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树木耐旱性研究现状综述

干旱区树木耐旱性研究现状综述

一、干旱地区树木耐旱性研究现状评述(论文文献综述)

李芳[1](2021)在《西安城市道路绿地耐旱型草本植物景观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城市道路绿地植物种植形式普遍注重视觉景观营造,应用形式多为高大乔木配以整形修剪的绿篱、灌木球以及草坪,其中草本植物应用形式单一,虽然装饰性较强,但生态性较弱。西安位于西北地区,受到干旱缺水的的影响,夏季高温闷热,使得水分蒸发速度加快,部分道路中虽然使用草本植物,但整体应用水平不高,更换频率高且形式单一,无法充分发挥草本植物的优势,道路植物群落生态效益得不到最大化。因此,西安市城市道路绿地中需引入耐旱耐寒、寿命长的草本植物,从而更好覆盖绿地,减少耗水,保持水土,丰富现有道路植物景观,更好发挥植物的生态优势。本文以城市道路绿地为切入点,研究耐旱型草本植物在西安城市绿地中的营造方法。首先,以城市道路景观与草本植物理论为基础,探讨城市道路绿地与耐旱性草本植物的关系。研究西安市19条道路的植物景观进行调研分析,其中应用约152种草本植物,分析总结出西安市城市道路中有草本植物实际应用分布不均、植物景观单一等现存问题。其次,通过草本植物适生性与观赏特性两个大方面,对西安地区常用的草本植物进行筛选,选取适宜道路生境且具有良好观赏特性的耐旱型草本植物44种,其中有婆婆纳、晨光芒、松果菊、宿根天人菊等27种主推植物。并从不同道路生境、需求和其他植物搭配三个方面总结耐旱型草本植物在城市道路绿地中的选择思路与营造方法。最后将理论联系实际,选取西安市西铜路为样地,结合其整体规划、乔灌木植物设计,从主推植物中选择合适耐旱型植物进行植物景观营造。研究耐旱型草本植物在城市道路中的营造理论,可以为营造西北地区城市植物节水景观、提升生态效益发挥的城市道路景观提供新思路。

苏佳佳[2](2021)在《云贵高原森林对干旱的响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然而干旱造成的森林衰退、树木死亡、群落演替等生态环境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研究干旱如何影响森林,明确和量化气候变化与树木生长之间的关系,对于人类制定适应和应对环境变化的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对策至关重要。云贵高原所处的西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和经济林区,承担着涵养水源、调蓄水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重生态环境功能,以及林业发展、脱贫致富等社会经济功能,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区域社会稳定与繁荣极其重要。由于大面积的喀斯特地貌和干湿分明的气候特征,云贵地区生态系统脆弱且极易受到干旱的影响。然而,云贵地区森林如何响应气候变化,我们知之甚少。树木年轮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材料。借助树木年轮我们能获得过去森林变化信息,为预知未来森林变化提供线索。本研究通过建立云贵地区树轮数据网络,分别从不同区域、不同海拔、不同生境、不同树种的角度研究了树木径向生长对干旱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探讨了其所指示的生态环境意义。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研究云贵地区28个树轮年表与气候要素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云贵地区树木径向生长主要受到旱季,即上年十月至当年5月水分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说明水分是云贵地区针叶树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而不是传统上认为的亚热带地区针叶树生长普遍受到温度限制。(2)通过研究不同区域、不同海拔、不同生境(喀斯特与非喀斯特)、不同树种树木径向生长对干旱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我们发现:树木受到干旱影响的强弱主要受到水分条件的影响,即环境越干旱,树木生长受到干旱的影响越显着。从不同区域来看,自西向东,随着气候变湿,径向生长受到干旱的影响减弱;从不同海拔来看,随着海拔升高,由于温度降低,干旱程度减弱,树木径向生长受到干旱的影响减弱;从不同地貌来看,喀斯特地区森林更容易受到干旱的影响,但同时存在截然不同的干旱应对机制;从不同树种来看,在干旱环境下,不同树种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相似,而在较为湿润的地区,同一样点不同树种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存在差异。结果指示:未来变暖和干旱的气候将严重威胁云贵地区特别是云贵地区中西部和低海拔树木生长。此外,由于森林对干旱的抵抗力与水分变化密切相关,未来空间水分格局的变化将可能引起大范围树木生长的差异性变化。(3)通过研究云贵高原两个珍稀针叶树树木死亡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干旱导致树木死亡的潜在机制,结果显示:近期的严重干旱事件可能是导致云贵东部地区珍稀针叶树生长衰退和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气候变化对不同类型的森林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对于云贵地区非喀斯特生境的树木而言,干旱对难以应对干旱环境的个别不耐旱的物种中的老树产生更严重的负面影响,而对于喀斯特生境树木来说,干旱对尚未适应干旱环境的幼树产生更严重的负面影响。结果指示物种较为丰富、环境较为湿润的亚热带非喀斯特生境对干旱有较强的抵抗力,而物种较为单一、环境较为干旱的喀斯特生境树木对干旱的抵抗力较弱。(4)通过研究区域尺度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以及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发现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降低)时,区域降水减少(增加),导致树木生长减少(增加)。研究揭示了El Nino通过影响区域降水变化从而与区域树木生长变化密切相关的这一大尺度气候和树木生长间的作用机制。

杨迪[3](2020)在《沈阳地区美国山核桃引种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沈阳地区引种的美国山核桃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物候观测、生长量测定、光合特性及抗逆性研究,通过与沈阳地区胡桃科树种胡桃楸进行对比,分析美国山核桃在沈阳地区的引种适应性,旨在为美国山核桃在我国高纬度地区的引种栽培及驯化改良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引种地美国山核桃于4月下旬萌动,5月初进入展叶期,5月上旬花期开始,同时新枝开始抽枝,果实9月下旬成熟,10月下旬进入落叶期,全年生长季为195d。萌动期晚,生长期短,果实出仁率较低,雌雄花序、新枝长度稍弱于我国其他适宜区美国山核桃,但可以在引种地可以正常生长发育。(2)引种地美国山核桃日均净光合速率在6、7、9月份均呈双峰曲线,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于上午10时、下午4时出现峰值。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趋势与净光合速率大致相同,胞间CO2浓度呈早晚高、正午低的U型曲线趋势。7月份供试树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均大于6月及9月。(3)美国山核桃叶片相对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均低于胡桃楸,且叶片保水能力较弱,二者之间存在极显着差异。同时,胡桃楸的栅栏组织相比美国山核桃更加发达,栅海比及叶片结构紧密度更高,角质层、上、下表皮较厚。(4)引种地美国山核桃拥有更厚的木质部、更高的木质部比率及木皮比。随着温度的降低,美国山核桃、胡桃楸电导率呈S型曲线上升,美国山核桃LT50为-38.93℃,低于胡桃楸-34.46℃。二者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及SOD、POD活性随着温度的降低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上升。主成分分析表明各生理指标与美国山核桃抗寒性联系紧密。相关性分析表明木质部比率与LT50、自由水与束缚水比值呈显着负相关。结合生理指标、解剖结构指标分析,得出成年美国山核桃抗寒性较强,能在引种地正常越冬的结论。(5)通过对美国山核桃物候及生长特性、光合特性及抗逆性的研究表明,美国山核桃在沈阳地区的引种适应性良好。

SeMyung Kwon(权世明)[4](2019)在《沙地樟子松天然林林分结构及气候对其生长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的变化对全球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位于干旱半干旱区的森林-草原过渡带被认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较敏感的区域,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L.var.mongolica Litv.)天然林是内蒙古呼伦贝尔林草带上的重要植被类型,其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保护功能,因此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理解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气候是调控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而竞争作为树木生长过程中一种长期胁迫因子,由于树木个体大小、年龄等决定其对光、水和营养的利用差异,导致树木受到不同的竞争压力,因此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竞争是如何调控天然沙地樟子松树木生长及其对气候的响应?基于此问题,本文在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分布区的典型分布区(A)和边缘分布区(B)分别建立10个50×50m样地,利用野外调查所获取的样地调查数据以及树芯样品,基于单木竞争模型和空间点格局方法,从单木和林分两个水平分析了不同结构状态沙地樟子松的林分结构及空间格局特征,以及竞争与林分结构的关系;基于树轮年代学方法,从单木和林分两个水平分析了沙地樟子松树木径向生长对年和月尺度气候因子的响应,以及竞争与树木径向生长及其气候的响应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对于林分结构:两个区域的沙地樟子松天然林为中幼林,不同结构状态树木的竞争优势度为优势木>被压木>幼树。另外林分密度与林分特征很好的符合形式为Y=aln(x)+b(Y为林分特征,x为林分密度,a,b为模型参数)的对数函数关系,且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林分沙地樟子松的平均胸径、冠幅、冠长和冠长比显着减小,而树高、高径比和枝下高则显着增大。(2)对于空间格局:沙地樟子松的优势木整体上呈均匀分布,而被压木和幼树则为了抵抗外界干扰对其的影响而多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优势木和被压木、优势木和幼树在整体上呈相互独立的关系,而被压木和幼树以一种“庇护”与“被庇护”的关系在小尺度上多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尺度的增加,其逐渐趋向于相互独立的关系。(3)对于竞争与林分结构的关系:竞争强度与树木的大小都较好的服从幂函数关系,随着竞争指数的增加,即竞争强度的降低,沙地樟子松的胸径,冠幅,冠长和冠长比都显着降低,而树木的树高,高径比和枝下高则显着增大。因此通常情况下,优势木多位于林冠上层,被压木多位于林冠中层,幼树多位于林冠下层,且其整枝性随着竞争强度的降低而增强。另外由于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下,在竞争过程中,生活力弱的树木由于不能获得其生存所需资源和空间,因此被压木和幼树中死亡木的竞争强度显着低于活立木。(4)对于竞争与树木径向生长:基于林分水平,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树木径向生长量显着的逐渐减小;且基于单木水平,随着单木竞争指数的增大,即单木的竞争强度降低,树木径向生长量显着的逐渐减小。(5)对于树木对气候的响应:沙地樟子松树木生长与上一年8至9月及当年7至8月的月均气温呈显着负相关,与上一年8至9月的极端最低温度呈显着负相关;与当年9月的降水及7至8月的相对湿度呈显着正相关;与当年7至9月的干旱指数呈显着正相关;与当年3月的日照时数呈正相关,当年7月的日照时数呈负相关。沙地樟子松的径向生长主要与温度呈负相关,而与水分呈正相关。(6)对于竞争与树木气候敏感性: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A区域树木月均气温、干旱指数、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响应逐渐增强,但都未达到显着水平,B区域对降水、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极端最低温度的响应逐渐增强,多达到显着水平。基于单木水平,A区域竞争能力弱的树木通常对月均温、降水量和干旱指数更加敏感,而B区域竞争能力强的树木对月均温和日照时数相对更加敏感。(7)对于竞争与树木弹性力: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典型分布区(A)树木对极端干旱的抵抗力,弹性力逐渐在增强,而恢复力则减弱;边缘分布区(B)树木的抵抗力、恢复力和弹性力均呈增强趋势。随着树木竞争能力的减弱,树木的抵抗力逐渐减弱,恢复力则逐渐增强,A区域树木的弹性力虽然呈减弱趋势,但不显着,B区域树木的弹性力则逐渐增强。本研究系统地分析了竞争与林分结构、树木生长及其气候响应的关系,有利于深刻认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变化及竞争对沙地樟子松天然林的影响,为沙地樟子松天然林的保护、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王怡霖[5](2019)在《两种杨树对干旱胁迫的叶结构和叶生理耦合响应机制》文中指出在全球干旱程度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研究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主栽树种和品种的抗旱生理生态机制是提高人工林经营水平和森林生产力的基础。杨树生长速度快、适应环境能力强,被广泛地应用于黄土半干旱区人工林和植被恢复中,且其丰富的遗传变异和对环境的可塑性使其在不同品种间形成多样的生理、结构和生长等方面的干旱响应策略,但是,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的抗旱机制仍需深入研究,干旱胁迫下树木生理、结构和生长特性间的相关关系与相互作用仍存在很多争议,树木碳-氮-水资源间的关系还有待系统阐明。本研究以群众杨(Populus×popularis 35-44)和碧玉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BYu’)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法模拟不同程度土壤干旱胁迫,通过比较干旱胁迫下两种杨树光合性能和水分利用及传输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响应、叶形态结构的调节模式、叶养分分配和利用策略,进而整合叶结构和叶生理的耦合机制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及其抗旱性表现,阐明了两种杨树的抗旱途径和主要机制,明确了决定杨树抗旱性的关键性指标,揭示了杨树应对干旱胁迫的碳-氮-水资源权衡策略,对杨树抗旱生理生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培育和克隆抗旱性强的杨树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提高杨树人工林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具有实践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群众杨的光合性能、水分利用和传输能力、叶养分成分的含量较碧玉杨强,但对重度干旱胁迫更敏感,叶脉密度和气孔密度间“此低彼高”的配置策略可以最大化提升光合固碳能力并且减少用于叶脉构建的碳投资成本,会优先把资源分配到生长以提高生产力;碧玉杨具有高蒸腾耗水和低水分利用的特点,光合性能和水分传输能力较群众杨弱,但对重度干旱胁迫具有耐旱优势,叶养分含量低,但叶养分利用更高效、更耐旱,叶脉密度和气孔密度间“此高彼低”的配置策略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水分运输和减少水分散失,表现出很强的资源获取和逆境适应能力。2.干旱胁迫下,相较群众杨而言碧玉杨的叶面积与叶脉密度间关联更紧密,叶脉密度的调节与叶氮的利用间匹配更积极,叶脉密度和气孔密度间的配置更高效,是其叶面积调节、叶脉构建、气孔调控、叶养分利用和光合固碳、水分利用、水力传输、水分平衡等叶形态结构-生理特性为获得最大碳固定所采取的抗旱表型和机制。3.两种杨树的抗旱途径和优势有明显差异,抗旱能力更强的碧玉杨,叶形态结构和叶氮的利用对干旱的调控更积极,结合重度干旱胁迫下光合特性发挥一定耐旱优势,有利于光合功能与水分输导的耦合,以维持植株生物量的有效积累;抗旱能力较弱的群众杨,叶光合、水分生理特性在正常供水下表现更好,但对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敏感性高,尤其叶形态结构对干旱的调控相对迟钝,叶养成的利用策略在干旱胁迫下也不具优势,因而不利于植株生物量积累的有效维持。4.与杨树抗旱性关联最大的是叶营养成分的含量与利用机制;其次是植株生物量积累机制,其中茎生物量积累是关键的抗旱指标;再次是以气孔密度、叶脉密度和叶面积为代表的叶形态结构机制;最后是叶水分与光合生理机制,其中根导水率较叶导水率与杨树的抗旱能力关联更紧密,而净光合速率是衡量杨树抗旱性的首要叶光合生理指标。5.两种杨树间碳-氮-水资源的平衡制约、耦合权衡关系表现在:光合生产与叶营养成分的利用之间存在叶碳-氮资源的制约关系、水分利用效率与碳收益之间存在叶碳-水资源的耦合关系、光合氮利用效率与水分利用效率之间存在叶氮-水资源的平衡关系。总之,干旱胁迫下,碧玉杨在叶结构与叶生理上的耦合响应机制,呈现出叶碳-氮资源的耦合关系、叶碳-水资源的制约关系、叶氮-水资源的平衡关系,其叶结构调控积极的抗旱优势,为抗旱分子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切入点。

裴慧卿[6](2019)在《海口市绿色建筑与植物系统整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植物绿化在绿色建筑系统中具有改善空气质量、调节小气候、维持城市植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目前对热带滨海城市绿色建筑绿化体系现状、绿化如何影响场地热环境、绿色建筑与植物系统整合设计策略缺乏系统性研究。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首先,论文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海口市5个有代表性的2星级绿色建筑植物系统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次,通过多元遥感数据,从时空角度分析城市中心区热岛效应特征、绿色建筑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和地表温度反演,分析绿色建筑热环境特征与及其影响因素;第三,采用“调查—评价—验证”的方法,师法自然,筛选海口适宜建筑墙面近自然墙生的植物种类:调查收集海口市近自然墙生(岩生)植物的种类,通过Delphi法和AHP法构建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筛选引种应用品种,再通过实验,研究评价体系准确性及植物引种栽培可行性。研究结果如下:1.绿色建筑植物绿化应用调查研究:实地调查海口市绿色建筑植物系统现状,结果表明各绿色建筑较好地应用了绿色基础设施,但绿化系统结构层次单一,空间利用率低;5个建筑的32个样方中,共有植物54科120属170种,其中乡土种占22.9%,乡土特色不突出;植物多样性较丰富,但少数种类应用频度高,占据较大优势。2.绿色建筑场地热环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热岛区域的分布、演变与城市发展扩张趋势基本一致,海口市中心城区表现出典型热岛特征,2016年12月和2018年5月分别有29%和34%的范围被“热岛”覆盖;绿色建筑的热环境好于其所在区域平均状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发现,土地覆被类型指标为绿色建筑热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为距海岸线距离、草地面积占比、林地面积占比。通过线性回归拟合土地覆被变化与地表反演温度的比例关系,发现林地面积占比每增加10%,可使地表温度降低0.84℃;道路面积占比每增加10%,地表温度增高0.45℃。3.近自然墙生(岩生)植物与绿色建筑垂直绿化整合设计:(1)近自然墙生(岩生)植物资源调查。经调查统计,共记录植物47科81属101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13属17种,被子植物40科68属84种。草本有73种,藤本有11种,灌木有5种,乔木有12种。本地种39科64属76种本地植物,占所有物种的75.24%。此次调研搜集的岩生植物科的密集度不高但是优势种明显。主要分布在菊科、桑科、禾本科、蕨类植物植物凤尾蕨科、水龙骨科。(2)近自然墙生(岩生)植物资源综合评价。通过Delphi指标筛选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近自然墙生(岩生)植物评价体系,从生长适应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景观效益四个方面对调查的101个物种评价分级。Ⅰ级有19个,占总数的18.81%;Ⅱ级有37个,占总数的36.63%;Ⅲ级有37个,占总数的36.63%,Ⅳ级有8个,占总数的7.92%。Ⅰ、Ⅱ级近自然墙生(岩生)植物共计56种占总数的55.45%,作为绿色建筑垂直绿化的植物资源信息库和引种推荐。(3)近自然墙生(岩生)植物生长适应性研究。从综合评价Ⅰ、Ⅱ级的植物中,筛选7种综合评分和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从植物外形和生长指标两个角度进行生长适应性评价试验。7种植物均具有较强的耐旱耐瘠薄特性,综合生长指标和植物外部形态变化进行分析,发现大叶落地生根、崖县球兰、毛马齿苋综合评价较高,在自然胁迫下有较强的耐旱性和耐晒性;土人参、吊竹梅、石韦次之,且适应范围较广;而肾蕨综合评价较低,为喜阴植物。这与Delphi法和AHP法打分结果排序一致。结果同时表明在高温、强日照无雨水天气,土人参、肾蕨至少每20-30天灌溉补水,毛马齿苋、崖县球兰、吊竹梅理想节约型补水时间间隔为30天,而大叶落地生根几乎不需人工补水管护。总体而言,本研究开展了海口市绿色建筑植物系统现状调查,分析了海口市中心城区及绿色建筑场地热环境特征及影响因素,搜集了近自然墙生岩生植物,提出垂直绿化植物评价体系及绿色建筑植物体系的整合设计策略,可为海口市生态、节约、可持续绿色建筑植物系统整合设计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李碧洳[7](2017)在《水分胁迫对三种园林树木幼苗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乔木是构建园林植物景观的骨架,在增加景观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华南地区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暴雨后的内涝、秋季的干旱常制约着园林树木的生长,水分胁迫成为影响园林树木生长的重要因素。研究园林树木的抗水分胁迫能力,对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海绵城市体系的建设以及降低园林绿化养护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以华南地区三种常用园林树木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和铁冬青(Ilex rotunda)的一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连续干旱、连续淹水、旱涝交替和对照等四种土壤水分处理,在水分胁迫后45天测定其生长指标、叶功能性状、生理生化指标和光合特性等多个指标,分析不同水分处理对三种树木的影响,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判断,并运用模糊隶属函数对三种园林树木幼苗的耐旱、耐涝能力进行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连续干旱处理下,三种树木的茎叶部分出现了不同的受害症状。与对照组相比,三种树木的株高、地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均显着下降(P<0.05),比叶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叶厚度、叶干物质含量和叶组织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山杜英和阴香的根冠比在干旱胁迫下均显着增大(P<0.05);山杜英的净光合速率较对照显着上升(P<0.05),铁冬青和阴香的净光合速率较对照显着下降(P<0.05)。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山杜英和铁冬青的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阴香和铁冬青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三种树木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山杜英和铁冬青的叶绿素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在连续淹水处理下,三种树木均出现叶色黄化、茎基的皮孔膨大以及不同程度的根系表面发黑、根系腐烂等现象。与对照组相比,三种树木的株高净增长量、地径净增长量均显着下降(P<0.05),总根长、根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冠比、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叶厚度、叶干物质含量、叶组织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阴香和铁冬青的净光合速率均显着下降(P<0.05)。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阴香、山杜英的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并始终高于对照;三种树木的SOD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表现不同,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叶绿素含量均低于对照。(3)在旱涝交替处理下,三种树木出现了小部分根系表面变黑、根系腐烂的现象。与对照组相比,三种树木的株高净增长量、地径净增长量、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冠比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叶干物质含量、叶组织密度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比叶面积显着下降(P<0.05),净光合速率较对照均显着下降(P<0.05)。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山杜英和铁冬青两种树木的MDA含量先升高后下降、S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阴香和铁冬青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4)对四个处理下三种园林树木的21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认为5个主成分可以反映原始数据中87%以上的信息。通过模糊隶属函数法对三种树木的抗水分胁迫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耐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山杜英(0.53),阴香(0.45),铁冬青(0.42);耐涝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铁冬青(0.58),山杜英(0.45),阴香(0.42);耐旱涝交替胁迫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铁冬青(0.62),山杜英(0.48),阴香(0.42)。山杜英和阴香更适宜种植在粗放管理的绿地,或在节水型园林绿地建设中使用;铁冬青适合种植在滨水绿地、雨水花园等水旱交替的环境中。

韩若霜[8](2014)在《呼和浩特几种园林树木水分生理特性及耐旱性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尤其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已经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一个衡量城市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加,城市绿化用水量不断攀升,城市绿化用水与水资源紧张的矛盾也日趋突出,使用节水、耐旱树种是节约用水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节水型城市绿地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因此,本文以半干旱地区呼和浩特市绿地使用量较大的13种园林树种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水势、PV曲线及其水分参数等生理指标,分析试验树种的耐旱性和水分生理特性,用隶属函数法、多维空间坐标综合评定值累加法、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4种较常用的耐旱性评价方法对13种园林树木的耐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耐旱性指标筛选,确定了测定简单易操作并能较可靠的指示耐旱性的指标和综合评价方法,为进行耐旱性综合评价和园林建设中筛选耐旱树种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得出如下结论:(1)评价耐旱性可靠的水分参数:反映植物吸水和保水能力时选用的主要参数有Ψssat和Ψ清晨,次要参数有Ψstlp和εmax;反映植物吸水和保水能力,同时考虑WUE的情况时主要参数有Ψ清晨、Ψstlp和RWCtlp,次要参数有WUE和Ψssat。(2)合理的评价方法:反映植物吸水和保水能力,同时考虑WUE的情况时可选用多维空间坐标综合评定值累加法、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3种方法评价;反映植物吸水和保水能力时可选用隶属函数法、多维空间坐标综合评定值累加法、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4种方法。(3)综合不同耐旱性评价方法,试验样本的耐旱性的顺序是:参数反映植物吸水和保水能力,同时考虑WUE的情况时:圆柏>互叶醉鱼草>锦带花>柽柳>华北珍珠梅>紫丁香;参数反映植物吸水和保水能力时:油松>侧柏>国槐>火炬树>桃叶卫矛>山杏>山桃。

秦景[9](2011)在《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抗旱耐盐生理及耗水特性》文中认为本文以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沙木蓼(Atraphaxis bracteata A. Los.)、银水牛果(Shepherdia argentea (Pursh) Nutt.)、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和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为试验材料,通过系统研究不同干旱胁迫、盐胁迫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形态、叶片水分和光合生理响应以及林木蒸腾耗水规律,深入探讨该区主要造林树种的抗旱耐盐机理及耗水特性,为不同立地条件下植被恢复中抗逆树种的筛选及栽培奠定基础,进而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抗旱特性干旱胁迫对沙棘、白桦和银水牛果三种幼苗的株高生长、单株叶面积、生物量均产生了显着抑制,且干旱胁迫程度越高,下降幅度越大。总体来说,白桦的生长及生物量对干旱胁迫反应最剧烈,沙木蓼次之,银水牛果和沙棘的表现最好。干旱胁迫下沙棘和银水牛果幼苗光合作用的降低在W1(>22.7%)至W3(7.6%-15.1%)处理下为气孔限制,在W4(<7.6%)处理下为非气孔限制因素所致。沙木蓼幼苗光合作用的降低在W1和W2处理下为气孔限制,在W3和W4处理下为非气孔限制因素所致。而白桦幼苗光合作用的降低在W2(15.1%~22.7%)处理下就转为非气孔限制。(2)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耐旱机理判别萎蔫试验中,白桦土壤水分下降最快,在萎蔫试验30天、土壤含水量降低至5.75%时,出现严重的萎蔫现象。沙棘的土壤水分下降最慢,且忍耐干旱的时间最久,在45天、土壤含水量降低至3.85%时,才出现萎蔫。沙木蓼和银水牛果在40天时出现萎蔫。由此判断,白桦的耐旱性最弱,银水牛果和沙木蓼的耐旱性强,沙棘的耐旱性最强。根据耗水指数排序,耐旱性强弱为:沙棘>银水牛果>沙木蓼>白桦。四种植物的清晨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可以应用y=a+b/x拟合;叶水势与土壤水势的关系可以应用y=axb拟合。利用土壤水分和土壤水势的两种判别模型,四种植物的判别结果一致,均为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树种。(3)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耐盐生理沙棘和白桦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即使在最低浓度下(200 mmol·L-1 NaCl)也受到了强烈的抑制,而沙木蓼尤其是银水牛果光合能力仅在最高盐浓度下(600 mmol·L-1 NaCl)受到明显的抑制。从整体表现看,银水牛果的耐盐性最强,沙木蓼次之,沙棘和白桦最弱。盐胁迫下,四树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显着下降,植物叶片Na+含量显着增加,而K+、Ca2+的吸收受到抑制,造成植物体内离子不平衡。本研究进行了30d的盐胁迫持续观测,结果表明:白桦幼苗在400 mmol·L-1 NaCl处理23 d、600 mmol·L-1 NaCl处理18 d时全部死亡。沙棘幼苗在600 mmol·L-1 NaCl处理22 d时全部死亡。银水牛果和沙木蓼即使在最高盐浓度处理30 d时,叶片特性无明显变化。因此,银水牛果和沙木蓼都可以忍耐600 mmol·L-1 NaCl长达30d左右属于极其耐盐的树种。植物在短期盐胁迫时,气孔因素起主要作用,而受长期盐胁迫时,非气孔因素(如叶绿素含量降低、离子失衡、光合机构受损等导致的光合能力的下降)逐渐成为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而且树种耐盐性越弱,NaCl浓度越高,由气孔限制转为非气孔限制的时间越早。(4)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两树种各月份液流速率呈明显的节律性。各树种液流通量变化趋势与液流速率一致,但因胸径差异,值差异较大。整个生长季,青海云杉1、青海云杉2、华北落叶松和沙棘耗水总量分别为449.46、3708.65、663.33和75.94 kg。四树种边材液流变化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和沙棘三树种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风速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极显着负相关,可见树木边材液流受各种气象因子的综合影响。

王海燕[10](2009)在《呼和浩特市10种主要园林树木生理生态特性与生态效益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呼和浩特市区10种主要园林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研究了树木水分、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和树木的固碳释氧、蒸腾释水和滞尘等特征,以此为基础,确定了树木对水分的适应性和生态效益的评价指标,对被试树种进行分类评价,其结果可为园林绿化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嫩枝生长初期初始失膨点总体渗透势(πp)比较10种树木的耐旱性结果表明,针叶树由强到弱排序为:侧柏、杜松、油松、白杄,阔叶树由强到弱排序为:紫丁香、新疆杨、榆叶梅、珍珠梅、臭椿、国槐。2.树种初始失膨点吸水恢复能力研究表明,针叶树种排序为:侧柏>油松>杜松>白杄,阔叶树排序为:珍珠梅>臭椿>紫丁香>榆叶梅>新疆杨>国槐,针叶树的水分恢复能力大于阔叶树。3.在适宜的温度、湿度、CO2浓度和饱和光强度条件下,各树种净光合速率、相对蒸腾速率与水分饱和亏缺的关系分别为y=a+b(1-e-bx)和y=k/(1+ae-bx)。以净光合为0时的饱和亏缺排序,针叶树为:侧柏>杜松>油松>白杄,阔叶树为:新疆杨>臭椿>榆叶梅>紫丁香>国槐>珍珠梅。4.树木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进程变化曲线可呈双峰型或单峰型,生长季净光合速率日平均值排序:榆叶梅>新疆杨>国槐>紫丁香>臭椿>珍珠梅>侧柏>白杄>杜松>油松。生长季蒸腾速率日平均值排序:榆叶梅>紫丁香>国槐>新疆杨>臭椿>珍珠梅>侧柏>油松>白杄>杜松。5.单株年固碳释氧能力阔叶树为:新疆杨>国槐>臭椿>榆叶梅>紫丁香>珍珠梅;针叶树为:侧柏>杜松>白杄>油松;单株年固碳和释氧量阔叶树平均分别为86.40㎏·a-1和73.13㎏·a-1,针叶树平均分别为51.75㎏·a-1和37.63㎏·a-1。单株年蒸腾量阔叶树为:新疆杨>国槐>臭椿>榆叶梅>紫丁香>珍珠梅,针叶树为:侧柏>杜松>油松>白杄。单株年蒸腾量阔叶树平均18.32 t·a-1,针叶树平均9.94 t·a-1。6.单株周滞尘量阔叶树为:新疆杨>臭椿>国槐>珍珠梅>紫丁香>榆叶梅,针叶树为:杜松>侧柏>白杄>油松。针叶树平均单株周滞尘量为阔叶树的4.5倍。7.以各树种对水分适应性综合指标进行聚类,分为4类:侧柏对水分的适应性最强;油松、白杄、杜松较强;榆叶梅、新疆杨居中;紫丁香、珍珠梅、国槐、臭椿最弱。以各树种主要生态效益指标进行聚类,分为4类:新疆杨的生态效益最大,杜松的较大,国槐、臭椿、侧柏居中,油松、白杄、紫丁香、榆叶梅、珍珠梅的生态效益最小。

二、干旱地区树木耐旱性研究现状评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干旱地区树木耐旱性研究现状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1)西安城市道路绿地耐旱型草本植物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道路植物景观普遍忽略草本植物
        1.1.2 西安道路使用耐旱植物的必要性
        1.1.3 耐旱节水型园林已成为发展趋势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2.1 概念解析
        2.1.1 城市道路绿地
        2.1.2 草本植物
    2.2 城市道路绿化概述
        2.2.1 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
        2.2.2 城市道路绿化的形式
        2.2.3 城市道路绿化的基本要求
    2.3 草本植物概述
        2.3.1 草本植物的功能
        2.3.2 草本植物的特点
        2.3.3 草本植物的种植空间
    2.4 城市道路景观与草本植物的关系
        2.4.1 草本植物与道路生境
        2.4.2 草本植物与其他植物
        2.4.3 草本植物与人
    2.5 本章小结
3 西安城市草本植物景观及应用现状
    3.1 调查对象的选取
        3.1.1 调查对象选取原则
        3.1.2 调查对象的选取
    3.2 调查目的与内容
        3.2.1 调查目的
        3.2.2 调查内容
    3.3 草本植物景观应用结果及分析
        3.3.1 草本植物的科属以及生活型分析
        3.3.2 草本植物的应用形式及地点分析
        3.3.3 草本植物的应用频度分析
        3.3.4 草本植物与其他植物配置应用分析
        3.3.5 西安道路绿地的植物生长状况分析
        3.3.6 草本植物的养护管理分析
    3.4 现状草本植物景观存在问题
        3.4.1 草本植物应用形式单一
        3.4.2 草本植物习性与生境不匹配
        3.4.3 草本植物空间分布不均
        3.4.4 草本植物后期管护问题
    3.5 小结
4 西安城市道路绿地耐旱草本植物选择
    4.1 西安市基本概况
        4.1.1 自然环境
        4.1.2 道路环境
    4.2 城市道路耐旱草本植物选择来源
    4.3 城市道路耐旱草本植物选择要求
        4.3.1 基本条件
        4.3.2 初步选择植物
    4.4 城市道路草本植物生态特性选择
        4.4.1 草本植物在西安地区适应性
        4.4.2 草本植物在道路生境适应性
    4.5 城市道路耐旱草本植物的景观特性选择
        4.5.1 耐旱草本植物的体量
        4.5.2 耐旱草本植物的株型
        4.5.3 耐旱草本植物的质感
        4.5.4 耐旱草本植物的色彩
        4.5.5 耐旱草本植物的动态变化
    4.6 城市道路耐旱草本植物的选择推荐
    4.7 小结
5 西安城市道路耐旱型草本植物营造方法探究
    5.1 耐旱草本植物的设计模式
        5.1.1 耐旱草本植物的单体植物模式
        5.1.2 耐旱草本植物的群落模式
    5.2 不同道路生境下的耐旱草本植物的设计
        5.2.1 全荫环境
        5.2.2 半荫环境
        5.2.3 全光照环境
    5.3 不同景观需求的耐旱草本植物的设计
        5.3.1 时序变化设计
        5.3.2 色彩设计
        5.3.3 人群需求设计
    5.4 不同植物与耐旱草本植物搭配设计
        5.4.1 耐旱草本植物与乔木搭配设计
        5.4.2 耐旱草本植物与灌木搭配设计
        5.4.3 耐旱草本植物与乔、灌木搭配设计
    5.5 城市道路耐旱型草本植物的养护管理
    5.6 小结
6 西安市西铜路草本植物景观设计实践
    6.1 场地基本概况
        6.1.1 项目背景
        6.1.2 现行相关规划解读
        6.1.3 现状道路及周边用地性质分析
    6.2 西铜路的整体规划设计
        6.2.1 方案规划设计前期
        6.2.2 道路绿地功能分析
        6.2.3 道路绿化设计定位
        6.2.4 西铜路整体绿化设计
    6.3 人行道绿化带耐旱草本植物设计
        6.3.1 人行道耐旱草本植物种植分析
        6.3.2 人行道耐旱草本植物设计应用
    6.4 分车绿化带耐旱草本植物设计
        6.4.1 分车道绿带耐旱草本植物种植分析
        6.4.2 中央分车道绿带耐旱草本植物设计应用
        6.4.3 两侧分车道绿带耐旱草本植物设计应用
    6.5 交通岛绿带耐旱草本植物设计
        6.5.1 交通岛绿带耐旱草本植物种植分析
        6.5.2 立体交叉岛绿地耐旱草本植物设计应用
        6.5.3 导向岛绿地耐旱草本植物设计应用
    6.6 道路绿带耐旱草本植物养护管理
    6.7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Ⅰ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Ⅱ 图片索引
附录—Ⅲ 表格索引
附录—Ⅳ 西安地区道路草本植物调查汇总表
附录—Ⅴ 西安地区耐旱植物汇总表

(2)云贵高原森林对干旱的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树木径向生长对干旱响应研究进展
        1.2.1 树木径向生长对干旱敏感性研究进展
        1.2.2 树木径向生长对干旱适应能力研究进展
        1.2.3 干旱与树木死亡研究进展
    1.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4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社会经济概况
    2.3 气候特征
    2.4 植被特征
第三章 树木径向生长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3.1 数据与方法
        3.1.1 树轮资料
        3.1.2 气象资料
        3.1.3 分析方法
    3.2 云贵地区树木径向生长特征
    3.3 云贵地区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的关系
    3.4 云贵地区树木径向生长与大气环流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树木径向生长对干旱的敏感性
    4.1 数据与方法
        4.1.1 研究资料
        4.1.2 分析方法
    4.2 云贵地区干季干旱梯度
    4.3 树木径向生长-气候响应关系与气候梯度的关系
    4.4 不同树种树木径向生长-气候响应关系异同
    4.5 不同海拔树木径向生长-气候响应关系异同
    4.6 喀斯特地区树木径向生长-气候响应的特殊性
    4.7 立地条件对径向生长-气候响应关系的影响
    4.8 径向生长-气候响应关系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树木径向生长对干旱的适应能力
    5.1 数据与方法
    5.2 器测时段以来云贵地区干旱事件
    5.3 不同气候条件径向生长对干旱的适应能力
    5.4 喀斯特地区树木径向生长对干旱的适应能力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干旱与树木死亡研究
    6.1 极端干旱与云贵高原北部树木死亡的关系
        6.1.1 研究区概况
        6.1.2 数据与方法
        6.1.3 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6.1.4 树木死亡原因探讨
    6.2 极端干旱与云贵高原南部树木死亡的关系
        6.2.1 研究区概况
        6.2.2 数据与方法
        6.2.3 死树与活树径向生长异同
        6.2.4 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6.2.5 树木死亡原因探讨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问题与展望
        7.2.1 论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习经历
    获奖情况
    学术活动情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
    参与课题
致谢

(3)沈阳地区美国山核桃引种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美国山核桃概述
        1.1.1 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1.1.2 生态学特性
    1.2 美国山核桃资源分布及国内引种现状
        1.2.1 原产地资源分布
        1.2.2 国内引种现状研究
    1.3 植物光合特性研究
    1.4 植物抗旱性研究
        1.4.1 解剖形态与植物抗旱性
        1.4.2 水分生理与植物抗旱性
        1.4.3 胡桃科植物抗旱性
    1.5 植物抗寒性研究
        1.5.1 低温胁迫对树木解剖形态指标的影响
        1.5.2 低温胁迫对树木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5.3 胡桃科植物抗寒性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美国山核桃物候及生长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自然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1.3 研究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引种地与原产地气候比较
        2.2.2 物候期
        2.2.3 生长节律
        2.2.4 果实性状
    2.3 讨论与小结
        2.3.1 讨论
        2.3.2 小结
第三章 美国山核桃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光合速率(Pn)日变化、月变化
        3.2.2 蒸腾速率(Tr)日变化、月变化
        3.2.3 气孔导度(Gs)日变化、月变化
        3.2.4 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日变化、月变化
    3.3 讨论与小结
        3.3.1 讨论
        3.3.2 小结
第四章 美国山核桃抗旱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叶片水分生理与抗旱性
        4.2.2 叶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
    4.3 讨论与小结
        4.3.1 讨论
        4.3.2 小结
第五章 美国山核桃抗寒性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处理及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枝条解剖结构
        5.2.2 枝条含水量
        5.2.3 低温胁迫下细胞膜透性的变化
        5.2.4 低温胁迫下的丙二醛(MDA)含量变化
        5.2.5 低温胁迫下可溶性蛋白(SP)含量变化
        5.2.6 低温胁迫下可溶性糖(SS)含量变化
        5.2.7 低温胁迫下POD活性变化
        5.2.8 低温胁迫下SOD活性变化
        5.2.9 抗寒指标相关系数
        5.2.10 主成分分析
    5.3 讨论与小结
        5.3.1 讨论
        5.3.2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沙地樟子松天然林林分结构及气候对其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林分结构研究
    1.2 空间格局研究
        1.2.1 影响空间格局的因素
        1.2.2 空间格局类型
        1.2.3 空间格局分析方法
    1.3 林木竞争研究
        1.3.1 林分密度
        1.3.2 单木竞争
    1.4 树木生态学研究
        1.4.1 树轮年表
        1.4.2 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
        1.4.3 树木生长应对极端干旱的弹性特征研究
    1.5 影响树木生长对气候响应因素研究
    1.6 沙地樟子松的相关研究
    1.7 科学问题
    1.8 研究目标与内容
        1.8.1 研究目标
        1.8.2 研究内容
    1.9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特点
        2.1.3 水文与水资源
        2.1.4 地形地貌与土壤
        2.1.5 植被
    2.2 研究方法
        2.2.1 样地调查
        2.2.2 林分结构分析
        2.2.3 单木竞争模型
        2.2.4 空间格局分析
        2.2.5 树木年轮样本的采集,处理及测量
        2.2.6 树木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分析
        2.2.7 气候数据的来源
3 沙地樟子松天然林林分结构特征
    3.1 林分基本特征
    3.2 林分径阶和高阶特征
    3.3 林分空间结构特征
    3.4 林分结构与林分密度的关系
        3.4.1 胸径
        3.4.2 树高
        3.4.3 高径比
        3.4.4 枝下高
        3.4.5 冠幅
        3.4.6 冠长
        3.4.7 冠长比
    3.5 小结
4 沙地樟子松天然林空间格局
    4.1 沙地樟子松的空间分布特征
    4.2 沙地樟子松的空间格局
        4.2.1 基于g(r)函数的分析
        4.2.2 基于CE指数的分析
    4.3 沙地樟子松的空间关联性
        4.3.1 基于g_(12)(r)函数的分析
        4.3.2 基于S指数的分析
    4.4 讨论
        4.4.1 沙地樟子松的空间格局
        4.4.2 沙地樟子松的空间关联性
        4.4.3 空间格局与竞争
    4.5 小结
5 竞争与沙地樟子松林分结构关系
    5.1 竞争范围的确定
    5.2 竞争与林分特征的关系
        5.2.1 胸径
        5.2.2 树高
        5.2.3 高径比
        5.2.4 枝下高
        5.2.5 冠幅
        5.2.6 冠长
        5.2.7 冠长比
    5.3 不同结构状态树木的竞争强度
    5.4 活立木与死亡木的竞争强度
    5.5 讨论
    5.6 小结
6 竞争对沙地樟子松树木径向生长影响
    6.1 树轮年表的统计特征
        6.1.1 树轮年表统计结果
        6.1.2 林分密度与树轮年表统计特征
    6.2 树轮年表特征
        6.2.1 A区域树轮年表特征
        6.2.2 B区域树轮年表特征
    6.3 竞争与树木径向生长关系
        6.3.1 林分密度对树木径向生长影响
        6.3.2 竞争对树木径向生长影响
    6.4 讨论
    6.5 小结
7 竞争与沙地樟子松树木生长-气候响应关系
    7.1 气候变化特点
    7.2 沙地樟子松树木生长对气候的敏感性
        7.2.1 样地尺度
        7.2.2 单木尺度
    7.3 沙地樟子松应对极端干旱的弹性特征
        7.3.1 确定极端干旱年
        7.3.2 样地尺度
        7.3.3 单木尺度3个弹性力指标之间的关系
    7.4 竞争与沙地樟子松气候敏感性关系
        7.4.1 样地尺度
        7.4.2 单木尺度
    7.5 竞争对与沙地樟子松弹性力关系
        7.5.1 样地尺度
        7.5.2 单木尺度
    7.6 讨论
        7.6.1 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
        7.6.2 树木的耐旱性
        7.6.3 竞争对树木气候敏感性的影响
        7.6.4 竞争对树木弹性力的影响
    7.7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林分结构特征
        8.1.2 沙地樟子松的空间格局特点
        8.1.3 竞争与沙地樟子松林分结构的关系
        8.1.4 竞争对与沙地樟子松树木径向生长影响
        8.1.5 竞争与树木生长-气候响应关系研究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5)两种杨树对干旱胁迫的叶结构和叶生理耦合响应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引言
1 树木抗旱性生理生态对策研究进展和问题
    1.1 植物应对干旱胁迫生理生态对策研究进展
        1.1.1 叶光合生理特性应对干旱胁迫的对策
        1.1.2 叶水分生理特性应对干旱胁迫的对策
        1.1.3 叶营养成分特性应对干旱胁迫的对策
        1.1.4 叶形态结构特性应对干旱胁迫的对策
        1.1.5 植株生长与生物量积累应对干旱胁迫的对策
    1.2 杨树抗旱性生理生态对策研究现状和问题
        1.2.1 杨树概述
        1.2.2 杨树抗旱机制的研究现状和不足
    1.3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计
        2.2.3 试验条件控制与管理
        2.2.4 取样和测定时间设定
        2.2.5 测定与计算方法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干旱胁迫下两种杨树的光合生理特性与生长表现
    3.1 结果与分析
        3.1.1 干旱胁迫对瞬时光合参数的影响
        3.1.2 干旱胁迫对光合参数-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3.1.3 干旱胁迫对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特征的影响
        3.1.4 干旱胁迫对生长特性的影响
    3.2 讨论
        3.2.1 干旱胁迫下瞬时光合参数在两种杨树间的差异
        3.2.2 干旱胁迫下光合参数-光响应曲线特征在两种杨树间的差异
    3.3 小结
4 干旱胁迫下两种杨树的光合日动态特性与生物量积累
    4.1 结果与分析
        4.1.1 环境因子的日动态及其相互关系
        4.1.2 干旱胁迫对光合日动态特性的影响
        4.1.3 干旱胁迫对单株尺度光合特性的影响
        4.1.4 干旱胁迫对植株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4.1.5 干旱胁迫下光合特性与植株各部分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2 讨论
        4.2.1 环境因子对光合作用日动态的影响
        4.2.2 干旱胁迫下光合日动态特性在两种杨树间的差异
        4.2.3 干旱胁迫下植株生物量的积累和分配在两种杨树间的差异
        4.2.4 干旱胁迫下光合特性对植株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4.3 小结
5 干旱胁迫下两种杨树的叶结构与叶营养成分的含量与利用
    5.1 结果与分析
        5.1.1 干旱胁迫对叶结构特性的影响
        5.1.2 干旱胁迫对叶营养成分特性的影响
        5.1.3 干旱胁迫下叶结构和叶营养成分特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5.2 讨论
        5.2.1 干旱胁迫下叶形态结构适应机制在两种杨树间的差异
        5.2.2 干旱胁迫下叶营养成分利用策略在两种杨树间的差异
    5.3 小结
6 干旱胁迫下两种杨树叶结构和叶生理的联合响应
    6.1 结果与分析
        6.1.1 干旱胁迫对叶形态结构特性的影响
        6.1.2 干旱胁迫对两种杨树水分生理特性的影响
        6.1.3 干旱胁迫下叶形态结构与叶生理特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6.2 讨论
        6.2.1 干旱胁迫下叶面积与叶脉密度的关系
        6.2.2 干旱胁迫下叶脉密度、比叶重及光合氮利用效率的关系
        6.2.3 干旱胁迫下两种杨树叶脉密度与气孔密度的联合响应对叶光合水分生理特性的影响
    6.3 小结
7 杨树抗旱生理生态机制综合分析
    7.1 抗旱性分析指标与综合评价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各指标与杨树抗旱性的关系
        7.2.2 两种杨树的抗旱能力综合评价
    7.3 讨论
        7.3.1 杨树的抗旱指标与抗旱性
        7.3.2 两种杨树的抗旱途径与机制
        7.3.3 杨树抗旱生理生态机制综合分析
    7.4 小结
8 结论与创新点
    8.1 结论
    8.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Abstract
缩略词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6)海口市绿色建筑与植物系统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绿色建筑概述
    1.2 绿色建筑植物系统研究进展
    1.3 绿色建筑室外热环境研究进展
        1.3.1 绿色建筑室外热环境研究
        1.3.2 绿色建筑室外热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4 绿色建筑与植物系统整合策略
    1.5 研究区概况与选题依据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海口市绿色建筑绿化植物应用调查研究
    2.1 研究方法
        2.1.1 样地选择
        2.1.2 绿色建筑绿色基础设施现状调查
        2.1.3 海口市绿色建筑植物物种现状调查
        2.1.4 植物应用频度及物种多样性统计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海口市绿色建筑绿色基础设施应用现状
        2.2.2 海口市绿色建筑植物种类及群落特征
        2.2.3 植物物种多样性分析
    2.3 结论与讨论
        2.3.1 建筑与植物一体化整合设计理念的引入
        2.3.2 以乡土树种为主,引种为辅,构建近自然植物群落
3 海口市绿色建筑场地热环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3.1 研究方法
        3.1.1 样地选择
        3.1.2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3.1.3 热岛强度分级方法
        3.1.4 地表温度反演
        3.1.5 像元二分模型
        3.1.6 线性回归分析
        3.1.7 实地测量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海口市主城区与五个绿色建筑热岛时空变化分析
        3.2.2 地表温度反演
        3.2.3 实测结果
        3.2.4 土地利用类型对地表温度影响分析
    3.3 结论与讨论
        3.3.1 绿色建筑热环境与城市热岛效应的关系
        3.3.2 地表温度反演
        3.3.3 植物绿化与绿色建筑热环境的关系
4 近自然墙生(岩生)植物与绿色建筑垂直绿化整合研究
    4.1 近自然墙生(岩生)植物资源调查
        4.1.1 调查样地及方法
        4.1.2 墙生(岩生)植物调查结果
    4.2 绿色建筑近自然墙生(岩生)植物应用综合评价
        4.2.1 评价方法
        4.2.2 结果
        4.2.3 讨论
    4.3 近自然墙生(岩生)植物生长适应性研究
        4.3.1 生长适应性试验材料
        4.3.2 测量方法及指标
        4.3.3 结果
        4.3.4 近自然墙生(岩生)植物生长适应性综合评价
    4.4 结论与讨论
        4.4.1 近自然墙生(岩生)植物组成成分及生态学意义
        4.4.2 绿色建筑垂直绿化植物筛选评价
        4.4.3 岩生植物生长适应性综合评价
        4.4.4 近自然墙生(岩生)植物保护和开发利用建议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1.1 海口市绿色建筑植物绿化应用调查研究
        5.1.2 海口市绿色建筑场地热环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5.1.3 近自然墙生(岩生)植物与绿色建筑垂直绿化整合设计
    5.2 展望
        5.2.1 绿色建筑场地绿化配置模式
        5.2.2 绿色建筑垂直绿化植物整合设计策略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表
    附表1 海口市近自然墙生(岩生)植物及照片
    附表2 德尔菲法专家咨询问卷(正式第一轮调查)
    附表3 德尔菲法专家咨询问卷(正式第二轮调查)
    附表4 AHP法评价模型指标权重文卷(正式第三轮调查)
    附表5 自然胁迫条件下植物生长状况

(7)水分胁迫对三种园林树木幼苗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和符号说明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园林乔木研究进展
        1.2.2 植物形态对水分胁迫响应研究
        1.2.3 植物生物量对水分胁迫响应研究
        1.2.4 植物生理对水分胁迫响应研究进展
        1.2.5 植物叶性状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1.2.6 植物抗逆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地自然概况
    2.2 实验树种简介
    2.3 实验设计
    2.4 研究指标测定
        2.4.1 生长特性指标测定
        2.4.2 叶功能性状指标测定
        2.4.3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2.4.4 光合作用参数测定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水分胁迫对树木生长特性的影响
        3.1.1 水分胁迫对茎叶形态的影响分析
        3.1.2 水分胁迫对株高和地径的影响分析
        3.1.3 水分胁迫对根系的影响分析
        3.1.4 水分胁迫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分析
    3.2 水分胁迫对叶功能性状的影响
        3.2.1 水分胁迫对叶功能性状的影响分析
        3.2.2 叶功能性状指标相关性分析
    3.3 水分胁迫对树木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3.3.1 丙二醛含量变化分析
        3.3.2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分析
        3.3.3 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分析
        3.3.4 叶绿素含量变化分析
    3.4 水分胁迫对树木光合作用的影响
        3.4.1 净光合速率
        3.4.2 气孔导度
        3.4.3 胞间CO_2浓度
        3.4.4 蒸腾速率
        3.4.5 水分利用效率
    3.5 树木抗水分胁迫能力分析
        3.5.1 抗逆指标主成分分析
        3.5.2 抗水分胁迫能力综合评价
4 结论与讨论
    4.1 讨论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8)呼和浩特几种园林树木水分生理特性及耐旱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意义及目的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树木水分关系研究概述
        2.1.1 树木含水量
        2.1.2 水势(Water Potential)
    2.2 光合作用研究概述
        2.2.1 光合作用的概念
        2.2.2 光合作用的过程
        2.2.3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2.2.4 光合速率日进程
    2.3 蒸腾作用研究概述
        2.3.1 蒸腾作用的概念
        2.3.2 蒸腾作用的指标
        2.3.3 蒸腾速率的影响因素
    2.4 水分利用效率研究概述
        2.4.1 水分利用效率的概念
        2.4.2 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的环境因素
    2.5 树木耐旱性研究概述
        2.5.1 树木的耐旱机理
        2.5.2 研究方法
    2.6 树木耐旱性评价研究概述
        2.6.1 隶属函数法
        2.6.2 多维空间坐标综合评定值累加法
        2.6.3 聚类分析法
        2.6.4 主成分分析法
3 几种园林树木的PV曲线及其水分参数
    3.1 研究材料及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研究材料
        3.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3.1.4 数据处理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饱和含水时的渗透势Ψ_s~(sat)
        3.2.2 初始质壁分离(膨压为 0)时的渗透势Ψ_s~(tlp)
        3.2.3 初始质壁分离时的相对含水量RWC~(tlp)和相对渗透水含量ROWC~(tlp)
        3.2.4 组织细胞弹性模量(ε)
        3.2.5 保持膨压能力
        3.2.6 几种园林树木耐旱性综合评价
        3.2.7 植物清晨水势
    3.3 小结
        3.3.1 讨论
        3.3.2 结论
4 几种园林树木光合、蒸腾特性研究
    4.1 研究材料及方法
        4.1.1 研究材料
        4.1.2 测定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试验期间气象因子分析
        4.2.2 环境因子日变化
        4.2.3 几种园林树木净光合速率(P_n)日变化
        4.2.4 几种园林树木蒸腾速率(T_r)日变化
        4.2.5 几种园林树木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
        4.2.6 几种园林树木叶水势(Mpa)
    4.3 小结
5 几种园林树木耐旱性综合评价
    5.1 研究材料及方法
        5.1.1 研究材料
        5.1.2 评价指标
        5.1.3 树木耐旱性评价方法
        5.1.4 处理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组1树木耐旱性综合评价
        5.2.2 组2树木耐旱性综合评价
        5.2.3 几种园林树木耐旱性评价方法综合评价
    5.3 小结
        5.3.2 结论
6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9)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抗旱耐盐生理及耗水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树木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1.1.1 树木生长形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1.1.2 树木生物量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1.1.3 叶片水分生理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1.1.4 叶片光合作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1.2 树木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
        1.2.1 树木生长形态对盐胁迫的响应
        1.2.2 树木生物量对盐胁迫的响应
        1.2.3 叶片水分生理对盐胁迫的响应
        1.2.4 叶片光合作用对盐胁迫的响应
        1.2.5 树木离子含量及其分配对盐胁迫的响应
    1.3 林木蒸腾耗水研究进展
        1.3.1 林木耗水测定技术的研究
        1.3.2 林木耗水特性研究综述
        1.3.3 树木蒸腾作用与影响因子的相互关系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关键技术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布设
        2.3.1 盆栽干旱胁迫试验
        2.3.2 盆栽NaCl胁迫试验
        2.3.3 大田蒸腾耗水试验
    2.4 研究内容
        2.4.1 树种抗旱生理研究
        2.4.2 树种耐盐生理研究
        2.4.3 树种耗水特性研究
    2.5 观测方法
        2.5.1 土壤水分
        2.5.2 气象要素
        2.5.3 植物生长形态
        2.5.4 叶片水分参数
        2.5.5 叶片光合生理
        2.5.6 植物离子含量
        2.5.7 林木蒸腾耗水规律
    2.6 数据处理
    2.7 技术路线
3 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
    3.1 干旱胁迫对主要造林树种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
        3.1.1 干旱胁迫对树种幼苗株高的影响
        3.1.2 干旱胁迫对树种幼苗叶片生长的影响
        3.1.3 干旱胁迫对树种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3.1.4 干旱胁迫对树种幼苗根冠比的影响
    3.2 早胁迫对主要造林树种叶片水分生理的影响
        3.2.1 干旱胁迫对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水分饱和亏缺的影响
        3.2.2 干旱胁迫对幼苗叶片保水力的影响
        3.2.3 干旱胁迫对幼苗叶片叶水势的影响
    3.3 干旱胁迫下主要造林树种光合生理参数的变化
        3.3.1 干旱胁迫下幼苗光合生理日过程
        3.3.2 干旱胁迫下幼苗叶片光响应曲线
        3.3.3 干旱胁迫下幼苗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与非气孔限制
        3.3.4 干旱胁迫下主要造林树种蒸腾耗水规律
    3.4 干旱胁迫下SPAC系统中不同界面水分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
        3.4.1 土壤—大气系统的水分变化规律
        3.4.2 叶片清晨叶水势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3.4.3 清晨叶水势与十壤水势的关系
        3.4.4 叶水势与大气水势的关系
    3.5 小结
4 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耐旱机理判别
    4.1 植物的萎蔫系数与耗水指数
    4.2 植物耐旱机理的判别
    4.3 苗木适应土壤干旱胁迫方式的判别模型
    4.4 苗木叶水势与土壤水分及土壤水势的数学拟合模型
    4.5 小结
5 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对盐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
    5.1 盐胁迫对主要造林树种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
        5.1.1 盐胁迫对树种幼苗株高的影响
        5.1.2 盐胁迫对树种幼苗叶片生长的影响
        5.1.3 盐胁迫对树种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5.1.4 盐胁迫对树种幼苗根冠比的影响
    5.2 盐胁迫对主要造林树种叶片水分生理的影响
        5.2.1 盐胁迫对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水分饱和亏缺的影响
        5.2.2 盐胁迫对幼苗叶片保水力的影响
        5.2.3 盐胁迫对幼苗叶片叶水势的影响
    5.3 盐胁迫对主要造林树种光合生理的影响
        5.3.1 盐胁迫下幼苗叶片光响应曲线
        5.3.2 盐胁迫下幼苗叶片瞬时光合参数的变化
        5.3.3 盐胁迫下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5.3.4 盐胁迫下幼苗离子含量的分布
        5.3.5 盐胁迫下幼苗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与非气孔限制
    5.4 小结
6 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蒸腾耗水特性
    6.1 生长季气象因子的变化规律
        6.1.1 试验地降水变化规律
        6.1.2 试验地太阳辐射以及干旱情况变化规律
    6.2 被测木边材面积的测定
    6.3 生长季不同造林树种液流速率和液流通量变化
        6.3.1 生长季树种液流速率连日变化
        6.3.2 生长季树种液流通量连日变化
        6.3.3 生长季树种蒸腾耗水特性比较
    6.4 生长季不同树种耗水量比较
    6.5 茎流速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6.6 小结
7 结论与讨论
    7.1 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抗旱特性
    7.2 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耐旱机理判别
    7.3 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耐盐生理
    7.4 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10)呼和浩特市10种主要园林树木生理生态特性与生态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树木水分生理生态研究概述
        1.1.1 树木的水分状况
        1.1.2 水分胁迫对树木的影响
    1.2 树木光合生理生态研究概述
        1.2.1 光合作用
        1.2.2 蒸腾作用
        1.2.3 林木水分利用效率
    1.3 植物抗旱性研究
        1.3.1 植物抗旱机理
        1.3.2 植物对干旱的适应和反应
        1.3.3 植物的抗旱性评价
    1.4 城市园林树木的主要功能
        1.4.1 美化功能
        1.4.2 生态功能
        1.4.3 社会功能
        1.4.4 生产功能
    1.5 城市园林树木生态效益的研究
        1.5.1 固碳释氧能力的研究
        1.5.2 降温增湿作用的研究
        1.5.3 滞尘效应的研究
        1.5.4 杀菌作用的研究
    1.6 城市园林植物评价
        1.6.1 单项研究
        1.6.2 综合研究
    1.7 研究目的与内容
2 研究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
        2.1.3 地形地貌
        2.1.4 土壤
        2.1.5 呼和浩特市绿化现状
    2.2 试验材料与试验样地
    2.3 研究方法
        2.3.1 叶水势及其组分的测定
        2.3.2 各树种小枝饱和吸水、失水及重饱和吸水特性测定
        2.3.3 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测定
        2.3.4 叶生物量的测定和叶面积估计
        2.3.5 树木滞尘量的测定
        2.3.6 数据处理方法
3 结果
    3.1 主要园林树木水分生理生态特性
        3.1.1 各树种主要耐旱水分生理指标π_p和π_0的差异
        3.1.2 各树种年生长进程中的最大与最小πp和π0值的比较
        3.1.3 各树种小枝重吸水饱和过程及其与饱和亏缺的关系
        3.1.4 小结与讨论
    3.2 主要园林树木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其水分的关系
        3.2.1 光照强度对树木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影响
        3.2.2 树木净光合速率与其水分饱和亏缺的关系
        3.2.3 树木蒸腾速率与水分饱和亏缺的关系
        3.2.4 树木最大光合能力对应的水分利用效率
        3.2.5 小结与讨论
    3.3 主要园林树木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
        3.3.1 主要气象因子的日变化规律
        3.3.2 园林树木气孔导度的日变化特征
        3.3.3 园林树木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特征
        3.3.4 园林树木蒸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
        3.3.5 园林树木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特征
        3.3.6 小结与讨论
    3.4 主要园林树木的生态效益
        3.4.1 园林树木的生长特性和叶面积
        3.4.2 园林树木的固碳释氧量能力
        3.4.3 园林树木的蒸腾增湿能力
        3.4.4 园林树木的滞尘能力
        3.4.5 小结与讨论
    3.5 园林树木对水分适应性评价和生态效益评价
        3.5.1 评价指标的选取
        3.5.2 评价方法
        3.5.3 评价结果
        3.5.4 小结与讨论
4 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干旱地区树木耐旱性研究现状评述(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安城市道路绿地耐旱型草本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 李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云贵高原森林对干旱的响应研究[D]. 苏佳佳. 兰州大学, 2021(09)
  • [3]沈阳地区美国山核桃引种适应性研究[D]. 杨迪.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4]沙地樟子松天然林林分结构及气候对其生长的影响[D]. SeMyung Kwon(权世明). 北京林业大学, 2019
  • [5]两种杨树对干旱胁迫的叶结构和叶生理耦合响应机制[D]. 王怡霖.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6]海口市绿色建筑与植物系统整合研究[D]. 裴慧卿. 海南大学, 2019(07)
  • [7]水分胁迫对三种园林树木幼苗的影响[D]. 李碧洳.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8]呼和浩特几种园林树木水分生理特性及耐旱性评价[D]. 韩若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01)
  • [9]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抗旱耐盐生理及耗水特性[D]. 秦景. 北京林业大学, 2011(09)
  • [10]呼和浩特市10种主要园林树木生理生态特性与生态效益研究[D]. 王海燕.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11)

标签:;  ;  ;  ;  

干旱区树木耐旱性研究现状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