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超早熟茄子新品种

一批超早熟茄子新品种

一、特早熟茄子新品种一组(论文文献综述)

张成成[1](2021)在《茄子花色果色及相关农艺性状遗传规律研究》文中指出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又名落酥、昆仑瓜,属于茄科茄属,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在我国蔬菜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试验主要对茄子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质量性状进行遗传分析,获得茄子相关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得到茄子主要质量性状之间的遗传连锁关系,为茄子品质选种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茄子株高遗传最适模型为D-0模型,由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为-0.84,主基因显性效应值为-0.08,主基因显性度为0.095,BC1、BC2和F2世代对应的多基因遗传率为45.16%、75.11%和46.41%,故茄子株高性状以多基因遗传为主。茄子单株产量、平均果重和果形指数遗传的最适模型均为E-1模型,由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茄子分离世代中,单株产量性状和平均果重性状遗传,BC1和F2群体以主基因遗传为主,BC2群体以多基因遗传为主;果形指数性状遗传,BC2和F2世代以主基因遗传为主,主基因遗传率为52.78%、98.96%。2.茄子花紫色对白色为完全显性,紫色对白色是由一对基因控制。果色紫色对白色是由两对具有重叠作用的基因控制,且紫色基因具有显性上位作用。果皮紫色对绿色为显性,紫色基因对绿色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果肉绿白色对白色为显性,绿白色对白色由一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茄子果皮颜色和果肉颜色在遗传过程中存在基因互作效应,控制茄子果肉的绿白色基因对控制茄子果皮的白色基因有上位作用;茄子花色和果皮色为不完全连锁遗传,白花绿皮茄和紫花紫皮茄遗传交换值为23.6%,紫花紫皮茄和白花白皮茄遗传交换值为34.5%;茄子花色和果肉色在杂交遗传过程中符合独立遗传规律,不存在连锁关系。3.茄子可溶性蛋白含量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最适遗传模型为E-1模型,由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BC1、BC2和F2世代对应的主基因遗传率为92.64%、54.78%和92.18%;可溶性糖含量以多基因遗传为主,最适遗传模型为D-0模型,由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BC1、BC2和F2世代对应的多基因遗传率为78.06%、79.95%、10.5%;粗纤维含量最适模型为B-1模型,即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

倪鹏程[2](2021)在《高加索三叶草EST-SSR引物的开发及异交率的测定》文中认为高加索三叶草(Trifolium ambiguum M.Bieb.)作为一种兼具耐寒耐热、抗旱抗病等优良特性的豆科牧草,具有饲用、水土保持、绿化、蜜源植物等多种用途。但由于高加索三叶草遗传育种数据的缺乏,限制了其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育种改良等方面的研究。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 Seq2000测序平台对高加索三叶草转录组进行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进行SSR标记的开发,并利用筛选出的多态性引物测定高加索三叶草异交率,为后续遗传育种工作做好基础。结果表明:(1)对高加索三叶草转录组进行测序,共获得6.36 Gb数据量。经过组装后共获得75117条Unigene(基因簇),对1 kb以上的13678条Unigene进行识别鉴定,共鉴定出5374个SSR位点,总体上,发生频率为18.20%。其中单核苷酸重复最多,占比49.55%,其次为三核苷酸重复,占30.15%,两者中丰富基元分别为A/T与GAA/TTC。此外,串联重复数为5的位点数量最多,占总数的18.61%。(2)随机挑选485对EST-SSR引物进行扩增,能够扩增出理想产物的引物有349对,扩增成功率为71.95%,多态性的引物为99对。99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等位基因数量为385,PIC范围在0.08~0.86内,平均为0.61,认为高加索三叶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将99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进行双重组合,共筛选出27组双重引物能扩增出理想产物,可用于后续研究。利用其中8组双重引物对2018~2019年采集的高加索三叶草29个亲本及620个子代进行异交率的测定,开放授粉环境下,高加索三叶草异交率为84.75%。

潘泽宗,韦荣楷,潘德怀,张敏,谭诗燕[3](2012)在《三都县低热地区5个春季茄子新品种的比较》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筛选丰产、优质和抗病性强、适宜三都县低热地区春季种植的优良茄子品种,以本地主栽品种紫龙一号为对照,选用了长丰二号红茄、桂王长茄、红红火火紫红茄、仙人指长茄等茄子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长丰二号红茄综合性状和总产量最优,极显着于紫龙一号茄子,可作三都县低热地区春季茄子推广种植。

本刊编辑部[4](2012)在《未来农业新特点:工业化、科技化、规模化》文中研究表明以近20个版面报道一次展会,是因为展会中商机无数,更是因为这些商机给予投资者全新的投资机遇和视角。展会所见,让我们这些自认为见多识广的记者也大开眼界——农业项目已经一改"面朝黄土背朝天、赚钱多少天成全"的旧貌,而是呈现出工业化、科技化、规模化的特点,在产、供、销、深加工各个环节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流程化管理、科技手段保障风险可控,这使得农业项目突破区域限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复制性,给投资者带来了全新的选择。我们采访的经营者,不乏身价亿万的老板、跻身人大的红顶商人。最可贵的是,他们身上丝毫没有精英阶层的桀骜,而是让人温暖的质朴和低姿态。我们亦因此庆幸,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仍有"大海不拒涓涓细流"精神的企业,对中小投资者敞开了诚信合作的大门。考虑到尽可能让读者领略产业全貌,本期报道注重信息量,而关于创富经历等稿件,我们会在本刊和《园艺天地》杂志中做后续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谭金娟[5](2007)在《宽皮柑橘不同熟期优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柑柑橘生产大国,但是目前品种结构较单一,成熟期过于集中,致使部分柑橘品种已出现明显滞销。品质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中国柑橘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我国柑橘应注重果品品质和商品性的提高。本文主要通过四个方面的调查与试验,旨在为我国发展高品质柑橘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新选品种的综合调查。以近年引进的柑橘品种中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为基础,针对不同的选育目标,在象山、临海、黄岩和莲都等地对以下几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进行调查。结果初步表明,特早熟温州蜜柑大分、日南1号各项优良性状稳定,表现良好,尤其是大分在9月下旬就表现出明显的减酸特征,风味好,基本确定大分作为今后发展的主推品种之一;中晚熟宽皮柑橘品种南香表现树势中等、易丰产、果实品质优、耐寒性稍弱、抗旱性中等特性;东江本地早系本地早蜜橘的实生变异,结果性能好,风味浓郁,种子数少(0.6粒/果),成熟期略有提早,是本地早蜜橘系统的一个高糖少核早熟新品种。此外,本文对各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也加以总结。(2)本地早无核株系的AFLP分析。主要通过AFLP标记技术分析了本地早橘(有核、无核)株系间基因组DNA的差异,并对找到的特异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和比对分析。结果发现普通有核本地早橘与无核株系间有9条差异带,可初步作为无核相关的特异AFLP标记,DNA序列比对结果表明,特异带SL1,与一种植物生长素输出蛋白基因有同源性(78%);特异带SL2,与一种植物逆转录转座子基因有一定同源性(87%);特异带SL4,与编码叶绿体的基因有关;其它特异带比对同源区域太短,只能作为AFLP标记。(3)栽培新技术的调查研究。科学的栽培管理是提高柑橘品质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对不同地点的调查分析,总结出部分新型栽培管理技术与措施:浙江省柑橘设施栽培试验研究在国内属最早,其中延后栽培和促成栽培的增质效果均非常明显,经济效益显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延后采收易出现浮皮现象;地膜覆盖和生草栽培在各地都已开始应用,在提高果实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具有显着优势;“以螨治螨”可以显着提高生态系统的自然控制能力,同时使生产的果品更具安全性,不足之处在于它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目前应用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机营养液调控糖酸比技术尚不成熟,虽然可以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降酸作用不理想,该技术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完熟栽培作为国内首创的栽培新技术已相对成熟,该技术能显着提高果实品质,主要的问题是易发生浮皮,这有待于进一步解决。(4)三个柑橘品种的低温贮藏试验。提高采后贮藏性能也是提高果实商品性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对三个杂柑品种进行不同温度的低温贮藏试验,阐明了这三品种的最佳贮藏温度以及在该温度下的贮藏效果。南香、不知火、濑户佳的最佳贮藏温度分别为4℃、8℃、6℃;三品种在最适温度下的耐贮性以不知火最强,濑户佳稍次之,南香最差。

石龙阁[6](2007)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建院50年科技成果推广剖析》文中研究指明

包崇来[7](2006)在《优质高产多抗秋茄专用品种‘紫秋’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是我国栽培面积广、居民消费量大的主要蔬菜之一,也是我国蔬菜出口创汇七大作物之一,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生物碱、维生素、类黄酮及矿物质等,具有提高人体抗炎症、抗过敏、防癌和抗心血管动脉硬化等功能,备受人们的青睐。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消费市场的改变,反季节茄子的生产面积日益扩大,秋季茄子的生产面积已占我省茄子栽培面积的20%~30%。但因科研工作的客观滞后性,生产上仍应用春夏品种在夏秋栽培,缺少适合秋季专用、丰产优质的秋茄专用品种。目前国内种子行业营销理念、宣传广告制作等蔬菜新品种推广技术方面仍处于较低层面,与国外种业有一定的差距。本研究针对国内秋季茄子新品种选育及推广所存在的问题,旨在选育一个优质高产多抗秋茄专用新品种,并对新品种推广技术体系进行探索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国内外引进300余份茄子材料的基础上,经过田间生物学特征特性调查、抗病性鉴定、品质性状鉴定、自交系纯化、定向选择以及栽培试验,筛选出具有不同优异特性的多份纯合自交系。(2)经杂交组合的配制、苗期耐热性鉴定、商品性调查分析、品质测定、抗病性鉴定、品种比较试验和多年多点生产性试验,选育出了优质高产多抗秋茄专用新品种紫秋。已于2005年通过了浙江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的鉴定。(3)进行了新品种的展示与示范,这是品种推广的基础性工作,是连接育种、繁种和推广的桥梁;繁育优质种子和研究是针对新品种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是新品种推广的重要保障。通过良种与良法配套,将使购种者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4)建立销售网络体系,选择优秀的经销商和合理分配利润是关键;开展广告宣传有助于新品种的推广;建立售后服务体系是新品种推广的长远保障。

蒋慕东[8](2006)在《二十世纪中国大豆改良、生产与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豆是最典型、最具影响力的原产于中国的作物,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蛋白质、植物油脂来源之一,孙中山先生说:“以大豆代肉类是中国人所发明。”大豆对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发展壮大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大豆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最佳农作物,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是中国传统农业中氮肥最重要的来源。我们祖先发明了豆腐、豆芽、酱、酱油、豆豉、豆腐乳等很多大豆制品,还发现大豆的药用和饲用价值。民国时期人们又发现大豆为三百五十余种工业品之原料;近年来,科学家不断发现大豆新的用途,大豆油替代柴油,既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又有利于环境保护;大豆蛋白纤维服装穿着舒适又保健还可降解;大豆肽、大豆异黄胴、大豆皂甙等新型生物制品在医药保健领域应用前景广泛。随着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人们会发现大豆越来越多新用途。 二十世纪的中国大豆生产与利用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发展最快、水平最高的一百年,特别是二十世纪后五十年,中国大豆单产增长了两倍,远超过传统农业自春秋战国到清末两千多年单产增长总体水平,这是中国大豆生产与利用的一段跨跃式发展时期。 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变化,科研体制化、制度化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推动作用。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有一个本质区别就是支撑体系的不同。传统农业是以经验为支撑的,农业技术研究都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选择的效率低、周期长,精确度和可靠性都不高。尽管有部分知识分子研究农业技术并撰写农书以传播先进技术,总体而言,其技术研究是个体化的,受研究者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研究水平的高低影响很大,局限性非常明显。农业技术传播口传身授,速度慢、范围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发挥作用更慢。而现代农业以科学实验为基础,以体制化、制度化的科研为支撑,有专门的科研、教育、推广机构和人员,并有相应的经费支持,研发、教育、推广三位一体,迅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史无前例地提高了大豆生产与利用水平,与以往传统农业时期的大豆技术进步不可同日而语。现代科技是二十世纪中国大豆生产与利用取得长足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量。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近年来中国大豆生产与利用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现在位居世界第四,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

李新国[9](2006)在《钙信号系统调节柑橘抗寒生理生化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低温是限制植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柑橘是世界上,也是我国南方的一种重要水果,周期性冻害严重影响了柑橘的生产和发展。抗寒的有效途径是培育新的抗寒品种和改善抗寒栽培技术。但迄今为止,全球的柑橘冻害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ca2+作为偶联胞外信号与胞内生理反应的第二信使,参与植物细胞对胞外环境的反应与适应,在调节植物细胞对低温等逆境环境胁迫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Ca2+信号对植物抗寒的作用大多数只是在一年生草本植物上得到研究,而在多年生木本植物的研究上甚少。研究钙对柑橘抗寒机理的调节,旨在为柑橘等木本植物抗寒栽培和抗寒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研究了来檬(Citrus aurantifolia Swingle)、Page橘柚(C.reticulata Blanco×C. grandis Osb.cv.Page)和国庆1号温州蜜柑(C. reticulata Blanco. cv.Guoqing No. 1)三种柑橘愈伤组织在0、3、5、10和15 mmol/L Ca2+浓度和两种Ca2+信号系统抑制剂EGTA(乙二醇双乙胺醚-N,N′-四乙酸)和TFP(三氟拉嗪)对低温下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在国间实验中,探讨了不同钙盐对国庆1号温州蜜柑的抗寒性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Ca2+信号系统影响了柑橘膜脂肪酸不同组分的含量。研究了Ca2+对低温下柑橘愈伤组织膜脂肪酸组成和比例的影响,发现不同浓度Ca2+处理对低温下柑橘愈伤组织膜脂肪酸组成没有影响,但是对一些膜脂肪酸的相对含量有显着影响。柑橘愈伤组织的膜脂肪酸种类主要有棕榈酸、棕榈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其中油酸和棕榈酸成分含量最多,其次是亚油酸和亚麻酸,棕榈烯酸和硬脂酸含量最少。外源5 mmol/L Ca2+能显着地增加柑橘愈伤组织膜脂肪酸不饱和指数IUFA。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的变化敏感,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分别与IUFA显着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32、0.8056。采用Ca2+螯合剂EGTA或钙调素拮抗剂TFP对柑橘愈伤组织低温处理后,减少柑橘愈伤组织膜脂肪酸不饱和指数IUFA,降低了柑橘的抗寒力。2.Ca2+信号系统参与调节柑橘抗寒中膜脂过氧化和保护性酶等生理生化反应。一定低浓度的Ca2+(5 mmol/L)处理能明显地减少柑橘愈伤组织膜伤害率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积累。而且,还提高了膜保护性酶SOD和POD的活性,从而增强柑橘的抗寒性。采用EGTA或TFP处理会增加愈伤组织的膜伤害率和MDA的积累,降低了SOD和POD的活性。3.Ca2+信号系统影响柑橘抗寒过程中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外源5 mmol/L Ca2+处理能明显地增加低温下的柑橘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采用EGTA或TFP对柑橘愈伤组织低温处理后,降低了柑橘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4.外源Ca2+处理影响低温下柑橘愈伤组织的冷诱导蛋白质的合成。利用SDS-PAGE法分析不同Ca2+浓度对Page橘柚愈伤组织在不同低温处理天数下的可溶性蛋白质电泳情况,观测到共同出现的蛋白质条带有77.8 kD、58.9 kD、51.5 kD、44.2 kD和38.2 kD蛋白产生,而65.3 kD和17.1 kD蛋白诱导与否与低温处理时间有关,还有21.1 kD、23.2 kD、25.8 kD和97.6 kD等蛋白诱导与否不但与低温处理时间有关,而且与外源Ca2+浓度有关。5.外施钙盐可以提高温州蜜柑的抗寒性,不同类型的钙盐提高抗寒性的程度不同。研究了以20 mmol/L氯化钙(CaCl2)、醋酸钙(CaAc2)和硝酸钙(Ca(NO3)2)等三种钙盐喷施国庆1号温州蜜柑后,叶片半致死温度(LT50)的变化,以及在低温(-9℃)胁迫下的一些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喷施Ca2+盐处理能提高温州蜜柑的抗寒性,降低其LT50,CaCl2处理后LT50只比对照(以蒸馏水为对照)降低了0.64℃,而CaAc2处理或Ca(NO3)2处理后LT50比对照分别降低了1.34℃和1.35℃。同时,三种Ca2+盐处理能提高国庆1号叶片在-9℃低温胁迫下的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减少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积累。这种效应在3种钙盐之间也存在差异,CaAc2处理或Ca(NO3)2处理效果比CaCl2处理效果较强。

王世恒,祝水金,张雅,王艳芳[10](2004)在《航天搭载茄子种子对其SP1生物学特性和SOD活性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了航天搭载茄子种子SP1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 ,航天搭载对茄子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其变异表现在株高、生育进程、叶片大小、果实大小、结果率等方面 ,但最显着的变异是生育进程 ,从中可望选育出优良的茄子种质材料或品种。过氧化物岐化酶 (SOD)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变异株体内的SOD活性比非变异株或对照高出 1倍多 ,说明航天搭载可增加某些基因产物的表达量 ,从而表现出形态性状的显着变异

二、特早熟茄子新品种一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特早熟茄子新品种一组(论文提纲范文)

(1)茄子花色果色及相关农艺性状遗传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茄子的起源与分类
        1.1.2 茄子的营养价值
        1.1.3 我国茄子的生产规模
        1.1.4 我国茄子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1.2 茄子中的花色苷
        1.2.1 花色苷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1.2.2 花色苷的生理功能
    1.3 茄子性状遗传规律研究进展
        1.3.1 果色及果萼色性状遗传
        1.3.2 果脐性状
        1.3.3 茄子果形性状遗传规律
        1.3.4 产量性状
        1.3.5 茄子株高性状遗传研究
    1.4 生物性状的遗传研究
        1.4.1 植物质量性状的遗传研究
        1.4.2 植物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茄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数据测定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株高世代遗传分析
        2.2.2 单株产量遗传研究分析
        2.2.3 平均果重遗传研究分析
        2.2.4 果形指数遗传研究分析
    2.3 讨论
第3章 茄子花色、果色、果肉色等性状遗传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试验方法及数据测定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花色、果皮色和果肉色独立遗传分析
        3.2.2 果皮色与果肉色相关性遗传分析
        3.2.3 花色与果色相关性遗传分析
        3.2.4 花色与果肉色相关性遗传分析
    3.3 讨论
第4章 茄子主要营养品质性状遗传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4.2.2 可溶性糖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4.2.3 粗纤维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4.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高加索三叶草EST-SSR引物的开发及异交率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高加索三叶草育种研究进展
        1.1.1 细胞学及系统分类
        1.1.2 育种方法
        1.1.3 栽培与管理
    1.2 分子标记技术
        1.2.1 分子标记概述
        1.2.2 分子标记技术的类型
        1.2.3 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
    1.3 EST-SSR标记
        1.3.1 EST-SSR标记概述
        1.3.2 EST-SSR标记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高加索三叶草转录组测序
        2.1.1 试验材料
        2.1.2 RNA提取
        2.1.3 cDNA文库建立及测序
        2.1.4 序列的组装及注释
        2.1.5 EST-SSR序列识别
    2.2 高加索三叶草EST-SSR引物的开发
        2.2.1 试验材料
        2.2.2 单株DNA提取
        2.2.3 DNA浓度检测
        2.2.4 引物筛选及稀释
        2.2.5 PCR扩增
        2.2.6 凝胶电泳
        2.2.7 凝胶显影
        2.2.8 仪器及试剂配制
        2.2.9 数据处理
    2.3 高加索三叶草异交率的测定
        2.3.1 试验材料
        2.3.2 DNA提取
        2.3.3 双重引物的组配及筛选
        2.3.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转录组测序及从头组装
    3.2 基因功能注释
    3.3 高加索三叶草EST-SSR分布及频率
    3.4 EST-SSR引物的多态性
    3.5 双重引物的筛选
    3.6 高加索三叶草异交率的测定
4 讨论
    4.1 转录组测序结果
    4.2 EST-SSR引物的开发
    4.3 EST-SSR引物的多态性
    4.4 双重引物的组配
    4.5 高加索三叶草异交率的测定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4)未来农业新特点:工业化、科技化、规模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果树类
    1.特色桃树成主流
    2.葡萄, 无核、高产、甜度、成熟期是关注热点
    3.核桃
    4.苹果
    5.樱桃
    6.枣
    7.李
    9.梨
    10.杏
    11.枸杞
    12.猕猴桃
    13.其他
二、绿化苗木
    1.绿化造林苗
    2.乔木苗
    3.花灌木
    4.彩叶树
    5.花卉
    6.种子
    7.新品种
    8.其他
三、农作物及深加工产品
    1.蔬果作物
    2.农副深加工产品
四、农资农药
    1.农药化肥
    2.农用材料
五、工艺品中, 陕西妇女手工艺品集中亮相。陕西省已初步形成了关中、陕北、陕南有地域特色的手织布、剪纸、刺绣编织、布艺等十多类妇女手工艺品生产销售基地, 有各级各类妇女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组织600多个, 产品远销日本、加拿大、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手工艺品专业化生产, 小手艺大规模。
    2.陶艺工艺品讲究形、色、声。
    3.传承民间艺术, 打造标志性工艺品。

(5)宽皮柑橘不同熟期优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柑橘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
        1.1.1 我国柑橘生产现状
        1.1.2 我国柑橘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1.2 国内外柑橘品种改良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品种改良的目标及改良成果
        1.2.1.1 鲜食品种的改良
        1.2.1.2 加工品种的改良
        1.2.1.3 砧木品种的改良
        1.2.2 国内外品种改良途径及其成就
        1.2.2.1 芽变和实生选种
        1.2.2.2 杂交育种
        1.2.2.3 生物技术育种
        1.2.3 我国柑橘品种改良进展
    1.3 柑橘栽培新技术研究
    1.4 柑橘的采后分级处理技术和贮藏研究及应用进展
        1.4.1 柑橘采后分级处理研究及应用现状
        1.4.1.1 国外主要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1.4.1.2 国内主要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1.4.1.3 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技术
        1.4.2 柑橘采后储藏研究进展
        1.4.2.1 柑橘的贮藏特性
        1.4.2.2 柑橘的贮藏方式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优新品种的产地调查
    2.2 栽培新技术的调查研究
    2.3 无核本地早分子研究
        2.3.1 试验原理
        2.3.2 试验材料
        2.3.3 试验方法
        2.3.3.1 基因组DNA的提取
        2.3.3.2 基因组DNA的纯化、质量检测及定量
        2.3.3.3 基因组DNA的双酶切
        2.3.3.4 连接
        2.3.3.5 预扩增
        2.3.3.6 选择性扩增
        2.3.3.7 选择扩增产物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2.3.3.8 特异条带回收与再扩增
        2.3.3.9 特异带克隆测序
    2.4 三个杂柑品种的贮藏实验
        2.4.1 材料
        2.4.2 试验设计
        2.4.3 试验方法
        2.4.3.1 好果率统计
        2.4.3.2 可溶性固形物测定
        2.4.3.3 含糖量测定(蒽酮法)
        2.4.3.4 酸度测定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优良品种的调查结果
        3.1.1 大分的品种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3.1.1.1 植物学形态与生物学特性
        3.1.1.2 经济学性状
        3.1.1.3 栽培技术要点
        3.1.2 日南一号的品种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3.1.2.1 植物学形态与生物学特性
        3.1.2.2 经济学性状
        3.1.2.3 栽培技术要点
        3.1.3 南香的品种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3.1.3.1 植物学形态与生物学特性
        3.1.3.2 经济学性状
        3.1.3.3 栽培技术要点
        3.1.4 东江本地早的品种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3.1.4.1 植物学形态与生物学特性
        3.1.4.2 经济学性状
        3.1.4.3 栽培技术要点
        3.1.5 小结
    3.2 本地早无核株系的AFLP标记分析
        3.2.1 DNA的提取与纯化
        3.2.2 基因组DNA的双酶切与连接
        3.2.3 预扩增
        3.2.4 选择性扩增
        3.2.5 选扩产物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3.2.6 特异片段的再扩增
        3.2.7 特异片段的克隆测序与比对分析
        3.2.8 小结
    3.3 新型栽培技术的调查研究
        3.3.1 非加温设施栽培
        3.3.2 加温设施栽培
        3.3.3 覆盖栽培
        3.3.3.1 地膜覆盖
        3.3.3.2 生草栽培
        3.3.4 生物防治(以螨治螨)
        3.3.4.1 捕食螨的释放时间
        3.3.4.2 "以螨治螨"生物防治集成技术的应用方法
        3.3.4.3 "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术注意事项
        3.3.5 有机营养液调控糖酸比
        3.3.6 完熟栽培
        3.3.7 小结
    3.4 采后贮藏试验
        3.4.1 各品种在不同温度下的贮藏效果
        3.4.2 各品种在最佳贮藏温度下各贮藏性能表现比较
        3.4.3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优质高产多抗秋茄专用品种‘紫秋’的选育及推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概述
    2.2 茄子的起源和分布
    2.3 茄子的类型
    2.4 茄子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2.5 茄子的发育特性和条件
        2.5.1 茄子的感光性
        2.5.2 茄子的感温性
        2.5.3 茄子的土壤条件
        2.5.4 茄子的肥料条件
        2.5.5 茄子的水分条件
    2.6 茄子育种研究进展
        2.6.1 茄子种质资源的研究
        2.6.2 新品种选育
        2.6.3 茄子抗病育种
3 优质高产多抗秋茄专用品种“紫秋”的选育
    3.1 选育经过和技术路线
        3.1.1 选育经过
        3.1.2 技术路线
    3.2 选育结果
        3.2.1 紫秋的主要特征特性
        3.2.2 苗期耐热性鉴定
        3.2.3 商品性
        3.2.4 品质
        3.2.5 抗病性
        3.2.6 丰产性
    3.3 新品种鉴定
    3.4 紫秋无公害栽培技术
        3.4.1 育苗技术
        3.4.2 定植
        3.4.3 田间管理
        3.4.4 采收
    3.5 紫秋优质种子生产技术
        3.5.1 培育壮苗
        3.5.2 定植
        3.5.3 田间管理
        3.5.4 杂交技术
        3.5.5 收获种子
4 紫秋新品种推广
    4.1 新品种展示与示范
    4.2 推广网络体系建立
        4.2.1 选择理想的经销商
        4.2.2 合理分配利润,严格市场管理
    4.3 广告宣传体系的建立
    4.4 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
5 讨论
参考文献
附件

(8)二十世纪中国大豆改良、生产与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研究的方法、重点与结构
    第四节 本研究的结论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二十世纪中国大豆科学研究
    第一节 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科技特征
        一、以自然科学理论为指导
        二、以科学实验为基础
        三、以生物统计学等进行定量分析
        四、以化肥、农药和农机等为新型农业投入物
    第二节 民国时期国统区的大豆科研
        一、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二、大豆的科学育种
        三、大豆的农事试验
        四、主要的大豆出版物
        五、民国大豆科研的动因分析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前东北的大豆科研
        一、历史沿革
        二、日伪时期大豆科研主要领域和成果
        三、东北解放区时期大豆科研的恢复
        四、评说
    第四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的大豆科研
        一、吉林省公主岭农业科研继续发展
        二、黑龙江省大豆科研迅速兴起
        三、辽宁省的大豆科研成就显着
        四、南方大豆科研多点发展
        五、全国大豆增花保荚协作研究
        六、中外大豆科学交流
    第五节 改革开放以后的大豆科研
        一、南方大豆科研的崛起
        二、东北大豆科研继续稳步发展
        三、野生大豆研究
        四、雄性不育系研究和利用
        五、大豆种质资源的研究
        六、大豆区划的进一步调整和细化
        七、大豆基因组学研究
        八、大豆育种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九、中外大豆科研交流步入常态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二十世纪中国的大豆生产
    第一节 大豆的单产和总产变化
        一、单产变化
        二、总产变化
        三、重点种植区域变化
    第二节 品种演变
        一、农家种时期(1900-1923)
        二、科学育种兴起时期(1924-1949)
        三、科学育种渐居主导地位时期(1950-2000)
    第三节 种植制度演变
        一、清末大豆种植制度
        二、民国大豆种植制度
        三、新中国大豆种植制度
    第四节 耕作制度演变
        一、清末大豆耕作制度
        二、民国大豆耕作制度
        三、新中国大豆耕作种植制度
    第五节 大豆施肥演变
        一、清末大豆施肥
        二、民国大豆施肥
        三、新中国大豆施肥
    第六节 病虫草害防治
        一、清末大豆病虫草害防治
        二、民国大豆病虫草害防治
        三、新中国大豆病虫草害防治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二十世纪中国大豆的加工和利用
    第一节 中国大豆加工和利用的历史过程
        一、民国以前的大豆加工和利用
        二、民国时期大豆加工和利用
        三、新中国时期大豆加工和利用
    第二节 传统大豆食品加工工艺及其演进
        一、发酵类豆制品
        二、非发酵类豆制品
        三、蛋白类豆制品
        四、豆乳粉
    第三节 大豆油脂加工
        一、清末、民国时期的大豆油脂加工
        二、新中国的大豆油脂加工
    第四节 大豆蛋白纤维及其生产工艺
        一、蛋白纤维发展概况
        二、大豆蛋白纤维性能及其织物特点
        三、大豆蛋白纤维生产工艺
    第五节 大豆新兴生物制品
        一、大豆卵磷酯
        二、大豆低聚糖
        三、大豆异黄酮
        四、大豆皂甙
        五、大豆多肽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未来中国大豆发展对策研究
    第一节 二十世纪中国大豆对外贸易兴衰的历史过程
        一、清末中国大豆一枝独秀
        二、民国时期中国大豆先盛后衰
        三、新中国大豆对外贸易形势彻底逆转
    第二节 中国大豆生产贸易兴衰的原因分析
        一、积极因素
        二、消极因素
    第三节 中国大豆生产和对外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未来中国大豆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中国大豆发展战略背景分析
        二、未来中国大豆发展战略指导思想
        三、未来中国大豆发展战略目标
    第五节 未来中国大豆发展对策建议
        一、中国绝不放弃自己的大豆生产
        二、坚定不移“主要立足国内解决大豆供给问题”
        三、突出抓好大豆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
        四、加大大豆生产和出口的支持力度
        五、提高大豆产销的组织化程度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民国实业部关于全国农事实验场调查的各项统计(1936年)
    二、东北解放区大豆试验田间调查及室内考种标准
    三、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大豆“超级种培育”项目建议摘要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9)钙信号系统调节柑橘抗寒生理生化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柑橘抗寒研究概述
        1.1 柑橘的生产现状和冻害性的情况
        1.2 柑橘抗寒性研究
    2 植物抗寒性研究进展
        2.1 细胞膜系统与植物抗寒的关系
        2.2 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
        2.3 细胞的渗透调节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
        2.4 低温诱导蛋白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
        2.5 植物低温应答机制
    3 钙信号系统对植物抗寒性调节研究进展
        3.1 钙信号系统的概述
        3.2 钙信号系统对植物抗寒性的研究进展
        3.3 植物抗寒中增钙技术
    4 课题的目的和提出
第二章 钙信号系统对柑橘抗寒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处理
        2.3 生理指标的测定
        2.4 SDS—PAGE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Ca~(2+)浓度对低温下柑橘愈伤组织膜伤害率的影响
        3.2 不同Ca~(2+)浓度对低温下柑橘愈伤组织膜脂肪酸的组成与含量的影响
        3.3 不同Ca~(2+)浓度对低温下柑橘愈伤组织MDA含量的影响
        3.4 不同Ca~(2+)浓度对低温下柑橘愈伤组织SOD活性的影响
        3.5 不同Ca~(2+)浓度对低温下柑橘愈伤组织POD活性的影响
        3.6 不同Ca~(2+)浓度对低温下柑橘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3.7 不同Ca~(2+)浓度对低温下柑橘愈伤组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8 不同Ca~(2+)浓度对低温下柑橘愈伤组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9 EGTA和TFP对低温下柑橘愈伤组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10 不同Ca~(2+)浓度对低温下Page橘柚愈伤组织蛋白质的SDS-PAGE图谱分析
    4 讨论
第三章 三种钙盐对国庆1号温州蜜柑抗寒性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及处理
        2.2 半致死温度(LT_(50))的计算
        2.3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钙盐对国庆1号叶片抗寒性的影响
        3.2 不同钙盐对低温胁迫下国庆1号叶片MDA含量的影响
        3.3 不同钙盐对低温胁迫下国庆1号叶片膜保护性酶的影响
        3.4 不同钙盐对低温胁迫下国庆1号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4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航天搭载茄子种子对其SP1生物学特性和SOD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方法
        1.2.1 田间试验设计
        1.2.2 SOD活性测定及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航天搭载茄子种子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2.1.1 出苗期和出苗率
        2.1.2 生长势与生物学特性
        2.1.3 始花期和营养生长期
    2.2 航天搭载对茄子果实的影响
    2.3 航天搭载的诱变效果
    2.4 变异株叶片SOD活性测定
3 结论与讨论

四、特早熟茄子新品种一组(论文参考文献)

  • [1]茄子花色果色及相关农艺性状遗传规律研究[D]. 张成成. 扬州大学, 2021(09)
  • [2]高加索三叶草EST-SSR引物的开发及异交率的测定[D]. 倪鹏程.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3]三都县低热地区5个春季茄子新品种的比较[J]. 潘泽宗,韦荣楷,潘德怀,张敏,谭诗燕. 农技服务, 2012(12)
  • [4]未来农业新特点:工业化、科技化、规模化[J]. 本刊编辑部.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2(01)
  • [5]宽皮柑橘不同熟期优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新技术研究[D]. 谭金娟. 浙江大学, 2007(03)
  • [6]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建院50年科技成果推广剖析[J]. 石龙阁. 辽宁农业科学, 2007(01)
  • [7]优质高产多抗秋茄专用品种‘紫秋’的选育及推广应用[D]. 包崇来. 浙江大学, 2006(03)
  • [8]二十世纪中国大豆改良、生产与利用研究[D]. 蒋慕东. 南京农业大学, 2006(02)
  • [9]钙信号系统调节柑橘抗寒生理生化机理的研究[D]. 李新国.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2)
  • [10]航天搭载茄子种子对其SP1生物学特性和SOD活性的影响[J]. 王世恒,祝水金,张雅,王艳芳. 核农学报, 2004(04)

标签:;  ;  ;  ;  ;  

一批超早熟茄子新品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