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人物画论的历史意识

唐代人物画论的历史意识

一、唐代人物画理论中的历史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盛佳[1](2019)在《杜甫诗歌人物形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杜甫是唐代甚至古典诗歌中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学界对杜甫的研究几乎涉及方方面面,但对于诗中的人物形象研究还稍显薄弱,大多集中于对某种具体人物类型或者单篇有关人物的诗作解读,尚未有系统的杜诗人物形象梳理研究。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杜甫诗歌的人物形象。一,论述唐前诗歌的人物形象。从创作背景和诗中塑造的人物类型两方面具体分析,论证唐前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描写技巧对杜诗产生的影响。二,整理分析杜诗中的人物形象。梳理有过细腻人物形象描写、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诗歌,用表格等量化统计方式对比列出,再将人物与诗歌体裁、创作年代联系研究,归纳阐述杜诗中的人物类型。三,研究杜甫诗歌的人物塑造艺术。其中有对唐代诗人李颀的描写借鉴,还有诗人独特的创新发展。杜甫突破固有文体的表现方式,将小说、文、史传的表达方法纳入诗歌创作中,既丰富了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情感表达,也开创了文体间交流互融的新世界。四,揭示杜甫人物塑造与艺术技巧对后世诗歌的影响。杜甫以其诗歌内容的丰富特色为后代诗人所学习敬仰,其中白居易继承了杜诗描写底层人物的现实主义风格,韩愈、李贺剑走偏锋,侧重尚奇风格塑造人物。唐代小说亦从杜甫诗歌中吸收借鉴,丰富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

梁佩珊[2](2019)在《《唐人宫乐图》艺术特色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晚唐仕女画《唐人宫乐图》艺术特色与图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归纳《唐人宫乐图》的价值与成就。中晚唐时期是仕女画发展的鼎盛时期,该时期的工笔仕女画的绘画与技法成熟发展,《唐人宫乐图》就是其中的精品之一。《唐人宫乐图》从立意,构图,设色,用线精妙绝伦,是晚唐比较有代表性的仕女画作品。本文围绕题目分4个部分来论述:第1部分、对唐代仕女画的背景发展进行叙述,主要对初唐、中唐、盛唐、晚唐每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进行梳理·;第2部分是对于《唐人宫乐图》的图像特点进行分析,主要是从画面中出现的仕女妆容、服饰、画面中的用具:家具、杯盘器皿、乐器等5个方面进行探究;第3部分是对于《唐人宫乐图》的艺术特色进行探寻,主要是从构图空间、造型、线条、绘画技巧、以及画面设色这5个方面的绘画元素着重进行分析研究;第4部分是对《唐人宫乐图》这幅画的价值与意义进行分析,并且阐述了以这幅画为代表的晚唐仕女画作对于后世的影响。

皇甫如楠[3](2019)在《唐代人物画的造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物画是中国绘画史上发展最早的一门画科,从最早的“象形”表现到“形神论”的发展完善,人物造型不但是明确人物的表现形式,还与体现自我的观念密切相关。本文围绕唐代的人物画来进行案例分析,在唐代的政治文化背景和佛教艺术两大方面的影响下,分析唐人对当时人物绘画的理论认识,结合唐代墓室壁画、石椁线刻与唐三彩人俑来探究唐代的人物造型艺术。分别从人物的脸部、形体、衣饰造型与唐代之前的人物造型进行对比论述;再从画面的环境、人物所持道具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到的作用方面来研究,从而总结出唐代人物画的造型特征;技法上从线条与色彩的表现上进行归纳,梳理出线型的特征和色彩技巧的运用,最后从唐代的人物画和浮世绘中汲取需要的部分来进行个人的创作思考与实践。

徐晓霞[4](2019)在《论《山水纯全集》的美学思想》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山水纯全集》的美学思想为核心,从写作结构及目的、美学思想的根本内涵、审美创造三个角度,对这部宋代画学专着进行解读。在写作结构及目的上,分析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及服务对象,认为这是一部为徽宗画院教学使用的画论教材,是一本融合美学思想和美学教育的艺术学专着。徽宗朝道教思想盛行,深受皇家喜爱;儒道两家思想冗杂,儒士身份在社会中广受追捧;宫廷绘画活动蓬勃,品类丰富,供职画院的画家们不仅仅需要学习绘画技法,更需要学习以充实自身。美学思想上,认为《山水纯全集》的核心是“美在意象”。这是根据现代美学研究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高度概括。重点分析“物象”、“物象到意象”、“意象的终极呈现”三方面内容。认为《山水纯全集》的美学归根结底是一种艺术美,主要的讨论对象是审美活动,重在于“审美意象的构建与呈现”而非“美的本质”的讨论。另外,《山水纯全集》认为审美创造的旨向在于人格的完善与培养,即“养性”。《山水纯全集》对人审美能力的缺失及培育方法进行梳理,以一“蔽”字贯穿。《山水纯全集》谈教育的出发点在于清净人的内心使审美意象的生成畅行无碍,在儒家语境下是“解蔽”的过程。最后一部分谈《山水纯全集》美学思想的影响,以显示该部着作的思想价值及历史地位。

陈友升[5](2017)在《唐代仕女画分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从唐代仕女画的技法与理论源头入手,分析唐代仕女画的艺术特点,并选择张萱和周昉作为唐代仕女画家的代表,以艺术家作品为例,剖析唐风气象形成的时代因素,深入研究艺术家、艺术创作和人物画技法、艺术理论、社会及时代思潮之间的关系。并以卷轴画、墓室壁画、石窟壁画等不同类型,探究唐代仕女画的源流演变以及形式技法特点。本文认为,唐代仕女画的语言和人物画理论在唐代仕女画发展中,已形成了高峰期,达到了“道技并进”的状态。唐代仕女画的发展与东晋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思想一脉相承,并生动体现了谢赫“六法论”的实践应用。唐代仕女画所体现的遒劲有力、刚强温婉的唐风气象,值得在中国画理论创作和实践中,引起今人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陈茜[6](2016)在《论唐代社会文化对绘画繁荣的影响 ——以宗教文化、异域文化和女性文化三因素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唐代绘画作为古代中国画的巅峰之一,不仅是唐代文化繁荣和兴盛的标识之一,更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开放、交流与良性发展的经典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文化和艺术、文化和绘画互为支撑、共同发展,共同完成从文化到绘画,再从绘画到符号的跨越。本课题研究通过艺术作品的文化分析见证社会文化的繁荣变迁。在研究思路方面采取内向观与外向观结合的方法,其中作品研究采用以绘画语言为主的内向观,社会文化研究则采用由内向外延伸的外向观。通过对唐代典型文化元素与绘画发展互动的系统梳理,从宗教文化、异域文化、女性文化探讨和论证绘画与文化的共生规律,探究促使唐代绘画繁荣发展的内在动力。这篇论文共有七章内容。其中第一章为绪论,通过分析当前研究现状的不足,而得出本论文的创新点和主要观点。第二章,论述唐代绘画繁荣的现象及其成因,以及其社会文化背景与唐代绘画之间的宏观联系,以此引出具体的社会文化因素对唐代绘画变革的影响。第三章,通过唐代的宫廷绘画机构、统治阶级对绘画的推崇,论述了唐代绘画的礼教功能,以及唐代统治阶级与宏观政策对于唐代绘画作品的风格演变及推动。第四章,唐代的宗教文化兴起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得唐代绘画呈现了多种宗教结合的集大成。通过山水画、文人画及佛教壁画的兴盛,说明宗教文化对唐代绘画繁荣发挥出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宗教文化的影响不仅继承了唐代绘画风格中政教功能的一面,同时也开辟了唐代绘画风格不同于皇家贵族审美的一派,这一脉络促进了唐代绘画向怡悦性情风格的转型。第五章,唐代的政策开明导致了西域少数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都不断涌入到了唐代的社会,促进了唐代绘画对其的吸收与交融,从而展现出新的面貌。通过西域胡风、外来文化两方面的影响,试图论证异域文化在技巧、装饰以及绘画风格上的体现,受到西域绘画的影响下唐代绘画在写实能力上得到了提高。文化交流又是相互的,同时唐代绘画也对外产生了辐射影响。第六章,唐代的女性生活在唐代社会文化风俗的影响下,呈现出了不同以往的全新面貌,这种女性文化也促使了唐代绘画在多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情形。女性题材的绘画体现出一方面是贵族阶层审美下的唐代女性形象,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女性自身的审美进步的女性面貌。从唐代的仕女画、壁画等得出,女性文化对唐代绘画的发展,促进了唐代绘画的风格从之前的秀骨清像转向秾丽丰肥。这种对女性自身容貌与精神的追探,使得唐代的女性题材艺术作品呈现出雍容华贵、关注自身、体现现实的风格变化。第七章,总结了全文多种重要的社会文化因素对唐代绘画的影响,从而说明受到唐代社会文化影响下的唐代绘画的风格特征与其内在关系。此外,也对当今社会文化与绘画创作研究的意义提出的一定的设想。以古昭今,笔者以绘画实践创作者的身份,通过研究唐代绘画,从而总结出其对当今绘画创作的影响。这为今天的绘画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也为研究唐代绘画和社会文化开辟出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路径。

夏展[7](2015)在《唐代人物画造型风格形成根源探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从时代审美影响、唐代画论的衡量尺度等方面,探讨唐代人物画"言不尽意"造型美感的文化根源。在当代艺术语境中,应重视并整理唐代人物画传统,理解并研究其饱满而富有张力的造型体系,继承其有益成就。

杨贺[8](2015)在《唐诗人物形象描写艺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唐诗人物形象描写艺术是在唐前诗歌人物描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且对后世诗歌人物形象描写影响深远。唐诗人物形象描写艺术的整体研究包括五个方面:历史渊源、人物形象的描写类型、描写技巧、艺术演进和艺术成就。唐前诗歌人物形象描写艺术的发展分为先秦两汉和魏晋南北朝两期。先秦两汉诗歌中人物形象类型和技巧较单一。汉武帝以后的诗歌受政教礼仪束缚,除了少数作品,大多数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不够丰满。魏晋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类型逐渐多样化,描写人物的技巧也变得灵活多样,且开始注重人物心理的刻画。南北朝后期,诗人们多采用铺排手法、抓特征法以及细节描写和细腻委婉的心理描写等手法,对人物的“形”、“神”进行传神描摹,诗歌出现很多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发展到唐代,诗歌中人物的类型多元化,艺术意蕴更加丰富,描写手法更加多样。唐诗中的人物形象,不仅能够充分表达诗人的情感意志,且具有丰厚的生活底蕴,饱满的精神气质。唐诗中的人物形象从不同角度反映着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唐诗人物形象描写艺术的发展在初盛中晚四个阶段各不相同。初唐诗歌人物形象描写艺术继承齐梁宫体的基础上又彰显出新变的特点。盛唐诗人在诗歌中刻画出了立体化的人物形象,并极大地丰富了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艺术意蕴。中唐诗人刻画人物形象重赋法铺陈和白描,以及人物内在精神的刻画,人物形象具有世俗化和类型化的倾向。晚唐诗歌人物形象描写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唐诗中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为后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人物素材,其描写经验也影响着后代文学人物的刻画。唐诗人物形象浓郁的抒情意味和浪漫主义的意蕴也影响了后世文学人物形象的刻画。唐诗人物形象描写艺术研究的局部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唐诗人物形象描写与绘画艺术的关系,不同诗歌体裁对人物形象描写的制约,着名诗人的个案和比较研究。唐代诗画并兴,这两种艺术相互影响,并在美学趣味和艺术技巧上相互融合。受不同诗体形式的制约,唐诗不同体裁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手法亦不同。不同诗人因艺术个性的不同,刻画出的人物形象也不尽相同。李白天性豪放不羁,而李颀秉性温柔敦厚,故李颀刻画盛唐名士形象采史传笔法写人,多重写实;而李白重主观抒情,多采用写意手法。中唐韩愈在自我形象刻画上师承杜甫,他一改往昔诗歌中浪漫主义的自我书写方式,而采用一种纯写实的方式进行。张籍继承古乐府的传统刻画女性形象,而自居易的新乐府中的女性形象则吸收了史传类散文、唐传奇人物形象描写技巧。

袁玲玲[9](2015)在《论传统工笔人物画形神之美 ——以秦汉至隋唐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工笔人物画可谓是中国绘画最为独特的形式之一,并伴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层更迭和思想文化的不断进步而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可以说从它的发端伊始就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体系,它所蕴含的价值光辉绝不仅仅是一种取形悦影的呈现形式而已,也不仅仅是呈堂饰壁的装饰品而已,它亦深蕴着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润泽与熏染。形神之美是绘画艺术的价值核心,是绘画艺术视觉呈现的物质形态,他的动态演绎直接影响绘画审美的时代特征和审美好尚。本篇论文以工笔人物画形神之美的动态演绎为主线,从四个方面展开讨论:第一:通过对形神之美的美学渊源、哲学讨论和对“美”的观照中来讨论形神问题从哲学领域到美学领域的深刻演变。而这一命题至魏晋时期,表现为对于人物的形、神、气、韵、情、态的生活情调的深层关注,这种对于生命哲学的关照可以说是促使中国绘画领域文化自觉的里程碑。生命的阐发正是跳荡在中国画之中的不灭精魂。正是这种对于宇宙万物生命精神的契合,引导人们以自我生命的价值加入万物生命的洪流中去,从而感受微茫惨淡的生命意旨,进而关于形神问题的探讨才成为中国哲学和美学以生命看待宇宙万象,赜然纷呈、生生不已的动态运动的重要命题。第二:通过对顾恺之提出的人物画“传神写照”“以形写神”理论成因的分析和讨论,明确顾恺之首先将形神观的哲学讨论与生活化的玄学情调相结合,并继承发展应用于绘画理论的美学建构中,也为后来谢赫的六法论的总结铺垫了开创性的理论依据。在这一篇章里,笔者把顾恺之的形神观与谢赫的六法论揉合统一:形成以形写神的造型观;迁想妙得的创作观;气韵生动的品评观。通过这三个命题的研究和阐述进一步明确,形神之美是绘画艺术作品的灵魂,也是审美活动的主题产物,是绘画艺术的价值核心。第三:通过对传统工笔人物画形神之美的语言探微即笔线语言的性灵和色彩语言的静融为绘画语言的两大解题为研究的重点,强调绘画审美和表现过程中表达语言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游离与融合,在审美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以及在形神之美的介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讨论中明确方向,绘画与宇宙人生的精神契合是绘画艺术高度完美的有效基因。画家与诗人一样在纵观大化的流连往返中流淌生命的巨川。第四:这一部分的阐释是建立在作品分析的基础上,以工笔人物画形神之美的审美流变为本章的重要论点,来讨论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在历史的格局中所刻画出的美的风范。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这一时代形神之美的审美取向——简约玄澹、飘逸灵动之顾恺之,秀骨清像、笔迹劲利之陆探微,钩戟利剑、绘画新变之张增繇等划时代的艺术家。中国工笔人物画发展到唐代,无论是在审美风格上还是整体气象上,都呈现出一种少有的雄强、博大、青春、健康、明朗而又不失深沉的时代特征。如六法该备、工于写真之阎立本,姿态横生、四面意会之吴道子、丽影丰姿、真态宛然之张萱,雍容华贵、妙相庄严之周防,这些冠绝于世的经典佳作为我们展现了自六朝至隋唐——形神之美的生动流变和演绎。本篇论文通过探查历史文化的片段,搜寻工笔人画深层的生生不息的内蕴之力,彰显时代所赋予的历史命题:工笔人物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彰显着不同的历史命题和审美风范。而这种风范背后不仅仅是一种绘画语言的承续和丰富,更是在时代审美共同观照下的传统价值的重新梳理和认定,人文思想的深度思索。而在如此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中,绘画艺术的发展通过其内蕴的文化血脉悄然涌动,生发出更为深层的更迭和演绎,而作为变革的价值核心“形神之美”的演绎上体现的最为深刻,这也是本篇论文的命题所在。

夏展[10](2013)在《唐代人物画造型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唐代人物画重工尚法,瑰丽伟岸,焕烂而求备成为基本特征,呈现出来的是-种丰盛博大的气魄。唐代绘画之所以具有不朽的生命力,是因为它独特的造型体系和审美观念,本文从时代审美影响、唐文画论的衡量尺度,这几方面来探讨唐代人物画之具有“言不尽意”造型美感的文化渊源;从经典人物画作品的鉴赏,来分析唐代人物绘画中独特的造型法式:从骨法用笔为造型的确立和抽象、随心赋色对造型的补充和装饰、平面布势在造型上的空间构成的处理、本质性的“真气”在造型上的具体追求、到象征性的“意象”为造型构造审美理想和精神内涵。从而在当代语境里,对唐代人物画传统重视和整理,理解并研究其饱满而富有张力的造型体系,具有特别的意义。

二、唐代人物画理论中的历史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唐代人物画理论中的历史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1)杜甫诗歌人物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塑造研究
    二、杜甫诗歌人物塑造研究
    三、学术界有关“人物诗”概念的辨析
    四、研究目的、方法和意义
第一章 唐前诗歌人物形象塑造
    第一节 唐前诗歌人物形象塑造背景
        一、先秦诗歌人物形象塑造背景
        二、汉魏六朝诗歌人物形象塑造背景
    第二节 唐前诗歌人物形象塑造
        一、先秦诗歌人物形象塑造
        二、两汉诗歌人物形象塑造
        三、魏晋南北朝诗歌人物形象塑造
    第三节 唐前诗歌对杜诗人物形象的影响
        一、唐前诗歌人物类型对杜诗的影响
        二、唐前诗歌人物描写技巧对杜诗的影响
第二章 杜甫诗歌的人物形象
    第一节 杜甫诗歌人物形象概述
        一、人物形象的量化统计
        二、诗歌的体裁分布及特征简述
        三、杜甫诗歌人物形象与创作年代分析
    第二节 杜甫诗歌人物形象类型
第三章 杜甫诗歌的人物塑造艺术
    第一节 对李颀诗人物描写的借鉴
        一、精神气度的彰显
        二、细节描摹与写意式勾勒
        三、深情贯注与激赏式褒扬
    第二节 “破体为文”的创格
        一、以小说为诗
        二、以文为诗
        三、以史传为诗
第四章 杜甫诗歌人物描写对唐代诗歌和小说的影响
    第一节 杜甫诗歌的人物描写对唐诗的影响
        一、对白居易诗歌的影响
        二、对韩愈诗歌的影响
        三、对李贺诗歌的影响
    第二节 杜甫诗歌的人物描写对唐人小说的影响
        一、唐人小说对杜诗人物描写的借鉴
        二、唐人小说与杜诗“尚奇”之关联
        三、杜诗对唐人小说的间接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唐人宫乐图》艺术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动机与目的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2 唐代仕女画的发展
3 《唐人宫乐图》图像分析
    3.1 妆容
        3.1.1 髻式
        3.1.2 妆容
    3.2 服饰
        3.2.1 发饰
        3.2.2 服饰
    3.3 家具
        3.3.1 月牙杌子
        3.3.2 长桌案
    3.4 杯盘器皿
        3.4.1 杯、樽、勺
        3.4.2 红漆耳杯、海棠形果盘、花口盘
    3.5 乐器
        3.5.1 筚篥与笙
        3.5.2 琵琶与古筝
        3.5.3 拍板
4 《唐人宫乐图》艺术特色
    4.1 构图空间的艺术特色
        4.1.1 独出心裁的整体布局
        4.1.2 精致平衡的局部搭配
    4.2 造型与线条艺术特色
        4.2.1 丰硕典雅的造型
        4.2.2 细致劲秀的线条
    4.3 设色与画面技巧分析
        4.3.1 优雅和谐的画面设色
        4.3.2 精致细腻的画面技巧
5 《唐人宫乐图》的价值与意义
    5.1 《唐人宫乐图》的艺术价值
    5.2 《唐人宫乐图》的图史价值
    5.3 《唐人宫乐图》的美术史价值与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唐代人物画的造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唐代之前传统人物画的造型
    第一节 以“形神”为主的传统准则
    第二节 受佛造像样式影响的造型
第二章 唐代人物画的造型法则
    第一节 唐人对人物绘画的认识
    第二节 人物造型的风格特征
        一、脸部的造型程式
        二、形体衣饰的真实感
    第三节 环境与人物造型塑造的关系
        一、便于体现身份地位
        二、突出人物性别特点
第三章 唐代人物画造型的技法与形式
    第一节 线型的特征
        一、“骨法用笔”
        二、“密体”与“疏体”
    第二节 色彩的运用与表现
        一、色彩的搭配
        二、设色技法
第四章 人物造型的思考与实践
结语
图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4)论《山水纯全集》的美学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山水纯全集》与北宋画院
    第一节 北宋末期时代背景
    第二节 《山水纯全集》与宫廷艺术
第三章 以意象为主导的审美体验
    第一节 物象的特征
        一、度物象之真
        二、求物象之理
        三、得物象之气
    第二节 物象至意象的升华
        一、“意”在“笔”先
        二、“骨”、“肉”相辅
        三、“形”、“质”统一
    第三节 意象的终极呈现
        一、意象的审美评价:“逸格”与“神格”
        二、意象的美学目标:气韵生动
        三、意象的构建途径:格法至气韵
第四章 以养性为旨向的审美创造
    第一节 自蔽——对审美主体的批判
        一、追求功利妨碍审美自由
        二、不明物理窄化审美心胸
        三、心态傲慢限制审美能力
    第二节 解蔽——审美创造的完善
        一、化性起伪,学为本性
        二、以古法为渊源
        三、以贤人为典范
第五章 《山水纯全集》的美学影响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5)唐代仕女画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唐之前的仕女画
    二、唐代仕女画的文化情境
    三、唐代仕女画研究现状
第一章 唐代仕女画的图式
    一、张萱的仕女画
    二、周昉的仕女画
    三、小结
第二章 唐代仕女画的评判标准
第三章 唐代壁画中的仕女画
    一、唐代石窟壁画中的仕女画
    二、墓室壁画中的仕女画
第四章 唐代仕女画的历史意义
第五章 唐代仕女画的语言
    一、“以线造型”是唐代仕女画语言的框架
    二、丰富的色彩语言是唐代仕女画的载体
    三、“以形写神”是唐代仕女画语言的核心
参考文献
致谢

(6)论唐代社会文化对绘画繁荣的影响 ——以宗教文化、异域文化和女性文化三因素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主要研究内容
        1.2.1 宗教文化对绘画艺术的影响
        1.2.2 异域文化对唐代绘画的影响
        1.2.3 女性意识在绘画中的体现
    1.3 研究框架图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1.6.1 研究意义
        1.6.2 创新点
    1.7 未尽事宜
第二章 唐代绘画的繁荣
    2.1 唐代的文化背景
    2.2 美术作品的分科及成就
    2.3 唐代绘画的变革
第三章 政策与礼教——政治制度对绘画的影响
    3.1 唐代的宫廷绘画机构
    3.2 绘画之礼教功能
    3.3 丰功伟绩的描绘者
    3.4 统治者的推崇对书法繁荣的影响
第四章 三教并列——宗教文化对绘画的影响
    4.1 山水画的开拓与道教意味
        4.1.1 画论中的道家理念
        4.1.2 道家山水观在山水画中的体现
        4.1.3 道家的影响下中国画从设色走向水墨
    4.2 文人画的始祖与禅宗人生
        4.2.1 禅宗——佛教的中国化产物
        4.2.2 王维的禅宗思想
        4.2.3 王维文人画中的禅宗思想体现
    4.3 佛教壁画与佛教雕塑的兴盛
        4.3.1 佛教石窟壁画的繁荣
        4.3.2 佛教壁画的题材样式
        4.3.3 佛教雕塑的繁荣
第五章 兼容并蓄——异域文化对绘画的影响
    5.1 西域胡风对绘画的影响
        5.1.1 来自西域的画家尉迟乙僧
        5.1.2 来自西域的技法“凹凸法”
        5.1.3 西域画风与中原画风的流变与融合
        5.1.4 西域胡风题材在绘画中的体现
    5.2 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影响下的绘画
        5.2.1 中外绘画交流
        5.2.2《客使图》中的外国使官
        5.2.3 外来人物艺术造型在壁画中的体现
第六章 女性意识——女性文化对绘画的影响
    6.1 雍容阔步的唐代女性
        6.1.1 唐代的女性形象
        6.1.2 唐代女性地位高的体现与缘由
    6.2 唐代女性的妆容与服饰
    6.3 仕女画功能性的转变
    6.4 仕女画中的宫廷生活
    6.5 壁画中人物样式的转变
    6.6 唐明器中的女性文化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唐代人物画造型风格形成根源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唐代人物画的审美风尚
    (一)“六法俱全,万象必尽”
    (二)“重工尚法”样范的流行
二、唐代绘画的审美尺度
    (一)朱景玄的逸品论与“入神”
    (二)张彦远的“气韵”与“意存笔先”
三、结语

(8)唐诗人物形象描写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古典诗歌人物形象艺术问题
    二、选题理由及其意义
    三、选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四、研究思路
    五、创新点
上编
    第一章 唐诗人物形象描写艺术渊源
        第一节 唐前诗歌人物形象描写艺术的背景
        第二节 唐前诗歌人物形象的描写类型及意蕴
        第三节 唐前诗歌人物形象描写的艺术成就
        小结
    第二章 唐诗人物形象的描写类型
        第一节 唐诗人物形象的社会身份类别及新变
        第二节 诗人自我形象描写及新变
        第三节 典故类人物形象的描写及新变
        小结
    第三章 唐诗人物形象描写艺术的演进
        第一节 转折期的初唐诗歌人物形象描写
        第二节 发展期的盛唐诗歌人物形象描写
        第三节 新变期的中唐诗歌人物形象描写
        第四节 多元期的晚唐诗歌人物形象描写
        小结
    第四章 唐诗人物形象描写技巧
        第一节 人物描写的一与多
        第二节 人物描写的虚与实
        第三节 人物描写的动与静
    第五章 唐诗人物形象描写艺术的成就
        第一节 形神兼备的写人艺术
        第二节 多姿多彩的艺术效果
        第三节 影响深远的艺术魅力
        小结
下编
    第六章 唐诗人物形象描写与绘画
        第一节 唐前诗画相融的艺术渊源及意义
        第二节 唐人物诗与人物画题材的互融
        第三节 唐诗人物描写艺术对人物画艺术技巧的借鉴
        小结
    第七章 唐诗人物形象描写艺术的诗体差异
        第一节 唐近体诗的人物形象描写艺术
        第二节 唐古体诗的人物形象描写艺术
        小结
    第八章 唐诗人物形象描写艺术个案研究
        第一节 李白诗歌人物形象描写艺术
        第二节 杜甫诗歌人物形象描写艺术
        第三节 白居易诗歌人物形象描写艺术
    第九章 唐诗人物形象描写艺术比较研究
        第一节 李白、李颀诗中盛唐名士形象描写之比较
        第二节 杜甫“自我形象”描写对韩愈之影响
        第三节 张籍、白居易诗中女性形象描写之比较
        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后记

(9)论传统工笔人物画形神之美 ——以秦汉至隋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形神之美的美学渊源
    第一节 形神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形神问题的哲学讨论
    第三节 形神问题的美学思辨
        一、言意的寸度
        二、有无的转化
        三、感性与实在
    第四节 形神问题对于“美”的观照
        一、形神之美的本然性
        二、形神之美的寓慧性
        三、形神之美的物化性
        四、形神之美的多义性
        五、形神之美的流动性
第二章 工笔人物画形神之美的理论构建
    第一节 顾恺之以形写神的理论成因
        一、与老庄美学思想的影响有关
        二、与魏晋时期玄学清谈引发的人伦鉴识风气的影响有关
        三、与佛教文化思潮的影响有关
    第二节 以形写神的理论构建
        一、以形写神的造型观
        二、迁想妙得的创作观
        三、气韵生动的品评观
        四、六法之“传移模写”与工笔人物画形神之美关系再讨论
第三章 工笔人物画形神之美的语言表现
    第一节 笔线语言的性灵
        一、审美崇尚——骨法用笔
        二、精神圆融——线性游逸
    第二节 色彩语言的静融
        一、立像语意——随类赋彩
        二、游心太玄——色性天然
第四章 工笔人物画形神之美的审美流变
    第一节 原始人物画的审美情态——稚拙简略的形神之美
    第二节 先秦至两汉人物绘画的审美情态——浪漫诡谲的形神之美与现实生动的形神之美
        一、人物画审美确立的标志——浪漫情怀的表达
        二、人物画现实生活的重要景观——现实理想的刻画
        三、人物画之浑厚、饱满、雄健的形神之美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简约玄澹、飘逸灵动的形神之美
        一、春香吐丝、飘逸灵动之顾恺之
        二、秀骨清像、笔迹劲利之陆探微
        三、钩戟利剑、绘画新变之张僧繇
        四、曹衣出水、简易标美之曹仲达、杨子华
    第四节 隋唐工笔人物画的审美情态一深厚研丽、妙相庄严的形神之美
        一、六法该备、工于写真之阎立本
        二、丽影丰姿、真态宛然之张萱
        三、雍容华贵、妙相庄严之周昉
        四、姿态横生、四面意会之吴道子
结语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作品、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致谢

(10)唐代人物画造型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唐朝的时代审美特征
    (一) “六法俱全,万象必尽”
    (二) “重上尚法”样范的流行
二、唐文画理中的造型思想和审美尺度
    (一) 张彦远之“自然”与“意存笔先”
    (二) 朱景玄之“入神”与逸品论
三、从人物画作品看造型手法和风格
    (一) 骨法用笔,以线构型
    (二) 心象之色,赋色完型
    (三) 置陈布势,平面立型
    (四) 真者气盛,度物取型
    (五) 立象尽意,以象运型
四、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唐代人物画理论中的历史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 [1]杜甫诗歌人物形象研究[D]. 盛佳. 青岛大学, 2019(02)
  • [2]《唐人宫乐图》艺术特色研究[D]. 梁佩珊.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7)
  • [3]唐代人物画的造型研究[D]. 皇甫如楠.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4]论《山水纯全集》的美学思想[D]. 徐晓霞. 中国计量大学, 2019(02)
  • [5]唐代仕女画分类研究[D]. 陈友升. 中国美术学院, 2017(06)
  • [6]论唐代社会文化对绘画繁荣的影响 ——以宗教文化、异域文化和女性文化三因素为中心[D]. 陈茜. 天津大学, 2016(07)
  • [7]唐代人物画造型风格形成根源探析[J]. 夏展. 丝绸之路, 2015(10)
  • [8]唐诗人物形象描写艺术研究[D]. 杨贺. 南京师范大学, 2015(01)
  • [9]论传统工笔人物画形神之美 ——以秦汉至隋唐为例[D]. 袁玲玲.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5(10)
  • [10]唐代人物画造型初探[D]. 夏展. 中央美术学院, 2013(09)

标签:;  ;  ;  ;  ;  

唐代人物画论的历史意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