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核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微核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一、微核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义,方睿霞,尹鹏宇,杨志,高云涛,熊华斌,李晓芬,刘满红[1](2021)在《植物微核技术监测土壤农药污染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土壤农药污染形势严峻,土壤污染的监测显得十分重要.使用不同浓度农药啶虫脒染毒土壤,通过运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切片观测种于土壤中蚕豆染毒18、24、48、72 h微核变化.结果表明,18~48 h蚕豆根尖长势良好,蚕豆染毒达到72 h时,蚕豆根尖出现萎蔫的情况.通过在同一浓度和时间培养蚕豆根尖采用根尖与靠近根尖部位制片,MCN‰产生基本相同.蚕豆经啶虫脒同一浓度土壤染毒18、24、48、72 h后,MCN‰随染毒时间的增长而增大.在同一染毒时间下经不同浓度的土壤染毒,MCN‰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且MCN‰均有明显的升高.说明啶虫脒对蚕豆根尖细胞具有较强的诱变效应,蚕豆微核效应可进一步为监测土壤农药污染状况提供依据.

李恒[2](2018)在《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及监测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进入21世纪以来,生物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先后出现了的微生物工程、微核技术、PCR技术、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等。本文就微核技术、PCR技术、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基础知识及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做简要介绍。

周俊,陈桥,沈丽娟[3](2018)在《蚕豆根尖微核致突变性试验标准修订背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蚕豆根尖微核致突变性试验及相关微核试验方法的起源和应用情况,重点比较了国内外技术方法在适用范围、受试生物、试验条件参数等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分析仪器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对方法在环境监测管理中的潜在应用方向提出了建议。

孙鹏飞[4](2017)在《微核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概况》文中研究表明环境问题使得环境监测工作越加重要,微核技术可以在相关工作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应该对其大力应用。本文主要以微核检测技术概述作为出发点,从紫露草四分体微核技术和蚕豆根尖微核技术两方面分析了微核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微核技术应用环境检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促进我国微核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王五香,高丹,廖芬,周芙蓉,封少龙[5](2016)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的方法学新论》文中提出虽然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已是一个成熟规范的检测污染物遗传毒性的方法,但其中仍涉及一些重要的方法学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本文在图示正确观测蚕豆根尖细胞内微核和染色体畸变,如染色体断裂、丢失及染色体桥等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对蚕豆根尖分裂相细胞及其染色体畸变进行观测,以便更加准确、细致地反映污染物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和分子机制。同时还就该方法的其他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供同行们深入探讨和研究,使之不断完善,更好地服务于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价等领域。

郭盘盘[6](2016)在《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修复及微核技术检测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三种不同的复合菌肥对受二氯喹啉酸危害的烟株及受其污染植烟土壤的修复作用,通过对烟株生理指标(保护酶、MDA含量、活性氧含量及清除率、抗氧化率、光合特性、荧光参数、NR和INV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DNA和RNA含量等),烟株不同部位(茎尖、上部叶、根尖)的解剖结构,植烟土壤的生理生态特性(土壤的物理性状、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等),烟株的抑制率、生物量和农艺性状,烟株的化学成分含量等进行了修复研究,并利用微核技术对各处理的植烟土壤进行了检测分析,旨在探讨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植烟土壤和烟株的降解效果,筛选出最佳的复合菌肥。试验结果如下:1、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生理特性的修复受二氯喹啉酸危害的烟株在处理后期叶片SOD、APX及CAT等保护酶活性比正常烟株分别降低28.21%,31.07%和64.24%,脂膜过氧化反应导致MDA含量升高212.88%;在20d时三种复合菌肥处理烟株叶片中SOD活性分别比受害升高13.13%、18.49%和23.11%,APX活性分别比受害升高9.76%、14.84和24.84%,CAT活性分别比受害升高11.37%、32.42%和57.55%,MDA含量分别比受害降低11.37%、32.42%和57.55%。根系酶活性和MDA含量变化与叶片保护趋势一致。各处理效果依次为T0>T4>T3>T2>T1。在处理20d,与正常对照比较,受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叶片(?)·OH和H2O2含量分别升高166.74%、198.55%和170.39%,而O2-·和·OH清除率则下降44.50%、60.62%,抗氧化率下降40.47%;三种复合菌肥修复后烟株叶片(?)含量分别减少11.92%、18.02%和34.83%,(?)清除率分别增加51.53%、51.17%和60.17%;·OH含量分别减少12.11%、28.98%和36.15%,·OH清除率分别增加47.60%、64.22%和98.43%;H2O2含量分别减少11.83%、26.39%和51.27%;抗氧化率分别增加21.67%、34.18%和50.16%;根系中活性氧含量均明显高于叶片,但活性氧清除率和抗氧化率低于地上部分,说明根系对二氯喹啉酸更为敏感。三种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活性氧含量、清除率及抗氧化率的整体修复效果表现为:T4>T3>T2。与正常对照比,二氯喹啉酸危害的烟株地上部分和根系GSH含量、GST活性和ALS活性均有显着下降,经过三种复合菌肥修复20d,与受害对照叶片相比,GSH含量分别增加16.43%、48.44%和70.96%,GST活性分别增加27.72%、40.55%和82.02%,ALS活性分别增加45.42%、33.02%和70.09%,根系中这三项解毒指标变化趋势与叶片基本一致。用复合菌肥处理对GSH含量修复效果为:T4>T3>T2。受害烟株的NR和Inv活性降低,复合菌肥处理后,NR活性明显高于受害对照。在20d时,用复合菌肥T2、T3及T4处理烟叶NR活性分别比受害对照提高了13.1%、16.6%和19.1%,Inv活性分别比受害对照升高了12.08%,23.17%和38.54%,表明复合菌肥能明显提高受害烟叶中C、N关键酶活性,烟株根系中酶活性变化趋势与叶片基本一致,以T4处理修复效果最佳。受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与正常烟株相比可溶性蛋白质、核酸、RNA和DNA含量显着下降。经复合菌肥处理20d,与受害处理比较,T2、T3和T4处理烟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42.42%、48.35%和68.73%,核酸含量增加13.87%、18.68%和23.35%,RNA含量分别比受害烟叶增加了10.49%、14.10%和17.51%,DNA含量分别增加了24.14%、32.62%和41.10%,根系可溶性蛋白质、核酸、RNA和DNA含量变化趋势与叶片一致。修复效果均以T4最好。受二氯喹啉酸危害烟叶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Fv/Fm、ΦPSII及q P下降,且都达到显着水平,NPQ显着增加;施加复合菌肥修复的处理与受害烟叶相比,Fv/Fm、ΦPSII及q P都升高,NPQ下降,表现为T4>T3>T2,以T4处理修复效果达到显着水平。受害烟叶与正常烟叶相比,叶绿素含量、Pn、TR、Gs和Ci均显着下降,复合菌肥处理能显着修复受害烟株的光合性能,修复效果为T4>T3>T2。2、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根际土壤生理生态的修复与正常土壤相比,受二氯喹啉酸危害的根际土壤的的PH、电导率、饱和导水率、有机质含量在处理后期分别下降7.33%、6.63%、7.97%和48.13%,土壤容重增加3.42%。由于复合菌肥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及丰富有机质,施用复合菌肥修复后电导率、饱和导水率和有机质含量显着增加,甚至高于正常对照,土壤容重显着降低;其中以T4处理效果最佳。与正常对照比较,受害处理土壤中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显着减少,蔗糖转化酶、脲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降低35.45%、64.35%、54.88%、60.12%和45.00%,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量碳、氮分别降低50.76%、26.32%、58.40%、49.88%和57.23%,复合菌肥修复后,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显着提高,其中土壤微生物数量显着高于正常对照,说明复合菌肥施用为土壤带来大量的菌群,通过在土壤中生存繁殖等代谢活动促进了土壤中二氯喹啉酸的降解,使土壤酶的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提高。三种菌肥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作用整体效果为T4>T3>T2。3、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解剖结构的修复通过石蜡切片观察各处解剖结构,与正常对照相比,受害烟株的茎尖的直径和纵切面积最小,上部叶表皮厚度、叶片厚度最大,根部横截面积、中柱面积、皮层厚度、表皮厚度均小于正常烟株。复合菌肥修复后,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表明复合菌肥对受二氯喹啉酸危害的烟株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受害症状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通过临时切片观察可知,烟株受二氯喹啉酸危害后,与正常对照相比,烟叶表皮细胞大小不一、下表皮气孔数量减少,气孔指数和气孔密度均显着下降,不同菌肥处理后烟叶表皮细胞大小、形状得到恢复,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增加,效果显着,并且以T4处理效果最好。4、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生长的修复二氯喹啉酸对烟株叶长、叶宽、株高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三种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的烟株叶长和叶宽的修复20d时达显着效果(0.05水平),30d达极显着效果(0.01水平);对株高的修复10d达达显着效果(0.05水平),20d达极显着效果(0.01水平);在30 d时,各处理地上和地下部分鲜重均为T0>T4>T3>T2>T1;根冠比变化同鲜重和干重的变化一致;在处理30d,受害烟株与正常烟株的农艺性状比较,株高和茎围等显着降低,叶宽和叶长表现出明显抑制效应;用复合菌肥修复后,30d时对叶长修复达显着效果(0.05水平),10d时对叶宽的修复达极显着效果(0.01水平),30d时对株高的修复达极显着效果(0.01水平)。表明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生长发育有显着改善作用,其中T4处理对受害烟草生长的修复效果最明显。5、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打顶后烟株农艺性状、根系活力及化学成分含量的修复打顶后,与正常对照相比,受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的生物量各项指标显着降低,株高降低了40.74%,TAAR/m2与AAAR/m2显着降低;用复合菌肥处理的均高于受害对照,根冠比与受害对照相比增幅分别为18.86%、16.70%和22.95%,株高增加了37.5%、49.29%、66.67%,正常叶片数也分别提高到11.33,13和15.33,根系活力均有显着提高,以T4增幅最大。打顶后复合菌肥对烟株生物量、农艺性状和根系活力综合表现为T4>T3>T2。受害对照的总糖、还原糖及钾与正常对照相比显着降低,总氮、烟碱和氯离子含量显着增加,还原糖/总糖含量显着低于正常对照,总氮/烟碱含量显着高于正常烟株;施入复合菌肥后,总糖、还原糖、钾离子显着上升,氮、烟碱和氯离子含量显着降低,化学成分趋于协调,各项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三种复合菌肥修复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总糖、还原糖含量的表现为T4>T3>T2,总氮和烟碱含量表现为T4>T3>T2,氯离子含量表现为T4>T3>T2;钾离子含量表现为T4>T3>T2,还原糖/总糖呈现出T4>T3>T2,总氮/烟碱含量表现为T4>T3>T2,综合评判以T4处理的修复效果最佳。6、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复合菌肥对植烟土壤中二氯喹啉酸降解的影响通过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各处理植烟土壤浸提液检测结果表明,随处理天数的增加,土壤中残留除草剂的危害程度逐渐下降。处理20d,受二氯喹啉酸危害的植烟土壤浸提液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比正常对照增加261.27%,细胞分裂指数降低64.00%,生物量降低54.17%,污染指数为4.24,污染程度为重度污染;与受害对照相比,T2、T3、T4修复的土壤浸提液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分别降低27.97%、53.18%和65.67%,分裂指数分别升高38.89%、88.89%和138.89%,生物量增加44.84%、60.87%和95.38%,污染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T4修复后污染程度为基本无污染。通过对土壤浸提液培养的蚕豆的根和芽SOD、CAT、APX等保护酶活性、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分析,处理时间越短的土壤,其对蚕豆根、芽的保护酶伤害越大,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越高,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影响逐渐降低,根系受害程度高于芽。在对处理后20天的土样检测中,用复合菌肥修复后,蚕豆根、芽保护酶活性含量显着上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着下降。综合表现为:T4>T3>T2。

朱瑞兰[7](2016)在《用秀丽隐杆线虫评价药厂环境毒性的试剂盒研制》文中提出随着制药行业的飞速发展,制药产生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目前,用于评价药厂环境中污染物毒性的检测方法已有很多,但评价药厂环境中污染物的体内综合毒性及体内累积毒性的低成本快速高通量检测技术尚未见报道。本论文首先以秀丽隐杆线虫和小鼠为生物模型,建立相应的检测体系,以氯化镉(CdCl2)为代表性毒性物质,评价氯化镉对秀丽隐杆线虫和小鼠的毒性。实验中的检测指标主要有:秀丽隐杆线虫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的多个评价指标,以及小鼠的体重、脏器指数和一般剖检指标。同时,参考细胞的毒性等级原则,建立相应的秀丽隐杆线虫毒性等级表格和小鼠毒性等级表格。通过实际采样并进行毒性评价和验证,对应秀丽隐杆线虫与小鼠的毒性等级表格,综合所得数据后绘制出全毒性等级表格,并最终按照实验室拟定的企业标准组装成一个完整的评价药厂环境毒性的试剂盒及其标准化。所得关键实验结果如下:(1)建立了正常秀丽隐杆线虫动物模型检测体系及其评价毒性的检测方法,以及相应的中毒症状;(2)秀丽隐杆线虫试验中,CdCl2的急性毒性有效浓度范围是6.1-61.3μg/m L,24 h后的LC50为34μg/m L,慢性毒性毒性有效浓度范围是6.13-9.81μg/m L;(3)小鼠试验中,CdCl2的急性毒性有效浓度范围是50-300 mg/m L;(4)以某养殖场、某药厂和某污水处理厂的污水为待测样品,对上述毒性检测方法进行验证后发现,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等级整体较小鼠的强一个等级,可见秀丽隐杆线虫的敏感性要显着高于小鼠的。本文最终检测到的最佳实验标准为:染毒温度为20℃、染毒时间为24 h、实验体系为K-medium培养体系;(5)通过以上研究,得到全毒性等级表格,可以简便快捷的、间接的、体内、低成本、高通量评价药厂环境毒性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

郭辰,吕占禄,钱岩,王先良,吴家兵,梁豹,王菲菲,潘丽波,马瑾,魏永杰,张金良[8](2015)在《微核实验在环境健康综合监测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环境健康综合监测是我国环境健康工作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但现有工作只重点关注污染物成分组成,缺乏健康效应信息,微核实验作为遗传毒性检测的标准化实验,具有准确性高、操作简单等特点,适合用于环境健康监测工作中.本文综述了微核实验,包括植物微核实验,动物体内、体外细胞微核实验的特点及其在环境污染物遗传毒性监测中的应用;同时对微核实验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综述,胞质分裂阻滞法(CBMNT)弥补了传统微核实验的不足,微核实验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抗着丝粒抗体染色方法(CREST)等检测技术的联用还可以揭示微核形成的机制,自动化检测技术的发展使微核实验结果更加快速、直观.因此,微核实验作为体外毒理学指标之一,可在明确受污染环境主要污染物组成的基础上补充污染物的健康效应等基础数据,在环境健康综合监测工作中可被广泛应用,以进一步完善该体系.参55

刘萍,李学平[9](2014)在《微核技术在新立河水质污染监测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为了解滨城区新立河水质的污染状况,选取水库出水闸、西谢庄桥、黄河2路桥、黄河5路桥、黄河8路桥、黄河12路桥、黄河15路桥及北外环路桥8个河段处为取样点,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各采样点进行了生物监测。调查了各河段样点的排污口数及水质表观特征,综合评价了新立河水质的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在污染最严重的黄河5路桥至黄河15桥河段污染指数均>3.50,该河段污染来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排污口数达调查河段的58.54%。排放污水为黑色,带有明显恶臭。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结果与现场调查的水质表观污染状况基本吻合。综合分析表明,新立河水质污染较严重,且有导致生物染色体分裂异常现象,需加大力度进行治理。

刘允,解鑫[10](2013)在《水体生物毒性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综述》文中研究指明由于水质安全不断受到突发污染事故的威胁,常规的理化监测指标已不足以直接、全面地反映水污染状况,生物毒性监测技术顺应水质评价的需求而发展起来,应用于水质应急和预警监测。该文从细菌类、藻类、鱼类、水蚤类、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和微生物传感器五个方面介绍了生物毒性检测方法、机理及其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分析比较了现有的常用生物毒性检测技术方法的特点,其中发光细菌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简便、快速、灵敏、适应性强、无需专门的生物专业人员即可操作的特点,应用最为广泛。

二、微核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核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植物微核技术监测土壤农药污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过程
        1.3.1 蚕豆浸种催芽
        1.3.2 染毒液配制
        1.3.3 土壤染毒
        1.3.4 蚕豆染毒及修复培养
        1.3.5 制片及镜检
        1) 取材及固定
        2) 解离
        3) 制片
        4) 镜检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染毒时间蚕豆根尖长势情况
    2.2 不同染毒时间采用不同部位制片的微核率
3 结语

(2)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及监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微核技术
    1.1 在日常环境监测过程中微核技术主要使用植物微核技术, 包含以下方面
        1.1.1 紫露草微核试验
        1.1.2 蚕豆根尖微核试验
    1.2 微核技术的优点及缺点
2 PCR技术
    2.1 原理
    2.2 应用
3 生物传感器
    3.1 生物传感器的原理
    3.2 生物传感器的特点
    3.3 生物传感器的种类
4 生物芯片[3]
5 结语

(3)蚕豆根尖微核致突变性试验标准修订背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相关分析方法应用研究
    1.1 微核试验方法
    1.2 蚕豆根尖微核致突变性试验应用进展
2 国内相关分析方法应用研究
    2.1 微核试验方法
    2.2 蚕豆根尖微核致突变性试验应用进展
3 国内外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比较
    3.1 方法技术体系
    3.2 主要技术指标
4 方法应用前景展望
    4.1 分析仪器发展前景
    4.2 方法潜在应用价值

(4)微核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微核检测技术概述
2 微核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2.1 紫露草四分体微核技术
    2.2 蚕豆根尖微核技术
3 注意事项
4 结束语

(5)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的方法学新论(论文提纲范文)

1 染色体畸变与微核(Chromosome aberration and micronucleus)
2 细胞分裂与微核(Cell dividion and micronucleus)
3其他方法学问题(Other methodological issues)
    3.1微核的识别
    3.2 染毒剂量
    3.3 蚕豆品种、本底微核率与统计分析
4 结论与展望(Conclusion and perspective)

(6)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修复及微核技术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2、引言
3、材料与方法
    3.1 供试材料
    3.2 试验设计
        3.2.1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生理特性的修复
        3.2.2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土壤生理生态的修复试验
        3.2.3 烟株解剖结构和气孔数量的观察试验
        3.2.4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生长及化学成分含量的修复试验
        3.2.5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复合菌肥对植烟土壤中残留二氯喹啉酸降解影响的试验
    3.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3.1 烟株生理指标的测定
        3.3.2 解剖结构和气孔的观察测定
        3.3.3 土壤生理生态指标的测定
        3.3.4 烟株生长和主要化学成分的测定
        3.3.5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复合菌肥对土壤中残留二氯喹啉酸降解效果的测定
    3.4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生理特性的修复
        4.1.1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防御酶活性及MDA含量的修复
        4.1.2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活性氧和抗氧化率的修复
        4.1.3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解毒指标的修复
        4.1.4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硝酸还原酶和蔗糖转化酶活性的修复
        4.1.5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蛋白质及核酸含量的修复
        4.1.6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叶绿素荧光参数的修复
        4.1.7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光合特性的修复
    4.2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根际土壤生理生态的修复
        4.2.1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根际土壤物理特性的修复
        4.2.2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根际土壤酶活性的修复
        4.2.3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量碳、氮的修复
    4.3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解剖结构的修复
        4.3.1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茎尖解剖结构的修复
        4.3.2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上部叶片解剖结构的修复
        4.3.3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根尖解剖结构的修复
        4.3.4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上部叶片下表皮气孔数量的修复
    4.4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生长的修复
        4.4.1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抑制率的修复
        4.4.2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生物量的修复
        4.4.3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农艺性状的修复
    4.5 复合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打顶后生长和化学成分含量的修复
        4.5.1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打顶后生物量的修复
        4.5.2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打顶后农艺性状的修复
        4.5.3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根系活力的修复
        4.5.4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打顶后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修复
    4.6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复合菌肥对植烟土壤中残留二氯喹啉酸降解的影响
        4.6.1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形态观察
        4.6.2 蚕豆根尖细胞MCN检测复合菌肥对植烟土壤中残留二氯喹啉酸降解的影响
        4.6.3 蚕豆根尖细胞PI检测复合菌肥对植烟土壤中残留二氯喹啉酸降解的影响
        4.6.4 蚕豆根尖细胞MI检测复合菌肥对植烟土壤中残留二氯喹啉酸的降解的影响
        4.6.5 蚕豆生物量检测复合菌肥对植烟土壤中残留二氯喹啉酸降解的影响
        4.6.6 蚕豆SOD活性检测复合菌肥对植烟土壤中残留二氯喹啉酸的降解影响
        4.6.7 蚕豆CAT活性检测复合菌肥对植烟土壤中残留二氯喹啉酸的降解影响
        4.6.8 蚕豆APX活性检测复合菌肥对植烟土壤中残留二氯喹啉酸降解的影响
        4.6.9 蚕豆MDA含量检测复合菌肥对植烟土壤中残留二氯喹啉酸降解的影响
        4.6.10 蚕豆相对电导率检测复合菌肥对植烟土壤中残留二氯喹啉酸降解的影响
5.结论与讨论
    5.1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抗氧化酶系统、活性氧及脂膜氧化水平的修复
    5.2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生长特性的修复
    5.3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绿素荧光参数及光合性能的修复
    5.4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根际土壤生理生态的修复
    5.5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解剖结构的修复
    5.6 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生长及化学成分含量的修复
    5.7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复合菌肥对烟草根际土壤中残留二氯喹啉酸的降解效果
参考文献
ABSTRACT

(7)用秀丽隐杆线虫评价药厂环境毒性的试剂盒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药厂环境毒性及其监测评价的重要意义
        1.1 药厂环境中的各种毒性物质
        1.2 毒性物质对药厂环境的毒害作用
        1.3 毒害作用监测评价意义
    2 环境毒害作用监测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2.1 传统的毒物化学分析法
        2.2 毒性鉴别评价技术
        2.3 发光细菌法评价技术
        2.4 毫微技术植物紫露草微核评价技术
        2.5 小鼠评价技术
        2.6 斑马鱼评价技术
        2.7 果蝇评价技术
        2.8 基于秀丽隐杆线虫的环境毒性评价技术
    3 药厂环境毒性监测评价的各种试剂盒及其优缺点
        3.1 传统化学试剂盒
        3.2 多参数综合快速筛查试剂盒
        3.3 Elisa试剂盒
    4 秀丽隐杆线虫与药厂环境毒性监测评价
        4.1 秀丽隐杆线虫作为毒性评价模型的研究进展
        4.2 秀丽隐杆线虫对重金属毒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4.3 秀丽隐杆线虫对其他药厂环境毒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5 秀丽隐杆线虫作为毒性评价试剂盒模式生物的研究进展
    6 课题的提出
第二章 秀丽隐杆线虫的培养与毒性检测方法的验证
    1 引言
    2 材料
        2.1 实验材料
        2.2 药品与试剂
        2.3 实验仪器
        2.4 培养基及缓冲液
    3 方法
        3.1 实验微生物的培养
        3.1.1 大肠杆菌(E.coli)OP50 的培养
        3.1.2 大肠杆菌(E.coli)OP50 菌液的制备
        3.2 秀丽隐杆线虫的培养
        3.2.1 秀丽隐杆线虫的复苏
        3.2.2 秀丽隐杆线虫的同步化
        3.3 秀丽隐杆线虫检测体系的建立
        3.4 毒性物质毒性的检测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3.5 统计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的建立及检测体系的建立
        4.2 毒性物质毒性的检测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5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典型污染物毒性检测及评价方法的建立
    1 引言
    2 材料
        2.1 实验材料
        2.2 药品与试剂
        2.3 实验仪器
        2.4 培养基及缓冲液
    3 方法
        3.1 实验微生物的培养
        3.2 秀丽隐杆线虫的培养
        3.3 氯化镉的秀丽隐杆线虫毒性评价
        3.3.1 氯化镉的秀丽隐杆线虫急性毒性
        3.3.2 氯化镉的秀丽隐杆线虫慢性毒性
        3.4 氯化镉的小鼠急性毒性评价
        3.4.1 实验前准备
        3.4.2 预实验
        3.4.3 正式实验
        3.4.4 体重和脏器指数的测定及剖检
        3.5 统计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氯化镉的秀丽隐杆线虫毒性评价
        4.1.1 氯化镉的秀丽隐杆线虫急性毒性
        4.1.2 氯化镉的秀丽隐杆线虫慢性毒性
        4.2 氯化镉的小鼠急性毒性评价
        4.2.1 氯化镉对小鼠死亡率的影响
        4.2.2 氯化镉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4.2.3 氯化镉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4.2.4 一般剖检变化
    5 讨论
第四章 药厂环境毒性的等级划分及验证
    1 引言
    2 材料
        2.1 实验材料
        2.2 药品与试剂
        2.3 实验仪器
        2.4 培养基及缓冲液
    3 方法
        3.1 环境毒性等级及其划分依据
        3.1.1 秀丽隐杆线虫环境毒性等级的划分
        3.1.2 小鼠环境毒性等级的划分
        3.2 采样验证
        3.2.1 样品的采集
        3.2.2 秀丽隐杆线虫毒性等级的验证
        3.2.3 小鼠毒性等级的验证
    4 结果与分析
        4.1 本论文中秀丽隐杆线虫药厂环境毒性的等级划分
        4.2 本论文中小鼠药厂环境毒性的等级划分
        4.3 秀丽隐杆线虫毒性等级的验证
        4.4 小鼠毒性等级的验证
        4.4.1 水样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4.4.2 水样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4.4.3 一般剖检变化
        4.5 本论文环境毒性等级的验证
    5 讨论
第五章 试剂盒的组装及其标准化
    1 引言
    2 材料
        2.1 实验材料
        2.2 药品与试剂
        2.3 实验仪器
        2.4 培养基及缓冲液
    3 方法
        3.1 试剂盒的组装
        3.2 试剂盒的稳定性
        3.2.1 不同批次对试剂盒稳定性的影响
        3.2.2 不同温度对试剂盒稳定性的影响
        3.2.3 不同操作人员对试剂盒稳定性的影响
        3.2.4 不同染毒时间对试剂盒稳定性的影响
        3.2.5 不同培养体系对试剂盒稳定性的影响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批次对试剂盒稳定性的影响
        4.2 不同温度对试剂盒稳定性的影响
        4.3 不同操作人员对试剂盒稳定性的影响
        4.4 不同染毒时间对试剂盒稳定性的影响
        4.5 不同培养体系对试剂盒稳定性的影响
    5 讨论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件
    附件1 环保试剂盒制备的企业标准
    附件2 环保试剂盒说明书
    附件3 试剂盒定性对照表
致谢
图目录
表目录

(8)微核实验在环境健康综合监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微核实验
    1.1植物微核实验
    1.2动物微核实验
2微核实验技术在环境健康监测方面的应用
    2.1细胞分裂阻滞法微核实验(CBMNT)
    2.2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2.3抗着丝粒抗体染色方法(CREST)
    2.4自动化检测方法
3展望

(9)微核技术在新立河水质污染监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点选择与水样采集
    1.2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测定方法
    1.3 污染指数(pollution index,PI)划分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采集点地段排污口及水质表观状况调查
    2.2 新立河水质污染状况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四、微核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植物微核技术监测土壤农药污染研究[J]. 李文义,方睿霞,尹鹏宇,杨志,高云涛,熊华斌,李晓芬,刘满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6)
  • [2]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及监测中的应用[J]. 李恒. 环境与发展, 2018(05)
  • [3]蚕豆根尖微核致突变性试验标准修订背景研究[J]. 周俊,陈桥,沈丽娟.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8(03)
  • [4]微核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概况[J]. 孙鹏飞. 山东工业技术, 2017(05)
  • [5]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的方法学新论[J]. 王五香,高丹,廖芬,周芙蓉,封少龙. 生态毒理学报, 2016(03)
  • [6]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修复及微核技术检测研究[D]. 郭盘盘. 河南农业大学, 2016(06)
  • [7]用秀丽隐杆线虫评价药厂环境毒性的试剂盒研制[D]. 朱瑞兰. 兰州大学, 2016(08)
  • [8]微核实验在环境健康综合监测中的应用[J]. 郭辰,吕占禄,钱岩,王先良,吴家兵,梁豹,王菲菲,潘丽波,马瑾,魏永杰,张金良.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5(04)
  • [9]微核技术在新立河水质污染监测中的应用[J]. 刘萍,李学平. 水土保持通报, 2014(03)
  • [10]水体生物毒性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综述[J]. 刘允,解鑫. 净水技术, 2013(05)

标签:;  ;  ;  ;  ;  

微核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