——声誉毁损——报告动机: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路径。

王金娜[9](2017)在《教育改革偏好与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卷入》文中研究表明再生产理论主要研究统治阶层与劳工阶层再生产,认为家庭阶层背景与学校教育能“自动符应”,强调阶层结构而非行动者的力量,没有考虑到阶层内部个体的差异性。本文梳理了建国以来的教育政策,对中产阶层子女为主的白云小学和劳工阶层子女为主的蓝天小学进行田野调查,对20位母亲、4位父亲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利用场域、权力、符码理论探究中产阶层再生产如何在“国家支配教育实践”和中产阶层母亲“适应”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提出国家与中产阶层母亲同时发挥作用,兼具教育优势和教育风险,包含阶层惯习再生产和学业成就再生产的中国中产阶层再生产理论,即“新再生产”理论。通过分析访谈资料发现,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卷入主要包括密集教育干预、教育选择、教育应对和教育参与。这四种教育卷入分别与国家素质教育政策的“精致型符码”偏好、义务教育类政策的“分流”偏好、减负政策的“弱化学校功能”偏好、家校合作政策的“家长责任”偏好相关。其中,前两种政策偏好具有明显的中产阶层性,契合中产阶层母亲的阶层惯习,给其子女带来潜在教育优势;“弱化学校功能”偏好对中产阶层和劳工阶层母亲均有利与弊,不具有中产阶层性;“家长责任”偏好反映某些中产阶层母亲的利益诉求,具有不完全的中产阶层性。田野调查发现,尽管两所个案小学的教育实践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教育改革政策支配下的教育实践具有弱国家、强市场、强家长的“家长主义”偏好。弱国家功能体现在两所小学的“教育功能”弱化、X市小学教育系统的“选拔功能”弱化;强市场功能体现在X市公办学校的就近入学制度、民办学校制度、课外补习场域的兴起与白云小学的“半精致型教育符码”;强家长责任体现在两所小学的家校合作制度。“家长主义”偏好的教育实践不仅要求家长“占有”资本,而且要求发挥个人能动性“有效激活”资本“适应”实践,才能实现阶层再生产。这使得教育获得主要依赖父母的资本和主体性,而不是学生的能力和努力,因而存在教育风险。面对“家长主义”偏好的教育实践,大多数中产阶层母亲能“有效适应”。她们在情感资本的推动下,激活惯习、发挥主体性,采用各种策略激活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成为新再生产的行动者。情感资本包括教育责任感、高教育期望、教育焦虑和教育操心,由女性的性别结构、中间层的社会地位、教育场域共同作用而成,主要被中产阶层母亲所占有,是她们成为新再生产行动者的根本动因。除此之外,惯习、场域和主体性都是中产阶层母亲教育卷入的动力因素。我国中产阶层再生产有先后进行的两条路径。第一,小学中年级以前以阶层惯习再生产为主。其机制是:中产阶层母亲在“教育责任感”的推动下,激活中等趣味、个性化性情、科学育儿偏好,继而发挥主体性激活各种资本实施密集教育干预,培养孩子具有主体性且知识素养、兴趣特长、文化品位等全面发展;再选择表意性秩序相对开放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小学。家、校共同形塑孩子形成“博放惯习”。劳工阶层母亲实施粗放教育干预,让孩子就读表意性秩序封闭的小学,家、校共同形塑孩子形成“大众惯习”。第二,小学中、高年级以后以学业成就再生产为主。其机制是:中产阶层母亲在较高“教育期望”的推动下,受被建构的中小学场域、母亲所在的“体制内工作”场域、“热知识”等影响,激活“苦行”性情、“非学校化”性情、风险意识,继而发挥主体性激活各种资本,通过选择优质而精致的补习班、“团课”等策略实施精约式教育应对;在“教育焦虑”的推动下,受地方性知识影响,激活“追求教育优势”性情、“阶层惯习排斥”性情,继而发挥主体性激活各种资本,通过以房择校、证书择班、考试择班进行教育选择;在“教育操心”的推动下,发挥主体性,激活各种资本,以个人活动的形式参与学校教育,并使用与教师保持平等的不平等关系的策略进行教育参与。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卷入有利于孩子学业成就再生产,但也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学习负担。劳动阶层母亲因资本、惯习的影响,给孩子报低质或不报课外补习班、无力教育选择、消极教育参与,不利于孩子学业成就的获得,但学习负担得以减轻。受我国升学制度的影响,阶层惯习与学业成就关联性不大,阶层惯习对中产阶层再生产具有独立价值。然而,阶层内部存在差异性,并不是所有中产阶层母亲都能适应“家长主义”偏好的教育实践。时间资本匮乏和居住位置偏远阻碍密集教育干预;“新型读书无用论”、教育学类知识、反思性实践知识阻碍“精约式教育应对”;教师的专断权力,以家委会、信任为表现形式的集体社会资本的匮乏抑制参与学校教育;教育学类知识抑制参与家庭教育;孩子中等以下的学业资本量,母亲坚守师德惯习、重视知识惯习、毕业于名牌大学的优越惯习阻碍与教师互动。其中,教育学类知识、反思性实践知识使母亲成为反思性行动者、抵抗者。另外,激活资本未必产生教育利润,错过最佳时间、与教师保持绝对平等关系的激活资本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教育获得。这使得中产阶层再生产具有多样性和风险性。因而,有必要增强学校教育功能、规范课外补习机构、弱化教育“分流”机制、改变家校合作的“家长责任”偏好,通过增加“国家责任”改变教育实践的“家长主义”偏好,以破解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阶层间义务教育不公平日益凸显、中产阶层子女学业负担日益沉重的难题。

卢双[10](2016)在《工程项目经理职业信用测评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程项目经理作为企业授权对工程项目生产施工过程全面负责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和灵魂,其职业信用水平的高低影响着项目质量、安全、成本等项目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作为企业在项目上的代理人,在企业授权的范围内从事项目管理工作,他不仅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卓越的职业技能水平,还必须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心理素质作为执业基础。项目经理的职业信用是指针对某一具体工作岗位,基于项目经理过去的工作绩效,综合其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各方面素质,对其未来履行岗位职责、实现工作目标的意愿和能力的信任度的预测。健全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可以净化建筑业发展环境,提升整个建筑市场的行业素质,从而促进建筑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作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组成部分,项目经理职业信用测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项目经理的职业信用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以及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职业信用测评内容、测评指标和测评方法做了探索新研究。首先,本文对国内外商业信用评级的研究水平和现状、建筑市场信用和建筑业从业人员执业信用的研究水平和现状以及职业经理人(包括项目经理)职业信用的研究水平和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厘清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其次,对职业信用以及项目经理职业信用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和界定,并从职业信用的定义出发,对职业信用的测评内容、测评难点以及测评信度保证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再次,根据职业信用的测评内容,经过论证分析,从职业道德水准、职业技能水平、身心健康水平和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四个方面深入分析项目经理职业信用水平的影响因子以此构建项目经理职业信用测评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量化测评的评价标准和测评所需的证据类型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通过对常用的赋权方法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进行比选,选择运用ANP法赋权,并根据ANP原理,采用SD软件计算出职业道德水准和职业技能水平下的三级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计算,最后应用几何平均法和TOPSIS法对测评的流程进行了说明,建立工程项目经理职业信用的测评模型。

二、最优秀的经理人:专业且善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最优秀的经理人:专业且善良(论文提纲范文)

(1)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多重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步骤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步骤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4.1 本文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民营企业与国内上市民营企业
        2.1.2 企业价值、企业绩效
        2.1.3 股权、现金流权与控制权
        2.1.4 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
        2.1.5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产权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有限理性理论
        2.2.4 不完全契约理论
        2.2.5 内部人控制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股权结构及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文献综述
        2.3.2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关系的文献综述
        2.3.3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与中小股东利益的文献综述
        2.3.4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与企业价值的文献综述
        2.3.5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与企业绩效的文献综述
        2.3.6 研究述评
    2.4 本章小结
3 中国民营企业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剖析
    3.1 中国民营企业股权结构的现状
        3.1.1 中国民营企业股权结构统计数据
        3.1.2 三类股权结构的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分析
        3.1.3 中国民营企业采用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内在动机
    3.2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分类与角色划分
        3.2.1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分类
        3.2.2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下的角色划分
    3.3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基本特征及研究角度
        3.3.1 基本特征的描述
        3.3.2 从中国民营企业观察到的经营管理问题
        3.3.3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不利影响
        3.3.4 确定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中国民营企业影响实证分析角度
    3.4 本章小结
4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中小股东利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下的中小股东利益概述
    4.2 终极控制人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方式分析
        4.2.1 终极控制人通过链条输送侵占中小股东利益
        4.2.2 终极控制人通过减少红利侵占中小股东利益
        4.2.3 终极控制人通过增加负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
        4.2.4 终极控制人采用家族管理侵占中小股东利益
        4.2.5 终极控制人通过企业价值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4.3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下中小股东利益被侵害的原因分析
        4.3.1 股东大会制度导致终极控制人试图扩大资本多数比
        4.3.2 法律不够完善导致中小股东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4.3.3 决策的有限理性导致终极控制人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
        4.3.4 股权结构特征导致终极控制人以更低成本完成侵害
    4.4 终极控制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实证分析
        4.4.1 实证分析的设计思路
        4.4.2 实证分析的模型设计
        4.4.3 实证分析的数据来源
        4.4.4 实证分析的结论分析
    4.5 中小股东利益渗透式保障机制的建立
        4.5.1 渗透式保护机制的框架
        4.5.2 基于法律体系因素的保护机制
        4.5.3 基于外围资本因素的保护机制
    4.6 本章小结
5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民营企业的企业价值表现形式
        5.1.1 民营企业的账面价值
        5.1.2 民营企业的内涵价值
        5.1.3 民营企业的市场价值
    5.2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价值的影响假设
        5.2.1 现金流权对民营企业价值存在正向影响
        5.2.2 两权分离程度对民营企业价值存在负向影响
        5.2.3 控制链条层级对民营企业价值存在负向影响
        5.2.4 股权集中度对民营企业价值存在负向影响
        5.2.5 股权制衡度对民营企业价值存在正向影响
    5.3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影响民营企业价值的变量设计
        5.3.1 实证分析的方法选择
        5.3.2 实证分析的变量设计
        5.3.3 实证分析的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5.4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影响民营企业价值的实证分析
        5.4.1 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5.4.2 各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
        5.4.3 现金流权对民营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5.4.4 两权分离程度对民营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5.4.5 控制链条层级对民营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5.4.6 股权集中度对民营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5.4.7 股权制衡度对民营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5.4.8 控制变量对民营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6.1 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的关系
    6.2 企业绩效的考察角度分析
        6.2.1 从成本评价角度考察企业绩效
        6.2.2 从投资收益角度考察企业绩效
        6.2.3 从发展角度考察企业绩效
    6.3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假设
        6.3.1 现金流权与民营企业绩效存在非线性关系
        6.3.2 两权分离程度对民营企业绩效存在负向影响
        6.3.3 控制链条层级对民营企业绩效存在负向影响
        6.3.4 控制链条数量对民营企业绩效不存在明显影响
        6.3.5 股权集中度与民营企业绩效存在非线性关系
        6.3.6 股权制衡度对民营企业绩效存在正向影响
    6.4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影响民营企业绩效的变量设计
        6.4.1 方法选择和变量设计
        6.4.2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6.5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影响民营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6.5.1 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6.5.2 各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
        6.5.3 现金流权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6.5.4 两权分离程度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6.5.5 控制链条层级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6.5.6 控制链条数量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6.5.7 股权集中度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6.5.8 股权制衡度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优化
    7.1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三层次优化模型设计
        7.1.1 股权结构三层次优化模型的构建
        7.1.2 模型中各指标的符号配置
    7.2 基于层次分析的股权结构优化指标评价
        7.2.1 层次分析法
        7.2.2 数据采集和整理
        7.2.3 优化指标权重分析
    7.3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优化模型的应用
        7.3.1 案例选取
        7.3.2 指标对比分析
        7.3.3 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案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民营企业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优化建议
        8.2.1 从民营企业自身角度出发优化股权控制关系
        8.2.2 对行政管理部门的几点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哈利·波特》在中国的译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Harry Potter及其作者J.K.罗琳简介
    二、研究缘起、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Harry Potter在中国的翻译史
    一、Harry Potter在中国的出版概况
    二、《哈利·波特》中译史
    三、小结
第三章 《哈利·波特》在普通读者和专业研究者中的接受
    一、接受土壤的形成和奇幻文学读者群体的勃兴
    二、《哈利·波特》中译本评介史
    三、小结
第四章 赞助人对译本的操纵和目标读者接受错位——新型读者群体出现
    一、赞助人对《哈利·波特》中译本生产和流通过程的操纵
    二、Harry Potter和《哈利·波特》中译本的读者群定位
    三、新型读者群体出现
    四、小结
第五章 从副文本视角与文本转换过程看《哈利·波特》中译本的偏差
    一、副文本视角下的《哈利·波特》:儿童文学定位导向引发部分读者不满
    二、误译、漏译导致《哈利·波特》中人物形象的扭曲和变形
    三、“文字游戏”在转换过程中出现偏差:预期效果缺失,影响读者理解
    四、《哈利·波特》中的习语翻译:适度异化才可保留异域文化意象
    五、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安庆警政研究(1927-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四、创新点与不足
    五、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安庆警政建设的开端及发展
    第一节 近代安徽警察制度的开端
    第二节 清末安庆警政制度的初创
    第三节 北洋政府时期安庆警政的发展
第二章 安庆警察组织结构与人事管理
    第一节 安庆警政组织结构
        一、内部组织结构
        二、附属机构
    第二节 安庆警察管理
        一、警察的任用和录用
        二、警察的分配
        三、警察的奖惩
        四、警察薪金和抚恤
    第三节 安庆警察教育
        一、警官教育
        二、长警教育
第三章 安庆警政与社会管理
    第一节 治安防控
        一、户籍管理
        二、治安管理
        三、规范交通
        四、火患的预防及控制
    第二节 公共卫生管理
        一、食品卫生管理
        二、医疗卫生事业管理
        三、公共场所卫生管理
        四、普及卫生知识
    第三节 整顿社会风气
        一、禁烟禁赌
        二、管理娼妓
        三、取缔不良书画、戏曲
        四、推行新生活运动
    第四节 监管社会舆论与集会结社
        一、管制报刊
        二、注意集会结社
第四章 安庆警政建设的评价
    第一节 安庆警政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促进安庆治安管理的进步
        二、促进安庆市政管理的发展
    第二节 安庆警政建设的不足
        一、经费与捐费问题
        二、军警冲突
        三、警察队伍管理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他高举六西格玛旗帜推动变革——“全球第一CEO”杰克·韦尔奇与上海质量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诚信不仅仅是守法
2.变革不是坏事
3.顾客导向精神是伟大企业的特征
4.利用好大规模的优势
5.自信是最重要的领导才能
6.如何管理4类经理人
7.能左右局势的工具:六西格玛
8.失去最优秀的前20%的人才是领导的失败
9.“随意度”翻倍后就是极大的竞争优势
10.借鉴全球的创意

(5)18至19世纪英国莎士比亚戏剧女演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价值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18至19世纪英国莎士比亚戏剧女演员的崛起
    第一节 莎剧女演员的出现
    第二节 莎剧在18世纪的复兴
    第三节 18、19世纪莎剧女演员的崛起
第二章 英国莎士比亚戏剧代表性女演员及其表演风格
    第一节 莎拉·西登斯
    第二节 海伦·福西特
    第三节 埃伦·特里
第三章 英国莎士比亚戏剧女演员的文艺价值与社会影响
    第一节 莎士比亚戏剧女演员的艺术价值
    第二节 莎士比亚戏剧女演员的文学价值
    第三节 莎士比亚戏剧女演员的社会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河北国建高速公路投资管理公司服务区经理激励机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内容和结构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职业经理人概念
        2.1.2 激励的概念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内容型激励理论
        2.2.2 过程型激励理论
第3章 国建公司服务区经理激励机制的运行现状
    3.1 公司简介
    3.2 服务区经理激励机制运行调查分析
        3.2.1 调查方法
        3.2.2 服务区经理满意度调查分析
    3.3 服务区经理的激励机制运行现状
        3.3.1 薪资结构方面
        3.3.2 绩效考核方面
        3.3.3 预算管理方面
        3.3.4 选人用人方面
        3.3.5 其他方面
        3.3.6 南宫、清河职业经理人试点服务区介绍
第4章 国建公司服务区经理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4.1.1 薪酬福利激励没有竞争力,且平均主义严重
        4.1.2 预算管理工作不科学、绩效考核不合理
        4.1.3 晋升不合理,约束机制单一
        4.1.4 培训激励效果不佳
        4.1.5 企业文化激励不足
    4.2 问题原因分析
        4.2.1 薪酬福利结构不合理
        4.2.2 对预算管理工作不重视、绩效考核指标设定不科学
        4.2.3 选人用人机制不健全
        4.2.4 培训机制不健全
        4.2.5 企业文化建设力度不足
第5章 国建公司服务区经理激励机制优化设计
    5.1 优化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5.1.1 指导思想
        5.1.2 设计原则
    5.2 薪酬激励优化设计
        5.2.1 提高基础工资,按劳分配,打破平均主义
        5.2.2 完善薪资福利制度
        5.2.3 提高津贴补助水平
    5.3 预算管理体系及绩效考核优化设计
        5.3.1 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
        5.3.2 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
    5.4 职业发展激励优化设计
        5.4.1 职业生涯规划
        5.4.2 促使公平合理的内部晋升制度更加完善
    5.5 培训及工作内容激励优化设计
        5.5.1 培训激励
        5.5.2 工作内容设计
        5.5.3 加强沟通及时认可工作
    5.6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5.6.1 营造弹性、宽松的工作环境
        5.6.2 人性化管理员工,宽容失败、鼓励改正
        5.6.3 制定关怀计划
结论及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7)以文化人:大学文化育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
        1.4.2 研究的不足
2 大学文化育人基本问题概述
    2.1 大学文化育人相关概念
        2.1.1 文化概念探源及界定
        2.1.2 大学文化的基本内涵
        2.1.3 中国大学文化的特征
    2.2 大学文化育人的内涵
        2.2.1 以文化人的意蕴解读
        2.2.2 大学文化育人的概念
    2.3 大学文化育人的重要意义
        2.3.1 宏观意义: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2.3.2 中观意义: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2.3.3 微观意义: 适应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需要
    2.4 大学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2.4.1 差异性
        2.4.2 一致性
        2.4.3 互动性
3 大学文化育人理论溯源
    3.1 指导: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3.1.1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
        3.1.2 列宁主义文化观
        3.1.3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3.2 基础: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
        3.2.1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思想
        3.2.2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思想
        3.2.3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思想
        3.2.4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3.3 借鉴:西方相关文化理论
        3.3.1 组织文化理论
        3.3.2 文化分层理论
        3.3.3 文化选择理论
4 西方世界一流大学文化育人的个案考察与共性分析
    4.1 西方世界一流大学文化育人个案举隅
        4.1.1 哈佛大学文化育人
        4.1.2 耶鲁大学文化育人
        4.1.3 牛津大学文化育人
        4.1.4 剑桥大学文化育人
    4.2 西方世界一流大学文化育人的共性
        4.2.1 崇尚学术自由
        4.2.2 遵从通识教育
        4.2.3 发挥校长作用
        4.2.4 注重个人价值
    4.3 西方世界一流大学文化育人的主要启示
        4.3.1 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的统一
        4.3.2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4.3.3 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协调
        4.3.4 校园环境与教育资源的并重
        4.3.5 大学文化与本国文化的一致
5 中国大学文化育人的历史省察及其启示
    5.1 萌芽: 中国古代大学文化及其育人
        5.1.1 中国古代大学发展历程概述
        5.1.2 中国古代太学文化育人
        5.1.3 中国古代书院文化育人
        5.1.4 中国古代大学文化育人的启示
    5.2 嬗变: 中国近代大学文化及其育人
        5.2.1 中国近代大学文化发展历程概述
        5.2.2 蔡元培: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5.2.3 梅贻琦: 大学者,大师之谓也
        5.2.4 张伯苓: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5.2.5 中国近代大学文化育人的启示
    5.3 重构: 中国现代大学文化及其育人
        5.3.1 中国现代大学文化发展历程概述
        5.3.2 大学文化育人理念逐步受到重视
        5.3.3 大学文化建设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5.3.4 大学文化育人途径呈现多样趋势
        5.3.5 中国现代大学文化育人的启示
6 当代中国大学文化育人的现实困境
    6.1 大学文化育人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6.1.1 新时代呼唤中国大学承担新使命
        6.1.2 新媒体环境以文化人面临新挑战
        6.1.3 新形势学生思想行为呈现新特点
    6.2 大学文化育人存在的突出问题
        6.2.1 大学文化育人的理念有待进一步深化
        6.2.2 大学文化育人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6.2.3 大学文化育人的内涵建设还不够丰富
        6.2.4 大学文化育人的方法和途径还需拓展
        6.2.5 大学文化育人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
    6.3 大学文化育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6.3.1 大学的功利化色彩:消解大学使命
        6.3.2 大学的市场化影响: 削弱人文精神
        6.3.3 大学的行政化倾向: 淡化学术氛围
        6.3.4 大学的趋同化状况: 缺乏文化特色
7 加强当代中国大学文化育人的对策思考
    7.1 明确大学文化育人的理念
        7.1.1 坚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7.1.2 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7.1.3 加强以人为本与以文化人
        7.1.4 坚持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
    7.2 强化大学文化育人的主体
        7.2.1 领导者
        7.2.2 教师
        7.2.3 管理者
        7.2.4 学生
    7.3 丰富大学文化育人的内容
        7.3.1 大学精神文化育人
        7.3.2 大学制度文化育人
        7.3.3 大学物质文化育人
        7.3.4 大学行为文化育人
    7.4 探索大学文化育人的方法
        7.4.1 注重言传身教
        7.4.2 推进经典阅读
        7.4.3 突出实践体验
        7.4.4 强化环境濡染
    7.5 优化大学文化育人的途径
        7.5.1 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7.5.2 增强宣传工作的实效性
        7.5.3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7.5.4 统筹多元文化育人作用
    7.6 健全大学文化育人的机制
        7.6.1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7.6.2 健全运行保障机制
        7.6.3 健全效果评价机制
8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外部治理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外部治理
        1.2.2 财务报告可比性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创新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外部治理研究综述
        2.1.1 产品市场竞争的治理作用
        2.1.2 资本市场的治理作用
        2.1.3 政府监管的治理作用
        2.1.4 信息中介的治理作用
    2.2 财务报告可比性研究综述
        2.2.1 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度量方法
        2.2.2 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2.2.3 财务报告可比性的经济后果研究
    2.3 文献述评
        2.3.1 外部治理文献述评
        2.3.2 财务报告可比性文献述评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理论概述
        3.1.1 委托代理理论
        3.1.2 不完全契约理论
        3.1.3 信息不对称理论
        3.1.4 利益相关者理论
    3.2 财务报告可比性的产生与重要性
    3.3 外部治理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
    3.4 理论分析框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财务报告可比性的测度
    4.1 财务报告可比性指标的构建
    4.2 会计系统可比性度量方法的理论依据
        4.2.1 会计系统噪音(ε_(it))的分解
        4.2.2 预期盈余差额的计算
    4.3 会计系统可比性度量方法的有效性检验
        4.3.1 可比性的信息含量检验
        4.3.2 我国会计准则变迁对可比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产品市场竞争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研究
    5.1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5.2 研究设计
        5.2.1 模型设定
        5.2.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3 实证结果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
        5.3.2 多元回归分析
    5.4 进一步分析
        5.4.1 影响路径分析
        5.4.2 变量度量
        5.4.3 模型设定
        5.4.4 实证结果分析
    5.5 稳健性检验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融资融券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研究
    6.1 融资融券制度背景
    6.2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6.3 模型设定与样本选择
    6.4 实证结果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
        6.4.2 多元回归分析
    6.5 进一步分析
        6.5.1 影响路径分析
        6.5.2 变量度量
        6.5.3 模型设定
        6.5.4 实证结果分析
    6.6 稳健性检验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媒体负面报道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研究
    7.1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7.2 研究设计
        7.2.1 模型设定
        7.2.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7.3 实证结果分析
        7.3.1 描述性统计
        7.3.2 多元回归分析
    7.4 进一步分析
        7.4.1 影响路径分析
        7.4.2 变量度量
        7.4.3 模型设定
        7.4.4 实证结果分析
    7.5 稳健性检验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启示与政策建议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8.3.1 研究不足
        8.3.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9)教育改革偏好与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卷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问题
    二、研究意义
        (一) 个人意义
        (二) 理论意义
        (三) 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中产阶层的相关研究
        (二) 父母教育卷入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现场的选择
        (二) 访谈对象的选择
        (三) 资料收集的方法
        (四) 资料整理与分析的方法
    五、基本概念与分析框架
        (一) 基本概念
        (二) 分析框架
第一章 阶层再生产的理论视野
    一、家庭背景的阶层再生产机制
        (一) 首属效应:家庭资本与教育分层
        (二) 次属效应:家庭选择与教育分层
    二、学校的再生产机制
        (一) 经济再生产机制
        (二) 文化再生产机制
    三、家长教育卷入的再生产机制
    四、未来的路径:“国家支配-母亲教育适应”的再生产机制
第二章 素质教育的“精致型符码”偏好与母亲的教育干预
    第一节 素质教育的“精致型符码”偏好与高资本化
        一、精致型符码的概念
        二、素质教育政策的“精致型符码”偏好
        三、新课程改革的“精致型符码”偏好
        四、素质教育的“高资本化”
    第二节 个案学校的素质教育实践
        一、白云小学表意性秩序的相对开放性
        二、白云小学工具性秩序的封闭性
    第三节 中产阶层母亲的密集教育干预
        一、中产阶层母亲作为密集教育干预的主导者与教育责任感
        二、密集教育干预的符码类型与特征
        三、密集教育干预的过程
        四、密集教育干预的动因
        五、密集教育干预的阻碍因素
        六、密集教育干预的结果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减负的“弱化学校功能”偏好与母亲的教育应对
    第一节 减负的“弱化学校功能”偏好
        一、减负政策的“弱化学校功能”偏好
        二、个案学校的“弱化学校功能”偏好与小学教育选拔功能的弱化
    第二节 课外补习场域的形成与阶层再生产
        一、课外补习机构的崛起与监管缺失
        二、课外补习机构作为阶层再生产的新工具
    第三节 中产阶层母亲的精约式教育应对
        一、中产阶层母亲作为精约式教育应对的主体与高教育期望
        二、精约式教育应对的过程
        三、精约式教育应对的动因
        四、精约式教育应对的阻碍因素
        五、精约式教育应对的结果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义务教育的“分流”偏好与母亲的教育选择
    第一节 义务教育类政策的“分流”偏好与教育不公平
        一、重点学校政策与“就近入学”的教育不公平
        二、民办教育政策与民办学校的阶层排斥
        三、重点班制度的教育不公平
    第二节 教育实践的“分流”偏好:X市重点学校场域与“王牌”资本
        一、重点高中场域与高升学率
        二、重点初中场域与特权、重点校制度
        三、重点小学场域与中上阶层家长
    第三节 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选择
        一、中产阶层母亲作为教育选择的主体与教育焦虑
        二、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选择标准
        三、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选择动机
        四、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选择过程
        五、中产阶层母亲教育选择的动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家校合作的“家长责任”偏好与母亲的教育参与
    第一节 家校合作政策的教育责任转移:由“教师责任”到“家长责任”
        一、建国后到20世纪末之前教师作为家校合作的主要责任者
        二、21世纪初家长作为家校合作的主要责任者
    第二节 家校合作实践的“家长责任”偏好:个案学校的家校合作制度
        一、个案学校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制度
        二、个案学校的家长参与家庭教育制度
        三、两所个案学校家校合作制度的异同
    第三节 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参与
        一、中产阶层母亲作为教育参与的主体
        二、主动参与:中产阶层母亲参与学校教育与集体社会资本
        三、半主动参与:中产阶层母亲参与家庭教育与个人社会资本
        四、中产阶层母亲与教师的互动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再生产:国家支配与母亲的教育适应
    第一节 国家支配下中产阶层再生产的教育优势与教育风险
        一、教育优势:教育改革政策偏好的中产阶层性
        二、教育风险:教育实践的“家长主义”偏好
    第二节 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适应:新再生产的行动者及两条路径
        一、中产阶层母亲作为新再生产的行动者
        二、阶层惯习再生产
        三、学业成就再生产
    第三节 破解教育改革难题的路径:从“家长主义”偏好到“国家责任”
        一、增强学校教育功能
        二、弱化教育“分流”机制
        三、规范课外补习机构
        四、改变家校合作的“家长责任”偏好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10)工程项目经理职业信用测评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
第2章 工程项目经理职业信用测评理论基础概述
    2.1 职业信用的相关概念
    2.2 工程项目经理职业信用的概念与内涵分析
    2.3 工程项目经理职业信用的测评内容分析
    2.4 工程项目经理职业信用测评的难点
    2.5 工程项目经理职业信用测评的信度保证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程项目经理职业信用测评指标体系
    3.1 职业道德水准
    3.2 职业技能水平
    3.3 身心健康水平
    3.4 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
    3.5 工程项目经理职业信用测评指标体系的确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程项目经理职业信用测评方法研究
    4.1 工程项目经理职业信用测评的测评主体
    4.2 工程项目经理职业信用测评指标权重的确定
    4.3 工程项目经理职业信用测评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4.4 工程项目经理职业信用测评模型的建立
    4.5 工程项目经理职业信用测评案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A 职业信用测评二级指标关联情况调查表
附录 B 职业信用测评二级指标重要性系数

四、最优秀的经理人:专业且善良(论文参考文献)

  • [1]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多重影响研究[D]. 周立明. 四川大学, 2021(12)
  • [2]《哈利·波特》在中国的译介研究[D]. 王伟.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7)
  •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安庆警政研究(1927-1937)[D]. 杜敏. 安徽大学, 2020(08)
  • [4]他高举六西格玛旗帜推动变革——“全球第一CEO”杰克·韦尔奇与上海质量管理[J]. 西土瓦. 上海质量, 2020(03)
  • [5]18至19世纪英国莎士比亚戏剧女演员研究[D]. 杨苗苗. 郑州大学, 2020(02)
  • [6]河北国建高速公路投资管理公司服务区经理激励机制优化研究[D]. 薛鹏飞. 兰州理工大学, 2019(02)
  • [7]以文化人:大学文化育人研究[D]. 张立学.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5)
  • [8]外部治理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研究[D]. 张晓. 天津财经大学, 2018(07)
  • [9]教育改革偏好与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卷入[D]. 王金娜. 南京师范大学, 2017(12)
  • [10]工程项目经理职业信用测评理论与方法研究[D]. 卢双. 武汉理工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最好的经理:专业和善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